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十篇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十篇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6:55:49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篇1

【关键词】骨科;手术;急性压疮;预防性护理措施

压疮(pressureUlce)指的是机体某一部位的皮肤组织受到长久的压迫,阻碍血液循环,导致供血不足,局部组织缺氧、缺血,营养供应不足,组织发生坏死并溃烂,治疗难度大[1]。人体部位受到压迫的时间长,由于重力、摩擦力或剪切力的作用,导致受到压迫部位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缺血,皮肤受损导致压疮的形成。常见于长期卧床或全身性营养不良患者中,其中瘫痪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疾病病人中发病率较高。目前,精细而复杂的手术增加,延长了手术时间,造成压疮的发生率显著增加[2]。笔者对骨科手术室收治的96例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旨在降低压疮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骨科手术室收治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干预组48例,行预防性护理;其中女性22例,男性26例。年龄在18~78周岁,平均(42.6±12.6)周岁;手术时间在5h~8h,平均(4.5±0.8)h。对照组48例,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其中女性23例,男性25例。年龄在18~78周岁,平均(41.8±11.9)周岁;手术时间在4h~7h,平均(4.3±0.9)h。两组研究对象在上述指标的比较上,p>0.05,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对患者进行探视评估: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根据其身体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估,包含患者的机体情况、心里状态、营养状态、摆放、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预估手术时间等,对可能引起压疮的高危因素进行排查,按照危险因素计分法对压疮发生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并向家属交待清楚,以防止发生医疗纠纷。②手术时,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登记记录,详细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皮肤状况,对有问题发生的皮肤状况要进行详尽的描述和记录,术中的观察、护理方式以及护理记录均应该存档。③帮助患者取正确手术:手术床上的床单需保持平整、无异物、干燥整洁,可有效防止皮肤受到摩擦力。术中将肢体进行功能位的摆放,固定带松紧适宜,标准为固定后可以插入四指,且固定带内侧需进行衬垫。对受压部位有骨凸时需特别保护以降低压疮的发生。④术中实施压疮的预防措施,对患者行动态监测,术中巡回护士应对患者的皮肤颜色、循环血液颜色、皮肤张力和弹性等进行密切的关注,若发现出现改变应及时进行纠正,将预防措施落到实处。在医生及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仪促进血液循环。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低温导致患者血液循环障碍,皮肤抵抗力降低继发压疮。术后患者返回病房后护士应对患者的皮肤现状进行交接班,尽量减少或防止术中受到压迫的部位继续受压。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急性压疮的发生率以及压疮分期进行比较,并采用专业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检验。

1.4统计学处理

搜集的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

2结果

干预组急性压疮发生2例,均为Ⅰ期;对照组急性压疮发生8例,分别为Ⅰ期5例、Ⅱ期3例;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p

3讨论

术中压疮指的是在行手术治疗时的特殊情况下,患者不能够翻身,因为手术摆放的原因,对局部皮肤产生的压力过大,加之手术时间过长,患者即会发生局部皮肤的红肿,水疱、硬结。压疮一般分为四个时期:Ⅰ期淤血红润期、Ⅱ期炎性浸润期、Ⅲ期溃疡Ⅰ期、Ⅵ期溃疡Ⅱ期[3]。术中压疮的形成常以Ⅰ期为主,严重时也只达到Ⅱ期。相关临床研究发现:压疮发生后患者身心受损,心理处于消极状态,增加医疗费用,而国外某些地区的医疗保险已经将压疮划出保险范围。故临床压疮的预防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干预组急性压疮均为Ⅰ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骨科手术室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急性压疮的发生,间接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保证其生命健康安全,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爱华,刘霞.颅脑手术患者发生急性压疮的原因分析及预防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0):956-958.

[2]徐晓红,戴丽华.80岁以上病人手术中急性压疮的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9):809-810.

[3]欧洁梅,唐素琼,谭庆敏等.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26(17):202-203.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篇2

【关键词】手术室;压伤;评估;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40-02

【abstract】objective:toelevatethepreventionrateandlowertheincidencerateofpressureulcerfurthest.methods:establishpressureulcermanagementmethods.Usepressureulcerriskfactorsassessmentscale.Carryoutpressureulcerregisterandforecastinstitution.Results:nursingabilityandconsciousnesstopreventpressureulcerwasimproved.theincidencerateofpressureulcerwaslowered.Conclusion:thekeyandeffectiveinterventionstopreventandcurepressureulcerincludeprovidingforecastandeffectivehealtheducation.StrengthenprocessmanagementandguaranteeingtheimplementationofcorrespondingnursinginterventionsinSurgery.

【Keywords】oR(operatingRoom);pressureulcer;estimate;prevent

手术患者病情复杂、危重、压伤相关危险性因素增多,是急性压伤的高危人群.压伤成为术中护理的难点、热点[1]。根据文献报道使用评分法对高危患者采取措施后压伤发生率下降50%-60%[2],因此,我院手术室根据手术患者的特点制定实施了压伤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压伤发生率明显下降。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对照组:2009年1-6月大、中手术5020例。观察组:2009年7-12月大、中手术54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麻醉方式、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组织培训压伤相关知识:组织学习压伤防治知识、高危因素评估方法,学习护理部指定的压疮质控标准,建立严格的压疮预报制度,使护理人员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1.2.2拟定高危压伤预报程序及制度:巡回护士术前一天访视患者,进行压伤危险性评估,对符合高危压疮条件的患者填写压伤高危因素量化评估表,根据Breden评估表[3]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经科室护士长审核后签字,并向护理部书面预报高危压伤病历,护理部根据预报单及时到病房再次进行评估,给予确定,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重点患者要求巡回护士术前、术后和病房护士进行严格交接班,并记录签名。若患者在术中发生压疮必须在12h内向护理部报告。对于非难免性压疮护理部及科内进行通报,分析其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按考核标准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给予相应处理,随时跟踪评价记录。

1.3压伤评估的相关因素:

①力学因素:导致术中压疮发生的力学因素包括垂直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其中垂直压力是术中压伤的主要因素,固定不动也是造成压疮的元凶之一。

②时间因素:手术时间越长,局部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或缺血状态的时间越长,受压部位表皮温度降低程度越大,损伤发生率越高。

③麻醉因素:由于物的阻滞作用,使受阻滞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再者由于物影响,患者反应迟钝或暂时失去了对身体某些部位不适的反应,这些因素都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极易形成压疮。

④潮湿因素:手术中血液、体液、大量冲洗液造成液体外渗和手术中患者大量出汗造成受压部位的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增加了压疮的形成机率。

⑤应急因素:急性应急反应对压力敏感性增高,急性损伤的患者应对反应显著增高,压疮发生率高,而手术对每一个患者来说都是强烈的应激原。

⑥因素:不合理手术不但会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还会造成受压部位的压力增加,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大幅度增高。

⑦护理因素:移动患者的动作粗暴,备皮造成的皮肤划伤等原因,都可能造成皮肤天然保护屏障的破坏,诱发压疮的发生。

⑧止血带因素:术中止血带使用不当,时间过长,压力过高等均可导致点式压伤。

⑨自身因素:a.年龄:由于生理原因,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b.营养:当患者极度消瘦或体弱者时,皮下无脂肪组织保护,易发生压疮;c.疾病: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和风湿性疾病等也使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增高。

1.4制定压伤预案:凡预报高危压伤,巡回护士应根据患者情况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保护性措施。要求按照评估-预防-治疗的工作程序进行护理,并严密观察。

