首页范文大全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十篇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十篇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4:41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篇1

一、信息化建设是河南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必然选择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性和信息依托性的产业,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极大地改变了旅游业信息交流的方式及经营模式,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提高旅游业管理水平和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2005年接待旅游者超过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也突破800亿元,相当于全省GDp的7.2%。2006年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已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服务体系。然而,和全国其他旅游大省市相比,河南旅游业无论是收入水平、接待游客数量、产业规模、创汇能力,还是产业影响力,都与河南旅游资源大省地位很不相称。

河南要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战略目标,除了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外,还必须借助信息技术和知识创新,发挥后起者优势,走信息化之路。河南旅游业的信息化建设,将使整个行业的管理模式、增长方式、营销模式、业务流程等得以改进,极大的提高其服务水平、经营水平和管理水平,在优化产业结构、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河南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特点

(一)起步晚,发展快,整体应用处于全国中等水平。2002年河南旅游局oa系统的应用标志着全省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正式开始。为了推动全省旅游信息化建设,省政府在“十五”期间把旅游业信息化作为全省信息化的重点工程之一,投资300万元用于河南旅游网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省旅游局2004年初成立了旅游信息中心,当年9月开通了旅游门户网站――“河南旅游资讯网(省略)”,2005年1月召开了全省旅游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并成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之后,全省信息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全省18个地市中已有15个建立建成了政府旅游网站,全省一半以上旅游星级饭店、旅行社和景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信息化尝试,龙门和云台山数字化景区的建设更是提升了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几年来,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指导方针的指引下,河南旅游信息化建设整体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二)金旅工程“三网一库”建设初显成效。2003年以来省旅游局先后建设了机关局域网和“河南旅游资讯网”,与省委省政府的“政府专网”和“党委专网”实现了连接。“河南旅游资讯网”开通以来,已建立起了面向全省旅游行业的业务处理、信息管理和执法管理的管理业务网,包括黄金周假日旅游预报系统、网上导游资格报名考试、旅行社年检管理系统、旅游统计管理系统、旅游项目招商管理系统和导游员iC卡管理系统、旅游质量监督管理等多个行业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了省级旅游电子政府的框架。

“河南旅游资讯网”兼具政务、商务和目的地营销多种功能,是省级公共商务网,具备旅游资讯功能和在线预定与支付功能。2004年开通以来已成为宣传促销河南的重要信息服务平台,可为全省旅游企业的信息化运作提供专业、高效的核心平台。2003年河南旅游部门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旅游资源普查工作,为全省建立公共旅游资源数据库奠定了基础。

(三)行业、区域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总体来看,河南旅游业和经济较发达的焦作、济源、郑州、洛阳、南阳等地市信息化水平较高,而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的信阳等地信息化建设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河南一半以上的旅游企业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并与省局门户网站进行连接和业务合作。分行业来看,省内三星级以上的饭店大都有自己的网站,并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形象宣传和电子商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国际旅行社或大型国内社基本上实现了计算机外联、接待、财务等管理信息化,有实力的旅行社还在网上开展营销、线路预订等业务;省重点旅游景区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如:清明上河园(省略)、云台山旅游网(省略),等等,但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旅游企业普遍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管理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等问题。

(四)区域旅游网站数量多,商务功能差强人意。旅游网站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数量和服务质量是衡量旅游目的地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河南旅游网站数量繁多,大致分为政府官方网站、专业旅游网以及旅游企业开办的网站。河南各地市的旅游官方网站大多简单的政务信息和行业统计,维护更新慢,对当地行业管理和目的地的营销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外,只有开封、安阳和三门峡三市旅游网有英文版,反映出多数地市对外宣传意识差。“河南旅游资讯网”和“河南旅游网”等专业旅游网站虽然在信息、宣传促销等功能方面有所加强,但在线销售、个性化服务项目不多,离真正的电子商务相差甚远。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景区的网站数量大,但质量参差不齐,实现网上销售和在线支付少之又少。

(五)信息化支撑体系亟待完善

1、缺少建设资金和复合型人才。信息化建设前期投资大,后期使用与维护费用高。目前省内旅游企业和景区多处于微利状态,普遍缺少信息化建设资金,而且目前信息化经济效益不明显,企业缺乏持续投入资金的动因;再加上各级政府又没有支持信息化的政策,难以吸引社会化资金进入。另外,全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精通旅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些直接影响到整个旅游业信息化建设速度和深度。

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由于旅游信息类型丰富,图像音频视频资料较多,对出口带宽要求较高。然而省内旅游部门的网络带宽普遍不够,许多网站难以支撑大容量的数据传输要求,致使全省管理业务网、公众信息网和电子商务平台在运行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多媒体触摸屏信息查询系统、游客服务中心、旅游解说系统等的建设未得到应有重视,信息化服务配套设施落后,影响顾客满意度。

另外,缺乏完善的中小企业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信用消费体系以及配套的支付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系统和法律法规体系,也直接影响了河南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三、加快河南旅游业信息化发展对策建议

(一)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和实施纲要。旅游业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根据旅游业涉及行业多、综合性强的特点,省旅游局应会同有关方面制定全省的旅游信息化规划和具体的实施纲要,建议由省旅游信息中心具体负责贯彻落实。下一阶段,建议重点完善河南省各级旅游政务网,加快以假日旅游预报系统、旅行社年检管理系统、旅游统计管理系统、旅游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旅游投资项目管理系统和导游员iC卡管理系统为代表的业务管理系统等方面的建设,推进以数据实时共享为目标的省级公共旅游资源数据库的建设,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完善“河南旅游资讯网”的各项功能,通过各种政策引导和促进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使河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在全国达到领先水平。

(二)以电子政务促电子商务发展。“河南旅游资讯网”现有的业务管理系统已全方位覆盖旅游行业管理的各个层面,但各级旅游政府网过多强调资讯功能,管理业务系统的应用水平不高。建议尽快实现“河南旅游资讯网”与各地市旅游主管部门联网,不断完善省、市、县(区)三级旅游信息化系统,形成既有区域性分散管理和业务处理能力,又有综合性的监控、调度、协调功能并支持预测与决策的网络,适时开展电子政务。政府主导的信息化建设方针,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旅游网站业务的规范和引导,支持和推进旅游企业上网,鼓励有条件的网站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信息服务,强化商务功能,准确定位旅游网站的特色,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

(三)强化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主体地位。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营销效益、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增强顾客满意程度,从而达到提高管理决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目的。旅游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也就是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

作为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各类旅游企业应根据各自的特点,迅速转变经营理念,从解决旅游企业突出问题入手,把企业的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经营管理的创新,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在实现内部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开展电子商务。针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大的特点,旅游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慎选信息化方式,尽量规避投资风险。建议中小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景区通过加入旅游目的地电子商务系统,或加入专业性旅游交易网站的方式,利用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互联网电子商务,降低有关费用。

(四)营造有利于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环境

1、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在区域整体信息化水平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河南省应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和建设步伐,使之形成宽带化、智能化、个性化的信息传输平台和传输网络,为旅游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2、制定相关扶植政策。省政府应制定鼓励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金融政策体系和中小旅游企业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议省政府每年安排一定量的资金,通过项目建设的形式支持旅游信息化建设,形成政府引导,企业、社会和外资共同投入的投资体系。通过“千家企业上网工程”的带动效应,进一步扩大全省旅游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

3、完善与旅游信息化有关的政策法规。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旅游信息系统建设、旅游信息资源开发、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上交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网站和商务网站旅游业务的规范和引导,维护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权益,保证旅游服务的质量。

4、加大旅游复合型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人才队伍建设是旅游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建议高等院校适应当前信息时代的需要,与政府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为旅游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另外,要强化全行业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工作,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以适应政府、企业、服务机构等单位不同的信息化人才需求。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篇2

关键词旅游企业信息化对策探讨

一、引言

随着“智慧旅游”概念的提出,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旅游企业站稳脚跟、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旅游信息化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思想认识、信息化模式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企业的经营状况,旅游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信息化建设。本文针对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了问题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发展的新思路,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之处。

二、加强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旅游企业信息化,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改变传统旅游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机制,整合各种旅游信息资源,从而增强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优化旅游经济的运作方式,实现旅游经济的迅速增长。

加强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仅拓宽了旅游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只有快速及时地获取最新、最有效的信息资源,抓住市场机遇,才不会被市场淘汰。由于旅游业特殊的产业性质,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可以简化管理程序,降低成本。同时,随着旅游信息化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信息沟通的优势将逐渐显现出来,中小旅游企业也将摆脱资金和条件的限制,获得与大型旅游企业同等的机会,从而提高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企业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正确认识

随着旅游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推进,我国旅游企业基本认同了信息化建设对于旅游企业自身经营的巨大作用,也有主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愿望和意识。但是,缺乏对信息化建设的内在价值的正确认知,主要表现在缺乏对旅游信息化建设进程的认识和把握,没有专门的人才进行科学管理。很多旅游企业只是简单地把宣传网站的建立当作信息化建设的全部,对各类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还停留在较低水平,没有将信息化建设的潜在价值完全发挥出来。这些都使得旅游企业难以适应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二)旅游企业信息化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的旅游企业大多数都是中小型旅行社,而且多数没有配备专业的信息管理人才,旅行社内部的管理部门基本上都还没有形成局域网,信息化模式较为单一。随着个性化旅游趋势的日益扩大,传统的接待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逐步退出人们的视野范围,陈旧的广告宣传活动和旅游产品的推销手段也受到信息技术的冲击。总之,传统的旅游信息化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旅游企业若要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推动旅游经济的增长,就必须改变这种单调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与现代技术接轨。

