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十篇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十篇

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5:30

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要点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教师要转变理念,明确角色定位,大胆创新与实践,打造生动形象、和谐民主的高效历史课堂,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充分体验历史学科的魅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历史知识体系,进而推动初中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因此,加强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要点的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转变理念,发挥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更加看重的是知识传授是否丰富和讲解过程是否清晰,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活跃状态等没有予以足够关注,这显然是违背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不利于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对此,教师要转变理念,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重点放在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养成上,紧紧围绕学生展开课堂设计。例如,在进行“大一统的汉朝”课堂教学时,笔者紧紧围绕学生活动展开教学设计,首先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汉武大帝的生平,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及时引入新内容的学习。随后,笔者通过导学案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汉武帝在位期间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实施背景和历史作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围绕学生展开活动设计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重点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情境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特征日益显著。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教师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情境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与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例如,在进行“新航路开辟经过”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后,在地球仪上找到新航路的航线,并进行划线标记。通过手脑并用的自主探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情境创设与引导方面的作用。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将历史事件通过多媒体加以还原呈现,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影像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把握和深刻认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分析过程中开放思维,打造高效创新的历史课堂。

3多种方式,打造生动课堂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要求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动知识的自主建构,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创造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讲授法的支持,只是要求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将教师课堂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在课前采取自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展开自主学习。如在进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的江南城市,随后引导他们思考该城市所在地区是否经过这次开发,有哪些开发痕迹?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资料的自主搜集与整理,然后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展开思考,最终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而整个过程所采用的就是自主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可将新知识细分为若干单独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如在上述课程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来解读江南地区开发图,然后解答课前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就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笔者灵活运用合作探究、问题引导、互动交流等方法,有效打造了生动的历史课堂。需要指出的是,在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拨和讲解,以确保各种教学方法的高效实施。

4巧妙总结,加强知识内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知识点加以巧妙总结,以达到加强学生历史知识内化的目的。通过巧妙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加深知识记忆和理解,有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无缝衔接,巩固并完善历史知识系统。教师在课堂总结阶段,要全面掌握知识重难点,用简洁明晰的语言加以概括,以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巧妙的课堂总结,不仅有助于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精髓,而且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进行“洋务运动”教学时,当新课讲解结束后,笔者先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回顾,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投影总结:内忧外患两考验,统治阶级寻出路;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不息办洋务;甲午战争惨收场,国未富来兵未强;探索中国近代化,民族复兴艰且长。巧妙的课堂总结挈领了本课重点内容,精准把握了重要知识点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统一,实现了对课堂新知最简洁、最精准的归纳总结。如此一来,不仅有效深化了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巩固完善了学生历史知识系统,为后续学习的高效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转变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要注重情境引导,全面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既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积极打造生动高效的历史课堂,又要善于巧妙总结,加强历史知识内化。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巩永宁单位:甘肃省正宁县永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5(30).

[2]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

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2

一.初中历史与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全面型人才的教育方式,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方面。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行为道德规范、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善于发现周围美好的事物和培养正确的劳动观。

2.初中历史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是学生接触历史的最早时期,了解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总结历史事件和借鉴其中教训的能力。但是一般来说,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积极性并不高,是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堂无趣且乏味,没有将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体现出来。了解历史,有助于形成初中生的责任感和掌握政治、人文文化等知识,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解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

3.初中历史素质教育的作用。因初中历史多涉及的内容丰富,包含政治、军事、地理等多方面知识,所以有利于加强初中生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基本的文化素养。初中历史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借鉴历史事件总结出的经验来引导现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充分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传统的历史教育很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通过与素质教育模式结合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素质教育的概念从提出到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改善,终于在国内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使素质教育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足够的重视,有效的推动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2.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积极性。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断地重复考试中的重点,老师一遍一遍的讲,学生一遍一遍的记,缺少课堂互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差。此外,学生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次数并不代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有学习和钻研历史的兴趣、是否能够独立思考,不被课本上和老师教授的知识所束缚。

(2)教师教学方式传统。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都是通过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来教学,很少用自己的观点来评价和点评历史事件和人物。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要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处于被动位置,不能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

(3)教学资源开发不够。一本历史书就想让初中学生了解历史,就凭教师的教课水准再高也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学科都注重实践,而历史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同时课堂播放历史影像资料、课外参观历史博物馆、阅读课外历史读物等方式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就需要一所学校是否可以有能力开发这些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也要将历史课本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设计吸引学生、内容丰富的课本也是开发教学资源的重点。

