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系统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2:37

企业管理系统方案篇1

关键词:企业信息管理系统;SSL协议;虚拟专用网;入侵检测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5-1388-03

web-basedSecuritySolutionfor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

CHenLi-xia1,YanGChao2

(1.SchoolofVocationaleducation,XidianUniversity,Xi'an710071,China;2.SchoolofComputer,XidianUniversity,Xi'an710071,China)

abstract:thesecurityproblemoftraditional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isanalyzedandanovelsolutionisproposedtoimprovethesystemsecurity.SSLprotocol,networkintrusiondetectionsystem,andvirtualprivatenetworkareusedtosolvesecurityproblemsofthesystem.analysisandtheexperimentalresultsshowthatthismethodismoreeffectivethantraditionalone.

Keywords: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SSL;Vpn;niDS

随着企业网站及管理信息系统被入侵等恶性事件不断出现,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现有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在安全保障方面的不足逐渐暴露出来。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web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设计方案,采用SSL(SecureSocketLayer)协议为系统提供用户认证提供128位高强度的数据加密能力。采用网络型人侵检测系统(networkintrusionDetectionSystem),提供对内部、外部攻击和错误操作的实时检测,弥补传统被动防御技术的不足。同时,利用数据库建立权限表严格划分用户权限的类别和级别,利用虚拟专用网(Virtualprivatenetwork)技术,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封包和加密传输,在公用网络中建立一条达到私有网络安全级别的安全专用通道,从而实现在公网上传输私有数据。

1系统技术架构和功能模块

1.1技术架构

由于C/S架构的开发成本较高、升级维护复杂、不能跨越异质异构网络进行访问,而B/S架构的安全性、交互性、响应速度及数据传输速率等方面较差,所以采用单一架构都必然存在一定的缺陷。针对上述问题,本系统设计时采用了C/S和B/S相结合的多层架构设计:对需要较高的安全性、较强的交互性且同时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子系统采用C/S架构,对地理位置分散、数据流量小、安全互性要求不高的子系统采用B/S架构。

相比传统的架构,本系统还增加了中间层应用服务器,如图1所示。它封装了所有的业务逻辑,便于维护和扩展,同时避免了web服务器和C/S架构下用户对数据库服务器的直接访问,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图1系统技术架构

1.2功能模块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由管理系统、物资系统、财务系统、仓库系统、物流系统、人员管理系统、销售系统及系统管理与设置模块组成,如图2所示。

2系统安全方案

2.1SSL协议

SSL协议是目前internet上使用最广泛的安全协议,它有效地防止了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传输的数据被窃听、篡改和伪造,从而保证网络通信的保密性和可靠性。它可以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提供3方面的安全服务:客户端及服务器的身份认证、加密传输数据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SSL协议实现的主要过程分为如下6个步骤:

1)配置工作环境。在Linux系统下,安装openSSL开源工具包openssl0.9.8b和apache服务器httpd2.0.58,设置相关参数,并安装所要的模块。然后在f中设置证书保存目录、文本型证书数据库、Ca证书和私钥目录等;再根据配置文件创建相关目录和文件。

2)利用openSSL命令建立Ca证书。首先生成Ca证书的1024位RSa密钥对,然后根据这个密钥对创建一个Ca证书,命令如下:opensslgenrsa-des3outcakey.pem1024,opensslreq-new-x509Cdays365Ckeyoutcakey.pemCoutcacert.pemf,该过程中需要输人相关证书信息。

3)建立服务器证书。首先生成服务器的证书请求,命令如下:opensslreqCnewCkeyserverkey.pemCoutserverreq.pem-days365.然后利用Ca证书对其签发,命令如下:opensslcaCconfigfCpolicypolicy_anything-outsevercert.pem-inserverreq.pem,输人以证书私钥口令,签发成功后生成服务器证书。由于浏览器需要的证书格式为pKCS12,因此还需要进行格式转换,命令如下,opensslpkcsl2-export-outservercert.pfxCinservercert.pem。

4)建立客户端证书。该过程类似服务器证书的建立过程。

5)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配置。在服务器端ssl.conf中设置证书和私钥的相关内容,并建立相应目录和文件。由于客户端需要Ca证书和客户端证书,因此将服务器端以证书复制一份,并和客户端证书一起在客户端进行安装,导人浏览器。

6)启动apache服务。命令如下:apachectlstartssl,在输人服务器证书私钥口令后,具有SSL功能的web服务器就实现了。

7)在客户端浏览器中输人服务器地址,根据提示选择证书,身份认证通过之后,就可以通过SSL协议安全的访问实验室管理系统.在浏览器的状态栏中显示为128位高强度的SSL连接。

企业管理系统方案篇2

摘要:本文试就集团企业的现金池系统管理方案的构建作出初步探讨,首先分析网上银行的主要功能与特点,对现金池对集团企业资金管理的益处进行阐述,并对基于网上银行系统的集团企业现金池管理方案构建进行实例分析,旨在促进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以供其他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集团企业;网上银行系统;现金池;资金管理;收支两条线

资金集中管理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加强集团企业各个业务单元之间的联系;可以使集团总部更好地管控下属子(分)公司;可以更有效提高集团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率。由于在管理要求、企业资本结构和集团控制力度等方面的差异,当前我国集团企业采用的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有资金结算中心、财务公司和资金收支两条线集中管理等模式。随着我国金融结算系统的不断改进,网银系统功能和安全性等方面已趋于完善,一种基于委托贷款模式的创新型资金管理技术———“现金池”正在逐渐兴起,无论从管理层面还是技术层面,“现金池”业务都是对目前采用的各种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一、网银系统的主要功能与特点

通过网银资金划拨,全国银行间账户转账、汇款,同城或异地可以瞬时实现资金的实时转账,网上银行可以足不出户,操作简单,业务又可以批量处理,大大提高了财务人员特别是出纳员的工作效率;

客户可随时从网银系统上下载标准格式的对账单,直接供本单位的会计核算软件进行对账处理,节省了大量的手工勾账工作;

可以协助集团企业理财,实施集团企业内部总(母)公司向分(子)公司资金收集、划转、调拨资金,查询分(子)公司账户信息,监控其资金运作;

财务内控管理:工资、报销、分级操作、分权限管理;

网上银行方便快捷:批量交易、定时交易、脱机操作;客户证书管理功能将根据客户的需要,对客户证书设置各种权限,进行数字证书安全身份认证,查询、更新证书,帮助客户实现有效的内部事务管理。

通过网上银行系统,集团企业资金管理可构建收支两条线、零余额管理、日间透支、日终清算”的集团账户体系管理模式。

二、现金池对集团企业的有利之处

集团企业引入现金池模式后,通过收支两条线集中管理手段,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集中企业整体资金资源,可以改善和优化资金管控粗放型的局面。现金池对集团企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改进了资金的流动性管理。在现金池结构中,各子账户将保持最少的资金余额,以便充分提高整个集团的资金利用率和流动性;在日终,盈余资金可以通过主账户的划转,来资助其他资金短缺的子公司,过剩的流动资金可以得到更好的利用。其次,减少了资金的利息成本。建立基于委托贷款模式的创新型资金管理的“现金池”后,自动化资金划转降低了集团整体的利息成本。第三,节约了资金的管理成本。维持较少的贷款,降低企业备付金的留存,可以减少企业对资金账户管理的成本。现金池整体上可以增加集团内部的协同效应,发挥资金头寸的最大化价值。

