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学与工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3:49

化学科学与工程篇1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方法的不同、反映着不同的教与学、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地变换一些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如讲概念和事实时,用讲述法;讲结构和反应时,则可以用启发式教学法或对比法等。灵活运用教学法的同时,可以配合各种模型教具、投影、电脑教学课件、录像等,力求生动形象。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

真正有效地教学方式是着眼于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该专业的有机化学课堂上,提出相关启发式的问题,例如毕业后想干什么?学生会答:到食品加工及生物工程、精细化工等相关领域的企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生产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质量监测、经营管理、科学研究等工作。还可以到海关、商检、卫生防疫、进出口等部门从事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管理等工作。接着设问:那么从事这些工作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什么?学生答:有机化学!由此回顾学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并借此展示一些最近发现的有机物的结构,吊起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将学生分成若干讨论小组,让学生动脑动手,去网上找资料,去图书馆查资料,然后派小组代表发言。通过学生们自己亲身经历对知识掌握的更牢固、更加深刻。

2实验教学和素质的培养

以往大多数有机化学实验内容都是通用的,没具食品的特色,让学生觉得这些实验与食品专业关系不大,学生不愿思考、不愿动手,缺乏主动性,从而失去做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结合食品专业特点,除了在有机化学理论课上多举一些食品加工的例子以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接触食品、了解食品,改造食品,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传统实验教学主要以讲授法和演示法为主,学生只要听课和看教师示范,然后“照方抓药”式开展实验,教师较少提问,课堂很少讨论,师生缺乏交流,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思考、分析、提炼和整合归纳知识的能力。讨论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主导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讨论与交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改革考核方式,培养学生能力

考核是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是过程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学改革发展到目前阶段,课程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控制步骤,是教师讲课和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有机化学课程考核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除了掌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之外,还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机化学课程考核应该是多元化的。除了考试成绩以外,实验的完成情况,查阅和翻译国内外最新科技文献.撰写有机小论文、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等情况都可以计入有机化学课程成绩考核范围。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今后学习后续课程和应用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科学与工程篇2

1.1实验教学内容相对单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大,而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是根据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内容为中心,实验项目多以基础性、验证性实验为主,实验内容陈旧、重复、简单[3]。验证性实验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仅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按照老师讲的实验目的、原理、内容及步骤进行实验操作,这些重复机械性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忽视了实验内容的综合性和创新性[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实验后不易留下深刻印象,使分析化学实验缺乏对学生足够的吸引力,这种教学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弱,难以适应学科发展要求和社会人才要求。体现在见习过程中,学生连最常用的试剂都不会配制,最基本的仪器调试也不会,不知道从何下手独立开展实验。也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1.2教学方式程序化,学生缺少主动性

一般地,分析化学验证性实验都是教师拟定好实验题目,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与仪器到实验步骤,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听课者。往往就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机械的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无需进行思考、改进和创新。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和过硬的实验技能是必要的,但也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背道而驰的。

1.3实验内容未突出专业特色,不能满足食品科技发展需要

目前,分析化学实验主要由定量分析实验和定性分析实验组成。现行的分析化学实验教材对“仪器分析”涉及较少[5]。其实,随着食品科技的发展,教学内容应侧重对实用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如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仪以及荧光分光光度计已经在食品分析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仪器分析”已经成为现代分析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与专业特色结合过少,还停留在培养操作技能的基础实验,学生不能及时了解本专业方向相关的典型测定或分析实验,及时了解先进的仪器,掌握其分析原理和分析方法。

1.4学生被动实验,热情和兴趣不高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一直都是教师的实验准备过分包办,造成学生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缺失。仅为实验而做实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且过分强调了基本技能、基本操作的正确性,不仅将许多学生带入机械操作的误区,而且还误认为是教师要求这样做的。使他们感到做实验就是机械的操作,每次均按早已编排好的程式进行,毫无压力,导致其轻视实验课,热情和兴趣不高。一学期下来,学生感到没学到多少东西,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难以提高。不少学生知道如何配制溶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么配制溶液,一些实验操作,知道这样操作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不知道如果不这样操作会出现什么结果,导致很多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影响了学生就业能力,不利于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改革和建议

2.1更新实验内容,突出专业特色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也有相应的要求,综合考虑必须对原来选取的实验内容进行适当修改调整。对部分经典实验内容予以保留,如“酸碱滴定”“金属离子的连续鉴定”“离子鉴定”“恒重称重法”等经典分析方法在整个实验课程内容要保留其重要地位。根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针对性地更新部分实验内容,如将“水果中还原糖的测定”“奶粉灰分的测定”“罐头或白酒的总酸度测定”“蔬菜中农药的残留分析”等训练型、提高型和设计型实验内容引入本专业的学习中。除此之外,我们应增加现代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如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化合物的含量、离子色谱仪检测饮用水中金属离子等。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些仪器分析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更要让学生清楚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这些仪器和分析方法。因此,应让学生及时了解先进的仪器,掌握其分析原理和分析方法,从而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激发其探索科学的动力和兴趣[6]。这种方式促使学生夯实实验基础理论和技能,并做到学以致用,对学生专业实验水平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2.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分析化学实验涉及的操作细节多,知识繁杂,而传统教学方法大多是教师讲解理论,在实验前黑板上写满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等,教学方式往往比较单一,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7]。为了克服以上弊端,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实验操作标准化视频和课件,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做到理实一体化,增强了实验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实验课教学效果。使用实验操作标准视频进行教学,可以对实验操作细节部分图像放大,并反复播放,因此能够有效的解决教师演示实验无法在课堂重复操作的问题,并且可以让学生们学习到的统一的标准化操作方法,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标准化的实验技能。例如,在讲授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实验时,使用混合指示剂甲基红-溴甲酚绿进行酸碱滴定,需要控制滴定管放出四分之一滴溶液才能准确到达滴定终点。教师仔细讲解如何确定滴定终点的要点,并利用实验视频将终点前、近终点、终点、终点后的颜色变化展现给学生,这种理实一体化方式能够使得实验操作的关键技术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能有效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2.3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专业对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为目标,围绕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探索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课程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开放式实验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过程的开放性与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为特点的实验教学模式[8]。根据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实验课题采取不同层次的开放实验模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定量分析基本技能和基本分析方法能力,又要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目的[9]。为更好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对开放时间和实验项目进行一定的限制。(1)学生根据自身专业需要和课余时间,选择感兴趣的实验项目,向开放的实验室进行申请,经审批同意后在实验室定时开放的时间内去完成实验。(2)申报和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学生,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制定设计方案,经学校立项后,对实验室进行预约,在开放实验室内完成创新项目。(3)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一些教师的科研项目,根据课题要求和需要预约开放时间。(4)毕业班的学生可以在进行毕业论文的课题研究工作时,采用全天的开放实验模式,集中进行毕业论文课题的研究。同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参与一些科研项目,了解研究的过程,熟悉科研的环境,思考实验原理,达到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标。开放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空间,鼓励学生开展小型多样的课题研究,或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或与学生的双创项目结合,将实验内容和他们感兴趣的课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目的、有步骤地去设计与完成实验任务。

3结语

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是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教学实践中,必须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总结和探索,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开放实验室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培养。通过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能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将继续深入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围绕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继续努力。

作者:蓝峻峰方毅林单位: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杨妍,包晓玉,张廉奉,等.“521”应用型本科《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15(3):55-57.

[2]林兴桃,王小逸,白广梅.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推动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7:108-110.

[3]周华,周永恒.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开封大学学报,2015,29(4):72-74.

[4]高雅.改革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J].山东化工,2017,46(2):91-92.

[5]李秀霞,葛永红,吕长鑫,等.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食品与发酵科技,2016,52(1):68-71.

[6]王桂霞,胡少强,杨红兵.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一些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2):51-53.

[7]熊志立,刘伟禄,秦峰,等.药学教育中分析化学实验规范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7,20(1):120-122.

