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十篇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十篇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2:12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篇1

【摘要】现如今,快餐食品与快餐文化充斥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中学历史教学也受此风影响,“快餐式”教学大行其道。此教学方式不注重教学过程的精细化,侧重于考点的勾画与提炼;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偏重于单调的记忆与反复的训练;不顾知识体系的完整,精于考点的归纳与整理;不注重历史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专注于解题技巧的指导。这些都不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基础性与人文性原则。

关键词“快餐式”教学;能力培养

快餐式生活已成为当下流行的、时尚的生活方式,因为它的方便、省时、速成等特点颇受大众的欢迎。目前更是进入了疯狂时期,冲击和影响了许多传统文化。如在阅读领域:作文速成读本到处都是;中外名著速读、经典浓缩版琳琅满架,令人目不暇接。在教育领域:各种短期速成班、培训班充斥大街小巷。目前这种快餐教学也已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原来以实践、感悟、探究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逐渐被大容量、快节奏、花样新的快餐式教学所取代。初中历史教学更是深受其害。

一、人教版初中历史“断代史”教材的选用,不易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现行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采用了主题式的课程体系,按主题来选材,即把能反映同一历史主题的课程放在一个单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知识容量,从而减轻学生负担。只是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式的了解。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学生学习完初中历史,对基本的朝代知识都不了解,何谈历史素养?在一些人看来,课本的变大、变厚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实际上,这是对教学目的的认识存在着偏差。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死记历史史实(南京市的开卷考试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的人生发展服务。现在这种主题式的教材史实叙述不详细,人物描写不丰满,学生根本没有阅读兴趣。学生只能掌握一些零碎的历史知识,不易构成知识体系,也无从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又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这样的教材让初中历史老师往往只抓“点”而不顾“线”,既然只抓“点”,就可以速成教学。于是有些历史老师上课只是简单、机械的勾画,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最终的后果是高中历史教学非常困难,因为缺少了初中历史通史学习的基础。

二、各种应试“宝典”的出现,放弃历史能力的培养

南京市的历史中考每年都会根据《课程标准》出台“考查内容与要求”,并要求老师对“考查内容与要求”进行再解读。于是我们一线的科任老师就据此编制各种应试“宝典”,然后让学生脱离书本,死记考点,反复练习。南京市初中历史教研员王兵老师就非常反感这一做法。他认为这样一来,一个个活的历史知识就成了脱离历史背景与史实的死考点。学生死记考点,谈何历史素养与历史能力的培养?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存在勾画考点式教学,尤其是初三的一轮复习。一节课20分钟老师就可以讲完,完全忽视了知识点过程的教学,完全丢掉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只能记住一个个知识点,却不能加以应用。因为他们不知道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更不会运用历史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近几年,南京市中考历史试卷越来越活,以材料形式出现的题目越来越多,而我们师生却感到越来越难。这既反映了我们平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表明出卷者想把我们一线老师的教学目光引向课本,回归史实,注重能力。显然,这种速记考点的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中考模式的制约,挤压历史阅读的时间与空间

目前许多地方中考内容为初中教学的六本书。考查内容广,使得初三的教学时间显得非常紧,大多数学校第一学期要上完全部世界史的内容,而下学期要进行六本书的复习。而历史每周只有两节课,这就逼得一些老师不得不用一节课时间上两节课内容。这样的历史教学真可谓是“快餐式”,老师只讲“重要的”,学生只要掌握“必须的”。在这种快餐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失去了阅读历史史料的时间,也失去了历史阅读的空间,最终失去的是历史学习的兴趣。

四、过度依赖于多媒体课件,粗粝化教学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教学因为它的形式新颖、材料丰富、课堂效率高而广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班班有多媒体,这确实给我们的教与学带来了方便。于是,现在不少老师每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离开它课就不会上了。我们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多媒体课件教学在有许多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弊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方法或手段,不是教学目的。教学工作中不应该舍本逐末,不去看是否适合内容而一味要求使用多媒体教学,更有甚者是盲目地依赖于多媒体教学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那么就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必然导致教师对多媒体形式的追求远远大于对文本内容的深思。其结果必然是南辕北辙。有些老师从网上下一些课件直接拿到班上去上,这不仅没让课件为教学服务,教学内容反而受制于教学环节。虽然教学节奏变快了,教学容量变大了,但教学效果却变差了。

总的来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快餐式”教学在前几年还是大有市场的。在短期内,也确实提高了一点均分。但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随着2011版课标的落实,这种重结果、轻过程、死灌硬扣的“快餐式”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这种机械、僵化的应试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历史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历史是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他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快餐式教学实现不了这一目的,它犹如一份方便面一样,在盲目追求了色香味的外在因素后,恰恰丢弃了营养价值这个最为重要的因素了。我们千万不能只关注成绩和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这样对学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篇2

