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46:44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篇1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技术;昆虫生态学

中图分类号:Q968.1文献标识码:a

分子生态学是应用分子进化和群体遗传学的理论、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系统发生学和数学的分析方法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地理学、古气候学等)去研究种群、进化、生态、行为、分类、生物地理演化、生物保护等学科领域的各种问题。它主要通过大量使用分子生物学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态现象,阐明生态现象的分子机制。昆虫分子生态学就是以昆虫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分子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昆虫进化和适应机制的一门科学。它主要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查昆虫种群或个体的遗传变异,分析和解释遗传变异的特点与规律,揭示遗传变异所反应的规律性的东西,从而进一步阐明昆虫之间一级昆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研究的最典型特色是运用分子遗传标记来检测研究对象的遗传变异特征,揭示昆虫的演化规律。

在昆虫分子生态学研究中应用较多的分子生物学标记技术有:同工酶(蛋白质电泳)方法、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及微卫星标记方法(SSR)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其中,目前应用最多,最简便的是SSR和Snp技术。下面我们主要介绍在昆虫生态学研究中几种常用分子标记方法。

1.同工酶方法的应用

同工酶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催化功能而分子结构不同的一类酶。自从Hunter和markert创立同工酶酶谱技术后,同工酶谱的变化即可作为鉴定物种、研究分类与进化、遗传与变异的重要指标。在昆虫分子生态学发展之初,同工酶被广泛应用与昆虫的分类、种群间抗性的遗传变异等方面,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同工酶技术已慢慢被淘汰。

2.RFLp技术的应用

RFLp又叫作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即我所说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而且他作为第一代的生物分子类标记技术,这种技术是指通过已经发现的限制性内切酶来处理不同生物个体的Dna,通过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的多种特异性来达到获得不同的Dn段的目的,这种技术一般是被应用于分子杂交,放射性同位素的显微技术中,而且也只是主要用于研究生物遗传的研究中,自问世以来已广泛运用于多门生物学科研究中。

在昆虫生态学研究中可以用于昆虫遗传谱图的分析、遗传连锁图的构建及数量遗传性状等方面的研究。

3.RapD技术的应用

RapD,俗名是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它是由两位美国科学家wiliams和welsh在1990年提出的,而且他们并不是研究的合作者,而是分开研究的,这种技术又被称作任意引物pCR。对于RapD来说,它所使用的物质是十分不相同的,但是对于现存的所有引发物来说,他对于在Dna序列碱基序列上的特定结合位点来说,一旦这些特异性Dna位点达到了基因组分布的扩增条件,他就会根据Dna碱基对的配位原则,完成Dna另一条链的合成。

4.aFLp技术的应用

植物基因组的aFLp中的酶切,连接和pcr问题,只要酶切出来能看到些许弥散,pcr就应该能看出结果才对,aFLp技术的关键就是把握体系的问题,每一个实验室应该有自己的一套体系,照着做一般没有问题,分子标记,就是纯体力劳动,做得很多一般就会有结果的,这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做aFLp需要用到试剂盒,但试剂盒不如自己做省事,也没必要。除非你做的量少。但是分子标记要的就是大量重复性的劳动。因此,试剂盒不如自己做省事,也没必要,并且试剂盒中很重要的酶往往量不够用,比如t4连接酶和内切酶ecoRi,除非你做的量很少,且不需要摸索体系。酶切出来能看到些许弥散,pcr就应该能看出结果,也不一定。接头制作和连接体系也很重要,连接时间一般影响不是很大。

5.微卫星标记技术在昆虫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

微卫星标记ms是一类由几个(多为1-5个)碱基组成的基序串联重复而成的Dna序列,其长度一般较短,广泛分布于基因组的不同位置,如(Ca)n、(at)n、(GGC)n等重复。自1981年Spritz首先在珠蛋白中发现微卫星序列到今天微卫星序列在生物学中的广泛应用,微卫星标记技术走过了近30多年的发展变化。其中,20世纪80、90年代是微卫星技术从开始到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1982年Hamada等在研究真核生物基因组中Z-Dna形成时发现了一种新的重复因素――选择性的嘌呤-嘧啶聚合物。Jeffreys等通过对小卫星(minisatellite)的Dna指纹图谱鉴定证明了串联重复的Dna具有很高的长度差异性。与此同时,tautz等的研究表明,这种“神秘而简单冶的Dna序列是遗传变异的重要来源。1989年tautz首次应用了基于pCR的微卫星分型技术。随着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广泛使用,科研工作者对其进化、功能及在基因组中的分布等研究的了解迅速增加。近年来,微卫星分子标记也被广泛应用于昆虫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截至2012年6月,共有16396个昆虫上微卫星位点在nCBi中记录,其中双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昆虫的微卫星登录数量最多,占75%。这些微卫星被广泛应用于昆虫遗传作图、种群遗传学研究、个体亲缘关系鉴定等方面。

6.Snp在昆虫分子生态学中的应用

Snp(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即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又称单核苷酸多态性,指Dna序列中单个碱基的差别,碱基对由于排列方式不同,结合不同脱氧核苷酸对,这些核苷酸对构成密码子,密码子则以不同的排列顺序编码蛋白质,从而形成自然界多种多样的生命。Snp在基因组可以划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基因编码区的功能性突变,主要分布在基因编码区,故又称为cSnp,这类Snp较少,其变异率仅占周围序列的1/5,但因其在遗传疾病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备受关注;

二是遍布于基因组的大量碱基变异。就现在来说,Snp技术已经开始广泛用于昆虫分子生态学,包括昆虫种间鉴定,遗传图谱的分析、入侵害虫种群间亲缘关系的区分等研究。

生态学的发展,Snp技术的萌芽是古人生态意识的总和,在古时,古人并不了解整个自然界,但是他们通过长期的打鱼,农牧以及狩猎积累了大量的朴素的生态学知识,比如说农作物的生长与季候的关系、常见的动物有哪些习性等等,在公园前四世纪时,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曾经粗略的描述了动物有种不同的栖息地,还根据动物生活栖息地的特点将其分为了水栖和路栖,根据它的食性分成肉食和草食,还有杂食动物等等。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以往的知识积累,人们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究从而能够获得有关于自然界的种种知识,最后能够形成一个全面的生态学理念极其生态学系统的认知应用。本文通过描述几种技术在昆虫生态系统的运用从而得到现在科技在生态系统中的应用等等相关关系,这种应用不仅使各种技术得到提高,还对我们生态系统的探索起着极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篇2

20世纪后半叶,物理学在此前建立起来的狭义相对论、量子力学、量子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和许多重要物理实验基础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许多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如原子、分子物理、原子核物理、固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以及粒子物理等,都得到极大发展.与此同时,科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学科间相互渗透和交叉综合.物理学和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产生了一系列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如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大气物理、海洋物理、地球物理等等.物理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的实验方法向其他学科转移,促成各学科的发展并成为其组成部分.

