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1:05

课堂教学体系篇1

关键词:初中;体育;体育活动

体育事业是我国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其发展的强弱能够体现我国的综合国力。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活动是符合我国提倡的全面运动的要求的。在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怎样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是每位体育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初中生处于中考的压力之下,课业紧张,在生理以及心理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状况,而初中体育教学正好能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缓解学生的压力。初中体育教学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课堂的理论教学,这一部分的学习是让学生对体育知识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另一个就是课外的活动教学,也是学生在校内参加体育课以外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锻炼。其中体育课堂教学是为了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教学任务,而课外的体育活动包括早操、课间操以及班级活动等方面,这两者之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差异性。如何维系好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初中生的教学安排任务表中,一周必然会安排大概两节体育课,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有关的技能和锻炼方法,为他们更好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做了技术和精神上的保证。其次,课外体育活动的进行,是没有时间的限制规定的,需要学生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有效锻炼,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又可以练习体育课上未掌握的体育技能,弥补了体育课教学课时少、练习少的不足,为下节课的体育课堂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随着体育社会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在体育方面的研究不断推陈出新,仅仅依靠课堂的体育教学是满足不了学生的体育发展需求的,因此,在做好课堂体育教学的同时,也要积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双向促进学生发展。学校领导、体育教师以及班主任要加强引导,同时也要做好监督工作,避免有些学生趁此机会偷懒。

总之,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教学的有机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体系篇2

关键词: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全民素质的提高。我国历来重视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部多次要求高等学校重视对学生的教学工作,尤其是抓好本科生的教学。而评价教学的好坏,最基础的又是日常的课堂教学。对此,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也提出了一些量化分析的综合评价方法[1-4]。但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综合评价,具有多种不确定因素,要想准确建立评价方法,关键是建立一个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按照高等教育规律,参考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一种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用于不同学科之间、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量化比较,为教学管理提供一个客观依据。

1.建立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原则是规律的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符合高等学校的教育特点,能够为课堂教学服务。

1.1导向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评价产生的效果要有利于树立良好的教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指标体系中涉及全局性的重要指标,将直接影响到学校办学方向、办学投入和学科发展。

1.2客观、可考核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在设定过程中要尽量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应当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各个学科的实际教学情况,从本质上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全部基本特征。另外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具有合理性,能够在公平、公正、合理的条件下对课堂教学水平进行考核。

1.3简洁、完备性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要具备准确性和全面性,能全面反映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情况,但是指标的设立应尽可能的少,便于操作,各指标间不应该有强相关性,避免指标内容的重复。

1.4可操作性原则

在保证能够正确、公正的前提下,评价指标体系应当力求简单实用,可操作性较强,突出重点,抓住各学科的共性,容易得到评价数据。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一些硬件指标可由统计数据给出,其它的指标可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进行,做到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2.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采用二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自顶向下分层设置的3层模式确立。首先确定总体评价目标,建立目标层(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综合评价);把总体目标分解成一级指标体系,按其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再考虑各个一级指标所包含的方面,分解为二级指标体系,并在该一级指标之下为二级指标分配不同的权重。

通过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分析,并借鉴专家意见,本文建立的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并分配了各指标的相应权重。

2.1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是指教师的专业精神,它体现在教师的备课、授课和课后辅导等一系列活动之中,是能否做好课堂教学的保证。教师要想搞好日常的课堂教学,首先需要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教师只有做到爱岗敬业,一心为学生服务,才能真正上好课,教好书。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态度分配权重为0.25,以下再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1.1治学的严谨性。高校教师不能只满足当一个照本宣科者,还要成为一个治学严谨的研究者,系统掌握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和体系,并了解本学科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1.2对待学生和教学的态度。教师在面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有正确的态度,不能仅是应付工作,而要做到为人师表,热爱学生,认真对待每一堂课的教学,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1.3讲课的精神面貌。教师在讲课时要富于感染力,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从被动的受学者变成一个主动的求道者,培养学生的自学、研究能力,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1.4备课与教案的准备情况。为了上好课,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提前备好课,准备好教案,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实施,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内容的落实,只有教师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真正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把握知识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密度以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知识。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内容分配权重为0.3,以下细分为四个二级指标。

2.2.1教师对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讲明白,首先自己必须熟练掌握教材,在认真备好课的前提下,课堂讲授时应尽量做到脱离讲稿,或只参考重点提纲,尤其不应该每计算推导一步,连答案都要照书、照教案抄,而不敢自己在讲台上现场解题,教师对讲授内容的掌握情况分配权重为0.3。

