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十篇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十篇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1:06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提高策略

一直以来讨厌学习历史的中学生大多总是抱怨历史的内容太复杂,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记不住,尤其是为了记住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伤透脑筋。很多学生更是抱怨上课老师讲得天花乱坠,自己学得晕头转向。而目前最受大家关注的就是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推广,所谓高效就是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帮助学生最大获益,但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仍然需要做好准备、教授和实践等工作,以期进一步强化高效课堂的使用效果。

一、知己知彼,准备很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容易忽略准备工作,导致课堂上超出自己的预料出现很多问题,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从学生的了解,到备课的资料,再到课堂的把控等这些都要精心安排布局,确保自己教授的内容被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1.加强师生交流。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准备阶段,要提前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做好针对性的准备工作。这就需要教师提前与学生做好沟通和交流,把握好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教课过程中,处处才能心中有数,步步可以稳扎稳打。

2.做好备课工作。

备课可以说是教学准备工作中最关键的部分,没有充分准备,教师在课堂上就会把握不住,导致教学的混乱。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的学生水平,制订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授课过程中获益。

3.把控好课堂进度。

把控好课堂的进度很重要。历史教师只有把控好课堂的进度,才能发挥自身作用,引导学生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做到每一节课都能承前启后,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与历史事件的高度统一,而且要巧妙地留有余地,让学生有更大发挥空间。

二、活学活用,能力是关键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接受的都是一种“填鸭式”教学方法,对于历史知识死记硬背,仅仅是用来应对考试而已。这种方式虽然历来饱受诟病,但是的确面对中考的压力很多师生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上很多教师依然“换汤不换药”,课堂形式虽有所变化,但是方向还是应试。而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却不仅仅是以考试为重心,重点是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

1.认识历史,明确思路。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教案的研究可谓竭尽全力,但是往往在实际教学中忽略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历史是什么,让中学生理解历史并对历史产生兴趣,肯定是要让他们知道历史是什么,学习历史的目的和价值在什么地方。如果明确了这个思路,那么在教案的编写,课堂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再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就能取得“活学”的效果。

2.运用历史,联系实际。

很多人都会觉得学习古代史,距离我们很遥远,联系不到实际生活,无法做到“活用”,其实这是不对的。不论我们学习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都是与当今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如巴以冲突就可以追溯到世界古代史,而我们阅读的那些古诗,比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等都牵涉唐朝的安史之乱。部分教师无法做到联系实际,就是因为自己的知识面过于狭窄,今后仍然要加强学习。学习历史就是要运用历史知识认识当今世界,当今的很多现象,知道它们的来龙去脉,这样就会便于我们认识世界。所以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上,教师应该发挥历史这门学科的优势,利用具体事件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知识体系,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模仿这种思路,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摸索出适合自己记忆和掌握的方法。

三、课堂教学与社会活动结合,提升能力

1.多媒体工具的课堂运用。

多媒体技术集图像、音乐、视频等于一身,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上也被广泛运用。曾经历史上的很多事件都保留大量图片和录像,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多媒体工具,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当时历史事件的影响。例如南京大屠杀,目前就有很多影像资料,在教学中可以插播一两段视频,就会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那段苦难的岁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适当开展社会活动。

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历史遗迹,然后让学生现场当解说员,将历史遗迹的来龙去脉说清楚,而且回来后再让学生一起沟通交流,写一些感想等,这样更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接触历史的真实感,提高对于历史的兴趣。

总之,历史并非像某些学生所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简单死记一些内容只能应付考试,对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历史这门学科的兴趣的增强都是无益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好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益。

参考文献:

[1]贾顺姬.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5(13):99.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2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教学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总结教学经验,推陈出新,探索高效教学手段,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材是课程教学的主要资源,但却不是唯一资源,过度依赖教材,局限在狭小的书本空间内,教学质量很难得以改善,只有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其它课程资源,优化教学环节,丰富学习方式,才能增强教学直观性,保证我们的教育立于不败之地。例如,教材内容丰富,特别是其中生动形象的插图更是极具表现力,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而言,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比如,以夸张手法和诙谐画面而著称的历史漫画,对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具有积极的效果,是历史教学一道绚丽的风景线。

