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公司审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6:59

审计公司审计篇1

审计从其产生的第一天起就承担着对财务报告鉴证的职能。这是以包括财产所有者、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各方承认并接受审计人员具有独立性特征为前提的。审计独立性是审计理论和实践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审计独立性是评价审计客观、公正不可缺少的标准。审计承担起服务社会公众的责任,必须以审计保持独立性为基本前提。学术理论界对审计独立性的讨论由来已久。在此,介绍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1.公众利益说。美国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曾说:“职业会计师在这一联结关系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协调机能。他们的任务是把复杂的原始数据改造成对不同利益集团都有用的形式,他们具有一项重要的社会使命,即尽可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以确保他们的报告获得所有利益集团的接受。”这一观点是从建立一个平衡各方利益机制的角度来讨论审计独立性。

2.核心价值说。这一观点是从审计职业的内在性来讨论审计独立性的,指出:审计独立性应成为审计人员的核心价值,并把其作为一种职业修养。

3.程序公平说。这一观点是从审计过程来考察审计独立性的。即将治理中的程序公平理论(最早由美国约翰·罗尔斯提出)应用于审计独立性的研究。通过审计程序的设计,使其符合程序公平的原则,以此来实现审计结果的公平性。

上述三种观点尽管是从不同视角来讨论审计独立性问题,但以上几种观点,都暗含了这样一个思想,即独立性是用来保护公众利益的。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维护有关利益各方即社会公众利益上,公司治理的目标与审计独立性的目标是趋于一致的。

二、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要解决好公司治理问题,对日常经营过程的监督是一项基础工作,而审计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监督方式。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才能实现公司治理与审计价值耦合。李维安(2003)指出:“各国在考虑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时,都会涉及到审计监督机制的建立及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问题。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监督安排由外部审计监督和内部审计监督两方面的内容组成。”

(一)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随着国际上财务丑闻的不断出现,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的内部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由于一股独大这样一种不合理的股权结构,内部审计对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公司治理目标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在公司内部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合理的公司内部组织结构应达到两方面的要求:一是合理界定公司内部各组织主体间的责、权、利。二是在各组织主体之间形成合理、有效的制衡关系,即在公司内部的决策层面形成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在公司内部的执行层面形成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在上述制衡关系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三方关系人由于各自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力不同,以及获得收益的方式不尽相同,可能造成他们为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他人的利益。为了保障各方利益不受侵害,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监督机制。

2.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公司内部决策治理结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既要对不道德或背叛行为进行治理,也要对无效行为进行治理。目前,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公司治理结构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关系,而忽略了公司治理结构所应形成的最重要的机制———决策机制。大部分公司失败不是由于权力制衡出现问题,而是由于公司治理中的决策机制存在问题、决策过程缺乏监督机制,无法及时纠正错误的决策。决策治理结构的目标是要实现科学的决策。为了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各国在公司治理实践中都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例如,在公司董事会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许多国家在公司治理实践中,还在董事会或监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同时确立了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之间的信息沟通与制约关系,内部审计向董事会负责。作为决策的咨询机构,对公司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做出专业判断,并提出处理意见。制定内部审计基本政策的方案,对决策中可能触及的违规等问题进行事前控制或提出解决方案,供董事会决策之用。这就使得审计在内部决策治理结构中的作用,由决策后监控变成决策前或决策过程中的监控,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司决策水平。

3.强化了内部控制制度。从现代公司内部情况看,内部控制制度不仅存在于公司管理的最高层,也存在于公司内部因行政分权(或管理分层)而形成的各个层次上。为确保各分权层次能使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使用有效,必须建立起一整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内部控制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审计,在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其治理包括:(1)内部审计是一种经常,因而与内部控制制度的经常性调整在时间上可相互适应,易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并提出改进方案。(2)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制度运行各方面、各环节的参与度决定或至少影响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性程度。(3)公司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为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组织上的保证。

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是相辅相成,互为联系的关系。内部审计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审计对象。如果一个内部控制制度确实存在,并且有效运行,控制风险将相对较低,内审人员就可以适时地调整相关的审计程序。内部审计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而达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进而发挥制约和督促经济活动的作用,因此,内部审计实质是对内控制度的再控制,属于内控制度特殊构成要素。两者的区别在于,内部审计是由专职审计人员进行的,而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要贯穿于每个工作人员的日常业务工作中。但两者的目的则是共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企业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行之有效的两种手段。

(二)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独立审计又称外部审计,是指由公司所有者和经营者以外的独立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经营情况进行的审计,审计的对象以财务报表为主,审计的目的是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合规性。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方面。

1.独立审计使公司产权主体的基本权力———监督权得到进一步落实。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与生命,是其能否发挥防范财务报告粉饰作用的关键所在。审计职业的产生及走向法定化是以股份制的推行为制度基础的。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特别是在“董事中心主义”及后来的“经理中心主义”的公司发展时代,股东出于对自己投资的安全性的考虑,他必须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制约,对经营者的受托经营责任进行监督。为确保产权主体能够行使产权权力的基本权力———监督权,尤其是在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更要求独立的第三方能站在公允的立场上做出监督结论。1845年,在英国股份公司法中早就规定股东中选举产生监事,在必要时可用公司费用聘请外部会计师协助其审查公司账目。基于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和高度专业化的认识,借鉴英国的经验,以后其他国家在颁布《公司法》、《证券法》等法规时,都确立了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法定审计制度。这样,就在公司内部打入了一个监督的楔子,即由注册会计师来扮演监督经营者,维护股东利益的角色。从上分析可以看出,审计的存在使得其能从整个产权主体的立场行使监督权,从而使产权主体的基本权力———监督权得到进一步落实。

2.独立审计在确保披露的会计信息可信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公司披露的信息一般包括公司的经营绩效,主要股东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以及他们的报酬,可预见的主要风险因素、治理结构、公司目标和政策等。信息披露的程度以及质量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独立审计的程度。众所周知,公司治理不仅包括公司的内部治理,还包括公司的外部治理,公司的外部治理又包括资本市场、产品市场、经理人市场的治理等一系列内容,而独立审计属于公司外部治理中资本市场监督的范畴。在契约的具体执行过程中,管理者总是将会计舞弊带来的收益与其引致的成本进行比较,一旦外在条件发生变化,使得造假的收益大于成本,管理者就有了造假的利益驱动,就有可能使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面临信息不真实、不正确、不完整的风险。如果外部审计师保持独立性,管理者的舞弊动机将会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反之,如果外部审计师不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与管理者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必将导致投资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导致资源配置的无效,严重的还将导致整个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因此,独立审计师必须客观、公正地披露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做出正确的评价,这也是资本市场发挥积极作用的前提,也是公司治理良性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对审计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司治理的完善和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审计的支持。无论是内部审计还是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此,审计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将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将内部审计和独立审计很好的结合起来,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

审计公司审计篇2

一、加强内部审计组织领导,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

按照集团公司要求,结合公司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向公司党委、董事会负责的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内部审计组织领导,完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和流程,从管理体制上保障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确保内部审计部门客观、公正、有效开展审计监督工作,推进审计全覆盖,落实审计整改责任。优化完善内部监督协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联席会议等方式,加强各类监督部门间的沟通交流、协同互动,推动监督信息共享、监督成果共用、关键业务共同实施、整改问责共同落实。

二、推进审计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审计质量

根据国家及集团公司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关新要求完善审计工作规范和标准体系,有序开展审计质量提升活动,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和集团公司统一的审计制度、程序和标准实施审计项目,加强对中介机构审计质量的管控,确保审计程序和标准执行到位,促进审计质量提高。

三、做好重点领域审计工作,服务公司改革发展大局

2020年,公司将紧密围绕中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持“三个区分开来”,聚焦公司重大事项和关键领域,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审计项目、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发挥内部审计增值作用,服务公司发展大局。