2.2.2基本知识的讲授。教师在实际课堂讲授环节,要加强基本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打好扎实的基本功,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2.3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师要善于把握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在讲授时应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让学生切实掌握所学内容,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2.4理论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将为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基础,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指教师教学的手段,是贯彻教与学的媒介,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当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好的教学内容还需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反映给学生,要能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外的另一个重要一级指标,我们为它分配权重为0.3,以下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3.1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选择的适当性。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呆板地只顾自己在上面讲,不考虑效果地对学生满堂灌,而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灵活地选择多种教学方法,以给学生造成新鲜感,但是又不能为选择而选择、为灵活而灵活,而是要注意方法的适当性,我们为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3.2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教师在可能和需要的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合理运用实验、教具、幻灯片、视频影像等教学辅助手段,增强教学效果,教学辅助手段用得好的话,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不能只顾花哨,整堂课只见课件、幻灯片,而是要注意合理和必要性,否则就是以辅代主了,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3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情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加强师生互动,尽量促进学生的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2。

2.3.4时间分配的合理性。教师应合理安排学期进度和每节课的讲授时间,做到松驰有度,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检验课堂教学好与坏的标准。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落到实处,要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而不是相互应付,就要注意最基本的环节,促进学生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我们为一级指标教学效果分配权重为0.15,以下细分为4个二级指标。

2.4.1能否按时上下课。教师要保证一堂课的效果,最起码的首先要保证课堂教学的完整性,教师必须要做到按时上、下课。我们给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2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出勤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上课的出勤率也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保证学生的上课出勤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是学生对课程内容没有学习兴趣,经常不去听讲,那就根本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学校既要从制度上规定学生的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也要督促检查,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3师生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搞好师生关系,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否则如果学生对学习、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教师就无法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无法完成课堂教学,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3。

2.4.4教师的仪容仪表。最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还应注意自己的仪容仪表,带给学生愉悦感和亲切感,使教学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进行,本指标分配权重为0.1。

3.结论

3.1通过建立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用量化的方法直观地进行不同学科间的课堂教学比较,为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3.2本文设计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以是对具体某一堂课的合格考察,又可以用来对不同教师间的赛教评估,还可以是一段时间,比如一学期结束对教学效果的管理。

3.3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既可采取向学生发放调查表或由专家打分的形式,又可由学生打分和专家打分相结合,再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来综合评定。

参考文献:

[1]黄迪民,孙佳燕.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校实践教学效果评价[J].广西社会科学,2008,(5):194-197.

[2]郝占刚,刘菡,宋少伟.基于Ga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J].科技信息,2008,(22):43-44.

课堂教学体系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效率;有效性

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体会。

1激发兴趣,注重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我们要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使学生理解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利用生活体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国际学习科学研究领域有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尽可能让学生的手、眼、脑、口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知识的内化过程,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利用矛盾冲突,创设教学情境,也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课堂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将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在课堂中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化学教学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的、灵活多样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情绪高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学气氛达到高潮。

2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形象识记能力。注重实验教学,就是最好的形象识记过程,也是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方法的最好手段。为此,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动手实验的条件,成立化学实验兴趣小组,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庭小实验。经过我们多年的试验,这种方法非常有效。真正让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提高了学生的智力、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从而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逐步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认知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更深的化学知识奠定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坚实的基础。

3注重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多媒体网络进入课堂后,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课件演示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在最佳的情境中学习。多媒体演示可以将静态图示转变为动态图示,把微观问题宏观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笔者在进行教学时,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的直观效果,学生既易理解又易掌握。

在化学教学中,有些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实验中如果有错误操作,就可能会发生意外事故。这些只靠教师讲解其错误原因以及错误操作所带来的危害,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如果用实验来证明,可能会造成危险。这时,多媒体课件演示就显示了它明显的优势。

总之,如果我们广大教师从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做起,精心选择、组织、安排、优化教学过程,那么教师业务素质与学生整体素质会同步提高,最终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教学目标就会实现。

4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教学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它除了要求教师自身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并且还应了解掌握学生,结合学生暴露的问题,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激发思维,扩大密度,使他们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思维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5总结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的永远追求,我们要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吸取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转变教学模式,讲究方法策略,精心进行教学设计,用心调控教学过程,精讲导学、巧问诱思,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这样的课堂教学会取得重要的收获。

参考文献:

课堂教学体系篇4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评价体系构建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就是对语文教学中师生行为的优劣和成败作出鉴定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建立并运用全新而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指导教学实践尤为重要。

1.构建教师“教”的评价体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1教学计划方案评价。

(1)教学内容设计的科学性与教育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依据了科学的原理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内容本身是否具有一定科学性、知识性,同时教学过程的逻辑顺序是否与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顺序相一致。教学内容的选定还要体现教育性。即教学内容要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愉悦学生的身心、拓展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个性。

(2)教学内容设计的合理性与实践性

教学方案设计和教学内容的选定是否遵循了合理性原则。这里既包括教学计划所提出的各项指导目标是否与新课程教育目标相符合,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密切联系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内容的选定与教学计划是否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此外还要体现实践性。即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实践基础,要考虑到给每个学生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机会。

1.2教学指导过程的评价。

(1)教学过程的自主性与实践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自主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整个教学的指导围绕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自主能力这一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要,又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自主活动、操作、体验。教学指导过程还要体现实践性。即整个教学的指导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能促进体脑合一、知行统一。