三、基于网上银行系统的现金池管理方案的构建实

例———以某集团公司为例

(一)集团账户体系的架构

1.集团公司“收支合一”账户设置

集团公司在承办专用银行建立“收支合一”账户,用于办理日常收付业务和资金归集下拨。

2.子公司、分公司“收入专户”的设置

集团公司在全省搭建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三级收入账户体系,收入账户只收不付,即只能收入营业收入和向集团公司指定账户进行资金上划,无法向其他账户实现对外支付结算业务。

集团公司在承办专用银行建立“收支合一”账户作为“一级收入专户”,子公司和分公司分别设立二级和三级收入专户。日终,收入专户资金按级次自下而上逐级归集,保持账户日终余额为零。若该账户向对应的上级账户以外的账户进行支付,银行系统会自动拒绝处

3.子公司、分公司“支出专户”的设置

集团公司在全省建立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公司三级支出专户体系,支出账户只付不收,即只能接收对应上级账户的拨款并做日常支付结算,不能接受来款。集团公司在承办专用银行建立“收支合一”账户作为“一级支出专户”,子公司、分公司分别设立二级和三级支出专户。其中二级和三级支出专户采用“零余额管理、支付限额控制、日间透支、日终清算”的管理方式。各子公司和分公司每月可以在集团公司核定的账户支付额度内直接透支使用资金,由各开户银行先行主动垫付资金,日终由网上银行自动实行逐级清算,保持账户日终余额为零,若该账户对应的上级账户以外的账户对该账户进行支付,系统将自动拒绝入账。日终子公司、分公司的二级和三级支出专户实际余额为零。

(二)“支出专户”额度控制规则

集团公司以及各级下属单位的“支出专户”体系均通过专用银行网上银行系统实现加强支付结算管理,网上银行系统提供双重“保障锁”实现额度控制管理,即“内部管理系统”和“主机系统”的双重保障互为制约。第一把锁,“内部管理系统”设置“最大单笔支付限额”、“日累计支付限额”、“周期(月)累计支付限额”实现基础保障;第二把锁,“主机系统”设置“分配额度”实现延伸保障。

1.透支额度的确定

由集团公司统一形成预算额度,并且汇总形成集团公司以及各级下属单位的分配透支额度。若下属单位约定周期未使用完的支付额度在当约定周期作废。

2“.支出专户”额度的传递

每月月底之前由集团公司汇总上报各下属单位的支出账户透支额度分配表,交由承办银行处理网银账户下月透支额度设置。

3“.支出专户”额度的管理规则

(1)网银账户对最高额度设置的管理规则

①最大单笔支付限额:“支出专户”对外结算支付的单笔最大限额,若超过此限额,银行在受理该账户对外支付业务时,系统将提示“超过账户最大单笔支付限额”并自动拒绝受理该笔业务。

②日累计支付限额:“支出专户”日间累计对外结算支付限额的总和,若超过此限额,银行在受理该账户业务对外支付业务时,系统将提示“超过账户日累计支付限额”并自动拒绝受理该笔业务。

③周期(月)累计支付限额:“支出专户”周期(月)累计对外结算支付限额的总和,若超过此限额,银行在受理该账户业务对外支付业务时,系统将提示“超过账户周期累计支付限额”并自动拒绝受理该笔业务。

(2)支出账户透支额度分配管理规则

分配额度:“支出专户”实现日间账户透支结算的额度控制,该额度通常要与“周期累计支付限额”保持一致,同时需要还可以针对该额度的有效期进行设置,该有效期期限的设置通常与“周期累计支付限额”中的“周期”保持一致(即为月)。各级下属单位支出专户可在该额度有效期范围内进行账户日间透支结算。

各级下属单位“支出专户”的日常支付结算业务均受以上“额度”的限制,为了保证各级下属单位日常支付结算业务的顺畅,集团公司在核定各分支机构“支出专户”使用额度时必须考虑周全,避免频繁变更各级下属单位“支出专户”的使用额度。

4.下属单位临时调整额度的救济措施

当月内,如果各级下属单位需要变更支付额度的,由集团公司汇总各级下属单位的相关额度申请情况,需办理网银账户最高额度设置申请、支出账户透支额度分配申请,传递到集团承办银行,办理临时额度调整。

(三)“支出专户”发生退票时处理

若各级下属单位“支出专户”由于票据上的收款账号或户名有问题产生退票时,退票的款项由账户当地开户行通过银行内部账户划入该发生退票的“支出专户”,日终由银行系统自动上划至该分支机构所对应的上级账户。由于支付的金额已占用了该账户的使用额度,故要恢复原来使用额度,必须通知承办银行在网银系统上进行恢复额度调整。

集团公司收支两条线账户管理模式,对各级分支机构账户进行了严格的收支控制,主要通过网上银行系统自动实现,有效避免了企业以收代支的情况。现金池内的收入户、支出户所有资金的划拨和归集,皆由网银系统自动完成,月末,各成员单位的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存款余额均为零。

综上所述,基于网上银行系统的现金池管理模式的构建在技术上已比较成熟,现金池已成为集团企业提高资金流动性,低成本、集中化管理资金的首选工具,但是,现金池跨省资金调度在我国尚存在管理体制上的壁垒,需要围绕国家金融、税收法规的完善,以及理顺集团企业、成员企业和银行之间错综复杂的资金配置和管控关系,并进行通盘设计和精心组织,才能使其更为健全。随着集团企业资金集约化管理趋势的增强,相信现金池业务一定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之君,杨文静.集团资金管理模式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11).

[2]王丽萍.基于现金池管理模式的集团企业资金管理.财会税务,2010(06).

企业管理系统方案篇3

   使用对象:企业、省市县主管机构审核员、负责人。作用:企业对登记备案进行业务操作,主管机构对企业登记备案进行管理。核心功能:企业:可以注册企业账号;可以对企业基本信息、设施设备、人员信息、生产信息进行录入和编辑。主管机构审核员:可以对本辖区内的散装水泥相关企业递交上来的登记备案的企业信息进行初步审核,填写审核意见并可作通过和退回操作。主管机构负责人:以对本辖区内的散装水泥相关企业本级初审递交上来的登记备案的企业信息进行最终审核,填写审核意见并可作通过和退回操作。子功能模块:企业信息、公共信息、系统管理、备案信息登记、递交、打印、备案进度查询、备案结果上传。首先是技术分析,本文采用B/S体系结构来构造软件,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实现系统客户端零维护,跨区域使用系统,结合当前先进的、成熟的、稳定的aSp.net开发技术、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和B/S体系架构,其中由aDo(activeXDataobjects,ac-tiveX数据对象)数据库组件提供的数据库访问组件是数据库连接技术是系统开发的关键,它决定了web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访问性能访问速度、系统的安全性和系统的可扩展性等方面,方便以后对系统进行改造升级。其次是资源分析,广东金万邦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提供了硬件保障,包括:服务器和多部式电脑和笔记本;网络保障方面,公司提供了内网与外网两个网络;软件保障方面,购买了正版的VisualStudio2008软件开发平台和microsoftSQLServer2008数据库,并且拥有正版的windowsServer2008操作系统作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

   2设计方案

   2.1基础网络设计

   平台开发采用weB界面客户端/服务器的网络架构模式,管理平台运行在weB服务器上,所有数据集中存储与服务器便于日常系统维护,并提供方便简单的参数配置功能针对不同的网络环境实现服务器系统的快速安装部署。

   2.2功能模块设计

   平台采用基于aSp.net软件开发技术的B/S设计模型作为本平台的设计方案。在B/S体系结构下,平台的主要功能有:企业信息管理、业务管理。

   2.2.1企业信息管理企业信息管理是用户进入系统后,获知一个系统提示信息就是备案状态:等待处理。企业信息管理模块其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⑴备案信息管理:通过该功能,将企业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人员信息、生产信息、企业地理位置和设施设备信息)登记、递交、打印。⑵备案进度查询:通过该功能,将可查看到历史审核意见,主管机构、备案阶段、备案状态、审核意见等信息以列表形式显示出来。⑶备案结果上传:是企业备案通过后,将结果上传到系统的接口。

