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十篇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十篇

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28:44

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篇1

无数事实证明,良好的企业形象一经树立,可以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对接踵而来的质疑和越发严峻的社会环境,重视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形象的作用,推动企业经济发展,成为烟草商业企业的当务之急。烟草商业企业是我国烟草行业工商分离的产物,是中国烟草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参与者,在我国卷烟制品的销售和管理中具有唯一性。因此,中国烟草商业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不仅有利于实现国家“卷烟上水平”的思想战略,而且有利于抵御外烟的强烈渗透;不仅有利于提高烟草商业企业的外在竞争力,而且有利于增强烟草商业企业的内部凝聚力;不仅有利于促使烟草商业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凸显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组织使命;不仅有利于社会公众对其的理解和支持,而且有利于企业的招贤举能和良性发展。

二、我国烟草商业企业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形象认识模糊,对企业形象存在认知误区

我国烟草商业企业发展至今,在形象认识上普遍存在误区,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表现:第一,企业形象无用论,忽视企业形象的导入;第二,企业形象形式论,忽视企业形象的系统性;第三,企业形象理念论,忽视外在形式的重要性;第四,企业形象万能论,视企业形象为灵丹妙药。种种认识上的误区,致使烟草商业企业的形象建设没有形成合力,形同虚设。

(二)企业形象定位不明,缺少谋划

形象定位明确是塑造企业形象的先决条件,优异的企业形象都是在明确的形象定位基础上构建出来的。例如美国花旗银行的精神标语和宣传口号是“富有进取心的银行,向上流社会的客户按高品位的价格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对我国烟草商业企业来讲,垄断背后的高收益使得大多数商业企业无暇顾及形象建设的深层问题,加之引入企业形象建设的效益在短期内难以体现,从而造成烟草商业企业的形象建设缺少科学谋划,缺乏理论指导,缺失传承与发展。总而言之,烟草商业企业形象建设没有落地生根、没有开花结果。

(三)形象内容移位,注重局部宣传,忽视整体建设

目前,大多数烟草商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形象的建立,重视企业形象的宣传,但却缺乏对企业形象要素的系统认识。大多数基层烟草商业企业没有注意到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和企业对外宣传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没有注意到产品形象、员工形象和环境形象等综合形象的外在体现。

(四)形象策划与企业、市场实际脱节,主观性强

企业形象建设是建立在企业实际情况、市场环境这片土壤中的,它必然要在这里才能生根发芽。只有认真周详地进行市场调查,充分掌握企业自身的实情和市场的发展前景,才能认定企业的市场定位和产品方向,做出切实可行的、符合企业发展状况的宏观规划,过高过快的要求都是不符合实际的。同时,有的单位不把建设企业形象看成是自身的事,而全部委托给各类策划公司,这就导致这些策划公司不能针对实际情况对症下药,造成了设计者和具体运作者“两张皮”的现象。这种企业形象设计只能是像花瓶一样的摆设,外在形式上可能会显得轰轰烈烈,内在构建方面则没有什么创新和变化。

(五)形象传播失衡,企业形象不能有效传达

对于企业形象建设来说,传播和设计同样重要。有些单位认为完成企业形象设计便大功告成,忽视了企业形象要向公众传达的效果。形象与传播密不可分,因此对于传播媒体、传播形式、传播对象、传播内容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就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实际来看,烟草商业企业的特殊性致使其传播途径受到限制,很少有烟草商业企业去努力开拓新的途径扩大传播效果,对企业形象信息有效的传播载体,如员工精神、精神风貌等要素往往视而不见。

(六)形象实施急功近利,缺乏连续性和长期性

企业形象塑造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性投资,必须经过长期的、多层次的、全方位的努力。对企业形象建设应有一个定量的分析和研究过程,缺乏对企业形象构建与管理的定量分析,就可能误导出两种极端的做法:一是不计成本、不计效益的粗放型投入;二是认为企业形象不直接创造效益,因此采取收缩型投入,从而使企业形象的构建与管理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目前有些烟草商业企业就存在这种现象,当新产品上市之初,以优异的形象战略取得成功后,就以此为资本,对眼前利益津津乐道,殊不知,打开销路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企业的形象并没有深入消费者的内心,若没有坚持不懈地维护、提升企业形象,最终必然导致企业形象的“昙花一现”。除了上述问题外,烟草商业企业形象塑造还存在着形象异化误区、文化误区、极端做法误区、环境误区等问题。只有正视并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构建良好的烟草商业企业形象。

三、烟草商业企业形象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烟草商业企业的形象建设应是在国家烟草总局(公司)的宏观统领下,省级烟草商业企业详细部署、市级烟草商业企业亲自操作的联动过程。在企业形象建设的宏观要素中,市级单位应时刻与国家、上级部门、同级部门保持高度的相对一致性,且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一种明确的发展格局。

(二)科学规划原则

任何企业形象建设都具有整体性和传承性的特点,总印象、总评价的形成是各方面长期沟通、反馈的结果,是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淀的一种显现,非一时之功,一蹴而就,因此,科学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科学规划原则要求烟草商业企业从多维的、整体的角度去考察、研究、设计、实施、评估企业的形象建设,从而形成一套长期的、系统的、科学的形象建设战略发展体系,进而不断推广和应用。

(三)对象公众导向原则

形象的传播沟通具有两重性,即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包含主观性和客观性。两重性在传播中起主导作用,传播沟通起效能作用,公众反应起制约作用,最终效果都是从公众身上体现出来,必须经由公众来检验,因此企业形象建设与管理必须坚持以对象公众为导向的原则。

(四)灵活性原则

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动发展之中,形象建设也不例外。任何企业、组织形象都是相对于特定的时空环境而言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形象。所以,企业形象管理要以变应变,尤其要注重不同时空环境下导入企业形象的灵活性,形象才能常变常新。同时,烟草商业企业在进行形象塑造时,要注意表达方式、传播途径的灵活多样,与时俱进,具有时代特点。

(五)个性化原则

市级烟草公司作为烟草商业系统的一个基层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是烟草商业企业形象的具体构建者。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微观层面,应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不同的企业应该建立有别于其他企业的个性化理念、行为和服务特色,以展现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个性。例如:不同的市级烟草商业企业,发展定位、经营风格、企业家的素养都不一样,所以在形象建设和管理中只有从实际出发,创造出适合自身的产品特点、营销战略、竞争状况、自身资源情况的模式,形象建设才会收到实效。

四、我国烟草商业企业形象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一)树立企业形象观念,强化企业形象建设

烟草商业企业应从上至下充分认识企业形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作用,深刻理解导入现代企业形象战略的重要意义,树立系统、科学的现代企业形象观念。只有真正把形象战略纳入企业发展的议事日程,积极倡导,身体力行,才能以此为契机,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积累,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企业整体形象策划,提升企业国内外形象

烟草商业企业应根据长期发展战略,在对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现状清晰认知的基础上,结合公众调查和市场调查,围绕“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认真研究体现本行业、本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通过对企业各种形象要素进行综合考虑,对企业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和视觉识别进行系统设计,有效地把零散、模糊的企业形象转变成鲜明、独特、全新的形象,并诠释给自己的目标受众。这样,企业才更有利于扩大业务,并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更多先机。

(三)企业形象塑造有理有据,适时推进企业形象战略

企业形象建设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要,从调查入手,经过系统策划,再具体管理实施。每一步都不能天马行空、随意想象,而应有理有据、有张有弛地按规律进行。因此,首先要从大环境着眼,搞好形象调查。其次,企业应依据自身条件,适时适量推进形象战略,决不能头脑发热,违背规律,可根据自身财力、物力、人力等条件,借助策划人员确定导入计划和方案。

(四)突出企业个性特点,强化创新意识

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企业形象若没有个性特点,是很难引起公众注意的,垄断性的国有企业也不例外。因此,企业要敢于标新立异,突出个性,这是企业形象定位的基本要求。创新是企业生机与活力的不竭源泉,实施企业形象战略要大胆探索,在创新中求得不断发展。企业形象的个性化就是强调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带给公众全新的感受与感觉。众所周知,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企业,由于所处区域环境、文化气氛、传统习惯以及企业业务性质、范围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造就了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使其在个性上与众不同,在风格上富有创意,在整体形象上具有特色。即使在同一地区、同一产业的企业,由于各个企业的历史背景、经营目标和领导者的思维方式不同,也会导致同类企业经营上的差异,企业形象就应当表达这种差异,求异避同,在求异中反映特色、体现个性,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阶层公众内在的心理需求,使他们能够迅速地辨认和接受本企业的新形象,这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烟草商业企业要充分借鉴优秀企业形象建设给予的启发,结合行业特点,形成自己特有的企业形象。

