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8:25

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词:县级用电信息采集问题解决对策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现智能电网用电服务环节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基础和前提。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将对公司传统的营销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带来重大变革,创新营销工作方式,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加速营销工作向集约化、精益化和标准化管理的转变。

近年来,县级供电公司为实现抄表算费的自动化、线损分析的实时化及电费回收的可控化,正在积极推行集抄系统建设,各方面工作正在紧锣密鼓中开展。但是,由于县级公司基础管理相对薄弱,人员配备、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制约集抄系统建设工作,现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陈述如下:

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程建与台区精益化中存设存在的问题

(一)县公司开展全面覆盖采集前期普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量大、时间紧、有些台区辖属区域广、涉及乡镇多,无形中增加了普查人员的工作量;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前提下各营业所在人员安排上得不到合理的配置。二是月初到了抄表、收费阶段,恰与用电信息普查计划冲突,保质保量的要求得不到保障,因此工作人员为完成正常工作,普查中就容易出现不去现场而凭空想象绘图、遗漏等现象。更有甚者完不成当月计划量;三是由于绝缘化改造施工当中,施工方未对部分改造台区内低压杆杆号进行编号,或者所编杆号混乱,致使绘图人员无法进行低压杆号的编写,给普查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严重影响工作进度和效率;四是部分台区在农网改造计划内,今年或明年改造后用户下火线布局也随之变动,致使所绘低压台区图失去意义;五是农忙季节,许多用户外出务农,工作人员时常赶不上,加上营业所车辆使用紧张,给普查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六是有些乡镇街道用户居住比较混乱,需要在营销系统中大量修改用户信息。

(二)采集上线施工中也存在一些列问题:一是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过程中,工程的实施有许多不规范现象,尤其在施工和安装方面,很容易出现档案、安装和施工信息不完善的诸多问题,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表计定换时张冠李戴现象、错装、漏装等现象;二是绝缘化改造时,对用户下火线改造不彻底,部分表计至今安装在用电客户家中,给架设485接线带来困难;三是系统建设前期对用户的宣传不到位,在施工停电时许多用户表示不满;四是施工人员在表计安装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导致部分表计出现表烧;五是由于人员紧缺,集抄表计在营销系统中的业务流程进度滞后于现场安装进度影响工期;六是在进行台区调试上线及消缺工作时,由于县公司技术力量薄弱,需要厂家及系统维护人员给予技术支持;七是在表计更换过程中,易引发电费纠纷问题。

二、解决的对策及处理建议

(一)县公司成立包括主管领导在内的集抄系统建设工作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一种有效的联动机制。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县公司日常管理工作中。从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积极推行奖优罚劣、以奖为先的考评机制,目的在于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

(二)采集上线施工计划与本地区农网改造同步进行,避免下户线改造的重复投资,从而为集抄建设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

(三)从各营业所抽调专人成立县公司“集抄项目组”由县公司一把手和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配表组、流程组、调试组和现场组。重点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施工前期准备。由配表组和流程组负责,台区抄表员配合提供台区客户明细,完成客户表计配出、粘贴标识工作。确保一个台区一个区册。如存在台区不唯一的现象,必须在流程发起前完成调整。同时,台区抄表员对台区客户用电性质进行梳理,确保配出表计信息的准确性。配表组根据施工进度,做好表计领用、采集设备统计工作,并按期上报计量中心。根据当日施工情况,做好与施工单位的设备领用、旧表退库等领用手续。二是现场施工。由现场组负责,台区抄表员配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并对施工工艺进行抽查。同时,对次日改造台区进行施工交底,明确施工地点、施工范围等,重点是明确台区散户的分布位置。并且做好台区宣传解释工作和粘贴台区改造停电通知单等。三是后台流程发起。由流程组和现场组负责,台区抄表员配合,根据台区客户明细确认表对次日改造的台区完成系统轮换流程。对当日施工完成台区于次日18:00点前完成采集流程归档工作。出现表计信息不一致、用电性质不确定等问题,由现场组到现场核对后,反馈流程组。四是终端调试。由流程组和施工的单位负责,现场组配合,做好终端参数设置、审核下发参数正确性,确保已改造台区及时上线。对施工后采集成功率未达要求的台区,由流程组给施工单位下发消缺通知单,施工单位在接到消缺通知单当日完成消缺处理工作。对采集成功率达到要求的台区,由现场组通知台区抄表员,双轨运行一个月后转为自动抄表。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积极推行台区改造责任承包制,抄表人员全过程参与,引入“5w1H”的工作方法。一是制定前期台区普查工作计划。时间安排上避开抄表、收费周期。不定期监督、抽查普查工作质量,确保台区的唯一性、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期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二是制定施工进度倒排计划。按照施工难易程度,制定施工进度,原则上,对满足改造条件的台区提前施工。台区负责人根据施工计划,提前进入现场进行梳理,对施工难点、表箱及下户线改造情况提前上报。

(五)结合县公司实际情况,编写切实可行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工作流程》,内容包括:前期准备阶段、流程发起及设备领用、现场施工、终端调试及验收。

(六)严格按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施工工艺》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验收规范》要求,对施工单位进行入场前培训。倡导文明、廉洁施工。

(七)抓好集抄系统建设过程中的三项重要指标。

一是工程质量指标包括台区改造进度、安装工艺符合度、工程竣工资料的完整度和准确度;二是技术指标包括数据采集成功率;三是实用化指标包括采集终端投运率、采集终端在线率、抄读准确率、采集数据使用率。

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篇2

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其他数据等不受非法用法的破坏,主要指未经授权的访问者无法使用访问数据和修改数据,而只给授权的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和可信信息服务,并保证服务的完整性、可信性和机密性。电力信息安全是指供电系统中提供给用户或公司内部员工的数据是安全的、可信的。供电公司管理系统是个繁杂的系统,涉及用电客户和公司内部员工及第三方托管服务公司,系统的信息安全一直是公司发展的瓶颈。正确评估供电公司信息安全系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针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最后制订供电公司信息安全的策略非常重要,也是至关重要的。

2供电企业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

尽管供电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电网信息安全系统,但供电企业内部网络仍不健全,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另外,供电公司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安全保障措施薄弱也制约了其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要构建一个健全的供电公司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就要首先分析供电公司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对症下药,进一步提出供电企业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

2.1不可抗拒因素

所谓“不可抗拒因素”,就是由于火灾、水灾、供电、雷电、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供电公司的供电线路、计算机网络信号、计算机数据等受到破坏,并威胁到供电公司的信息安全。

2.2计算机网络设备因素

供电公司计算机系统中使用大量的网络设备,包括集线器、网络服务器和路由器等,其正常运行关系着供电公司内部网络的正常运行,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着供电公司的正常运行。

2.3数据库安全因素

供电公司计算机系统监控用户峰值,管理用电客户信息及其他用户缴费等情况,计算机数据库的系统安全决定了供电企业的调度效率,也决定了供电公司公共信息的安全。供电公司应该使用专用网络设备,确保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互联网的隔离。

2.4管理因素

供电公司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供电公司的网络安全。供电公司应该建立过错追究制度,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质,有效防止和杜绝管理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问题。

3供电企业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

3.1提升员工信息安全防患意识

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并非仅仅是系统使用或者管理部门的事,而是企业所有职工的事,因此,要增强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和防患意识。通过采取培训和考核等有力措施,进一步提升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安全的认识,让信息安全成为企业日常工作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信息安全水平。

3.2采用知识型管理

传统的安全管理大部分采取的是一种硬性的管理手段。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安全管理应当以知识管理为主,从而使得安全管理措施与手段也越来越知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促使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3.3设置系统用户权限

