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重难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18:33

初中历史重难点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学习存在困难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71

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一个新学科就是历史。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历史是一门学生十分喜爱的学科,很多学生对历史事件十分感兴趣,对历史教材上的图片也很感兴趣,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喜爱,无疑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虽然历史是一门学生较为喜欢的学科,但是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依然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质量。

一、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分析

历史虽然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但是很多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也会产生疑惑,从而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本人就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几点困难进行分析。

(一)在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方面存在困难

就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来讲,存在的一个较为突出的困难就是学生对历史事件时间的掌握程度不够。翻开初中历史教材,我们会发现有很多以文字形式或者数字形式表示的时间,学生在记忆单个时间点的时候不会感觉到困难,但是随着学生学习的时间点的不断增加,需要学生掌握的时间点也越来越多,学生就会出现混淆的情况。同时,由于时间点的掌握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十分重要,学生在时间点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自然也就会影响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有效性。

(二)在灵活应用知识点方面存在困难

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鼓励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认为只要学生能够清楚的记忆知识点,就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新时期历史学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历史知识点,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同时也才能更好地应对现代考试。而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之一,就是难以对知识点进行灵活应用,这无疑给学生学习历史学科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三)容易遗忘

遗忘是一种正常现象。但是学生在进行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方法使学习的知识点得以强化,进行有效记忆,那么,势必会对学生学习历史学科产生不良影响。而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之一,就是在掌握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往往出现遗忘的现象。知识点繁多且较为零碎,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而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那么,知识点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遗忘现象,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四)在建立历史知识体系方面存在困难

知识体系化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理念。学生将学习的知识点体系化,不仅对学生更加清晰的掌握知识线条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更加有效的应用知识点也有很大帮助。历史学科虽然知识点较为繁多且零碎,但是也是一门知识线条、框架十分清晰的学科,因此,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将知识体系化。而就目前初中学生在建立知识体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在建立知识体系方面存在困难。一方面,有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建立知识体系框架;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即使了解如何建立知识体系框架,但在建立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建立知识体系框架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

二、解决初中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的有效措施

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对初中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教师要对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针对上文中分析的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本人提出如下几种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的策略:

(一)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时间记忆方法

历史时间的学习既是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历史时间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历史时间点的学习,本人要求学生列出历史事件发生表,将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时间清晰的罗列出来,更好的帮助学生记忆,避免出现混淆的现象。当然,由于学生在时间点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遗忘的现象,需要教师鼓励学生对历史时间进行反复的记忆,并能够经常复习,强化记忆。

(二)培B学生灵活应用历史知识点的能力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灵活应用历史知识点方面存在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重点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就结合相关的应用题目,一边使学生掌握知识点本身的含义,一边使学生明白知识点是如何应用的,进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思考对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三)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

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遗忘现象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理解了历史事件的含义,才能强化记忆。当然,学生也可以采用一些较为巧妙的记忆方法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初中历史重难点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80-01

初中历史教育不仅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是,初中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并不高,而且也不重视,教师教学方式的欠缺等因素使的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难以提高。下面将对这些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因素进行详细的论述。

1.初中历史的教学现状

1.1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现在阶段教师在对初中历史进行教学时,大多采用的是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负责讲解,学生仅仅作为简单的被动的接收者。这种老套,枯燥的教学模式是初中历史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1]。其次,由于现在的竞争日益的激烈,使得一些教师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仅仅是对学生进行浅层次的历史教学,并划出一些所谓的重点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这样违背了初中历史教育的初衷,难以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不利于初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发展。再者,一些初中历史教师的水平较低,也是教学方式难以得到改变,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的原因。由于大家对初中历史的不重视,就使得学校在选用初中历史教师的时候,往往很随意,有的初中历史教师1人身兼多个学科的教育,对历史的了解仅仅只有皮毛,还有的初中历史教师仅仅是照本宣科,将书上的内容简单的读一边,划一下重点就算完事,完全没有什么历史的专业知识。这些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原因。