(五)科学策划传播,争取目标受众的支持

传播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争取公众理解和支持的重要手段。烟草行业的传播途径受到种种限制,因而更应该全面考虑,通盘打算,积极探索有效、有用的新途径。企业应根据形象塑造的需要,全方位综合运用传播载体,包括人员媒介、实物媒介、大众传播媒介等,并在不同发展时期针对不同目标受众的特点和要求,做好传播沟通工作,使越来越多的目标受众理解和认可烟草企业的工作。同时,烟草商业企业还要热心公益事业,参与社区事务,积极响应政府的各种号召,从而帮助企业获得良好的群众口碑,并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

(六)以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战略为主,创建企业形象的理念精髓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理念,而企业理念又是企业形象的灵魂和精髓。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而企业形象又是企业文化的外在显现。实施文化战略,关键是构建和提升企业经营理念。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借鉴:一是通过对企业发展过程的历史考察,找出富有自身特点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和行为特征。二是充分考虑时代特点和社会特征。烟草商业企业是开放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中。企业理念与社会政治、社会伦理观念都应息息相关,不能脱离这个宏观环境而自行制定。三是符合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中国特色,内核是中国文化。企业形象建设,必须注重研究中国文化,要符合中国文化氛围,利于中国现代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必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寻求自己的定位,才能确立符合国情的企业形象理念精髓。

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篇2

1.企业核心竞争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文化力的重要表现,蕴藏于企业文化、融合与企业内质之中。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根本在于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愿景目标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忠实信仰。现今国际建筑市场上的竞争已不再是单纯的产品竞争,而转为理念与文化的竞争,国内很多建筑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往往忽视企业文化的融入和渗透,缺乏持续不断的创新、发展和培育。由于没有最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使其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许多建筑企业没有把工程做成名牌,注入文化,不但阻碍社会效益的增长,并直接影响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这样的企业在建筑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也是难以可持续发展的。

2.管理机制不健全。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创新的文化,与时俱进,适时创新,才能保持长久的生机和活力。我国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建筑业大多观念落后,管理体制、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管理规范和规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市场变化的需要,与国际通行模式不接轨。企业的功能不完善,工程总承包能力较弱,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撑,难以参与国际招标竞争。在运行机制方面,也存在项目管理水平低,运作起点不高,方法不多,文化创新不够等问题。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建筑企业缺乏自己鲜明的企业文化,不能适应市场与资源整合的需要。进行文化结构的变革已势在必行。

3.安全文化意识不强,培训流于形式。企业文化更注重“安全文化”,建筑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占有很大的比重。工程施工中,造成建筑业事故频发的原因与建筑业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工程建设的建筑工人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从而造成安全文化意识的复杂性。其次,建筑工程建设的危险性本身较大,由于工作岗位流动性大,员工没有认真地经过安全文化教育和培训,安全文化意识比较淡薄,造成了安全工作的隐患。第三,建筑业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较少,历史欠账较多,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设施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等安全文化有关的制度,在许多单位未得到真正落实。一些地方的领导重视发展经济,轻视安全文化建设,更是造成建筑业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4.人才匮乏,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能力不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离开人,企业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我国建筑企业文化受人才因素的影响较大,建筑施工队伍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成长环境、教育程度、教养习惯、性格特征等诸多不同,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企业文化交融或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到企业文化能否为每一个员工所接受。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受过专门教育的技术工人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企业用人机制不健全,对高素质人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致使优秀人才大都流动到优秀企业中,使得相当多的建筑企业面临人才危机,从而加大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复杂性。

5.员工的整体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国建筑业人力资源层次主要集中在施工层面上,企业的员工大多来自全国各地,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直接进入建筑业,使得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由于这些人员大多没有受过严格的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满足建筑市场的变化对人员素质能力的需求,同时也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另一方面,高层次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高技能工人偏少,尤其是初、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严重失调,结构不合理。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科学合理的文化建设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通过文化建设构建,以一种员工易于接收的形式来支撑人们的思想,激发人们的学习、工作热情,带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是当前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何构筑建筑业企业文化的思考与对策

1.打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打造企业良好形象。企业形象是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整体感受与评价,是企业文化构成的综合反映,是企业通过各种实践、多种方式以及拥有的核心资源(包括高端人才、核心技术资源、专利、财力等)在社会上塑造起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建设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提高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建筑企业在企业形象建立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企业实现经营目标塑造自己的形象,在竞争中赢得战略优势。首先,企业形象得到全社会的认同。企业形象的好坏是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对企业形象的认知和认可,社会公众对企业形象的认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将会被社会接受。其次,要突出企业设计的个性化。个性化的企业形象能给人产生强烈视觉冲击效果,而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个性化设计一定要反映企业的历史、背景和企业的特点。同时个性化的形象设计也有别于同类型的其他企业,给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第三,企业形象的设计要考虑到不同的顾客群。对企业形象的认识过程,是人们主观意识对企业形象这一客观事物的综合反映。(2)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企业旺盛生命力的最深厚根源在于企业文化的底蕴,是企业长期优胜的关键和保障。首先,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智力、技术、制度、文化等四个方面。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它不仅能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外扩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中形成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纽带力、辐射力。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有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员工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由此形成持久的竞争力,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2.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完善企业管理机制。(1)推进企业文化创新。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建筑企业的内外环境,从内部把握建设主体的基本情况,抓住企业自身的文化特性进行构建。同时从外部分析建筑行业的运行特点,如市场行为不规范、操作混乱等阻碍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现实问题,研究分析建筑行业的优势,如我国对外承包市场的扩大,关税壁垒的降低将使得对外承包工程成本降低,国外的先进技术、管理和施工模式的引进带来的发展机遇。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例分析,从观念、心理、行为方式、习俗等关系着手,研究和设计突出个性和特色的建筑企业文化,在传统的建筑企业文化特点上构建以知识为导向的企业文化。(2)完善企业管理机制。管理是企业文化运作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种种不足和弊病,究其原因,许多是其制度不健全和不落实造成的。因此,企业必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和言论,同时要向管理要效益,尤其是科学管理,是企业实现有序的企业文化和高效的保证。因此企业必须在管理上加大力度,实行“严、紧、实”的要求,实践证明,管理机制是对企业文化的运作和发展的保证。

3.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1)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建筑企业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以企业的决策及企业形象策划为载体,融入企业安全文化的精髓,建立有自身个性的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2)突出安全文化建设,改善施工现场环境。首先,工程施工过程中,都会存在高危作业。如桥梁施工,桩基础、梁板涨拉、吊装作业等工作环节,危险系数较高,稍微放松警惕,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员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为了让员工能够安心的工作,企业必须把安全文化放在首位,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只有安全有保障,生命有保障,工作才有保障。其次,积极创造条件,切实改善施工现场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而进一步保证企业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4“.以人为本”,建立“人企合一”的文化氛围。(1)“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以人为本”的建筑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时刻把人的需要放在最根本的位置,要体现对建筑企业一线员工,尤其是对民工人格的真正尊重,要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要树立人是企业最宝贵资源的价值观,重视对各类人员的沟通与协调,最大限度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员工自身价值与企业的价值统一起来;要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树立正确的用人观,使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责任感、报效感,从而不断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和不断壮大贡献自己的力量。(2)强化管理,建立“人企合一”的文化氛围,首先,建筑企业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形成齐抓共管的文化体系。其次,建筑企业员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高空作业多,危险系数高。因此,企业应该充分了解每个员工的需求,关心他们的生活,用“情”感召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心理环境,营造尊重人、理解人、关爱人的良好氛围,建立“人企合一”的企业文化氛围,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力”协调和引导员工,用人本关怀温暖员工。不仅在物资基础的保障、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合理薪酬上满足他们,更要为他们创造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建立有利于员工成长和上升的机制,为员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

