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十篇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十篇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39:05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篇1

关键词:eRppm钢铁冶金

全球钢铁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环境瞬息万变,如何适应激烈的竞争,就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要把我国钢铁企业做大、做强,应用、开发eRp信息化系统,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已成为钢铁企业发展方向,必走之路。

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英文原意即“企业资源计划”,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进行计划,从而达到最优及最佳资源组合,为企业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本文将以河北钢铁集团唐钢公司为例,重点介绍一下eRp中的pm功能在钢铁冶金行业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pm意为工厂维护,包括检查、预防维护、修理三个过程,是eRp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全力推进pm系统,加强设备系统基础管理,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负荷,制定设备的阶段性、周期性和防备性的维护计划,并对突发故障产生响应,提供故障诊断支持;记录设备的历史档案和备品备件管理,方便对设备进行最优化管理与维护,保证在线设备受控、高效、零缺陷运行的有力手段。

首先是检查。检查的主要方式就是点检,而检查的主体就是点检中心点检站的点检员。点检的基本流程如下:(1)设备点检管理系统根据点检标准、点检路线自动生成点检计划。

(2)点检站点检员定期将点检计划下载到点检仪,并由系统自动提示点检所需的点检工具清单。(3)点检站点检员持点检工具到现场进行数据采集。(4)点检站点检员将现场采集的数据上传到设备点检管理系统,由系统自动对点检员到位情况及漏检率进行统计,以便对点检工作进行业绩考核,同时系统还自动生成点检劣化趋势分析和点检履历。(5)由设备点检管理系统对采集到的数据自动进行分析。当点检员根据点检劣化趋势分析判断需要对点检标准进行维护时,进入pm三级系统数据维护管理流程对点检标准进行调整。(6)由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自动判断采集到的数据是否异常,如有异常,则由系统将异常信息以自动方式上传到四级系统,如无异常信息,则转入步骤8。(7)上传到四级系统的异常信息直接进入点检异常信息处理管理流程进行处理(创建维修定单),确认异常信息的处理方式后修改点检异常通知并将异常信息处理方式信息下传到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自动更新异常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简单处理、监护运行、日修、定修、大修、抢修、公司立项、非隐患),由点检站点检员在设备点检管理系统中将处理完毕的异常信息进行手工关闭。(8)由设备点检管理系统自动判断点检结果中是否有缺油或换油信息,如有缺油或换油信息,则转入步骤9,否则结束流程。(9)由系统自动生成给油脂任务单,进入给油脂管理流程。

其次是预防维护。预防维护主要包括高压预防性试验、继电器保护试验、防雷接地、特种设备检验鉴定的操作等。此处以防雷接地系统周期性试验计划管理流程为例:

(1)点检站点检员查看系统检验通知并向设备科报检测点。(2)设备科电气设备管理员汇总上报检测点到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3)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设备管理员审核二级单位上报的统计表。如不通过,则返回步骤2,二级单位重新上报检测点;如通过则进入步骤4。(4)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设备管理员根据防雷接地测试计划创建试验定单并排程。(5)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科长审批试验订单和排程,如果不通过则返回步骤4重新排程,如通过则进入步骤6。(6)设备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设备管理员起草技术协议。(7)机动部电气设备管理科科长和主管部长审核技术协议,如不通过则返回步骤6重新修定。

第三,就是修理。修理的过程涉及到了点检员和维修员之间的接合,简单步骤如下:

(1)由点检站站长查看设备点检管理系统上传的点检异常通知及系统外的点检异常通知。

(2)由点检站站长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

(3)由点检站站长判断异常信息是否需要到现场去进行分析,如需要现场分析则转到步骤4,否则转到步骤5。

(4)由点检站站长指派点检员到现场去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并将意见反馈给站长。

(5)由点检站站长根据对异常信息分析判断是否需要事故抢修,如需要抢修,则进入事故抢修管理流程,否则转入步骤6。

(6)由点检站站长判断异常信息是否为隐患故障,如果是隐患故障,则转到步骤7,如不是隐患故障则转到步骤14。

(7)由点检站站长判断是否需要派工进行处理,如需要派工则转到步骤8,否则到步骤13。

(8)由四级系统根据隐患情况创建隐患缺陷及事故故障通知。

(9)由点检站站长确定隐患处理的方式,如果确定为公司专项工程立项则转入公司专项工程立项审批流程;如果为大修项目,则转入大修计划管理流程然后进入检修计划安排管理流程;如为日修处理则转到步骤11。

(10)由点检站站长判断公司专项工程立项的项目是否审批通过,如通过则进入公司专项立项计划管理流程及公司专项立项执行管理流程,如审批没通过则返回步骤9,重新确认隐患故障的处理方式。

(11)点检站站长判断需要日修的隐患是否需要在定修期间处理,如需要在定修期间处理,则进入定修计划管理流程,如不需要在定修期间处理则转入步骤12。

(12)由点检站站长在系统中确认需日修处理的隐患的处理方式,并释放通知,然后进入检修计划安排管理流程。

(13)点检站站长判定为不需要发生费用的检修则由站长指派人员到现场简单处理或监护运行。

(14)由点检站站长将判定为需要抢修、大修、定修、公司专项工程立项、日修、监护运行、简单处理和不是隐患故障的异常信息在四级系统中进行处理方式的确认,并修改点检异常通知,最终将异常信息处理方式下传到设备点检管理系统,由点检员在异常信息处理完毕后将异常信息进行关闭。

pm不仅包括检查、预防维护、修理三个过程,而且涵盖了设备的历史档案和备品备件管理的范畴。点检员在编制点检标准、维修技术标准和作业标准等的同时,也要担当起及时申报备品备件以及对已有设备档案、文档及图纸资料的管理工作。

pm的应用,建立了多层次的设备安全运行体系,规范了设备基础管理,增强了设备检测和故障诊断手段,将点检责任落实到人,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进而控制事故,降低维修费用。

在势不可挡的信息化热流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应用、开发eRp,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突破制约企业发展和管理落后的瓶颈,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说在未来几年是我国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黄金时期,将飞速步人信息化时代的轨道,全面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是钢铁企业必走之路。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篇2

1电力公司信息化可视化展示概述

信息化技术在电网的运行与管理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数字化的采集、加工、整理、分析、处理等实现对企业资产信息的整合优化管理以及共享,实现企业生产的自动化、管理的现代化以及决策的科学化。江苏电力在2013年立项开发了企业架构可视化平台,针对当时的架构元模型对架构资产维护、架构管控、架构查询与分析等功能进行设计与开发。通过健全的企业架构可视化平台实现对公司业务流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信息化架构资产实现可视化展示,通过强化数据的架构处理,逐步优化和深化架构资产管理,完善架构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实现对架构资产的全面监控管理。