关键词:新颖;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方法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教学导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人入胜的教学导入能够在短短的三五分钟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重点围绕几种新颖的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一、图片漫画导入法

所谓的图片漫画导入法,指的就是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漫画等作为主要的导入手段,通过向学生展示并讲解图片中的大致信息,带领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中。笔者在此比较推荐的是历史漫画导入法,利用历史漫画中蕴含的鲜明时代特征,加之漫画本身具有的幽默、夸张和讽刺意味,更加贴合初中生的兴趣。比如说,在讲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一课时可以选用当时的漫画,学生通过阅读漫画能够迅速了解当时的风气,由此可见,图片漫画导入法不仅能够与历史知识内容相符合,同时其幽默的笔触也同样非常切合初中生的兴趣点。

二、特殊节日导入法

我国有许多节日,而基本上所有的节假日均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有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进行教学导入。比如说,在五四青年节当天,教师可以结合《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课向学生介绍青年节的来历,并逐渐引导学生了解发生的时间和具体性质,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再比如,在九月十八日,结合“九一八事变”与日军侵华战争的知识内容向学生讲述我国八年浴血奋战、抵抗日军侵略的艰难战斗史,用可歌可泣的英雄实例帮助学生感悟我国人民不屈不挠、奋勇顽强的斗争精神,联系当前的中日形势引导学生学会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三、影视作品导入法

当前我国有大量的影视作品是以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为基础,例如说时下大热的古装剧、清宫戏,抗日题材和谍战题材的影视作品等,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上可以节选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段作为教学导入,利用其丰富精彩的画面和动人心弦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历史学习状态。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找穿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历史掌握情况,比如说,在影视剧《孝庄秘史》中,多铎佩戴大耳环、用唐三彩做礼物等均有违当时的历史环境,而学生在指出穿帮和不妥之处的同时也完成了对旧知识内容的回忆和巩固,因此在影视作品的帮助下教师不仅能够顺利完成教学导入,而且能够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四、情景模拟导入法

情景模拟导入法也是刚刚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导入中的一种方法,即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历史知识走入情境当中,进而深入学习历史知识。比如说,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穿越”的虚拟情境,假设学生穿越回秦朝,应该如何生存下去。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学生在回答过程中可能会给出参军、从商、从政、种田等各式各样的回答,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秦朝的历史知识,从而检验刚才提议的可行性。通过学习可以发现,秦朝处于冷兵器状态,武器庞大且沉重,参军的难度非常之大;而当时秦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赋税沉重且当时并未与其他国家之间形成成熟的贸易往来关系,因此学生从商的提议可行性也不高。在情景模拟导入法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既虚拟又真实的教学情境,用教学情境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完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运用新颖的教学导入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主要内容,迅速进入历史学习状态,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在不断摸索和探究中推动我国历史教学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陈燕萍.谈几种新颖的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方法[J].基础教育研究,2016.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篇3

abstract:thispaper,aimingatspecialvehiclesuchassemi-trailertanktruck,analyzedthesimilarcharacteristicsoftheseproducts,andusedquickconfigurationcombinedwithrulebaseandexamplebase.Clusteringmethodofweightedeuclideandistancewasappliedtocalculatesimilaritybetweenhistoricalexampleandthenewproductsoastoresolvesimilarcaseextractioninconfigurationprocess.theconfigurationknowledgebasedwasadoptedtooptimizetheconfigurationresultsandproductconfigurationmethodbasedonsimilarcasefortheslabandframeproductswasalsorealized.itsatisfiedtheorderrequirements,andrealizedtheboardproductconfigurationbasedhistoricalexamples.

关键词:历史实例;产品配置;物料清单;基于订单

Keywords:historicalinstance;productconfiguration;billofmaterial;orderbased

中图分类号:tH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035-02

0引言

基于模块化技术的产品配置方式,是一种新兴的产品设计制造关键性技术,可以有效地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按照订单灵活快速确定产品的结构方案,提高各种设计资源的重用和降低产品的设计生产成本。产品配置方法国内外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主要有基于规则(rulebased)和基于资源(resourcebased)这两种产品配置方法。基于规则的产品配置方法已被成功应用于验证用户订单的技术合理性,并初步指导实际装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将具有板结构特征的产品为研究对象,从面向订单的需求出发,构建与用户需求相适应的产品配置模型,通过分析一系列板、框类产品的特征相似性,并进行历史实例与待求目标产品的相似匹配,提出了基于相似历史实例的产品配置方法。

