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3:24

手术室护理概念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随机择取我院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诊的肠胃外科择期接受手术的患者200名,其中包括男性患者120例以及女性患者80例,年龄20~60岁,平均(43±4)岁,全部患者都行开腹手术,并且已经排除患有心肺功能疾病的患者以及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保证每组中包含100名患者,确保2组患者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以进行对比。1.2方法:对对照组行以常规性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常规性风险评估,阐述与手术有关的知识,手术前12h适当禁食,并且在围术期适当地调节患者饮食以及功能性锻炼。对实验组则行以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来进行护理干预,主要包括:①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行以正常访视,讲解健康知识以及手术流程、手术器械、注意事项、进食等常识,令患者以及家属能够初步了解手术,缓解其紧张和恐惧的情绪;②手术进行中随时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保证其体温正常,调节手术室的温度以及清洁,严格控制消毒规范,限制参观人员;③手术之后适当行以镇痛泵,令患者以及家属能够自控镇痛,手术之后1d,护理人员再次访视,协助患者尽快进行早期活动,结合患者的胃肠变化,可以在早期进行适当进食,按照患者的耐受能力渐渐加量。1.3临床观察指标:对比2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做以记录。衡量指标包括:肠胃功能的恢复时间、下床活动的时间、并发症概率和住院时长。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对涉及到的数据进行处理,针对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行以t检验;针对计数资料,则选择例数(%)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肠胃功能的恢复时间、上、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长上:试验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概率上,试验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进行数据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值可见表1。20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作情况:试验组:细菌感染1例,出血症状2例,溃疡症状1例,其他1例,总概率5%(5例);对照组:细菌感染9例,出血症状7例,溃疡症状1例,其他2例,总概率19%(1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80,p=0.002)。3讨论本研究针对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对患者行以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展开的探究当中,对2组患者行以不同的护理干预之后,在肠胃功能的恢复时间、上、下床活动的时间和住院时长上,试验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概率上,试验组(5%)要明显低于对照组(19%)。这一研究成果说明,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对患者行以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且大大地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这一研究和赵锦芬[3]的研究成果保持基本一致,证实可靠。根据国内及国外的研究报道调查,我们可以认为,灵活地使用快速且有效的康复外科理念相关理念,可以显著地在手术之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增添患者的舒适程度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大大地降低患者在手术之后的住院时间。还有学者认为,在开腹手术当中使用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能够充分地调动手术的效果。从总体上来看,在快速康复外科相关理念主要的内容包括麻醉方式和手术之后的镇痛方式改良、患者在手术之前接受的健康知识的教育、手术后在早期阶段的进食、不行以常规性应用的鼻肠管缓解压力、降低在术前进食花费的时间等很多方面,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理念通常不会主张在手术之前尽可能地禁食以及禁水,可以让患者在接受麻醉之前的2h左右适当给予流质食物的进食操作,在接受麻醉之前的6h可以适当地给予固体食物的进食。不过由于在传统的护理当中,常用的做法就是在手术之前禁止饮食、禁止饮水,因此这种情况会让患者产生一定的顾虑和担忧,在这种时候作为医护人员就需要在手术之前和患者进行积极且有效的沟通和联系,详细地向患者阐述专业性较强的手术之前的评估,令患者能够体会到护理人员充分的重视和关心,防止出现过于激烈的行为[4]。在快速康复外科的相关理念当中,基本不会提倡在手术之前行以常规性的肠道准备,这是由于对患者而言,常规性的肠道准备可能会形成比较强烈的损伤,很可能会令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通常来说,快速康复外科相关理念当中,主张的是在手术之后可以令患者进行适当的进食,并且进行适当的下床活动,这是因为在手术之后,患者卧床的时间越长,就可能会令患者的肌肉强度逐渐降低,继而对患者的各项生理组织的氧化能力以及肺功能产生不良影响[5],甚至导致人体血液循环滞缓,因此在手术之后早期阶段,需要鼓励患者尽快进行早期下床活动。总的来说,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并非一种单一模式,它是由很多不同的模式进行合理的组合才能够实现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降低患者应急反应和不良情绪的产生,能够帮助患者在手术之后尽快康复。这一理念的实施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其中各种不同的护理措施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患者在围术期阶段不会出现不良情绪。如今经济水平在飞速地发展,时代也在不断地进步,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也必须要紧紧地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随时随地对自身的护理理念进行更新和完善,以便为手术患者提供非常优质且非常有效的护理工作服务。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的过程当中对患者行以快速康复的外科理念,能够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且大大地降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因此值得在临床当中进行推广和更加广泛的使用。

作者:张亚利单位: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普外科

参考文献

[1]单葵顺,邓晨晖.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4,35(4):637-639.

[2]耿长辉,李鑫磊.快速康复外科技术应用在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5):107-108.

[3]赵锦芬.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5(17):192-193.

