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常用公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7:16

经济学常用公式篇1

(一)逻辑体系严密

我国高校经济学教学的核心基础课程以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为主干。微观经济学是从个体的公理性假设出发,对所研究的问题和给定的条件有明确的定义,从前提到结论之间的推论合乎严格的形式逻辑规范,以揭示经济个体的行为规律为其核心要义。宏观经济学则侧重于对总体行为进行考察,同样以理性主义的假定为前提,提示总体行为的规律。[1]

(二)数学模型众多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数学模型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经济学问题的分析之中。借助严谨的数学模型,可对经济现象进行更精确细致的数学推理和精确描述,从而有助于分析者更好地理解各经济学变量的内在关系。在经济学的研究中,常借助数学工具逻辑上的抽象推理特点,运用众多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模型演绎各种经济行为,如一般均衡论、线性规划、投入产出分析、博弈论、模糊数学和非线性科学领域的诸多模型在经济学研究中均得到了广泛运用。

(三)分析方法多样

在经济学中,分析问题的方法是多样的,主要有: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长期与短期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方法。借助灵活多样的分析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握经济学的相关定义、理论假设和原理。(四)理论思维抽象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目的是基于观察大量的经济现象,通过建立假设前提条件,剔除一些可以排除的因素和现象,剩下“内核”,然后建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2]而要提炼、归纳经济学理论就需要通过抽象的思维。同时,经济理论的提出、分析亦离不开严谨的数学模型,从而使得理论思维抽象成为经济学教学的一大特点。

二、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学课程作为高校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性已得到普遍认可。然而,经济学课程的概念、原理和特征往往比较抽象,对于学习者而言常常会造成晦涩难懂的印象。鉴于我国高校经济学课程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剖析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

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教师授课的时候,常常是注重若干重要的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如何促进学生利用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教学内容常常滞后于经济现实,往往停留在理论本身,学院气息很浓,易于造成与现实世界的隔膜,缺乏足够的实用性和现实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学实际效果。[1]经济学教材中的理论主要是以西方国家为研究对象的,是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一般抽象和概括,与我国国情和历史背景差别较大,如何与我国现实情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发展中出现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这是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关键性问题。公共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人文知识较为熟悉,对定性分析比较感兴趣,偏重于感性认识。在学习经济学课程时,对于经济学家的生平、渊源等项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对逻辑推导、图表、公式、数学证明等内容则难以接受。对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而言,如遇教师在授课时强调理论模型的数学推导过程,则往往如坠入云里雾里,对于所学的知识难以理解和掌握,进而对经济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更不用提用经济学思想去分析和解读现实中的经济问题了。

(二)教学方法

传统的经济学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样很容易造成教师为完成课时任务,采用满堂灌式教学方式。老师作为“演讲者”,处于中心位置,讲课时间居多;学生只能被动听讲,记笔记,处于被动、机械式的学习状态,难以形成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另外,经济学课程本身与严谨的数学模型联系紧密,定量分析相对较多,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课堂教学沉闷枯燥,使学生失去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知识点和数学模型,孤立掌握一些经济学原理,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观察归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考核方式

目前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一般是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一般是由课堂出勤率和平时作业成绩组成,所占比重较低。占较高比重的期末考试成绩一般采用标准试卷闭卷考试的方式,侧重考核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分析、解释现实经济问题能力的考察,这样很容易造成“考前突击”的现象。一些学生平时不上课或者不做作业,考前临时抱佛脚,突击看书、看课件、甚至背习题,只要及格就行,从而易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薄弱,“高分低能”的现象较为普遍。

三、公共管理专业经济学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

公共管理专业本科经济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运用经济学思想和理论观察、分析乃至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提升学生知识积累、运用的综合能力。鉴于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内容上应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公共管理的特点;教学方法可采用提问式教学、案例教学和互动式教学;考核方式可以灵活多样,科学准确地评价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理想目标。

(一)教学内容创新

教师在课堂上要结合经济发展现实有重点地补充介绍当前经济学理论发展的前沿问题,如实验经济学、博弈论的最新进展等。在各部分理论的讲授过程中,要侧重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来分析实际问题。[3]如讲到经济政策中的货币政策部分时,可以结合我国近期对于银行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加以解释,使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更为贴近现实。对公共管理类专业本科教学而言,经济学课程的内容设置应该在保持其基本内容体系的基础上,体现公共管理的特色,适当增加公共政策分析、政府规制、公共产品供给、公共资产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侧重于阐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如何,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政府所出台的财政、税收、货币、金融、产业等各类经济政策,加大对价格理论、效用理论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与区域经济政策理论等的解释力度,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其内涵和原理,能运用其灵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和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有利于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在设置课程内容体系时,要考虑到公共管理类学生大多人文知识丰富、数学基础较弱的特点,在授课时可以对模型较多的章节有针对性地加以合理调整,尽可能采用文字和图形对理论内容加以辅助讲解,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学习内容。

(二)教学方法创新

1.提问式教学

可以采用提问式方法来教授经济学课程,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参与到授课过程之中,而非机械地被动式学习。课前提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复习上次课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更为牢靠地掌握相关知识点;课中提问,对新知识内容进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在讲授过程中可适当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如在讲解信息不对称理论之前,可以通过“从南京到北京,买者没有卖者精(明)”等诙谐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思考信息不对称发生的原因,体会其包含的经济涵义。

2.案例教学

通过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可以采用以教师为主的案例教学,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再举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讨论使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也可以在讲解新知识点的过程中穿插、结合案例,让学生明白知识点的运用。[4]另一方面,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主的案例讨论教学,通过分组讨论、组间辩论等形式,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在案例讨论结束后,可作适当总结。总结时可指出学生的优点和其讨论过程及所得结论的可圈点之处,同时亦应着重剖析其欠深入、不够确切的地方。案例要进行精选,有时代性,分析过程及拟实现的目标要有系统方案,案例要反映最新的理论发展和实际应用,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突出经济学的学科实用价值。[5]可以让学生讨论经典的经济学案例,如效用论涉及的“钻石和水”、外部性涉及的“蜜蜂和果园”等。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案例,如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所折射出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凯恩斯学派对我国经济政策制订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与我国就业及社会保障政策的关系、新制度经济学及产权理论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等。

3.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采用的是“满堂灌”方式,学生与老师的互动机会少。互动式教学方法,则是在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前提下,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与进步的目的。[6]教师可以在每次课结束时,提前告知学生下次课要学习的内容,留下相应的问题让同学们预习。在下次课课堂上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针对学生预习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在授课时进行讲解。如讲到需求弹性的时候,可以问学生“谷贱伤农”的经济含义。