1产品的快速配置模型

1.1板构件产品的特征分析经过对大量的车辆板构件产品的分析,该类产品具有以下几点特征:①属性参数相似:所有零部件具有长度、宽度、厚度、角度等属性参数。②零部件类别统一:产品由有限种(2-3种)材质、不同形状、尺寸、数量的板式零部件构成。③装配参数和参数确定方式相似:对所有零部件装配的过程中,我们能够通过装配参数,例如数量、位置、倾斜度等进行描述。④设计生产流程相似:大多为厂家自制件,从订单出发,先确定产品零部件的各个参数,再绘制相应的工程图以供实物制造,最后组装成品。

1.2快速配置模型的建立产品快速配置的关键是在正确理解和表达用户需求的基础之上,在资源库中找到可以满足订单需求的模块,以组成所需的产品。配置知识的表达作为产品配置模型的基础,配置模型的建模过程实际上是对现有产品所蕴涵的知识、经验、关系的表达和提取的过程。对板构件产品的相似特征进行分析可知,其产品快速配置的解可用包含产品自身属性参数和装配参数的产品物料清单与装配约束的规则来一同表达,关于约束的规则也是参数确定方式之一,图1给出了板构件产品的快速配置模型,其可表达为:p=f(pa,S,V,H,R),其中,p为要配置的产品,f为配置方法,该配置方法对括号内的数据集进行操作,pa为产品装配结构模型,S为板构件集,V为变量集,H为以往的产品实例集,R为规则集。

板构件集S={S1,S2…Si…Sn},i=1,2…n。Si是可用属性参数和装配参数描述的板式零部件,i为板构件的iD编号,产品装配结构模型pa表示具有相似装配结构的产品集合,板构件产品pa的相似装配结构指构成该产品的所有板构件Si及其装配方式相似。变量集V包含三个变量子集:需求变量子集VD、板构件属性变量子集VS1和装配变量子集VS2。VD描述订单上的需求,变量的个数与订单上描述需求指标的个数相关,VDk即为第k个需求变量。VS1描述板构件自身的尺寸属性和材料属性,VS2描述板构件装配时的约束参数,VSi1k即为板构件i的第k个属性变量,VSi2k即为板构件i的第k个装配变量。VS1和VS2为待求配置变量,其值组成快速配置结果的一部分。因此,变量集V={VD,VS1,VS2},其中VD={VDk},VS1={VSi1k},VS2={VSi2k},i=1,2,…n,k=1,2,…。实例库H是已经成功定型生产的实例集。实例存储的合理性是实现快速配置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实例匹配的效率和最终解的优劣程度。实例的表示关系到实例的内容和结构组织方式。针对板构件产品的特征,实例需采用双层结构来存储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层存储实例化的需求变量子集VD,第二层存储实例化的构件变量VS1和VS2。因为如果两产品实例的需求变量子集VD接近,则一般来说两产品的设计方案也应相似,所以将第一层需求变量子集VD作为已知量进行属性匹配求解,第二层的内容将是待求产品的初解,最终将形成产品的Bom等设计制造资源。设描述产品需要n个需求变量,H中有m个实例,实例库的表达如表1所示。

规则集R作为产品快速配置模型的配置知识库,用以表达产品配置变量间的关系,是确定配置变量值的方式之一。根据板构件产品参数的基本确定方式,将R中的规则分成四类,分别形成四个子集:属性配置规则R1、装配约束规则R2、设计经验规则R3和结果校核规则R4。则规则集R可表达为R={Rijk},i=1,2…n,j=1,2,3,4,k=1,2…,Rijk表示约束板构件Si变量的第k条第j类规则。由于板构件产品参数的确定方式并不复杂,基本上都是利用力学和数学为基础的设计计算公式,故规则的构造也并不复杂,设计计算公式的有限性决定了配置知识库也不会很庞大,根据文献[4],采用规则if(Condition)then(Result)的方式构造配置规则即可。另外,在设计者优化某一配置变量与设置并不只有一条规则的情况下,规则之间或许会有冲突,产生覆盖规则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处理这一问题,应对规则设置完成之后,对整个规则中Result的左边同名变量的数量通过程序进行检查。实际上,考虑到基于相似实例的配置方法中大部分配置变量通过基于相似实例来赋值,规则只是用于少数配置变量的优化,在通常状况之下,在设置规则时,设计者从宏观方面就能够控制规则的冲突问题。以半挂式罐车为例,R1和R2是以力学和数学为基础的,可在相关国标和行标中查得计算公式,来约束VS1和VS2中的变量;R3是设计人员根据个人以往经验设定;R4是为确保能承载用户要求的载重吨位而进行的强度和刚度校核。如果要表达当罐车车间腹板的高厚之比大于70时就需要在腹板中布置一些加固件,只需使用规则if(VS611/VS613>70)then(VS98=true),其中VS611,VS613,VS98分别表示车架腹板的高、厚和腹板中部是否需要另外加固件。

