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发展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1:25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篇1

关键词:湖州市;盆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3)18-116-03

盆景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典型、集中地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效果,同时以景抒怀,表现深远的意境,犹如立体的美丽的缩小版的山水风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盆景已不再仅仅满足于休闲娱乐的需要,而成了一种重要的产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1]。本文从构成盆景的重要要素――植物出发,探求湖州地区盆景植物资源状况和开发利用现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湖州的盆景研究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湖州市盆景植物资源状况

湖州市地处浙江省北部,东邻上海,南接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地形起伏大,垂直气候差异明显。植被带属常绿阔叶林带,森林物种资源丰富,为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的发展提供优越的自然条件。湖州素有“山水清远”的美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湖州市村庄环境整治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环境和生态的要求日益提高,对绿化家园、净化空气、提高生活品质的要求愈来愈迫切。国家对发展绿化和生态环境高度重视,农业资金的投入为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盆景植物资源是盆景产业发展的基础。湖州市处于亚热带范围内,复杂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孕育了生物的多样性,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很多,其中可培植为盆景的植物种类有杜鹃花科、山茶科、槭树科、蔷薇科、榆科、樟科、松科、柏科等,这些科中的大多数种类都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2]。此外,木兰科、兰科、报春花科、菊科、豆科中的观赏种类也极为丰富。以形态而言,从挺拔高大、形态优美的乔木,到繁花似锦、色彩缤纷的灌木;从挺立于水面或漂浮于水中的水生植物,到附生于岩石及树干上的藤本及草本花卉等应有尽有。

湖州盆景主要为树桩盆景,树桩盆景主要为松柏类盆景和杂木类盆景。树种材料丰富,按观赏特性主要可分为杂木盆景、叶木盆景、花卉盆景、果木盆景、藤蔓盆景。

杂木盆景包括榔榆、黄杨、雀梅、九里香、福建茶、柽柳、鸡爪槭等;这一类盆景以其姿态奇特古雅,枝叶挺秀为其观赏特色。叶木盆景包括鸡爪槭、三角枫、枫香、卫矛等;这一类盆景以叶形奇特、叶色丰富而多变的树种为材料,以突出观叶效果。花卉盆景包括梅、碧桃、垂丝海棠、山茶、杜鹃等,是以突出观花效果的一类盆景。果木盆景包括石榴、金弹子、火棘、南天竹、枸杞等,是以突出观果效果的一类盆景。藤蔓盆景包括常春藤、络石、金银花、紫藤等,是突出其卷曲的茎干、垂拂的枝叶的一类盆景。

杂木类盆景的树材繁多,近些年来,在数量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随着盆景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盆景树种将进一步拓展,盆景树材将越来越多。另外,新材料的产生,如先进的修剪工具、新奇的盆钵的出现,将使盆景材料更加丰富。

2盆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对盆景植物认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对湖州地区盆景植物资源的认知不足,开发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开发利用的数量与资源总量不相称。浙江盆景艺术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浙江盆景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其深厚的传统基础。浙江盆景自唐宋以来,一直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诗情画意的。在树种的选择上,一向是以松、柏为主要树种,这也是其地方特色的一部分。在植物资源方面,除松柏类之外,花果类、色叶类资源也非常多,开发力度还需加强。

2.2信息不通畅,开发利用不合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信息,对于经营者来说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绝大多数为单家独户的个体经营,受资金、人力的限制,对市场行情和有关政策信息掌握得很少。如经营者常常感到经营树种方向不明,对市场行情心中无数,必然造成生产的盲目性。

湖州市盆景制作和销售目前还没有形成产业化,主要集中在一些园艺公司的苗木基地,私人的生态农庄,以及一些盆景爱好者的庭院收藏。村民往往缺乏科学的规划,存在无序乱挖野生树桩的现象,不仅对盆景植物资源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且也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危害。另一方面,传统的林业资源调查中往往不能反映盆景植物资源的状况,再加上盆景植物资源一般在偏远山区,开发有一定难度,使得相当一部分盆景植物处于闲置状态,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3]。

2.3专业技术缺乏,开发水平不高湖州地区盆景生产主要以个体私营模式为主,处于自发性的发展状态,加之缺乏相应的行业管理,很难形成规模化集约生产。盆景制作者缺乏盆景植物资源、盆景相关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艺,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学习滞后。一些盆景生产者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践经验来制作盆景,也没有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盆景产品往往缺乏艺术创新性,成本高,效益低。

3湖州盆景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利用对策

湖州市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拥有丰富的盆景植物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促进湖州市盆景业的健康发展,对浙江盆景业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因此对湖州盆景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使之走上科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的道路。

3.1加强立法监督,加大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力度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政策法规,加大管理力度,结合具体情况建立有效的地方性植物资源保护机制,避免盲目开发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3]。建议在湖州的3县(安吉、长兴、德清)和两区(吴兴、南浔)的山区及林地建立一定数量的盆景植物资源保护区。除立法监督外,应加强植被资源保护科普的宣传力度,特别是生态脆弱且受人类活动干扰强烈的地区,保护不同地区珍贵的盆景植物资源及其他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对于濒危物种必须重点保护,并出台针对濒危植物保护的政策法规,只有在保护成功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有限度的开发利用。

3.2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深入开展盆景植物资源研究工作随着盆景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专业科技队伍也会迅速扩大。随着盆景市场的发展和日趋成熟,盆景专业理论与技术队伍一定会日益壮大。盆景学学士、硕士、博士、高工、教授会越来越多,盆景制作与欣赏者的素质也会越来越高,科技含量将会与日俱增,盆景科技的发展定会促进盆景艺术的飞跃。

建议相关行业部门对全市范围内野生盆景植物资源的综合调查进行科研课题立项,以全面详细地探明掌握湖州地区野生盆景植物资源,为以后有选择地引种驯化打下基础[4]。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加快野生盆景植物引种驯化和育种基地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对已知野生盆景植物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研究,以便向盆景市场提供充足的新型品种和更先进的生产技术。

3.3建立信息网络,加强合作交流经营者可通过乡镇林业站传递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生产情况,各县区林业局可将各乡镇林业站上报的情况通过政府网、农网等相关网站对外供货信息。为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需要,市林业局可以筹建湖州市盆景资源网站,为全市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提供信息服务。

根据绿化苗木和盆景花卉经营者的意愿,成立民间团体组织,如成立湖州市盆景艺术协会。通过协会可以把当前分散的小农生产与开放的大市场联系起来,参与地区内外市场的销售;可以把分散的经营个体组织起来,进行交流,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联合经营;可以组织开展培训,提高科技和经营水平,联合开发;可通过协会培养市场营销经纪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5]。

3.4把握盆景商品的生产趋势,深度发掘盆景植物资源价值目前,盆景商品生产趋势有向苗圃育苗、盆景无土栽培、规范化商品基地等方向发展。苗圃育苗可以防止盆景制作者以毁坏林木资源来换取树桩艺术品的釜底抽薪做法;盆景的无土栽培可以让盆景出口顺利通过植物检疫,又可以为宾馆,酒家提供干净且有生命力的室内装饰,还能发挥盆景的浅奇风格。

盆景是一种商品,通过交易产生经济效益。发展盆景商品经济必须建立基地,商品盆景基地要做到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艺术化、科学化。一是开发新品种,特别要多发展适宜室内摆放的常绿、耐阴,带花带果和管护简便的植物盆景;二是发展无土栽培,选择质轻、色好、无毒无异味的基质,研究固定植株技术和盆景专用肥及营养液;三是普及矮化技术,研究不同树种、不同盆钵使用矮壮素的剂量;四是植物检疫,逐步建立生产隔离区、土壤基质消毒、防治病虫害体系和制度,提高产品信誉度,争取成为免检企业。此外还要改进包装,做到质轻、坚固、易折叠、规范化、便于装卸和综合利用。

在发掘盆景资源价值方面,一方面要增加科技投入,积极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新理念。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准则,增强盆景生产者的创新观念,打破传统的盆景生产模式。适度进行规模化集约型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和基础理论教育,对盆景创作和生产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湖州市农民学院自开设园林技术专业以来,很多农民企业家、创业者、农民大学生在具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收获了很多盆景艺术的相关理论知识,提升了他们对中国传统盆景文化艺术的鉴赏力。同时只有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艺术价值,进一步发掘盆景植物资源潜在的市场价值。

4结语

湖州市盆景植物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如能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并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借助湖州区域文化优势,打造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特色盆景,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树立品牌意识,建立有效的市场运营机制,必将推动湖州盆景产业乃至浙北地区盆景事业的持续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少初.中国盆景进入国际市场的分析与对策[J].上海农业科技,2006(5):124-125.