20世纪后半叶,新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发展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高技术包含的科学知识高度密集,综合性极高,如红外和红外成像技术、激光技术、计算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等,都无一例外地与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法密切相关,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包括物理学在内的各学科的发展.

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的知识密集性、综合性极高,处于科学技术的前沿,近几年来的局部战争向人们展示,现代战争在相当大程度上是高新技术的较量.现代军事科学技术离不开物理学和物理学的新成就,如红外夜视、激光制导、激光雷达、三相弹等都与物理学原理和物理学实验技术密切相关.

这一切都表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进程中,物理学不但在历史上曾经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在20世纪是处于主导地位的,而且毫无疑问,21世纪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发展中也必将处于主导地位,它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

大学物理课是一门重要基础课,它的作用一方面是为学生较系统地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初步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这些都起着增强适应能力、开阔刘义洪盈赘大争物双教争敬沮思路、激发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才素质的重要作用.学好大学物理,不仅对学生在校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都将发生深远的影响.物理课的这一作用,特别为许多专家、教授、高级工程技术专家所强调.

我国工科大学物理的学时一直少于理科.因此,目前实施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传统物理课内容在给定学时范围内一再精选后形成的.总的来讲,工科大学生的物理基础较薄弱,物理知识面也较窄,特别是近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有关的物理基础和现代工程技术方面的新知识更显薄弱.如我们的课程基本要求中没有物性学、分子、原子核、粒子等内容;没有偏振光干涉、核磁共振、穆斯堡尔效应等内容;量子物理、统计物理等近代物理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知识甚为薄弱.这些内容,工科一般专业在后续课中多不再涉及,而它们恰恰是当今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所要涉及的,有些甚至已成为当今高新技术的组成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物理课内容“老的多、新的少”.因此,更新内容,加强现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有关知识,特别是有关基础知识,是工科物理教学改革必须面向的首要问题.

二、工科物理课教学改革

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是很复杂的,也是很困难的,不可能一嗽而就.应该坚持以下原则:不应改变物理课作为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应着力研究现代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物理基础;要重点研究如何处理好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及有关近代内容的关系;应在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加大力度,与研究教学内容改革的同时,还必须系统地研究教学方法、考试方法等教学环节的改革.

工科大学物理课内容改革的重点在于加强物理学基础(包括经典物理基础和近代物理基础),同时适当地介绍反映现代物理和现代工程技术的新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由于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时数少,只靠课程内容和体系本身改革回旋余地小,改革要将课内课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课与课间关系诸方面综合考虑.

(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应以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在保证经典的前提下,进一步精选经典物理内容,突出教学内容及能力培养,避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严密性等,在整个经典物理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加强近代思想;在近代物理基础的基本要求部分,加强量子力学和统计物理基础知识,以利于学生在校和离校后进一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加强现代工程技术物理基础专题,这部分内容应侧重物理原理,而不要停留在科普水平上,上述三部分内容的讲授学时,分别约占总学时的58%、27%和15%.

(二)开设物理类和技术类专题选修课(或讲座).物理类选修课:如现代物理导论、混沌、原子和分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嫡和信息、傅里叶光学、非线性光学、非线性力学等、技术类选修课:如现代工程技术专题、激光技术、光散射技术、全息技术、穆斯堡尔谱学、核磁共振技术、薄膜技术、换能器、红外技术、低温和超导等.选修课应着重物理概念、物理思想和方法,不追求数学严密性,不过分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

(三)教学手段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粉笔加教鞭不适应改革的需要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近几年来,有许多院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实践证明,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改变信息的包装形式,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像集成在一起,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调动学生主动运用多种感观积极参与多媒体的活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发现.同时,这也为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为教学的顺畅实施与高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人,多媒体辅助教学必将成为21世纪教学手段的主体.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也应向智能化方向发展.1997年n月6日,中国物理学会正式宣布中国物理教育网建立.这就为网上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方便,物理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从网上获取信息服务于教学.名校、名师更应在网上传播自己的教法和经验,使大家受益.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篇3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不但应该是现代科学技术成果的概论,而且也应该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和规律的概论。离开现代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历史,静止、孤立地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成果,就会使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程变得零乱庞杂而不成体系。而如果把“史”与“论”有机地结合和统一起来,则不但能克服“零乱庞杂”的缺陷,而且还能为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这门课程注入生机和活力。同时,把“史”与“论”结合起来,更是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之所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的学习,不但要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成果、历史演进和完整体系,而且要了解科学技术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和规律,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以及对于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因此,只有做到史论结合,才能达到开课的目的和要求。

2现代科学技术概论的教学内容与体系

根据上述三原则,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的内容与体系可做如下安排。导言。概要介绍现代科学技术及其理论基础、前沿阵地、中心内容和综合体现。

第一章,现代物理学革命及其影响。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基础———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引言,概述近代物理学的辉煌成就及其所遇到的“两朵乌云”。第一节,相对论的建立。根据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具体讲授伽利略变换和力学相对性原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洛伦兹变换的提出,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及其主要结论,广义相对论及其验证。第二节,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一、量子力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概要介绍黑体辐射理论和紫外灾难。二、量子力学的建立与发展,具体讲述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玻尔对原子结构的量子解释,德布罗意的物质波,薛定谔的波动方程,海森伯的矩阵力学。第三节,现代化学理论的发展。主要讲授元素周期理论的新发展和现代化学键理论。

第二章,原子物理学的开发研究及应用。主要讲授从物质结构的研究到原子能的开发和应用。第一节,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和认识。一、物质结构初探,复习回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道尔顿的原子说,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二、向原子世界的进军,主要讲授X射线、放射性元素及电子的发现,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实验和发现,原子核结构模型及其实验和发现,对基本粒子家族的认识。第二节,原子能的开发研究及应用。一、原子能的开发研究:重点介绍原子能开发研究中的三大发现,即慢中子效应的发现、核裂变的发现和链式反应的发现。二、原子能的应用,包括能源方面的应用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能源方面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军用三弹即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的研制;二是核电站的发展,主要介绍从慢中子反应堆到快中子增殖堆再到核聚变反应堆的历史发展。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可概要介绍在生产、生活、科研、军事上的应用及其成果。