三.提高初中历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第一步就是改变传统的师生地位,把以老师为主体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变为学生主动的请教知识。在学生与教师的观点不一样时,应该主动与老师辨析,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老师的固定观点。而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地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

(2)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和培养学习兴趣。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每个学生的基础和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均不相同。再课堂上不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所教授的内容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3)优化历史教学方法。学历历史不能完全依靠教师的讲解,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如:情景教学、网络互动等。

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3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课程标准;激发兴趣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8-0243-01自初中入高中,是中学生成长的重要里程碑。它既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阶段的、渐进的过程。高中生特别是许多高一新生在经过初入高中的短暂兴奋后,会因高中学习内容繁难、庞杂、抽象而感到苦闷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做好初高中教与学的衔接是教育教学的一大课题,历史教学在这方面问题非常突出。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就经常听到学生这样问我:我初中历史学的非常好,为什么现在经常不及格?特别是遇到考试,很多学生凭借的还是初中的记忆,高中的学习没有发挥作用。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十五六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好奇心是成人所不能比的。因而,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的欲望。

1.1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设置悬疑,能集中学生的有效注意,让他们以急于释疑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例如,讲述《鸦片战争》时,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不是鸦片战争可以避免?讲述太平天国时,提出:如果没有天京变乱,是不是太平天国就能拯救中国?

1.2通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一的历史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把现实的"家事、国事、天下事"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的活跃。例如:讲到分封制和宗法制时,联系到我们的姓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氏,你们知道自己姓氏的由来吗?让学生查查自己姓氏的由来,更好的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这种联系实际的教学,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不平衡状态。

1.3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丝微成功。从心理角度上讲,高中生具有明显倾向的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时,当学生的不同观点得到教师赞许时,心理上会出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给予成功的满足感,对于基础差的后进生尤其如此,老师应不放过任何表扬和鼓励的机会,哪怕是他们的进步极小。因为这种通过学习的兴趣、满足感激发的兴趣才是持久的兴趣,只要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对历史的畏惧感自然大大减轻。

2.渗透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使学生尽快入门

在历史教学中,激发兴趣固然重要,但要使学生达到高素质好成绩的目标,就必须重视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一历史教师如何把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落到实处呢?

2.1以历史知识为载体,运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景,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例:讲"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我让学生讨论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的异同,从地形,经济,政治,文明特征等方面做比较,更好的理解中西方的差异。通过这样的讨论,不仅使学生获得各方面的知识,而且学会了从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2.2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历史规律包括历史规律性的方法和历史规律性的认识两种。总结历史规律性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达到会学的境界。例如,通过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可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就是围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来进行的。一方面,如何加强中央的权力,削弱地方的权力;另一方面如何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这样学生就会更好的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就是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3.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主意识

新课改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倡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但学生刚刚升入高中,仍存在依赖性,只有逼其自立,辅以学法指导,学生才能迅速进入角色。因此,高一历史教师给学生上的第一堂历史课最好是学法指导,一开始就指导好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就听课来说,要让学生知道要主动听,边听边思考。做笔记不能还是象初中一样,为了便于记忆全部都记下,而应该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重点、难点,及一些相关说明;笔记也不要求记在笔记本上,记在书上空白处就行了,这样便于结合教材理解掌握。此外,老师还要指导好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例如:在每节课新课之前让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小节。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画出单元思维导图。实践表明,学生来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思考。这种自主思考,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体会、观察知识间的关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注意和意识到的各个知识间的关系,从而产生一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克服遗忘,而且可以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加强。

总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不单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衔接、学习能力的衔接、师生情感的衔接。只有综合考虑学生各个方面的需要,准确分析出要衔接的原因,制定出对应的策略和措施,才能做好衔接,全体历史老师应该时时关注和研究,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参考文献:

[1]赖友生《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难题的破解》《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10

[2]李峰《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新课程研究》2012.5

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4

关键词:多媒体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研究

近年来,初中学生普遍厌烦历史课,对历史课学习兴趣低下,缺乏驱动力,这极大影响了初中历史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培养及学生的学习效率,致使初中历史课堂与其应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浪潮的推进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初中历史教学的理念也随之更新,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多媒体被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能提供丰富的视觉形象以及声音效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利于把初中历史课堂的知识更形象、生动、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历史教学中的重难点