化学科学与工程篇3

【关键词】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带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公路管理工程逐渐向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建设的方向发展,公路工程管理属于国家基础建设,是增强国家公路建设的重要项目。但是在实际的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的发生也逐渐影响了公路工程管理的发展,所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方法是提升投资项目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必要手段。

1公路工程管理存在的现状

1.1管理人员总体素质参差不齐

公路工程管理属于一种技术性的管理工作,所以工作管理人员一定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在专业技术的基础之上逐渐积累施工经验,所以,要选择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施工当中出现的问题,更好的要求公路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除此之外,公路建设涉及比较多的专业以及部门,管理人员不能够很好地协调施工中出现的复杂问题以及工作,在工程建设的进度以及最终质量上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所以公路工程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科学的配比各种工作材料,减少公路工程中出现的隐患。

1.2对公路工程管理后期不够重视

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周期性、全过程性的工作,工作质量不仅包括各种复杂的交叉施工,还有其他的复杂工序,所以对公路工程后期施工工作以及科学养护工作都要予以相应的重视。在公路工程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既要在实际过程中重视施工材料的配比工作,还要有效的监控与监管施工过程,在各工程实际特点的基础之上提升公路养护的技术。

1.3公路工程管理中的文档及会计工作管理力度不够

传统行业体制对于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有很深的影响,现今的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材料控制以及安全管理意识,这样的行为很容易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违规施工以及安全事故等情况也会不断生成,所以公路工程在管理上必须要做到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用端正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每一次的文档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确保工作质量的基础上加大管理职责,提升管理效率。在资源调配的基础上进行施工机械合理的调度,这样各个管理人员管理责任才能够更好的落实,加大管理力度。

2提升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具体方法

公路工程想要实现长效的发展,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公路工程管理体制是必要的。公路工程单位在不同的情况下想要逐渐形成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应该学会利用切实有效的管理方法来实现。以下是几种提升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具体方法:

2.1提升公路工程管理的工作质量

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不仅要管理人,还要调控物资,有效的监督调控施工中的各项工序,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工程项目施工[1]。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如何确保公路施工质量是重要的内容,所以管理人员必须要高度重视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利用严格的管理制度避免工作中出现问题,例如工作人员放样不精确、私自提升目标样本高度、不能够严格统一的控制横坡度等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的施工工序控制工作势在必行,结合施工方案进行技术论证以及职责划分工作,提前进行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这样施工方案中的各项施工资源分配工作才能够有序的进行,例如科学的调度并管理集料工作与施工机械工作,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也要进一步强化,这样才能够避免出现污染环境的现象,符合工具管理摆放的要求。

公路工程施工中对于材料管理工作有严格的要求,首先要进行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规格的确认工作,其次是根据这些规格进行相关的工程试验工作,最终选择试验合格后的产品投入施工使用。此外,除了常规的工程原材料试验之外,施工场地以及施工环境也是试验材料技术参数的重要要素,全部符合施工质量要求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2].公路工程管理工作是多方协调工作实现的结果,施工方要及时的进行自检的工作,政府机构直接监督公路的工程质量,监理方还要做好相应的抽检工作,把好各个关卡的工程施工质量,使其符合公路管理质量要求。

2.2培养公路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规范化、科学化意识

良好的管理意识是每一个公路工程单位所必需的要素,可以进一步帮助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措施的进一步贯彻。全体员工在实行公路工程管理制度时需要将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意识作为员工的行为指向,各部门更应该不断的创新并加强这样的工作意识,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工程质量是众多公路工程管理者最重视的要素,在全体员工的日常工作中逐渐渗透安全工作意识,不断地进行不规范、不合理观念行为的纠正,这样才能够逐渐提升公路工程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2.3实现公路工程施工现场的精细化管理

制定落实精细化的现场管理体制,是能够体现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与科学化的重要因素,全体员工在这一过程中按照要求规范进行工作,避免公路工程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流于形式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提升了施工现场的具体进度,保证了施工现场的安全度。[3]管理人员还要对现场施工进行严格的管理,规范每一项施工资源的使用,严格要求公路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这样公路施工过程可以更加安全有序的进行,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提升公路施工质量。

3结语

由此可见,公路工程管理工作需要不断的创新与实践,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公路工程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是创新下的成果,有效的提升了新时期公路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满足了社会的发展以及国家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博.浅析公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0).

化学科学与工程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现场布置;管理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筑业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提高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成为建筑企业的必然选择。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布置主要应以科学理念为基础,同相应工程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利用科学的现场布置能够大大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组织

有效管理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的施工方案会直接影响到整体施工质量,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通常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对单位工程的施工顺序进行明确。施工顺序必须符合相应施工工艺的要求,如进行现浇混凝土工程当中要符合支梁板模、扎梁板筋、浇梁板混凝土的工序。工序要同相应的施工方法吻合,如采用明排水基坑项目当中,必须一边挖土一边排水,如果是井点降水工程当中,就要符合先降水后挖土的要求,因为抽水设备及施工方法不同,因而工序也不同。设计施工顺序的时候必须认真考虑相应施工组织的要求,如进行室内回填土和第一层砌砖墙这两项施工的设计,如果从工艺方面看,二者间没有影响,如果从施工组织方面看,先完成室内回填土就会更加合理,完成室内回填工程后可以有效提高第一层砌墙的效率,增加相应的作业面,方便材料运输。另外,确定施工顺序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相应工程的质量要求,如进行屋面防水层施工前要将屋面以上的天窗、水箱完成,从而避免防水层遭到破坏。施工的安全性也是安排施工顺序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如要将屋面防水工程放到外墙装饰之前进行,楼板吊装不能同防水层施工同时进行,避免产生安全事故。

对施工方案和需要设备进行明确。确定施工方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那些可能对施工有影响的分项工程或者工种,如果是选用通行方法施工的分项工程,只要说明相应的注意事项和特殊问题就可以。如果是工艺复杂、施工难度大、比较重要的分项工程,或要采用相应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结构的分部分项工程,就要对相应的质量要求、操作方法、技术措施、安全措施、降低成本的措施等进行比较详细的说明,另外还要提出一些可能在施工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预案及控制措施。

选择施工设备的时候,必须遵循经济性、适用性及工程需要的原则。进行主导工程设备机械选择的时候,必须结合相应工程的具体特点选择最适合的主导机械。选择辅助设备的时候,要注意其同主导机械设备的配合性,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主导机械的效率和优势。

有效控制施工进度

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的基础之上,有效控制施工进度,能够缩短相应的工期,保证按照相应的计划使工程实现交付使用。在整个工程项目当中,那些关键工程的工程进度关系到整体工期目标能否实现。控制工程进度的措施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积极推广并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流程、机械设备,从而缩短工期。例如进行混凝土工厂当中,就可以采用泵送的方法,同塔吊斗相比,操作方法便捷,浇注速度快。

对工程实行分段式控制。在工程的建设初期编制相应的进度计划表,编制进度表的时候,必须考虑各个阶段工程建的有效衔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衔接的时间和内容,从而优化工程进度表。

加大对关键分项工程的控制力度。各个关键分项工程为整体项目工程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分项工程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才能保证对整体工程质量及进度的控制。

进行科学合理的现场布置

对垂直运输设备的位置进行确定

现场布置的核心就是垂直运输设备位置,它会对材料堆集场、仓库、场内运输管道、搅拌站位置及水电管网的设置都产生直接的影响。确定固定式垂直运输设备的时候,例如井架、电梯、固定式塔吊,就要充分考虑相应建筑物的平面形状,高度、机械载荷能力、材料质量、施工极端的划分、服务半径等因素。原则就是运输距离较短,安全性高、方便组织流水式的施工。通常来讲,如果相应建筑物各个部位的高度相差不多,就可以将设备放在施工段界线;如果相应建筑物的各个部位相差较大或者平面相对复杂,就可以将设备放在高低分界线偏向高部位的侧面或者拐角;如果相应的建筑物是高层点式结构,那么就要将设备房子建筑中间或拐角。布置的时候一定要避免出现某个盲区,建筑物的平面和材料堆集场都要在塔臂回转的半径以内,另外还要注意安装和拆除塔吊的场地以及塔臂距离。