第三章,生物学与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生物工程技术是用人工的方法创造生命的技术。生命科学是现代科学的三大前沿阵地之一;生物工程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主要内容。第一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历程: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多分子体系;从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化成原始生命物质。二、生物进化论,主要介绍拉马克的生物进化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第二节,现代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一、遗传学:主要讲授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及其遗传学说;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及其遗传学说。二、分子生物学:重点介绍蛋白质的性质、结构和功能;核酸的性质、结构和功能。第三节,生物工程技术。生物工程包括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四个部分的内容。因学时限制,可重点介绍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两个部分。一、细胞工程,应首先讲授细胞的全能性,然后在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具体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折合和胚胎移植技术、克隆技术等内容。二、基因工程:(1)基因工程的基础研究,主要介绍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和基因载体的发现和研制。(2)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包括获取目的基因Dna、获取载体基因Dna、目的基因Dna与载体基因Dna的重组、把重组的Dna转入受体细胞进行增殖和筛选转基因生物体五个步骤及方法。三、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主要介绍生物医药的研制及应用、生化工业的迅速发展、转基因动植物的大量出现,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第四章,天文学和天体演化学说。天体演化学说是现代科学的三大前沿阵地之一,本章在重点讲述天体演化学说之前,先把天文学的相关知识作一简单介绍。第一节,天文学及其产生和发展。一、概要介绍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类;二、重点讲授天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具体介绍古代天文学、近代经典天文学和现代天文学的发展情况。第二节,获取天体信息的渠道和手段;可分三个大问题来讲述。一、获取天体信息的渠道,主要介绍电磁辐射、宇宙线和中微子三条途径;二、获取天体信息的物质手段和仪器设备,主要介绍人眼的构造和功能、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天体摄谱仪;三、天文观测发展简史:依次介绍光学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空间天文学。第三节,天体的起源和演化。一、宇宙的起源和演化:主要介绍牛顿“无限无边”宇宙模型及其疑难、爱因斯坦“有限无边静态”宇宙模型及其疑难、哈勃定律与大爆炸宇宙模型;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先对星系及其类型作一简单的介绍,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三、恒星的形成和演化:具体介绍恒星的形成,表征恒星演化过程的赫罗图,恒星演化过程的三阶段,即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和恒星的三种归宿(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四、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主要介绍太阳系的基本情况和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两部分内容;五、地球的构造和演化:包括地球概况、地球的圈层构造和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第五章,信息技术和激光技术。人类历史在经历了6000年的农业社会和近300年的工业社会以后,现在正在迅速走向第三个文明社会———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就是信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社会。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所谓信息技术,就是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技术。信息技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导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第一节,微电子技术。一、微电子技术的出现:具体介绍集成电路的诞生、集成电路的种类及其历史发展和集成电路的制作工艺;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第二节,计算机技术。一、计算机概述:具体介绍计算机的结构与功能、计算机的特点和计算机的历史发展;二、计算机的应用:主要包括数值计算或科学计算、数据处理或称信息处理、实时控制或称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或称智能模拟等;三、信息高速公路。第三节,通信技术。一、电气通信:主要介绍电话通信和非电话通信及传真;二、光纤通信:具体介绍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的优点、光纤通信的应用和发展;三、卫星通信。第四节,激光技术。一、激光与激光器:具体介绍激光产生的基本原理、激光的特点、激光器的构造等内容。二、激光技术的应用:概要介绍激光加工(包括激光铸模、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雕刻等)技术及其在农业、医疗、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篇4

[关键词]制造业;增长方式;发展战略;思路

一、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的紧迫性

目前,我国制造业已有较好基础,并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约为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产量居世界第—的有80多种产品。然而,我国制造的多是高消耗、低附加值产品,大量产品处于技术链和价值链的低端。在代表制造业发展方向和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我国的落后状况尤其明显,大多数装备生产企业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同时,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偏低,许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仅及美国、日本和德国的1/10,甚至低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这一差距,尤其明显地表现在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上。在此条件—卜,我国制造业不能继续在技术链低端延伸,不能依靠高消耗获得更多低附加值产品,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制造业运行,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

二、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必须发展现代制造技术

产品技术链,没有一个固化的定式,但总是由低端向高端发展。近年,它正伴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进步不断向高端延伸。目前,制造业技术链高端几乎被现代技术垄断,处于技术链高端的产品几乎都是由现代技术制造出来的。所以,要转变我国制造业增长方式,必须抓紧发展现代制造技术,通过现代技术促使制造业及其产品向技术链高端延伸,以便降低技术链低端产品的比重,相应提高技术链高端产品的比重。

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生物技术、高分子化学工程技术、新型材料技术、原子能利用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海洋开发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以计算机广泛应用为基础的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与高新技术及传统制造方法结合起来,便产生了现代制造技术。

现代制造技术,保留和继承了传统制造技术的产品创新要求,如增加现有产品的功能,扩大现行产品的效用:增多现有产品的品种、款式和规格:缩小原产品的体积,减轻原产品的重量:简化产品结构,使产品零部件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提高现有产品的功效,使之节能省耗等。但是,现代制造技术,在制造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制造工艺、制造系统和制造模式等方面,与传统制造技术均有重人差别。

在现代制造技术视野中,制造不是单纯把原料加工为成品的生产过程,它包括产品从构思设计到最终退出市场的整个生命周期,涉及产品的构思、构思方案筛选、确定产品概念、效益分析、设计制造和鉴定样品、市场试销、正式投产,以及产品的售前和售后服务等环节。

在现代制造技术视野中,制造不是单纯使用机械加工方法的生产过程,它除了机械加工方法外,还运用光电子加工方法、电子束加工方法、离子束加i:方法、硅微加工方法、电化学加工方法等,往往形成光、机、电一体化的工艺流程和加工系统。

三、发展现代制造技术的重点方向

现代制造技术正在朝着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精密化、微型化、清洁化、艺术化、个性化、高效化方向发展。为了转变制造业增长方式,促使制造业向技术链高端延伸,我国宜着重发展以下现代制造技术。