手术室护理概念篇2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差错;有效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1-0224-01

1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加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必须不断提高外在与内涵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差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事故。手术室是外科领域中体现医学高度治疗水平的工作环境,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逐步向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的方向发展,并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伤口的感染,为医护人员的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安全的环境。但是手术室也是一个充满高度挑战的工作场所,超负荷的工作量、高度的工作压力、快节奏的工作要求为手术室护理及工作人员交织成了一幅幅紧张的画面。

2手术室的概念

所谓手术室,就是指在外科领域中能够体现高度医学治疗水平的工作环境。多年来,外科手术的功能性越来越强,并且逐渐朝无菌环境和减少患者伤口感染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患者提供更舒适、更安全的治疗环境。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高度挑战性的工作场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手术室护理质量必须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不断提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护理差错的含义及预防护理差错的有效措施

护理差错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医疗护理过时,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阻碍了治疗的进行,延误了手术治疗及康复的时间,但并没有造成患者死亡或者器官受损的不良后果。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差错的发生会延误患者的治疗时间,甚至造成一定的医疗纠纷,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具体措施如下:

3.1手术前的访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进行手术前,护士应该根据相关的知道要求对患者进行手术前的访视,调查统计98%以上的患者希望在进行手术前能有护士对其进行术前访视,对其身体健康状况及心理状态进行了解。通常情况下,患者在手术前都会产生一定的焦虑心理,这对手术的治疗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访视能在极大程度上减缓患者的顾虑,避免手术中意外情况的发生,医院安排护士在患者手术前对其进行手术只是讲解和健康指导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不适心理,使得患者在手术中能平静的接受手术,拉近医护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减少他们的隔阂,从而大大减少了医疗纠纷。

3.2对查对制度严格执行

为有效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医院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对患者的病历和手术程序单进行细致的核对,确保患者姓名、手术名称、手术部位、过敏史和术前用药等信息的准确,并在手术前对手术室设备、清洁度及功能状态灯进行检查,为患者进行手术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手术中,对患者手术中使用到的器械数量做好记录和签名,并对手术用药进行严格的检查,通常情况下涉及到要对患者进行输血的手术,需要辅助护士和麻醉师都可对签名后才能进行。患者进行手术后,护士应该检查好患者所需的物品,并将患者及时送回病房。此外,医院还要建立科学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对护士的手术室护理行为进行规范。

3.3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控制

为有效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就要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控制,首先应该注意对手术室环境质量的控制,根据手术的分类对手术室进行严格的分区,确保手术时能及时找到所需药品和设备。确保手术室温度、湿度的稳定性,检查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无影灯、输液架等的良好。其次还要对手术室内的消毒灭菌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手术室内的手术器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材的安全无菌。永久性手术器械须经过清洁、消毒、灭菌三个步骤,可以根据不同材质的要求分别采用高压蒸汽、药液浸泡、环氧乙烷等不同的灭菌方法;一次性医疗器材,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生产和卫生许可证批号,有消毒日期和在有效期内使用,包装无破损,使用后必须毁形后浸泡消毒再集中处理,严禁重复使用。还要对污染手术和非污染手术进行严格的区分,非污染手术只需要在手术后按常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即可,污染手术则需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后再清洗。最后还要对手术质量和术后质量进行控制,确保手术铺巾、手术薄膜巾的清洁,避免手术中患者的伤口受到感染。在患者进行手术后,要对患者的手术切口进行护理,并对患者进行护理和心理护理,使得患者能够在手术后及时康复。

3.4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并完善规章制度

对手术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完善手术室护理的规章制度,根据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选择不同的培训计划,从而提高手术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各级医院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医院的手术室护理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医学护理的发展建立在法律管理的基础上。按照各级医院的相关规定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因工作不断变化产生的压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手术室护理差错的发生。

4结束语

在现代化手术室护理中应该特别注意护理差错的发生,意识到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医院应该及时开展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会议,耐心听取医生和护士的在职建议,将他们的经验和建议整合起来,制定出预防手术室护理差错的有效措施,并由医生和护士长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实时监督,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确保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崔炎,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5.

手术室护理概念篇3

【关键词】整体护理;手术室;焦虑;满意度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患者身心需要,提供适合于个人的最佳护理方式[1]。以往手术室护士只局限于单纯的手术配合而忽视了患者的整体护理。手术可以引起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特别是在非全麻下实施的手术,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尤为严重,若反应过于强烈,不仅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产生影响,而且会干扰手术和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担忧和恐惧感,配合手术治疗,增进患者康复的信心,手术室护士应全方位地对患者进行生理、心理的整体化护理,以消除其紧张心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另外,整体护理对了解术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及留存相关资料,对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2]。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在工作中积极运用整体护理观念来指导工作,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09年2月择期手术的患者82例,其中,男49例,女33例;年龄20~68岁,平均37.6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7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35例;普外科手术52例,妇产科手术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将两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功能制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于术前和术后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评分,这个量表的标准总分≥50分者为存在焦虑,统计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于术后采用自制调查表统计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整体护理介绍如下:(1)提前调节室内温度至适宜的温度,以对待亲人的态度与患者打招呼,降低患者对手术间的陌生感,同时保持环境安静,为其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2)护士以得当的方式协助麻醉医生安置,鼓励患者配合以取得最佳的麻醉效果。根据手术的性质和患者具体情况安置适当的,尽可能使患者舒适,同时要注意保护其尊严和隐私,避免过分暴露。(3)在手术过程中,护士应尽可能陪在患者身边,随时注意病情,安慰患者。对清醒的患者,要掌握语言的艺术,护士应明确不良的语言可以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如果术中患者出现不良的疾病信息,语言应谨慎,以免对其产生不良的刺激。如患者出现意外,应冷静处理,不可惊慌失措,要努力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情绪,顺利度过手术期。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对照组有7例患者存在焦虑,占22.5%;观察组有2例患者存在焦虑,占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