1.5加强过程管理

①危险因素评估:术前通过访视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对易于发生压伤的病人的筛查,对高分值的高危患者实施预防性保护护理。

②舒适安置:合理放置衬垫物(喱垫、软枕)和支撑物(海绵垫),安置手术应着重注意各种衬垫物和支撑物的放置位置、支撑点、着力点和固定点,保护好骨隆突处,既要暴露好手术野,又不影响患者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功能,约束带以喱为宜,且松紧适宜。有条件者对有高危因素的手术患者在术中使用减压床垫,可以减少压疮的发生率。

③局部皮肤保护:将赛肤润或凡士林先涂于患者受压皮肤处,使之在受压皮肤上形成一层油保护膜,保护皮肤正常屏障功能。

④定时减压按摩: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前提下,对高危皮肤者,手术时间长者,进行减压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减轻局部受压。

⑤规范护理操作:在摆放及其它护理操作时动作轻柔。特别是受压部位,避免拖拉等动作,同时还应避免受压部位的意外损伤。

⑥温湿度控制:调节室内温度(22℃-25℃)、湿度(40%-60%),使用保暖效果好的遮盖物,保持患者体温,在冲洗胸腹腔时使用温热冲洗液。

⑦术中严密观察:术中在不影响手术的前提下适当放松约束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⑧止血带正确使用: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选择正确的部位(上臂上1/3、大腿上2/3),松紧适宜,以能伸进一指为宜;调节适当压力(成人上肢40Kpa、下肢80Kpa,小儿上肢30Kpa、下肢40Kpa),控制使用时间(时限1h、最长

2结果

2009年7-12月(观察组)手术例数5410例,评估预报55例,发生压疮1例。2009年1-6月(对照组)手术例数5020例,未开展评估预报,发生压疮5例,两组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差异(p

3讨论

护理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病因和危险因素进行重点护理,对压疮危险因素实施准确评估及预防,以此取得了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3.1提高手术室护士对压疮的重视和防患意识是预防术中压疮的关键:压疮护理应抓住“预防为主,立足整体,重视局部”三个重要环节,预防关键是早预测和判断[4],预防是避免术中压疮的主要手段,也是术中护理的难点。术前实施难免性压伤预报制度,建立科学管理办法,提高护理人员对压伤护理的认识,使压疮预防更有遇见性,计划性,可减少压疮的发生。

3.2通过压伤预报,对高危患者实施重点预防是预防压伤的有效措施:术前对患者发生压伤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有助于易发生压伤的病人的筛查,对高分值高危患者实施有计划、有目的、有程序的护理措施,可获得最佳的护理效果。

3.3提高手术室护士整体素质,预见性进行健康教育是预防压伤的主要手段:针对高危因素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预防压伤知识,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护理计划的实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护理工作量,避免纠纷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倪斐,高波,张彬.褥疮相关危险因素及循环护理的引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7):1138

[2]张长惠.采用评分法针对危险因素预防褥疮[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6.15(5):202-203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篇3

【关键词】术中压疮;护理干预;脊柱手术;俯卧位;手术室

doi:10.14033/ki.cfmr.2016.33.0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33-0106-02

手术是脊柱疾病的常见治疗方式,选择合理的手术不仅有利于手术操作,还可以提高患者舒适度。为了使手术切口充分暴露,脊柱手术常选择俯卧位作为术中。由于脊柱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如安置不当或缺乏保护措施,最易导致患者皮肤损伤,发生术中压疮。术中压疮是指患者在术后几小时至6d内发生的压疮,以术后1~3d最多见[1]。据统计,术中压疮发生率为3%~5%,骨科及神经外科的发生率更高[2]。术中压疮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降低甚至避免术中压疮的发生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为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室对2015年1-12月选择俯卧位作为手术的75例脊柱疾病患者早期进行了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拟行脊柱手术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选择俯卧位作为手术。其中男45例,女30例;年龄:26~67岁,平均(44.76±11.35)岁;疾病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5例,脊柱畸形13例,脊柱骨折20例,脊柱脱位7例。

1.2方法

1.2.1术前准备巡回护士常规术前访视,了解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等一般情况以及术前相关检查、检验结果。利用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结合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制定相应干预计划,尽可能减少术中压疮发生。根据患者身高、体重、头宽调整架、头托的宽度和高度,在受压部位涂石蜡油后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器械护士认真做好手术器械的维护和核对,避免术中因器械因素增加手术时间。调整手术床位置,保持床整,控制手术室温度和湿度。

1.2.2心理护理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普遍认为脊柱手术比较复杂,手术风险大,担心手术失败对家庭、工作的影响。术前访视时,护士要及时干预,详细告知患者拟采取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医生资历、科室开展该类手术的成功率及手术预后,让患者有充分的心理预期。另外,要强调不良情绪对手术预后的负面影响,教会患者如何调整情绪,减轻不良情绪发生,避免机体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术前,患者容易紧张、忐忑不安。手术室护士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给予及时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

1.2.3摆放全身麻醉完成后,金霉素眼膏涂眼,贴上眼部保护贴。极度消瘦者在骨突部位贴保护贴保护。术中摆放时使肢体保持功能位,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共同完成,即麻醉师负责保护气管导管,保持患者头部与躯干同步呈轴线翻转。巡回护士保护输液通路。手术医生分别托住患者肩部、臀部和下肢,呈轴线翻转,手术床对侧医生接住,并安放在架上。将头颈部置于头托后固定,额部、颧弓及下颌处贴上减压贴。在患者胸前、髋部及膝部垫上软垫减少受压,小腿处垫上软垫,使大腿与背部呈20°,双小腿上翘与大腿呈30°,双腿悬空避免脚趾受压,双手自然弯曲放于两侧托手架上[3]。同时,要注意保护女性的双侧以及男性、阴囊,避免摆放不当受压而损伤。摆放妥当后,在患者臀部、腿部使用约束带固定,不宜过紧。

1.2.4术中巡视手术过程中,巡回o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受压部位皮肤颜色等,查看垫是否移位。随时观察患者的出血量,及时补充血容量。如手术时间较长,在不干扰手术的前提下,每30分钟左右调整头部和其他受压部位一次,尤其要避免眼部受压;每1小时调整约束带松紧度一次。观察皮肤颜色,一旦出现组织缺血缺氧可以使用25%奴夫卡因进行局部封闭,如出现水肿还必须要保证渗出物及时吸收减少水肿[4]。监测患者体温,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5℃左右,用棉被遮盖患者身体,冲洗术野时使用接近人体温度的温生理盐水,保持体温。

1.2.5术后观察术毕,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将患者轴线翻身至平车,呈仰卧。去除眼部保护贴,检查受压部位皮肤,详细记录发生压疮的部位、大小、分期,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加强随访,分别于术后24、72h至病房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做好记录并认真分析。

2结果

手术完毕,患者前额、颧弓、肋缘、髂前上棘等受压部位出现皮肤压红者共26例,占35%。解除压力30~40min后,23例患者受压皮肤先后恢复了正常的反应性充血,3例患者先后出现Ⅰ、Ⅱ期压疮,占4%。其中出现在前额1例,颧弓1例,髂前上棘1例。

