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篇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篇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3:09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篇1

关键词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abstractinformationtechnologyplays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enterprises,andenterprise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isimperative.startingfromdescribingthestatus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s’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construction,thecommonproblemswereanalyzed,andsomeconstructivesuggestionsandcommentswereproposed.

keywordsmanufactureenterprises;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status;problem;countermeasure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十六大指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至此,信息化的浪潮已蔓延了整个世界,并不断深入到各个企业,各个部门。面对信息化浪潮,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信息技术能否与制造技术相融合,促进制造技术水平,给制造技术带来巨大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这是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是关系全局成败的关键环节。在构筑“信息大港”过程中,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程度也是衡量一个企业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部分。制造企业想要在各项工作上得到创新和提升,信息基础建设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口[1-4]。现对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作一探讨。

1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络、硬件设备和基础软件。网络规划包括数据流量及约束条件分析、网络选型、拓扑结构设计、网络安全方案、网络建设方案等;硬件设备规划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集线器、台式机、笔记本、打印机、手持设备等的规划和配置等;基础软件规划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等软件的规划等;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还涉及一大批高新技术。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极大地促进制造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互换、共享与统一,技术创新,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从而提高企业效益和企业竞争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没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就没有信息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与否,决定了制造企业发展的空间。目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内各企业中正在得到重视。在中央的推动下,我国制造业企业也纷纷开始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竞争的加大,我国制造企业也增强了信息化意识,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显示,98.7%的制造企业都配备了电脑,其中57.3%的企业拥有10台以上的电脑,3.8%的企业甚至已经超过100台,22.9%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笔记本电脑。在接受调查的制造企业中,仅有20.9%没有设局域网,其他79.1%的企业拥有局域网,而且有48.2%的企业局域网已经覆盖了所有部门。并且,很多制造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网站,实现了专线上网,一些效益较好的制造企业先后建立了企业服务器、交换机,配备了一系列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财务、采购、生产、销售等管理系统已开始建设并得到初步应用。

1.2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随着信息化在制造企业全球化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制造企业也加大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据《e制造》调查,2006年我国制造行业信息化建设共投资618亿元,并在制造企业快速增长的信息化投入的推动下,之后的3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市场继续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2009年全年的信息化建设投资额为514.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4%。海尔、联想等一些制造业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脱颖而出,通过信息化极大增强了其核心竟争力,成为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典范。

1.3高层管理重视企业信息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制造企业也得到不断发展。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压力,我国制造企业高层领导开始认真思索出路,他们逐渐意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调查结果显示,有57.8%的制造企业开始着手于信息化设备和信息管理制度的建设,22.5%的制造企业已有完善的信息化设备和信息管理制度,20.3%实现信息设计编码标准化,同时63.9%的制造企业都定时参加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

2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企业内部具有完善的信息化体制,企业内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软硬件合理配置,企业内部人员信息素质较以往有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信息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

制造企业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其开发率和使用率十分低下。根据调查显示,78.4%的员工只把计算机作为打字、文印等办公设备,而30.1%的员工上网只是看看新闻或玩游戏,丰富的信息资源未得到广泛利用和深度开发。同时,87.5%的制造企业都建有网站,但其中68.7%都存在信息更新率低、网上有价值的数据少、数据流向单一的局面,42.7%的制造企业网站甚至长时间不更新信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空站”,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

2.2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较小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快增长,但仍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据调查所示,70.3%的制造企业仅用总资产的0.3%作为信息技术及其设备的投资总额,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8%~10%的投资力度。企业常常花费逾1000万元购买mrpⅱ/erp软件,但其成功率一般只有10%~20%,造成企业资金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2.3内部人员信息意识淡薄

制造企业开始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但在建设的过程中企业人员的信息意识依然淡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2.3%的制造企业有专门负责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部门。在企业信息化认知层中,76.9%的企业员工没有利用信息基础设施的意识,对局域网、内部网等概念了解只有37.2%,74.6%的企业也只是偶尔参加信息化培训,大多数员工依旧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这样企业的信息基础设施成了空摆设,给制造企业的信息资源造成巨大浪费。

3促进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对策

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信息化过程,针对目前我国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3.1合理配置信息基础设施,提高资源利用率

合理配置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资源、提高效益。因此,制造企业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意合理配置。根据各部门的不同职责、要求、特性,合理配置相应的信息基础设备,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有侧重地选择能够把企业产、供、销等各业务流程集成整合,产生较大经济效益的mrpⅱ、erp、crm等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资金的最大利用额。同时,制造企业还应注重软硬件的结合,避免在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重硬轻软现象,把基础设施构建、系统软件应用和信息化人才培养等硬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组织结构变革、管理理念转变和决策机制优化等软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出相应的保障体系。

3.2企业应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

制造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影响信息化成败的首要因素。制造企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和重视,要更好地建设制造企业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企业信息化,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首先,制造企业要加大资金投入,企业要从各个渠道筹集资金,提高对信息化的投资额度,全力发展企业信息化,改变制造企业信息化落后的局面,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其次,培养和引进企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提供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人力的投资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引进一批既善于经营管理、又懂现代信息技术,还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人才。

3.3企业提高管理者信息意识,加强员工信息素质

调查研究显示,制造企业高层领导的信息意识与员工的信息素质对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败有着关键性影响。要实现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好信息基础设施,必须加强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质。其最主要的途径是培训,不仅要加强对制造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培训,提高一把手对信息化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还要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计算机知识、业务骨干信息管理知识的培训。同时,要加强企业全体人员计算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训,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只有提高全员信息化意识、提高全员的信息技术技能,才能真正做到高层决策智能化、中层管理网络化和底层业务数字化,促使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4结语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方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更重中之重。制造企业要实现全球性发展,必须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搞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各项工作。

5参考文献

[1]付睿臣,毕克新.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建设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2009(9):378-379,387.

