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18:04

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篇1

关键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

一、绪论

乡镇企业是我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乡镇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信息化社会和时代的到来,受乡镇企业本身和外部条件的束缚,乡镇企业的信息化问题成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着重关注了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主张从教育入手逐步解决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各种问题,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中关于信息化内容的继续教育内容和形式,以推动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二、乡镇企业信息化及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大力度的扶植举措,目前,乡镇企业中基本都引入或采用了一些信息化的技术和管理软件等。作者通过调查走访的形式对锦州市部分乡镇企业进行了信息化的走访。走访中发现几乎所有乡镇企业都使用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并配备了相应的互联网系统。同时,财务信息化软件如金蝶的财务系统和会计信息化系统已成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构成。但乡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认识程度不足,信息化程度低,缺乏有经验或专业的信息化人员,乡镇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等问题。杜娟等在“关于推进乡镇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中指出了合理化信息开发方式,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重点培养信息化人员等建议。在走访中作者发现乡镇企业信息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乡镇企业的在岗人员信息化相关专业知识往往局限于在大中专院校的学习积累,只有少量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还有很多人员则完全是自己摸索着学习,信息化的知识和技能严重匮乏。而目前受管理者的意识影响和企业资金的问题,乡镇企业的企业培训形同虚设。在走访中75%以上的人员没有接受过企业的信息化相关培训。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在现有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中只有大力开展信息化继续教育,才能提高现有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员工的信息化技能水平,最大限度的提高乡镇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率,进一步推进其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三、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内容

1.信息化基础培训

信息化基础培训包括两个部分:围绕计算机的使用展开的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和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计算机基本技能培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可开展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基础,企业和员工需要使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参与到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熟练的使用计算机成为信息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基础技能。其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和日常维护,计算机网络功能的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日常多媒体(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信息的编辑和应用等。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企业信息化课程培训是一个广泛的基础概念型培训,其目标是提高整个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意识,针对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企业员工,了解企业信息化的意义、方针、内容、实施方法、风险规避和发展趋势。其具体内容包括:乡镇企业信息化概述、常见信息化系统、信息化系统实施、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案例分析等。

2.专业化培训

专业化培训是针对乡镇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展开的,基于所从事专业管理职能的信息专业化培训。依据所从事工作管理职能,专业化信息培训包括:销售与市场信息化培训,和生产相关的生产线、生产流程等生产信息化培训、包括采购、收货、库存控制和发放等管理活动的物资供应信息化培训,财务和会计信息化培训、包括人员录用、培训、考核、工资和聘用等业务的人事信息化培训,以高层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化培训,信息化处理系统培训。

3.个性化定制培训

个性化定制培训以乡镇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为切入点,针对性的,以解决实际信息化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目标的培训。如针对企业新近信息化设备进行的使用培训等。

四、乡镇企业信息化培训形式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培训形式比较灵活多样,借鉴已有的企业培训形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网络通信技术,目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形式主要包括:企业短期集中培训,小范围实战培训,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和学习交流社区等。企业短期集中培训是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基本形式。其内容多为广泛系较强的基础性内容培训,主要问题是需要再用乡镇企业的生产时间或员工休息时间。其实针对提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化基础技能极为重要;小范围实战培训具有一定或较强的针对性,是开着专业化信息培训和针对性信息化培训的主要载体;基于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是近几年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其包括大型的在线课程、基于信息共享的丰富的教学资料及网络交互平台等内容,由于其具有不限时间、不限空间、接入方便、免费学习以及内容个性化定制等优势深受在职工作人员的欢迎,是主要的自我学习模式;学习交流社区是在乡镇企业内部开放交流学习的场所,并配以专业的指导人员,是一个自由的可交流环境,更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五、结论

信息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如何在企业中进行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都是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长足的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积累了很多经验,eRp系统实施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乡镇企业所面临的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如何解决是乡镇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教育是发展的基础,可以看到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虽然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但信息化的意识、信息化的普及程度和信息化的利用率更是制约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根本,这些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在乡镇企业大力开展信息化的教育来解决。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问题,分析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本研究势必会对乡镇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春青.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1):16-19.

[2]蔡志坚.乡镇企业信息化模式及特征研究-----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42(3):75-82.

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篇2

关键词: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61-02

随着电力体制的变化,电力企业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企业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后勤管理是电力企业内部工作中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电力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是由于管理方法较落后,导致后勤管理工作质量较低下,影响了电力企业内部稳定,在信息化时代下,必须认真做好企业后勤管理,实F信息化的创新发展。

1概述

1.1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作用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可以结合电力企业发展,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加强各部门协调,促进了企业稳定运转,提高了工作质量。同时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实施,给员工提供了沟通和交流的平台,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规范了企业流程,促进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1.2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体制改革速度越来越快,给电力企业产生了较大压力。虽然很多企业已经认识了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强了后勤管理,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第一,管理理念创新意识匮乏。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对企业及管理部门均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由于后勤管理创新意识不足,依然使用传统方式操作,导致管理内容较落后。第二,后勤管理中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负责的工作,内部涉及的内容较多,必须加强日常工作监督,但是由于很多电力企业还没有建立后勤管理监督机制,导致后勤工作较散漫,直接影响了后勤管理效率。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特点

经过分析发现,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服务性。服务功能是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基本属性,也是后勤管理的核心任务,目前服务功能主要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1)给电力企业供应基本的物资,为电力企业的长期发展创造条件。(2)优化电力企业内部工作环境,给企业员工提供舒适的环境,让企业人员认真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3)结合电力企业发展,制定一系列的措施,维持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以上几部分服务功能既可以实现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又强化了管理力度,实现了资源优化,同时保证了电力企业的能源和设备安全,对企业发展具有较大意义。

第二,支持性。后勤管理工作对电力企业工作的进展具有很大作用,不仅影响了电力整体工作质量,还可以给后勤工作提供支持。由于电力企业工作中会出现多种问题,所以必须借助后勤力量加强控制。后勤工作量较大,而且任务较繁琐,不被人重视,会影响电力企业的整体运行。因此后勤工作的支持性对企业安全运行非常重要,只有提高后勤工作的重视度,才能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第三,后勤工作较复杂。后勤工作涉及企业的各部分内容,工作内容较杂乱,需要考虑的项目问题较多。例如工作安全问题、环境、物资能源等问题,同时还要安抚员工情绪,充分考虑各部门利益。因此,必须积极做好交流,加强各单位协调,促进工作的实施。

3电力企业后期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方法

3.1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

进行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时,必须结合单位实际内容,创新手段并完善日常管理内容,利用创新手段构建后勤管理信息化系统。经过分析发现,目前后勤信息化系统建设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第一,设备资产管理。此项内容较复杂,包含办公设备与通讯设备,一般采用“一室一档”方式管理,构建信息平台,将所有设备及维系信息储存在管理平台内,方便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第二,安全事务内容。主要包含餐饮服务、会议准备及清洁等内容,综合性较强。借助信息化管理实现了管理内容具体化,加强了时间节点衔接,工作效率较高。第三,安全保障方面。安全保障主要对电力企业车辆、安全人员等情况,借助信息化进行分析,发挥了最大化资源效益。

3.2加强信息化后勤管理队伍建设

一支高水平的后勤服务队伍已经成为促进后勤管理工作进展的基础,对电力企业后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后勤人员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管理质量。因此,必须结合电力企业需求,建设一支高水平、素质过硬的队伍,保证电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进展。为了实现此目标,可以建立电力企业信息库,结合电力企业发展,寻找多方面人才;积极培养复合型、服务型和科技型人才,全体员工共同合作,积极解决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实现电力企业建设目标。

3.3建立制度,约束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为了保证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实施,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合适的制度,约束并监督后勤管理工作进展,提高后勤管理工作质量。从电力企业角度分析,进行后期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创新型工程,需要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建设和完善,进而符合电力企业发展。一般当电力企业实现后期管理信息化及数字化操作后,必须建立与之匹配的制度,保证新型管理模式及流程的实施。推动后勤管理信息化就是将原先单一的业务流程变为统一的整体,不断完善制度,提高信息化水平,进而实现后勤管理工作目标。

3.4宣传并推广后勤管理信息化

宣传并推广后勤管理信息化,不仅可以让领导人员和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后勤管理信息化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后勤管理的推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电力企业进行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时,必须加强宣传和推广。例如,电力企业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内部信息化沟通平台,并设置相应的栏目,鼓励公司员工积极献策。同时可以发行刊物,进行征稿启事,让电力企业员工了解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的意义,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后勤管理工作质量,促进后勤管理工作的实施。

4结语

后勤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的核心任务,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企业长久发展具有很大意义,在电力企业管理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利用后勤管理信息化创新,还可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质量,进而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发展,给员工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全面落实应急预案,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电力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志胜.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6(19):51-52.

