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积累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02:10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篇1

生活是学习的大舞台,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街道旁的店铺上、电视的广告语上、各种小吃店里的醒目标语上看到与语文有关的知识。例如,学校食堂的柱子上贴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由此可见,生活是知识的来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从生活中学习,并在语文课堂中回归生活实践。正所谓“会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的学习重在平时的积累,一个人语文素养水平的高低,从其言谈举止中便可略知一二。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相比其他阶段的任务更为繁重,所以利用业余时间,多读一些陶冶情操的散文、短篇小说、微小说,甚至是一些诙谐幽默的笑话,一是可以缓解自己紧张的学习生活,放松心情,在书中找到自己奋斗的目标,持之以恒,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二是通过对各种文章阅读的积累,提升自身的语文阅读量,心中有了大量的例子,就会便于考试中作文的素材描写。语文其实是一门主观性极强的科目,除了试卷前面的选择题以及文言文相关的题有一定的标准答案外,后面的其他题目则具有极强的主观性,因此,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需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自我个性的发展。例如,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让同学现场对班内的一个学生进行描述,而后全班一起猜答案。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深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又能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教师也可借助这样的机会看出学生的阅读量。

二、巧用兴趣引导,创新学习方法

如果一个人的阅读量大,那么他的知识便会丰富,相对的,他的自身素质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其眼界的提升。语文的学习其实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最初的学习汉语拼音,到能够写出整篇的文章,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尤其是语文的学习,多数同学都认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语文学习,自己的语文水平已经到了一个顶峰,学与不学都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只要平时多练练字,背背课文,其他的就不用多下功夫了。“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由此可见创新的重要性,高中阶段的学生都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有的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然而有的则需要改进与创新,倘若放任自由,后果不堪设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与每位学生进行交流,发现他们的学习习惯以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例如,在记叙文的写作课上,以凄美的故事“王昭君出塞”为例,这个故事博得了古今中外众多诗人、作家的青睐,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想象,想象昭君在出塞的前一晚上当时的心情怎样,借助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的细节描写,让学生现场描述自己心里所想的情境,然后以环境加以渲染,将昭君出塞前的各种心理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及时修订目标,持之以恒为之奋斗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篇2

一、新课标视野中的语文学习积累观

(一)积累是一种态度

态度是一种心理定势。积累不仅仅在于狭义的积学,即语文知识的增加;更在于积德,即完善自我。

语文学习要具备积极的积累态度。首先,积累必须用心专一,锲而不舍。其次,积累要围绕一定的目标。目标清晰,积累行为才有明确的指向。第三,积累需要及时梳理、整合。.处处留心皆语文。语文学习的天地有多大,积累的途径就有多宽,积累的领域就有多广。书本、生活、课堂、学校、社会等都是积累的载体。

(二)积累是一种过程

积累是一个不断拓展、衍生和增殖的过程。积累不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语文学习者要增强过程意识。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没有积累的奠基,素养就成了空中楼阁。积累是高中语文课程五级目标中的第一级,是基础。

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的过程。积累的过程不是知识的静态堆砌,不是经验的杂然相陈,而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首先,积累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应用的过程,比如语文知识的积累,是语文能力形成的一个必要的抓手。其次,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如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需要阅读鉴赏者审美经验的积累。再者,积累的过程又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探究中,积累得以丰富和深化。

(三)积累是一种方法

达尔文曾经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概括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的知识,即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积累是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方法。有效的积累,是经由观察、记忆、判断、比较、甄别、分类、归纳、概括、分析、评价等等步骤的具体操作才能达成的。积累与爱好、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也有密切的关系。爱好和兴趣影响积累的指向,情感和意志左右积累的质量。

二、新课标规范下语文学习积累的操作

(一)在阅读鉴赏中积累

阅读鉴赏是积累的第一捷径。阅读鉴赏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积累,首先,要是言语知识层面的积累。其次,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的积累。再次,阅读鉴赏方法层面的积累。还有就是历史文化层面的积累。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阅读鉴赏中积累?