[2]袁伟.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9,6(3):78-79.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篇2

关键词:施工企业;实施策略;建筑;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67文献标识码:a

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管理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的水平一直以来都较低。我国刚刚开始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建筑企业,企业实施的是eRp。直到现在,我国建筑企业成功实施eRp的非常低。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依然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初级应用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仍然应有单项的技术。总的看来,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和开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不小差距。

1.1建筑施工企业不能足够理解信息化建设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有很多都没有认识到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建筑施工企业的变革,对于建筑企业信息化的严肃性、重要性都没有足够的认识,而建筑企业的长期的工作习惯以来养成,没有足够的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于业务流的程影响。施工企业缺乏整体规划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些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实用性,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概念不清楚,所以,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企业基础信息资源的建设同步进行。

1.2目前,我国较落后的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有较多的跟风现象,也有少数个别的企业实施了信息化,自己的企业马上也要搞信息化。对于这样的跟风现象,这些施工企业基本上没能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自身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并不明确,所以会造成资源浪费的现象。

1.3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

我国目前,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对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些施工企业已经建立了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成立了信息化专业小组、设立了网络系统和中心机房;但,水平总体来讲并不高,特别是真正能为建筑施工的企业创造除的效益信息化内容并不多。主要是软件系统的建设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1.4管理人才缺乏,专业技术水平有限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的业务实际情况所指定的专业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化系统服务和专业技术方面,必须由专业的技术和人才来实施。而实际上,建筑施工企业大部分都缺乏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更缺乏那些既懂信息技术又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全能型人才。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效益又普遍不理想,对企业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与设立并不到位,系统也不完善,复合全能型人才与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更是严重流失,建筑施工企业对于人才的启用与培养也不到位,根本就留不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这种情况给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带来了十分严重不利影响。

2企业将如何管理与建立信息系统

我国施工建设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因为对硬件设施没有太高要求,在使用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同时。关键在于软件系统,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软件系统。

2.1实施企业信息化的目标,要详细的分析和比较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实施初期,可以请信息软件公司的专业人员来本企业介绍与讲解,带着问题去调查和研究,并与信息软件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讨论。重要的是,要明白软件公司所提供的软件系统服务对本企业究竟有什么用,从而来选择真正适合本企业并帮助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信息软件系统。

2.2经常与同行业之间交流和学习,对企业信息系统的发展要关注

建筑工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应经常关注企业软件系统的发展,把我好各种机会。应常参加相关的学术性会议,经常收集相关的资料,还可以通过在会议上的互相交流与讨论,来收集相关信息。积极的与同行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相关人员交流,了解最新的施工企业信息化的动态和技术的发展。

2.3加强信息化合理投入和信息化持续性发展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较复杂和长期性的信息系统的工程,不能一次就投入完成。而所有的信息系统,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而软件公司,也在不断更新和产品升级。所以,要建立企业信息化,必须要要结合自身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于本企业的需要,都要解决的问题,要与软件企业提供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服务,要全面策划。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应适用于本企业的需求并及时更新。只有不断完善,更新企业信息系统,才能为企业不断发展来服务。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于自己传统管理模式会产生很大的冲突。因此,这些因素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经营环境要有良好的互溶,原有的企业发展模式也可能会无法适应新的经营管理形势。所以,有可能导致企业战略方式整体调整的结果。所以,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应做好企业发展的全盘考虑,包括管理制度、协调控制、组织结构、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

3.1质量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质量管理并不只是项目完成后的检查管理。是应在信息系统实施进行中的全面的质量控制,包括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保证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每个阶段性工作成果的质量检查。

3.2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建设,是知识专业技术型的新工程。项目建设与企业信息化的人力资源有着密切联系,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的构成、能力、稳定性和责任心,对信息化项目的工作质量,对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改革是否成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素。

3.3风险管理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包括经济风险,组织变革的风险和心理风险等。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应预测这些风险,并且要有所分析,一旦出现问题时,可以冷静、从容地解决和处理这些问题。

结语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建筑施工企业多元化经营与管理的发展战略,离不开企业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建筑施工企业应在现有的运营管理模块的基础上成功的实施,制定系统实施方案的整合,来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发展壮大建筑企业的必要条件。施工企业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中,要参照信息化建设,通用专业技术模型和自身企业的特点,仔细研究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做好企业信息化的规划与实施,成功的实现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俊华.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北煤炭,2008,3,54-55.

[2]刘杰才.建筑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6).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篇3

关键词:境外分支机构it基础架构支撑系统m2m云平台

中图分类号:tn9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2)01-0044-02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大幅上升,随着经济转型的持续深化,国家正在大力鼓励有实力的中资企业走出去,创建国际化企业。中资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设立境外分支机构。境外分支机构的it基础设施,作为国际化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由于存在法规、监管、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境外分支机构的it基础设施建设无法直接沿用国内的标准。如果交由所在国相关企业建设,虽然可以符合当地标准,但是又存在建设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国内总部难以统一管理的问题。“中资企业境外分支机构it基础设施支撑系统”可以为企业建立起一个完善的it外包服务标准体系,建立一支高效的实施团队,以及一个完善的运营支撑平台,是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强化服务品牌,实现业务的拓展与提升的有效手段。

2、系统介绍

中资企业境外分支机构it基础架构支撑系统为正在大力进行境外业务扩展的中资企业提供一站式的it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服务。

系统所服务的中资企业有以下两个特点:

在多个国家有境外分支机构,境外分支机构的规模差异较大,包括区域总部和地区办事处。企业信息化程度需求迫切,但海外分支机构缺乏it自维护能力。系统所支持的it基础设施主要包括:it机房、网络与传输。

it基础设施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平台,承担着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不间断运行的重任。为了保证信息系统稳定安全可靠不间断运行,it基础设施必须满足信息系统以及工作人员对温度、湿度、洁净度、风速度、电磁场强度、电源质量、噪音、照明、振动、防火、防盗、防雷、屏蔽和接地等要求,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的结构如图一:

it基础架构支撑系统的核心是知识库。知识库将it基础设施通用建设规范、各国对it基础设施的特殊要求、相关设备供应商及国际物流与海关通关等信息融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知识库针对的目标不是客户的单个境外分支机构,而是将客户所有的境外分支机构作为整体来规划。借助于知识库提供的一系列标准化的分析与设计工具,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覆盖所有境外分支机构、具有高可用性、高安全性、高可管理性的it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此外,知识库中还包含了一个专家库。专家库负责对it基础设施相关设计、实施、维护方面的人员进行管理,专家库详细记录了人员的技能、专长以及项目实施经验,以确保始终在整个it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始终由合适的人员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专家库中不仅包含本公司的人员,还包括境内外其他合作厂家的相关领域的技术专家。

由于中资企业的境外分支机构一般不配置专门的it管理人员,it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系统还可以通过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进一步的日常维护服务,包括远程监控、定期巡检、电话和邮件技术支持以及驻场技术支持,帮助境外分支机构享有与国内机构相同水准的技术服务和快速响应。针对部分有语音通信需求中资企业境外分支机构,系统还提供Voip电话服务(与中国电信合作),将国际长途转换为国内电话,可有效降低企业通讯费用。典型的服务体系结构如图二所示:

特别的监控平台(安防监控、电源与环境监控、传输与网络监控)可以基于m2m云平台技术,实现设备的连接、监视、控制、报警。m2m云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支持SaaS(软件即服务)模式。在传统模式下,客户要实现设备联网监控功能,需要购买单独的监控系统软件,配置传输网络,部署与维护监控平台。在SaaS模式下,用户只需要在m2m云平台上购买云服务,安装与云平台兼容的传感器或无线网关,就可以通过m2m云平台的weB界面实现对设备的监控,系统部署可以以天计算,使快速部署成为可能。

低成本:用户使用m2m提供的云服务,不需要购买中心硬件及系统软件,也不需要进行系统维护,并且配置可按需升级,运行成本可以做到很低。

高可靠性:m2m平台建立在专业云平台提供商的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之上,充分利用了基础设施云平台的信息冗余、负载均衡、故障转移特性,可达到电信级可靠性。

开放平台:在传统模式下,客户需要增加新硬件设备,或者增加新软件功能,都需要平台开发商进行开发,响应速度慢,成本也较高。m2m平台开放api,客户可以自行开发设备驱动以便接入新硬件设备,也可以开发数据处理应用,加载到m2m平台,以便实现新的软件功能。

市场前景:跨国it基础设施服务外包,企业需要具备两个条件:it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能力;海外实施经验;企业具有多年海外it系统设计、施工与维护经验,具备it机房设计、电气与弱电工程、远程监控、网络规划与实施、设备采购与租赁、国际物流多方面的能力,完全可以提供跨国的it基础设施外包。

与跨国it服务外包企业相比,通过“中资企业境外分支机构it基础设施支撑系统”,企业还可以确保以下两个竞争优势:

能更好的理解与响应中资企业的信息化需求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跨国it基础设施服务外包,具有完整的产业链。

在境外分支机构的it基础设施投资中,除了场地费用,基础网络的投资占了最大份额,基础网络的质量也是客户最为关注的。

3、结语

系统可以为中资企业提供一体化的境外分支机构it基础设施外包服务。促进中资企业向国内运营商购买国际链路,有利于扩大国内运营商的国际链路资源;有利于中资企业,尤其是企业的信息安全。该系统帮助中资企业的境外分支机构以较小的投资建设具有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可管理性的信息系统,享受与国内机构相同水准的技术服务和快速响应,使境外分支机构可以专注于本地业务的发展,而不再为it系统维护而烦恼,从而为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付峰.基于云计算的新一代电信it基础架构研究.移动通信,2010年第8期(76).

[2]陈清金,张云勇,潘松柏,杨光.云计算与新一代电信it支撑系统研究.电信科学,2010年第11期(39).

作者简介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篇4

创新是现代企业管理的灵魂,没有了创新,企业将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企业要不断地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新的生产技术,并且要自身不断的进行创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当前信息技术已经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得到了愈发广泛的运用,对于促进企业平稳发展具有重要保障意义。

【关键词】

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问题;对策

0前言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经得起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成功的把握时机,谋求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推动,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针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1企业管理信息化概述

企业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企业管理的各个不同环节采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企业管理信息的传递、加工以及处理效率,让企业的这些信息资源能够得以保存与利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方面的依据。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信息化、采购管理信息化、营销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信息化、生产管理信息化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等。通过企业管理信息化不同内容的推进,在企业内如引入管理信息系统,把企业日常管理经营中的资源传递到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高必要的决策信息。

2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现状

不同的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实施现状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是从现有的企业管理信息实施过程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理念亟待优化

从我国现有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企业在管理信息实施理念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加剧,能否掌握最新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对企业的竞争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理念的落后,使得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企业员工在综合信息素质方面所具有的水平较低。问题严重的企业,甚至无法有效地利用外部的硬件设施,管理信息化的作用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2.2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人才缺乏