1.2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除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提高外,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兴趣较低也是影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原因。影响学生对初中历史学习兴趣的原因也有一下的几个方面:第一,作为教师,不重视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一些初中历史教师自己本身就不重视对初中历史的教学,仅仅将初中历史教学看作是应付,再加上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本身就是代课教师,对初中历史的讲解仅仅是照书念,这样就使得初中历史课本身所应当具有的含义不能够得到真正的展示。这样效率较低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初中历史教学变得更加枯燥,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更加难以提高[2]。第二,作为学生,对初中历史这门课程不够重视也是导致学生学习d趣不高的原因。学生不重视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是教师和家长老是向学生灌输,学好语数外,其他的科目都不重要这一思想,这样就会使学生认为初中历史课不重要,对历史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高。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教师教学缺乏新意,再加上学生学习课程较多,负担较重,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得到提高,使得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

2.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建议

针对上述阻碍初中历史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的两个主要因素,现提出以下两个建议进行改进。初中历史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应当重视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2.1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要想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首先,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照本念书的教学方式,应当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例如:对学生谈一些课本之外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将知识串联起来,真正的理解初中历史所包含的内容并且能够进行有效记忆[3]。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开展一些趣味小活动,增加学生对初中历史的了解,从而增加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初中历教学效率。其次,学校也应当重视初中历史的教育,要求初中历史教师能够具备专业的知识,不应当仅仅是要求一些代课教师对历史进行讲述。因为只有具有专业历史知识的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历史教学进行更深层次讲解,才能够理解初中历史教育的真正含义,才能够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2.2提高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除了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外,学生也应当提高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应当如何提高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呢?首先,教师应当以身作则,重视对初中历史的教育。这样才能够带动学生重视对初中历史的学习,才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才能够对初中历史进行更深一层次的探究,这样才能够寻找到提高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其次,学生也应当重视对初中历史的学习,初中历史能够帮助学生建议一个较好的综合素质,会增加学生对历史的了解,同样也会对学生在未来获得好的成绩奠定一个基础。

3.结束语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能力的培养都要靠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组织与实施。如果我们采取的方法得当,调度有方,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要对每一节课负责,对每一位学生负责,对我们的未来负责。

参考文献:

[1]李新来.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39).

初中历史重难点篇3

1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了一些常用软件的使用,比如word、excel、powerpoint等,甚至有的学生掌握了一些图片编辑的软件,能够自己设计出精美的图片。这就为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多媒体教学打下坚持的基础,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兴奋点。

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与思维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处于感性思维较强而理性思维、抽象思维还不够完善的阶段,对于一些感性的材料学生能够保持一定的兴趣,而对于历史教学中的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则会显得比较陌生。因此,如何把相对抽象的知识转换成学生容易接受的知识,使教学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多媒体教学。这一教学手段集音频、视频、图片等于一身,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增强学生的关注度,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符合学生不断增长的求知欲望在当今世界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只有终身学习,及时补充新的知识,才能不被社会和时代所淘汰,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学生是最有朝气的一代,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勇于并善于接受新鲜事物。通过多媒体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一要求,使他们通过多媒体最大限度地学习新的知识,实现长远发展。

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急需多媒体这一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来解决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历史思维,养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历史情怀和爱国热情。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大部分教师都有这方面的意识,但是使用的教学手段则不能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比如有的教师在导课的过程中还是使用传统的“单纯讲授”式的导入,枯燥乏味,导致在课堂之初就没有活力,以后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在课堂教学环节,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部分教师不能接受多媒体这一新鲜的事物,把多媒体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来的现象。这就导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不能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不能有效地实现课堂互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初中历史课的教学效果。

2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从思想上认识了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才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具体使用多媒体来为课堂教学服务。具体来说,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和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多媒体能够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由于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回到原有的、真实的历史现实中去,这就需要根据一定的历史条件、历史史实,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再现”历史,创造有效的教学情境。具体来讲,通过多媒体创造教学情境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主要有这么几种方法:播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历史题材电影,再现当时的历史情境,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在历史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播放背景音乐,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各种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的展示,使学生能更直观、真实地了解历史,强化记忆,增强教学效果。

