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十篇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十篇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6:30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篇1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一直以来都较低。我国刚刚开始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建筑企业,企业实施的是eRp。直到现在,我国建筑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非常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依然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初级应用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应有单项的技术。总的看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不小差距。

1.1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足够理解信息化建设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有很多都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建筑施工企业的变革,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的严肃性、重要性都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建筑企业的长期的工作习惯以来养成,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于业务流的程影响。施工企业缺乏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实用性,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不清楚,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步进行。

1.2目前,我国较落后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较多的跟风现象,也有少数个别的企业实施了信息化,自己的企业马上也要搞信息化。对于这样的跟风现象,这些施工企业基本上没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并不明确,所以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1.3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信息化专业小组、设立了网络系统和中心机房;但,水平总体来讲并不高,特别是真正能为建筑施工的企业创造除的效益信息化内容并不多。主要是软件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4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所指定的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系统服务和专业技术方面,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实施。而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更缺乏那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全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效益又普遍不理想,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设立并不到位,系统也不完善,复合全能型人才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更是严重流失,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人才的启用与培养也不到位,根本就留不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给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十分严重不利影响。

2企业将如何管理与建立信息系统

我国施工建设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因为对硬件设施没有太高要求,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同时。关键在于软件系统,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2.1实施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要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初期,可以请信息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来本企业介绍与讲解,带着问题去调查和研究,并与信息软件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讨论。重要的是,要明白软件公司所提供的软件系统服务对本企业究竟有什么用,从而来选择真正适合本企业并帮助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信息软件系统。

2.2经常与同行业之间交流和学习,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要关注

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经常关注企业软件系统的发展,把我好各种机会。应常参加相关的学术性会议,经常收集相关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在会议上的互相交流与讨论,来收集相关信息。积极的与同行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相关人员交流,了解最新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动态和技术的发展。

2.3加强信息化合理投入和信息化持续性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较复杂和长期性的信息系统的工程,不能一次就投入完成。而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而软件公司,也在不断更新和产品升级。所以,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必须要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本企业的需要,都要解决的问题,要与软件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服务,要全面策划。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应适用于本企业的需求并及时更新。只有不断完善,更新企业信息系统,才能为企业不断发展来服务。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于自己传统管理模式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这些因素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经营环境要有良好的互溶,原有的企业发展模式也可能会无法适应新的经营管理形势。所以,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方式整体调整的结果。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做好企业发展的全盘考虑,包括管理制度、协调控制、组织结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

3.1质量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并不只是项目完成后的检查管理。是应在信息系统实施进行中的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保证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每个阶段性工作成果的质量检查。

3.2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知识专业技术型的新工程。项目建设与企业信息化的人力资源有着密切联系,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的构成、能力、稳定性和责任心,对信息化项目的工作质量,对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改革是否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abstract:with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managementriskincreases,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projectmanagementworkalsobecomeincreasinglycomplex,theconstructionprocessofcontinuousrenovation,thewideuseofnewmaterials,newtechnology,newmethodoftheconstructionenterprisetheemergenceofthecomprehensiveabilityputforwardhigherrequest.thispaperconstructionenterprisesatpresentintheinformationmanagementoftheexistingproblems,andsolvetheplightofinformationmanagementmechanismdiscusses.

Keywords:buildingconstruction;theenterpriseinformation;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信息化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建筑施工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已成为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能否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方式,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作为我国传统支柱产业的建筑施工企业,有施工项目分布点多、面广、流动性大和劳动密集型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信息技术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面对这些困难,如何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建筑施工企业,提高企业效益和施工技术水平,已成为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建筑施工企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首先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建筑施工企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进行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应用;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建筑施工企业传统的施工生产方式和施工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从而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本文从分析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原因出发,阐述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的要点和环节,并提出实现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我国工程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原因

1、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有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特点是企业工作场地分散、流动性大,普通企事业单位的相对固定的信息系统软、硬件模式的经验不太适合建筑施工企业。

2、企业的管理人员从知识上和意识上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不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真正的作用,只知道计算机能帮助我们编辑、打印文件,辅助财务处理,辅助预算,辅助设计等单项应用,不知道信息系统的实施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管理制度的变革,不了解管理信息系统能带给我们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如果不知道信息系统能为我们做什么,就意识不到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也就不会去研究、实施管理信息系统。

3、企业缺乏高级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

当前,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掌握深厚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

4、企业受制于资金、技术与管理水平.无法实施大型管理信息

5、企业没有认识到实施管理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二、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施工的目的,是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建筑物产品。建筑物产品的位置固定、形式多样、结构复杂和体积庞大等基本特征,决定了建筑施工具有生产周期长、资源使用的品种多、用量大、空间流动性高等特点。对建筑施工过程本身以及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控制,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3、制约性强。项目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建筑施工从准备到竣工验收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不仅要符合建筑工程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还要做到彼此协作、安排有序。

4、信息流量大。信息与物质、能源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各管理活动之间必然需要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而且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直接决定了项目管理过程中信息流动的复杂和频繁等特点。

可是,在传统的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中,项目上各种信息的存储,主要是基于表格或单据等纸面形式;信息的加工和整理,完全由大量的手工计算来完成;信息的交流,绝大部分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手工传递甚至口头传递;信息的检索,则完全依赖于对文档资料的翻阅和查看。信息从它的产生、整理、加工、传递到检索和利用,都是以一种较为缓慢的速度在运行,这容易影响信息作用的及时发挥而造成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失误。随着现代工程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施工技术的难度与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各部门和单位交互的信息量不断扩大,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变得越来越频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越来越突出。由此可见,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已明显地限制了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一些实力雄厚的建筑施工单位率先应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项目参与人进行某些项目管理工作。这说明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该看到,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在建筑施工项目内部的管理过程中使用计算机,它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首先,它基于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对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地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减少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共享的信息为项目管理服务、为项目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使以生产计划和物资计划为典型代表的计划工作能够依据已有工程的计划经验而变得更为先进合理,使建筑施工活动以及项目管理活动流程的组织更加科学化,并正确引导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以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

三、现代施工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管理方法

信息化改造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自身对信息化改造的决心和认识程度,取决于信息化改造委托实施单位的行业经验是否足够丰富,取决于企业内部员工的认识是否统一,取决于企业对内部员工的不断培训。而最重要的是,企业信息化改造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基础条件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信息化道路和进程,这是企业信息化改造成败的关键。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其他行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所以,企业必须明确信息化的目标是什么,并大致确定信息系统基本结构。一个建筑企业的信息系统,基本上应当包括办公信息系统、企业资源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四部分。由于建筑业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特性给软件产品的研发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系统应用的效果不再仅仅是软件本身能够保障的,它需要软件厂商的综合能力、软件产品等多方面因素来保证,需要软件公司研发人员与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人员深入、细致的沟通、交流,发掘企业隐性的、习惯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软件产品的成败。所以,在系统采购中,建筑企业就不能只简单地考察产品本身,而应从战略合作的角度选择软件厂商和软件系统。具体来说:

1、确定信息化管理目标。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标很明确,就是要加强经管理的监控、分析和决策持;实现动态管理,使企业务工作达到事前计划、事控制、事后分机业务流程学化、规范化信息服务网化,利用网络向客户提供详尽的介绍,减少企业宣传成本;利用网络建设企业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中间管理层次。

2、明确信息化管理过程。办公自动化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办公自动化提供了开放、安全和可靠的企业内部日常事务处理平台。它可以使企业内部信息管理和办公水平更加规范和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事务处理自动化。实现企业计划管理、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等企业事务处理活动的自动化、信息化,整合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安保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等方面的管理,可以形成扁平化管理结构,达到各部门之间信息流通顺畅,使决策层得到的信息更全面、更及时,提高了决策效率。项目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标是要实现企业主营业务的信息化,对建筑施工企业而言,即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这需要建立起项目部管理人员共同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使项目管理人员在统一的项目管理平台上进行项目管理,实现“五控四管一协调”,即过程五项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环境控制)、四项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和项目组织协调工作。企业层管理信息化。企业层管理信息化是指建立一个企业管理人员共同使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互联网,可以侧重于企业管理的某个方面,也可以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系统。企业层管理信息化可以优化企业管理流程,使企业的运行更加有序;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变模糊管理为精细管理;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使企业对成本的控制更加有效。

3、强化企业领导层的信息化意识。企业决策者和管理者是企业的核心和灵魂,企业发展的方针目标和远景规划,无一不反映出决策者的管理才能和知识水平。因此,提高企业领导层特别是一把手对信息化的认识,发挥其作用,是企业eRp发展成败的关键。

4、分阶段制订企业eRp信息化战略规划。战略信息管理讲究在一个系统的范围内思考诸多管理要素,但并不是说在信息化进程中必须齐头并进,而是表明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战略规划。企业的网络建设、软件开发等都必须在eRp战略框架中逐步实施。

5、制定并实施eRp实施工作考核评价标准。企业eRp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因此,制定并实施企业信息化工作的考核评价标准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明确指出工作努力的方向;另一方面,可以对照检查,找到差距,寻找持续改进的机会。

四、结束语

通过信息化施工,将原来分割的、相互孤立的各项管理工作,有机、动态、规范地联系在一起,实现量化的施工全过程控制和科学管理,是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工程施工企业只有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机遇,进行管理创新,才能在全球化、信息化的伟大变革中,提高竞争力,求得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可用.关于土木工程项目施工信息化的几点看法[J].山西建筑,2007,33(17):221-222.

[2]张智钧.浅谈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J].工业技术经济,2005(6).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策略

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重视信息化管理,很大一部分企业也已经切实的建立了项目信息系统。例如,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筑工程预算、概算和核算管理系统等。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系统还局限于一定的模块,还没有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并且,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与其他企业,如金融业、通讯业等相比,其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程度都相差甚远。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在国民经济比重中占着越来越重的比例。因而,加强建筑企业施工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国外建筑施工企业相比,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百分之九十都是以信息化软件进行管理的,但是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还不到百分之十。同时,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大概有六万多家,但是,每一家企业在项目信息化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

2信息化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到进步,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化是其必然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信息化是使用社会经济不到的全球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因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密切,建筑业的市场也越来越程序全球化和国际化,为了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信息化是必然选择。其次,信息化管理也是现代建筑企业生产发展的的基础条件之一。我国住房建设部颁布了《特技资质标准实施办法》,这项办法对与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和高效化。再次,信息化也是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生存、经营发展的内部需求。科学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与社会各个领域,建筑施工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总综合实力,必须切实的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建筑施工集团,由于涉及的部门广泛,人员众多,其财务管理核算,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也比较复杂,信息化管理就能够通过网络和数据库等信息化平台实现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切实的提高企业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企业发展。

3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

3.1制定可行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目标,做好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战略规划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要实现信息化,首先必须切实的认识到企业自身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做好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战略规划,从而为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提供依据。现代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集合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核算结算管理、合同管理等项目繁多的综合管理系统。企业在制定项目管理目标和规划的时候,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分析不足,从而改进。总体上说,项目信息化管理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的内容:实现是实现企业财务的集中统一信息化管理,加强对财务状况的监控,切实的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对企业施工的质量和安全管理,降低企业施工项目管理的风险;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各项业务的一体化和办公自动化等。

3.2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建立科学的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和平台

信息化管理离不开科学的高效的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和系统的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管理实现的基础。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内部构建一个综合的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把企业内部的合同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情况、人力资源管理、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和进度管理等各方面纳入到一个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全方面的办公自动化。在财务管理方面,要构建一个信息共享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数据库,提高财务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度,让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可以对企业对财务状况进行动态的监督,以便及时的做出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的集中管理,实现财务一体化管理。从财务信息化管理开始不断的向其他方面扩散,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向人力资源管、合同管理、资金引入管理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方面辐射,切实的实现整个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

3.3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制度,保证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项目信息化管理的体系,是实现项目管理信息化的有效保证。在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之后,要加强制度的建设。首先,需要企业的领导足够的重视项目信息化管理,切实构建有效的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各方在项目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责,权责到人。明确制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流程,在项目管理信息化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流程。此外,加强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建设一支拥有信息化技术和建建筑项目管理的综合素质型人才,切实的执行建筑施工企业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维护。科学的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制度和体系只有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团队下才能够切实是得到执行和维护,从而最终实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和业务全方位的一体化和信息化。

4结论

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企业必须首先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化项目管理目标,以目标来指导具体的项目信息化管理。建立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构建一个科学的网络平台,实现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物资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经营预算核算管理等一系列管理一体化的网络平台。加强对建筑企业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对建筑管理的动态信息监测。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飞;毛强硕.施工企业项目经理月报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探析[J].建筑经济.2011.06.

[2]冯水根.浅谈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相关问题及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08.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篇4

【关键词】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连锁企业逐步实施信息化战略,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协调和共享效应,促进连锁企业的综合实力的提升,保证连锁企业总部战略目标推行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在现代连锁企业的信息化战略中,财务信息化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组织下属连锁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各个连锁企业和部门的财务关系,因此,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连锁企业的会计控制水平不足制约了现代连锁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影响连锁企业的升级改造。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整合、配置、共享企业各种资源,优化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升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因此,研究和探讨连锁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连锁经营企业构建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意义