初中历史教材的叙述因受篇幅的限制,要用极为有限的文字表达繁多的历史事件和发展过程,因此内容较为简约和枯燥。心理学家指出:“兴趣与动机大同小异,两者相同之处是两者都可视为引起个体行为的内在原因。可说学生因有求知兴趣而读书,因缺乏求知兴趣而逃学。因而,要吸引学生,就必须使课堂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可以发挥其自身具有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形象、生动、直观的媒体信息同步进行的优势,在同一屏幕上同时显示相关的图像、文本。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教学方法的新颖,能提高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此外,在初中历史课堂,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还能将地历史课本中复杂的历史事件或一些抽象问题进行综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化难为易的掌握和理解事物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从而有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在讲授《“”和化运动》中,播放和化运动的有关视频资料,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掌握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所用教具主要是教材和黑板,并且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大多都是以教师枯燥讲述、填鸭式的讲解为主,很多学生感受不到历史知识的价值,甚至出现学生听不懂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历史也失去了兴趣。而多媒体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枯燥的知识点声图并茂地展示给学生,化静为动,吸引他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效率。如在讲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清晰地看到曹操的诗《龟虽寿》,同时用音频播放这首诗歌,化无声为有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让他们对所讲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当讲到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通过形象的视频观看,学生也能更加容易地理解课堂知识,并加深自己对课堂知识的记忆。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有效的教学总结

通常一堂成功高效的历史课程教学,并不只是几个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述,而是整节知识的有效整合以及相关知识的前后连接,整堂课能体现出学生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结构完整。在使用多媒体的历史课堂中,就可以很好的达到这些效果。每一堂课的最后,教师都可以用ppt对本堂课所学新知识以及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前后整合,教师灵活的加以引导,梳理出知识点的同时再一次强调本堂课知识重点,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也便于学生掌握,以达到历史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历史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既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还能进行知识的前后联系和整合,使所有相关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如在讲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时,这样在ppt上总结:一、中共七大1.胜利的曙光2.中共七大(1)时间(2)地点[(3)召开的原因(4)会议议程(5)召开的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1.决战时刻的到来2.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学历史限于授课时间,而教材对历史的叙述基本是纲领式的,不可能就某些具体的问题进行展开的叙述。而在历史学习中引进历史资料,相对传统教学中单纯依靠教师陈述的办法,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此外,在历史教学中,课堂活动最常见的提问方式,一般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填空式的问题,一种是演绎三段式的问题。而上述的提问方式仅为简单的演绎推理,不能产生新的知识,也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这时,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运用媒体技术手段,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多媒体的运用,可从多方面建立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拓展历史知识,丰富初中历史知识的表象,充分挖掘教材,启发学生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思考,使学生实现动手与动脑的有机结合,从而调动学生的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地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如在讲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课中,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在课件中展示相关解读材料:(孝文帝)诏令: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利用这则史料,帮助学生掌握孝文帝改革的相应知识点。

历史学家白寿彝曾说到:“我们研究过去是为了了解过去,了解过去是为了解释现在,解释现在是为了观察将来,总之,研究历史不是引导人们向后看,而是引导人们向前看。”因而,应恰当运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5

关键词电子白板;初中历史课堂;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1-0051-02

1前言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白板正在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辅助手段。历史课程知识本身较为枯燥乏味,加之其很多知识点的时空跨度又是较大的,涉及的知识面也是较为复杂且广泛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知识体系。传统的教学技术手段很难满足这样的教学需要,而电子白板则可以更好地发挥出自身的优势,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初中历史知识更为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更好地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他们发现历史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甚至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把历史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2电子白板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具体运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本身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如果还停留在那种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手段之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将变得更为了无生机。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实施了历史新课程之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应该采用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即电子白板来让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活泼、有趣、高效,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的自主积极学习意识与兴趣,促使他们进行探究性的学习,真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与质量。那么,到底该如何来具体运用电子白板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呢?