应用多媒体突破课堂重难点重难点的突破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特别是针对历史这一比较抽象的学科而言,由于其发生的历史事件年代久远,再加上学生自身的特点,造成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存在一定的障碍。而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则能有效实现这一突破。比如在讲授“夏商西周的兴亡”一课时,笔者针对“西周分封制”这一教学重难点,采用图表的形式,引导学生观看“西周等级示意图”并配有相关的文字说明,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一目了然,通过直观的形式使学生快速有效地了解了教学内容,也更好地实现了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应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多媒体的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初中历史复习课。在进行历史课的复习过程中,由于历史知识的零散、“杂乱无章”的状况,如果还依靠传统的教师讲解或者笔记的形式,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丢失,容易出现断章取义的现象,很难实现整体上的把握和认识。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使用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各个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历史发展的脉络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避免学生的繁杂劳动,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3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正确看待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利用多媒体为历史教学服务,实现有效课堂甚至是高效课堂。在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教学的发展,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中要始终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万不能脱离这一目标。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对这一问题的不重视,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课件所展示的内容往往超过本节课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整节课下来都是在观看幻灯片,在欣赏教师所准备的资料,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达不到多媒体教学应有的效果。更有甚者,部分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过多地看重于课件本身的质量,如一张照片的好坏、背景是否优美、使用大量的音乐等,这些脱离实际教学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没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现代课堂提倡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倡学生积极进行课堂展示。然而学生的展示并不是与教师无关,教师成为“旁观者”,恰恰相反,教师扮演着“主导者”“引导者”的角色。在初中历史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观察课堂学生的反应以及临时生成的各种问题,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要注意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总结,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多媒体历史教学的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要正确认识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认真研究在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陈琼.初中历史与多媒体教学[J].新课程,2013(9):

129.

初中历史重难点篇4

关键词:开卷考试;历史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08-02

初中历史科目在江西省的中考中采用开卷考试形式的几年中,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教学理念,考试要求明确、内容全面、试题规范,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了历史教学的发展。然而,反思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部分学生、个别教师甚至学校管理者在中考实行开卷考试的形势下对初中历史教学有着诸多认识上的误区,并影响了历史教学。为此,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研究。

一、从思想深处轻视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忽视其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学习的教学常规

现在有些师生在应试教育下都非常现实,你考什么我就学习什么,你多考我就多学,你少考我就少学,你不考我就不学。既然中考历史只有50分,那我只以50分的态度对待你。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对初中历史教学持较普遍的轻视态度,有些同学抱着“副科”的错误认识,对于掌握初中历史知识的各个基本环节严重缺失。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听讲,课后练习很多同学直接抄答案,把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放在考场上,临时抱佛脚,严重影响了历史课教学工作地开展。

对策:把初中历史当作一门正常的课程来对待。学校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常规检查考核等方面严格遵循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不歧视、不忽视;历史教师应该“自重”,搞好初中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所谓“主科”教师,要尊重初中历史的教学时间,不挤占、不挪用;至于学生,应以学习知识为目的,以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中考分数为现实利益诉求,搞好历史学习的各个环节,不放弃、不懈怠。

二、开卷考试时对课本或资料严重依赖

对于考试,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所有答案都在书上,缺少对知识的理解和思考。开卷考试科目时,很多同学把大量资料带入考场,考试一开始,有些同学连一些常识性的知识也要翻书,手忙脚乱,耗费大量考试时间。由于缺少平时积累,很多答案只是课本文字的拼凑。有些知识点似是而非,张冠李戴。

对策:教师应加强历史课堂教学的管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力争把重要知识点让学生消化于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应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注重平时点滴知识的积累。要记住,各种资料在开卷考试中其实质作用只是参考,而不是抄袭!

三、轻视开卷考试的难度

好的开卷考试题目既能减少学生的记忆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能考察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各项能力的提高情况。我省每年的中考历史试题难度基本固定,即容易题、中等题和较难题分值的比值约为5∶3∶2。可以看到其中难题也占了20%,加上中等难度题,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占到了一半。这些题目考察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对相关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较深刻的理解和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平时没有认真学习的同学是做不好这些题目的。事实上每年中考历史分数在40分以上的优秀考生比例还是不算大的。在初中历史多年开卷考试之后,其命题思路有迎合高考之势,对学生能力考察要求逐步提高,相应的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策:在观念上走出轻视开卷考试难度误区的同时,结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历年中考真题为蓝本,做到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对知识的讲练测三结合,有复习,有模拟,全面提高学生各项能力。

