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景观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7:41

古建筑景观设计篇1

1对生态设计文化的思考

1.1生态设计文化的基本内容

与传统设计理念项目,生态设计文化更加强调自然式设计,就是尽量通过能接近自然的设计方法,通过植物群落的设计、地形起伏等,从形式上表示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学术界最早将生态设计文化理念应用到实践的是美国,著名学者奥姆斯特德在设计纽约中央广场时,根据当地的地形、水系特点等,设置了一个长达3.4km,宽800m的广场。该广场在建成之后,为紧张忙碌的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并为纽约市创造了一定的生态效益,推动了城市的良性发展。

1.2生态设计文化的应用原则

在应用生态设计文化过程中,需要尊重以下几点原则:

1.2.1尊重场地历史原则

尊重场地历史原则主要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尊重场地的历史,在不破坏场地原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的设计。例如,在广东佛山粤中造船厂旧址改造中,俞孔坚教授带领团队将其改造成为著名的中山岐江公园。在该公园设计中,尽量的保留了场地的原始生态元素与文化元素,包括厂房的烟筒、龙门吊等都经过改造成为了公园的特殊景点,并且对于原场地的部分驳岸形式不做任何处理基本保留,对某些地带的植物群落全部保留为公园景观所用。这种改造方法尽可能的尊重了原有景观,避免对场地做过多的修正。

1.2.2生态优先原则

在景观设计中,要尽量使生态环境不会受到人类活动而产生变化。这种设计原则更多的体现在湿地、滨水公园等场景中。例如,美国学者在设计查尔斯顿滨水公园时,留用沿河一侧的河漫滩,并尽量扩大其范围。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保证了沼泽地,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2生态设计文化在古镇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思路

2.1合理布置水体景观

与现代城市相比,古镇的迷人之处就是古街所呈现的宜人尺度,在这个“尺度”中,水景观往往能配合古镇的街道、建筑共同构建一个优美的景观,“以水景带动街道”已经成为古镇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生态设计文化下,所设计的水体景观应该充分考虑到古镇的及拿住特点,为了缓解游客局促、压抑的感觉,尽量布置一些相对活泼的水体,包括溪流、喷泉等。对于古镇的水源,考虑到历史小城镇的选址多为依山傍水之地,因此在选择水体源头时,应该借助这一自然优势,将自然中的活水引入到景区内,在古镇内建立一个“活”的水体景观,提高古镇环境质量。

2.2营造生态驳岸系统

为了进一步提高古镇生态质量,在建筑景观设计中要避免选择浆砌石、混凝土等僵化的驳岸方式,虽然这种驳岸方式有助于提高防洪水平,但是会明显降低景观的与类型。因此在驳岸处理中,可以按照下列方法进行改进:①尽量减少对岸边环境与水体的影响,采用简化处理方法,避免过度处理;②采用具有良好渗透性的材质作为护坡,并利用粗糙的石块表面,为生物创造栖息空间;③在岸边种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其空间。这种设计方法不仅能净化水质,还能美化滨水环境,呈现景观的自然风貌。

2.3利用废弃材料创造历史景观

古镇作为历史小镇,其具有丰富的文化的内涵,并且体现了历史、时间的色彩。因此在设计中,要尽量还原古镇的历史文化,让“时间”的特色能体现在古镇装饰中。在景观设计中,设计人员采用一些青砖灰瓦,毛石材等装饰性弱的“旧”材料,可以体现景观的历史感,有助于历史印象的加强;在对城镇景观进行更新中,尽量使用残砖、枯井等景观装饰古镇景观,更好的展示古镇风采。

3结论

生态设计文化在建筑景观设计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对相关人员而言,在景观设计中,必须要尽量还原古镇景观,让古镇所具有的自然文化气息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古镇景观的可观赏性,还能保证古镇环境,一举两得。

作者:张晓晗单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李璐.公共建筑室内景观设计生态化分析[J].建筑知识,2015(06):72~73.

古建筑景观设计篇2

关键词古建古典;园林作用;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22-0057-02

0引言

我国的古代建筑,不仅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特色而且还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代建筑不仅仅是建筑,还代表着一种思想内涵,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艺术表现力,所以古代建筑一般都拥有非常优美的外观形象,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古建筑在我国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

在建筑景观设计中,中国的园林则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不妨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建筑物,只是凭着种植的植物来对我国的园林进行修饰,那么对于我们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时至今日辉煌的古典园林艺术,也就更加没有现如今活生生摆在世人面前的美景苏杭二州和北方园林。因此,园林建筑之于园林犹如鱼和水一样,都是紧密相关的。从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所展现古代建筑的美,这种美在而今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是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我们去学习其中精华的价值性的,其中的精华需要我们去挖掘,更需要我们去大胆的去革新。当然我们在建筑设计中如果没有把握好原则,还是很难将古典园林的美和巧妙的设计完美的结合,就会出现表里不一的奇怪感觉,弄巧成拙。

2古建筑在中国园林中的著名代表

在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特色中,他们很擅长运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来组成体现各种情趣的园景。例如亭台楼阁、廊榭轩舫等,它们与自然的石、水、花、木等组成的各类园景,颇有情意。当然,他们的所形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在园林设计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如亭,比较知名的就是苏州拙政园别有洞天半亭,北海公园的五龙亭,苏州西园的湖心亭。它的形状是丰富多彩的,它在园林中起到的就是"引景”和"点景”的作用。加入画廊,则在花园的中心起着引导游客游览路线、空间划分、结合风景的作用。人们漫步在北京颐和园的长廊,可以尽情饱览昆明湖的美景,还有比较著名的就是苏州拙政园的水廊,人行其上,则当凌波走;苏州怡园复廊,以花墙为阻隔,特别是漏窗巧妙设计,其广泛应用于江南古典园林,使公园有界非界,景中有景,变化多端,这也是古代建筑匠师的伟大创造。最突出的当属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十七孔桥。而我们苏州拙政园的廊桥、江苏扬州瘦西湖的五亭桥又是另一种风格,所以成为古代园林中最引人注目的园景。以上所说的这些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的古典园林,他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它为我国的古典风格的园林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参考。

3古建在古典园林中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古建可以说是古典园林的灵魂,要是没有这些具有特色的古建筑,古典园林的风格就很难被人看出来,达不到古典的风格,古典园林就失去了其相关的意义,中国古典园林景观是人工构建的自然风光的使用,主要是对自然的模仿,以创造出一种虽然是人工打造的,但是却又像是自然界天然形成的一般。此外,在参考了诗歌的意境的同时,加以大量的房屋和花园建筑,凿池山,种植花草树木,人工模拟自然景观,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如同水墨山水风景画一般的景色,如诗如画,让人流连忘返,深深的爱上古典园林设计的艺术风格。其作用,一方面具有可观,可居,另一方面还使园林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不但如此,古建筑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是人们对审美要求的高度体现,还是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也是权力的象征,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价值,在我国现存的古典园林中,还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这些都可以被称为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特定的历史价值。