[2]邓初钿.中国珍稀野生观赏花卉[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3]张庆,焦晋川.四川盆景植物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488,4500.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篇2

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景观教育学、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景观设计是一个体系,景观设计教育学是一个完善的教育体系。景观专业的起源和发展是基于现代化高度工业发展与城市人口不断增长,世界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发展不平衡性。即使城市不断像摊大饼一样不断向农村和城镇扩张,依然满足不了交通、居住和工业的发展。而环境的破坏更为景观设计专业的诞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即使开发也要与大地景观相融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不断增长的威胁。那就铸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协调的特殊的专业方向。我们现在已经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它就是LanDSCapeaRCHiteCtURe(L.a.)。环境景观设计专业

这个专业在18世纪以前,是从欧洲13世纪的造园术发展而来的。到了19世纪,这种新的专业(L.a)的名称.是由美国Landscapearchitects之父,F.L.olmsted(奥尔姆斯特德)在1858年提出来的,专业的核心应是“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

一.景观基本的含义和相关概念

学科的含义:“这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并正不断发展年轻学科。其涉及领域关系到土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农业地区的发展与变迁、大地生态、城镇和大都会的景观。”

景观:景观指生态、技术和文化进程在某一点上的反映,其内容包含以下含义:例如荒原是自然景观,城郊是郊区景观,内城是城市景观。

景观设计师:从事土地使用和室外设计的行业,项目类型和规模如下:全球景观管理、场地设计、区域景观规划、开放规划、生态规划与设计、设计的社会和行为特性、景观施工和设施运营。

景观行业:在管理、规划和设计自然和文化景观时结合艺术学科的行业。

景观设计:创造有回应式、有意义、可持续和可再生的景观。

景观生态:这门科学认为景观学中最重要核心内容。各个要素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交互式整体,整体极其部分在功能和表现上有机结合,所有的部分和整体都在变化,实现动态平衡没人只是其中一部分。概念综述,探讨以景观设计师决策的视角以及对完美看待、管理和设计景观构成影响的种种问题。景观的含义介绍了多种认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观察和归纳出景观的内涵。

二.景观设计教育

当前一些人仍认为景观设计学专业就是艺术设计,本文诠释了其概念的不同,贯穿一个主题,即L.a.是一个交叉学科。任何广义艺术学,甚至筑学是不能把L.a.包含在内的。建筑专业是用无生命的材料来进行设计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景观学专业是用有生命的植物群落、地质景观原貌有关的材料进行设计的艺术和科学的综合学科,显然是不能互相替代的。

正如一位城市园林规划师,如果不掌握3000种以上植物,是难以胜任主持总体规划这项工作的。相当于一位景观专业培训出来的设计师,如果不懂空间管理,不能从规划的角度、区域生态的出发点去思考解决问题,是不能胜任景观规划专业的。如果请一位没有学过植物学的建筑师、规划师或美术师来主持这项工作。那么,除了在平面上勾勒出铺装和绿化也别无工作可设计了。

景观园林师主持、承担总体性工作。这就为培养景观设计专业性人才提供了依据。教育学的理论及继续教育上的转型,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未来的设计者,向着可持续和可再生方向发展。景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创造性的整体反映。“受到真正的教育意味着悟性的深化,而不是信息的累加;意味着对人类极其问题理解清晰、透彻,并寄予同情。”――诺曼・文参特・皮尔

为深化悟性,并促进“对景观设计专业的透彻、清晰的理解,高等教育必须教育学生,使其思维不局限与科学“范围”,更要帮助他们打开视野,成为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和相关其他信息串联起来,系统分析。其他专业学生必须跨越本专业界限,超越狭隘和片段思维,系统、联系、再生的眼光理解本专业。

三.景观设计的前景

二战以后,这景观学科迅速发展,工作领域也越来越大,包括城镇的规划、扩建、改建,国家天然公园、森林、绿地、广场和工业区等建设工作。德国,20世纪30年代,这次行业从事全国高速公路绿地系统的规划。荷兰还从事围海造园林绿地的工作,现在还从事城市,建设工作。就现在景观设计行业发展状况来分析,美国依然是目前国际化景观发展最发达的地区。中国、英国等其他国家也都有各自的偏重点。但景观设计总体前景使我们经过严密思考又回到了科学体系阐释的起点。社会需求是全球体系渐趋发展和人类需要的最终依赖的决定力量。设计生态性质号召景观管理、规划和设计行业紧密联系设计的生态环境,再造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相应的景观高科技的研究、引进,数字化景观,人与自然的对话呼吁相关行业应用新兴的设计方法、工具和技术的发展。

四.结论

当代的城市景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人们的审美观念泛化的情况下,现代景观的核心是创新与求变,景观教育产业也要符合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的。这一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它的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自然地理、气象等自然科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生物科学;园艺学、林学等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相综合的系统工程学科。它包括从古典的小面积的庭园、花园、公园等地形地貌设计,道路一直到现代整个大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大地生态的保护、城镇和大城市的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同时运用现代尖端科学技术,如航测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内容。

景观行业教育发展应尽可能地从其它学科的引入分析和研究中,特别是符合时展需要的艺术中汲取新的表达语言以充实自身,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思考。巨匠的脚步使城市景观向前发展,接着却是长时间的倒退。(环境的严重破坏)作为新型行业的发展,以一种具有更符合时代的发展的一面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现代工业建设、城市建设、能源工程、文通工程、矿山工程及军事工程等都应满足景观固有的发展规律和依据。

参考文献:

[1]Forman.R.t.t.Landmosaics:theecologyofLandscapeand

Region[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

[2]俞孔坚.景观生态战略点识别方法与理论地理学的表面模型

[J].地理学报,1998(12):11~20.

[3]车生泉.城市绿地结构分析与景观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4]John.L.motloch.景观设计理论与技法[m].南京: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5][荷]卢本.设计与分析[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152-182.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篇3

关键词: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技术;园林设计;景区提升;公共服务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3.024

VirtualReality(VR)applicationinLandscapeDesign

wanGJianing1,wanGCe2

(1.XinjiangagriculturalUniversity,Urumqi,Xinjiang830052,China;2.XinjiangUrbanandRuralplanningDesignandResearchinstitute,Urumqi,Xinjiang830052,China)

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dtheconceptofvirtualreality(VR)technologyandit'scharacteristic.aimedatlandscapeandscenicspotdesignperformancespacelandscapetimevenuesofmodernmultimedia,andotherissues,andcombinedwithethnicmusicalinstrumentsvillagescenicareaof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andtheapplicationofvirtualreality(VR)technologyinoutdoorpavilionoftheascent,thepaperexploredtheideaofthatscenicspots,thegymnasiumcombinedwiththemodernfacilitiesshouldfollowupthetimes,andthekeyofapplicationofvirtualrealitytechnologyinthelargelandscapeplanningdemonstrationproject.itshowedthebroadprospectsofapplyingvirtualrealitytechnologyinlandscapedesignandservicelandscape.

Keywords:virtualreality(VR);landscapedesign;thescenicareatoimprove;publicservice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从传统形式造园到现代风景园林学,其发展可以通过三大改变来概括:第一,服务对象方面,从为少数人服务的私家园林拓展到现在的人文艺术大地景观;第二,价值观方面,从较为单一的游憩审美价值取向拓展为生态和文化综合价值取向;第三,实践尺度方面,从中微观尺度拓展为大至全球小至庭院景观的全尺度[1]。在未来,其发展很有可能是体验形式的改变,即从以往的实地观赏游览到虚拟的现实体验,这其中应是加入了科技的力量,可持续技术、数字技术等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建造及养管路径与方法[2]。由此可见,风景园林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科学基础上的综合型应用学科。它在不断跟随时代的变化、科技的更新、公众需求意识的改变而突破。具有科学与艺术双重属性的风景园林学,在传承发展景园文化的同时,应当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风景园林学的推动作用。

VR(Virtualreality,即虚拟现实,简称VR),是由美国VpL公司创建人拉尼尔(JaronLani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其具体内涵是:综合利用计算机图形系统和各种现实及控制等接口设备,在计算机上生成的、可交互的三维环境中提供沉浸感觉的技术[3]。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载体是虚拟现实仿真平台,这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的技术,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利用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视觉效果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在环境中[4]。

1虚拟现实的特点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1.1拟现实的特点

如图1所示,虚拟现实的特点主要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5]。沉浸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根据人类视觉、听觉的生理心理特点,由计算机产生逼真的三维立体图像,使用者戴上头盔显示器和数据手套等交互设备,便可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环境中,在成为虚拟环境中的一员的同时感觉逼真。交互性是虚拟现实系统中的人机交互,是一种近乎自然的交互,使用者不仅可以利用电脑键盘、鼠标进行交互,而且能够通过特殊头盔、数据手套等传感设备进行交互。计算机能根据使用者的头、手、眼、语言及身体的运动,来调整系统呈现的图像及声音,使用者通过自身的语言、身体运动或动作等自然技能,就能对虚拟环境中的对象进行考察或操作[6]。构想性是指由于虚拟现实系统中装有视、听、触、动觉的传感及反应装置,因此,使用者在虚拟环境中可获得视觉、听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知,使其脑海中构成画面,产生联想。

