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4:30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安全生产;要素;管理措施

1引言

如果说水是生命之源,那么水利工程就是通向和引导源头的媒介。水利工程是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纽带,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施工中和运营中的水利工程安全事故现象屡见不鲜,如:2012年5月26日下午3点多,湖南长沙湘江航电枢纽坝顶桥引桥在浇灌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造成四人受伤,等,究其原因,在于水利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管理措施的不到位,因此,系统综合分析水利工程安全生产中的要素,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很有意义。

本文从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特点切入,基于aHp层次分析法和pDCa管理法,对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和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望对类似工程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2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及特点

2.1水利工程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调整、开发和清洁地表水和地下水,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工程,它是获取水资源的媒介。一般说来,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控制地表水和地下水,兴利除害;(2)预防洪水灾害;(3)开发水资源;(4)防止旱、涝、渍灾;(5)改善和创建航运条件,为工业用水服务;(6)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7)处理污水和雨水;(8)保护和增进渔业生产;(9)围海造田,满足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需要,等,水利工程的这些用处充分体现了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意义,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研究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2.2水利工程的特点

水往低处流,越流越宽广,说明了水流的长度长,覆盖面大,也就决定了水利工程的流域性和大面积性,且水利工程往往在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野外,自然条件的复杂性也就决定了水利工程生产的艰巨性。一般来说,水利工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覆盖面广,系统性强;(2)施工环境复杂;(3)工期长;(4)成本高;(5)技术难度大;(6)对环境有很大影响;(7)不可抗力因素多;(8)效益具有随机性,等,水利工程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水利工程的复杂性,且影响因素呈多元化趋势,给安全生产和管理带来了挑战,因此,怎样综合系统的考虑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是很有必要的。

3基于aHp的要素分析

3.1aHp的内涵与应用

aHp是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的缩写,意思即为层次分析法,它是一种综合系统分级的对某种问题进行直观清晰的展现的方法,更多地运用在因素分析、指标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在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分析中运用此方法尚属首次,上面提到,很多相关研究内容较零碎,系统性不强,且水利工程安全生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必将综合系统的对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进行体现。

3.2安全生产的要素分析

上面分析了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和特点,那么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有哪些,影响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因素是什么,显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有横向的影响要素,也有纵向的影响要素,更有斜向的某些偶然要素,下面根据aHp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对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进行二级层次分析,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安全生产的要素是呈多元化的,但都有它的归属。纵向要素、横向要素和斜向要素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面式要素”,也可以称作“面式体系”,因此,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要素是一个面式的,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在工程实践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安全生产的各要素,分析其对安全生产的影响作用。

4pDCa视角下的管理措施

4.1pDCa的内涵与应用

pDCa是plan,Do,Check,action的缩写,即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和再实施,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学方法,它的循环性和完善再完善的优点使其在公司企业内部具有重要的地位。上面提到,水利工程投资大、工期长、不可预知因素多,因此,把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到水利工程安全生产中具有可行性。

4.2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上面已对安全生产的要素进行了分析,那么,运用什么样的措施和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安全生产各有关主体把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进行总结,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针对安全生产各个主体所对应的管理措施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具体工程实际进行。

上面提到,把pDCa循环管理法运用到水利工程安全生产中具有可行性,那么,怎么运用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pDCa管理法可针对每个管理环节或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循环运用和改进优化。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篇2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效率;制约因素

煤炭生产只有在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够确保煤炭生产任务的顺利进行,从而获取经济利益。然而,在当前形势下,虽然安全生产的科技手段不断使用,管理理念的不断革新,依然存在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所以,要想突破这一安全瓶颈,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切实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落实煤炭生产的科学发展观。

1煤矿安全管理效率

(1)煤矿安全管理的条件。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且分布地域比较广泛。不同地域煤炭生产的基础条件也相差甚远。基础条件表现在地域的自然条件,人员的个人素质条件及综合管理条件。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人员配备素质不高等方面原因都会导致安全管理效率的低下。因此,衡量安全生产管理效率高低必须要考量当地的综合条件。(2)煤矿安全管理的资源。煤矿安全管理必须要借助科学的技术手段,先进的生产设备,高素质的安全管理人员,成熟的安全培训体系,严谨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有诸方面协调配合才能提高安全管理效率。(3)煤矿安全管理的效果。煤炭生产是一项获取经济利益的劳动行为,只有保障煤炭的安全生产才能够切实提高煤炭生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保障人身安全,物资设备安全,才能降低减损比例,促进煤炭产业的长足发展。

2安全管理效率制约因素

2.1规章制度类因素

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思想,执行生产任务的基本规划。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保证生产任务的有序进行,相反,作为制约性的规章制度,由于缺乏健全性、科学性、实践性,不但会影响煤矿生产的进度,还会对生产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所以,只有结合实际,接受实际生产的检验,才能将规章制度的效用发挥到最大。

2.2效果类因素

效果类制约因素表现为一段时间内安全管理的效果类指标的综合体现。这种效果类指标是各方面因素综合发生影响的结果。煤矿生产中的效果指标主要体现为百万吨死亡率、百万吨伤残率、隐患消除率、员工安全感等几个方面。煤矿生产安全管理效率的提升是这几个方面共同发生良性作用的结果,只有多方面的因素摆脱作为制约性因素的条件,才能够真正的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

2.3执行力类因素

执行力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严谨的规章制度,先进的生产理念都需要良好的执行力将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如果缺乏执行力,监管薄弱,就会丧失各方面因素该有的效用。作为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执行力需要长期的贯彻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