合理设置搅拌机位置

布置搅拌机的时候,要放在垂直运输设备工作半径以内,方便水泥和砂石进场,还要考虑清洗搅拌机、石子之后的污水排放。因为搅拌机要用到水泥、砂石等材料,所以要同仓库和堆集场具有较近的距离,这样可以尽量缩短运距。按照施工现场的材料使用状况设置仓库,如用袋装的水泥,就要设置防潮的水泥库,如果使用散装的水泥,就要设置相应的贮存罐。

合理布置场内道路

布置场内道路的时候,必须满足材料、构件的消防要求和运输要求。最好设置回环型的道路,主干道宽度大于6米,辅路道路宽于3.5米,道路两侧必须设置一定的排水沟。

合理布置临时设施

布置加工棚的时候要同施工对象及条件相结合,一般要设置在建筑物周围,同相应的成品、材料堆场相邻。

布置堆场和仓库的时候,必须遵循缩短运距、减少二次搬运、保障安全的原则。另外,还要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使用实践、施工阶段、材料储备量、垂直运输设备位置等因素,进而合理布置仓库和堆场的位置。

此外,还应合理布置水电网位置。临时性供水最好利用现场中的永久性供水系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电网的设置必须在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当中进行。

结论: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建筑企业要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就必须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题下,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科学合理的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组织及布置现场,能够有效保证相应工程的工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立,宋登富。李福海.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进度控制[J].四川建材,2008(12)

[2]陈建国.强化施工企业现场的质量管理[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4(8)

[3]周国恩.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

[4]夏心文.关于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探讨[J].科技风,2010(1)

[5]李丹丹.浅谈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J].科技资讯,2011(1)

化学科学与工程篇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医疗模式已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大医院人山人海,小药店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医药工业迅猛发展,药学专业人才倍受青睐,现在除了传统的医学院校培养药学人才外,许多理工科院校也相继开办了药学专业(如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等),而基础化学是药学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前我国药学专业的基础化学课程仍按照传统的四大基础化学开课。随着化学基础课学时不断压缩,每门课程的学时非常有限,特别是理工科高校的药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对后续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非常重要。所以,在少学时的基础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更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忽略了在教学中对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化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将绿色化学的思想贯穿于整个化学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粗放型”的传统化学转变为“本文由收集整理集约型”的“绿色化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针对这些情况,当前一些普通高校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实践,以提高基础化学教学效果,但是,大多数高校主要是根据学时来选择安排教学内容,利用改进教学手段来增加教学内容,着眼于局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教学效果虽有所提高,但是效果不甚明显,没有找到从根本上提高基础化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本化学教学团队提出了《基于“绿色化学”理念的理工科院校药学相关基础化学系列课程整合与优化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依托重庆邮电大学中药学专业和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实践。

一培养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大学生是人类社会对高校化学教育的基本要求

“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它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化学物质的产生和使用,有利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牢固树立绿色意识,自觉成为未来的绿色人才。“绿色化学”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化学,是面向未来提出的化学新概念,同时也为化学教学提出了新课题。

因此,本化学教学团队在基础化学教中特别强调引入“绿色化学”理念,在绪论部分专门设有“建立绿色化学理念,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部分,强调绿色化学的必要性,并且基于“绿色化学”理念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将从源头上预防化学污染的新观点逐步深入学生心中。特别是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学团队根据专业特色与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在实验项目的设置上渗透绿色化学理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实验项目中大大减少了独立的基本操作单元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将大部分基本操作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安排在实验技术网络虚拟与仿真实验室中实施,同时大大增加实用性、综合性实验,将部分基本操作融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中。实验原材料都是无毒或低毒的,删除了一些毒性高、污染大、效果差的合成实验。打造以“绿色化学”为特色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努力培养具有“绿色化学”理念的大学生。

二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对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实践

1.教学内容的整合原则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将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两门课程整合,很好地解决了这两门课程中的内容重叠问题,同时使无机化学的教学内容得到了引申,使知识的系统化更加显著。本化学教学团队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将四大基础化学进行整合,即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四门课程进行整合,根据药学专业要求,立足理工科院校注重四大基础化学的关联,确保整个基础化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总课程名称设为基础化学,具体按照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三门课程进行排课。本化学教学团队一起讨论、确定教学内容和相应的学时数,并且备有一些选学内容供学时稍充分的学校选用,或者供学生自学,但是紧密把握“面向药学专业的基础化学知识”、“知识点之间的连贯”及“难易程度循序渐进”这三个基本原则,使学生有兴趣学,更轻松地学。

2.整合后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

针对大学第一学期,新生入学较晚,学习时间较短,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等实际情况,第一学期的普通化学先介绍药学与化学的关系,强调化学在药学专业中的作用,让学生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它,同时介绍“绿色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突出绿色化学在医药工业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及必要性,站在整个基础化学角度强调绿色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先行建立“绿色化学”理念。具体内容是:先介绍简单且与中学化学衔接较多的气体和溶液,引入大学基础化学的教学;然后利用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引入化学反应热、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引出判断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吉布斯自由能判据;从吉布斯自由能变的符号判断反应方向和大小,表示反应限度,引入化学平衡,与中学化学紧密衔接,同时进一步衔接化学反应速率,使学生易于理解;有了平衡依据后,再分别介绍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作为含量测定的加深,再介绍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最后,联系中学化学知识简单介绍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且在每部分都要说明它在药学中的作用。第一学期的理论学时经教学团队统一讨论并经学校批准后定为64学时。

基于现代药物大多是有机物的现实,有机化学在药学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经教学团队统一讨论并经学校批准后有机化学理论课程定为96学时,安排在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授课。并且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按照官能团分类介绍有机化学的内容,注重与中学有机化学衔接,强调具有某一类官能团的化合物其理化性质,每部分都要介绍一些有显著药理活性的化合物和该类化合物的合成工艺,重点强调绿色合成工艺路线,以及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同时简单介绍一些波谱知识,如红外、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能够推导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为今后的中药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物合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有机化学实验重在一些综合性、实用性的绿色化学合成,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践行了绿色化学理念。

经过一年半的大学学习后,在学生基本上都适应了大学学习、生活的情况下,而且具备了较好的数学和化学基础之后,第四学期将深入介绍基础化学难点部分的物理化学,在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基础上,加深对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的学习,最后引入新知识相平衡,包括表面化学与胶体化学和药学前沿知识,以及化学知识及其技术在药学专业中的应用,要求讲原理时必须讲它的应用,重点是在药学方向的应用上。最后提纲挈领,建立整个基础化学的基本框架和知识体系。这样就把基础化学知识点整合,避免了重复,同时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和前后关系安排教学内容,节约了学时、方便了学生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以适应少学时的理工科院校药学专业的基础化学教学。

三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对四大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整合的初步效果

1.学生成绩明显提高

2007级学生因成绩差,有2名学生留级,有近10人未获学位,2008级有95%以上的学生获得学位,2012年重庆邮电大学推免试研究生学生中,生物信息学院5个专业6名同学获得,制药工程和中药学2个专业占了3名,而且有不少同学进入绿色化学与制药工程科研平台参与实验锻炼,参与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4篇,参与中国发明专利的申报1项,1人次参与重庆市药物催化氢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申报,获得了一项重庆邮电大学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