为了预防非法用户侵入系统,应按照用户不同的级别限制用户的权限,并投入资金开展安全技术督查和安全审计等相关活动。信息安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需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从平时的基础工作着手,及时发现问题,汇报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4防范计算机病毒攻击

加速信息安全管控措施的建设,在电力信息化工作中,办公自动化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核心工作业务就是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这也正是计算机病毒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渠道。因此,必须大力促进个人终端标准化工作的建设,实现病毒软件的自动更新、自动升级,不得随意下载并安装盗版软件;加强对木马病毒等的安全防范措施,对用户访问实施严格的控制。

3.5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严格规范信息安全事故通报程序,对于隐瞒信息事件的现象,必须严肃查处。对于国家和企业信息安全运行动态,要及时通报,分析事件,及时信息安全通告。对于己经制定的相关预案和安全措施,必须落到实处。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督查队伍的建设,提高信息安全考核与执行的力度。

3.6建立信息安全保密机制

加强信息安全保密措施的落实,禁止将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完善外部人员访问的相关授权、审批程序。定期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各项检查工作,切实做好文档的登记、存档和解密等环节的工作。

4结束语

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篇3

关键词:设计供电企业信息系统

一、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一)早在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就向全党、全国人民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二)几年来,信息化作为划时代的产物己被全社会认识和接受并且逐渐深入人心,国内互联网用户前五年呈几何级数增长,网络无处不在、无时没有、触手可及、内容丰富,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为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三)供电企业是我国计算机应用较早的行业之一,信息技术在电力生产、建设、经营、管理、科研、没计等各个领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安全生产、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促进了供电企业的发展。

(四)随着全社会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长,人们对电网调度“三公”信息及时披露、发电量竞价上网、电力营销优质服务等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公司系统对外网站成了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五)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日新月异,强有力地支持人们对信息化的巨人需求。电力体制改革处在持续渐进的过程中,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不确定性,以面向管理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如过于超前就会面临较大的风险。

二、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指导思想

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指导思想:紧密围绕“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目标,贯彻集约化管理的思路,以安全生产为基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强化管理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宗旨,充分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理念,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导向,以国际一流电力公司为标杆,加大信息化投入,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整合,大力推进公司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生产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全面实现公司核心业务的信息化,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保障。

三、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战略驱动原则。坚持信息化建设围绕公司战略目标的原则。围绕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以公司各部门的需求为基础,结合信息化的实践和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把握,提出公司的信息化远景、目标和战略,全面系统地指导公司信息化进程,并且将信息化建设目标转换成可操作的短期实施计划,及时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二)统筹规划原则。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远近结合、突出重点”的原则,从公司实际出发,以业务需求为导向,统一安排应用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突出重点,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公司发展急需的应用系统的建设,分步实施,分层推进,促进各层面(各级企业、各种业务)和各主线(关键业务、流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化发展的有序、协调发展。

(三)管控联合协调发展原则。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电网自动化与管理自动化两大要素,管理信息系统要与自动化系统有机结合,实现管控联合,提升公司信息系统的实时化水平,及时反应公司运营动态,在公司核心业务和流程所涉及的各个层面和环节提供无缝支持,实现生产运营的全面信息化。

(四)集约化标准化原则。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统一管理、充分共享、安全可靠。健全信息化标准体系,新建、升级的应用系统必须采用公司规定的标准,己建的系统要逐步改造以满足标准的要求。

(五)实用先进原则。信息技术应用和系统建设要兼顾先进性、开放性、成熟度和公司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适应技术发展和需求变化的要求,实现实用性与适度超前、经济性与灵活性、可扩充性的有机统一。

(六)建管并用原则。加强信息系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统一考虑系统建设、运行、维护、应用等信息化建设过程各环节,从组织、人员、资金等各方面加以系统性落实,实现各个环节的平稳过渡和有序衔接。

四、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总体目标

供电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总体目标为基本建成满足“十一五”信息化发展需要面向未来的一体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公司核心业务的全面信息化,使“十五”期间初具规模的“供电公司数字化电网、信息化企业”发展到新阶段,在国内电力行业继续处于领先地位。

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篇4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简介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采集客户端实时用电信息的平台,是运用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对电力负荷进行实时监控、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其功能包括远程自动抄表、负荷控制预购电、防窃电、低压集抄等。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供电企业用电信息管理自动化的新型装备,是联系用户和供电企业的桥梁。其一方面涵盖了变电站、公用变压器、专用变压器、居民集抄等管理对象,系统核心是负荷与电量管理,较为符合供电企业市场发展及经营管理的需要;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时控制用户用电负荷,宏观调控负荷曲线,加强用电异常的监测和处理,认真分析系统发回的用电异常报警信息,及时发现用户计量故障和窃电行为等,引导用户合理用电,有序用电。

2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整体规划目标

国家电网公司的《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智能双向互动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全面覆盖。国家电网规划,其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将在2014年底达到100%,在“十二五”期间对直供直辖区域内所有用户实现“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

3武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现状

从2014年年初开始,武邑公司按照“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要求,全力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建设,并逐步推广应用智能电能表。按照“建设一片、应用一片”的原则,分所、分线路统一推进建设工作。建设中,该公司每月结合抄表工作开展电能表轮换及安装,制定详细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计划。该公司进一步加大管控和督办力度,每个供电所设立专责一名,负责本所集中器的领取、发放、督促安装、电子台账的建立和现场旧表表底的收录及上报任务,将计划细化到天,建立了日总结、周通报和月考核机制,合理有序推进工程进度,严把现场安全管理,规范配套服务举措,严控项目验收关,切实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该公司进一步深化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各项应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应用培训,对用电信息采集指定专项负责人,主要针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及实用性进行宣贯,并对采集系统及营销SG186系统的数据关联和采集常见故障进行分析处理的思路和办法进行培训,重点对采集系统建设中的台区关口表换表流程及调试全过程进行分步讲解,力求每一位受训人员对采集系统的各个环节做到充分了解,提升了各级营销人员的业务技能。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程作为智能电网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武邑公司不断深化用电信息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成果应用,不断创新电费抄核收管理模式,在全县推行用电信息“集抄集收”模式,实现对抄表、核算、收费和采集运维等工作的集中管控和处理,无缝对接“大营销”体系建设,优化调整组织机构和岗位设置,提高营销管理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引领武邑迈入用电服务双向互动“智能用电”新生活。

4武邑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效果

4.1线损管理

传统模式下,部分台区存在抄表不及时,出现错抄、漏抄问题,很难真实准确地反映线损情况。为了提高计量采集准确性,降低线损率,该公司严格按照省、市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改造统一部署和要求,对原有的计量装置进行分批智能化升级改造,智能表的应用,不仅有效解决客户老式表计计量失准问题,还通过实时监测计量装置的运行情况,实现了线损的实时计算,对线损的异常波动及时跟踪处理,从而有效降低综合线损,为打击窃电行为、及提升供电所节能降损管理开创新局面。

4.2用电检查

目前,该公司运用采集系统对所有已实现采集的台区和用户,实施计量数据实时召测、异常电量等数据在线监测,达到了精确定位、重点检查、窃电查处立竿见影的效果。利用采集系统对客户用电情况及可能存在的表计故障、接线错误、电压电流、电量异常等进行实时监控,后台分析判断,按需到现场处理,避免以前那样有事就要跑现场,提升了用电检查规范化、精细化和高效化管理。

4.3计量管理

通过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该公司配套大力推广了智能电能表,有效解决了客户老式机械表、机电式电能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收费难、表计灵敏度降低、计量失准等问题,有力推动了计量装置的智能化发展,提升计量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4.4降本增效