(三)旅游信息化技术服务企业的能力差

在社会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趋势,这也就要求旅游企业能够提供一站式综合化的旅游服务,并且有完整的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传输网络来支撑。但我国的多数旅游企业采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旅游消费者的能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与发达国家一整套的信息应用系统存在着很大差距。例如,网上信息更新滞后、信息设施建设不完全、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定制业务能力低下、旅游信息广播不到位等等。这种粗放型的旅游信息化发展不仅收益低下,而且严重制约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四)旅游企业信息化技术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

就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来说,规模已是相当庞大,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旅游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却是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二者发展极不协调,使我国旅游业呈现出畸形的发展态势。据统计,中国某些旅游强省虽然拥有数量较多的旅行社,可是这其中拥有独立网站的旅行社还不及一半;有些拥有独立网站的五星级酒店,能够进行在线预订房间的更是少之又少;旅游景区的信息化建设捉襟见肘,信息更新严重滞后。旅游者很难在网上获取最新的旅游信息,也很难与旅游企业进行网上咨询和交流。

四、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探讨

(一)坚定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信念,逐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深入认识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界定和重要性,去除对信息化建设固有的错误认知和偏见。必要时对员工进行专业培训,明确职工参与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坚定他们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心,逐步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同时,旅游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情况,深刻理解和把握自身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应当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应当达到什么样的层次,应当取得什么样的发展成果。尤其是中小型旅行社,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建设手段实现旅游业发展模式由传统向现代,进而从粗放到集约式的转变等问题,都需要旅游企业深化和提高对信息化本质的认识。

(二)结合信息化建设实践,开拓创新旅游企业信息化模式

随着个性化和多极化的旅游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推广,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欢迎,旅游企业信息革命势在必行。要想保持旅游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促进旅游企业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具体地说,旅行社要结合信息化建设实践和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的信息化模式,着重打造本社特色。中小旅行社虽不及大型旅行社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但可以建立自己的旅游网站或挂靠在别人的网站上积极进行信息化宣传和在线交易,加快自身结构转型。

(三)依托网络信息技术,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服务职能,为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和经济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在推动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政府也应当为之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加大对旅游企业信息化技术的财政投入力度,为其提供适当宽松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取其精华,结合我国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体现我国特色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加强政策引导和社会服务功能,为旅游企业提供各种专业咨询,保障旅游消费者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加大对旅游企业信息化与经济水平的匹配程度

结合旅游信息化的特点,构筑旅游信息网络,缩小旅游企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提升旅游企业服务水平,促进旅游企业取得更高、更快、更强发展。因此,广大旅游企业应依据当地旅游特色,有步骤、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完善相应的发展模式和内容。同时,加大对旅游信息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管理思想,充分运用改革创新,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发展的新思路,促进旅游企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五、结语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结合新形势下旅游企业自身的发展现状,不断加快结构转型,因地制宜发展,增强政府的职能引导,确保旅游企业信息化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为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孙飒.旅游企业信息化的价值、问题和对策[J].学理论,2011(03).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篇3

智慧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运营的一种新模式,是游客市场需求与现代信息技术驱动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和新趋势,既是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提高旅游满意度的重要抓手,又是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化服务业的战略选择。因此,智慧旅游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是智慧旅游概念的发源地,全省旅游系统以及相关各方面对智慧旅游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索,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展。

二、无锡市发展智慧旅游优势分析

1.科技与人才支撑强大

2015年江苏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接近69%,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接近2.5%,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占全国信息产业的四分之一以上,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科技发展研究评价中保持全国首位。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建设加快推进,无锡的“感知中国”中心和云计算中心在全国领先,为智慧旅游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江苏高校和科研单位众多,两院院士数量居全国第一,为智慧旅游提供了人才支撑。

2.旅游网络体系发达

江苏省基本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多语种旅游网站集群及手机网站,建立了导游管理、旅游统计等业务管理平台,建成了江苏12301旅游服务热线和旅游咨询中心网点。这些都为无锡智慧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网络体系的支撑。同时,无锡旅游部门积极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通讯运营商开展合作,探索通过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发展的新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如无锡灵山景区与无锡移动签署4G智慧旅游合作协议。双方借助4G网络优势,围绕“吃、住、游、乐、管”等开展合作,打造数字化的灵山景区,提升景区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快无锡“智慧旅游”建设的进程。无锡移动长期致力于以高速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依托便携的智能终端,从视频监控、系统集成、呼叫中心、工作手机等各个应用层面,开发出导游通、旅游车辆配载系统和安全信息服务系统等应用,全力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导游通系统可实现导游带队及审批的电子化管理、二维码签到和景区自助导游等功能;旅游车辆配载系统和安全信息服务系统,通过GpS定位、远程视频监控、音频监听和对讲,对旅游客运车辆的实时监测、调度指挥、人员车辆管理等,提高旅游车辆的安全系数。此外,无锡移动还为荡口古镇搭建景区管理系统集成平台和数据库,整合安防监控、客源分析、自动语音和人工广播、停车场管理等多项功能,为景区提供智能化的游客管理和停车管理,让景区的安全管理更加智能、高效。

3.旅游网络经营发展迅猛

据统计,无锡旅游企业中,已经自主建设网站或者在国内著名网站开设网页的达到一半以上。这些企业旅游的网站建设,开启了网络经营的步伐,这也使得无锡智慧旅游发展迈入而来一个新的台阶。

三、无锡市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无锡是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城市,在智慧旅游建设方面,一直走在江苏乃至全国的前面,近年来已取得不小的进展。近年来,无锡市智慧旅游建设驶入了快车道,先后建设了手机客户端、一站式服务平台、乡村旅游、网络营销平台、数据处理中心、客源分析系统、无锡旅游app群、二维码投放以及百度城市百科等一系列项目,不少项目已经在智慧旅游的实际应用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无锡智慧旅游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构建智慧营销体系

(1)与专业网络媒体的合作

无锡市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与专业网络媒体开展合作。如与蚂蜂窝合作,进行休闲游记的征集制作与推广;与百度合作,对无锡旅游资讯进行全方位推广,推广智慧旅游的成果;与360合作,通过与360搜索引擎对无锡重点旅游休闲片区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和推广,增强了无锡重点旅游休闲片区的网络曝光度,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2)自媒体营销体系构建

在自媒体营销建设方面,无锡市重点开展了两方面的工作。①官方微博运营。通过运营,打造以微博为新型社会化管理的宣传平台,进一步宣传无锡旅游的形象。②官方微信运营。先后建设“无锡市旅游局”微信订阅号和“微游无锡”微信服务号两个微信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宣传和推广效果。

2.智慧旅游数据处理平台建设

无锡市建成了旅游企业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无锡大数据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游客行为分析系统等工作,搭建了相对完善的智慧旅游数据处理平台。

3.手机智能导览分析系统建设

为更好地对外地游客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无锡市旅游局组织开发了手机智能导航分析系统。该系统把数据处理中心和游客相关的实用数据推送出去,为游客提供智能化的伴随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全面、准确和及时的旅游信息。

四、无锡市智慧旅游发展策略

1.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智慧旅游信息资源整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无锡市旅游系统要抓紧时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有利于智慧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良好环境。发挥政府在建立智慧旅游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上的主导和示范作用,按照统一的信息资源分类的方法和元数据的规范,建立智慧旅游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为各级旅游政府部分的业务协同、公共服务和辅助决策提供信息交换和共享服务;在智慧旅游信息整合的实施过程中,避免简单的把传统的政务活动计算机化或网络化,要按照智慧旅游信息资源整合的要求,对现行的政府管理职能、组织以及行政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提高政府旅游部分的依法行政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全面建设成新型的旅游电子政府创造条件。

2.充分发挥智慧旅游企业的示范效应

无锡应从多方面入手,充分发挥智慧旅游试点企业的示范效应,为行业推广提供示范。一要推选无锡智慧旅游建设的先进企业作为示范,推广其发展经验,实现智慧旅游经验的有效共享;二是建立无锡智慧旅游发展培训基地,加强对企业各层人员,尤其是企业一把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智慧旅游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三是要加强无锡企业间信息化经验的交流,鼓励企业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与此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建立中小企业智慧旅游发展的帮扶机制。一要依托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旅游行业组织等多元投入,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加快建设重点面向中下旅游企业的创新技术平台,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给予中小旅游企业支持;二是在智慧旅游建设基金中设立中小企业智慧旅游创新基金,重点资助智慧旅游建设成绩突出的中小企业;三是加强政府对中小企业智慧旅游的发展引导,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专项资金支持;四是发挥智慧旅游先进企业的示范作用,建立企业间智慧旅游帮扶机制,有针对性的指导中小企业智慧旅游建设工作。