经济学常用公式篇2

[关键词]全球化经济经济增长随机经济随机wiener过程

一、全球化经济中随机经济的特征

1.波动的多因性。可能引起波动产生的因素很多,如自然因素、外界冲击等,并且相互关联,常常使我们无法确定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

2.变量量化的模糊性。经济系统变量的测度具有很大的主观性,信息的获取和传播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并且信息的传播、价值的流动与主体的活动都在同一尺度空间进行,这些因素决定了对系统中价值等变量的测度是不准确的。

3.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即一定的原因,并不必然导致某种特定的结果。一次自然灾害的发生、一次政策调整、一次技术创新等等,必然会对系统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到底能够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并不是一定的,还与其他已知的和未知的环境因素,以及人们的学习和自适应能力密切相关。

4.时空表现的不规则性(随机性)。每一次波动在时间和幅度上都不尽相同。尽管人们提出了各种周期说,如所谓基钦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等,但这不过是一些模糊的推测。主观性很强。波动周期表现时长时短。人们对过去的波动周期和幅度可以尽情评说,却不能预测未来的波动周期和幅度。

二、全球化经济模型

这类模型主要由小型全球化经济模型和世界经济模型组成。随着国家之间经济来往的增多,世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日益增加和国家财政赤字及贸易逆差之间的相互依存性的增加,以及国家之间不断变化的政治结构与经济关系等等的因素,都不断促进经济学家对开放形式经济的研究兴趣。这类模型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是由汇率的日益变动与金融市场日益一体化的世界中的货币问题所推动的;20世纪80年代人们的兴趣转移到了财政问题上来;近来研究的兴趣主要是宏观增长,贸易的不稳定性以及税收体制问题。无疑,国际交易本质上的风险性使得把随机模型引入成为非常必要的工作。

三、经济增长的内涵

就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而言,经济学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将经济增长问题作为其研究对象,经济增长最常见的定义有: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即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库兹涅茨把一国的经济增长定义为:为人们提供各种经济物品的能力的长期增长,这一能力的不断增长是由于技术进步及体制和意识的相应调整。这一定义强调生产的可能性,而不是实际的生产。对于世界各国,经济增长是一个备受政府、公众和经济学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从长远的观点来看,经济增长作为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不仅具有经济上的意义,而且具有伦理学上的价值。因而无论是在规范分析还是在实证考察中,经济增长都是经济学家研究的主题。世界各国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时无一例外的都将经济增长作为一项主要的宏观经济目标。

四、全球化经济中随机经济增长预测模型解析

1.全球化经济中wiener过程

设平稳独立增量过程ω(t)有性质:ω(0)=0;t>0,ωt~n(0,σ2t),σ是正参数,则称ω(t)为wiener过程或Brown运动;当σ=1时称ω(t)为标准wiener过程。

一般地,如果一个随机过程具有以下特点,就可用wiener过程来描述:(1)在互隔的时段内系统状态的改变互相独立;(2)系统状态的改变依赖于时段长度;(3)系统的运动导因于大量微小因子独立的叠加,因而由中心极限定理,系统状态服从于正态分布。

在一个大经济体中运行的个体经济变量,如消费、投资等,其状态明显地接近于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可用wiener过程来近似地描述。

2.随机最优化

(1)引理。下面用到的所有函数均考虑一维情形,对于多维的函数,可得类似结论。如随机过程x(t)能表示成:x(t)=x(a)+α(s)ds+β(s)dω(s),则约定以下记号:

dx(t)=α(t)dt+β(t)dω(t)(公式1)

并称dx(t)为随机过程x(t)的微分或随机微分。其中ω(t)为强度为σ>0的wiener过程,x(a)为随机过程。

假设y=F(x(t),t)为一个关于x二次可微的并且关于t连续可微的函数,其中随机过程x(t)服从(公式1),则可以得到:

dy=dF(x,t)=Ftdt+Fxdx+Fxxdx(公式2)

(公式1)代入(公式2)化简得到:

dy=(Ft+Fxα+Fxxβ2σ2)dt++Fxβdω(公式3)

两个常用的结论:

df(x)=f’(x)dx+f’’(x)(dx)2(公式4)

d(xy)=ydx+xdy+dxdy(公式5)

(2)随机最优化。在考虑风险的宏观经济模型中,代表性消费者(或家庭)经常面临如下的随机最优控制问题:

(公式6)

s.tdx=F(x,u)dt+G(x,u)dω(公式7)

其中,x与u分别为状态变量与控制变量,它们都是随机过程;dω是期望为0方差为σ2dt的wiener过程,ρ>0为贴现率或时间偏好率。

可以按以下步骤给出此随机最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

①定义值函数:V(x,t)=(公式8)

②写出V(・)应满足的随机Bellman方程:

(公式9)

③由Bellman方程得出如下的一阶条件:

(公式10)

Uu+VχFu+VχχGGuσ2=0(公式11)

(公式12)

另外,问题(公式6、公式7)还应该满足横截性条件:

(公式13)

利用方程组(公式10~13)未必能求出问题的解,但方程组(公式10~13)已经蕴涵了足够多的信息,可以对它进行某些定性分析。

五、全球化经济中随机经济增长预测模型的应用

全球化经济中随机经济增长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随机现象。经济中完全确定性的简单的理想行为也可能导致经济系统的不确定行为。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知识综合与渗透成为科学进步的一种趋势,随机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混沌、分形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为经济系统复杂行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长期以来,人们总是将运动分为两种类型,确定性运动和随机性运动。在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自然科学家认为,一个确定性的系统在确定性条件下,响应也是确定性的,只要建立了方程,就可以根据初始条件来确定随后的运动。但后来发现有些系统,特别是随机系统会表现出一种非常复杂、类似随机的行为,无法根据给定的初始条件确定系统将来的状态,于是就把这种行为称为混沌。随机科学的发展,尤其是混沌、分形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已逐渐成为经济学家们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随机的有力工具,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经济学家开始把随机科学中的成果应用于经济学,产生了随机经济学(也称混沌经济学)。这些研究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经济系统中的某些复杂性和多样性很有可能是系统中包含的随机因素的产物,而且难以做出经济长期预测的麻烦,极有可能是来自经济系统自身的随机特性。因为对于随机运动来说,只要初始条件有微小的变化,系统的状态随时间演变的轨线就会以指数速度分离,并在一定的时间之后,完全掩盖了系统的真实状态,从而导致系统的长期演变的不可预测性。

在连续时间的随机经济增长模型中同时考虑政府开支的生产效应和福利效果,得出了政府生产性支出与消费性支出的最优构成,随机经济确定了政府消费性开支的最优平均份额,政府生产性支出的最优平均份额依赖于消费性支出的平均份额及其最优值。分析了产出或政府支出的波动对均衡经济增长率及消费倾向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风险厌恶系数σ>1),产出或政府支出的波动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与消费-资本比负相关。对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率的关系也进行了分析,政府消费性支出的确定性的部分与经济增长率是负相关的,而政府生产性支出的确定性的部分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是不确定的。