5.提高认识,注重培养员工素质能力。(1)加强领导,提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企业领导者应舍得在提高员工能力、素质上下功夫,花本钱、搞投资,加强对培训工作领导,提高对培训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中之重。企业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的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培训等。同时对企业核心流程、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进行重组优化,以增强全员的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市场意识、经营意识和企业文化建设意识,增强企业团队精神和向心力。(2)寓教于乐,在提高员工素质能力上下功夫。首先,要通过培训,把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标准、规章制度贯彻下去,让每名员工熟练掌握,从而改进和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管理水平和行为规范,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培养团队精神,达到构建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其次,学习和培训能力已经成为塑造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学习是当代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学习是企业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把企业办成学习型组织,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目标,而培训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基本方法和途径。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培训能力的大小,从一定意义上讲代表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第三,寓教于乐的活动。如通过图书阅览、电影、电视、展览、音乐、美术、摄影等各种形式,把员工求新、求乐、求知和求美结合起来。

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篇3

近年来,随着国内制造业的迅速发展,机械产品在技术方面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正在缩小。2015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中国有8家企业上榜,前10名中,中国企业有2家[1]。但是,国内大多数机械企业在过去只重视工程技术创新,忽视了设计体系的构造和均衡发展,这导致其所生产的机械产品无法构建良好的品牌形象。产品形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产品为中心,通过系统化的分析,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设计,使其构成独特且具有延续性的设计风格,可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而辨识度高的产品形象能极大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与附加值,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立足于中国企业实际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产品设计研究,并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与我国制造业相匹配的产品形象系统,已成为当今我国制造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拟通过对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考察,从产品周期、产品家族、时展三个维度构建产品形象系统理论模型,以供学界参考。

一、piS理论研究概述及存在问题

通过对各类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到产品形象系统(piS)在概念、理论归宿、总体构成及评价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比如,李良[2]在《工程机械产品识别设计策略研究》中运用形态语义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阐释了产品意象、产品识别的概念及其关系,提出了产品造型识别特征群这一概念;张凌浩[3]在《基于基因遗传理论产品形象的延续与更新方法研究》中,对生物科学中的现代遗传及变异理论与产品形象延续及更新的关联性进行了研究,为产品形象创新与品牌提升提供了一种新方法;车承刚等[4]在《工业设计产品形象系统建构之研究》中,运用“期望价值理论”建构出了基于体验经济概念下的产品识别系统;杨道陵[5]在《产品形象系统piS建构脉络》中,叙述了产品形象识别系统建构的4个阶段,即企业核心理念与产品策略研究、产品线形象框架结构研究与建设、产品模板系统与设计指导、piS管理体系的制订与实施。徐娟燕等[6]在《基于piS的焊接系列产品造型设计研究》中,从产品形象的理念建立和视觉设计两方面对焊机、焊枪和焊帽3款产品进行了系列化造型设计,为同类设计提供了参考;张久美等[7]在《基于产品形象的大型机电产品外观视觉形象建构》中,通过理念识别、核心要素分析、造型特征设计等,倡导将产品形象的设计方法融入机电产品设计中,以塑造并提升大型机电产品的整体外观视觉形象。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对产品形象作如下理解:从狭义上讲,产品形象是产品在用户群中的视觉形象,是产品的视觉外观,是暂时的;从广义上讲,产品形象是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视觉与知觉上产生的、有关产品印象的集合[8],产生这些印象的主体除了使用者之外,还包括决策者、潜在购买者、销售者等,是他们对于产品的视觉形象、使用体验、引发的联想等经过大脑分析处理后的形象,是对产品的一个综合的认识和印象,是持久的。

目前,学术界对产品形象系统的研究虽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缺乏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对产品形象系统进行理论模型构建,piS构建中仍存在大量企业形象系统(CiS)理论的影响,缺乏以产品为核心的宏观系统的研究。

根据现代系统科学,事物都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的,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的元素所组成的、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产品形象也是一个由产品形象相关元素构成的有机系统,各元素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影响。从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产品形象系统设计将会具有不同的内涵,这也是工业设计从单纯产品型向策略型转变的重要体现。

二、piS与CiS的关系

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机械企业需要面对越来越同质化的产品竞争,部分企业开始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国外的CiS开始在国内流行起来。但在推行CiS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更偏向于运用图像符号来表现意义和形象思维,没有建立起连续的产品形象,导致识别意向模糊,无法传达具有高度一致性的企业文化内涵;再如,企业文化理念与品牌的塑造需要长期累积,而部分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缺乏资金,急于求成,眼光短视,对发展CiS兴趣不大[9]。对于国内大多数企业而言,piS更具实效性,也更加符合我国机械企业的实际情况。对piS与CiS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有助于对piS的深入研究及其理论模型的建立。

piS设计是产品的内在品质形象与外在视觉形象的统一,是塑造CiS的重要途径。piS的主体是产品,CiS的主体是企业;产品形象的传播方式是产品的塑造,企业形象的传播方式是视觉识别;piS的目标是针对特定的目标人群建立起稳定的、具有延续性的产品品质形象,CiS的目标是针对特定的市场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市场的基本单元用户直接、密切接触的是企业的产品,所以要想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首先要塑造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有品质的产品形象。piS是CiS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子系统。piS从产生起便伴随着设计策略,包含着企业文化内涵,在企业所处的具体阶段进行相应的产品形象塑造。

(4)工程规范

机械企业的工程规范在机械产品形象的品质塑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机械行业的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三个等级。依据标准化准则,产品的某些零部件、设备及能源等的结构形式、尺寸、性能等,应按照国家与行业统一的标准选用;产品的人机界面、说明书等所包含的符号、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也应符合标准。因为这些标准影响到产品形象的专业化、在安装维修的过程中的方便性和使用的可靠性。

(5)宣传销售

机械产品的宣传多采用行业展会、专业刊物广告等方式进行,一些大型行业设备,一般用业务员拜访企业的方式进行销售。在宣传销售方面,产品的展示、包装、宣传册等的设计风格应与产品理念一致,以建立起统一的、整体的产品形象。

此外,在对机械产品的维修、保养、软件升级,以及产品使用寿命终止的后续处理中,企业若能给用户以周全的服务,会对产品形象品质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

2.产品家族维度

一款产品在特定市场中成功地建立起高品质的产品形象,还不足以形成稳固的产品形象系统,会不断有其他企业新的同类产品对其进行冲击。产品家族的建立是中长期的产品形象系统建造阶段,如在没有品牌影响力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手家族化,其风险将是巨大的。不同层次的市场具有不同的需求,机械产品的家族化就是要覆盖更广的市场,满足不同市场的个性化需求。建立产品家族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市场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通过提供不同的产品种类开发潜在市场。产品家族的核心是模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设计参数和生产过程的重复使用性,以降低成本,缩短开发周期。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家族化的主要目的在于覆盖更广泛的市场需求,并使产品具有家族识别性,而不仅仅是为了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产品家族的每一款产品在自身的产品周期中,都要融入产品家族的通用特征,通过系列产品来体现产品形象的稳定性、一致性和连续性。在一段时期的机械市场中,标志性的产品家族特征会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留下深刻印象。而强化产品形象系统,可以加强机械产品与用户的情感联系。

3.时展维度

《连线》前主编凯文・凯利在《机器想要什么》一文中提到:“在技术的进化过程中,我们能看到与生命进化相同的趋势――走向普遍化、多样化、社群化和复杂化。”[10]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产品的Dna逐渐形成,从而逐渐进入机械产品形象系统的长期塑造阶段;通过机械产品的更新换代将产品的特征稳定地遗传下来,不断繁衍。人们对于产品的使用需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旦习惯了某一款产品并达到“专家”级的熟悉度时,便会产生更高的要求和期望[11]。同时,在不同的时代,科学技术、经济状况、文化潮流都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机械产品形象系统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依据系统固有的开放性特性,产品形象系统设计应重视并善于利用这些外部条件,兼顾全局,努力完善系统自身。机械产品形象系统一旦具有了遗传性,这种遗传性将指引产品家族特征的建立和单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产品形象的塑造。在实践中,对应不同的时代,机械产品形象系统适应时代的部分会作为体系发展的基因而保留并遗传下来,不适应的部分则会遭到淘汰,使得整个机械产品形象系统不断优化,并与变化着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就像遗传基因会发生突变一样,产品形象中遗传物质也会产生不稳定传递,使产品形象特征出现新的变异,影响产品家族的进化,而“基因”突变是创新的源泉。随着时代的发展,机械产品正朝着智能化、模块化、个性化、多功能和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机械产品形象系统理应在保持产品稳定性和不断创新的平衡中不断发展完善。

四、结语

机械产品形象系统塑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整体性。系统的效能不是其构成元素的功能之简单叠加,而是依据所处的实际环境情况有机地组织起来,使系统在复杂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统一性和协同性,从而使系统整体达到最大化。根据国内机械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产品形象系统,使产品价值最大化地呈现出来,这对于在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中树立稳定的、突出的、公众可信任的产品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8家中企上榜Yellowtable2015工程机械50强[eB/oL].(2015-07-22)[2016-02-12]http:///detail/2015/07/2015072210494315211.shtml.