1、降低连锁企业运营成本,提升财务资源配置效率

在连锁企业中,高效的财务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要,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化平台,能够有效地实现总部与各个分支之间,各个分支之间资源的整合、共享。通过财务信息化技术,能够促进连锁企业财务信息的及时的收集、加工和储存,有效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提升连锁企业的会计控制水平。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能降低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连锁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从而提升连锁企业的竞争力,形成规模优势和良性系统循环。通过构建财务信息化,连锁企业的财务人员可以摆脱传统的会计手工操作处理,而财务信息化系统将企业与各分支之间联系起来,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储存的效力,有效提升连锁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另外,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整合和利用企业沉淀资金,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促进企业资金周转效率,为连锁企业的进一步扩展和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对提升连锁企业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2、优化企业会计流程,改善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连锁企业由于经营地点分散等原因,企业总部在对各个分支进行会计控制存在诸多困难,对连锁企业各个分支单位的会计控制存在控制成本过高,会计控制效率低下等现象,严重制约了连锁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水平,不利于连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因此,实施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加强对下属分支单位的会计实施控制,同时加强对分支单位的资金运营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实现连锁企业对各个分支单位的会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会计工作质量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另外,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大大提升了连锁企业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工作时速度更快,数据输入和传送的准确性更好,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但是,在实施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重加强信息安全的防范。连锁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能从很大程度上改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但是同时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和安全隐患。由于系统软件的不稳定性和设计缺乏合理性,系统在维护和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诸多问题,数据信息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容易遭受人为的篡改或删除,这不利于连锁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因此,在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系统管理和维护工作,防止软件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加强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对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和管理,加强对会计人员操作行为的管理,防止数据信息遭到篡改,加强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监督和控制,保证连锁企业的会计工作质量。

3、推动连锁企业信息化进程,提升企业综合管理能力

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大大提升了现代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格局,促进了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连锁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对于连锁企业而言,能够大大的提升现代连锁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帮助连锁经营企业更好的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连锁经营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必须重视财务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构建,能够大大提升连锁企业与各分支之间的紧密联系,科学地实施统一的财务管理,加强对连锁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提高连锁企业的财务控制水平,便于连锁经营企业收集来自各个分支的财务数据,对连锁企业的财务数据实施实时管理和分析,从而挖掘数据关键信息,为连锁企业的管理决策的制定和企业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信息依据。实施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提升了连锁企业对企业发展的预测和规划,便于连锁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

二、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管理和软硬件配置

实施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加大对信息系统建设软件和硬件的投入。在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大对信息风险的防范。企业应该加大对信息系统硬件和软件设施的维护,通过利用复杂的编码计算方式和身份验证系统,防范不法分子破坏和篡改会计信息,降低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风险。另外,应该加强对连锁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以及对企业财务信息化处理流程的监督和控制,通过对会计人员的操作进行流程监控,加强对用户操作的痕迹控制,对信息数据的输入和传输加强监控,控制数据的质量。另外,连锁企业应该建立稳定的、安全的信息系统运作环境,提高对信息系统设备和服务器的管理水平,充分地满足服务器的防火、防磁、防潮等要求,加强对机房的安全监控。通过完善连锁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保证基础设备能够充分的满足连锁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要求。

2、完善连锁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建设

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必须有充分的管理机制保障。因此,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需要完善连锁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完善的规章制度是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和运行的重要保证。连锁企业在建设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加强对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改善企业的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充分认识到企业的管理能力和运营效率的提升是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机和目的。因此,连锁企业在进行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明确企业管理目标,重视加强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不断的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企业预算管理制度、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和企业资源系统,连锁企业只有通过方方面面的制度和规章的改善,促进企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才能够有效的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另外,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将带来企业内部控制模式和内部管理机制的改变,因此,在建设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管理的水平。通过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财务制度等,促进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优势的充分发挥。

3、利用信息化工作平台整合信息,防范连锁企业财务风险

在连锁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对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开发和升级优化财务信息系统,加强对财务信息化工作平台的信息整合,通过财务信息系统,将企业各个分支的财务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处理,从而保证连锁企业总部能够及时掌握各个分支单位的财务状况、往来账目的处理流程和效率。连锁企业应该重视财务工作的信息化,促进企业财务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提升企业资金周转和利用的效率,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价值提升。例如,苏宁电器通过不断的升级和优化财务信息系统,从而防范了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了苏宁各个分部账务的顺畅处理,保证了苏宁总部清晰的了解各个分部的财务状况。利用信息化平台加大对财务资源的整合,促进了企业财务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资金的周转效率的提升,保证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行之有效的构建和运行,促进企业价值增加。

4、完善企业财务信息化人才的配置

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依赖于大量高素质的有效的财务管理人才和系统维护人才的支持。因此,连锁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加强连锁企业的财务人员的信息化技术培训,重视引进财务信息化系统维护人员,保证企业长期有效的推行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连锁企业总部应该结合自身的行业特征,引入高素质的、具备信息化技术的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完善的、统一的职业技能培训,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胜任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推行财务信息化建设和维护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另外,应该加强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与软件维护人员在技术上、测试上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有效的保证企业财务信息化软件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促进连锁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连锁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因此,现代连锁企业应该重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推行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建设,转变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充分的利用财务信息化系统,优化整合企业财务资源,防范财务信息化风险,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改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连锁企业运营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曹刚、王亚坤、徐凤:集团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及理念创新[J].北方经贸,2011(10).

[2]朱妮:网络环境对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影响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篇5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信息效益;信息成本;标杆法。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当前制造型企业面对全球市场竞争加剧的严峻态势,正在逐步实现从工业化进程向信息化进程的转变。十以来我国重点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实现从制造业向创新转型升级,信息技术将会扮演重要角色。2015年国务院公布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了“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的行动纲领,为中国向制造强国“三步走”战略指明了方向。

基于上述背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和推广力度均有了大幅提升。然而,作为企业追逐利润为首要目标,其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巨额投入,能否带来利润最大化,本文将从制造型企业竞争呈现的新特点入手,阐述了信息化在制造型企业竞争中的作用,并结合对信息成本分析和信息效益分析,系统分析论证制造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

1制造型企业现状

在当前社会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的今天,制造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更加优质的物质生活,对产品质量、差异化和个性化等方面的因素有了更多的诉求,产品需求市场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图1所示。

产品种类随着市场需求逐渐增多,为满足用户日趋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市场对企业批量处理任意大小订单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趋势的导引下,制造业企业的竞争要素也发生了变迁,知识创新已成为取得竞争优势的新方向,其对企业竞争能力提升作用明显,主要体现在以方面。

1.1企业的R&D能力

当前消费者追求个性、新颖、与众不同的趋势越来越高,对制造业研发多样化产品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如图2所示。

1.2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

企业的知识创新实质上就是企业接受、筛选市场信息,并将有效的市场信息作用于产品更新的过程。可见,现在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是生产技术能力的竞争,还包括信息获取能力的竞争。但拥有信息并不是最终目的,信息的使用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这对企业信息化运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供应链管理理论提出后,传统的物流供应链模型(如图3)发生了改变。在新的供应链管理环境的物流系统模型(如图4)中,制造商们面对的是更为复杂的信息环境。信息流量大大增加,由此导致了信息的指数增长和信息的充分共享性,也同时提出了现代企业的信息经济性。

2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给企业带来的收益

2.1信息技术带来的直接效益

文中所指的直接效益是指可以直接从财务数据上体现出来的经济效益。其中包括:

(1)信息的加速效益

企业由于产品价值提前完成而取得的经济效益。一是实施企业信息化改造将加快信息流通速度,企业获取信息时间差缩短,企业与企业及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拉近,导致企业库存、资金占用量减少,资金周转速度加快。二是由于实施企业信息将收集产品的信息到产品形成送达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整个时间段缩短,提高了生产效率,加快了经营运作的速度,赢得市场先机。

(2)信息使用规模的经济性

信息使用的个体越多,信息的成本就越低,即信息的规模经济效益。这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显而易见。例如:在企业广告的过程中,企业的广告费用是固定的,而广告信息带来的经济效益取决于广告接收者的数量,越广为人知,就越有利于n售,广告的单位成本也就越低,由此产生了信息的规模效益。

(3)企业信息化网络互联带来的经济性

企业内部网络互联促使管理协调有序,中间管理层减少。由于生产网络与销售网络互联又为生产部门接触客户市场带来便捷。在企业信息网路互联一方面扩大了原有生产、销售市场的范围,给企业创造了一个更广阔的机会空间,另一方面它产生了多样化的交易方式,简化了企业之间的交易程序,降低了交易成本。

2.2间接经济效益

间接经济效益代表了信息化项目实施之后除直接效益之外的连带效益,体现为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增强。具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企业管理决策能力的提高、技术运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生产经营能力的提高、员工素质的提高。

为了更直接的评价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效果,综合上述信息化带来的各项经济效益,建立了如下反映企业信息化项目综合效益的指标体系(见图5)。

3企业信息化成本分析

信息的获得是要付出成本的,信息化成本是企业为了获得信息效益所必须付出的投入。

3.1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事先可以预算,事中可以控制并且在企业信息化实施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它包括从初始投入、建设过程、到后期维护阶段中企业能够直接计算的显性成本,可以通过会计帐目反映出来。

3.2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是指由直接成本派生出来的那部分成本,或配套于直接成本而发生的成本,是不能直接通过会计账目体现出来的隐形成本。它包括:

(1)转移成本也可称为锁定成本。锁定是一种变相垄断,即对原有系统的依赖,这有利于企业积累信息系统化经验,但阻碍了新的更有效的信息技术的引进,某种意义上是对新的高效率信息系统的自动放弃。这增加了发生额外成本的几率,构成企业的间接成本。

(2)弥补信息流动性陷阱的成本随着企业更多的信息流通渠道开通,信息的供给也大大增加了,信息的大量供给衍生成信息泛滥,企业的信息需求面对的是大量泛滥的,不适用或无法使用的信息;导致企业所需求的信息不能完全得到。企业为了弥补这种流动性陷阱而对信息的加工整理产生的成本。

(3)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具有多用途的有限资源置于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收益.企业在制定信息化实施战略时,不仅要分析实施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长期利益,而且应考察其他投资机会能产生更大的回报,即机会成本问题。

(4)先动成本由于企业信息化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早期实施新技术和新理念的企业可能不会获得更多的收益,还要多承担不确定性风险。反之,由于先前的企业已经替后来者付过了“学费”,后来者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使用更成熟的技术、理念,规避大量风险。

(5)调整成本不同的计算机生产厂商,不同的信息技术供应商大都使用是用于自己的规范与标准来描述各自产品的特色,这使作为买方的企业在更新系统时不得不付出大量的因采用新标准、统一标准而带来的巨大的调整性成本6。

(6)信息技术的无形成本与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不同,信息化设施的更新换代频率很高。在技术创新的作用下,芯片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开始由18个月缩短至12个月,甚至10个月。这样,由于出现新的更为有效的信息技术设备,使原有的信息技术的继续使用变得不经济,不得不提前报废,这就是我们说的信息技术设备的无形损耗所带来的无形成本。

4信息化的效益计算

信息化项目带来的效益可以由上述信息收益扣除信息成本计算。笔者选择易量化,有针对性的指标,建立了一个新的经济效益分析模型来对企业的信息化项目的效益进行计算与评估,并将这种方法称之为标杆法。

使用该方法,首先应该确定一个标杆企业。标杆企业的选择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它应该在生产规模、产品形态及市场运营等方面是与被评估企业较为接近。然后,选取充足数据证实信息系统应用整体经济效益的指标,选取信息化实施前和后的某段时期内,比对企业的企业指标变化情况,从而评估实施效果。这里采用息前资金利税率作为评估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指标。资金利税率(%)=报告期累计实现利税总额÷(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00%。为了增加评估的科学性,假定被评估企业和标杆企业信息化实施周期、软件、硬件条件相同。

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首先,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取信息化项目实施前后反映被评估企业与标杆企业的息前资金利税率样本数据:

信息化项目实施前数据组:X1,X2,…Xi,Xn

Y1,Y2,…Yi,Yn

信息化项目实施后数据组:X’1,X’2,…X’i,X’n

Y’1,Y’2,…Y’i,Y’n

其中,i表示计算期内的某一时间点。

则根据两组数据可以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

y=a+bx(1)

式中:y为因变量(被评估企业息前资金利税率);x为自变量(标杆企业息前资金利税率);a,b为回归系数。

然后,由已知样本数据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出回归系数。计算公式为:

式中:n为样本数据点数目(最好不少于20);Xi,Yi为样本数据

应注意,样本数据应该经过分析筛选,去掉不可靠和明显不正常的数据点。

为了评估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可以计算标杆企业与信息化项目实施企业指标间的相关系数r,进行相关性检验。

0≤│r│≤1,│r│越接近1,说明x与y的相关性越大,预测结果的可信度越高。

过以上步骤,可以分别得出被评估企业信息化项目实施前后的回归方程:

y1=a1x+b1(5)

y2=a2x+b2(6)

假定被评估企业不实施信息化项目,其评估指标与标杆企业将保持(5)式的关系不变,实施信息化项目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被评估企业的评估指标也将与标杆企业保持(6)式的关系。则(6)式与(5)式相减便可得到被评估企业在信息化项目实施前后的差额息前资金利税率。可由下式表示:

Δy=y2-y1=(a2-a1)x+(b2-b1)(7)

剔除销售税金(包括增值税、城乡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后,信息化项目实施所带来的息前资金利税率增量为:

式中:ε为差额息前资金利税率;r为销售税金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S为产品销售收入利税率;K为企业资金总额;()r为信息化项目实施导致的利税总额增量中包含的销售税金。

根据各阶段资金利润率增量的变化情况,结合信息化项目实施后一段时间内企业的实际投资数据,可以预测出信息化项目实施有效期内各年的现金流量,从而构造出用于信息化项目投资的内部收益率(iRR)。并将内部收益率(iRR)与基准折现率(i0)比较。

当iRR≥i0时,该信息化项目在经济效果上可以接受;

当iRR≤i0时,该信息化项目在经济效果上不可接受。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篇6

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没有了创新,企业将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企业要不断地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生产技术,并且要自身不断的进行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愈发广泛的运用,对于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具有重要保障意义。