六、结论

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是研究经济过程在长期内的运行方式,作为消费者和中央计划者就是希望找到刻画经济运行过程的消费路径和资本积累路径,以使经济朝稳定增长方向和最优方向运行。随机经济增长理论的出现为经济增长理论带来了新的活力,人们纷纷采用经济增长理论来研究各种问题,讨论全球化经济中随机经济增长预测。

参考文献:

[1]张陶新:经济增长的一个随机模型及其动态分析.集团经济研究,2006/24

[2]马本江:一类随机决策模型的期望最优解及其经济意义.系统工程,2004/01

经济学常用公式篇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各高校不断引进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纷纷开设此类课程,高职院校也紧随其后。但是自1999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以来,传统的经济学教学受到了巨大挑战,许多学生认为《经济学基础》难学且用处不大,教师花费大量精力讲授经济学理论和模型而收效甚微。一方面,在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果急待提高;另一方面,学校与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也深刻体会到,经济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国外,人们认为大学生必须要掌握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和经济思维,经济学是必修课程。基于经济思维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经济学不仅是高职院校经济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而且很有必要作为通识公选课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为了突出经济学思维方式的重要地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把《经济学基础》公选课的课程名字改为《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并对课程内容做了调整,强调经济思维。教学内容除了源自《西方经济学》等教材外,还有《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等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物。

一、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内涵

一般而言,理论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知识总结与升华,同时也是认识世界的思维和方法。经济学不仅是关于资源配置,关于经济运行机制和规律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它也是分析人的理性选择行为,解释和理解经济现象,探究经济活动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1]。

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学称之为资源的稀缺性,而人们的欲望或者说需求是无限,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之间必然是矛盾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经济学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人们进行选择的过程也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基于此产生了经济学中的两大基本概念:机会成本与理性选择。

(一)机会成本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做出最佳选择的学问。选择意味着放弃,意味着付出代价,确定了某一选择,便会产生相应的机会成本。因此,机会成本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资源所带来的潜在收益。比如读大学是有机会成本的。上大学所花费的学费、书费仅仅是一部分成本,还有更重要的时间成本,即把读大学的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可以挣到的工薪。学费加上书费加上工薪就是读大学的机会成本。

(二)理性选择

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问题是资源的稀缺性问题。资源是稀缺的,而人类的欲望又是无限的,有限的资源与无限的欲望之间充满矛盾,因此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这就产生了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或者称之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理性选择问题。当下的理性选择就是在承认人类自私的前提下,设计科学的激励机制,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发展经济的外部正效应,积累正能量,避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现象。

当然,除了机会成本与理性选择之外,《经济学》中还有很多重要原理,比如边际递减、贸易原理、“看不见的手”、消费者剩余等等。在讲授这些经济学原理时,通过综合运用假设前提、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等等经济学的各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最终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二、高职院校经济学公选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职院校中,《经济学基础》一般是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课,而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经济学通识公选课的院校数量有限。即便是为数不多的开设经济学公选课的院校,教学设计也是沿用《经济学》专业课内容,只是限于课时数,删减压缩了专业课内容,没有改革与创新,更没有突出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综合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目标没有针对性

我国的高职院校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职业学院或技校合并而来,二是普通专科转来的。前者在教学目标上偏技能化和实用性,后者教学要求的理论性和系统化过强,他们都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不相吻合[3]。

高等职业院校《经济学》教学的知识目标要求过高,学生们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大量的经济学概念、原理、规律,并没有真正理解与掌握经济学原理。能力目标欠缺,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不足,不能解决实际问题,逻辑分析能力也不达标。另外,高职院校对经济思维能力的重视不够,学生不具备经济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编排不科学

教学内容和结构不合理。国家历来重视本科教育,为此集中了大量优秀的人才,组织编写了很多优秀教材。但是,对于高职教材建设却较薄弱,导致教材建设滞后,没有对路教材。

(三)教学与考核方法不科学,理论知识偏多,经济学思维方法训练少

《经济学》本身抽象,不具有技术性和操作性。在经济学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照本宣科的向学生讲授各个章节的知识,较少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忽视了对学生经济思维和逻辑能力的训练。学生上课忙于记笔记,习惯于死记硬背知识点,仅限于掌握结论,通过考试,不去探究经济学原理的形成思路,很少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社会调查和分析经济学问题,也不会用相关原理分析经济问题,指导生活。学习状态被动,不利于培养学生经济思维能力。

考核方式不科学。一般只用期末考卷作为评价尺度,不注意考评学生学习过程投入状况和平时学习成绩[4]。因为课堂表现、作业等不计入考核,学生平日很难做到自觉学习和理解经济理论,也不会运用经济理论来解释日常经济现象,很难形成经济思维习惯。

三、高职院校经济学公选课课程改革的措施与经济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具有针对性

为了突出经济学思维方式的重要地位,也为了使课程名称更符合授课内容,即注重经济思维的培养,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把《经济学》公选课的课程名字改为《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教学目标就是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能够运用所学分析经济现象,培养经济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素质,让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5]。

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掌握实用的概念和原理,比如机会成本,比较优势等;在能力目标上,要求学生能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日常经济现象。比如航空公司如何根据弹性理论进行市场营销。[3]具体而言包括三个方面:(1)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主要包括:理性人假设、机会成本、需求与供给、边际递减规律、比较优势、博弈论等。(2)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这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公选课的重点培养目标。(3)具备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把理论与经济现象和现实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对概念原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具备观察和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3]。

(二)教学内容编排合理

第一,授课内容不仅参考国内外著名经济学类教材,如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保罗?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等,而且充分利用经济学类通俗读物,比如王福重的《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保罗?海恩等编著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聊职院经济思维公选课教师团队充分利用这些著作,整合资源,集体备课,编制校本教材,精心准备教案。另外,学校还从国内著名高校聘请经济学教授给学生举办经济思维讲座,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与经济思维公选课教师团队一起全程听课,课下与教授一起探讨公选课的课程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聊职经济思维公选课教学内容没有深奥的理论或者复杂的数学模型,而是从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情出发,从分析经济现象、社会问题中学习经济学的道理,告诉学生经济学家是怎样思考的,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基于高职学生基础薄弱,专业不同,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经济学,微观部分的内容相对宏观部分较简单,具体教学内容以微观经济学为主。另外课时数量也有限,目前只开设了16个课时,未来计划增加课时。所以聊职院校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公选课教学内容以微观经济学为主,重点讲解上大学的机会成本、理性人分析、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2]、供给与需求、效用论、比较优势、博弈论等。