通过系统支持,实现了远程抄表,通过实现本地费控或远程费控,有效地减少了催费工作量。实现远程抄表,解放了原来的抄表班,160个抄表员被分配到全县10个供电所,充实到电网建设和故障保修的队伍中去。供电所停用了原来雇用的临时工,为公司节约了一百多人的开支,实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

5展望和计划

结合“三集五大”“大营销”体系建设需求,武邑供电公司计划2014年实现辖区范围内低压居民、专变用户、公变台区用电信息采集“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建设目标。系统建设的同时,公司将不断完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深化系统应用,构建以采集系统为基础,以营销信息系统为核心,把集成智能用电管理、智能服务双向互动、智能量测、客户侧分布式电源接人等关键技术的智能用电服务平台建好,实现电网与客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形成客户广泛参与、市场响应迅速、服务方式灵活、资源配置优化、多方合作共赢的新型供用电模式,提升智能化、互动化服务能力,支撑智能电网建设和公司可持续发展。

6结束语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作为电力营销的数据支持系统,是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武邑公司将不断深化采集系统的应用管理水平,加快采集建设进程,做好运维消缺工作,进一步提升终端覆盖率和采集成功率,确保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的年度任务顺利完成,实现公司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目标,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篇5

10千伏线路共计4701条,公用线路总长度为37341.114千米,电缆化率48.96%,绝缘化率89%,环网化率90%;10千伏配变共计103083台/4810.46万千伏安,营业用户数377.14万户――这组数据是浙江杭州供电公司在“十二五”收官之年交出的答卷。

如果说电力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那么配电网就是电力供应链条中连接主网和社会、客户的输送载体。随着社会对安全供电可靠性的不断提高,配电网必须实现更专业的管理。而在杭州,配网建设改造与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2年,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就建成了国家电网公司首批配网示范工程;2015年底,更是初步建成了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配电网,技术及管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随着“十三五”的到来,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持续加大配电网建设力度,按照“一年提升、三年领先”建设一流配电网的目标,统筹推进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改造创建活动,着力解决市区配电网发展薄弱问题,完善网架结构,提升供电能力和质量,提高装备智能化和运行管理水平,实现规划协同化、建设标准化、运检智能化、管控信息化,实现业扩和充电设施的无障碍接入和多元化负荷及清洁能源的全接纳。

核心平台配电“自动化”

“自动化”对配电网故障快速响应

配电自动化是配电网的核心技术平台,它利用遥信、遥测、遥控技术,并通过应用系统的信息集成,实现配网的科学管理,相当于配网的神经系统,对配网故障可以实时感知,快速响应。在配电自动化建设上,杭州供电公司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2009年成为国网公司第一批配电自动化建设试点单位,2014年配网自动化建设与应用入选国家电网公司典型经验。

杭州供电公司采用“主站+网络型终端”的两层结构,让建设和应用同步开展,并提出“电缆网‘主干线三遥、分支线一遥’、架空网‘一遥’、配电变压器‘两遥’”的建设原则。通信方式一般采用光纤通信的通信方式,并备有光纤敷设,以便有困难时采用载波通信过渡。“这种建设模式使杭州配电自动化建设的投入产出比最大化,同时又将施工的难度和对可靠性的影响降到最低。”杭州供电公司配电自动化专职王凯介绍到。

现阶段,杭州已经实现市区电缆主干线路配电自动化全覆盖,对核心区分支开关站所开展一遥试点,对主干架空线开展“三遥”试点;深化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用,扩大全自动馈线自动化区域,推进配电自动化大面积快速复电及开关状态操作实用化应用;完善配电主站系统各项功能,实现单相接地故障定位、智能预警、智能自愈、网络重构等高级应用功能的实用化,进一步提升分布式能源接入和协同调度能力。

再升级实现配电网故障智能自愈

2015年8月,杭州供电公司对110千伏中心变成功实施了配网全自动馈线自动化终端注入测试,从故障发生、故障隔离到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全部由主站自动控制完成,成为浙江首家进入配网自动化主站智能自愈高级功能实用化阶段单位。配网自动化系统智能自愈,指的是故障发生后,不需要人工手动远程操作,全部由配网自动化主站系统完成各个操作步骤,是配电自动化的一种高级模式。“通过配网自动化的进一步升级,在市区核心范围实现全自动馈线自动化终端实用化,相比集中交互式全自动馈线自动化终端,故障处理效率可提升10倍以上,并且全过程无需人工参与。”杭州供电公司运维部副主任刘家齐说。

智能自愈功能的实用化,大大减轻了配网调度故障处理的压力。以往线路发生故障,通常由运行人员先到现场查找故障,再进行人工隔离及转供,一般耗时90分钟,而实现全自动馈线自动化终端实用化后,线路故障最快可在1分钟内自愈。

现在,杭州供电公司已有11座变电站、61条10千伏线路实现自动化系统自愈功能。未来,还有21座变电站、200条10千伏线路将实现配网智能自愈模式。届时,杭州配电网在自然灾害、设备故障情况下将更加坚强。

同时,杭州供电公司建立了“专业化管理、属地化运行、集维化检修”的配电自动化运维模式,切实确保实用化:杭州配电主站可用率达到100%;终端在线率99%以上,遥控操作使用率始终控制在100%,馈线自动化成功率80%以上。据统计,自启动配网自动化建设7年来,杭州供电公司共投资3.8亿元,建成大型配电自动化主站一套,信息交互总线一套,敷设光纤2852公里,建成自动化开闭所2560座,覆盖10千伏线路1275条,配电自动化线路覆盖率达到96%。

提升效率配电“智能化”

“智能联动”化“被动发现”为“主动监控”

4月27日,杭州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网自动化专职郑伟彦打开配电运检室辅助一体化监控平台,页面上显示出灵隐站所有变电设备和视频摄像头,轻点随意一个摄像头,画面立即显示所对设备。这是国内首创“配电自动化遥控与视频大数据智能联动”功能,通过配电自动化信息交互总线,实现业务信息安全交互。

“云台控制上,可自由操控摄像头距离远近。以往调控人员在进行调控操作时,不能看到操作后的现场设备情况,为确保操作到位,需要应急抢修队配合到现场进行把关,有了遥控与视频大数据联动这项功能,调控工作就方便又安全了。”郑伟彦一边操作一边解释。此时另一台电脑上显示,配电自动化后遥控联动影像,调控人员在操作时可参照现场开关合闭真实状况再作下一步判断。

这项功能让配网调度员遥控操作或线路发生故障时,视频辅助系统将收到相关线路的遥控、遥信信号,主动推送对应开关状态操作视频和重要设备环境细节数据,化“被动发现”为“主动监控”,解决配网设备异常故障时无法第一时间直观掌握现场状态问题,完成配网设备现场无人全自动运维巡视。

目前,杭州供电公司基于云计算、大数据、高速总线技术,构建跨一、三区的配电自动化统一应用平台,在一区实现“三遥”数据接入及控制操作等基本功能,在三区实现“二遥”终端数据接入、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分析、配电终端管理、线路和设备重过载分析等功能;并利用“云存储”平台,实现省、地、县数据的纵向贯通以及数据分层应用,支撑配电网精益化管理。

“智能预警”让安全运维“零距离”

“停止施工,请等待我们运行人员到场监护!”5月9日,杭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室运维值班人员吴发献拨打电话告知危险状况,并在手机上继续应用防外力破坏智能预警装置实时监测施工情况,成功避免外力破坏风险。吴发献使用的这个“智能预警”利器,就是安装在架空输电线路施工危险点上的防外力破坏智能预警监测装置。