3讨论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然而,手术创伤、麻

醉及疾病本身的刺激可通过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从而削弱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直接影响手术预后。这就要求每一个护理环节,都应“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全方位护理服务。笔者所在医院在手术室率先试行了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就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与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3]。整体护理的实施,标志着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已从简单疾病护理提升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的、整体的护理阶段。

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转变思想观念,从全新角度认识护理基本概念、人的健康概念及新医学模式理论。实施手术室整体护理,减轻了手术患者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心理,提高了患者对麻醉的耐受力,有利于手术配合及术后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密切联系了护患关系[4]。通过整体护理的开展,促进了手术室护士临床专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强化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实施,既要以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为深度,又要以相关学科为广度,使知识系统化、现代化,改变传统的护理观念,丰富现代护理知识,加强自身健康教育的责任感。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开展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督促护士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体现护理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淑迦,巩玉秀.护理学分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2-38.

[2]刘正良,彭望香.手术室护理管理.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86.

[3]成翼娟.整体护理实践.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8-102.

[4]张翠.整体护理在手术室带教的应用.医学文选,2005,24(2):104-105.

手术室护理概念篇4

1.概念

如前所述,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专业名词来概括麻醉医师实施于手术室外的各类麻醉(镇静)及镇痛工作。现有的相关专业名词包括:手术室以外病人麻醉(anesthesiaatremotelocations),主要指在除手术室及产科诊室以外的场所为接受诊断性检查或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所实施的麻醉。非住院病人手术麻醉(outpatientanesthesia),指的是为非住院病人手术实施的麻醉,最初仅仅指为内科医师诊所中简单的患者保健操作实施的麻醉,现在已发展为临床麻醉的一个庞大分支,包括实施于独立外科门诊中心及诊所的麻醉,1984年美国非住院病人麻醉协会(Societyforambulatoryanesthesia,SamBa)的成立及毕业后的非住院病人麻醉专科训练制度的建立为其发展的里程碑。诊室麻醉(office-basedanesthesia,oBa),其概念的范畴极为宽广,包括在院内外科门诊、院外外科门诊、卫星医院、独立外科中心及内科医师诊室等场所所实施的麻醉。清醒镇静(conscioussedation),此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牙科门诊,指运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对意识水平产生轻微的抑制,以解除患者焦虑及恐惧情绪,减轻疼痛和其它伤害性刺激,提高患者舒适性,同时患者能保持连续、自主的呼吸和对物理刺激和(或)语言指令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以便可以和术者配合。麻醉监控镇静术(monitoredanesthesiacare,maC),此概念最早由美国white教授于1997提出,后为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接受。miller麻醉学(第五版)对这一概念的解释为,在一些局部麻醉或根本不需麻醉的情况下,需要专业麻醉医师提供特殊的麻醉服务,监护控制病人的生命体征,并根据需要适当给予麻醉药或其他治疗。由此可见,maC既包含以往清醒镇静术(conscioussedation)的内容,又强调安全监测,已被广泛接受,然而,该技术的难点在镇静深度客观指标的确定及与之对应的给药方法的确立。

2.指南及标准

2.1美国麻醉学会代表会议于1994年10月19日通过《非手术室麻醉场所指南》(《GuidelinesfornonoperatingRoomanesthetizingLocations》),并最后修订于2003年10月15日。该指南现在已被广泛引用和认可。指南内容如下:

任何实施非手术室麻醉的场所必须具备以下设施:

1)可靠的供氧源(推荐使用中心供氧系统),并应有备用氧供(包括备用氧气钢瓶);

2)可靠的吸引装置(建议应达到手术室吸引装置标准);

3)可靠的废气排放系统(如使用吸入麻醉药);

4)需备有以下设备:①在面罩正压通气的条件下能够提供至少90%的吸入氧浓度的简易手控呼吸气囊;②适当的麻醉药物、器材及设备;③适当的监护设备(需符合《麻醉基本监护标准》)。如采用吸入麻醉,需备有麻醉机。

5)充足的电源插座以便满足麻醉机和监护仪的需要,应备有备用电源。如需在“潮湿场所”(如膀胱镜检查室、关节镜检查室或分娩室)实施麻醉,应备有独立的绝缘电路及漏电断电保护器。

6)充分的照明设施,最好备有用电池供电的照明设施。

7)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放置必要设备及利于人员操作,同时应使麻醉医师在必要时可以迅速靠近病人、麻醉机及监护设备。

8)应备有装载除颤仪、急救药物及其它必要的心肺复苏设备的急救车。

9)应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以便辅助麻醉医师的工作,同时应备有可靠的通讯联络设备以便寻求协助。

10)应注意阅读该场所内的所有安全条例及设备操作规程。

11)应有安全合理的麻醉后处理。除麻醉医师外,应有足够的受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以及必要的设备以便确保病人安全的转送至麻醉后恢复室。

2.2同时,手术室外的麻醉同样需要安全而严密的监护,具体实施应参照《麻醉基本监护标准》(《StandardsforBasicanestheticmonitoring》),该标准最早于1986年10月21日由美国麻醉学会代表大会通过,并最终修订于2005年10月25日。该标准内容如下:

1)在实施所有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麻醉监控镇静术(maC)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有具备麻醉资格的人员在场,以便针对病人瞬息万变的病情提供持续的监护和必要的麻醉处置。当环境内存在某些危害麻醉医师健康的因素(如辐射等)从而使麻醉医师不得不间断的远距离观察病人时,必须对病人采取必要的监护措施。

2)在所有形式的麻醉过程中,需对病人的氧合、通气、循环和体温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

①氧合:

目的:确保麻醉过程中吸入气体及血液中足够的氧浓度。

方法:a.吸入气体:全身麻醉应使用麻醉机,且应有氧分析仪以便监测吸入气体中的氧浓度,同时应具备可用的低氧浓度限值报警系统。

b.血液氧合:所有的麻醉过程中均应采用血液氧合定量监测,如脉搏式氧饱和度仪,同时应使麻醉医师(或麻醉小组成员)可以听到脉搏的可变声调及低限报警。病人应有适当的照明和裸露以便观察皮肤颜色。

②通气:

目的:确保麻醉过程中病人有足够的通气。

方法:a.所有全麻病人均应持续监测通气情况并加以评估。同时可根据一些临床征象如观察胸廓运动和呼吸气囊活动幅度及听诊呼吸音辅助判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呼出气Co2监测。强烈建议使用呼气量定量监测。

b.对于气管内插管及使用喉罩的病人,需经临床证实其位置正确,并应由呼出气Co2验证。应进行持续呼出气Co2(etCo2)定量监测(如Co2曲线图、Co2测定法或质谱分析法),直至气管导管/喉罩拔除或转入术后监护病房。如采用Co2曲线图、Co2测定法,需使麻醉医师(或麻醉小组成员)可以听到etCo2报警。

c.当采取机械通气控制病人呼吸时,应有呼吸环路断开报警设备。

d.对于局部麻醉或maC的病人,应通过连续观察临床征象和/或监测呼出气Co2以便评估病人的通气情况。

④循环:

目的:确保麻醉过程中病人循环功能稳定。

方法:a.整个麻醉过程中所有病人均应持续监测心电图。

b.所有病人均应至少每隔5分钟测定动脉血压和脉搏。

c.全麻病人除上述监测项目外,应至少监测以下项目中的一种以便连续评估病人循环功能:触诊脉搏、听诊心音、直接动脉压监测、超声周围血管博动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⑤体温:

目的:维持麻醉过程中病人合适的体温。

方法:对于预计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体温波动或先期出现体温变化的病人均应进行体温监测。

3.各类手术室外的麻醉、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3.1放射学检查的麻醉

3.1.1Ct检查

Ct检查为了取得高质量的图像,在扫描时要求病人保持不动。扫描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热量可能会使病人发生幽闭恐惧或被惊吓,儿童和部分成人需要镇静才能耐受检查。在Ct检查时经常使用造影剂以提高图像质量,如果将造影剂注入麻醉(镇静)状态或饱胃病人的胃肠道,有发生误吸的可能。氯胺酮有大量唾液分泌,并有不可预见的不自主运动,可能会影响扫描质量,依托咪酯也有类似情况,所以一般不单独用于Ct检查的麻醉。脑立体定向在插入固定架钢针时,常用局麻加深度镇静或全麻,疑有颅内高压的病人慎用深度镇静,因paCo2增高可进一步加重颅内高压。操作期间由于对位和扫描仪机架移动可引起麻醉环路的扭曲或脱开,全麻或镇静时要注意监测气道管理和氧合情况。由于扫描室温度一般低于25℃,应注意监测体温。

3.1.2mRi检查

mRi的麻醉处理的独特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禁忌铁磁性物品进入检查室;2)监护仪干扰;3)病人压抑感和难以接近。

手术室护理概念篇5

南丁格你作为护理的创始人,在她的著作中并没有明星地提出什么格式和理论,但通过对她护理实践的总结,提出了一些专业护理的理论性观点,至今仍然被反复强调应用于现代护理实践中[1]。南丁格尔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环境,她对理论发展的主要贡献在于她阐明了护理与患者环境的关系。主要强调的物理环境。我科至2012年3月――2013年11月,在感染科协作下,运用环境理论、指导科室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手术室无菌切口感染率。现围绕南丁格尔理论与4个基本概念介绍如下:

1人或个体:

是对环境有反应的、能应对疾病的、充满活动和修复能力的人体。门诊手术病人手术时间短,没有住院,整个围手术期护理周期短,易被忽略。而当班护士不能省略这些过程,应快速地对病人作出综合评估,及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手术护理是身体护理与心理护理综合运用的过程[2]。门诊手术护理,护士除应熟练准确地配合外科医生,还应与心理护理相结合,尽量排除术前焦虑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快慢的影响。

1.1病人来到科室,护士要在及短的时间内,针对具体病人主动介绍科室环境、先进的医疗条件、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主刀医生及麻醉方式。讲解手术中必要的配合,可能体验到的感觉与注意事项。安抚病人,缓解病人紧张的心理状态。向病人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待手术环境,避免恶性刺激。

1.2门诊手术室大多为局部麻醉手术。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始终处于清醒状态,病人的积极主动配合,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护士应向病人介绍局部麻醉的方式、特点及手术中可能经历的感觉及不适。向病人讲解缓解不适的方法及自我调节心理紧张的技巧。并尽量陪伴在病人旁边,密切观察病人精神状况,病情变化。尽量满足病人提出的合理要求,对处于极度紧张状态下的病人可采取转移其注意力的方法。