1.2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进行了激烈争斗之后的结果,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逐步得到解决,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对自然的理解和认识也越来越深,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返璞归真的历程,景观的规划和建设应运而生。感受、体验、思考和联想是园林的魅力所在,因此,园林规划理论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治山理水,而是充分结合现有科技资源将景观的功能发挥到极致。

2虚拟现实在景观方面的应用意义

2.1实现设计过程中的互动和交流

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表现方式可分为语言文字、手绘图纸、实物模型和计算机表现4种类型[7]。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多媒体展示手段越来越多,所能表现的效果也越来越逼真,而一些较传统的表现方式已逐渐无法满足大多数客户对展示效果的要求。如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数字仿真技术、三维模型技术、交互多媒体技术的虚拟设计实现了实时、交互、动态和主动地园林设计表现方式[8],且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表达形式。

2.2实现风景园林的公众参与和动态体验

目前,一些大型园林的宣传以及场馆的展示,毫无体验感和参与互动性,缺少吸引力,达不到宣传和参观的最佳效果[9]。如果将宣传和场馆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公众就可跨越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提前感受景区的风貌,增加前往实地的欲望和憧憬,而强大的宣传力度、新颖的宣传形式将使园林获得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同时,保留一份景区资料,记录四季不同时期的景象并放在景区互联网等宣传平台,这不仅可以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去到当地的人们提供资源,也可为错过特殊游览观赏时节的人们弥补遗憾。另外,可将园林景区中的场馆与科技化、现代化相结合,将体验的理念加入到场馆当中,更有利于科普、学习和感受。应用科技创新不只是提升了景区的层次,更增添了公共服务的效果和展示的多样性,使得景区更有吸引力。

3应用实例

3.1园林设计前期成果展示

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园林设计给予园林更大的表现力,这项技术能让设计师从全方位观看园林并及时做出调整,同时也能感受到环境和建筑设施是否融合[10]。另外,从用户及甲方的角度出发,利用虚拟园林环境,能加强视觉感官,准确快速地表达不满意的部分,使合作双方能有更具体和直接地交流,在汇报过程中能做到细微准确地明白双方意图,避免不必要的误会。

3.2景区宣传和虚拟体验

新疆疏附民族乐器村规划设计项目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很多人对于新疆这个中国最西北的偏远地区还不是很了解,对于新疆的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明还很陌生,那么在有意愿前往之前必定是得先了解和接触,这时计算机创造出来的虚拟场景,就可以作为宣传的资料让人们先有感官上的印象,从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实地游览,切身体验。

新疆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有倒寒雪覆柳;夏季花繁叶紧簇;秋时瓜果甜可口;冬来素裹银冰柱。动态变换的视角比图片更有说服力,这是一种特别的且无可替代的感受,不会再可惜错过那些短暂到来不及欣赏的时节,同时,也能为景区管理保留时令资料。对于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来到新疆的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建筑、园林“搬”回家,尽情感受新疆的民族风情,真实体验当地别致景色,从中得到满足和享受。这将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模拟,更是行走的另一种体现方式。

3.3场馆内置应用

在现代科技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普通成列式的场馆已经无法吸引并留住游客,更起不到科普学习的效果。近年来,世界一些博物馆正在从传统的作为保存和陈列古董的仓库变成一个个具有社会功能的空间[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疏附民族乐器村的中心展览馆,是国内唯一的少数民族乐器主题博物馆,建筑面积1027m2,2011年被文化部评为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馆内大量的实物展现了民族乐器种类的众多,但形式单一,并不能让游客真正了解和体会民族传统乐器的魅力,而实时演奏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并不是所有的游客都能有幸聆听到这些传统演奏。如果加入虚拟现实的科技植入,随时都能让游客聆听和感受到传统的瑰宝,享受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可以以历代流传于民间的乐器为基础,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主旨,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融展示、体验、互动于一体。不仅仅是演奏,包括古老的乐器制作过程,进化演变历史等,都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进行传达。虚拟现实技术营造的临场感,在国外虚拟剧场及世博会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将体验型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展示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12]。

4结论

虚拟现实技术是科技时代的新兴产物,这项技术在园林景观设计和景区场馆提升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虚拟空间的体验式游览使得园林景观设计能够突破传统、打破常规,而园林景观设计自古以来就是多元化的表达以及时代的映射。无论是园林还是场馆以及景区山河,产生共鸣和想象才是最高的境界,而公众的参与必定是有效途径之一。景观将不再是设计者的诉说,而更多的是与游览者的交流和对话。

参考文献:

[1]杨锐.论风景园林学发展脉络和特征――兼论21世纪初中国需要怎样的风景园林学[J].中国园林,2013(6):6-9.

[2]成玉宁,袁D洋.当代科学技术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学[J].风景园林,2015(7):15-19.

[3]宋蔚.基于虚拟现实的虚拟实验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4]ZHaoQp.asurveyonvirtualreality[J].ScienceinChina(seriesf:informationsciences),2009(3):348-400.

[5]f有双,杨湘龙,王飞.虚拟现实与系统仿真[m].北京: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6]李萌.基于体感交互的沉浸式森林景观展示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7]祝晓.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园林规划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8]李路.虚拟现实技术在城市规划艺术中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9]陆颖隽.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10]武正阳,胡海辉,廉晶,等.移动虚拟现实设备用于植物景观改造设计表达[J].北方园艺,2016(18):83-89.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篇4

关键词:前南峪:林业发展;低碳

一、前南峪林业发展总体情况

由国家旅游局局长何光帏题名的“前南峪生态旅游区”是全国百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它位于邢台县西部浆水镇,距邢台市区60公里。景区内有邢和线,平涉线穿越而过,交通便利,北距云梦山23公里。南距峡谷群25公里,东距白云山7公里,西邻九龙峡7公里,处于邢台县主要景区的中心地带,景区规划面积116.8平方公里。内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80多处。共分为十大景区: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化山揽胜区、川林果园区、三支锅景区、大石岩景区和龙宫景区等。景区内山清水秀。气候宜人,七月份平均气温24摄氏度,是一处集旅游观光、消夏避暑、休闲度假、回归自然、科学考察和传统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景区。

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村地处太行山深山区,山区面积554公顷,耕地面积仅50公顷,是一个人多地少山场大的山村。

建国初,该村林木覆盖率仅有5.8%,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98万亩,被称为“光秃秃岭和尚头,洪水下山遍地流”。随着时代的发展。该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林业产业低碳化发展的道路,从植树造林、治水造田开始,到小流域综合开发、“生态经济沟”建设,前南峪选择了有利于本村经济发展的集体专业承包责任制模式,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迅速改变了前南峪的面貌。

素有“太行明珠”之称的前南峪,植被覆盖率达94.6%。林木覆盖率90.7%,主要树种50多种。95年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五百佳”提名奖,被林业专家省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也成为了我国山区林业产业低碳化发展的模范。万邦珍果园内万亩板栗漫山遍野,新疆薄皮核桃、没过凯特杏、没过红提葡萄、澳洲秋红油桃、大杏仁、欧洲榛子、乌克兰大樱桃以及杜仲、树莓、北海道黄杨和干株玫瑰等在此安家落户。在这里您可亲口品尝异国他乡的果实。亲身体会在绿色海洋里回归大自然的乐趣。

其中,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更是林业发展典范。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邢台县西部浆水镇,距邢台市区60公里,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分为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化山揽胜区、川林果园区、三支锅景区、大石岩景区和龙宫景区十大景区。景区内有邢和线。平涉线穿越而过,交通便利。景区面积26平方公里,内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180多处。

近年来,再次创业在前南峪被大力推出,“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也被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高效林业和科技林业。建立了“果树国外引种示范园区”等六大示范园区。

二、前南峪林业发展的低碳模式

前南峪率先认识到林业发展与低碳模式之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至政府。下至农民。大力支持林业的低碳化发展,积极推动当地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型。前南峪治山的同时发展农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始终依靠科学技术,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因地制宜,凸显本地特色。不仅农业发展迅速。同时也开发了山区的低碳旅游路线,让经济多元化。

(一)前南峪林业发展低碳化的成效

前南峪拥有显著的环境优势,林业低碳化发展可以提高该地区的森林覆盖率,防止沙尘暴灾害,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平衡更易于实现。前南峪在多年的林业低碳化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治理方法上。采取先治上后治下。上下结合,先治坡后治沟。沟坡兼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在工程措施设置上。坡面坑坪结合,梯壕结合,窄形沟底塘、坝结合,宽形沟底一般按“水靠边,路上山,园田在中间”的形式。

在整地方法上,采用爆破整地,提高蓄水保墒能力和造林成活率。

在生物配置上,采用科学方法。筛选适宜不同自然条件,绿化作用好,经济价值高的植物群体,形成“松槐橡头。于果腰,水果脚,沟川农田水边杨柳”的布局。做到乔灌草结合。封管造并举。