化学科学与工程篇6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科学发展的理念,是一个地区的实情与科学发展观相关要求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既是一个地区发展路径的思考和选择,也是一个地区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做了明确界定,概括地说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这些基本内涵放到正在发育成长中的德令哈市来研究领会,就是要在坚持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把发展作为一个过程,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强化科学发展理念,运用科学发展方法,把握科学发展规律,努力实现又好又快的目标。一要牢固树立人本观。在发展的前提下以及过程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观点,既要使发展能够满足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要求,又要在发展中紧紧依靠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来带动发展,这既是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也是发展的归宿和终极目标。二要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观。全面强调在突出重点的基础上通盘考虑,既不能就重避轻,更不能就轻避重;协调则强调物质与精神齐飞,经济与社会同步,人与自然共生,城市与乡村和谐;持续的寓意更为丰富,要求把发展作为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过程,眼前的发展都应当为未来发展提供基垫,而不能为未来的发展设置障碍,既要讲“既往”又要讲“开来”,“开来”比“既往”更为重要,反对杀鸡取蛋和竭泽而鱼,杜绝端自己的碗,吃后代的饭,砸子孙的锅。作为一个后发展地区,决不能以牺牲持续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只有把三者兼顾起来,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又好又快。三要牢固树立统筹观。统筹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方法论,不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平衡论。在发展过程中的统筹兼顾,不是简单的全面开花和眉毛胡子齐抓,更不能顾此失彼,而是在明确发展主体和发展重点的前提下,抓住主要矛盾,化解次要矛盾,注重统揽全局和全面兼顾,追求综合效益,讲求同步效应。

进一步深化对市情的再认识

运用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德令哈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59年建镇到1988年建市,属乌兰县的一个大镇,为德令哈市的孕育期;第二阶段从1989年到2002年,为德令哈市的生长期;第三阶段从2003年到2007年,为德令哈市的发展期。纵观三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德令哈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孕育、体制变革的分娩、西部开发的催生和科学发展观的沐浴。孕育和分娩在海西的一个农牧业大县,建设周期总共不到20年,但德令哈能有今天这个模样,主要得益于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得益于工业的不断崛起和城市建设的逐步加快,这就是德令哈的基本市情之一。

工业的不断崛起,有力地拉动了德令哈的发展,但不等于德令哈已经步入了工业化发展道路。工业化是指一个地区经济结构从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转化过程。考察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其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工业化率,也就是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著名经济学家钱纳显认为,当这一比重达到36%以上为工业化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德令哈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07%,即工业化率为32.07%。又据工业化综合评价标准来测评,2006年德令哈市工业化实现程度为35.5%。综合两种数据分析,虽然说德令哈工业发展势头较好,拉动作用还比较明显,但只能说是刚刚走上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为主转化的路子,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初始阶段,与工业化发展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从发展现状分析,工业规模较小,主导地位尚未确立,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要真正走上工业化发展道路,还需要一个艰苦努力的过程。

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也不等于步入了城市化发展道路。城市化是指人口逐步集中,社会由农村不断转化为城市的过程,也是人口分布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和群众生活方式不断转换的过程,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结果,是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标志。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认为,衡量一个地区的城市化程度主要有三个指标:一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二是工业增加值占本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三是第三产业占本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根据这一标准分析,2007年德令哈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9.94%,低于全州4.06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2.07%,远低于全州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44%,高出全州28.37个百分点。虽然城市人口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都比较大,但城市化发展的工业指标很低,作为支撑城市发展主导产业的整体规模较小,对城市的融合聚集、支撑拉动作用不明显,加上城市整体功能不完善,基础设施不配套,社会文明程度不够,城市管理机制不健全,城市化发展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从德令哈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参数分析中看,有一个突出的共性问题,就是工业的比重在两个参数中普遍偏低,工业的规模和水平亟待提升。从一二三产的比重看,2007年底为5.52:46.04:48.44,二产的比重与三产基本持平,这说明工业的支柱地位尚未形成。从工业自身来看,对GDp的贡献率为49.38%,加之一些减税因素,对地方财政的支持率只有28.23%,提升工业的产出效益则迫在眉睫。概括起来说,在未来十年时间里,德令哈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重中之重的任务是提升工业的规模与水平。

正确把握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

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达、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较长过程,也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工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来分析,一方面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涵和“发动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业,一个城市的产业有了竞争力,这个城市就会兴旺发达,那么工业就成为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另一方面城市是工业的载体和“助推器”,城市化的过程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科技、劳动力、教育、市场、交通、通讯、物流等发展要素,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和有力支撑,城市发展水平越高,对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力就越大。一位城市学家告诉我们,一个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是个空壳城市,一个没有城市输血的产业是短命的产业。产业是地区发展的纵坐标,城市是地区发展的横坐标,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良性互动,促进大融合,推动大发展。

德令哈处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初始阶段,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确把握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坚持走好工业化与城市化并举之路,努力开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良性互动格局。要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充分利用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有利契机,依托工业园区这个平台,发挥好自身的比较优势,促进资源的永续开发和循环利用,推动工业经济向提高规模扩总量、综合利用上水平、精深加工上档次、产业聚集相融合的方向发展。要围绕建设园林化城市的目标,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不断扩充绿化面积,大力发展商贸、教育、旅游、房地产、社区服务、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为加快工业发展拓展空间。要坚持发展工业以扩市提位、扩市提位以壮大工业的举措,在工作部署上做到工业化与城市化并重,在发展成果上促使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赢。

集中精力把工业经济做大做强

工业是一个城市的立市之魂、强市之基、振兴之本。要按照“以工立市、以工兴市”的发展思路,创造性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的机遇,把推进工业化作为振兴城市的根本大计,按照配套、聚集、融合的理念,认真实施3+3产业发展思路,加快培育循环型工业和特色产业,努力形成特色禀赋与竞争优势相融合的产业体系。

(一)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坚持发展效率优先、节约资源优先、美化环境优先的“三优先”原则,正确处理工业发展、经济增长、资源环境三者关系,坚持以综合开发为前提、以有效配置为手段、以产业链条为纽带、以骨干企业为依托,落实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企业循环生产、发展生态型产业三大重点任务,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促进资源的减量投入和循环利用。引导企业实行清洁生产,高度重视企业生产和生活环境的美化,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淘汰落后的工艺设备,推广有利于节约资源的高新技术,建立有利于企业循环生产的技术支撑体系,从根本上促进工业经济的循环发展。

(二)着力打造园区平台。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建设一区四园”的基本思路,结合建设园林化城市的基本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标准建设,合理布局盐碱化工、建材、生物制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园区。在原有工业园区,着重布局盐碱化工和建材业;在河西都兰路以南和站前路以北地段,依托生物制品及中藏药业,逐步打造一个新的生态工业园。要千方百计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园区建设投入力度,着力抓好支撑大工业发展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二期水源地和一棵树地下大型水源地建设,同时抓好园区绿化和人居环境建设,不断提高园区的服务承载能力,增强园区的聚集和整合功能,发挥好园区在承载产业聚集、带动工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使之成为支撑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强势工业园。

(三)精心培育产业链和产品链。依托德令哈的资源优势和周边地区的禀赋资源,充分发挥交通、能源和水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认真贯彻州委、州政府领导最近提出的“资源大开发、产业大循环、工业大发展”的新精神,认真实施3+3产业发展思路,精心培育盐碱化工业、建材业、生物制品及中藏药业三个主导产业和高原特色旅游业、特色农畜产品种养业和物流服务业三个配套产业。在盐碱化工领域着力培育纯碱、氯化钙、烧碱、电石、pVC、碳酸锶、氢氧化钾、有机硅等系列产品;在建材业领域着力培育水泥、水泥制品、建材砖系列产品;在生物制品及中藏药业领域着力培育枸杞系列产品、沙棘系列产品和中藏药品;在高原特色旅游业领域,围绕外星人遗址、柯鲁克湖、黑海、怀头他拉崖画、金子海等资源,加快开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旅游品牌;在特色农畜产品种养业领域,着力培育中藏药材、枸杞、沙棘、大蒜、蘑菇、葡萄及绒山羊、牦牛等系列产品;在物流服务业领域,大力发展原料运输、汽配修理和餐饮服务,为主导产业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务,逐步形成能够支撑城市发展的相互融合、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3+3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城市的经济实力。

千方百计把城市做精做美

围绕打造“西部园林化精品城市”的目标,把创新理念作为城市发展之基,按照完善城市骨架、扩大城市容量、增强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形象的发展思路,坚持走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商业化开发、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努力实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人居环境趋于舒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辐射作用明显增强的目标。