这套装置通过网络技术,将线路现场情况实时传输至运维人员电脑以及手机客户端。当有外力破坏隐患时,这套系统也能够通过智能算法进行识别,并立即将隐患照片推送至电脑及手机客户端,及时提醒运维人员进行处理。运维人员还可以通过该装置远程对危险点进行实时监测。当危险点有施工作业危及线路运行安全时,该装置能自动识别并通过电脑及手机客户端发送告警信息给监测人员,此外监测人员还可以远程喊话及时提醒现场施工人员。

目前,杭州供电公司已经在1000千伏安兰Ⅰ、Ⅱ线安装3G视频监测装置50套,通过互联网实时传递现场画面,深入细致了解现场,且所有监测装置数据均已接入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中心,实现了特高压安兰线全通道的远程可视化,让安全运维“零距离”。

与此同时,杭州供电公司创新配网数据分析工作,对全网的抢修工单历史数据、公变停电数据、配电自动化数据进行挖掘分析,结合配网网格化划分,对每个单位和每个配电网格,进行高压、低压故障统计分析展示。为配网改造重点区域、重点设备的选择和对改造完成后的成效进行验证。

“智能抢修”自动研判加快抢修效率

基于配网大数据的应用,杭州供电公司升级了配网抢修平台――智能抢修app。据介绍,升级后的配网抢修平台运用“单线图投射”,将故障主动研判信息与单线图信息结合,将预警信号源与单线图配变点进行绑定,实现了在单线图上观察故障预警的功能。同时,通过配变、分线、主线的逻辑关系,对多发预警信号进行后台分析,通过接点电逐层分析,自动研判出停电设备,实现实时故障研判。在故障研判结束后,当值人员使用“一键发送”功能,可以直接利用故障研判结果及营配贯通成果,进行后台分析,对停电范围内的配变地址进行智能化归纳,并根据标准格式,自动生成详细的停电信息,工作人员检验通过后即可点击,所需耗时降低至一分钟以内。而升级前,这些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耗时至少七八分钟。

抢修过程中,该平台以图形化的形式直观展示了整个抢修过程涉及到的配电网的停电影响范围、影响用户信息等详细信息,对抢修进度、抢修过程、故障和告警信息显示。对需要特殊保电的客户,系统提供相应的监控界面,实时掌握客户供电安全信息。通过建立有效的“可视化”环境,实现营、配、调三专业的信息融合,强化配网抢修、配网运行、客户供电等方面的管控效率。抢修后,该平台还可以形成一张“故障地图”,归纳和分析故障集中区域,分析故障敏感带,为采取针对性的清障工作,提升运行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撑。

实现效益双赢绿色环保电网

杭州供电公司注重电网内质,打造绿色、环保电网,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为了推广清洁电能,杭州供电公司充分依托杭州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引领作用,推动智能互联技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杭州市在国内是换电模式电动汽车的先行者,2014年就已经拥有国内规模最大换电型新能源出租车公司。2015年8月,杭州供电公司再次根据国家发改委的《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按照一定比例配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为服务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发展,进一步加强充换电设施配套电网建设与改造,预留接入容量,保障充换电设施无障碍接入。

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篇6

1.1、电能量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建设是供电公司构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SG186营销业务系统的核心业务之一。电能量信息采集管理系统建设要求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预算范围内、达到预定质量要求的一次性任务的特性,应用常规的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该工程管理的需要。

1.2、按照《黑龙江省电能信息与采集系统》系列规范要求,对线路关口表、台区表、高低压用户表全部进行计量改造,通过多种通讯方式实现对售电侧电能量信息的全面数据采集。

1.3在计划工期内,完成集中器和电能表安装、调试任务,实现系统的封闭运行和实用化管理。

二、供电企业实现智能采集及电费回收的工作要点

2.1、智能电表推广应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建立项目组织机构,负责讲解项目建设管控流程,做好城区和农村专(公)变的停送电与停送电信息报送工作及管理、保障物资供应与废旧物资回收、工程项目环节安全监督、工程项目属地化管理、专(公)变台区的停送电工作。

2.2、供电公司和施工作业队对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和施工过程中,要对组织、安全、质量及进度等工作进行管控。

2.3、智能电表推广应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作为营销重点项目建设,各部门(单位)必须高度重视,强化责任,精心组织,统筹协调,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方式方法,明确技术标准,注重工艺质量,强化安全管控,严格施工单位管理和考核,按照计划强力推进,全力确保2014年智能电表推广应用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工作圆满完成。

2.4、供电公司对供电所业务骨干及施工队人员进行了业务技能培训。将完成智能电表换装和采集上线,实现公变、专变和变电全站全采集,实现远程抄表采集终端建设。

三、强化电能采集人员培训工作,推进远程费控工作

3.1、供电公司应强化电能采集人员培训工作,培训要结合工作实际情况,采用外聘内请的方式,邀请软件公司工程师讲解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相关功能,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采集失败常见问题和用户现场维护方法,台区集中器、智能电表、电力卡的安装维护、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

3.2、公司计量专责及班长分别对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费控功能作业流程进行指导,对智能表现场停复电作业及费控应急合闸掌机操作进行了讲解。

3.3、通过学习和交流,培训人员对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低压集中器有了感性、深刻的认知,深化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推进了营销费控系统建设。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电费回收率,改变传统的电费回收控制体系,确保供电公司全采集、全覆盖、全费控工作有序推进。

3.4、为了促进现有用电付费模式转变,对电力客户电费预警、停电、复电等业务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供电公司应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智能电能表推广,深化智能电能表远程费控业务应用,全面推广智能电能表远程费控。

四、强化智能电网采集及电费回收的方法手段

4.1、为促进现有用电付费模式转变,供电公司要对电力客户电费预警、停复电等业务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供电公司应结合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和智能电能表推广,深化智能电能表远程费控业务应用,开始试点推广智能电能表远程费控。远程费控分为预付费控和后付费控两类业务应用模式,除对少数电费高风险客户推行先付费、后用电外,对绝大部分电力客户采用先用电、后付费方式。

4.2、智能采集系统要自动根据客户预交电费余额发送短信预警告知信息、电费扣款信息、欠费停复电信息并实现远程的停复电控制操作。通过营销业务系统自动判断客户超期支付电费时间,自动发起欠费停电流程,结合采集系统实现欠费客户的远程停电操作,客户电费结清后自动发起复电流程。通过远程费控的深化应用,实现电费计算和回收的实时化和智能化、欠费停电催费业务流程化、停复电业务自动化。

五、要强化营销专业管理的绩效考核与控制

5.1、电能测控指挥中心,负责全局电能量信息的采集、监测、维护、电能资产管理及指标考核管理,从技术业务层面监督指导供电局对电能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质量与控制。

5.2、顺利完成新型电能表的安装、调试和封闭运行任务。公共变压器台供电的用户、线路关口表、变压器专台供电用户和使用负荷控制系统的用户的同时上线运行,实现对售电侧电能量信息的全部自动遥抄和采集。

5.3、通过省公司开发的电能量采集系统主站管理程序,可以随时查询地市供电公司电能量采集系统的数据一致性和自动抄表采集成功率等运行考核指标。G186系统客户档案与现场集中器的数据一致性达到100%,不应存在差异。

5.4、线路、台区、用户表可全部封闭考核,各项运行指标优于国家电网公司的考核指标,管理水平国际领先。

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篇7

关键词:智能;配电台区;工作流程

作者简介:郭丽霞(1974-),女,山东济阳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阳县供电公司发展建设部,工程师;赵新房(1975-),男,山东济阳人,山东电力集团公司济阳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副主任,工程师。(山东济阳251400)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92-03