二、创设相应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历史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他们真正走进历史情境、感受人物内心,从而真正认识到历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形成科学的学习观、价值观、人生观。要想培养学生“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假设、角色扮演等方式。例如,在教学“左宗棠收复新疆”这一节时,教师可以采取交流讨论的教学方式,具体步骤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然后给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左宗棠,你应该如何收复新疆呢?学生在积极的交流讨论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别的教学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走向讲台,针对某一话题展开分组辩论;还可以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或历史剧;让学生自主编写历史故事,撰写历史论文等,这些方式都具有生动、活泼的乐趣性,不但会让学生感觉趣味十足,也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历史学习活动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3

关键词:生命的体验;真实性;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20-01

一、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涵义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教师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达到在知识与技能上有所收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有所提高、过程与方法上有所进步。通过有效课堂的实施,学生将会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只有把课堂的有效性根植于教师和学生的内心深处,追求有效性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的策略

(一)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1.运用挂图、模型等直观教具,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直接感知。如: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对于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学习;近代史中,对于国共两党进行的三大战役的学习等最好采用路线挂图进行教学,学生看着直观,便于记忆。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感性认识。我们可以利用图片、影片、录像等重现历史的原貌,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进一步加强对历史知识的领悟、理解和掌握。如在学习《开国大典》时,我给学生放映了中国悲壮的近代历史简评,同时,放映了第一届领导集体走上天安门城楼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场景。当时,全班的学生都震撼了,他们更理解了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3.插入历史故事、历史资料使教学更具趣味性。有人称历史课是史话教学,可能有些偏颇,但也体现历史教学的一个特点。如:在学习义和团运动时,可以把当时民间传诵的民谣:“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江山”跟同学们一起分析。再讲鸦片战争的时候,我给同学们讲述了奕山“马桶遇洋兵”的故事,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4.关注学科之间的渗透。历史教学中主张文史不分家,政史地不分家,体现了这几门学科关系的密切。如:学生学习《新航路开辟》时,我们就必须先领着学生了解一下世界的各大洲、各大洋的具置,这样才能明确新航路开辟的路径。再如:学习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我们就要让学生明确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政治概念,以便于理解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5.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可以在历史第二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搜集相关的历史知识;到社会中去搞调查研究;围绕着某一主题写小论文,出一次校园历史手抄报等,这些都是研究性学习的好方法。如:我们上学期开展了一次研究性学习,题目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百姓的变化》,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搜集到1978年以来的民众生活图片,还与年龄比较大的爷爷奶奶交谈、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对中国百姓的生活变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给百姓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

(二)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历史学科学习的内容都是源于生活的,是鲜活而又富有生命意义的。作为历史教师,教学中只有把历史教材的基础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把握历史事件的现实价值。

1.总结教材的生活内容,丰富自身的生活常识。新课程的历史教材除了让学生了解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外,还特别关注到社会史的内容。如:学习《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一课,教材介绍了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乐等方面的内容,生动有趣。很多学生认为宋代的生活与现代生活相隔上千年,用现代人的眼光对当时的很多民俗不能理解。我突破这个难点的做法是:①把学生分为6个小组完成史料搜集工作,学生们利用网络资源找到宋代和现代百姓在衣食住行乐五个方面的基本素材;②教师给出对比表格,学生填写;③教师提出相关问题:宋代和现代人们在衣食住行乐方面有哪些异同?现代人沿袭了宋代哪些风俗习惯?④学生结合教师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⑤小组进行工作汇报;教师点评。通过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学会了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历史,看到了中国历史的沿革变迁,更加明白了中国文化的继承性和创新性。

2.挖掘历史教材与现实社会的切入点,增长学生的生活智慧。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学生古为今用,以古鉴今。这是拓展学生思维,增强学生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保证。如:学习《洋务运动》一课时,我给学生看了很多当时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图片,跟着学生一起分析洋务运动的价值,洋务派自身存在的历史局限性的相关史料。在交流中,我特别关注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如何认识晚清政府实行的洋务运动?②如何理解新中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③对中国加入wto你怎么看?④对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你怎么看?从对比中学生更加明确中国政府的做法是时代所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人取得一个又一个经济战争的胜利。