林业发展低碳化可以说是对前南峪村发展的一个总体概括。

前南峪村邀请中国农业大学创新管理系的专家对前南峪村具体情况进行专门规划,河北农业大学的专家也对国外名优果树品种的适种土壤、管理条件做了大量科学论证。专家同时对投入与回报进行科学预算,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前南峪村经过林业低碳化的改革,不仅带动了村内经济的发展,也同时改善了当地环境,使得林木覆盖率有了很大的提高,由此得名“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二)前南峪林业低碳化存在的问题

第一,组织和管理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前南峪林业发展中忽视了对林业资源重要性的认识,将森林旅游资源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盲目投入,导致森林旅游资源被粗放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一些资源失去了原有的欣赏价值。

第二,前南峪的林业低碳化发展过程中,成本和收益的分配失调引发了发展经济与林业低碳化的矛盾,林业开发者和林业管护者不是代表一方利益,林业管护者主要肩负保护野生动植物、防止乱砍滥伐现象发生等任务,而这一系列保护行为的受益者却是村政府与游客,同时森林游憩业发展的负外部性却是由前南峪村民来承担,不仅没有为当地村民带来进行资源保护的资金动力,同时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村民的生活。

第三,低碳旅游在给前南峪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和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生态环境问题。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热的掀起,保护区内脆弱的生态系统也遭到打击,游客空间分布不均而导致景观和生态的破坏,违反了生态旅游最大限度保护大自然状态的开发原则,导致旅游资源退化。

第四,科技投入少,尚未形成长期有效的科技投入机制。植物新品种和优良品种推广种植少,林地复合经营技术落后,林地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生物质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专利技术科技含量低,难以实施有效保护:生物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少,难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多次增值。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篇5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设计中的不足

风景园林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的今天,风景园林规划是改善城市生态和环境,舒缓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居住的环境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园林建设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部分,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化发展的不断加快,城市发展的重点已经边缘化,休闲旅游已经成为生活的重点,风景园林建设在城市的发展中已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要找到能够让人们满意或者让专家能够认可的作品,或者非常精品的作品,却是相当的困难。

(一)风景园林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在我国对风景园林规划没有一个系统的标准,十分欠缺对风景园林设计的管理,风景园林规划的领导大多是政府对风景园林规划中临时任命的,对于园林建设的环境没有有效的分析,欠缺功能性和观赏价值。同时,很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能非常差。这直接使得风景园林规划的管理不能有效的实施,监督和管理的能力降低,使得风景园林规划出现很多的漏洞和弊端。

2、目前,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上,很多城市都存在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有些城市,直接把外地的一些名贵的植物迁入园林中,并不考虑植物对于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以及日后管理所面临的困难,不但增加了园林规划建设的成本,而且还存在了更大的管理隐患。

3、功能单一和实用性较差是城市园林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在风景园林的植物上面可以发现防护和文化以及知识性等功能,在园林的规划中,希望可以突出表现园林的实用价值,以便配置相关的设置来供人们使用。但是,很多的城市在大力推建风景园林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为人服务的功能,甚至连座椅都很少设置。尤其很多风景园林都凸显出高达宏伟的风格,表面上看起来很气派,但是却无法满足人们休闲的需求,而且大量花岗岩、建筑材料的应用以及脱离了园林本身的特性,它只是成为了意见工艺艺术品,并不是可以供人欣赏,陶冶情操,调节生态的休闲场所,而且这样做,也增加了风景园林建设中所消耗的大量资金。

(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1、目前风景园林设计的规划中,大多都是外行人领导内行人,而且个别的领导只是为了升官做准备,此外,在行政管理上不能严格的执行法律法规,在很长的时间里只是为了保住作品而对其随意更改,对城市的发展造成相当大的影响。

2、当前的很多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品都是靠的抄袭和模仿,对于知识产权没有形成良好额保护意识,容易抄袭和模仿他人作品,虽然,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制定了相关额法律,但在操作过程中,保护力度远远不够,对于相关的问题还不能得到全面的研究。所以,很多地方的园林建设都似乎大同小异。

3、科技信息的发展为设计者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设计思维,以现实的虚拟技术和遥感技术等的高科技的应用,对设计在实际的施工进度和实现程度上产生了很多的影响,现代的生活方式为高科技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的要求,然而,很多的设计者,只是把高科技的技术应用在其设计作品中,并没有切实应用在实际的施工中,这样就使得作品和实际所呈现出来的东西有很大的反差,造成作品和实际景物的脱节,前者与后者没有多大的联系。

4、很多的大型风景园林工程,比如说广场的建设,综合性公园的建设,通常都是政府干预的绿化建设,是为了获取民心的工程建设,这些建设直接反应了决策人的政绩问题,这样的工程往往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结果将会导致工程上草草结束,施工中滥竽充数。

(三)风景园林设计和建设问题的解决方案

园林并不是指栽树种草,它是一种艺术。深入的说,就是在一块地上,以湖水、建筑和植物等为基本素材,遵循一定的规律,创造出让人们玩赏和休闲的生活境遇,是城市建设的标志产地,它是一门艺术,主要是以植物作为材料,而且它是一种立体的时空展现,在设计上,应该以经济和美观为主要的指导思想。

1、在园林设计上,首先应该准备把握意思,制定科学的方案,把整个项目放置在城市的环境中,结合现实状况对规划的功能和表现形式准确的定位,做好各个景物之间相互的协调,注重园林的绿地和周围环境以及和整个城市系统的相互协调,园林规划在布局上要能够承上启下,烘托对比,让景物之间能够相得益彰。园林规划方案确定之后,要从细节入手,设计者所有的心思都要通过细节一一传达。园林设计,作为一种欣赏艺术,随时都受到游人的评论和品味,所以,园林作品一定要经得起推敲。

2、景观的多样性需要通过植物的多样性来营造。在植物的配置上,形成多种植物相结合的绿化模式。应用植物的多样化、色彩化、生命化来达成美的创意,将立体型的绿化和平面性的绿化相结合,彩色树种和绿色树种相互配置,让绿地能够在四季的变化中,呈现季节的相辅相成和动态的变化,形成更加多样化的环境,优良的植物,贴近自然的营造方式,接近生态化的种植,有效的保护自然,营造完美的生态环境。

3、要根据地区地域的不同特征,在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融入城市的历史文化,创意出饱含地方特征的城市园林作品。在满足本地地貌和群落的同时,尽量采用原有的微型生物和动植物,引进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绿色植被和景观。

4、风景园林的建设关系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整体的形象问题,目前,市场经济已经向低碳型转变,这样直接对风景园林的地位进行了提高。因此,不管是从现在还是未来考虑,政府都应该大力的开展对风景园林的建设。不断加大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技术和科研研究,并且把风景园林的建设结果融入到对政府部门人员的考核中,并且应该利用媒体进行大力度的宣传,提高人们对于城市绿化和城市环境的认识,并且尽最大可能与当地的社会公益事业和高校相互联合起来,让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更加的深入人心,并且倾听百姓额意见,让大众能够参与进行,这样不止可以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而且还可以倾听到很多好的建议。

尤其是在每年的植树节,更应该让群众加入园林建设的实践工作里,对此,风景园林的规划者可以预留出一块比较稀疏的空间,以供群众种植。目前,我国对于园林建设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对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有相应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这是很好的现象,各个城市之间可以扬长补短,相互学习,建立更加健全的制度和优秀的工作团队来为园林建设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纪启森.城市园林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8)

[2]苏桂芳.中小城市园林规划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篇6

[关键词]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可持续发展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决定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并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加入wto和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面对国际农业政策环境和国际农业市场的挑战,我国必须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市场化、集约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国际农业市场接轨。国内外的实践表明,生态旅游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可缓解资源、环境和人口压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收入,同时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关系,使其纳入良性循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且还可以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资源,有助于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农业产生的动因与背景。

珠海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其前身为珠海县(后改市)农科所,成立于1963年,最初主要从事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良种繁育,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建特区以后因城市发展需要,原在市区的1千多亩试验田被无偿征用,市府只在城乡结合部梅溪村划出247.9亩荒坡地,补偿10万元。珠海农科人发挥特区首创精神,积极发展以无土栽培、组织培养、转基因等生物工程为重要手段的高科技生态农业,主要从事蔬菜、禽畜、瓜果和花卉等科研、生产,开始了第二次艰苦创业。

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基地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土栽培的“神话”,北瓜(新疆哈密瓜等)南移的奇迹,使珠海农科中心成为农业线的一面旗帜,对外开放的窗口。外国贵宾的参观访问,中央领导的亲临视察,兄弟省市的组团考察……成为我们搞旅游的外在诱因;而珠海被评为“旅游城”后,市旅游局亦在寻找新的旅游项目开发,特别是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他们亦把目光瞄准了梅溪科研基地。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珠海市无土栽培旅游基地—“农科奇观”即告诞生。我们认识到农科单位如果不进一步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等、靠、要”的束缚,就没有发展前途。必须面向市场,走科研为主,多业并举,综合发展的道路。而农业高科技资源不但是生产资源,其形成的奇特的生态景观和本身具有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观赏性、可参与性,实际上也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几年来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亦证明了这一点。