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的高低与人才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现有的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施情况来看,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人才。人才的缺乏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很难做到处理及时,同时也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发挥水平较低。没有良好人才队伍支持的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不完整的,无法发挥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中所具有的优势作用。

2.3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

造成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较低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方面的问题。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在基础设施经济投入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内部孤立问题的影响,会导致企业信息资源规划与设计的工作很难展开等等。除此以外,信息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也会对企业的管理信息化实施产生负面的影响。

2.4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存在问题

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会导致对管理信息化实施的负面影响。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效果与企业的人员、标准以及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的运行机制可以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的提高,反之,则会影响管理信息化作用的发挥。也就是说,如果企业没有从人员、标准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确保管理信息化的实施,就会影响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优势作用的发挥。

3强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

结合上文对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现状中常见问题的分析,本文确定以下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策略。

3.1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理念

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应优化实施理念。企业应通过加大宣传以及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来优化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中的理念。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应该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管理信息化相关的内容以及作用等等在企业内部进行普及,为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奠定基础。

3.2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人员素质

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人才队伍素质。企业可以通过对企业现有工作人员培训或者引入外来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人才等方式来提高此方面人才队伍的素质。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企业现有管理人员在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培训,提高这些人员企业管理信息化方面的知识水平以及技能水平,进而推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3.3加强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不同的企业应结合自身在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如加强网络基础建设以及提高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的水平等等。企业可以通过持续性的优化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方式来提高自身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的水平。重视企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与发展,在确保数据库安全的基础上,发挥数据库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具有的作用。

3.4优化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

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持续性地优化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企业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的优化需要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同时还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管理信息化的决策管理机构来保证运行机制所具有的操作性,确保管理信息化运行机制能够保障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信息资源管理规范等方式来确定企业不同工作人员在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岗位职责。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的提高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与影响,作为企业而言,要全面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可行的策略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实施水平的有效提升,从而确保企业各类管理环节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以及工作流等的集成与整合,最终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杜艳艳,党囡.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管理创新的影响力[J].改革与开放,2009,07:75.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篇5

论文摘要:当前,面临知识经济形势下需要开展知识管理这一新课题,广大中小企业大都感觉找不到着手点。本文立足知识管理的系统性要求,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可从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知识管理基础设施入手,采取渐进式发展策略,逐步提升知识管理水平和能力。希望能对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提供有益借鉴。

在知识经济时代和日益动荡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实施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能力,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所在。我国的中小企业占居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了50%左右的经济总量,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面对知识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中小企业受自身种种因素的制约,很少企业能系统和成功地实施知识管理。鉴于知识管理是一个长期构建的系统工程,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从信息化建设人手,夯实开展知识管理所需的基础设施平台,循序渐进推行知识管理,应该是一种更为稳妥和可行的策略。

1.实施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1知识经济和知识管理

知识经济理论形成于20世纪8o年代初期。1983年,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罗默提出了“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它可以提高投资的收益。该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知识经济在理论上的初步形成。按照世界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oeCD)的说法,知识经济就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管理理论营运而生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知识管理作为知识经济环境下企业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就是要通过对企业知识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尤其是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持续获得领先于同行的竞争优势。

1.2知识管理的核心内容

实施知识管理,就是要在企业或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企业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能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帮助企业组织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应对竞争和挑战。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其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导入

要开展知识管理,首先是要让企业的员工都了解它,并积极主动地参与进去。这就是知识管理的导入。

1.2.2知识管理内容体系的建立

第一,在总体上监控和管理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最上层。主要包括:总体经营规划、总体质量监控、总体产销监控、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设备管理。这些监控和管理贯穿于知识管理工作链,并为工作链服务。

第二,支持业务工作的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中间层。主要包括工作经验、体会与方法、工作计划总结、工作成果(报告、报表、结论)、工作相关信息、工作基础知识、工作制度以及专家头脑中知识等。

第三,基础方法理论和基本产品知识,处于知识管理体系架构的基层,对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提供不可或缺的基层支持。主要包括:知识信息管理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产品知识、产品介绍、产品基本特性说明等。

以上三方面的内容构成了三个层次的企业知识管理内容体系结构。

1.2.3企业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平台建设

企业知识管理落到实处的过程包括知识沉淀、知识发掘、知识引出、知识固化、知识共享、知识传播、知识默化以及知识优化等。这些分步过程需要一个平台,这就是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信息技术平台。

1.2.4知识管理的组织和制度保障

知识管理的平台建立起来以后,并不能说明知识管理就能有效地落实,必须要有完善制度或运行机制来保障。

2.中国中小企业开展知识管理面临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已成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参与全球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动力来源。但近几年来,持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人民币汇率,国家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及国内外严酷市场竞争环境,给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迫使中小企业必须进行发展创新。实施知识管理虽然是广大企业寻求发展创新突破的重要途径,但对于85%以上以传统产业领域经营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面对知识管理这一现代企业运行管理新模式,感觉到象是画饼充饥,一下子难以找到策略突破口和操作着眼点。

3.推进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开展知识管理的有效突破口

知识管理是顺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应运而生的,而信息技术是知识经济的支柱,因此实施知识管理必须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广大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基础落后,市场信息陈旧,缺少现代的传播工具,信息的交流渠道单一,管理人员信息意识不强,这就注定在中小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将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过程。

从知识管理的发展历程看,知识管理从信息化管理实践和理论中丰富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内涵,知识管理与信息化管理有着割舍不断的内在联系。如果说第一代信息化管理的是数据,第二代信息化管理的是信息,目前已经进化到第三代的信息化管理的重点就是知识。所以,基于知识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这种内在联系,笔者认为,从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入手,加快推进和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分阶段推进和实施知识管理,不失为一条切合中小企业实际情况的有效途径。