古典园林建筑风格多样的古建筑,使得古典园林更具观赏性,而我们古代建筑的高观赏性不仅源于风格迥异的建筑单体,而且建筑的群体组合所形成的建筑也大大的增加古典园林观赏性。我国的古代园林建筑本身拥有优美的线条和独特的造型,能够和周围的布局形成虚实相生的作用,形成不同的游赏空间,为游客创造更多的园林景观,同时也带给人们无穷的园林艺术魅力和乐趣。

在古典园林中,古建筑的布局主要是说很多建筑所形成的组合,或者是多座建筑组合所形成的格局,这在整个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上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是园林整体布局的重要部分,但是尽管古建筑物的布局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且还是必须要满足整个园林设计风格的特点,方能打造出一个和谐统一的古典园林,否则就会出现格格不入甚至别扭的风格,影响了整个园林设计的艺术气息。古典建筑的布局要和园林中的环境和艺术风格相结合,服从于环境的具体特点,才能在古典园林中增加魅力,让人为的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统一感。

4结论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是中华历史上的艺术瑰宝,是古代园林师的智慧结晶,而作为古典园林中的代表作,古建作为一个载体,它不仅客观真实的反映中国的朝代更替的历史背景、工程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兴衰,而且更加鲜明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变化,同时也受到了儒学、佛教、道教等宗教的影响,所以在中国古建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表达了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参考文献

[1]秦岩.中国园林建筑设计传统理法与继承研究北京林业大学,2009.

[2]苏晓毅.中国园林建筑的艺术魅力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

古建筑景观设计篇3

关键词: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思考

黄山学院地处古徽州地区,徽州大地上蕴含丰富而独特的地域文化,其中徽派建筑文化是一朵奇葩。将徽文化引入到景观设计教学中,让徽派建筑图式介入到课程教学活动中来,应是一种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工作。

1徽派建筑图式的概念

据社会心理学百科全书中的解释,图式是“代表个人对事物、人或环境的知识的认知结构。是对一个整体的抽象,侧重于许多事例的相似之处。图式可以帮助人们简化现实,帮助人们把外在刺激的若干细节与一个总体概念相联系,而与之不一致的信息则会被过滤掉[1]”。在艺术创作中图式既是指作品的外部形态,也指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给艺术家规定的心理定式[2]。因此,本文将徽派建筑图式描述为:在古徽州地区的民居、祠庙、牌坊、园林等建筑物的特征给人们带来的具有显著地方特色与可传承发展的传统建筑艺术总体形象和样式,其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当然,图式也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沉淀的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有价值东西。

2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景观设计教学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它要求对景观设计的理论学习和设计实践都应该从特定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获取养分。景观设计的地域特性给培养景观设计人才的教育教学带来启发。景观设计课程作为黄山学院环境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景观设计也是该专业两大人才培养方向之一(一为室内设计方向,二为景观设计方向)。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景观设计的地域特性,让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我校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培养合格的景观设计人才,这既是我校办学定位所需,也是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所需,介入方式合理,将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3具体措施

3.1两个前提

首先,参加课程教与学的主体(师生)要理解徽州建筑图式特征,就如我们要欣赏一场篮球比赛,首先我们要懂篮球比赛规则一样。作为学习者和传承者要了解和掌握徽州建筑图式特征,诸如粉墙黛瓦、马头墙等。其次,参加课程教与学的主体(师生)要理解徽派建筑及其图式蕴含的文化内涵。要让景观设计学习者真正理解和汲取徽派建筑图式精华,为我所用,这需要学习者对徽派建筑及其图式的文化内涵有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徽派建筑蕴含了古徽州的积极社会发展和变迁,反映了古徽州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最终能设计出具有黄山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作品,为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2原则

时空转移,对象变化,现代景观设计应该如何在传统文化中找灵感、汲营养?这是我们要正视的问题。在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要强调,学习和传承徽派建筑及其图式文化不能简单的复制挪用与拼接,更不能毫无章法的变化。教学活动前提是学习汲取徽派建筑及其图式文化中的精华,过程是彰显徽派建筑及其图式文化的主要特征,目标是促进徽派建筑及其图式文化历史传承,价值诉求是达成徽派建筑及其图式文化的创新发展。

3.3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途径

(1)要将徽派建筑图式介入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不仅是一场景观设计教学活动,而且是一场深刻的徽文化尤其是徽派建筑文化教学活动。文化指导教学部分应包括:①徽派建筑特征:尊重自然山水大环境、富于美感的外观整体性、较灵活的多进院落式布局、精美的细部装饰等;②这些特征映射的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徽派建筑蕴含了古徽州的积极社会发展和变迁,反映了古徽州的民俗风情和审美情趣,它在特定时期、特定地域生动展现深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美妙画卷[3]。(2)寻找传统徽派建筑图式与现代景观设计的契合点。现代景观设计作品要求体现出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反映该地域的风土人情和审美取向。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要契合当地的人文风俗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需满足景观的三十几使用功能,此外,还应让景观富有更多的文化象征等人文色彩。地域文化是景观的内在精神,景观则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徽派建筑的其特色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古徽州的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园林等反映和体现徽派建筑风格特征的建筑载体。其中少数民居村落最为典型,建筑图式特征为:从外型上是粉墙黛瓦、马头墙;小门窗;结构上是曲折迂回、门楼重檐;风格是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它蕴含着古徽州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观赏和使用价值。那么,我们在景观设计的教学中,要把古徽州民居图式典型特征粉墙黛瓦、马头墙,门窗、家具、盆景,以及它们所抽象出来的图形转化成现代景观设计的元素融入教学活动中,或是让学生完成与此相关的景观设计作品,或是创设条件让学生参加当地景观设计项目和过程,接受实践的锻炼和检验……这都需要我们将徽派建筑图式的特征与内涵内化于心,自觉地将徽派建筑的典型造型样式、图形等外化于景观设计的设计实践中,成为创作者由内而外的一种本能的文化表达与流露,达到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境界。最终培养出能传承和创新徽派建筑文化的景观设计师。

4结束语

对于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依托地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具有本土文化色彩并具有重要审美意义的图式,并进行合理的运用,使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参考文献:

[1]茹峰.视觉图式的演变-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山水画[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2]王英.艺术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艺术探索,2008(22):145-147.