[2]李子游.探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J].现代国企研究,2016(18):52-53.

[3]朱晓鹏.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创新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5(22):11-12.

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篇3

关键词 企业 信息服务 综述

分类号 G201

截止2007年12月31日,笔者以“信息服务”和“企业”作为并列题名检索方式在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到183篇论文,用“情报服务”和“情报”作为并列题名只检索到18篇,在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用“信息服务”和“企业”作为并列题名检索到170篇论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理论研究只有40篇。分析发现近几年来对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发展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的基本理论、模式、策略、技术、和主体方面。

1 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基础理论研究

根据实际调查发现,探讨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理论的论文不多,且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的信息服务的目标和内容方面。

关于企业信息服务的含义,孙绪民认为信息服务是指“信息服务机构通过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报刊、教育等渠道、有偿或无偿的向企业提供市场供求、金融、价格、投资招商、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及政策、法规等方面的信息技术和帮助”。至于其服务目标,文献指出信息服务一是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的信息依据;二是促进信息在全企业科研、生产、营销各个环节的良性传递,为各部门的工作提供全面、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在内容研究上,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文献作者还认为根据服务对象和内容的不同,企业信息服务可分为:信息资源收集服务,信息检索服务,决策支持服务三个层次。具体内容包括:环境情报;内部情报;竞争情报;客户及供应商的反馈信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研究还指出了当前服务中存在如下问题:①企业对信息、信息服务的不当认识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制约了它的信息需求力;②缺乏专门服务于乡镇企业的信息机构;③政府信息机构的市场意识和服务于乡镇企业的意识淡泊;④信息产品的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针对这些问题,主要的研究对策包括:①以政府为主体,对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②政府应把信息中心推向市场;③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④努力提高信息产品的质量;⑤充分发挥图书出版、文献档案、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传统信息服务业的作用。

总的来说,面向企业信息服务内容的研究主要从企业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的。研究中不仅指出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就此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意义的解决策略。

2 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模式发展研究

近年来,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构成了研究的一个主体内容。

韦彤提出,在网络环境下,我国企业的信息服务模式主要包括:面向企业的数据库产品和服务,面向企业的行业网络平台的服务,面向网络咨询公司信息服务三种。程刚则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模式,即是基于企业的内联网(intranet)、外联网(extranet)和国际互联网(in-ternet),在企业集成化信息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平台之上。通过知识发现/获取系统、知识存储/分类系统和知识创新/利用系统等,对企业业务数据库、知识库和文献资源,进行知识挖掘和知识发现,从而获取各层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知识)资源,然后将其传递给决策管理者(用户)。王壮等探讨了客户知识管理环境下的企业信息服务模式,提出以客户资本和客户知识为内容建立企业信息服务模式,通过对与客户互动环节过程中获得知识的创造,交流和应用来使企业业务增长经济价值最大化,以实现创造企业价值、维持竞争优势的过程。

关于信息内容服务模式的研究,有专家学者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提出了面向知识内容的、集成的、满足个性化信息需求的统一信息服务模式,并对其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信息集成服务”就是对具有信息的差异性、资源的分布性以及管理的自治性的网络资源及其服务进行集成,实现对分散系统的有效控制,由此来提高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至于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主动向用户提供经过集成的相对完整的信息集合或知识集合。还有学者提出了基于iCRm的企业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可以分为用户界面定制、信息推送服务和智能服务三种类型。彭国莉、吕先竞在探讨面向西部企业的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其信息服务的模式,其中包含信息报道服务、科技查新、服务竞争情报服务、跨库检索或统一检索服务、专家门诊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7个方面。

从以上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到,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相对而言比较丰富。学者们针对不同的服务环境,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服务模式。

3 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

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的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种技术的研究:①关于数据仓库技术。文献提出了数据仓库技术在企业信息服务中的作用,这项技术包括数据仓库系统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体,由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工具三个部分组成。②关于数据挖掘技术。文献提出了在企业信息服务中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其中在数据挖掘中进行数据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特征分析、变化和偏差分析、web网页挖掘等,使得企业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不同的信息与知识出来,作为决策支持之用。③关于网络平台及其支撑技术。李昕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孵化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其关键功能模块包括咨询门诊;空中课堂;转化阵地;产品中心;园区动态;政务导航几个方面。程刚指出了知识管理环境下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撑平台,主要包括企业的内联网(intranet)和外联网(extranet),基于intemet的企业网站;企业各种管理信息系统及集成化信息系统,CimS、miS、DSS、eRp、SCm、CRm等。孙虔就面向集群型中小型提出了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模型:①平台的功能层次模型:基础服务设施层、公共服务层、集成服务层;②平台体系结构的集成需求包括应用程序集成、终端用户界面集成、应用程序连接、流程集成、信息集成和构建集成开发模型;③Soa平台的体系结构模型。除此之外,还有学者提出企业的信息服务需要运用到知识库技术和群件技术,包括电子邮件、文档管理、工作流程等。

研究成果表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技术在不同行业,需要是不同的。而且企业的信息服务需要多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与支持,既要有网络技术,包括企业的内联网、外联网以及基于internet的企业网站;又需要群件技术包括电子邮件、文档管理、工作流程等;还需要数据库和知识库技术。

4 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策略的研究

针对不同环境中不同企业的信息需求,学者专家提出了相应的信息服务策略。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从信息服务的战略的角度,学者们提出了许多颇具特色的对策。程刚认为,在知识管理环境下企业信息服务的对策包括:企业信息服务应以用户为中心;制定企业信息服务知识管理战略;转变现代企业信息服务方式;加快信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化信息服务流程;制订企业信息服务的评价体系。安娜则提出,网络环境下为企业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时必须:①认真分析企业所需的信息类型,保证信息服务的针对性;②掌握获取不同类型信息的途径,保证信息服务的及时性;③构筑现代化的客户服务系统,保证信息服务的连续性。文献中把网络环境下企业获取信息服务的模式概括为以下7种:①各大企业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建立文献资源共购共享服务系统及其资料体系;②建立一支共享的网络专家队伍服务平台,形成综合服务系统;③建立网络专家咨询服务,以实时交互的模式开展服务、BBS(电子公告栏)在线咨询服务;④加强信息资源整合;⑤建立入网企业档案库;⑥建立与企业相关的客户档案;⑦对企业用户开展信息素质的培养。

・从信息服务战术的角度,学者们研究了企业信息服务具体的方式方法。伍慧春对企业开展深层次信息服务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①为企业提供专题、定题信息服务;②开展项目的跟踪服务;③开展商务咨询活动;④对用户进行情报信息知识培训。袁庆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企业图书馆(或情报信息机构)的内联网,以opaC方式开放藏书目录及数字化书目数据库;开展网络信息导航服务;开展数字化的参考咨询服务;开展网络时代的定题服务(SDi)等几种服务方式。韦彤提出了企业信息服务的途径,通过国内的企业数据库提供商,主要有三种:国家机关、专门的数据库公司和资讯行、研究机构。应该看到,关于企业信息服务策略的研究,既有从战略总体上的服务对策探讨;也有从战术上对具体服务方法的,充分而具体,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另外,研究者们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提出了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方法。比如,武金旺针对民营企业,提出了科技信息机构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策略,包括:①建立合作机制;②主动宣传和提供国家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和计划;③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国家科研成果;④建立科技咨询专家数据库。另外,针对外向型民营企业信息服务的对策有心:①加强人才培养;②充分利用网络技术;③充分公开政策信息;④拓宽信息渠道。刘慎河针对大型企业的需求特点提出了企业信息服务的方法:①以需求为导向,明确信息业的奋斗目标;②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③调整功能,构造企业信息服务体系;④以效益为中心,建立企业信息服务的新生长点。文献指出,企业信息化中社科信息服务的具体途径与方法是①面向企业建立专题数据库;②根据企业具体实际,运用多种载体提供服务;③采取灵活多样的服务方法。也有学者针对不同信息需求的特点,提出主要策略:①建立企业信息基础设施;②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③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文献提出了利用竞争者导向这一信息服务策略:利用竞争者作为导向摸清该行业的情况来指定本机构、本企业的市场战略,从而发动市场攻势。