(一)开展重大政策、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审计

(二)做好审计署、集团公司等外部审计监督配合工作

(三)做好年度财务决算审计监督工作

审计公司审计篇3

[关键词]内部审计寿险公司权责匹配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认为:“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的、客观的鉴证和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作。它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评价和改善组织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保险公司内部审计是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维护资产安全,实现公司经营管理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按照国家规定,我国大多数寿险公司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并配备了审计人员。下面,笔者就我国寿险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存在的及其相应对策作简要的。

一、我国寿险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寿险公司内部审计部门自1996年人民保险公司分业经营后开始运转和工作。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寿险公司内部审计制度,从打基础到逐步规划,从探索到发展,目前以基本形成了内审工作体系的基本框架,在促进寿险合规经营、发挥内部再监督作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由于内部审计工作在寿险系统的发展时间短,从整个内审体系的建设方面看还处于探索和逐步完善的阶段。按照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强弱及隶属关系划分,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内部审计机构主要有以下四类[1]:

1.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公司董事会,受董事长的领导。总公司设稽核部,分公司下设稽核室或财务部门设稽核岗,业务有总经理主管,行政管理有部门领导负责。

2.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受审计委员会领导。总公司设审计部,省(市)公司设审计办公室或稽核监察部,由副总经理或纪委书记主管。

3.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受审计委员会领导。总公司设稽核部,由稽核总监主管,下设特派办公室,由副总经理主管。

4.内部稽核部隶属董事会下设的稽核委员会,下设区域性的稽核部,省(市)公司设稽核部,由副总经理主管。

总的来说,几年来,尽管寿险公司内部审计在监督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原有的审计职能相对单一,审计作用相对弱化,已经远远落后与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与寿险公司监管环境的变化,经营管理的需要、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及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寿险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与审计和政府审计相比,我国寿险公司内部审计无论是在法规制度的建设上,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上以及在业务建设和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相比差距则更大。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内部审计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内审组织的独立性不够。目前,我国寿险公司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上分别设置了集团审计部、区域性审计分部、省(市)公司审计监察部;总公司审计部、省(市)公司审计办公室;总公司稽核部、区域特派办公室。从集团总公司、总公司、区域性公司、省(市)公司均依托与现有的组织体系而逐渐建立了双重或垂直领导下的内审机构,区县公司未设立独立部门和内审人员。同时,国内寿险公司内审工作实行公司总经理负责制,内审部门对总经理负责报告工作。这几年的寿险内审实践表明,往往经本公司领导审阅后的审计报告,都是按照领导的“意见”有“选择”的报告,其结果是反映问题避重就轻、挂一漏万,而且这种现象非常严重。这种报告制度直接导致了内审部门审计权和问题的报告权不相匹配,其根本原因就是内审组织的独立性不够,使的内审部门难以处于超然独立的地位,到内审工作客观真实的反映问题,不能为领导和上级公司的决策提供很好的决策服务[2].

2.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高。传统的寿险公司内审职能的定位主要体现在监督上,是对整个业务实行再监督,基本上是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为目的的。这种定位与当时寿险业发展状况基本相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寿险业的发展,其内部审计仅定位于监督职能,满足于查错纠弊,显然是定位偏低,或者说缺失。这是因为:随着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制度规范性不断加强。业务机构的差错和漏洞越来越少,内审工作就不能停留在该层面上,而应该向预防在先的方向和思路发展。且寿险公司有很多业务机构涉及较大的资金风险,如承保、理赔、财务、信息技术等部门,对这些部门如果仅以事后审计的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寿险行业不断发展的需要。

3.内审运作还不够规范。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内部审计计划没有体现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长远规划,往往是一年一变,容易导致短期行为,难以形成整体规模效应。二是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落后,还停留在手工查账式审计阶段,很少运用机抽样技术和非现场审计软件提取与分析技术,导致审计结果缺乏性和可信性。三是没有统一规范的后续审计制度,对审计结果和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不明,影响了审计结果的综合运用。

4.部分内审人员素质不高,且缺乏规范的内审人员职业后续制度。由于有些公司对内审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在人员的配置的数量和质量上都不高,经常出现内审人员是“财务人员的二线”,数量上的不足导致了内审人员每天忙于应付日常的审计任务,难以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必要的职业培训和专业技能的。质量上的不足,导致内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差。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寿险公司内控制度的建设进程。

三、改进寿险公司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

不可否认,在公司粗放式经营时期,各项内控制度尚未健全,行业自律意识较薄弱,违规经营现象时有发生,“警察型”的内部审计对查错防弊、纠正违规、防范风险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针对寿险公司的现状以及内部审计体制本身的缺陷,内部审计若停留在老观念、老模式、老手段上,将不能适应公司的变化发展,内部审计的价值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因此,完善寿险公司内部审计制度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和完善寿险公司的内部审计:

1.在组织体系上应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独立性。独立性是内部审计的基础,是内部审计能否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的保证。为保证内审机构的客观性、独立性,必须使内审机构独立于被监督者,内审业务的开展、经费的核算等不受其他部门的牵制,即内部审计必须有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照此原则和参照国际内审制度的先进经验,我国寿险公司内审组织体系应该向三个方向:一是内审机构垂直领导,由总公司向个分支公司派驻内审机构。派出机构的内审人员逐级并最终对总公司负责。二是内审业务所发生的费用预算、由总公司内审部门及主要负责人的业绩考核职务升迁和薪酬变化由总公司直接决定。三是审计资源高度利用,总公司高度统一指挥,从多角度反馈信息,使信息高度集中。

2.职能定位上要体现内向服务性。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帮助最高管理层更好的履行职责应该是内部审计的立足点,服务的内向性是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着眼与新的职能定位,寿险公司的内部审计应建立一个监督、评价和建议一体化的职能体系,以实现审计资源的集中管理、优化配置,审计的创新、高效运行,审计信息客观及时、上通下达,发挥审计“第三只眼”的作用。第一,应加强和业务部门的沟通和交流,提出更好的解决的方案,为实现寿险公司的管理目标服务。第二,内审人员的审计重点要从传统的财务审计转向效益审计,同时更多的关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问题,为公司提供有关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的决策。

3.规范内部审计的运作程序。寿险公司内部审计在运作上要按照标准化程序来进行,这样既明确了内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权责界限,又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第一要的制定审计计划,综合运用风险评估与等方法,找出公司各个环节的风险点,确定寿险公司各项管理和业务工作的风险程度,实现对风险领域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第二重视科学技术在内审工作中的运用,如利用化手段启动非现场审计:确定一套科学的预警指标系统,借助机的支持开发非现场审计系统,可以对分支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持续的监控,及时的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疑点,这样,即扩大了审计的范围,又增强了现场审计的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内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第三建立内审质量保证体系,规范审计流程管理,实行项目审计质量考评制度和内审人员责任追究制度,重视内审项目的年度综合分析报告,充分运用内部审计结果。

4.加强内审人员的管理和考核,规范其职业后续制度。内审人员是内部审计的直接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了内审工作效果的好坏,因此加强内审人员的管理、考核是完善寿险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关键。一是要建立内审人员资格认定制度。这样既可以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内部审计的行列,又可以淘汰不合格的内审人员,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二是明确内审人员的责任界定。如:违规审计、违规操作、渎职等造成的审计失误或审计风险的,应予以追究相应的审计责任。三是要规范内审人员的职业后续培训制度,这可以参照注册师的职业后续培训做法,如规定每个内审人员接受职业后续教育的时间3年累计不得少于18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后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接受脱产教育的时间3年累计不得少于120学时,其中每年接受脱产职业后续教育的时间不得少于20学时。对于无故缺席或没有完成学时者,给予相应的处罚。这样有助于内审人员,了解行业动态、掌握新知识,适应日益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内部审计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内部审计所扮演的角色是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的整合者;内部审计师是公司战略规划的参与者,不再是战略规划的观察者和局外人,唯有这样,内部审计才能开展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决策审计、投资效益审计、人力资源审计、风险评估等,以加强对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和风险控制,对公司的经营过程进行评价和控制,促进公司管理的加强和经营得以不断改进,为公司提供最为需要的服务。我国寿险公司的内部审计应积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进一步完善我国寿险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推动我国寿险业的发展。