[2]李良.工程机械产品识别设计策略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3]张凌浩.基于基因遗传理论产品形象的延续与更新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07(8):170.

[4]车承刚,冯永华.工业设计产品形象系统建构之研究[R].台中: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东海大学,2007.

[5]杨道陵.产品形象系统piS建构脉络[J].装饰,2012(5):133.

[6]徐娟燕,陈颖捷.基于piS的焊接系列产品造型设计研究[J].机械设计,2015(1):126.

[7]张久美,胡光忠,徐刚.基于产品形象的大型机电产品外观视觉形象建构[J].机械设计,2015(2):123.

[8]杨颖,周立钢,雷田.产品识别在品牌策略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6(2):163.

[9]晏群,肖旺群.关于产品形象系统(piS)理论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包装,2009(10):74.

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篇4

应参照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和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制定的《中国企业形象管理指导意见》,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经验,以企业现有管理资源为基础,以深化和展示企业核心理念(mi)为核心,整合现有资源,实施品牌战略,从更新、重塑视觉识别(Vi)系统入手,建立并执行企业识别(Ci)系统,加强品牌形象推广与拓展,构筑现代公关网络,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品牌形象管理体系,持续提升企业形象竞争力,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二、品牌形象建设基本原则

一是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相结合原则。将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有机融合,同步培育,以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产品品牌的推广和增值,以良好的产品形象塑造优异的企业品牌,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企业综合品牌形象。

二是与战略规划相结合原则。要站在企业战略高度推进品牌形象建设,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品牌形象战略,有力传达战略信息,营造内外部良好氛围,赢得广泛认同。

三是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原则。以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为核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重塑企业识别系统,实施持续有效的品牌形象管理,以此带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突破,提升企业文化力。

四是“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创新、自成一家”原则。要在继承企业优秀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成功经验,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发挥自主创新能力,赋予品牌形象更加符合企业发展实际和时代特征的内涵,提升企业形象竞争力。

五是集中一贯管理原则。对整个集团的品牌形象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对品牌形象的规划、设计、管理、推广实施归口管理,整合资源,统筹规划,集合集团公司和各子公司力量,共同构筑世界一流的品牌形象。

六是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原则。品牌形象建设是一项持续的系统工程,要依据品牌战略分阶段、分步骤的组织实施。要在制定企业品牌形象建设框架方案基础上,深化拓展mi系统,更新重塑Vi系统,整合宣传、文化、品牌、形象资源,实现上述三大项目的重点突破,力求早见效,见实效。

三、品牌形象建设基本内容

企业品牌形象建设内容可概括为企业识别(Ci)系统建设,以Ci系统为核心的品牌形象推广策划和品牌形象管理体系建设三个部分,其中Ci系统的创新和重塑是核心和起始,品牌形象宣传推广是关键和重点,品牌形象管理体系是支撑和保障。

(一)创新、重塑Ci系统,建立企业品牌形象标准

围绕企业新一轮战略目标和企业文化主线,与时俱进,更新重塑Ci系统,形成理念、行为、视觉、听觉、文本五大基础识别系统和影像、传媒、环境、产品四大应用界面系统,强化理念识别的核心地位,建立高度统一、个性鲜明、清晰完整的企业品牌形象标准。

(二)以Ci系统为核心的品牌形象推广策划

品牌形象的有效传播是企业品牌建设的关键,企业应重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推广和提升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主要方式有:通过创意性广告,传播品牌形象;强化、突出品牌终端形象;在对外交往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提高媒体认同度;参加大型展会,提升品牌影响力;投身公益活动,建设良好社会形象;构建公关网络,防止公关危机;把握时机,借事造势。

(三)品牌形象管理体系建设

一是建立品牌形象管理组织体系。随着市场成熟度的逐步加强,品牌管理已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和争夺顾客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加强品牌形象建设,规范品牌形象管理,拟建立统一领导、各子公司、直属单位分级负责的品牌形象管理体系。

二是明确品牌形象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机制。对照管理职能,明确品牌形象管理流程,并以制度加以固化。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调控机制和监督机制,确保品牌形象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

三是建立健全品牌形象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以Ci手册、组织责任管理制度、管理基金制度、管理运营制度、设计服务外包制度、基础设施投入制度、企业名称管理制度、商标管理制度、岗位形象标准等为主体的品牌形象管理制度体系,为科学系统地开展品牌形象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四、品牌形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是人才保障。企业品牌形象管理是是一项持续的组织学习和团队创作活动,因此要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加强新Ci标准的教育培训工作,普及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管理知识,培养或引进一批职业化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队伍。

二是资金保障。为确保品牌形象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每年应建立专项预算用于品牌形象的研发设计、宣传推广、信息化基础建设和公关接待等项目。

三是专业机构保障。品牌形象建设是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视觉和听觉识别系统的设计研发更需要专业设计机构来协助完成。为提高品牌形象建设工作质量和效率,拟聘请实力雄厚、业绩突出的专业品牌形象策划机构,与企业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品牌形象。

五、品牌形象建设具体实施规划

一是整合职能,成立品牌形象管理机构,实施品牌形象归口管理。具体应尽快整合企管部机构,充实企划功能。

二是尽快聘请专业品牌形象策划机构,对以企业标志为核心的Vi基础要素系统,特别是进行细致设计,力争于年底前完成,并应用于大型广告牌设计。

三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现有Ci系统进行分析评价,拟订企业Ci系统重塑方案。

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发展重要地位

1前言

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受科技不断发展的影响。一个企业不但要抓紧企业的生产使企业的经济快速的发展还要求企业要不断的加强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这对企业的发展是严峻的挑战,也对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的形势下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如何快速的适应这样的发展,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能够很好的使社会人民体会到经济发展的好处,是我们现在和将来必须研究和分析的内容。伴随着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业中的干部和职工们的思想受到了经济发展的影响,由于企业的生产紧张,企业又只知道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产的质量,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一点都不关心,所以必须要重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

3加强企业精神文明的重点是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发展科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精神文明的重点是加强思想道德的建设,(1)加强党风的建设,坚持两手抓,不但要加强教育还要不断的改造企业中党员的各种观点如世界观、人生观等,完善党风廉洁制度的建设,严肃处理党员干部的违法行为加强处罚的力度。(2)做好干部和职工对政治的学习和培训的工作,进行各种传统的思想教育如艰苦朴素、爱国主义等。(3)加强对各种美德、道德和公德的学习,促进人们的文明素质的提高。(4)丰富职工们业余的文化生活,努力办好各项业余活动,让职工们了解他们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在工作中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让职工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职工们明白促进思想道德建设不但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而且还决定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方向。

而在企业中加强职工们的职业道德建设决定了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职业道德是在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文化的感染和企业文化融合在一起来规范这种职业的行为。在现代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只有用它优质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服务状态来或促社会对它的认可,使客户相信它。这样才能有强大的竞争力。这也就需要完善企业生产的过程和服务的道德规范。

4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要想使社会人民企业认同和产生信赖就需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在用户和消费者的心里有一定的地位,使企业在市场上有竞争力。要想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要把重点放在职工的团结力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上。要对企业加大宣传力度,用企业的信誉和实力等优点去占据市场。在提高自己产品质量的同时还要努力对企业进行宣传,组织各种公关活动,选择合适的时机,巧妙的进行策划,可以以各种节目为理由如企业周年纪念、产品得奖、企业得奖、重大的节日或者是纪念日等合适的时机,来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所以说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