一是课堂阅读鉴赏教学设计,要体现积累的思想。要让学习者明白积累的目标,确定积累的对象,设计评价积累质量的标准。例如古代诗歌鉴赏要贯穿传统文化的积累,而传统文化的积累除作品背诵外,还包括积累与古诗文阅读鉴赏关系密切的古代诗词格律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这些知识积累在课堂教学中机要可以随文点拨,相机穿插,也可专题讲授,集中训练,总之知识要“精要、好懂、管用”,使学生在阅读鉴赏中能自如地借助这些知识的支架作用,发展成为一个有意识有品位的阅读者和鉴赏者。

二是课外阅读鉴赏的活动组织中,要调动积累的兴趣。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加强引导,通过语文活动(例如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报告会、最佳阅读者评选、读书征文)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阅读积累的水平。

三是语文积累要建立一个基本限度的定量,有共同要求也有个别对待,以使学习者及时检查自己的积累状态。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积累量的要求。课标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课标还规定“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里提出了阅读积累的量度。要使每个高中生达到这个基本量。教师就要通盘考虑,合理规划。

(二)在表达交流中积累

不管是语言知识的积累,还是生活素材的积累,或是文化背景的积累,对于丰富表达交流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苏轼说“吾文如万斛泉”,究其缘故是他有着厚实的生活积累和丰赡的阅读积淀。信手拈来、妙笔生花的锦绣文章,汩汩滔滔、纵横驰骋的雄辩演讲,旁征博引、张弛自如的幽默谈吐,需要的不仅是卓越的言语智慧,更得力于厚实的言语与生活的积累。在表达中,才可能暴露积累的欠缺;在交流中,才可能发现积累的不足。同样,在积累中,才可能娴熟表达的技巧;在积累中,才能促进交流的自由。诸如开设主题读书论坛、电视新闻时评写作、课前三分钟演讲等等活动都是增进学生在表达交流中积累的有效办法。课外练笔是言语积累的重要渠道。课标中规定“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这是个最低的限度。坚持练笔,利于语文积累的流通、置换与更新。

(三)在生活体验中积累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方法积累词汇学习技巧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138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高中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想让英语成绩显著提高,就必须要坚持长期积累学习的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过量变和质变,只有事物的发展量变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_到质的飞跃,英语学习也是这样。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必须要循序渐进,慢慢积累,长期坚持下来才能取得理想的英语学习效果。作为高中英语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充分的重视英语积累学习,认识到在英语学习中积累的重要性;在学习中也要让学生坚持积累的原则,教授学生正确的积累学习方法,让积累学习贯穿学生学习英语的整个过程。除了让学生养成注意积累学习的良好习惯之外,还要让学生将课文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做到积累学习和应用相辅相成。

一、引导学生认识到积累的重要性

英语知识比较零碎,要想学好英语就必须慢慢的积累,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结合起来,化零为整。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不重视英语积累,这就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或者边学边忘记。在高中阶段,要想学好英语课程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的积累,著名语言学家wilkins曾经说过“withoutgrammar,lotsofthingscan'tbeexpressed;withoutvocabulary,nothingcanbeexpressed.”众所周知,词汇和语法知识是高中英语的基础,如果连最基础的词汇和语法都不能掌握,那么又如何学习更多的英语知识呢。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理解或者加大学习的难度。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英语课程,就必须要引导学生重视英语的积累学习,只有在学习英语的时候不断积累,学生才能在此基础上学的更多更好。

二、在英语学习中应如何积累

(一)词汇积累是学习英语的关键

如果说高中英语是一辆火车,那么英语词汇就是这辆火车中最基础的零件,要想正确的组装出火车,就必须积累英语词汇。很多学生认为英语很难学,特别是背单词,花费很多时间来记忆单词,常常是今天背过,明天就忘记,学习效率很低。所以在词汇的积累中最重要的就是减少遗忘,克服忘得快这个大难题。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反复循环记忆的方法来进行词汇的积累。一个单词学生背一遍可能记不住,但是背十遍肯定能记住,今天背的单词可能明天会忘记,但是明天后天再重复背几遍应该就会减少遗忘。所以老师在让学生积累英语单词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多次循环反复,减少遗忘,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的。

另外,学生在积累单词的过程中还要重视时间规划,英语单词零散琐碎,如果学生拿出大量时间来专门记忆单词可能效果并不太理想,这样的学习效率也比较低。所以在积累单词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抽出比较零散琐碎的时间,每次抽空记忆5至10个单词,这样长期积累下来就能取得显著的进步,而且也不会浪费时间,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例如,让学生在课间时间每天记忆几个单词,然后经常让他们重复记忆,这样可以有效地加深他们对单词的印象,让他们记忆的更牢固。通过反复循环积累词汇,学好英语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之后的英语知识中更加轻松,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重视阅读理解题型,积累阅读技巧