2.4实物资源类因素

实物资源类制约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因素。如果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就不能将先进的生产设备应用到生产中,缺乏科学的技术手段势必会对人员的人身安全,生产设备的安全造成极大的隐患。

3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效率的手段

3.1内部手段

(1)制定严谨的规章制度。某些规章制度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很难适应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要求,这就需要对部分不能适用的规章制度进行审查修订,从而确保煤矿生产任务的有序进行。规章制度的制定者需要结合实际,充分的实地调研,结合员工的看法,最重要的是观察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将这几方面因素融合起来,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2)优化资源配置。优化资源配置是指在确定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将所拥有的所有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包括安全资金的配置,安全管理人员以及先进安全设施烦人配置。通过合理的调配,达到效果的最大化,从而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

3.2外部手段

(1)科学知识支持。科学是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基石,为现代化生产建设提供了长足的技术指导与支持。煤矿生产需要也依赖于科学的支持。运用科学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指数。同时,生产过程中,可以借助相关专家的指导,通过专家的专业背景审视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因素,客观的评价,综合的分析,指出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并且加以指正引导,改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所以,煤矿企业可以定期邀请专家或者科研部门开展安全管理座谈会,及时发现隐患,降低煤矿生产损失。(2)国家政策支持。由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规章制度类的方法有时也会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那些落后的管理观念、法规政策需要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去其不合理因素,适应社会的发展。(3)资金支持。煤矿生产安全管理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引进外部资金用于改进生产设备,加大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个人素质,从而推进安全管理的不断进步。申请相应的配套资金对煤矿生产的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4结语

总之,煤矿安全管理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大物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创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保证员工安全有序的进行生产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梁艳.煤矿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3):149-151.

[2]李俊.煤矿安全管理要素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02):168-172.

[3]宋泽阳,任建伟,程红伟等.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缺失和不安全行为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11):128-135.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篇3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安全管理

1加强煤矿的安全检查工作

通过煤矿安全监察发现,国有煤矿的安全管理机构相对比较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等管理制度比较完善。总体来说,安全管理水平比较高,但这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比较低,煤矿安全装备水平整体普遍较低,煤矿企业领导的管理水平大多数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难以适应现在安全新形势的发展。与国有重点煤矿相比,地方煤矿,特别是乡镇煤矿在安全管理方面,是比较原始的。一些乡镇煤矿甚至没有相关的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管理制度上,有的甚至是空白,在装备上有的还停留在非常原始的生产水平。在职工素质方面,大多数是临时工、季节工,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非常低,煤矿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也相当落后。处于这样的煤矿企业管理水平,如果煤矿的安全执法监察不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相结合,单纯的安全执法力度再大,也无法实现煤矿安全的根本好转。

就煤矿安全来说,煤矿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安全贯穿于煤矿一切生产活动之中,日常的安全管理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活动而独立存在。也就是说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才会有提高。搞好煤矿的安全生产在于企业是否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也就是说煤矿是否有安全生产的自律意识,完全依靠外部的监督,自身没有安全的自律意识,是不会搞好安全生产的。煤矿生产的主体是煤矿职工,因此职工是否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成为搞好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煤矿安全生产活动的实质是同井下现场的各种自然灾害和违章现象作斗争,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建立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提高每一个职工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起决定性因素的也是最为基础的是企业安全管理机构是否完善,管理层是否具有现代化的管理意识,只有企业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领导层具有较高的安全管理意识,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才能提高,现场的装备水平也对煤矿安全生产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煤矿安全监察不仅可在现场及时地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制约煤矿的违法行为,而且要通过行政执法,依靠法律手段,强制性地促使煤矿建立健全各种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管理机构,加强考核,加大对煤矿的安全投入,提高煤矿的装备水平,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技术素质,从而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煤矿安全监察作为外因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实现根本性的好转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2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人既是安全工作的受益者,又是事故发生的受害者,搞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对安全工作的认识问题,也就是能否从思想上真正地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放在其它一切工作的首位的问题。每个人已认识到安全是最重要的,就是思想不牢固。道理很明显,每个人一出生到懂事后就想安康长寿,平平安安度过一生,安全需要是人类最根本的本能需要。怎样才算真正地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思想呢?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当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首先想到安全,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组织生产,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就是要服从“安全第一”的原则。企业要树立起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巩固“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作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营造“人人关注安全”的良好氛围,拓宽宣传教育形式,建立起整体性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全员的安全环境。

3强化工人的技能培训,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素质

现阶段煤矿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作业工人素质低,不能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现在煤矿井下作业工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必备的文化程度、安全知识和技术素质,这既拖了煤矿发展的后腿,也给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增加了难度。因此,有必要对国有煤矿现有全民合同工、农民轮换工和副业工进行一次文化考试,达不到初中文化程度的全民合同工要进行文化知识补习,农民轮换工按合同,期满的予以辞退,未满期的,必须补习文化知识并辞退各类副业工;达到初中文化程度的,必须按工种分期分批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脱产安全技术培训,以提高国有煤矿作业工人的素质。乡镇和个体煤矿的作业工人流动性大,人员成分复杂。因此,该部分作业工人必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授权的安全培训中心进行不少于1个月的安全培训,并取得合格证,否则不许上岗作业。政府煤矿安全监督部门对此要从严管理,发现未经培训或不符合培训规定的工人上岗作业,要对煤矿经营者或个体矿主从严处罚。在抓煤矿安全思想教育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对职工的安全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提高全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和操作水平。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篇4