2企业架构可视化展示平台的应用

2.1企业架构分析

该平台业务上可以将企业信息化架构资产划分为业务架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技术架构。在业务架构上,主要包括维护业务域、业务职能、组织机构、业务信息以及业务流程图等;应用架构则主要包括维护应用功能、组件功能、组件集成、应用服务、角色等;数据架构主要包括维护数据库、物理模型、数据主题、逻辑模型、数据集成等;技术架构主要包括技术域、技术能力、软硬件系统的维护等。通过对业务流程、物理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进行属性、描述等的设计,为企业架构管理奠定基础。

2.2维护业务流程

我司建构的企业架构可视化展示平台能够通过拖曳图元实现流程图的快速绘制。首先,新建流程的名称、英文简称、中文简称、时间以及相关描述字段。接着鼠标双击活动就能编辑名称或是在活动的属性面板中编辑其属性信息。在该业务流程保存后就会自动创建同名步骤,用户可以继续添加步骤或是对现有的步骤进行业务信息、关联任务、功能末级等的定义。在属性面板添加关联岗位信息,只需要双击岗位就能完成岗位的关联。接着我们需要设置关联项目任务,建立起活动与项目任务之间的关联性,若操作默认流程,那么相应地项目任务将会自动关联到活动中,而且操作人员还能继续添加项目任务。然后为活动关联末级功能,默认关联到活动的第一个同步步骤上。最后,我们选中流程的全部或局部,点击鼠标右键另存为片段。这样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图绘制就快速的完成了,在下次使用时只需将其拖到画布中即可,直接可以复用片段中的结构布局以及内容。

2.3维护逻辑模型

首先添加数据主题,明确维护数据主题与子主题之间的关系,接着就可以导入逻辑模型,打开末级数据主题,点击导入菜单就可以弹出逻辑模型页面,点击确定后就开始导入。接着通过编辑逻辑实体、关联项目任务、关联功能末级、管理物理实体、关联业务信息等步骤实现对逻辑模型的维护。

2.4维护物理模型

通过添加数据库、导入物理模型图、关联项目任务、关联组件功能末级、关联逻辑实体实现对物理模型的维护,建立起物理实体与逻辑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物理实体匹配同名逻辑实体。总而言之,该架构可视化展示平台实现对电力企业信息化资产的全面展示,有效保证信息化架构资产的实时动态化管理,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篇3

一开始,是在工业领域形成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并且随后获得了发展。当前,在商业领域也已经出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安全的传输数据信息对于商业领域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步。因为当前企业在交流信息的过程中,会使用不一样的传递信息的产品,这些产品参差不齐。这就给传输数据以及通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进而就会导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运营成本提高。因此,未来在建设和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这一点形成重视。

2应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问题的相关对策

2.1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统一独立平台建立起来

如今的企业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上一般情况下都是因企业而宜,企业不同,那么相应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技术水平也会各异。这样的话不仅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成本,同时还会对企业的长足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企业中的相关技术人员必须要对技术环境这一难关加以突破,有计划并且有步骤的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方案设计出来。首先,在进行设计之前,专业的设计人员应该要研究设计的行业以及用户特点,进而将开发目标确定下来。第二,对设计方案进行确定,方案必须要涉及到运行、实施以及维护等每个步骤的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提前预算好运行时间以及运行成本,必须将它们控制在企业运行范围内[3]。同时还应该对终端客户的不同需求以及商业项目的运行特点形成重视。第三,要做到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统一独立的平台建立起来,最终促使企业运行成本得到降低。

2.2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建立起来

系统建立起来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并且能够保证企业之间可以安全以及准确的进行信息交流。任何一个企业都会包含企业管理、技术监管以及设备控制等诸多步骤,如果要将合理地将资源配置到这些步骤当中,就应该利用网络将这些系统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有效的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通用网络系统建立起来,快捷并且高效的交换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优化整个企业并促使其得到进一步发展。

2.3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数据标准对接建立起来

信息的标准化对接得以实现主要依靠的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数据,当然只有建立起数据标准对接,才能够让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更加高效和安全的传递信息。因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完美对接程序接口,进而减少工程开发费用及时间。

3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篇4

关键词:电信企业;信息安全;风险防控;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一、电信企业信息管理的现状与作用

(一)电信企业信息管理体系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这也导致科技所引发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问题出现。1、针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没有创建出专门的管理机构由于在信息管理方面,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较为权威的管理部门及相关组织,其管理权限分散在建设、运维、系统支撑、市场等部门,在很大程度上致使企业信息管理中的相关法规得不到正常有效的运行。2、未能充分的考虑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完善由于电信企业的特殊性,在具体的信息安全建设管理中,信息体系建设和信息安全管理的工作不够协调,使得企业在信息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上没法进行积极主动实施,导致了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没能与相关体系升级换代同步进行。3、企业信息管理建设滞后对于相关部门而言,信息安全管理常常局限于使用比较局部的安全产品进行保障,这样就容易形成被动的使用相关办法来应对信息安全的漏洞风险,导致此类方法严重缺乏科学性,而且由于使用范围的局限,从而也不完全能够抵御安全问题给企业所带来的运营风险。

(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作用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是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电信企业,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而且还能够加强对信息安全的管理组织的规范管理,通过充分有效的安全信息维护,能够帮助企业在信息管理受到严重威胁时可以及时消除风险,从而维护国家、企业、广大用户的切身利益,确保电信企业在国家信息建安全战略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二、电信企业信息管理建设的有效方法

(一)制定有效的信息管理计划

在企业管理中,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信息管理建设需要有效的策划:1、教育培训在企业管理中,做好教育培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相关培训,不但能够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信息管理意识,强化相关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为信息管理体系吸引大量的相关人才。2、制定信息安全管理计划制定管理的相关计划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所以,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需要制定信息管理体系建设的标准,拟定相关计划。

(二)电信企业信息管理建设的范围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确定信息管理体系的范围是非常重要的,其需要相关部门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重点有效的管理,这个管理的范围就是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这一范围还可分为整体范围与个别信息安全管理范围,通过不同的部门可对管理组织进行划分,并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不同力度的管理。就电信企业而言,主要涉及企业信息管理和用户信息管理,其安全体系建设贯穿在企业运行的全过程。