2社会或环境

包括能影响个体生命和发展的所有外界情况。重点是通风、温度、气味、噪音和光线等物理因素。南丁格尔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环境,主要强调的是物理环境。在今天,除物理环境外,还应将注意力放在患者的情感需要和社会需要上。这三方面共同影响着患者的生理本能发挥作用。

2.1手术室环境整洁、安全,保持肃静,减少一切不必要的噪音。区域布局合理,“三区”划分标识清楚,流程符合要求,环境卫生学检测合格。我们每月对手术间的空气、物体表面进行生物监测一次,工作人员洗手效果每月监测一次,由感染科专人负责,并定时将监测结果通知门诊手术室。

2.2手术室空气净化严格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识》执行。

2.3手术中被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的地区和台面应根据感染类型进行选择消毒、灭菌,避免污染扩散。我们及时请本院感染专职人员到科室指导工作。对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置于密闭箱内送消毒供应室统一管理。

2.4手术室使用的各种灭菌设备均严格按照国家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监测,所有灭菌仪每月至少做一次生物监测,并做好登记。使用的消毒剂、监测用的化学指示物等要在有效期内使用。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每次使用前要进行化学监测,浓度达标才可使用,并作好记录。

3健康或疾病

主要指在趋向好转的修复过程,护士应对手术病人作健康宣教,告之术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康复期注意事项,并留下电话备病人及时咨询。

4护理

把患者置于最佳环境中通过改变环境使机体的本能发挥作用。即:将患者安置在有利于机体起作用的最佳状态的一种非治疗性活动。

4.1门诊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同样包括三个阶段,因时间短,易被忽略。即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护理内容[3]。术前,热情主动的接待病人进入门诊手术室。查对手术单,准备手术间及手术器械。简单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主要仪器和用途。指导病人运用适当的放松方式。讲解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解释手术治疗的目的和主要过程、可能的不适等。术中主要是配合医生,并适当安抚病人,注意手术室的清洁、消毒。

4.2术后护理提供给患者相关知识和护理,促进术后恢复。局部麻醉和无任何不适者术后即可按需进食。指导病人识别术后并发症,作好预防和护理。主要是观察术后出血和术后切口感染。

4.3心里护理及相关知识的宣教:护士要鼓励病人表达感受,及时稳定病人情绪,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帮助其分析引起焦虑等心理反应的原因,明确病人所处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解释和安慰。告知病人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及时随访并提供适时的帮助。

讨论:门诊手术室接待的手术病人大多为较简单的手术,不需住院。麻醉方式多为局部麻醉。怎样在极短时间内作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切口感染率,是护理的终极目标。我们在医院感染科的协助下,运用南丁格尔环境理论指导工作,有效地降低了切口感染率,提高了门诊手术室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静平、唐莹、冷晓红。现代护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8:325-328

手术室护理概念篇6

1.1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4月140名手术室护理实习生为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按照随机原则将护生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名。其中研究组大专52人,本科18人,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29±2.57)岁;对照组大专49人,本科21人,年龄19~24岁,平均年龄(22.05±2.25)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均身体健康,否认有精神异常既往史。

1.2带教方法的创新

1.2.1传统带教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整理教案,按照教科书的理论安排进行要点讲解,同时搜集典型手术病例,根据病例讲解疾病的护理方法——即入科介绍、讲解一般手术护理流程、洗手和巡回护士工作程序指导及理论授课等。此为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护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1.2.2pBL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pBL是一种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育,使学生不仅达到“学会”,并且做到“会学”,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护理水平和能力的教学目标[3]。pBL教学法包括下述内容: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收集资料、论证假说、归纳总结[4]。具体操作中,设立8~12人的学习小组,由教师提出值得关注问题,例如“优质护理在烟雾病患者颅内外血管重建术式中的应用”,以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随访三部分为重点,通过集体讨论、查阅文献、实践操作、归纳总结四个过程,研究及明确优质护理的各个细节,年轻护生以临床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经过个人思考、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在随后的护理工作中得以证实及修正,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带教内容的创新

1.3.1传统带教。受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严重,一段时间我国在医学教育上只注重专业的理论知识的授教,忽略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护理教育更是只重视医学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训练。传统的手术室带教内容多是关于疾病的简单知识、手术器械的识别与运用、专科手术配合要点三部分内容,而关于人文观念的培养很少涉及。

1.3.2人文理念教育、共情在护理带教中的运用。随着护理教育领域的迅速发展,护生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自学能力的加强,她们已不再满足带教仅仅局限于医学内容,而且迫切需要人文理念的相关教育内容,本研究注重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将整体护理、人文护理理念延伸到临床护理教学中。共情(empathy)又称同感、深入感情转移等,意思是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去理解、接受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简而言之,共情就是从别人的眼中看世界[5]。在护理带教中,逐步教会护生在与患者沟通时,努力尝试站在患者的立场感受其经历,从患者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工作表现及态度行为,从而对患者倾注更多的爱心,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护理质量——此即是“人文关怀”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培养护士以人为中心,关心人、帮助人,给患者以更多的宽容、理解和温暖;而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科共情能力的核心和精髓。

1.4教学效果评价

1.4.1评价方法。(1)将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试成绩进行评分。(2)将护生对带教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的满意度分成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评价进行比较。尝试改革教学评价,减少终结性评价,增加形成性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总结教学效果。