(2)教学过程的开放性与整体性

教学指导过程是否体现了开放性特征。这里不仅要求活动时间充分、活动空间广阔,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交往广泛、融洽,学生乐于“发表”;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活动要求有弹性,尊重个别差异的存在,能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及需要适时调整教学计划及进程,对学生限制、约束、控制较少,活动气氛民主活跃。教学指导过程还要体现整体性。即整个教学指导方法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与发展的同时关注整体效果,使全体学生在认知、技能、情感多领域获得收获。

1.3教学指导效果评价。

(1)集体进步与学生个体发展相结合

集体进步效果主要表现在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上,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对于学生团体、班级的进步是否产生一定的作用,是否达到教学计划设计的整体预期效果,是否产生非预期效果;间接效果指教学活动开展后是否有利于学生整体精神面貌的改观,是否有利于学生团体凝聚力的加强。学生个体发展效果主要表现在:既要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又能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思想道德教育;既要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又要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既要注重教学活动的直接效果,学生乐于“发表”和“表现”、敢于“标新立异”、有创造成果,又要关注间接效果,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2)学生发展的外显性与内隐性相结合

外显性效果是指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显而易见,有明确的指标参照系,效果直接,便于量比。内隐性效果是指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不易发现,有隐蔽性特征,其表现为:周期长,不外露,着重内心的演练与修养,可测性不强等。

2.实施学生“学”的评价体系

2.1态度客观公正,激发学生上进心。

课堂教学评价要从学生的起点出发,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严厉的训斥和一味的指责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会造成学生一定的心理负担,从而失去上进的自信心,降低他们的志向水准。相反过度的表扬,活跃气氛的背后冷却了学生的竞争冲动。例:学习《孔乙己》一文时,要求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说续写。有位同学想象孔乙己被一恩人搭救,并在恩人相济下开了个酒店。对该生的续写,我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想象丰富、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但小说主题不突出,没把握住原著精神,也不能表现孔乙己的人物性格。若能在续写时多一些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才能表现出小说要塑造人物形象这一主要要素。”此评价让学生看到了不足,激发了积极进取之心。

2.2真情鼓励赞赏,促进学生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时,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课堂上,教学的客观的赞赏评价不仅给学生注入兴奋剂,释放学生潜能,而且弘扬学生个性,使学习成为快乐有趣的活动。例:教学鲁迅散文《风筝》时,围绕文章主题,我真情鼓励:“大家都能从文章内容的理解中把握主题,我希望同学们能联系自己实践谈谈认识。”并辅以激励的眼神。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站了起来:“我觉得风筝是自由的象征,风筝能在空中飞翔,而弟弟手制的风筝却被毁了,这表明弟弟的内心自由的天地也被毁了。因而文章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此时趁热打铁,再予鼓励:“张燕同学有着一颗敏锐的心,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且能够主动发言表现自己,真是一大进步!希望以后更大胆主动地与老师同学交流,把更多更好的见解告诉我们,大家说好不好?”同学们的掌声让她更加坚定学习语文的信心。

2.3评价形式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创造美。

课堂教学体系篇5

 

大学英语教学评估必须以正确的观念评价为指导,结合英语学科特色,有计划的选择相关的教学评估机构,通过合理负责务实的评价,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本文将对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存在的问题和构建合理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

 

众所周知,外语教学领域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是耗时低效,虽然近些年来英语教学经历了各个层面和方向的改革,但是改善效果仍然不尽人意。研究表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缺乏科学、合理、可行的以及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易见的是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同时也是改善学生英语状况,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然而,考虑到大学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和英语学习的枯燥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式也应该与其他课程不同。全面建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在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评估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课程的特点,深刻了解学生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重视学生的评价,教师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与学生共同努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一、构建合理有效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改变教学评价的传统观念,依据科学的计划,按照目标要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改变传统思想并深刻了解教学现状。大家都知道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评价对象我们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以保证教学质量,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指导和改进教学方法,故构建合理的评估体系也是使评价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

 

2.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中应让评价对象和被评对象共同参与。教学评价体系要考虑到大多数人,应站在不同角度对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估,尽可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减少意见分歧,应使评价对象愿意接受并积极配合,从而自觉用这些标准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3.制订计划,创新和完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英语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态学习过程,它是一个从头到尾都需要进行评定的动态过程,所以外语教学的评估应贯穿学习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而不是仅局限于结尾,这样的评估是不合理不完整的。为了保证评估的合理有效性,评估在一定期限内,也应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主动寻求新的教学评价体系用于改进,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4.改变传统评估方式,大力提倡形成性评估,力求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和全面。这也明确指出:即使是终结性评价,重点也只应该放在考试的反拨作用,即通过考试了解学生某一阶段的学习效果,而不应该单纯以学生的测试成绩进行片面的评价。传统的终结性评估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的具体学习过程,对于教学的反拨作用并不大。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外语教学的评价体系应进一步进行完善,评估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对整个过程的评价,从而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