四、重“开”轻“闭”,忽视重要知识点的记忆

意思是因为是开卷考试而在学习中人为的违背了学习知识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只知道“开”眼翻书,不愿意“闭”眼“关”书,什么也不装入大脑,忽视重要知识点的记忆。“闭”上眼,“关”上书,茫然一无所知。开卷考试初衷是减少学生对死记硬背知识的依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但有同学认为,反正考试可以翻书,所以什么也不用记。相反,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初中历史的很多知识点离不开记忆。否则考试时翻起一大堆书来犹如大海捞针,盲人摸象,毫无所获。

对策:首先,明确面对初中历史开卷考试应记忆的知识点:(1)重要的历史时间、人名、地名,重大的历史事件等常识性知识点;(2)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脉络、基本规律和阶段性特征;(3)历史演进中转折性的重要拐点;(4)课本上能反映历史知识学科特点的重要文字表述和观点;(5)教师讲课中提炼归纳出的带总结性的知识点;等等。其次,以点带线带面,通过以上重要知识点的记忆建立起历史学科的知识框架体系。

五、学习历史重“过去”而轻“时事”

这里的“过去”即历史课本知识,“时事”即当今的“家事、国事、天下事”。2012年江西中考历史命题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时代性原则,该原则要求试题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经验相联系。这一原则给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明确的应试要求,也是我们平时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一种观念和能力要求。

对策:我们在平时的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注意把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当今的时事政治有意识的进行联系拓展,用历史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现代一些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来龙去脉、产生根源和发展方向,把握历史和时代的发展脉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把相关的历史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经验相联系,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他们可能有的生活体验,把握历史知识讲解的深度、广度和难度,学以致用。

六、重“知识”而轻“创造”

2012年中考命题还要求贯彻创造性原则。在这一原则的要求下,今年中考历史试题开放性问题达5分之多,占总分的10%。而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般侧重于课本知识的讲解掌握,对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做得不足,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显得力不从心,回答时要么无的放矢、漫无边际,要么头痛医脚,张冠李戴。显然,学生要解决开放性问题其是否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显得至为关键了。

对策:这就要求教师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打造开放性课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多角度思考问题。

初中历史重难点篇5

一、造成初高中衔接断层的原因探析

(一)由于中高考的考察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差距

中考在考查知识和能力的同时,更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对于高中而言,初中总体上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考试要求较低,注重识记。而对高考而言,历史基础知识是最低层次要求,更重视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基本能力的掌握与运用;重视“冷点”,关注“热点”和焦点;关注生活化素材。由此,不难看出中高考考察侧重点不同造成了教师教学侧重点产生较大的差距。

(二)学生年龄特点不同造成教学方法的差距

由于初高中两个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不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历史课堂教学模式都会有所区别。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注重体现历史的生动性和文化底蕴,注重学生的感性体验,注重尽量多提供形象的图画,创设历史情境和历史氛围,感染和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注重体现历史的深刻性,重视历史的“明智”功能。在学习方式上,以探究式为主,教科书提供大量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数据材料、图表材料等,要求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读懂材料、理解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以提出问题。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最终达到“学史明智”,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这种差异就决定了高一新生对高中教学的不适应。一时改变不了传统的接受式模式,在理解、运用方面的能力极差。

(三)课程内容和形式上的脱节造成的差距

在课程内容上,初高中历史课程有所脱节。初中课程改革初衷是为了改变‘繁、难、偏、重’的现象,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所以出现初中阶段历史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弱化、基础知识大量减少的趋势。高中新课程改革却出现专题化和学术化的迹象,其初衷是为了减少重复知识,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能力,但其能力要求无疑较之初中提高了几个层次,使得初高中历史课程之间的距离骤然增大,学生就需从相对“低幼化”的初中课程进入比较“专业化”的高中历史课程”,而这个跨度是非常大的,对学生而言这个转变也是很痛苦的。

从教材编排结构来看,初中为通史框架,高中开专题课提高。高中新教材采用“模块”加“专题”的形式展现课程内容,虽然避免了与初中历史课程内容的简单重复,做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局部与全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但这种设计想法是好的,但是忽略了初中通史本身就不系统不全面,呈现片段化的现实,也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高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导致在学生的初中学习与高中学习之间形成了比较高的门槛,无形中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

(二)我是如何应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过渡的

在开学的一周内我都没有直接进入教材的学习,用三至四节课的时间来完成高一新生过渡。我根据多年实践,针对学生实际,安排以下教学内容:

1、介B历史基本概念、历史学习的要求与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2、介绍历史材料的来源及辨析可信度的标准。

3、介绍一些基本的政治经济学、哲学观点: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与政治的关系、辩证法观点、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实践证明,这么做是十分有效地,帮助学生运用理论来正确认识理解。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基本能够运用历史唯物史观、辩证唯物史观来解决问题,既适应了高中课标对学生的要求,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

4、中国朝代演变概况以帮助学生构建中国通史基本脉络,便于专题学习的完整性。

5、介绍几种历史史观(又叫历史范式)近些年来,高考越来越呈现一种趋势:即从宏观角度考察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历史思维。四川教育学院的冯一下教授的撰文多次强调这一概念,也得到普遍的认可,很明显,这将是历史高考的必然方向。如果等到高三阶段再来强化训练,我认为已然太迟,不如从高一着手灌输,逐渐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到高三就水到渠成。我向学生介绍了整体史观、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社会史观、阶级斗争史观,事实证明,这么做也是行之有效的,学生能够用不同的史观来认识同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多角度、多层次来看问题,极大地调动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重难点篇6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衔接;激发兴趣;创新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76-01

历史教学在中学教育教学中是一门很容易被忽视的学科。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才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众多元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所以,培养出怎样合格类型的人才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重中之重。

中学教学中的宗旨是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人才,要求中小学生的方方面面素质要全面整齐的发展。笔者从历史学科的重要性,联想到历史科教学目前存在的一些困难,经过思考,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提出几点浅陋的看法。

1历史学科在中学教学中的现状

1.1教学环境令人堪忧:正因为目前中学的管理机制,中学普遍重视语、数、外三门高考必考科目,而轻视历史学科的教学。这种现状导致在第一线的历史教师困惑重重、步履维艰,而这种困惑主要来自教和学两方面,表现为三个层次:一是薄弱的基础。由于中考进行开卷考试,初中课时安排少,又缺乏专业教师,往往是其他学科甚至音乐、体育这样与历史科缺乏联系的教师“越俎代疱”,完全没有正规的教学、学习和训练环节。二是学习观念滞后或失误。学生初上高中在学习目标上仍然认为历史学习就是记忆一些过去年代的人和事,历史考试不过是考查年、月、日和人、地、事的记忆数量和程度,但对当前高考改革形势一无所知;在学习方法上视机械背诵为唯一的法宝,不愿认真听讲,缺乏积极思维习惯,认识不到训练的意义,不做平时积累、循序渐进的打算。

1.2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态度存在严重的偏颇: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冲击,人文学科的地位本身就大不如前。种种原因,使得“历史是‘副课’”的观念,早在初中阶段,已经有意无意地根植于学生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这种态度,也被带进了高中历史学习的课堂。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对历史的学习,在态度上不够重视,乃至轻视。如果教师不加正确引导的话,那后果就是历史真的被学生“抛弃”!这是同行不想看到的,那么,就需要高中教师在学生入学后,想方设法地端正学生的态度,使学生认清历史学习的重要性。

1.3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存在不足之处:在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中,更多是介绍一些基本的历史现象,更强调记忆。因此,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方法上比较简单,就是死记硬背。而进入高中后,很多学生在沿用了初中历史的学习方法,认为只要背好了书,就能把历史学好,重记轻思的现象十分突出。

2在课改下,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的曲折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1教师要关注差异,分层教学。

2.1.1思维品质的差异:初中学生思维属于经验型逻辑思维(即需直观感性经验的支持),初中生认知水平各方面技能远比高中生低,且知识迁移很少,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正视初高中学生由于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知识层次存在各方面的差异,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矫正我们的教学,选择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

2.1.2学生学习品质存在的差异

(1)初中学生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等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这是由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接受、理解,也注重各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完善。