(一)以纳米技术为基础的微型系统制造技术

“纳米”是英文nan。meter的译名,是一种度量单位,是十亿分之一米,约相当于45个原子串起来那么长。纳米技术,表现为在纳米尺度(0.1nm到100nm之间)内研究物质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把它应用于实际的技术。其基本含义是在纳米尺寸范围认识和改造自然,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造新的物质。纳米技术以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学为理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等现代技术为操作手段,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纳米技术主要包括:纳米材料学(nanomaterials)、纳米动力学(nanodynamics)、纳内米电子学(nanoclectronics)、纳米生物学(nanobi010gy)和纳米药物学(nan。pharmics)。就制造技术角度来说,它主要含有纳米设计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纳米装配技术、纳米测量技术、纳米材料技术、纳米机械技术等。以纳米技术为基础,在纳米尺度上把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有机融合起来,便产生了微型系统制造技术。

自从硅微型压力传感器,作为第一个微型系统制造产品问世以来,相继研制成功微型齿轮、微型齿轮泵、微型气动涡轮及联接件、硅微型静电电机、微型加速度计等一系列这方面的产品。美国航空航天局运用微型系统制造技术,推出的一款微型卫星,其体积只相当于一枚25美分的硬币。

微型系统制造技术,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已在航天航空、国防安全、医疗、生物等领域崭露头角,并在不断扩大应用范围。

(二)以电子束和离子束等加工为特色的超精密加工技术

超精密加工技术,一般表现为被加工对象的尺寸和形位精度达到零点几微米,表面粗糙度优于百分之几微米的加工技术。

这项技术包括超精密切削、超精密磨削、研磨和抛光、超精密微细加工等内容,主要用于超精密光学零件、超精密异形零件、超精密偶件和微机电产品等加工。

电广束、离子束、激光束等加工技术,通常出现在超精密微细加上领域,用来制造为集成电路配套的微小型传感器、执行器等新兴微机电产品,以及硅光刻技术和其他微细加工技术的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超精密加工技术,在超精密加工机床等设备、超精密加工刀具与加工工艺、超精密加工测量和控制,以及超精密加工所需要的恒温、隔热、洁净之类环境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超精密加工技术投资大、风险高,但增值额和回报率也高得惊人。近来,发达国家把它作为提升国力的尖端技术竞相发展,前景非常好。

(三)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前提的省耗绿色制造技术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篇5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Dna分子技术为基础,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总称。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作物改良、医药研究、食品工程、治理污染、环境生物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现代生物技术对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和能源等将开辟广阔的前景,因此越来越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界所关注,与信息、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并列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是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

(一)遗传工程

遗传工程的研究发展,为器官移植提供了一个很有前途的新手段——利用动物的器官代替人的器官。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异种器官移植,猪较为合适。首先猪器官的大小与人的相当,生理上也比较接近;其次猪在无病原体条件下比较容易饲养和容易保证无病的供体;此外猪的繁殖率高,每窝可产十几只猪崽,存活率也较高。为了保证植入的器官不被排斥,生物学者正在培养具有人的基因的新型猪,这种猪叫转基因猪。

在农业生物技术中,转基因动植物的研究与开发最为突出。1983年转基因植物问世,1986年被批准进入田间试验,根据美国农业部动植物检疫局(apHiS)的数据,截止1997年1月31日,美国已批准的转基因植物田间试验达2584例。近年来,抗除草剂的大豆、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腐能力强、耐贮性高的番茄、具有高含量必须氨基酸的马铃薯等转基因植物开始进入市场,成为农业生物技术的第一批成果;转基因的瘦肉型猪、高产奶的奶牛和能从奶中提取药物的转基因羊等也将进入实用化阶段。未来农业的模式将是:农业工厂化,按人类要求高水平的控制环境因素,实现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生产,产生质量稳定、供应稳定、价格稳定、营养丰富的农业产品;安全的转基因动植物投放市场;具有营养保健、医疗功效的猎牛羊、蔬菜水果等转基因食品大批走向餐桌。

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在我国也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用花药培养、染色体工程等育种技术培养出才稻、小麦、油菜、橡胶等一批作物新品种、新品系、新种质。其中较突出的有京花3号、小偃1o7号小麦和中花1o号水稻等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病、抗盐碱等特性,已经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家畜及鱼类育种上也初见成效,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在世界上率先进行转基因鱼的研究''''成功地)将人生长激素基因、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育成的当代转基因鱼生长速度比对照组快’并从子代测得生长激素基因的表达,为转基因鱼的实用化打下基础。

(四)海洋生物技术

随着海洋生物学的发展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海洋生物技术兴起并成为一个新的研究开发领域。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广泛,发展迅速。其中包括探索、开发和利用有价值海洋生物,优良养殖品种的培育和病害防治,海洋生物天然产物的利用,海洋特殊功能的阐明和利用,海洋生态系统的阐明和利用,海洋生物利用系统和辅助系统。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天然产物开发和海洋环境保护的生物技术是三大研究热点。

1996年,我国政府已将海洋生物技术列入863计划,主要方向是大规模发展海水养殖。并已初见成效。海水养殖总产量、海藻、贝类等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对虾产量也曾一度居世界首位;裙带菜无性繁殖系、三倍体扇贝和牡蛎的培育,都已列入国家“攀登计划”,正在组织实施;山东省海藻养殖和海藻化工已成为世界上该领域第一大产地。此外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研究成功了海带的单倍体育种技术、紫菜的体细胞育苗技术、对虾的三倍体与四倍体育苗技术、对虾精荚移植技术等;在海水鱼、贝类的三倍体育苗技术和鱼类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二、信息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为核心,以通信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为支柱,以信息技术应用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群。包括信息获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信息传递技术、信息控制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等内容。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2.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

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

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

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

三、新材料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出现新的性能都可发展成为新材料。

新材料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应用范围极其广泛,它同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21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同传统材料一样,新材料可以从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领域等多种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之间相互交叉和嵌套,目前,一般按应用领域和当今的研究热点把新材料分为以下的主要领域: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材料等。在20世纪初,人们所指的建筑材料是木材、水泥和钢铁;二战后出现了新三材,指的是人工合成的塑料、橡胶和纤维,而80年代以来大量高新材料纷纷涌现。高新材料从使用的角度说可分为传递、记录或存储的信息材料;耐高温结构陶瓷、非晶态材料和超导材料的新能源材料,特别是超导材料80年代中期以来有突破性进展;高性能结构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新型合金材料为主要内容的特殊结构材料和新功能材料,如高效能的陶瓷材料、有机氟材料、高功能的黏合剂等。从材料的构成来说可以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陶瓷材料三大门类。近些年来,出现了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及复合材料竞相发展的趋势。一些新兴金属材料在科技革命的大潮中应运而生。传统铁、铅、锌、铝等金属更新品种,与宇航、电子、原子能等高新技术联系密切的金属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他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出现了如快速冷凝金属的非晶体和微晶材料、纳米金属材料、有序金属间化合物、定向凝固柱晶和单晶合金等。纳米材料具有许多潜在的新用途,它是一门用单个原子和分子建造事物的科学,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微型化。