【关键词】

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问题;对策

0前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成功的把握时机,谋求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推动,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针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1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企业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企业管理的各个不同环节采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以及处理效率,让企业的这些信息资源能够得以保存与利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方面的依据。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信息化、采购管理信息化、营销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信息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等。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同内容的推进,在企业内如引入管理信息系统,把企业日常管理经营中的资源传递到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必要的决策信息。

2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现状

不同的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实施现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从现有的企业管理信息实施过程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理念亟待优化

从我国现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企业在管理信息实施理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能否掌握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竞争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理念的落后,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员工在综合信息素质方面所具有的水平较低。问题严重的企业,甚至无法有效地利用外部的硬件设施,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2.2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人才缺乏

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的高低与人才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现有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人才。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很难做到处理及时,同时也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发挥水平较低。没有良好人才队伍支持的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不完整的,无法发挥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所具有的优势作用。

2.3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

造成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较低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方面的问题。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在基础设施经济投入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内部孤立问题的影响,会导致企业信息资源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很难展开等等。除此以外,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对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实施产生负面的影响。

2.4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存在问题

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导致对管理信息化实施的负面影响。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效果与企业的人员、标准以及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运行机制可以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的提高,反之,则会影响管理信息化作用的发挥。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没有从人员、标准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确保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就会影响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优势作用的发挥。

3强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

结合上文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现状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本文确定以下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

3.1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理念

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优化实施理念。企业应通过加大宣传以及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来优化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中的理念。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应该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相关的内容以及作用等等在企业内部进行普及,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3.2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

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人才队伍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对企业现有工作人员培训或者引入外来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等方式来提高此方面人才队伍的素质。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企业现有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提高这些人员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水平以及技能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3.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不同的企业应结合自身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如加强网络基础建设以及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的水平等等。企业可以通过持续性的优化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的水平。重视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在确保数据库安全的基础上,发挥数据库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具有的作用。

3.4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持续性地优化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的优化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同时还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管理信息化的决策管理机构来保证运行机制所具有的操作性,确保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能够保障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信息资源管理规范等方式来确定企业不同工作人员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岗位职责。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的提高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与影响,作为企业而言,要全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可行的策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确保企业各类管理环节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工作流等的集成与整合,最终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杜艳艳,党囡.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力[J].改革与开放,2009,07:75.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篇7

关键词:建筑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涉及面广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是一个多部门、多专业的综合全面的管理。它不单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生产管理,还涉及到技术、质量、材料、计划、安全和合同等方方面面的管理内容。

(2)工作量大

一个建筑物的形成,需要消耗的物资种类繁多,需要大量的施工活动共同参与。对所有这些施工环节及其用到的资源都做到管理工作的深入到位,可以想见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复杂与繁重程度,而这些仅仅是项目管理中的生产管理和材料管理两个侧面。

1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到建筑的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多方参与的格局,需要处理和协调成本、进度、质量等诸多方面的工作。

1.1信息化建设起步相对较晚,管理水平处于初级阶段

纵观行业现状,虽然在施工项目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集成化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也已开始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使用。然而,由于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多半的企业采用的还是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模式上,其信息主要通过纸质媒介进行传递和处理的。

1.2对信息化认识不准确,应用范围存在局限性

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企业误把信息化建设当作实现办公室自动化,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也严重阻碍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有的企业往往因为资质的问题,才被迫进行信息化建设却没有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也就无法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价值所在。而一些走在信息化建设前例的建筑企业也往往缺少统一计划、安排和管理,对信息化的推广也仅仅停留在企业的管理层或主要集中施工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如招投标、造价预算、施工组织设计等方面,无法实现不同类别间数据的关联、整合及分析,更无法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

2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2.1提高企业认识,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领导层是管理信息化的推动者,作为企业的领导,首先要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脱胎换骨,对应用信息化有一个正确的全面认识;同时将管理信息化纳入企业的总体规划,设立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作为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者,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可程度、执行力度直接影响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加大对实施信息化意义的宣传和教育,用事实证明信息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2正确引导,构建信息化标准规范框架

建筑工程信息化的建设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有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行业协会的切实指导。“政府推进、市场引导、企业主体”的是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基本方针。因此,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制定应由政府牵头,与有一定业绩的建筑企业、相关领域的科研单位共同合作,共同细化分项标准,形成统一规范。

3.项目管理信息化的应用

在此,举例来说明项目管理信息化在施工单位的应用。

3.1准备工作

项目管理信息化实施之前,首先针对工程项目本身的基本内容,系统的实施人员和相关业务的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利用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结合p3项目管理软件,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能够准确的用施工工序的逻辑关系反映项目实施过程;(2)理解网络计划中如工期等时间参数及其含义;(3)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标明关键路径与关键作业;(4)结合现场施工经验,理解进度、资源、费用的相互关系;(5)结合目标工程,了解目标管理与网络计划技术结合对项目实施动态跟踪控制的方法。

3.2管理层次的划分

电力施工企业总部管理层使用网络版p3项目管理软件,项目部管理层使用p3单机版或Vpn(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p3网络版,采用工程组形式管理工程,进行分头管理、统一协调。各工程之间人、材、机项目协调调度,充分利用资源,在工程组层面进行分析统计。

3.2.1公司总部管理层

该层可以认为是工程项目的业主监理、总承包商。公司工程技术处和信息中心总体规划,由各业务处室包括财务、物资、经营计划、档案、质量、安全部门等部门参与。主要负责工程进度、成本、合同、安全、质量、协调等信息的控制和管理,及时掌握公司所有工程的进度、资金使用、物资到货、安全、质量、成本等信息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3.2.2项目部管理层

该层是施工现场管理层。主要负责工程进度计划的具体实施和实际的进度控制、资源加载、安全、质量、工作联系等信息的提供。并且负责向公司总部定期上报具体工程施工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的报表。

3.2.3施工队管理层

该层提供施工现场实时数据。施工部门根据进度计划,合理安排施工任务,并负责将本日、本周的施工情况进行上报。工程项目人员使用p3单机版在现场输入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后,将工程导出,并在规定时间上报至总部管理层,由总部管理层人员导入p3网络版中对应工程,进行数据更新。工程项目人员还可以在工程项目所在地采用拨号上网,使用Vpn(虚拟个人网络)方式直接登陆公司p3网络版服务器,通过互联网输入工程的进度、资源和费用情况。

3.3工程管理信息编码分类

p3中项目信息编码包括工程项目分解结构编码(wBS)、作业分类码、作业代码、作业代码分类码、资源代码、费用编码、日历代码、自定义编码等。

3.4项目进度计划编制及审查

项目进度管理人员将工程分为4级进度计划,进行控制与管理:

(1)里程碑进度计划,此计划由业主/建设单位根据项目总体安排确定;

(2)由业主或建设单位编制的指导性计划及各承包商的总进度计划合并的总控制计划;