1.4.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5.0软件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的得分情况,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检验水准α=0.05;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计算法比较两组护生对带教老师、授课内容及授课形式的满意度,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生理论知识、技能操作成绩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护生术后满意度的比较,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3.1pBL教学模式显著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pBL教学模式即问题式学习,是一种以真实情境中的需要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自我引导的教学方法。它的优势在于:(1)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充分调动护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3)培养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6]。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或者称为转化研究(translationalResearch),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研究领域出现的新概念。转化医学的核心就是医学研究者和患者、疾病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特别关注如何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协作、对疾病做出最有效和最合适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这一过程。pBL教学法就是转化医学在护理教学研究中的体现。

3.2人文理念教育使护生更加热爱护理事业,对护患关系的处理也游刃有余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人员除了具备娴熟的技术能力,同时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情绪。护理职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所崇尚的是一种以人为核心的医学实践活动,故其中包涵人文关怀的内容同样重要。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也随之由“疾病为中心”向“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重视“人文关怀”的概念,注重共情能力的培养及运用,将整体护理理念延伸到手术室临床护理中,护士与患者可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性化护理。将人文理念运用到临床带教中,可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护生尽快适应从理论学习到临床实践的角色转变,提高护生工作积极性,使其关爱患者、热爱护理事业。在护理带教中,老师同样可以应用共情理论,设身处地去理解护生,使护生感到被理解、被接纳,从而产生激励效应,为护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提供了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积极参与教学和临床工作,使得教学双方沟通交流更顺畅,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具体细节上,包括注重培养护生自身良好的形象及气质、注重对患者称谓的亲切自然、学会倾听及尊重患者、善于运用肢体语言和微笑艺术,以及注重尊重与保护患者隐私、满足患者正当合理诉求等等内容。通过精神上的理解与共鸣,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与信任,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3.3pBL教学模式与人文理念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得护生满意、患者满意、带教老师满意

手术室护理概念篇7

关键词:门诊外科护理工作细节管理

门诊外科护理工作岗位多、工作繁重。综合医院门诊的岗位一般设有咨询和导医服务台、挂号室、候诊室、分科检诊室、抽血室、输液室、手术室、保健室、换药室、急救室等,通常还配有中西药房、常规检验、划价收费等医技室以及住院处、观察室等。由于门诊外科平日接待的病人数量多,而且人群杂、病种多,医生变动频繁,所以对门诊外科的护理工作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概括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门诊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环节缺陷

(一)缺乏对患者的详细的入院宣传

现在很多门诊护士整体素质较低,在患者入院的时候,没有给予患者必要的详细的入院宣传,导致很多患者入住医院之后对于医疗的各项服务都要通过询问才清楚,而且各科诊室的先后顺序也不了解,从而导致患者耽误了时间,甚至有时候耽误了救助时间,错过了最佳医疗时间,对病患的身体造成危害。

(二)对患者的术前指导缺乏全面性

在手术前,外科护士对于术前的指导缺乏全面性。在临床的护理活动中,护理活动要建立科学严谨的护理质量控制流程,提高护理质量,针对门诊患者的不同情况、不同阶段、不同类型来进行分类,护理人员要遵循术前必要的标准和规定,告知病人应该注意的全部事项。

(三)门诊护士的素质不高

门诊护士高年龄、低学历的比例很大,有的护士临床工作多年被照顾安排到门诊工作,其中有的是本院培养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与护理学校毕业的护士差距很大,也有的护士不能自觉地更新知识,护理意识非常落后,导致门诊护士整体素质不高。

(四)护理操作不规范

由于门诊护士整体素质都不高,所以门诊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的事情常常发生。操作不规范,原因是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高,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而且服务观念陈旧,很多高龄护士多少都带有计划经济年代的官医色彩,“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高,从而导致了很多不负责、不规范的护理操作的发生,使病人的病情得不到好转。

(五)护理态度缺乏严谨性

护理态度缺乏严谨性,还是由于护士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随着现代社会法治进程的加快以及医疗市场的大力推进,病人的维权意识也逐渐提高,护理态度缺乏严谨性就会导致很多的问题发生,病人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服务转变为选择好的医疗服务,而且护士的培训以及知识水平不到位,很多细节方面无从了解,从而导致一些不该发生的问题发生,那么就会缺乏严谨性,导致病人和护理人员之间产生矛盾。

二、在外科门诊护理中实施细节管理策略

(一)树立细节管理的理念

要树立细节管理的理念,首先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细微处见真情,护理人员要关心爱护病人,这样才能体现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的品质。要时刻想着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如门诊外科的工作环境和小手术术前后护理、换药及其他各项操作、服务态度等方面,因为管理不善而引起工作失误发生,可以通过时刻注意工作环境内的空气监测是否合格、注意及时清除诊室、换药室、手术室内空调系统存留的污垢来改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换药前半小时停止打扫卫生,及时清理污染的垃圾等这些小细节对病人的病情是否好转都很重要,护士一定要随时遵照执行。这些都是体现一个医护人员爱护病人、关心病人的细节管理理念。

(二)提高门诊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1.医护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在职培训,重视继续教育,提高整体素质。如,通过请专家来进行提高专业素质的讲座;派业务骨干和护士长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鼓励护理人员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护士把经验推广出去,与外界获得交流。有了新思想和新观点,才能及时应对门诊的突发事件。有了门诊护理人员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才能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还要建立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广大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功效结合”的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将护理人员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患者关心爱护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条件,对于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对于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要实行末位待岗制度。