2基于产品历史实例的配置优化方法

产品配置方法f是根据用各个户需求参数对产品模型中的各构件类实例化的过程。

在基于历史实例的产品配置中,要想处理类似实例的筛取问题就应选用适宜的匹配算法。目前,在众多领域中都普遍的应用到聚类分析算法,它能够通过加权的n维空间距离把目标对象同已有对象作出排序,这在聚类分析中是经常用到的距离度量方法,由于加权欧氏距离的聚类算法注意到在相似聚类过程中,对象里的各个属性变量影响作用的不一样,在参数型属性的实例检索中更加有效。它通过计算历史实例和待求产品之间的欧氏距离来确定相似度,距离越小则表明相似程度越大。半挂罐车产品的需求变量是用来描述外形尺寸、速度、承载重量、容积等性能参数的,通过带权参数的欧氏距离的聚类算法对需求变量进行处理可以得到产品实例间的相似度,以此为依据进行产品相似实例的筛取工作。基于历史实例的产品配置全过程如图2示,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2.1对订单数据的采集。提取用户订单中的重要的变量参数,将用户的需求转换成需求变量集VD中的各元素。

2.2进行历史实例和目标配置方案的匹配提取。确定历史实例与目标产品相似度的加权距离的聚类算法过程如下:

设产品订单实例中的需求变量为VD1,VD2…VDn,且共有m个历史实例,VDij表示第i个实例第j个需求变量的值,则有:

待求配置实例向量x=(VD1,VD2…VDn)

需求变量的权值求解采用层次分析法,将作为匹配属性的板构件需求变量作为同层因素进行同层次两两因素间的相对比较,构造判断矩阵,采用其常用的1~9,其比率标度意义如表2,也可由通过总结历史设计经验建立判断标度表,确定每一个需求变量的权重值。

2.2.3求带权的欧式距离cdi及与目标实例相似程度ri,并选取最匹配的历史实例。目标实例与各历史实例的加权欧式实例:目标实例与各历史实例的相似度为:ri=1-cdi。在历史资源库中选取相似度ri值最大的实例,即为历史实例库中与当前目标产品最匹配的实例。

2.3选取最匹配的相似历史实例作为配置基型,其继承了该实例的属性变量和装配变量的实例值。

2.4在相似历史实例的基础上配置优化。在实际设计中,基于相似实例配置出来的初始结果往往并不能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设计人员需通过配置规则库,有选择地设置规则库R1,R2,R3来调整变量集VS1,VS2中的变量值。变量VS1,VS2的优化算法的采用if(Condition)then(Result)结构,具体流程如下:

i=1

whilei

{CurrentComponent=Si

j=1;k=1

whilej<4Do//四类规则

whilek

Begin

CurrentRule=Rijk

if(CurrentRule.Condition)then//VSi1,VSi2赋值

CurrentRule.Result

}

ReturnVS1,VS2

2.5校验结果并生成产品设计模型。优化的结果最终需要通过校核规则库R4的检查和校核。若有未通过校核的变量,则需按之前的步骤进一步配置优化。最后,将变量集VS1,VS2中的最终值形成产品的快速配置模型。

3总结

基于相似历史实例与知识规则集成的产品配置方法直接运用先前成功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有效地避开传统的复杂配置程序,降低并减少设计者的工作量以及产品开发的周期,从而提高产品配置的成功率。同时还能有效利用和管理企业已有的设计图纸、生产方案等现有资源,可根据产品订单的不同需求及制造约束条件有侧重地应用历史实例匹配与规则推理的各自优势,综合求解,反复校验,从而有效提高模块化设计中产品快速配置求解的效率和准确性。由于基于订单的产品设计与制造流程具有复杂且模糊的特点,这使得历史实例配置求解的匹配算法和知识库、规则库的建立都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产品最终的配置方案对各组件对象的独立配置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另外,产品配置模型求解、知识库及规则库定义和管理的方法,对最终设计方案的评价及实际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汽车类板构件产品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类产品的快速配置模型及其方法,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毅单,继宏,孙中炜,毛亚郎.基于实例与规则集成的模架配置方法.中国机械工程,2009,20,(4).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笔记

历史中考已实行开卷考试,课堂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很多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课堂笔记的记法也与传统的方法有所不同,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和准确度,更有利于学生在中考时查阅而提高考试速度和做题的准确度,规范做好课堂笔记就显得致关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初中生做好历史课堂笔记呢?