5 关于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主体的研究

随着社会科技和经济的不断进步发展,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要求向社会提出了信息服务的需求,导致社会上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机构越来越多,从类型、规模、数量到业务范围,为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文献中提出了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主体主要包括:①宏观层――政府信息服务机构是由省、市(州)、区县甚至镇等各级政府信息服务网站构成;②中观层――各类信息服务中心:有国家直属信息服务中心,包括公共图书馆、专业信息中心、高校图书馆、信息中心及其他各类信息服务中心,包括数据库服务商和民间商务性中介机构;③微观层――企业本身就是信息和服务的提供者,也是信息的受众和服务的对象。

・关于地方政府网站。彭国莉对我国地方政府网站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网站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对策:加大办事指南的公开力度,同时应规范办事指南的主题,制定行政许可事项目录;提高网站的在线办事能力。文献指出科技信息机构在向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文献、电子资源、网络设备及技术、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的基础上,开展网络环境下定题跟踪、决策咨询、竞争情报、用户培训、网络信息服务。林瑞明则认为科技信息机构开展竞争情报服务包括为提供企业生产技术情报服务、进行专利技术信息的开发利用、对企业市场信息的查询和分析、对行业动态及竞争对手的跟踪服务。

・关于行业协会。杨永红在文献中提到了行业协会对企业的信息服务的功能:①能够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②广泛收集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分析提炼,再提供给企业;③充当国际贸易中本行业企业的信息库和警报器;④定期举办有关行业技术发展论坛、经验交流会、新闻会等;⑤举办各种展览会向市场展示本行业企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宣传自己的企业、产品和服务;⑥为企业开展各种层次的研究与咨询活动。

・关于数据库服务商。万方数据库提出了服务于企业的建立服务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信息保障平台,它是以科技成果数据库为核心构建国家科技成果汇交与转化服务平台,激活大量事实型数据库(人才,机构等),形成企业创新信息资源保障平台。其中万方数据企业信息网是一个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非常好的平台。《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简称CeCDB),收录了国内各行业近20万家主要生产企业及大中型商贸公司的详细信息及科技研发信息。《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简称CStaD),是国家科技部指定的新技术、新成果查新数据库,是我国最具权威的技术成果宝库。

・关于图书馆中的企业信息服务。图书馆成为企业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的主体。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两大阵地;研究主题主要是服务优势和相关对策方面。

罗丽萍、于春莉等指出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优势。文献也认为高校图书馆为中小企型业提供信息服务存在技术设备、文献资源、智力资源、社会形象等非常有利的优势。关于高校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从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①服务内容的研究。史连红认为高校图书馆主要从参与式服务、主动推销服务、开放式多样化服务、网络式服务、定题性情报服务几种方式途径为企业开展信息服务。罗丽萍、于春莉等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从信息服务内容上为企业提供相关产品的科技信息及具有参考价值的竞争信息。周晓红、姜红也提出了高校图书馆

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为企业实时提供市场动态信息、开发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信息资源库、网络信息资源的联合开发和资源共享,为企业提供专题信息咨询。②服务过程的研究。肖小红认为图书馆通过组建专门的企业信息服务中心,探索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办法;研究分析企业新产品开发中的信息;创建集成式服务模式的平台等对策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罗凤莉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该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支撑,提供决策信息,科技信息,易转化和收益高的科技成果。根据企业信息需求的特点,李雪提出高校图书馆建立一个特区一企业信息服务部,并开展一种集书刊、剪报、技术资料、仪器设备(如复印机、摄影机)等四位一体的全新企业服务格局。③服务手段的研究。穆长春、刘晓东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有特色的全方位服务或者定题服务信息服务的方式,并且加强与中小企业的沟通,探索一种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进行科研攻关的全新服务模式以及建立相应的信息服务机构。于春莉提出了在高校图书馆构建企业信息服务市场这一服务方式,主要是使高校图书馆力争成为行业性、区域性的科技信息中心,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建立区域性重点产业“信息库”;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同时开展竞争情报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国家的公共信息服务机构,理所当然应该为企业进行信息服务。赵学萍在分析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和企业对情报信息的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公共图书馆面向企业开展情报服务的方式。特别是国家图书馆开展的企业信息服务。其中企业信息服务中心是国家图书馆面向国内外企业专门从事信息咨询服务的部门。依托国图丰富的馆藏资源和现代化的监测技术,为客户提供媒体信息的搜集、整理、提炼、分析等全方位的媒体跟踪与分析的信息咨询服务。服务内容包括有日常剪报服务、回溯性剪报服务、媒体信息检测、竞争情报服务、行业分析报告、文献提供与翻译服务。在2007年全国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年会,上海图书馆副馆长缪其浩总结了上海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光荣历程。上海图书馆的企业信息服务实践很丰富:为企业进行媒体测评,与大企业进行示范性合作项目。上海图书馆开展了对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情报服务,提出建设行业情报平台,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研究结果显示,在现代的信息社会,各个主体在为企业的信息服务都作出了不少的贡献,都为企业的信息服务提供了可行而又有意义的建议。特别是图书馆的企业信息服务,成为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表明图书馆已经走出以前“象牙塔”的信息服务方式,开拓更加深层的信息服务途径,拓宽服务范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6 结论与思考

我国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研究现状总体上看,面向企业的信息服务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面向企业信息服务的内容既有企业内部也有外部的,可谓比较丰富;②面向企业信息服务的模式既有理论依据也有实际操作性;③面向企业信息服务的技术日趋进步,为企业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持;④面向企业信息服务的策略具有现实的指导性;⑤面向企业信息服务的主体各具优势和特色,能为企业的信息服务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目标信息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1中小企业信息化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①纵深化。随着条件的不断完善和具备,随着中小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将进一步拓展;②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先进的理念进入到中国,企业信息化理念与应用也逐渐与国际接轨;③区域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应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都十分明显;④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小企业不断增长,供应商的专业分工将越来越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丰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2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

2.1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

无论如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能够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帮助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使企业知道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便于企业检验成果和发现问题;使实施措施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紧密结合。图1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示意图。

2.2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步骤

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战略制定和实施大致包含4个步骤。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战略都不同,但是完整的战略制定步骤基本是相同的。

(1)根据企业发展远景与内外部条件,确定合适的信息化目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指当前的经济效益,还包括潜在的经济效益。只有从这点出发,企业才会以自身的经济出发为基础做信息化的效益分析,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信息化,而不会出现盲目甚至为图虚名而搞信息化这样的怪事。根据企业发展的远景和企业的内外部条件确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内容。对任何中小企业,正确确定其实施信息化要实现的目标和实施的内容,不仅有利于系统的成功,而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任何企业实施信息化都要避免盲目,既然不盲目实施,就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

(2)以整体考虑,从需求切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有了清晰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将这目标分解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方案。根据目标才能合理的确定信息化的内容与方案。企业在确定具体的信息化内容时,不同的企业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建设内容。

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需求的独特性和信息技术人员的缺乏,应联合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信息管理咨询机构成立企业信息化方案设计小组,并由企业一把手担任小组负责人,共同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设计。在设计方案时要坚持以上提到的原则,并且应注意:第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使信息化建设过程有条不紊,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由大到小,平稳发展,并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第二,在设计方案时既要有利于信息技术发挥作用,也要考虑到员工的接受程度和可执行能力;第三,方案除了要最适合企业之外,还要保证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要以未来的眼光和远见设计方案。