   2.2.2业务管理业务管理是主管机构可通过对企业的审核,填写相应的意见,令自己可以掌握企业的全面情况,有助于开展对相关企业的管理工作。业务管理模块其功能结构图如图2所示。⑴备案审核:主管机构审核员和负责人可以对企业信息进行审核,待审核企业以列表的形式显示。⑵审核进度:可以查看到本辖区内已递交企业的审核进度并以列表的形式显示。⑶审核记录:可以查看到本级及本级以下的企业审核历史记录,以列表的形式显示。

   3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的数据安全主要通过数据库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的,通过定义系统各角色的操作权限,用户登录后,将相应的菜单权限分配给对应的角色,从而保证每种角色的用户,只能操作本角色权限内的数据,从而保证数据的存取控制的安全性。以下将详细介绍本系统用户表的设计。系统用户表Users:用于存储系统用户信息,包括用户账号、密码信息及对应的主管机构信息,用户表各字段设计如表1所示。用户类型表Usertype:用于存储系统用户类型(角色)信息,主要包括角色名字,并针对同一角色不同级别的用户进行排序分类,各字段设计如表2所示。用户角色权限表UsertypeFunction:用于存储各用户类型(角色)的系统菜单信息,主要包括系统菜单编号、用户类型编号等,各字段设计如表3所示。

   4平台实现

   平台采用基于B/S设计模型作为平台的设计方案,通过使用windowsServer2008作为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并选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作为数据库;系统采用VisualStudio2008软件开发工具,通过使用C#开发语言进行实现。

   4.1登记备案子系统登录模块实现

   系统的企业包括已获资质和拟建企业,已获资质企业在登记备案子系统登记备案本企业信息,拟建企业需要先对拟建信息审核后才可以对拟建信息进行备案。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界面,如图3所示。企业在登记备案子系统登录时,系统会先判断企业的类型,如果是拟建企业则系统登录到拟建备案子系统,已获资质的企业则直接登录到登记备案子系统,并对授权企业相关的权限。

   4.2企业信息管理模块

   企业信息管理模块实现了对企业备案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人员信息、生产信息、企业地理位置和设施设备信息)的登记、递交和备案结果打印,同时实现了备案结果的上传。企业信息登记模块管理界面,如图4所示。

   4.3主管机构管理模块

   主管结构管理模块主要实现了对企业备案信息审核、查看主管机构管辖区域内的所有企业的审核记录及审核进度。

   5系统测试

   5.1测试环境与配置

   本平台的测试环境采用windowsServer2003企业版作为本系统试运行的操作系统,选用microsoftSQLServer2008作为数据库,采用iiS6.0作为应用服务器支撑平台;测试的访问客户端则采用microsoftwindowsXpprofessional/windows7或更高版本作为操作系统,选用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8.0作为客户端浏览器。系统的测试环境与配置清单如表4所示。

   5.2测试方法

   从测试设计方法来看,本平台主要采取黑盒测试法,对平台功能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⑴功能测试。在功能测试上,在系统的不同阶段,我们对系统进行了单元测试和系统测试。在系统测试阶段,我们针对平台的企业信息管理和业务管理等主要功能模块编写了正常场景和异常场景的用例,测试过程中严格按照测试用例进行深入测试,尽可能全面覆盖系统的所有功能需求。⑵性能测试。在系统的性能上,我们还对系统进行了页面响应时间和用户并发量的测试,以确保系统能满足平台用户的日常使用。

企业管理系统方案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集成;信息数据;电子文档

在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永平铜矿档案馆使用清华企业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根据永平铜矿档案馆的实际情况,设置了:档案查询子系统、服务器设置工具、光盘制作子系统、借阅管理子系统、权限设置子系统、收集整编子系统、数据录入子系统、数据维护子系统、数据转换子系统、统计报表子系统、系统设置子系统、销毁管理子系统。我们档案工作者将发现企业档案发生了巨大变化。

档案载体的转变。

首先是企业档案载体的转变。在企业实现计算机全程管理后,适时实现了信息数据的远近传递交换和处理。在企业各项管理活动中,电子文件以其快捷的办文进度和传递速度逐步取代了纸质文件。电子图纸也以手工制作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大量出现。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使产品图纸的设计、存储、查询和修改变得快捷又方便。例如生产或开发一项较大项目的产品就需产生上万份的图纸,而其中许多又要承袭老产品的大部分成果,因此电子图纸显示了其比纸质图纸更旺盛的生命力,保存电子图纸要比保存底图方便、省时、省力并且有意义得多。

其次是企业档案的分类变化。原有的企业关于文书档案、科技档案、产品档案、基建档案、会计档案、人事档案等传统分类方案将被打破,取而代之以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各个管理模块、流程的设置。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分散在几个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依照规定指令根据工作目标随时设立和调整类目。各企业档案信息的分类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计算机管理过程中企业的档案分类更能贴近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状况,分类也将更详细、更科学、更规范。此外,在企业档案接收和保管上也有所改变。以往的企业档案工作者以参加科研产品鉴定、重要设备开箱及重要建设项目、技术改造竣工验收作为对其企业档案的监督、指导和接收就显得有些滞后了。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如果不对随时大量产生的电子文件加以管理,势必带来以下风险:

(1)导致系统瘫痪或导致任何人均可无控制地存取信息而使系统变得不安全。

(2)大规模的、无系统的、随时可能产生的违法破坏的风险增加。

(3)使有价值的公文与档案丢失。

(4)安全措施遭到破坏的风险增加。

(5)造成文件被非法变更与删除,从而使数据丢失。

(6)给社会带来麻烦。

(7)造成不必要的延迟与公务处理故障。

(8)造成不必要的在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在传统档案管理理论指导下,人们只能将电子文件再转换为纸质文件,然后按纸质文件管理方式加以整理、归档和保存。目前的这种电子文件管理方法不但没有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负担,在某种程度上,还制约了加快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步伐。

被转化为纸质文件后的电子文件被人们存入光盘中,放入档案柜内加以保存,而很少再去利用,由此造成数据丢失与资源浪费。有人甚至将这类电子文件当成书写数据库的工具,依工作需要随时对原数据加以修改、补充,致使原文件被弄得面目全非。例如,人事部门每年的职工基本情况数据统计都在上一年度的文件上修改,这既是因为单机容量有限,也因为图个工作方便。再有,机要打字员因打印文件数量太多,不再统统存盘,或保存一段时间后便以删除。既然档案部门未规定电子文件归档,这样做也无不妥,反正已有一份纸质文件归档了。由此,造成大量电子文件损毁。

由此可见,对电子文件的产生不加管理或以传统文件管理方式来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会带来许多不良后果,如使文件无法充分地满足本部门责任要求与其他部门要求;产生的文件被破坏或当需要它们时找不到;当文件有多个版本存在时,无法对真实可靠的版本进行识别与检索;产生的数据无法资源共享等。

以纸质为主体的传统档案的管理方法与技术,是经过长期实践、不断丰富才成为一门科学的。但电子文件与传统文件各有其特点,在许多地方是完全不同的,因而在管理方法上如果照搬纸质文件管理方法,就会造成电子文件的文件价值、利用价值的损失。

传统档案可以不管文件的形成、承办过程的具体情况,只要对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文件,在它完成文件阶段使命后,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就行。但电子文件的归档,档案人员必须在文件的设计与形成阶段就要进行指导,承办过程中档案人员要参与对其管理并进行监督,否则将无收集、整理、归档可言。