古建筑景观设计篇4

关键词:宏村;古建;测绘;风景园林;景观环境测绘

历来的古典美学家都把建筑列入艺术种类的首位。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也是一门最早的艺术。”它与绘画、雕塑一样,都有着鲜明的艺术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独特的民族与时代风格,深刻的文化意蕴。微派建筑则以其科学的环境意识、精湛的建筑工艺、精巧的构思设计,在世界建筑艺术和建筑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在西方传统建筑教育中,古建筑测绘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大师曾倡导“测绘经典建筑就是向古代大师学习”;巴黎美术学院中专设“罗马大奖”用于资助那些表现优异的学生,让他们到罗马测绘古迹遗址。我国现代建筑教育的先驱和泰斗梁思成更是亲自实践,并在一期文章结尾处特别指出:“以测量绘图摄影各法将各种典型建筑实物作有系统秩序的记录是必须速成的。因为古物的命运在危险中,调查同破坏力量正好像在竞赛。多多采访实例,一方面可以作学术的研究,一方面也可以促成社会保护……研究实物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析及比较冷静的探讨其工程艺术价值,与历代作风手法的演变。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有科学技术的建筑师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最大意义。”时至今日,这段话仍然有现实意义。此言仍然可成为建筑教育和科研活动的历史使命,也是许多院校开设《古建测绘》课程的一个主要目的。这门课程作为建筑教育中的实践环节,在认识体验建筑、培养基本绘图技能等方面的作用颇大,故而受到教师与学生普遍的重视。

2010年,我校对安徽宏村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实习写生,其中也包括古建筑测绘。在测绘之前,我们各个小分组进行走访和现场摸底普查,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料的统计再筛选整理。同学们四处走访,现场实地测绘。后期,各个小分队又采用CaD、SketchUp等软件进行图纸绘制、三维建模等将测绘成果立于纸面。

说到测绘的最终目的,虽然古建在当初建造时是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但根据宏村古建的现状并结合同学整理出来的测绘成果,完全可以为之后的古建模型制作与复原古建原貌提供充分的根据,当然对宏村现有古建进行修缮和保护是没有问题的。古建筑的测绘与保护是连在一起的,只有测绘与保护同行方是对传统建筑的真正保护。当然,测绘的重大意义不仅仅只停留在对测绘物体本身的保护上,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精确的测量,能有宏村古建筑群整体规划的有效实施吗?当然不能。在现代社会,测绘是一种发展的手段,是一种极有意义的规划整理活动,是一种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

测绘即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成果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测绘学主要研究对象是地球及其表面形态,在发展中形成了包括大地测量学、地图制图学、摄影测量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所以,看似陌生的一个专业名词,但却是和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小到目测距离,判断方向的日常生活经验,大到国家建设,武器制导的重要科技手段,无一不与测绘联系紧密。在中国,测绘古已有之,从最早记载地理山川河流的甲骨文,到师从意大利传教士而最早传播西方测绘术的徐光启,再到完成了古代中国最大规模地图测绘的清朝康熙皇帝,测绘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毋庸置疑。再比如,如果没有测绘提供大地基准,卫星就无法发射,“神舟”上天、“嫦娥”奔月那更是妄想;两国边界有争端,你不懂边界勘测,神圣的国土就可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别人占领;打仗的时候,指挥员不能没有地图,现代远程武器的制导更离不开相关数据支持;要找矿产得有地形图,航空重力测量还能为其提供相关依据――测绘在我们身边做了这么多事,你难道没有觉察到吗?

如前所述,测绘对现代生活影响重大,对我们的专业学习亦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风景园林景观专业的核心,而这创造性设计技能的训练基础,则是本专业的“临摹”与“写生”―景观环境测绘。这一点对于小尺度的园林景观设计―如公园设计、广场设计等体现得更加充分。通过对建成环境第一现场的“临摹”、“写生”,对于理解景观环境的基本尺度、材质、空间限定、意境等有难以替代的作用。风景园林通过“测”,进行现场勘探、尺度把握、材料认识、空间理解、园林植被认知等,并以“绘”制成图的过程来进行专业设计图纸的表达、基本绘图技能提高的训练等。与美术、书法专业不同,对于风景园林景观专业而言,测绘更强调工程性、尺度准确性,这也是本专业的基本素养和要求。

目前我们景观园林专业的同学中有好多都过早的进行计算机绘图而忽视了手绘测绘能力的培养,这是不对的。因为手绘是表达设计初步思想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所以在园林测绘中采用测草――仪草――机绘顺序进行、缺一不可的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说到景观园林环境测绘,它源于建筑测绘,但又与其有所区别。首先是测绘对象重点的不同,景观园林环境测绘强调景观园林环境空间,而建筑测绘则是以建筑单体为重心;其次在图纸表达方面的不同,景观园林环境测绘着重整体环境的搭配、植物形态的刻画、地形与材质的细节表达等,而建筑测绘则强调图纸的层次,平、立、剖面对应的逻辑性,构件与大样的精确性等;另外,景观园林环境测绘对于时间更具有敏感性,如树木群落、水位等的变化,均在景观环境测绘中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表达,更进一步地讲,这种群落演化记录正是景观园林环境测绘的重要特征之一。

景观环境测绘的目标除了“整体空间的理解、景观元素的认识、测与绘技巧熟悉和提高”三个层面之外,还有培养我们对于景观园林环境历史背景的深入理解能力。测绘对象不全是精华,不少情况下也存在目前看来的设计缺陷,其实均有其时代背景。这也正是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重要区别。我们可以通过自我提问:比如对于改善当前环境的建议等,可以方便我们更好地加深对设计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王其亨,吴葱,白成军.古建筑测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林源.古建筑测绘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古建筑景观设计篇5

关键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咸阳古渡的起源于发展

“咸阳古渡”美景始于秦代。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咸阳城西迁到渭水驿,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渡口处建有一座木桥,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2001年重现人间。

咸阳古渡

今天,横跨市区的渭河上已经架起四座现代化的公路桥和四座铁路桥,还有西宝高速公路桥,成为关中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枢纽。“咸阳湖”的生态景观建设总体规划西自西宝高速公路渭河桥,东至机场高速公路桥,全长15.56公里。一期规划的“咸阳湖”位于咸阳铁路桥以东450米处至中华小区西侧,长5500米,水面宽度350至400米。生态景观工程主要包括绿化、亮化、美化两岸的滩地及岸坡,主要以秦文化为主线,加上绿化、美化,形成咸阳特有的渭水历史文化景观。游客来这里探寻古渡遗址,在怀古的同时,更感慨时代的变迁。

根据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着力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省政府决定设立西咸新区,确定范围为西安和咸阳两市接合部,以渭河为中轴线,西起规划中的西咸环线,东至泾渭交汇口,东西横贯50公里、南北扩展5-10公里的整体板块。