二、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及特点

1、生态旅游农业的内涵

生态旅游农业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开发田园旅游资源为重点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它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是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高效农业,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融为一体,由一产向三产延伸渗透、农游两业交叉融合的新兴产业,并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生活于一体,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和新的亮点。它既具有生态性、生产性、商品性、观赏娱乐性、参与性和教育性等多种功能,又有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2、生态旅游农业的特点

①以生态农业生产为基础,注重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为达到农业可待续发展与缓解旅游业压力,为人们提供新的、使人身心愉悦的休闲娱乐场所,必须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重视农业生态环境的整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质量;②以旅游经营为重点,重视有效开发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业发展要求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活动的规划,切实保证在农业发展的同时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和体验品尝等服务;③具有高效益、低风险特点,经营生态旅游农业可获得农业和旅游业两种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当由于气候条件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条件的不稳定性造成农业生产减产时,常可通过旅游提高农业附加值而相对减小农业风险,而旅游淡季时农业生产又可弥补旅游收入的下降;④具有娱乐性和参与性。生态旅游农业活动包括农业观光、乡村度假、民俗乡情体验、水果美食品尝、农事劳作、文化娱乐、农业技艺学习、乡土文化欣赏、购物等娱乐性和参与性都很强的活动,让游客通过参与多功能复合型旅游活动,获得丰富的旅游体验和精神享受;⑤地域限制小,形式多样,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旅游业发展受优美的自然景观、名胜古迹或园林建筑等旅游资源分布的限制,而农业旅游资源广泛分布在城市郊区、周边农村等地,只要稍加开发就能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同时农业可为游客提供参观、品尝农产品和体验农事等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

三、我国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现状

1、重复建设严重且开发深度不够。近几年来生态旅游农业景区(点)的数量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项目在7个以上。很多景点的投资者就是当地的居民,他们缺乏市场观念和科学的开发理念,按照自己的理解或模仿他人的经营开发模式仓促上马、开山修道,为了降低成本,都会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审查评估,没有深入的市场调研、科学的规划和市场定位,造成后期经营、管理以及资金方面的困难。这样就导致高质量的项目相对较少,不少生态旅游农业区功能设计简单、重复,层次较低,缺乏特色和新意,市场竞争力不强;另外是旅游商品不但品种单调、花样少、更新慢,而且多为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

初级农产品,缺乏地方特色和生态农业特色。

2、开发时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严重。目前一些景区的经营人员以及游客生态保护意识淡薄,不少景区也缺乏保护生态环境的物质设施和技术装备。随着游客的纷至沓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游客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以及饭店、“农家乐”等服务系统产生的污物没有得以妥善处置,废物到处堆放,污水随地排流,不但影响了景观,而且污染了环境;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娱乐设施产生的噪声等使景区形成多重污染,降低了旅游地的质量;物种的不合理配置,严重影响了旅游区物种的生长发育和更新,打破了生态平衡。

3、基础与配套设施落后。在目前的生态旅游农业景点中,仅有少数景区公共汽车可以抵达其附近的城镇、景区或景区内部,多数景区离公共汽车站较远,也没有旅游专车,游客到达景区极不方便。此外,景区内部交通条件通常较差,路面过窄或路况不好,旅游旺季拥挤堵塞,雨天泥泞不堪。这些都成为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此外,景点内邮电通讯配套设施落后,还缺少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机构。景点缺乏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开发资金不足,融资问题严重;二是许多景点才刚刚起步,规模较小,游客接待能力有限,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得较少。此外,旅游行业管理不规范、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淡薄的市场意识,都严重制约了生态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

四、生态旅游农业发展的布局原则

(1)因地制宜。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合季节性,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合季节特点,充分考虑其区位条件合交通条件,因地、因时制宜,突出区域特色。

(2)尽可能与旅游业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扩大和增加观光农业项目,通过相互带动作用,发展农业与旅游业合一的新型产业。

(3)充分考虑客源市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首先安排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对观光农业的要求强烈,经济条件可能,交通比较便利,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条件比较优越。

(4)必须搞好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搞好交通、水电、饮食、住宿等基础设施,设计专门的旅店、餐厅、农宿以及娱乐场所和度假村,开发具有特色的农副产品及旅游产品,以供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多项活动。

(5)与农村建设规划相结合。要搞好农村居民点和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治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留历史民俗农舍的同时,兴建体现观光特色的农村新民舍,以供游客观光旅游。

五、开发生态旅游农业资源的策略和措施

(1)更新策划理念,走企业化、市场化发展之路。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根据自己的地域优势和产业优势以及园区所拥有的有利条件,在主导产业上选择了花卉、蔬菜和水果的设施生产,在策划的理念上注入了旅游、休闲、示范、教学、培训、商贸的概念。把差异作为最好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通过现代农业的新品种、新栽培模式与传统农业的不同显示出其差异,达到开拓市场的目的。

(2)产学研紧密结合,多层次、多元化发展。一方面,园区自身就是一个农业科技研发、产业化拓展的孵化器,通过其示范、推广和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千家万户的农民进入了产业圈。另一方面,园区也积极的与大中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开发高新技术。

(3)以科技为本,优化资源配置。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的摸索,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优势,确定了独具特色的科研发展方向、主导产品和技术定位。在技术定位上实施自有技术与引进技术相结合的战略,注重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在主导产品上发展本土品种与引进西洋品种相结合,既不断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本土品种,也不断从国外引进新品种,为园区设计独特的生态旅游景观提供了技术支撑。

(4)建立配套完善的旅游设施。利用设施农业和先进的生产模式,种植瓜果、蔬菜、花卉等近1000个品种,创造出新、奇、特的观光效果,并配套建立了相应的旅游设施“农科之窗”、“荷塘观赏”、“八卦田园”、“野菜园”、“水车阵”、“垂钓走廊”、“珍禽园”、“沙漠植物园”、“心灵茶庄”等一大批集科研、环保、生产、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园林景观,吸引了大量的境内外游客。

六、今后的发展设想。

生态旅游农业,已登上大雅之堂,它将成为旅游业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传统农业生态旅游给人是自然纯朴的田园风光,而现代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带给人们的则是不可思议的神奇世界和无可抗拒的巨大诱感力和吸引力,因而则更具发展前景。难怪有不少港澳游客来了五六次还想来。与主题公园景观相比较,高科技农业生态旅游则更富于创意与变化,一年四季均可推出新的旅游吸引物。

开展农科生态旅游可以实现社会、生态、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通过社会各层人员的观光、旅游,可更好更广泛地普及良种良法等农业科技知识和生态环保知识,提高参观者的科技和环保意识以及发展“三高”农业的积极性。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篇7

关键词:辽宁;科技旅游;开发方式;创新

科技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中的科学技术要素和成分为基础,利用各种自然和人文景观,进行科技和旅游的科学综合规划设计,形成集科普、生产、加工、销售、观光、尝试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或产品。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式,科技旅游不仅能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理念和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辽宁作为我国综合科技实力较强的老工业基地和旅游业较发达的省份,具有发展科技旅游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不仅有利于辽宁科技旅游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科技的普及推广,从而促进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辽宁科技旅游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有必要通过开发方式的创新等加速辽宁科技旅游发展,使其成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应。www.133229.Com

一、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的必要性与原则

(一)辽宁科技旅游开发方式创新的必要性

科技旅游是众多旅游形式中的一种,其核心组成部分——科技旅游产品既具有旅游产品的一般共性——审美与愉悦性、不可转移性、不可储存性等,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即科学性、知识性、教育性等。虽然求知是大多数人共有的心理追求,但求美更是大多数人旅游的心理渴望。科技旅游能否把“求知”与“求美”成功结合起来,是其能否长久发展的关键。而实现这种结合,主要途径就是通过科技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目前,辽宁科技旅游刚刚起步,科技旅游产品主要集中在沈阳、大连、鞍山等大中城市,其中以大连发展得较好。2005年,大连开展“科普周”活动,旅行社专门规划了科技旅游线路,设计了西部“博览”线、东部“观赏”线、中部“体验”线、工业“探索”线、农业“考察”线和科技“感受”线,囊括了大连现代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老虎滩极地馆、大连森林动物园、大连科技馆、高科技园区及科技企业生产基地等,带动了科技旅游的发展。但从整个辽宁省来看,科技旅游发展得并不理想,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科技旅游产品类型单一,形式单调

许多旅游者和开发商将科技旅游产品局限在高科技产品,这使得科技旅游产品的开发大大狭隘化。产品的单一化,又限制了科技旅游的发展。真正的科技旅游应该既可以使人领略高科技产品的魅力,又可以激发人们对大自然的探索兴趣和对人类古今文化的深层次挖掘。所以,在对科技旅游定义和开发时,应本着广泛科技旅游观念,扩大开发视野。大连在这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其开发的科技旅游线路已基本涵盖了多种类型的科技旅游项目,而其他城市多数科技旅游项目还只局限于室内场馆式游览,以及简单的科技项目展示,造成科技旅游只火爆一时,难以持久的现状。