参考:

[1]北京保监局课题组寿险公司内部控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5

[2]莫国铸论寿险公司内控制度建设[J]保险研究,2003,11

[3]唐江龙保险公司内部审计诌议[J]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5

审计公司审计篇4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自愿性;实证研究

鉴于内部审计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关于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研究有限,本文以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设立的自愿性作为衡量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变量,检验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的研究是立足于公司治理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之上的一次研究突破。

关于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国外学者大部分集中在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的关系、内部审计部门设立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学者对内部审计问题的实证研究在2005年才开始,多是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围绕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动机等因素展开的。如Carey(2000)的研究表明,公司债务、企业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与这两个替代变量均存在相关性。蔡利等(2011)研究内部审计功能与企业价值增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一、研究假设

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主要是以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以及内部监督三方面五个角度来探讨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的关系。

1、股权结构

在国家股比例较高时,会导致国有产权模糊,对企业高管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失效,进而形成“内部人控制”,管理层不会轻易向外披露内部审计情况,只有在证监会和法规的压力下才向外公布企业内部审计情况,内部审计质量的水平相对较低。在非国有控制权下,公司内部审计的质量更高。

2、董事会特征

本文认为小规模的董事会易于被控股股东所控制,而大规模的董事会的成员更具广泛的代表性,更有可能吸引独立董事的加入,对“一股独大”的问题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内部审计的质量与董事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公司治理的重要保障。独立董事人数的增加能提高对分权制度的制衡作用,从而对企业管理当局的经济决策和个人行为产生有效的监督作用,从而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内部审计的质量与独立董事比例呈正相关关系。

3、内部监督

相对小规模的监事会而言,大规模的监事会拥有多方面的专长,更能够有效地发挥监督职能,从而有助于公司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使上市公司更加注重内部审计质量的改善。内部审计的质量与监事会规模呈正相关关系。

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可以更好地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加强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减少公司管理层的舞弊行为。由此可见,审计委员会能通过对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的改善,使公司内部审计质量得以提升。内部审计的质量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呈正相关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2007年3月9日,中国证监会颁布了“关于开展加强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专项活动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完成自查报告,以披露公司的治理结构状况。

截止2007年11月14日,本文从国泰安数据库中搜索到“‘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自查报告和整改计划”的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共有580家。本文从中收集了2006至2007年深交所的230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观测值,在选取样本时遵循了以下原则:披露了2007年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的自查报告,并披露了具体的自查情况;财务数据齐全;非金融行业;非St、pt的上市公司。剔除了自变量数据不全的观测值,剩余204家。

(二)内部审计质量的度量

自通知日止,已有上市公司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这部分公司属于自愿设立内部审计部门。而在通知日后,迫于证监会的压力,其余上市公司也逐渐设置内审部门这部分公司属于被动设立内审部门。自愿设立内审部门的公司比被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公司更加注重公司的规范化和合法化,所以本文将自愿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公司具有高质量内部审计的标志。

本文认为在2007年之前已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上市公司为自愿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审计质量较高;在2007年之后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上市公司视为被动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审计质量较低。

(三)模型和变量

本文以内部审计质量为因变量,以控股权性质、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监事会规模、审计委员会设置情况为自变量,构建了Logistic回归模型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1)中控股权性质(Statep)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且与假设1的预期符号一致,表明国家股占公司股本总数的比例越大,上市公司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自愿性较差,内部审计质量偏低。董事会规模(Board)的显著性概率为0.021,且与预期符号一致,表明内部审计质量与公司董事会人数显著正相关,董事会规模越大,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自愿性越强。此外,独立董事比例(RinD)和监事会规模(nUmJ)均没有通过检验,说明了独立董事和监事会规模对提高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不大。设置审计委员会情况(aUDitCom)的显著性概率是0.004,符号与预期符号相同,说明了内部监督水平的提高对内部审计质量的提高起一定的推动作用。至于控制变量,资产负债率(DeBt)通过了显著性水平;公司规模(aSSet)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公司规模对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不大。另外,nagelkerkeRsquare在0.3以上,说明模型的拟合度良好。

四、研究结论

本文在相关结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06至2007年深交所的230家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观测值,基于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治理专项活动”通知的内容,尝试以上市公司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自愿性衡量内审质量。主要采用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上市公司,即非国有控股企业、董事会功效显著的企业以及内部监管水平高的企业,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自愿性更强,内部审计质量更高。本文的主要贡献是为加强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完善公司治理提供重要证据。

本文的研究局限:本文仅采用上市公司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自愿性来度量内部审计质量的高低,而内部审计的质量受多方面影响的,如经济、法律、文化等等,这就需要我们今后为内部审计质量的计量方法寻找更适合的指标与方法;本文的样本观测值选自2006年至2007年,与目前的时间距离过长。若本文结论用于最近的政策方案恐怕会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3(2):28-36.

[2]蔡利,田秋蓉,蔡春.内部审计功能和公司价值[J].中国会计评论,2011,9(3).

[3]LaportaR.F.,Lopez-De-Silanes,a.Shleifer,R.Vishny.Corporateownershiparoundtheworld[J].JournalofFinance,1999,54(2):471-517.

审计公司审计篇5

从1978年开始,纽约股票交易所就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都需设立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下设的一个委员会,它的建立主要是进一步确保董事会所使用的财务信息以及公司公布的财务报表是真实和可靠的。如果审计委员会的运作是有效的,那么它会给公司带来重大的益处。

在美国,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属的一个委员会,法律上有书面的授权范围,明确地规定了它的权利和义务。正式组建的审计委员会要向董事会负责,并确保与董事会之间有明晰的权责关系,尤其是对审计委员会代表董事会的利益采取行动的权利范围和他的责任范围已经明确地加以界定。根据法律,审计委员会的授权范围应得到董事会的正式批准。

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应由董事会从公司的非执行董事中任命,并且其成员应不少于3人,法定人数是2人。审计委员会的主席应由董事会任命。财务总监、内部审计的主管和外部审计的代表,一般应出席审计委员会的会议,其他的董事会成员也有权参加会议。然而,审计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没有执行董事参加的外部审计人员的会议。一般来讲,公司的秘书同时也是审计委员会的秘书。

审计委员会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会议。如果外部审计人员认为有必要的话,可请求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审计委员会只有得到董事会的批准才能进行所有授权范围内调查活动。只有在董事会的许可下,它才能向公司的雇员询问它所需要的信息,同时,公司的雇员也必须配合审计委员会的工作。经董事会批准,审计委员会可借助外部的、合法的或其他独立的专业服务。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雇佣有相关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外部人员加入。

二、审计委员会的义务

纽约股票交易所经过几十年的规范运作取得经验后,对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义务作了明确规定:

1.审议外部审计员的任命、审计费用和审计员的辞职或辞退问题。

2.在审计工作开始前,与审计人员商议审计的类别和范围。如果有两家以上的审计事务所参加工作时,要确保它们之间的协调工作。

3.在公司的中期和年度财务报表被提交董事会之前对其进行审查,尤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司的会计政策和实际情况发生的任何变化;第二,主要的评审领域;第三,审计工作中所作的重大调整;第四,大的假定;第五;是否符合会计标准;第六,是否符合股票交易和法律要求。

4.讨论在中期和年度的审计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和存疑,以及任何审计人员想要讨论的问题(如有必要,可拒绝管理层参加会议)。

5.审查外部审计员提交的管理建议书以及管理层对此的反应。

6.在关于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报表送交董事会签署前,对其进行审查(有时这一报表是列在年报中的)。

7.审查内部审计方案(如果公司设有内部审计部门的话),确保内部审计员和外部审计员的协调一致,同时,要确保内部审计部门配备齐全并在公司占居适当的地位。

8.审议内部调查的重大发现以及管理层所作的反应。

9.审议董事会认定应该讨论的其他问题。

三、审计委员会成员的选择

根据惯例,审计委员会至少由3人组成,其组成人员必须是非执行董事,并且这些非执行董事的绝大多数应该是独立的。“非执行”是指不是全职为公司工作并且不参加公司管理层的董事:“独立”是指其唯一与公司有联系的是被其任命为非执行董事的董事。