高中阶段的英语中比重最大的就是阅读题,为了学好高中英语,取得理想的英语成绩就必须要重视阅读题型,积累阅读技巧。首先,要扩展学生的词汇量,所有的文章都是有一个个人单词组成的,单词是文章的细胞,如果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有很多单词都不认识,那么这篇文章的意义学生肯定也不会很理解。所以要想让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就必须让学生积累单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将常见的文章中的词汇或者一些重点难点词汇积累下来,经常翻看,这样日积月累一定会有收获。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有了庞大的词汇量做支撑,学生在做英语阅读题的时候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提高做题的正确率。

其次,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英语阅读理解题请有很多阅读技巧,例如在做题时学生要先看一下问题,带着问题再去阅读文章,这样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能帮助学生明确自己要找的目标,能够节省时间,加快做题速度。做题时学生要,先找准文章的中心主题,文章的中心句大多都在首段或者尾段。然后再大体理解一下每一段落的中心思想,基本也是在段落第一句话中。通过合理有效地划分,学生能够更加快速的确定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大体在哪个范围,帮助学生快速找到答案提高学生做题的正确率。另外,当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单词时不要一直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可以根据整个句子的具体含义和语境来大体理解一下文章的意思就可以,同时还应该合理的划分做题时间。

(三)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高中英语作文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也是个难点,有很多同学不喜欢写作文,因为他们没有东西可写;而有的学生作文词汇匮乏,内容僵硬,很难得到高分。对于这些问题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要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作文成绩。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多阅读一些英文的报纸杂志等课外读物,可以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写作素材。除此之外,高中英语作文的类型主要只有几种,学生可以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积累背诵一些作文模板,或者背一些作文中常见的高级词汇和常用句子,这样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

三、结合实际生活与实例,学会积累与运用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篇4

语文积累作为语文教材教学中不可缺失的一分子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语文积累不单纯是一种言语的记忆,也不单纯是对古今中外名篇的背诵。语文积累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一种精神的熏陶,是从语言中寻找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从语言的酒窖中发酵出中华思想的芳醇。那么语文积累究竟应该积累一些什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积累呢?

一、语文积累要开放观念

从《语文课程标准》所反映的语文课程结构来看,语文积累体现了语文内涵的拓展。语文学了语言积累,还有文化和生活的积累。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学习就是语言文化的学习。语言学习并不是孤立的,它和民族文化、生活实际紧紧相连。因此,这就决定了语文积累必须在“大语文”的背景下进行。只有这样,语文积累才能赋予它可持续的生命力。

1、语文积累应赋予时代的人文气息。我们在强调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的同时,还应该善于鼓励批判和创新。更重要的是还要善于引入鲜活的、具有时代色彩的主流文化。尤其在现在的教育文化背景下,学生的语文积累更应赋予它时代的气息,掺入时代的元素。在对待名家名篇上我们要求学生不过分依赖,不盲目推崇。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科学的文化精神、多元的文化观念的形成。另外,在语文积累中,我们还要重视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参与生活、改造生活,让语文学习植根于现实生活中,把现实生活的积累作为语文学习的基础。

2、语文积累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语文积累的过程其实应该是一个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寻找文化精神、提高语文素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走出狭窄的语文视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大舞台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感受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所以各种富有文化内涵的,题材、风格丰富多样的文章,都不失为学生所积累。

二、语文积累要开放空间

语文积累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老话题,但确实又是语文教学的新课题。乍一看似乎什么都清楚,而具体实施起来却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这是语文课程新观念的折射,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我们面对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如何跳出原有的“小语文”的习惯思维,为语文学习迎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1、在语言的习得中积累。语文积累不是对语言的博闻强记,也不是语文知识的机械累加,而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简言之,机械记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积累。所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语文积累,就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加强语言实践,在运用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语文能力。“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就形象地描述了语言积累由“习得”到“运用”这一最高境界。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有几处典型的排比句式,教学中就可引导学生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对语言规律认识的前提下进行语言实践,让学生仿写、创作。

再如,每个语文园地安排的“日积月累”中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一些诗词、俗语、名言警句,旨在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同时,了解一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这些语言,教学中就要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充分地读,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形成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积累之目的。