(3)公司总部各部门编制的详细的施工总进度计划,根据上一级级控制计划编制。反映公司总部对项目内容的整体安排,此计划要报监理批准,为3级总体目标控制计划。

(4)项目部编制的具体指导施工的进度计划,根据第3级进度计划编制。反映项目部对具体施工方案的安排。此计划要报公司总部批准。各级计划相互依存,各级进度计划工序与工作分解结构编码对应。计划员利用p3软件将多层的计划纳入一个工程或工程组进行管理,生成目标计划并进行动态更新,通过分析现行工程的进展与目标工程的对比,采用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产生的定量数据为项目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电力施工企业的领导及相关人员通过项日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及时掌握企业当前各工程的进度、费用和资金使用情况,准确、迅速地制定企业今后经营、工程资源、资金调拨等决策。以项目管理信息化系统作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喻颂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6).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篇8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信息质量

一、概述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

2011年10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企业会计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意味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如下特点:

(二)简化核算

相比《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是简化核算。首先,就计量方法而言,采用成本计量,舍弃了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重置成本和现值四种计量方法。其次,在业务处理上,大大简化,不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统一按照平均年限法进行摊销、不再核算递延所得税等等。再次,在财务报表方面,不再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利润表减少了每股净收益,综合收益等内容的核算,以净利润为终点。最后,在报表披露方面,披露内容减少,无需披露企业基本情况、会计政策变更和所得税调整过程等。

通过简化核算,《小企业会计准则》适应了经济业务内容简单的特点,大大减少了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成本,更加符合成本收益原则。

(三)与税法协调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与税法协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与净残值考虑税法的规定,资产不再计提减值准备等。这些改进极大地减少了纳税调整。由于小企业资本结构简单,所有者能够很好地掌握企业内部的情况,而银行因小企业的风险较高很少给小企业贷款,所以绝大部分小企业最主要的财务信息使用者是税务部门,与税法的协调,有利于提高信息的实用性。

(四)与国际趋同

通过将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09)进行对比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国际趋同方面做了很多努力。据有关统计显示,在进出口贸易中,中小企业贡献进70%的份额,可见,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国际趋同的必要性,有利于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在国际贸易中的有用性。

总之,《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重大调整,规范小企业会计实践中的混乱场面,减少了小企业会计核算的成本,提供了信息的实用性。这些改进和特点也会给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带来重大的影响。

(五)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是会计主体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等向外界报表使用者传达的信息。会计信息质量是指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特征的总和。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规定,会计信息需要满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八个基本要求。《小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对其信息质量做出要求,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要求对小企业也具有参考价值,又由于八项基本质量要求在实务界和企业界已经得到广泛认同,本文将这八项基本质量要求作为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众多,通过对文献中相关因素进行总结,笔者得出影响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会计相关规定、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会计主体内部相关人员意识三个方面,当这些因素失控后,会造成会计信息的规则性失真、行为性失真和违规性失真。本文讨论的即为其中的会计相关规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准则的出台必然伴随着规范统一会计实务,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标。准则的出台作为一种进步必将能更好地适应小企业的经济情况,对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但是,由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内在存在矛盾性,必然无法使所有方面都得到提高,也就是说也会产生一定消极影响。

(一)对小企业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小企业信息质量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积极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比性

一方面,准则在制定过程中考虑到了小企业会计信息的最主要需求者,即税务部门,准则在很大程度上与税法协调,增强了相关性。另一方面,在准则制定之前,我国小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准则或是企业会计准则,导致小企业的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准则的制定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通过与国际小企业会计相关规定的趋同,也增加了国内外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盈余操纵手段

盈余作为会计信息的重要内容,盈余的质量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准则剔除了那些小企业较少接触又容易作的业务,如资产减值、递延收益、递延所得税等等,挤压了小企业利润中的水分,通过提高盈余质量,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

3、业务处理简单化,能够减少行为性失真

行为性失真是由于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或操作失误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准则业务处理简单化,对其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要求也会相应降低,因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也会随之减少。此外操作过程减少,出现失误的环节也会减少,导致的行为性失真也会减少。

(二)对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消极影响

伴随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新的问题也会出现,如新的操作手段可能出现,会计信息的实质性的注重减少,不能及时反应会计信息的变化等,具体解释如下。

1、对某些经济活动的实质的忽视

为了简化处理,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一些业务做了特殊规定,如对于使用寿命不限的无形资产,统一按照十年以上的期限摊销,就是对经济活动的简化。这些简化必然会让会计处理不能完全反应经济活动的实质。

2、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反应经济状况的变化

不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再计提减值损失带来的就是会计信息不再及时反应经济现象,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有挑战。

总之,从会计信息质量的八个方面的要求来看,《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对这些方面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和重要性方面的影响是积极的,对实质重于形式、及时性的影响是消极的,而在谨慎性方面则几乎无影响。具体情况如下表1。总的来说,消极影响的两个方面,实质重于形式和及时性,是考虑小企业成本效益的必然结果,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在考虑到成本效益的基础上,促进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表1《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汇总表

[序号\&质量要求\&影响\&解释\&1\&可靠性\&积极影响\&通过盈余操纵手段的减少和行为性失真的减少,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2\&相关性\&积极影响\&注重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税务部门,与税法协调\&3\&可理解性\&积极影响\&剔除了不适合小企业现状的业务,更加简单易懂\&4\&可比性\&积极影响\&统一准则和与国际趋同,使得国内小企业之间和与国外小企业可比性增强\&5\&实质重于形式\&消极影响\&简单化,有些业务不考虑经济实质而统一规定。\&6\&重要性\&积极影响\&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对小企业不常见,不重要的业务简单化处理\&7\&谨慎性\&无影响\&谨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会计人员素质,与准则的关联性较小\&8\&及时性\&消极影响\&简单化处理后,对一些事项,不按照权责发生制处理,不能及时反应会计信息变化情况\&]

三、进一步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措施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但是这还存在一定的提高空间。

(一)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保证《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使用的小企业范围内实施

《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准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符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所规定的小型企业标准的企业。下列三类小企业除外:股票或债券在市场上公开交易的小企业。金融机构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质的小企业。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和子公司。”财政部门应该做好做好宣传工作,同时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年检等手段将强对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提供人才保障。此外财政部门也应该对小企业实施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税务部门作为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需求者,由其统一要求小企业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更具有引导性。因此应该加强税务部门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利用税务部门的优势,做好准则制度的过度工作。

(二)鼓励小企业自愿信息披露

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潜在动力,通过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可以向外界展现自我,获得更加公平的竞争机会,树立自己的品牌,甚至可能是为了获取外部资金的支持。而且小企业信息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不仅仅限于税务部门,还有风险投资者、企业的客户和供应商等等。为了获得更好地发展,小企业有进行信息披露的需要。同时,信息披露是防止盈余操纵的重要手段,鼓励小企业自愿进行信息披露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会计信息意识

意识是人们行动的根本指引,而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也是管理者、财务工作人员的意识不够。管理者通常会为了某种利益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选择性处理,为了融资需要,小企业管理者可能会要求会计人员以资金提供者的要求为准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为了减少纳税,管理者可能会刻意将利润做低。意识必然成为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高管理者和财务工作人员的会计意识。