(2)初中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比较不明确,学习的主动性也比较差。

2.2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高一学生正处在思想和心理从感性到理性过渡期、转型期的开端,在能力要求急剧攀高、理性思维显著增强,且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学习中,如果任课教师把指导高考备考中的那一套思维习惯和教学模式不自觉的用到高一阶段,板着面孔做学问,板着面孔教书,不仅是不合时宜的,也必须是失败的,因为这必将学生觉得老师“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从而“望而生畏”、“知难而退”,产生强烈的厌倦、挫折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更遑论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其实,高一教材丰富的人文知识和历史课堂开放的结构,包含着大量有趣味的因素和激起兴趣的契机。有兴趣引路,扭转观念,培养能力的努力才能渗透其中,不是强输硬灌,更易被接受,更易生效。但有两个“度”是值得很好把握的,一是激化兴趣的教学内容不能还是初中阶段纯感性的、表面的、故事性的,而应是情理交融的、深层次的、思辨性的,要有能力的自觉渗透;二是激发兴趣的手段不能是随心所欲、自由散漫的,而应从教材与学生现有认识结构的联系之处着手,围绕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任务,要有循序渐进的自觉安排。

2.3注意历史学科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教学方法较多是采用灌输式的直接讲解法。学生多数情况下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得少。高中的教学方法应该提倡启发、点拨,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或提示中理解、掌握知识的精髓,应该鼓励学生自学、创新。由于初高中教学方法存在的差别,因此高一年级的教学方法也要有一个与初中的衔接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期,尽量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的现象。

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本学科最基本的知识,做好学习高中知识,完成高中学习任务的准备。高一年开始的前半学期直至整个高一年都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为目的。

3努力克服在日常历史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近视的做法

3.1太早瞄准高考。有些教师认为应该让学生早点接触高考题,才会引起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拿高考题做例子,随意加深教学难度。这样做是不可取的。历史能力的形成是一种“慢效应”的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注意过程的重要性。“一位到位”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3.2过分强调应试。应试的表现在考试题型上高考什么题型就跟着做什么题型,以致于学生很擅长做选择题,而阅读能力和运用能力很差。

3.3过分夸大课程难度。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对历史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学生刚刚进入高中就跟学生生龙活虎地讲高中历史如何如何难,能力要求如何如何高。这无形中给学生背上了包袱。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畏难心理,学习信心不足。这对日后的历史学习十分不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2]《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8期

初中历史重难点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初中学生历史学习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27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更多学科的学习,其中历史就是一门新增的科目。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对历史教材里面的知识点也十分感兴趣,因此历史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本文就几种有效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展开论述。

一、课前预习十分必要

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较之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面并没有引起重视,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进行历史课前预习并没有必要。实际上虽然历史知识点较之于数学这些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少的思S障碍,但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同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因此不管在提升学生的知识点学习有效性方面,还是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为更加有效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也为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奠定基础。

二、掌握历史朗诵技巧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朗诵是一种语文学习方法,是为了学生更加有效的记忆语文知识点,但是,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朗诵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也有重要意义。现代教学要求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响应该教学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认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然而,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点,本人发现仅仅依靠理解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其中适当的朗诵对学生有效记忆历史知识点就有很大的帮助。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记忆历史知识点。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早读时间花费一段时间朗读历史课本,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声音刺激,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朗诵历史教材,大声的朗诵会让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做好课堂笔记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环节着手,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虽然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事件的重要程度、考试的要求及学生掌握事件的难度等多个方面来考虑,依然需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记忆,其中做好课堂笔记就为学生区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做好了准备。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笔记,也为学生课后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奠定了基础。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做笔记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机械的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做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历史教材没有任何标注,结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变得毫无方向,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鉴于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做笔记,必要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做笔记。

四、在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做一定的练习题目

我们说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不为过,翻开历史教材不难发现密密麻麻的全是知识点,但是,并不是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可以,新时期学生不仅要能够扎实的掌握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而且要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历史知识点,也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应用知识点,会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目,加强学生的记忆。

(一)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

为了通过做历史题目达到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应用的目的,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会穿插一些问题。例如:本人在讲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会引入一些相关的选择题让学生作答,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及时进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题目,对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课后让学生做练习题目

为了发挥历史题目对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知识点,而且还应该让学生在课后做相应的练习。当然,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后练习题目的题量不能过大,同时练习题目也应该有较大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作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方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练习题目引起重视,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练习。

五、科学复习

初中历史重难点篇8

一、高中学中望史兴叹的原因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学生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历史很难学,高中历史课一开始时出现的一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比如什么原因、性质、实质、本质、影响等等。同时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高中,有些学生有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面对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学生既兴奋又陌生,又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这些原因使我们的新生从心理上处于被动局面。