四、新能源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分为以下三大类:大中型水电;新可再生能源,包括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现代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发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各种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很多新能源分布均匀,对于解决由能源引发的战争也有着重要意义。

能力提升练习

1.1856年,法国组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天气服务系统,开展天气预报服务。天气预报的产生是源于()。

a.好奇

B.生产

C.生活

D.战争

2.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各类创新型产业所形成的经济形态可以被称作是()。

a.信息经济

B.知识经济

C.创意经济

D.市场经济

3.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海南省、云南省的别称依次分别是()。

a.赣、渝、琼、滇、黔

B.赣、渝、黔、琼、滇

C.赣、渝、蓉、琼、黔

D.赣、渝、贵、琼、云

4.现代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是()。

a.电力网

B.电视网

C.交通网

D.电信网

5.以下各项中,属于空间技术的是()。

a.探空气球

B.人工降雨

C.卫星通讯

D.大气环流探测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解析】1854年11月,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准备在黑海的巴拉克拉瓦港登陆。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摧毁了一艘法国旗舰,联军几乎全军覆没。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于是下令巴黎天文台台长勒弗里报告这场风暴的起因。1855年3月,勒弗里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出建议,由政府组织气象观测网,并将观测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析,绘制天气图。1856年,法国组建了第一个现代天气服务系统’用电报传送各地当日的气象观测结果,开展天气预报服务。

2.a【解析】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theKnowledgeeconomy)通俗地说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theKnowledge—basedeconomy)。这里的以知识为基础,是相对于现行的“以物质为基础的经济”而言的;创意产业,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等。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3.B【解析】略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篇6

成都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了“产业倍增”的目标,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高端种业。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良种创制中心西南分中心及产业转化基地的落户,将为彭州蔬菜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进一步提升成都市种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主要作物由“经验育种“向“精确育种”的战略性转变,创新生物物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培育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该市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步伐。

投资12亿元建西南产学研种业基地

种业是战略性和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和粮食及菜篮子安全的根本。“将把西南分中心和产业转化基地建设成为西南最重要的农业生物技术研发、作物新品种培育和产业化基地。”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良种创制中心西南分中心及产业转化基地相关负责人王志坚告诉笔者,西南分中心及产业转化基地预计总投资12亿元,分三期,用3~5年时间全部建成,主要由中心园区、辅助园区、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和种子加工物流中心组成。

根据规划,中心园区占地6.7万平方米,主要用于种苗培育、基因筛选试验、生物技术试验圃、生物技术释放基地、作物原种研究基地、基本分子生物学分析、组织培养、植物培养和考种分析等;占地60.3万平方米的辅助园区用于新品种(组合)表证示范、作物原原种生产、新品种原种生产等。同时,力争用2~5年时间,在彭州及周边地区,以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制种大户等形式建立0.67亿~2.68亿平方米种子种苗生产基地,建立具备年生产加工及储备种子10万~20万吨的加工物流中心、质量控制与培训中心。

依托新制种技术开辟蔬菜高端市场

种苗若是农业的塔顶,种子研发就是塔尖。据了解,国家作物分子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目前国内一家已经掌握了新一代分子育种技术的机构,并且已经在作物育种中获得成功。良种创制中心西南分中心的建立正是为相关核心技术转化和产业化提供服务。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篇7

长期以来,传统的分析化学只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以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必不可少的测试手段和方法发挥着它在化学科学中的特殊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到,分析化学必须更深更广地拓宽它的理论基础才能适应新的发展。这种理论基础不仅限于化学、物理、生物等基础学科,而且涉及一系列交叉、综合和新兴技术学科,如材料、信息、能源及环保、生物工程等。事实证明,几乎这些学科的每一次重大科技成果的引入都对分析化学起到了重大影响。正因如此,分析化学在近五十年来得到了空前发展[1]。例如20世纪40年代中期电子学中光电倍增管的出现促成了原子发射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及可见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一系列光谱分析的发展;50年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使得原子吸收及原子荧光光谱开始兴起;60年代等离子体-傅立叶变换和激光技术的引入出现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激光光谱等一系列光谱分析技术,使得光谱分析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在电分析化学方面,1922年极谱法问世,60年代离子选择性电极、酶电极和微电极伏安技术相继出现并快速发展,以及80年展起来的化学修饰电极、光谱电化学、色谱电化学使得电分析化学从宏观深入到微观,实现了新功能电极体系的分子设计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此外,50年代,martin因发明气相色谱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60年展的色-质联用技术,70年代崛起的高效液相色谱,80年代出现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及90年代急剧发展起来的毛细管区域电泳等都使色谱分析领域充满活力,飞速发展。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串联质谱,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软电离技术则使得质谱分析的应用范围扩大到了生物分子并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

2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化学总是在寻求更灵、更好、更准、更快、更便捷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它被分析工作者慨括为“3S+2a”(3S:sensitivity,selectivityandspeediness,2a:accuracyandautomatics)的目标。从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和认识论的角度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分析化学学科必将进一步吸收现代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继续不断发展,并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4,5]。通过和其它相关学科的广泛联系,双向互动,分化交叉,传统界限分明的分支学科的局面最终将会被彻底打破,分析化学最终将会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综合学科。有人甚至认为,分析化学将会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一级学科———分析科学或信息科学。

2.1分析化学进一步向高灵敏度方向发展

高灵敏度是各种分析方法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人类对世界认识不断深入的永恒需求。当代分析方法灵敏度的显著提高大都归功于其它学科新技术的引入。例如激光技术的引入,促进了诸如激光共振电离光谱、激光拉曼光谱、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激光光热光谱、激光光声光谱和激光质谱的开展,大大提高的灵敏度使得检测单个原子或单个分子成为可能。又如多元配合物、有机显色剂和各种增效试剂的研究与应用,使得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发光光谱等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和分析性能得到大幅度地提高。可以预见的是,以后其它新技术的发展也必将会进一步推动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的改进和灵敏度的进一步提高。