1.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准备

作为一名审计委员会成员,必需的准备取决于董事会分配给审计委员会的责任。随着责任的改变,准备也在改变。此外,审计委员会能从其成员经历的差异中获得好处。因此,对准备履行审计委员会责任并在履行其检查财务报告及内部和外部审计工作的责任是有益的。

2.商业经验

最重要的是广博的商业经验。这些经验可直接适用于审计委员会成员必须做出两决策:一是,是否要求外部审计部门去分析公司运作的特定领域;二是,在做出这些类型决策的过程中,没有什么能够替代具有丰富经验的执行者的正确的商业判断。

3.理解审计员的作用

对委员会成员来说,对内外部审计员的作用有个基本的理解是有益的。熟悉专业审计标准和指标的基本概念,能帮助委员会成员理解外部审计员在审计过程中的作用和限制。

4.分析财务金融方面

审计委员会成员也能从了解关于公司财务报表的主要会计及报告问题中得到重要信息。例如,必须披露于财务报表中的会计政策的结果,它也能帮助得到关于能够影响公司的主要会计及报告问题的信息——也就是说,可能影响公司财务报告的会计的改变。因此,熟悉信息技术对公司财务报告过程的影响也是有用的。另外,在美国,审计委员会成员并不被期望是会计和审计方面的专家,财务董事和审计员将会在会议上就这些问题提出专家的建议,但是,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准备应能使成员提出相关问题。审计委员会会议的次数是随该委员会必须考虑问题的范围和复杂性而变化,也随公司已公布的结果如季度或半年度的财务报表的情况而变化。财务董事、内部审计负责人和外部审计员代表通常应参加所有的委员会会议。通常,委员会一年中开3~4次会议。

四、审计委员会的责任

审计委员会的工作集中于其主要责任,即在履行其关于财务报表过程及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上协助公司董事会规范运作。这些责任主要有5项:第一,审查财务报表和其他报告以及重大会计政策的适用性,包括判断问题的会计估算、披露的恰当及理解能力、财务报表内的一致性、可能被认作异常的重要的事项、重大审计调整、审计员的所关切的事及未调整审计差异;第二,内部控制;第三,外部审计,包括外部审计员的资格认定和审计服务的质量以及审计范围及审计结果;第四,内部审计;第五,响应管理层的需要。

从规范角度来讲,董事会对于期中和年度财务报表的安排负有责任,这些财务报表应该如实地反映所报告的事件并且与所有的必要的披露,审计委员会要通过对这些财务报告审委,包括任何其他有关董事会的报告或者对报表进行其独立的检查。该检点应当是放在对所报收益的质量和信息披露的充分和公正上。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的检查过程,通常包含下面几方面的考虑:(1)会计准则的恰当体现;(2)决策的问题及帐目的估计;(3)信息披露的充分及合理性;(4)财务报表中的不一致;(5)特别关注的重要的非常及条款;(6)重要审计调整;(7)审计员的关注以及未调整的审计差异。

审计委员会除了关注上述已详细论述的问题外,还特别关注那些在管理层和外部审计人员中引起争议的问题。对董事会来讲,确保公司运作和交易要承担的风险可以被恰当地发现和处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这一风险管理要求内部控制的有效体系的建立和维持。内部控制包括了所有管理层为确保公司的正常运作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这当中包括坚持目标管理政策、资产的保障、欺诈及错误的预防和察觉、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以及可靠的财务信息的及时准备。

在一般情况,审计委员会要求管理层对交易要承受的风险所进行的系统性地识别以及保持的恰当的控制。尤其是审计委员会应该控制管理层为确保公司已完成的充分的内部控制及这些内部控制有效地作用而采取的策略。可见,审计委员会的内部控制包括:财务运转及控制的有效性、内部和外部报告的可靠性和及时性适合法律、法规以及内部政策的一致性三个方面。为了把重点放在内部控制上,审计委员会的成员们一般会安排现场访问并且检查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证明文件,以便于对问题更加熟悉。审计委员会也检查任何由内部审计人员所作的定期报告以及由那些重点在于内部控制的薄弱地方进行识别的外部审计员所提交的管理文件。审计委员会同时也应弄清楚管理层致力于哪些薄弱方面而采取的行动的意途。与此相类似,审计委员会应考虑到是否存在任何非常的风险需要审计人员予以特别的关注控制。

审计委员会每年对外部审计人员的资格进行认定,并监督其工作情况以及收费是否合理。在评价其工作过程中,审计委员会还应同外部审计人员讨论他们审计的结果,并搜集来自管理层的反面意见。同时,审计委员会也考虑外部审计人员从事的其他工作的性质,包括管理咨询服务,以及审计人员独立性造成的影响。在开始一年一度的审计工作之前,审计委员会应同管理层和外部审计人员讨论审计工作的范围。这使得委员会有机会考虑审计计划是否完全的将重点放在他们和管理层关心的地方。当外部计人员完成细致的实地考察,并且准备好用于讨论重点审计结果的财务报告草案后,应当同审计委员会召开有关的会议。需要指出的是,外部审计人员被希望独立的进行工作,并要做出最佳的判断。但有时管理层和外部审计人员之间就诸如花销的会计处理方式、信息披露的充分性等问题也会产生分歧。这类意见分歧通常都是与判断的结果和会计估计有关。尽管这些分歧常常通过管理层与外部审计人员之间的研究讨论能够解决,但是审计委员会也应提供一个有用的解决问题的论坛,或者至少应该了解管理层讨论的、要解决的重要事项。

由于审计委员会也关心内部控制,所以,它也应当重新审核内部审计人员提交的有关报告以及管理层对报告的反应。同时,也要对重大问题的意见分歧进行监督。审计委员会还对以下内容进行检查: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目的和工作情况、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表现和证明材料是否充分、内部审计人员报告的重大事宜、内部与外部审计人员之间的合作和证明协调情况。在美国,为了加强公司内部审计职能的独立性,适当的做法是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应直接向审计委员会主席报告。作为董事会下的一个委员会,有时审计委员会也会应董事会之邀检查不在正常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活动范围之内的工作,具体包括:协助评估经营计划、对所有重大的、不列入公司正常经营范围内的交易进行检查、监督是否遵守贷款合同、其要求是否合法和符合规定、是否遵守美国的上市法规、配合证券交易所的调查工作、审查公司参与的当前或即将进行的诉讼活动。在调查过程中,审计委员会是指导、控制这类调查的最合适的机构。

我们注意到,在美国的制度中,由于审计委员会的会议相对较少,一般要任命一名秘书安排会议及开会时间,并负责文件的发放。审计委员会开会时间应当告知公司的董事会,以便能够使管理员知晓委员会的活动和建议。审计委员会应至少一年向董事会提交一次正式的报告,内容包括在该年度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报告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内部控制系统效率的结论;第二,内部审计部门的效率和对内部审计结果及情况的结论;第三,用外部审计人员的讨论结果和讨论内容包括与内部审计人员和每年财务报告向管理层报告有关的工作活动;第四,关于外部审计人员任命的建议以及有关人员辞职、替换、解雇等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决定审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是审计委员会的责任,而非公司,也非外部审计员的工作。实际上,审计委员会在履行其职责时几乎总要雇佣外部审计员,但审计委员会仍然是唯一能决定审计工作内容的机构。可以预见,独立董事会将会承担越来越多的工作和责任,因此,上市公司慎重地选择它的独立非执行董事是很重要的,因为公众对于公司的经营和治理情况的认知,在很大程度反映了独立董事的工作质量,而这反过来又影响公司的股票在股市上的表现。

