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开发情况汇报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3:38

市场开发情况汇报篇1

1、以综合业务大检查为平台,深入开展外汇业务合规性检查。上半年完成了对浦发银行××支行开展外汇业务现场检查和国际收支现场核查。检查过程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制定并执行检查方案,规范实施现场检查,并向浦发银行××支行发出了现场检查反馈意见书。对发现的3个违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目前正在研究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意见。通过检查,促进了该金融机构合规经营,维护了良好的外汇政策执行环境。

2、开展外汇资金流入与结汇检查。为贯彻落实上级局此次检查任务,我支局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确定方案,积极推进。根据上级局外汇非现场检查系统及设定的25种指标参数,认真开展非现场数据分析,筛选出异常或涉嫌违规的收结汇行为60多笔。通过此次检查,一是全面掌握了辖内资金流入、结汇以及结汇人民币资金使用的总体情况,摸清了异常和违规资金流入及结汇和结汇人民币资金使用的渠道、方式、结构及主要的操作手法;二是检验了外汇管理政策执行效果,加大了对外汇管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有效遏制和打击跨境短期投机资本流入。

3、加强个人结售汇系统日常监测报告工作。针对××个人外汇收支活跃、个人外汇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较为复杂的现状,每日通过个人结售汇系统对本地个人结售汇情况进行监测,做到“有异常就核实”。按时向上级局报送《个人结售汇情况监测周报》,密切关注辖内个人外汇收支。对外汇指定银行一些苗头性的违规现象和做法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进一步提高了银行开办个人结售汇业务的规范性。

四、加强政策宣传,拓宽政策传导渠道。

1、认真贯彻落实个人外汇管理新政策。一是及时传达政策,做好宣传工作。通过转发文件、宣传海报、报纸等各种载体,及时向外汇指定银行、企业和社会公众全面传递新政策的调整内容。二是举办业务座谈会,落实政策到位。通过座谈会形式对银行及外经贸局、侨办、侨联等单位进行政策传达、解释,解答了个人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并对下阶段新政策的贯彻工作作了部署。三是推行个人结售汇系统,督促外汇指定银行保证个人结售汇业务系统顺利推行,同时加强对个人结售汇业务统计数据监测。四是加强管理,及时反馈实施效果。建立新政策实施后的快速反映机制,跟踪了解政策执行情况和业务操作上遇到的问题,及时上报市局。五是加强监管,建立非现场核查机制,对辖内银行业务操作的规范性、数据录入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核查。落实专人,每日开展核查,及时沟通反馈。

2、组织各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送农村”现场宣传活动。以大力宣传个人外汇知识为重点,在××玉海广场设点开展外汇知识咨询活动,通过宣传板展示、宣传单分发、有奖知识问答等方式深入开展宣传,接受群众个人外汇业务知识咨询。活动中,形象生动的宣传板报、内容丰富的传单资料、细致详尽的疑问讲解使各金融机构外汇宣传咨询台、宣传展板前围满了群众,群众关心的问题得到及时的解答,也使个人外汇业务政策、知识得到了准确的传播和解释。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3、组织召开××市外汇形势与政策通报会,各外汇指定银行和重点外贸企业负责人1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报了当前外汇形势和近年来实施的外汇管理新政策,宣讲了人民币汇率风险与企业应对的措施,推介了有关外汇业务产品。会议要求:宣讲政策、提高认识。多方式、手段开展政策宣传,使外汇管理工作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企业、居民了解、学习、运用外汇管理政策,形成外汇管理工作氛围;加强交流、更新理念。银行要积极为企业谋划,引导企业充分运用外汇业务产品,规避人民币汇率风险;规范经营、提高服务。结合好管理与服务关系,积极拓展服务领域,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满足社会、企业、居民的合理外汇需求,促进外向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个人外汇管理专题座谈会精神。一是召开辖内各外汇指定银行个人外汇管理座谈会,传达温州个人外汇管理座谈会精神,通报当前个人外汇管理工作中的有关案例,提出我市加强个人外汇管理工作的措施。二是通报我市个人外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外汇指定银行认真落实个人外汇管理政策。三是在全市外汇形势通报会上,向全市近百家企业宣讲个人外汇管理政策。四是加强个人结售汇非现场核查,做到每日核查,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定期通报。

市场开发情况汇报篇2

一、价格形成机制与市场交易制度

率是不同货币单位间的价格,因此,汇率问题也是一个价格问题。

现代价格理论在回答“价格由什么决定”的间题时认为,某种商品的价格是由该商品的市场供求决定的,市场供求相等时的价格即为均衡价格。在解决了“价格由什么决定”的前提下,自马歇尔开创新古典经济学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经济学更多地是对影响市场供求的因素或者说隐藏在市场供求背后的经济规律进行研究,而对于“价格如何决定”即价格形成机制这个具体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只是简单地用“瓦尔拉斯试探过程”或者说“瓦尔拉斯拍卖过程”来解释均衡价格的形成。事实上,经济实践中有关价格形成的真实过程已经表明,“价格如何决定”是一个不能抽象和简化的重要问题。同时,经济理论的研究也已证明,价格形成机制与市场交易制度密切相关,市场交易制度决定了已知市场供求下价格的形成及变动方式。

从一般经济学回到汇率经济学。20世纪}o年代以前的购买力平价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等汇率决定理论,可以说是通过建立包括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影响市场供求的各因素在内的宏观模型,来解释“价格由什么决定”的间题。而由garman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不仅是一种关于“价格由什么决定”的汇率决定理论,更因为其中引人了外汇市场交易制度这个因素,为“价格如何决定”做出了具体解释。

二、市场交易制度概述

市场交易制度可以定义为市场汇总参与交易有关各方的指令①以形成市场价格的规则总和。市场微观结构理论表明,交易制度作为市场结构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它影响市场的信息汇总能力和流动性供应机制,并由此影响包括价格发现、流动性、透明度和交易成本等方面的市场质量。

交易制度有多种分类标准。由于流动性是交易制度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目标,因此,通常根据流动性提供方式的不同,将交易制度分为指令驱动交易制度(order-drivensystem)和报价驱动交易制度(quote-drivensystem)o

(一)指令驱动交易制度

在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下,每一位交易者通过指令向市场表达自己的交易意愿。交易者提交指令并等待在拍卖过程中执行指令,交易系统根据一定的指令匹配规则来决定成交价格,因而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又被称为拍卖制度。

根据成交连续性(或者说交易发生的时间性)的不同,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可以分为定期拍卖和连续拍卖。在定期拍卖制度下,交易者提交的指令被集中起来等待在约定的时点同时成交,其特点是定期在唯一的价格上进行一组多边交易或批量交易,因此,定期交易市场也被称作集合竞价市场。在连续拍卖制度下,只要交易者提交的指令具有价格上的优势,则它可以立即成交,其特点是连续在不同的价格上进行一系列的双边交易。

从价格形成机制上看,定期拍卖与连续拍卖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定期拍卖的优点在于使成交价格最大程度地反映市场真实的供求状况,而不在于为市场提供流动性、为交易者提供即时性;连续拍卖的优点在于能为交易者提供即时性,而不是使成交价格最大程度地反映市场真实的供求状况,即以牺牲一定程度的价格稳定性为代价来获得交易的即时性。

第二,在定期拍卖中,价格指令只能决定该指令是否能成交,而不能单独决定成交价格,成交价格受到市场所有指令的影响;在连续拍卖中,该价格指令不仅决定了成交的可能性,也决定了成交价格。

定期拍卖与连续拍卖各自的特点,决定了前者更多地被用于对流动性要求不高、但对价格的有效性要求较高的市场,典型的如证券市场的开盘;而后者更多地被用于对流动性要求较高、但对价格的有效性要求不高的市场,典型的如证券市场开盘后的连续交易。

根据通过提交指令来表达交易意愿方式的不同,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也可分为双向拍卖制度和单向拍卖制。

(二)报价驱动交易制度

在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中,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用的交易商(也即做市商)不断地向交易者报出某种商品的买卖价格,并在该价位上接受交易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商品存货进行交易。做市商通过连续的买卖来满易者的投资需求,维持市场的流动性。同时,做市商也可以通过买卖报价的适当差额来补偿做市成本,并实现一定的利润。因此,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也被称为做市商交易制度。

(三)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与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比较

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与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价格形成机制不同。前者是指令机制,交易者向市场提交指令,在特定的指令匹配规则下,市场根据供求状况决定成交价格;后者是报价机制,交易者在提交指令之前,可以预先从做市商获取报价。

第二,市场流动性提供方式不同。前者是通过各个交易者提交指令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后者是通过做市商的连续买卖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

第三,市场供求出清方式不同。在市场供求(或者说买卖指令)不均衡的情况下,前者只能通过价格调整使市场出清;后者除价格调整外,通过做市商的存货管理吸收市场的超额供给也可以使市场出清。