3.积极发挥智慧旅游在产业融合中的独特作用

坚持旅游、文化、生态和科技“四位一体”,充分发挥无锡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和科技的深度融合,利用智慧旅游的理念和技术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附加值高的旅游项目,进一步增强无锡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无锡旅游的优势。

坚持依托资源创新、创意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科学开发旅游资源,深度谋划旅游项目,大力促进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与现代科技、动漫创意相结合,提升无锡旅游产品的文化表现力和创意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无锡旅游的吸引力、辐射力和发展力。

4.加强对智慧旅游建设的评价和考核

智慧旅游作为一项新生事物,如何正确把握科学的发展方向,确保应有的发展成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加强对无锡智慧旅游建设的评价和考核必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根据国家以及江苏省旅游局的相关要求,并结合智慧旅游的发展实际,尽快研究拟定相关的评价和考核系统;二是建立起由来自政府部分、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旅游企业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的评价考核小组,承担相应的评价和考核任务;三是建立智慧旅游工作目标责任制,将智慧旅游建设工作纳入各级旅游部门年度考核目标,引导科学的发展方向;四要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对智慧旅游项目和成果进行投入、产出、综合效益、推广价值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估基础上不断加以提升改进。

5.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

网络和信息安全是智慧旅游发展的基础保障,对智慧旅游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是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二是强化信息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与应用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和同步发展;三是要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制定应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系统要普遍建立灾难备份体系,提高对信息安全事件的防范和应对能力;四要建设网络信任体系,在旅游智慧营销等业务中加强Ca认证等信息安全保障措施的运用。

6.加强对智慧旅游的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时促进智慧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予以推进。第一,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培养无锡智慧旅游人才,形成多方培养智慧旅游人才的良好局面;第二,要经常性的邀请国内外高等院校、著名软件企业与江苏省相关部分合作办学或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并加强对无锡智慧旅游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第三,要完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人才,创建一个有利于智慧旅游人才发展和创业的良好环境,并在科研经费、科研设备、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和智慧旅游领域进行创业。

7.加强全省智慧旅游发展的顶层设计

智慧旅游顶层设计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智慧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各个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标准、高水平的实现各项目标。国家旅游局以及出台了《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我国智慧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江苏已经出台了《关于全省智慧旅游建设的实施意见》,为江苏智慧旅游发展提供了依据。江苏省旅游局应该以国家、省已经出台的相关文件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顶层设计,为全省智慧旅游发展提供全面、系统和可靠的依据。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篇4

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明确了旅游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地位,我国旅游业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

智慧旅游也被称为智能旅游,是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及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新技术,为游客提供高品质、高满意度服务,为相关企业提供全方位行业动态和市场信息,为政府有关部门有效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旅游业中的重要实践。

智慧旅游包括管理智慧,营销智慧和服务智慧。从服务游客角度出发,包含四项基本功能,一是导航,通过移动互联网(3G智能终端)将位置服务加入旅游信息中,让旅游者随时知道自己的位置和各种更新信息;二是导游,在确定了位置的同时,显示周边的旅游信息,包括景点、酒店、餐馆、娱乐、车站等;三是导览,游客点击感兴趣的对象,可以获得关于兴趣点的位置、文字、图片、视频等等,相当于一个电子导游员。四是导购,游客可以直接在线预订客房或票务,利用移动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预订,加上安全的网上支付平台制订下一步的旅游行程。

智慧旅游的概念,首先出现在2010年第六届海峡旅游博览会上,由福建省旅游局率先提出,并启动了智能旅游的先导工程,即一网(海峡旅游网上超市),一卡(海峡旅游卡,包括银行联名卡、休闲储值卡及衍生的目的地专项卡),一线(海峡旅游呼叫中心,包括公益服务热线和商务资讯增值预定服务热线);2011年9月,苏州旅游局在智慧旅游新闻会上正式面向游客打造了以智能导游为核心功能的智慧旅游服务;2012年,黄山旅游局建立智慧旅游综合调度中心,主要由“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和“旅游电子商务平台”构成,实现了“管理、服务、展示、经营”的四大功能。南京、镇江等旅游城市也相继在智慧旅游上有了很大创新。

丹东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国内旅游城市中的声誉正在迅速上升。但我们必须看到,与优质的旅游资源相比,旅游服务一直是我市的短板,丹东市在智慧旅游建设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问题。

(一)缺乏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全面推进。对于发展智慧旅游的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还没有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还没有在工作层面上加以全面推动。

(二)旅游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服务主要限于旅游门户网站,缺乏基于移动互联基础上的主动式互动服务。没有形成全市性的旅游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行业管理多以手工上报信息数据为主。旅游难以适应面对越来越大的游客数量、越来越多的旅游产品、越来越高的服务需求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

(三)旅游营销信息化水平较低。目前的产品推介只是借助旅游网站和媒体宣传等,营销模式相对单一,不能为旅游企业提供更为高效的营销平台,开发更为广阔的客源市场。相比先进地区,差距较大。

2012年以来,国家旅游局先后确定两批共32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也是丹东市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用信息化为旅游业大发展提供强劲动力。丹东市应积极抢占智慧旅游开发建设先机,为丹东市旅游业腾飞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一)以政府为主导,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建议开展智慧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建立权威性的智慧旅游城市领导机构,制定《丹东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规划》,明确丹东市智慧旅游建设的目标、途径、保障措施和支持鼓励政策等。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尽早动作,互相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二)积极建立全市统一的旅游信息系统。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级建设”原则,着手建设区域内各类软硬件旅游信息资源信息平台,对于相关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实行统一管理,推进综合应用。把景点、景区、饭店、旅行社、交通、气候等旅游信息,通过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触摸屏、LeD显示屏、weB网站等进行全方位、多形式的展现和交互,为游客提供高效、快捷、方便、周到的服务。为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提供诸如景区游客数量、人员流动情况、投诉情况、突发事件等旅游舆情监控和数据分析信息,实现有效管理,服务企业发展。将全市近百家旅游社、数千名从业人员纳入数据库管理。

(三)大力扶持旅游相关企业信息化建设。旅游景区、景点,各类旅行社等是智慧旅游建设的关键和基础。丹东市旅游行业许多为中小企业,缺乏资金和技术,没有实力进行系统性信息化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应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对于旅游相关企业的发展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支持、财政资金资助、典型企业奖励等形式,帮助企业搞好信息化升级改造。

(四)加强旅游宣传和营销方面的信息化建设。面对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面对移动互联网络发展的新趋势,积极研究并着力开发信息化宣传营销手段。通过全面掌握、分析各类旅游信息数据,挖掘旅游热点和游客兴趣点,引导旅游企业策划对应的旅游产品,制定对应的营销主题,推动旅游行业的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盈利能力。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篇5

[论文摘要]旅游业是被认为最适合电子商务模式的领域之一。旅游业开展电子商务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产生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且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从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发展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对策。

旅游电子商务就是以网络为主体,以旅游信息库、电子化商业银行为基础,利用最先进的电子手段运作旅游业及其分销系统的商务体系。虽然在

一、旅游业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一)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1·降低了旅游企业经营成本。首先,减少企业交换信息的成本。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是企业间形成各种关系的基础,开通电子商务的旅游企业,借助于internet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企业建立网络型商务联系。而这种企业间网络型商务关系形成的直接效果是减少企业的交换信息成本。其次,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电子商务的一大优点是能够节约交易费用。据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的《中国电子商务指数报告》的测算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比传统交易方式节省11·61%的费用和9·34%的时间。

2·电子商务为旅游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媒体与快捷的销售渠道。旅行社可以将景点特色、人文景观、服务设施和交通情况等,以图文声像的方式制作成不同语言界面的网上浏览主页,供全球范围的消费者浏览查询;利用电子邮件向特定的客人发送有针对性的信息并提高信息的接受率。电子商务与以往的各类广告相比,成本更低廉,为旅游社提供更快捷的市场信息。电子商务借助电子邮件实现网上订购,提高了支付速度和效率。利用电子商务过程中记录的各种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市场调查,控制整个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人、财、物,协调和管理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的事务。

3·旅游电子商务没有物流的制约。旅游业本身并不是以实物交换为主的行业,从旅游业的需求方来说,旅游者购买的是一种经历;从供给方来说,旅游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以此来赢得收入,并不涉及任何实物交换。这与做实物经营的企业比起来就省去了许多后顾之忧。从旅游业的行业特点来看,旅游业更适合开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涉及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协调整合问题,而旅游业却并不涉及到复杂的物流问题,资金也可以通过网上结算的方式直接付款。旅游产品比实物形态的产品拥有明显的优势,其生产和销售的过程是在服务过程中完成的,同时旅游产品就是将食、住、行、游、购、娱等产品信息组合在一起,传达给有旅游需求的人群,旅游产品的销售过程实际上是产品信息的传递过程。

(二)对于消费者来说,旅游电子商务的优势:

1·便捷性。旅游电子商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目的地信息,为其提供目的地预览并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另外也可以利用品牌优势及第三方认证,解决服务的信誉问题;还可以突破时空界限,为消费者提供全天候、跨地域的服务。