审计公司审计篇6

一、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模式分析

基于上述原因,为了改变内部控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上市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来增加审计的独立性。但是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模式根据各国的实际情况也是不相同的,因为在不同的国家,由于经济、法律、文化的不同,公司治理的模式不尽相同,公司的组织设置各异,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方式也不一样。从世界范围来看,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英美的单层董事会治理模式下,董事会内设立执行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公共政策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来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责。审计委员会是必设的专业委员会之一,而且强调独立董事在审计委员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守则》和纳斯达克市场《上市规则》均规定: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应全部为独立董事。

2、在以德国为代表的双层董事会模式下,由股东大会和工会选举出第一层监事会,再由监事会提名组成管理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董事会分别履行监督职能和执行职能。监事会内设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提名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监事会完全独立于管理董事会,并且层级高于管理董事会,居于领导和监督地位。监事会里的审计委员会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督机构来发挥作用。

3、日本的上市公司不设立审计委员会,而是设立监事会和董事会,两者具有平行的地位,都对股东大会负责,各自行使监督和经营的职能。实际运行中,日本监事会的人选常由大股东提名,因此,监事会很难有效监督大股东把持的董事会,监督职能弱化,大多停留于形式和表面。

4、法国公司治理模式较为灵活,是一种可选择的模式。法国的上市公司法规定,公司可以选择单层董事会制或双层董事会制,采用哪一种体制由公司章程来规定,而且可以由一种体制变为另一种体制。因此,审计委员会在法国可能是作为董事会的专业委员会来设立,也可以作为监事会的专业委员会来发挥作用。

二、审计委员会是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是对董事会负责的监督监督者的机构

(一)审计委员会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

审计委员会是对内外部审计的沟通,是内外部审计的联络官和矛盾缓冲器。因此审计委员会既不是外部审计,又不是内部审计。其职责是“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沟通”。

1、委员会审计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审计委员会制度实质上也是内部审计,但从公司整体组织架构而言,审计委员会的地位要高于内部审计部门。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后,内部审计部门受审计委员会领导还是总经理领导或是双重领导?不少人提出内部审计应由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摆脱总经理的控制。但在我国现阶段审计委员会人员不到位、功能不健全的情况下,若审计委员会全权负责内部审计部门,可能会使内部审计疏于管理,更无法保障其审计效果。为此我们建议内部审计部门受审计委员会和总经理的双重领导,行政上由总经理领导,总经理负责内部审计的机构设置、人事编制;业务上由审计委员会监督,审计委员会应负责:(1)招聘内部审计人员时的业务测试,保证内部审计部门有足够的人员和胜任能力;(2)与总经理协商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的报酬与晋升;(3)确定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权限,指导内部审计部门制定其工作计划;(4)监督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程序,保证其按相关准则制度进行;(5)复核内部审计报告。同时,审计委员会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成果,依赖内部审计来完成部分工作职责。

2、审计委员会与注册会计师的关系

适当的公司治理制度安排便是在注册会计师与管理当局之间设立一个缓冲装置,以减少两者发生利害冲突或利益共谋,从而保证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隶属于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正是这一装置。美国崔得威委员会报告(treadway?Commission?Report)、加拿大麦克唐纳报告(macdonald?Report)及英国凯布瑞报告(Cadbury?Report)是审计委员会发展史上的三大报告,均强调审计委员会应复核公司选聘注册会计师的过程、审计合约的内容与范围以及与管理当局讨论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等问题。可见,审计委员会承担的是复核之职,选聘注册会计师的主导权仍属管理当局。因此,针对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选聘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形,审计委员会如何通过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有效保护以提升审计质量,是审计委员会制度安排的核心内容之一。

治理准则要求由审计委员会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这对遏制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将发挥重大作用,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的独立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为此,审计委员会应履行如下职责:(1)熟悉行业组织与监管机构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要求,了解会计师事务所为保证自身独立性所采取的措施与政策;(2)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在相关行业的执业经验,考察执行本公司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检查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监控体系并与之沟通讨论;(3)了解上市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的性质、时间和范围;(4)了解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与公司管理当局的分歧,并熟知对这些分歧的处理结果;(5)定期与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会谈,认真听取注册会计师提出的有关管理当局提高管理质量的建议;(6)认真审核管理当局解聘会计师事务所的理由,并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沟通;(7)复核注册会计师的非审计服务并确认其收费情况;(8)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为保证注册会计师独立性。

(二)审计委员会是对董事会负责的监督监督者的机构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下设机构,代表董事会监督财务信息和内部控制,并与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沟通,它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由于审计委员会在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因此,“委员会尤其是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在各国公司治理实践中已成如火如荼之势,从英美审计委员会的实践看,基本上经历了一个由公司任意设立到强制设立的过程,反映出审计委员会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总的来说,其意义在于强化董事会的决策功能,确保董事会对经理层的有效监督。在对2001年欧洲公司的治理结构调查报告指出,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是为了公司董事使用的财务信息和公司向公众披露的公司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靠性提供额外保障。”

审计委员会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机构,它是一个履行职责的负有责任的监督机构。一些公司治理专家认为,如果某个审计委员会成员负责监督的一家公司出现会计造假现象,那么这些人在其他公司担任审计委员会成员时所发挥的作用就应被打上很大的问号。普华永道的审计师马克•切费斯表示,就审计委员会成员直接负责监督公司财务报告和会计做法是否诚实可靠时,“我们的审计委员会成员在代表公众股东方面的声誉是否没有瑕疵?”但是审计委员会也不可能发现所有的问题。正如拉尔夫•沃德所说:“不管董事们的技术或机会如何,在每年只会面4次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发现所有可能发生的错误、职权滥用或是欺骗。但这不是审计委员会的工作。更多的审计委员会的存在是为了审查公司发生问题的内部、外部机制。审计委员会是监督那些监督者的群体。”因此,审计委员会是一个对董事会负责的监督监督者的机构。

(三)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的比较

独立性是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从审计委员会的人员构成上看,我国要求主要或全是由独立于管理者的独立董事组成。2002年的萨班斯法案更是要求审计委员会必须全部是由“独立董事”组成,而对于监事会,其成员来自于公司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较多的公司内部人进入监事会,其工薪、职位等一般都有经营管理层决定,监事会成员的身份和行政关系也不能保持独立,容易受到内部利益的制约和牵制,从而导致了监事会缺乏实质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较监事会更能发挥监督职能。其次,从机构设置上看,审计委员会属于决策权拥有者——董事会,是其为实现自我约束以及对经营管理层实施控制而运用的监督手段,它有助于使董事会更好地为股东服务。而监事会属于一个纯粹的监督机构,直接对股东负责,虽然监事会拥有更高的权威性,但与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的属下所获财务、经营信息有很大程度上的不对称性。而且监事会所进行的监督属于事后监督,审计委员会通过监督公司内部控制的效率、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供董事会决策之用的解决方案,将监督机制引入公司决策过程之中。这种包括事前、事中与事后三个时间段的监督机制与监事会的事后监督机制相比,不仅能更好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而且降低了纠错成本。

审计公司审计篇7

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企业目标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经营,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可见,内部审计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经济监督和管理活动。美国内审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在全球推行内部审计制度,尤其是2002年美国一系列财务丑闻发生后,内审的作用更加突出,并被提升到公司治理的高度。而在我国内部审计仍处于起步阶段,一般只有大型企业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作用不显著。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及企业内部管理的复杂化,正确认识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建立与完善治理型内审制度,促进二者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1、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目标的一致性

企业的目标有两种主要观点:第一种认为公司治理是为了获得股东财富最大化,或者企业价值最大化。第二种观点认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平衡各方关系人之间的利益,包括股东、债权人、管理者、政府部门、商业合作者、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公司治理则是通过一系列规章、程序、方法实施的治理活动,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存在的管理和决策行为,治理的目的最终也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和平衡。www.133229.Com而内部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检查、监督、评价手段,其目的也是为满足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具有目标的一致性。