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很多学生都对初中历史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因此,为了真正增强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好电子白板,尤其是发挥出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不仅让初中历史教师成为课堂的教学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的学习辅助者与引导者,真正让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学或学习。

初中历史教师完全可以从过去那种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通过电子白板进行实时教学,灵活变化教学内容,根据所需的教学要求来调整历史教学资源;还可以鼓励学生到课堂教学平台上来进行主动式的学习,把自己的思想与观点通过电子白板展示给老师与同学看。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就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有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以及情感交流,从而切实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电子白板有着较多的教学优势,尤其是其电子资源的丰富性更是其独特的优势所在。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历史教学中的一些重点与难点通过电子白板的资源优势更好地破解开来。这是因为电子白板中附带有大量软件资源库以及本地网络资源,这就让电子白板的资源利用具有了无限的可能性。因此,电子白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来说,已经实现质的飞跃,它可以让初中历史教师从电子白板附带的电子资源中获取大量的图片和视频等相关的历史学科资源,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来上传自己满意的教学资源等,并可以实现不同班级之间的教学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拓宽他们的历史知识面。因此,电子白板的确有利于更好地帮助历史教师更好地讲解历史课程中的知识重点与难点,还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主动表达能力,引起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来增强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由于电子白板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它的功能是丰富多样的,其中有很多实用的教学功能。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就应该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些教学功能,让学生本来认为的历史课程较为枯燥乏味的观念开始尝试进行改变,从而让学生重新审视初中历史课程。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出学生最大化的学习兴趣以及注意力来提高历史课程的教学效率。具体来说,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好电子白板来为学生布置一些历史练习题等,并通过电子白板中的缩放工具来让试题的字体变大,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练习题内容。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探照灯或拉幕工具等来把练习题的内容进行逐层展示,让每一个学生按照一定的次序问题回答。此后,教师还应该利用电子白板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与批注,尤其是要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标记性的强调,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与认识;还可以通过这样的主动练习来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当然,电子白板还具有库存功能,教师可以把一些预备的教学资源导入到历史课堂中来,从而让初中历史课堂教与学的效果进一步得到提升。

可以运用电子白板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很多学生反映初中历史课程学习较难的一个原因就是记忆起来较为困难,很多情况下虽记忆了一些历史知识,但时间稍长就会淡忘。这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基本上采用死记硬背的零散记忆方式。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充分利用好电子白板来为学生积极构建一个有关联的知识结构图,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并不能死记硬背式学习和记忆,而是要构建一个整体的历史观,对历史知识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认知体系。比如,历史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来展示一些历史知识课件或表格,从而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构建一张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知识记忆,更为清晰地梳理历史线索。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也应该充分注意做到:首先,历史教师使用电子白板教学应注意其与传统教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其次,要精选材料提高资料的针对性和利用率,整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实效性。

3结束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电子白板,让历史课堂教学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进行有机融合。尤其是要让电子白板发挥出应有的功能,真正通过对比式教学来指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当然,还应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电子白板来提高学生的历史发散性思维,构建适合自己的历史知识结构图,并能够对历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揭示出历史本质的同时,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从而让学生处于一种良好的历史课堂氛围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雷利军,丁兴富,李敬东.交互白板的教学功能分析及建议:交互白板及教学应用实验研究项目总结报告(概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5).

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6

初中毕业生历史课程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考试,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方面所达到水平的重要环节。加之历史学科中考内容多、复习时间短的特点,因此做好新形势下新课程历史中考复习工作,提高复习效率十分必要。本人就新形势下做好新课程历史中考复习谈几点策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关键词】复习策略;基础;强化训练;关注热点;政史结合

一:加强训练,夯实基础-------第一轮复习

侧重基础,理、背、思、讲、练五步紧密结合。

理:就是师生共同整理历史线索。由于历史新教材是以课为单位编写的,所以在这个复习阶段要依据教科书逐册、逐章、逐节进行全面复习,但是,要注意这不是上新课。也就是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示出这节课的线索和主要内容,理清史实和概念。主要就是让学生明确无误的了解每一单元、每一课时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和重要历史概念.