以渭河为轴线,西起涝渭交汇口,东至泾渭交汇口,南北两岸延伸800-1000米,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该区是西咸都市圈重要的生态景观带。将以河堤建设、河道治理、生态绿化、景观打造为重点,积极开发渭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构建横贯东西的百里渭河生态长廊。

咸阳古渡的消失,是历史的变迁,以渭河为中轴线长达100多里渭河生态长廊,成为西咸一体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正是那传说的秦代阿房宫的历史延伸。

二、建筑景观设计

本次改造方案中,建筑风格为秦汉风格,采用对称式布局,建筑有明显的中轴线,造型古典挺拔恢弘。建筑外观以浅灰色为主色调,含蓄淡雅。原有建筑的交通路线不能容纳足够的人流量,在本次改造方案中,在建筑的中间设置了两个拱形大门,使得南北贯通,能更好地分散人流。拱门与仿古的建筑围观协调统一,在表现浓郁的古韵气息时相得益彰。两个拱门之间阶梯的设计,连接了南北有一定高差的地势,形成了视觉山的新颖点。在建筑外立面上,南立面拱门两侧的斜坡上用水纹和云纹浮雕加以装饰。浮雕上方的斜坡采用钢化玻璃,使得建筑室内有很好的自然采光,同时建筑本身也显得更加灵动。北立面的外墙采用大面积的浮雕,再现秦汉时期繁华的古渡场景。除了南北拱门这两个主要出入口,东西两侧也都设有出入口,通道贯通整个建筑,观赏路线灵活,可以应对高人流量的需求。南北外立面的四个阶梯和东西两侧的两个阶梯的设计,使得人们可以在多个方位顺畅地登上建筑顶部,也使得建筑外型上更有层次感,也有步步高升之意。

建筑上的仿古护栏、建筑南面的亲水平台以及特色灯柱等都是古香古色,与建筑的风格协调统一。建筑外的景观绿化尽量利用原有自然景观环境,在原有植物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调整,既能体现当地的地域点又能保护现有生态。建筑南面临水,南北地势高差大,建筑西侧用阶梯代替原有的汀步,不仅满足了交通上的需求,也突出了建筑的层次感。昔日美丽与离别并存的古老渡口,化身复古与现代一体的端庄建筑,环境的平和与建筑的含蓄融为一体,让传统文化的脉络传承不息。

三、室内设计

本次改造方案的室内空间整体设计风格为新中式风格为中式风格,充分运用秦汉古典历史图片等相关元素来重现秦汉时期咸阳古渡的繁荣昌盛。

此次改造设计中,室内空间亦是采用对称均衡的布局。从功能上大致分为遗址展示区、休息区、通道、楼梯间、办公管理区、卫生间、配电室、监控室等功能区。平面布局上,功能分区明确,观赏路线清晰贯通。立面上,装饰风格浓重而成熟含蓄,颜色沉敛深厚,细节富于变化、文化品位浓郁。

匾幅、中式格栅、石雕石柱、展示面板、仿古船、砖雕、月亮等古香古色的中式元素,在运用中相得益彰,表现出清雅含蓄、端庄丰华的室内空间。尤其是遗址展示区的仿古船,它仿古的设计和立体的效果,能带给人们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中式格栅的运用,在展示了它古典之美的同时,还丰富了空间的层次。

此次改造设计中,运用中式风格的同时又避免了繁琐的装饰,中式元素与现代材料的巧妙兼容,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打造出具有古典端庄又不失简介大方的现在中式韵味。

古建筑景观设计篇6

关键词:江南古建筑;次世代;游戏场景设计

中图分类号:J5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35-0041-01

一、“次时代”游戏及其场景设计

一款受玩家欢迎的游戏的应该是内容设计与环境世界观相统一的,玩家在虚拟的世界中能够体验超越现实世界观的愉悦,同时也能与现实环境中的文化相联系。游戏场景设计就是可以让玩家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中找到“平衡”的环节。优秀的场景设计能够提升游戏的美感同时强化主题,重要的是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次世代”游戏,含义是指下一代游戏,就是以“pS4、wiiU、Xboxone等第八代游戏机为代表的,相对于上一代游戏“pS3、Xbox360等家用游戏机而言的新一代游戏。

场景设计是游戏设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游戏的主题世界观所服务的,同时决定了游戏的整体风格,。次时代”游戏的较传统游戏场景设定上,无论2D,2.5D还是3D,游戏场景画面效果的追求上都更真实的视觉效果。

二、江南古建筑造型与游戏场景设计的关系

游戏场景设计是游戏制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款的游戏场景设计能提升整个游戏画面整体美感,能够使游戏的风格更加明确,通过场景设计突出突出游戏主题、使得游戏内容与设计造型风格相统一。

游戏场景交代游戏中的时空关系和营造氛围,体现故事发生的地域特征、历史时代风貌、民族文化特点。很多“次时代”游戏当中的场景都来源于真实的世界但又“架空”世界。选择什么建筑风格直接影响着游戏是否能够很准确地表达出游戏时代背景、发生的地域、时代风貌以及游戏本身要带给玩家的主题和思想。因此建筑的风格选择由游戏主题所决定的。

国产游戏对武侠文化、游仙文化、民俗传说有着直接的继承,所建立的虚拟世界观和与世界观相对应历史文化场景设计,往往借鉴中国传统古建筑造型元素,并作为设计的“母体”进行衍生和变化,创造出更符合游戏主题需求的建筑造型,能够直接的呈现给玩家一个虚幻又逼近真实的游戏世界。

江南的古建筑造型是指建筑外在形体特征、外轮廓线、色彩以及材质富有江南地域符号的建筑形式,具有强烈的文人气息和地域特点,是中国传统建筑元素中典范,而且它的青砖黛瓦、砖石木构、马头山墙、翘檐花窗突出地体现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古韵。

三、江南建筑造型在“次时代”游戏场景设计中的应用

(一)江南建筑造型元素在“次时代”游戏场景设计应用的原则

在国内传统文化题材“次时代”游戏场景设计中,设计者在建筑造型元素的运用上遵循两个主要原则:一是视觉性,二是合理性。视觉性是游戏给玩家直接的视觉感受,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建筑美学融入了游戏设计之中,秀气的江南小镇,文雅的江南园林,水墨般的江南民居,这种唯美写实的画面,会给玩家置身于流连忘返、虚无缥缈的视觉世界。合理性是游戏场景与故事历史背景的合理性,每款游戏都有故事的历史背景,需要借鉴真实环境中的建筑元素。在奇幻游戏中,往往存在跨时空的因素,场景设计也需要根据不同的需要,将传统建筑元素进行重组,不但贴近历史,又充满的玄妙的色彩,使得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游戏中得到再现和艺术升华,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最具中国文人特色的造型艺术底蕴。