(一)用全新的思维建设城市。城市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它既是市民生活居住的重要环境,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载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作为德令哈这种小城市,要想在西部城市群中占有一席之地,应该走“不求其大、但求其特”的路子,就是通过挖掘和突出地方精美之处来提升城市知名度,就会使城市发展走上精品化路子。对于德令哈市来说,要本着“建设亮点、营造特色、多出精品”的要求,利用现代科技和时代精神打造城市亮点,挖掘民族文化和西部风情营造城市特色。在生活设施建设上,逐步推行供水、排水、供暖、供气、供电等“多网并沟、一沟多网”的建设模式,利用现代科技装备,推行“一卡通”经营方式;在城市道路及标志物建设上,要坚持拉大距离和拉开骨架,体现现代化气魄和时代精神;在民居、教育、文化等公用设施的建设上,要坚持适宜西部环境的要求,体现民族文化和西部风情,加快形成以现代风格为主体、以西部风韵为特色的城市主旋律,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

(二)用全新的视角美化城市。要围绕建设园林化精品城市的目标,努力使城市公共绿地、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先进城市标准。密切结合德令哈市的特色,建设多层次、立体式绿化体系,形成乔灌草结合、绿色景观错落有致的绿化系统。要利用有限财力、整合社会资金,坚持一街一景、一场一景的原则,精心实施河岸绿化、路边绿化、庭院绿化、广场绿化、公共绿地和城边防护林“六大工程”,调动全社会力量,建立绿化责任体系,切实加快城市的园林化进程。发挥行业管理作用,实行“出租车着绿”和“建筑物着装”工程,形成动态与静态结合的色彩体系。在城市的亮化上,要坚持主干一街一景、次干风格多样的原则,重点抓好主干道路和重要建筑的亮化包装,带动次干道路和其他建筑物的亮化进程,让夜晚的德令哈更加璀灿迷人。

(三)用全新的理念经营城市。要进一步强化经营城市的理念,不断推进城市资产运营的市场化,加快建立经营城市的新机制。通过盘活存量土地,转让基础设施经营权,推进公用事业社会化,实现城市资产的市场化经营。一是充分利用城市土地这个重要资源,在盘活存量的基础上,整合一批土地资源,通过挂牌运作、市场拍卖等办法,促进使用权、经营权的有偿出让和有序流转,实现以地生财,提升土地效益,用于城市建设再投入。二是利用城市部分基础设施的投资权、经营权和使用权,采取拍卖、出让、抵押等方式,吸纳民间资本、境外资本和各种非政府投资,以加快城市建设进程。三是逐步理顺公用事业的收费价格,实行基础设施有偿使用制度,因时因市进行合理调整,使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走上良性循环、滚动发展的轨道。四是建立健全投融资机制。通过政府授权的办法,由现有的城乡建设投资公司对城市主次街道的广告权进行商业化经营,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筹资、投资、经营、还贷,逐步实现自筹、自用、自还,努力走出一条城市建设“投入--产出--再投入--再产出”的良性循环路子。在健全投融资机制上,要有大胆创新的精神,紧紧依靠城市资产的市场化运营和滚动发展,促进城市内部自然生成资本、人力作用资本、相关延伸资本的有效聚集,探索和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法人经营、利益共享的城市资产经营模式,彻底改变城市建设长期依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模式,不断加快城市化进程。

(四)用全新的机制管理城市。城市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从某种程度看管理比建设更重要。按照“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全面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体系,围绕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加快制定道路管理、市政管理、市容管理、绿化管理、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加快建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城市管理机制。大胆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职能分开的原则,合理设置城市管理机构,明确界定管理职责与服务权限,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的整体管理水平。本着属地管理、能放则放的精神,坚持权随事转、费随事走的原则,把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加大责权利的下放力度,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以及行业站所等社会细胞组织管理城市的作用,加快形成“一级政府、二级管理、三级网络”的城管格局。

(五)用全新的标准提升品位。城市的品位主要体现为城市的文化内涵。从城市的发展来看,经济是城市的硬实力,文化是城市的软实力,二者缺一不可。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文化元素”的理念,深入开展“八荣八耻”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弘扬“五个特别”精神和在逆境中崛起、在和谐中创业、在奋斗中奉献、在创新中发展的德令哈精神,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提升城市文明水平。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多样性为目标,在城南工业区的长江路西与巴音河东岸的中间地段,采取企地、军地、州市共建的方式,建设一个集绿色、水域、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和谐园;要加大项目的争取力度,建设高标准的民族文化中心、民族风情园、少儿活动中心、图书馆和体育场馆;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原则,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金,利用祁连石资源和广场、小区、交通十字以及建筑物空间等空闲地段,建设一批能够体现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小品;要充分利用外星人、情人湖、天湖等南丝绸之路的旅游文化资源,认真办好艺术节、湖蟹节、民运会、招商会等文化节会活动,通过发展节会经济,弘扬特色文化,提升城市品位。

坚持不懈地优化发展环境

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的意识,加快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建设和谐社会的水平,全面优化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环境,努力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

(一)加快改善支撑发展的硬环境。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全局出发,切实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以争取蓄集峡水库的立项审批为重点,逐步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推广节水设施和节水技术,改革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提高供水能力。进一步完善交通网络,积极配合国家改造和提升铁路运力,健全区域公路交通体系,抓好矿区道路、旅游道路和乡村道路的规划与建设,提高公路的通达深度。积极配合省、州加快输配电线路建设,完善供电网络,强化工业的电力支撑。继续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工程,不断扩大农牧区电网覆盖面,切实保障城乡用电需求。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健全网络、重在应用”的要求,加快以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为重点的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构建覆盖全市的公共信息平台。

(二)加快建设保障发展的和谐社会。在积极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要围绕实现和谐发展的目标,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要,转变择业观念,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拓宽就业渠道,通过就业为百姓谋利。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和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让教育为百姓排忧。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卫生为百姓解难。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不断拓宽社会救助渠道,综合运用振灾救济、企村结对、爱心捐助、整村推进等手段,努力为低收入群体解困。

化学科学与工程篇7

关键词:建筑工程;行政管理;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建筑企业经济规模快速增长、企业收入和产业延伸加速跨越。但由于行业特性,许多煤炭企业仍依然面临着行政管理科学化的障碍。企业行政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推动和保证着企业的计划、生产、财务、营销等的顺利、有效进行和相互之间的协调沟通。建立适应行业特性、市场实际和中国国情的行政管理新体制,已经成为建筑企业的重要课题。

一、行政管理的基本理念

我国现行和应用的大多数行政管理制度与方法都是学习与借鉴国外的一些方法与理念,很少是本土化的理论。泰罗开创了科学管理时代以来,莱芬韦尔和库克加以发展,并加以英语与行政管理方面,这此时他们都取得了卓绝的成就,使行政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使良好的形象得以展现,至此,科学管理的理论便被普遍应用与推广,逐渐的被行政管理所吸收与借鉴,在行政管理方面,科学管理也日益展现其优势,受到一致好评并备受关注。

二、行政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方式

(一)坚持科学的行政工作方法。倡导以科学的行政工作方法进行行政管理。将工作人员与科学连接在一起,对行政工作进行科学的分工,同时,行政人员承担相应分量的责任,保证权责对等、统一。只有权力与责任相符合,这样才能形成公平行政的组织纪律,保证组织的稳定。

(二)建立行政人员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机制。坚持建立行政人员的培训开发与考核机制是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主要方式之一,科学地选择和和不断地培训行政人员。管理人员有责任细致地研究每一个行政人员的性格和工作表现,不断开发出他们的能力。通过对行政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在精神上、思想上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引导,督促其树立促进行政管理科学化的理念,同时,需要培养行政人员的独立人格,使其能够有效的掌握相应的制度规章,并运用规章制度独立行使执行权。