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是指领导的形象还包括职工的形象。在这里边领导的形象也不仅是指某一个领导的形象也要求整个领导班子的形象要好。企业的领导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所以说领导的形象对于企业的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企业的领导作为企业的代表,消费者是重点关注这些人的,领导的言行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在企业内部领导则是全体员工重点关注的对象,他的品行、言谈对每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中的各种规章制度要纸质的形式展示在员工的面前,而企业的领导则需要亲力亲为、认真贯彻这些规章制度。在企业中经常出头露面的那些公关和销售人员,他们的形象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在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中每个人员的素质。

5完善企业制度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

(1)要想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有效果就必须要对企业进行目标化的管理。不但要制定短期的目标还要制定长期的目标,除此之外还要依据现在企业中的管理制度的实际情况,来设定企业道德建设的重点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并且要使每个步骤都能够有条理的进行。(2)完善激励鼓舞的管理机制。要对员工实行多鼓励的原则,人是精神文明的建设的主体,而引导和教育的工作主要是靠人完成的。要在善于在企业中找出典型的先进的示范,对这些先进典型的示范进行表扬,加强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3)完善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现在的经济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经济的主体是企业,要想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有完整的规章管理的制度和监督管理的机制。(4)完善奖惩的机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不断的创造文明社会、使人们拥有高尚的灵魂、赞颂人们的真善美的美好品德、提高社会人民的素质的过程。所以要想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也要使用奖惩的机制。要勇于表扬善于批评,对于那些精神文明建设做的好的要表扬奖励,而对于那些问题比较多的企业要及时的进行批评和纠正。

6小结

加强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的任务是非常繁琐和复杂的,它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创造有特色的企业。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才能够促进企业文化的提升,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创造完美的企业精神,以确保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能够融入精神文明的建设。促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强大、创新、完善。所以现在的企业需要重视企业精神文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谢斌.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要坚持与时俱进[J].现代企业文化,2009(18).

[2]刘燕,王同亮.关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6).

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篇6

一、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与提高员工素质相结合

推进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着力推广员工行为养成,全面实现企业管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重大突破。员工的整体形象是企业内在素质的具体表现,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行为方式、规章制度及道德规范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更快更好实现经营目标。要牢固树立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理念,尊重广大职工的人格和民主权利,发挥企业文化的凝聚、导向、激励功能,用精神凝聚人、用机制激励人、用环境培育人,挖掘员工的资质和潜能,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自律能力,实现员工价值升华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员工的付出与贡献,要注意通过精神褒奖及物质利益,及时多途径、多形式地予以肯定,形成员工奉献企业,企业回报员工的良睦循环。要坚持把员工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企业的需要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给员工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和条件,切实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潜能。随着企业管理模式从经验型向文化管理层面飞跃,从过去的施工生产现场组织到以人为本,充分解放生产力、释放员工潜能,最终以文化力推动生产水平乃至企业的发展,这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向。这种文化力的源泉在于基层,特别是广大员工中,它反映了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企业做强做大的追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增强核心竞争力相结合

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具有个性,不同的企业应表现出不同的企业文化,也就决定了它必定会千姿百态,各具特色,而不会表现为统一的、固定的模式。因此有人说,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祛码。在另一方面,企业文化有没有个性,也反映了这个企业是否真正地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否真正地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源于企业传统,体现出自身的行业特征、价值取向以及核心理念,只有使企业文化的种子植于实践的沃土中,它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对于具体一个企业而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在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和视觉形象设计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要借助必要的载体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将企业文化建设定位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来,与各项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切实按照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的要求,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建设真正做到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形神统一,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防止盲目照抄照搬,避免表面化、庸俗化和形式化,不搞花架子、不急功近利。

三、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塑造企业形象相结合

企业品位、形象是企业文化外在的体现。通过抓有形文化展示企业形象。首先,要逐步完善自身形象识别系统,使之成为企业文化标识的有效载体。其次,要注重培养和增强员工的职业及行为规范意识,注重仪表,热情待人,礼貌用语,同时要开展一些有益于增强员工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的活动,用活动展示员工的精神风貌,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在这方面,应强化企业文化的一致性。特别是对于大型集团而言,建设集团文化应以增强集团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为着眼点,进一步加大集团有形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度,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集团发展的重要动力。要通过打造品牌产品树立企业形象,致力于品牌产品、品牌企业的培育。要积极建立企业专门的文化管理机构,切实加强施工企业的技术开发及应用工作,努力提高施工的科技含量,加强和提升品牌的内涵和管理能力,合理配置企业优势资源,不断提高企业品牌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借助现代化传媒宣传企业形象,大力宣传企业品牌、先进的管理经验,还要积极宣传企业的优秀领导者,特?e是他们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营理念。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企业的宣传策划工作,有计划宣传,有针对性宣传,有效益宣传。

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现状;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由生产管理和经营能力的竞争,上升到了整体实力和文化品牌的竞争。建筑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适合的、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竞争实力,促进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一、建筑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行业,拥有大量一线施工人员,项目点多线长,流动性大,条件比较艰苦,工种繁多,工序复杂,这需要一个核心的文化来统领全局,从而提高职工的责任心和自觉性,实现企业内部良好的沟通及管理。而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精神所在,建筑企业应该抓住企业文化的精神统领作用,引导员工产生心理共鸣,实现员工与企业荣辱共存的目的,对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对外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使建筑企业内部保持统一的价值观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建筑企业只有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的价值观念和员工的思想行为相辅相成,形成一套企业认可、员工认同的价值体系,增强员工归属感,提高企业凝聚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目前,建筑企业的文化建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落后,同其他行业相比,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缺乏对企业精神的培育,这主要包括诚信、价值观、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缺失。有些建筑企业在招投标、融资、材料和支付民工工资等方面,屡屡发生信用缺失的行为;有些建筑企业只考虑企业利益,没有充分地尊重员工的价值,没有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有些建筑企业违规违章行为、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大面积地存在着,这些问题都体现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健全。

二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未将其整合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重视把企业做“大”,而忽视了做“强”,没有将企业发展的重点从控制力转向企业凝聚力,过分注重利润而忽视了团队的建设。

三是没有将企业文化建设视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来做,有些企业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和目标,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或一般的文体娱乐活动,把企业文化娱乐化、简单化和片面化了。

四是管理系统不完善,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受制于领导的偏好及企业的重视程度和现实状况,没有形成系统的企业文化体系,未能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缺乏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企业文化建设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五是“以人为本”观念不强。部分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中的“人”所指内容的宽泛性,仅认为这个“人”指的是企业员工,没有把业主和社会公众包括在内,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局限。

三、建筑企业加强自身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策略

在经济新常态下,建筑企业要实现企业转型发展,增强企业文化底蕴,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首先,要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精神。对建筑企业来讲,仅靠物质激励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纽带。而企业精神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内提高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外增强客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确立符合建筑企业实际的企业精神,其凝聚力和感染力就越强,越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其次,要以人为本,打造企业第一资源。建筑企业以工程项目为中心,而员工是工程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员工的一言一行关乎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进度,也关乎企业良好形象能否通过工程项目这一窗口展现出来。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应采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方式,在工作和生活中慢慢地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的基本理念,变企业被动说服为员工主动接纳,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企业既是一个紧张有序的管理组织,又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大家庭,在企业内部形成员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团结协作、荣辱与共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同时,建筑企业还应把客户和社会受众,也要纳入“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范畴,让他们深深体会到建筑企业的文化感染力,从而使企业内外均处于和谐氛围之中。