背:就是背诵基本知识点,“理”是复习的开端和前提,“背”是复习的基础和关键。我们以填空的方式将课文主要知识点展现出来,印发给学生填写记忆。

思:运用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重点引起学生对重大事件、历史概念的注意。

讲:“思”是“讲”的铺垫,“讲”是“思”的落实,就是针对学生“思”中出现的问题,重点讲解,教学法突出一个“精”字:即讲课时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逻辑性强;讲的过程要讲清,讲透,而且要讲的有趣味性,不仅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练:就是紧跟做练习。目的在于巩固学生“背”“思”“讲”的基本知识,要做到难易适中、基本的知识、概念、观点基本掌握。要通过看、读、写、记等方式强化训练,一章一节的基础知识,尽可能做到大面积过关。

第一轮复习主要以每单元的每一课时为主,偏重于“点”的掌握(如基本时间标志、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掌握,不做过高要求,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抓住重点,为下一步复习打下坚固的基础。

二:精选习题,综合运用强化训练――第二轮的复习

要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点、线成面,做到点实,线清,面广,要求师生将已基本掌握的教科书内容前后上下、东西南北贯通起来,构建知识网络,获求规律性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即有助于学生把握问题的内在联系,又更加踏实的掌握了知识要点。九年级复习任务重,时间紧,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根据考纲,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习题,让学生进行训练,训练分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每次训练下来要及时阅卷分析总结,全面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与学生交谈,课堂上要集中评讲。不仅评讲正确答案,更重要地是交给学生审题、解题的方法。

三:关注热点,政史结合――第三轮复习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和现实问题是新课改的重要精神之一,也是近几年来中考历史试题命题方向。因此在复习时,学生要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平时多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培养信息探索的能力,开拓思维,历史学习要引发学生的思考,应该寻找适合的切入点,特别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历史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现实,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在历史教学中要重视将历史知识与社会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注意的时政热点可以是一定时期内值得关注的事情,也可以是一年甚至近期的事件。复习中要重视历史事件与现实的结合,注意历史的时代性,重视历史的史鉴作用。把握时代脉搏,关心社会,做到学以致用。如聚焦,反对行径、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三农”问题;改革与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科学的发展观问题;靖国神社问题;战争赔偿问题;经济全球化问题。涉及周年的知识点,如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等。这样将学习的重点与时事的热点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学习的认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服务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通过对事件深层次的探究,促进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和分析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四:全面演练,教授方法,提升能力――第四轮复习

这一轮复习主要是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熟悉中考题型,全面演练知识、技巧、方法,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的解题能力,轻松迎接中考。

通常,从学生答题角度来看存在着审题不细,题意理解不到位、答题不全面的情况。因此,从第三轮复习中一开始就要严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与答题习惯,尽可能减少失分的现象。

培养能力,除记忆力外,主要是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鉴于如北,在复习的后阶段中,要进行强化训练,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教学中要有整体教学的观念,重视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图示教学法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简明的直观性、较强的思维开放性和可行的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正和历史总复习要求相一致,在初三历史总复习中大量采用图示教学,可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要在复习教学中注意学习方法的点拔,解题思路的分析,学习规律的总结。要运用专题复习法,多归纳比较,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避免基本概念和史实的混淆。以问题为中心梳理知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应在专题之下设计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梳理知识,将古今中外相关的知识按照历史发展的线索和内在的联系统一于一个系统之中。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复习应该紧扣考纲,以课为本、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结合时政、归纳技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应对新形势下的新课程历史中考,赢得历史中考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7

摘要: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研究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结出了累累硕果。

关键词:浅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益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有机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付出心血和智慧,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课堂效益,实现教学目标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依托《课标》,优化教材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历史老师要以《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和导向,并将其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始终。通过研读《课标》,我们能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既落实了课程目标中的知识目标,也让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由“虚”到“实”从而可以避免教学目标笼统、模糊,教师在课堂上“盲人摸象”的弊端。教师可以依据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原始教材进行优化与整合。众所周知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础。作为课程资源的历史教材也在不断地适应时代,适应实际,散发出新的光芒。历史新教材色彩鲜艳,图文并茂,是教学的一线资源。但初中历史教材的文本资源毕竟有限,除了借助多媒体等其他方式补充以外,最重要的还是教师以《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和优化。

二、注重学法,培养兴趣

历史学科是学生上了初中后新增的科目,历史除了具有生动、趣味的特点外,还具有容量大、难以记忆的特点。如果不知道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不能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科学方法,是很难学好、学透历史的。这就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仅顺利地完成初中学业、为今后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同时增长智慧、陶冶情操。尤其是在中考历史开卷考试的背景下,很多学生过分的依赖教材,认为只要翻翻书本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的学生尽管对历史科目有兴趣,但是没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影响了学习效果。注重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方法的培养与指导也是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历史知识点都是以记忆为主,就得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比如说联想记忆,我们可以对发生在同一地点的历史事件产生联想。归纳和比较是学历史的重要方法,也是初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运用。