2.科技旅游内容陈旧,更新速度慢

科技旅游与自然风光旅游不同,它不能靠四季自然风光的更迭吸引游客,而主要靠科技展品的不断更新、丰富来吸引游人。否则,多年不变的展品会使游人失去新鲜感,最终导致客源流失。随着旅游业进入新的体验时代,科技场馆需要不断给予游客以新的体验和新的技术,这既包括其展示的主体——科学技术要紧跟时代步伐,也包括展示的方式、技术要不断推陈出新,激发游客参观的欲望。

3.科技旅游需求不旺

目前,科技旅游的产品营销、服务接待、商品开发以及适应科技旅游发展的人才资源支持与科技旅游发展的需要差距较大,使得客源市场缺乏有力的指导。这也导致大连等城市科技旅游推出后出现冷冷清清的景象。科技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旅游项目,应逐步推进,理念和服务的推广都需要时间,这种需求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旅游的开发热情。

从辽宁省科技旅游发展现状来看,科技旅游所占份额并不大。还有很多人对科技旅游缺乏明确的认识,将科技旅游等同于博物馆旅游、科技场馆游等场馆参观类旅游。事实上,科技场馆游只是科技旅游的一种,或者说是其中的一类产品。科技旅游更近似于广义的科普旅游,尤其在针对广大的游客群时,科技旅游实质是以普及科学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形式。辽宁省目前还没有一项成型的科技旅游产品,更没有一套完善的科技旅游产品运作模式。因此,要发展科技旅游,必须在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创新。

(二)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原则

根据科技旅游的特点,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技性原则

科技旅游的价值与灵魂在于其科技性,而其真正内核正在于它所反映的人类科技发展的进程和真实性。信息社会里人们已能从多种媒介接触到多元化的科技内容,但仍然去现代科技馆正在于科技发展的真实性。可见,这种真实性应是开发者所必须具有的价值观和伦理观,更是指通过旅游表达应反映科技发展本质的真实,虽小中见大,却是实质、整体、典型的概貌。

(2)先进性原则

科技旅游强调表现科技的先进性,如通过构建虚拟空间模式开发出适合不同年龄客源的丰富多彩的项目,这在国内的主题公园、现代科技馆的项目开发中都是保持着领先地位的。

(3)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项目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因参与者不同而产生的结果的不可知性和多样性,这种不确定性对旅游者产生最大的吸引力。因此,融环境、项目、旅游者为一体的参与性项目是开发项目时必须要考虑的。

(4)娱乐性原则

娱乐性强调科技旅游项目能保证足够的信息刺激,重视高潮的安排与充分的情节积累空间。项目的设计不能是呆板地说教式的,要在娱乐活动中提升科技的主题形象,以娱乐的手段来渲染主题,给旅游者较强烈的感受。

(5)持续开发性原则

科技旅游发展要强调持续开发,不断出新。一是指无论是新项目的开发,还是原有产品的组合经营,都要注意与其他项目的衔接,与主题的统一;二是项目的开发要与其所在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相一致。

(6)市场导向性原则

项目的开发要体现市场的需求变化,项目的组合应该是针对发展新市场,或是巩固老市场。客源市场不同的年龄、出游动机、出游态度、欣赏能力、科技文化沉淀等指标分析在项目活动开发的前期要充分调查和考虑。

二、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途径

(一)科技旅游的主要开发方式

科技旅游作为专项旅游的一种,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开发方式。从国内外开发现状来看,目前科技旅游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开发方式:

1.自然现象景观游。它是以有研究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奇异地貌、重要地质构造形迹、地震与火山遗迹等为旅游吸引物。自然现象景观游更近于我国过去提出的科普旅游,从范围上看,科普旅游是科技旅游的一部分,但这种纯科普性质的自然科考游在我国开展得还不多。

2.人工科技场馆游。包括科技馆、科研院所、科学实验基地等,这些科技类场馆一直是很受欢迎的参观游览地,因而目前也是开展科技旅游最主要的载体。科技馆、博物馆、科技活动中心等强调科学普及与旅游并重,最大限度地贯彻了寓教于乐的原则。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这类场馆还逐渐衍生出休闲、娱乐功能,以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 3.会展科技游。包括科技博览会、展览会等,一些大型的展览会,如世界博览会集中展示一些最新的科技成果、科技产品,这将成为一大旅游吸引物,吸引众多游客去现场一饱眼福。

4.现代科技园区游。包括参观游览一些具有科技性质的工业、农业。这种形式的科技旅游涵盖了一部分工业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内容,如采用先进技术培植的果园、一些高科技的工业,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科技旅游吸引物。

5.科技夏令营。科技夏令营兼顾教育和娱乐,它可以依托以上所提到的各种场所开展,并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科技夏令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青少年的活动,而是一种团体科技旅游组织形式。

(二)辽宁科技旅游开发方式的创新

辽宁省在运用上述形式发展科技旅游的同时,还要根据科技旅游产品的特点和辽宁省科技旅游发展现状,从以下几方面对科技旅游开发进行创新(如图1所示):

1.开发具有吸引力的科技旅游项目和产品

科技旅游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如何开发具有吸引力的项目和产品,在表现形式上应力求新颖,增强参与性,充分发挥科技旅游产品体验性强的特点,从而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重体验”的旅游需求。例如,美国波士顿科学博物馆以角色扮演的舞台化形式来组织科技旅游项目,旅游者在活动过程中以科学家的身份参与科学实验,从理论论证到现场实验操作都要亲身经历。一般来看,具体的、互动的项目在吸引力和持续力上有更大的优越性。

2.针对客源市场开发主题性产品

主题开发的形式实际上是针对特定的客源市场开发特定的产品,主题性展示是现代展示设计主流。在科技旅游开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开发项目或产品的主题性,如大连“海洋之旅”、沈阳“未来之旅”等,把相关类型的场馆联合起来,打造共同的主题产品。另外,应力求做到主题差异化。这主要是针对辽宁省科技旅游项目少,而又严重雷同化的现象。差异化的产品开发策略不仅满足了目标细分市场的需求,取得良好的市场效益,而且有利于深度挖掘主题产品的内涵,形成优势竞争力。

3.加强行业间合作和区域合作

主题化的科技旅游强调旅游线路的整合,这需要科技旅游景点加强与旅行社的沟通与合作。开展科技旅游较早的江苏省,曾推出“科技旅游热线”,即是科技馆与省内多家旅行社签下协议,共同促销科技旅游产品。对于辽宁省来说,可以把科技旅游产品加进辽宁省旅游景点“总菜谱”,联合科技馆、科技产业与旅行社合作,一方面提高本地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拓展外地和境外客源。另外,科技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产品,需要发挥众多科技场馆的“集群效应”把它做大做强。辽宁省科技旅游资源多样,包括各类博物馆、实验室、科技基地、高科技产业开发区等近百处,如能充分发挥各自不同的特色,整合为若干条科普游线路,将能够极大拓展科技旅游市场。

三、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的保障措施

资源的良好运作是科技旅游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为了确保辽宁科技旅游开发创新,必须在运作方式上进行创新,实现组织观念、管理模式、促销模式三大转变。

(一)辽宁科技旅游运作方式创新的两大模式

科技旅游创新模式指在科技旅游的具体运作方面,可针对辽宁省实际,创新科技旅游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

1.品牌化经营模式

辽宁目前尚无名牌科技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应尤其注意塑造自己的品牌。首先,应实现科技旅游产品化。目前,辽宁的科技旅游还未形成一个系统的产品状态,类型、运作方式各异。要实现品牌化,产品必须有一个系统的标准,并在此标准上加以整合、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其次,实现制度化。主要是建立和完善科技旅游产品的开发体系。要使科技旅游产品的创新成为一种制度,只有创新才能不断为科技旅游增添活力。而这种创新不应局限于景点景区内部,更需要在行业间以及相关行业内得到扩散。最后,实现产权化经营。这里主要指的是科技旅游品牌的注册与知识产权的保护。

2.市场化运作模式

科技旅游的开发与运作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目前,大多数科技旅游景点如科技馆、展览馆等还是以政府投资为主,这种经营模式在景点,景区的经营前期可以有力地促进景点的发展,但一旦形成固定的模式,将有碍于景点的进一步发展。行政资源一旦走进市场,便成为一种市场资源。但这种资源具有一次性和超常性,一旦失去这种力量的支持,景区将急剧走向衰败,很难再次适应市场环境下的运作与竞争。所以,科技旅游场馆应尽快走向市场化。鉴于科技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渐进式推进方式。

(二)辽宁科技旅游运作方式创新要实现三大转变

1.组织观念的转变

科技旅游景点包括科技馆、展览馆等,一般均由政府旅游职能部门负责,这种方式不仅给政府带来相当大的资金周转问题,而且政府主导的科技旅游项目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化的发展需要,政府在产品设计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利于科技旅游的长期发展。实现科技旅游的市场化,要求政府积极进行职能转变和功能定位,从最初的主导变为引导、协调和宏观控制,这样既给政府减负,又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2.管理模式的转变

由于科技旅游市场份额比较小,政府可以在前期给予相应协助,由政府或相关部门管理转为旅游具体部门管理。但随着科技旅游的发展,应将投标、赞助、活动营销等工作交予企业自身运作。

3.促销模式的转变

要实现市场化经营,主要还要依靠科技旅游企业自身的运作,构建多元化促销模式。从目前来看,科技旅游的促销方式比较单一,多为单体单一项目促销,不利于科技旅游的发展壮大。实现多元化促销,一方面指促销方式多元化,如大连科技馆在2005年3月期间,曾推出免费参观科技馆的促销方式,这样极大提升了人们对科技馆的认可度;另一方面,应实现促销主体的多元化,科技旅游景区应与旅行社、城市其他景点联合起来,共同促销,形成若干条旅游精品线路,达到扩大知名度、提高认可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魏小安.科技旅游的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5-07-04.