4.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途径和基本架构

4.1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广泛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完善信息服务,建立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管理的自动化。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形成以产品创新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的企业自动化生产信息运作系统,使生产要素的资源信息化、数字化,实现生产过程的优化和生产技术装备、原辅材料、人力资源、资金等生产要素的集成化和高效利用。

2)流通过程的信息化。就是要建设使企业能适应外部经济、市场变化,可快速、灵敏反应的企业运营信息化系统,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企业与市场有效沟通的业务运营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便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市场机会。

3)管理决策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实现人、财、物、技术等生产要素相互紧密结合并有效发挥作用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人流、物流、资金流和技术流程交互衔接运作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以及高效的经营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4)组织结构信息化。就是要建立与信息化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模式,实现对组织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资源的高效管理。可以预见,今后的企业运营管理组织体系将进一步朝着以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临时性、多学科、跨部门的协同小组为主导、扁平化运行的组织结构体系发展。

4.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策略途径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在企业管理的本质上并没有太大差异,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求和解决方案与大型企业有明显不同。广大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基础薄、资金少、人才缺、起点低,不能照搬大企业“高投入、长周期”的信息化模式,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寻找一条经济、实用、方便、有效的信息化建设途径。笔者认为,应用服务提供商asp模式应该成为当前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aSp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得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同时aSpJ]~务商会通过一定的技术和措施保证每家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将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象打开自来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aSp模式在满足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基本需求方面,同传统的信息化模式基本一样,诸如寻找客户、扩大市场、财务电子化、生产计划、销售和存货信息管理等,asp模式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对于一些传统方式不易解决的问题,如多地点管理、多分支机构、扩展应用和升级换代等,aSp可以提供更加方便可靠的解决方案。aSp服务商,与网络营运商、咨询顾问公司、公共服务公司以及应用软件供应商,形成稳定、强大的服务联盟,可以无时间限制、无地域限制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功能丰富的应用软件平台租用,使企业减少信息化后顾之忧,集中精力致力于本业发展。在国外,asp应用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美国60%以上的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采用了asp模式。可以断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asp模式,定能成为国际性的潮流。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篇6

〔论文提要〕本文阐述了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意义,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劝策提出了个人的看法。

0序言

企业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和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tn?对企业现有的设计、工艺、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的整合?降低企业内外部协同成本?并及时地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准确而有效的数据信息?使企业更加灵活、更具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1企业信息化内容

具体而言?企业信息化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1产品信息化。产品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融合?传统的机械产品融人信息、计算机、激光等高技术?使之成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现代技术集成产品?从而使产品的功能提升、智能化水平提高?以满足信息时代对机械产品的要求。

1.2设计信息化。设计信息化包括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方面的信息化。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是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设计信息化还包括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设计(Capp)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装配工艺设计(Caap)系统应用、计算机铺助工程分析(CaF)系统应用、计算机辅助测试系统应用、网络化计算机辅助开发环境、肉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活动的设计(DFX)系统二次开发与应用与产品建模、模型库管理与模V效验系统开发与应用。

1.3生产过程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即自动化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用自动化、智能化手段解决加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提高生产的质量、精度和规模制造水平。其中主要应用包括数控设备地应用、计算机生产过程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生产数据自动收集、生产设备自动控制、产品自动化检测及生产自动化覆盖等。

1.4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通过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提高决策管理水平。主要应用层而包括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和辅助决策支持(DSS)系统。

1.5市场经营信息化。通过实施电子商务?可以大大节约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2企业信息化的愈义

(1)有利于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目标。在综合运用好国家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的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升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有助于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

(3)有利于理顺和提高企业的管理?实现管理的井井有条;

(4)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保证设计质量;

(5)降低企业的库存?节约占用资金?节约生产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6)缩短企业的服务时间和提高企业的客户满意度?并可及时的获取客户需求?实现按订单生产;

(7)加速资金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资金的快速重复有效的利用;

(8)加速信息流在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流动速率?实现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利用。

3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3.2推进网络基拙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x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人?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髦、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Vi]壁卒、资源垄断和体制性障碍。

3.3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1: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

3.4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网1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应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卜税务、网卜商检、网卜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3.5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卜而下’‘的创新和变革。y4}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3.6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大部分企业认为资金投人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丁程?因此?在进行企0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纤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3.7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3.8扎实认真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支持?企业就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甘理、生产管理?计量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3.9面付新形势?从实际出发?采用新技术和新服务。利用aSp(applicationSevriceprovider)?企业如租用aSp提供的优质服务?既不孟t-投资基础设施?也不irkt-开发与维护应用软件?这样?同利川中介的专业化优势解决信息的非对称问题一样?企业结合价值链的外包?就可以大幅度削减在it方而的工资支出及升级维护费用?而把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_1:?快速进人市场。发展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融合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能实现企业采购、制造、销售、核算、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整合?用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统筹来促进企业内部的效率的提高?有效控制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准确地分析和制定企业发展方向。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篇7

论文关键词:集团,信息化,规划,研究

一、现状分析

某集团企业(以下简称“集团”)为部级行业管理公司,2009年,资产总额超千亿元。集团实行母子公司管理模式。母公司是集团的战略中心、资源管理中心、决策中心、政策中心、文化中心;母公司对各子公司行使出资人权力,即重大决策权、经营者任免权和投资收益权。各子公司是生产经营的实体,从事具体生产经营活动,是集团的利润

创造中心。

1.信息化现状

集团通过联合重组、资本运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相当多的成员企业前身是原中央或地方的国有企业,有部分成员企业前身是民营企业。在加入集团前,信息化建设模式各有特点,水平参差不齐。以少数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为代表的成员企业已拥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化系统,如已建成涵盖所属企业的广域网、建立了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等;大部分成员企业信息化建设处在若干个单项系统应用水平,如建立了财务管理系统、销售系统等;部分成员企业仍处在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甚至没有建立局域网,只有若干台电脑在单机运作。