第三,增强品牌意识,树立企业良好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也是社会各界评价建筑企业最直接的标准。而工地长期以来给人脏乱差的印象,所以建筑企业更应注重通过打造绿色文明工地,来不断提升企业形象。并通过加强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铸造精品工程,创优夺杯,在行业确立企业品牌,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实力,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四,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制度。企业文化能否作为催化剂,对企业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关键要有制度作保证。建筑企业一定要有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企业制度,尤其是工程项目管理制度,更应侧重于规范员工在工作时的具体操作,指导员工在复杂繁琐的施工中,能够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指标,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同时,建筑企业还应通过建立奖惩制度,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施工工效,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第五,营造良好的施工现场文化氛围。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向外界展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建筑企业要在施工现场营造个性化的,与时俱进的文化氛围,不仅可以感染一线员工,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而且创建的绿色文明工地,展示企业现场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外在形象。建筑企业要规范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合理布置办公区、生活区、生产区,整齐有序堆放材料和设施,做好作业现场安全防护,给一线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项目部应设有员工文化活动娱乐场所,放置电视机、影碟机等娱乐设施,适时组织员工开展文体活动。这样才能营造出良好的施工现场文化氛围,给员工以家的感觉,激发其工作热情,增强企业向心力和职工凝聚力。

建筑企业只有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面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篇8

1.独特个性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所谓企业个性就是企业独特的文化底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实际内容。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大部分还停留在“走过场”的层次。有的企业提出的口号很多、制造的声势很大,但热闹一段时间后就无影无踪;有的企业一味模仿、照搬他人成果,毫无新意和个性;有的企业不与行业特点相结合,不与单位实际情况相联系,一味的闭门造车。这与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有的放矢、以“个性”为出发点的要求相违背。电力行业不仅具有垄断性,更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着社会稳定。针对这一特点,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就应该突出“服务、文明、安全”等特性。当然,由于各个电力企业所处的地域、企业规模、管理方式等的不同,各企业文化间必然存在不同差异。这也就为各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赋予企业文化更鲜明的特色和个性提供了条件。总之,“个性”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凝聚着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和愿景。创建先进电力企业文化,理论上必须密切联系行业和企业特点,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做到内涵上有特色理念、形式上有特色载体,创建过程有特色风格;实践中必须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先进企业成功经验,立足自身实际,凸显企业个性和行业特色。

2.规范制度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点”。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操作规程严密的行业,使得电力企业在生产、管理等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马虎,为达到这一目的,严格的企业制度自然就成了“法宝”。正因为有这些长期形成的、严密的、规范的制度,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和“基点”。对企业文化来说,企业制度就是其发挥作用的基点,是进行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但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往往以标准、纪律等形式来规范行为,强调外在监督,是企业的文化“底限”;后者则强调信念和道德,强调自觉和自律等“软”精神,是企业文化的至高境界。文化需要制度支持,没有规范的企业制度,企业就不能有序运转,企业文化建设无从谈起;制度需要升级为文化,也就是让制度升级为企业全员认同的文化,让制度从外在约束变成自觉行为。总之,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相互依存。企业制度作为硬性管理手段可以覆盖到文化管理的漏洞,企业文化作为软性管理手段也可以填补制度管理的软肋。所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先完善“基点”———规范的企业制度。

3.“以人为本”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人既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也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践行者,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核心的要素。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就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落脚点”。企业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第一原则,因为人是组成企业的个体,是企业获得财富和成就的根源。“以人为本”就是把员工当成经营活动的主体、企业管理的根本,把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当做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电力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要求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也正因为此,电力企业切实要把“以人文本”落到实处。电力企业要落实以人为本就要打造适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一是要从各方面为员工提供温馨服务,满足员工多方面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营造出一种“企业大家庭”的氛围;二是要抓好员工的学习培训,为员工时时“充电”提供必要条件,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竞争力的同时,确保“安全生产”方针的实现;三是要创建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一套“赛马不相马”的选拔机制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体制,给员工搭建足够大的“平台”,做到“人尽其才”。电力企业长期以来的“重用轻培少开发”的人才机制严重制约企业持续发展。作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以人为本的关键就在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亮点”。

因为有垄断的行业优势,历史上电力企业一度忽略了服务的宗旨,“电力衙门”、“电老虎”就是对这一历史最好的写照。市场经济下若继续保留这种缺少危机意识的经营管理理念,只能是托企业后腿,所以电力企业亟需改掉“官本位”思想,回归服务社会的角色,并让优质服务成为自身企业文化的一大亮点。服务性应该是电力企业的根本特征,也是占领未来的根本途径。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消费者不再局限于用上电、用好电,而是需要好用电、电好用。这就需要电力企业转变观念,把“用户”当作“客户”,一切围绕客户需求开展优质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继续倡导“一切从客户出发,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报装和检修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科学、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使客户真正感受到“优质、规范、方便、高效”的服务。服务质量是衡量企业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文化高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未来优质服务必然成为市场竞争致胜的“利器”,成为企业文化的亮点。

5.良好形象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终点”。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是企业的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种推动力和吸引力,支撑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是电力企业的致胜法宝,也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电力企业要塑造良好的形象就要通过各种实践向公众展示企业的个性特征,增加在用户心目中的信任度,最终体现在自身塑造的企业品牌上。具体来说,电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首先就必须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努力提高生产经营质量和水平,为客户提供安全、物美价廉的产品;其次要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努力改变“电力衙门”等不好的公众印象,改进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再次要打造良好的员工队伍形象,加强员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最后要塑造好其他形象,比如环境形象等,烘托文化氛围。

二、结语

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篇9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二、矿山企业文化的内涵

1、矿山信誉;2、服务质量;3、经营思想;4、矿山企业道德;5、矿山企业精神;6、矿山企业目标;7、矿山企业规范;8、矿山企业环境

三、建设矿山企业文化的原则

1、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

2、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3、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

四、建设独具矿山特色的企业文化的途径

1、矿山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

2、矿山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

3、构建矿山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总之,建设矿山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进行。既要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又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忽视个性就会变成空洞、平淡的口号,就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建设矿山企业文化,把选择具有明显个性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作为一种长远的企业竞争战略。

浅谈建设独具特色的矿山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大趋势,而矿山的企业文化,关系到矿山的生存和发展。它渗透于矿山生产生活之中,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是矿山的灵魂。因此,建设具有矿山特色的优秀企业文化,是现代矿山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设计而提出的,并为企业普遍接受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职工行为等一整套价值观准则。是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礼节和仪式、文化网络五个要素构成的。其中企业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英雄人物是把企业价值观人格化且本身为职工们提供了具体的楷模。礼节和仪式是公司日常生活中的惯例和常规。文化网络是组织内部主要的联系手段。企业文化建设是创建和谐企业之基础,只有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才能推进企业内外的和谐。

企业文化的作用主要有:

1.导向作用,指企业以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指引企业职工向企业生产与经营的既定目标努力奋进。

2.凝聚作用,指企业和职工的相互吸引力,具体的说是指企业对职工的吸引力,职工对企业的向心力。

3.激励作用,指激励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规范协调作用,指约束人的行为,使之符合企业整体的价值标准。

5.效益作用,指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取得最好的效益,这种作用就是企业文化的效益作用。

二、矿山企业文化的内涵

矿山企业文化是指矿山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经营目标、行为规范、矿山环境、矿山企业精神及管理者和员工共同意识的总和。其核心是矿山企业精神。其本质在于注重员工的共同意识及价值观等。矿山的企业文化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矿山信誉。矿山作为一个远离城镇自办社会的特殊企业,受国家地方、环境的影响较大,因此其信用和声誉是极其重要的。无论是规章制度、生产经营活动,还是与地方政府以及周边农村的关系中,都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

2、服务质量。服务质量是当今企业取胜于市场的重要因素。矿山企业的服务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必须以良好的服务树立矿山的良好形象。

3、经营思想。矿山的经营指导思想,实际上是矿山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在管理工作中,经营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员工主人翁意识及行为方式、内部各方面的有效调节、员工需求与愿望的满足、矿山自身形象等。

4、矿山企业道德。矿山企业道德是矿山企业行为的规范,是矿山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是矿山企业价值观功能发挥的必然结果。矿山企业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使员工的行为符合矿山企业经营目标和发展的要求,达到矿山企业自我控制和管理的目的。

5、矿山企业精神。矿山企业精神是矿山在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可和接受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矿山企业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全体员工意志的提炼和集中,是矿山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6、矿山企业目标。矿山企业目标是矿山要达到的目的和标准,是全体员工努力争取的期望值。矿山企业目标体现了矿山的执着追求,同时又是员工理想和信念的具体化。矿山企业目标是矿山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矿山目标,可以激励员工坚持不懈地努力创造卓越业绩。矿山要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就必须结合实际,体现矿山明确的具体目标。不同的矿山因历史不同所处的环境及自然条件不同,应该有不同的矿山企业目标;即使同一矿山,在不同时期也应当有不同的目标。