2、在生活的实践中积累。语文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它所涉及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如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日常生活、政治事件等,所以这就注定了语文积累的综合性和多元化。

教材中有很多处安排了资料袋、宽带网,还有一学期两次的综合性学习,这都是学生进行生活和文化积累的好渠道,尤其是综合性学习,如四年级开展的“走进田园”活动,学生通过对家乡田园风光的观察,了解到不同季节里庄稼、瓜果蔬菜的生长情况;通过对当地人生活变化的调查,感受到国家经济发展的脉搏等。这些信息的了解和取得是无法在狭窄的课堂上所能完成的,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去感受,才能形成生活积累。

“语文学习的外延即是生活的外延”,教师只有鼓励学生把语文的学习当成一种生活的探讨,把生活的积累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实现课内外沟通,才能让语文焕发活力。

三、语文积累要开放评价

目前语文积累出现的随意和任意拔高的现象,其实完全取决于语文评价。因为评价就是一种导向,在一些老师的心中也往往形成这样的认识:你考什么,我就教什么。所以要使语文积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改革我们的语文评价。

比如,在平时的语文试卷上经常会出现诸如把成语补充完整的题目,如:

天()行空;()入()口;盲人摸();饮()止渴。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积累动物成语的题目,答案是唯一的。如果这些成语在学生现阶段已出现过,那么这样的题目出现无可厚非。可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如“饮()止渴”这样的词语对于学生来说太难了。为什么?因为平时学生没有接触。所以像这样的考查究竟要评价学生什么,单单看谁课外知识丰富吗?如果仅仅以这样的思想来评价学生,势必会出现教师任意拔高、课外知识积累泛滥、学生学得苦不堪言的局面。所以像这道题我们不妨改成:

请你写出带有动物的成语4个:()()()()

同样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由于学生本身知识储备不一样,用这样开放式的题目,每一个学生可能都会从从容容地去完成,考查的目的也同样能够达到。我们考试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我们的学生考得趴下,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获得学习带给他们的快乐。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篇5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切学科教学的有序进行都是从学习语文开始的,作为一切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特别重要,目前,社会需要的是视野开放、团结合作以及具有文学修养的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尤其是阅读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下,提高其整体素质。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模式可以从学生兴趣、阅读习惯、基础知识、写作等方面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对阅读课的兴趣,有效的加强综合语文素养。

一、培养学生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所教文章的导语进行设计,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加强阅读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兴趣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多种方式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这些方式包括:(1)语言经过锤炼后亲切、精炼、幽默,并用形体语言进行辅助;(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3)鼓励并肯定学生学习的成效,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经验有助于其在阅读文章时体现情感。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这时候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避免其认识偏颇,但所有的认识并没有标准答案,教师要对于这一情况有正确的认识,以免破坏学生的阅读激情。

二、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阅读课本,并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丰富阅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文学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语文知识积累的习惯,有助于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而教师增加学生对课文词语读写的数量,指导其收集词汇,是加强阅读积累的有效方法,可拓宽学生知识面,利于阅读效果的提高。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转变观念,对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课文分析,增加学生自己阅读的时间,充分理解、消化课文,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三、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积累

语文知识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生阅读知识的积累也必须从基础开始,由浅入深,这是进行深层次阅读的基础。教师在课堂上教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必须对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进行关注,选择精彩语段和名篇让学生背诵默写,加强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积累相关的阅读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人文和语言的探究,通过对语言的探究了解其中要表达的人文情怀。如学习鲁迅的《故乡》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了解杨二嫂、闰土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中这些人物的描写进行探讨,尤其是描写其变化的语言,学生经过探讨可以了解到这些具有特色的语言所代表的含义。文章对人物前后变化进行描述,运用各种生动的词语和修辞手法,向学生展示了这些人物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对语言等关注,提高了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有助于积累语言阅读的基础知识。

四、关注学生写作积累

阅读文章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在充分解读文章的基础上获得写作经验。所以,教师在进行阅读课教学的时候,通过鼓励学生学习作家的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知识,并加强必要的写作训练。教师在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要创新写作训练设计,并根据学生具体写作情况将训练落到实处。教师应介绍有利于学生积累写作知识的著作,鼓励学生通过课外或课堂的形式进行阅读。课堂上,教师可以每星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读著作,讲读过程中详细分析该著作的写作特色、目的,加强学生文学素养。

五、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逐渐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求,提高教师培养学生兴趣、良好学习习惯的意识,积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基础知识积累、写作积累。运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跟上教育发展的新步伐,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宋晓兵.如何搞好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J].新课程(教研).2011(03).