在电子环境中,如果档案人员不积极介入文件的形成和保管过程,文件很可能不存在或至少不可能被鉴定、保存、编目或者提供利用。这就是说企业档案人员如果不进入到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中去,则很难掌握到企业信息的核心部分甚至接收不到档案。的确,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的电子文件、电子图纸使企业档案工作者再也无法坐等档案的最后形成与归档了。他们必须在产生电子文件的源头就行使档案的监督指导职能。参照国家有关文件制定出本企业的《电子文件管理办法》,提请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的编制人员在其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加入电子档案文件的鉴定、归档、保存、利用等档案管理内容。例如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中,要求计算机详细记录设计、加工过程中的原始资料及相应的更改信息,要在不同的版本上注明当前的有效资料,以确保最终归档使用的是正确版本的图形或图纸。

企业档案工作者必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学会运用专门的档案信息接收管理平台,要懂得如何控制和维护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实时性,掌握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管理。

此时企业档案的保管也不再只以卷盒和柜架为装具,更多的经过档案人员鉴定归档的企业档案信息将存入“虚拟库房”。

企业管理系统方案篇5

关键词:标准化科学化企业管理档案

一、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多元化的今天,档案作为重要的信息资源,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企业档案不但要记录历史,还要服务现实,企业档案已出现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借助档案管理系统提供档案信息的网络检索或浏览。当前进行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企业,企业档案工作备受冷落,大多只是实现了简单的档案信息目录网上检索,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远没有实现真正的档案信息化,只有转变观念,改革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认识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才能使档案管理工作走出困境,发挥档案应有的作用。

企业档案机构地位低下。企业领导对档案工作认识不足,重视支持不够:许多国有企业的档案机构与人员被大幅裁减,档案保管基础设施及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档案机构往往成为被首先、重点清理的对象。档案业务经费严重不足,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档案人员的薪酬水平远远低于其他部门工作人员,档案机构在企业组织体系中地位下降,严重挫伤了档案人员的职业自豪感和工作积极性,致使大量管理人才的流失,而且也制约了企业档案工作的开展。

企业档案管理滞后于信息化发展。企业档案管理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许多企业档案机构和人员面对新出现的电子文件,采取回避措施,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却难以适应信息化发展,固守传统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导致电子文件、档案没有实施管理或管理不当。

企业档案信息缺乏系统管理。伴随着大规模是企业重组和企业合并,由于一些档案材料分散保管于各部门,零散地分布在机构成员手中,无法相互借鉴,没有一个机构来集中统一的管理本业的档案,由于产权关系不明确,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失误增多。在有的企业中由于管理不严,导致档案材料被盗,如果企业档案部门不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企业“记忆”面临着丢失的危险,就难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

二、知识管理与企业档案管理

知识管理是一个新的概念和事物,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研究也兴起一股热潮,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运用知识。知识管理是为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综合企业内部和的各种信息、知识,并加以识别、收集、科学的加工和充分的运用,并通过建立知识共享机制,鼓励知识创新,实现知识的增值;利用企业所蕴含的集体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造能力。在知识管理经营管理模式下,增强企业组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的发展不再受到资金和自然资源的限制,知识资源对于当今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管理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知识管理思想的内涵,可以概括为知识管理是对企业产生的知识进行管理通过获取、存储、学习、传播、共享,运用这些知识服务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才是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管理将为企业创新增添动力,要使每个员工都能接触并有效地运用企业的知识,实现将合适的知识在合适的时间给合适的人。可以随时随地地找到最需要的知识,企业经主要依靠知识来赢得竞争的优势,最终实现成本最小,而收益最大。

企业档案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企业档案是企业活动的忠实记录,企业的隐性知识占据了企业知识资源的主体,企业档案忠实的记载了企业员工在从事生产、管理等各项活动过程中的情况,隐性知识是企业知识资源的核心组成部分,而企业档案就认识、经验教训的总结,积累了大量的企业显性知识;企业档案有助于实现企业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通过信息交流、传递实现的。有知识为人们所运用,所掌握,知识才有价值。信息交流、传递的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和书面,书面交流是以文件、档案等形式进行知识的使用和交流。知识应用范围扩大,价值实现也扩大了企业档案帮助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企业档案真实地记录了企业进行知识创新活动的时候的过程、内容、结果,是在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下的必然产物,是企业拥有某一知识产权的法律凭证。档案的凭证作用可以有效地证明知识产权的所有者,当发生知识产权纠纷时,企业档案可以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企业档案可以提供寻找相关领域专家的线索,企业档案为企业员工培训提供教材,当企业组织结构庞大、员工人数众多时,知识管理系统记录了与企业相关的内容,企业外部知识培训使企业员工能迅速融入本企业,学习并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企业档案反映企业文化,企业档案形成和产生于企业家和企业员工各种企业活动过程中,知识管理不仅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活动,更是一种管理理念,企业档案不仅具备知识特征,还是企业一种重要的知识资源,已成为许多企业战略行为和价值观的一部分。

知识管理是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方向,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管理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撑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知识产品的生产居于主导地位,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其对企业档案工作创新的意义有:知识管理的根本目是实现知识的价值、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的出发点是知识是企业的战略资源,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是知识的积累组织、传递和应用、创新。它可以促使人们重新认识企业档案的价值,促使人们重新视定义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企业档案管理的基本活动,以促使人们重新考察企业档案管理的技术方法。以知识管理思想指导企业档案工作,企业档案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走出来,通过挖掘企业档案的知识价值,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企业创造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对企业档案管理的要求。知识管理要求拓展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职能,强化对档案知识的开发利用,实施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应将档案管理看成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人员从档案实体保管员转变为档案知识管理者、知识提供者及决策咨询者;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完善和优化馆藏,档案工作者必须投身于电子文件的产生和控制过程中,完善和优化馆藏资源是档案工作的基础和重点,利用档案馆丰富的数字化资源,重要手段则是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手段,文档信息数字化工作是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另一主要内容;知识管理要求企业提高档案管理技术,对档案管理来说,更依靠上数据,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档案信息化离不开企业信息化,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必须建立健全适应信息化要求的电子文件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之中;知识管理要求档案知识实现智能化服务,实现档案知识智能化服务,可以通过企业知识库的构建、知识导航的提供、知识的咨询等手段来实现;知识管理要求档案工作者提高素质,知识管理要求作档案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档案知识管理的关键因素是人才,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处理能力,以此提高档案的管理水平。

三、知识管理背景下构建企业档案管理模式

面对机遇和挑战,档案工作只有主动去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积极为知识经济发展服务,才能促进档案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档案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应有的作用。档案知识是典型的显性知识,符合档案知识管理的规律,因此企业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是自身的要求;企业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是现实的要求,通过大家参与达成共识的知识资源优化处理,解决了过去“按档案方法分类,不切实际”的问题,避免了“知识类档案”还按照信息类档案进行处理的错误方式;企业档案实施知识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要求,知识管理将以往的档案知识规范化、统一化、创新化。

构建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的目标。管理的思想也在信息化的浪潮中发生了转变,使档案管理有了重大改观。具体目标是使档案知识资源化、信息化,按信息管理方式分类保存,以供搜索和查询,按知识资源结构进行管理,即归类沉淀,对将来的知识型文档,设计、设立标准模板;实现知识资源支持领导决策,要充分了解分析领导或管理决策的事项及过程,设计、设立订阅机制,委托专业人员或专家收集知识或信息资料;知识资源及时支持员工学习。构建相应分类的关联知识资源库,配备相关知识的文件类到关联知识库中,设立员工自学考试内容;知识资源及时支持员工工作,要了解分析各项业务、事务工作,内容及过程,按业务、事务过程环节及环节内作业程序;知识资源管理制度化,用制度的形式确定知识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档案知识资源管理依托网络,用信息来实现,在应用系统中对知识资源分层级设立安全访问权限。