[关键词]采油厂安全管理石油工程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te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114-01

采油厂也面临着安全管理技术机制不完善和安全标准化运行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成本增加、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后果。因而,采油厂应当加强安全标准化建,安全标准化运行的管理是采油厂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更好地实施安全管理技术与运行,以国际石油巨头为首的石油企业在不断的实践与创新中探索出了HSe安全标准管理体系,HSe管理体系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领导承诺、全员参与、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目前已成为国际石油行业广泛认同和共同遵守的规则,同时也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采油厂安全管理技术的作用

安全管理技术的意义在于使采油厂在采油作业过程中能够通过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行业的政策、标准、法律、法规,并在企业贯彻、落实、实施,实现全员参与,最终实现企业能够安全生产的目标。安管理技术应当遵循行业标准、规范,以及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找出企业中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漏洞,是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之中,使企业的生产工作中的安全不断加强和不断改进,进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实现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目标和安全生产指标,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的效率,从制度、体系上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有效规避安全生产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采油厂的安全管理技术主要从石油生产的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化的实施原则出发,辨识危险源、评价风险系数,从规章的实施体现安全生产中的技术要点。采油厂实施安全管理技术的作用体现在规范采油厂作业过程中的技术规程,避免安全风险,有效防止安全隐患。此外,采油厂安全管理技术的作用还体现在环境保护上,采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较严重,如果不注意安全管理技术的控制,采油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极大,导致得不偿失。因此通过安全管理技术对采油过程中的作业进行规范和控制,使采油过程绿色化、低碳化。通过安全管理技术在石油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是石油项目在进行过程中做到规范管理、规范操作,将危险因素降至最低,保证参与人员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施工安全,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提高项目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污染,是石油企业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安全管理技术基于过程管理的理念,对健康、安全、环境各个项目中的风险进行逐一控制,通过闭环控制系统保证项目过程中的危险源得到逐一控制,对采油厂冶炼中的风险点按程序进行监控,避免风险隐患在源头出现。其次,采油厂安全管理技术环境友好的理念把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作为石油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来进行,提高了能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了项目管理企业的经济效益,并以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

2提高采油厂安全管理技术的策略

2.1提高采油厂生产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安全素养

安全风险的规避关键在于人,采油厂的一线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安全素养是采油厂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采油厂的炼油活动中危险性较高,因此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由于人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在采油厂的生产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相关人员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才能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在采油厂尤其是涉及井下作业、采油的油田企业,班组长和一线员工的安全素质要通过长期的、制度化的培训和制度来不断提高。对班组长和一线工人实施全面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素养培训,普及安全生产知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最终建立员工安全素质的培训和考核标准,通过标准化的员工安全素质标准使所有参与企业生产的员工都能够达到安全生产所需求的安全素质,才能使员工的安全和健康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

2.2加强采油厂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和危险源控制

针对采油厂生产作业中的危险点、危险源,安全管理人员要建立安全管理机制,切实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施工部门施工人员的责任,保证横向和纵向上无漏洞岗位,保证施工的高效运行;建立施工人员高效安全生产管理网络,针对不同是施工人员建立不同的业务素质档案;实行群众监督制,保证施工单位上下结合,有奖有罚;完善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规则制定,建立规范、科学的安全生产法规和奖惩制定。项目管理人员在施工前后的安全教育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多重安全教育提高石油项目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是贯彻HSe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2.3强化采油厂风险应急预案管理

采油厂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可避免的风险因素,因此如何规避事中风险,减少紧急情况下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是采油厂应当加强管理和应急准备的。采油厂应当根据实际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合理评估,对危险源进行有效排查、筛选,并针对风险因素较大的生产作业过程制定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办法。定期组织应急处置演练和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使安全管理人员和一线生产人员切实了解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提高相关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3结语

总之,在采油厂的生产和运营过程中,安全管理技术对于生产安全意义重大,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技术能够切实保障采油厂一线生产员工的生命安全和采油厂的财产安全,通过安全管理技术的实施使采油厂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晓燕.采油单位生产系统安全现状分析研究[J].安全,2012.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篇5

[关键词]公路施工;影响因素;安全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06-1499-(2014)11-0026-01

1.影响公路安全施工的因素

从传统的观点来看,造成公路施工事故是一些偶然的无法解释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公路施工事故影响因素研究越来越深入,虽然也不排除出有一定的偶然性存在,但是依据公路施工产生、发展规律,其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在公路安全施工的过程中,要对其影响具有科学的认识,消除产生安全事故的必然原因,使安全事故发生的偶然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减少,从而使公路施工保持安全生产的状态。影响公路安全施工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施工机械设备因素和施工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因素。

1.1环境影响因素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影响公路安全施工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灾害、季节气候变化以及公路施工沿线的地质水文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比如,在雨季,由于雨水量大导致洪水发生,从而诱发施工路段发生泥石流、塌方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对公路施工进程和公路施工中的设备、人员安全带来较大的影响。除了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公路安全施工也会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从社会环境上看,影响公路安全施工的因素主要有政治、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比如,由于公路施工地段居民对公路施工知识相对匮乏,而使部分被承包的诸如采石、挖沙等附属工程,造成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1.2机械设备影响因素