3讨论

众所周知,力学因素(压力、摩擦力、剪切力)以及皮肤潮湿是引起压疮的主要因素,其中压力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脊柱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相对较长。长时间的俯卧位使患者固定部位需承受持续压力,增加了术中压疮形成的风险。在摆放、手术过程中都可能造成患者身体与接触部位发生移位,产生摩擦力和剪切力,造成皮肤浅表及深层组织损伤。术中,冲洗液及血液外流,使患者皮肤、手术单等处于潮湿状态,不仅降低了皮肤的防御能力,还增加了相互间的摩擦。另外,手术患者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等也是引起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年龄偏大,皮肤衰老,机体保护性反射减弱,长时间受压后容易出现压疮。体重过重,对局部皮肤组织压力大;极度消瘦者缺少皮下脂肪保护,皮肤血管受压后易导致皮肤组织缺血、缺氧,都可以形成压疮。此外,低蛋白血症也是压疮形成的一个诱发因素。因此,巡回护士要利用术前访视全面了解患者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态,评估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合理的安置是预防术中压疮的关键。摆放患者手术时要避免拖、拽增加对局部皮肤的摩擦。脊柱手术一般选择俯卧位,受力点为前额、颧骨、双侧胸部、肋弓、髂前上棘等脂肪及肌肉组织较薄、骨突明显的部位,是压疮的好发部位[5]。因此,要在这些部位用减压贴防护,尤其要保护眼部不受压。对体重过重、极度消瘦以及手术时间长的患者于术前涂抹石蜡油后局部按摩,术中适时调整受压部位。低体温时机体关闭外循环,使受压区域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压疮形成[6]。术中监测患者体温,保持手术室温度在22℃~25℃,用棉被遮盖患者躯体,使用温生理盐水冲洗术野,避免体温降低。通常情况下,手术时间越长,受压组织低灌注(缺血状态)时间越长,损伤发生率越高[7]。术中,手术医生熟练操作,器械护士配合娴熟,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受压时间。据研究,应激状态下激素大量释放,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传导系统紊乱,伴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内稳态遭破坏,组织的抗压能力降低,极易引起急性压疮[8]。脊柱疾病患者,尤其是因外伤导致的脊柱骨折患者,心理负荷大,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因此,在术前访视时要及时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减轻负性情绪的影响。术后,及时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尤其是压疮患者,以便早期干预。

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衡量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现行护理质量控制标准不允许压疮发生。为提高患者手术效果,提升护理满意度,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高度重视术中压疮的防护。术前基于患者一般状况进行压疮高危因素评估,对年老、肥胖或极度消瘦、手术时间长、有基础性疾病患者采取早期针对性护理干预预防术中压疮发生。对于心理压力大的患者及时给予疏导,减轻应激状态下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合理安置患者,根据患者身体条件调整架位置,并在关键受压部位贴上减压贴防护。术中加强巡视,定时调整受压部位,避免受压时间过长;观察皮肤颜色,发现缺血缺氧时及时处理;监测体温,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体温下降。术后认真与病房护士交接,并定时随访。通过以上早期干预措施,本组75例患者中3例患者出现Ⅰ、Ⅱ期压疮,占4%,未出现其他分期压疮。因此,对选择俯卧位的脊柱手术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术中压疮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美兰.waterlow压疮评估量表在脊柱俯卧位手术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3):1214-1216.

[2]CuddiganJ,BerlowitzDR,ayelloea.pressureulcersinamerica:prevalence,incidence,andimplicationsforthefuture[J].advSkinwoundCare,2001,14(4):208-215.

[3]潘婕,吴伟东,侯文进,等.脊柱外科术中合理安置与压疮预防的护理体会[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5,38(2):174-176.

[4]吴玉霞,何瑞h,樊燕青.脊柱后路手术俯卧位难免压疮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2):120-122.

[5]骆如香,陈云超,欧春红,等.舒适护理在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10,32(5):607-608.

[6]林百凤.脊柱手术俯卧的安全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3):217.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篇4

【关键词】护理质量;压疮;手术室护理;持续质量改进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指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多发生在体质虚弱、长期卧床的患者。大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大、难度高、有些需要特殊而摆置复杂、手术时间长等特点,因此容易发生急性压疮。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延长了术后的康复时间,引起术后并发症,而且发生压疮之后引起的治疗费用要远远大于预防费用,增加医患纠纷。所以,正确认识手术中急性压疮的形成因素,采取合理的护理对策,是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认真面对的课题。持续质量改进(continuousqualityim-provement,CQi)是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注重过程管理和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新的质量管理理论。20世纪80年代初,CQi开始用于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并逐渐成为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原则。

1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6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术前无压疮存在的择期手术患者15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男76例,女74例;年龄46~89岁,平均67.5岁;其中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者35例,胃肿瘤手术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59例,后颅脑手术2例,扩大全子宫切除术11例,胰腺癌根治术3例。

2方法

术前1d访视患者,对患者进行术前综合评估,包括患者的营养状态、心理状态、手术部位及、麻醉方式、预计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是否输血等,找出可能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按nortor危险因素评分法判断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建立手术患者皮肤情况登记表,手术开始和结束后巡回护士对患者全身皮肤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急性压疮易发部位。侧卧位:耳郭、肩峰处、髋部、大转子、膝部、踝部。仰卧位:枕骨隆突、肩胛、肘部、脊柱体隆突处、足跟、骶尾部。俯卧位:额部、颊部、女性、胸骨部、肋缘突出部、髂前上棘、膝前部、足趾。压疮分为i~Ⅳ期,发现皮肤受压,应认真分期,并做好记录。术中应用CQi原则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进行干预,及时处理。

3结果

共评估患者150例,术后发现急性压疮3例(5处),女性1例,男性2例,压疮发病率为2%。手术种类为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1例,后颅脑手术1例,胰腺癌根治术1例;2例患者i期压疮,1例患者Ⅱ期,经过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4护理体会

4.1应用CQi原则分析压疮形成因素

4.1.1自身危险因素年龄: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减退,毛细血管弹性减弱,末梢循环功能减退,局部受压后更易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缺氧[1]。疾病:严重疾病导致动脉氧分压降低和脉搏增快直接反映了机体缺血缺氧的严重性。另外,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恶病质、浮肿、负氮平衡、神经丧失感觉等疾病因素使压疮的发病率增高。心理:在情绪紧张状态下肾上腺大量释放和胰岛素抵抗引起糖代谢紊乱,机体内环境稳定性破坏,可诱发和加重现有疾病或发生新的疾病。体重:患者躺在手术床上,由于重力因素在患者与手术床接触部位产生压力。由于床单、约束力、垫等表面不平,患者移动时会产生摩擦力、剪切力,与关系密切[2,3]。

4.1.2术中危险因素麻醉:有55%的患者在手术麻醉期间发生低氧血症,阻滞的部位以下的血管扩张,血流变慢,受压部位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使皮肤组织缺氧加重,无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极易形成压疮。手术时间:手术时间与局部受压组织处于低灌注或缺血状态时间正相关,Hoshowsky等认为手术时间>2.5h是压疮的危险指数,并发现手术时间>4h,每延长30min会使压疮增加33%;在93Kpa压力下组织持续受压2h以上,就能引起压疮。:决定了患者的受压部位,固定器可压迫骨突处皮肤,俯卧位比仰卧位者易发生术中压疮。手术床垫过硬、垫物安置不当、升降式器械台固定不紧、横杆下滑压在患者的肢体上、对烦躁患者使用约束带过紧等情况都会使患者所承受的压力过大,造成局部皮肤缺氧,易发生压疮。