(3)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后,就要制定严格的实施计划。好的实施计划不仅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还能帮助企业节约有限的资源,争取宝贵的时间。相反,一个草率的实施计划不仅将使企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将使辛辛苦苦制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无法实现,更影响企业的发展。

(4)严格项目实施与维护及实施后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企业应当在项目实施阶段严格要求并监督系统供应商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施信息化项目时,企业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决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参与。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各个阶段任务完成后要进行考核与评估。此外,要坚持“先培训,后实施”和“边培训,边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切不可先不管不顾地对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然后再去培训员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开发维护队伍,为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真正使用奠定基础。

除了这4个步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中小企业必须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战略与方案。不变是相对的,只有变化才是绝对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个阶段中,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都会发生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必须实事求是的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案和实施计划,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和达到企业发展的远景。

3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3.1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1)市场型模式。它主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网上展示企业形象、展示优质和特色产品及服务等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吸引客户,争取巩固已有的市场并努力争取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网上客户服务系统,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一些企业在已具有稳定的传统市场渠道和商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为保住客户不流失,进一步扩大新产品市场,依靠网络这一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网上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这种模式的显著代表。

(2)效率型模式。它主要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效率,加强行政和生产管理,降低成本。同时,通过internet网络带来的廉价通讯平台为空间广泛分布的企业提供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的效率。如生产自动化系统(包括CaD、Cam、Capp、CimS等)、企业内部结算系统、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3)服务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很多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服务信息或直接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网上技术服务。最主要的是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应用。

(4)关系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依托,使企业成为或维持在某一链条的某一节点。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引进大型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并通过建立extranet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关系,提高效率,增加上下游企业的满意度,协助完成整个链条的信息化建设,如连锁店型企业网上供销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

事实上,这几个模式之间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有些信息化系统即在这种模式中应用,又在那种模式中应用。这4种模式主要是方便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的核心业务和需求进行战略规划与实施,而不是面对林林总总的信息技术手段无从下手。

3.2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的选择

(1)制造业。制造业与商贸业、服务业的明显区别是设计开发部门、生产部门、质量控制部门极其重要。CaD、Cam、CimS、仓库管理、合同跟踪等是最重要的信息系统。全球竞争和经济发展趋势将制造业产品生产、分销、成本、效益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也不断向制造业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制造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按期交货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多变的市场需求不断设计开发新的产品;对库存进行合理控制。mRp(物料需求计划),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是制造业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如果企业主要活动就是生产,高效、灵活的生产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那么选择效率型模式最适合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除了生产之外,开拓市场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那么也可以选择市场型模式。如果企业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技术人才,那么,这两种模式的结合也是可以的。

(2)商贸业。商贸业的突出特点是电子通信手段的极其重要、市场环境的信息需求比制造业、服务业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建立自己的网上销售渠道,市场型模式非常适合。

同时,商贸类企业交易的规模较大,频度也较高,物流的流转比较密集,以物流为纽带的业务环节的管理是日常业务管理的核心,商品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价值管理的核心。他们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商品流和资金流。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各类商贸企业可以简单的划分为零售业、批发业和专业贸易企业3大类。对于零售商业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商业自动化”系统,如poS(销售点实时管理)系统,市场型模式可以是将来这类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交易量不够大的大宗批发、专业贸易业和小型零售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进销存管理系统”,关系型模式可能更适合这些企业。对于商贸企业而言,商务软件对企业的价值最大。商务软件以商品为主要核算对象,对进货、销售、库存、应收、应付、结算、经营分析等环节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比人工管理更快速、更准确、更系统化。

(3)服务业。服务业的行业特征就是产品的非实体性,与顾客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和生产的过程同时就是服务的过程。服务业的特点使得服务业最直接的信息化需求是建立有效的客户信息系统。客户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

服务业的事务管理、业务的动态的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客流,其次是人力资源流。因此,服务型模式最适合处于服务行业的企业。

(4)依附型企业。在中小企业中,有一类企业不可忽视,那就是依附型企业。依附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作为大型企业上下游的辅助企业而存在,通过与大型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而获得稳定回报的中小企业。它们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数量,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由于它们依附于大型企业,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由于大型企业的需要被动推进的,因而信息化实施的风险比较小,而且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在大型企业的帮助下进行的。他们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采用关系型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佩仓.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周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曹国法,樊勇.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篇5

关键词:业务文档;eCm平台;信息资源;国有大型石油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2-0039-02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大型石油企业迅速走向海外。据统计,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事业已遍布非洲、中东、南美、亚太及中亚—俄罗斯等五大地区[1]。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中国石油企业应借鉴企业全球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在引入实施先进管理体系的同时,需要不断推动企业内容管理(enterpriseContentmanagement,简称eCm)平台的建设。目前,大型国有石油企业存储的海量信息中,80%多的信息是非结构化信息(即本文所指的“内容-Content”),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档、项目往来邮件、传真、报告、表格、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等。有序地存储、管理并挖掘国有大型石油企业非结构化信息即企业内容,给出相应的eCm平台建设思路,充分地发挥eCm信息的利用价值是国有大型石油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生产力的主要手段。

一、相关工作与现状分析

目前,国内外各大企业在整个信息资产管理方面的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但是,作为信息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结构化信息的管理仍然不足。究其根源,一方面是由于信息增长巨大,海量信息的存储和处理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的管理比较分散,共享困难,开发使用率低。据iBm相关数据统计,全球来自交易中的信息每年增长的速度在60%以上,而其他各种相关信息的每年增长率已达到90%以上[2]。

目前,中国大型石油企业面临的竞争方式已从单一的企业外延(如并购、兼并,扩大投资等)向企业的外延与内涵(如Sap、eCm的建设和使用)相结合转移。当前,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已经投入巨资大力发展了it应用,初步建成了各自统一的数字油田管理系统和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管理系统,建设且实施了iSo9001、iSo14001、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eRp等管理体系,并经过多年的运行积累,存储了海量的信息资源。但是,这些海量的信息资源管理分散、共享困难,形成彼此隔离的信息孤岛。科学管理和合理开发企业内的海量信息资源尤其是大量的、非结构化数据信息,已成为国有大型石油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

一些it厂商针对企业非结构化数据信息管理问题纷纷推出了相关解决方案,有名的有iBm推出的eCm解决方案[2]。该方案将企业内容(即企业非结构化信息)应用于具体的业务系统中来发挥其内容的价值。

国内研究将eCm建设划分为三个阶段[3~4]:第一个阶段是以物理介质的方式进行管理,其问题是管理成本随着时间和量的增加将成几何级数增加,利用率很低;第二个阶段是数字化管理阶段,比如缩微系统,可长期保存信息资产,可部分查询,但无法和业务系统集成,无法集中管理;第三个阶段是使用数字化信息资产来改善整个企业的业务处理流程,使得所有信息的流转实现数字化,不仅能节省大量的费用,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面向业务文档管理的eCm平台建设

(一)建设意义

1.有利于推动业务文档的信息化和数据的集中处理。在石油企业全球化、电子化的趋势下,信息技术手段已成为石油企业新的业务增长点。通过对业务文档的高速扫描、归档索引、光盘存储、集中保管、网络查询和权限控制,才能逐步实现业务文档的信息化,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求,快捷、准确、高效地为研究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增强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业务资源的共享。eCm平台是将企业开展业务活动而生成、接收和维护的具有凭证价值和查考价值的信息(如外文电传、工作往来邮件真、单据、报表等)进行高效和系统控制的管理平台,其主要管理活动包括信息的形成、接收、维护、利用及处置,以及捕获并保存业务活动及事务处理的证据和信息的过程。采用eCm平台后,不仅可以替代原有低效的纸质资料的流转,降低人力劳动强度,还可以将业务资料存储、保管、查询与使用过程的效率大大提升。另外,可制定管理措施和机制,实现在一定范围内的管理部门、业务部门的人员查询访问企业的业务档案,实现跨企业部门、跨地域,甚至跨时区的资源的综合利用。