[2]朱晓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篇6

关键词:语文阅读;知识积累;误区

当前学生学习语文效率很低,主要是阅读时语文知识积累较少。北宋苏轼曾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学生个个成为“气自华”的“饱学之士”应该是语文老师的不懈追求,但是“诗书”哪里来?当然是要求学生多进行语文知识积累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充分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诵读古代诗词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折射出语文教学的新观念。切实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积累,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我们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语文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认清知识积累的过程,避免走入知识积累的误区。

但究竟该进行哪些方面的积累呢?我们不能局限在语言层面,还应考虑文化积累、生活积累和能力积累。要跳出“小语文”的习惯思维,如果仅仅把“语文”理解为“语言文字”,“语文”丰富的文化内涵就不会受到重视,“语文”本应有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就会被忽略。

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当前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进行语文知识积累的几大误区:

一、忽视积累环节间的联系

积累是新的认知结构的积极重建,不是知识的机械累加。理解文本的具体意义,识别内容的具体特征,了解内容之间、内容与原来经验结构之间的具体联系,是有效积累的前提。把学习者的理解、感悟、体验逐出积累的领域,一味强调记诵,只能是事倍功半。许多人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为不求甚解的读书辩护,殊不知古人重“多读”,更重“自悟”,没有“悟”的“多读多背”与死记硬背并无区别。语文知识积累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某些内容的理解、感悟、鉴赏很难一次完成,往往要随着生活经验、阅历的增加多次反复。利用最佳年龄时期多记诵一些优秀作品能够终身受益。但最初的记诵吸收是以理解感悟为前提的,“悟”得越多,记诵的效果也会越好。

二、缺乏真正的教学对话

现代课程论的观点是,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文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作为拥有不同文化和沟通文化的两代人,在沟通中进行心灵碰撞,从而提供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相互发现的契机。如果以教师的好恶代替学生的自主选择,把积累变成硬性灌输的过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为积累的对象所吸引,产生读、背的需要和欲望,积累才会有内驱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语文知识积累需要教师有一系列的智力操作、技术手段和方法策略。

三、忽视学生的情感积累

本来应该是生动的、激情澎湃的语文课堂如今成了枯燥的做题演练,使得本应充满情感激荡的语文学习,变成了单一的对考试可能涉及的知识点的记忆与揣摩了。语文课堂成了解题技法的讲堂。那些古往今来的优秀作品,记载的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发展轨迹,更是浸润了作者深刻的人生思考。他会引导我们的精神走向茁壮,使我们的思想视野更加开阔,同时也能穿越时空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升华学生的美好情操,进而提升他们的人格境界。当我们阅读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时,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让学生疏通字面上的意义,更要通过诗句背后诗人广阔的人生背景和高远的精神追求的体悟,让学生在心灵上与诗人的情感寄托产生对接,从而深深地走进诗人优雅的精神世界。语文教育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使他们具有一颗追求精神崇高的心灵,那么,这种语文教育至少应该说是有缺憾的。

四、忽视学生的思想发展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知识积累指导

一个大学生问他的教授:“我怎样才能成为像您一样博学的人呢?”教授回答道:“只要你每天做一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1000个字就可以了。”这段对话颇为引人深思,因为它道出了学好文化知识最根本的秘诀――积累。

新《语文课程标准》充分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这既是课程改革的折射出的素质要求,又是当前语文教学亟待落实的目标。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做好知识积累,从而使之学好语文。

一、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等这些流传至今的读书真理,都在强调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了教法和学法的改革尝试上,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工具性,因此在课堂上削弱了字词句的积累。其实,文本教学中遇到的优美的字、词、句、段、篇、章,仍然是初中生语文积累的基础,特别是名家名篇,在语言规范、写作模仿等语文教学中占着重要的位置,无可替代,是学生积累的首要对象。其中文言文和古诗词既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唯一通道,又是中考升学中唯一的课内知识,除了活学牢记外,别无选择。