(三)建立企业信息管理框架

对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的信息管理必须建立起一个严格的管理模式。具体步骤如下:1、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的计划在规划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时,首先的一个步骤就是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有一个明确的计划。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对后续工作做了一个提前的准备,有利于建立管理机构,而且还能够对管理的责任做出明确的规定,能够更好的确立管理目标,评估管理风险。2、企业信息安全管理的实施有了一定的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计划,接下来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计划的实施过程,过程主要有信息安全管理方法应用和相关措施落实等。3、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体制的检查这个阶段的工作开展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因为这一阶段是整个计划的关键阶段,主要通过审计、自我评估或借助第三方审核等方法来对计划实施的效果进行审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信息安全风险无处不在,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迫切需要系统、科学、有效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理论指导管理工作实践。”通过本文,我们了解到我国电信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现状以及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通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切实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维护好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安全,为建设信息化强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敏.关于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2]曾剑秋,程广焕,杨萌柯.电信运营企业信息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篇5

关键词:服务失败;服务补救;服务补救策略;服务补救步骤;顾客满意

1服务补救的作用

服务具有无形性、同时并发性、异质性和不可储存性等特征,因此服务失败不可避免。西方的服务企业目前已通过服务补救来对服务失败进行有效管理,以减小服务失败的不良影响,重新获得顾客的满意。服务补救是指这样一种管理过程,它首先要发现服务失误,并分析失误原因,然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对服务失误进行评估并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予以解决。

服务补救悖论(servicerecoveryparadox)是20世纪90年代西方学者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它是指服务企业先故意制造或放任服务失败,然后主动给予顾客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补救,以增加顾客满意度和建立顾客忠诚,进而实现更多利润。服务补救悖论是建立在“高水平的服务补救能使顾客更满意”这一基础之上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一些服务营销专家凭感觉或直觉认为,良好的服务补救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增加顾客满意度,甚至比那些没有经历过服务失败的顾客对企业更忠诚。服务补救悖论充分说明了服务补救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例如,Kotler就认为,“那些抱怨得以满意解决的顾客比起那些从来没有不满的顾客通常对公司更加忠诚”。

虽然服务补救悖论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假设和推断,但可从服务补救悖论得到启示:一次非常优秀的服务补救努力能使顾客的满意度水平比失误前更高。那些不满意的顾客若经历了高水平的、出色的服务补救之后会比那些第一次就获得满意的顾客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因此,服务补救策略和步骤的确定对服务性质的企业的顾客满意度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2服务补救策略的层面

服务补救可分为两个层面,第一是补救的企业管理层面。针对96%的不直接抱怨的顾客,由管理工具发现服务失败,分析失败原因,对服务失败进行评估并采取恰当的管理措施予以解决,定性分析可采用服务差距模型,定量分析可使用标准的SeRVQUaL22因子法问卷进行差距量化,再进行差距弥合。同样,经过问卷设计、调查、因子法或结构方程运算得出的顾客满意度调查及整改属于服务补救管理层面的范畴。窗口无小事,服务补救既是企业层面的服务管理工作,同样也是窗口服务过程的一个环节。通过训练后的员工灵活的现场服务补救措施,将服务失败进行逆转,更能为顾客带来惊喜,顾客的感知服务质量很可能比没有遭遇服务失败时还要高,以此使品牌的口碑得到正面传播,美誉度得到扎实的维护,并化解部分隐性品牌危机。

3服务补救运作策略

第一,及时向顾客解释服务失误发生的原因。服务失误发生后,顾客会对服务失误的原因进行主观的推断,通常情况下顾客不会将自身原因考虑在内,而将责任完全归咎于企业。企业应该及时对服务失误的原因进行合理的解释,使顾客考虑到外部因素或是员工个体因素,避免顾客主观地将失误原因归咎为企业整体,这样将有利于维护企业形象并降低服务补救成本。

第二,培训并授权给一线员工以及时有效地进行服务补救。发生服务失败,无论顾客对服务失败的归因如何,考虑到服务补救的及时性将影响顾客的程序性公平感知,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里来解决失败问题。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培训并授权给一线员工以使得他们具备进行服务补救的能力并及时解决服务失误问题,如:给予折扣或免费、纠纷发生后当事人的撤换和对顾客的补偿。

第三,认真了解顾客期望,实施恰当的补偿方式。企业的补偿方式包括道歉、折扣、免费赠送优惠券等多种方式,对于在何种情况下要采取何种补偿方式并没有通用的标准,企业只有真正了解顾客的期望,使顾客参与补救决策过程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补偿方式,使得补偿与顾客期望水平相匹配,才能有效消除顾客的不满情绪,重新获得顾客忠诚。

第四,以真诚的态度面对顾客。在处理服务失误的过程中,顾客希望被诚实、细心和有礼貌地对待。服务人员应该对顾客表示同情和关心,对顾客的失望和愤怒表示理解,这会使顾客感到企业对他的处境十分敏感和关心,有助于顾客获得良好的互动性公平性感知。第五,企业应注重同顾客之间良好的关系品质的培养与维护。4服务补救三步骤

第一个步骤,服务补救根源查找,不仅包括服务失误的信息顾客抱怨的信息,同时也包括提供服务补救的信息,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例如服务补救后顾客的反馈、其他竞争对手服务补救信息等等。收集服务补救信息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引导顾客投诉、主动识别服务失败、设立投诉渠道以方便顾客投诉等等,服务补救信息可以来自于顾客、员工,还可以来自于竞争对手。同时,企业应该注意数据的积累和更新,以及服务失败或服务差距查找工具的运用,SeRVQUeL量表是一个低成本的调查方法,可通过差距模型和差距量化,一方面可以通过其寻找失败服务失败根源,另一方面对服务补救的分析奠定了基础。

第二个步骤,企业收集服务补救信息后,还应该将服务失败信息和顾客抱怨分析评估。这样,企业可以找出服务失败最集中的地方,并找出服务失败的根源,在服务补救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服务补救的质量。在对服务补救信息进行分析时,企业应该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通过挑选不同的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运用,如绘制帕累托图或控制图等,得出量化的分析结果。

第三个步骤,服务务补救的分析结果应经过收集而来的服务补救信息途径进行反馈。企业应将其传送给需要这些信息的有关部门,这需要企业建立服务补救信息传递流程。建立服务补救信息传递流程要求企业对从服务失误发生后到服务补救完成这一全过程的信息进行控制和反馈,在服务补救后将补救结果反馈给信息提供者,这样,顾客、员工等信息提供者心中会有极强的归属感和得到重视的感觉,从而赢得他们的忠诚,提高了服务补救的效益。

5结语

企业相应的服务补救策略,应该体现全程性,全方位性和全员性的特点,即在企业管理层面和现场补救两个层面着手。如果企业补救措施不当或不及时,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服务失败,顾客都会直接归罪于企业。因此,当服务失败出现时,企业应该承担起责任,按照服务补救策略实施服务补救步骤尽最大的努力让顾客满意,才有可能在经营中取得主动。