2.教材的变化。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历史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在难度、深度、广度上都有大大降低了。且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偏重于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缺乏对概念的严格定义和历史规律的严格论证。而高中历史虽然对教材内容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但由于受到高考的限制,高中教师都又不敢降低难度,从一定意义上讲,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不是缩小了,而是加大了。

3.教法的变化。在初中,由于教学内容少,难度小,题型简单,时间充足。因此,教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讲得细,讲得透彻。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理解、去掌握。学生在初中三年形成了特有的学习模式,有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模式在高中也同样适用。面对高中历史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信息广、试题难度大的特点,部分学生不愿改变以前的学习模式,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做好初高中历史学科的衔接,这就成为我们历史教师的首要任务。下面我想从我的教学实践中谈谈我的看法。

二、走出误区,做好初高中的历史衔接的方法

1.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动能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活跃状态。

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创设情景,阐明历史作为人文学科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多质疑和多提问,允许学生“刨根问底”、“异想天开”,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

2.了解高中历史学习的内容和初中历史的差异性。初中历史课本编排联系生活,形象生动,扎实、活泼、有序地进行基础训练,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考查学生的是“是什么”;而高中历史教学则不同:课本编排突出了综合性,注重历史原因和结果的分析,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头大中间小”。培养学生在初中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利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归纳、总结、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考查学生的是“为什么”。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我们的学生很多在初中是没有经过系统地学习的。由于种种原因初中的历史教师大多都是其他学科兼职,而且初中历史不参加中考,学生也不重视,可以说学得“一塌糊涂”,这样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可以说一切都得从零开始。高中历史教师的责任更大、更重了,必须从多方面出发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3.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果不知道一堂课讲些什么,学些什么,听课就无目的性;不知道重点难点所在,就不能实现“学非一日之功,要力争一日之效”的目标。了解了高中历史学习的主要特点,针对自己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变初高中学习过渡中不适应的状况,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说学习时采用一套科学高效的方式或途径,要抛弃那种单纯依靠延长学习时间,概括一些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要让高一的新生,在学习上注意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戒把学习当做苦役,提倡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戒过多地、单纯地死记硬背,提倡以掌握事物本质规律的理解记忆为主;戒解题模式化,提倡勤于思考,提倡思维的灵活性。正处于初高中过渡期的高一学生,更应重视并学习别人用实践换来的经验与教训,博采众长。一方面使自己少走弯路,尽量缩短过渡期,尽早步入高中学习的轨道;另一方面,在别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现代社会知识急剧扩增的新特点,结合自身的实际,积极摸索并迅速走出一条高效率的成功之路。

初中历史重难点篇9

一、培训

新课程与旧教材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旧教材以时间顺序为体系,而新课程是以专题形式为体系的;再者,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也有很大的差异,初中教学侧重于基本历史史实的讲述,而高中则侧重于能力的培养,要在一些史实中归纳、分析出历史事件的实质,从而得出某些道理。这样,新课程与旧教材有如此的差异,对没有接触过新课程的教师进行培训是极其必要的,否则很难讲好新课程。因此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二、教研

由于新课程在内容上不同于旧教材,教学上初高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必须加强集体备课、集体评课议课,争取课堂教学方式上的突破和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因此必须注重教研活动,包括教研组每周一节的教研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

三、认识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需要以全面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任务作为其基础。

但是长期以来,社会、学校、教师都对初中历史教学不够重视,造成初上高中的新生历史基础几乎等于零,高一学生几乎对初中历史知识一无所知的现象。这就给新课程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一方面,教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的拓展很难把握,尚处于摸索阶段。另一方面,教学进度很难提上去,详说颇费时间,略讲又等于没讲(学生没有基本的历史知识,就不能掌握理论性很强的新课程知识)。因为新教材都是以前旧教材的高度浓缩,一节的知识几乎覆盖了旧教材的半本书。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对新课程教学有新的认识和宏观的了解,要从客观上把握教学的度。

初中历史重难点篇10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初中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常常会听到历史老师抱怨学生基础太差,思维能力不够,自主学习的习惯不好,更重要的是部分学生感觉历史学习广度和深度太高,历史学习太难,经历多次的模拟训练,仍然成绩平平。为什么师生会出现这样的感觉呢?针对这样的问题,高中的历史教学如何做呢,下面浅谈一下自己个人的想法及做法。