一、做笔记的必要性

笔记本的有三个作用:一是做预习记录,以明确听课的目的性;二是在课堂上用来记下教师讲解的重点、难点与疑点、解题技巧,以利于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或知识要点;三是用于课后总结,用它来对听课内容进行分条理性的课后整理,为的是消化、吸收和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并为今后的复习留下一份完整大资料。

做课堂笔记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技巧。笔记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记忆缺陷的最有效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笔记是一份永恒的记录,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一堂课下来,即使再聪明仔细的学生,最多也只能记忆课堂内容的大概结构,大部分细节很快就会淡忘,特别是那些资料性比较强的内容﹙如图表、数字、公式等﹚更容易被遗忘。为了充分消化和理解,记录听课内容非常重要。

二、指导初中生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策略

1、明确做笔记的宗旨

做笔记的宗旨,就是进行知识转移。因此,做笔记要以大脑为主帅,思维为中心,理解为标准,重点为获取,变老师和书本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道该让自己怎样去做笔记。

2、把握做笔记的时机

做笔记的前提,就是不能影响听讲和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做笔记时把握好时机。做笔记的时机有三个:一是老师板书时,要抓紧时间抢记;二是老师讲授重点内容时,要挤时间速记;三是下课后,要尽快抽时间补记。

3、注意做笔记方法

做笔记不是要将所有东西都写下,我们需要的只是“详略得当”的笔记。做笔记究竟应该完整到什么程度,才能算详略得当呢?对此很难做出简单回答。课堂笔记,最详可逐字逐句,有言必录;最简则廖廖数笔,提纲挈领。做笔记的详略要依下面这些条件而定。

讲课内容——对实际材料的讲解课可能需要做大量的笔记。

最讲授的主题是否熟悉——越不熟悉的学科,笔记就越需要完整。

所讲授的知识材料在教科书或别的书刊上是否能够很容易看到——如果很难从别的来源得到这些知识,那么就必须做完整的笔记。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一言以蔽之:做笔记的方法是:课前预习有重点的记,详略得当选择记,结合理解灵活记,抓紧时间迅速记,不懂问题特殊记。

4、老师在念笔记时,语速要适中

由于历史老师任课班级多,每班的周课时少,而教学任务又重、工作量大,故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可能在黑板上板书每一个笔记,多数时候是老师口头念,学生自己写,这就要求老师在口述时语速不宜过快也不能过慢。过快,学生跟不上,势必会造成学生笔记的字迹潦草,甚至无法完整地记好;过慢,无法保证完成教学计划按时完成。同时老师在口述笔记时,要不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以调整语速,把学生写不来的字、词板书在黑板上。

5、历史笔记中的圈、点、勾、划技巧

圈、点、勾、划更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笔记方法。“圈”就是圈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点”就是将课文中的重点历史图(包括历史人物图、历史地图、历史文物图等)作上符号;“勾”和“划”就是把基础知识用直线或波浪线进行勾画,(学生可按自己的习惯使用符号)在进行勾画时只需要学生划出主干部分,修饰成分可去掉。

6、注意笔记内容

记笔记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像“速记员”一样,一切都记;二是像看电影一样,一切都不记。笔记的内容一般包括四个内容:一是老师讲的重点、要点、难点与疑点;二是基本理论和公式的解释、说明、推导与结论;三是基本观点、论据、论证及一些有价值的数据、事实、实例;四是老师对某些新问题的新见解及老师对问题的分析思路、方法和技巧等。

7、课后要及时补充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比较紧迫,老师所讲的一些内容当时可能漏记。下课后,应尽快抽时间去补充。对课堂上所记的混乱部分,最好重新整理、归纳,这也是加深理解和强化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

8、定期整理笔记,可以升华为单元归纳、主题归类等。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历史辅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更加快捷以及丰富的历史信息”,“我们要为历史教学创造条件,采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开发和制作我们需要的历史课件”。为适应现代课程改革服务,实现现代化与历史教学的整合。

多媒体教学法适用于中学生的特点,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相对比较小,所学的知识相对较少,形象思维比逻辑思维能力要强,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生动形象的历史表象。而且初中基础年级的学生心理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换的阶段。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开发了学生逻辑思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到了历史知识。