2·优惠性。旅游电子商务是节省信息搜寻费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旅游互联网的介入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寻找成本,使旅游者可以直接从旅游目的地和相关企业中获得更多的、更有用的信息,使旅游者同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是众多旅游互联网深受旅游者欢迎的社会基础。旅游电子商务提供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同时旅游服务公司不但给消费者提供在任何时间可以完成订位购票的服务,还提供大量的折扣和优惠政策,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3·个性化。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团队式、赶时间、赶行程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追求舒适、自由的个性化旅游。旅游电子商务通过网络的双向交流作用提供个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务,来满足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以自订行程、自助价格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旅游将会成为人们旅游的主导方式。

二、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的现状

(一)旅游商务网站太少,旅游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目前,

困难,当然也无法缔造出真正的旅游电子商务。

(二)交易安全性仍然是影响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internet的迅速流行,旅游电子商务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被认为是未来it业最有潜力的新的增长点之一。然而,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旅游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公司曾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进行过在线调查,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在线购物时,绝大多数的人的问题是担心遭到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有一部分人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使用旅游电子商务,安全成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

(三)旅游网站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个性化旅游的需求

很多旅游网站在规划时因缺少对旅游行业的全面、深刻认识而未能找准切入点,缺乏特色与“卖点”,往往照搬照抄国外网站的现成模式,其结果是内容雷同、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既没形成规模经营,网上促销、预订的成功率又很低,服务项目单一,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以及网上订票、订房、租车等模块几乎成为固定的内容,而较少涉及旅游线路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网上虚拟实景旅游等项目。网站信息更新缓慢,无法吸引游客。网站定位面狭窄,不能面向世界各地游客,甚至还无法消除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此外,我国旅游网站尚处在向动态交互性信息服务的过渡中,还未出现通过网络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网站。目前网上旅游服务项目少,国内大多数旅游网站为散客提供的服务仅限于订票,订房,很少提供旅游路线的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等服务项目,不能满足个性化旅游的需求,能够提供互动式旅游服务的更是寥寥无几。

三、发展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对策

(一)政府积极扶持,搭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主管部门应在宏观方面成为旅游业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组织者,从多方面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予以支持,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的软、硬件环境和法律环境。把降低上网费用作为突破口,并采用税收等价格杠杆来促进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加强internet的基础建设,尽快在全国实行宽带上网。其次,要加快制定、完善和修正旅游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消除制约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瓶颈。2005年4月1日起,我国首部《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电子签名法出台,较大程度解决“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增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有效性。让我国的电子商务活动从此有了法律保障。从2002年起开始实施的国家旅游信息化工程—“金旅工程”把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作为电子商务部分的发展重点,计划将“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成为信息时代中国旅游目的地进行国内外宣传、促销和服务的重要手段。这一系统将按国家——省——市——旅游景区/企业的多层结构设计,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有序组织,并逐级向上汇总。另外行业协会要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建立有关操作规范,指导旅游企业搞好电子商务工作。

(二)传统旅游企业转变观念,实现资源整合,开展个性化服务

传统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网站之间的整合与战略联盟是大势所趋,是中国传统旅游企业与旅游网站的共同出路与新的增长点。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中,最受制约的莫过于资源整合问题,旅游网必需依托传统旅游业丰富的资源、庞大的客源才有生机,因为旅游业涉及的范围太广,包括旅行社、风景区、餐饮业、交通部门以及其它服务业。不同业务领域或不同规模的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和相关网站之间、各种风格的旅游网站之间的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要加强旅游相关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代的旅游网站只有以传统资源为依托才能稳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旅游企业,所以旅游企业应该在电子商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旅游企业只有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积极上网,建立自己内部的业务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并和互联网高度融合,建设面向商的电子分销系统和面向旅游者的在线销售系统,创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品牌,才能实现规模化、网络化经营。各旅游网站要相互链接并与各级政府网站链接,与国际、国内著名搜索引擎链接,与国内大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合作,开展连锁经营,设计旅游精品线路,突出特色。旅游网络和主页的设计应图文并茂、生动、有吸引力,而且信息内容应尽量准确、详细、注意时尚文化,适应市场需求。此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个性化服务的最大好处在于商家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促销,为客户提供比较满意的备选方案。这就需要全面地收集、提炼和整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特点,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细分,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使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旅游目的地、饭店、交通工具、旅游方式等。总之,旅游资源数据库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信息质量和数量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网络访问量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指针。

(三)旅游企业加强与有关各方的协调与沟通

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离不开社会各方,尤其是it业、金融服务业、交通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参与和推动。旅游企业应加强与旅游行业主管部门

、行业协会的合作,规范

(四)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旅游网站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其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熟练的旅游专业知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搞好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特别要加强各级领导的培训,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如果没有较高的综合专业水平与计算机水平,难以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同时,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离不开旅游核心业务的支持,离不开旅游企业管理模式的再造。

随着我国旅游企业走向国际化、标准化、市场化、开放化的发展道路,旅游企业员工必须学习电子商务,掌握电子商务运作方法,增强运用电子商务处理旅游业务和管理企业的能力。旅游公司应下大力气在年轻一代中培养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懂旅游业务知识的跨领域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篇6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平台aSp

现代旅游业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要求,并且日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信息化是现代旅游业的核心目标。3G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旅游业信息化的进程,使旅游业信息技术的应用由办公领域延伸到服务领域,成为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旅游景点企业信息化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尽管旅游企业绝大多数景区都建立宣传网站,但总体水平却处于以信息为主的低水平阶段,能够全方位提供旅游服务的景区网站非常少。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业的信息化更是迫在眉睫。

1.旅游景点企业信息化现状

(1)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众多旅游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不具备整体实施信息化的条件,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另外,我国在旅游信息化应用研究方面起步晚,旅游信息化的研究仍停留于可行性分析、开发的基本思想和系统实现功能的探讨。

(2)信息化需求以基础信息为主,旅游网站功能单一。旅游企业的宣传网站大多以旅游信息、提供住宿为主。而对于景区购票管理、景区分布地图、以及其他个性化增值服务的提供很少,购票预定仅仅是电话预定,无法实现网上在线订购与支付。旅游网站的价格、便捷等优势还不很明显。旅游网站的增值服务应用总体不够。

2.旅游景点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资金问题。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是阻碍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信息化工程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建立旅游景点的信息化所需要的信息系统价格大都居高不下,这对小型的旅游企业来说压力过大,费用过高。

(2)信息系统软件大多集中于对旅游企业内部管理上。软件提供商过多关注企业内部管理,对能为旅客观光提供信息化服务的系统开发不够,因而目前市场上缺乏能为旅客提供个性化服务、价格优惠的信息系统软件。

(3)企业重视问题。旅游企业信息化顺利开展的前提是企业领导的重视,企业领导不仅要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而且要对信息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旅游企业的管理者因为生存竞争激烈,往往只关注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念。对信息化的理解也仅停留在信息处理、信息上。对信息化未来能带给企业发展的动力理解不足,不愿对此大力投入。

(4)人才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旅游业进入门槛低,因而人员素质不高。另外,旅游企业的人员大都是导游等,对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很少,也没有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总体来说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人才还很匮乏。主要体现在:

①企业家信息化意识不浓厚,不愿实施信息化,或者只是将信息化作为门面工程,或者是争取支持资金的一种方式。

②企业各类人员对信息化没有正确的认识,常常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优势。为了迅速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必须大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培养。

为了解决旅游企业资金紧缺、人才匮乏、对信息化的渴望的问题,aSp应运而生。aSp服务为旅游企业带来了更简单、更经济、更可行的旅游信息化改造,协助旅游企业向旅游信息化平稳过渡,为我国旅游信息化建设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方案。

二、aSp及其基于aSp的旅游景点企业信息平台

1.aSp的含义

aSp是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Serviceprovider)的英文缩写。根据iDC(internetData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定义,aSp是指从一个集中管理的组织中提供应用的部署、供应、管理以及对应用访问的契约式服务。aSp实际上是一些为第三方提供服务的公司,他们拥有自己的主机,在自己的主机上部署、管理和维护各种服务系统,然后通过网络向远端客户提供计算能力。aSp外包服务的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各种软件服务,规模可大可小,复杂程度可高可低,应用软件系统不一定要求复杂的硬件设施,完全以开放平台为主,以internet作为连接手段,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业务量不大、处理频度不高但要求服务种类比较齐全的企业。

2.aSp模式的旅游景点企业信息平台功能结构

aSp模式的信息平台要应用于旅游景点企业,其系统要求具有实时性、可交互性、可扩展性、持续的有效性等特点,以满足旅游景点中各景点改造变化等的功能需求。整个系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分布于企业内部网、互联网、aSp服务商的网络中,企业内部网客户端只要安装最基本的二维码扫描仪。其技术构是基于Client/Server的运行模式,一部分是位于最终用户端的客户端,是一个简单的界面操作层;另一部分则是位于aSp端的服务器端。整个aSp物流应用服务平台构架在internet基础上,为目前适用于internet/intranet系统的浏览器/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的三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aSp通过信息平台,为多个旅游服务企业执行及管理商业软件,并提供数据实时打包服务以及权限许可技术,可以保证与aSp合作的旅游企业机密的安全。

aSp对旅游企业提供在线业务应用服务和管理服务的具体过程如下:

(1)aSp负责软硬件的购买、安装、构造和维护,旅游企业通过软硬件的租赁来获得服务。

(2)旅游企业将有关旅游景点的信息传递给aSp,包括旅游景点的门票管理信息、各个景点的特色介绍、景点分布地图、餐饮住宿情况等,由aSp经软件处理后传递到门户网站上,并在二维条码中保存网址。

(3)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访问相关的aSp网站,在网站上搜索自己感兴趣的旅游景点信息,并自助完成订购电子门票、获取电子地图、语音导游、短信导游等业务。

3.利用手机二维码获取电子门票

手机与二维码的结合,进一步拓展了二维码应用价值,促进了行业的融合,手机二维码将为通信、媒体以及其他传统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二维码技术标准在全球范围的应用和推广,其技术标准普及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手机与二维码的结合,进一步拓展了二维码应用价值,促进了行业的融合。随着市场、产业链、商业模式的不断成熟,手机二维码将为通信、媒体以及其他传统行业带来更多的机会。根据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手机二维码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如图1),这将为旅游景点企业应用aSp带来更多优势。

另外,3G手机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移动商务的发展,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种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语音、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能够实现实时视频、高速多媒体和移动互联网访问。

用户通过aSp网站找到旅游景点门票后,获取二维条码并保存在手机中。当游客到达景点时,旅游景点通过扫描手机中的二维条码,确认游客身份。

4.“小区”短信系统的应用

“小区”短信系统(也称作个性化服务短信系统),是利用手机进出特定区域时可检测位置信息的特性,实现在特定时间,为特定地区的特定用户群提供富有个性化的特定信息内容服务的一种新型短信增值业务。

aSp可以利用“小区”短信系统,并结合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来使实现景点宣传、为旅客路线信息、天气信息等。例如在距离景点200米的范围之内“欢迎您来***风景名胜区观光游览!景区全体职工愿竭诚为您奉献温馨满意之旅!”另外,aSp可以开发定制旅游信息、旅游产品等增值性业务。

三、aSp给旅游企业带来的效益

利用aSp进行信息技术(it)外包,可以给旅游企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效益:

1.节约旅游企业的it支出

旅游企业将it外包给aSp,只需租用aSp提供的优质服务,安装二维条码的扫描仪,既不需要投资基础设施,也不需要开发与维护应用软件,更不需要维持一支it人员队伍。这样,可以降低旅游企业在it方面的支出。

2.提高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aSp的使用,使旅游企业不再受信息化实施带来的许多技术方面的困扰与负担,它将实施信息化的技术问题交给aSp专家。这样旅游企业就可以集中精力开发旅游业务,例如利用3G手机的语音、视频等功能为游客提供相当于一对一的导游服务等。

3.有利于环境保护

利用aSp提供的信息平台并结合“小区”短信系统,可以减少人们对门票、景点内的宣传单等纸质品的消耗,有利于环保,在游玩同时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促进人们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

四、结论

aSp的出现为旅游企业实现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旅游企业而言,通过aSp可以使其在可接受的成本水平上极大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用户需要。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it外包模式,仍然存在着安全、法律等问题以及旅游企业个性化需求与aSp服务一致性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金妹,商凌云.aSp:一种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J].物流信息管理,2009.

[2]巫江.我国旅游景区电子商务发展探析――以敦煌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6(01).

[3]康敏.旅游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问题和难点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篇7

[关键词]乡村旅游信息化问题对策

旅游产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这一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关系,两者相结合,将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广阔空间。农村当前还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低地,但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农村信息化建设越来越为各方所关注,这也为全面提高乡村旅游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契机。

一、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需要推进信息化建设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指出,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的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我国乡村旅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文明、文化文明、政治文明和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但是乡村旅游同时也面临着发展方式、发展模式和发展形态转变的问题,需要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产业素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力量,“十一五”期间,国家旅游局将全面推进信息化作为“助推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战略性决策”,将信息化作为行业调整和改革的重要依托和手段,所以,建立健全规范、高效、有序的乡村旅游信息化架构,对于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2.乡村旅游客源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旅游者的一次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旅游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过程。旅游决策对旅游信息有着很强的依赖性,有效地获取信息以辅助科学决策,对旅游者而言显得特别重要。乡村旅游市场主要是青少年乡村修学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以及都市居民乡村旅游等,客源以青少年和城市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知识阶层或收入较高者及其家庭为主,网络是这些旅游者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调查表明,他们对网络的主动认知度很高,对于旅游网站的认知渠道也是以网络链接为主,网络等媒体提供的中立信息对于消费者的旅游决策影响很大,他们在了解旅游信息时,将来也还会更多地采用网上查询渠道。乡村旅游经营组织一般规模比较小,目前大多采用直接销售渠道,非常有必要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消费者提供有关乡村旅游的实施方案参考,以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

3.乡村旅游资源和产品特点要求推进信息化建设

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是农业景观和乡村文化,正是这些核心资源形成了乡村旅游的主要产品,游客通过消费这些产品体验乡村文化和乡村生活。人们来到乡村旅游,就是希望体验一种不同于城市喧嚣生活的宁静,同时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放松心情、感悟人生,但这往往超出旅游者的一般经验,如果没有相应的信息辅助,很难有深层次体验的愉悦。网络信息平台有助于从深度和广度展示乡村文化内涵,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可以比较好地弥补乡村旅游资源分布较为零散、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等弱点,全面、深入地展示目的地特点,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附加价值,为游客提供高品质服务。

4.旅游市场消费方式变化要求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旅游支付能力的增强,自主的个性化旅游逐渐占据了现代旅游的主导地位。散客旅游增多,游客更多地希望能从旅游企业获取全程综合化服务,旅游企业信息处理量大大增加,需要建立强大的信息网络进行支撑,信息化成为旅游产业驱动力。美国merrillLynch的调查指出,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市场增长19%,达到277亿美元,而直接提供在线服务的旅游供应商收入增长27%,达到325亿美元。国内一些优秀景区也在利用网络手段提高旅游资源和旅游企业的市场空间,强化旅游宣传的促销功能。以九寨沟景区为例,2006年景区交易4.7亿而网上交易达到7.2亿,数字九寨已经成为经营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有效工具。信息化较大程度地扭转了乡村旅游发展在交通和信息等方面的劣势,使得乡村旅游营造重点主题、实现产品小众化与消费个性化的契合成为可能。

二、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1.农村信息化硬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浪潮在我国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现代化信息网络这种天然的爆炸式扩张趋势在农村也不例外。截至2007年10月,全国约97%的乡镇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92%的乡镇开通宽带。我国许多农村已经形成了基于村村通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以及传统媒体为主体的信息传播网络。农村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农村过去偏远封闭的状况,农民“人在家中坐,全知天下事”,在信息消费支出方面大幅度增加;同时,农村信息化特别是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络的普及,改变了农村固有的信息流自上而下单向传递的模式,农村具备了和城市进行双向信息沟通的基础和条件。随着农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和政府投入的加大,信息化网络硬件建设还会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好地改善。

2.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面临大好机遇

近年来,中央1号文件高度关注农村建设,2008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近2年来约有30多个部委制定了相应的推进农村信息化政策,涉及到的工程项目不下40项。政府主导和输血性机制的加强,对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信息服务模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较好地促进了农村信息资源、信息服务系统和信息环境逐步完成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农村市场化程度的推进以及法律法规的健全,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融入到农村信息化的大局当中,获得了极佳的发展环境和有力的政策推动,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都会有长足的进步。

3.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其初期是大规模地推行硬件建设,而软件建设相对滞后,影响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推广深度和速度。首先是农民信息应用能力偏低,很多农民将电脑和网络当作成简单的娱乐工具,对于其生产功能很少触及;其次是信息资源的内容建设和应用软件开发滞后,多数的乡村旅游主题网站没能及时和更新信息,内容陈旧,信息指导性和权威性不够;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分布较为零散,涉及的行业和部门较多,还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信息资源共享性较差;行业进入的随意性也带来了乡村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层次初级化以及经营的粗放化,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也制约了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财政能力不足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巨大需求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旅游经营企业对信息化服务的认识不足、信息人才缺乏等等,都是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三、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1.提高认识,积极推进

旅游产业是一个开发性的大系统,信息是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基础,并贯穿于旅游活动的全过程。大力推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同时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信息时效性,巩固和扩张客源;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提升产业素质。旅游主管部门、旅游企业以及相关参与主体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当前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利时机,取得政府支持,在政府发展农村信息化的整体规划下,在经济发达地区加快发展,在欠发达地区加强引导,强调信息致富,积极推进乡村旅游的信息化建设。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国外一些市场经济国家的成功做法和国内一些地区的成功实践都表明,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由于我国旅游管理体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集中性,应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提出建设标准,统一协调,避免出现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经营企业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实施体系,负责具体的建设工作。旅游管理机构建设乡村旅游专网和信息共享平台,旅游企业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另一方面要开展信息化服务,为游客制定旅行计划和项目选择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还要注重为参与到乡村旅游中来的农民服务,提供他们用得起和用得上信息化产品,使他们作为信息产品与游客供求衔接的重要力量,在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中受益,并进而增强他们的信息资源的利用意识,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