2.2解决复杂物质和生命体系物质的分离和分析

迄今,人们所认识的化合物已超过1000万种,而且新的化合物仍在快速增长,因而复杂体系的分离和测定已成为分析化学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此外,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发达国家都开始将生命科学及其有关的生物工程列为科学研究中最优先发展的领域,欧、美、日等地区和国家启动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宏大研究规划“尤利卡计划”,“人类基因图”及“人体研究新前沿”中,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析研究都占据重要的位置。21世纪初,人类已经开始进入“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的复杂组分,尤其是与人类遗传相关的复杂大分子的分离分析开始成为人类一大挑战。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超临界流体色谱和毛细管电泳等所组成的色谱学是现代分离、分析的主要组成部分并获得了很快的发展。目前,以色谱、光谱和质谱技术为基础所开展的各种联用、接口及样品引入技术逐渐成为当今分析化学发展中的热点之一。可以相信,其它相关新技术的发展和引入必将进一步为解决这些复杂体系中物质的分离、分析作出贡献。

2.3分析仪器的微型化及微环境的表征与测定

从简单到复杂,从宏观到微观是人类认识的基本逻辑规律。分析仪器的微型化及微环境分析是现代分析化学认识自然从宏观到微观的延伸。现代电子学、光学、谱学和工程学的微型化发展,使得分析化学深入微观世界的进程得以实现。目前,电子显微技术、电子探针X射线微量分析、激光微探针质谱等微束技术已成为进行微区分析的重要手段。在表面分析方面,电子能谱、次级离子质谱、脉冲激光原子探针等的发展,已经可检测和表征一个单原子层,因而在材料科学、催化剂、生物学、物理学和理论化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必将继续在包括综合多学科优势的微型分析,例如微流控芯片等领域作出重大突破[6]。

2.4实现形态、状态分析及非破坏性检测及遥测

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和所生成的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的不同形态在不同环境,如生物体内性质和功能都可能存在极大的差异,在材料科学中物质的晶态、结合态更是影响材料性能的重要因素。此外,在生产流程或生命过程等特殊情况下,对于难于取样的原位分析是十分重要的。利用遥感测定方法,如激光雷达、激光散射和共振荧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进行几十公里距离内的气体、某些金属的原子和分子、飞机尾气组成,炼油厂周围大气组成的测定等等,这些也都将是分析化学学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2.5实现分析操作的自动化、智能化

微电子工业、大规模集成电路、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使分析化学和其它科学与技术一样开始逐渐进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阶段。在分析化学中,利用微处理智能系统进行实验设计和和控制,在程序控制下结合相关技术就可以实现自动采样、预处理、分析测试、信号输出和数据处理及分析等过程。这样不仅大大减轻人工操作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还可以实现实时条件下的原位、在线智能监控,这必将对分析化学的发展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而且随着电子技术和控制技术等相关学科的深入发展也将开创分析化学的全新局面。

2.6实现有关人类生活质量和安全的有效保障

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利用和改造能力的逐渐提高,人类逐渐从只为满足生存的基本需要发展到要求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活质量的需要,进而在保证生存安全的前提下提高生活质量,创造和谐世界。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必将推动分析化学更加全面有效的发挥其监测和保障作用。一方面,利用分析化学的手段进行环境中化学过程的跟踪、分析、模拟、预测,可以合理的评价人类各方面的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为人类生存提供安全的外部环境,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另一方面,要积极应用各种科技发展新成果,发展和完善现代仪器分析新技术、新方法,实现对关乎人类健康的食品、药品、生存环境等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无缝监控和预警,以保证人类的健康和安全。

3分析化学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及哲学思考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篇8

abstract:withtheapplicationofe-commerceandinternet,itismoreimportantthatweshouldmakeitsurethatthelogisticssystemissafeine-commercebusiness.thistextstartswiththedefinitionandfeatureofe-commerce,thenanalyseslogisticssystemofe-commercesafe.thistextgivesaprojectforreferencetothee-commercesafe.

关键词: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物流技术;第三方物流

Keywords:e-commerce;modernlogistics;logisticstechnology;thirdpartylogistics

中图分类号:F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021-02

1电子商务物流概述

1.1电子商务概述电子商务,英文是electronicCommerce,简称eC。电子商务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中国网络营销网”tinlu相关文章指出,电子商务涵盖的范围很广,一般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或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ustomer)两种。另外还有消费者对消费者(Customer-to-Customer)这种大步增长的模式。随着国内internet使用人数的增加,利用internet进行网络购物并以银行卡付款的消费方式已渐流行,市场份额也在迅速增长,电子商务网站也层出不穷。

1.2物流概述物流(logistics)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将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准确的、及时的、安全的、保质保量的、门到门的合理化服务模式和先进的服务流程。物流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所以物流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经济活动。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现代物流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

1.3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①物流――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商务是通过电子方式在网络上实现物资与人员流程的协调,以实现商业交换活动的过程。电子商务是实施整个贸易活动的电子化,是一组电子工具在商务活动中的应用,是电子化的购物市场,是从售前到售后支持的各个环节实现电子化、自动化。因此,电子化的对象是整个的交易过程,不仅包括信息流、商流、资金流,而且还包括物流;电子化的工具也不仅仅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还包括叉车、自动导向车、机械手臂等自动化工具。可见,从根本上来说,物流电子化应是电子商务概念的组成部分,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过程,电子商务过程就不完整。②物流――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送货,产品接收送货,产品接收”――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和基本保证。在整个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中,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的。没有现代化的物流,如何轻松的商流活动都仍会退化为一纸空文。物流是电子商务中实现以“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最终保证,缺少了现代化的物流技术,电子商务给消费者带来的购物便捷等于零,消费者必然会转向他们认为更为安全的传统购物方式,那网上购物便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

1.4电子商务物流的作用与特点电子商务下的物流,有不同于一般物流的明显特殊性,除了具备基本的服务功能外,还要提供增值服务,它要求有高效的组织结构及严格的物流成本控制能力等。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给全球物流带来了新的发展,使物流发生了新的发展趋势。①物流的系统化。物流过去一般指产品出厂后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而现在提出了物流系统化、供应链管理SCm的概念,并付诸实施,使物流向两头延伸并加速了新的内涵;使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人销售物流,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到达消费者手中,现代物流包含产品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送达消费者手中的整个物理交付的流通全过程,以达到利益最大成本最小,同时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②物流与商流、信息流一体化。依据流通的规律,商流(其处理的是商品价值的实现与否的问题,通过商流,商品的所有权已经发生变更)、信息流(在流通的主体间处理信息的传递)以及物流(其主要处理以下两点:生产地域和销售地域的位移,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的变更。商品的所有权并没有发生变化)是三流分离的。然而,在当代社会,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销售方式,物流也要随着其的变更而变化,使物流和配送中心实现三流的统一。③物流的全球化。电子商务加速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也致使物流企业的发展到了国际化的阶段。物流的全球化趋势也给企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全球化战略的趋势,使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社会大分工。