1多媒体在中学历史学习中的运用方法

多媒体进入历史教学的讲堂,给教学增加了活力。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信息进行整合。首先,通过教师边讲解、边演示、边测试的方法,将讲课与练习相互融合,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历史知识点;其次,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主要利用图示法将知识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该方法能够揭示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示历史进程,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如果把图示教学法与多媒体结合起来,效果更加理想;最后,在历史课的综合复习课中,利用多媒体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的功能,对知识点进行浓缩与归纳,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在各知识点中的重难点,也能通过多媒体容量大的特点设置一些测试题。

2多媒体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体现

2.1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它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情境教学都是通过教师的描述以及学生的想象来实现,这对想象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很难达到,因而情境教学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用,使得情境创设更为形象快速,声音与画面相结合的教材可以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播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历史题材电影,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可以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强化学生的认同感。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播放背景音乐,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各种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的展示,使学生能更直观、真实地了解历史,能强化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2.2直观呈现内容,快速突破重难点

历史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由于发生的历史事件年代久远,再加上学生自身的特点,造成了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存在一定的障碍。由于历史知识的零散、“杂乱无章”的状况,如果还依靠传统的教师讲解或者笔记的形式,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丢失,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很难实现整体上的把握和认识。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详细地讲解,避免学生的繁杂劳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快速突破重难点。

2.3资料存储,扩大教师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可以延长历史知识的存储期限。在传统的历史教材中,教材图片以及历史人物几乎是一成不变常年如此,甚至还有一些与教材配套的媒体信息也只会在文字上做出细微的改动,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把多媒体教学资料储存起来,不论什么时间只需借助学习工具即可使用。而且随时时间和存储内容的累积,可以运用到教学中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构建一个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从该系统中选取备课材料,备课效率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多媒体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教学容量、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方面拓展了教学课堂。其直观呈现也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提高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它已经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但是多媒体教学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课堂教学完全被多媒体演示取代、课件特点不明晰、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学重点、课堂知识急剧减少等,这些都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被弱化。因此,广大历史教师要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技术,吸取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发挥到极致。

(吉林省柳河县柳南中学,吉林柳河135321)

参考文献:

[1]单倩.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课前导入;方法

有效的课前导入能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课前导入,并切实采用各种有效的导入方法来进行新课导入,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设疑导入法

设置疑问进行导入是新课导入中常用的方法。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能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之后的新知识探索中。因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采用设疑的方式进行新课导入,以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最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故事导入法

故事导入法也是初中历史教学中较为常用的导入方法。历史原本就是一门极具趣味性的学科,学生对于历史故事通常都很感兴趣,因而在导入环节采用故事进行导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如,在教学“秦始皇修筑长城”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来进行导入,相信一定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也是初中历史教学中极为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通过复习进行导入,也就是立足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使之得到发展、深化,并由此而获得新知识。如,在教学“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复习来进行导入:大家还记得黄巾起义的意义何在吗?然后引导学生对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简单复习后,再讨论之后要学习的新知识,很自然地通过复习进行导入,将新旧知识成功进行衔接。这样,有效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正如俗话所说:“万事开头难。”新课的导入更是如此。而新课导入的方法有很多,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自然应该立足于教学实际,根据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导入方法进行新课导入,确保学生积极参与到之后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最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蔡凤莲.初中历史教学中导入新课的方法[J].读写算,2011(17).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篇7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历史;复习方法;课堂教学;高效性

新课改理念下,传统的历史边缘学科地位依然暴露,类似于会考科、非会考科的观念以及初中历史是边缘学科依然存在于很多学生的观念中。那么,应怎样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的复习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

高效,就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用比较小的投入,得到尽量大的效率效益。何谓高效课堂?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那么,在期末短短的两三节课里,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以及对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对历史知识的梳理与应用?

一、“试卷结构”的分析

以“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初中历史考试说明”为例。题型和题量:

从题型和题量来看,初中历史的期末检测主要考查主干知识,基础性题目的比例较大,因而在复习中应加强对解题方法的指导。

二、历史复习方法的指导

(一)让学生学会记忆历史知识

《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下简称《评价标准》)对学业水平达标的要求之一是“知道与了解”。新课程摒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必须让学生博闻强记,在脑海里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质。比如我在讲授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关键人物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武则天——开始殿试,首创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虽然这句话有点“恶搞”,但也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创新,学生在笑声中掌握了首创武举的人是武则天。另外我还从中点拨,武则天——武举,都有个“武”字,可以快速地记忆,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二)让学生学会系统地掌握历史知识