3.资源整合,市场运作

要加快乡村旅游信息采集标准体系和信息体系的建设,实现信息采集、处理、的一体化,根据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整合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汇集整合各层次的信息资源,并用各方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传递,促进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共享,满足多功能、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的需要。对农民要进行信息的无偿化服务,通过客流和物流形成的利润反哺信息免费服务的资金不足,使乡村旅游的信息传播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宽资金渠道,大力吸引企业投资和社会资金的进入,探索建立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为主体,政府引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发展体系和运行模式。

4.重点突破,循序渐进

坚持从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结合乡村旅游发展已有经验,在一些优势领域,如建立乡村旅游门户网站、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电子政务管理等某个方面进行信息化率先突破,借此积累经验,总结推广;同时借助信息化加强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中相关主体的内外合作,有效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企业的信息化服务和管理水平,由此促进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和应用市场的成熟。当前,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主要应放在服务内容实用、准确、可靠和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等方面,以乡村旅游信息服务内容的适用性为基础,提高信息应用效率,通过加强信息交流的互动性提高服务效果,同时要注重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

5.多管齐下,优化环境

首先要实现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努力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建立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各环节的管理制度,保证信息的真实、健康,信息采集和交流传播渠道畅通。其次,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需要大批既精通旅游业务又熟悉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大力培养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各层次所需的人才是当务之急,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信息素养,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了解旅游中的信息管理技术,而旅游院校和旅游企业都要做好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再次,旅游产业链长,乡村旅游信息化建设要搞好行业协作、区域协作,获得社会各界和各地区的合力支持,从政策、人才和协作等方面构筑有助于乡村旅游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郑泽国:调查:上海市网民旅游习惯调查报告[eB/oL]同程e网,2005~5~13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篇8

关键词: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网站;新媒体;吉林省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2013173);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资助项目(20140418055FG);吉林省现代服务业研究基地资助项目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到“十二五”期末,旅游业初步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吉林省也把“十二五”时期作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争取将旅游业培育成为吉林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要有科学完善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而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作为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其发展与完善不仅是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对吉林省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1.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概念

关于什么是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学者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总结起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大致包括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旅游网站、旅游资讯平台、旅游交通指示、旅游宣传资料、旅游信息公共读物和旅游信息解说标识系统这些要素。而在我国首部旅游法中有关条文的解读是: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询平台包括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实体,也包括网络、咨询电话等载体。“必要信息和咨询服务”主要指:一是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酒店、餐馆等的简介及价格信息;二是旅游景区及旅游目的地整体的交通布局、流量等相关信息,包括自驾游线路信息;三是旅游目的地气象信息;四是旅游景区及旅游目的地安全环境、不可抗力事件、突发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安全信息;五是旅游景区及旅游目的地紧急医疗救助机构等相关信息。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就是由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乃至具备相应条件的私营部门)等机构,向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的公众提供的诸如信息咨询,旅游资料发放等旅游信息服务的总称。

2.吉林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现状

旅游业作为信息密集型产业,旅游的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将是推动旅游产业优化升级、联系旅游产业各要素的重点纽带之一。由于吉林省政府对旅游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加上吉林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在旅游业中的应用,整个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步伐加快,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2.1旅游网络建设效果明显

吉林旅游政务网、吉林旅游资讯网以及吉林旅游外文网(英、日、韩、俄语)和内部网络办公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全国最早涵盖多个外文文种的网站之一。2012年,吉林旅游资讯网进行了改版,吉林旅游资讯信息内容按地域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分类,突出了旅游目的地指南信息。同年,整合吉林省滑雪、温泉、重点景区、交通等旅游资源,建设完成吉林滑雪网,这是全国旅游系统唯一官方的、为滑雪及冰雪旅游爱好者提供资讯、交流、合作等多元化服务的专业化旅游网站。

同时吉林省10个地市的旅游局均已经建设了以当地旅游资讯和政务信息为主的旅游网站。部分旅行社、宾馆酒店和旅游景区等单位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或依托政府网站或专业网站,建立了相应的旅游栏目或专题页面,实现了产品信息动态以及与客户网络互动的功能。

2.2利用新媒体创新网络营销模式

为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吉林省旅游网络营销模式,吉林省旅游局先后注册并认证了新浪、腾讯官方微博;注册认证了“吉林省旅游局”――官方微信服务账号和“悠游吉林”――官方微信订阅账号。通过微博和微信开展形式新颖的网络宣传活动,引起了广泛关注,得到了旅游业界和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目前,吉林省旅游局的新浪官博粉丝总数突破72万,腾讯官博粉丝17927个,并以日均300左右的数量稳步增长,在全国同类旅游官博中位居前列。在微信运营上,吉林省旅游局的官方微信具有天气查询、景区检索、基于位置服务的美食查询、住宿查询、娱乐查询和加油站查询等多种服务功能,其个性化服务功能像一个掌上旅游服务中心一样,每天接受解决近百次的游客服务请求。

此外,吉林省旅行社及景区的微博数量也较多。吉林省青年商务旅行社、长春文化国际旅行社及净月潭景区、长春皇宫博物院等旅行社及省内景区纷纷开通了微博,微博内容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除微博外,长白山景区还通过微信公众账号“长白山景区”图文消息。

2.3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已经启动

作为2013年吉林省旅游行业项目建设的重点工作之一,吉林省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各地中心城市、重点旅游县市、重点旅游景区等游客较集中场所设立较为完整的全省游客咨询服务中心体系。建成后的城市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是集城市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导向、宣传促销、旅游购物、旅游展示、旅游集散和调度、电子商务、数据采集和市场监测、旅游纠纷处理、旅游线路推荐、旅游纪念品展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服务设施和功能场所。

2.412301旅游服务热线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2008年6月,吉林省旅游局作为全国首批8个建设单位之一,全面启动了“12301”旅游咨询公益服务热线工程,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包括开通服务号码、健全旅游信息采集机制、规范网上信息报送要求、落实人员、费用等基础条件建设等。12301旅游服务热线为游客提供咨询、提示、投诉和救援等公益信息服务,经过不断地完善,热线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已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和运行。

2.5建立了旅游资源信息数据库和旅游规划沙盘

2008年,吉林省完成了资源普查工作,在形成了《吉林省旅游资源普查总报告》以及分区报告、专题报告等的基础上,也建立了旅游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和数据库以及专题电子地图(集)等数字化成果。2013年,吉林省旅游规划沙盘也制作完成,分为实物沙盘和电子沙盘两部分。实物沙盘制作以吉林省地形地貌为基础,集中展示重点旅游景区、公路交通等旅游资源、基础设施的建设分布情况;电子沙盘以实景拍摄、模拟制作为基础,配以相应的解说系统,实现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要素的全面展示。

2.6旅游云服务平台启动建设

2014年4月,吉林省旅游局和中国电信吉林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基于信息化、智能化、多元化、规范化的旅游云服务设施体系,这必将极大的促进吉林省旅游信息化的发展。

3.吉林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吉林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吉林省旅游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比较薄弱,与国内其他旅游较发达地区相比整体水平偏低,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不断地改进与完善。

3.1总体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均衡

从总体建设来看,吉林省与北京、上海、四川、广东和山东等地区相比,仍显滞后,有些地区和企业尚处于配备基础硬件设施的起步阶段。尽管各地市旅游局都有网站,但是有的网站建设较落后,网页结构不合理,用户使用不方便,缺少应用软件,网页设计陈旧。内容主要是信息浏览,而在线服务、公众交流栏目功能弱。很多旅游企业信息化意识薄弱,落实信息化工作能力不足,信息化机构不健全,缺少统一的规划和领导,信息化人员配置不足。区域发展也不均衡,除了长春、吉林、延边、长白山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普遍偏低。

3.2资金投入力度不大

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硬件设备与必要软件的购置,到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维护,再到信息人才的培训,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吉林省信息化建设资金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资金来源缺乏,投入严重不足。对于大多数旅游企业来说,没有信息化经费,导致硬件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

3.3旅游产业信息化仍比较薄弱

很多旅游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对旅游信息化目的、意义和方法还不明确,主动性较差,能有效开展电子商务的极少。截止2013年底,在酒店业方面,全省共有星级饭店223家,其中五星级6家,四星级52家,三星级108家,二星级57家。四星和五星酒店大多数有自己独立的网站,有预订的功能,但建有外语网站或网页的较少,三星级以下的酒店的信息化建设较差。在旅行社方面,吉林省共有旅行社643家,其中只有30%左右的旅行社建立了网站,而网站的建设缺乏特色,没有吸引力。全省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140家,除了3家5a级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较好外,其余景区还停留在急需安装视频安防系统、电子门禁系统、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的基础硬件建设方面。

3.4旅游信息更新较慢,实用性兼容性较差

目前,吉林省各地的旅游局网站关于旅游公共信息的更新比较快,而大部分中小旅游企业由于缺少相应的网站维护人员,所以网站内容缺少必要的管理,更新较慢。游客无法获得最新的旅游信息,也无法与企业在线进行咨询和交流。另外,旅游信息仅是简单的文字和图片的介绍浏览,再详细丰富点的信息就没有了,很难满足游客个性化的需求。比如自助游客所需的旅游目的地的气象、路况、治安情况、交通网络和人文习俗等信息涉及很少。另外,大量的信息中有很多不准确的重复的信息,让游客不知所措,旅游信息的实用性帮较差。而且政府旅游网站与旅游企业的网站信息连接兼容得不好,不能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了工作效率。