2.要培养护士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病人来就诊,都希望有一个好的护理人员为自己护理.。护理人员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的特殊群体,所从事的工作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安危,每位护理人员一定要热爱并忠诚于护理事业,理解护理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工作做到最好。要对患者倡导人文关怀,是每一位护士都能在及时完成工作的同时体验工作的快乐和归属感,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位病患都能接受良好的护理。

三、疾控工作的重要性

门诊外科护理工作是疾控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疾控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护理人员要避免各种不足,比如缺乏对患者的详细的入院宣传,耽误患者治疗时间;对患者术前指导缺乏全面性,导致影响患者的手术效果;护理操作不规范和态度缺乏严谨,导致病患的疾病不能及时痊愈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护理管理者要及时定期的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多组织讲座、多请一些专家来进行培训;对于患者的病历要懂得及时记录。培养细节管理的理念,时刻注意一名医护人员的形象,尊重关心患者,促进疾控事业的发展。

四、物品准备的技巧

在门诊外科接受治疗护理的病人都要消耗大量的医疗器材,如:无菌物品,外用液体,无菌手术包.消毒液.绑带,无菌敷料,骨科外伤固定之架等等.不及时补充医疗器材对我们的工作影响很大,所以充分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至关重要,医院工作的每一位员工工作的好坏,将影响到整个医院科室的工作的运转.

参考文献:

[1]刘华.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7,(23).

[2]莫灶娣,沈丽妖,钟巧艺,刘丽萍,苏巴丽.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在临床上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13).

[3]刘启华,王玉玲,郑宜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6,(01).

手术室护理概念篇8

回顾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发生的31台次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相关病历、手术和麻醉等方面的资料,参照《医疗护理操作技术规范》、手术室护理相关操作流程、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分析导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量表共设90个项目,包含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和精神病性9个因子。健康水平按得分高低分为5个等级,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压力测评,量表由35个项目组成,概括为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患者护理及管理和人际5个因子。压力按得分高低分为4个等级,得分越高,表明压力程度越大。

2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人为性原因所致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采用构成比统计;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关联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

3手术室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情况

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评价总分为(83.45±35.47)分,中国成人常模心理健康评价总分为(129.96±38.76)分[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4讨论

引发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可归因于上诉5个压力源因子。说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心理素质与手术室风险密切相关,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心理素质高低可影响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决定手术是否能够顺利完成。除此之外,手术室护理人员压力情况还表现出一定的趋向性,以中年资的护师压力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年资的护师经历丰富,事业处于上升期多为科室主要骨干力量。针对手术室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现状。

手术室护理概念篇9

【关键词】微创外科;护士;手术室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2.095

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明确指出“判断某种医疗手段是否有效和优越是很困难的,但它必须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伤害,否则,其结果可能比疾病本身的自然过程还坏”。他强调“自然本身就是强有力的医疗者”,医生的医疗行为应“皆为患者之利益”。由此,不难理解“微创”的概念,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从患者的利益出发,用尽可能微小的医疗行为去追求患者利益的最大化,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获得最大限度的康复[1]。笔者所在医院是一所以微创外科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微创手术在医院手术室工作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微创手术一直以先进的器械而闻名,随着新手术的不断开展,各类配套器械应运而生。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既要熟悉手术解剖、步骤,又要熟悉各类器械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从而配合手术医师实现真正的手术“微创”。本文对手术室护士的专业素养、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四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微创外科对手术室护士的要求,探索手术室护理工作如何更好地适应微创外科手术的发展。

1专业素养

微创外科手术需要较多的先进仪器,患者也需要特殊的,同时手术医师也有各自的使用器械习惯,因此,作为手术室护士,必须具有较高的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不致造成工作失误或导致矛盾。同时还应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患者利益着想。工作严肃认真,态度和蔼可亲,努力做到给患者以充分的信任感,始终围绕患者这个核心,最大限度地把工作做好[2]。概括起来就是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科学严谨的服务态度。

2学习态度

微创外科发展迅速,相关知识和技术要求更新快,新的手术方式、各类配套器械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这使得护士必须熟悉各种不同手术器械的有关知识,同时掌握微创技术的相关知识,如麻醉知识、解剖知识、生理知识、病理知识,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必须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深化自身知识内涵,拓宽护理视野,注重自我提高,使护理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3]。

3身体素质

微创外科手术绝大多数都是在腔镜下完成的,需要特殊器械较多,术前准备繁多,并且手术时间较长,需要长时间的手术配合,这种特殊的工作,必须以强健的体魄做坚强后盾。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均衡营养,合理安排班次,增强自身防护意识,从而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胜任微创外科手术的手术配合。

4协调能力

微创手术护理工作具有不同于其他科室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独立性,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护理体系。每台微创手术的完成,需要各个方面配合,从手术前的器械、敷料及其他一切用品的准备,消毒灭菌,以及手术过程中的配合,手术后的处理等,均需要手术室护士去完成。根据工作需要,手术室护士可分为器械护士、巡回护士,这两种护士直接参与手术全过程的配合。器械室、消毒室、敷料室均有护士负责一定范围内的工作。每个岗位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共同协助完成每台手术。同时,手术室工作环境封闭,良好的人际关系显得尤其重要,沟通方能相互理解,“微笑是最好的国际语言”,真诚相待、平易近人是沟通的先决条件。同仁间相互尊重、友爱互助、团结协作是每天拥有好心情的第一保证。这一切都需要手术室护士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5小结

微创外科的发展无疑使外科手术发生了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同时也使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微创外科的发展与时俱进,在21世纪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生理医学模式的转型期内,手术室护士在手术中的护理也将实现转型,并将展示更加广阔的前景。微创外科前景是广阔的。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微创外科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前景,必然成为未来手术发展的大趋势,这一趋势也将手术室护理推向新的高度,对手术室护士也提出了更高更广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志强.21世纪微创外科的发展[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1,6(4):193-194.