二、要注重语法规律的积累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运用。一方面是应考,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表达水平。最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试题中,修改病句、仿写例句、情景造句、看图写话等题型所占分值比重越来越大,这就是在检查学生对语言规律的掌握情况。所以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修辞方法。新教材很集中地体现了这一要求,课后习题部分经常出现这类的习题,或考查关联词语的应用,或考察句子的协调搭配,或考查修辞方法的灵活运用,教师在处理习题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要注重写作方法的积累

阅读与写作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两大知识板块,怎样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实阅读和写作之间并没有机械的分隔界限,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获取写作方法的最主要渠道就是进行大量的阅读,在阅读中学习体会各种各样的写作方法,反过来,熟练掌握各种写作方法,对阅读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理有序地教会学生整理归纳所学的写作方法,如对比、借物抒情、以小见大、欲扬先抑、铺垫、伏笔等,并且运用到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去。

四、要注重文体知识的积累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广泛阅读有效积累灵活运用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能力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工作所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和习惯,对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同样如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如何指导学生懂得积累、善于积累语文知识,是小学语文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出发促进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一、引导学生广泛阅读

广泛开展阅读是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如此学生在大量的阅读过程中获得素材积累和情感体验,从而实现语文积累能力的基础――素材积累。素材是小学语文积累能力的主要对象,也是重要来源。在小学阶段,语文素材的积累来源很多,儿歌、古诗、散文等都是理想的选择。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时,应当有选择性、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促使其不断累积素材,为积累能力的培养奠定物质基础。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用词准确、优美的句子和段落,可以用笔摘抄下来,并背诵和仿写。对于古诗中的名言佳句,更应当有效积累,熟悉掌握这些诗句的出处、涵义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适合的语境下做到活学活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久而久之,学生在素材的不断积累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获得一定的积累经验,形成语言积累能力。当然,除了好词好句的积累外,教师在教学课堂中还应当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背后隐含的信息,包括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信息、写作技巧等,让学生知晓主题内容和表达,熟悉文章作者的成文背景和写作风格,懂得语言文字的最佳表达效果等,以此指导小学生更好地获取语文知识。

二、指导学生有效积累

由于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其对积累能力的掌握水平存在高低差异,因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创造性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差异性、层次性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实现的途径很多,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置不同的积累能力培养目标,最大限度、最优化地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提升和发展。比如对那些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积累”培养其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养成语文学习积累的良好习惯。对于那些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的学生,教师可通过培养其“积累能力”不断提高其语文积累效率。二是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采取多媒体教学、生活化教学、问题式教学等行之有效且新颖独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比如笔者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时,就时常将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手段有机结合。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多媒体等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工具手段,是一座连接语文教材、学生和老师的桥梁,对促进学生多种语文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三是强化朗诵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强化朗诵”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毫无章法可循的“死记硬背”在任何学科教学中都不提倡,但有针对性且富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却是传统语文教学留下的宝贵经验。学生在朗诵过程中可以对所朗诵的内容知识获得最直接、最强烈的接触与感受,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并将其不断内化成自身的语言能力,实现对素材的积累和对知识的吸收。四是重视生活的积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任何学科都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语文学科也不例外。语言既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丰富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方面,生活是最大的“源泉”,丰富生活,也就是在积累语言。因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积累能力的过程中,应当引导他们到大千世界中去,关注现实生活,获得语文知识与生活体验的双重积累。

三、鼓励学生灵活运用

学生在提高语文积累能力之后,要将这一能力服务于实际运用中。只有将学生对语文的积累能力切实转化为对实际的运用能力,才算真正达到语文积累的最终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有针对性地创造语言知识的运用语境,比如设计一些活动,展示一些场景,鼓励学生将所积累的素材灵活运用,满足现实需要,进而增强语文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积累能力的培养是促进小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积累能力的培养,并使之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夏正江.试论中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层级结构及其培养.课程・教材・教法,2001-02.

[2]顾亚琴,曹雅琴.课外阅读与学生语文积累能力提高实践研究.教育科研论坛,2006-06.