第四,市场透明度不同。基于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同,在两种交易制度中,交易者观察市场指令流并获取交易信息的能力不同:前者中,各个交易者处于同一个公开的市场指令流平台,交易信息的可获得性高且平等;后者中,全部市场指令流集中于做市商,其他交易者交易信息的可获得性低。因此,一般而言,前者的事前和事后交易的透明度较高。

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和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之间并没有绝对和孤立的优劣问题,市场选择何种交易制度取决于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具体因素,市场本身的流动性状况(即市场对买卖指令的匹配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其中的两个关键因素。

三、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

(一)国际外汇市场的市场结构演变进程表明,在多层次的市场流动性需求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推动下,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日益体现为融合指令驱动与报价驱动并互有侧重的混合交易制度特征

外汇市场是一个由直接交易市场(directtradingmarket)与经纪交易市场②(brokeredtradingmarket)构成的混合市场,两个市场也可以分别称为交易商市场(dealermarket)和拍卖市场(auctionmarket)。在直接交易市场上,交易商进行询价交易,并且由于买卖价差、扩展服务范围和获取市场交易信息等利益刺激,以及市场本身对维持流动性的客观需求,部分交易商承担了向市场其他交易商双边报价、连续交易的做市功能;在经纪交易市场上,交易商向经纪商(broker)提交买卖指令,经纪商类似于拍卖人(auctioneer),对交易商的指令进行撮合成交。从价格形成机制上看,直接交易市场属于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经纪交易市场属于指令驱动交易制度。

20世纪90年代前,经纪交易市场主要是通过声讯经纪(voicebroker)进行指令撮合。此后,随着技术进步,出现了以ebs和reuterdealing2000/3000为代表的电子经纪(electronicbroker)。电子经纪在透明度、交易成本、指令撮合效率③(特别是对于流动性较强的标准化即期外汇产品)等方面相对于声讯经纪更具竞争优势。同时,市场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交易的集中,客观上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直接交易维持市场流动性的功能在弱化,而其交易成本较高、透明度较差等缺陷则逐渐显现。因此,电子经纪已经从声讯经纪和直接交易中取得了更多的市场份额。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声讯经纪和直接交易将从外汇市场中消失。外汇市场多层次的交易产品决定了市场流动性状况的差异,因而需要多样化的流动性提供机制。因此,电子经纪更适合于美元、英镑、欧元这些高流动性的货币对、特别是即期外汇市场;而对于缺乏足够流动性的小币种外汇交易或者流动性较低的外汇衍生产品,声讯经纪和直接交易可能比电子经纪更适合;此外,在市场萧条时期,外汇市场也需要做市商提供流动性。

(二)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以报价驱动交易制度为主的市场结构现状表明,市场的流动性水平是决定外汇市场选择何种交易制度的一个关键因素

根据工mf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外汇市场的调查,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外汇市场结构或者是单一的交易商市场(占被调查国家数量的57%),或者是交易商市场与拍卖市场的混合结构(占被调查国家数量的犯%),单一的拍卖市场极少(占被调查国家数量的2%)0

形成这种偏重于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市场结构的一个可能解释是,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银行间外汇市场规模较小、流动性较低,因此,尽管以即期美元为主的标准化交易产品本应有利于采用指令驱动交易制度,但是由于市场指令流的规模不能充分匹配买卖指令,在不考虑中央银行市场干预的情况下,报价驱动交易制度比指令驱动交易制度在出清市场供求缺口可更少地使用价格调整,采用报价驱动交易制度是一个较优选择。

可见,选择指令驱动交易制度或者报价驱动交易制度的一个关键标准就是市场流动性。在流动性足够高的外汇市场上,指令驱动交易制度是较优选择;而在流动性相对不足的外汇市场上,则宜选择报价驱动交易制度或者两种交易制度相结合的混合交易制度。

四、对当前我国外汇市场交易制度的认识

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为平台的银行间外汇市场④自1994年成立至今,市场交易制度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年8月以前,银行间外汇市场采用电子竞价交易系统组织交易,会员通过现场或远程交易终端自主报价,交易系统按“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撮合成交,这是一种典型的电子经纪交易市场,市场交易制度表现为单一的指令驱动。第二阶段,2005年8月,银行间外汇市场在外汇远期交易中首次采用询价交易,n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并于2006年起在即期交易中推出询价交易方式,会员可以在双边授信、双边清算的基础上直接交易,同时也将有做市商向市场会员连续提供买、卖双向价格,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开始表现为指令驱动与报价驱动相混合。

在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制度的演变历程中,既可以看到国际外汇市场交易制度发展的部分体现,也可以发现国内现实状况留下的许多痕迹。

市场开发情况汇报篇3

一、工作目标与进度安插

(一)目标:经由职业健康状况查询,摸清我区首要行业职业病风险情况、职业病风险接触人群分布、职业病发病人数及首要职业病发病特点,钻研职业病发病规矩,为制定职业病预防政策供给科学依据。

(二)时间进度:

1、6月25日前,制定并印发我区职业健康状况查询工作实施方案。

2、6月30日前完成查询工作的本地资料的汇集,并开展相关工作的培训。

3、7月底前,完成职业病风险基本情况查询和10年职业病申报数据核算分析,并将数据核算分析,录入上报。

二、组织方法

(一)成立职业健康状况查询工作指点小组,担任指点、组织、协调实施本次查询工作。

(二)成立查询工作指点小组办公室(以下称查询工作指点办),设在防保所。担任组织查询工作的督导和评价(成员名单见附件6)。

防保所派出2名或以上,安监分局和人力本钱与社会包管分局各派出1名或以上工作人员,组成的查询工作组,担任的现场查询、数据录入和上报。

于6月30日前将工作指点组成员名单报送市卫生查询工作指点办。防保所要主动与其他两局部联络,安监分局和人力本钱和社会包管分局要积极一起,确定工作组组成人员名单,并与6月30日前将现场查询工作组名单报市查询工作指点办。

三、工作任务和方法

(一)工作任务

查询工作任务分为: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查询(年)。

(二)查询内容和方法:

1、职业健康状况基本情况查询。

(1)按照卫生部一致设计的查询表格附表1《辖区基本情况查询表》,汇集相关资料,填写我区人口、经济目的、从业人数、接触职业病风险人数及其地区、行业分布情况和职业病预防看管袒护率,并按照国家一致编码及挨次软件,录入查询结果。市查询技艺指点小组随机抽取必定比例原始记录,与数据库进行比对,查对和矫正,经比对契合要求后,逐级上报。

(2)按照卫生部一致设计的查询表格附表2《用人单位查询表》,以问卷查询的办法在开展查询,基本掌握用人单位存在或发作的首要职业病风险峻素,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职业风险申报、工作场所职业风险奉告和警示、工作场所职业风险监测、可以发作职业风险的树立项目预评价和节制后果评价等职业风险预防工作情况、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职业病发病情况及劳动合同签订、参加工伤保险和职业病病人包管情况,并按照国家一致编码及挨次软件,录入查询结果。市查询技艺指点小组随即抽取必定比例原始记录,与数据库进行比对,查对和矫正,经比对契合要求后,逐级上报。

(3)以随机抽查的办法组织查询人员抽取2%的用人单位开展现场复核。

2、近10年职业病申报数据核算分析

一起市疾病预防节制中心按照卫生部一致设计的查询表格附表4《职业病诊断申报个例刊出表》汇集我市近10年职业病申报数据,进行汇总,核算分析,提出本市职业病发病的地区分布、行业分布、企业类型分布及重点职业病分布情况,组成书面分析申报。

3、实施抽样复核

以随机抽查的办法组织现场查询组抽取2.0%的职业风险企业开展现场复核。

四、工作步伐

(一)发起部署以及培训阶段(6月10日~6月30日)

1、依据市卫生局等九局部结合下发的《关于印发职业健康状况查询工作方案的通知》(卫〔2012〕22号)文件精神,印发《职业健康状况查询工作实施方案》。

2、安监分局担任供给辖区内已申报的职业风险单位名单(以岁尾为截点),由防保所制造查询的本底资料。防保所于6月30日前将本底资料报送市查询工作指点办。

3、6月30日前由查询工作技艺指点组完成对相关查询人员的培训,进行本次查询内容、要乞降操作规范,资料录入等的培训与宣贯,并启动该查询专项工作。

(二)查询实施阶段(6月30日~7月25日)

1、辖区基本情况查询表。7月10日之前由区干事处牵头,防保所主动协调辖区内各天性机能局部供给辖区的基础数据。由防保所工作人员汇总填写附1-辖区基本情况查询表,并按照国家一致编码及挨次软件,录入查询结果。由查询工作技艺指点小组担任对调查工作进行质量节制、技艺指点和督导反省。

2、用人单位职业病风险基本情况查询。根据辖区管治原则,由区干事处牵头,防保所、安监分局和人力本钱和社会包管分局一同组织,召集辖区内被查询对象召开辖区内职业病风险企业职业健康状况查询工作大会,敦促企业按附表2(0-4)填表,并由防保所工作人员汇集表格,按照国家一致编码及挨次软件,录入查询结果。由查询工作技艺小组担任对调查工作进行质量节制、技艺指点和督导反省。