机械设备作为公路施工的重要工具,其设计安全性和使用安全性对公路的安全施工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机械设备影响因素中公路施工的施工机械设备失控的影响因素占据主要地位,由于机械故障,处于失控状态,对公路安全施工影响较大。具体说来,首先由于机械设备设计生产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施工的建设和生产中,但是由于机械操作人员技术素质相对滞后,使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管理、维修、使用不到位;其次由于部分机械设备在超负荷运行状态下,出现不少故障,而检修和维护又不到位,导致部分机械设备带病作业,为公路安全施工埋下了隐患。

1.3施工从业人员影响因素

施工从业人员作为公路施工主体,其工作态度和具体行为对公路施工安全生产具有中要的影响。由于公路施工企业内部经济利益、规章制度、团队意识等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公路施工从业人员作为公路施工的主体,其主观上的态度和行为会在公路施工过程中造成施工人员产生故意或过失责任等,从而引发安全事故。此外,由于公路施工的发展,对公路施工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也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施工人员的素质无法满足公路安全施工的要求,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不到位,往往也会造成施工管理事故。

2.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影响公路安全施工的因素复杂多样,不同因素的交织往往造成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给人们的财产和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运势,要使公路施工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不断减少,从管理上看,就需要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的安全保证体系,构建公路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保障模式。

2.1建立严密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公路施工设计多个部门和人员,项目经理、安全主管、工程师、生产小组等各部分组成了施工建设项目主体,要确保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就需要公路施工建设主体建立起一个严密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①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主要负责人,要在公路施工中担负起主要责任,要加强对安全施工的重视力度;②安全主管部门要把落实安全施工放在公路施工建设的工作重心,对于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予以清除,对施工作业人员的主观错误,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③作为工程师,要担起重要的责任意识,对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影响公路安全施工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及时有效的解决,将诱发公路施工安全事故的因素扼杀在萌芽过程中;④作为公路施工前线人员的生产小组,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和规程进行操作,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强化安全意识,做好预防工作,对机械设备和现场要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这样从上之下,在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建立起严密的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2.2完善责任安全制度建设

安全责任制度使保证公路安全施工重要的制度保障。在公路施工中的各个环节中,要将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员,明确各个安全负责人的职责,加强安全责任意识,使公路施工中的各个环节的安全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对于公路施工作业人员要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按照操作技术和素质要求进行考核,未达标人员不能赋予岗位,对十外包工程中的外包单位和人员,也要对其施工资格进行有效审查,对于无法满足外包工程要求的单位和人员坚决不予考虑。

2.3强化日常的安全管理

日常的安全管理是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避免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建立起完善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和不定期对公路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进行严格审查,及时发现日常管理中的安全隐患,并针对日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进行有效解决和控制,施工进度的推进必需在日常安全隐患解除以后方可进行,使日常安全隐患防护工作确实有效。同时,要加强对公路施工安全知识的宣传,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强化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此外,在日常安全管理中,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工作,使施工人员素质跟上技术设备更新步伐,减少机械设备因素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2.4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

公路安全施工事故一旦发生,如果缺乏完善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则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在施工单位,要完善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的建设,完善事故处理办法,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①施工单位要建立起一支事故紧急援救队伍,在施工事故发生以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援救。②要针对常见的安全事故配备适当的救援物资,这样使安全事故发生时,有必要的物质保障。③要加强救援队伍的演练工作,使救援小组的救援能力得有提升,确保救援小组在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充分发挥其救援作用,从而来使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3.结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公路施工建设也日益跟进,公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也在不断增加,为了保证公路安全施工,必需对公路施工安全影响因素有科学认识,建赢起有效的公路安全施工管理模式,加强安全事故防护工作,减少了或避免生命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篇6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

煤炭行业没有安全就无从谈生产,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义。因此如何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人员安全、减少事故的基础上,又能抓好生产一直是煤矿行业研究的根本性课题。在安全与生产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切入点、平衡点是煤矿行业发展的切中肯綮工作重点所在。分析煤矿不安全因素,不外乎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一种突发性失衡。在人机环境中,人是主导。人有适应环境甚至是改变环境的能力,同时也具备改造人自身的觉醒与能力。因此煤矿生产安全从本质意义上说取决于人。而人作用于煤矿安全生产的能动在于人的管理。安全管理是解决煤矿安全生产的办法。因此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根本意义上重要课题。

1煤矿安全管理的意义

煤矿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种,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综合性科学管理。煤矿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是一个由人维持,利

用煤矿资源有效地以实现煤矿安全为目标的动态的系统过程。煤炭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总的来说,煤矿安全管理构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工业机器环境等。人的因素包括人员构成、人员素质的达标状况、人的工作环境等。而从系统角度看:煤矿安全管理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机器的因素、环境因素等。在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持者、控制者和完善者,所以人的素质及安全管理观念是这一系统的核心。

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状态。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在这个系统中,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这中间,对人的管理是煤矿安全管理的核心。

煤矿安全管理同时也是一种思想、一套方法、手段和技巧。其要点表现在四方个面:1)以安全生产为核心,强调全员参与性;2)注重培养与发挥团队精神,将百分之百安全保证贯彻每个环节;3)主张事前主动,防患于未然;4)坚持持续改进,将安全管理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管理当中。

煤矿安全管理在具体运作中还包括以下内容:

1)在人员方面,管理者和员工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是第一要义:每个员工必须深刻理解“全面安全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应该明白安全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关系:有百分之百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2)在制度方面,应建立起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应付的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等;建立明确的安全基准和安全测评制度:建立相对完善的奖惩机制;有分工明确细化的安检部门和具体责任制的安全小组。