2.企业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

(1)通过信息化强化企业核心资源的管理

人、财、物、信息是最核心的企业资源,将通过信息化等现代化手段加强人、财、物、信息的管理,以推动发展战略的实现。

(2)建设协同办公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营业务信息系统,规范业务流程,提高集中管控能力

企业规模的快速扩张给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和巨大的压力。在人手紧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迫切希望借助信息化工具规范业务流程,提高集中管控能力和效率、效益,实现管理创新。

(3)外树形象,为集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集团实现了快速发展,其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集团面对着国资监管部门、各级政府、成熟的资本市场、股东、员工、合作伙伴等社会各界的审视与压力。快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集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信息化树立一个优质的、现代化的企业形象,为集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4)内强素质,为调整优化、管理整合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

根据强化集团内部管理、优化管理体系的目标,组织开展调整优化、管理整合活动。信息化为调整优化、管理整合提供创新型解决方案,让调整优化、管理整合不仅在形式上落地,更要在实质上达到效果,实现内强素质,为集团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效益最好、技术最先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做贡献。

二、信息化工作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紧紧围绕集团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需求,把推进集团发展、实现管理创新、提高主营业务运营水平作为信息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实用高效的信息系统。

三、信息化建设目标与任务

1.总目标与主要任务

(1)总目标

到2014年,基本实现集团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建成集团范围内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实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信息化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核心业务应用信息系统达到或接近行业先进水平,信息化企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主要任务

加快建设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强化科学管理和集中控制;大力推进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支持主业做强做大;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努力提高信息安全水平,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加强信息化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建设,保障信息集成共享和管理科学高效。

2.分阶段目标与任务

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中心任务,基于集团及所属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的现状分析,将2010年至2014年分为规划提升、系统集成、综合应用、持续完善四个信息化建设时期,内容详见表1。

3.各业务板块信息化建设目标与任务

各子(集团)公司按照集团信息化建设总目标、分阶段目标的要求,在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指导下,根据本企业发展战略及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中心工作,做好本企业信息化建设子规划,确定符合自身实际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及实现目标的重要措施,以指导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构想是:按照管理整合的要求,围绕本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及主营业务需求做好信息化建设子规划,更好地服务于子(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以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核心,推进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建设,实现本企业内部互联互通;以财务集中、人力资源管理等系统为重点,推进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强化科学管理和集中控制;各子(集团)公司及所属重点企业结合不同业务板块特点,有序推进主营业务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

表1:集团分阶段主要目标与任务

信息化

建设时期

时间

目标与任务

规划提升

2010年

完成集团及所属企业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编制工作;集团及所属企业在规划的指导下,完成1~2个有全局影响的核心项目建设。

系统集成

2011至

2012年

做好信息化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有重点的建设和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应用、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主营业务信息系统,集团及85%以上的重点企业初步完成统一、集成、共享的信息系统建设。

综合应用

2013年

全面实现企业内部各子系统横向良好集成,初步实现企业内部各管理层级纵向信息集成。集团及90%以上的重点企业进入信息化建设的“数据管理”阶段。

持续完善

2014年

全面建成集团范围内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信息化系统可满足企业各层次的应用需求,信息化系统达到或接近行业的世界先进水平。集团及95%以上的重点企业进入信息化建设的“相对成熟”阶段。

(1)网络体系

网络体系建设是集团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只有建立了稳定、可靠、合理的集团骨干网络,才能真正实现集团范围内信息资源的集成和共享。根据集团所属企业集中度及管理整合的需要,规划建设以集团总部为核心、若干个区域网络中心为节点,基于统一管理、分级维护、按需分配、带宽共享、费用分担的集团双链路信息网络体系。第一阶段将在企业分布较集中的区域规划设立若干个区域网络中心,其他区域所属企业通过专线或Vpn技术接入集团骨干网。原则上,各层级子(集团)公司首先实现本企业内部互联互通,再统一接入区域网络中心或集团网络中心。集团信息网络体系规划如图2所示。集团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为集团管理整合的推进奠定坚实的信息网络基础,对于集中管控模式尤为重要。

(2)信息架构

集团所需要的二级公司的财务、人力资源、办公管理、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投资等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篇8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信息技术问题对策

信息化革命正在打破并重组现存的国际经济秩序和结构,并促使其由物质型向信息型经济转变。并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如果没有信息化,企业的改造、重构,工业化的进程就会怠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会成为大问题。

企业信息化包括销售、生产、服务等方面内容,而实质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将融合世界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应用于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据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分析,我国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机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与建设成本过高,经营管理中协作不充分的问题。从总体上看,存在地区不平衡,还较多停留在表面应用层次上,没有深入到企业的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信息化投资不足和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是存在的两大难题。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认识问题。认识是第一位的,没有认识提高就不可能产生行动上的积极性,当然也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不少人没有认识到信息系统能把企业管理得井井有条,可以为领导提出很有价值的辅助决策信息,而且在速度和准确方面比人做得更好。有些条件较好的企业满足于眼前的状况,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益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高层领导不能用长远眼光来看待问题,急功近利,不利于信息化建设的继续发展。

一部分管理人员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有丰富的经验,他们不愿意主动分析吸收新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的威胁;积极倡导者由于传统习惯思维,继续沿用过时的管理思想或过时的管理手段,需要学习的不是简单的操作方法,而是获得分析、决策信息的管理理念;专业技术人员正由于现代技术的不断增长的复杂性变得越来越狭窄,面对在总体上缺乏协调和相互联系,系统在宏观上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而影响了总体效益的现实,技术人员处于多种制约和局限性中不能自拔。