3、实施现场抽样查询复核。对收受接收查询表中存在职业病风险峻素的用人单位,由技艺指点小组担任随机抽取2%,并于7月25日前区查询小组实施现场复核对询资料,市职业健康状况技艺指点小组按期对现场查询资料进行质量节制抽查,查询其漏项、填写不清及逻辑错误情况,并填写附表3《质量节制反省结果抽查记录表》。

4、近10年职业病申报数据核算分析。一起市疾病预防节制中心担任汇集我市近10年职业病申报数据,按附表4《职业病诊断申报个例刊出表》填写,进行汇总,核算分析,提出本市职业病发病地区分布、行业分布、企业类型分布及重点职业病分布情况,组成书面分析申报,并于7月10日前连同刊出表报查询工作技艺指点小组。

市场开发情况汇报篇4

2005年中国启动了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就从当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2.12%,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人民币对美元就进入一个10年单边升值通道。这十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了35%,而人民币实质有效汇率则升值了54%以上。而人民币的单边升值,既增加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催生了中国三大泡沫。

十年后,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再次启动了新一轮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但是这次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与上一次改革正好逆行,让人民币贬值近2%。有人认为,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不仅会结束人民币长期单边升值的态势,也可能是人民币贬值的开始。

因为,这次人民币汇率改革重点是放在完善中间报价机制上。央行《关于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声明》指出,为了增强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中间价的市场化程度和基准性,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完善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自2015年8月11日起,做市商在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参考上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收盘汇率,综合考虑外汇供求情况以及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化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提供中间价报价。

这个声明一公布,顿时引起市场很大反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即时应声下跌。当天9时15分公布1美元兑换人民币中间价为6.2298,与前天的6.1162相比,即人民币贬值1136个基点接近2%。

在央行人民币兑换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调的引导下,无论是在岸市场还是离岸市场,人民币的汇价都应声下跌。

现在的问题是,在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下,人民币会不会真的走向单边贬值或持续贬值之路?如果人民币的持续单边贬值,它的最后边界在哪里?中国的居民面对的影响与冲击有多大?风险有多高?

当然对于第一个问题,央行官员已经作出明确的回答,就是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人民币贬值是一次性而不是趋势性。人民币的贬值是为了校正现货市场汇率价格与中间价的偏离性,是为了人民币汇率增加浮动空间创造条件。而且央行还表示,在完善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提高中间价市场化程度的同时,也将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比如推动外汇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延长外汇交易时间、引入合格境外主体、促进形成境内外一致人民币汇率。

市场开发情况汇报篇5

一、做市商制度中的交易过程和报价行为

在对做市商的报价行为研究中,主要是针对最优存货控制模型和区分客户和做市商交易的同时交易模型的研究。最优存货控制模型一般适用单一做市商的市场,做市商的报价行为主要由其存货控制来决定,即做市商预先设定理性的最优存货数量,然后在进行做市交易时,通过买卖价差的变化来使现实存货趋向于理想存货。同时交易主要使用于多个做市商的市场,每个做市商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做市商对客户交易和做市商间交易进行区分,对客户交易设定更高的买卖价差,对做市商间交易设定较小的买卖价差,同时利用接受的客户定单流来获取价格变动信息,并利用这些私有信息获利。同时交易的做市商模型更适用于外汇市场的实际情况,下面用Liang的四阶段报价模型来说明做市商的报价行为。〔1〕模型假设外汇市场中存在两种类型的交易者:做市商和客户,其中做市商参与两个市场的交易,即做市商间市场和做市商与客户交易市场,而客户只能同做市商进行交易,客户之间不能直接交易。

做市商间进行交易时,主动询价的一方相当于客户,报价的一方承担做市功能。模型假设市场中存在n个做市商,而且每个做市商的偏好用下面的效用公式来表示:U(w)=-exp(-a?w)方程中a表示做市商风险厌恶的程度,w代表做市商的财富。外汇交易中,做市商i支付固定成本-Ci,以及每多处理一个市场定单的操作成本ω,ω同外汇交易的定单额度无关,即无论定单是五百万美元,还是一千万美元,只要是一笔外汇定单,ω就是固定的。做市商作为流动性提供者,需要承担做市功能,必需持有一定的存货以保证外汇交易的顺利进行。汇率波动导致做市商面临存货风险,做市商进行存货控制规避风险。做市商存货控制的目标是既要拥有充足的存货保证正常的做市功能,又要尽量降低持有存货的汇率风险。做市商的存货持有水平满足上面两个目标的特定水平称为做市商存货持有的理想水平。模型假设在整个交易阶段中做市商存货持有的理想水平是固定的,即模型中存货的理想水平只有一个。模型将外汇交易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具体模拟了外汇市场的动态交易过程。

第一阶段:交易过程的初始状态。在交易的初始阶段,做市商拥有现金为Ki,存货持有数量为ii。市场中每个特定的做市商都准确了解自己的存货水平,做市商不了解相互之间的存货水平。做市商持有的存货数量属于随机变量,服从分布函数Fi。简单地说,假设不同做市商间的存货数量ii是相互独立的,分布是相同的[-R,R]。由于外汇市场是连续交易市场,任何新信息前,当前交易过程的初始阶段的做市商状态实际上同前一交易过程结束时的做市商状态是相同的。因此做市商i在初始阶段的报价应当是他在前一阶段确定的。假设上一交易过程的最后阶段买卖报价的中值为pi-1,那么在当前交易过程t的初始阶段,当做市商不了解任何公开和私有的信息之前,他的报价中值也应该是pi-1。

第二阶段:公开信息阶段。假设交易过程开始后,公开信息被,公开信息是市场中全部交易者都可以了解的信息,比如中央银行的公告。公开信息影响客户和做市商对当前汇率的预期,做市商立即调整报价,新的报价包括了公开信息的因素。模型中,rt表示由于公共信息对汇率的影响所产生的做市商报价的变化值,则变化后的做市商报价中值可以表示为pi-1+ri。假设p0表示公开信息后新的做市商报价中值,则p0=pt-1+rt。因为做市商的买卖报价通常代表市场中的汇率水平,p0表示当前的市场汇率水平,市场中其他做市商或者客户通过向做市商询价得到关于p0的信息。

第三阶段:市场定单到达的阶段。做市商形成新的报价预期后,其他做市商或者客户向做市商发送主动市场定单要求进行外汇交易。市场中交易者要求做市商对可能的定单额度Q进行报价。主动交易者可能是其他的做市商,也可能是客户。主动交易者在询问报价时向做市商披露了买或者卖的趋势,使得做市商在报价前已经了解将要交易的定单额度Q和可能的交易方向。这些信息都只能被做市商自己观察到,因此成为做市商的私有信息。不论是经销商或者是客户进行主动交易,模型假设他们要求交易的基础是因为他们认为当前流行的汇率p0同他们预期中的市场汇率水平存在差异。而且差异的具体情况决定了外汇交易方向,交易的定单额度同差异的大小正相关。

第四阶段:报价决定阶段。面对外汇交易需求,做市商分别报出卖价p0+ai,和买价p0-bi。在掌握了定单额度Q和定单方向后,做市商的目标是选择a和b使得他在做市商和客户市场中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最终做市商在两个市场中给出做市商的最优报价。这个交易阶段,模型假设每个做市商一旦被询价,必须给出报价。理论上有可能在一些环境中做市商拒绝报价,例如定单额度过大或者市场过度波动,以至于做市商认为如果交易会承担巨额风险。但是,由于外汇市场中做市商间存在激烈竞争,在实际交易中几乎没有做市商会拒绝报价,因为拒绝报价将损害做市商的信誉,结果丢掉客户资源。Liang的模型忽略了是否进行报价的问题,假设做市商一旦被询价,总是给出交易报价。

二、做市商的存货控制与利润

做市商制度下不同的交易阶段表明,做市商同时参与两种类型的外汇交易,一种类型是在做市商间市场中进行外汇交易,做市商可以对其他做市商的询价给出报价或者是向其他做市商询价;另外一种类型是做市商和客户之间的交易,此时做市商主要是针对客户询价进行报价。两类交易中,做市商间外汇交易类似于批发市场,做市商和客户间交易类似于零售市场,一般做市商间外汇交易的买卖价差会高于做市商与客户间市场。一些研究表明,做市商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客户市场。Braas和Bralver的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对大多数交易利润来说,销售是稳定收入的唯一可靠的来源”。〔2〕他们对全球大约40个做市商的外汇交易席位进行了调查,发现客户交易收入在总收入比例中占60%到150%之间。Yao检验了1995年中25天内在马克/美元市场上的大型做市商的交易情况,发现客户交易流量大约占总交易流量的14%〔3〕,但是做市商同客户交易中得到的利润占做市商总利润的75%。