(二)案例分析江南建筑造型元素在“次时代”游戏场景设计中的应用

1.复制再现

在网络游戏场景设计中,把现实的建筑原貌真实的复制再现到游戏场景中去。如《九阴真经》是蜗牛公司2009年即将上演的重头戏之一。游戏美术人员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加入美学设计,为此还考察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走访了很多名胜古迹以进行实景写生和拍摄,并最终凭借超大规模的地形植被渲染技术、优秀的场景光影特效,使用全3D手法如实展现,使用全3D手法如实展现出小桥流水的苏州,繁华似锦的京都,人生鼎沸的酒馆……玩家可以从超强的画面感增加人文气息的设定,使得江湖社区更加丰满,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有弘扬的积极作用。图1场景借鉴了常州篦箕巷的江南民居风格,傍河道而筑,故有旱街和水街,江南水乡居民背水临街,一般楼下临街处为前,面水处为后,前面楼下为店铺,楼上为住房。图2场景借鉴江南和皖南建筑的马头墙结构,因造型像马头因而得名,马头墙高低错落,马头高于屋顶,随着屋顶的高低变化,产生错落有致的美感。

2.解构重组

解构从原意上讲,解构是一种分解,拆解。解构之后进行元素的重组,是一种创新。对于“次时代”游戏场景设计的需求上看,将具有主题需要的文化的建筑背景的元素分解组合新的视觉形象,完全符合游戏设计的基本思路。如图3在前期游戏场景设定的过程中,设计师借鉴飞檐写歇山顶的造型元素按照传统建筑结构进行解构重组,创作新的建筑造型,由个体建筑造型设计到群落造型设计,再到画面安排与构图是游戏场景设计的重要手段。

3.意境的虚与实

中国传统艺术美学讲究艺术的意境,江南建筑造型营造的意境是中国南方特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意境的创造是艺术家或者设计者观察与体验客观世界的物象,触物生情,触景生情,而生心象。如图4《魔兽世界:熊猫人之谜》游戏的场景设定,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来表现虚实场景的意境美。场景设计中对造型元素的复制,解构重组,到意境的虚实表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对游戏制作的影响,同时游戏产业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四、结语

江南建筑造型元素融入“次时代”游戏场景之中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将江南建筑艺术性在网络游戏的开放性、自由性、虚拟性的平台下得到传承与发扬,游戏的主题与形式的表现更加富有内涵,使得玩家在娱乐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江南古建筑的情景气氛。

本文是常州工学院2014年“场景设计”核心课程建设项目(a3-4401-14-061),常州市社科课题项目《次世代游戏场景制作技术在古建复原中的实践应用――以常州篦箕巷为例》阶段成果。

古建筑景观设计篇7

【关键词】古建筑;仿古建筑;园林设计;原则;手法

1前言

建筑是中国园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建筑单凭植物的种植,形不成中国历史悠久创造出无数辉煌的古典园林艺术,也就没有了今天让游人趋之若鹜的“天堂”般的苏杭二州和气重神闲的北方园林,所以园林建筑之于园林就像鱼和水一样,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所以虽然园林建筑能够让人感到中国古代建筑之美,单独拿出来都很具有观赏性,但是如果在设计的过程中不把握好设计的原则,只求其表不求其质的话,反而会弄巧成拙。

2仿古建筑园林应用的原则

2.1体量适宜

建筑的体量决定着人们对建筑的理解和感觉。园林建筑的体量要与周围环境相匹配,这样才能与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最佳的观赏效果。体量过大,则会喧宾夺主,如果在相对较小的环境中还会给人以压抑感,让人还未游赏便想逃走;体量过小,则又容易让人视而不见,不经意间被忽略掉,失去了其建造的意义。所以仿古建筑要在园林中要选择适宜的体量。

2.2风格得当

中国的古建筑风格多样,并且有明显的地域文化,在园林中建造仿古建筑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风格,与园林的立意、主旨相协调,避免出现张冠李戴现象,尤其是在同一座仿古的建筑的设计建造当中,切不可出现把各种不同风格随意拼凑现象。否则丢自己的脸是小,丢了祖宗的脸是大。

2.3恰当选址

园林建筑只有出现在它该出现的地方才能发挥出它的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否则造型再优美的建筑,也是画蛇添足,从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不必要的浪费,甚至会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

2.4因地制宜

中国园林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又有“景到随机”的说法,所以园林中园林建筑的设置,切不可生搬硬套,随意添加,只有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因地制宜的设置园林建筑,才能创造出和谐的具有极高观赏价值的园林景观来。

3仿古建筑园林应用的手法

3.1仿古建筑的选址

园林建筑和普通建筑明显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它在满足人们休憩和观赏风景这两种功能的同时,本身也成为了风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点缀风景的艺术功能,所以就园林建筑本身要求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并赋予其诗情画意。

仿古建筑的选址一般针对可独赏时的建筑而言,对风景区中的仿古建筑尤为重要。仿古建筑的选址具体的说就是其在园林环境中位置。仿古建筑是用于园林景点的重要景物,是点缀自然山水和景观的主要内容。因此,仿古建筑园林应用的过程,不仅要设计出好的仿古建筑外观,也要注意如何让仿古建筑和自然景观和谐共生。

在注意大的环境的同时,仿古建筑的选址也要珍视一切饶有趣味的自然景物,一树、一石、清泉溪涧,以至古迹传闻,或以借景、对景等手法将它们纳入画面,或专门设置具有艺术性的环境供人观赏。其实,景不在大,只要天然情趣,画面动人,就能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成为园林建筑的佳作。

为此,在仿古园林建筑选址的时候我们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入手,来选择仿古建筑在园林中合适的位置,让其成为点睛之笔,创造出令人难忘、耐人寻味的园林景观。

(1)动静结合

园林中的仿古建筑的选址一般不拘于定式,根据整体景观、环境、空间的需要,适时适势而定,同时结合恰当的建筑形式,使静止之物,闪现灵动之光,给游人以动感,如蜿蜒曲溪上石桥,碧波湖畔轩榭,峭壁陡崖边古亭,无不使人有虽置身屋内却神游于外的感觉。

(2)虚实相嵌

仿古建筑的选址,要符合园林空间布置的要求,以虚含实,以实衬虚,与植物、山石、水面相结合,“于有限中见到无限,又从无限中回归有限”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园林中的借景、框景等手法就是自然景观与园林建筑最好的结合,通过亭廊门窗通透的“虚”,观树木山石水面的“实”。