3.融入乡土历史,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历史教材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老师应该从校本研修的角度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学资源还包括多媒体、电子书库、文物古迹、历史遗迹、博物馆、图书馆等。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历史,树立为家乡发展服务的理念。如: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教师可以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的角度入手研究东北历史;居住在沿海地区的教师可以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建立的角度入手研究沿海历史。总之,结合自己本地区的特点,让学生从研究乡土历史的角度学习历史,更便于学生对家乡的了解,扩展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1]封卫湘.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和思考[J].硅谷,2009,(11).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4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都比较陈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这种陈旧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合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教学环节的设计要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下,对学生的要求体现在三维教学目标上,历史教学不仅需要给学生讲授基本的历史知识与历史规律,也要让学生探究历史现象出现的基本背景,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通过历史的学习,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念。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定教,了解学生所需要的,正是教师应该教给学生的。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前文提到,教师的授课模式应该摆脱灌输式讲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历史教师应该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教的知识,并不一定会转化成学生内在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式,通过给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另外,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大背景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也是效果不错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划分科学高效的历史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参与到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来,发挥小组的积极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应该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可以结合历史学科的内容,进行教学方式的选择。例如在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编排一个历史小话剧,反映前,康有为与荣禄等人的论战,体现变法所遭遇的阻力。教师也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多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适当的激励机制,巩固学习效果

历史课堂教学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这是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形成的一个共识。在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时,主要通过“三分一率”,所谓的三分一率即优秀分、平均分、低分与及格率几个指标,这一指标的变化体现了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培优补差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要抓两头,促中间,带动全体学生的进步。让全体学生形成一种竞争意识,这是历史教师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本人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了适当的激励机制。首先,教师要及时对有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教师的一句表扬,可能让学生产生对一个学科学习的持久热情。我班上就有一个这样的孩子,厌学情绪比较重,但是唯独历史考试每次都能够及格,甚至个别时候还能达到八十分,这同我对他适当的表扬有关系,由于常受表扬,他历史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其次,教师也应该结合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内的合作与小组间的竞争,实现良好发展的竞争机制,这样教师上课的教学效果能够很好地落实,并得以巩固,形成了完整的竞争机制,为历史学习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发展后劲。

三、总结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5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在我们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低效”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也厌教,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变得毫无乐趣和生气,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是提升我们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如何构建历史学科的高效课堂?结合高效课堂相关理论的学习和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我们要想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真正地“动”起来,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教互学、主动开发、共同提高的双向交往互动的创造性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为本,兼顾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历史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情趣和智慧。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讨论、观察时,认真地看,积极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二、课堂上要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这种状况,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不妨把教师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转变为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学习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创设情境、鼓励质疑,使他们有动力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并且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从问题情境、漫画情境、教学手段情境、艺术情境等几方面入手。

三、要引导学生互教互学,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意识

未来社会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否概括与吸收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团结协调的群体合作精神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在讲解《大河流域DD人类文明的摇篮》时,我把课文内容列成表格让学生分成4组寻找答案,找出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四个文明古国的地理分布及特点、统一时间、文明标志物、共性等,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整理、归纳答案。由本组的负责人公布最后确定的结果后师生再订对答案。为了检查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全班完成此表后,由老师点明抽查各组的学习情况,如果小组内有一人回答错误,则宣布本小组学习成果不佳,各个小组为了使本小组不断创优,都互相帮助、互相配合,争取小组成员个个都掌握本课知识要点,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形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

四、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学习乐趣

如果说,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体验性。那么,这里的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性和意识,它要求学习不仅要用自己大脑进行思考,而且还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做等。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调动学生,让学生整个“身心”动起来,让他们在活动中解读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这时的教师应是一名组织者、管理者。

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在动中求知。如在教学《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讲述赵州桥的设计特点时,让学生把赵州桥和江苏苏州宝带桥、颐和园的玉带桥及所在家乡的桥进行比较,让学生用线条勾勒出桥的大致样子或形状。学生一下子来了精神,有的画出了云南的丽江黑龙潭桥,我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它的特点: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还有的画的是我们安团的木板吊桥……学生都踊跃参与到分析桥梁设计特点中来,俨然一个个小建筑设计师。设计此类教学环节,学生充分体会到了动手的乐趣,在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后又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梦想做一个桥梁设计专家。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人策略