[2]Kotlerp.armstrongG.principlesofmarketing[m].7thed.englewoodCliffs,prentice-Hil,1997:158-162.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目标信息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1中小企业信息化前景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逐步完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①纵深化。随着条件的不断完善和具备,随着中小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入,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深度将进一步拓展;②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和先进的理念进入到中国,企业信息化理念与应用也逐渐与国际接轨;③区域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二元结构所反应出来的经济发展的阶梯性,收入结构的层次性都十分明显;④专业化。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中小企业不断增长,供应商的专业分工将越来越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需求的中小企业信息化产品和服务将越来越丰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2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

2.1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

无论如何,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想到哪儿就干到哪儿,中小企业的决策者对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能够引导企业进入信息化进程;帮助中小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不放松;使企业知道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的方向和目标;便于企业检验成果和发现问题;使实施措施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紧密结合。图1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模型示意图。

2.2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制定步骤

一个完整的信息化战略制定和实施大致包含4个步骤。虽然各个企业的信息化战略都不同,但是完整的战略制定步骤基本是相同的。

(1)根据企业发展远景与内外部条件,确定合适的信息化目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指当前的经济效益,还包括潜在的经济效益。只有从这点出发,企业才会以自身的经济出发为基础做信息化的效益分析,为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信息化,而不会出现盲目甚至为图虚名而搞信息化这样的怪事。根据企业发展的远景和企业的内外部条件确定企业的信息化战略目标和内容。对任何中小企业,正确确定其实施信息化要实现的目标和实施的内容,不仅有利于系统的成功,而且可以节省不必要的浪费。任何企业实施信息化都要避免盲目,既然不盲目实施,就需要确定正确的目标。

(2)以整体考虑,从需求切入,确定合适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有了清晰的战略目标,就需要将这目标分解为实实在在的建设方案。根据目标才能合理的确定信息化的内容与方案。企业在确定具体的信息化内容时,不同的企业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选择不同的信息化建设内容。

中小企业由于信息化需求的独特性和信息技术人员的缺乏,应联合信息化系统供应商、信息管理咨询机构成立企业信息化方案设计小组,并由企业一把手担任小组负责人,共同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的设计。在设计方案时要坚持以上提到的原则,并且应注意:第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有一个通盘的考虑,使信息化建设过程有条不紊,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由大到小,平稳发展,并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系统;第二,在设计方案时既要有利于信息技术发挥作用,也要考虑到员工的接受程度和可执行能力;第三,方案除了要最适合企业之外,还要保证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稳定性,要以未来的眼光和远见设计方案。

(3)制定实施计划。确定企业信息化建设内容与方案后,就要制定严格的实施计划。好的实施计划不仅能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的实现,还能帮助企业节约有限的资源,争取宝贵的时间。相反,一个草率的实施计划不仅将使企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将使辛辛苦苦制定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无法实现,更影响企业的发展。

(4)严格项目实施与维护及实施后信息化持续建设与发展。企业应当在项目实施阶段严格要求并监督系统供应商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施信息化项目时,企业也必须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系统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决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积极参与。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在各个阶段任务完成后要进行考核与评估。此外,要坚持“先培训,后实施”和“边培训,边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切不可先不管不顾地对系统进行安装、调试,然后再去培训员工。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维护人员,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开发维护队伍,为信息化系统在企业的真正使用奠定基础。

除了这4个步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中小企业必须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信息化战略与方案。不变是相对的,只有变化才是绝对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这个阶段中,企业的外部环境、企业的内部条件都会发生变化。当环境发生变化后,企业必须实事求是的根据现实情况调整企业的信息化战略、方案和实施计划,以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和达到企业发展的远景。

3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3.1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

(1)市场型模式。它主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网上展示企业形象、展示优质和特色产品及服务等企业的有形无形资产,吸引客户,争取巩固已有的市场并努力争取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网上客户服务系统,提高客户服务的质量。一些企业在已具有稳定的传统市场渠道和商品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为保住客户不流失,进一步扩大新产品市场,依靠网络这一新的渠道为客户提供网上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是这种模式的显著代表。

(2)效率型模式。它主要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企业生产与经营效率,加强行政和生产管理,降低成本。同时,通过internet网络带来的廉价通讯平台为空间广泛分布的企业提供信息传输渠道,提高企业内部和企业与外部环境的信息交流的效率。如生产自动化系统(包括CaD、Cam、Capp、CimS等)、企业内部结算系统、网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等。

(3)服务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客户满意度,提高服务质量。很多企业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服务信息或直接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网上技术服务。最主要的是建立客户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是这种模式的典型应用。

(4)关系型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使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相互连接依托,使企业成为或维持在某一链条的某一节点。企业通过信息化改造引进大型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并通过建立extranet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业务关系,提高效率,增加上下游企业的满意度,协助完成整个链条的信息化建设,如连锁店型企业网上供销存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

事实上,这几个模式之间没有完全清晰的界限,有些信息化系统即在这种模式中应用,又在那种模式中应用。这4种模式主要是方便中小企业根据企业的核心业务和需求进行战略规划与实施,而不是面对林林总总的信息技术手段无从下手。

3.2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战略模式的选择

(1)制造业。制造业与商贸业、服务业的明显区别是设计开发部门、生产部门、质量控制部门极其重要。CaD、Cam、CimS、仓库管理、合同跟踪等是最重要的信息系统。全球竞争和经济发展趋势将制造业产品生产、分销、成本、效益推向一个新的境界,也不断向制造业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制造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主要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按期交货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多变的市场需求不断设计开发新的产品;对库存进行合理控制。mRp(物料需求计划),供应链和价值链管理是制造业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如果企业主要活动就是生产,高效、灵活的生产是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竞争力,那么选择效率型模式最适合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除了生产之外,开拓市场是目前的当务之急,那么也可以选择市场型模式。如果企业有比较雄厚的资金实力与技术人才,那么,这两种模式的结合也是可以的。

(2)商贸业。商贸业的突出特点是电子通信手段的极其重要、市场环境的信息需求比制造业、服务业更加重要。因此,需要建立自己的网上销售渠道,市场型模式非常适合。

同时,商贸类企业交易的规模较大,频度也较高,物流的流转比较密集,以物流为纽带的业务环节的管理是日常业务管理的核心,商品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一环,是价值管理的核心。他们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商品流和资金流。从信息系统的角度来看,各类商贸企业可以简单的划分为零售业、批发业和专业贸易企业3大类。对于零售商业企业,信息化的主体是“商业自动化”系统,如poS(销售点实时管理)系统,市场型模式可以是将来这类企业发展的方向;而对于交易量不够大的大宗批发、专业贸易业和小型零售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进销存管理系统”,关系型模式可能更适合这些企业。对于商贸企业而言,商务软件对企业的价值最大。商务软件以商品为主要核算对象,对进货、销售、库存、应收、应付、结算、经营分析等环节进行记录和分析,可以比人工管理更快速、更准确、更系统化。