2建立安全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

2.1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基本概念电子商务作为数字化生存方式,代表未来的贸易方式、消费方式和服务方式。因此要求整体生态环境要完善,要求打破原有物流行业的传统格局,建设和发展以商品和配送为主要特征,物流、商流、信息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体系,使各种流的畅通无阻,才是最佳的电子商务境界。

2.2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模式电子商务能够得到保障,其依赖于现代物流。它不仅是电子商务运转(其过程是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以及物流的流动过程)的主要内容,而且确保资金流、信息流以及商流可以实现。电子商务的哟点表现先以下两方面:①有较高效率的运转方式;②能够共享信息资源。以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商业上的交易,这种做法是虚拟的,最后的资源配置仍然依靠商品实体的转移来达到交易,要不就不会真正的实现信息、资金的流动。商务活动的最终结束是以现代物流的配送方式,将商品或者服务切实的转到顾客手中物目标的,其实,物流的表现方式就是商流的后续者,而消费者在评价电子商务的满意度时,依据的主要标准就是物流配送的效率。因此,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模式应该是电子商务化的现代物流的运作模式。

2.3电子商务物流系统的构建设计方法和合理化选择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实现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产业化、社会化。整合业务流程,提供优质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电子商务的个性化、多样化特点,企业在商品生产、经营和配送上充分对应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和不同消费需求的客户需要,客观上也要求多品种、少批量、大频度的现代物流服务,通过电子化、集成化现代物流管理把供应链上各环节紧密联系起来,对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建立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信息平台对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协同发展极为有利。搭建信息平台是运用互联网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电子商务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高度对称、融合与互动,信息流贯穿于商务活动的始终,引导着商务活动的发展,现代物流是商流的继续,是商务活动中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同样需要信息流的引导和整合。现代物流朝着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才能快速、准确地获取销售反馈信息和配送货物跟踪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电子商务的效率,赢得客户信赖,并不断降低成本。

3电子商务物流技术

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一般是指与电子商务物流要素活动有关的所有专业技术的总称,包括各种操作方法和管理技能等。

3.1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物流配送产生了强烈的市场需求,而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子商务下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

3.1.1物流数据自动识别技术物流数据的采集是物流管理中的基础性工作,实现物流数据自动识别的两个主要技术是条码技术与射频技术。条码是由一组粗细不同、若干个黑色的“条”和白色的“空”的单元所组成,其中,黑色条对光的反射率低而白色的空对光的反射率高,再加上条与空的宽度不同,就能使扫描光线产生不同的反射接收效果,在光电转换设备上转换成不同的电脉冲,形成了可以传输的电子信息。射频识别(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

3.1.2物流自动跟踪技术物流活动经常处于运动的和非常分散的状态,因此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能够将物品移动的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全球定位系统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GpS的定位原理是GpS导航仪接收信号以测量无线电信号的传输时间来量测距离,以距离来判定卫星在太空中的位置。地理信息系统(GiS),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地球上的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GiS的定义为:一种能把图形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各种空间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

3.1.3物流eDi技术电子数据交换即eDi技术,根据联合国标准化组织的定义,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信息数据结构,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eDi是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重要手段。eDi系统一般由如下几个方面组成:①硬件设备。②增值通信网络及网络软件。③报文格式标准。④应用系统界面与标准报文格式之间相互转换的软件。⑤用户的应用系统。

3.2电子商务中的物流自动化技术物流自动化技术主要体现在仓储、分拣、配送三个环节,而自动化仓储技术又以自动化立体库为核心,通过周边自动化输送设备实现产品存储和增值加工作业的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技术。货架自动化仓库简称立体仓库。一般是指采用几层、十几层乃至几十层高的货架储存单元货物,用相应的物料搬运设备进行货物入库和出库作业的仓库。由于这类仓库能充分利用空间储存货物,故常形象地将其称为“立体仓库”。自动化立体仓库是现代物流系统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节约用地、减轻劳动强度、消除差错、提高仓储自动化水平及管理水平、提高管理和操作人员素质、降低储运损耗、有效地减少流动资金的积压、提高物流效率等诸多优点。与厂级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联网以及与生产线紧密相连的自动化立体仓库更是当今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及FmS(柔性制造系统)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3.3电子商务中物流信息安全问题物流正在向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传输信息的安全性能。由于internet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其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物流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经常会遭到黑客的拦截、窃取、篡改、盗用、监听等恶意破坏,给商户带来重大损失。攻击者经常使用的手段有:获取口令、邮件炸弹、特洛伊木马、寻找漏洞等,因此物流信息的安全防护是重中之重。由此,采用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技术能够保护商户私人信息及商务数据在公共网络上传输时不被窃听、篡改、顶替及非法使用。

4电子商务下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客户的需求,根据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码、整理、配货等理货工作,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将确定数量和规格要求的商品传递到用户的活动及过程。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系统是根据不同行业的需要而构建的物流配送系统,虽然配送系统的作业内容、设备型号、营业范围是完全不同的,但是这些配送系统的构建原则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将出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综合型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为了降低成本,合理利用资金,使基于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系统发挥最大化作用,并及时收回投资,对新建物流配送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置。

5结论

电子商务最终要以物流为依托完成交易,因此物流成本的高低决定着电子商务的成败,物流系统的安全决定着电子商务发展的速度,所以建立安全的电子商务物流系统对电子商务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又对我国的现代物流的发展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建设安全的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已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采用高科技的硬件设备,以及培养大量的现代物流管理及配送人才,才能将安全的物流体系建设成功。

参考文献:

[1]徐沫扬.电子商务物流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2006.

[2]李波.现代物流系统规划.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m].2005.

[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21世纪中国经济新增长点――现代物流发展的热点与趋势.中国物资出版社[m].2006.

[4]张铎.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5.