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模式构建方案包括档案知识资源应用功能系统、资源库委托收集、整理系统、资源库委托收集整理系统、知识资源库管理系统。知识资源管理组织建设方案其组织结构可以设计为知识资源管理团队和知识资源管理中心。建立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推进和组织建设的要求。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方案实施步骤要开展进行调查研究,它包括管理制度方面的调查研究、硬件方面的调查研究、技术方面的调查研究、人才方面的调查研究;制定实施目标,明确实施要素,建立保障系统,实施要素是方案的主体部分,需要建立包括档案知识资源管理体制。

企业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条件。企业实施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条件,一定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网络化的前提。技术是档案知识资源管理顺利进行的保证,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是关系着档案知识管理信息能否在网络上的关键。档案知识资源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所以资金是否充足也是档案知识管理能否顺利进行得关键因素,此人才问题关系到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成败。

因此要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法,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统筹协作,共同促进档案知识资源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培岭.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

[2]曹洪斌.体制、制度、方法——企业档案面临挑战,中国档案,2003,9

[3]徐拥军,王宏.论企业档案在企业粗识管理中的作用,.档案学通.2004,3

[4]马海群.知识管理与企业档案资料的开发利用。档案学研究,档案学研究,2001

[5]李兆明.业档案工作处于困境的原因及对策,北京档案,2005,9

[6]刘长欣.浅析知识经济时代对档案管理的挑战与对策,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2

企业管理系统方案篇6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1-0131-04

企业信息不仅是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拥的竞争实力。我国加入wto后,各企业已将能否迅速掌握及处理信息资源作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企业档案作为企业信息资源的一部分,如何强化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融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是我们每个档案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企业档案的信息资源有序整理,对档案信息数据库开发建设,对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等,以促进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1.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适应国家、政府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需要

(1)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大发展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在未来的五年内,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放在优先位置,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加速国家现代化。

(2)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在2000年12月召开的全国政府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政府又提出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初步建立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的我国政府系统信息化的枢纽框架,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部门间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信息资料库。

档案信息资源作为国家、政府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融入国家、政府的信息资源管理中。要跟上国家、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步伐,企业档案只有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朝档案信息化管理方向发展,才能适应国家、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2.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适应现代化企业信息发展的需要

(1)现代企业是信息企业。伦敦商学院信息管理学教授迈克尔・厄尔提出,我们的企业已经从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时代。每一家企业都是信息企业,经理是企业的信息处理者,他们通过掌握的信息作出计划、协调、控制和决策,企业经营管理依赖信息,信息与企业息息相关,离开信息的企业便无法生存,而作为企业信息主要集存地的档案信息便令人感觉如此的重要。

(2)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现有的档案信息资源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并给企业和企业、企业和用户间提供一个相互了解、相互沟通的最佳桥梁。例如,现在不少城市的企业就已经在网上推出了自已的档案信息网站。通过网站将企业的业务、企业的产品、企业的先进人物,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企业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情况等通过网站的窗口介绍、展示给广大的用户和群众,并使用户能自行查询、了解企业,了解企业的档案信息,企业通过四通八达的网络和小小的电脑荧光屏,便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

(3)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将更大地促进企业经济建设的发展。如现代邮政企业就是在探索企业的信息技术发展中前进的。过去,人们交流、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少,大多数是通过在邮局寄信、看报纸,杂志等而获得。邮局信件因为手工处理,程序烦琐,信息传递极慢。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通信技术、数据通信、图像通信等科技手段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传递渠道增加,使人们不再依赖寄信等传递方式,传统的邮政通信业务受到挑战。邮政企业的决策者们意识到开展企业信息技术建设的重要。“十五”期间,邮政将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选择。经过数年的努力建设,迄今,邮政计算机综合网已陆续建成,邮政业务网络一体化已成为现实,邮政储蓄网上异地存取、网上寄信、网上查询邮件、网上邮购礼仪、鲜花等网上业务蓬勃开展。网络业务的发展给邮政企业带来了生机。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的管理手段进一步迈进。企业将办公自动化建设作为下一步发展的目标,并将发展和带动企业档案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利用现有的企业综合网、局域网将企业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信息资源的作用,更快的推进企业的发展。

(二)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变革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重要手段

要实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是基础。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将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档案管理朝现代化迈进的主攻方向。

1.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改变了档案收集工作的方式。传统的档案收集工作是将原始的纸质文件由分散收集到集中处理的过程。随着信息处理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载体呈现多样化,从纸质向光盘、电子发展。这些新型载体档案具有纸质无可比拟的优势,信息含量大、检索方便快捷,其形成规律、保管方法、传输方式也和纸质档案不同,对传统档案标准、档案理论、保管方法和利用方式带来强烈的冲击。档案工作人员除了要收集原始纸质文件外,还要将原始纸质的文件、原始声像文件、现代网络传输的电子邮件等信息通过网络档案录入系统收集网络档案所需文件。网络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使档案收集更加完满。

2.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改变了档案的整理与鉴定工作方式,使档案的整理工作大大规范。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档案工作基本是内向管理的模式,管理手段主要是手工操作,档案人员把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封闭和半封闭的环境中,这样使一部分档案成为无人问津、保管良好的一堆废纸。现在,将档案的总目、分目整理按照系统合理运用,用计算机筛选录入、整理档案效率高且严格,为整个档案的整理与鉴定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3.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也给档案的保管与利用带来了全新的变更。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使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从质到量都优于纸质档案,已经完全超出了传统档案利用手段的范畴。由于新技术的应用,文书、档案一体化,档案、图书、情报一体化,数据档案馆、虚拟档案馆、无界档案馆给利用带来了量的变化。电子档案的保管和纸质档案有本质的区别,而电子档案的保存可实现“无纸化、网络化”。

4.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使档案统计工作趋于简单化。档案的统计工作历来是最重要的工作。传统的档案统计涉及的项目内容多、统计数据要求很详细,有的内容年年重复统计,数量又不大,统计起来相当烦琐,而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却

是最擅长统计工作的。通过计算机统计,可以剔除每年重复统计的数据,只需将新的数据增加或删改,统计工作快而准确。

总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它的建立不仅改变了传统意义上档案的性质,而且改变了传统档案的管理手段,实现传统档案的跨越式发展,使档案管理工作适应了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为档案的应用创造了新的机遇,开拓了更大的领域。

二、当前邮政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档案软件相互兼容性差

邮政企业档案较早地在邮电分营前的1995年已开展用计算机软件录入档案信息数据。在较长的8年时间,档案软件从较早的DoS系统状态下使用的版本,升级为在winDoS98状态下使用的版本,归档文件整理方法改革后的版本,3次软件版本的转换,由于软件数据库版本的不同,不能将旧版本的数据导入新的软件中使用,而软件开发中由于软件的相互兼容性差,导致过去录入的档案数据不能整合统一使用,造成已录入的档案信息资源的浪费。

(二)档案硬件设备老化

由于邮电分营,分营后邮政企业大多数的办公用计算机设备、档案库房、空调机、去湿机等档案硬件设备已十分的落后、陈旧,加上邮政3年扭亏任务的完成,不少单位对邮政档案管理的硬件还未配备、更新。不少县局邮政的档案人员还在使用运行速度很慢、存储容量很小的386、486等计算机,给档案数据的录入工作造成了影响。整个邮政企业档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说到底也取决于计算机等硬件化程度的高低。