[2]张英,陈建英,刘兰珍.手术室护士素质培养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1,23(1):135-136.

手术室护理概念篇10

【关键词】术前访视;手术室;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48-01

在过去,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配合主刀医生做好手术,但是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逐渐建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该护理模式下,手术室护理人员需全面地了解患者情况,并重视患者的需求及特点。由于手术患者对手术充满恐惧和担忧,需要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以提高对所患疾病和所采取手术的认识。让患者在手术前知晓手术的大概过程,对于有效缓解患者焦虑紧张精神情绪颇有帮助。为了探讨术前访视的效果,本研究以我院2011年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术前访视),并以2011年以前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行术前访视),从各个方面比较两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以我院2011年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术前访视),同时将2011年以前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行术前访视)。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45例、55例,年龄20-72岁,平均年龄(39.2±3.21)岁。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46例、54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40.1±2.15)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行的手术类型包括胃肠手术、肝胆手术、甲状腺手术、卵巢囊肿切除手术、骨科手术等。经统计分析软件SpSS检验,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例以及所行手术类型上,均无明显差异,两者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没有进行任何心理访视;观察组患者则在手术前1d进行术前访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观察组的术前访视方案制定如下:

2.1术前护理访视方法在进行手术的前1d下午,手术室护士通过手术通知单,带上术前访视记录单到病房探视病人,并如实认真的将访视单填写完整,发现特殊情况需进行详细记录,整个时间最好控制在12min左右,若时间较长,患者容易产生疲乏、厌倦心理,时间太短的话,患者便会认为护士没有责任心,不够重视自己,最终使护患交流受阻。另外,访视护士在面对各行各业、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时,应适当使用比较易懂的话语进行交谈,并得到患者的信任,缩短与患者的距离;采取非语言交流方式,如握住患者的手,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与言谈举止等身体语言,及时反馈患者所提出的问题,用一些较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解答,不要过多或详细的谈及手术解释,避免患者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之后请患者或其家属在访视单上确认签字。

2.2术前护理访视内容①术前需对病历与访视单进行仔细的查阅,向主管医生及护理了解病人的诊断、生命体征、手术部位、拟定手术方式、药物过敏史、麻醉方式、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外伤史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还要了解病人的重要脏器功能状态、营养状态、各项检查结果、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社会背景、有无传染病等,使术中与术后的消毒及隔离措施能及时准备好。另外,癌症患者则需要考虑保护性医疗制度。②参与术前讨论。术前讨论:向麻醉师了解麻醉方式、诊断、手术、手术方式及术中等各种术中所需的特殊物品,术中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如并发症等,必须制定应对护理措施,使手术能够顺行进行。与患者的责任护士交流,第一,患者是否知道疾病的真实情况,针对一些恶性肿瘤患者,尽量不要让其知道具体诊断,与保密说法统一口径。第二,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以及生活习惯等,在接触患者时能够保持亲和力,以便与患者更好的交流。③护患沟通内容。在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之前,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做自我介绍,并向患者说明访视的目的,得到允许后,方可展开访视内容。护理人员细致地向患者介绍和说明患者进入手术室,并离开手术室的大致程序和要求,如手术时间、、术前注意事项以及手术中或者麻醉时可能出现的不适等,重点说明术前准备,如禁食、禁饮时间等,督促患者术前进行合理休息,保证足够睡眠。

如果麻醉师询问病人姓名,尽管插管咽喉部会产生不适,但是应及时答复,使麻醉师了解你的清晰程度。关注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产生来源,并给予针对性地心理支持和疏导,鼓励患者讲出自己的疑问和顾虑,并对患者的疑问和顾虑给予简洁明了的解释,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该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最关心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给予重点护理。

3结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前及进入手术室后的血压、心率等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情况,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在血压、心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数等方面均显著得优于对照组。具体的统计和对比情况如下表所示:

4体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临床护理领域涌现了许多新的理念,如护理路径、人性化护理等。但是这些概念的核心均是以患者为中心,实现人性化护理。术前护理作为人性化护理思想的一个方面,体现了护理工作中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思路,也是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的一种全新护理理念。

术前访视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手术前的紧张心理,促进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真诚沟通和交流,从而有效降低医患矛盾发生的机率,而且对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也大有帮助。尽管术前访视核心思想深入人心,但是其实施过程需结合护理人员各方面的知识,如专业技能,社会学知识,心理学知识等等。院内有效实现术前访视,对于促进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以后护理工作的开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卞存霞.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重要性[J].基层医学论坛,2011(29).

[2]蔡慧.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J].哈尔滨医药,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