为推进智能化电网建设,济阳县供电公司以自身实际情况为基础,开阔思想、创新发展,开展智能化配电台区的建设工作,为公司全面建设智能化电网奠定了基础。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新型设备,通过安装在智能配电箱内的智能配电终端,对台区的电压、电流、漏电电流、表码、功率因数、谐波、变压器温度等数据定点上传,对各种异常、故障跳闸及计量故障实时上传并报警,实现对台区开关的远程操作、无功电容自动或远程投切,实现对其运行状态的可控、能控、在控;通过配电台区网络视频系统,回传台区设备实时视频信号,实现台区的远程视频监控,达到对配电台区设备运行情况的及时分析,及时排除故障的事前控制,提高供电可靠性。

在智能化配电台区安装自行设计开发的智能表箱,表箱为落地式,表箱内分二级漏电开关区、液晶显示区、表位区、进出线开关区。表箱内安装智能居民终端,配备金属键盘和液晶显示屏。用户能对剩余电流断路器状态、表箱总表数据、用户分表用电信息、用户历史电费进行实时查询;公司可将停电信息、用电信息及安全用电知识等下传至智能表箱,及时通知用户,做好宣传工作,实现了公司与用户的良性互动。

1.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公司按照扎实推进“两个转变”、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总规划,加快智能化电网建设,不断推进电网信息化管理水平。为了进一步做好配电台区智能化管理,实现台区各类信息的有效检测和控制,公司结合智能农网试点建设和电气化建设工作,积极开展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从配电网入手逐步开展智能化电网的建设与管理。

2.专业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包括对台区所需的智能配电箱和智能表箱的研发设计、生产、组装、安装、调试等环节,还包括对智能配电台区的日常运行、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涉及部门有乡镇电管部、物流服务中心、安监保卫部和供电所等单位。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认真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市公司智能农网建设要求,公司积极践行先创先试工作理念,应用先进技术,将信息化和智能化元素融入农网建设,试点建设智能用电示范村,并在用电示范村中安装了自行研发设计的智能配电箱和智能表箱,对配电台区实施在线监测和智能管理。

1.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管理流程图(见图1)

关键节点说明:

节点1: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是为了解决农村配变台区各类信息数据的实时监测,根据公司智能化配网试点建设,自行研发设计了具有经济性、智能性、实用性等特点的智能配电箱和智能表箱,并与远程终端厂家和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厂家联合开发智能产品,在每个安装在配电箱内的智能配电终端,可对台区的电压、电流、漏电电流、表码、功率因数、谐波、变压器温度等数据定点上传,对各种异常、故障跳闸及计量故障进行实时上传报警,并可实现对台区开关的远程操作、无功电容自动或远程投切,实现对其运行状态的可控、能控、在控;通过配电台区网络视频系统,回传台区设备实时视频信号,实现台区的远程视频监控。智能表箱内安装智能居民终端,配备金属键盘和液晶显示屏。用户能对剩余电流断路器状态、表箱总表数据、用户分表用电信息、用户历史电费进行实时查询;公司可将停电信息、用电信息及安全用电知识等下传至智能表箱,及时通知用户,做好宣传工作,实现了公司与用户的良性互动。为解决农村用电三相负荷不平衡、配变不在最佳位置、低压线路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用电管理水平。

节点6:施工队负责组织人员进行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施工,安装低压智能配电箱和智能表箱,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配电设备改造施工工艺的相关要求,供电所负责施工现场民事协调工作,安监保卫部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监督,乡镇电管部为施工人员提供安装工艺的技术指导,从而确保改造施工的整体效果。

节点8:为确保工程质量,要重视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智能配电箱计量侧和开关侧的装配要严格按照相关低压配电施工工艺标准进行,由公司统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进行验收。

2.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工作流程图(见图2)

关键节点说明:

节点1:施工方案要根据现场实际制定,现场安全措施、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要齐全、要有针对性,人员安排要合理,工作分工要具体,责任分工要明确,施工工艺要合格,确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

节点5:施工队负责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现场施工工作,供电所负责现场民事协调;台区建设、线路改造及户表改造工作现场安全措施要齐全,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乡镇电管部现场检查要及时,对施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质量;安监部要对现场安全措施和两票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和两票执行落实到位。

3.智能化配电台区设备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图(见图3)

关键节点说明:

节点3:设备巡视工作要派业务熟练、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的同志执行,缺陷分类要准确。

节点5:消缺计划要结合公司月度停电计划进行制订,避免用电村因10kV线路停电检修和低压缺陷处理造成重复停电,影响供电可靠性。

4.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公司成立以公司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副经理为副组长,乡镇电管部、物流服务中心、安监保卫部、监察审计部、配电监控中心和供电所等单位为成员的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乡镇电管部为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的总协调部门,配电监控中心为配电安全运行在线监控归口管理部门,其他职能部室协调配合。

三、评估与改进

1.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见图4)

乡镇电管部结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对供电所智能化配电台区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做出全面、定量评价,进而指导供电所做好智能配电台区日常管理工作,提升供电所设备管理水平。评价方法实行月度考核季度奖惩兑现。发展策划部每月汇总相关部室的考核意见上报公司领导审批,领导批准后纳入公司的经济指标奖惩考核体系进行经济兑现,供电所管理部分由乡镇电管部纳入供电所业绩考核体系,并在《供电所管理简报》中通报且作为年终评选先进供电所的参考依据。

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供电所人员对智能配网建设的概念和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先进设备的性能和结构未能全面掌握,从而造成日常维护消缺工作存在困难。这就要求供电企业进一步开展智能农网建设的相关培训,使基层人员充分理解智能农网建设的概念和重要意义,掌握有关智能设备的结构和性能,为公司智能农网建设奠定基础。

3.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结合智能化农网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低压电网管理水平,加大对低压电网的投入,逐步实现建设智能化电网的目标,下一步公司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使专业管理目标不断得到改进:

(1)从实践中不断摸索丰富专业管理的工作经验,认真探索每一个工作流程,使其尽可能简约、有效、使用。

(2)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使每位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精细化管理是每个职工的责任和任务,并且和职工的自身利益是息息相关的。

(3)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鼓励职工自学成才,从而形成学习、创新氛围浓厚的企业文化环境。

四、案例说明

结合智能化农网建设,试点建成太平镇王芦村智能化配电台区。王芦村地处太平镇东部,距离太平镇2公里,共有155户,人口620人,全村人均年纯收入6700元,人均年生活用电量170.64千瓦时。

2012年,太平供电所深入贯彻农电“三新”发展战略,按照公司智能化配网建设要求,结合太平镇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统一部署,对王芦村配电设施进行了智能化提升改造:

一是采用200千伏安SBH15型节能型配变配变1台,柱上安装方式,选用自主研发的智能配电箱,内装带有485接口的一体式QLLt-400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KK-StG型智能电容器、FKGa43-KHDL3205型配变监测终端,实现对配电台区的信息采集、远程漏电断路器控制、谐波监测、无功自动补偿和故障报警功能。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远距离台区视频监控。

二是该村改造低压线路1.413km,导线全部选用JKLGYJ-1×70型低压绝缘线,低压线路最大供电半径355m,达到了“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绝缘化”要求。

三是该村新上自主研发落地式智能表箱4只、上墙式互动终端22只,用户可以查询用电信息、电费数据、电价政策等,公司可将停电公告、安全用电知识下发至表箱液晶屏幕(见图5),方便客户查询,实现了与客户的良好互动。

四是该村电能表全部采用DDZY532-5(60)a单相费控智能电能表(见图6),低压表箱内安装KH181电量信息采集终端,实现了低压远距离无线抄表,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理念。

通过智能化配电台区建设改造,提高了该村的安全用电水平和服务水平。截至目前,该村低压线损率累计完成7.6%。充分让农民用上了“安全电、放心电”,真正体现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建设理念,必将为该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