4.1.3周围环境因素温度及湿度:体温每升高1℃,组织代谢需氧量增加10%。当组织持续受压产生缺血缺氧和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合并体温升高引起的高代谢需求,可大大增加压疮的易感性。皮肤潮湿、过多的液体浸渍皮肤、pH值改变和保护性油脂丧失,致使皮肤更易受到压迫和摩擦,同时皮肤潮湿使身体粘贴于床垫上,增加了切应力。

4.2应用CQi原则制订压疮预防对策

4.2.1重视术前评估实施压疮的预防措施构建皮肤管理和术中急性压疮监控系统,加强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教育,熟练掌握Braden等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使用[4]。

4.2.2正确摆放保证患者的舒适、安全,制订合理的手术摆置方案。摆放时应注意力学原理,维持有效的循环,避免组织的过度牵拉,松紧适宜,避免由于摆放不当而造成的急性压疮。

4.2.3重点保护压疮易发部位判断患者身体何处为压疮易发部位选用柔软的海绵垫或凝胶垫给予保护,避免此部位与床面接触。安置后,应再次评估患者皮肤的完整性。

4.2.4保暖、防潮术中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使用棉被等遮盖物保持患者的体温,在冲洗时使用温热冲洗液,术中输血时尽量将其放入37℃的水中复温后再输入,大量输入液体时也需将液体加温至37℃左右以免降低患者的体温。

4.2.5其他加强责任心:加强术中巡视,动态管理患者。手术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皮肤的颜色、温度等观察。随时查看垫是否移动,患者身下床单是否潮湿,及时了解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每2h放松约束带一次,改善局部受压部位出现的早期压疮反应。手术结束后,应再次检查患者的皮肤情况,护送患者回病房时向病房护士进行皮肤现状的交班。术后尽量减少或避免术中受压的部位继续承受压力。

5讨论

应用CQi原则可提高术中护理质量,CQi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能力的循环活动。CQi强调过程改进、持续改进、预防性改进的原则;提倡不断寻求改进机会,主动发现和分析已出现的问题及潜在问题的迹象趋势;强调事前的质量控制以达到根本性的质量改进。手术护理的质量过程控制,对患者术中情况可以随时把关和控制,随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了手术护理的整体质量。

随着对压疮护理研究的不断发展,国内护理界与国外护理界在压疮的认识上趋向一致,压疮是可以预防的。术中压疮的发生率是评价手术室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国内护理界的观点认为压疮发生率的标准为0[5]。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主要手段,也是护理中难点。因此,护理人员对压疮问题和预防意识的提高是防治压疮的基础。把CQi用于压疮的预防中,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保证了医疗安全,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职责,护理措施及时落实,各个相关环节得到了良好的控制,这样不但减少了压疮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同时也减少了相关医疗纠纷的发生。对压疮高危人群(特别是特殊的大手术患者)的重视及压疮易发因素的重视是减少术中压疮的关键,通过术前对患者全面详细的评估,针对患者的情况制订预防计划,正确放置患者的、选用合理的、护理器具可有效降低受压部位的压力;保护受压部位的皮肤以及保持患者体温,有效减少压疮的危险因素;加强术中观察,及时发现压疮的危险因素,术后及时总结,做到及时处理就能有效降低手术急性压疮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何晓珍,樊翌明.术中褥疮的研究进展.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7.

[2]张薇,王志红.压疮治疗及护理的研究进展.中华现代护理,2010,16(1):117-119.

[3]王先梅,徐应琴,蒲德琴.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85例瘫痪患者的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2:12.

[4]张丽青,林卫红,叶媛媛.试用修订版Braden评分方法预警干预术中压疮的效果评价.护理杂志,2009,2:32.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篇5

【关键词】压疮;危险因素;护理干预脊柱外科患者中,有相当大一部分需要采取脊柱后路手术,因此俯卧位自然就成了这类患者相应的必须。俯卧位的应用,使得本身就因存在行动不便或感觉障碍而有着较高患压疮风险的患者,进一步增大了其围手术期患急性压疮的几率,给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不小的困难。临床上一直致力于降低压疮的发生率,尤其在护理方面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近年来waterlow、Braden、norton等国外使用的危险因素评估表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对于预测压疮发生的危险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2]。本院通过对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进行的危险因素分析,评估其发生急性压疮的危险性,并做出相应护理干预,对预防压疮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6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行脊柱后路手术的患者300例(排除外伤、原有压疮或皮肤感染等病例,均为择期手术患者),其中男175例,女125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53.4±3.2)岁;手术部位分别为胸椎21例,腰椎279例。手术采用俯卧位,麻醉方式均为全身麻醉。随机将患者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一组采用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护理预防干预,作为研究分析组,即实验组;另一组未进行危险因素分析,仅凭责任护士的经验进行评估,并采用常规护理手段,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压疮危险因素分析使用waterlow评估表包括性别和年龄、体形、体重与身高、皮肤类型、控便能力、运动能力、食欲、心血管及全身情况、营养缺乏及药物治疗九大方面[3]。于术前1d内由巡回及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分。参照李婉玲等[4]人的评分标准,即累计≤10分为无危险组,11~14分为危险,15~19分为高危险,20分以上为极度危险。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不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分,根据责任护士的经验,仅给予常规的护理措施。

实验组(即研究分析组)患者入院后,仔细询问患者病情、既往病史、观察患者营养状态等,结合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全方面了解患者的情况,然后采用waterlow表进行患者压疮危险因素的分析评估。术前了解手术的部位、方式,预计手术及麻醉时间,为术中护理做好准备。对于评分为危险以上、手术时间长、患有易导致血供不足的肺结核、慢支、糖尿病等疾病、以及长期营养不良的患者,要在术前详细告知家属可能的手术风险及发生压疮的可能性,并做好家属的解释安抚工作。巡回护士对刚进手术室的患者进行全面查体,特别观察患者腹面与手术床接触的面颊、胸腹、肩、髂前上棘、大腿等压疮易发部位有无皮损、弹性如何等情况,调整手术床的头架及脊柱架,使用适宜的棉垫、凝胶垫等,尽可能减轻患者受压的程度,另外对可能发生压疮的关节等重点部位涂抹活血化瘀的药酒,在膝、胸等重要接触部位下垫上专用敷垫,对、生殖器官等纯软组织器官,尽量脱离床面,避免受压;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患者受压区域的皮肤颜色、弹性及局部血循环情况,并注意相应部位的保暖,手术时间较长时在允许的情况下适时适当地调整一下患者的。术后立刻在外科医师的配合、指导下,及时解除患者压力,检查患者的受压部位是否有异常变化,做好护理记录并及时与外科护士交接,反映患者的情况,以便进一步护理和治疗。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压疮发生率,以p

2 ;结果

两组患者发生压疮例数比较,实验组的压疮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发生压疮例数比较(n,%)

组别例数发生压疮例数压疮发病率

实验组(研究分析组)15021.3a

对照组1501711.3

注:与对照组比较,ap

3 ;讨论

相当一部分脊柱外科患者,其精神状态、营养状况、体质、行动和自理能力通常低于常人,甚至有些患者长期有感觉或功能障碍,本身就是压疮的好发人群。在这类患者当中,有着糖尿病、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发生压疮。压疮的发生主要受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潮湿4种因素影响,而压力是压疮发生最重要的因素,并与受压时间密切相关[5]。俯卧位是脊柱手术的常规,属于压疮发生的压力因素,而长时间的俯卧位则会导致受压部位的血流不畅,导致发生压疮的几率大幅增加。有学者[6]认为,手术导致的急性压疮是患者机体对手术的一种应激反应,是机体内环境紊乱的结果。围手术期的护理需要做好对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并积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根据文献报道和以外的经验,本院针对压疮发生的四个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俯卧位中重量压力集中、容易发生压疮的额、颊部、肩峰区、胸骨、髂前上棘、前膝等多部位置放棉垫、凝胶垫等,保持肢体干燥的同时又缓冲压力、减少摩擦;避免女性、男性生殖器等薄弱的纯软组织器官与手术床面的接触;固定患者身体以减轻术中震荡移动产生的摩擦、剪切力;手术时间过长时适当调整患者的,以免受压时间过长等。如结果所示,采用了压疮危险因素分析并做了预防干预护理的实验组,压疮的发生率低于未行因素评估及相应性措施的对照组。

由此可见,做好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发生急性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进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康复质量,是手术科室护理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谢小燕,刘雪琴,李漓.应用Braden量表评估压疮危险因素.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41-942.