(3)意境相融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的山水画艺术的影响,况且园林建造的基址常常受到或多或少的限制,如何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表现出无限的景观来,意境的追求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中国园林历来讲究情境交融,徜徉其间,由境生情,以情造境。因此仿古建筑选址的时候,一定要跟整个园林环境相融;跟园林的主题相合。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体势相配

“体”指仿古建筑的体量,“势”指地形、地势。中国园林讲究的就是模山范水,纵观历史上的各大名园,无不是堆山理水,模仿自然界山水的产物,即便是江南的宅院里,也要通过意境的营造来相自然山水靠拢。因此,仿古建筑的体量与地形地势的匹配就是我们不得不注意和解决的问题,建筑的稳重轻飏、高低曲直,都要与所处的地形地势想匹配,这样才能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园林景观,正所谓“随行就势,以标胜概”。

3.2仿古建筑的布局

建筑的布局主要是对多座或成组的建筑而言,园林建筑的布局是从属于整个园林的艺术构思的,是园林整体布局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总是服从整个风景环境的统一安排,同时又对总体布局产生重要的影响。园林建筑的布局不是被动地依附于山水环境,而是能动地与环境相配合,根据环境的具体特点,创造有特色的建筑形象,使主景更加突出、醒目,使次要的景观各得其所,主次之间彼此呼应、连贯,相得益彰而组成园林艺术的整体,使美的自然由于人为的加工与点染而更集中、更突出、更美。

中国古代建筑的观赏性并不仅仅来源于优美的建筑单体,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建筑的群体组合也是其所擅长的。中国古代建筑丰富的造型和优美的曲线,使不同建筑在布局当中通过建筑之间体量、外观、材质、明暗、虚实等等方面的对比,结合周围的环境,形成不同的游赏空间,创造出更具观赏性的园林景观。建筑所表达的是空间美,音乐所表现的是时间美。用建筑的线性或布局方式来表达音乐的韵律美,是把建筑和音乐两种艺术相结合的产物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园林中园林建筑的布局之所以更具有音乐的律动美是因为园林建筑的构筑方式往往不受布局章法的制约,完全遵从空间韵律的感觉,如同一曲动听的乐章。

(1)主次分明

中国的山水画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建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中国的园林设计和规划都符合中国山水画的理论,所以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布局也深受古代绘画艺术的影响。一座园林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要分清主次,才能避免景观的松散凌乱。对建筑的布局来说,面积较小的园林,会有一座主要建筑;稍大些有多个景点的园林会有一个相对来说起主要作用的景区,而园中的主要建筑和建筑群便建造在这一区域内。由此可见,仿古建筑布局中,主次一定要分明,不管是从建筑的等级还是建筑的体量上都要有轻有重,这样才能让园林结构严密,主题突出。

(2)疏密得体

园林是由一个个不同的空间组成的,空间是由园林建筑、植物、水面等等要素围合组合而成的,不同的空间给人的心理暗示不同。空间过于局促让人感到压抑,空间过于开敞让人思绪游离。所以,仿古建筑在园林中的布局要疏密得体、张弛有度。通过建筑与建筑、建筑与植物、植物与植物等等构成要素之间的对比,营造出意味感受多样的园林景观,吸引游人的注意力,让人如同游在画中。因而,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动态的空间美,是一个多层次的复合结构,是“空间组合的美,空间的层次美,空间的过渡、转化和碰撞,引导、穿插、交汇、封闭、开敞、对景、动态,它主要是视觉美,也具有听觉的、触觉的,明晰、朦胧、幽深、明亮……一种感觉的美。它能使人们感受到雄伟、亲近……,又可通过塑造达到某种诗意的、音乐序列的、绘画画面的美。”

古建筑景观设计篇8

关键词:江南园林传统文化元素现代景观设计

本文为2012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结项论文,项目编号:12457205D-18。

1、江南园林概述和特点

江南园林属于我国三大园林派系中的一派,代表了我国古典园林和传统元素的经典。江南园林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但是因为园林的面积和篇幅都比较小所以至今保存完整的园林一般都是明清时期的园林,这些作品体现了我国的古典美艺术。园林的主要特点就在于园林和园林之间的不同,古人造园的方式体现了有法无式的特点,只有一定的艺术规律但是却没有一个固定的流程,因此多种多样具有与众不同的美感。

中国古代的私家园林的特点主要有:(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这是创作中国古代园林的主旨,主要是为了获得一个典型、凝练、优美并体现自然反映自然的一个私家环境;(2)建筑和自然的和谐:中国古代园林创作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体现了道家“为而不持,主而不宰”的思想特征;(3)意境美:古人都喜欢用山水画和田园诗来表达对于自然的喜爱,而中国古代园林则体现了古代自然风景的意境美,可以用诗情画意来形容。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园林结合了建筑、自然、人文的美,将这三者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创作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意境,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建筑价值和人文价值。

2江南园林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2.1我国目前的现状

现如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口密度的不断增长,出现了许多环境、交通、资源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下文主要就河北省的环境状况进行分析,其环境问题已经达到一个无法忽视的地步,阻碍了城市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自然景观和城市生活支持系统和过程等使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环境问题。因此建立人性化、生态化的城市环境景观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迫切任务,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优美、自然的环境。

2.2江南园林的运用

2.2.1存在的问题

江南园林的意境是现代人向往的生活环境和境界,因此我们利用江南园林的艺术特征和营建手法来设计和创作现代建筑,将其运用到河北省现代化城市景观的设计中去,这样不但可以实现人们的精神向往,而且还能实现古代园林艺术的发展和延续,真正的实现中国特色。

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对江南园林的运用呢?这个问题是目前最需解决的问题,不管是使用怎样先进的技术或者思想要想实现江南园林的完美运用都是比较困难的。现在我们都流行“在继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的思想,这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这种观点鲜少遭受攻击,因此其看上去体现了一定的哲学性和中庸性,符合中国人广泛的思想和心理。江南园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是精髓所以要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进行发扬,其他领域的中国文化因素也要使用这个态度进行运用,但是江南园林中值得现代景观设计运用和借鉴的元素却很少。

现代景观的概念比较宽泛,现如今我们还只停留在通过研究江南园林来发展的道路上,但是这样我们就永远不能获得发展,只能永远依附在古人的设计思想和创作中,并且我国高校的园林教育中都将大部分的时间花费在研究“死去的艺术”上,真正的体现发展的东西很少。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江南园林具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不管是设计背景还是方法等都比较完备和经典,但是现代的景观设计却缺少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2.2.2河北省景观设计中的问题

河北省城市中有众多的文化广场、主题公园等,但是景观园林的设计却很荒诞,不但不能体现现代先进的文化和艺术风格,而且还体现了一些落后的思想和文化,整体设计显得繁杂琐碎,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继承江南园林的建筑设计更是荒诞无比,只是简单的抄袭了一些江南园林的色彩、符号、纹样等。