 

5.外语教学评价内容多元化的目标应不只是学生最终的简单的考试结果,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学生的智力,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和情感因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工评估应该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广泛性,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此外,在英语教学评估中,教学体系结构构建还应该包括学生学习的需求,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程设计,英语课程的日常实践,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评价和评估自身的水平等各个方面。因此,在评估新的教学课程主要要求应该是多元化的创新模式评价体系。

 

二、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高校英语课堂,教师的教学重点还是读写,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因此,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上,主要是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树立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基本准则,想方设法的达成社会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上的需求,完成指定的教学目标。各个大学应采取积极的行动,通过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展与教育教学改革相关的各方面活动。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过程中的新模式保持同步。

 

而对于教学管理部门而言,大部分管理人员只注重教学评估的目的是否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当,教学内容是否有重点,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难点突破,学生的成绩是否达标等等。教学管理部门的评价方式导致了目前的教学方式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情感和学习策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主动能动性也较为低下。而事实上,真正良好的教育体系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强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师生之间互动教学。当然,课堂评估是基于各种因素的组合,我们应全面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实施相应的计划。有研究表明,中国至今没有公认的完整的统一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故未来在探讨优质的英语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上应多下工夫。

 

三、改善高校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指出学生是课堂教育评价体系的主体,在构建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给予学生强大的专业技能,改变过去单一的科学主义的价值观,更应该把目光放在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英语学习的探索和务实的态度。

 

1.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生间的差异,并结合学生的各自学习英语的特点,因材施教,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条件,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体系的安排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和积极性。教育部指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目标之一是变革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学习英语的一套方法,并适时在学习方法上进行积极引进。而就目前教育状况来看,新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该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个体差异,让学生主动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和方法,根据他们需要给予指导并适时给予学习策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英语教学评价必须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对教师工作的教学评估应以学生为出发点。

 

2.绝大多数高校的学生都已经成年,具有一定的能力来判断是非正误,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本校实际的教学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鼓励学生根据各个指标体系准确务实的对任课教师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其次,应对任课老师正误行为,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价,同时应对师生的互动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估。做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受众,学生是贯穿于教学进程的唯一目击者,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的好差,教学方法的优良,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最为了解,故学生应在教学评价体系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也是在教师自评,专家评论,领导评论等中最具有发言权的,同时学生的评价也是最为客观科学的,也是对英语教育评价体系构建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一个群体,这种效果是其他成员没有办法取代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绝对是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自评,同行评审的作用中无法比拟的。经过有关部门的统计,学生对英语课堂的评价体系是最为值得参考的数据且涉及的人脉广泛,其最具有代表性。

 

3.应把学生对教学体系的构建思想加入其教学评价体系的开发工作中。目前,教学评价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中主要就是一种走过程的形式,这种走形式的做法对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改善没有一点效果,也使教学效果日趋下降。该评价体系缺乏对学生的主体作用的考虑,仅仅是从管理的角度进行制定。教学评价体系设计的是否合理与将来英语课堂的发展息息相关,所以在设计体系的时候要全面充分科学的制定。真正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指标的内容应该是由学校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应站在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角度全面进行考虑。应把学生的愿望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充分深入理解学生的具体评价的意义所在,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设计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时应坚持以学生的评价为参考的关键点,充分考虑学生评价的内容,间接分析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并及时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尽可能的使学生对英语课程充满兴趣。同时通过学生的评价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内容的明确性,教学语言是否生动形象,教学效果是否显著,师生互动是否具有效果可以更准确的进行判断。

 

四、总结

 

高等的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命脉,是一个学校发展是否长久的主要体现,同时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都知道,中国高校的教学形式它仍然基于教室,但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估是今后课堂教学,课堂创新和英语教学方法改进的主要依据,而更科学,更全面,更完善的评价体系依然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从而使优质高校英语课堂评价体系在提高学生英语水平上发挥极大作用。

课堂教学体系篇6

关键词:活语文课堂“四化”要求“四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97-02

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走进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堂,我们会看到飞扬的激情、闪烁的智慧、灵动的思想和浓厚的情思,听着这样的课,是快乐,是人生的享受,于是,给孩子以幸福的语文课堂便成了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围绕着“活语文”教学思想,我校实施了“生活化、活动化、情趣化和校本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形成轻松愉快的活语文教学风格。

1致力观念转变,让教育思想活起来

教育思想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我们有意识地组织教师走进优秀课堂与糟糕课堂,让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畅谈听了两种不同课例的感受,使他们发自内心地懂得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应该为了生命而教,为了发展而教。