[2]王艳,陈慧敏,袁方.3种评估表对消化科老年患者压疮预测效果的比较.护理学杂志,2010,25(19):12-15.

[3]waterlowJ.thehistoryanduseofthewaterlowcard-explationofthebackgroundanddevelopmentofthewaterlowcardandoutlinesitscurrentuseinallareasofcare.nutstimes,1998,98(2):7.

[4]李婉玲,何华英,王玫.waterlow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在预防压疮中的应用.医学信息,2011,24(2):591-592.

[5]张世明.压疮研究新进展.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5,14(5):193.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篇6

1方法

1.1制定压疮管理小组工作实施方案

1.1.1确定小组成员,由神经内科、骨科、老年医学科、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组成,内科系护士长任组长。

1.1.2进行工作进度安排。

1.2制定压疮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1.2.1制订压疮管理流程,并组织学习。

1.2.2及时查看科室上报的高危压疮,进行难免压疮的认定。

1.2.3指导病区对高危压疮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避免压疮发生。

1.2.4对科室上报的家带压疮,及时查看,指导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压疮愈合。

1.2.5选择高危压疮人群较多的科室,开展新业务,选用新方法,进行压疮护理的探索。

1.2.6每季度召开压疮管理小组工作会议,进行经验交流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1.2.7年底总结压疮管理经验,撰写论文。

1.3制定压疮管理小组职责

1.3.1在护理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1.3.2负责全院各病区申报难免压疮的认定。

1.3.3组织全院各病区疑难高危压疮护理会诊。

1.3.4了解有关压疮治疗护理新信息。

1.3.5督促护理人员对病人进行压疮危险评估,及时上报高危压疮。

1.3.6负责高危压疮及压疮转归跟踪。

1.4压疮管理流程

1.4.1高危压疮筛查

在住院患者入院护理评估单上增加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使新入院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常规化。压疮危险因素采用量表(Braden评分法)进行评估,评估得分范围在6~23分之间,分值越小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18分为预测有发生压疮的诊断界值;15-8分提示有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有中度危险;10-12分提示有高度危险;9分以下提示有极度危险。患者在住院期间,若发生病情变化,压疮评估表中评估项目至少二项出现问题时,应及时给予压疮评分。

1.4.2高危压疮和压疮上报

对存在压疮风险的患者,评分≤18分上报病区护士长,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评分1次/周。评分≤12分及时填高危压疮预报表(高危压疮预报及难免压疮认定),24小时内上报压疮管理小组,并在病区醒目位置公示,让病区所有护理人员重视,并将该患者作为床头交接的对象。已具备难免压疮条件,但科室未及时上报,未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而发生压疮者,不认定难免压疮。对于院内发生和院外带入的压疮,均填写压疮报告表,并上报压疮管理小组。患者出院或转科后病区及时完善报表,上交压疮管理小组。

1.4.3压疮预防措施

1.4.3.1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和患者皮肤清洁。需定期翻身者床头应悬挂翻身卡,每次更换时,避免拖拽动作,将身下的床单拉平,检查皮肤情况。如潮红或发紫需增加翻身次数,翻身后检查有无管道、导连线等压在身下,对评分≤15分者给予气垫床预防压疮。

1.4.3.2加强特殊患者的管理:对使用石膏、夹板、绷带及牵引的患者,每次翻身时检查末梢循环,必要时给予减压;强制平卧位的患者,重点注意骶尾部,可用软枕抬高两侧髋部,以悬空骶尾部,减轻局部受压,用软枕垫于窝下屈膝30°,以减少躯体下滑,并每1~2h在局部涂以0.5%稀碘酒(75%酒精∶2%碘酊=6.5∶3.5),保持局部清洁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收干角质化、形成干结痂,形成一层保护膜[3]。

1.4.3.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贫血等,注意改善全身情况,纠正低蛋白血症、休克等,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皮肤抵抗力。

1.4.4压疮护理会诊

压疮管理小组收到高危压疮预报表及压疮报告表后,48小时内到病区查看患者的具体情况,检查上报是否属实,预防和处理措施是否妥当,并负责追踪患者压疮进展情况,将结果上报护理部。对于疑难高危患者,压疮管理小组及时上报护理部,护理部组织压疮管理小组及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并邀请部分相关科室的护士长或护理骨干到现场评估,给出意见和指导方案。

2结果

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共查看高危压疮156例,压疮危险因素评分10-12分者95例,评分≤9分者61例,具备难免压疮条件者48例,实际发生ii期压疮13例,病情改善后压疮痊愈。未上报高危压疮而发生压疮者3例。2010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发生压疮16例,该时间段共收住住院患者15414例,压疮发生率为0.11%。查看家带压疮18例,Ⅳ期压疮患者8例因病情恶化死亡,Ⅳ期压疮患者3例创面减小,iii期压疮患者2例创面减小,iii期压疮患者1例完全愈合,ii期压疮患者4例均痊愈出院。

3讨论

3.1压疮管理流程的实施有效地预防了压疮的发生:一方面,积极评估患者情况是预防压疮发生的关键。我院于2010年8月实施压疮管理流程后,患者从入院开始,责任护士就要评估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对高危压疮患者实施主动预防;另一方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是预防压疮的保障。从责任护士、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到护理部的层层监控使临床护理的责任意识不断加强,从而有效地预防了压疮的发生。

3.2压疮管理流程的实施提高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压疮是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生压疮不管任何原因均属差错,对护士造成无形的压力,使已经竭尽所能的护士积极性受到打击。目前国内外护理界认为压疮大多可以预防,但并非全部。严重负氮平衡的恶液质患者因软组织损耗失去了保护作用,自身修复很困难,神经科患者丧失感觉的部位及循环不良,难以防止压疮的发生。因此实事求是地对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进行评分上报,采取有效监控手段,保证措施落实到位,减少压疮发生的客观因素,可使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缩小到最小范围。即使发生压疮,只要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实事求是地将措施落实到位,能促进压疮的早日愈合。

3.3压疮专项管理使压疮护理更专业化:压疮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实施,进一步确立了压疮管理小组的职能以及角色定位。压疮管理小组成员在压疮会诊、疑难病例讨论等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较好地实现了压疮的三级质控,有利于压疮的规范管理,提高了护士对压疮的预防意识,使护士能够预见性地实施预防措施,有效预防住院患者压疮的发生,缩短家带压疮的愈合时间,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促进护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刘红,付晓悦,余晓晨,等.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0-51.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篇7