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篇8

【关键词】电力信息通信;市县一体化;运维监控;体系;实践

引言

随着池州市县公司电网规模的不断增长,变电站、供电营业所等基础设施的增加使得信息通信网络覆盖地域增大、信息通信设备数量激增,业务应用对信息通信的支撑要求越来越高,对信息通信的运维管理均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同时随着国网公司对信息通信专业安全运行要求的标准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市公司信息通信管理运维水平不断提升,基本保障了业务应用的稳定、安全运行。但县公司作为电网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信息通信专业业务与市公司逐步融合,县公司信息通信的管理水平也成为整个市公司信息通信专业管理水平的基线,只有全面掌握县公司信息通信专业运行现状,有效提升县公司信息通信的管理水平才可提升全网的信息通信安全。为此有必要加强县公司信息通信网络系统的运行监控,构建全新的信息通信市县一体化运行监控体系(以下简称运监体系)已成为迫切需求。

1.需求现状分析

1.1现状分析

池州供电公司下属县公司根据自身信息通信运行现状及管理需求,本着满足生产应用基本需求、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在市公司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了部分支撑系统的建设,包括VRV桌面管控系统、防病毒系统及北塔网络管理系统,其中多数系统依托市公司硬件设施及部署的信息系统。目前系统建设可满足县公司日常运行监控基本需求,但存在如下问题:

(1)县公司部分业务系统部署在市公司虚拟机或业务系统中,受限于或系统缺陷、系统运行效率低、系统故障维护不及时。如贵池、青阳、石台公司的趋势系统直接接入市公司系统,由于系统不支持分区域告警,使得运维工作主要集中在市公司,县公司被动接受运维工单,整个处理流程效率较低。

(2)县公司部分信息通信业务系统缺乏必要的系统运维与系统完善,目前多数系统只能提供设备故障告警。同时由于版本差异,不能和市公司系统实现级联管理。

(3)由于缺乏运维人员及完善的管理考核机制,县公司信息系统基础数据质量不高,深化应用水平较低,无法适应更精细化的管理需求。

1.2运行监控体系需求

针对池州供电公司信息通信运维现状,提出建立市县信息通信运行监控一体化平台,并满足以下管理需求:

(1)借鉴市公司实行的信息运行过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县公司管理现状,给出适用县公司信息运行过程评价的动态指标体系设计,并建立指标动态调整机制;依据指标评价体系定期开展县公司指标对标活动,发现市、县公司管理差异点并进行改善;

(2)建设一体化监控平台,打通市县公司北塔网管系统、趋势防病毒系统、VRV等系统之间的数据级联,并基于指标体系在市公司层面实现统一的系统应用指标监控;实现县公司信息、通信故障的实时告警及市公司层面的实时监控,并建立工单闭环处理流程,通过规范工单处理流程提升县公司的运维水平;

(3)以建立监控运行一体化平台为依托,实现对信息通信网络、设备、业务系统、终端、信息安全、机房的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监管,全面提升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管控能力;以平台建设、运维经验为基础,依托网省公司信息通信制度标准,研究制定市县信息通信一体化监控标准体系、一体化运维工作标准体系。

2.系统建设

2.1建设目标

根据1.2节描述的需求,同时依据网省公司对信息通信专业的运维管理规范,通过建设信息通信一体化运行监控体系,统一市县公司信息通信管理方法,将市县公司信息通信资源纳入统一监控运行,建成信息通信设备实时监控、信息通信资源统一调配、信息通信缺陷闭环管理、信息通信方式在线管控的信息通信一体化运行监控系统。健全完善信息通信市县一体化运行监控管理和技术标准,优化信息通信运行调度人力资源配置,最终建成信息通信市县一体化运行监控体系,保障信息通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2建设方法

体系建设涉及到多应用系统数据抽取、分析及管理流程优化,是一项长期优化工程。为此立足池州供电公司信息通信专业现状,在体系建设时先确定建设范围及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满足市县一体化运行监控需求的业务流程并确定体系建设功能。

(a)运监范围定义

根据信息通信运监业务需求,结合信息通信考核指标体系,确定信息通信运监范围。运行监控对象包括网络设备、机房环境和服务系统三类。其中网络设备包括信息专业的网络设备(内外信息网)、主机、终端及安全设备,通信专业的传输网、交换网、支撑网及接入网设备;机房环境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服务系统包括VRV桌面系统、趋势防病毒系统。

(b)运监业务流程设计

现有市、县公司信息通信业务流程独立运行,难以支撑目前的市县一体化运行监控需求,运行监控信息流转不及时、运维人员调配效率较低,需要重新设计综合市县公司人力资源、系统资源及管理目标的运行监控业务流程,并以业务流程为指导建设信息通信一体化运行监控体系。

本文流程设计以信息通信运行监控运行值班和186服务台为核心,实时监管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状态,统筹监管信息通信资源变更、检修等工作(承担许可、安全监护职责)。主要流程包括运行值班、186服务台、一单两票、缺陷管理、检修管理、方式管理、日志管理(信息)、基本信息管理和资源管理。

(c)运监功能设计

围绕综合运行指标及业务流程,一体化运行监控体系建设监控中心、告警中心、运维中心及评价中心,主要功能规划如图1所示,详细功能规划如图2所示。

图1一体化运行监控体系功能规划

图2一体化运行监控体系功能设计

图3信息通信系统市县一体化全景监控视图

为最大复用现有系统功能,监控中心采用异构数据抽取方法集成多个应用系统的监控功能模块,同时在监控中心的不同屏幕展示业务系统的监控界面。

2.3综合运行指标管理

信通信运维工作的量化考核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合理的量化考核机制可促进信息通信运维水平的不断提升。如何合理的设计运行考核指标,评价信息通信专业运维质量,是一体化运行监控体系建设的重点。本文以现有市公司运行指标库为基础,结合县公司的运维管理现状,首先建立起全面的考核指标库,再根据县公司的运维水平及各个阶段的管理需求,从指标库中选取部分指标构成当前阶段的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包括现有各类设备和系统的各类异构信息,如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应用系统和终端管理中各种事件,以及经过综合分析后设备运行状态预测等。为便于监控人员直观掌握指标现状,一体化平台通过图形化方式实现关键指标的综合展示。以下是池州供电公司建设的运行指标图形化综合展示系统界面。

2.4系统实现(下转第109页)(上接第73页)

监控中心及运维管理中心是一体化体系建设的重点。

(a)监控中心

在市公司建立集中监控中心,实现市县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监控一体化管理和集中实时监控,实现对市、县公司信息通信网络、网络设备、业务系统、终端设备、信息安全、机房的实时全面监测,实现信息通信系统运行监控和故障信息的统一显示和。

在图3中上方通过气泡图的形式展现各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图中每个小气泡代表一个系统的一项指标,绿色图标表示系统的这项指标运行正常,红色图标代表系统指标有告警信息并提示业务人员处理,带感叹号的图标表示系统指标有告警信息并提示业务人员处理。当图标是红色或者是带感叹号业务人员可以点击查看该指标的具体告警信息。

在图3中下方是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待办工单和链接地址,告警信息的处理情况显示各系统的运行告警信息包含告警时间、单位、系统、事件等级、描述、状态和事件类型,当其中一条告警信息变成已处理,该行字体的颜色变成银灰色以便区分未处理的告警信息。链接地址是把各个运行系统的地址集成在以便业务人员快捷的进入各个运行系统查看告警情况,点击右边的箭头即可进入该系统。待办工单和库存资源统计各个状态的数量。

(b)运维管理中心

以集中监控中心为依托,采用分级处理模式,建立市县公司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流程,将运维管理工作以任务工作单的方式传递,设计科学的、符合运维管理规范的工作流程,在处理过程中实现电子化的自动流转,缩短流程周期,减少人工错误,并实现对事件、问题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追踪、监督和审计。同时提供对市县一体化运行监控信息系统运行情况、事件响应、运维工单等的综合评估、考核管理功能。