7、矿山企业规范。矿山规范主要包括矿山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矿山在一定时期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

8、矿山企业环境。矿山作为一种特殊企业,与其它行业有着较大的差别,特别是在当前改革与发展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开展矿山企业文化的建设,各项工作就能更好地进行,经营目标就能更好地实现。

三、建设矿山企业文化的原则

建设矿山企业文化,是矿山转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矿山参与同业竞争、寻求自身更大发展的需要。构建矿山企业文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矿山,都有其共同遵循的客观规律,亦即企业文化必有共性的一面。而另一方面,由于民族文化和所处的环境不同,企业文化又有个性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矿山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性质构成矿山的共性,矿山所处的不同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构成矿山的个性。因此,矿山要构建企业文化,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把握时代脉搏,突出本企业特点,把行业特点和环境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不同的企业,

必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企业历史传统,并概括形成企业文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条件会向企业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不同的历史时期,矿山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经营战略所包含的因素总是不同的,因而,不同时期的矿山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也必然会随之发生变化。这就是说,矿山构建企业文化时,应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融会外国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行业文化,使矿山企业文化具有现代化、规范化、多样化的特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时效性。3、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个人的工作成绩,取决于本人的能力和动力。能力强的人,工作易于取得成绩。但能力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动力。处理好先进性与群众性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能力与动力的关系。先进性决定动力的大小;群众性是能力的基础。

四、建设独具矿山特色的企业文化的途径

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培育和建设矿山企业文化,对矿山的发展和矿山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矿山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指导员工为实现共同愿景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矿山要始终把对企业理念的培育,尤其是具有个性化理念的培育,作为矿山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工程,适时提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发展战略,并整合企业的经营理念体系,使之在内容上更加丰富,结构上更加规范,理论上更加深邃,实践上更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要通过扎实的工作使矿山发展战略逐步成为矿山员工实现共同愿景的座右铭。把企业的理念系列变成指导企业充分展示团队精神和员工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源头与行为准则,使企业的社会知名度、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在培育个性化的企业理念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过不拘一格的形式载体,广泛宣传,开展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引导每一名员工掌握企业理念,形成共识。

二是典型引导,形成认同。要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表彰这些能够体现价值理念的个人和集体典型,以此引导、教育员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告知员工,矿山倡导什么,反对什么,进而实现员工对企业理念从认知到认同、工作态度从只限于完成到倾心尽力地去敬业。

三是适时调整,发展创新。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变化,根据企业不同发展时期的客观需要,对原有的企业理念体系和企业精神,进行认真的思考,科学地整合创新,形成新的独具矿山特色的企业精神。

四是还要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学习,使整合后的文化成果深入人心,都能够理解和掌握企业文化理念的内容和内涵,自觉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规范自身的行为。

2、矿山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企业形象建设是内强员工队伍,外拓企业知名度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在形象建设上,坚持发展与变化的统一、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有形与无形的统一。将工作重点放在丰富、充实与强化其构成的视觉、队伍、管理和产品四个子形象内容上。

其一,视觉形象。在塑造视觉形象上,要把它作为矿山走名牌战略的重要基础。以国内外优秀企业为参照,在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的性质和发展需要,开发启动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对企业标志、标准色、办公事务用品设计、各种标识、宣传系统规范、员工服装系统、会议系统规范、车体外观系统和色彩规范等进行静态表达,进而形成现代矿山视觉形象的个性化特征,在行业和社会中树立一个现代矿山的新形象。

其二,队伍形象。一是塑造企业管理人员形象,开展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活动,完善管理人员知识更新计划,加大管理人员的日常考核和民主考评力度,努力转变管理人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学风,增强了管理人员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塑造党员形象,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塑造“四有”员工形象,在创建学习型矿山的总体要求下,在精神、环境、氛围、机制上保证的前提下,积极培育矿山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员工队伍,使员工的敬业奉献精神、职业道德观念、自我发展意识和拼搏创新风格不断得到提升。坚持政治、业务培训常抓不懈,坚持开展各类技术攻关、劳动竞赛和技术练兵活动,大力表彰工作中的优秀知识分子、优秀班组长、青年技术能手和优秀员工,对取得突出成果和显著成绩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给予肯定和重奖,以此展示矿山员工的良好风貌。

其三,管理形象。要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与国际管理标准接轨,开展iso9001质量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对人和物的管理控制更加科学、规范。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实现动态管理,对各类管理信息实现网络共享,对各类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使矿山在科学管理中提高经济效益。

其四,产品形象。要严格按照质量认证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一流的服务满足用户需求,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质量管理手段确保产品符合行业标准,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离开了质量意识,就不是真正的矿山企业文化。

3、构建矿山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全方位优化的矿山企业环境是矿山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要从规划上、机制上和设施上予以充分保证。

在规划上,要按照矿山发展的总体要求,从注重员工工作条件、优化员工工作环境角度出发,动员员工全员参与环境建设。将保证员工作业环境优美、安全、环保视为矿山企业文化建设工程的重要一环。重点致力于从本质上解决员工作业环境的环保达标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粉尘对员工健康的侵害,不断改善员工的生产作业环境、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以减轻员工的工作强度,赢得员工们对企业优化环境建设的由衷拥护和充分信任与信赖,进而焕发其干劲,激发其“爱矿如家”的自豪感和献身矿山的责任感。

在管理机制上,注重现场检查考核,树立“良好的生产生活工作环境,既是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员工情绪的制约因素”的思想,使全体员工在企业管理机制的推进下,自觉投入与自己利益相关的美好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工作中,增强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崇尚文明、追求整洁”成为矿山员工的时尚。

在设施上

,要加强与企业开展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的载体建设,兴建员工文化活动中心等,定期举办员工文艺演出会、员工运动会、兴趣爱好者联谊会及文艺积极分子表彰会等,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连续不断的企业文化活动,使矿山员工在工作之余的生活不再单调,使其精神面貌更加饱满昂扬。总之,建设矿山企业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孤立地进行。既要反映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又要有自己的独特个性,忽视个性就会变成空洞、平淡的口号,就会失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建设矿山企业文化,把选择具有明显个性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作为一种长远的企业竞争战略。

参考文献:

企业形象建设的重要性篇10

“企业文化”一词来自西方国家。人们对它并不陌生,而理解却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内搞的各种文体活动,如打球、唱歌、跳舞等;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形象设计,也就是CiS战略;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自己办的厂刊厂报,为职工提供的一个文化学习园地;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思想政治教育……

这些说法都不够全面,也不完全正确。因为,上述种种只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并不能等同于企业文化。应该明确说明的是,企业文化不是企业加文化,也不是企业与文化的嫁接,更不是企业家与文化人的联谊会。综合起来看,企业文化的内涵具体应包括如下一些因素: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这些主要因素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为搞好和提升生产经营管理而形成的各种管理理念的总和,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理论,它强调的是管理当中的软要素,其核心的涵义是企业的价值观念。

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的结构来看,企业的作用和构成不同,企业的文化结构和构成也会有所不同。企业文化基本要素一般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大结构要素:企业物质文化要素、企业制度文化要素和企业精神文化要素。而构成企业文化的主要要素又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企业环境、企业价值观、企业先进人物、企业礼仪和企业文化网络。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一是激励机制。企业文化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其主要的激励方式有目标激励、参与激励、强化激励、领导者的言行激励等。二是约束机制。要有明确的纪律、规范,落实上不走样,将企业的理念贯穿到制度、纪律与行为的规范之中。三是凝聚机制。确立广大职工认同的企业价值观,确立企业目标、确立企业的人际关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

现代企业文化是凝聚员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构造强大企业力量和凝聚员工个人力量的制度体系。企业积累了丰富的企业文化成果,逐渐形成了底蕴深厚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就留下了弥足珍贵的职业精神。

1、重视企业文化,必须摆正位置

首先,企业文化是一种思想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精神和风格,它包括一个企业特色鲜明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等。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等外在表现形式,由管理作风、管理制度和管理观念构成的管理氛围,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延伸性和稳定性。