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住院的204例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102例)与对照组(102例),实验组患儿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压疮发生率及患儿家属满意度。

结果经不同护理干预后,实验组压疮发生率为4.90%(5/10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65%(18/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身体抵抗力差及术中的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发生压疮,评估患儿术中压疮的危险因素并采取全面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压疮发生率,提高家属满意度。

【关键词】小儿手术;压疮;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5.05.021

压疮是压力或者压力合并摩擦力、剪切力等导致的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局部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所致的组织溃烂坏死,多发生在骨隆突处,而手术患者受各项原因影响容易发生急性压疮[1]。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身体抵抗力较弱等因素,手术中更容易发生压疮。因此,了解患儿术中压疮发生因素非常重要,可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压疮发生率,利于患儿恢复健康[2]。诸多学者[3~5]对患儿术中压疮发生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采取有效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取得良好效果,明显降低患儿压疮发生率,受到临床高度关注。本研究选取我院102例手术患儿,通过分析影响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取得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5年4月住院的204例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神经外科55例,心胸外科102例,骨科33例,普外科14例。患儿手术时间2.8~8.9h,平均为(4.5±1.2)h。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02例。对照组患儿年龄5个月~13岁,平均(5.4±2.1)岁,男性51例,女性51例;实验组患儿年龄4个月~15岁,平均(5.5±2.0)岁,男性52例,女性50例。两组患儿年龄、平均手术时间、性别比例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干预措施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干预,实验组患儿实施压疮预防措施护理干预,具体预防措施如下:①加强沟通,由于手术时间较长,手术特殊,且术中不能改变等原因,患儿受压部位皮肤容易被压红甚至出现水泡,手术前与家属充分沟通极为重要。②皮肤护理,术中应当加强对患儿受压部位皮肤的观察,尽可能在不影响手术的情况下每2h帮助患儿放松约束带,并定时减压按摩,减轻患儿局部受压,促进其血液循环。术中护理人员动作应轻柔,避免拖拽等动作造成受压部位皮肤损伤。③体温护理,患儿应保持正常体温,手术室内温度应当控制在22℃~25℃,并使用毛毯或棉被等遮盖保持患儿体温,冲洗患儿胸腔时采用温热冲洗液,有效保证患儿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率[6]。④减少摩擦,手术床上铺海绵,同时在使用约束带时加衬垫,保证约束带松紧适宜,可有效减轻患儿皮肤与手术床单及约束带间的摩擦,防止压疮发生。⑤按摩护理,术后患儿受压部分由于缺血、缺氧状态转变为快速充血,可能造成组织再灌注损伤,因而在术后应及时对患儿受压部位进行减压按摩[7]。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术中压疮发生率,对患儿家属进行护理满意程度问卷调查,问卷包括护理人员态度、仪表、护理方法、护理内容及护理效果等。

1.4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录入SpSS18.0专业统计学软件完成分析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

2结果

2.1术中两组压疮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儿术中发生压疮18例,发生率为17.65%,实验组患儿术中发生压疮5例,发生率为4.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11,p

2.2两组患儿家属对术中压疮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家属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由于手术患者长时间固定以及体温降低、物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压疮发生,因而对于护理人员来说,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不仅能保证患者安全,也能直接体现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8]。患儿由于年龄较小等特殊原因,在手术中更容易发生压疮,影响患儿康复,因而对患儿术中压疮发生因素的评估及预防十分重要[9]。目前公认的影响压疮发生的因素包括剪切力、压力、摩擦与潮湿。随着医学的发展,手术范围的扩大,术中发生压疮的概率也不断增加[10]。本研究分析发现,影响患儿术中发生压疮的因素很多,如手术、物、改变手术床角度、小儿皮肤及体重、潮湿等。由于患儿不主动配合手术,需采取全身麻醉,而麻醉时间太长则使患儿受压部位时间延长,易导致患儿血液循环不畅通,可能造成组织不可逆损害。而物有阻滞作用,患儿受阻滞平面以下的血流变慢,血管扩张,且物导致患儿反应迟钝,暂时丧失对身体某些部位的控制。小儿由于皮下血管丰富,汗腺分泌旺盛,手术中溢出体液及血液、冲洗液等可能造成受压部位皮肤潮湿,削弱患儿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患儿局部皮肤水肿,导致细菌繁殖,使患儿皮肤更容易受损而引起压疮。

术中患儿一旦发生压疮将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康复,给临床医师及患儿均带来极大困扰。良好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术中压疮发生概率,更利于手术效果及患儿术后康复。全面护理干预以患儿为中心,加强与患儿的沟通交流,保证患儿术中体温,保护好患儿皮肤,减少摩擦,以达到预防压疮的目的。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分析患儿术中影响压疮的发生因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患儿术中压疮发生,患儿家属满意度高,可明显提升护理质量,减少患儿痛苦,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何文勤.泡沫敷料在小儿脑外科手术中预防压疮的运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22):3426.

[2]韩晓梅.小儿术中压疮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6):9091.

[3]张俏霞,吴卫娟.聚氨酯凝胶头圈在预防小儿神经外科侧卧位手术中患儿面部皮肤急性压疮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18):106107.

[4]黄家诚.循证护理在心脏直视手术后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2,7(5):563564.

[5]赵宏波.手术全期压疮护理理念在手术患儿压疮预防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3(5):135136.

[6]梁显华,陈春梅.压疮高危人群照顾者预防压疮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右江医学,2012,40(2):228229.

[7]李连枝.局部穴位按摩预防压疮在骨伤科卧床患者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4,7(7):193194.

[8]余新颖.压疮预防管理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7):601602.

[9]孙玉梅,张雪.手术压疮的护理研究与预防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4):305307.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篇8

关键词:追踪方法学;护理不良事件;压疮

JCi评鉴2006年导入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就是追踪方法学,它是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追踪概念,通过患者的就医的过程,重点来评价医院内部各部门、各专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是否满足患者的医疗需要,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是否达到高标准的要求,最终使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追踪方法学是一种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强的过程管理方法[1]。2010年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也引入了追踪方法学这一创新评价工具[2]。

追踪方法学最主要的两种追踪方式为个案追踪和系统追踪[3]。本文中虽为1例但同时运用了这两种追踪模式,主要运用追踪方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压疮的原因进行个案追踪,系统的回顾其压疮的发生的原因,从而完善预防压疮发生的措施,改进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1临床资料

5月7日,患者,女性,60岁,因"腹泻2月余,发热7d,脾肿大,腹水"收入外科治疗。petCt提示右侧附件肿瘤。5月20日,转入我科。转入时患者全身片状皮疹,双下肢水肿。入院后予对症治疗。5月30日,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后因血氧饱和度低转入iCU治疗。5月31日,由iCU转入我科继续治疗,术后置腹腔引流管,尿管各一根,腹腔引流液每日约300ml,呈淡红色,全身呈片状瘀斑、瘀点,下肢水肿明显,予半卧位,定时翻身,抬高双下肢等护理措施。6月3日患者下床活动。6月10日,病理科病理报告为外周t细胞恶性淋巴瘤。6月11日,交接时发现患者骶尾旁有一1×0.5cm破损。后于安普贴外贴,指导患者定时翻身。7月20日患者压疮愈合。

2方法

2.1使用追踪方法学查找压疮的原因

2.1.1追踪管床护士①是否对患者进行过Braden评分同时给相应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并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②患者是否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③管床护士是否向患者及家属做好预防压疮的健康宣教;④每班之间是否做到认真交接班;⑤患者各导管的护理情况;⑥患者床单元的情况,是否保持床单元清洁干燥。