第二,注重案例教学,提高学习兴趣。针对高职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经济原理时普遍有一定难度,教师在讲解原理时,应注意实行案例教学法。比如讲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先提问学生,“人在饥饿时为什么不会一直吃馒头,永不停止?为什么感觉第一个馒头最好吃?提出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性,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目的,并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6]。每节课都可以选用一些案例和学生关心的经济话题,比如春运期间火车票票价问题展开分析、讨论,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

首先,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综合运用“案例法”、“讨论法”等教法,提高教学效果。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强调课下作业。要经常布置一些经济学的热门话题和真实案例。比如美国1990年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等这类物品通过的新的奢侈品税带来的结果。让学生课下查阅有关资料。既考核了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程度,又锻炼了他们学以致用、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践,并随时整理,相互讨论交流[3]。

其次,实行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中,穿插相应的统计资料、图形分析,比如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另外播放相关的视频影像资料。比如讲博弈论时,赏析电影《美丽心灵》,让学生了解“纳什均衡”理论的创立者约翰?纳什的生平,可以大大增强授课的形象性、直观性和生动性。

经济学常用公式篇4

关键词:土地储备;土地储备模式;直接土地储备;间接土地储备

我国当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时期,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的方式要想全面的转变,首先就需要对土地管理的模式加以有效处理,首先是要从计划经济的思维转向市场的思维,各级政府在这一过程中都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不断地提升了土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相对比较好的效果。

1土地储备的含义

土地储备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名称,其详细的概念是土地收购、土地整理以及土地供应的整个过程,土地收购通常就是指借助征用集体的土地,回收闲置的土地以及土地置换等方式来获得大量的土地使用权,土地整理通常就是指借助统一的规划、拆迁和开发等对收购的土地进行全面的包装和整理,土地供应通常就是按照社会发展、城市规划等多方面的内容采取社会公告和招商引资等活动创建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土地拍卖制度等等,从而能够使得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更加多元化。

2土地储备在我国的运用和其他土地储备模式的选择

2.1我国实施土地储备制度的积极意义

政府在运行的过程中设立土地储备机构专门从事土地的收购、储备和供应工作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规范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首先它能够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土地市场,使得市场内部的竞争具有更为明显的公平性。其次是能够十分有效地促进城市规划目标的贯彻和实施。在土地储备的时候,土地的整理和包装是非常重要的,而这项工作在落实的时候一定要按照城市规划的具体要求来设计和处理。地块控制的过程中也要满足各项指标的具体要求,此外还要向公众进行公告。第三是能够非常明显地缓解来自于拆迁方面所产生的矛盾,从而也使得投资回报率更高,回报周期更短。土地开发中所承受的风险也明显减小,供应的土地一般是已经建设了基础设施的用地,如果获得了某块土地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拆迁的现象,又可以非常好地预测出其预期的收益。对规避开发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四是可以十分明显地加强政府以及开发商的市场意识,使其尽快地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最后一点就是体现了房地产首先开发的原则,土地部门对土地市场也能够十分有效地进行土地的统一管理,土地储备运行制度的运行模式也出现了非常明显的转变,从而减少了土地投机现象的出现,开发商在土地操作的时候也更加科学合理。

2.2影响我国土地储备机制运行及模式选择的三点因素

2.2.1中国特色的土地制度土地制度是基本国家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我国的宪法规定,我国的土地制度是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这项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主体的特定性特征。根据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和

要求。土地归国家或者是集体所有,除此之外的任何人都不能是土地的所有者。其次是交易自身的限制性。按照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土地所有权是不能以任何一种形式进行交易处理的,如果出现了买卖或者是交易的现象,在民法上都属于是非法的行为。再次是权属的稳定性。除了集体土地由于国家的征用能够变成国家所有之外,土地所有权的归属状态是不能出现非常明显的转变的。最后一点是全能的分离性。为了对土地资源进行更加有效利用,法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所有权完全分离出来,这样也就构成了一种相对较为独立的无权状态,此外其还能交易合法化。

2.2.2土地资源配置方式

我国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应该充分地满足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机制的要求,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我们必须要更加充分地应用市场机制以及计划机制来对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处理,市场配置能够十分明显地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计划配置能够确保国家对经济运行的有效控制,这两种方式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二者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保证工作的效果。

2.2.3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因此,不同的城市(或地区)应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总量水平和房地产市场的活跃程度来选择不同的土地储备方式。

2.3选择合适土地储备模式,构建城市土地储备体系

根据上述分析,各地在具体实施土地储备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2.3.1适应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则

不同的经济区域应选择不同的土地储备模式,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实施土地储备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实现土地的资产价值,宜重点采取直接土地储备方式;在经济相对落后较多的西部地区,实施土地储备的主要目的在于有效配置土地资源,宜重点采取间接土地储备方式;中部地区则可视情采取二者结合的方式。

2.3.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由于很多土地都是当作经营性的土地来使用,所以我们在对这一部分的土地配置的过程中,应该采用直接储备的方法,对城市规划用地,我们应该采用间接储备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土地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3.3承担政府宏观调控职能时,宜用直接土地储备

如果政府需要对土地应征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就一定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将社会储备当做最为重要的基础,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渐向政府的土地部门储备过渡,这样也就构成了一个以部门储备为主,社会储备作为补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土地储备机制。

3结束语

虽然土地储备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非常容易收获财富的手段,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其会产生非常多的经济效益而盲目地处理,否则就可能会出现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的现象,所以地方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地使用土地,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地建立土地储备体系。

作者:郭学喆单位:黑龙江省泰来县国土资源局

参考文献

[1]赵小风,黄贤金,肖飞.中国城市土地储备研究进展及展望[J].资源科学,2008(11).

[2]曾向阳,张岳君,陈勇.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的经济学分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1).

[3]左立.城市土地市场化经营下土地价格策略[D].重庆大学,2004.

[4]刘明皓.土地储备经济分析[D].西南大学,2008.