(二)在组织的战略制订中产生两个极端:将信息系统视为组织的战略目标;将信息系统独立于组织战略之外

一方面,组织错误地将信息系统看成组织的战略目标。于是大量的时间、精力、对策花在如何使这一“目标”的大致完备,信息的投入变得越来越庞大,而组织并未获得实现公司战略要求的在保持规模和效益的前提下应对未来挑战的灵活性和快速反应能力,甚至于一些公司陷入了经营困境。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组织的管理战略之间出现诸多不协调的发展,产生单项应用多,而缺乏整体效益。虽然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在单项应用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相反地构筑了无数个“信息孤岛”,没有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产生的却是巨大的负效益,使组织承受高额的风险代价。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在实施中充满艰辛

实施一套信息系统是一项涉及面广、周期长、风险大的系统工程。中小企业要实施信息化,同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要引进和留住高级it人才很困难,不易具备建立企业信息系统项目组的条件,缺乏完备的项目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没有管理顾问对项目进行监理,这些都是影响项目成功的关键。

(四)信息技术的低层次应用和不饱和应用

企业因为某一方面的应用需要而购买一套功能无所不包的信息系统,但由于自身的使用水平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功能还未得到利用。这种情况有时并不是因为企业的盲目购买,而可能是因为供企业挑选的余地不大,或是企业出于前瞻性考虑。问题则在于任何那些未被使用的功能都处于快速贬值状态或已经成为沉没成本。

(五)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管理重组落后

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为了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进行的更高层次上的管理重组,我国大多数企业投入较多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注重设备上的投资和技术上的更新,而忽视了与此相应的管理模式方式上的转变,因而,并未取得投资回报,甚至出现负效益,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六)信息资源基础不能适应建设需要

有的企业信息资源基础不统一、不一致。信息采集渠道较单一,缺少灵活性,使得信息来源不够全面,传输渠道不够畅通,更难以对采集的信息加工处理,使得资源潜力无法充分发挥。

二、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组织的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

(一)经济、管理是企业信息化的基础,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当前以及长远的任务是普及企业信息化意识,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培育企业信息人才。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助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积极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发达国家经验证明:政府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至关重要。政府对信息化建设环境的改进和完善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以及制定法律法规等,从而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并提供长期的优质服务。

(四)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信息传输设备研制、信息技术开发等设施建设。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个宽带、高速、大容量、高水平的国家信息主干网,逐步消除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分割壁垒、资源垄断和体制。

(五)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制定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以确保网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统故障、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确保交易内容、交易双方账号及密码的安全。

(六)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保证电子商务的效率和效能充分发挥,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应加快建立网上银行、网上税务、网上商检、网上认证、网上运输体系、配送系统等电子商务配套体系,实现物流现代化。

(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备的法律法规是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运行的保证。政府应制定和颁布的内容包括:电子合同的有效性、有效的电子文件的规范、电子签名的合法性和其他身份辨认程序、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标权、企业和个人隐私的保护等法律法规,以保证电子交易双方能按照共同的规则进行交易。

(八)切实建设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企业应当花大力气,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提高认识,加强一把手工程。企业领导者应先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

2、做好并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3、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并且企业信息化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设立企业信息化建设基金,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融资,使资金落实到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专门人才,来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

5、扎实认真做好信息资源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需要足够的基础支持,企业就必须强化基础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生产管理,计量管理等,做到数据准确、完备、客观、及时。

三、结束语

因为企业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所以在制定企业信息化规划时,就要从实际出发,既要全面系统,又要有所侧重,在加速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同时,积极稳妥地引导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对信息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的逐步整合,先建立起企业间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再逐步建立起以行业为基础,以典型企业为示范,汇集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最终达到实施电子商务的目标。

参考资料:

[1]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8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篇9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理念 

一、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目前状况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已有了一定成效,但整体水平较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有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已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国家经贸委近期的调查表明30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50%以上已经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70%以上接人了因特网,50%以上建立了内部局域网。从总体上看,15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中,仅有10%基本实现信息化,中小企业中实现了信息化的比例则更低,可以说我国企业信息化整体水平仍处于较低阶段。

(二)企业信息化发展非常不平衡

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因企业类型、行业归属和所处地区经济状况而存在很大差异。从企业类型上看,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国际开拓能力的外向型企业、新近发展起来的高效益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而中小企业、竞争性较差、效益较低、老企业信息化发展较慢;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高,技术含量低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较低。

(三)企业对发展信息化的认识普遍提高

有些企业已经从信息化建设中获得了一定经济效益,企业用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趋于增加。

二、现代企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

(一)企业信息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时代,企业要生存和发展,非搞信息化不可。这不是企业主观上愿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客观互有联系和影响的两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种力量是企业外部竞争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压力,另一种力量是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动力。从企业外部看,经济全球化与全球信息化呈加速趋势,市场范围不断扩大,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科技竞争、营销竞争、市场和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这对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从企业内部看,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方式都需不断调整、重组、变革,以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二)信息化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1.企业通过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可能性

企业信息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途径或者说可能性,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及其结合所起作用的结果。这种可能性表现在可能产生的经济性效应与非经济性效应上。

所谓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管理规模经济性效应。③范围经济性效应。④差异经济性效应。所谓非经济性效应主要有①促进创新。②优化决策。③树立信誉。④提高素质。