三、联系实际,增长智慧

因为时空的阻隔,许多历史问题初中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一些学生总感到历史教学老是陈年旧账,尽放马后炮,中看不中用,会产生厌烦情绪。古人云:“六经皆史”,史学家贝内德托.克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事实上历史沉淀于现实中,现实里蕴含着历史的传承。历史与现实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尽力发掘历史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寻找历史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帮助学生知古鉴今,拓展思维,追寻事物发展的规律。所以,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尽量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中学会了解过去,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伴随着历史的学习不断进步和成长。

在学习《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出示课前准备的能反映经济的全球化的实物素材,同学们各显神通,拿出了诺基亚手机、海尔DVD的遥控器等。有位同学则当堂脱下了运动鞋,原来是阿迪达斯牌的,同学们哈哈大笑,我借题发挥,给学生介绍了像海尔这样的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我马上又接着介绍了几个外资企业给我国带来严重污染的案例,学生经过思考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全球化就在身边,我们要顺应这个潮流,也要尽力规避它的不利影响,我们青少年要发奋图强,为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富强做出贡献。可见,“生活”对学生富有吸引力,“日常存在”促使他们观察思考,新掌握的生活常识让学生有收获成就。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历史教师需要从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让看似枯燥的历史因为有了生活的气息而鲜活起来。

四、加强学习,提高素养

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8

关键词:图示教学法;历史与社会;教学应用

由于历史知识的复杂性和零散性,我们可以采取图示教学法将历史知识进行有效的串联,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图示教学法是用图形、表格、框架等形式对历史事件进行梳理和展示的教学法。通过这些图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整个历史发展的过程,还可以根据图示分析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密切联系。本文就将针对图示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积极意义以及图示教学法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研究。

一、图示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历史课本中的目录就是图示的一种,目录是把一册书的重要知识系统地联系在一起,把每个零碎的知识点按时间或者其他线索串联在一起,学生就可以通过对目录的研究和学习来巩固自己的基础知识。学生可以在目录的基础上对每章的重点知识进行逐层拓展,这样有逻辑地进行学习和记忆,历史的学习就会变得简单很多。

2.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历史的学习顺序有很多种,并不一定必须按照时间顺序来学习。教师可以按照事件的性质、事件的联系等条件将历史知识进行整理。整理成图示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我们对于历史知识不应该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教学时只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强行记忆,学生不但会失去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还会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通过引导让学生将历史知识梳理成图示的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日后的学习中将会更加积极主动。

4.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强调死记硬背,学生普遍认为历史的学习枯燥乏味,难以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图示教学法,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展示,并且和学生一起总结图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对历史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

二、图示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课前进行预习,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的应用方法是课前进行预习,对知识进行初步了解。要掌握每节课的知识和重点,然后将每节课的内容用提纲的形式进行整理,进而设计出图示。通过图示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内容。

2.教师应注意丰富教学图示形式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的应用方法有丰富教学图示形式。历史教师在应用图示进行教学时,要采取多种图示并行的方法,不要反复采用单一的图示法。只有不断丰富教学图示的形式,才能使图示教学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3.充分利用图示法简单明了的特点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应用的方法有充分利用图示法简单明了的特点。图示教学法能把复杂的学习变得简单,可以将众多的知识点更加简单明了地展现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在课上和学生一起将教学的重点以及学生遇到的难点找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学习的重、难点进行梳理,总结成图示的形式进行记忆,这样的学习形式对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4.发挥图示教学法的科学性

初中历史教学主要要发挥图示教学法的科学性。教师在利用图示法教学时要结合国家教学大纲进行,一定要遵循教学法的科学性,要在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有严格的逻辑性,要经得起验证和推敲,对于图示的使用形式也要保证准确无误。图示法教学只能是对历史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不能出现不良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图示教学法是一种顺应时展的体现,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简单有效地对历史知识进行学习和记忆。经过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一种非常先进、有用的方法,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多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同时还对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希望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多运用图示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图示教学法,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9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历史逻辑思维能力重要性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的知识与能力部分中,对能力的其中一项要求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知识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中学历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为教学目标的制定、课程标准的编制、教学模式和策略的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估等,都与思维能力培养密切相关,逻辑思维能力又是其中―个关键方面。