(四)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处罚是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最后保障,通过处罚,能够增加小企业违规的成本,考虑到成本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违规,保证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必须指出的是,加大处罚力度需要从制度规范和执行力度两个方面进行。做到处罚有据可依,有据必依。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在考虑小企业适用性的前提下,提高了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小企业的信息质量,需要加强宣传和监督、加强自愿披露、加强意识和加强处罚力度。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篇9

论文摘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国有路桥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实表现,并深层次分析了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多方面原因,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几点对策与建议。

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全面、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真实地揭示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内容,那么相对应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信息所反映的数据、情况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和结果不一致。本文将结合我公司近年来在路桥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国有路桥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各种表现,如真账假算、假账真算、虚假挂账、假盈实亏、篡改数字、账表不符等影响社会经济秩序和廉政建设的突出现象,对如何从源头上治理腐败,扼制虚假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反映国有路桥施工企业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进行了探讨。

一、国有路桥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表现

1.会计核算不实。会计核算不实,主要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不实,收入、费用、利润不实。部分企业为完成考核指标,从本企业和小团体利益出发,采取各种方法,虚列资产、虚列收入、人为调节盈亏,操纵利润,粉饰业绩。具体表现为:(1)固定资产账面与实际价值不符。路桥施工企业点多线长,生产流动力性大,施工设备难以管理,一些项目完工后不及时清理和转移施工设备,导致设备遗失;还有些设备因工作需要转移到其他工程项目,但未办理相应的设备调拨手续,调入和调出方不及时处理资产异动账务,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2)存货管理混乱。在路桥施工中,项目部对存货的管理经常缺乏有效的控制,会计核算的方法随意变更,前后各期不一样,且不定时盘点盈亏,导致存货的会计信息失真。以我司所属的部分施工项目为例,有材料供应商将大宗地材直接运抵施工现场,未办理严格的验收入库及出库手续,就直接用于工程施工,致使存货账实严重不符,且不便核查。(3)不按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有些国有路桥施工企业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仅包括考核企业,未包括公司实质控制的企业。有的在合并报表时不抵销或少抵销内部工程结算收入、现金流量,造成虚增工程结算收入、现金流量。母、子公司之间或总公司与分公司之间存在单方挂账或双方往来金额不符无法抵销的现象,导致合并会计报表资产、负债严重失实。

2.工程项目管理中现时成本不全面、不系统。国有路桥施工企业对工程成本的控制普遍偏重于事后的反馈,而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不力。为了调节利益,不惜人为调节成本费用,把应由本期负担的支出悬挂在库存材料、产品、待摊费用等科目;或将用于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挤列成本费用;或虚开各种支出发票列入成本支出;或无记账依据虚提成本,挂账“其他应付款”科目等,根据利润指标随意调节成本,而企业对这些乱象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处置手段,因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不能真实反映应纳税费,给国家造成损失。主要表现:一是少列收入,多列成本费用,少缴税费。例如,将各项收入长期挂列“预收账款”或“其他应收款”、“内部往来”等科目,或者干脆不入账,甚至将收入直接冲减成本费用等,通过截留或少列收入来避税、逃税;二是不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结转成本费用,将一些不应列入当前费用的支出列入当前经营损益,年度终了不作纳税调整,以虚增成本的方式来少计相关税费;三是不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二、国有路桥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1.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不完善是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企业管理的基石之一是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管理结构关系密切,互相影响。企业管理的内部监控机制失效,使会计信息质量降低。在部分国有路桥施工企业中,所有者缺位的现象依然严重,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的权力超越了现代企业制度下经营者的权力,对企业的财务人员有绝对的任免权,在这种体制下,少数会计人员对法人代表唯命是从,任意改动账簿报表,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影响。

2.国有路桥施工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缺位。以中国国有路桥施工企业的现实情况看,其会计机构基本都是自行设置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及其所属财务人员都是企业任命。企业负责人既能掌握和控制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又不需要面对外部监督,没有监管的压力,可以无限制的享受会计舞弊及会计失真所带来的好处,因此企业随意操控会计数据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就不可避免。

3.国有路桥施工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近几年来,中国国有路桥施工企业屡屡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反映出企业会计工作存在严重的问题,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许多会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对现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有些会计人员虽然熟悉各种有关的法规制度,但他们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个人利益膨胀,无原则可言,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做、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

4.滞后的制度建设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真实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一定环境下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然而国有路桥施工企业的制度建设缺乏前瞻性,总是落后于经济事项的多变性,随着经济业务的不断变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往往超出制度的规范范围,导致会计信息不可比而失真。因此,国家及企业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调整国家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加强对会计信息提供者的监管与制约,确保国有路桥施工企业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社会公众提出的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透明度的客观要求。

三、提高国有路桥施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1.完善企业管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股权结构决定着企业控制权的分布,决定着所有者和经营者委托关系的性质,是影响企业管理健康有效的重要因素。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股权单一化,国有股一股独大,不符合现代企业的股权结构要求。单一化的股权结构难以形成制衡,容易出现企业内部人为控制问题。只有完善企业管理结构,建设合理的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管理体系,必须力求在股权多元化上取得重大突破,彻底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2.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企业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树立切实可行的新型职业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会计人员素质的实际出发,重建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二是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培训和考核,继续教育应实行严格的考试,不能只报名,不参加培训,更不能冒名顶替考试。以我公司对会计人员的管理为例,公司每年度组织会计人员集中参加继续教育培训,聘请高校老师,针对新的准则、制度和法规授课、考试,集团公司根据本公司实际业务,整理出相关规定和操做规范,进行集中培训,通过理论和实际业务相结合,培训效果十分明显,对提高会计人员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加强对会计造假的打击力度,提高会计造假的违法成本。要严肃财经法纪,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会计信息失真的典型案例,应依照《会计法》的规定及时从快从严处理,要使企业及其相关人员付出远远大于会计造假所获得的利益,才会使那些怀着侥幸心理的会计造假者知难而退,不敢以身试法。同时建立会计诚信平台,让全社会监督会计主体的会计行为,对那些不遵守行业操守、不守信用的企业、机构或个人,不仅要让其受到法律的制裁,还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使其造假成本远远高于其利益。

4.推进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财务管理是国有路桥施工企业管理的基础,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国有资产,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会计人员实行委派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因地制宜,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稳步推进会计委派制,有力地促进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以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为例,该司出台了《委派财务人员管理办法》,办法中规定:委派会计依据《会计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履行核算、监督、服务职责,贯彻执行集团公司内部财务会计制度,遵纪守法;遇到危及国有资产安全和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情况应随时报告集团公司。该司通过推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了对整个集团公司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督,规范了会计工作秩序,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增强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和财务管理意识。