2、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企业的委托关系中主要的关系人是股东、债权人和经营者,三者的目标并不一致,股东的目标是股票价值最大化,债权人希望其债权的利息本金能如期获得,经营者则倾向于高报酬、多闲暇。同时,三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为平衡利益关系,需要制定约束机制、达成契约关系。公司治理主要是经营者的活动,是上述理论机制的框架基础提供者,而内部审计主要是上述理论的技术控制手段。柯林·梅耶(colinmayer,1997)在《市场经济和过渡经济的企业督导机制》中指出:“公司督导机制正是解决股权广泛分散情况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公司监督和管理这一难题的。”所以。委托理论与信息经济学是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共同理论基础。

3、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首先,内部审计有利于企业所有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和评价。公司治理中委托关系的存在以及信息的非对称,所有者为防止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违约风险,需实施各种约束机制以达到监督目的,同时,需要对经营者的管理效果进行考评以予奖励或惩罚。在上述监管过程中离不开对会计信息系统的沟通,为了确保各主体获得对称、公允、真实的会计信息,就必须加强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内部审计也是对经营者绩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作为掌握相关专业技能,独立于被评价方的内部机构,内部审计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说服力。其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保证,体现了再控制的智能,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管理层、审计委员会及其他各方进行的、旨在加强风险管理、增大实现既定目标的可能性的行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检验公司治理是否有效的关键,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4、完善公司治理对内部审计的促进作用

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组织,内部审计受到公司治理状况的影响。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及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对企业内部环境的内容包括对公司治理环境的评价。作为企业内部监督组织,公司治理决定着内部审计机构的宏观实施环境,正确的治理理念和完善的治理机制下内部审计机构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其机构作用才可以得到认同和支持,而公司治理水平低下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情绪和审计质量形成压力从而产生负面影响。

二、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审计模式

内部审计权利的配置、制衡、激励和约束对其作用的发挥有决定性的影响,公司治理是企业运作的基础,它提供企业内部各项管理活动的环境,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一部分受到公司治理的制约,不同组织管理模式下,通过对内部审计权利的配置、制衡、激励和约束的安排,使得内部审计有不同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国内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主要有三种:

1、董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机构

在英美等公司治理结构较完善的国家较多使用董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它以董事会为公司治理的核心,通过设独立董事、建立董事会下的财务总监负责制等实施内部审计。董事会作为企业的最高执行机构,其职责是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企业的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内部管理机构设置和任免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把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有利于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较高层次地位。该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负责人由董事会一致同意确定,由其对公司会计信息、资金营运及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对经理层实施监控,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不受限制地与董事会进行接触交流。同时,在董事会中设审计委员会,内审人员的任命和撤换须经审计委员会批准,可以较好地保持与管理当局的独立。

2、监事会主导的内部审计机构

这种模式在德国最为典型。监事会是企业的监督机构,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由出资者代表、职工代表和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对董事、经营者的行为和企业财务行使监督职能。监事会和内部审计机构都是企业内部监督组织,监事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不仅使监事会有了实施监督职能的信息资源,而且提升了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监事会没有经营管理权,而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主要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监事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难以实现内审目标。同时,从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的运作情况看,大多流于形式,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功能作用基本没有发挥。

3、总经理主导的内部审计机构

总经理下设内部审计机构的模式使得内部审计更接近经营管理,对经营管理信息掌握得更全面、准确,有利于发挥其管理咨询、提高经济效益的功能。但这样一种机构设置意味着内部审计机构只是一普通职能部门,执行更多的是管理工作,主要接受管理层的管理,远没有达到公司治理的高度。对于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则几乎无法实施,既要接受管理层的领导又要对其进行评价考核,则评价结果很难客观,这种情况下内审人员往往屈从于压力作出有利于管理层的评价。

上述三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模式的独立性、权威性及效果比较如下:

三、公司治理下我国内部审计的定位

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股权结构导致内部治理结构趋于失效,董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是难以发挥作用;资本市场的缺陷导致公司外部治理效率低下,内部控制和社会中介机构不能有效地制约公司管理层,会计信息虚假。因此,我国目前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现状不能有效保证内部审计独立发挥其职能。此外,我国内部审计起步很晚,内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公司治理相去较远,从而也制约了内部审计发挥有效的监督和组织服务职能。所以,在我国准确定位内部审计意义重大,只有准确的定位才可以有效发挥内审应有的作用。

1、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应体现独立性

独立性是审计的核心,审计人员的独立性越强越有利于其作出客观的判断和结论,保证审计质量。内部审计机构的模式应该是通过公司治理结构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内部市计的信息传递功能,帮助企业有关部门作出恰当决策,可以充分发挥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而独立性则是保证其实施上述职能的前提条件。

2、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权限

内部审计对公司治理、财务系统、内部控制提供广泛监督和咨询管理等增值服务,其职能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权限,因此,须明确内部审计的处理权、处罚权,并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权限才能体现它的权威性,其工作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但同时注意不应过分强调内部审计机构的执行力,内审机构并没有命令被审计对象的权利。

3、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发展方向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风险为核心和出发点,提供更为相关的确证和咨询服务,从而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以风险为核心的审计理念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应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计划阶段,及早确认风险而不是当损失形成后才去报告,使审计工作的重心由实施阶段前移到计划阶段。审计的风险防范作用要比事后监督处罚对减少企业价值损失更有意义,内部审计工作关键作用是揭示企业面临的各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管理风险。

审计公司审计篇8

今年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审计部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认真履行集团的《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根据集团公司20**年度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审计计划,内部审计工作以集团公司企业管理年为中心,加强企业精细化管理,突出重点,切实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审计工作计划和领导交办的审计任务,现就20**年度审计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主要工作

20**年共完成审计项目97项,其中年度财务收支及年度预算执行状况审计12项,专项经营考核审计1项,任期经济职责审计2项,投资企业财务收支与资产负债审计3项,基建工程项目预算审计38项,基建工程项目结算审计41项,为完善集团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做出了贡献。

1、预算执行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并轨同行

预算执行结合财务收支管理、自保效益并轨进行审计,在进行预算执行的过程审核时,针对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内控制度执行、内控流程操作等状况进行贴合性检查,发现各种问题,及时与各单位沟通,针对审计报告的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推荐,指导整改。20**年度完成上年度财务收支与预算执行审计12项,发现问题41项,提出推荐36项。10-*月份审计部对年度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状况与逾期应收账款催收进行审计回访,个性是针对整改不到位单位,提出指导性意见并敦促其切实执行。透过审计,严肃了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与财经纪律,为下一年预算执行储备了动力。

2、开展专项经营考核审计

20**cc年*月,公司为扭转汽车租赁公司年年亏损局面,重新任命总经理,并与之签订经营考核职责书。为配合集团经营管理,审计部精心研读文件精神,深入企业了解经营状况,与相关单位反复磋商,报请主管领导审核,最终确认汽车租赁公司的经营绩效考核结果,维护公司经营考核严肃性,同时也肯定了二级企业勤奋、用心的经营成果。

3、完善投资企业审计,带给投资评估依据

为评价对外投资企业的管理效果的需要,根据集团公司领导安排对投资企业进行审计,对20**年度省、、等三家公司财务收支与资产负债审计,深入、综合评价投资公司的管理效益。个性是公司经营合同到期,需对今后一段时间进行经营预测,为投资决策带给依据。

4、加强离任审计,带给人事管理参考

20**年,原总经理、副总经理岗位变动,根据集团公司安排进行离任审计,对其任期内经营目标的完成、经营、资产管理等进行全面评价,为集团人事考核带给参考。

5、完善基建工程审计

20**年,基建工程项目多,现场监管频繁、预结算审计任务繁重。工程审计人员深入工程项目现场,开展现场工程监督、材料审计等,纠正相关部门流程方面存在错误,做到实施事前项目审查、事中监督管理和事后造价控制的系统化工程审计模式。20**年完成基建工程项目预算审计38项,预算金额843。***万元,核减金额286。***万元;基建工程项目结算审计40项,结算报审金额1,392。***万元,核减金额384。***万元。