[5]冯四清.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经济学常用公式篇5

关键词:公路运输;市场经济管理;经济管理;发展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运输也在不断进步,公路运输事业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公路运输和经济管理之间相互联系,公路运输属于国民经济的一部分,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在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公路运输成为当地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交通和高速公路建设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路网络也在不断完善。公路运输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当前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但是,因为公路输运只适应于短途,运输速度较慢,耗费的时间长,随着现代铁路和航空的发展,公路运输逐渐处于劣势的地位。

一、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经济财务预算出现问题

在现阶段,财务预算因为工作的复杂和繁琐,存在较大的难度。从实践情况来看,预算管理对于整个预算工作来说非常重要,但是现在的预算管理人员缺乏预算管理意识和目标管理意识,另外,由于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无法承载发展壮大的公路运输企业,导致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难度。主要表现在:经济预算和实践工作存在较大的分歧,预算工作很多流于形式,预算成本也没有进行细化,也很难控制预算成本;管理人员缺乏经济预算管理意识,忽视了基础建设工作;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目前的经济预算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基数法预算编制会导致预算的不科学、不准确,也降低了经济预算的管理效果。

2.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中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

在我国资金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缺乏对公路运输经济全局化的考虑,缺乏对融资渠道正确的认识,也没有站在管理的角度上思考筹资成本的问题。另外,公路运输管理经济方式比较传统,制度建设不完善,也没有一套统一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无法实现对管理人员的考核和评价。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很多漏洞,不同单位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不一样,常常出现有的地方资金闲置,有的地方资金不足的情况。

二、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策略

基于当前我国公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水平:

1.建立科学的经济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只有建立科学的经济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促进公路运输行业的规范化,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才能促进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经济财务预算管理主要的工作目标是提高经济效益,全面预测公路运输的生产经营成本、现金收支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可以编制一套科学、完整的预算表,计算项目的损益和现金的流动情况。通过这几份表格,可以清晰反映项目未来的财务情况,为项目的生产经营成本提供依据。制定财务全面的预算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实现对公路运输的有效监督,提高经济管理水平,还可以为解决公路运输经济中问题提供依据。在实际经济管理活动中,重点管理现金的流动,加强对目标成本的管理,坚持实事求是,把现金流管理和目标成本管理结合起来,找到刺激经济的增长点,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也开始应用到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中来,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科学技术,不仅可以对相关的经济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还可以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规划化和制度化。在现代公路运输经济中,出现了很多新型的经济管理方式和方法,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全面分析现阶段的公路运输经济状况,提高先进技术在公路经济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程度,比如可以建立相关的经济信息模型,分析经济市场的最新动态,为企业的未来经济战略提供参考依据。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经济管理的数字化模型,提高经济管理的水平,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目前经常用到的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技术就是有线网络传输技术、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实现图片、视频、语音数字信息之间的传输和信息共享。

3.提高路车的管理水平

现在的公路运输分为一级、二级道路运输市场,应当做好基础服务设施的工作。对于辖区范围内的二级和三级道路,应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场规划建设。同时,随着现在全球经济化的发展,应不断扩宽外延合作的模式,构建旅客、货物的一站式服务。针对我国现阶段单一的交通运输渠道,提供的销售和服务比较有限,应该促进公路运输单位之间的沟通合作,实现运输资源的共享,赋予旅客、货主的自主选择权。同时,公路运输企业还要积极与外部企业,比如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合作,进一步扩大销售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最便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玉军.公路运输在市场经济理念下经济管理问题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220-221.

[2]翟献礼.现代市场经济理念下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5,02:106-107.

经济学常用公式篇6

关键词:新常态;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作用;措施

【中图分类号】F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733(2020)16-0067-01

引言

公路运输交通在近年来随着线上线下贸易额的暴增以来,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对地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愈发明显。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优化,不断强化管理手段,才能引入更多的投资扩大建设,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这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1经济新常态下的公路交通运输经济管理重要性

1.1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

目前,我国东西部发展差距和南北方发展差距比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国道、省道干线的建设。东部沿海地区不仅有发达的铁路线路、水运线路,还有比较发达完善的国道、省道干线,将各个地域、城市实现了窜连,有效的帮助了这些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随着国道、省道交通干线的快速建设,也加快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但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道、省道交通干线建设比较少,导致西部地区与外界的交流比较少,限制了各种先进事物的引进和先进思想的传播,思想观念受传统观念的约束,与外界的文化交流比较少,没有将先进的理念传播进去,导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慢、经济发展的程度比较低。归根结底,交通的便捷性,刺激经济发展[1]。

1.2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公路运输属于系统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该项工作在具体管理中涵盖的层面非常多,这其中便涉及到了互联网技术。为了能够对公路运输给予更多的推进力量,需要对各个层面的技术进行提升和完善。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当中,公路运输的价值作用功不可没,推进了各个区域的经济建设。在全新的发展时期中,要结合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强化公路运输以及相应的经济管理,将建设周期缩短,做好运输建设成本的控制工作,从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公路运输可有效带动经济发展,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价值作用十分关键。在对总体经济水平进行提升基础之上,需要先将每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性缩短,以便使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得到均衡发展,强化区域彼此之间的结合。其中,公路运输的经济管理内部性质十分复杂,要对公路的规划详细考虑,还要对区域之间存在的经济联系进行结合。所以说,经济管理属于公路运输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有序、健康的管理体系,可以对公路运输的各个层面发展产生相应的促进作用。

2强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途径

2.1完善公路运输部门财务管理制度

公路运输部门要整合自身发展情况,建立更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这样能对公路运输经济财务现状、业绩效果等进行全面预算,这样便于对公路运输管理进行针对性成本控制。在财务预算管理中要做好经营收支预算、负债预算、资本收支预算、现金预算等,还要组织专业财务会计监控公路运输部门预算完成现状,定期向相关管理部门汇报。在资金管理制度设定中,资金管理制度是针对交通运输部门资金应用、资金筹集设定的制度,是当前公路运输部门财务管理重要任务之一。主要目标是全面维护资金完整性、安全性,能确保各项资金应用效率全面提升,满足公路运输部门对资金提出的要求。其次,公路运输部门还要拟定更为完善的财务审批制度,对支出全面管理,划分支出标准、覆盖范围、流程顺序等。对各个环节严格审批,各项费用支出都要通过主管人员进行签字。做好各个阶段严格把关,相互制约,各笔支出均合法[2]。

2.2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最明显的特征是能够借助技术实现信息的高速处理和便捷的信息共享功能。通过缩短信息交流周期,加快公路运输系统内部的信息共享,有助于公路运输系统分析掌握实时动态。公路运输经济管理部门要发挥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信息化的优势,不断加强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探索和研究,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提高公路运输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和标准。要借助信息化平台对管理数据进行分析,准确的数据能够为公路运输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数据支撑和保障。

2.3完善公路运输经济的管理模式

良好的市场经济模式发展,可极大的带动运输经济,使其稳步提升。这其中最重要的基础便是就市场经济体制,可系统并且全方位的优化公路运输经济管理模式。具体来说便是,坚持应用经济手段,辅之以行政手段实施相应的管理模式。针对具体的发展过程,政府不可给予过度干预,要给予引导和指导,并强化经济调节产生的重要作用,将管理权合理还给市场,利用市场可科学配置运输行业领域当中的资源,并加以整合。针对政策的完善,可将相应的价值作用进行发挥,以便对公路运输行业市场当中的规范性以及公平性给予同时维护,保障公路运输经济可以得到更多的创新。