3.有利于提高业务文档安全性,降低企业运行成本。通过企业业务文档的电子化存储与管理,能实现电子资料与文档实物的异地存储,既安全又方便,为业务文档提供了可长期保存的备份,又能避免文档实物的大量积压,解决纸质文档使用不便的问题,提高了企业信息处理能力,改善原有文档保管模式。通过eCm平台建设,还能大量减少文档保管人员数量及工作量,降低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及成本,而每天减少的打印数量、缩减的文档实物存放空间、降低的复印设备损耗和复印纸等,都利于企业运行成本的降低。

(二)建设原则

总结国内外用户建设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经验,企业eCm平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注重配合国有大型石油企业其他业务系统的建设。

2.注重体系架构设计与优化,减少企业维护、改造、重建的实施成本与技术难度;体系架构要符合集中管理、分布存储、统一稳固的需求,又要满足先进、开放、合理的理念。

3.建立能满足不同内容格式及种类需求的平台,让企业这些内容信息真正“活”起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级eCm平台。

(三)建设要点

1.把准eCm平台管理的范畴。按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通常做法,可以划作三类[4]:一类是业务系统平台,即生成或管理业务活动数据的自动化系统,旨在为各级业务之间开展交往提供便利,这类系统更注重业务流程、版本控制等,对文件信息固化后的管理不是它的关注重点;第二类是电子文件管理系统(electronicRecordsmanagementSystem,eRmS),主要针对电子文件的捕获、识别、分类、保存、使用和处置进行有效和系统的管理活动,其关注的重点是电子文件的半现行阶段,也包含该阶段与现行阶段、非现行阶段的衔接过程;第三类就是数字档案馆系统(Digitalarchives,Da),主要致力于解决数字档案信息并具备保管数字化档案的功能。根据一般大型石油企业的情况(基于笔者的经验,本文所研究和探索的eCm平台,偏重于上述eRmS和Da系统的组合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具体可涵盖:(1)文档管理;(2)网络内容管理;(3)电子归档文件管理;(4)文档捕获和影像管理;(5)基于文档的业务驱动和合作管理;(6)工作流管理。

2.掌握eCm平台管理的重点内容。行业中把由传统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处理的数据信息称为结构化数据或结构化信息,而把包括纸质文件、电子文档、传真、报告、表格、图片、音频和视频文件等在内的信息称为非结构化数据或内容(Content)[2]。通过对国有大型石油企业业务文档的梳理,笔者认为eCm平台所管理的内容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使用纸张的信件和申请表格、电子邮件和传真;计算机产生的结算单、货物清单和报表;电子数据表格、演示文稿和文字处理文档;各种多媒体记录,如项目业务(客户服务)往来电话的数字音频记录或公司培训视频资料等。通过明确eCm平台管理的重点内容,将对整个石油企业的内容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和再利用,并且和其他业务系统能够进行紧密集成,从而节省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3.明确eCm平台建设模式/流程。(1)管理内容的归集存储。如使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将业务文档拍摄录入或高速扫描仪进行扫描录入,归集后的电子文档使用磁盘阵列、光盘库代替纸质载体进行电子化存储。(2)电子影像归档查询。如对归集存储的扫描影像、文档、e-mail、报告、音频、视频和web内容等各种形式的海量内容信息进行管理和整合,应能够随需应变地提供信息。(3)企业级信息搜索。企业级信息不仅包括数据库中业务交易信息、客户信息等结构化数据,而且还有大量产品资料、服务记录、往来邮件、事件处理说明、规章制度手册、工作记录报告等非结构化的文本信息内容;也就是说大量的企业内容信息保存在文件服务器、邮件系统、网站的网页、内容管理服务器等系统中,格式可能是文本、XmL、word文档、pDF及ppt文件等;对企业此类信息的搜索不同于互联网的简单信息搜索,在企业内部实现此类信息的搜索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此类信息分布的多样性、信息访问控制的安全性以及与业务应用系统的集成等多个方面。如何从企业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找到用户所需要的内容是eCm平台建设流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为企业提供更大效益、提高企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国有大型石油企业的eCm平台建设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目前,针对eCm平台建设问题首先要做的是企业内容的电子化存储管理,然后才是针对存储的电子文件开展管理活动;做到电子化存储管理比较容易,难在要满足各业务部门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管理和对电子文件的灵活使用。在这一方面,业界都是依靠eRmS系统建设并重点探索其功能需求规范来主导的,而中国在这方面才刚起步,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索,为中国大型企业开展此类平台建设和应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郭鹏,晏飞.构建国际油气合作商务评价体系[J].国际经济合作,2011,(3).

[2]http:///developerworks/cn/data/[Z].

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篇6

环境会计理论概述

环境会计定义及信息披露特点。环境会计即称为绿色会计。其主要计量单位以人民币为主,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来衡量和记录环境污染、防治以及开发等事项所需成本费用支出,并以此作为环境保护措施实施报告基础,进而全面评估环境绩效和对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情况造成影响的综合性新兴学科。环境会计将会计学与环境学知识全面结合,通过合理化价值管理,以实现调整经济结构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环境会计信息是会计信息构成内容,一方面,其应当具备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以及可比性等基本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环境会计是传统会计延伸,其还应当具备综合性、不确定性以及多重计量性等特点。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当前,各国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并未制定明确标准,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过程中所采取的模式各有不同。我国根据具体实际工作情况,在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主要采用补充报告和独立报告两种模式。

补充报告模式,主要分为表内披露和表外披露,而表内披露也被划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传统会计报表中增加环境信息项目内容;另一种是作为传统报表编制的补充报表内容。除此之外,以非货币形式为主的环境信息披露也作为会计报表附注中内容。表外披露方式主要是指通过文字方式对环境信息披露进行描述,绝大多数被用于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重大事项公告以及会计报表附注中。

独立报告模式,主要指以年度为计量单位的环境报告书编制,其主要用于披露企业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独立报告模式划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真实的、直观的量化指标数据,并以此作为企业环境业绩考核标准;另一种是为社会大众提供相关企业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情况,并以此作为外部信息使用者数据参考资料。独立环境报告书主要以文字、图表等多元化方式为主,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货币计量与实物计量、技术指标等不同计量方式,通过文本形式作为企业全年工作报告总结中一独立内容,用以反映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情况和实际生产经营情况。

环境会计信息的内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能够有效增强企业和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主观意识,同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还能够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需求。虽然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环境信息需求各有不同,但其主要应包括三方面基本内容。其一,环境管理方面内容。其主要指环境管理具体方针与实现目标、环境管理组织系统、企业环保计划实施情况和实际治理情况、三废再利用情况、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环境法规遵守状况、对周边社区和居民生活影响情况;其二,环境资产和负债方面内容。环境资产包括固定资产、环保存货、技术和服务等无形资产以及环境费用支出。环境负债包括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环境负债,比如环境罚款和环境修复义务;其三,环境支出和收入方面内容。环境支出包括污染废弃物排放治理费、环保机构经费、废弃物处理费、环境绿化维护费以及各项资源税等。环境收入包括废弃物回收收入、政府部门环保奖励、税费减免以及缴纳排污费节约额等。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不规范。企业主要采用定性、定量和两者结合的方式对公司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其中以定性描述为主,货币性计量和两者结合方式为辅。由于我国当前会计制度并未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选择进行明确规定,其披露模式主要以信息特点为主。补充报告同样也是以定性描述为主,一般主要包括招股说明书和董事会报告等。除此之外,企业所列报表附注披露内容则主要采取定量描述形式,但所披露内容缺乏一定的相关性。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通过对自身实际环境会计信息情况发生转变,这也正是由于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不规范所造成,这种现象的存在极易使得企业所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缺乏连续性,并通过该信息难以准确了解和掌握公司实际环境保护实施情况。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完整。企业在环境资产会计信息披露内容方面不够全面和具体,一方面环境资产变动多采取定性描述,信息使用者通过该描述难以了解和掌握公司的实际资产变化情况,降低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另一方面环境负债并未详细说明环境支出方面内容,而这方面内容则是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重点。比如企业在其他应付款科目下设立应付排污处理费科目等,同时将公司环境治理和工程改造方面数据信息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明细表列示,这种合并数据信息的做法,都给环境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便和错误理解,影响其判断和主观意识,降低环境负债会计信息重要性。企业虽然是一家以环境保护、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等业务为主的公司,但其在会计处理方面只设置了环境二级明细账户,并未明确设置与其能够匹配的环境会计科目。与此同时,企业绝大多数所列会计科目反映的会计信息内容与公司收益无直接影响,局限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实用性。