要实现煤矿安全管理,还要具备以下条件:

1)建立健全、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安全管理标准化是企业的一个战略问题,是煤矿安全工作的关键点。

2)提高员工的素质。煤矿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对煤矿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成败和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现今煤矿职工,大多是农民工、轮换工、合同工、协议工和临时工,他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没有专业技术,缺乏认识到位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这其实也就是煤矿安全问题上人的方面的隐患所在。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

3)要把“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所以应把“人本管理”思想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把安全上升到一种文化的高度,在煤矿生产中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的文化氛围。

2煤矿安全管理的外延___两大要素

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煤矿不安全的两大因素。这两大因素造成煤矿人机环境系统的一种突发性失衡,导致煤矿事故的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从煤矿环境的自然要索定义,包括煤矿工业的自然地理状况工业场地的环境状况等。它包括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及固有的环境、工作面的隐患等;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从煤矿生产的主体___人的角度定义的在生产中出现的危害安全的行为总和。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仅仅指在工作中出现的误差、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它还包括人员的素质达标、业务的熟练程度、安全观念意识的到位程度等等。两大要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不安全自然因素是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水灾、风暴等突发性的具有很大破坏性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时时刻刻都在威胁着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如唐山地震中开滦煤矿矿井坍塌事故、华源矿业的水灾淹井事故由.丁这些自然界的自然灾害突发性强、破坏性人,往往给煤矿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煤矿管理不安全自然因素还包括煤矿生产环境中的隐患。其中以水、火、瓦斯、粉尘、顶板等矿井五大灾害为主要内容。由于这些隐患具备隐蔽性、突发性等特点,人们不容易预防和察觉,因此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直接性的巨大威胁。

其次,人的要素主要是指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不仅仪指在工作中出现的误差、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它还包括人员的素质达标、业务的熟练程度、安全观念意识的到位程度等等。

XX矿一直保持着青春与活力,不断创造佳绩,人的因素是主要的。是自强不息的XX矿人战胜自然,战神自己,实现了持续的安全生产的结果。然而XX矿在人在要素上同样面临这煤矿行业的共同问题:工人结果比较复杂,很大一部分是农民工、协议工等;其次在管理专业技术上人才比较缺乏。造成职工素质偏低,安全意识不强,管理上相对困难等。这也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3煤矿安全管理的措施

安全是煤矿生产的第一要义。没有安全就无从谈生产。要实现安全生产,关键还是在管理。系统、严谨的管理出安全。煤矿安全生产,要靠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完成实现。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篇7

关键词:煤矿安全

一、加强对煤矿安全管理的认识

煤矿安全管理构成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物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工业机器环境等。人的因素包括人员构成、人员素质的达标状况、人的工作环境等。而从系统角度看:煤矿安全管理是由人、机器(含技术)、环境组成的并伴随着煤矿的动态生产过程。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实现煤矿生产的安全性,避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从系统的构成可以看出,影响安全的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机器的因素、环境因素等。在煤矿安全管理系统中,人是煤矿安全管理系统的维持者、控制者和完善者,所以人的素质及安全管理观念是这一系统的核心。

煤矿安全管理在具体运作中还包括以下内容:

(1)在人员方面,管理者和员工必须认识到:安全生产是第一要义;每个员工必须深刻理解“全面安全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应该明白安全与个人、家庭、企业、社会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关系;有百分之百安全生产的责任感。

(2)在制度方面,应建立起遇到突发事件时如何应付的预警机制、应急预案等;建立明确的安全基准和安全测评制度;建立相对完善的奖惩机制;有分工明确细化的安检部门和具体责任制的安全小组。

要实现煤矿安全管理,还要具备以下条件:

(1)建立健全、完善的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

安全管理标准化是企业的一个战略问题,是煤矿安全工作的关键点。

(2)提高员工的素质。

煤矿生产现代化、管理系统化、信息化对煤矿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成败和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现今煤矿职工,大多是农民工、轮换工、合同工、协议工和临时工,他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没有专业技术,缺乏认识到位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这其实也就是煤矿安全问题上人的方面的隐患所在。因此需要建立健全考核、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调动职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

(3)要把“安全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管理的文化氛围。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所以应把“人本管理”思想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把安全上升到一种文化的高度,在煤矿生产中形成一种人人讲安全的文化氛围。

二、煤矿安全管理的策略

1、强化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

注重安全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是企业安全生产的人员自身要求条件。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要做到以人为本,只有人人增强了安全防护意识,才能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的质量和水平。为此,企业要定期进行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另外,要多渠道、多方位地招收和录用思想文化素质比较高的人员充实安监员队伍。通过这些素质教育,才能全面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2、合理的开采方法

金属煤矿是比较复杂的地质赋存条件,有很多的开采方法。开采煤矿一定要有适合的方法,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是开采方法的不当。根据不完全统计,冒顶事故是发生煤矿安全事故的第一位。在煤矿开采的过程中,由于设计方面有很多缺陷、施工工艺存在着不合理性等,致使冒顶事故时常发生。对煤矿进行开采的时候,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根据不同特点的地质情况进行开采,严格控制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把安全事故降到最低。开采煤矿的顺序必须坚持采取由由顶到底、由远至近、自上而下的开采顺序,一定要避免只顾着开采富矿而对顶板平衡造成了破坏,不要造成作业分散,应该本着贫富兼顾,集中作业的原则。完成作业的时候尽可能在地压比较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一定要避开地压显现的活动期,从而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使作业周期,采用快采、快出、快掘等方法。