在对课例的不断对比讨论中,在对相关理论的学习中,教师逐渐形成了正确的教材观、学生观、方法观和课程观,实现了教学观念上的“五个转变”:由重视知识结论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由重视学生现成的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次发现和重组知识;由重视书本知识转变为重视让学生联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多角度地考虑问题和灵活地解决问题;由重视学科独进,单个知识点的教学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差异资源和个性发展。为“四化”课堂教学的实施奠定了有力的思想基础。

2明晰“四化”界定,形成对活语文课堂的感性认识

结合活教育和新教育理念,我们提炼出了活语文教学的四化要求:即“生活化、活动化、情趣化和校本化”。

生活化:就是在现代生活教育思想指导下,关注学习主体——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现时存在,通过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生活质量,使教育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精神变革、意义把握和生活实践的过程。生活化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和谐、宽松、民主的,教师成为组织者、激励者,学习的内容也是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抽象的知识概念也必须经过教师的生活化处理,才能成为儿童学习的内容。

活动化: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离不开活动。我们追求的教学活动境界,是教学必须以儿童的特有方式进行,必须注重创设具体情境和具体的活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自主活动。活动化的课堂就得“活起来”“动起来”。

情趣化:教师要对学生有情,热爱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创设平等、和谐、民主、宽松的氛围,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教师还要把课上得有趣,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出其不意,让学生感到有趣。教师语言要精致而充满情趣,能调节课堂气氛。

校本化:课堂教学要体现学校自主的特色,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显性的包括由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设计的与地方特色相关的新的课程。隐性的包括在实施国家课程中,教师有意地冲破国家课程的界限适当地编入“乡土内容”,同时也包括教学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所采取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不同的教学对策等。

3精心设计“四化”模式,构建活语文教学体系

围绕着“四化”思想,我们对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总体要示,即要做到“三问”:备课阶段问:你安排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已有的经验相差多远?你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过程、方法能让学生感兴趣并有利于学生活动吗?上课阶段问:你和学生融洽吗?学生们都动起来吗?课后反思问:这节课“四化”改革的思想体现出来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结果?

在总体要求的指引下,我们还探讨了课堂结构模式的操作式样。我们把活文课堂分成四个基本阶段,并对每一阶段作出相对具体的规定,开展教学工作:具体模式如下

我们把这样的课堂模式归结为“四个阶段、两基础、十六要求”模式,各位教师均参照这样的要求去做。同时,我们还鼓励创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在此模式的基础上以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变形创新。

4制订“四化”课堂教学评估细则,引领课堂教学改革方向

评估,不仅具有总结激励功能,更具有导向功能,为了使“四化”的课堂更加直观,为了使语文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我们制订了活语文课堂评估细则,以便老师对照执行。评估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教学目标:目标设置清晰;知识目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技能目标要体现活动性;情感目标得到重视;三大目标要体现基础性、发展性。

教学内容:内容正确,份量适中。抽象知识的生活化处理恰当,便于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探索而掌握。

教学过程:过程清晰,教学环节安排恰当,环节过渡自然,学生的自主活动贯穿课堂主线。

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课堂生活的质量。注意教学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始终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地位,教给学习方法,鼓励自主探索学习,并及时赏识每一位学生。教法的激励性、启发性突出。

教学效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效果良好。从外在上看:学生行为活跃,积极举手,大胆发言,眼睛是灵动,表情是丰富的,嘴巴是会说的,兴致是十足的;从内涵上看:学生思维活跃,有独到的观点和理解,能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表达,能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奇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提高。

课堂教学体系篇7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对课堂教学的价值进行评估,旨在判断课堂教学能否符合课标要求、能否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共同进步。叶澜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生命轨迹,对双方的终身发展有巨大影响[1]。本文基于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侧重探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的构建。

一、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现状分析

1.我国地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现状

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组的研究表明,我国现行教学评价的基本特点如下[2]。

(1)定量评价占主导,过度注重甄别与选拔。这取决于我国采用的奖惩性人事制度,也映射出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2)评价指标有待商榷。评价要素过于简单,如把学生的课业成绩、升学率作为教师工作质量评定的主要因子,甚至有个别学校用“班级学生近视眼发病率”评价班主任工作。

(3)“以学评教”问题仍十分严重。参与问卷调查的校长、教学研究人员及教师中50%的人认为,新一轮教师评价改革应把改变“以学评教”作为工作重点。

(4)评价指标“本本主义”,评价标准“一刀切”。如硬性规定教师每学期至少去图书馆次数及写读书日记字数、每周听课次数、参与评课节数等。

(5)评价体系模式化。多以教师互评为主,评价主体单一。很多学校按图索骥,不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评教,使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工作止步不前。

2.新课改助力教学评价改革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评价过分利用硬性指标评定教师教学能力的弊端,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逐步建立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实施。

作为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的主体和主力军,教师同样是课堂评价的主体,新课改要求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中教育评价的实现取决于对课堂教学体制的变更,因此应创新评价体系。