(3)服务业。服务业的行业特征就是产品的非实体性,与顾客之间有直接的关系和生产的过程同时就是服务的过程。服务业的特点使得服务业最直接的信息化需求是建立有效的客户信息系统。客户信息系统的建立可以帮助实现对客户群的细分,进一步了解客户的行为模式和对服务的期望,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信息的分析将直接帮助检讨营销策略和企业管理。客户信息系统也将直接的帮助实现服务任务的管理、服务作业的调度。

服务业的事务管理、业务的动态的信息、人力资源信息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最重要的管理要素是客流,其次是人力资源流。因此,服务型模式最适合处于服务行业的企业。

(4)依附型企业。在中小企业中,有一类企业不可忽视,那就是依附型企业。依附型中小企业是指那些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作为大型企业上下游的辅助企业而存在,通过与大型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而获得稳定回报的中小企业。它们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数量,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由于它们依附于大型企业,它们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是由于大型企业的需要被动推进的,因而信息化实施的风险比较小,而且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在大型企业的帮助下进行的。他们的信息化建设主要采用关系型模式。

参考文献

1刘佩仓.中小企业信息化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周辉.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3曹国法,樊勇.中小企业信息化问题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篇7

为了帮助房地产企业降低建设成本,增加资金的把控能力,及时获取相关条例执行和项目的进展情况,从而设计出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模型,同时开发与之配套的系统,即为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文章对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和系统的功能进行介绍。

关键词:

动态成本;房地产;管理系统

1房地产企业动态成本管理模型

成本管理从核算型向控制型管理改变,之后向价值创造型管理方式变化。管理系统的运作,使得建设企业从本质上提高控制成本的能力,更准确的分辨增值和非增值作业。最终使企业能够由原来的粗放型,不断向精细化管理演变,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的主要有如下作用:①主要用于获取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往建筑工程的数据,以及目前实际的市场信息。此种做法能帮助企业决策时参考以往项目的历史指标、以及估算最新的人才、材料、设备的所需投入资金;②根据建设项目的动态情况,制定施工建设清单,在参考内部基准价库的前提之下,通过分析建设开发信息、施工材料清单,结合动态市场制定此工程的目标成本,将其作为工程成本把控的重要内容。施工材料清单清单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项目施工目标成本的合理性;③依照施工材料清单以及工程图纸,结合实际市场状态,实施建设项目的招标采购步骤,上一个步骤制定的建造施工目标成本起到掌控投入资金的作用,最终达到的效果在实施前设立标准之内。将这一阶段和上个阶段制定的成本计划做出对比,并将分析报告第一时间传送到企业成本数据库,帮助将来建造施工资金把控更加精准;④根据施工图纸完成既定的建设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得施工的实际成本低于制定的计划成本。掌控建造中产生的变动,管理资金投入。然后将得到的结果传送建立的信息数据库中,由此得到相关参考标准;⑤成本分摊。建造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分摊到单位工程上,然后就可以获取单位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将其进行累加计算得到项目的总成本;⑥评估分析。对建设项目的预期成本、计划成本以及实际成本进行差异化数据分析,然后对导致投入差异的因素进行限制,对资金投入控制能力进行验收,能为决策者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2研究与投入使用

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投入使用的作用是:房地产信息,房地产运作成本,工程建设过程,房地产涉及资金数量和相应数据统计等相应方面的管理。

2.1基础信息管理分析

房地产涉及的信息,记录其中的建设性信息,对房地产建设的具体过程进行记录分析,与市场价值对比,从而建立企业的整体价值数据库。预估资金管理:分析项目的作业过程,确立单个项目花费,还要算上项目建设过程的费用,这个过程利用作业成本法完成。测算建设项目耗费,完成相关资源分配,获取单位工程需要投入的资金,累加计算得到项目的总成本。

2.2合同管理

管理工程构建过程中涉及到协议和合同,在第一时间获取和确认签约内容,传送到内部存储数据库,将其作为指导参考。变更管理:施工计划最终完成会花费很长时间,可能会出现影响原计划,引起设计图的改变和施工计划的调整。这个部分就是记录这些变化,将数目与合同原始执行资金数目结合。计算出这个项目执行过程中总的成本,使项目管理者及时的掌握变化,调整企业内部的相应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2.3结算管理

根据项目工程动态的实施状态,对相关协议当中已完的内容执行结算,将其分配到对应的单位工程中。研究成本变化问题,转化成图表的模式。这样做有利于项目管理人员通过数据分析调整成本模式,该调整数据的结果应该储存到该企业的数据库中,更加有利于项目实施。

2.4成本统计管理

参照施工不同步骤的成本信息,在模块中对相应内容信息进行整理,及时对不同单位的投入资源完成合理的调配。本模块还需要完成差异分析功能,如:目标成本和签约成本的对比等,运用可视化的图表信息完成投入资金掌控工作。

3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的应用

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使用的效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能及时获取项目的成本信息,控制不合理成本的增长,分析无效作业和增值作业,能及时了解项目的资金状况,为企业的资金运作提供第一手资料,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②费用分配更加科学合理,产品成本比以前得到更加真实的反映,由此使得企业决策者能更加准确地进行产品定价,提高了开发产品的竞争力;③对工程的耗费资源实行动态核查,对资金投入差异的原因进行探究,系统向使用者展现的可视化内容,能帮助工程监督者第一时间制定对应的资源管理措施,从而达到降低项目投入的效果;④保证数据获取的有效性,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反馈。通过相关历史工程项目资金投入信息和在建项目成本信息进行新项目的目标成本制定,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保证投入决策数据最大限度的客观、及时、精确;⑤实现了企业内各部门的数据共享,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中小型的房地产企业和工程建设公司在项目开发的步骤和资金雄厚的企业具有很多共性,差异在于投入资源、流动资金和项目总的工作时间。这些因素不是可以影响上述系统工作状态的原因,该系统反而会使企业内部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工作管控力度,使企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4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的特点

实时性:利用上述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结合企业本身的市场属性,将最终获取的实际成本管理成果实时、动态、真实的展示给决策者。成本管理模式:通过核算对象分解,将作业成本管理引入房地产企业管理中,细化成本管理对象,使成本发生情况具有可追溯性,动态反映成本状况。提供多维成本分析方法,规范成本管理流程。weB技术:通过对系统使用weB技术,解决集中式管理需求问题,能使企业和在外地的项目或者分公司及时进行数据汇总和实时数据的采集,保证信息的一致性,方便成本控制和企业决策。

5结束语

房地产企业动态成本管理系统能有效地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和信息的真实性,企业的高管也能及时地获取有关的信息,辅助企业决策。房地产企业动态成本管理系统的运用能有效地减少企业的管理费用,节约项目投资。房地产动态成本管理系统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结合,更加有效的整合企业的获取和存储信息,同时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