历史学科的每一部分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并不彼此孤立。教师要注意教会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一是掌握“横”的线索,可寻找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或不同方面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并进一步归纳出这一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二是掌握“纵”的历史线索,可寻找同一大专题或小专题下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进行联系综合,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其异同点,分析其异同的原因、影响,并尝试将各部分知识迁移重组,形成“纵”的专题线索。如中国近代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我就用“横“的线索来进行梳理。

另外,面对外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联系,我就用“纵”的线索来梳理。

这样,通过用两个表格的列表,就把9课书的基本的历史知识用“捉住主干”的方式进行梳理,从而使学生从心理上减轻负担,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当然,在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纵”“横”交错。如果学生能像教师那样把教材分析透彻,既做到宏观把握,又做到微观细研,那么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三)让学生学会阅读历史资料

学生现在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教科书等文字资料。如何让学生快速有效地把握文字资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为此,对于课文,则要求学生做到“三步走”:首先,全面浏览课文,搞清有几目内容,有哪些专栏,有哪些图片、史料和表格;其次,细读每段课文,概括出主要内容,找出基本的历史知识要点,并向全班介绍;再次,精读重要段落,结合小字、图片、史料、表格、注释,加深理解,解答疑问。那么,在做题时要学会找出关键字词。

比如选择题:“魏主欲变北俗,……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家降黜。”它是指北魏孝文帝规定鲜卑族人必须接受什么()

a.汉姓B.汉服

C.汉语D.汉字

解题思路和方法: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找出关键字,这道题目的关键字词有两个,“北语”“语音”,由此可得出答案选C。

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学生能比较迅速地统揽题目,把握到知识要点,从而大大提高了解题的速度和质量,轻松学习,高效掌握知识。

(四)结合单元测验卷,让学生学会解题思路的方法

在复习当中,针对每一种题型进行分析指导,特别是解题的方法、解题思路、回答问题规范化的分析和指导。

1.解选择题。正如前面所举的例子介绍到,要懂得查找关键

字词。

2.做配伍填空题,道理也是一样的。比如七年级上册有道题目,如下:

配伍填空题(每空1分,共5分)

()法家a.兼爱、非攻

()道家B.民贵君轻

()墨家C.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儒家D.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兵家e.事物都有对立面,能相互转化

看到这样的题目,首先是通读全部题目内容,查找关键字,如“法家”对“法治”;“兵家”对“战”;“道家”,对“对立面”,一下子5分的题目已经保证能拿3分,剩下2分,也很容易解决。

3.做材料解释题,要提升学生答题的审题能力,锻炼学生答题的语言组织能力,使其书写必须工整、规范作答,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例如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下面是古代著名的中西路上交通图。

材料二:公元前1世纪的某一天,古罗马的执政官凯撒大帝穿着灿若朝霞的丝绸长袍进入剧场,在场的百官及贵妇人都惊叹不已,认为凯撒大帝的长袍美妙绝伦,于是穿中国的锦衣绣服成为当时男女贵族的流行时尚。

请回答:

(1)请说出材料一这条著名的交通要道的名称。它的开辟与西汉哪两位历史人物直接相关?(4分)

(2)这条路线会经过西亚、河西走廊、新疆、欧洲、长安等地,请按从东向西的方向排列这些地名。(3分)

(东)长安()()()欧洲(西)

(3)你认为材料二的情景真实吗?请说出理由。(3分)

(4)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价值?(5分)

解答读图材料题,可以根据问题看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甚至有些答案能从材料中找出答案。学生通过读题、审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明确该用什么知识来回答这些问题。答题的内容找到了,那么就要看分答题。有几分,就要答几点,这样也不容易因为没找到答题要点而失分。

总之,让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教师就应具备高水平的系统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能力,并通过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把这些能力逐步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新课改;教学有效性;实施方法

一、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得到了高速的发展,而且已经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其中多媒体就是重要的一种,也是有效的教学手段,所以在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如,在对《走向全盛的唐朝》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开元盛世”、难点是让学生对武则天的评价,所以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先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视频可以裁剪于电视剧女皇《武则天》,根据视频引入课堂的重点,将视频中与历史相符或不相符的地方进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同时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了解本课内容涉及的几个皇帝和大唐盛世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之后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这些学习方式都是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为前提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拿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如,老师在对《“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一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老师明确本课教学目标,让学生结合教学目标快速浏览全书,对本课内容作大致了解;其次,老师提出具体问题,即什么是“一国两制”?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的学生提出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探讨,之后派出代表与教师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通过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从课堂入手,其中合理的分配课堂时间就是比较重要的步骤。所以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单纯的授课部分不能超过20分钟,其余的时间应该由学生和老师共同主导,不能采用“一言堂”的授课模式。如,老师在对《“”和化运动》这一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如果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直接就对课程的重点进行授课的话,学生会感觉到非常的突兀和枯燥,无法很好地理解教学的内容,所以老师在授课前要先用3~5分钟进行新课的导入,让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理解,之后提出相关问题“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总路线的内容以及提出时间是什么呢?”用10分钟左右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性地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时间结束后,老师对学生的探究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通过这样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初中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教学的观念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老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替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也逐渐凸显。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充分利用老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充分合理地运用课堂时间,精心地设计、组织与实施教学,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篇9