我们对于古代文化一直强调要在“继承中发展”,但是现在我们继承的只是一幅画、一副图案,我们至今都没有明确到底要继承的是什么。所以在进行现代景观设计时不但不能自然之美,反而扭曲了其意境,然后不断发展最后就形成了矫揉造作、灰暗沉闷的设计手法。有时候我们只关注传统的表现方式和形式而忽视其精神和内在,但是一个优秀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不应该只是视觉上的享受更应该是中国古典文化和底蕴的一种体现和发展,要在传统文化元素的氛围中不断研究和发展,最终创作出体现古典美和中国特色的一种设计风格和体系。譬如:江南园林中的园林设计和建筑设计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如果将园林设计随便的放在一个小区的景观设计上那么就相当于将江南园林的美学概念直接套用在现代建筑上,忽视了园林设计和建筑之间的统一性和和谐型,忽视了江南园林也是建筑的一个部分,建筑本身其实就是景观,江南园林只是景观中有建筑,建筑中体现景观,相辅相成,最终达到一个完美的意境。

2.3欧洲建筑风的盛行

如今,我国现代建筑越来越多的体现了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的结合,可以说是国人和洋人之间的一种结合,但是国人对于欧洲建筑风格之下外向型的空间设计慢慢的具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为国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向往那种君子在院墙内品茶谈天的意境,所以国人只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自然的小天地而不是外向的空间,而这种需求只有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才能体现出来。中国传统建筑中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封闭的庭院,这不仅是一种私密的不外向的空间,更是一种暂时逃离外界纷争的世外桃源。受到这种心理的影响,我国目前出现了很多“新中式”的建筑风格(就是指以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作为主要特征的建筑风格),虽然建筑设计的手法不一样,有的是神似,有的是形式复古,有的是空间传统,但是这些都体现了现代建筑设计师对于古代建筑文化的一种探讨和发展。

3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笔者认为要想实现将江南园林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必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形式美运用;精神传达;文化共融。下面主要用书法艺术作为实例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第一,形式美运用:传统文化因素运用到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最基础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运用形式美,这种形式美的运用也可以说是一种符号的运用,简单来说就是形式的模仿和再创造。书法中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书法线条上,其是书法家内在气质和情绪的一种外在体现,通过点、线、结构、章法来有效的体现。譬如: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点和线设计一些小品。

第二,精神传达:精神的传达不但是形式的模仿和再创造更是通过环境来表达一定的思想、艺术和文化。书法中的精神传达主要是“书中有画”的意境,不管是书法还是景观设计,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的情感的表现。景观的意境也是来源于设计者对于自然环境的考察和自己的情绪、心理和对人生的态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景观设计和书法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和特点。

第三,文化共融:不管我们如何设计城市景观还是如何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为了当代人的生活,所以当代文化是设计和生存的基础和根本。当今设计是一个文化融合的时代,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不管是国内文化还是国外文化都要实现融合和共生,最后才能真正创作出现代城市景观,实现传统文化因素的有效运用。

4结束语

综上,江南园林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对于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但是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不只是简单直接的抄袭、模仿等,必须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这样才能实现再创造。利用“在继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展”的思想实现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和运用,最终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

[1]郑曙阳《景观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张家骥

[3]李长君“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简析城市设计中的城市景观要素”《华中建筑》2000

古建筑景观设计篇9

关键字:现代园林;园林色彩;古典园林;设计探讨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注重现代园林色彩的引用,古典园林在设计上将静态色彩与动态色彩完美组合,将民族传统文化的意境通过色彩的应用体现出来,使得古典园林更加具有民族韵味。

1.现代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在艺术形式的理论和实践上经历了借鉴、探索、创造的过程,在50年代,园林讲究功能分区,注重安排群众活动和文体娱乐内容;从60年代起,我国在总结园林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园林规划理论;7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园林建设注重发扬中国传统特色,强调以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三者统一为主的园林艺术形式。[1]

1.1现代园林特点

现代园林是以植物为主组织的园林景观,以自然生态学观点进行植物配置,不仅建立大面积草坪而且体现时代精神的雕塑也日益增多。现代园林以减少园林建筑密度,启用园林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来展现时代气息。[2]

1.2现代园林色彩理念

色彩理念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现代园林在设计庆典及表现热闹场面时,色彩多选择以红、橙、黄为主的暖色,这样的暖色给人朝气蓬勃的欢。在空间较小的边缘、高速公路两边、街道分车带多选用蓝、青、蓝紫为主的冷色,这样的冷色增加空间的深远感,不容易分散注意力。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使冷色与暖色具有面积同样大的感觉,就必须使冷色面积大于暖色,而选用什么样的色彩,取决于园林整体设计追求的感觉。[3]

1.3现代园林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现代园林体系的发展与古典园林体系保持紧密的结合。发展现代中国特色园林,需充分遵循自然生态原则,运用乡土材料和本土植物把园林景观设计成一个有机体,最大限度利用自然水、最小程度依靠人工水,最终使现代园林景观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功能、内涵更高层次的统一。

2.古典园林发展概况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分为形成、全盛两个时期。古典园林在唐宋时期形成,开始注重游乐和赏景的作用布局,使之形成优美的环境,并对绘画技术与造园艺术开始应用。明清时期古典园林走向全盛,具体表现为园林功能多样化、园林建筑的扩大、规模设施样式的营造、内部的装修和环境色彩的应用等方面,以此体现中国造园思想的高超境界。

2.1古典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有意识地对自然风景加以改造、加工,表现出精炼浓缩的自然,运用建筑来配景,使风景与建筑巧妙融合。我国古典园林因建筑风格和特点分为规模宏大、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风采特色的园林,如我国现存的最大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以玲珑素雅、富有江南水乡特点、讲究山林趣味和朴实的自然美的园林,如苏州园林就是其最好的表现(如图1所示)。

图1苏州园林

2.2古典园林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在一定空间内,运用各种造园方法将山、水、植物、建筑加以构配,组合成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的整体,将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充分体现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自然山水型,而且我国古典园林多以山水为蓝本,于潜移默化中表达中国文化生动的意境。

3.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栽植多以观形为主,取色、赏花、闻香、听音为辅,注重季相与花期的变化,花木的选择与使用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现代园林景观中的栽植设计,植物种类多突破地域环境,主体建筑通过插入其间的硬质景观,强化软硬质感的对比。中国古典园林在景观塑造设计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模仿性,而现代园林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地域的限制,充分运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和全新的艺术处理手法,对传统要素的造景运用,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与挖掘。[4]