3、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的预防

(1)做好"安全理念"的思想预防。

生产过程中,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诸多事故的祸首。只有在思想上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把预防工作搞好,才能把事故后处理变为处理后无事故,避免企业因预防工作没做到位而造成事故,付出不可估量的代价。

(2)做好"安全文化"的行为预防。

预防就是防患于未然。在事故发生前或刚有事故征兆时,采取一系列措施,把不安全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这就要求在行动上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造成事故隐患。避免有对工作不尽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一些小的隐患、缺陷心存侥幸心理,往往会把一些小事搞大、大事搞砸。要通过行之有效的安全文化建设极大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3)做好"安全管理"的技术预防。

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做好预防工作,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煤矿生产地质环境复杂,包容面广。对技术环节薄弱的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对安全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要敢于加大管理力度;设备有缺陷的要舍得投入资金进行革新改造。从设备质量、人员技术力量上做到预防。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篇8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煤矿;物联网;模型

中图分类号:tD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7-0069-04

0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对人员以及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研究如何通过新的智能网络来降低我国煤矿事故发生率和事故损失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煤矿安全生产系统作为一个由不同的动态系统构成的复杂群体,具有工作地点多变、环境复杂、生产过程复杂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从静态、注重结果的角度出发的研究方法缺乏对煤矿系统性及波动规律的认识。系统动力学方法则可以宏观、动态而全面地研究煤矿安全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够建立一套与实际相符的煤矿系统模型。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技术领域,近些年来在煤矿生产系统的运用也得到广泛的推广。然而,目前我国的煤矿物联网由于发展的不成熟,在其应用中存在着计算机硬件采购方面投入大,软件投入小,生产安全监控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开放的综合信息系统平台[1]。

本文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煤矿安全系统完整的层次关系图,并建立起因果关系图,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研究设计出了一个完整的物联网架构模型。基于此方法设计的煤矿物联网模型,对煤炭行业提高综合信息化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煤矿安全系统影响因子分析

对煤矿安全影响因子分析,是对煤矿系统事故分析和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的基础。本文前期统计了大量的典型煤矿事故并进行分析,以期构建相对完善和全面的煤矿安全影响因子体系,为建立完整的物联网系统、指导科学化的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在通过对大量煤矿事故原因的分析与统计上,总结出了煤矿安全影响因素总共可分成七大类,分别是设备因素、自然因素、员工因素、安全科技因素、安全管理因素、法律监督因素和经济因素。通过深层次的系统分析研究,发现煤矿安全系统的七大类影响因素内部还存在相互关系,进而体现了煤矿事故原因的复杂化、多样化。煤矿系统安全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如图1所示[2]。

图1煤矿安全影响因素关系图

在大量统计及研究的基础是,总结发现七大类因素还包含很多子影响因素,具体如下[3]:

(1)设备因素:煤矿装备设施水平作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其水平的高低主要由供电系统可靠性、采掘设备先进性、通风系统安全性、瓦斯防治水平、安全监测水平、防火设施可靠性、防尘设施的可靠性、排水系统可靠性、提升系统可靠性、支护系统可靠性等因素决定。

(2)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作为煤矿安全系统的原生条件,它的控制幅度较弱,其主要包含瓦斯和粉层、水文地质条件、顶板条件、自然发火、热害、地质构造等因素。

(3)员工因素:员工因素是煤矿安全系统的直接因素,控制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煤矿系统的安全水平,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安全素质、从业年限、自主管理、文化程度、安全激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工作环境等。

(4)安全科技因素:在煤矿现代化建设中,安全科技因素成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系统的重要因素,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开采设计、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安全技术示范工程、安全技术理论研究、安全技术人才等。

(5)安全管理因素:煤矿的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反应了煤矿系统安全水平,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机制、安全教育管理、安全评价、劳动组织管理、危险源管理和设备管理等。

(6)法律监督因素:法律监督因素作为规范煤矿安全生产的外力,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安全监察体系、国家行业法律法规、责任追究制度、煤矿自身监察体系、专项整治等。

(7)经济因素:经济利益因素作为影响各阶层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煤矿主的利益、地方政府利益、煤炭行业利益、国家宏观调控。

2煤矿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

通过对煤炭安全系统影响因素的全面分析,已经基本对全部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为了确立煤矿安全系统的内部因果关系,从而更清晰地反应系统各因子的关联及影响,这里从七大影响因素中选取了以下的安全指标:技术装备水平、地质环境、矿山事故率、百万吨死亡率、伤亡率、企业利益、利润率、安全投入、产能投入、安全培训及考核力度等主要变量因素。

经过分析确定,影响煤矿安全主要因素的因果关系图如图2所示[4]。

图2煤矿安全系统动力学模型图

通过上述因果关系图,反映了经济效益、生产规模、安全投入、技术与装备水平、生产投入、安全人员、安全管理、安全培训考核等主要系统因素对煤矿安全具体的影响及作用关系。

3基于系统动力学的煤矿安全影响因子层级

通过前文对影响因子的分析和系统因果的分析,煤矿安全影响因素的关系已经确定。基于此,这里通过解释结构模型来进行层次分析,就可以将各个因素间的复杂关系通过一个多层次的递阶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具体层次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通过分析图可以清晰地看到煤矿安全系统中的表层直接因素、中层间接因素以及深层根本因素的具体原因,以及各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分清各主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增强我们对煤矿安全系统的认识,对建立防范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煤矿安全物联网模型研究设计