课堂导入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利用优秀的导人方法来将教师想要教学学生的新的课堂教学知识或者资料,导人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因此,课堂导入的策略好坏非常重要,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就应当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利用优秀的课堂导入策略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质量。

一、借助“温故导入法”导入

“温故导人法”,顾名思义,其是指在借助“温故而知新”这一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科学地利用在课堂刚开始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旧知识时,利用这些旧知识进行铺设,引出新的课堂教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承上而启下的效果,在初中历史课堂刚开始的温故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从而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加自然地学习新的历史知识,加强对于各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理解,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温故而知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在大多数普通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由于温故导入法非常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也能够很好地迎合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因此,温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说,以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中国台湾宝岛的发展与收复历史》这一历史史实的教学为例。在刚开始上课时,秉承温故导入法的基本理念,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教学生复习一下上节课教学的,台湾宝岛与大陆之间千百年来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传承,进而引申出新的历史知识点,也就是本节课需要教学的荷兰侵略者侵略台湾和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两个知识点,并向初中学生详细地解析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个领土,绝对不容任何外国侵略者的侵犯。通过这种温故导入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初中学生的脑海当中,帮助其建立一个完整的台湾历史发展知识链条,加深初中对生对于台湾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采用“谈话导入法”导入

“谈话导入法”主要是指在刚开始上课时,通过自然的日常谈话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潜移默化地将课堂教学所需的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进而将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到谈话上面,从而有效地实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学习的效果。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导人方法相比,谈话导人法的优势在于轻松简单、操作简便,谈话本身就是一种轻松的语言交流方式,他没有具体的固定格式,或者其他的条条框框约束,因此,通过与初中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利用谈话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将新的知识点导人到谈话当中,辅助初中学生开展对于新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

比如,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人类历史的起源》这一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为例,首先,在刚开始上课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谈话方式来点开课堂教学:“大家好,同学们都知道,咱们是人类,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咱们人类属于动物当中类人猿一种,因为高超的智力和创造力,使得我们人类从千百万中地球生物当中脱颖而出,并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科技,然而,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千百万年之前,我们人类文明的初始时,人类历史的起源在哪里,又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呢?”通过这种有趣的谈话,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很好激发初中学生对于人类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应用“多媒体导入法”导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7

1.1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学习价值

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初中历史课堂中应用有效教学,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进而使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得到进一步地统一和协调,这有助于学生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把握,取得深层次地认知和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1.2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发展价值

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是一个潮流,通过有效教学可以挖掘初中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潜力,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作用。同时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也是落实素质教育,体现全面发展教育观念的重要途径,以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核心,能够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学科和教学方面的基础。

1.3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改革价值

初中历史课堂进行有效教学有助于教师主动推进教学改革,形成对教师技能发展的作用,在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形成了教师在教学策略、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不断更新与变革,使教师的综合能力和教改手段得到发展,进而确保了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

2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行为特征

2.1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开放性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具有灵活性和权变性的特点,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倡导根据教学内容来创设教学情境,以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来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对学生的发展采用主动引导的策略,通过对学生创新思维、主动发展的维护来扩展学生思考和学习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具有自主发展的可能,以更加开发的系统和态度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2.2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针对性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适应性和差异性,以有针对性的措施将初中历史课堂的内容进行有效发散,以此来适应学生差异化的需求,这样可以在尊重学生个体需要的同时,使教学资源得到开发,学生个体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得到培养,进而从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上实现学生综合的发展。

2.3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统一性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将教学内容、教师行为、课堂情境做到最大层面地统一,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展开教学,而且也有利于历史课堂情境的创立,还有助于师生双方良好地互动,这样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满足学生对初中历史的需求,同时也符合初中生学习的特点,有助于初中历史课堂效果的保障。

3初中历史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的要点

3.1创立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课堂氛围

初中历史课堂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学生特点,。要精心设计具有新意、强烈刺激的历史情境,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并且在具体的情境中蕴涵矛盾和疑惑,造成学生对原有认知的挑战,从而引发探究的愿望。

3.2积极运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上除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史料外,还应该给学生以广大的空间,引导他们独立思考,阐述自己的见解。使学生不仅能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尽情地挥洒他们的想象力,更会自然而然产生情感倾向和价值观的取舍,这样我们就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进而体现初情境教学的效果。