3.1古典园林设计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主题和构成要素在于地形地貌、文水地质、乡土植被等自然资源构成的乡土景观。古典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认识与感受,是一件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品。古典园林设计要注重设计的明了和雅观,也要注重效果配置的尺度上要合宜,其意境主要借助于园林植物的设计创作,设计需开阔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从造园手法、空间布局、文化特色上开阔更广泛的领域。

3.2现代园林设计要求

现代园林的设计中不能盲目的追求豪华和宏大的园林,而使其远离融入自然的初衷,片面注重模仿,照搬别人的园林设计,没有自己的特色。现代园林设计在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同时,不能没有人文的关怀,在园林的建造中不能破坏生态环境,现在园林设计需要将“景”和“意”有效的融合起来,用环境来培养人的情操。[5]

3.3古典园林设计与现代园林设计手法比较

现代园林在发生革命性创新的同时,保持了对古典园林明显的继承性。现代园林设计在扬弃古典园林自然观的同时,又有自己新的拓展,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拓展,由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拓展。古典园林设计源于自然并高于自然,本质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组景方式上分为分区设景即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步移景异;现代园林的设计手法在组景方式上表现为:在全面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的基础上,更加开放与自由,偏重于整体构图,极少轴线对称,各景之间流动性强,界线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但不排斥自然的形态。

4.古典园林的设计探讨

古典园林设计遵循古典造园手法,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创造中国特色园林,对古今中外园林的美学思想、历史文化进行探讨,设计本土特色的园林。

4.1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设计探讨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水景在高度提炼和概括自然水体的基础之上,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技巧,极其注重水体的配合组景,重在表现其静态美,动也是静中之动势。现代园林设计对景观中的水景处理,更多地继承了古典园林中对水景动态美的表现手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动态水景的潜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古典园林用石设计讲究特置主景,与水体、植物配合组景;现代园林用石设计开始营造硬质景观,使用经过抽象后的规则石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园林中的建筑多轻巧淡雅、朴素简约,其本身成为点景之一;而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建筑,已逐渐趋向抽象化、隐喻化,建筑空间的构成技巧已被大量引入景观设计之中。

4.2古典园林设计对现代园林色彩的应用

古典园林利用现代园林色彩对比和调和的设计原则,把园林景观中的山、水、植物、建筑等色彩的物质载体进行组合,由此得到理想中的色彩配置方案。

4.3现代园林色彩对古典园林设计的影响

现代园林的色彩寻求关系平衡的统一和对比,古典园林将此色彩关系升华运用,将色彩的常用搭配、审美要求的色彩形式纳入其中,为园林景观的色彩效果营造氛围。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景观色彩设计与色彩学理论进行吸纳,对色彩应用进行创新,使之创造出新颖的园林景观环境色彩。[6]

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中利用山、水、植物构成自然风景,运用现代园林色彩对其进行装饰,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景观。现代园林色彩在自然式景观生态营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古典园林色彩运用的一种升华。

参考文献:

[1]吴旺杰、吴兆友.现代园林发展趋向浅谈[J].当代建设.1998.01:5-10[2]刘青林.何谓现代园林[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06:10-15

[3]崔素娅、毛白滔.色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06:7-10

[4]赵兰.浅谈现代园林设计的要点[J].现代园艺.2011.19:12-17

古建筑景观设计篇10

关键词:天人合一;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自然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5-0039-01

“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造就了中国园林建筑的美学研究。这种思想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的精神所在。早在古代,许多文人雅士就以诗词书画来表现大自然的美景,造园与诗词书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造园是将诗词书画真实的再现出来,中国的园林建筑也融合了大量的诗词书画。

一、“天人合一”观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思想中的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天人合一”的观点上大有体现,每一个点都体现在人和自然的统一,和谐。但它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大不相同,其风格也不同,西方人体现的是以几何构图式的园林,是与自然对立的,表现在园林建筑上,融造成严谨有序的布局,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及紧张压迫的氛围。连花花草草都修剪的很规整,是将几何体联系在一起,如以几何美为特点的法国古典园林,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体现。而中国古典园林所表现的是自然山水式的园林,始于自然,将人工美与自然美联系起来,达到一种至高的境界。

“天人合一”的思想讲求的是天和人这两个体的统一,在满足这个条件的基础上,力求达到一种意境美,意境是古典建筑园林中的灵魂,是不可替代的,在造园中,水系的曲直,山石造景等方面都体现无限的意境美,从无限的物质追求延伸到精神追求,力求营造美的意境。

二、“天人合一”观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手法中的体现

“师法自然、融入自然、顺应自然”这一创造思维,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所崇尚的。“师法自然”是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自然,然后再提炼运用。“融入自然”是指用建筑中组合空间运用到其中,形成一种深远的境界。“顺应自然”是指园林建筑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形成统一,表现的手法有借、漏、抑、透,其中借景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运用最多的,不仅把园林近的景观而且远的景观引“借”到园林中,成为园林中的景观之一,从而使园林突破空间的限制,寻求更美的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运用这种造景手法颇多,又如从留园的中部水谷深处看曲鷄楼一角,藏的意境就显现出来,让人耐人寻味,那粉红黛瓦就若隐若现于山谷之中。苏州壶园,虽然园小,但却给人一种深远广阔的感觉,就在与运用了这种手法,藏厅堂于茂密的树木深处,每每品到这里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天人合一”在自然材料的应用中的体现

“天人合一”的思想意味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是不可或缺的,关于人的各方面也要遵守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易传·象》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就要说明了这个道理。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建筑的主体就是木构架体系,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时中国幅员辽阔,根据各地的气候,地理条件,自然资源等条件,木构架体系运用到建筑的方方面面。自然的木材料来源广泛,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同时木构架的抗震性强、适应性强,又由于在木构架建筑中,穿斗式结构最灵活;同时这种材料可便于加工和运输,可便于维修,是园林建筑中的首选材料。

四、“天人合一”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布局方式中的体现

我国的古典园林建筑在群体组合中通常以内向的布局形式为主,尽管这样,但园林建筑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无论是从景观和观景的角度看,都不能不考虑周围的环境,而采用闭关自守的思想,所以,较大型的园林建筑,都以内向和外向形式结合起来,这样的布局形式,不仅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外观开敞而变化无穷;更能给观景提供有力条件,可以观看远处的景象,这两点,对园林建筑都有特殊的意义。

处于园林之中的建筑物和“景”,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看”,二是“被看”。不仅满足这两个要求,而且还得有主次,这样才有很好的布局形式。像以观景为主的建筑,面对风景优美的景观应敞开,应最大限度的观赏景观。

五、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神所在在于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注重意境造园,满足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能与自然更好的交流,是现代人更要追求的,应遵循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把握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神和旨趣,汲取营养。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