参考文献:

[1]郑倩.浅析房地产企业的动态成本管理[J].财会月刊,2007,(36):46-48.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篇8

(一)教学观念的改变

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将“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转变成为“以学为主”的人本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中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并勇于思考。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其次,为能够更好的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应不断完善课程标准,充实教学内容,保障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比如说会计核算方法是教学中需要重视的,因为不论是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还是日后会计实践工作,会计核算方法的七步骤都是必须具备的会计思维。如何让学生更为主动地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呢?可以在第一次课堂教学时播放一些实践操作的小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识别常见的会计资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并了解基本的核算程序。要想把企业的经济业务转化为会计语言,首先需要工具,因此会计核算的第一个步骤就是设置账户。有了工具,还需要记账的规则,第二个步骤就是明确记账规则复式记账法。在工具和规则齐备的前提下,就可以记账了,也就是第三个步骤,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将企业的经济业务转化为专业的会计语言。在学生看到第三个步骤时,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发票等原始单据,让学生有形象的认识,如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走进企业实地观看这些原始单据。同时让学生能感受到,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的数量比较多,资料多了后查找信息不那么容易,因此需要将会计凭证上的信息系统地转化到另外的资料上去,也就是第四个步骤登记账簿。账簿里的信息系统而全面,便于查找。接下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果会计人员将一大堆的会计凭证和账簿提交给单位的领导,供领导查看财务信息,领导能顺利查找到相应的信息吗?领导会觉得资料太多了,希望会计人员提供更为精炼的信息,也就是第五个步骤,编制会计报表,最常见的是四张报表和一些附注信息,非常精炼。而在第五个步骤编制会计报表之前还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这就是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一共就是七个步骤。通过以上引导,学生对于会计核算方法的掌握更加清晰,而整个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围绕这七个步骤进行的,同时能够为日后真正从事会计工作打好基础。

(三)教学实践模式的导入

在学生具备了“证账表”会计工作流程的基本会计思维后,还需要从教学实践方面不断加以巩固,让学生的这项思维更加清晰和系统。教学实践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就导入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账页,让学生形成初步概念。当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化后,再组织一次完整的会计基础实训,包括企业的筹资、供应、生产、销售和利润的计算等环节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按照会计核算方法的七步骤来完成实训,包括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再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最终编制会计报表,并整理和装订会计资料。通过两个阶段的实践训练,学生进一步熟悉了会计核算流程,巩固了会计基础知识,形成了一些基本的会计思维,并且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会计思维的形成,不仅仅要靠学校的教育,更要靠在日后的会计工作岗位中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摸索。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会计思维才能真正的在头脑中形成。

二、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篇9

关键词:精益建筑供应链最大熵值法三角模糊数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几年实现连续稳定的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面临这发展模式粗放、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返工、超工期、超预算、安全事故和索赔等现象发生归根结底是由于项目参与者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缺乏合作性的协调沟通机制,致使各个参与方呈现一种短期的对抗性合作关系[1]。然而不断成熟的建筑市场已经表明未来的竞争更多的是建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同时精益建造理论和建筑供应链理论也在不断发展,将精益建造理论应用于建筑供应链形成精益建筑供应链能最快最好地响应供应链客户需求,减少供应链上的浪费和实现供应链上的增值[2],精益建筑供应链的精髓是各个参与方在精益思想下的合作,如果合作利益得不到科学合理的分配,则精益建筑供应链很难维持。

另一方面,目前关于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的研究不多,徐广、黄有亮认为建筑供应链中不同的利益形式和不同成员企业应该采用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3],吕萍、张云[4],蒋玉飞、宋永发[5]使用Shapley值法作为建筑供应链合作利益的分配方法,马士华引用激励理论和委托模型对项目公司和承包商之间的建筑供应链进行利益分配[6]。综上所述,建筑供应链的利益分配主要还是以Shapley值方法为主,虽然吕萍和蒋玉飞等人均认识到了单纯的Shapley值法的不足,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对参与各方的风险进行了区分,对Shapley值法进行了改进,然而,不可回避的是,复杂的建筑供应链在根本上并不满足Shapley值征函数的要求,同时一些风险衡量的方法由于方法简单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成员企业承担风险的大小。其他很多分配研究仅仅只是分配方法的介绍。因此,本文在提出建筑供应链分配方法之前,结合精益思想建立精益建筑供应链的组织制度来保证利益方法的实施,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提出精益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方法,首先运用最大熵值法计算各个参与方的利益分配额,其次运用三角模糊数法提出基于FwHa和FLowHa算子的参与各方风险计算方法,并对最大熵值法计算的参与方利益分配额进行修正,保证在精益建筑供应链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提高项目各个参与方的收益。

一、精益建筑供应链模型的建立

精益建筑供应链的实质是将精益思想和供应链思想结合应用在建筑业中,前人的研究表明精益建筑供应链是以总承包公司为中心通过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业主、设计商、材料采购商、总承包企业、营销商等组成一个包括精益计划―精益设计―精益施工―精益营销核心过程的整体功能网络,面向建筑产品全生命周期,最大满足最终客户需求,最大程度减少浪费,最大限度为顾客创造价值,最终实现项目成功交付。精益组织作为项目实施的后方支持,主导着整个项目流畅、有效的进行,准时采购与供销一体化的精益供应链及合作机制为项目的建造过程提供了一个和谐的氛围,保证供应链的正常运行[7]。结合文献,本文建立如下精益建筑供应链模型。

图1精益建筑供应链结构

二、精益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的方法

精益建筑供应链的核心参与方是精益设计方、精益建设方和精益营销方,科学公平地处理好这三方的利益分配问题是维护精益建筑供应链的关键,本文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运用最大熵值法计算三方的利益分配额,第二个阶段运用三角模糊数法对核心参与方的风险进行评价,得出三方的风险比例,并以此为依据对第一阶段的得出的利益分配额进行修正。

1.第一阶段使用最大熵值法对精益建筑供应链的核心三方进行利益分配

(1)最大熵值原理[8]

1948年Shannon在创立信息论时,为研究信息的不确定性引入了信息熵的概念,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熵定义,即

(1)

式中,是信息源中信号出现的概率;表征了信息量的大小,是一个系统状态不确定性的量度。

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熵定义,即

(2)

式中,是连续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密度函数。

式(1),式(2)表征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如果已知信息出现的概率,就可以通过式(1)或式(2)计算其熵值;另一方面,可以把看成是分布几率