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巧妙地学习利用学生评价成长记录袋,借助Blackboard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和Sakai网络学习空间将教师的授课理念、专业发展、授课视频、教学后记、教学叙事等相关信息收集整理,多角度记录教师发展进步的全过程,使教师在评教与反思中得到进步和成长[3]。

信息技术发展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先进的设备支撑,不仅可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也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运用网络渠道、电视媒介等促进评教工作的进行,如mooC、翻转课堂,微格教学等。对中学地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可对相关评价因子及评价数据利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并将教师成长记录用动态折线图表示,以更有效激励教师进步与成长,促进其专业终身发展。

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新体系构建

新课程倡导建立一种发展性评价体系,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遵循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科学地制定评价体系。

1.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

为更全面了解当前我国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具体状况,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河南大学相关教师和开封市多位中学地理教师访谈调查,收集相关评价因子。发现当前评价体系中,教师评价方面以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所占比例最多,而在学生方面则是学生活动、学习方式、学习效果被提及次数最多(见表1)。

通过调查访谈,发现目前评价主体越来越倾向于校长、专家、学生、家长和教师,中学教师较侧重听课教师、任课教师、听课学生三者的评价,这与提倡评价多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方向相符(见表1)。访谈中70%的中学地理任课教师认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技能、学生活动应作为新课堂评价体系的主要评价因子,其中以教学过程所占权重最大,在访谈后非常深入地了解到教学过程的开展在中学地理任课教师心目中极为重要。

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实施中应注意:评价应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多主体主动参与,评价形式多样;教师要有开放心态,主动接受课堂教学评价;教师自我反思及评价不应关乎其自身利益;多主体之间评价应有效协商;在实际工作中戒除本本主义、形式主义。

2.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为科学合理地构建中学地理课堂评价新体系,在评价指标初步拟定后,将其设计成调查问卷,对河南大学地理教学论教师、地理课程论研究生和中学地理教师进行咨询,主要探究初拟评价体系中评价因子和评价权重的科学性,并邀请相关人士对表1的内容及评价因子的权重进行修改,以便从多个角度制定评价体系。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40份,回收33份,回收率82.5%,从回收率看本次调查结果信度较高。

通过调查了解到,80%的地理教师并未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而是在原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改。90%的地理教师认为,地理课堂评价新体系应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时作为评价内容,以体现新课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理念。学生活动在评价中所占比重也有大幅提高,这充分表明广大地理教师已逐步深化教学活动中“一切为了学生”的观念。教学技能在评价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这充分说明发展性评价理念在课堂教学评价中逐步渗透,更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促进其专业成长。

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直接关系到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价值观形成有直接影响,因此,地理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应把教师语言纳入评价表。通过访谈河南大学地理教学论教师和教育学教师,最终将教师语言权重确定为0.1。

3.结语

作为实施教学评价改革的主体和主力军,地理教师的授课直接影响着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通过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现状的调查发现,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尚未完善,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需加强对课堂评价体系的完善和改进,提升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授课质量,强化其教学技能,使其成为符合新课程发展需要的地理专业型教师,以实现新课改对课堂评价体系的时代性、科学性要求,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16-17.

[2]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组.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调研报告.2003:18-21.

[3]朱郁华.用评价促进教师发展[J].教学研究,2004:428-429.

课堂教学体系篇8

关键词:新课标;创新;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6-0026-02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与时俱进,推进课程改革的任务和要求。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这是2001年印发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后,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又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信阳市第一实验小学,要实现学校教育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形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只有坚持课改,不断创新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要坚持以课改为载体,不断完善创新课堂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在先进教育理念下,不断去探索、转变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从而达到教法和评价领域的改革,不断提高质量。

一、学习新课标,让课堂教学评价伴随课改同行

课堂教学评价自课堂教学产生之日起,就如影随形地存在,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随着教育部印发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显得越来越重要,学校如何创新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这是我校当前的热门话题。为迎接新一轮的课改,我校经过多年的学习、尝试、积累,对新课改的认识逐步到位,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首先积极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思路,课堂教学主要是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靠老师课改的实施,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什么内容?最终要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来体现,所以创新课堂评价体系是关键,靠一张试卷、一张问卷、相互的评价是远远不能适应新一轮课改的,当然这是基础,但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评价是不够的。其次,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等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相应地要求不断创新课堂评价体系。新课标明确要求:四项内容强化“德育为先”,六项要求突出“能力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课堂内容,’控制课堂容量,力争实现减负。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由重传授向重发展(创新)转变,创新课堂评价体系要立足现在,面向未来,与新课改同行。

二、创新课堂评价体系,要建立新的“课堂观”

课堂在转型,近年来我校围绕研究新课标教材,不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在我们学校教研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受到全体教师的关注,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实践和探索,学校把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明确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式,我们深知,从过去的应试教育的“知识课堂”到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课堂”,再到我们现今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才的“创新课堂”,课堂在转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索学习为中心的理念将愈加深刻地影响和改变课堂的生态。