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对工程结算超过百万的基建项目,引进外部脑力与市场信息,公平、公正进行工程结算审核。20**年引进外部力量进行工程造价审核1项,结算报审金额228。***万元,核减金额119。***万元。为集团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省超多的资金。

二、主要工作体会

1、集团领导重视,是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关键

20**年度在集团公司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克服审计部自有人手不足等困难,成功从二级企业借调财务部长等业务能手来支援,二级企业财务部长熟悉管理与业务流程,给审计工作进展带来必须便利,推动年度审计工作顺利完成。

2、加强过程管控,提升内审质量

质量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审计部从制度、手段和成果管理等多个层面入手,全面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在管理标准化方面,审计部在审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审计档案等方面,制定和完善了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详细规定审计年度计划制定、方案设计、证据收集、底稿日志编写、报告质量控制、档案管理等全流程标准体系,逐步构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

在信息化方面,随着企业eRp系统上线运行,eRp系统丰富的信息量和强大的查寻与信息分析功能能够大大助力审计工作。审计人员用心学习eRp流程操作、深化eRp审计系统应用,着手开展eRp环境下的项目审计工作。

3、延伸审计项目,合并审计目的,注重审计存在问题整改落实

20**年,由于审计人手不足,我们将预算执行结合财务收支管理、自保效益并轨进行审计,在进行预算执行的过程审核时,针对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内控制度执行、内控流程操作等状况进行贴合性检查,发现各种问题,及时与各单位沟通,提出相关推荐,指导整改。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打算

1、存在问题

由于目前审计部仅有财务审计2人,工程审计1人,疲于应付近30家孙子公司财务收支与年度预算审计等及超多基建项目施工预、结算审计,审计力量难以精细到效益审计、经济职责审计、内控评审等中去,对集团管理精细化的贡献力量有限。

集团母子公司基建流程不完善,存在基建单位与使用单位沟通不足,流程不完善、施工反复、超预算、结算不清晰等现象。

2、今后打算

审计公司审计篇9

从审计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审计约束机制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三个原因:一是财产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而形成的委托――关系的存在;二是为了解决委托――关系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而采取的报告制度、激励机制和监督体系;三是审计的存在能降低监督总成本并提高监督效率。委托人和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均对审计产生了需求,因此,公司治理与审计约束具有共生互动的关系。

一、公司治理与审计约束:基于契约的分析

公司治理是一种契约(合同)关系,包括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董事会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关系。公司被看作是一组契约的联合体,这些契约治理着公司发生的交易,使得交易成本低于由市场组织这些交易时发生的成本。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有限理性的限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行为的不确定性与信息非对称决定了契约的不完全性。即一方面契约不可能将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都包罗无遗;另一方面契约不可能详细规定各契约人的权利与应尽的责任,往往只能作出粗略的或模棱两可的规定,或者由于契约双方的疏忽导致契约条款不完全。为节约契约成本,不完全契约常常采取关系契约的形式,即契约各方不求对行为的详细内容达成协议,只对目标、总的原则、遇到情况时的决策规则、分享决策权以及解决可能出现的争议的机制等达成协议,从而节约了不断谈判不断缔约的成本。公司治理的安排,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本质上就是这种关系契约。它以简约的方式,规范公司各利害相关者的关系,约束他们之间的交易,来实现公司交易成本的比较优势。

从根本上说,审计也是一种契约关系。它是指全体股东、董事会或监事会成员与审计受托方达成的经济责任、委托――关系。简森和麦克林认为,委托――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其他人(人),根据其他人的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委托人和人都被假设是有独立利益行为目标的有理性的经济人,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都在寻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人的目标函数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不一致的情况。委托人为了使人朝自己的方向努力,需要付出成本,为降低成本又维持这种关系就需要监督,审计就是一种监督方式。股东作为委托人,通过有刺激的报酬合同加上对财务报表的独立审计,就可以达到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的。对人而言,由于管理部门的报酬与其业绩挂钩,精明的管理人员就会主动去聘请审计人员对其业绩的真实性进行鉴定,以向股东说明其付出的努力及有效性。由此可见,审计是委托人和人的共同需求。

二、审计约束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既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专业监督活动,在公司治理结构的约束监督机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健全和完善审计约束监督机制是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可以维系公司治理结构中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的合力;另一方面可以确保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最大限度地保护股东权益。

(一)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约束

在如何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探讨中,中外学者几乎都论及审计委员会问题。各国审计委员会的具体职责大体相同,都包括以下内容:推荐审计人员;审查外部审计的范围和结果;审查内部审计的范围、适用性和审计结果;审查公司的财务政策、运营及控制系统的状况等。它们都强调了审计委员会的作用,但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是不够的,审计委员会很难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发挥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其作用是有限的,理由有二:

1.外部董事比例的增加被认为是公司治理结构有效发挥作用的一个有效措施。到1990年止,美国制造业绝大多数公司外部董事的比例上升为86%,其他行业外部董事的比例上升为91%(何自立,1997),审计委员会的成员通常是外部董事并且常常有其他管理职责,他们通常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和生活,一年一般会见一至两次(莱特里夫,1999),因此,其作用是有限的。

2.由于审计委员会的成员大都是外部人员,他们获取的信息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来说都是非常有限的。正因如此,在美国等国公司中的内部审计部门一般都隶属于审计委员会,它能够对经营管理部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可以根据需要对公司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审计。因此设置审计委员会领导之下或董事会直接领导之下的内部审计部门,能较好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而较好地解决问题,实现有效的公司治理。从审计本身来看,这种组织设置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独立于经营管理部门之外,最利于保持审计独立性,保证审计结论的客观性,最利于内部审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民间审计的约束

对公司治理大多理解为董事会对经理人员的监督,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公司治理实质上是股东为确保其利益而形成的对经理人员行为进行监督的机制,董事会仅仅是股东的代表而已。根据公司治理的实质,民间审计或注册会计师审计也应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组成部分。无论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都要求上市公司的年度会计报表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潜在的和现实的投资人利益。由于注册会计师独立于委托人和被审计人,其提供的信息是可靠的,因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因此,审计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报告相关和可靠的信息,从而减少公司内部人、投资大众和其他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williamRScott,1995)。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民间审计的约束也是公司治理结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三、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审计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建立有效的审计约束机制。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对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审计约束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提出以下建议:

(一)在公司监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以加强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的制衡机制

目前我国公司制企业大多采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监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对董事和经理行使监督职能的一个重要权力制衡机构,它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监督。具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董事、经理行为的一般监督;另一方面是对公司财务会计的专业监督。监事会虽然不是企业中实施审计监督的专门机构,但它的职责范围及监督内容与公司内部审计监督有密切的关联。但是,由于我国企业中的监事会在实践中不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存在严重功能失效、形同虚设等问题,在监事会下设置审计委员会不失为一种值得尝试的选择,这对于充实和加强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现有制度安排中存在的缺陷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公司中一个执行监督审核职能的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应该接受监事会的授权和直接领导,对经理层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对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并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工作。

为保证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监事会中独立董事应占多数,而审计委员会则应全部为独立董事,并由具有财务、会计、审计、管理、经济、法律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声誉和品行的专业人士组成。必须明确独立董事的职责范围和权利及义务,真正发挥其监督的职能作用。同时还应建立对监事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二)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以进一步加强董事会与经理人员以及经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制衡机制

内部审计机构是在本公司内部设置的、专门对本公司经营管理部门实施监督和控制活动的职能部门。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对本公司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比较熟悉和了解,同外部审计相比,其审计方式更为灵活,审计内容更加广泛。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审计委员会的管理机制之下,同时独立于经营管理部门之外,使其对经理人员实施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成为可能,从而较好地解决了公司治理结构中信息不对称及委托等问题,促使公司治理结构不断趋于完善。

(三)建立规范、完善的会计中介市场,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执业质量

我国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是为了保护股东的权益。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方法的一贯性发表意见。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以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判断或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说,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总目标与公司治理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另外,由于注册会计师具有既独立于委托人又独立于被审计人的双向独立性,其提供的信息具有较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缓解信息不对称对投资者的影响。因而,注册会计师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一种重要的外部监督形式。