或概率密度函数的泛函,当或概率密度函数发生变化时,也随着相应地改变。所以在给定的条件下,在所有可能的概率分布中,存在一个使得信息熵取得极大值的分布。1957年,Jaynes提出了概率分布的统计推断准则,即在根据部分信息进行推理时,必须选择熵最大的概率分布。该概率分布包含的主观成分最少,因而是最客观的,这是最大熵值原理。

(2)精益建筑供应链核心三方利益分配额的计算依据

相关文献的证明n人合作存在唯一的利益分配,而供应链可以看作是n人合作的结果,因此可以判定供应链利益的合理分配方案,应为满足一些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点。从这一思想出发,下面用最大熵值原理来建立精益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

假设供应链是由n个成员企业(X1,X2,…,Xn)组成,记为i=(x1,x2,…,Xn)。S是i的任一子集,即n个成员企业中的任一种合作组合,为成员企业i从合作的最大收利益中应得到的利益,=()为供应链利益的分配,记,则可看作供应链总利益分配给第i个成员企业的概率。则其最大熵值可以定义为:

(3)

(4)

(5)

(6)

(7)

约束(4)表示:所有成员企业分配的利益总额等于供应链的总利益;约束(5)表示:S为任何一种合作,即n个企业加入供应链后的每个企业所得效益或任意k个成员企业的利益和应不小于他们单独干或这k个企业合作的效益;约束(6)表示:各成员企业从供应链利益中的分配所得不小下他单干时的所得。因此基于最大熵值法计算的供应链成员企业利益分配额满足了共赢原则、贡献补偿原则和有利可图原则。对于(3)式,即在约束条件下求使H最大的解,本文直接采用Lingo优化软件编程求解。

与传统的Shapley值相比,运用最大熵值法的优点是几乎没有任何假设和条件,比较客观,不会发生如Shapley值不满足特征函数的情况。

2.使用三角模糊数法,基于FwHa和FiowHa算子计算精益建筑供应链核心三方的风险比例[9]

使用最大熵值法计算精益建筑供应链核心三方利益分配时,假设前提时三方的风险是均等的,这与实际情况相违背。为此,本文基于FwHa和FiowHa算子,提出一种属性权重和专家权重为实数,属性值为三角模糊数的计算风险大小的方法。

步骤1.专家对于项目参与方ai(i=1,2,3)关于属性Gj(j=1,2,3,4,5)的属性值,从而构成三角模糊数决策矩阵,其中={d1,d2,d3}为专家权重向量,同时w={w1,w2,w3,w4,w5}为属性权重向量。

步骤2.专家根据表1进行打分,形成三角模糊数矩阵()m×n,框架如表2,其中

表1语言变量及其对应的三角模糊数

步骤3.用公式(8)将三角模糊数矩阵转化为规范矩阵

(8)

步骤4.利用FiowHa算子对t为专家的三角模糊矩阵进行集结,得到t位专家的群体三角模糊矩阵R*

i=1,2,…,m;j=1,2,…,n(9)

其中是与FiowHa算子相关联的权重向量,满足

步骤5.利用FwHa算子对R*的第i行的属性值进行集结,得到群体综合属性值

(10)

其中是属性的权重向量,

步骤6.利用以下公式对进行两两比较,建立可能度矩阵p=m×n

(11)

注:λ值的选择取决于决策者的风险态度,当λ>0.5时,称决策者是追求风险的;当λ=0.5,称决策者是风险中立的;当λ

步骤7.基于可能度矩阵,根据公式(12)计算求得精益建筑供应链核心参与方的综合风险比例

(12)

步骤8.精益建筑供应链核心参与方承担风险与均担风险的差值为:

(13)

修正初步利益分配额:

(14)

最后精益建筑供应链核心参与方的实际利益分配额为

(15)

3.模型算例

本文为了说明分配方法将背景简单化,假设某一个建设项目,精益设计方、精益建设方和精益营销方单干时均可获利10万,精益设计方和精益建设方合作共获利40万,精益设计方与精益营销方合作共获利70万,精益设计方与精益营销方合作获利共50万元,三个核心参与方合作可获利共100万元。

第一阶段:利用最大熵值法计算精益建筑供应链核心参与方的利益分配数量。

设精益设计方利益分配额为,精益建设方利益分配额为,精益营销方利益分配额为,满足熵值最大,即

s.t.

编写lingo优化程序,经5次迭代计算得:

(,,)=(30,35,35)此时熵值最大。

第二阶段,利用三角模糊矩阵计算精益建筑供应链核心参与方的风险比例,并且据此修正第一阶段得出的各方的利益分配额。

步骤1.三位专家根据表1对精益设计方、精益建设方和精益营销方进行打分,得出三角模糊矩阵,假定三位专家的权重为λ=(0.2,0.5,0.3)t,风险包括技术复杂性风险、技术成熟性风险、环境变化风险、道德风险和地位重要性的属性权重w=(0.1,0.1,0.3,0.3,0.2)t

得出三位专家的三角模糊矩阵ai(i=1,2,3).

a1=

a2=

a3=

步骤2.利用公式(8)对a1,a2,a3三角模糊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得到规范化的三角模糊矩阵R1,R2,R3。

R1=

R2=

R3=

步骤3.利用FiowHa算子公式(9)对3位专家的三角模糊矩阵R进行集结,得到三位专家的群体三角模糊矩阵(设FiowHa算子相关联的权重向量为=(0.25,0.5,0.25)t)

=

步骤4利用FwHa算子公式(10)对的第i行的属性值进行集结,得到群体综合属性值

步骤5利用公式(11)对三角模糊数进行两辆比较,并建立可能度矩阵p=3×3

p=

步骤6.根据公式(12)求得精益建筑供应链核心三方的风险比例

=(0.2327,0.3946,0.3727)

根据专家打分可得,精益设计方与其他核心方相比,所承担的风险较小,所以应该得到负的风险补偿,而精益建设方和精益营销方承担的风险大于平均风险,因此应该得到正德风险补偿。根据公式(13)(14)(15)计算精益供应链核心参与方的利益实际分配额,计算结果如下:

=(26.982,37.1455,36.379)

四、结论

本文与其他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不同的是,在提出具体的利益分配方法之前建立一个精益建筑供应链作为组织保证,与传统的建筑供应链相比,成员企业的目标不是下游企业而是满足最终业主的要求,成员企业数量也相对较少,各个成员企业也用精益思想完善自身,在同一个思想下便于相互沟通。采用最大熵值和三角模糊数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最大熵值法几乎不需要任何的假设和条件,得出的结果相对客观,二是三角模糊数法考虑了专家的权重,属性的权重,并且属性值采用三角模糊数,计算出的精益供应链核心三方的风险比例相对公平,尽可能地体现风险补偿原则,即精益设计方作为风险较小的一方,得到负的补偿,精益建设方和精益营销方作为风险比例较大的一方得到正的补偿,并以此作为修正利益分配额的依据,最终使精益建筑供应链核心各方得到较公平的利益分配额。