实行行政人员的绩效考核,通过对行政人员进行内、外部考核;定量、定性考核;考核与测评相结合,可以使考核的科学性、公平性、公开性、真实性有效的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三)完善监督机制。早在西方行政管理科学化手段中,便在威尔逊时期提出了行政监督的思想,强调行政管理必须对任何方面的公众舆论都保持敏锐的反应。现今,随着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裁量权的不断扩大,在行政执行中凸显除了较多的问题,诸如:行政管理中行政人员滥用权力、违法乱纪、无视公民权力、管理混乱、不负责任等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不良情况。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中,虽然制订了执行标准和考核标准,但执行起来存在很大的弹性空间,部分行政人员指国家利益于不顾,在行政管理中,不合法的行政行为长期存在,严重损害了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及公民与国家的利益,行政机构立法规制的缺失与有效行政监督机制尚待完善,行政监督力度不够,导致行政管理科学化路程受阻。所以,在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过程中,有待于监督体制的监测和督促。因此需要建立以立法、司法、行政三位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从各个层面进行强化分支,增取将每一个监督对象进行细化,确保行政系统高效地运作。对于行政管理相对薄弱的化解必须对其实施经常性、反复性的监督,避免不些潜在因素、突变因素造成行政管理的混乱性。因此,在行政管理中,要不断发挥群众监督对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同时,行政机构必须加强内部监督,充分利用社会监督,将行政弹性过大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扼杀在潜伏初期。

三、提高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径

当前企业行政效率在管理方法上陈旧僵化,仅注重行政规章和行政命令,无法调动行政官员的积极性。所以要有的放矢,找准提高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工作目标与权限方位。建筑企业对安全工作特别重视,基本上所有部门都有安全管理的相关职责。遇到研究安全问题时,几乎素有的行政单位都要受到这样或那样、或大或小的责任。所以,面对像安全工作这样的事情,要对不同的行政管理层次、不同的管理部门,明确工作职责,重点从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信息反馈等方面提高效率。

(二)建立健全建筑企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和认真执行行政部门的各项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工作程序以及一系列规范化表格、图表等,从而建立起行政部门的法治秩序。提高行政效率,必须加强行政管理法规的建设,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以法律和规章制度的形式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

(三)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每一个行政工作人员都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作为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是知识水平高,各方面素质优良的公共管理者。企业行政人员素质的提高可以提高组织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科学而又艺术的管理。经济的全球化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在未来的管理中必须有国际眼光,熟悉国际游戏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四)引入科学的建筑企业管理方法。引入目标管理、绩效评估、成本核算、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等等。转变以往反正企业的原料成本很小,企业总可以旱涝保收的错误观念,要运用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指导企业的投入和产出,可以提高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科学衡量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最终提高行政效率。

(五)利益科学的方法将行政管理的流程加以精简,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管理科学化管理一个关键且重要的环节便是精简机构,这对于优化管理流程至关重要。在对行政管理工作进行优化与精简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程序简化、权责明确的标准与要求,保证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与流程能够有专门的责任人与负责部门,实现流程中各部门资源的信息共享,从而呈现相互协助、促进与制约的局面,保证行政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并且,在新的行政管理形势下,要对行政人员的相关管理规章与制度加以调整,充分利用新的科学化的理论、手段在行政管理上的应用。

(六)利用科学化手段建立行政信息化系统。目前,我国行政机构正在整合资源,争取实现网上办公应用系统的早日实用,行政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系统的建立可以灵活运用信息网络传递行政决策、制度变更等重要行政信息,加强各行政部门信息沟通的及时性,使行政管理过程的事中、事后管理者随时得到确切、全面的信息反馈,提高决策的的准确性。在管理中要注重行政管理消息的反馈,通过行政中出现的情况以便随时调整行政管理的目标与方式,达到科学化管理的最终目的。

(七)利用科学化手段实现文化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在推行科学化手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过程中,科学化管理已然成为一种文化,是行政管理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利用文化建设引导行政机构干部形成效率最高化、服务最大化和管理标准化的行政管理理念,与此同时,还应促使行政人员形成雷厉风行和严谨细致等行政管理核心价值观,把行政管理科学化融入到生活中去,并把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的应用当作一种工作要求和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积极的投身行政工作实践。

结束语

建筑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当前我国建筑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着机构庞大臃肿、人员众多、权力集中缺乏制约、企业行政管理人员观念陈旧保守、运转不灵、效率低下、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是由于缺乏经济效益观念、行政体制不健全、旧观念的束缚等原因造成的。为此,广大建筑企业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健全企业规章制度,逐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和利用人的内在潜能,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获得最佳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臧忠生.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J].吉林政报,2011,08:33-39.

[2]乌云高娃.蒙古族非正式制度对行政管理活动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3.

化学科学与工程篇8

关键词:施工管理合同安全质量进度工程造价

在现今电力工程的兴建浪潮之中,传统的电力项目工程建设和管理技术也亟待改革和创新。相比其他的工程项目而言,电力工程项目有着建设结构复杂,耗资巨大,工期长,管理多面性等显著特点。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了满足电力项目工程建设的相关需要,改革电力工程施工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成了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的管理机制在施工配置和人力、物力配置上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但依然存在相关问题,管理和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不合理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一、关于劳务合同的管理方法

(一)选择劳动队伍的方法

施工劳动队伍作为工程的直接实施人员,在劳动队伍的选择方面首先考虑企业资质和财务状况等。但随着电力项目工程的发展,劳动队伍和有关企业往往存在劳务分包和各种挂靠现象,因此单单看从业队伍的资质和注册资本往往很难判断劳动队伍的优良性。为了更可靠的区分劳动队伍的真伪,应该在确保企业满足分包工作,进而对劳务企业的人员配备、资金来源、设备和施工经历等方面进行考察。一般来说,有着更多合作经验的劳务企业具有更大的优势。

(二)劳务合同的拟定

劳务合同不仅能够确立双方的责任义务范围、责任关系,同时还是双方利益的最大保障,同时也能确保工程正常运转。对于劳务合同的拟定也有着很多的具体要求,否则往往会导致劳务纠纷的发生。一份合格的劳务合同首先应该在内容上详细,分工明确。合同在劳务结算上也应该有明确的划分,确保工作量计算上的可行性。合同的拟定一定要确保责任、利益分割上的准确性,不得存在劳务上的牵扯关系。劳务分包工作一般需要列出施工清单明细,具体写出施工项目、工作量计算单位、劳务分包单价等内容,一方面利于结算账目,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劳务纠纷

(三)劳务合同的执行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原则上应该按照合同规定进行施工操作,但往往会由于合同中没有提及的施工项目而发生纠纷。对于这种情况往往需要双方进行必要的协商,通过变更合同或签订补充合同来处理相关争议。合同的变更必须在双方的同意下才能签订补充合同。在施工过程中劳务企业若将施工项目装让于其他劳务企业,而转让施工队伍又没有从事相关的施工的相应条件,这种情况下,施工企业则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并重新寻找合作企业。对于双方协商无果的情况,则需要诉讼法院解决。

二、关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一)建立和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

施工过程的安全生产核查是工程项目安全进行的有效保障,安全审查工作往往要对施工单位安全责任制、安全保障设施以及相关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往往还要签订安全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和义务,确保安全生产。对于建设单位一般还需要建设安全管理的机构或组织,负责安全监管,进而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二)培养安全文化

作为建设单位必须坚持实施安全管理机制,认真开展相关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工作,在最大程度上促进工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同时也要加大力度培训施工人员的施工方法,严禁违规生产,减少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事故。安全监管机构也要定期、不定期对施工场地和施工设备进行检查,争取在事故发生前排查出事故隐患,确实落实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促使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安全生产意识,进而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

(三)安全设备设施的配置

安全设备设施是发生安全事故后最有效的营救和自救的设施之一,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最大保障。因此加大对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极为必要。在危险施工场所必须要有相应的警示标志和消防措施,以降低事故发生率。安全管理部门必须定期检查安全设备设施,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并对对应的设备运转情况做好记录。只有做好了安全防护工作,才能合适的增加工作量,安全就是效率,因此必须坚定加大对安全设施的投入。对于施工单位的领导者来说,加大安全设施的资金也是极为重要的管理理念,只有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才能提高生产量和工作量。否则,盲目提高工作量带来的往往是事故频发。