2.企业对信息化的有效管理是竞争力提高的现实保证

企业基于信息化提高竞争力的种种可能性和能否或在何种程度上成为现实,还取决于企业对信息化的管理。①企业搞信息化首先要对搞信息化的预期费用同不搞信息化的机会成本、信息化可能带来的预期效益同没有进行信息化情况下的预期效益进行比较。②当企业决定对信息化进行投资时,则应根据投资的目的或动机,把握好投资的时机、方向、重点和结构。③要分析企业的竞争环境,特别是其主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动向,来决定与同类企业相比信息化应先搞还是后搞,并选择哪种信息化模式更适合本企业情况,以赢得真正的竞争优势。④企业决定搞信息化后还应对其实施条件进行系统分析。首先是需求分析,其次是对影响信息化进展的各种障碍包括数据基础、人员水平、技术条件等等因素进行分析。

   (三)企业信息化是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将更多地融入全球经济,走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在世界贸易一体化的进程中,电子商务将面对诸如关税与税收、统一商品代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新问题需要各国的对话与合作。这一切都是构筑在企业信息化基础上的。没有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就失去了发展的根基。

三、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企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企业自身的主观努力。政府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使能器”,企业则是加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动力源,只有二者合力才能更快、更好地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一)营造企业信息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

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支持、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

1重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2.加强和完善安全认证体系。解决网上购物、交易和结算中的安全问题是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开展电子商务的关键。

3.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e-commence需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协调统一,网上协同作业体系建设的快慢直接影响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息化和e-commece需要一整套完备的法律法规作保障。

5.实施政策倾斜,如提供拨、贷款,税收政策优惠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

(二)建立企业内部良好的信息化运作机制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针对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企业应花大力气,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1.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企业领导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

2.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3.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很大的综合性工程,包括软件、硬件、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系统维护等各方面的投资。因此,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并使资金落实到位,才能保证企业信息化的顺利实施。

4.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企业信息化是应用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企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推动企业内部信息化建设,而且还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作为支撑。

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316-(2014)02-

在云计算模式下,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式和服务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软硬件的应用模式,个人计算机也会从以桌面系统为中心改变为以网络为中心,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在线提供一切的服务和应用,同时,又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化费用的降低。在当今时代,云计算具备快速性、灵活性等等一系列的优点,已经变为当今计算机领域的良好发展趋势。另外,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应用能够非常有效地应对传统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需要花费较高的早期费用以及后期维护费用的问题,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应用是大势所趋。

一、基于软件即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软件即服务,也就是SoftwareasaService,即SaaS,将软件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这种服务在各种各样的企业中的使用也是存在着各自的差异的。一般来说,大企业都具备他们自身的数据中心,能够自行地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也能够独立搭建企业内部的云计算平台,因此,大企业的SaaS是较为安全的一种内部服务,在能够确保核心数据的安全性的基础上,SaaS模式的应用可以是核心应用和非核心应用。

相对于大企业来说,因为中小企业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资金问题,所以,不能够独立进行云计算平台的建设,一般都是进行公共云计算平台的租用,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来得到应用服务,能够获取诸如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服务。云计算能够为中小企业带来以按需租用信息资源为核心的业务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中小企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云计算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进行信息化建设的风险,使得中小企业能够按需定购各方面的应用服务,以便帮助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信息化建设的费用。

另外,基于软件即服务的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又能够为供应链中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创造非常良好的解决方案。借助于在线应用的模式,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之中对于云计算平台中的实时数据实现共享。企业在共享云计算数据的基础上,就能够更加高效率地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这是非常有利于企业更好的融入到整个供应链流程之中的。借助于共享的实时数据,企业能够保证在正常的供应、生产经营、销售等各项业务流程的运转过程中保持协调性。

二、基于平台即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平台即服务,也就是platformasaService,即paaS,将平台作为一种服务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根据相关实践发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日常办公软件、日常文档处理软件、一般的财务管理软件等等一系列的商品化软件的外购是具备局限性的,也就是说,这些商品化软件都存在着较强的通用性,可以迎合企业的一些共性需求,然而,对于中小企业的一些个性化的需求来说,这些商品化软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关系到企业具体的业务处理工作的需求更是不容易给予满足。

三、基于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

具体来说,采取基于基础设施即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模式,中小企业通过下面的两种方式来获取服务:

方式一:对于基础设施即服务进行按需租赁。中小企业在进行正常的运转的过程中,对于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的需求是存在着差异的,在中小企业运转的高峰时期,存在着非常高的需求量,必须处理各种各样的文档等相关的资料,相应地,中小企业也面临着一定的空闲时期,这就使得一些具备高成本数据中心的企业存在着较低的数据利用率。根据调查发现,不超过百分之八十的计算能力以及百分之六十五的存储空间的利用率都会导致企业运转效率低下。而借助于基础设施即服务进行按需租赁就能够使企业的临时性的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使中小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信息化建设费用,能够节省下来更多的资金用来发展核心业务。

方式二:基础设施外包服务。在帮助中小企业临时性按需租用基础设施的同时,通过基础设施外包服务能够使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以进行云计算平台的租用的方式来取代自建数据中心的方式,使中小企业在租用的云计算平台上进行企业应用的部署,从而帮助中小企业节约信息化建设费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低碳经济、绿色GDp的发展背景下,绿色it成为企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it业的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成为实现绿色it的关键所在,而云计算建设模式中的虚拟化技术以及软硬件的充分合理利用使得it资源得以高效利用,很好的助推了绿色it的实现。因此,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应用将会日益普及,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中小企业实现it绿色节能、高效运转,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云计算到底离企业有多远[J].山西电教,2009,(02).

[2]张勇.云计算环境下软件工程模式初探[a].第三届全国软件测试会议与移动计算、栅格、智能化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9.

[3]肖志良.浅谈云计算模式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