2.1.2追踪患者家属①对患者的生活护理的过程有无拖拉拽移动患者并保持保持外阴清洁;②有无在患者的床上放置多余的物品。

2.1.3追踪患者①患者感知能力;②患者潮湿程度;③患者活动能力:④患者移动能力;⑤患者所承受的摩擦力和剪切力;⑥患者的营养摄取情况;⑦患者的配合治疗的程度

2.1.4追踪护理组长①是否询问患者和家属有关预防压疮的措施并做出评价。

2.1.5追踪护士长:①科室有没有对每位患者都进行Braden评分的制度;②科室是否有放压疮的制度和应急预案和上报流程;③是否定期组织护士培训、考核

2.2追踪结果

2.2.1管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后1w均有做Braden评分并给予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也告知了患者和家属预防压疮的措施,但是于患者下床活动后对患者皮肤的关注程度下降;同样的,在患者手术后自行下床活动前均做到了每班认真交接班并认真填写翻身卡,但患者正常下床活动后未对患者皮肤情况进行交接;护士有认真做好患者的晨、午间护理;

2.2.2患者家属由于患者体型偏重患者在移动过程中存在拖拉拽等行为,安全观念较差;未在患者的床上放置多余的物品;

2.2.3患者转入我科时;术后第1dBraden评分15分;拔除留置尿管时Braden评分18分;术后5d的Braden评分20分;患者配合治疗程度较好。

2.2.4护理组前期对护士的健康宣教做出了评价,但患者正常活动后对患者的关注程度降低。

2.2.5护士长有Braden评分表和对每位患者进行评分的制度有预防压疮的流程和应急预案,也定期对护士进行培训考核。

2.3改进措施

2.3.1进行Braden评分在患者入院、转院、转科、手术或病情变化等情况下,责任护士进行评估[4]。而肿瘤患者因体质消耗、恶液质、疼痛等原因,易发生压疮[5],所以在恶性肿瘤患者入院后即使Braden评分大于18分,由于是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仍应进行2次/w的评估,预防压疮的发生。

2.3.2认真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和值班交接班制度按照患者护理等级的要求,按时巡视病房,及时提醒患者翻身或保持床单元的干净整洁,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每班之间按时、详细的进行交接班。

2.3.3进行健康宣教对于易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要做好健康宣教工作,教会患者预防压疮的措施,如有疑问可随时询问。并对患者的陪护家属进行评估,由于患者体重较重所以需要有一定体力的家属进行陪护。

2.3.4床头摆放安全标识在患者床头摆放安全标识,如防压疮等,告知患者标识的意义,提醒患者要预防压疮。

2.3.5护士长每周进行护理质控检查,检查患者Braden评分的情况及预防压疮的措施执行的情况。护理组长带领管床护士每月进行护理差错分析一次,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

2.4进行评价1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关注质量持续改进率。在患者入院、转院、转科、手术或病情变化时Braden评分100%,对易发生压疮的患者的动态评估100%,护士执行预防压疮的措施率为90%,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率为100%,患者和家属对预防压疮的措施知晓率85%。

3结果

运用追踪方法学对这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压疮的病例进行追踪,改进了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压疮的措施,在2013年7月至今未发生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的不良事件。

4讨论

追踪方法学能能有效的发现护士在工作中的不足也能给予工作的肯定,对于护理管理者而言有利于发现管理环节中的漏洞,能让管理者切实的抓好管理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安全,共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王苹.追踪方法学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68-69.

[2]姚常房.医院等级评审引进新标尺[n].健康报,2011-7-25(5).

[3]JointCommissiononaccreditationofHealthcareorganizations.tracermethodology:tipsandstrategiesforcontinuoussystemsimprovement[m].Departmentofpublications,JointCommissionResource,2004.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篇9

[关键词]腹部手术;压疮;相关因素;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3)10(a)-0147-03

手术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是压疮的高危人群,而且由于术中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体温异常、营养障碍等均会引发受压部位的皮肤受损,导致压疮的发生。既往的研究认为,重大手术患者压疮的发生率为4%~60%[1],维持在较高水平,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及生活质量带来了明显的影响,为了降低术后压疮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454例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风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8月于我院住院行全麻手术患者454例,男253例,女201例;年龄24~72岁,平均(49±15.6)岁,其中≥60岁297例,<60岁157例;体重指数(Bmi)16~29kg/m2,其中,Bmi正常382例,Bmi过高47例,Bmi过低25例;胃部手术96例,肝胆手术128例,结直肠手术204例,胰腺手术26例;手术时间1.5~4.3h,平均(2.7±0.8)h;择期手术402例,急症手术52例;术中大量盐水体腔冲洗患者49例,术中大量输血患者16例,术前低体温16例,术前发热39例;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合并心肺疾病患者31例;术后发热204例,术后低蛋白患者82例。

1.2调查方法

由手术室主管护师对与压疮发生相关的因素进行调查记录,调查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状况,如性别、年龄、Bmi、是否合并严重内科疾病、术前体温、是否急症手术、是否大量输血、手术持续时间、术中是否冲洗体腔等。术后第3天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体温并评估患者压疮发生情况。

1.3压疮诊断标准

压疮的诊断及分级按美国护理学会压疮分类标准[2],其受压后皮肤无破损,但有持续存在的皮肤红斑,30min无消退为Ⅰ期;表皮发生脱失,水泡或溃疡但较表浅,皮肤损害不超过真皮层为Ⅱ期;皮肤损害累及真皮层全层为Ⅲ期;皮肤损害累及皮下组织,甚至深及筋膜、骨膜及肌肉等深部组织为Ⅳ期。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分析前对相关因素赋值如下:年龄:<60岁=0,≥60岁=1;性别:男性=0,女性=1;Bmi:正常=0,异常=1;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否=0,是=1;术前体温异常:否=0,是=1;急症手术:否=0,是=1;围术期休克:否=0,是=1;大量输血:否=0,是=1;手术时间:

2结果

2.1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压疮发生情况

454例患者中,发生术后压疮16例,均为Ⅰ度压疮,压疮发生率为3.52%。

2.2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压疮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年龄、Bmi、术前体温异常、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大量输血、冲洗体腔及术后低蛋白与腹部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是否急症手术及术后体温异常与术后压疮发生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压疮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的压疮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年龄、术前体温异常、大量输血、手术时间及术后低蛋白是腹部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压疮是局部组织皮肤受压后发生循环障碍后发生的皮肤及皮下软组织的损害,是常见的护理并发症,压疮的发生与患者局部皮肤的持续压力损害、皮肤耐受力、皮肤剪切力以及摩擦力等因素有关。Ⅰ期压疮如果给予及时的解除皮肤压迫性损害因素,仍然可能进展为Ⅱ期甚至为Ⅲ期压疮,提示压疮的发生机制更为复杂,不仅与皮肤受压、剪切以及摩擦等因素有关,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损伤及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素也与压疮的发生有关[3-4]。