[2]吴昌南.科技旅游浅探[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3]科技旅游何处寻[eb/ol].http://.cn/information

[4]深度挖掘科技旅游的潜力[eb/ol].http:///zh.2004/12/27

[5]李跃军.英国工业旅游景点开发管理案例研究[j].社会科学家,2003(11).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篇8

是整个园区的技术中心,含研发大楼、生物育种中心、集中型生物燃气工程、胚胎工程中心、组培中心、智能温室等。

(1)研发大楼为综合性的研发、检测、实验、评估、办公大楼。

(2)生物育种中心

利用各种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将对品种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对遗传学研究和遗传育种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生化遗传标记育种、分子遗传标记育种和计算机信息技术育种等技术,是未来育种的发展趋势。

(3)集中型生物燃气工程

集中型生物燃气工程通过对园区废弃物进行处理,为园区其他功能区提供日常用电、燃气及废料,是园区达到“零排放”的重要保障。

(4)胚胎工程中心

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进行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包括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等技术,从而达到挖掘生物的繁殖潜力、大量繁殖优良个体、延续稀有种族的目的。

(5)组培中心

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加速无性繁殖;获取脱毒苗;扩大变异范围;加速亲本材料的纯化;种质资源的试管保存;为基因工程的全面实施人工控制遗传方向打下基础。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无性快速繁殖、花药培养和花粉单倍体育种、药用植物的工厂化生产、种质的保存和基因库的建立、突变体的筛选培育。

(6)智能温室

智能温室系统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设施农业技术,它是在普通日光温室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化计算机自控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发展起来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

2园区主楼区

该主楼功能包括了接待、问询、售票、科普培训基地等。接待中心:含问询、售票、整个园区的规划介绍、工作人员办公等。农业科普场馆:主要展示农业发展历史和农业科技发展成就,包括农具馆、蔬菜馆、种子馆、水稻馆、农村新天地馆、农村奥秘馆、农科实验馆、探索未来馆等,是整个科技园研发成果的中心展示。农业知识培训馆:用于协助当地政府机构对当地农民进行农业知识培训、农业知识讲座、以及发展“产学研”结合、“企业加农户”项目的对农户知识培训等。

3养殖区

养殖具有饲料转化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还是发展生态农业,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搭配种植和养殖品种,巧妙利用食物链营养关系,是田塘结合出高效的关键。根据园区畜种,可采用鱼蛙畜禽、鱼桑鸡、鱼猪鸡、鱼猪草、羊猪鱼等田塘结合农渔生态农业模式。

4牧草种植区

该区域是全园占地最大的功能分区,主要种植多种牧草如狼尾草、皇竹草、紫花苜蓿、菊苣、黑麦草等,为养殖区提供充足的粮食来源。另外还包括生态草、草坪草、观赏草、能源草等品种。该区研究项目有:牧草新品种选育、高产优质牧草生产及种植模式研究。

5果蔬种植区

该区域利用温棚种植有机蔬菜,采用轮作、无土栽培等技术,同时建有百果园,百果园主要种植桃、李、橘、番石榴、芒果、荔枝、龙眼、葡萄等优良品种,春夏秋冬四季有景。该区域除了对蔬果的科研种植研究,还设置了观光旅游体验区。快乐农场:为游客提供土地租种,在园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种植自己喜欢的蔬菜瓜果,平时由园区代为种植管理,到了休息日,游客可携带家人或相约好友同去照料自己包租的田地,品尝自己田地的农产品。该区域也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安装摄像头,租客在家即可实时观察自己租种田地作物的生长情况。蔬果采摘:为游客提供有机蔬果采摘,采摘到的新鲜蔬果可以带回家去给家人品尝,同时也可以交由工作人员,直接在园区内的生态餐厅烹饪享用。奇趣观赏廊:为游客提供奇趣农产品观赏。

6花卉种植区

该区集花卉展销、科研、旅游观光于一体,建有大型温室,平面棚架等设施,其中排喷灌渠系、高喷等设施齐全。生产规模化、规格齐全、质量好。逐步形成集基地种养、技术与信息服务、科研与推广、花业科普、休闲观赏和旅游服务为一体的开放型花卉产业化运作模式。在苗木种植的同时,通过运用园林造景等手法,将整个区域建造成景色宜人,风景秀丽的区域。通过乔木、灌木、地被等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搭配组合,营造四季有花、绿意昂扬的花卉区域,达到景观和经济的多效性。

7优质畜产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区

主要对来自养殖区、牧草种植区、果蔬种植区、花卉种植区的优质畜产品和农副产品进行精深加工。主要项目技术有优质草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生物酶对紫花苜蓿草产品的处理技术,天然产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分离及安全性技术,优质草产品质量检测控制技术。

8畜产品及农资产品交易市场

区内有食品交易市场、动物保健品交易市场、电子商务中心、技术贸易中心等,主要是对研发中心开发的新产品、加工区的产品进行交易,对外销售等。

9入口展示区

作为整个园区的入口,该区域充分展示现代农业科技园的形象,在适当位置放置农业代表人物雕像(神农、后稷、嫘祖、贾思勰、陈旉等),同时规划好路线引导车流人流,包含生态停车场、电瓶车上下客点等。

10中心区

该区域主要设置了神农祠、文化购物街、中心广场、中心景观区等文化休闲娱乐设施。神农祠作为全园主题的升华,定时举办炎帝神农祭祀典礼,以农业文化活动刺激文化旅游、品牌推广等。文化购物街结合农业文化历史产品和惠州本土文化产品,为园区的主题特色打响品牌效应,是园区的特色与亮点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惠州本土文化重要的展示平台与宣传窗口。中心广场主要结合农业文化元素,打造具有浓郁农业文化景观,同时作为举办大型活动的场地,聚集人流。中心景观区与中心广场相结合,作为全园的景观中心,该区的景观风格主要为中国古典园林,山翠欲滴、流水潺潺,泡一壶清茶,赏一方园景,正是那一份抒情与惬意,让游客流连忘返。同时结合地方文化展示,在青山绿水中享受文化的熏陶。采用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借景、漏景等造园手法,取得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效果,达到渐入佳境、小中见大、步移景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理想境界。

11专家住宅区

位于用地西北侧,山谷尽端,这里风景秀丽,坡度较缓,大面朝南朝东,其中有天然泉水。结合地形、朝向、天然泉水等良好环境,设计若干住宅和别墅,为专家、研发人员、游客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舒适宁静的生活休息环境。住宅区旁设配套设施。临近水塘设生态餐厅、高档农庄、酒店,同时建有养生馆、香薰馆、茶馆,利用天然泉水,打造生态泳池。在水塘边设亭子和木栈道等景观设施,是游客亲水、垂钓的区域,供游人享受垂钓之乐。在水边合适位置放置铁索桥、梅花桩等设施,作为公司、部门、团体、个人培训拓展的区域。

12结语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篇9

【关键词】生物制药;发展概况;现状;前景;人才需求

中图分类号:{C960}

一.生物制药的特点

1、投资大。国际上一个新药物的研制一般需2-3亿美元以上,我国生物制药业虽起点较高,但从基础技术开始新产品研制耗费的资金在5000-10000万元以上。

2、回报高。生物制药具有高回报的特点。一般来说一种新产品研制并进行大批量生产后的回报大概在10-15倍之间,新产品规模生产、上市2-3年后就可收回本金。

3、风险大。从刚开始确定生物制药项目开始,到产品临床试验,转化为大规模生产后可能因为各种生产资质到时项目失败,在业内有有句话形容生物制药行业,那就是有100家企业同时进行某种项目的研究,最总成功的也只有5-10家。

4、周期长。一个生物技术产品从头研制,到获得技术开发成功,最少需6-7年时间,再到临床运用、广泛推广还需2-3年时间,可见其开发周期相当漫长。

5、低污染。生物药品的生产制造一般在常温下进行,能源、原材料的消耗极少,对周围环境几乎不产生污染,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二.国际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概况