(三)档案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低

笔者曾在邮政分营后的第一年对广西全区邮政的专兼职档案人员作过一次调查,全区共有96个单位,分营前从事档案工作3年以下的占70%,3年以上的只有1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40%,能一般进行计算机操作的只有40%。

调查显示,邮政改革后由于机构、人员精简,大部分从事档案工作的都是身兼数职的管理人员,档案业务不熟,加上档案人员调动频繁,新手多,未能及时受到业务培训。整个档案队伍档案管理水平不高,将导致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受影响。

三、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对于档案部门来说是一项崭新的实践,也是一项很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轻而易举。它涉及到包括计算机硬件、网络、信息输出、获得与处理、信息安全以及微电子等多个技术问题,需要资金,需要人才,在运行模式上也需要结合本行业的实际工作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

(一)建立好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长远期规划及具体的实施细则

1.企业领导重视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关键

企业领导应认识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是全面展示企业档案工作和企业各项成就的一个窗口,是使人们认识企业、促进企业间经济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综合信息的一个桥梁和纽带。档案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系统的建设,不仅需要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更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大力协作配合,企业领导要有战略眼光和务实的作风来抓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如果只是口头支持,没有资金、设备的落实,没有技术人员的配合,这项工作单靠档案部门是完不成的。

2.明确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划和实施办法

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复杂性、长远性,使之有一个客观指导性的规划和具体详细的实施细则,要有主管档案工作的领导负责,要有信息技术部门的技术协作。对档案信息化管理涉及到的网间合作、资源配置、协作开发、信息共享、网络建设等问题要有充分的可行性、科学的计划、以求协调配合、共同发展。要结合企业制定的信息化目标进程,确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措施、步骤与要求,制定中长期发展计划,并确定档案信息数据库建立在企业即将开展和实行的办公自动化进程中,并将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进程纳入企业的各项工作之中,作为今后档案工作的重点,扎扎实实的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

(二)解决好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硬件配置、软件开发和专业人才培训

档案部门要与信息技术部门多沟通、协调和配合,做好档案信息规划建设,并要在资金、技术、设备、网络通讯建设、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争取将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纳入企业综合计算机网建设中,争取经费与技术的支持。

1.硬件问题

一个大型企业所需要的计算机网络结构有企业级交换机、工作组级交换机、主干网络、服务器、数据库、计算机等。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的利用也要充分利用企业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如邮政企业档案网络便可利用企业现成的综合业务网络,将档案部分整合开发。

2.软件问题

档案信息系统软件是原件购买还是自行开发,要根据企业的信息化规模或技术能力而定。笔者在近年来使用的档案软件中体会到,软件的开发与选择首先应注意考虑软件的售后问题。售后条件不好,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与解决,影响了档案人员对计算机操作的积极性。软件最好选择本地区档案局统一开发的软件。有条件的企业可自行研制开发或与电脑开发商共同研制开发。其次要注意考虑软件的兼容性。档案信息网络软件的标准要求在统一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可避免版本不一,不能兼容,造成浪费。如邮政企业由于兼职档案人员多,有时需要同时使用财务软件、人事软件,使计算机中内装入大量的其他数据、信息,过去由于购买的软件版本不兼容,较易引起了电脑死机等故障,影响了档案人员的正常使用。所以档案系统软件的开发还应考虑与企业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兼容问题。

3.档案人才的培养

(1)档案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思想素质。档案人员要热爱本职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要牢固树立企业效益观念和保密观念,要遵循档案纪律和档案法,切实履行好一名档案人员的职责。

(2)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和专业素质。现代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要求不仅要有熟练的档案业务管理水平,还要具备计算机操作、外语等现代化管理技能,以迎取现代科技进步和发展。企业档案工作者要有紧迫感,要加强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学习,加强电子、计算机操作等现代科学知识及操作技能的学习,主动积极参与企业档案软件的功能开发,将自身融入档案信息技术系统,向档案现代管理模式靠拢。

(三)做好企业档案信息数据的录入工作

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的水平也体现在档案数据的录人数量上。只有大大增加档案数据库数据量,才能进一步发挥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功能。推进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尽快使档案数据化,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又是一项迫切的工作。不久的将来,随着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逐步形成和完善,将大大促进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网上办公、网上查阅、网上经营、网上交流等现代化管理手段将使企业经营如虎添翼。企业发展需要档案支持,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又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中推进。

[参考文献]

[1]刘越南,电子文件管理流程的变化及其引发的思考[J],中国档案,2006,(3).

[2]吴宝康,档案学理论与历史初探[m],成都:科技出版社,2005.

企业管理系统方案篇7

21世纪最激烈的竞争当属人才的竞争,一个具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性人才或许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源已逐步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HRm)也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工作就是人事档案管理。

对于企业来讲,员工的人事档案不但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所聘用人员的基本人事信息,而且可以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相关的人事信息数据支持。譬如:企业制定员工招聘计划、培训计划、合理的使用人员等等。因此,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但可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而且会间接的影响到企业整体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应用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都感受到利用计算机进行各类管理的科学和便捷;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管理信息系统,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是一个将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各种内、外部信息进行收集、加工、整理、传递,并有序地存储,以用于管理和决策,是企业增效的信息系统。它能够使企业更加及时、准确、全面、详实的了解所需的信息数据。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对各种信息数据的进一步加工,能使企业领导层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依据更加充分,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从而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多的机会。另外,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为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就是典型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对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具有人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一个设计完善,运行稳定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可以使人们从繁重的传统手工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协助企业更好的完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而且,企业整体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又是企业整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利用计算机对企业人事档案进行管理是必然趋势,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所以在毕业设计中,我选择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

在前面曾提到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这就要求它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有好美观的窗口界面、充足可靠的信息数据、简单方便的维护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查询方式以及快捷而准确的查询结果。所以,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对于前者而言要求建立起数据一致性及完整性强、数据安全性好的数据库。对于后者而言则要求具备应用程序功能全,易使用等,运行稳定等特点。因此,我选用的开发软件是microsoft公司出品的VisualFoxpro6.0。

[关键字]:人事档案、人事档案管理、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

目录

前言……………………………………………………………………………………………(3)

第一章: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4)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4)

二、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4)

第二章: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5)

一、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关系………………………………………………(5)

1.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5)

2.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5)

3.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5)

4.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6)

二、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6)

第三章: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7)

一、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所必需的重要基础知识…………………………………………(7)

1.数据库………………………………………………………………………………………(7)

2.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8)

二、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准备工作………………………………………………………(8)

1.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总体规划……………………………………………………………(8)

2.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选择………………………………………………………(9)

第四章:本人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详细说明……………………………………………(10)

一、系统设计目标………………………………………………………………………………(10)

二、总体结构和主要功能………………………………………………………………………(10)

1.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10)

2.本人开发的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概述…………………………………………(10)

三、系统开发方法和开发环境的选择…………………………………………………………(10)

四、数据库设计…………………………………………………………………………………(11)

1.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11)

2.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11)

五、各个功能模块的创建及程序设计…………………………………………………………(12)

1.功能模块的创建……………………………………………………………………………(12)

2.功能模块的程序设计………………………………………………………………………(12)

[结束语]………………………………………………………………………………………(17)

[参考文献]……………………………………………………………………………………(18)

前言

本论文将分四个章节对如下问题做逐一浅析和论述: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意义;

二、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三、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

四、本人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详细说明。

我所设计开发的这款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它的开发平台是microsoft公司出品的VisualFoxpro6.0软件,是典型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其功能包括:系统管理、档案管理、档案查询、档案统计、档案输出、花名册;为了使程序显得更具有专业风格,我还在其中加入了一个关于系统的功能表单,以介绍此系统的相关信息,如系统版本、开发日期等。