手术患者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之一,由于手术患者术中无法自行变换,因此术中多存在皮肤持续受压的情况,因此压疮发生率较高。临床护理中术后压疮也多作为特殊的护理并发症进行护理干预,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压疮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压疮的发生风险[5-6]。本研究对近年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发现,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压疮的护理并发症发生率约为3.52%,提示对压疮的预防也是手术患者护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在对腹部手术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年龄、Bmi、术前体温异常、合并严重内科疾病、围术期休克、大量输血、冲洗体腔及术后低蛋白与腹部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具有相关性。既往的研究证实,老年患者的皮肤质量较差,弹性及抗摩擦能力降低,受压后皮肤容易发生损害,导致压疮的发生,分析发现年龄不仅是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也是手术后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7]。Bmi增高的肥胖患者在移动时皮肤遭受的剪切力及摩擦力要高于正常人[8],而低体重患者往往存在营养状态较差,皮肤抗损害及修复的能力下降,其是导致压疮发生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合并严重的内科疾病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合并心肺疾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机体缺氧,糖尿病患者多存在微循环的损害,皮肤受压后更容易发生损伤,导致压疮发生。术中大量凉盐水冲洗也是导致术后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术后腹腔暴露容易导致患者热量的丢失,如果术中大量的凉盐水冲洗,患者的热量丢失更为迅速,容易导致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发生。低体温能够导致皮肤血管的剧烈收缩,甚至引起局部的组织缺氧及代谢产物聚集,导致术中及术后复苏过程中局部压迫后皮肤损害发生[9]。

术前体温异常、大量输血、手术时间及术后低蛋白不仅是腹部手术后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也是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体温异常包括低体温及高体温患者,腹部手术患者体温异常多见于胆道感染、消化道穿孔及失血性休克患者,患者多容易合并严重感染、酸中毒以及组织灌注不足等因素,能导致皮肤受压的耐受力下降[10]。而且感染患者由于体内大量的炎性介质释放,能够导致微循环的损害,引起皮肤的毛细血管网功能障碍,甚至在患者病情恢复过程中引起缺血再灌组损伤的发生。术中输注大量库存血也容易导致术中发生低体温,此外,输注大量库存血患者多因为术中显著的失血,伴有循环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下降,携氧的绝对量不足,导致组织缺氧及耐受能力下降[11]。手术时间和术后低蛋白血症是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患者术中多无法变换,受压部位容易发生损害,如骶尾部等部位。手术时间>2d的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升高。术后低蛋白血症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增加,低蛋白血症患者多营养状态检查,皮肤的弹性及厚度下降,抵抗摩擦力、剪切力的能力下降,而且由于组织水肿,受压后组织缺血、缺氧更为显著,容易导致皮肤损害,引起压疮的发生[12]。如对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对于低蛋白及营养状态较差的患者,要注意对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同时要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进食或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腹部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后压疮的危险因素较多,术前、手术过程中及术后要注意对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积极给予护理干预,降低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提高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如对患者营养状态的评估,对于低蛋白及营养状态较差的患者,要注意对受压部位的皮肤护理,同时要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进食或给予必要的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术中输血患者注意对血液的解融后复温以及避免大量凉盐水冲洗腹腔,术中注意对患者进行保温,避免低体温的发生,摆放合理的手术,加强患者受压部位的护理,可以有效预防术中压疮的发生[13]。预计手术时间过长的患者,注意对患者受压部位进行保护,如涂抹滑石粉、加软垫等措施,降低局部的压力及摩擦力,降低术中皮肤损伤的风险,术后对具有压疮发生高危因素的患者要进行充分、细致的护理及观察,定时对受压部位的皮肤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皮肤损害,避免压疮的发生。

[参考文献]

[1]SchoonhovenL,Defloort,GryrpdonckmH.incidenceofpressureulcersduetosurgery[J].JClinnuts,2002,11(4):479-487.

[2]Delistja.Rehabilitationmedicine:principlesandpractice[m].3ed.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1998:1057-1079.

[3]陈云超,唐晓娟.手术中压疮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护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358-1359.

[4]张纯瑜,崔飞飞,张龙.tnF-α、iL-6在i期压疮中的作用及表达[J].护理学杂志,2012,26(24):1-4.

[5]柏惠红,韩莉.胸腹部术后压疮预防护理[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0):176.

[6]钟建群.压疮的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内科,2010,5(5):537-539.

[7]张静.应用压疮预警干预程序预防高龄手术患者压疮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6):87-88.

[8]叶丽花,吴海勤.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与压疮预防的循证护理[J].护理杂志,2004,21(4):36-37.

[9]朱丹,周力.手术室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4.

[10]魏革,胡玲,祝发梅.手术患者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78-580.

[11]聂咏梅,李志强,徐文皓.大量输血时可能出现的代谢问题[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5):371-374.

[12]王艳,陈慧敏,袁芳,等.营养相关指标对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1,26(7):1-4.

手术室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篇10

【关键词】难免压疮;申报;护理

褥疮又称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通常因压力因素、皮肤受潮湿或排泄物的刺激、营养状况、年龄、体温升高和矫形器械使用不当引起[1]。绝大多数压疮是可以预防的,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综合评分压疮的高危患者越来越多,压疮的预防显得非常重要。

1方法及措施

我科申报9例难免压疮患者的高危因素如下:年龄65~89岁,手术患者4例,消瘦患者5例,水肿患者2例,禁食禁饮患者7例。9例患者的共同高危因素:疼痛,长期卧床,自主活动能力丧失和使用镇痛药物。norton评分<14分。

2申报制度

发现压疮高危患者护士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现场查看病人,并立即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报告护理部,护理部24h内派人到科室现场查看病人,确认难免压疮申报表意见,责任护士每天填写norton评分表,护理部不定期到科室跟踪查看病人和护理记录资料,帮助改进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针对9例患者的病情和自身存在压疮高危因素的特点,我们为他们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精心实施:建立床头翻身记录卡,取得家属的配合,定时翻身;保持床铺干净、整洁和干燥,如有潮湿,立即更换衣物或被服;每日用温水擦洗患者皮肤,擦洗时动作轻柔,皮肤皱褶处涂抹爽身粉,大、小便后随时擦洗皮肤;经常对患者受压部位皮肤进行按摩,对已发生压疮的部位禁止按摩;为患者加厚床垫或睡气垫床;使用便器时抬高患者臀部,避免擦拭皮肤;对可进食者鼓励其进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水肿患者限制水、钠的摄入;经常观察患者受压部位的皮肤,对已发生的压疮更应勤观察,并积极采取治疗措施。9例患者中有1例82岁女性患者因家庭纠纷问题,将钥匙压至背后不愿拿出,导致左侧肩胛部发生一0.5cm×1cm皮肤擦伤。

3分析

9例压疮的高危患者年龄偏高,长期卧床,耐受力差;因疼痛而处于强迫,自主活动能力丧失;因消瘦而致受压处缺乏肌肉、脂肪组织的保护;因水肿而致皮肤抵抗力降低,并增加了对承重部位的压力;因禁食而致营养缺乏;因手术而致体温升高和使用镇痛药物。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压疮发生的重要原因,也为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在当前日渐提倡人性化的潮流下,难免压疮申报制度的实施是体现对护士工作人性化的进步举措,一改过去褥疮管理制度的强硬形象。护士根据对压疮高危患者的病情特点,向患者家属说明患者的病情并取得家属的认可和配合,引起患者家属的重视,提早做好防范措施。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增加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为预防压疮的护理工作提供了一个良性环境。4结论预防压疮做到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更换、勤整理绝大多数是可以预防的,难免压疮申报制度为护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将患者、患者家属、护士、护士长、护理部都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齐出谋、齐出力,尽早为难免压疮患者消除隐患无疑是一人性化的进步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