1是学科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思维通俗来讲就是建立在思维基本框架下的、与历史学科特点紧密结合的一种智力活动。换言之,历史思维是将历史要素作为载体,将思维方式特点作为支撑的一种认识方式,这些历史要素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通过将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综合,达到认识历史、指导现在与预见未来的目的。在历史综合的过程中逻辑思维的运用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科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这样就对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高中阶段的历史学科而言,只停留在对史实把握的层面去应对高考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上升到对史实的转化及理性加工的层面,这中间逻辑思维起到关键性作用。高中阶段历史学科逻辑思维表现为:思考历史问题时趋于理性化(包括辩证思维的初步具备)、学科语言的规范性及严谨性(从回答问题及解答历史主观题中得以体现)、知识体系性及知识模型的初步构建。

2是知识衔接的重要途径

2.1初高中知识衔接。新课改给中学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断层问题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①在由初中向高中的迁移过程中,历史知识台阶的跨度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②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与学带来障碍;③初高中学生由于历史学习目标不同,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产生了区别。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由过去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还需引导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与学生共同探讨在“跨台阶”过程中如何找寻被遗落的历史知识。比如: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

2.2高中阶段各模块、专题之间的衔接。根据上述对新教材特点的论述,高中阶段各模块、各专题之间的衔接显得十分重要,事关高中历史知识体系的构建,是教学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

3是知识转化的重要步骤

高中历史相较初中历史上了一个台阶的表现是知识转化较为明显,学生如果还停留在简单的机械式的史实记忆阶段显然是与高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及目标不相符的。高中历史是在初中历史基础之上的重新建构,其建构的过程即进行知识转化的过程。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须注意“三个转化”即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转化、从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从记忆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转化。要完成这三个转化,其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因素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求学生对“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背景、内容、意义有所把握,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探寻这三个重要思想理论出现与发展的规律总结出其共性,最后得出结论他们的提出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不同时代的具体表现。

4是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

初高中历史就知识的范围而言相差不大,以人民版教材为例,高中历史相较初中而言只多了西方思想、政治、社会等少部分的内容。高中历史更加注重知识的深度与广度,这对学生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通过三年的高中学习要完成知识的重构与升华。

5是高考考察的重要维度

初中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10

【关键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模式构建;复习课堂

在现有的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复习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是比较注重知识的回顾、习题的讲解,在课堂之上主要也是以教师为主,学生都是在倾听,这样的复习课堂的效果比较低。但是随著新课改的介入,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由教师主导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从教师主动解析题目,变成由学生主动解析,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动分析能力,还让学生的成绩有了非常大的进步,这样就也达到了复习课堂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的目标和任务

1.知识与能力方面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上,应该对其基础知识上进行总结和概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发展路线的探讨,让学生对以往的学习中发展历史每一个阶段的不同,和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和意义,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在针对历史时序中的有影响的重要阶段,教师也应该带领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解读,以此让学生对历史的基础更加的了解,更加重要的是能够通过这样的分析,让学生能够应对考试。在历史与社会课程的复习课堂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过滤,提高学生对课题中历史信息的解读,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身的看法,提高对问题探讨的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应考的基础能力。

2.过程和方法方面

在初中阶段,学生最终都要面对中考,而中考的任何一科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与社会也是一样。所以在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利用到复习的课程,达到应有的目的。在针对历史与社会学科进行复习的过程中,需要完善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断的深化对历史事件和知识的理解。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指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复习,教学学生如何进行学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要比直接强化的学生的记忆要实用。再者,学生也能够通过复习课堂再次对以往的知识进行温习,将原来已经熟知的知识重新进行分析,利用这样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探讨,积极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此达到能够对相应题型的熟悉。而且复习课堂最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知识量。

3.情感与价值方面

初中学生通过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能够不断的对相应的知识与历史的发展进行深入的了解,而且在学习与了解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够不断的体会历史事件存在的重要意义,让其对历史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这样就更加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还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的对相应的知识点进行学习,能够不断的了解人类的发展史,还能够从中吸取到更多的经验,让学生能够以此为借鉴处理好现实中的问题,所以复习的课程是让学生能够了解历史,认清现实社会,让历史与社会学科成为学生提高自身价值的途径。