3.5旅游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

旅游信息化建设需要既懂旅游行业基础知识又懂互联网或者信息化技术人才,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在吉林省旅游行业十分缺乏。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缺少专职的信息管理人员,相应的信息化培训机制没有形成,导致旅游信息化建设工作很难有效开展。

4.吉林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策

4.1加大旅游信息化资金投入,加快旅游云服务平台和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的建设

信息化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一方面旅游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加大对旅游信息化的投入,另一方面,积极寻求多种资金来源,以满足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加快旅游云服务平台建设,这将促进旅游产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加快吉林省旅游消费方式、经营方式的创新转型,可显著提高旅游信息服务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同时也要加快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建设,争取在交通枢纽、商业中心和游客集中场所设置旅游咨询中心,设置旅游指示标识,为游客提供及时、必要和有效的帮助。

4.2加强旅游网站建设和管理

改版升级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网站,充实网站信息内容,优化网页设计,用电子地图、三维实景、多媒体图片、音频、视频等表现形式,为访客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务。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增强与网民互动交流的功能,强化对网站的维护和管理。为了促进入境旅游,还应加快旅游网站多语化建设。2013年吉林省入境旅游客源国(地区)排名依次为韩国、俄罗斯、港澳地区、台湾地区、日本、德国、美国和新加坡等。因此要做精英文网,建设韩文网、俄语网和日文网,以吸引更多的海外客源来吉林省旅游。

4.3建立景区标识系统,设置旅游交通指示牌

景区标识系统包括景点解说、路径指示和导游线路等信息,对游客的旅游活动具有引导作用。应该对景区标识系统的建设给予重视,增加景区标识、指示牌数量,在内容设计上要丰富,富有变化和新意,注意与周边环境的统一和谐,从而有效地传播旅游信息,增加景区的宣传力度,同时方便游客游览活动。另外,在全省的交通要道设置旅游交通指示牌,已有的指示牌要进行更新,这样可以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

4.4积极开展网络宣传营销和电子商务

各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和旅游购物网点应通过门户网站、论坛、博客、微博等网上渠道开展网络宣传营销,依托多元化创新技术平台,为游客提供丰富立体的旅游资讯。同时线上宣传要结合线下体验活动,这样才能激发游客的旅游热情。加强在线交易,积极开展电子商务。酒店要建立客房预定系统和餐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预订、排房、住宿、结算、市场分析、财会计划的信息化、自动化。旅游景区通过网上虚拟旅游、电子门票系统、GpS车辆调度系统、景区无线网络系统和LeD/DLp电子显示屏,争取实现景区数字化。旅行社可通过内部管理系统,提供外联组团、散客服务、结算、财务、接待等管理环节自动化和联网运营。

4.5拓宽旅游信息传播渠道

除了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电台等传统旅游信息传播渠道做好旅游信息引导之外,还要重视旅游宣传品和新媒体的作用。旅游宣传品是旅游公共信息服务重要载体,包括关于城市旅游介绍的公交时间表、地图、手册、杂志、指南、折页和明信片。旅游宣传品应该随处可见,便于游客取拿,设计要精美,内容要新。新媒体主要包括微博、微信、博客、播客,社交网站、论坛以及即时交流工具,具有即时性、传播性、互动性和精准性的优势。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开发针对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更好地传播旅游信息,与游客及时地互动沟通。

4.6重视培养旅游信息化人才

旅游信息化的关键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吉林省应该建立一个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来填补人才缺口。培养人才的方式可以有两个,一个是自我培养,另一个是与高校合作培养。自我培养就是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对现有人员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培养,使之掌握信息化所需的基本技能。另外与高等院校采取定向培养等合作方式,通过开设旅游信息管理、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网络营销等相关专业课程,系统专项地培养旅游信息化人才。

参考文献:

[1]陆方欢.安徽省旅游信息化发展战略及对策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8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篇9

 

一、旅游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

 

旅游业信息化可以减少手工工作方式的失误,满足旅游业发展规模需要。利于促进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双方的理解与沟通。而且,便于旅游企业内部业务部门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强化与远程代办点的联系,也利于企业领导实时了解团队和部门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问题、改善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水平。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企业与顾客之间显得非常重要的信息沟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有助于企业进行客户关系管理;有助于企业内部知识和经验得到充分的共享,使企业进行知识管理;有助于旅游企业取得比较准确而详细的市场数据,及时掌握旅游的发展态势和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重组或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利于旅游企业打破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开展电子商务、进行营销和进行跨国交流和交易;满足未来旅游业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服务。

 

二、国内外旅游企业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述评

 

通过文献检索,可以发现旅游企业目前大都已有较系统成熟的管理软件,但是从我国旅游企业信息化的整体状况仍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仍然处于客户关系管理的初级阶段,虽然旅游业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有着迫切愿望和需求。但旅游企业缺乏对旅游信息资源有效的、深层次的加工利用,各自为战,规模效应不能体现,导致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等诸多弊病,信息利用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上,信息资源再开发利用缺位,难以把信息资源高效转化为收入和财富。而且,高层次旅游信息管理的人才也存在巨大缺口。因此,目前,需进一步研究符合中国旅游企业实际情况的技术方法,从技术和系统中寻找应用中走出信息化建设的被动状态。

 

三、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一般技术路线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weB服务,通过服务程序实现与SQLSeRVeR数据库和前台的脚本交互,实现异步访问。系统采用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利用SQLSeRVeR作为后端数据库管理平台,实现保存数据、分析数据的一体化管理。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开发过程中始终贯彻用户至上理念。第二是系统开发前和开发中以及试用过程中,均需要实地调研。第三是开发需要保持动态调整,不要企图一次性达到最终效果;积极响应客户需求。第四是系统代码需要规范化、标准化,为系统维护、升级提供便利。

 

四、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理论上肯定是可行的,重要的是将理论设想转化为实践可行的设计。一般而言,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都可以列出两种方案供客户选择,假设方案一为C/S模式,采用结构化生命周期法、单机多用户平台。优点是系统操作简单,符合员工日常运作习惯,容易上手。缺点是需要在每台机器上安装,维护困难,维护费用较大。方案二为B/S模式,通过浏览器进行各种业务服务。优点是使旅游企业和旅客互动更便利,系统操作简单,无须在每台机器上安装系统,管理和维护方面不受地理空间制约。目前来看,方案二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比较高,比较适合旅游企业现阶段信息化发展方向,建议采用方案二的模式。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组织架构需要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外联部、接待部、计调部、散客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等不同职能部门的功能。其中,系统需要导游工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导游语种、籍贯、政治面貌、邮编、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旅客编号、预定线路名称、酒店编号、名称、类别、房间数等基本项。由基本项构思e-R图需要遵循三原则:确定实体;确定联系;确定属性。

 

五、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结构化设计

 

结构化系统设计(StructuredSystemDesign)遵循结构化的思想,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包括以下三个要求:动态功能模块化;静态数据结构模型化;系统平台开放化。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总体平台设计采用B/S模式。从逻辑上看,应用可分为3大类:数据管理、业务处理逻辑和信息表达或表示。

 

六、旅游企业出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

 

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主要包括数据库表、用户视图与临时表、线路查询控件;线路组建、景点信息、导游信息、酒店信息输入、用户信息、登录界面的实现;旅客信息模块、人机对话模块、线路信息查询等模块的实现。信息系统的安全架构,需要考虑安全属性、安全策略、系统组成、安全机制以及安全模型等多个方面;系统的开发平台是SQLServer,安装成功后进入企业管理器建立系统数据库tourism以及安装C#前台开发工具。

 

总之,旅游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和实现需要提供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系统的体系结构可以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结构,保证信息的顺畅流通和及时反馈;选用SQLServer数据库对旅游企业的基础资源信息库进行安全可靠的管理;系统选择C#做前台开发工具,具有良好的DBmS接口条件,支持oDBC标准能够保证系统的时效性、操作性、安全性。

旅游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篇10

(一)对于旅游企业来说,开展电子商务的优势:

1·降低了旅游企业经营成本。首先,减少企业交换信息的成本。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是企业间形成各种关系的基础,开通电子商务的旅游企业,借助于internet可以很方便地与其他企业建立网络型商务联系。而这种企业间网络型商务关系形成的直接效果是减少企业的交换信息成本。其次,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电子商务的一大优点是能够节约交易费用。据互联网研究与发展中心的《中国电子商务指数报告》的测算结果表明,电子商务比传统交易方式节省11·61%的费用和9·34%的时间。

2·电子商务为旅游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媒体与快捷的销售渠道。旅行社可以将景点特色、人文景观、服务设施和交通情况等,以图文声像的方式制作成不同语言界面的网上浏览主页,供全球范围的消费者浏览查询;利用电子邮件向特定的客人发送有针对性的信息并提高信息的接受率。电子商务与以往的各类广告相比,成本更低廉,为旅游社提供更快捷的市场信息。电子商务借助电子邮件实现网上订购,提高了支付速度和效率。利用电子商务过程中记录的各种信息,企业管理人员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市场调查,控制整个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人、财、物,协调和管理企业之间、企业和客户以及企业内部各方面的事务。