3.建设成效

市县公司信息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是保障电力信息网络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池州供电公司通过建设信息通信一体化监控体系在市县公司信息通信一体化运行管理方面做了有益的实践。通过将市公司信息专业化管理方法延伸至县公司,结合信息通信考核指标体系,确定信息通信运监内容,部署运行监控平台,最终实现了信息通信专业的统一客服、统一运维和统一监控。随着一体化运维体系的建设,公司信息通信专业管理效率、运维质量、服务能力及安全水平全面提升,取得了很好的应用实效。

(1)设备集中管控

实现对市县公司信息通信设备的集中管控,管控率达100%。

(2)终端规范管理

实现对市县公司内外网终端进行集中监管,规范终端入网、维修、更换、应用等流程,确保终端设备状态在控、可控、能控。

(3)业务规范操作

实现市县公司信息通信设备集中管控、资源统一调度,通过工作联系单、工作票等措施,规范信息通信业务操作,确保信息通信系统稳定运行。

(4)安全有效管控

通过对市县公司信息通信设备的集中管控,实时监视,及时发现隐患、消除缺陷,切实降低安全风险。

(5)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

通过信息通信市县一体化运行监控体系试点建设,打造安全、稳定的信息通信系统,为“三集五大”体系正常运转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撑。

4.总结与展望

信息通信市县一体化运行监控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发展完善,建设过程中涉及环境、网络、系统、业务、人员培训等各方面的管理,任何一个环节的缺位或失误都可能影响运维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为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强化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体系,加强信息通信系统调度管理体系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信息通信系统运维水平和工作质效,确保信息通信一体化监控体系在电力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梁云,姚继明,建波.电力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体系探讨[J].价值工程,2012,36:43-45.

[2]潘崎.浅谈电力系统中信息通信融合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3,12.

[3]常英贤,张鑫,谢飞.信息通信融合的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J].电力信息化,2013(04):36-38.

[4]王志强,蒋城颖.电网企业信息通信融合的探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3(10):1-4.

[5]周海艳.浅谈县级供电公司信息通信一体化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2,29:212-213.

作者简介:

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篇9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电力企业财务管理

公司在财务集约化、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集团典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财务信息化应用特色之路。在遵循集团公司典设的基础上,公司根据实际情况深挖需求,集思广益,在营财接口、员工报销、物资款集中支付、税金计提、项目全口径等方面上进行了本地化的创新,达到了典设与创新并重的局面。通过这些大量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工作,从2010年起,公司在不断的实践应用基础上,深层次挖掘eRp系统强大功能,每时每刻不间断的发现应用新功能,解放了以往的繁琐对账及大量错误调整,极大的提高了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财务管控能力显著提升。

一、财务管控与业务前端一体化的目标

随着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全面实施,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依赖信息系统建立了基本的财务流程,它是落实“三集五大”与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财务信息化的实施以集约化为目标,“集”主要为理清标准,细化规范,固化流程,实现纵向一个体系,横向一个平台,实现标准于一体。“约”主要为加强系统开发与业务集成,促进信息共享,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实现操控于一键。“化”主要为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实现基本功能,深化拓展应用,实现机制于一行。建立统一的、面向公司管理、经营和决策全方位的信息系统平台,能够充分共享公司各项资源,提升管理效益与经济效益。

东营公司在集约化思想的指导下,以eRp系统固化功能为指导,以标准流程实施为途径,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同时深入挖掘本地化需求和实际情况,集思广益,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了在固化功能指导下的客制化开发,既遵循了统一的架构,又适应了东营公司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了东营公司的信息化水平。

二、财务管控与业务前端一体化的工作内容

财务管控与业务前端一体化主要包括三大标准流程,即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各标准流程的建设实施是一个动态的、循序渐进的进程。将计算机的“共享”功能引入流程设计,建立财务一体化信息处理流程,使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融为一体。将财务集约化信息系统实用化、常态化,推进财务管控与业务前端一体化融合。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实现数据共享,实施控制经济业务,真正将会计控制职能发挥出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系统随着eRp系统深入应用,以财务集约化管理为目标,搭建财务应用系统平台,将标准化业务流程全部纳入平台运作和操作,使各单位层级间的业务处理实现横向同一,纵向贯通,对信息数据进行动态管控,实现业务流、信息流的有效匹配,提高决策支持和战略执行的服务保障功能,最终实现公司在物资采购、营财接口、生产信息、工程建设、协同业务等方面实现了财务管控与业务前端一体化、数据信息的集中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公司管理成本,达到业务、资金、信息横向集成、纵向贯通、高度融合,实现公司范围内会计核算工作标准化处理,资金的集中收付,预算的统一下达、控制、分析,着实推动公司的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实现数出一方,共同使用,各级管理者可以实时、动态地获取所需的信息,支持决策,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也由微观逐步转变为宏观数据运作。公司可以利用基于信息化的财务软件(管控、Sap)对所有分公司及子公司实现集中记账、远程报账、远程审计和集中资金调配等处理。集团公司本部相关部门可以对数据进行及时的获取、处理和分析,使公司实现决策化、业务智能化,并能充分利用集团内部信息资源,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

三、行业内财务管控与业务前端一体化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物资采购一体化系统

一是将供应商、物资供应部门及最终使用者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即供应链。它主要是由采购(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三部分构成。在eRp环境下,信息流是核心,物流是保障,而资金流则是实现的手段。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同步处理模型。在此环境下,物资供应部门和财务部门能随时掌握库存情况,防止库存积压,从而降低库存成本,帮助实现零库存的目标。同时及时反馈信息,与财务系统协同工作,自动完成供需协调,实现供应链的无缝连接。二是依托财务信息化固化的会计科目(包括总账科目和明细账科目)及会计科目上的借贷关系。通过物资供应部门录入采购信息(一般包括采购入库、出库、发票信息),实时生成会计凭证,实现财务管控与业务前端数据的集成。三是通过基础信息的录入,实现数据共享,财务与物资供应部门可随时查询供应商付款欠款信息、订单信息、合同信息。对于应付账款的处理,在输入发票的同时系统能够自动检查有关的采购单和收货单,进行三方匹配,保证基础信息无误,以防出现收款单位与供应商不一致的情况发生。四是财务人员根据物资采购人员输入基础信息,再根据接收到的发票通过发票校验模块进行发票校验,将所采购的商品根据物资目录准确分类计入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及生产维护中,最终准确地形成会计凭证,进行相应地挂账处理。

(二)营销一体化信息系统

一是构建95598互动服务平台和一体化交费接入平台,为提升供电服务能力提供技术手段,客户可以通过95598互动服务网站,办理电费查询和交纳、网上业务办理、服务监督、用电服务等多种业务,满足了客户多方面的需要;二是建设基于GiS公共应用平台和统一电网模型的营销GiS可视化平台,为供电方案制定、故障抢修、有序用电管理等提供支撑;三是整合配电、调度、财务等相关数据,购建“购、供、销”一体化购售电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系统平台,集成应收电费、实收电费及业务分类汇总,协同营销电费账务与财务电费账务工作,保证营销系统与财务应用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实效性,彻底消除手工凭证。

(三)生产一体化信息系统

一是优化生产技改、维修项目管理流程,建设固定资产与设备信息集成联动系统,实现设备实物与资产价值联动管理;二是应用pmS系统,将设备权限与业务权限分两条线进行管理,建设输、变、配专业设备台账,对工作票、操作票进行流程管理,对试验数据、运行记录等进行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建立起了真实、翔实的数据体系和闭环管理的应用系统;三是依托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平台,实现无功电压管理、社会化资源管理、技术监督管理、状态检修管理等的全面应用。通过项目构造器,查看工程项目wBS结构及预算下达情况,据以列支相关费用,并对项目整体财务状况进行了解,月末运行单个项目/集中项目结算,将计入项目成本的款项结转至在建工程。