[5]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m].2005.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现代信息技术;生命活力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241-02

高中物理教学改革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另一条就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在教学手段改革中,融现代教育技术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强的优势,提高物理教学活力,是教育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鲜明导向。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在充分掌握学科内容和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适时、灵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促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发生根本的改变。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好物理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积极的态度,有一种作为自觉动机和认识倾向的兴趣。由于高中生的意志品格还不完善,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其兴趣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左右。而高中物理课程的许多内容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概念性,学生学习起来难免觉得“干巴巴”的,自然难以引起有效注意。因此,高中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物理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以此调整学生学习心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主动性,逐步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与学生的生活几乎没有交集,学生的感性认识淡漠。我们就可以通过三维动画技术将α粒子散射实验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亲眼看到α粒子绝大多数穿过金箔,只有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的过程。动态的知识传授方式使得教学内容趣味倍增,营造出新颖、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既好奇又兴奋,兴趣和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从而全方位、多元化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于高中物理教学而言,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是教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重要时期的高中生而言,其物理学习必须通过观察、操作、感知、思维等心理活动形成认知结构,这就使得借助直观形象成为发展抽象思维的便捷之路。由于高中物理的许多重点、难点内容直观不足抽象有余,因而非常需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打破教学时空限制,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静态的物理知识动态化,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以此降低教学梯度,促使学生的认知以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自然地进行深度思考,突出重点,分化难点。“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学生往往由于空间想象和知识关联能力的不足,对相关综合问题的解决老虎吃天――无从下手。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手段,我们将不加磁场时电子束的径迹、加磁场后的电子束径迹及保持电子速度不变,改变磁场时的电子束径迹变化、保持磁场不变,改变电子速度时的电子束径迹变化展示出来。在学生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从电子受力分析入手,结合相关联的匀速圆周运动和几何知识,顺理成章地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规律:首先确定圆心,然后画出轨迹,第三根据几何关系求半径,第四从圆心角和周期关系确定运动时间。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实验的开出率,优化物理的实验属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认识和掌握物理规律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然而,受目前学校实验教学条件和教学学时的限制,物理实验的开出率还不理想,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实验包括以下几种:(1)实验需要的器材比较昂贵,高中实验室不具备。如研究万有引力定律的卡文迪许扭秤。(2)实验涉及物质微观运动。如涡流、电磁阻尼。(3)实验速度较快或时间极短,不易观察。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4)实验内容是大工业生产。如电流的远距离输送。对于类似的实验我们可以借助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计算机辅助实验教学(CaL),实现对物理实验的模拟、观察和数据处理。在优化物理的实验属性中很好地再现实验现象,切实提升物理教学效果。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引领学生的开放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当前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高中任何学科的教学目的都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而是培养学生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给学生构建了时空无限的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环境创设的方便迅捷性和开放的学习空间,搜集并获取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分析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资料。也可以就某项专题性学习活动开展网络资源下的人机互动和人际互动等多元信息交流,并通过信息的同时交互、异时交互形成正确的判定,进而培养起学生以信息获取、处理和交流表达为标志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学习“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时,我们引领学生进入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素材库,让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筛选常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以及我国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现状等资料,在对相关知识自主深化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小论文。资源丰富的现代信息平台将教学拓展到课堂之外,在方便学生信息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变革了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信息传递结构,是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力手段。我们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以促进教学优化为重点,潜心研究学生、教材和教法,适时、适当、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结合强力推动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李道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探究[J].网络科技时代,2012,(17).

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研究;瓶颈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164-01

电子商务的崛起,使物流配送越来越成为众多商家关注的焦点,电子商务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行业,物流配送系统的滞后状况,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瓶颈。物流配送系统的效率高低是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若想突破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瓶颈,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建立社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高效合理的物流配送体系。

一、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主要特点是: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见端倪,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活动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跨国公司客户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这些企业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多样化的服务手段、科学的管理模式在竞争中赢得了市场地位,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1、发展电子商务物流的基础尚不完善。

物流理论还不够系统,物流技术还很落后。当今世界,物流管理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物流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而我国物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者刚刚接触这些新理论,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并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操作的理论。同时,我国在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方面的相关制度或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国家和各级政府正在积极研究和制定更为全面的制度。当前,关于税收、产权转让、融资等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制度法规还处于旧的营销模式下,不能适用当前的网络营销需求,也不利于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物流配送覆盖全国各个地区,范围较广,但是往往容易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困扰,一旦发生经济纠纷,由于每个省市的金融法规及行业标准不同,容易造成企业难以确认和追究当事人的经济责任等问题。

2、大部分物流企业电子信息化程度比较低。

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发展迅速,在短短几年间电子商务的消费模式已经深入到普通消费者人群,但是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大部分物流企业的电子信息化程度不高,网站仅限于介绍企业状况、业务范围、查询物流信息等,但没有提供运费支付、在线转运等功能,与联邦快递和美国联合包裹服务相比,物流的信息化程度差距很大。电子商务的发展要依赖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物流企业的现代化水平是决定电子商务物流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

3、缺乏电子商务物流人才。

近些年,一些高校和职业院校相继开办了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专业,但是由于物流业目前本身发展的瓶颈和毕业生素质的良莠不齐,还是缺乏大量的从事物流理论研究与实务、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的专门人才;缺乏既懂internet技术(包括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又懂电子商务的网络经济人才;缺乏既懂电子商务,又懂现代物流的有创新思想的复合型人才。上述几类人才的短缺将直接影响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瓶颈解决方案

1、提高全社会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经济逐步发展成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应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应当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同时,硬件设施的建设同样重要。应当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我国国情,对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政策、设施等进行深入研究,解决关于港口、码头、铁路、公路、水路、海关、航空等枢纽的部门职权分割和政策指导问题。在我国大中城市要规划综合性的物流中心,减少仓储运输的散乱现象。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基础建设较差,因而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设备和模式,而是要开辟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物流之路,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物流企业的目标,积极发展物流配送业务,开发储运服务。

2、大力发展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是指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和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或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它是物流领域中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之后产生的。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新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不断应当尽快应用到配送中心上来,一是进一步完善配送网络,合并改造现有的运输、储运企业,运用这些企业已有的地域、设施、管理及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将集货、分货、仓储、运输、包装、咨询等服务功能结合起来,使其成为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二是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根据产品的种类,引进先进的搬运、拣选、加工、包装等设备,以提高配送作业自动;此外,也可以通过协议或是入股等方式与已有配送中心合作,在有较多零散客户需求的地方建立配送中心,通过这些方法来补充和完善配送网络。

3、注重多层次人才培养

目前,物流人才的培养问题容易被物流企业所忽视,随着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广泛应用,物流企业的信息密集度越来越高,对物流人才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对加强物流信息技术人才和物流从业人员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要求亦更加严格。政府应加大对物流人才的教育和培训支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和各大院校开展各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加快培育该领域的信息技术人才,着重培养既懂电子商务理论和实务,也懂it技术,又懂现代物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萍,郭海霞: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会计,2014(12):46.

[2]陈国斌:电子商务条件下物流问题的探讨[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