4.1煤矿安全运作系统分析

通过前文对煤矿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已经很清晰地认识主要的安全影响因素以及它们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对各类影响因素进行控制与管理,这里将上述各类安全因素所涉及的煤矿运作系统进行分类,具体结果如表1所列。

通过以上分类,清晰地展示了安全影响因素所涉及的各类煤矿运作系统。

图3煤矿系统安全影响因素层级图

表1安全因素所属运作系统分类图

煤矿运作系统涉及煤矿安全因素

矿山灾害感知系统瓦斯防治、防火防尘、矿井压力等

矿山设备感知系统采掘设备、通风供电设备等

矿山周围环境感知系统水文地质、温度湿度等

生产监控指挥系统采掘环境、运输环境等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员安全素质、员工安全培训等

资产财务管理系统员工利益,矿业、行业盈利等

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安全评价系统,安全人才水平等

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安全工程建设,运作系统建设等

运销管理系统设备管理,信息管理等

感知信息漫游系统信息采集、传输,信息共享等

机电设备管理系统设备条件、设备管理体系等

......……

4.2煤矿安全物联网模型设计

物联网技术在煤矿系统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矿山的智能化运作。通过以上对煤矿安全系统的分析,已经清晰确定了煤矿安全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合物联网技术,我们可以确定在煤矿物联网的构建中基本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具体煤矿物联网的架构模型如图4所示[5]。

感知与控制层作为传统物联网研究的热点,已经比较成熟,结合前文的影响因素分析,这里一共设计了四个系统,分别是安全系统、生产系统、供电系统和生产调度系统。安全系统包括安全监测、井下排水、通风、防灭火、束管监测、瓦斯抽放、人员考勤和人员监控;生产系统包括工作面、提升系统、皮带系统、供压系统、水处理、选煤厂、锅炉房、井下降温及给水系统;供电系统包括地面与地下供电;生产调度系统包括无线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信息监控系统和大屏幕显示系统。

信息集成层是新型煤矿物联网系统的数字化集成中心,主要由工业级实时数据库和关系型数据库组成。工业级实时数据库包含了数据分析、联动控制策略库、故障诊断库和专家库;关系型数据库主要包含管理基础库、组织机构库、业务标准库和专家知识库。

管理决策层作为企业的智能管理层,分为生产智能分析和商务智能分析两部分。生产智能分析中心主要运作包括计划目标管理、物资管理、运销管理、工程项目管理、能源管理、机电设备管理、通风设计分析和安全管理;商务智能分析中心主要运作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煤质管理、精细化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和三维数字开采管理。

企业展示层主要是通过企业展示网络来展示企业的相关信息。

煤矿物联网架构的自上而下的四个层级分工明细又相互协作,各个层级间共用同一的数据仓库,并通过工业以太网和企业管理网实现联通。

5结语

煤矿安全的系统动力学研究以煤矿生产运营过程中影响安全运作的各个因素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若干子系统,对各子系统中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确定系统因果图,并建立起煤矿安全层级解释模型,为科学的构建煤矿物联网系统以及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

通过煤矿物联网的构建,可实现智能矿山的自动化运作,为煤矿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矿区环境的安全稳定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张申,丁恩杰.物联网与感知矿山专题讲座之一物联网基本感念及应用典型[J].工矿自动化,2010(10):104-108.

[2]林富森,徐锡源.安全系统工程基础与实践[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1.

[3]邱利,朱明.矿山安全生产系统动力学研究初探[J].矿业快报,2005(2):23-24.

[4]李希建.煤矿安全管理的SD模型及其分析[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3(1):21-22.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篇9

一、胜利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影响油田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人、物和环境三方面的因素,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对安全生产的保障力度分别构成人的安全力、物的安全力以及环境的安全力。1.安全责任落实方面的现状胜利油田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安全高于一切,生命最为宝贵”的理念,不断完善责任落实机制。全面修订了《QHSe岗位责任制》,明确了公司各部门的HSe职责,成立8个HSe标责任项目组,建立、落实领导干部值班和“两特”带班制度,实行重点单位帮扶和考核约谈机制。在监督考核上,制定HSe考核评比及绩效考核制度,实施HSe工作动态考核。2.安全意识渗透方面的现状胜利油田重视安全理念的教育,引导企业员工从“要我安全”的被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主动行为,并通过教育培训等使得员工从“我要安全”向“我能安全”的更高境界迈进,“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理念已经渗透到了井场施工、队伍搬迁、职工生活等方方面面,为胜利油田实现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安全措施执行方面的现状胜利油田每年都要集中对重大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落实执行不到位的不仅要总结原因,还要对照《胜利油田安全生产违章行为处罚规定》、《生产安全事故问责制暂行规定》进行严肃处理。此外,胜利油田制定了详细、具体的年度安全环保培训计划,并按照培训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提高了安全环保专业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素质。