(四)工程建设一体化信息系统

公司依托eRp中的基建工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工程管理延伸到业务源头,围绕基建计划信息集成、项目进度信息集成及电子文档标准化三个方面展开,实现基建业务全面覆盖,系统可以实时反映工程立项及概算批复状况,实现对工程项目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的集约化管理,从项目规划、设计、建设到价值确认实现全方位管理,对防范风险起到显著作用。

(五)财务协同一体化信息系统

在集团公司系统内,设置凭证协同规则,利用协同平台。对于关联交易,由开发票方发起协同单据,付款方确认,双方的会计凭证与抵消凭证同步生成,实现业务同步。同时严格限制关联交易只能在协同平台处理。这样凭证协同平台就把事后对账变为事前控制,极大地提升了抵消数据的准确性。能更好地满足合并报表编制的需要,同时通过凭证关口前移,提高集中核算质量。为最终实现“一键式”财务报表编制模式。

一是依托集团公司一体化平台建设,人财物集约化管理推进,eRp系统上线,与生产、营销等系统实现无缝衔接,财务管理关口前移,内控风险管理不仅仅停留在财务管理方面,真正实现对生产经营风险的管控。二是应用Sap系统、管控系统与门户员工报销系统、经法合同管理系统、人资、物资等模块相衔接,通过业务前端部门创建业务单据,传递后经财务部门审核确认,系统自动生成财务凭证。通过对财务组织架构、税率、税项、预算科目、承诺项目等的集中管控,深化了应用财务主数据管理;通过强化会计政策集中管控,实现了会计政策的固化和非固化两种模式。将现行的管理模式渗透到组织和流程各个层面,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可,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让每一个业务部门、每一个员工都参与到风险管控的业务链中来,为全面风险管理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

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篇10

【关键词】信息化;水平;提升

引言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只有借助企业信息化这一强有力的手段,才能不断提高管理的效率,提高经营效益。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是县级供电子公司管理、生产水平提高的主要保障。广东电网公司共有县级供电子公司(以下简称县级子公司)51家,县级子公司由广东电网公司接管以来,经过近几年不懈努力,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部分指标甚至超过直管区县局水平,但由于县级子公司普遍存在起点低、基础薄弱等历史包袱,信息化工作仍存在不少短板,仍面临多方面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领导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2)信息化基础建设仍需加强;

(3)信息化应用效果不明显;

(4)信息安全形势不容忽视;

(5)信息化人才队伍匮乏。

如何提升县级子公司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县级子公司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开展工作。

1继续加强信息化领导力建设

企业信息化成功的要素是“一把手”的决策和决心。企业成功实施信息化的一个共同点是“一把手”的高度重视。企业领导能够经常接触新事物、新观念,视野相对宽一些,“一把手”一般是率先将信息化引入到企业的人,由“一把手”把信息化的理念和具体实施贯彻始终,有助于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一把手”亲自抓能够保证所需资金、人力的及时调配,确保信息项目实施的质量和速度。“一把手”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会给企业的员工以表率作用,对信息化人才的重视也会起到一个导向作用,从而使员工潜意识加大对信息化的兴趣,注意提高自身信息化技能。近来,县级子公司信息化水平评价结果还反映出个别单位对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导致水平评价结果排名大幅下降。因此,县级子公司要继续加强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把提升信息化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来抓,才能持续不断提升本单位的信息化水平。

2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

虽然县级子公司已集成统一的业务综合数据网络,但是随着信息系统实现集中部署、应用全覆盖、一体化全面铺开、资源集约化管理的进一步加强,数据分析决策需求增多,信息横向、纵向交互负载不断加大,都造成了对网络带宽的需求不断增加。截至2013年底,某县级子公司信息化基础建设规模及现状:共有服务器2台,共有pC机665台。核心层交换机1台,接入层交换机15台。千兆综合数据网覆盖了局大楼、城区供电所和110kV变电站。18个边远供电所均租用电信的链路,带宽仅为20兆,而且综合布线简陋也没有独立信息设备间,35kV变电站还没有连通综合数据网。急需将自建的千兆光纤铺设到35kV变电站进一步辐射到18个供电所从而提高网络带宽,为“6+1”信息系统推广应用作铺垫。困此,要提升县级供电子公司整体信息化水平,就要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尤其是提升信息网络承载能力。

3持续深化信息系统应用效果

随着营销、资产、营配等业务信息系统在县级子公司的推广应用,业务系统基本覆盖到所有基层班站所。但是,县级子公司信息系统应用尚未实现业务的全面覆盖,管理流程固化程度不够,实用化程度参差不齐,信息系统尚未发挥整体效益。应用系统数据质量及实用化工作有待加强。系统建设完成,就要让所有的业务人员熟练掌握系统处理流程、养成使用习惯,否则信息化产品必将被闲置。因此,坚持持续的培训至关重要。不仅要现场解说、演示,并且要集中培训,分层次培训,随时随地培训,把培训和技术服务结合在一起,渗透到日常的实施工作中去。数据质量问题不外乎两方面原因,管理上(人)的因素和技术上的因素,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从组织、制度、技术等层面保障对数据的有效监控,是破解如何保证数据质量难题的关键。通过数据质量管理平台的建设,每月可以出具各业务系统数据质量分析报告,包括:考核办法与源数据说明、数据质量情况、数据评分情况、各应用系统评分明细、各应用系统考核规则、各系统问题数据等内容。业务部门可针对系统提供的问题清单,开展数据质量前期提升以及梳理业务系统功能改进,大大提高了业务系统的实用化水平和数据质量。为实现公司一体化管理落地,下一步县级子公司需要继续加大信息系统推广力度,持续加强应用系统的深化应用,不断提升营销、资产、营配等信息系统的数据质量和实用化水平。

4全面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大家对系统安全问题往往停留在硬件设施,如防火墙、服务器等的性能上,却往往忽略系统数据的安全,造成不必要的系统漏洞,给以后的管理带来不便。数据安全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有序地在内部各业务部门之间流转。这就要求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流程的优化、设计,权限的分配、控制,既能满足功能、数据的灵活分配,又要保障业务处理时数据的安全。当然,作为用户,至少应该做到在硬件条件上消除会造成系统全面瘫痪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勤于积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注意系统的异常,建立完备的应急预案,超前预想,预防为主,保证系统故障后能够在第一时间恢复正常运行。目前县级子公司大部分员工信息安全意识较差,操作不规范,外部信息安全环境严峻,给信息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县级子公司要强化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全面提高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信息安全目标。

5大力加强信息人才队伍建设

当前,多数县级子公司信息化人才队伍都很薄弱,很多企业信息化人员只有几个,拥有及控制(外包等)的专业it人员数量占单位员工总数的比例较低。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企业信息化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企业信息化的瓶颈。企业信息化是应用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必须充分认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业人才队伍的重要性,在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上多下功夫。这就要求县级子公司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空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

6结束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在县级子公司经营与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信息化将进入大建设期,信息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县级子公司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加强信息化领导力建设,打好基础,深化应用,确保信息安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继续贯彻落实企业信息一体化管理提升的工作要求,保质高效完成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促进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吉文.合肥工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毫州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评估与发展对策研究,2008.

[2]孙庆恭.华南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电网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方法研究,2011.

[3]蓝文涛.2011年全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大会论文集:摆脱制约信息化上台阶的五点建议.it运维管理,2011.

[4]纪恩寨,由文香.科技信息:如何推动县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电力与能源,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