一、传授科学预习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前置效果

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学好初中历史的重要促进因素,部分学生缺乏预习技巧的指点,预习效果较差,或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导致历史学习缺乏针对性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强化了学生预习技巧的指导,要求学生从三个方面入手开展高效预习。

(1)多种途径搜集教材关联信息。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内容较多,时间跨度也长,要想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应当对教材信息进行扩充。如教学《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我国科举制度起源、发展、演变以及各种形式、意义等方面信息的搜集。学生通过查阅图书资料、上网搜集整理等方式,梳理了与科举制度有关的大量信息,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历史课堂的信息容量。

(2)仔细阅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笔者要求学生对历史教材进行反复阅读,通过快速浏览熟悉教材内容,通过字斟句酌推敲对教材中所讲述的要点进行充分揣摩回顾,培养学生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的历史教材阅读习惯。既要快速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要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养成学生细心、深入的阅读习惯,便于更好地掌握历史教学知识点。

(3)整理筛选无法解决的难点问题。预习活动提高针对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学生在历史预习中的难点问题罗列出来。笔者要求学生大胆思维,积极探究,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作为质疑的内容整理出来。一方面在课堂新授教学时进行针对性听讲,另一方面可以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作为质疑的重要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重难点突破的效果。

二、强化课堂学习技巧,发挥合作学习促进效果

课堂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技巧的指点,让学生在合作自主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促进效果。

(1)学会拓展思维思考问题。以史为鉴,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探究规律、把握现在、展望未来。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如在教学洋务运动内容时,笔者指导学生从洋务运动的进步性、积极性以及局限性等方面,全面评价洋务运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以及对后来的发展具有哪些作用等等。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在中国失败的根源:为什么洋务运动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思维进行启迪,让他们拓宽思考的角度,有利于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梳理历史发展规律。

(2)学会相互合作研究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不再以个体学习为主,而是以小组相互合作的形式,提高学习成果的有效性。在每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都有意识地选取一些重难点问题作为思考线索,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面开展互动学习。每个人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或是争论,鼓励学生遇到观点不同的时候大胆争论,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意识、辩证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以唯物主义历史观分析历史事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3)学会联系生活分析问题。初中历史教学中,许多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加深感悟。如教学“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课时,笔者要求学生从书本的介绍拓展开去,了解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哪些变化。通过搜集材料,展示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展示我国科技发展方面的巨大成就,加深学生的理解效果,同时强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提升记忆巩固技巧,放大形象记忆理解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要对学生强化学习与记忆技巧的指点,以实现花费最少时间、记忆最多内容的效果。

(1)发挥形象学习法促进效果。历史学习中的人物、时间节点比较多,各类历史事件也较为复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加深记忆。如对清政府签订的多个不平等条约中的时间、通商口岸、赔款数量、割据地点等进行直观对比,从而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链,提高记忆效果。教师也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指导学生提高记忆的成效。在学习回忆一个历史知识点的同时,联想到与此相关的多个知识点,从而形成环环紧扣的历史知识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2)发挥框架记忆法促进效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所学历史知识、规律提炼出来,并按照一定的编排原则进行框架处理,在脑海中形成网格化构架状态,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固定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历史知识点建构的牢固性和系统性,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记忆效果。

初中历史快速提分方法篇10

   许多学生对先人的丰功伟绩、各种事件的动人故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因而普遍希望老师能以讲故事的方工来讲述历史。据我们课题组对初一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50%的学欢迎的教学方式是讲故事。诚然,老师讲故事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而是将课文作一改编,使课文的主要内容贯穿于故事中去,这样,既能使学生引人入胜,又能使学生掌握知识。这种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表研究室能力、文字驾驭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诗歌化

   在古文学中,诗歌是高度凝缩的文学。优秀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能很快把人带入历史情境中去,并迅速产生共鸣。如讲三国鼎立这一课时,由苏轼的赤壁怀古引入,使学的思绪随着滚滚的长江飞向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从而迅速切入主题。在讲乐府诗时着重讲十五从军征一诗,通过老师饱含激情的朗诵和讲解,使学生体会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从而总结出乐府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