三、施工质量管理

(一)监理在施工单位的管理作用

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管主要工作在于工程监理。承包合同中强调的施工质量就是监理检查的主要标准,并会逐步验收。作为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管者,监理必须坚持三检制,确保整个工程项目都在合同规定的指标内。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往往会遇上超出自身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监理就需要充分协调施工单位中各层之间的关系,全面调动施工单位的监管力量,以人为本,期以提高施工项目的质量。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面监控。

(二)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的管理

在项目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除了监理的监管工作,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材料的质量。因此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设备质量才能保证项目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与施工材料供应商之间做好信息反馈工作,作为施工单位必须密切注意施工材料的质量变化,不要将不达标的材料带进项目工程中,而作为材料供应商必须严格保持提供材料的真实性。通过施工单位和供应商之间的良好协商,加大对材料的检查力度,提高质量检测力度。

(三)关于施工程序、施工方法的管理方法

对于某一个工程项目,首先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组织设计计划,并需要技术主管部门和监理工程师审核,在完成了上述流程之后才能应用于项目的施工中。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会贯穿工程实施的始终,因此,合适的施工程序会直接影响项目工程的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建设单位应该加强对技术主管部门的培训,提升技术人员的自身技术素养,确保能够制定出最合理的施工程序,同时也要完善施工组织设计的工作体制,做好各程序的交接工作能有序进行。

四、施工进度管理

施工进度的快慢会决定项目工程的质量,同时也会影响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因此施工项目能否按时交付使用具有重大意义。为了确保工程项目能够按照预想的进度进行,保证工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等必须指定相应的施工进度表,首先从计划上要确保工程项目按时完工。各级单位工作人员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施工的实际工作经验,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工程的进展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还会设立专职计划员,针对组织设计计划意见工程实际进度,对整个工程项目做出准确预测。在工程进度管理中,一般需要建立三级计划进度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预定工程的实际进度,保证项目工程的施工进度。一级计划一般指的是根据组织设计安排告知各级单位的准确职能、开工时间、交付时间等;二级计划即逐步落实一级计划的相关内容,并针对不同的施工阶段确定施工安排和资源配置等;三级计划则是在保证前两者稳步落实的前期下,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工期延迟和技术难题等问题,指定和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保证在一定时间内将工期的部分偏差得到纠正。三级计划的有效实施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施工项目施工流程,进而保证项目工程按时交付使用。

参考文献:

[1]苏帅钦.公路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科技;2009年06期

[2]麻昌颜.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城镇建设;2011年11期

化学科学与工程篇9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微电子、微波、电磁场方向。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1~2名。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凡报考专业属于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半导体、微电子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均可报名申请。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自动控制、机械设计与制造,共2~3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采矿工程2名。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物理海洋学5名。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道路与铁道、桥梁与隧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发酵工程、微生物、食品、生物工程,共4名。

煤科总院建井研究分院: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共2名。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3~4名。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2名。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学(海洋动力学、大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病原生物学。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电气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及其相关专业。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相关专业共10名。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42所:化学工程与技术2名。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各3名。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共10名。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202所):电子类、控制类、机电类,共3名。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船舶与海洋工程、核科学与核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反应堆物理、粒子物理、原子物理、电子科学与工程、电磁场、电力电子、固体电子。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学术型: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型: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院:农产品加工及贮藏、机械设计及理论。

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科学。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物理电子学。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4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调剂名额为20名。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经济类2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工程1名(07大跨与特种结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名(08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1名(10结构检测与加固)。

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航天710所):计算机相关专业、系统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处理系统、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3名,安全科学与工程1名。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相关专业2名。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名、载运工具运用工程1名、材料加工工程1名、材料学1名、工程监理1名、计算机应用技术1名、交通运输管理与规划1名、工程咨询1名、岩土工程5名。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信息与通信工程、飞行器设计、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与方法、仪器仪表工程。

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植物学。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专业学位)、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工程、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中科院地观测与数字地球中心: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应用数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控制工程。

中科院研究生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名、软件工程专业12名。

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工业工程、工程管理。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生物类。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与方法、仪器仪表工程。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遗传学。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工程。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物理类3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名、生物物理学1名、制冷与低温工程1名、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1名、精密仪器及机械1名、计算机技术1名(专业学位)、控制工程1名(专业学位)。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学、控制、材料工程等。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本科专业为天文类、物理类、数学类。

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微电子、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地质工程1名、地球化学1名。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光学2名、地球物理学/地质学1名、微生物学/物理化学1名。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学6名、动物学3名、生态学5名、中药学3名。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有机化学3名、药物化学2名、材料物理与化学3名、计算机应用技术6名、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6名、计算机技术2名、材料工程2名。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天体物理10名、应用天文9名。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无机化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

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信号处理专业、电磁场微波技术专业。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飞行器设计、控制类、电子通信类、计算机、计算数学、机电一体化。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市政工程1名、桥梁结构1名、地下工程1名。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环境工程、岩土工程专业各1名。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核能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学4~5名、海洋化学1~2名、海洋地质4~5名、环境科学1~2名、环境工程3~4名。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发酵工程。

郑州机械研究所: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病原生物学4名。

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水声工程6名。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

中国农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2~3名。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电子与通信工程。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专业。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3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名。

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724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6名。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本科所学专业为计算机、机械、电子、自动化、通信等共5名。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和生物化工。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上海):信息与通信工程。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加固技术、高密度互连电路制造技术等方向共12名。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专业。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5名、中医医史文献3名、中西医结合基础5名、中药学1名、情报学3名。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学、生物化工。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矿物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土地资源管理共4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接收具备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电子、汽车、机械等理工科专业背景考生。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学。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应用化学4名。

西南通信研究所(30所):通信与信息系统、密码学。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机械设计方向2名、材料学专业2名、有色金属冶金专业2名、应用化学专业1名、地质学专业1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保护、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园艺、农业机械化、农村与区域发展。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构造地质、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5名;岩石力学、力学、土木工程3名;地球物理学2名;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3名。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名、通信与信息系统2名、信号与信息系统2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三所: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要求本科专业化学化工或湿法冶金、分析化学,共2名。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材料学2名、有色金属冶金2名、机械设计及理论2名、应用化学1名、地质学1名。

山东省医学科学学院:免疫学2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名、病原生物学1名、放射医学2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名、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名、卫生毒理学1名、微生物与生化药学2名、药理学1名。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导航、制导与控制。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专业、高分子复合材料专业、化学和化工类专业、机械设计和制造类专业。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共5名。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3名、电气工程2名。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材料学。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计算机应用、地球物理、地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206所):电路与系统、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接收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考生。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北京机电研究所: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涡轮机8名、热能5名、机械2名、控制2名。

上海材料研究所:材料学5名。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材料加工工程。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机械设计及理论、油气信息工程。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矿物加工工程。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凝聚态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和第四纪地质学拟共10~11名考生。

长沙矿冶研究院:接收本科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或冶金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考生。

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冶金工程专业。

西安热工研究院:热能工程。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接收本科专业为航空发动机、飞行器设计、力学、热能工程、自动控制、光学物理、机械等相近相关专业的考生。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计算机/控制/电磁兼容/电子信息/测控技术等方向。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数学。

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人。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5名,放射医学2名。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应用化学、材料学、工程力学。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光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53所):材料学。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在电子类、机械类、通信类、控制类、软件类、机电类等专业保留6名调剂名额。

江苏自动化研究所: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通信与信息系统共8名。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04所: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自动化,共19名。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

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光学工程,相关光学、电子、材料、制冷、结构、电子计算机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飞行器设计。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7名,构造地质学6名。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材料学、有色金属冶金、工业催化。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表面工程、材料学、物理学、真空技术、应用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等。