3.3提高教师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师应熟练地驾驭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语言,如开始语、讲授语、提问语、演示示范语、结束语等。教师开始讲授新课时开始语,首先要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力求简洁、扼要,承上启下,富有吸引力,切忌不顾学生的心境,一上讲台就机械地讲。讲授新课时“讲授语”要准确精练,既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又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连贯适中,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在提问时“提问语”要根据授课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掌握知识程度的不同,巧妙设疑,既激发学生的思维,又烘托课堂气氛。

4结语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什么是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

所谓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是指老师在教学中满足学生的心理,不仅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主动地接受知识,提高课堂效率,认真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是对于老师和学生同时而言并非对其中的老师或者学生一者而言,是对于老师讲课的有效性和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双重测量标准的概括,两者既是相对的又是互相联系的。对于评价老师的有效性的检验方法是测量所教授的知识对学生的有效性。对于学生的课堂有效性则反应在老师对整堂课的把握上。

二、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分析

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是老师讲授学生听讲并且记录笔记,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是课堂的主导,老师处于引导地位。

因此,传统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改变教育的方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任务。

传统课堂要求学生听老师话并且认真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学生常常是听了老师的话完成作业,并没有再预习和复习。

要求学生主动学习,不仅仅完成作业,更重要的是学会自我学习,学会举一反三,通过老师传授的知识学会思考并且通过自己查找资料获取新知识。

三、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性教学策略方法总结与分析

1.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探索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

(1)开端引导法

所谓开端引导就是通过上课前几分钟老师讲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从而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其后的四十分钟内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方法对老师的总结性要求较高,把一节课要讲的东西用简练的语言先做陈述并在接下来的讲课中一一展开。

(2)学生参与法

学生参与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整体教学中,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在课下分发提纲,将本节课要讲的东西告诉学生并要求学生复习,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提纲提出问题,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随时提问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3)故事引入法

历史就是历史故事的简化版,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历史课教学内容变成历史故事,然后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学生听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穿插一部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故事,以提高学习效率。

(4)联想法

所谓联想法是通过课本的讲解让学生发挥想象形成头脑风暴,让课本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思维体系,通过想象找到各知识点的相通之处,可以是各朝代的记忆或者按照共同点记忆。

2.运用多样的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1)与实践相结合

所谓与实践相结合并不是让学生根据历史的意义联系实际而是让学生进行情景的复制,通过一定的表演让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2)多媒体教学法

不要一味地使用板书,而应搜集大量的历史资料并用多媒体放映,通过历史的短篇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历史并理解。

(3)激励学生法

所谓激励学生法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表扬或者鼓励,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从而从根本上接受历史的学习,达到很好的学习目的。

(4)历史展示法

所谓历史展示法是要求老师搜集一些仿制的或者真实的历史文物展示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这些物品感受历史的魅力,从而达到真正爱上学习的目的。

四、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有效性方法总结实践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历史老师逐渐摸索出多种教学方法,经过一定时间的教学实践取得良好的教学成绩。

1.课下学案预习法。

课下学案预习法已经实行一段时间,并且取得一定的效果。很多人说这是在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实并不会。我们的学案并不是传统的拥有大面积习题的学案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并通过教师的讨论总结形成的问题式学案,不需要学生大面积地书写,只需要将学案中的问题用笔在课本中画出来就行。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很认真地读书并且很认真地思考,在课堂上明显发现原来学生的迷茫感减少,对于老师讲解的许多东西很快就找到对应的地方,提问时学生回答率也明显提高。

2.课上小组讨论法。

这种方法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并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推广,开始之初学生对此种教学方式很排斥,家长也很排斥,总担心学生在一起讨论的时候会说话开小差不能专心讨论问题。

对于此种情况老师想到了一种好的办法,让学生根据课下的学案进行讨论而不是漫无目的地讨论,给他们圈定一个讨论范围,这样他们在讨论时就会围绕学案的主题,加上教师的监督,他们很少讨论与历史无关的问题。

通过讨论,学生的思维变活了,不再像当初的死板,会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也很乐意就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很快班级学习历史的氛围变得浓厚,再加上历史老师对课本内容的点播,让他们更熟悉历史内容,学习效率提高不少,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9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和有效性