完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对策

强化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作用。首先,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环境会计准则与管理制度,为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提供相应参考依据。明确环境保护和实现企业持续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性,使得企业能够将环境舆论信息披露作为企业重点。由于环境会计特殊性,其环境会计准则应由国家财政部与环保部门共同制定,而所制定的环境会计准则可由公司环境信息转变为环境会计信息,并采取会计报告形式进行披露;其次,通过利用和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措施,有效降解和控制公司环境保护措施所需成本费用支出,进而提升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正确引导我国公民参与到绿色消费之中;再次,应当加大环境执法力度,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充分意识到环境保护意义,并通过不正当生产经营可能会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强化政府相关部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让各行业企业了解绿色经营重要性,从根本降低环境破坏行为,提倡各行业企业主动对外披露其自身环境会计信息;最后,实施环保部门与企业监管部门联合执法,加大对环境污染非货币量信息披露,并定期在各大网站上对环境保护不合格企业进行公布,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篇7

[关键词]网络时代;企业信息咨询;定位

[中图分类号]C9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07)11-0083-03

[作者简介]余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研究方向为信息服务与工时管理;(江苏南京210016)

李保珍,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江苏南京210093)

一、引言

咨询业,作为以知识和智力为服务内容的新兴行业,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形成,正显露出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成为人们非常值得关注的产业。

信息咨询是咨询业的基础层。在信息咨询层次上的咨询公司主要从事市场信息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业务,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完善的辅助信息。信息咨询业务包括诸如客户需要专业咨询公司组织市场调查和分析,了解企业产品在市场上所占份额、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等。

信息咨询服务业是一种以科学为依据,以信息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为企事业、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提供策划、咨询、调研、信息、可行性论证、人力资源培训等各种智力成果与服务的产业。

信息具有决策基础、计划调优、信息传递、接收反馈、系统服务、资源替代等功能,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离不开信息的支持。

企业信息需求是推动企业信息咨询服务市场发育和逐步成熟的关键因素。

咨询过程就是信息的传递、反映与控制过程,是一种信息的活动。企业信息咨询服务是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收集、处理信息,并结合专门的知识、技术、经验、信息等,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向企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建议、规划、措施等信息产品的一种面向企业的服务形式。企业信息咨询服务是管理科学、决策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等一系列软科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原则等因素在企业战略管理服务中的应用。

就现代企业发展而言,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所遇到的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问题越来越复杂,企业对信息需求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从简单的信息提供服务需求发展到对高质量、深加工的信息咨询产品及其服务的需求。

为满足企业的这种需求,信息咨询服务企业必须着眼于客户企业的更深层次的需求,结合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明确自身的正确定位点,这样才可能随需应变,取得较好的效益。目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总是忙于应付短期的经济效益,腾不出时间和精力研究和收集产品技术更新、市场预测、消费的需求、销售渠道的拓展等信息。在这种背景下,信息咨询业就有了用武之地,可以充当企业的“外脑”。

二、网络环境下信息咨询客户需求的特点

客户企业的信息咨询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决策和发展规划的制定;企业资产评估;重大工程可行性的论证;系统工程分析;企业诊断和改组;市场调查和市场信息服务;引进项目评估和谈判;技术咨询、推广、服务、承包、转让;知识产权保护和其他法律方面的咨询服务;企业人才招聘和培训;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企业涉外信息咨询服务;企业重大课题的研究与开发等。

在网络环境中,新型的企业信息咨询服务应该是一种面向知识内容和解决方案的服务,是一种用户目标驱动的服务。它所提供的知识层次的信息资源应该是面向实际需要的、有针对性和有效的。主要有:

1.知识服务需求加强。现代企业对于将信息优势转换成知识优势,进而实现竞争制胜的决策优势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它对传统信息服务提出了更深层次服务方式的创新要求,要求信息服务业积极探索知识化信息服务的新方向。

2.重视信息需求的质量。传统信息服务偏重于信息开发的数量,而忽略信息服务与知识传递的深度与质量;知识化信息服务,就是传统信息服务的一个升华,是信息服务不断更新换代、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

3.决策导向的信息获取。传统信息服务满足一般性、参考性的信息和知识的需求,而当代人们更需要获得决策导向,深刻揭示事物发展规律,能带来极大竞争优势的知识和智慧。现代企业需要融入用户之中和用户决策过程的信息咨询服务。

4.良性关联的信息资源。现代企业需要基于分布式多样化的动态资源和系统的服务,它提供的内容信息应该是按照知识概念体系组织的,在这个知识概念体系的框架内,各类信息都可以在数据网格的基础上,跨越不同的知识库,按知识概念和学科门类在知识信息资源之间建立起某种关联,从而建立起超越地域限制和具有可扩展性的巨大的“知识网络”,满足用户实现在更宽广的范围内,在更具专业化与个性化的水准上获取知识的需求。

5.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当今的信息服务已不能满足于广泛的一般用户对普通信息的要求,而是应该包括面向特定群体的深层次需求,基于专业化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如为决策机构或科研机构的特殊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

三、网络环境下信息咨询服务技术的特点

网络信息时代正向我们走来,尤其是以因特网为代表的互联网络的出现,使信息交流发生着一场深刻的革命。通过计算机网络,人们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利用终端设备(如传真机、电视、电脑终端等)方便快捷地传递和处理信息。因特网先进、快捷的信息传递功能,灵活方便的客户机/服务器进行模式,简单友好的用户界而,丰富海量的信息资源,较低的费用,使网络信息咨询服务极具优势。因特网是目前世界上跨域最广、信息量最高、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资料库,它既有大量的同类产品和相关产品的信息、争者的信息、客户信息以及其他市场供求信息、市场发展趋势及微观经济信息,还有技术信息,包括工业标准和技术标准,成为获得企业竞争信息的重要信息来源。

新一代internet信息服务,已经创建了收集、加工、传播、研究和知识利用等一整套较为成熟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方法,更加关注本地化、精品化、专业化、层次化、个性化、客户化。信息服务不仅要把信息需求者引导到信息门户,而且要帮助他们从信息中获取知识,帮助他们走进各自的知识王国去寻找和创造新的价值。

1.信息关联技术。微软总裁比尔・盖茨认为,internet发展有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用户只是浏览及阅读,从网站上获得信息;在第二阶段,用户开始使用网上信息,但仍然是在同一时间内只能上一个网站,信息内容、服务的彼此分隔依然比较厉害,信息孤岛四处可见;在第三阶段,用户同时获得的是来自多源头的信息,而且是以有机方式呈现在使用者面前。用户把自己的想法分析加工上去,又与别人分享新的信息,得出新结果。技术上来说,这些来自多方的信息,都是人性化的信息,不是纷乱无序的,而是为用户量身定做的呈现方式更是完全根据工作的需要。相关的技术有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知识网格和协同工作、分类和聚类、人工智能、webservices、语义weB等。

2.信息增值技术。当代信息内容的主要特点是以数字化、多媒体、多载体形式表达,通过网络交流,内容包罗万象,分布分散,无序无政府,非规范非结构,内容特征抽取复杂。internet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具有明显的优势:从宏观看,跨越时空,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更快;从媒体看,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声音及电视六种媒体合为一体;从用户看,双向交互,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实现个人化信息服务。