党校、社科院系统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5名、政治经济学5名、世界经济5名、国民经济学5名、区域经济学5名、劳动经济学4名、宪法学与行政法学4名、政治学理论4名、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5名、国际政治2名、社会学2名、企业管理5名、行政管理3名。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与法治、政治社会学。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4名、政治经济学6名、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4名、中共党史4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名、思想政治教育4名。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政治学理论。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龙江省委党校: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行政管理。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委党校、伦理学、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行政管理。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国民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学10名、产业经济学10名、中共党史5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5名、专门史(近、现代均可)6名、企业管理10名。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俗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门史、世界史。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社会学、民俗学、人口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中国哲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人口学、农业经济管理等。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民办高校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英语笔译、英语口译、俄语口译、日语口译、日语口译(日朝双语方向)、朝鲜语口译。(专业学位)

化学科学与工程篇10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为支撑“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的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涵盖了化学、化工相关的诸多领域。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因而,在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赋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新的内涵,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成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新的课题。“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1-4]本文将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对新形势下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确定

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依据,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办学定位的基础。人才培养目标是指高等院校通过人才培养活动,使受教育者达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预期设定,它界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综合反映了学校对培养人才的总期望和要求,是高等教育质的规定性。人才培养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界定了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5-7]进入21世纪,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化学、化工技术的发展层次更为深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内涵更为丰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的精英人才。另一方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与其他学科交叉更为深入,其作为通用工程基础专业的特征愈发突出。专业外延的扩大导致专业界线更加淡化,进一步引起就业形势和就业观念的深刻变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广泛地参与各类技术工作。这就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提出了高要求。同时,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高等教育必须主动适应国际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既懂技术、管理又了解国际市场运转规律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因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应该定位于,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交叉学科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掌握宽厚的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知识;掌握国际行业规则;掌握必备的科学思维方法与工具性知识;掌握较丰富的经济、管理、营销、社会、法律、环境、人文等社会科学知识。具备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运用科研创新思维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的能力;具备有效的进行沟通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具备进行组织、管理、营销的能力;具备运用外语进行跨国交流与服务的能力;具备运用化工商贸知识进行谈判的能力;具备终身学习与提高的能力;具备运用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品质和优良的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艺术修养;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培养能够在化工、轻工、医药、炼油、冶金、能源、环保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和产品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构建的指导原则

课程体系是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上的要求和反映,它属于课程结构中以内容为维度的结构,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的总纲领,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8-9]为了满足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构建应该围绕如下原则进行。

1.厚基础、宽口径构建“平台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化学工程与工艺学科领域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进一步深入,其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专业人才需求市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专业人才需要适应较宽的知识领域的要求。因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化学、化工技术学科以及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相关交叉学科的需求为前提,本着加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教育,完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构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平台教育体系,采取厚基础、宽口径方式开展学科交叉与综合背景下的平台专业教育和个性化人才培养。[10]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该以基础化学、化工为支撑,把新技术、新学科融入专业学科教育范畴,按照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从“科学意识、科学知识、学科前沿与交叉”三个层次设立高度融合的具有基础平台教育性质的核心课程。[10]坚持厚基础、宽口径专业教育思想,设置具有科学知识特性的多门类“模块化”选修课程和培养道德素质、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素质教育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潜能来培养人才,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多项选择,拓展和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以满足“厚基础、宽口径平台教育”与“个性发展”要求。

2.坚持用工程教育理念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作为工科基础性专业,需着力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育应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核心,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为了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构建中,应该改变过去强调工程科学理论知识,弱化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弱化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普遍问题,本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密切教学与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的关系,加强实验课、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实践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实践教育课程是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综合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工程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构建中,在加强基础理论教育,拓宽专业内涵,突出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面向应用,体现素质培养和个性化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际,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和完善“以实验及工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基础,以设计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为目标的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3.以国际化视野构建课程体系,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知识信息化,必然要求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也必须要培养掌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一定外语水平,熟悉国际行业规则,能够进行跨国交流与服务,具有广阔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外向型、复合型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的国际化是高校人才培养国际化的关键。教学内容要国际化就必须将国内外先进的知识体系融入教学内容,以外语或双语进行教学,构建双语课程群,将外语教学与应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另外,在教学中以实用性和国际化为标准,以课程为单位引进经典原版外文教材及相应资料开展教学也是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有效途径。此外,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还必须要求在基础外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在传统课程设置中增加国际知识、跨文化交流课程,让学生熟悉多元文化,通晓国际规则,培养学生的国际修养与国际思维能力。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构建

1.通用课程模块

通用课程模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门知识的基础,是保障厚基础、宽口径构建平台教育的关键。该模块包括人文社科基础、政治理论基础、身体素质课程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化工基础、计算机基础、经济管理基础等课程门类。在构建通用模块时必须按照模块化思维,对各门类课程内容进行统筹整合。比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结构化学中重复的内容就必须进行删减,物理化学中与化工热力学及化学反应工程相关的内容要进行整合,重新调整各门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分配学时、学分,以构建新的基础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模块

专业课程模块是根据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目标而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课程模块,主要训练学生的工程思维,培养学生探索工程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专业课程模块构建时,要注重设置跨学科门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如化工专业课程与专业外语融合,化工设计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运用融合,化工过程分析与开发和化工技术经济学融合,化工产品开发与环境保护融合,文献检索、科技写作与科训、毕业论文融合等。学生通过跨学科门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的学习,提高全面素质,实现从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3.综合能力模块

综合能力模块主要为多门类选修课程。该模块为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选择空间,通过对该模块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跨学科的综合知识背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技术交流能力等,满足了“平台教育”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要求。该模块课程设置中,应该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及市场需求尽可能多的设置课程门类。除了设置专业相关边缘课程、外延课程、文化素质拓展课程、涉及综合道德伦理法律常识的社会课程外,尤其还要增设化工管理、化工经济、化工商贸等课程及诸如商务英语、科技英语、学术交流英语、外国企业文化等外语或双语课程。

4.实践环节模块

实践环节模块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核心环节。该模块包括实验课、课程设计、各类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等实践训练内容。在实践环节模块构建中,为了满足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实验课程应该从验证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转变,从单科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转变,从认识性、继承性实验到研究性、创新性实验转变。课程设计教学中,整合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学反应工程课程设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设计、化工工艺课程设计等课程内容,构架综合性大设计课程,并要求设计过程中充分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设计。设计选题应紧扣学科前沿和工程实际,并鼓励学生采用不同工艺进行设计。实习教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最为重要的实践教学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习教学应该和工业实际紧密结合,并采取多样化的实习教学方式。毕业论文(设计)是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检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该具备前沿性和创新性,面向工程实际,和教师科研或学术课题相结合,采取项目式教学进行毕业论文设计。

三、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的构建

构建一套与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管理制度的构建中,必须要保证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都按照制订的教学大纲规范授课,并定期不定期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督,构建由多种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相互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针对不同课程、不同教学环节,采取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考试评价、实践教学评价、毕业论文质量评价等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另外,教学运行管理中要特别注重丰富和发展学分制,为个性化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此外,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时,还必须创新学习指导制度,建立学业导师制,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学生整个学业生涯提供指导。同时,还要完善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及工作能力跟踪管理,既重视学生在学校期间的考核评估,也重视其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考核评估,并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指导并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制订、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建立和完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

四、结语及展望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随着国内、国际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也必须不断探索、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好的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

[注释]

[1]翟安英,石防震,成建平.对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及模式的再思考[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4-68.

[2]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6.

[3]刘忠喜.人才培养模式概念、层次及构成要素[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107-110.

[4]魏所康.培养模式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1-5.

[5]蔡志奇,沈志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与实现[J].药学教育,2014(4):1-4.

[6]王进鑫.适应知识经济挑战变革高校人才培养规格[J].中国高教研究,2001(3):71-72.

[7]于珍彦,于少珍,韩如成.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模式探索[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6):106-108.

[8]周立山,魏抗美.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1.

[9]陆勇,崔刚.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地方工科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4):7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