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的提高。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努力构建一种情趣充盈、活泼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从认知角度看,初中生的自我控制和判断能力有限,外界主、客观因素对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有效性,教师必须贯彻新课程问题是教学的开端、主线和归宿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直观、生动、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使枯燥的课本知识呈现出动感和灵性,给学生出乎意料、耳目一新的感觉,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主动性,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从而在轻松、和谐、愉悦中掌握历史与社会知识。在教学《国土与人民》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我国疆域面积辽阔,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有个人从法国乘火车去德国,途径荷兰,他本想看看荷兰的风景,结果却打了个盹,等他睁开眼睛时,同行的人告诉他已经过了荷兰。这样一个小故事,不仅真实地告诉了学生我国疆域的辽阔,也因其富有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进而使得相对静态的课堂教学在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变得动态、高效。

二、运用积极情感策略,增强课堂教学韵味

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关注学生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灵活、恰当地运用积极情感策略,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鸣,使课堂充满情致和韵味。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的情感策略:(1)实行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和谐的课堂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人格,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个学生,以富有激情、善于诱导的教学语言巧妙叩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努力达到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教学境界。(2)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用现代教学手段调节课堂气氛。如,讲《草原风情》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歌曲《天堂》配乐的草原风光图片,以丰富的直观材料给学生鲜明的感官效果,在降低教学梯度的同时,增强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积极主动而轻松愉快地学习新知识。(3)利用初中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抢答、竞猜、辩论等带有挑战性质的活动,让学生在你追我赶、拼搏进取的竞争和参与中掌握历史与社会知识。

三、以成功和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是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渴望成功是每一个人的心理愿望,初中生更是如此。因此,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客观条件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搭建起不同学生的成功平台。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分层布置作业,设计多组有一定梯度和坡度的训练题等方式,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找到自我、体验成功的欢快。在此基础上,教师更要从情感的维度构建适宜的、目标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用灵活的“尺”去度量学生的进步,特别注重对学习落后学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

课堂教学是雕琢心灵的艺术。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宗旨,强化教学效益观念,在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实现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和有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方军.浅议《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缺失问题[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6).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10

一、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专业知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没有高超技能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效率的课堂教学。

俗话说“师而后师”。历史教师只有在自身专业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才能传其道,授其业,解其惑,才能当好一名历史教师。与此同时,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历史教学,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历史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教育改革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当中。

二、激发学生兴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教师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手段。然而,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步养成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积极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因此,高效课堂的打造,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教师课前精心备课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次精心的备课,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会使课堂绽放光彩,尤其是精彩的导言,会使学生一上课就被吸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历史课上向学生介绍我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与学生讨论学习历史科目的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科目的不正确认识。精心的备课,可以将课堂内容设置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如果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有着强烈的欲望,学生就能把心牢牢地拴在课堂上,全身心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

2.科学设置疑问

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有科学性,对于那些在课本上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就不要去设计问题,难度大且非常重要的问题,教师可以把它们分解成几个相关的小问题,或者自己在旁边加以提示,逐步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例如讲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的原因”这个知识点时,如果教师直接提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往往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和无从下手。如果教师在课前精心设置“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产生,可为什么是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呢?”这一问题,明显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有助于问题的解答。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

由于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学生无法感知历史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和历史人物的行为。因此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要采用多种手段再现历史,让学生掌握距离他们极其遥远并且难以记忆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到《甲午战争》时,教师可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的几个镜头:邓世昌等北洋水师官兵在海上奋勇抗敌,壮烈殉国;李鸿章下令北洋水师“避战自保”;慈禧太后筹备六十大寿庆典,大肆铺张;北洋水师在威海卫全军覆灭。在学生愤怒不已的同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师会被日本侵略者这么容易就打败了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即李鸿章避战、慈禧铺张浪费并从中得出结论: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朽统治。通过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打造生动、有趣、形象、直观的历史课堂,使学生在掌握了相关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强化了记忆,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结语

当然,高效课堂的打造并不仅仅依靠以上的策略。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有很多,除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巧用多媒体教学外,还有很多教学策略需要我们探讨与实践。广大的历史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积极投身于高效课堂的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