Bjonnes和Rime检验了挪威银行的四个不同的外汇做市商的行为。〔4〕他们发现全部四个交易商的头寸都有强烈的均值复归现象,同时发现做市商买卖价差的设立主要是为了防止逆向选择交易的发生,而且没有发现做市商调整报价进行存货控制的证据。mende等人的研究表明做市商的存货水平不影响做市商报价的价差〔5〕,而且做市商趋向于通过主动的银行间交易进行存货控制。拥有大型客户定单的做市商能够通过从客户定单中得到更多的私有信息而获得更多的收益,操作方式是在做市商间市场的报价改变之前,利用私有信息优势在市场中快速调整头寸。例如,如果做市商收到大型客户的购买交易,而且这个客户定单传递的信息是市场均衡价格有将要长期上升的趋势,做市商在同客户交易后会面临存货的短缺,做市商也从客户交易中预期到汇率将要上升的趋势,如果在汇率上升后,做市商再购入外汇恢复原有的存货平衡,那么做市商在恢复原有存货时就将由于汇率的上升而面临亏损。这种情况下,做市商的最优策略是在做市商间市场中以没有上升前的汇率价格迅速购买外汇,恢复存货的失衡,由于银行间市场和客户市场之间价差的不同,这样就保证了做市商在客户交易中的获利。

在做市商间市场中,如果做市商有足够的信息预期市场的最好买价将要上升并且超过当前的最好卖价,那么对做市商而言,持有投机性存货将会在未来获利。做市商是否持有投机性存货取决于持有存货的预期收益是否超过持有存货所承担的风险。实证研究中,Yao发现做市商持有投机存货的数量是有限的,不超过市场总交易流量的5%,但做市商的确从广泛变化的客户定单中得到短期信息优势并且利用这些信息优势获利,这些利润达到总利润的28.5%。〔6〕

三、做市商利润估算

(一)做市商同客户交易中的利润估算

因为做市商可以确定每次交易对手的身份,所以可以从其他类型的交易中把客户交易分离出来。实际上,对交易员进行管理的银行经理在交易的同时就已经把客户交易从做市商间市场分离出来。这对于做市商向客户交易收取高价非常重要。在客户交易时,做市商间的交易价格是无法得到的,因为做市商不记录这些价格。估算客户交易的利润时可以使用未分散交易的平均价格来代替银行间市场交易价格的近似值。下面是从第个客户交易中得到利润的计算方法:Πi,c=∑nj=1(Qi,jpi,j)+Qi,cpi,c公式中(Qi,cpi,c)表示一对交易数量和交易价格,(Qi,jpi,j)表示未分散的交易,其中j=1,2,…n公式中n表示未分散交易的数量。由于客户交易需要在做市商之间分散存货,最终做市商得到的客户定单的总额度应该等于在做市商之间市场中分散头寸的总额度,即最后做市商的存货等于零。所以有条件Qi,c+∑nj=1Qi,j=0。

公式中存在一个问题是未分散的交易是否在时间上同客户交易足够接近,以至于他们的平均价格可以作为无法观测的做市商间市场价格的一个很好的近似值。从实证中的统计数据支持这种近似的替代。实证数据表明,做市商会在银行间市场中迅速交易恢复由于客户交易形成的存货冲击。一般来说,做市商在同客户交易进行的连续三个交易中,在进行第三个客户交易时,做市商已经消除了第一个客户交易形成的存货失衡。实际估算的交易间隔大约只有2分钟,这表明做市商能够在大约6分钟的时间内把客户交易形成的存货失衡消除掉。〔7〕在巨额客户交易的实例中,做市商进行存货管理的速度并不减缓,因为做市商可以通过银行间渠道或者路透社的电子经纪系统进行存货的控制。这些分析表明做市商进行存货控制时的银行间交易价格可以作为在客户交易发生时对应的做市商间交易价格的近似替代。

(二)做市商间交易中的利润估算

做市商间的利润估算同客户交易的估算类似。但是有两个不同:一是于另一个经销商的交易代替了客户交易,二是同客户交易比较,做市商间交易的平均额度稍微小一些。做市商间市场有两个渠道进行交易:直接交易和通过经纪人的间接交易。首先考虑直接交易中的利润,在直接交易中一般做市商要提供双向报价,并且随时准备接受报价上的交易。而通过经纪人的间接交易与此不同,在经纪人市场中,做市商提供的是单向报价。Stigum认为做市商在经纪人市场中发送限定性定单的动机是找出主动交易,这个行为通常与在无方向的市场中进行价格实验或者寻找信息相关。〔8〕两个市场中定单相对额度的对比也说明了这个情况,在经纪人交易的定单额度的中值是500万,直接交易的定单额度的中值是1000万。也有可能做市商通过经纪人报出区别报价,希望可以通过分散交易来降低存货的不平衡。由于直接交易对做市商进行存货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做市商间市场的利润考察一般关注于直接交易。因此可以预期做市商在银行间市场提供流动性的利润平均等于零。

四、结论与展望

外汇市场的交易制度表明,无论是集合竞价交易,还是询价交易,做市商都是市场的基础,做市商的做市行为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促进了信息扩散。多个做市商的存在,加强了市场的做市竞争,在加强流动性的同时,促进了均衡汇率的实现。做市商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数时间中客户市场和做市商间市场的报价中值相等,其他时间两者的差异也非常小,这表明客户市场和做市商市场中报价行为的最大区别就是价差的不同。客户市场的价差较大,做市商市场的价差较小。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两个市场承担的功能不同。在客户市场中,做市商需要获得承担做市功能的补偿,所以需要设定较大的买卖价差来赚得利润;而在做市商间市场中,做市商主要是通过交易来调整存货,规避汇率变动导致的损失。从信息的角度分析,客户市场是做市商获得私有信息的重要渠道,做市商间市场是做市商利用获得私有信息来调整存货实现利润的必要保证。

同国际外汇市场的做市商制度比较,我国外汇市场的做市商制度还不属于真正的做市商制度,这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资本管制的不同。人民币没有实现完全意义上的可自由兑换,即资本项目和经济项目下均可自由兑换。人民币主体制度仍旧是结售汇制,这对外汇市场中客户形成了非常大的制约,也极大地降低了参与市场的客户数量。第二,央行的报价限制。我国外汇市场中人民币美元之间的报价波动幅度限制由原来的千分之三扩大到了现在的千分之五,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做市商的做市空间,但同国际做市商报价不受限制相比,我国做市商的做市空间显然受到了明显的制约。这种限制虽然有利于汇率的稳定,减少汇率短期过度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但制约了外汇市场中信息的传递,减缓了均衡汇率的形成速度,容易造成汇率的错位,进而导致短期投机行为导致的资本冲击。第三,外汇干预的差异。国际外汇市场央行是作为做市商的客户参与外汇交易的,央行进行干预主要通过同做市商间交易向市场传递信息,利用信息扩散效应实现干预目标。干预成本较小,一般发达国家的央行交易量占市场总交易量低于10%。我国在实现做市商制度之前,由于实行结售汇制度,央行实际上是市场中的唯一做市商。在2005年后,由于询价交易的上升,央行的交易量比例逐步下降,但仍然占有较大比重,这增加了外汇干预成本。央行交易量比例过大,不利于市场价格的发现。我国做市商制度发展过程也要求央行干预手段的相应调整。

市场开发情况汇报篇6

从4月1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迅速上升,先后突破6.26、6.25、6.24三个关口,在4月12日至17日四个交易日更是连续创造历史新高。

人民币汇率急升,与近期国际资本的大幅流入有关。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伴随着国内经济的企稳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国际资本重新流入中国,国内外汇占款回归每月1500亿-2000亿元的增幅。而最近香港离岸市场和国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价差,亦使大量外汇资金进入国内进行套汇套利交易。

瑞银首席特约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外汇流入增加会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升值压力。在人民币有效汇率已然显著攀升的背景下,政府会担心汇率升值对出口产生的负面影响,预计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仍将区域震荡,不会有明显的单边走势,但会增加双边波动的灵活性。

一位熟悉货币政策的业内人士指出,央行希望通过扩大中间价的波动让市场尽快出清,以平衡外汇市场供求,这或是其近期默许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更快升值的重要原因。

央行副行长易纲则在4月17日召开的imF春季会议上公开表示,央行计划在近期内扩大人民币交易区间,并在未来两年内逐步放宽人民币的使用。从4月1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开始迅速上升,先后突破6.26、6.25、6.24三个关口,在4月12日至17日四个交易日更是连续创造历史新高套汇套利再现

在新公布的3月份中国贸易数据中,内地对香港的出口数据引起了投资者关注。2013年3月,内地对香港出口同比增长92%,对3月整体出口同比增速的贡献达到14.1个百分点,但是由于香港作为一个主要转口贸易体,其需求不可能脱离终端目的国而出现过快地增长。