参考文献:

[1]京民、黄雷.基于建筑供应链管理的工程采购数量弹性契约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3(6)

[2]徐占功.基于精益理论的建筑企业供应链管理体系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2

[3]徐广、郝亚琳、黄有亮.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式研究[J].建筑经济,2009(7):12-14

[4]吕萍、张云、慕芬芳.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基于改进的Shapley值法[J].运筹与管理,2012(6):211-216

[5]蒋玉飞、宋永发.建筑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探讨[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9(5):382-385

[6]马士华、陈建华.多目标协调均衡的项目公司与承包商收益激励模型[J].系统工程,2006(11):72-78

[7]陈艳、安海宁、徐占功.基于标杆法的精益建筑供应链绩效评价[J].企业经济,2013(1):59-62

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步骤篇10

[关键词]电子化采购;信息化;优势;策略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134-02

电子化采购是指通过互联网,借助计算机管理企业的采购业务,即网上采购。具体讲就是通过建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采购信息,或主动在网上寻找供应商、寻找产品,然后通过网上洽谈、比价、网上竞价实现网上订货,甚至网上支付货款,最后通过网下的物流过程进行货物的配送,完成整个交易过程。

1电子化采购优势分析

电子化采购使企业通过网络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和物品,随时了解市场行情和库存情况,编制销售计划,在线采购所需的物品,并对采购订单和采购物品进行在途、台账和库存管理,实现采购的自动统计分析,网上采购使采购流程得以优化,并在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增加采购透明度等方面使采购企业和供应商双方受益,实现“双赢”。

1.1电子化采购可使企业掌握采购主动权

首先,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通过网络公布采购的物品及其采购的要求,要求供应商按需求提供采购物资,从而减少了采购的盲目性;其次,企业利用网络所需的物品,供应商展开网上价格和质量竞争,中标者将质优价廉的商品配送到指定地点;最后,企业可以通过网络随时和供应商进行沟通,以便及时获取售后服务。

1.2电子化采购可使企业降低采购成本

网上采购扩大了供应商范围,从中选择报价和服务最优的供应商,突破传统采购供应商数量的局限性,实现本地化采购向全球化采购的转变。同时,网上采购可节省差旅费开支,通过网站信息的共享,实现无纸化办公。

1.3电子化采购可使企业提高采购的透明度

电子化采购是通过将采购信息在网站公开,采购流程公开,避免交易双方有关人员的私下接触,由计算机根据设定标准自动完成供应商的选择工作,有利于实现实时监控,避免“暗箱操作”,提高了采购商品和采购价格的透明度。

1.4 电子化采购可使企业提高采购效率

首先,企业利用互联网可快速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节约了寻找所需物品的时间,企业也可根据自己的要求自由设定交易时间和交易方式,缩短了采购周期;其次,电子化采购实现了采购信息的数字化、电子化,提高了采购的准确性;最后,采购流程的自动化有效地提高了采购的管理效率。

1.5 电子化采购可使企业优化采购管理过程

电子商务采购是在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的基础上按软件规定的标准流程进行,可以规范采购行为和采购市场,有利于建立一种比较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减少采购过程的随意性;同时,网上采购实现了企业采购行为集中统一,既能降低采购价格,又能使采购活动统一决策,协调运作;另外,电子化采购是一种“即时性”采购,使企业由“为库存而采购”转变为“为订单而采购”,提高物流速度和库存周转率,实现采购管理向供应链管理的转变,达到逐步由高库存生产向低库存生产的目的,直至实现零库存生产。

1.6 电子化采购有利于强化供求双方的业务联系

网上采购把大量的买方和卖方聚集在一起,形成公平的市场交易价,供求双方在公平价格的基础上建立起长期的、互利的、信息共享的合作关系,以保证双方共同利益,实现“双赢”的目的。

1.7 电子化采购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力

电子化采购的价值创造能力表现为现代企业在网络环境下的企业竞争力、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具体可以表述为企业充分利用网络的搜索能力、交易能力,通过对企业内部、外部的各种有形资源、无形资源的整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电子化采购实施策略

电子化采购不仅影响到企业的采购流程,还将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运营方式,企业只有内外结合、“软(件)硬(件)兼施”,才能建立一套运行良好的电子化采购体系,才能充分发挥电子化采购的优势。

2.1 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化

电子化采购必须有内部信息系统做支持,企业只有建设内联网,应用eRp管理系统,把企业进货、销货、存货、生产及财务、计划等各个环节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再把内联网延伸到企业外部,与电子化采购系统对接,才能有效发挥电子化采购的优势。

2.2 采用适宜的电子化采购软件

实施电子化采购要求把填写订购单、审核订货单、联系供应商、选择供应商和采购结算整个电子化采购流程通过网络并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实现,因此,电子化采购必须建立在internet基础上,包括Ca认证、支付功能、定价服务、集成功能等,能和eRp及办公自动化等后台系统集成。同时,采购软件要简单明了,易于操作。

2.3 坚定不移地推进电子化采购和强化人员培训

企业领导要认清电子化采购是企业采购的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电子化采购的优势,特别是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坚定不移地、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企业电子化采购的实施。

2.4 尝试现代企业电子化采购新方式

①使用电子采购卡。采购卡的使用明显减少了当地采购的费用,其费用节约主要体现在减少了书面工作,缩短了供应商确认和订单处理的时间,减少了采购工作量。②建立网上采购中心。建立采购中心是电子化采购的又一大创新,它将拥有相同产品种类、不同供应商的产品目录在线整合在一起,进行联合在线采购,从而获得价格优惠,增强了自身的采购能力。③集成采购/支付系统。集成采购/支付系统提供不同的分析程序,控制购买和支付决策。通过单一文件维护所有相关的供应商数据,并与支票支付系统接口。

3电子化采购的实施步骤

电子化采购是通过相关的应用软件来实现的,不同的管理软件提供的解决方案不同,但其基本步骤都是一致的,主要包括:

第一步,要进行采购分析与策划,对现有采购流程进行优化,制定出适宜网上交易的标准采购流程。

第二步,建立网站。可以通过虚拟主机、主机托管、自建主机等方式来建立网站,特别是加入一些有实力的采购网站,通过它们的专业服务,可以享受到非常丰富的供求信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三步,采购单位通过互联网招标采购信息详细说明对物料的要求,包括质量、数量、时间、地点等,对供应商的资质要求等。

第四步,供应商登录采购单位网站,进行网上资料填写和报价。

第五步,对供应商进行初步筛选,收集投标书或进行贸易洽谈。

第六步,网上评标,由程序按设定的标准进行自动选择或由评标小组进行分析评比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