其次,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只有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形成企业自身的文化。不可否认,一家企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有了自身的文化,但这种文化主要是创办者、经营者和员工的个人文化在企业中的显现,而企业文化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

除此之外,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资源,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物质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品牌价值的提高和无形资产的积累,企业文化都会潜移默化地贯穿其中。许多企业从建立伊始就确立目标,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打牢基础,把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团结员工队伍、凝聚团队精神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在工作中将使其细化与深化,保证有效地落到实处。

2、深刻理解内涵,实施基本要点

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还要扎扎实实地发掘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文化,完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就其本质来说,是人文化。抓好企业文化需着力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培养人才,二是打造品牌,三是推行有效管理,营造创业氛围。

3、营造和谐氛围,员工广泛参与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机制下,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已经不只局限于对人、财、物方面的竞争,更多的则是表现在文化层面上的角逐,而现在先进的管理思想恰恰就是用文化进行管理,这就使得企业经营者越来越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价值观的塑造,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旨在于要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整个操作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倘如此,才能得到员工的充分理解和高度共识,进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想方设法让员工认同公司文化,并变为自己的科学行为和具体行动,这才是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

1、物质层文化

物质层文化是指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的表层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是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企业的生产环境、企业容貌、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也是构成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2、行为层文化

行为层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及学习娱乐活动中所产生的活动文化。主要指的是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具体还包括企业行为的规范、企业人际关系的规范和公共关系的规范。企业的行为规范则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的行为。

3、制度层文化

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

4、核心层的精神文化

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步骤

第一步:企业内部要组建企业文化战略委员会等相关部门,由专人负责(最好是企业最高领导),并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组建企业文化执行小组;

第二步:调查分析企业现状、行业态势、竞争状况、企业最终目标等,得出企业存在的必要性、企业发展的要求等;

第三步:科学性、艺术性归纳总结企业远景、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战略、企业口号等;

第四步:依据已提炼出的理念层和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企业行为规范,包括员工行为规范、服务规范、生产规范、危机处理规范、典礼、仪式等;

第五步:进行企业形象系统规划,一般要请专业设计机构进行,以确保设计符合艺术性、国际化、高识别性、行业要求等。

企业在以上部分设计规划完成后,应该首先实施企业视觉形象系统的应用,通过视觉形象系统的实施,可以使企业形象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无疑会在社会中、行业中、该企业员工的心理产生很大反响,员工对新的形象、新的理念、新的战略目标产生兴趣,由然而生成自豪感。在这个时候,贯彻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规章制度就会事半功倍。

(四)现代企业文化的传承

在企业内部,企业文化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自内而外的建立和传承,企业文化理念的确立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将文化不断传承和推广下去,使其深植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

1、将抽象的企业文化理念具体化

企业文化的相关理念本是复杂和抽象的,企业如果不对其加以解释或者描述,可能就难以达到理想的宣传贯输效果。在海尔,“来自员工的画与话”帮助海尔解决了企业文化理念抽象难懂的问题。其中有一幅画的是斜坡上有一个小球。旁边写道,企业好比是在斜坡上运行的一个球,一个企业越做越大,必须依靠两个力:一个是止动力,不能让球滑下来,这是基础管理;另一个是上升力,即创新。以此来诠释海尔的“斜坡球体理论”的哲学创新理念。通过漫画和故事的形式,将深奥的企业管理理念故事化、形象化、直观化、通俗化、简单化,这不仅便于员工的理解和接受,也更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和有效传承。

2、建立企业文化和有效传承机制

建立企业文化不难,难的是将其有效的传承下去。传承企业文化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传承机制,搭建文化理念的贯输通道。企业可以把企业文化培训、文化活动、评先树模和管理者的表率作用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使文化得以有效落地。

新员工企业文化培训是传承机制的一部分。在每位新人进入公司时,企业都要对其进行相关的技能和素质培训。开展企业文化活动是为了让更多员工参与企业的文化建设,亲身体验和感受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是一家企业的空气,环绕在每位员工的周围,感召着每一位员工,发挥着应有的鼓舞、凝聚和指导作用;企业文化也是一家企业的土壤,沉淀在每位员工的脚下,发挥出强大的滋润和培育作用,为企业的基业长青注入更多动力。

企业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分阶段、分步骤展开,每一个阶段都侧重不同的主题,由此形成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发展道路有多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就应该有多长。

三、企业形象设计

(一)企业形象的含义及其现状

企业形象是指企业通过其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所表现出来的,被广大的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的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形象称为表层形象,如企业的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为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

企业形象还包括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比如ViS系统,是企业对外宣传的视觉标识,是社会对这个企业的视觉认知的导入渠道之一,也是标志着该企业是否进入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内容。Ci是企业形象设计的简称,一般来说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形象设计图标。

Ci又名CiS,全称“CorporateidentitySystem”,译称企业形象统一战略。有资料记载,Ci这一名词最早由美国设计家莱蒙特诺维和保罗朗多于1930年左右提出。Ci自1998年进入我国企业界后,一大批中国名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崛起,表现出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势头与走向世界的雄心。名牌后面是文化,名牌后面有Ci。企业竞争不只是商品力,销售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力,形象力的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竞争。

企业形象设计及传播在我国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门科学。前期的中国公司Ci得到导入给企业的发展以及民族品牌的塑造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中国人都在讲Ci,Ci设计在当时的中国成了最时髦的东西,可Ci在中国企业中却是“昙花一现”。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从政治角度来说,我国企业刚步入市场不久,很多企业连最基本的“企业问题”还尚未理顺,谈Ci还为时过早。

从经济上看,中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基本国情存在,目前并不能与西方发达国家并驾齐驱,市场经济体制仍有待完善。

从企业管理者来说,不与设计者沟通,按个人意志办事,导致设计出的并非企业形象而是个人形象的有之;且不知Ci是何物就想搞Ci的有之,这恰好是和Ci的思想相违背的。

目前,Ci已成为放在企业老总面前的时髦话语,当国内Ci在走向普及的同时,也走向泛滥化、平庸化、模式化。因此,我们不但需要有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Ci产品,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还需要有本土化Ci理论的探索。

(二)企业形象设计的注意事项

1、Ci系统在形成的过程中要统一思想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统一思想,那么,在今后的推广执行过程中,就会受到阻力。许多企业往往是总公司一个理念口号,到了分公司常常会发现,要么被改动了字眼,要么又加上一句什么话;总公司一套道德规范标准,到了分公司又出来另一套标准;总公司有一套完整的视觉规范手册,到了分公司的颜色、字体往往都会被改动,因为他们会说“我觉得那个颜色(字体)不如这个的好”。

2、挖掘老总的价值观

由于中国企业“人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所以,企业的理念、价值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往往就是企业老总个人性格、道德价值观的放大。因此,Ci操作中深入分析企业老总的性格特征,挖掘老总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3、Ci必须注重与企业战略密切配合

实际上企业战略也属于Ci操作中的一部分。但事实上,中国的Ci在操作中往往并没有重视战略的重要意义,从而导致Ci操作只重结果(漂亮整齐的口号和言辞),不重过程。在Ci操作中还要注意培养一种拓展的精神,培养起注重效率、勤俭节约的精神理念和工作氛围。

(三)企业形象设计和塑造原则

1、全方位推进原则

Ci设计要从企业内外环境、企业实施、传播媒介等方面综合考虑,这是全方位推进原则。实施时Ci战略要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mi、Bi、Vi并重,具体措施也要合理配套。

2、以公众为中心原则

“以公众为中心”是基于公众对于企业形象的决定性作用。进行Ci设计时,要准确进行公众定位,努力满足公众需要,尊重公众习俗,正确引导公众的观念。

3、实事求是原则

坚持Ci设计的实事求是原则,主要是正确认识企业劣势与不足,立足现实,展示实态,从而塑造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形象。

(四)企业形象塑造策略

1、差异战略

巧妙利用与众不同的差异战略,打破纵向顺势思维方式,以逆向方法赢得关注,会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如大庆油田的物业公司、供水公司和供电公司三家服务性企业,对公众公布服务监督电话和服务承诺标准。此举一方面说明企业服务质量过硬,另一方面说明企业会为用户负责。公布电话强化了消费者对企业的印象。

2、先入为主、展开攻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