澳新银行的市场动态分析称,从2012年初以来,中国内地对香港的出口与香港公布的从内地进口的数据就开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统计差异,市场传言中国的出口商通过虚增出口,将热钱输入内地,同时,出口商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出口退税。

套汇和套利的动机,是中国内地对香港出口虚增的主要原因。由于境外市场即期人民币汇率持续高于境内市场,一些境内企业在香港购汇、境内结汇套取汇差。

从2012年11月起,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持续高于内地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以2013年4月12日为例,离岸市场CnH为6.1849,而在岸市场CnY为6.2506,这就意味着当天100万美元在内地比在香港多换回6.57万元人民币。同时人民币的利率也高于香港等地的外汇利率,这种情况正在推动资金从境外流向境内。

知情人士称,目前国内企业又出现了“资产本币化、负债美元化”的倾向。在人民币不贬值的前提下,只要人民币和外币的利差存在,企业就会借美元进行套利操作,这种操作加剧了热钱的流入。

这种说法得到了来自银行人士的证实。一位国有大行北京某支行外汇主管证实称,目前很多外贸企业开到香港的信用证,在香港做贴现,贷出美元来,然后再回内地套汇和套利。

某国有大行高层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最近外币贷款和外币存款增长得都很快,这中间会出现外汇贷款贷出去又返回来套利的情况。“外贸企业可以将出口价格报得虚高,拿这些钱回国结汇,变成人民币,随便买个理财就是4%-5%的收益率。”

这种套利和套汇的空间,反过来会加剧资本流入的势头。但从过去的经验看,套利套汇只在特定时段发生,这种行为本身会缩小离岸和在岸市场人民币价格的差异,并最终使得市场参与者套利机会减少,而最近在岸市场汇率的升值,也将缩小CHY和CHn之间的价差。

摩根大通中国区资金交易部主管黄柏坚表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过去几年资本账户项目不断开放,目前境内外人民币流通的渠道非常多,人民币境内外的差价正进一步缩小,其波动与早几年相比明显减少。随着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两地价格会越来越同步。波动性加剧

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本面因素,是国内的国际收支状况,其能否维持升值趋势根本上取决于未来中国国际收支状况。

一位接近国家外汇管理局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国际收支形势取决于中国经济和经济的情况。“如果中国经济好,经济好,肯定是流入的。反之,就可能流出。”

中国在2012年资本项目曾呈现流出趋势。2012年前三季度由于国内和经济均不好,资本流出中国,到了四季度,国内经济触底回升,经济也稳定了,资本又重拾流入的趋势。国际资本短期化波动明显。

相对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如果未来热钱流入动机减缓,外贸需求提振又有限的话,国际收支情况可能会恶化,人民币单边升值的趋势就难以维持。事实上,其他新兴经济体最近出现了资本流出的趋势。

据新兴市场投资基金研究公司(“emergingportfolioFundResearch”,“epFR”)统计,2013年4月4日至10日间,流入发达国家股票的资金增加至39亿美元,新兴市场则净流出资金7.93亿美元。同期外资总计净卖出亚洲市场25亿美元,亚洲各区域普遍遭净卖出,韩国遭净卖出14亿美元,成为受创最重板块。

“通常在韩国、香港出现资本流出的时候,国内也会呈现资本流出。”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对《财经》记者表示。他认为,近期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出可能是塞浦路斯的银行业危机所致,在事件平息之后,资金回流新兴经济体的概率较大。

据悉,“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已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其在2013年一季度会议的新闻稿指出,目前国内经济金融运行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物价形势基本稳定,但未来走势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全球经济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错综复杂。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速为7.7%,低于市场预期。早先公布的贸易数据则显示,2013年3月,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8.8亿美元的逆差。

一位国有大行资深外汇交易员对《财经》记者表示,如果国际收支未来出现问题,那么客户预期也不会强到哪儿去,人民币出现一轮贬值的可能性比较大。他认为,3月贸易数据出现逆差可能意味着4月、5月的数据也并不乐观,而经常项目的逆差可能会传导至资本项目,导致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的整体情况不会太好。他因此向客户给出了“逢低购汇”的建议。

摩根大通中国区资金交易部主管黄柏坚表示,短期内其仍然看好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主要原因是受出口商加大对冲美元贬值风险及“美元-人民币”利差交易的重新兴起,短期资本流入将保持强劲,从而支撑人民币在短期内继续走强;此外,央行下一步可能逐步减少外汇干预,更多尊重市场力量在人民币定价机制中的作用,最近人民币中间价的连续快速下调正是反映了这种倾向。

他认为,尽管3月份宏观经济数据略差于预期,但宏观经济仍在复苏的轨道上,基本面逐步回暖的概率较大。然而也不能排除未来数据重复2011年和2012年的模式,经济环境变差,风险偏好降低,这时候也有可能看到资本流出,因此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并非毫无县念。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2013年一季度例会上指出,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相关部门近期在广东地区调研显示,广东服装企业不缺订单,但是不敢接长单,担心汇率变动是主要的原因。

国内外压力也是决定汇率的重要考虑因素。国内对于汇率决策有话语权的政府部门分别是央行和商务部,央行希望以更灵活的汇率维持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商务部则基于被监管者(主要是出口企业)的利益而希望汇率保持稳定,二者的博弈构成了决定汇率走势的国内政治因素,但最终汇率决策由国务院作出。

国际上的升值压力,主要来自于美国。在美国财政部公布《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前后,中国政府通常会顾及美国感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亦会呈现一定程度的升值。今年上半年的报告已于4月12日公布,此番的人民币快速升值恰从4月上旬开始。应对货币宽松环境

目前,决定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外部环境正日趋复杂。在西方国家竞相量化宽松的情况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更是难以独善其身。用上述国有银行高管的话说,“凡是纳入到全球化进程的国家,货币政策要独立已经非常困难”。

人民币外汇市场仍然是一个有管制的市场。国内外汇市场参与主体主要有央行、商业银行和外贸企业。由于商业银行在市场中更多扮演中介角色,因此央行和外贸企业就成了国内外汇市场主要的交易双方,外贸企业出口获得美元后结汇,而央行则为维持汇率稳定而购汇。

此前一旦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市场立即形成单边预期卖出美元,这导致美元超额供给,此时央行就成了市场唯一的买家,但随即形成的外汇占款也构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导致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加剧,央行不得不用对冲手段回收流动性。

上述趋势也可能逆转。2012年以来,国际资本流动呈现短期化趋势,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发达国家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的溢出效应愈加明显。新兴经济体既要应对“大河发水小河则决堤”,也要防范热钱的迅速抽离。

外管局在《2012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中称,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回升进程也可能反复。未来一旦风险再次积聚和爆发,新兴市场经济体又将被动承受资本流出和本币贬值的压力。

对东亚国家来说,有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对于资本的冲击更为谨慎。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说:“东亚地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已为吸收外来冲击做好准备,但继续提振内需的措施现在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可能会加大通胀压力。美国、欧盟和日本长期实行量化宽松导致东亚地区资本流入强劲反弹,可能会放大信贷和资产价格的风险。”

郝福满建议,一些国家需要通过维持适当的宏观政策组合、在汇率上保持足够的灵活性以及宏观审慎政策,管理好强劲的资本流入。

市场开发情况汇报篇7

关键词:汇率改革商业银行汇率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770(2005)12-0037-04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要求商业银行加强汇率风险的防范。商业银行如何适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控制汇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在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面临的汇率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很多,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7年9月公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将商业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八类。市场风险的一个具体内容是外汇风险。银行作为外汇市场的造市者向客户公布牌价并持有各类币种的敞口头寸,在汇率波动剧烈时,外汇业务内在的风险特别是外汇敞口头寸的风险会增大。商业银行汇率风险主要是由于汇率波动的时间差、地区差以及币种和期限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造成的。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分为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三种类型。

交易风险是指银行在对客户外汇买卖业务或在以外币进行贷款、投资以及随之进行的外汇兑换活动中,因汇率变动可能遭受的损失。比如,银行开展代客购汇业务,如果在得到客户定单与交割期间汇率发生异常变动,就可能给银行造成损失;银行的外汇存款和外汇贷款的币种头寸不匹配时,银行的汇率风险就会增加;外币存款期限与外币资金运用的期限不匹配时,也会导致汇率风险上升;银行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需要保留一定量的未平盘头寸,也承担了汇率风险。

折算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变动而引起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某些外汇项目全额变动的风险,其产生是因为进行会计处理时将外币折算为本国货币计算,而不同时期使用的汇率不一致,所以可能出现会计核算的损益。比如:银行为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需要将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换算成本币表示的资产和负债,这是就会面临汇率换算的风险,从而影响银行的财务报告结果。

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非预期变动引起商业银行未来现金流量变化的可能性,它将直接影响商业银行整体价值的变动。汇率变动可能引起利率、价格、进出口、市场总需求等经济情况的变化,这些又将直接或间接地对本行的资产负债规模、结构、结售汇、国际结算业务量等产生影响。如:本币汇率上升时,国内出口下降,收汇减少;进口增长,对外付汇增加;外资外债流入减少,对外投资则可能扩大。