新的信息内容增值处理的开发利用技术主要有:数字化技术,如扫描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数字照相机、话音识别、图像识别、自动翻译、自动摘要等;信息存储与检索,高精度全文文本检索、知识搜索引擎、内容检索、多媒体检索、推送技术、超量视屏和音频信息的存储等;智能处理,信息过滤、信息抽取、自动摘要、文本(数据)挖掘、数据融合、相关网页查询自适应系统、面向提问的相关信息查询、知识创建、获取、导航关联、检索、管理和提供等。

四、网络时代企业信息咨询服务业的定位

企业信息咨询服务业是一项有着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它对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发展信息服务业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从当前国内外发展情况来看,企业信息咨询服务机构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信息提供型:以信息的收集、加工和服务为主要内容,依靠的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开发、联机检索手段,是信息服务的基本形式。

咨询服务型:包括企业竞争情报分析、企业诊断服务、涉外信息咨询等内容,信息产品往往是分析报告、解决方案等。

研究开发型:企业发展中重大课题的研究、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用等,提供的是科研报告、系统软件等信息产品。

从我国企业信息咨询服务状况来看,信息提供型、研究开发型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较多,而咨询服务型机构较少。因而,新建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应该遵循“以信息提供为本、以咨询服务为主、以研究开发为辅”的策略,全方位为企业发展服务,这样才能走在企业信息咨询服务的前列。

根据这个策略思想,网络信息时代的企业信息咨询服务应在市场机制下,关注客户的需求,利用相应的信息资源,强调面向知识服务的技术。

1.以市场机制为依托。信息需要商品化,商品需要市场化,两者结合互利互补,具有无限的增值空间。以服务为核心整合后的信息是具有兑现能力的信息,以服务为核心引入的商务才是与信息具有嫁接能力的商务,才是具有增值空间的商务。也即没有与内容完成融合的商务是没有增值能力的商务,没有与商务融合的内容是没有兑现能力的内容。

2.以客户信息需求为导向。信息咨询服务应当是以市场需求为前提,目标是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提高用户工作的质量,节省用户的时间。信息咨询应该面对细分的用户群实现本地化、个性化、客户化,为客户提供信息定制服务。

3.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信息资源,特别是信息内容,是信息咨询服务的核心优势所在,如果内容上不去,再好的平台也只是有名无实的虚拟空间。信息序化是信息咨询的基础,而作为增值服务的信息转化将是信息咨询的发展方向。

4.以知识服务技术为支撑。知识管理以知识创新为中心,注重动态过程,以人和用户为核心,注重应用与共享,知识资源增值。知识服务要求对用户所需的主题更贴切、更准确,对问题求解更直接有用,能够为用户带来时间、财富、效率和效益等方面的知识。

五、网络时代我国信息咨询业的发展对策

信息咨询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网络环境下,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企业不得不全面加入国际竞争,现代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资本的竞争,而是信息、人才、技术的竞争。我国信息咨询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创造有利于咨询业发展的环境,引导并促进其健康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我国的信息咨询市场。信息咨询市场是信息咨询机构或企业竞争的“战场”,也是信息服务机构实现价值的场所,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的市场。在网络环境下,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立健全我国的信息咨询市场:(1)提高全民信息咨询意识,扩大市场需求;(2)强化信息咨询企业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提高和发展自己;(3)健全市场管理体制,规范市场行为;(4)完善市场运行机制,保证信息咨询市场的公平竞争。

2.提高信息咨询产品质量。信息咨询机构自身素质决定着信息咨询服务产品的质量。信息咨询的服务产品质量是信息咨询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在我国信息咨询领域:(1)应该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初步完善的信息环境,加速基础建设和数据库建设,建立综合信息咨询服务网络,来优化信息咨询服务,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信息更新和传播的速度;(2)需要发展和完善一系列新的研究方法和预测技术,如“启发式规划”、“线性和非线性规划”、“特尔裴法”、“成本效用分析”等;(3)要严格控制从业人员水平,建立一整套信息咨询业考核、晋升和人才流动制度,建立以经济报酬为基本激励手段、辅以敬业精神教育和培养制度,以尽快提高信息咨询队伍的整体素质。

3.完善信息咨询法制法规。法制是一切行为走向正轨的根本,信息咨询行业需要完善的信息产业法来维持健康的成长环境。(1)我国需要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信息咨询业的作用和地位,使信息咨询业的管理和发展做到有法可依;(2)制定一套完善的市场规则,使信息咨询业健康发展;(3)建立完善的信誉评估制,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咨询机构的业绩、知名度、信息咨询能力,业务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等内容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估;(4)建立对科研和公益项目采取决策失误追究制度,以提高信息咨询在决策中的地位。

六、结论

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企业的信息需求也不同于以往,决策信息只依靠企业内部的来源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多变的竞争需求。针对这样的态势,我国信息咨询业应定位于以市场机制为依托,以客户信息需求为导向,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知识服务技术为支撑的运作模式,这样才可能达到双赢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郑云武.我国咨询业的市场结构剖析[J].现代情报,2007,(6).

[2]BrooksBC.FoundationsofinformationScience[J].JournalofinformationScience.1998,(2):198-201.

[3]曹君祥.企业信息咨询服务及其机构建设[J].津图学刊,1998,(3).

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篇8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普遍存在着信息化人才缺乏的问题。以重庆市中小企业为例,调研显示,约有九成企业表示企业缺乏信息化专业人才,要求加强人才培训。为此,针对性的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具有重要意义,对企业而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过程中需要信息化人才。在信息化建设中,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在推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是人。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执行层人员。

②员工信息化水平对信息化实施具有反作用。企业实施信息化系统,对企业的全体人员来说,不仅仅是更换了一种技术,更重要的是其管理、操作、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解决问题路线的转换。员工的信息化水平、对先进技术的认可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③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核心问题是企业管理人员适应并学会利用新系统完成工作的技能。能够给企业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不是系统本身,而是系统实施过程所积累的管理技能以及所形成的信息处理能力。员工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才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

2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市场分析

据统计,中小企业占我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当今电子商务特色突出的市场浪潮中,信息化发展是一场不可逆转的潮流,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要大力培养信息化人才,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以重庆为例,重庆市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的行业、地域十分广泛,重庆市将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万户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着力培育一批竞争优势明显、社会贡献突出的高成长性中小企业。就人才支持方面“,每年组织1000名以上企业高层管理者参加国内外培训、进修”“、1万名以上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参加各项知识更新、提高能力的专业技术培训”“、10万名以上企业技术工人参加提高操作水平和技术等级的岗位技能培训”。全市中小企业数十万计,全国中小企业数千万计,按上述比例计算,人才培训需求的数量庞大。由此分析可知,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3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建设

尊重信息化人才成长规律,以信息化项目为依托,培养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对于开展信息化的企业来讲,人员结构需求呈现出“金字塔”型,“塔尖”是负责整个企业信息化全盘规划的Cio,一般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承担;“塔基”是一般技术人员,负责数据输入等具体操作工作;“塔身”就是被称为企业内部it管理咨询顾问的项目负责人,即各模块的项目经理,其作用一般是代表企业用户方负责具体项目的需求调研、规划及实施,负责代表用户表达自己的需求,并进行项目描述。结合中小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发展程度不一的特点,构建中小企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服务平台,综合制订多主题、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训措施。针对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等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需要,结合各类信息化主题知识,开展集中授课、专家讲座、现场指导、电教普及等各种形式的培训。从而推动和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3.1培训面向层次

经理(厂长)班:面向中小企业经理(厂长)、企业最高决策人员开设。培训内容以企业家的视角,包括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机遇和挑战,信息化和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创新的关系,信息时代的领导和管理艺术等方面内容。专业培训班(高级班):面向企业信息化主管、主要技术人员开设,培训完善信息化知识结构。课程内容从信息化战略规划、系统选型、系统建设、组织实施等方面展开。基础培训班(普及班):面向信息化相关技术人员。从普及的角度,提高整体信息化水平。主要强调具体的系统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举办专题技术讲座:针对性开展集中区域、集中领域、集中行业、集中应用需求等方面的专题技术培训。培训内容随需求而定。