二、胜利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

根据安全管理的三因素理论,即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本文提出“六全式”安全文化创新模式。1.全过程安全管理是对油田生产作业全过程的安全工作进行策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控制和改进的一系列管理活动。“过程管理”要求确定过程的结构与程序,通过对过程各作业环节的控制,最终达到预定的安全目标。全过程安全管理要求弄清生产作业各环节之间的关系,通过“鱼刺图”等工具分析出影响作业安全的各项因素,使其在作业过程中始终处于有效的受控状态,保证作业各环节的安全顺利进行。2.全因素安全管理是指进行安全管理时考虑影响建筑项目的所有安全因素,并对这些因素采用aBC等分析方法进行科学分析,aBC分类法是厘清众多影响因素中各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工具,借助于aBC分类法可以找出其中的主要因素,针对主要因素制定措施,提高安全效率。3.全主体安全管理是指和安全生产有关的各个层次的人员对安全工作要有统一的认识和态度,要具有安全管理能力并实际履行安全职责。安全与人人有关、人人与安全有关,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因此,应通过安全教育培训等使每个安全生产相关人员自觉地成为安全生产的主体,而不能作为被动的被管理者。4.全对象安全管理油田企业常见的危险源主要包括生产装置危险源单元、罐或罐区危险源单元、压力管道危险源单元等。在实践中,通过推行危险源辨识,制定整改措施;加强对薄弱人物、薄弱时间、薄弱区段、重点隐患的治理,认真落实“四个薄弱”隐患排查制度和安全隐患自查自纠制度,坚持日排查、日整改,确保隐患排查治理闭合。5.全时段安全管理是指充分分析油田企业生产作业的时间特点,针对各时段的特点进行安全管理,例如针对三班倒制不同班次人的身体、心理、生理等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全时段安全管理要求通过统计调查等方式摸清事故的易发时段,针对易发时段的特点进行安全应对。6.全手段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手段包括制度手段、法制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科技手段等。制度手段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实行安全管理责任制;法制手段指加强相关从业人员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教育;经济手段指对出现安全责任事故的惩罚、完成安全指标的奖励等;文化手段指通过安全文化的熏陶教育等;科技手段指依靠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采用先进有效的安全生产技术和成果。胜利油田安全生产系统复杂、牵涉面广,不能采用单一的安全管理手段,而要采用多种安全管理手段,才能真正提高油田生产的安全管理水平。

作者:黄成华单位:胜利油田油区稽查支队

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素篇10

[关键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

煤矿是我国安全事故高危行业之一,因其生产环境的特殊性,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发生透水事故、窒息事故、瓦斯爆炸事故等,严重威胁着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而煤矿生产中,引发窒息、瓦斯爆炸等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井下通风安全管理没做好。因此,要针对煤矿生产环境及生产环节的特点,对影响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各类风险因素进行探究。

1煤矿通风安全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1.1环境因素

煤矿的生产环境十分复杂,会受到地质结构、气候条件、生产活动的影响[1]。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煤矿生产作业面深度不断加深,导致生产环境温度越来越高、氧气含量越来越少。同时,在煤矿生产作业面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周边地质结构和条件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意味着,生产人员要面临高温、缺氧环境的威胁。同时吗,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瓦斯气体不断释放,如果通风效果不好,也会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1.2人为因素

虽然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与每个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但是很多煤矿企业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都不具备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从企业角度来讲,部分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愿意在通风及安全管理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导致煤矿作业面通风条件差。从管理者角度来讲,管理人员采用的安全管理机制比较落后,无法及时获取作业面通风条件的数据,不能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导致通风安全管理隐患增加。从生产人员角度来讲,很多人员不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无法及时发现通风安全隐患,也不具备基本的应急处理和自救能力,导致安全事故频发且损失严重。

1.3技术因素

目前很多煤矿企业虽然深知通风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也针对性配置了通风系统[2]。但是,部分企业通风系统设计水平低、技术含量低,导致在实际运行中无法达到很好的通风效果。尤其是一些煤矿在不断掘进深入的过程中,企业没有针对性对通风系统进行改造优化,也不愿意花费成本引进新的设备和系统,导致生产作业面的通风效果越来越差。

2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的策略分析

2.1做好通风系统设计和技术升级

煤矿企业应当针对煤矿生产环境,由专业人员对通风系统进行设计。首先,根据煤矿巷道和作业面的位置分布特点,通风系统有中央式、对角式以及混合式等不同结构。像中央式通风系统的进风井和回风井都设置在井田走向的中央位置,而对角式通风系统一般将进风井设置于井田走向的中部位置,然后将回风井设置在边界位置。在设计好通风系统之后,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通风机设备,技术人员应当根据井下巷道及生产作业面的复杂程度,合理选择抽出式、压入式或混合式通风设备[3]。目前,中央式通风系统以工程量少、效果出色的优点,在煤矿通风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率较高。

2.2做好安全培训和管理

在设置好煤矿通风系统之后,需要重视所有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培训。首先,通过生产现场宣传、定期培训等方式,让煤矿所有管理、工作人员建立足够好的安全意识。尤其可以通过安全事故案例讲解、安全隐患分析等方式,让所有人员对井下通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知。然后,通过定期培训的方式,让所有人员具备通风状况检查、安全隐患排查、应急处理的能力,便于其在工作中能及时发现问题,配合做好安全管理。另外,需要将安全生产权责落到实处,要求所有人员具有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一旦出现问题,及时追责。

2.3做好通风及安全管理检查工作

煤矿企业应当经济组建安全管理小组,由其对煤矿各生产位置的通风状况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同时,对通风系统的运转状态进行监测,定期做好通风系统的检修和维护,保证其运行效果。另外,对煤矿生产中的风险行为进行监督,执行安全监督职能。最后,煤矿企业还需要积极引进先进设备,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等,对井下、生产作业面的通风状况、空气成分进行实时监测,便于技术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发现异常和隐患,做出有效应对。另外,通过相关技术收集的大量数据,对井下通风环境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同步展开动态化管理,全面提高煤矿通风安全管理水平[4]。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