5.加强路桥施工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网络建设。近年来,随着企业集团化发展和母公司体制的建立,财务资金管理中的问题愈加突出,国有企业信息失真、监督乏力、资金散乱等问题长期没能得到有效解决,管理总是浮在面上,为了彻底解决这种局面,应大力开辟计算机在企业会计业务中的应用领域,运用信息化、网络手段,使财务会计核算规范化、透明化,有效遏制会计造假行为,杜决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以湖南路桥建设集团公司为例,该司建立了全新的财务信息化系统——金蝶eaS系统,把原先分散于分子公司和下属项目的独立核算软件集中到总部一套软件系统中,通过不同的账套实现分子公司的独立核算,集团总部不需到项目部,就可查询分子公司及所属项目的预算、凭证、账务处理、报表等,大大的节约人力、物力,各分子公司及所属项目通过软件制作集团规定的报表,报表通过统一口径取数,保证数据真实可靠,有效防止各分子公司及所属项目会计造假,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我们应认清其危害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相应对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给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本质篇10

【关键词】施工管理;信息化;效益;决策

前言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建筑经济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施工企业,如何运用信息化管理平台,准确、完整、及时的收集、储存、处理项目的投资、进度、质量的规划和控制信息,使施工企业能迅速做出决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好的实现工程项目目标。

一、施工管理信息化现状

现阶段,尤其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说,面对一项重点工程项目的时候,业主方、设计方和施工方等各参与方在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方案以及后期的竣工验收资料上必须通过网络介质或电子介质进行传递,而且在传递过程中规定了一定的格式标准,也就是说有一个信息化的标准,对应于工程施工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和施工阶段,所有参与方必须在例行信息化标准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工程的投标、施工以及后续工作。施工信息化的管理,一是用电子文档取代书面文档形式,二是对工程的准备初期直到工程竣工验收资料等等的结束,实现项目各阶段的无纸化。

而在国内,不同城市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发展还是处在不平衡的状态,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电子政务,其余城市的发展水平则还是处于一种很低的水平。从全国范围来看,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发展很不平衡。当前,设计单位虽然普遍应用计算机进行画图设计,但是还有很多工作,犹如核准、校对等工作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操作的水平上。而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信息化水平更是令人堪忧,相当多的施工企业在图纸应用上还是采用手工画、写的水平。在项目管理上,数字化、信息化进程较慢,影响了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二、目前信息化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项目跨度大、周期长,成本难以把握和控制

同一个项目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导致项目部分只能分别统计,易造成信息输送效率的缓慢性。不同地域的项目由于彼此之间的隔离,很难根据对法的财务成本情况制定自己的成本计划,造成了成本信息的孤立性。加之一般工程项目工期较长,长时间的信息封闭导致一般企业很难从整体上把握和控制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

(2)项目涉及事项较多,传统统计方式无法紧跟施工项目

对于每个项目来说,信息数据都是庞大的,比如成百上千种材料价格和规格的计量,传统的手工操作会浪费大量时间,且容易楚湘错误,在时效性和准确性上都无法满足工程进度和施工搞笑进展的要求。

(4)施工管理信息化的孤立性

随着项目规模和技术复杂的增加,工程项目领域的细化,常常一个大型的项目可能有几十家施工企业来参与,而在施工信息化管理中,各个单位存在着多款软件的兼容性问题,阻碍了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自动互换,造成了“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的阻碍了信息化的进程。

对于施工企业建立的局域网,也只是实现了项目经理和工地现场的信息流动。施工现场管理与企业以及该项目在其他地方的项目管理进度、质量控制并没有实现良好的交互性,不利于施工企业整体的项目管理。且信息化管理也存在着局限性。

(5)信息化建设投资不足以及存在误区

企业信息化投入明显不足,信息化投入所占企业产值平均只有0.027%,与发达国家的0.3%以上相比差距甚远。施工企业利润不高,信息化建设投入偏低,软硬件投入结构比例失调。企业在信息化咨询上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就一般水平来说,企业花费20万元购置硬件,则会在软件上投入10万元,相应的维护成本投入3万元,同期培训只有可怜的2万元。以此看出大多数企业“重硬件,轻软件”,“重软件,轻资源(企业数据库)”,“重技术,轻管理”倾向严重。

相当多的企业认为只要有了计算机和局域网就是实现了信息化,仅仅利用了计算机计算速度快的特点,没有形成网络,没有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和即时传递,效率较低。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pC机的深度使用率为38%,而中国只有6%。而在很多工程项目中,施工方与业主方之间仍然采用传统的纸质形式来进行,没有借助既有的信息化方式建立起信息储存、交流和管理的应用平台,施工企业也由此没有依托信息化的进程实现根本性的变革。

(6)施工管理信息化人才的缺乏

现在的工程项目中施工企业往往会专注与施工过程本身,常用的项目管理软件大都有专业的软件公司承担,但是软件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对管理的流程、管理要素、管理过程缺乏认识,不能深入施工过程本身,对软件设计的功能也只是停留在客户简单要求之上,从此研发出来的软件常与施工企业在功能执行方面产生分歧。缺乏专业性、整体性、实用性。因此当下培养既懂业务又懂软件的复合型人才是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当务之急。

三、实现施工管理应用信息化的策略

1、实现信息化的策略

1)强化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意识:

加强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是推动信息化建设最有效、最直接的驱动力。同时加大对信息化管理的投资,就企业规模来看,规模越大,投资建设越有必要性,坚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信息化建设应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建立相应的实施机制和领导机构,专人专项的负责信息化建设工作,把信息化建设真心的落实到行动中,才有可能促成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最终胜利。

2)注重在施工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的应用:

施工过程本身是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用信息化能否发挥作用以及其效益如何关系到企业的在该工程项目上的盈亏。

首先是在进度上,利用计算机绘制的Bim建筑信息化模型对施工信息的采集与反馈对项目进度执行情况与实际进度情况进行对比控制,如有异常,系统会发出提示。

其次是物料方面的管理。物料成本在工程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主要从物料的采购,运输,仓库管理这三方面入手,做出对物料的动态控制把握,以此避免浪费而达到控制直接成本的目的,及时准确的更新物料市场行情以及进库出库情况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周转材料利用率,实现流动资金的有效利用。

最后用在质量检测中,检测人员每天都会收集大量的数据,并从最基本的质量监测表中整合信息,分析数据,从中判断工程的质量,找出问题等等。利用信息化的管理,建立数据表格,既省时又省力,也不容易丢失数据。

3)信息定位和整合技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

建设目标不准确,建设内容贪大求全,有信息化诉求,却无法明确定位。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是一种浪费。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总体规划、稳步推进、分步实施、注重效果”的原则,摆脱过去对信息化的片面认识,合理定位信息化。

而一个大的工程项目常有不同的施工单位来合作完成,这就避免不了部分的信息存在不和谐的地方,解决此类问题,首先应注重数据收集的整个过程,其次注重原始数据的收集,储存,和处理。而企业在进行内容整合时,可以以时间位坐标建立一个信息管理平台来对公司诸如word\excel等的文档进行有序的管理,这样通过数据整合,内容整合,过程整合来提高企业自身对项目的信息化管理,解决信息孤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