3.2培训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案

培训工作思路是“抓关键,重普及,利用多种手段全面开展信息化培训”。培训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可以结合政府企业组织、培训机构参与、社会团体辅助等多种方式,采用针对主题的灵活形式开展。不定期举办中小企业经理(厂长)信息化的培训班。定期开办中小企业信息化专业人员培训班。组织相关力量,借助远程教育中心安排普及企业信息化教育课程。组织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领先者进行技术讲座。

4结论

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篇9

(一)信息化的介绍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优化和重构业务流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涉及创新企业的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流程,重组管理团队和创新管理手段。

(二)信息化要素

第一,企业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的管理和运行模式,而不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其中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仅仅是企业信息化的实现手段。

第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是发展的,它随着管理理念、实现手段等因素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集成技术。企业建设信息化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即实现将关键的准确的数据及时地传输到相应的决策人手中,为企业的运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第四,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人机合一的有层次的系统工程,包括企业领导和员工理念的信息化;企业决策、组织管理信息化;企业经营手段信息化;设计、加工应用信息化。

(三)信息化整合

传统认为企业信息化程度划分为四个阶段:基础应用阶段、关键应用阶段、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阶段、战略应用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具体特征和判断标准。

先看第一个基础应用。在此阶段,企业主要进行的信息化应用内容有基础的协同oa、简单会计核算、企业网站、简单薪资核算和简单的员工考核等。

第二个是关键应用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应用主要有全面会计核算、基本成本和资金管理、企业核心业务系统(采购、生产、营销、库存等)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第三个扩展整合及优化升级应用阶段,信息化应用解决了关键应用阶段信息系统未集成的问题,主要应用内包含了全程供应链应用、CRm、pLm、电子商务等集成的eRp应用。

最后是战略应用阶段,这是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最高阶段。处于此阶段的企业经历了较为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之后,其信息化应用将通过商务智能、全面的绩效管理和随需而变的架构及机制等应用来全面体现其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应用

(一)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管理属于模糊性的概念,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在信息化时代,如何管理才能真正地促进企业的长效发展是企业每一个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主要为人为管理,人为管理不仅效率不高,而且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者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有效地改善人为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化人为管理的操作程序,同时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使企业由人为管理转向信息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天津滨海快速交通发展有限公司从公司成立之初,就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公司管理工作的重点,不断优化完善各业务板块,进一步辅助提升其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目前,企业实现的信息化应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企业内部oa智能办公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业务部门内部管理信息化模式。它形成了具有公司特色的综合信息管理门户,系统采用B/S架构,系统分为前台和后台管理模式。

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实现了对企业员工的人事信息、组织架构、考勤管理、绩效管理模块等的实际应用。实现了电子化登记、查询,达到了信息共享。安全管理系统是轨道交通行业的重中之重,此系统结合安全绩效、应急管理、隐患排查、风险管理、劳保管理等模块,把安全监察、检察和技术整合在一起,形成容易查找各种信息、报表分析,辅助公司的安全管理的模式。今后的方向是把这些单个的系统整合到一起,统一运筹、管理,形成集中的信息化管理网络,这也是今后要探索的方向。

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高管就算足不出户也可以快速查阅公司的各项信息。企业信息化管理采用大量有益的信息技术大大地改进了企业的资金、信息、物资、人员的统一管理。通过建立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解决了一些由于地域问题所造成的技术难题,在互相交流的同时也学习和进步并解决这些难题。与此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为技术交流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不同层次的交流,更大力度地带动了整体的发展水平。

三、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对策分析

(一)不断加强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建设

由于未来企业管理信息化必然走向战略管理层面,因此发展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就十分关键,对此首先要革新顶层设计理念,使之符合战略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企业的运营必须建立在战略基础上,只有关注战略,才能够更好地落实方法和工具。然后要关注战略以及支撑战略的相关业务,让信息化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业务,这样才能够为企业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主要致力于提升企业业务的操作效率,而战略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战略、目标以及绩效和决策等,其本质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战略执行力,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想要具体地落实以及执行这些战略就需要利用“以业务为驱动,以流程为导向”的这种方式实现信息化管理。只有将企业业务部门所涉及的业务管理内容与企业的发展战略、指标、目标以及决策等相关内容进行紧密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业务系统的协同效用。只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能够紧密地结合企业的整体战略,并且保障和落实战略能够被纳入管理信息化的系统之中,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企业的管理信息化的水平。

(二)进一步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整合应用

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应用,就需要结合企业的整体业务模式,构建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一体化的管理系统要涉及到流程、战略、组织以及预算、计划和全面绩效管理等诸多内容。企业一方面在推进战略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对组织、流程以及计划和全面预算等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并将这些信息系统进行整合,从而使之能够更好地应用在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之中。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进行整合可以借助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计划管理以及全面绩效管理整合到一起,并梳理企业的整合业务流程,从而有效地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整合水平。

四、结语

企业信息化主要内容篇10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组织机构;人员培训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严格的管控。其中,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则为常见的措施之一。针对此类现状,笔者针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剖析和研究,以盼能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提供参考。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对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管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综合系统的管理,前期发展过程中此类系统性管理多应用于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由于投资费用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此类系统管理的应用较少。当前,随着技术的发展,此类信息系统市场也出现了较大的竞争现象。最终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随着此类应用系统费用的降低,当前各类企业对于此类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较为普遍。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发展中,整体态势良好,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在此现状下,笔者针对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涉及的内容进行简要介绍,比如,组织机构的管理、人员培训管理、薪酬体系管理、人才储备管理、系统设置管理。针对此类涉及的内容,下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2.1组织机构的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的管理项目较多,管理内容之一即为组织机构的管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保障企业发展的合理性以及机构的稳定性,针对整体的从业人员进行了一定的组织机构划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组织机构主要从企业整体到部门进行划分。以此形成完整的框架式体系,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2.2人员培训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营项目特点等现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整体的从业人员作业程序有一定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企业针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也为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也涉及了人员培训管理模块。

2.3薪酬体系管理

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盈利为其主要的经营目的。企业员工在作业的过程中的主要目的为获取薪酬。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中,薪酬体系管理为主要的管理模块之一。通过薪酬体系管理,能有效管控企业的财务状况,通过内部数据分析进行盈利的评判。

2.4人才储备管理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员存在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招聘为企业的主要管理内容之一。当前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建立人才储备管理进行人员的招聘管理。以此保障企业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促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机构稳定性。

2.5系统设置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在应用中涉及较多的管理模块。应用此类管理模块时又涉及较多的数据删除和录入行为。因此,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应用的稳定性,必须设定一定的权限管理问题,因此,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功能模块之一为系统设置管理。通过系统设置管理,赋予对应管理员一定的操作权限,从而进行系统信息的维护以及管理。

3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企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发展中常见的策略方式。此类现状下,关于其实际的应用意义,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笔者分析了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并针对其应用的主要意义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主要的分析方向为企业发展、组织机构管理、经营决策、人才管理等。

3.1明确企业发展目标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完整地囊括了企业发展中的主要管理内容。因此,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企业根据信息系统的管理现状制订了一定的发展目标,有效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发展,保证了目标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2强化企业组织机构管理

组织机构管理为企业发展中的重要项目,组织机构的稳定即为企业本身的稳定。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管理数据针对组织机构进行了分析,有效强化了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质量,促进了企业部门之间的和谐发展,有效保障了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化分配,增强了企业从业人员的归属感。

3.3确保人才梯队的建立

针对内部人才的管理以及人才储备的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内容。此类现状下,通过应用信息系统,有效保障了企业发展中的人才梯队建立。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完善了人才梯队建立中的不足支出,积极提升了企业的管理质量,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3.4优化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市场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此类现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明确企业的发展现状,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优化企业经营中的决策,提升企业的对外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实际收益。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有效、合理的经营决策,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性。

4结束语

当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对企业的发展以及实际收益都造成了积极的影响。在此现状下,企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有效保障企业的人才梯队建立。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落实企业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龙,李牧远,黄海娟,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6(36).

[2]钟文标.特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J].当代石油石化,2017,2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