我在撰写本片论文和开发这款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的过程中,为了使所写的论文更具有说服力;所开发软件的功能尽可能完善且更加接近于一个真正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使其可以充分体现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我参考了1996年7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修正案、劳动部和国家档案局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干部档案管理工作制度》、《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制度》、《某国有大中型企业人事档案借阅查询的规定》、《数据库技术及开发教程(修订版)》、《管理信息系统概论》、《SQLServer2000》教程、《VisualFoxpro中文版数据库编程实战训练》、《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电脑报2003年合订本》、《电脑报2004年合订本》、《电脑报2004年合订本》等一系列相关的书籍和文献资料。

第一章: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1987年9月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条规定: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人事档案作为档案的一种,是人事(劳动)管理部门,根据人事工作需要,以个人姓名为特征集中保存起来的反映员工个人经历、德才情况、工作实绩等方面内容的文件材料。人事档案的种类主要有干部档案和工人档案。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全面性。人事档案收存员工的履历、自传、鉴定(考核)、政治历史、入党入团、奖励、处分、任免、工资等方面的有关文件材料。因此,它能记录员工个人成长,思想发展的历史;能展现员工家庭情况、专业情况、个人自然情况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是员工个人信息的储存库。它概括地反映员工个人全貌。

(2)可利用性。由于员工仍在工作,其人事档案则成为人事(劳动)部门正确使用人才,合理解决工资等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直接为现实工作服务是人事档案区别于其他档案的重要标志。

(3)真实性。这是人事档案可利用性的基础和前提。人事档案必须做到整体内容完整齐全,个体材料客观真实,才能为用人部门提供优质服务。

(4)动态性。人事档案建立后,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当事人人生道路的延伸将不断形成一些反映新信息的文件材料。因此,人事档案必须注意做好新材料的收集补充.力求缩短档案与员工实际情况的"时间差"。

(5)流动性。人事档案的管理与员工的人事管理相统一,才便于发挥人事档案的作用,如果保管人事档案,而不知当事人已调往何处,即"有档无人",造成人档脱节。这样的无头档案,保管得再好也无意义。因此,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档随人走"。在员工调走后的一周以内,必须将其人事档案转往新的管理部门。

(6)机密性。人事档案的内容涉及个人功、过等请多方面情况,有的从侧面反映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有的是个人向组织汇报并不能向他人(包括家庭成员)言及的内心隐密等等,因此,人事档案属于党和国家的机密

企业管理系统方案篇8

一、企业数字档案集中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十条规定:“对国家规定的应当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移交,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得据为己有”,由此可见企业数字档案集中管理是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

2.数字档案集中管理有利于企业档案的安全

对于电子文件,其生成者更关注的是电子文件的现行价值,由于其业务活动的需要,生成者对其真实性、可靠性负责,当电子文件进入数字档案阶段,如无专人管理,很可能出现不存档、随意改动、销毁等现象。数字档案集中到企业数字档案馆后,企业档案馆拥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和较好的技术条件,可以保证数字档案的妥善保管,实现数字档案长期有效管理,有效防止数字档案的随意删改和销毁,保证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有利于档案信息共享,提高数字档案利用

效能企业的数字档案虽然产生时相对独立,但利用时常常是综合利用。如一项产品档案,前期的合同及各种批文通过企业的oa系统生成并存储,设计、生产、物料、质量等产品数据由各信息系统生成后集成至企业的pDm系统,会计数据由财务管理系统生成并存储,相应的声像材料由企业的宣传部门生成并存储。实行数字档案集中管理后,所有的数字档案集中至企业数字档案馆,由于它们同属一个产品,数字档案具有有机联系,企业的相关机构在需要利用时,可以便捷地从数字档案馆中检索出该产品,并通过授权合理利用该产品的各类数字档案,可显著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

二、企业数字档案集中管理策略分析

1.建立企业数字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体系

由于企业的电子文件是从企业不同的信息化平台上产生的,电子文件对其产生的软硬件环境有一定的系统依赖性,如简单地将其拷贝收集必然造成其不可识读性。所以实现数字档案的集中管理首先应统一企业的数字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要求,数字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编目、著录、格式、品质等应符合《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档号编制规则》(Da/t13)等国家标准或地方规范的要求,应参照《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6-2009)设置、捕获电子文件元数据,参照《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Da/t48-2009)对电子文件与其元数据进行封装。企业参照国家和地方的标准法规建立企业数字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体系用以指导企业的数字档案工作。2.制定企业数字档案归档范围企业数字档案的来源主要是:(1)各信息化业务系统产生的电子文件转化为数字档案,如oa系统、pDm系统等;(2)各种数码设备人工采集的数码文件,如数码照片、录像等;(3)实体档案数字化产生的数字档案。理清数字档案的来源并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数字档案的归档范围是进行数字档案集中管理的保证,制定归档范围之前需要对企业的各个业务环节进行调研,统筹分析,并结合传统档案的归档范围来进行制定,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包含各个信息化业务平台产生的对党和国家、社会、企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类电子文件,另一方面也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于部分暂时直接转化为数字档案有困难的档案,可先期采用实体档案数字化转化的方法生成数字档案。企业数字档案的归档范围应经企业机关及下属机构会签,并以红头文件形式发放到企业机关及下属机构,成为数字档案集中管理的行动依据。

3.对数字档案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最早提出了“文件生命周期”概念。“文件生命周期”指的是文件从产生直至因丧失作用而被销毁或者因具有长远历史价值而被档案馆永久保存的整体运动过程。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控制贯穿了文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电子文件在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都会有数据被篡改、版本变化、格式过时、计算机软硬件升级、存储介质破坏等风险,因此,在电子文件的形成阶段就应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对其进行前端控制,将形成的电子文件的鉴定工作前移,对完成鉴定的电子文件进行实时归档,确保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4.采用数字档案集中式存储、分布式共享模式

数字档案的集中管理和有效利用是企业数字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企业的数字档案集中管理可采用集中式存储、分布式共享模式。数字档案收集环节,在企业的内部网络支持下,通过相应的档案信息化系统,实现企业数字档案馆(室)与机关及各下属机构实时进行数字档案的汇总、移交、传递,并且通过信息系统提供的元数据策略及电子文件完整性校验策略同时归档其元数据信息,并对电子文件的完整性进行校验;鉴定整理环节,将校验后的数字档案经鉴定、整理后集中存储在档案管理服务器中;数字档案利用环节,再次在企业内部网络支持下,通过相应的档案信息化系统,分布于企业各个工作岗位的终端实现数字档案的共享利用。这样实现了数字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归档、统计和利用全过程无缝连接,也可同时确保数字档案的长期保存与利用。

5.建立数字档案集中管理安全机制

数字档案集中管理过程中,档案信息通过网络收集、存储、共享,与传统的库房档案管理模式相比,面临着更大的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建立数字档案集中管理安全机制。首先应建立数字档案安全运营组织机构,然后制定相应的制度对数字档案工作流程和操作过程进行规范,增加认证授权、应用访问控制,从而保证数字档案的整体性、安全保密性,同时从有效预防、可靠保护、安全检测、监督管控、有效应急处理等工作环节入手构成闭环管控体系,建立涵盖防御系统建设、监督管控体系、容灾备份处理系统、快速应急处理、技术支撑平台的安全保障系统。数字档案的备份工作尤其重要,在进行容灾备份处理时应有效地设置数据冗余,进行异地备份处理,并可采用热备处理及磁带机等进行安全备份。数字档案集中管理是企业数字档案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实现数字档案的集中管理,企业数字档案资源的安全才能得到保证,数字档案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宁波.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探析[J].黑龙江档案,2014(5)