[3]关文信,马宝元,张向葵.学习策略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现代中小学教育,1998-02.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篇9

关键词:语文;知识;积累

汉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纽带,作为中国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学好汉语,使用好汉语。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汉语,学生对语文既有兴趣又有困扰,兴趣在于语文中所选的精典文章,学生喜欢去看、去阅读;困扰在于天天学、年年学,语文的水平自我感觉总是不那么理想或是运用不那么自如。

孔子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了解学生的疑惑就要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而不是代替包办,应该授之以渔,让学生自己去积累。

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使学生养成语文知识积累的优良品质。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1.积累的内容

1.1积累字词,并会运用。中学生的字词学会了很多,但是学了不用,会逐渐生疏。看到学生的小练笔中出现了刚刚学过的新词,应该表扬他们,因为他们的运用,就是在积累。

1.2积累优美语句、语段、文章,训练语感。优美的文章总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样的积累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来选取的。

1.3积累精典古诗文,增强文化底蕴。古诗文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大浪淘沙,终有流传下来赞不绝口的古诗文。中学生没有很多的时间去个个欣赏,因此背诵一些精典的古诗文体味精华,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了文化底蕴。

1.4积累生活感受,建立"资料库。"生活的积累也是学习语文的一部分。如初中课文中《柳叶儿》《三颗枸杞豆》等文章,都是在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每一种体验,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如让学生写日记,就是让学生抓住每天其中的一点感受来写,逐渐形成作文的资料库,给写作带来很多的便利。

2.积累的方法

2.1诵读。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2做笔记、剪报纸。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看书,看书就要勾、画、批、注的习惯。并且做一些摘录、剪贴。新学的知识,反复探索的新问题,教师小结的总新问题、板书、自己不懂的新问题要做笔记。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剪报纸的方法进行积累。

2.3阅读。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从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通过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2.4复习归纳。复习归纳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整合、提纲挈领,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件完整的知识体系。

语文就是因积累而形成。将五千年的文化精华信手拈来,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非一朝一夕。

3.积累应用

感情的积累是语言表达最根本的要素。能够及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最容易让孩子迸发出最真挚的情感,书写出最贴切的话语。

在教学中,许多课文都充满了浓浓的情。对动物的喜爱,对人物的钦佩,对大自然的热爱……,无一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学习中教师最爱问:"你们从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你们学习了课文想说些什么?"孩子们就会在学习课文的情感积淀中真实地表达对人、物、景、事的情感。这样的口头表达迅速、明了,能够让学生通过交流对语言取长补短,很好地运用了语言表情达意的功效。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孩子用语言表达的同时,再引导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的记忆就更深刻了。

比如,我喜欢让孩子在课文的插图旁边,写上相应的语句。学习《蜜蜂引路》,我让孩子在插图旁边写上对列宁的称赞;学习《一分钟》让孩子写出对自己的要求;学习《日月潭》写出自己的向往。所写的语言,与课文息息相关,让学习时的感动,成为能够铭记的语言。及时的表达和书写,能够逐渐地养成孩子对情感的积累。

高中语文积累知识篇10

一.在生活中积累

从《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阐述来看,积累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书本(课内外阅读)与生活实际。生活中天天发生的、媒体报道的社会生活的新鲜用语很多,可以积累下来。当代语文教育家魏书生早在前几年就提出了有名的“大语文教育”观点: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积累语言。

二.在运用中积累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要熟悉3500个汉字,能熟练运用300个常用汉字。”有了一定量的字的积累之后,学生就能自如地阅读课内课外的文章。其后是词的积累,要做到理解文章的大意或中心,就必须学习积累一些常用的成语。有了一定量的词语的积累,但要写出一段生动的景物描写或某一生活片段来,还是不容易的。所以还要引导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多写一些观察的短文或片段,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在搜集中积累

搜集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初步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把在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语言媒介和载体显现的语言现象、语言信息搜集起来。搜集活动发生在随时随地,形式比较灵活,学生积累到的是鲜活灵动的生活语言。另外,学生按一定的专题从各种语言载体中搜集语言信息,如在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时让学生搜集有关人生理想的格言,学习散文《紫藤萝瀑布》时搜集吟咏花草的有关诗词。这种搜集有一定的限制、目的,难度较大,但积累到的语言信息容量大、系统性强。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实现了同类语言材料的链接。

四.在交流中积累

以交流为主要手段的合作学习是新的学习方式的主要内容之一。交流之于积累的作用尤为重要,因为学生的阅读和生活体验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可采用课堂讨论、辩论会、积累成果展示等形式。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要养成的习惯,作为初三的学生,积累和梳理显得格外重要。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中考总复习时,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重要知识点,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等方法进行积累。

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方法四: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件完整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