3·旅游电子商务没有物流的制约。旅游业本身并不是以实物交换为主的行业,从旅游业的需求方来说,旅游者购买的是一种经历;从供给方来说,旅游企业提供各种服务,以此来赢得收入,并不涉及任何实物交换。这与做实物经营的企业比起来就省去了许多后顾之忧。从旅游业的行业特点来看,旅游业更适合开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涉及到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协调整合问题,而旅游业却并不涉及到复杂的物流问题,资金也可以通过网上结算的方式直接付款。旅游产品比实物形态的产品拥有明显的优势,其生产和销售的过程是在服务过程中完成的,同时旅游产品就是将食、住、行、游、购、娱等产品信息组合在一起,传达给有旅游需求的人群,旅游产品的销售过程实际上是产品信息的传递过程。

(二)对于消费者来说,旅游电子商务的优势:

1·便捷性。旅游电子商务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目的地信息,为其提供目的地预览并为决策提供参考信息;另外也可以利用品牌优势及第三方认证,解决服务的信誉问题;还可以突破时空界限,为消费者提供全天候、跨地域的服务。

2·优惠性。旅游电子商务是节省信息搜寻费用的一个重要途径。旅游互联网的介入大大地降低了信息的寻找成本,使旅游者可以直接从旅游目的地和相关企业中获得更多的、更有用的信息,使旅游者同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是众多旅游互联网深受旅游者欢迎的社会基础。旅游电子商务提供的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实惠。同时旅游服务公司不但给消费者提供在任何时间可以完成订位购票的服务,还提供大量的折扣和优惠政策,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实惠。

3·个性化。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团队式、赶时间、赶行程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愈来愈多的消费者追求舒适、自由的个性化旅游。旅游电子商务通过网络的双向交流作用提供个性化的旅游定制服务,来满足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以自订行程、自助价格为主要特征的网络旅游将会成为人们旅游的主导方式。

二、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的现状

(一)旅游商务网站太少,旅游电子商务总体发展水平偏低

目前,中国涉及旅游服务的网站已经有近千家,但能整合旅游的6大要素——吃、行、住、游、购、娱,及时提供具有个性化、信息化、季节化旅游产品的旅游商务网站太少。由于缺乏专业资源在背后支撑,国内旅游信息的站点众多,但旅游专业站点却十分有限,真正能实现电子商务的站点就更少了。大多数网站基本是停留在简单的旅游线路、旅游信息、景点介绍、旅游常识等旅游资讯的,旅游信息更新不及时,不能与市场紧密结合,不能提供充分的旅游信息。由于旅游商务网站与旅游资源脱节,吸引不了多少旅游者,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旅游商务。我国旅游电子商务起步较晚,认识到旅游电子商务发展重要性的企业并不多,不少企业仍在观望和等待。少数在利用电子商务方面走在前列的旅游企业,由于受到电子商务宏观环境还不成熟的限制,其电子商务的功能也大多停留在低级阶段,还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网上交易,网络与旅游实现有效对接存在困难,当然也无法缔造出真正的旅游电子商务。

(二)交易安全性仍然是影响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internet的迅速流行,旅游电子商务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被认为是未来it业最有潜力的新的增长点之一。然而,在开放的网络上处理交易,如何保证传输数据的安全成为旅游电子商务能否普及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公司曾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应用前景进行过在线调查,当问到为什么不愿意在线购物时,绝大多数的人的问题是担心遭到黑客的侵袭而导致信用卡信息丢失。因此,有一部分人因担心安全问题而不愿使用旅游电子商务,安全成为旅游电子商务发展中最大的障碍。

(三)旅游网站服务项目单一,不能满足个性化旅游的需求

很多旅游网站在规划时因缺少对旅游行业的全面、深刻认识而未能找准切入点,缺乏特色与“卖点”,往往照搬照抄国外网站的现成模式,其结果是内容雷同、重复建设问题严重,既没形成规模经营,网上促销、预订的成功率又很低,服务项目单一,旅游线路、景点介绍以及网上订票、订房、租车等模块几乎成为固定的内容,而较少涉及旅游线路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网上虚拟实景旅游等项目。网站信息更新缓慢,无法吸引游客。网站定位面狭窄,不能面向世界各地游客,甚至还无法消除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此外,我国旅游网站尚处在向动态交互性信息服务的过渡中,还未出现通过网络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网站。目前网上旅游服务项目少,国内大多数旅游网站为散客提供的服务仅限于订票,订房,很少提供旅游路线的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等服务项目,不能满足个性化旅游的需求,能够提供互动式旅游服务的更是寥寥无几。

三、发展我国旅游业电子商务的对策

(一)政府积极扶持,搭建旅游电子商务平台

旅游业是政府主导型产业,政府主管部门应在宏观方面成为旅游业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组织者,从多方面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予以支持,完善旅游电子商务的软、硬件环境和法律环境。把降低上网费用作为突破口,并采用税收等价格杠杆来促进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同时加强internet的基础建设,尽快在全国实行宽带上网。其次,要加快制定、完善和修正旅游电子商务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消除制约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和制度瓶颈。2005年4月1日起,我国首部《电子签名法》正式实施,电子签名法出台,较大程度解决“电子商务的瓶颈”问题,增强网上交易的安全性、有效性。让我国的电子商务活动从此有了法律保障。从2002年起开始实施的国家旅游信息化工程—“金旅工程”把建设“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作为电子商务部分的发展重点,计划将“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建设成为信息时代中国旅游目的地进行国内外宣传、促销和服务的重要手段。这一系统将按国家——省——市——旅游景区/企业的多层结构设计,各个层次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有序组织,并逐级向上汇总。另外行业协会要发挥重要推动作用,建立有关操作规范,指导旅游企业搞好电子商务工作。

(二)传统旅游企业转变观念,实现资源整合,开展个性化服务

传统旅游企业与新兴的旅游网站之间的整合与战略联盟是大势所趋,是中国传统旅游企业与旅游网站的共同出路与新的增长点。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发展中,最受制约的莫过于资源整合问题,旅游网必需依托传统旅游业丰富的资源、庞大的客源才有生机,因为旅游业涉及的范围太广,包括旅行社、风景区、餐饮业、交通部门以及其它服务业。不同业务领域或不同规模的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和相关网站之间、各种风格的旅游网站之间的重组,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旅游企业的竞争力。要加强旅游相关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现代的旅游网站只有以传统资源为依托才能稳固。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是旅游企业,所以旅游企业应该在电子商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旅游企业只有转变传统的营销观念,积极上网,建立自己内部的业务处理和管理信息系统,并和互联网高度融合,建设面向商的电子分销系统和面向旅游者的在线销售系统,创建、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品牌,才能实现规模化、网络化经营。各旅游网站要相互链接并与各级政府网站链接,与国际、国内著名搜索引擎链接,与国内大型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合作,开展连锁经营,设计旅游精品线路,突出特色。旅游网络和主页的设计应图文并茂、生动、有吸引力,而且信息内容应尽量准确、详细、注意时尚文化,适应市场需求。此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个性化服务的最大好处在于商家可以进行针对性的促销,为客户提供比较满意的备选方案。这就需要全面地收集、提炼和整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特点,然后将这些信息加以细分,并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使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旅游目的地、饭店、交通工具、旅游方式等。总之,旅游资源数据库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信息质量和数量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网络访问量是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市场指针。

(三)旅游企业加强与有关各方的协调与沟通

旅游企业电子商务离不开社会各方,尤其是it业、金融服务业、交通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参与和推动。旅游企业应加强与旅游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的合作,规范中国旅游业的相关标准。尤其是管理软件设计单位应当为各企业量身定做it产品和服务,开发涵盖现有旅游业大部分业务的信息系统、酒店预订系统、机票预订系统、出入境游销售系统、国内游销售系统、外联销售系统、结算系统和团队日程管理系统等平台。旅游网络公司要想实现真正的电子商务,必须与交通部门积极合作,推行电子票务(机票、车票、船票),抢占市场份额。我国应积极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票务,建立新的订票系统,并尽快与国际接轨。其次,旅游企业应积极与银行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普及信用卡、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等电子支付方式,使网上付款变得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国内各大银行也应充分认识到电子商务的巨大利益和发展趋势,尽早介入旅游电子商务以抢占先机,为旅游企业的网上营销提供信用担保。

(四)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

旅游网站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其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较高的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知识,同时还应具备较熟练的旅游专业知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旅游主管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工作人员要搞好电子商务知识的培训,特别要加强各级领导的培训,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中,如果没有较高的综合专业水平与计算机水平,难以适应高科技发展的要求。同时,旅游企业的电子商务离不开旅游核心业务的支持,离不开旅游企业管理模式的再造。

随着我国旅游企业走向国际化、标准化、市场化、开放化的发展道路,旅游企业员工必须学习电子商务,掌握电子商务运作方法,增强运用电子商务处理旅游业务和管理企业的能力。旅游公司应下大力气在年轻一代中培养既懂电子商务技术,又懂旅游业务知识的跨领域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