2.4加强公路运输经济管理的人才队伍建设

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对公路运输经济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公路经济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包括两方面,一方面,经济管理部门要积极引进人才。将具有公路工程管理和经济学背景的并且热爱公路运输管理的人才吸引到本单位来,不断充实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不断建立完善的员工成长机制,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对现有员工要组织专门的讲座和学习。要经常组织经济管理人才在基层岗位进行锻炼,提高运输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3]。

经济学常用公式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经济学作用思维方法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类型的学科,其中的很多知识都可以在其他领域中得到应用,例如几何学在建筑理论中的应用、代数在航空航天科技中的应用等等,经济学作为一门文理结合的学科,在做经济学研究和日常经济思考活动中,数学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从高中数学所学的知识出发,浅析高中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一、数学方法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周海涛先生曾说:“数学方法为经济学理论的突破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位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经济学中,数学的很多研究方法都适合于经济学的研究中,一是数学的一大特点是应用的广泛性,由于数学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学中衍生出了很多与数学研究有关的经济分支,例如数理经济学、经济计量学、福利经济学、博弈论等,在这里,博弈论应用的是数学的概率研究,根据不同事情所出现的概率来判断经济中的具体走向和利益得失,经济计量学作为一门经济统计类的门类,应用的就是数学中的统计学,通过对很多数据的合理统计,得出一个固定的结论应用到经济发展中等等。

此外,数学方法不仅能对经济关系和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而且还能对经济现象进行质的分析。因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这个原理应用在数学和经济学中也不例外,通过数学方法对经济学中的质进行分析,考察经济学中从量到质的转化,不失为用数学方法了解经济学原理的好方式。

二、数学思维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数学这门学科应用的思维方式很多,比如逻辑思维、推理思维、逆向思维、归纳和空间立体思维等等,这些思维方式同样可以应用到经济学中。比如经济学就是一个对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学科,在经济学中,很多的经济现象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也像数学解题一样环环相扣,每一个看似独立的经济现象都与其他经济现象的发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在经济危机中由于经济危机导致的货币贬值、物价飞涨、银行倒闭、股市低迷等,仔细想来都是与当时的整体的经济形势带来的连锁反应,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而是运用逻辑思维,把这些现象整合起来找出其中的关联,只有这样,才能使真题的经济分析变得客观和全面。

再如逆向思维是数学中需要用到的重要思维,在很多数学问题中,如果正面思考解决不了,就可以根条件层层逆推,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于经济分析也十分有用,比如当一个企业面临倒闭时,这是最后的一种由于经济亏损造成的结果,但要想知道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就需要用逆推的方法,在查账时通过对账目的层层还原,找出该公司在账目中暴露出来的漏洞,在通过对公司资产的还原,统计中亏损的具体数额等等。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立体思维原本是几何中常用到的思维,但是在经济统计中同样适用,因为经济现象和财务数字并不是单纯的、片面的,把数字有机整合的过程也就是构筑立体思维的过程,而经济学图表常出现的立体规划也是运用了数学思维的合理例证。

三、高中数学学习内容在经济学中的作用

高中数学知识在经济学中也能得到很好的运用,例如通过数学的抛物线判断商品的价格走势,数学中的概率问题用以分析商品质量对价格的影响等等,此外,在数学习题练习中,我们也时常遇到一些通过数学公式解决经济学问题的例子:

甲国某一时期,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万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货币量达到15万亿元,这时货币的贬值幅度为(),原来标价30元的m商品,现在的价格是多少?

像这道题的解题方法就是用数学公式来解决,具体的算法是先通过流通货币量的增大来计算商品的贬值幅度,通过数学公式算出贬值幅度为[15-10*(1+20%)]/15=20%,再用贬值幅度和货币量的价格比推论出现在价格为15*30/12=37.5元。这道数学题目看似简单,却应用到了很多经济学公式,比如经济学中对于贬值问题的算法,货币需求量和商品增值和贬值的关系等等,如果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像这样的数学题目有很多,我们在计算数学题目的时候不知不觉就应用到了很多的经济学知识。

综上,本文通过数学中蕴含的经济学知识浅析了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作用,通过数学看经济学,经济学可以变得很简单,因为虽然有很多的经济学术语我们并不是很了解,但是可以通过简单的数学公式轻而易举的算出经济学中想要求得的答案。其实,任何一个门类的知识都是与其他门类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只要我们能认真的观察,把各种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就会使很多复杂的专业知识变得简单起来。

参考文献:

[1]张文修.经济学研究与数学方法――从诺贝尔奖看数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经济科学,2002,(01).

[2]史树平.数学与经济[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经济学常用公式篇8

关键词:经济分析公路交通量预测

一、项目区域经济调查分析及预测

(一)确定区域经济研究范围

在研究公路项目建设可行性之前,要先对区域范围进行合理的确定,项目的特点与功能决定了研究范围选取的大小。有些项目是服务于地区经济,有些则是服务于经济区或者建设基地等。因此要与工程的项目特点及功能相结全,进行全面的分析,先确定项目的服务主体,然后再确定研究范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区域经济概念是基于经济地理学的,因此划分区域要与行政区域的划分相一致。

(二)预测主要经济指标

经济增长受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技术能力的提长、产业布局的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基础设施体系、社会及政治体制等,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内在增长,这些因素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过程,既发生于供给方,也发生于需求方。影向经济增长的各个因素互相作用,由单个样本或者局部来看,有着比较强的偶然性,但是如果把一个地区区域经济视为一个研究主体,则经济增长就会呈现出较强的规律性,其发展规律就比较容易探究。在研究公路领域的经济问题中,通常利用传统的数理统计理论来预测其经济指标。具体原理为:按照已知的经济数据序列,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使其和对应的数学模型最佳拟合,现利用趋势外推法对未来数年的经济指标进行预测。进行经济预测时主要的数学模型有:

直线方程,即Y=a+b×x;

对数方程,即Y=a+bLn(x)

指数方程,Y=a×ebx

上式中:x为年代序号,y指需要进行预测的经济指标,a和b均为模型参数。

通过上式可以看出,预测方法不同其结果存在着差异,甚至差异较大。因此不容易确定要选择哪种预测方法所求取的结果。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提高模型的普适性,使得预测结果受模型形式影响产生的误差进一步降低,需要对各种模型预测值做相应权重分析,通过组合预测确定各模型的权重。其具体的组合预测基本原理如下:

设序列Y观测数据值为y1、y2、……、yn,

第j种模型第i年预测值为:

fij(j=1,2….,m;i=1,2,…n)