二、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的教学策略

1.教学观念策略

教师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新的教学观念应用到其中,以此提高历史与社会故此课堂的教学价值。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内容都是针对学生的中考而进行的,这样就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让学生对很多信息产生了厌烦的心理,但是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渐有了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地位转变成为了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互动频率,还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与交流沟通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讨相应的问题。再者,在新教改的改革内容中,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核心素养教育为主要的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与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素养发展为主要的复习路线,并在德育的指引下,将历史与社会科学的真谛传达给学生。通过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的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和思维的训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够也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上图)。

2.史学观念策略

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思路就是针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阐述,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史学观念分为三种:文明史观、全球化史观、现代化史观。首先文明史观就是人类的发展史,从人类出现,文明出现开始,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就有了观念,在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文明的观念不断的变化,出息了物质文明以及政治文明。所以在学生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上能够重新的捋顺人们的文明史。第二,全球化史观。在人类历史进步发展的过程中,是整个世界在变动,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兴起了不同的文明,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各不相干的部分和社会进行了接触和融合,这也加速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从全球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说历史存在的重要。第三,现代化史观。如今的社会是由历史不断演变而来,所以在针对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学生探讨先下社会的发展变化的过程。

3.过程实施策略

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的利用复习课堂的时间,制定有效的课堂复习计划,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的掌握相应的知识点。首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注重对知识的总结和规划,将专题的内容结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如图:公开复习课《20世纪的中国革命》。

在20世纪国内正处于革命阶段,也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阶段之一,所在本节公开复习课程中,教师利用了能够展现更多细节的导图,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利用练习的方式将事件过程理解的更加的透彻。再者,学生通过图片中教师列举的思维展示,对其中的时间和图片进行分析和解说,让学生答题的思路更加的清晰和明了解,更加了解历史的真实境况,学生在考试的时候遇到相似的问题,就能够对快速的进行解答。

三、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

1.采用多种手段练习,以练促学

在历史与社会复习的课堂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提高练习的力度,并以此督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效率。在初中九年级的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能够通过课堂的复习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以此应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所以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典型、有层次、覆盖面比较广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对习题的里演练,达到对考试题型的熟悉。教师也需要在针对题型解答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反应,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的进行解题。再者,在复习的课堂中,学生还需要进行多种方式的练习,并在练习的过程中将历史的知识点进行不断的巩固和加强,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训练,当学生的知识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进行模式性的测试。

例如:在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讲古代史的发展里程建立成为简短的导图形式,以此加强学生的导向思维。(如图)

2.指导解题方法归纳题型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上,教师应该针对相应的经典题型进行解题,并将相似的题型进行总结和归纳,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提高解题的效率,减少解题的时间。

在针对历史习题复习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对瓷习题的题型进行辨析,在审题的过程中做到“三定”:即“定向词”、“定法词”、“定位词”,这三种定向能够清楚的确定题型的答案的方位、来源、及思路。第二,在针对题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对题型中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并寻找其信息的关联点,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够让题目更加的清晰好辩,让学生更加容易抓住中心点。第三,在针对历史材料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规范学生的答题方法,应该做到“四化”,即:提示化、要点化、术语化、序号化。这种“四化”方式的答题方法能够让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踩中分数要点,提高整体得分情况。

3.建立错题档案总结反思

教师在进行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学生经常出现错误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并给予一定的评估[4]。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习题的记录,并建立错题档案,将正确的解题方式和正确的解题思路阐述清楚,让学生更加清楚题型的问题所在,避免在日后遇到同样题型的时候出现丢分的情况。再者,针对学生模式试卷中的错误频率较高的题型进行整理,在复习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以此增加学生的认同度和熟悉度。在针对题型解答完毕之后,为学生留下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消化相应的知识,在消化的过程中牢记知识点的应用方式,在以后考试的时候学生要是能够需要相同的题型,就能够得心应手。

结语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将知识储备进入到自己的大脑,但是也需要对知识进行不断的复习,才能够更加的稳固。所以在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学生应该充分的利用复习课堂时间,将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审视。而且教师在复习课堂上也应该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复习的内容m行有规律的总结的归纳。提高学生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在遇到相同题型的时候不出现丢分的情况。再者,历史与社会复习课堂中,教师还应该建立错题的档案,将经常出现错误的题型进行总结,在进行细致的解答,让学生能够对题型熟知。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练习的过程中,熟悉习题的解题技巧,提高自身的分数。

【参考文献】

[1]王丽红.《新课程下九年级历史有效复习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5页

[2]叶小兵.《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及所面临的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