四、基本结论

审计公司审计篇10

[关键词]战略审计;董事会;审计评价标准

一、公司战略审计的主体

战略审计应采取由董事会主导的审计模式。在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审计体系中,可供选择的战略审计途径有:董事会直接领导内部审计部门开展战略审计,设立专职审计委员会开展战略审计、聘请独立审计师等。编辑。

战略审计对董事会和管理者都提出要求:管理者负责将战略规划转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他们的任务是制订战略并将其付诸实施;董事会则是保证股东利益在公司战略中得到反映,并对战略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提出质询。

由此,公司可将战略审查的领导权集中在董事,尤其是独立董事的手中,由他们确定战略审查的依据和方法。具体解决力、法是给董事会的特定成员分配责任和领导权,就像建立其他委员会一样,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审计委员会,从外部独立董事中选2-3人来组成,选择委员会的主席尤为重要。该委员会负责确定评价公司战略绩效的依据;审查评价所需基础数据的获取、设立审查程序和检查审计过程。该委员会应保证数据收集和报告的真实性和连续性;明确应与Ce0讨论的问题;使全体董事会成员随时掌握公司战略的情况,安排商讨战略问题的定期或临时会议。其他的措施包括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划归董事会管辖,由其负责战略审计。也可由公司董事会聘请外部审计人员进行独立审计,由管理者提供会计师事务所或咨询公司的人选。因为至少在战略审计的最初,董事会和事务所、咨询公司都需要管理层的大量合作和援助。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是为企业进行年度报表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但审计人员最好不是为公司进行年度报表审计的原班人员。这样,一方面由于事务所对客户情况的熟悉和基础数据的掌握,能节省审计时间和成本;另一方面又可避免将战略审计与经营业绩审计混淆,还可增强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当前,许多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都能提供战略审计的服务。

二、公司战略审计的对象和内容

战略审计委员会或外部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对象是有关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全部信息及其资料,它包括但不局限于公司的财务信息和资料。

有效的战略审查过程要求董事会不仅掌握战略评价的标准,而且控制生成这些数据的信息来源。董事会审查战略的可行性取决于其所获得的统计数据。外部董事在评价公司战略业绩时经常碰到的问题之一就是他们接受的所有信息都经过了管理层的过滤,而且信息与以前的信息相关性小,可能披露格式还不一致。若让Ceo指派人员协助做此工作,则由于潜在的利益冲突,当指派人员发现对Ceo不利的数据时,他们可能倾向于隐瞒。因此,可以考虑让外部的审计人员帮助收集董事审查公司战略所需的数据信息,由其进行数据设计、收集和保存,董事会可通过雇用合同对其进行控制。

公司战略审计的主要内容是对公司经营战略的审查。通过战略审计既可使公司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不断获得更多的资源;又可使公司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抓住发展的机遇,避免或减少威胁。战略审计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事前审计是对制订战略的基础、程序进行审查,事中审计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考虑原定战略的适当性;事后审计则是对战略实施情况进行总体评价,为以后的战略制订和实施提供参考。

具体而言,战略审计的内容包括:(二)战略类型选择的审查。审查公司采取何种类型战略,其依据何在,客观条件是否具备。战略类型大致可分为增长战略、利润战略、集中战略、转移战略和退出战略。(1)审查战略目标是否既有盈利目标,又有市场目标,即战略目标的内容至少应能够包括:所要实现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地位,长短期利润指标,主要财务经营成果及评估战略成败的其他实绩指标。(2)审查增长战略是否发生在公司产品或市场发展的成长阶段,公司是否设法获取市场资源、努力融通资金、为对付更加激烈的竞争采取更有效的竞争手段。(3)审查利润战略是否发生在公司产品或市场发展的成熟阶段,公司是否将经营重心从市场开发和筹集资金转向市场细分与资产利用。(4)审查集中战略是否发生在公司产品或市场发展成熟阶段及开始衰退阶段,公司是否开始稳妥地压缩经营规模、减少投资把战略重点集中于具有最大优势的细分市场上。(5)审查转变战略是否发生在公司产品和市场的衰退时期,公司是否考虑改善原战略的执行方法,或考虑重新制订新战略方案。(6)审查退出战略是否发生在公司万不得已时,公司是否削减费用、减少资金投放、削减产品、进行清理。(四)对战略实施效果的审查。审查公司是否实现既定战略的目标。(1)审查增长战略是否带来公司市场份额的增加,是否增强或提高了公司在行业或市场上的地位。(2)审查利润战略是否带来公司现有资源和经济效益的增长,使利润最大化。(3)审查集中战略是否带来公司重新安排生产经营规模和财务力量,以提高短期盈利和长期效益。(4)审查转变战略是否尽快控制或扭转了公司的衰退局面。(5)审查退出战略是否使公司谨慎退出市场并最大限度地收回投资。

(五)评价现任Ce0及其继任者的战略管理能力。Ce0在战略管理中责任重大,他与董事会共同制订战略目标,并负责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公司行动。对Ceo及其继任者战略管理能力的评价是战略审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公司战略审计的评价标准为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学者RobertKaplan和Davidnorton在1992年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思想,即考核财务、顾客、内部经营过程、学习和成长等方面的指标。(1)账面投资回报率(Roi)

Roi=利润/投资额=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总资产×总资产/投资额

优点:该指标源于股东和董事都熟悉的数据,尤其是当它被分解成上述三项的乘积时,是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每股账面资产等指标的综合。

缺点:受会计处理方法变动的影响,使用者必须对原始数据做适当调整;也就不便于与外部进行比较。

(2)投资的现金回报率(CFRoi)

CFRoi=投资的净现值/投资额

优点:该指标强调现金流量而非会计上报告的收益,因而可与其他公司或市场上的回报率比较。用该指标做评价标准可使公司关注投资的现金流量。

(3)年度经济增加值(eVa)

eVa=股东投资收益-投资成本

优点:该指标包含与CFRoi相同的基本变量,但它是以动态方式描述。它强调关注公司经营带来经济增加值的创造或削减的期间。

(4)全部股东投资回报(tSR)

tSR=(股利+资本利得)/公司的年初市场价值

优点:该指标反映的是股东手中的收益而非预期的收益。

缺点:短期波动较大,并夸大了市价变动的影响,而市价变动不完全是管理者的责任。过分看重此指标容易产生短期行为。因而,该指标最好是作为其他指标的补充。

然而,过分强调财务指标也可能会妨碍企业的进步,如经营管理人员为实现短期利润目标,发生一些短期行为;公司内部各部门只在意各自的预算目标,顾及自身利益,缺乏协调和合作,导致企业难以实现总体目标。与之相比,由于非财务评价标准直接计量企业在创造股东财富活动中的业绩,能更好地完成业绩计量的诊断职能和更好地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方向,因此,战略审计也应选择以下一些非财务评价标准。

顾客类绩效指标的确认与计量要与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有机结合,真正体现和反映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的市场状况,指标可设计为包括衡量客户满意程度、市场占有率、产品交送货率、产品退货率、产品保修天数、企业在其目标市场吸引并保持客户份额的价值目标。

内部经营指标有产品制造周期、产品设计水平、工艺改造能力、生产能力利用率、安全生产率、存货周转率等。每一指标都反映企业创造价值活动的能力以及对财务结果可能的影响。

学习和成长方面可由以下指标来衡量,如员工满意程度、员工活动率、员工知识水平、员工培训次数、培训费比率、新产品开发能力、研究开发费增长率、信息系统更新程度等。

总而言之,公司要考虑自身发展水平、所处行业状况及主要竞争对手情况来确定各比率的标准值,将公司的实际值与之比较,找出差异及形成原因。公司的董事和Ce0必须对所选用指标的所有方面有全面的把握。此外,因具体战略重点和目标不同,公司也可能为强调其他方面而提炼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李会太。试论市场营销战略审计[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