新的课堂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教学中以发展学生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开展创造性教学,创造性学习,自主探索,勤于动手,教师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激励作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开启个人心智。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必须转变以教师的教为线索的课堂教学设计,改为以学生的学为线索的课堂教学设计,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开始从教师的如何“教”转变为学生的如何“学”,学生的培养模式也应向注重因材施教,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为学生提供分类型的课外活动和个别化的教学转变。

三、转变教育观念,找准课堂教学的问题和症结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能力培养,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进一步丰富了能力培养的基本内涵;二是进一步明确了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三是理科课程强化了实验要求。因此,课堂教学不再是开始于教师的备课和讲课,结束于考试评价的过程,目前课堂教学一般顺序都是备课、上课、布置作业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评价。这个顺序是有其自身的道理的,但是在新课改要求下,这个顺序会发生重大变化:一是课堂教学开始于学生自主学习和预习准备,开始于老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二是评价始终与教学过程平行,也就是不断通过过程评价来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创新潜能,使学习从被动走向主动学习。以前评价总是重在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考试这个环节。美国一位功勋教师德鲍拉说过:“教重要在于听,学重要在于说”,哪些需要老师讲,哪些不需要讲,老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考试以外,要让学生能够在课堂过程中发言,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自己对于所学、所写内容的理解,自己对哪些内容还没有学懂,这说明学生是真的学习了。现在的课堂,学生的学习很多还是被动进行的,课堂上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动起来,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是一个问题的症结,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就是要从这里去创新。

课堂教学的核心应该是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学习领域应该是远远超越课堂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把“教”转移到“学”,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而教师只是发挥指点作用,而有的学生的学习是不在课堂范围内的,也可能不是课程范围内的,作为教师应该研究如何放开、促进,让学生尽早尽量有机会自己开创新的领域,创造新的有用知识。

四、坚持课改,以生为本,让家长了解课堂

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学校课堂教育,更要关注课外学习活动,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课堂。这有助于教师把新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有助于学校对新课改下课堂效果的总结和反思,有利于创新课堂评价体系,每学期学校分别在每个级段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实现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家长与学生了解对话,老师与家长沟通对话,让家长了解教学情况,了解自己孩子以及整个班级孩子的学习情况,相信自己的孩子,尊重自己的孩子,促进家校之间的联系,促进孩子的学习,促进新课改下高效课堂的提升。通过向家长发放开放日课堂教学反馈表征求意见和建议,更好地帮助学校不断创新课堂教学的评价,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老师们教书育人。

课堂教学体系篇9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活动的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教研活动。教学评价包括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学生学的评价是基础和根本,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定量描述(可测量)以及定性描述(非测量)两个方面。目前,我国很多地方的老师、学校在教学中普遍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优劣的主要指标,但这种评价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只有以学生为出发点,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阶段性反思,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从而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传统的评价模式存在严重的弊病,直接影响到当前新课程的改革的实验与推进。以往的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在评价的功能上,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②在评价的形式上,以单一的测试作为评价形式;③在评价的内容上,用单维度的评价代替多维度的评价;④对评价结果,所谓“标准答案”,缺乏科学的分析和解释方法;⑤评价实施机制存在缺陷,缺乏明确的评价目标和系统设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文教学中出现的新情况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评价策略,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评价强调评价方法多元化,采用口试、情景化考试、实践性考试、自选性考试、展示性考试、体验性考试等,在学生运用知识与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判断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我们在评价中应采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评价和能反映真实情况与质量的质性评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多元化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四大部分。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以往的评价,教师总是认真地演“独角戏”,扮演唯一的评价者,其对象就是学生。教师关心的是自己教学方案的按计划完成,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重视不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教学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即除了教师之外,教学管理者,包括行教育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家长都应该是评价的参与者,都应该担负对学生的评价、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的任务。值得注意的是,多元参与的主体不仅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反馈信息,而且各主体均能从中受益。

二、评价标准的具体化

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也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它包括一般性发展目标和学科专业学习目标两个方面,如就财经应用文而言:

一般性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关心集体;自信、自尊、自强、自立;具有探索与创新精神;善于交流与合作、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富有社会责任感等。

学科专业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财经应用文教学计划所规定内容的学习与训练,掌握财经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掌握从事现代财经类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管理、经济、法律、审计等基本知识;熟悉与财经类工作有关的经济、管理、财政、金融、税收及财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中、外文检索、资料查阅以及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教强的自我学习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了解财经类学科前沿理论和动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力等。

三、评价内容的科学化

应用文写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评价。就评价内容而言,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应用文基础理论考试成绩,还要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知识迁移能力,尤其是动手实践能力更是评价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另外,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程度、创新思维的培养、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度等都可以将其作为评价内容的组成部分。

教师尤其要重视发展性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时表现,更要关注他们的未来发展。所以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弹性化、个性化的发展空间及良好的发展条件,不以奖惩作为评价的唯一目的,而是要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以便挖掘自身潜力,将来更好的发展。