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商业银行外汇资本金面临的汇率风险。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来源可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在境外股票市场,通过公开发行上市募集的外汇资金;二是由境外的战略投资者认购一部分股权形成的外汇资本金;三是由国家通过外汇储备注资方式形成的外汇资本金。受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银行的外汇资本金折算成人民币资本数额也会发生变动。如果人民币出现较大幅度升值,则商业银行的总资本金数额可能会发生较大缩水,这无疑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和经营绩效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资产与负债的汇率风险敞口。在国际汇率有变动时,银行外汇资产的头寸匹配和币种搭配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随着我国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外汇资金需求不断上升。对比快速增长的外汇资金需求,商业银行的外汇资金来源并没有显著增加。在过去两年中,国内银行体系的外币业务贷存比一度高达90%以上,反映出银行外汇资金供应相当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外汇信贷业务的需要,多家银行向主管部门申请了以人民币资金购买外汇,并向客户发放外汇贷款。这样做虽然解决了外汇资金来源问题,但是也造成了银行外汇资产与人民币负债之间的币种不匹配。当人民币出现升值时,必然给商业银行带来汇率损失。

第三,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风险。由于人民币汇率浮动频率和区间不断加大,商业银行的结售汇等中间业务的汇率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按照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天的波动幅度在千分之三以内。目前,国内银行人民币兑美元的牌价一般按照前一天人民银行公布的中间价确定,同时对前一天各分支机构结售汇的轧差头寸在市场中平盘。如果出现市场平盘价低于对客户的结算价,银行就要承担其中的汇率损失。

二、商业银行应对汇率风险的手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和衍生工具的迅速发展,既给银行业带来了新的业务机遇和盈利增长点,同时也对银行管理风险的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和负债对汇率和利率的波动变得更加敏感。利用外汇衍生产品则是规避外汇市场风险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对商业银行来说,不仅要规避自有资产、负债的风险或为套利进行衍生产品交易,同时还要向客户提供衍生产品交易服务。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然面临汇率变动的风险,在不断推出新的金融衍生产品来防范汇率风险时,对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外的环境也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外汇管理和外汇风险的防范。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变动频繁,特别是日元、马克与美元汇率的波动剧烈,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外汇资产及负债的市场价值,使拥有大量外汇资产和经营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面临较高的汇率风险。

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就是对冲风险,利用有效的衍生工具来规避风险,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工具太少,难以提供更好的手段来规避风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可供使用的金融衍生产品单一,主要集中在人民币远期结售汇,而市场成交量规模也不大。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对银行的风险规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汇率市场化的同时,汇率随市场波动的风险就成为银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并受人民银行的管理。

1、即期外汇市场

即期外汇市场是外汇远期交易工具的基础,外汇远期合约的定价需要即期汇率,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即期外汇市场。如:减少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承担维持市场均衡的职能,使即期汇率逐渐市场化;放松对银行即期外汇交易的头寸限制,使其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持有外汇头寸的规模以及进行保值或投资行为;逐步允许投资项目的参与即期外汇交易,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提高市场流动性。

2、开办银行间远期外汇业务

银行间远期外汇交易是指交易双方以约定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日期交割的人民币对外汇的交易。

国际业务受汇率变动的影响是各家银行都无法回避的,银行在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中,会持有远期外汇头寸。但国内并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远期结售汇头寸抛补,很多国内银行都选择各种间接方式予以抛补。而远期业务的推出为银行回避汇率风险提供了相应的避险工具。

从人民币远期交易本身来看,一方面要考虑监管、法规制度层面是否健全完善。往往在推出产品的时候,政策是比较早的出台了,但仍有许多不健全的地方。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规模有限、市场的流动性不十分透明、市场工具也有所欠缺,这就要求我们根据企业自身的供求去选择合适的工具,这样统计的数据和流动面是比较理性的。另一方面,我们正处在计划和市场之间的转换阶段,计划的手段和强度特别大,市场的部分在增强,但是市场的工具是比较弱的。政策与市场的博弈不是很对称。利用市场化的手段和工具来发展中国的金融市场是一个利好,但目前,市场的风险主要集中于市场本身流动性的风险和由此而带来的道德风险。这个道德风险是超约束的,它与个人的品行、监管的漏洞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发展银行间外汇业务时,要注意防范市场风险。

3、开展掉期交易

掉期交易是指一笔即期与一笔远期交易的组合,是一种常用的对敞口头寸进行套期保值的方式。在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中,境内机构与银行有一前一后不同日期、两次方向相反的本外币交易。在前一次交易中,境内机构用外汇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入人民币,在后一次交易中,该机构再用人民币按照约定汇率从银行换回外汇;上述交易也可以相反办理。掉期交易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干预本国外汇市场,进行外汇储备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由于掉期交易操作灵活,适合在本国资本市场深度不够,避免对即期外汇市场直接影响的情况,掉期交易在远期外汇交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掉期交易将广泛使用在我国的外汇交易市场,成为主要的汇率风险规避工具之一。

掉期交易市场可引入做市商制度。由于掉期交易的风险较低,银行可持有比即期头寸更多的掉期头寸,并且可以将掉期头寸持有至下一个交易日,而对于即期外汇头寸,银行通常在交易日当天结算头寸来避免承担汇率风险。在风险管理上,银行可以拥有一个较高掉期头寸,不需要频繁地通过经纪商或银行间市场进行冲抵掉期头寸,可以节约交易成本。

4、外汇期货、期权交易

外汇期货是指签订货币期货交易合同的买卖双方约定在将来某时刻,按既定的汇率,相互交割若干标准单位数额的货币。外汇期货交易作为外汇远期交易工具的一种,与远期外汇交易相互补充,发挥着特定的作用。外汇期货市场的存在,使套利者能够在外汇远期市场和外汇期货市场这两个市场进行套利活动,从而有助于保持两个市场的价格联系,有利于价格形成的合理化。外汇期货市场具有保证金交易、双向交易和对冲机制等特点,可以吸引社会公众参与。

以上四种汇率风险防范的手段,由于交易方式各有不同,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存在差异,各自所适用的环境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应循序渐进地推出远期外汇产品。目前,在完善即期外汇市场的同时,应重点发展人民币与外汇间外汇远期市场,积极开展掉期交易,随着人民币汇率改革进一步深化,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适时推出外汇期货、期权产品。

同时,可借鉴发展中国家汇率自由化进程中规避汇率风险的经验。从汇率改革成功国家的经验,可以看到很多国家在汇率制度改革以后,都进行了外汇市场的完善,增加交易品种,来防范汇率风险。例如,韩国从1980年2月开始,韩元与美元脱钩,引入盯住一揽子汇率制度,开始汇率制度市场化的改革。由于汇率浮动空间加大,企业、银行面临的汇率风险增加,为了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1980年7月,政府当局批准了韩元与外国货币间的远期交易。1982年7月,外汇指定银行与客户间远期交易的最长期限从6个月延长至1年,并取消了对外汇指定银行间远期交易到期日的限制。对于远期合约的期限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外汇指定银行和非银行客户间远期合约的期限必须以真实交易为基础。1983年5月,韩国政府取消了外国货币对韩元远期交易的资格限制,以前只有美元、英镑、马克和日元具有交易资格。1983年11月,韩国政府取消了对央行与国外银行分行进行掉期交易的限制,允许到期日在1年以上的长期掉期交易。随着80年代后期经常项目赤字转为盈余,曾经因为长期经常项目赤字处于严格管制下的外汇交易也开始实施自由化。汇率制度、头寸管理和基本备案文件要求等领域开始解除管制。1987年10月,韩国政府取消了对韩元与外国货币间远期交易合约的期限限制。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国政府实行了完全浮动的汇率制度,汇率由供求关系决定。由于汇率风险的进一步加大,政府又免除了对远期和衍生产品交易的真实贸易背景的要求,并可通过外汇指定银行进行所有的衍生产品交易,包括韩元/美元的期货与期权。由于外汇衍生交易品种的增加,逐渐满足了汇率避险要求。我们可以借鉴韩国政府逐步放宽对外汇交易的限制来规避汇率风险。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汇率风险的建议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市场化进程的深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层出不穷,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空前的机遇。国内银行业如何在竞争中不断壮大自身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外汇业务风险管理能力,适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紧迫的课题。

对于汇率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发挥其中介作用,利用衍生工具为自己和其他经济主体提供规避风险的产品和服务。开办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对中国商业银行意义重大,它不仅为商业银行的外汇资产和负债提供了规避风险的管理工具和手段,更重要的是为中资银行转变增长方式、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然而,目前中资银行对此项业务的认识水平和运用能力还很弱,因此,要加强培养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的经营管理能力,提高防范和控制金融衍生产品风险的水平和能力,应对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中的汇率风险。