[2]赵豪迈,寇曼.数字档案集中管理策略初探[J].档案与建设,2014(12)

企业管理系统方案篇9

一、企业档案管理现状

1、领导重视不够,档案意识不强。在人们印象中,企业中的档案管理经常和图书管理划上等号。说到档案管理,首先想到库房、图书阅览室,认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工作内容,无非就是借阅。不能认识到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更不能意识到一份保存完好的档案可能为公司创造价值或减少、甚至避免损失。正是因为这种长期的偏见及忽视,使档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得不到重视,常常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地位。而公司领导层也常常认为档案管理本身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和价值,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无足轻重,对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都非常欠缺,从而导致档案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定位于服务职能,是其它部门的从属部门,使许多企业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仅仅是应付形式,并未充分发挥既有的效用。

2、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不够。虽然说近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也有了较大提升,多数企业档案都实现电子文档的方式存储。但总体来说,国内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许多企业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的投入都相当欠缺,企业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很不完善,导致多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此外,因为档案网络基础较为薄弱,网络的信息化服务程度还不高,企业电子化办公系统与其档案管理还不能较好对接。

3、缺乏专业培训,主要还是缺乏专业化人才。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系统和繁杂的工作,它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文化底蕴和知识面的要求都比较高。目前,大多数企业的档案管理岗位基本都是兼职,专业度不高,甚至是许多小型企业的档案管理岗位完全空缺。所以,以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完善企业档案管理的对策

1、积极转变观念,特别要加强对企业档案与信息同步一体化的认识。档案管理工作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企业的运营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领导层以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都要积极转变观念,重新认识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质,将档案管理纳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体系之内,企业决策者要加大对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投入。同时,企业档案管理人员也要通过各种渠道多收集档案信息,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企业档案信息能够及时建档,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的决策服务。

2、完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传播和开展,企业运用计算机替代传统手工或纸质材料将成为趋势,主要是因为信息管理系统有着先进、优越的功能。比如:信息延伸功能、业务规范功能等。此外,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该要适应时展的要求,逐渐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逐步将档案管理与信息网络有效联接。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与信息网络有效联接的具体构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2.1企业要建立以档案管理标准为要素的业务规范,将档案管理与信息管理的标准统一。在企业信息网络各个管理信息子系统形成电子文件的软硬环境和条件适应的基础上运用档案管理技术,建立从信息收集整理到开发利用的具体通用的综合管理业务规范。比如:信息获取、加工、处理、传阅、归档、复制、利用和保密等工作标准,统一各子系统数据库、信息库的设置、信息文件格式等,并纳入企业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和考核,以规范化、制度化的信息管理标准实施,保证企业档案与信息的有效联接和运行,切实解决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信息完整性和统一性。

2.2建立以档案管理部门为龙头的指导系统。依据国家《档案法》所赋予档案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职权,建立以企业主要领导负责,以档案管理部门为主、以专业档案管理人员为骨干的信息管理指导体系,对各个信息管理系统实行技术业务指导,落实信息管理规范,并制定相应的作业指引,确保有效而适时的业务指导,从而提高企业档案与信息之间联接质量。

2.3建立以信息开发利用为重点的监督机制。在企业信息网络系统运行中,由档案管理部门确定企业重大信息的开发利用范围并对其进行督促。此外,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还必须要适时更新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方法,持续学习、积极创新,推动企业档案信息化的不断深化。

3、加强企业档案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真实地记录公司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企业档案工作就是要善于去发现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每个瞬间,通过真实的记录、收集并整理,最后精心地保存,把企业文化的概念以图片、影音资料、实物等形式展现出来,直观而明了。企业档案工作对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对企业文化的归纳、梳理。通过分类与分析,从而更好的认清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就与不足,通过档案管理的梳理和价值判断,可以“留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

4、加强企业档案管理人材的培养。要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文化素养。首先要重视培养专业化的档案管理人才,可以采用招聘具有档案管理专业技能、熟悉相关软件操作的专业才队伍来扩充企业档案管理队伍。同时加强企业内部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再学习、再教育,提升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此外,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要积极适应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业余时间多进行业务学习和充电、拓宽知识,不断完善和发展企业档案管理的新理论、新方法,积极推动现代化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内设的档案室要变被动为主动,要拓展档案的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方式,转变服务方向,使档案管理工作贴近生产一线,发挥档案的作用就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创建独特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使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更具有灵活性,才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唐险峰,《企业项目档案管理的思考与对策》,[Z]2013

[2]段保慧《浅析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2013(06)

[3]赵瑞雪《浅谈企业档案管理的思考》,2013(09)

企业管理系统方案篇10

1.1对油田企业的档案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现如今在我国油田企业的档案保护管理中,对技术的重视超过对保护意识与制度的重视,对油田企业档案保护进行制度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理解和重视,导致了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从而造成在档案库管理上出现漏洞,引发一系列的档案安全漏洞问题。现如今在我国油田企业档案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有三点,一是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油田企业保护管理制度远远不够健全,安全防护技术过硬,但是缺乏严格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与之相配套。二是对油田企业档案管理的员工缺少保护意识的培训,导致油田企业档案工作人员保护意识淡泊,缺乏应有的档案保护管理知识,对档案库的保护及安全意识不强。三是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监督审查机制不健全直接导致档案保护管理制度的实质性内容不强,在档案管理中发现漏洞与问题的时候,无法及时找出档案管理漏洞与损失,无法对油田企业档案管理的漏洞进行及早的补救措施,导致油田企业的档案泄漏,重要信息丢失。

1.2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技术不全面

现如今油田企业档案管理电子化已经是必然趋势,在国际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档案保护管理防护技术与手段,我国油田企业也在积极的引进这类技术。我国原有的档案保护技术不全面,缺少在档案问题方面的安全技术,在查杀油田企业档案系统本身的漏洞技术方面也存在着不足,对油田企业档案系统破坏很大,所以引进专业化档案保护管理技术的改革迫在眉睫,需要利用专业的数字技术来进行档案保护与管理,全面保护我国油田企业的档案安全。

2.探究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的手段与措施

2.1建立健全我国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的制度

稳定的档案保护管理机制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保证,由企业内部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档案保护管理,对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这样才能使档案保护管理的可靠性大大增强。油田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技术部门负责档案系统内部的安全管理与漏洞维护,并建立档案保护管理培训班,对档案保护管理人员进行档案保护意识的培训工作,使得档案保护管理达到与国际同步的水平,健全档案保护管理制度有利于对企业内部档案管理人员形成制度上的约束,推动档案保护管理机制的建设。虽然健全档案保护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档案的安全,但是更重要的是专业技术的合理运用,配合档案管理技术员严格的技术审核,使我国油田企业的档案安全管理可靠而稳固。

2.2全面完善我国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技术

在我国的油田企业档案保护管理系统中,包括企业员工的访问控制程序,档案信息的加密程序,以及扫描漏洞的防漏程序。企业员工访问控制,是档案保护管理系统的第一重保护锁,它能够辨别用户是否有资格进入企业档案库,很好的实现了对员工档案的管理与控制,从根本上减少员工方面对企业档案系统的威胁。档案信息加密技术,是应对企业档案信息遭受盗窃的一种安全手段,通过加密技术,可以防止非企业内部用户对企业档案数据的窃听,防止不法分子对油田企业档案信息的破坏,是非常稳固与常用的档案保护手段,档案保护管理人员要时刻注意其正常运转情况。最后是档案系统漏洞扫描修复的技术,在企业档案系统运转到一定的程度与时间要对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系统漏洞扫描,并对出现的漏洞进行修复,保证档案保护管理系统整体的完好。通过这几项技术,保护油田企业的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