根据概率论中的“大数法则”,评价的内容越丰富、越科学,我们就越接近事实的真相。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评价内容的科学化,尽可能的对每一位学生做出客观、真实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任课教师要注重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把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法只是一味的只关注成绩,一切以成绩来论英雄,简单的按分数高低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的评价方法不仅不能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反而有可能适得其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扼杀学生的天赋。所以我们要建立起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来科学的评价学生,除考试或测验外,还要研究制定具有科学性、实效性的评价工具,将学生各方面成绩按比例融入到最后的总评成绩中去。围绕应用文写作能力,把考试成绩和日常学习情况紧密结合,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既要突出能力考核,同时要兼顾知识的考核;既要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同时要兼顾平时学习表现;既要以教师评价为主,同时要适当考虑学生自评、互评的结果。一般来说,可以把考试的方式分为三种:书面考试(纸笔性测验)、口试、操作型考试。而传统的考试评价只重选拔功能,基本上是单一的纸笔性测验,且“一纸定终身”。改革考试评价的方式方法就是更新理念,探索运用更多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将日常考试演变成学习过程。

应用文写作课的评价体系直接影响学生对应用写作课的态度和学习方式。如果不能建立起多元化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科学评价体系,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全方位的评价,应用文写作教学要创新、发展必然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通过开展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使教师获得综合、全面的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学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为教学管理、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并为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学校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等提供基本的依据。

参考文献:

[1]陈鹏.试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J].宜春学院学报,2009(02).

[2]薛彦华.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78.

[3]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02(12)

[4]王斌华.《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海,2002(06)

课堂教学体系篇10

关键词:高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课堂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通过课堂教育这一载体和途径才能予以实施。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为了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必须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而对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则是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积极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通过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形成课堂教学质量反馈信息,并以此调整教学进程及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服务体系,不断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的原则,应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了保证评结论的广泛性,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分别由管理人员及同行专家和学生进行评价。由于管理人员、同行专家与学生评价的侧重点不同,所以,管理人员及同行专家与学生评价应使用不同的指标体系。

一、同行、专家及管理人员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

1.教师的教学活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由于参与评价的主体是教师同行、专家及教学管理人员,他们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比较熟悉,所以评价体系应力图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本素质、教学组织和教书育人等方面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

2.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只有将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如果只关注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忽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就无法得出全面的评价结果。因此,应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纳入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促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共同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与学生两个积极性的共同发挥来完成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高级活动。然而,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除了具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之外,符合教学需要的特定环境也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时,必须通过对教材、教学设施和课堂气氛等指标的评价,将教学环境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列入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之中。

4.教学效果及效率

严格说来,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要通过课内和课外,特别是课后学生的作业、答疑和测验等教学环节才能完整的体现出来。但是,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最小单元,其效果如何应该是评价一堂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应通过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回答问题的正确性及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情况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及效率给予评价。

二、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直接受众,课堂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最终要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熟练程度来检验。因而,学生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然而,站在学生的角度,它们不具备教师同行、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所具备的教育教学理论,只能通过对一堂课最直接的感受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将教师同行、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使用的评价体系与学生使用的评价体系分开设计,分别使用。才能使评价结论真正能起到课堂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1.教师的精神状态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关注的焦点所在。教师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感染力往往会成为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基础因素,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传递给学生的是一种自信和饱满的学习热情,甚至对教学内容的可信度也会带来影响。因而,教师的精神状态自应作为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因素。

2.教师的管理意识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教师的管理意识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上课缺勤、睡觉、随意走动等与课堂教学极不和谐的现象是积极引导,还是熟视无睹,也是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指标。

3.教师的语言水平

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和学生听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语言水平,用乡音教学会成为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沟通的最大障碍,不规范的语言习惯更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所以,教师的语言水平也应成为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之一。

4.教师的知识体系

一门课程总是包含在一个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之中的知识和技能的一部分,在课堂教学中,对一门课程与其它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的必要介绍会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自然也应成为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

5.教师的互动意识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接受程度,以及时的师生互动启发学生思维。“一言堂”不利于学习问题的及时解决,只会造成学习问题的堆积,教师的互动意识必须成为学生衡量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

6.教师的操作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能准确地讲,还应能熟练地做,如此才能既完成知识的传授,又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教师的操作技能是高等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特定指标。

7.教师的时间观念

课堂教学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由教师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实现知识传授和技能形成的高级活动,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分配时间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准确地把握一堂课的有效时间,使一堂课的信息量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负责任地推迟上课时间和喋喋不休地推迟下课时间都将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不良影响。

8.教师的教学方法

学生所关注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面向合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方面。

9.教师的板书技巧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教师教学内容的框架、条理和层次均需要通过板书来展现,一幅优美的板书本身就可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维持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因而,板书技巧应作为学生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指标。

10.教师的组织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材、前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后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信息及课堂出现的突发事件均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妥善及时地处理,以实现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显然,教师的组织能力也应成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