其权重系数:

ωj(j=1,2…,m)

权向量达式:

ω=(ω1,ω2…,ωm)′

且满足∑ωj=1(通常ωj≥0),

组合模型则为:

yi′=∑ωj・fij(i=1,2,…,n)(1)

式中:yi为组合模型预测值。

上式以向量形式表示,则可得出下式:

Y=Fω

式中:Y――组合模型预测值向量

Y=(y1,y2,…,yn)′

F=(fij)n×m

另设时刻i预测值y′i与实际观测值yi之间误差为εi,

则:εi=yi-yi′=yi-∑ωjfij

把上式以向量形式描述,则:

ε=Y-y′=Y-Fω

这样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确定求解组合预测模型的权系数及向量的值。估计模型参数的过程如下:组合模型估计权向量标定参数时,要将其转化为一定条件下,利用实际观测值和预测值的误差平方和∑εi2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极值问题的求解,则有下式:

o..fQ=min∑εi2

s..tΣωj=1

建立拉格朗日函数形式为:

L=Q+λ(iω-1)

=ε′ε+λ(iω-1)

然后把上式代入拉格朗日函数,则得出:

L=(Y-Fω)′(Y-Fω)+λ(iω-1)

=Y′Y-2F′Fω+ω′F′Fω+λ(iω-1)

上式中:i:分向量全为1的m维行向量,i=(1,1,…,1)1×m。

对函数L按变量λ及向量ω求偏导数,则有下式:

L/ω=-2F′F+2F′Fω+λi=0

L/λ=iω-1=0

将上述二式联合求解,则可得出误差平方和最小时权向量的估计式:

ω=(F′F)-1F′Y+[1一i(F′F)-1F′Y][i(F′F)-1i′]-1(F′F)-1i′

二、预测交通量

(一)预则趋势型交通量oD分布

本文以浙江申嘉湖高速公路交通量分布预测为例,应用弗莱特法进行计算,其方法如下:

Qij=Q0ij・Gj・Fi・(Li+Lj)/2

上式中:Gj=Qaj/Q0aj

Fi=Qpi/Q0pi

其中:Qij:某个预测特征年i区到j区交通分布量;

Qoij:基年i区到j区的交通分布量;

Gj:j区交通吸引量增长倍数;

Fi:i区交通发生量增长倍数;

Qaj:特征年j区交通吸引量;

Qoaj:基年j区交通吸引量;

Qpi:特征年i区交通发生量;

Qopi:基年i区交通发生量;

Li:i区对于所有j区的位置系数;

Lj:j区对于所有i区的位置系数。

(二)预测诱增交通量oD分布

当公路项目完工后,会改善区域内外的交通条件,缩短区域内外的距离与时间,于是各地之间经济联系活动会更加紧密,提高互相利用的程度,最终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按照经济与交通量的相关系可以预测交通量也会进一步增长,新的交通量被诱发出来,即诱增交通量。在分析申嘉湖交通量过程中,预测诱增交通量的分布时,可以根据区域运行时间距离以有无比较法原则为参照,过重力模型思想,将其分为现状区间内交通出行量为零与不为零两种情况进行分别计算:

首先来看现状区间人交通出行量不为零,预测诱增交通量可以利用下式求取:

Qij=[(Dij/Dij′)r-1]・Qij

其中:Qij′:i到j区诱增交通量

Dij:项目未建成时i到j区的时间

Dij′:项目完工后i到j区的时间

Qij:i到j区趋势交通量

γ:重力模型参数

当现状区间内出行交通量为零时,预测诱增交通量要以利用下式求取:

Qij′=K・pai・ajβ・{(1/Qij′)r-1/Qij}

其中:pi:i区所发生的交通量;

aj:j区的集中交通量;

K、α、β、γ:均为重力模型参数

三、交通量和经济相关性

确定交通量和经济相关性,可以根据交通量和影响区域经济指标系数的绝对值来进行,其系数公式如下:

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按照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表,找出和交通量相关性比较强的经济指标。交通量和经济的关系通常利用线性相关关系,即交通量和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是斜率固定的正比关系,则Y=aX+b,式中a、b均为回归系数,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

不过实际上经济发展初级阶段,通常交通量是呈爆发式的增长,主要是由于该时期的基础设施较多,在运输过程中一些诸如建材等价值相对较低的运量比较多,此时交通量的增长相关关系为指数形式。当经济发展到相应的程度,交通运输中高价值的物资增多,所以交通量和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就有所降低,那么交通量和经济相关关系为对数形式。当然在经济发展一定阶段,交通量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也会呈直线形式。所以进行分析时要结合该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选择适用的数学模型。

参考文献:

[1]刘明辉.我国公路交通量预测方法及预测失准的原因分析[J].民营科技,2010;2

[2]辛润勤.浅谈公路交通量预测[J].山西建筑,2010;36

经济学常用公式篇9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创新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交通运输是当今社会活动的产物,它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公路交通运输作为信息技术的传输途径也得到了巨大发展空间,公路运输在国内综合运输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

一、我国公路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

(一)公路运输速度较快

作为路面上的主要运输形式,公路交通的运输存在着速度较快的优势,在较短途运输中,由于公路运输可以实现“上门”的运输服务,中途不用换装,将旅客和货物一次性送到目的地。因此公路运输能够快速的实现运输的结果,满足经济的发展要求。

(二)实现“上门”运输

公路交通运输中有一较大的优势,就是实现门对门的直达运输,这对于任何其他的运输形式来说都是独一不二的优势,因为公路运输中使用的交通工具的体积比较小,能够去任何运输任务需要的目的地。而不需要重复换成其他的交通运输方式。这对于有着特殊要求的运输任务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意义。尤其是一些商品的生产厂,以交通运输的方式直接将货物运输到需要到达的目的。省去了中间的许多环节和手续,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的实现途径。

(三)投入成本低,操作简单

公路交通运输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投入的成本较低,进入运输的过程相对简单,同时在资金成本投入上相对要低,这是人们选择的主要条件之一。其次,公路运输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运输工具也相对的容易实现,只需要提供公路交通的固定车辆即可。

(四)公路运输的适应能力较强

公路运输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运输的实际情况来做相应的调整,公路运输的车辆在装运货物的过程和时间都非常的灵活,同时完成这些运输货物的转载也相对的容易,操作性强,有利于提高运输的质量,同时,在各环节的衔接过程中需要的时间也相对较短。无形中降低了运输的成本,提高了运输的经济效益。针对特殊的运输表现出非常大的优势,救灾物资的运输中就完全的体现出来,能非常强的适应各种运输任务环境,实现最终的运输目标。