国际上的生物制药的发展是随着生物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美国发明生物技术并被运用生物制药行业,在以后的几年中在生物制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以后,世界其他国家也纷纷加入到生物制药行业的研究,并将这个领域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些取得成功的国家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

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政府在研究经费方面大力扶持,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则凭借政府对高新技术的扶持,准备在最有前景的领域站稳脚步走向最高点。

21世纪,世界各国都在改变科技发展的重点和战略目标,生物制药作为高科技和行业的支柱之一,是各国大力发展和扶持的行业。

三.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发展现状

对中国来说,扶持本土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不仅对中国的医药领域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提升中国综合实力,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从生物医学产业分析,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研发力量薄弱,技术是水平落后;另外,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这使我国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高,相对容易赶超世界水平。

正值我国改革开放之际,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开始大发展。因此在这一新的领域的起步相对于传统行业要来得高,国际上最新的产品,经过几年消化后,我国医药企业也有自主开发和生产的能力。

总之,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生物制药产业将呈继续增长态势。

四、我国生物制药业的发展前景

与其他的行业相比,生物制造业可以说是生生不息,是最具潜力的医药行业。自其产业化以来,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远超全球药品市场增长率以及全球GDp成长水平。

随着全世界对生物药业需求的增加,以及其带来的效益,全球的生物制药产业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近几十年来,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发展速度远超于其他子行业。但是仍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距,目前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在整个医药产业领域中占的比重仍不是很高。“十一五”以来,中国在生物科技创新产业化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科研项目和工程,使中国在这一领域有了好的发展优势。宏观调控下,生物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趋势,生物科技水平飞速提高,重大生物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的速度加快,积聚日益明显。“十二五”期间,我国我国将继续加大力度推动生物产业的发展。在此期间生物医药必将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五.人才需求

由于生物医药行业具有高技术、高投人、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虽然发展较快,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因此,今后应该在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加大投人。

培养科研开发决策、管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人将真正成为最活跃的因素,人和技术的结合将超越资本、设备、土地等生产要素,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竞争武器。生物制药属于知识密集产业,对人才及其素质要求更高。不仅要注意培养新药开发人员的科研水平,更要提高新药开发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必须把新药开发决策、管理水平的提高,上升到与技术水平的提高相同的高度。在生物制药行业,设备比较落后,人员技术力量薄弱,所以在此行业对人员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结语】

截至目前,我国的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技术政策,政府从上到下对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和政策扶持;国内的国企和私企对生物技术的关注和生物技术的开发;而我国的生物制药领域也汇集了一大批自己培养和海外归来的高学历、高素质的科学家还有企业家,这四个方面的因素对我国的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生物医药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在5-8年,而我国进入生物工程领域的时间还比较短,回报周期还不没有到来。预计在二十一世纪的前期将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大丰收的时候。

【参考文献】

[1]王飞娟张爽王燕.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华章,2011,(33):344.

生物科技发展前景篇10

【关键词】一级学科;风景园林;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特点是综合性非常强,涉及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工程学、环境生态、文化艺术、地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汇综合。2011年,风景园林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在此背景下,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风景园林学科发展的需要。对风景园林学科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并探讨农业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方向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等内容极为必要。

1普通高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随着风景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设置园林、风景园林专业或相关专业的高校日渐增多,逐步由农林类院校发展到工科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各高校对园林学科的概念理解有所不同,所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各具特色[1]。

长期以来我国学科划分将风景园林放在不同领域中,学科分化严重,人为分割导致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不完整,直接导致了园林植物与园林设计的分离,造成了学术界和行业界的迷失、偏差。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使专业覆盖面更广、业内分工更细,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要求提高,面向产业、面向领域,培养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人才,是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目前,全国设置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的院校有180多所,分别分布在农业院校、工科院校、美术院校、师范院校以及综合性院校里,如何在风景园林一级学科体系建构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院校基础条件,合理设置专业,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务之急。

人才培养没有统一的模式,但就人才培养的类型和层次来说是主要是为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由于不同类型的院校,基础条件、学科特点不同,故应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确立培养目标,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不同层次与行业细分的专业人才。

2风景园林学学科设置研究状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风景园林建设不足,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时称“造园”专业,开创了我国风景园林教育事业的先河。而美国哈佛大学早在1901年成立了风景园林专业[2]。2011年“风景园林学”新增为国家一级学科,这对我国未来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和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表明我国的风景园林教育与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3]。近年来,我国学者对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较多。刘滨谊认为一级学科的风景园林学当务之急需要二级学科的基本建设,他提出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目前下设的5个二级学科:风景园林历史理论与遗产保护、大地景观规划与生态修复、园林与景观设计、园林植物应用、风景园林工程与技术[4];宋建军等认为风景园林学科应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资源学与景观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工程技术等四个方向进行调整[5];林广思对研究生、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职中专生各教育层面进行划分,设置园林专业[6]。周进建议加快学科建设,完善技术、专业资质标准等,通过园林植物与生态、规划设计两大核心技术相互交融,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的、艺术的风景园林[7]。总之都是在风景园林学科群理念的统领下,整合风景园林学科和行业的各种资源,全面推进我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

3我校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改革目标与总体思路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实际需求,以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为基础,注重理论与实践、技术和应用的结合,以培养个性发展的,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合理制定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设置时,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社会需要以及国家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另一方面要针对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扬长避短,设立自己的特色专业,才能使该专业的整体水平得到一个提升,培养有特色的相关人才,促进园林行业的更好发展。作为农林类院校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探索出不同于工科院校的教育体系,形成农林与人文有机结合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是时展的趋势所然。

我校园林专业多年办学,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应充分利用学科与行业优势,根据我校二区办学特点建立“2+2”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前一个“2”指学生利用白云新校区完善的基础实验条件,完成本科前两年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学习;后一个“2”指学生在海珠旧校区利用城市公园绿地及校企合作的园林公司等,与社会紧密接触,建立与区域产业集群无缝对接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模式,完成后两年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教学,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合格人才走向社会。

3.2制定出合理的“2+2”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1)分析农林类院校学科特点,突出农林院校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研究风景园林课程与农科课程有机结合的方法和综合性风景园林人才的培养途径。风景园林多学科理论综合特点导致其培养过程中的多方面知识有机结合的问题复杂。

(2)按“2+2”模式完善和健全培养方案。具体内容包括合理设置教学课程体系和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等。探索高效、优质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林学、风景园林学科的相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体系。在此培养模式中,前一个“2”实现“厚基础”目标,即重点完成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学习;后一个“2”实现“宽口径”目标,即专业内涵的外延与扩展;并利用最后一年时间,建立与区域产业集群无缝对接的实践教学,实现“强实践”的目标。

(3)随着园林行业发展迅猛,行业内分工越来越细,对从业人员专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把握通与专之间的矛盾与统一,探索高效的人才培养机制,制订在一级学科背景下的应用型创新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方案。

(4)围绕产业化现代园林对人才的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基础、实践创新和素质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制订突出现代园林产业和岭南园林特色,适应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特色鲜明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

3.3注重实践环节,建立教学与生产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地方区域园林产业,以教师科研助手为手段,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构建与教学内容体系互动的学生课外科技体系和创新平台。在此基础上实施规划、参与互动、进行试验、开展行动研究,并最终形成一个教学应用模式。

(1)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把科研引入教学过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结合,将实践教学融于社会经济建设当中,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创新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克服理论(下转第52页)(上接第16页)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素质。

(2)校企合作培养。以“合作育人、合作科研、合作推广、合作发展”为宗旨,组建若干科研院所和园林龙头企业共同参与的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加强学校与科研院所和园林龙头企业的深度合作,发挥产学研各方在人才、技术、科技创新、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让企业真正地全程参与到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中。校企加强科研合作和新技术开发,以研促教,通过研发过程中结合创新项目、毕业设计、兴趣小组,科研小团队等相关工作,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

(3)进一步完善“四平台、四层次、三阶梯”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四年八期不断线,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循序渐进。大一、大二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大三专业技能训练,大四产业技能与创新的能力训练。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实验、实习)改革,提高实验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设置科研训练项目,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创新平台。

(4)通过开展讲座、论坛、社会实践、科技服务、公益活动、参观、竞赛、文体竞技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拓展素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基本方法、工具的掌握,为专业后续模块学习和专业能力培养打好基础。

4结语

一级学科背景下,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结构,将创造性思维方法引进教学,按照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提高能力的原则,坚持以“基础厚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为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我校二区办学特点,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实践,建立注重职业技能,提升实践能力的“2+2”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郭春华.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2012(2):1618-2616.

[2]陆支悦.基于研究生培养的中国高校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3.

[3]张启翔.关于风景园林一级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1(5).

[4]刘滨谊.对于风景园林学5个二级学科的认识理解[J].风景园林,2011(4).

[5]宋建军.风景园林学科研究方向及人才培养工作调适:基于风景园林升格为一级学科后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2).

[6]林广思.论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划分与专业设置的改革方案[J].中国园林,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