1、加强防范和控制风险制度和内部控制建设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国内经济主体对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汇率避险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币对外币间远期和掉期交易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套期保值的主要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也是国际外汇市场上通用的避险工具。汇率衍生产品的推出,有助于国内银行尽快适应汇率变化后的新环境,增强经营的风险意识和管理风险的能力,为走向国际市场做好准备。在中国,金融衍生业务还是新业务,即使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也是高风险业务领域,商业银行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制度,在此前提下大力发展金融衍生业务。另外,由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具有极大的市场风险,银行必须加强自身内控建设,如果银行不能抓住机会加强内控建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有可能为银行经营带来风险。

2、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

我国外汇市场基础建设的措施将随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步伐加快而接连出台。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活跃、有效的外汇市场一方面提供了风险管理与对冲的工具;另一方面,也扩大了银行的业务范围,成为中外资银行的一个竞争的焦点领域。银行根据自身业务与风险管理水平对客户自主报价的能力反映了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商业银行特别是内资银行必须在人民币汇率产品的定价机制、平盘方法、操作流程、风险管理、it系统以及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能力建设,否则市场化的结果必将是优胜劣汰,落后者在这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中的差距将会被不断拉大。

面对汇率风险,商业银行应该切实转变传统的思维定势,积极打造新的盈利空间,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适时推出新的外汇理财产品,有效规避和控制汇率风险。在浮动汇率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体制下的思路,以市场化的方式来应对汇率的变化。商业银行要积极创造外汇理财新市场,如充分发挥人民币外汇交易做市商的优势,利用海外机构网络,加速银行的国际化进程;在积极引导客户增强对人民币汇率机制认识的基础上,加快业务创新,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避险、保值、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积极开发风险管理的产品、风险对冲的产品以及投资产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等价值互动的机理,分别对进出口企业采取不同的定价政策;加强对汇率风险管理的研究和实践,密切关注汇率走势,有效控制汇率风险敞口,尽量规避汇率价格波动造成的汇率风险。

3、加强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

银行要借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机会,大力发展外汇市场和各种金融产品,同时要使商业银行能够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风险管理工具。商业银行要精心制订自身管理风险和承担风险的策略,不能像固定汇率制那样可以把各种风险转移给国家,要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和定价能力,在竞争环境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汇率风险管理经验,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开发外汇衍生产品,引进国际市场上成熟的报价模型和风险管理软件、技术来规避汇率风险。如兴业银行的外汇宝业务采用了国际通行的"浮动报价法"目前,国内银行通常采用固定差价点数的办法制定外汇报价,而该方法则是根据各交易币种的活跃程度、汇率波动等情况实时制定差价点数。在市场流动性强、汇率波动幅度小的情况下,该行会适当缩小报价的差价点数;在市场流动性差,汇率波动幅度大的情况下,该行会适当扩大报价的差价点数。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有效控制了自身的汇率风险,同时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报价,实现了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银行与投资者的双赢格局。

4、利用差别定价策略提高利润,减小风险

在2005年8月8日的银发[2005]202号文件《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快发展外汇市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提出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询价交易系统,即在双边授信基础上,通过交易中心询价交易系统进行交易,交易的币种、汇率、金额等由交易双方协商议定,询价交易实行双边清算,风险自担。此措施的出台为商业银行自主确定结售汇等人民币汇率产品定价创造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汇率改革后,企业客户面临的本外币汇率风险将明显增加,对相关的汇率风险管理产品需求也相应增加。商业银行可根据不同的客户,不同的交易方式,不同的风险灵活定价,来规避汇率风险,提高自身利润,相当于市场营销中的定价策略。如对公客户议价能力总体强于个人客户,因此对一定规模的对公客户可以采取单独议价的方式,而对于大多数个人客户来说采取标准报价。

5、加快培养一批专业人才,适应金融衍生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金融衍生业务对人才的要求不仅是要有扎实的数量分析基础,还要对经济金融大势有深刻的洞察力,而这方面的人才在国内市场还非常匮乏。因此,培养这方面的专才已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

2、易纲,海闻.货币银行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9

3、温彬.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5(9)

4、郑国中.人民币汇率改革考验中资银行[J].经济导刊.2005年(9)

5、王凯.汇改之后:银行业面临的“矛”与“盾”[m].中国外汇管理.2005(9)

6、高扬.发展中国远期外汇品种的有先次序[m].国际经济评论.2005(9-10)

作者简介:

市场开发情况汇报篇8

乐山、眉山两地市场为主,四川其它地区及省外市场为辅

二、调研内容及任务

(一)调研专业

拟新开设专业或调整专业及2010年拟招生专业。

(二)调研主要内容

1、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结构、专业核心能力技能要求、行业标准及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2、就业定位:就业领域、就业方向、就业岗位。

3、开办条件:师资,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习基地情况。

4、在办专业就业学生质量问卷、就业状况调查。

5、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对相关人才需求(量)情况;学生家长需求情况。

(三)任务

1、完成教育教学质量、就业状况、专业市场需要问卷调查。

2、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形成本系(部)“*专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报告”。该报告应包含区域经济、产业发展背景、市场需求情况分析、学生家长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及学院专业建设现状及支持条件、存在问题、解决办法、今后本专业建设思路及规划、调研结论等。

3、制作ppt进行专题汇报。

4、根据专业调研的情况提出新申报专业方案和2010年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或修订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编制或修改专业导航。

三、时间安排

2009年11-12月开展市场调研、进行专业调研分析。

2009年1--2月底形成调研报告、制作ppt。

2009年3月作专业建设汇报。

2009年4月拟定新专业申报材料初稿、按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及编制模板要求形成2010年拟招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稿、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修改、专业主任审核修改、(系部)主任审定并签署意见后上报教务处审批。

四、调研方式:社会、行业企业、医院考察、座谈、问卷

五、调研牵头部门

(一)牵头部门:教务处、招生就业处

(二)协助部门:学生处

六、调研承办单位:各系部

七、说明

(一)以专业(群)书写调研报告,收集、整理、统计问卷调查情况,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或申报新专业资料,制作专业建设ppt汇报资料。

(二)以上资料准备齐全报送教务处备案后,才能给予经费报销。

(三)2010年3月全院随机抽查ppt专业调研及建设汇报

市场开发情况汇报篇9

乙方(机构):_________

为明确甲乙双方在供应港澳冻肉禽出口业务中的权利和义务,根据外经贸部关于《供应港澳鲜活冷冻商品出口工作暂行办法》和《关于对港澳出口冻肉禽的若干管理规定》的规定和要求,甲乙双方达成协议如下:

一、供港澳冻肉禽的品名:冻乳猪、冻猪肉、冻牛肉、冻羊肉、冻鸡、鸭、鹅、乳鸽及上述商品的副产品,上述商品的具体品种及与海关协调制度对应的商品编码,以外经贸部定期的《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分级发证目录》为准。

二、出口地区:香港或澳门。

三、方式:甲方委托乙方作为对港澳出口冻肉禽的总。具体的方式按不同情况分为以下几种:

(一)按有关管理规定,甲方以类似“卖断”的方式或以代销方式委托乙方经销的一般质量规格标准的冻肉禽,甲乙双方应通过合同或传真等方式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其中:

1.具体品种、数量和交货期:甲乙方应根据外经贸部给甲方下达的年度配额,并在广办下达下月月度配额前,由甲方落实各品种货源情况,并根据市场行情由乙方向广办提出各品种数量建议。在广办下达月度配额后,应严格按配额执行并签订合同。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月度配额规定的品种、数量和时间签订合同,甲乙双方需提前报请广办重新调整后再执行。违约者,应给予对方相应补偿。

2.质量规格:甲方的供货质规应符合供港澳冻肉禽的有关质规标准(详见《关于对港澳出口冻肉禽的若干管理规定》的附件)。如有质量问题,乙方应在收货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向甲方提出。确系质量问题而给乙方造成的损失,由甲方负担。乙方应保证货物在港澳存放期间完好无损,如发生货物损失、灭失,应负责赔偿。

3.价格及结汇时间:在由乙方采取“买断”方式经销的情况下,价格由甲乙双方按照市场行情,本着优质优价、同质同价的原则商定。双方应在每月25日前确定下月有关商品的价格,一经确认,双方都必须严格执行。结汇时间由甲乙双方商定,正常情况下,结汇时间不能超过甲方货物到达后三十天。在由乙方代销的情况下,乙方应按市场实际售价,扣除有关费用及佣金后,如数结付给企业,每次结付的时间由甲乙双方商定。乙方应向甲方公布所有费用的详细情况及帐目。乙方收取的佣金比例由甲乙双方协商确定。

4.其它:供港澳冻肉禽的出口商检证(包括收货人名称等内容)、包装箱唛头标记等事项,甲乙双方严格按外经贸部的有关管理规定办理。

(二)按有关管理规定,对甲方可以选择甲方、乙方和客户三家签约方式的商品(即良种猪分割肉、小包装的冻肉禽和供给新客户的各类商品),三方应通过合同来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其中:

1.品种、数量和交货期:根据甲方的供货能力和客户实际可以接收的能力,在三方事先达成一致的情况下,由乙方向广办提出具体的品种、数量和交货时间的建议。在广办正式下达月度配额后,三方可签合同确定具体的品种、数量和交货期。

2.质量:甲方的供货应符合相应的供港澳冻肉禽的质规标准(详见《关于对港澳出口冻肉禽的若干管理规定》的附件)和客户的具体要求。乙方有检查甲方到货的质规、数量并向国内有关管理部门报告检查结果的权利。如因供货质量问题而发生争议,甲乙双方共同与客户交涉,有关经济损失由责任方承担。

3.价格及结汇时间和结汇方式:采取三家签约的方式成交的出口价格不得低于乙方认可的最低价格。结汇时间原则上由三方协商确定。乙方负责统一收汇、统一结汇。客户应按三方确认的时间及时将货款结给乙方,乙方在收到客户货款后三个工作日内将货款结给甲方,有关费用由甲方承担。

4.三方签定的合同中应明确规定乙方负责统一办理有关商品的进口手续,货物入口后,具体的交接货方式由三方商定。汇率由双方协商确定。

6.乙方有向国内有关管理部门报告客户经营销售情况的义务,如发现客户后参与走私等违章行为或有低价冲击乙方有关商品销售渠道的情况,乙方在向有关部门报告时,应通报甲方,以便甲方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其它:有关出口商品的商检证(包括收货人名称等内容)、包装箱唛头标记等甲乙双方应严格按照外经贸部的有关管理规定办理。

四、乙方负责市场的调研工作和市场开拓工作,有义务向甲方通报市场行情和对甲方所供商品的质量、市场销售、市场反映的情况,帮助甲方提高商品质量,发展市场适销品种,扩大甲方商品的市场销量。

五、甲方应根据乙方提供的情况,及时解决出口中存在问题。甲方也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赴市场了解所供商品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反映,乙方对此应提供相应的便利条件。

六、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根据外经贸部的规定协商解决。本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本协议正本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副本若干份,交有关管理部门(贸管司、广办)备案。

七、本协议有效期至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到期双方再协商续签。

甲方(公章):_________

乙方(公章):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代表(签字):_________

市场开发情况汇报篇10

“黑色星期四”,8月9日国际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震动,对于这个“大事件”,法国经济报纸《费加罗日报》如是评说。

震源出自该国最大的银行Bnp(百富勤银行)。美国向一些没有什么信用的个人提供了住宅贷款(次优贷款),百富勤银行麾下的基金参与了进去,结果贷款回收成了问题,总行方面决定停止次优贷款。此结果刚一宣布,全世界的金融市场像是得了传染病一样,开始进入收缩状态。

欧洲中央银行(eCB)为了减弱金融体系的不安,当天决定向欧洲市场提供超过相当于15万亿日元的大规模紧急资金,8月9日以后,美联储及日银也迈出了共同步伐,连续几天向市场提供了资金。但是,投资者“逃避”心情强烈,欧洲震动带来了股价的下滑。

大概是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均感受到了“次优按揭”的怪异,美联储为了稳定金融市场,于17日紧急调整了金融政策,并没有按市场预测的那样下调美国政策利率(FF利率),而是直接下调了0.5%的官定贴现率,而且延长了初级信用的借贷期间(从1天延长到了30天)。

其后,美国股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但算不上已经稳定。8月21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与美国参议院银行住宅都市委员会负责人进行了会谈,两人商讨了稳定金融市场的对策问题,但当天的30种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指数收盘时还是下跌了30点,美国财务部长保尔森说:“目前还不能立即找到解决信用收缩的对策。”市场不安卷土重来。

规避风险,抛售日元

全球市场的现金流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从美国投向海外市场的资金,为了“规避风险”开始出现了逆流,其象征是外国市场“借进日元”的现象开始出现了变化。

过去,人们是借入利率较低的日元,然后将这些资金投向利率高的国家。但现在突然逆转,开始转投日元(购买日元),令日元汇率出现了急剧上升。8月17日一天日元从前一天的116兑1美元,猛增到111日元兑1美元。

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提供的数据显示,日元借贷交易数额在减少。在该交易所交易的日元期货,在6月26日买卖差额为189,000张,但到了8月14日已经下降到了22,000张,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仅有最多时的1/9左右。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几个:第一是汇率变动幅度在扩大,第二是股票市场价格在下跌。

汇率的变化表明,过去汇率只发生小范围的变动,但现在变动大了以后,发生了外汇差价,让那些希望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利率差赚利息的人完全失去了希望。急剧的日元升值、股价暴跌,8月17日当天市场参与者预计的变动幅度为22.5%,比前一天突然增加了9%左右。变动幅度的提升,让这些参与者几乎无利可图。

日元汇率的走高,让借日元进行交易的对冲基金降低了投资能力。为了填补因为投资股票而造成的损失,他们不得不采取相反的措施:购买日元抛售美元。

在借进日元去外国投资的过程中,很多个人投资者均使用了外汇保证金交易(FX)方式。矢野经济研究所的调查表明,FX的市场规模(保证金)在2006年年底与上一年相比增加了62%,达到6133亿日元。他们为了买进土耳其里拉、冰岛克朗等高利率通货,而抛出日元,其利率差收入(交换点)是惟一的追求目标,日本最近的报道显示,“一些家庭主妇闲来无事,靠FX赚取了巨额利润,因为没有纳税而被曝光。”这样的报道更加为FX交易推波助澜。

玩FX交易的投资家们,现在面临着抢购日元的压力。由于日元急剧升值,投资家们放在金融机构那里的保证金在日元升值到一定程度以后,被强制性“去损”(没收),这样的情况已经发生不少。

据Jp摩根的推算,FX使用的抛售日元一时曾达到7万亿日元,但8月16日一天就被压缩了2.5万亿日元,到了8月17日,已经仅有3.2万亿日元,不到最高时的一半。

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先后突然陷入一种混乱状态,似乎在流行一场传染病。aBn阿木落银行外汇本部本部长高安佳子说:“何时能回到借进日元进行投资的状态,谁也说不清楚了。”

日美利率差在缩小,日元有可能逼迫110

美联储在提高了官定贴现率以后,美元日元汇率开始在115日元左右变动。日元的急剧上升得到阻止,但变动率依旧很高,未能将其打压下来。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们目前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与次优按揭相关的投资损失也许很快会把火烧到其他金融领域,人们越发地疑神疑鬼。三菱UFJ证券资深经济学家吉川雅幸说:“如果信用收缩的动向不能解消的话,有可能出现美国FF利率与官定贴现率同时下调的现象。”

外汇市场现在最大的买卖材料就是股价,这是市场是否已经动摇的最好晴雨表。如果股票市场能稳定的话,还有可能出现“借进日元投资外国”的现象,但目前似乎无人看涨日元,市场上人们大都看跌日元,花旗银行日本主任经济学家藤井知子说:“如果希望汇率方面的混乱能得以收拾的话,还需要对政策性利率的差别进行调整。”

但是,日美欧的金融政策要看9月以后的股价而定。日本景气继续扩大的话,日银总裁福井俊彦将不会提高利率。而美国经济中的住宅需求进一步减退的话,个人消费趋冷,整个经济将令人担忧。9月将出现美联储下调FF利率的情况,瑞穗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饭冢尚米说:“这是美国经济比预想的还明显下滑的一个预兆。”从日美政策性利率变更、经济基础状况的比较来看,日美外汇变化将最终带来日元升值。

购进日元抛售美元将持续到何种状态呢?目前人们认为110日元是条警戒线。按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推算,1美元兑换110日元以后,出口比率比较高的汽车产业,其利润将比上年度减少14.4%。

目前大多数企业认为,日元与美元的汇率在115左右会稳定下来。日本国内的大多数出口企业基本上持这种观点,以此为基点制定了经营计划。而且还通过预约的方式,在期货方面采取了买进日元卖出美元的动作。

但是,西挨贴综合银行外汇营业部长斋藤裕司认为,“如果超过110日元,其上升进度会非常的快,出现1999年11月的102日元的现象。”Jp摩根主任FX战略家佐佐木融则说:“1998年俄国危机时,美联储降低利率后,出现了美元的暴跌(日元的飙升)。”

每升值1日元企业将减少350亿日元的利润

在欧美等国构筑了销售体制,在收益上依靠国外的企业,将受到日元汇率的强烈影响。

正在重组的三菱汽车,虽受到了日本国内市场的限制,但在欧美市场销售得不错,而且基本上是从日本组装好汽车以后出口到国外。日元对欧元的汇率升高1日元,该企业将减少5亿日元的利润。丰田情况就更甚了。尽管丰田也通过外汇期货的方式规避风险,但日元汇率每升值1日元,丰田将减少大约350亿日元的收益。如果日元持续升值的话,今年丰田获得有史以来最高收益的预想将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