二、我国目前公路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路建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公路等级和公路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已经成为我国公路建设的主导。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国内的公路设施水平从整体上发生跳跃式发展,大大缩短了省际之间、重要城市之间时空距离,加快了区域之间的交流,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对提高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较大作用。

三、如何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一)统一思想.完善规章制度

广大干部职工要结合工作实际改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统一思想,完善政策和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构建和谐交通,平安运输。

(二)实现公路运输的集体化运营

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的运输公司都以自我为中心,大都采用独立经营的发展方式,这样就使各个公司内耗加大,没有凝聚力,企业根本得不到明显发展,只能在较小的圈子里徘徊,根本不能抵御外来市场竞争。所以我们要组建跨区域的道理运输企业。使各个企业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进而促进公路运输经济的发展。

(三)要有均摊风险的意识

各公路运输模式都有较大风险,由于我国道路建设与车辆增加的速度不能同步,因此公路交通运输的车辆越来越多,交通事故随时都可能发生,运输公司应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为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解除风险,排除后顾之忧。

四、公路交通运输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一)公路运输能有效的降低经济的成本

运输企业在实现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应采取一切有利的办法来降低经济过程中的成本投入,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有效的实现成本降低的目标,究其原因在于公路运输能缩短运输的时间,同时公路运输中车辆的能源消耗也是考虑的一个重点问题,将其作为经济成本降低的影响因素。尤其表现在高速公路的运输上面,快速、安全、舒适成为公路运输的规模化发展的标志,以全新的运输模式能满足各种实际运输的任务和要求。在有效的节约运输时间的过程中也大大的降低生产企业投入的成本。

(二)公路运输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目前各种交通运输都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在整个运输方式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运输方式的存在直接为各种生产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以门对门的特殊运输占据着其他的运输方式所不能相比的优势,在公路交通运输的过程中运输形式更加多样化,不断的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三)公路运输改革能有效的提升运输质量

在目前的公路运输中普遍以高速公路作为主要的运输媒介,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公路交通运输形式的使用推动了经济运行的改善,进而使经济发展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其他交通运输所不能达到的,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动力来源,因而发挥出特有的价值和作用。

(四)公路运输有效的实现信息的传递

目前我国经济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农村的发展形式也逐渐城市化,运输成为实现城市与农村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除此之外,农村的大量劳动人员进入到城市发展,为城市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城市中的项目建设也不断的深入到农村中去,推动农村的基础建设和发展。这一系列的发展形势都建立在公路交通运输的基础之上,是实现城市与农村相互发展和进步的主要途径。

经济学常用公式篇10

关键词: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必要性措施;分析管理;体制

公路经济的现代化管理一方面是顺应现今社会经济现代化发展趋势的表现;另一方面公路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是基于维持公路经济效益获得,为公路系统的运行维持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改革创新的管理方式。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存在,公路经济的现代化管理在促进国民生产生活正常进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是现今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现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各方面的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面对这一发展情形公路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当前社会生产力不断扩大,大生产化不断实现的前提下,公路经济进行现代化管理能够适应生产力的改革创新发展,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化的进行奠定基础。所以,基于当前社会生产化不断实现的前提下,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建立有着非常必要的现实意义。

二、公路现代化经济管理的措施分析

(一)强化公路现代化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的完善,强化执法力度现代化经济管理尤其是我国的现代化市场经济管理的存在比较注重法制经济的建设,法律法规在促进市场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实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这一大的发展背景,公路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中不断强化法律法规的完善,通过切实可行的、具有执行力度的法律法规的存在为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此外,现代化经济管理运用最重要的特点是管理的高效率实现,基于这一特点分析现今公路经济管理方式的主体比较多元化,各个主体在经济管理中由于利益纠葛,相互之间推卸责任,或相互牵绊,严重妨碍了经济利益的获得。而法律发挥的完善应强化对经济管理的主体的划分,通过权威性较高的法律法规的存在夜歌明确各个主体之间的应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以此通过明确的分工提高经济管理的效率,促进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实现。(二)做好现代化经济管理中公路项目工程的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公路经济现代管理最为主要的应用领域为公路工程系统项目的建设利用,公路系统项目工程的建设作为现今存在于整个公路系统建设中使用资金数目较大的系统组成部分,强化现代化管理方式在公路系统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必要的意义。其中在整个工程项目现代化经济管理方式的运用中,首先强化在工程成本预算中的应用,工程项目成本预算是在严格遵循实际工程建设需求并结合工程目标的情况下提出的,现代化经济管理方式的使用强化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对市场的分析,在经过公开的公平投标招标中细化项目的标价,以此制定合理的成本预算,成本预算对施工过程成本的控制起着基础作用,其是进行的科学依据。其次,在成本计划运用现代化经济管理手段中,成本计划的运用是现代化经济管理方式中目标性、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在成本预算的基础上做好项目施工过程的成本计划工作,通过人工费用、机械费用、管理费用等各个部分的计划,严格控制成本支出,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利益获得的最大化是现今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的目标之一,通过此途径促进公路管理向着现代化的方向进步和发展。(三)强化现代化经济管理中公路运行养护的成本控制公路现代化经济管理方式的使用中,除了工程项目的成本的控制外,公路运行养护成本的控制也是现代化经济管理方式实现的必要措施。公路系统在承受一定的载荷之后,其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公路结构或表面的破坏,所以公路管理部门要定期的对公路系统进行养护管理,而整个养护管理需要消耗一定的资金。那么,现代化经济管理方式在公路系统中的运用能够充分运用现代户管理方式,如扩大公路运行养护费用获得渠道、运行养护主体多元化、运行养护邀请企业进行此阶段的运行养护管理,这些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方式能够为公路的运行养护提供资金、人力、技术支撑,以此通过多方面的协调配合促进公路管=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实现和运用。

三、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需要不断强化管理体制

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实现最为根本是需要不断强化现代化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及实现运用,通过管理体制的存在为经济现代化管理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氛围。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形成首先要转变管理人员的观念,帮助其树立现代化管理的理念,其次促使管理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合作交流,最后改革具体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积极引进现代化信息管理方式。以此,在现代化经济管理体制形成的基础上,通过体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吸引管理资金的投入、管理人员的入职等有利于经济现代化管理实现的各方面资源。归于公路经济系统而言,管理部门能够在现有公路管理体制存在的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借鉴市场管理体制发展的经验,将其融合使用在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体制形成的过程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实现是市场经济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化管理体制建立的基础上,通过从强化现代化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完善、做好工程项目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以及做好公路养护中的成本控制都有助于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方式的实现,从而为公路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正男.论述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J].中国科技投资,2013

[2]张菊平.阐述高速公路经济现代化管理[J].港澳经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