一、对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区别的认识

作为教科书的历史,其基本功能不外乎让学生知道历史基本事实,归纳历史经验教训,培养学生对本国历史的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那么基本功能是这些,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区别又在于什么地方?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对应于不同阶段年龄的学生,它们所承担的以上基本功能又会有些什么不同呢?在此谈一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在内容上,初高中的内容标准不一样。初中历史进行的是主题历史教育,意在建立起学生基本历史线索,对历史有一宏观了解。高中历史进行的是专题历史教育,很显然是为了阐释说明或解释清楚历史的深层问题。

在层次上,初中是基础知识的了解,高中历史是深入,深化的历史。初中历史是一种普及性的、常识性的历史知识了解,高中历史则是深入到历史内部,探究历史发生发展的原因,联系,规律。

在目的上,高中历史比初中历史更具有选拨性。高考是很多考生都要参与的,历史在文综中的地位也是不可或缺,历史学习的好坏也将影响大学选择的好坏。故而高中历史更多地考虑到如何在高考中获胜,如何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历史,运用历史。

二、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知识衔接断代严重

通过对高一学生进行历史知识问题答卷,当问及到威尔逊、亚历山大二世、俾斯麦、图特摩斯三世、工业革命等初中历史知识时,回答正确率为0%。就连最基本的历史知识隋朝大运河的起止地点回答正确率仅为35%。

至于如朝代时序更是前后颠倒张冠李戴,初中阶段的历史知识对高一学生的困乏程度到了令人惊叹的地步。而当被问及到什么原因时,75%的学生认为,因为中考不考没认真学,22%的学生认为是教师没有认真教,还有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喜欢。由此可见考试成为学习的指挥棒,考和学是如此的结合亲密。而知识却断代、空档的如此严重。

对于高中教师来说,他们对初中教学怨气冲天,由于我市初中升高中不考历史,使初中历史教学形同虚设,学生一入高中才知道对历史知之甚少,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学生历史基础太差,若不补充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高中历史教学无法正常进行,这样就造成高中历史教学时间紧张,教师授课难度大,学生理解起来也难,严重影响了高中历史教学质量。

(二)问题存在的思想根源

在初中学段,历史学科过去一直不是中考科目,所以被认为是门“副科”、“小学科”,多年初中历史学科就顶着一顶“小三门”的帽子,各级领导相对忽视,在很多学校的课程表上,历史课所占课时往往不足,而且课程大多安排在学生容易疲劳的下午。在很多学校领导的眼中只有那几门中考科目,根本就没有把历史学科之类的“小学科”放在必要的教学地位上,好像“有则无,无则有”。

考评制度不完善也是重要的原因。今天的考评制度无论是对教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评价,都不到位。目前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做得很好,但科学性的评价,思想性的评价做得不到位。课堂教师的评价机制和学生评价机制不完善。教师的教学成绩如何评价,怎样看待教师的教学,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标准和办法。

(三)建议

历史,是一个国家文明传承中的精髓,具备一定的史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做一个合格公民的前提。历史课程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但要想改变目前的现状,笔者以为应“对症下药”,采取如下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促进学生的主动、全面、终身发展。章士钊曾说:“灭人之国先去其史”。历史的重要性世人皆知的,可在功利性很强的现代社会环境中,大家关注的往往是那些影响学生将来在社会层级流动中地位的高利害学科,历史再“可以使人明智”,也只能被打入“冷宫”。

因此,有必要开展教育观念的大讨论,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使教师们真正领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重要性,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初中历史教学,如果思想上、观念上没有大的触动、没有转变,行动上是很难有措施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地位。

2.大力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和升学考试制度。学业考试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指挥棒指向哪里,学生就走向哪里。目前,我市教育的发展还不均衡,优质高级中学的教育资源还不能满足广大初中学生的要求,在这样的实际情况与评价制度下,学校、家长、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你考什么,我就学什么,总分多,就多学、总分少、就少学,中考不考,就不学。因此学生对历史课不重视,上课做其他作业,睡觉等现象普遍存在。

(四)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采取的策略

1.在高一上学期阶段,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趣味性教学之外,更应该注意学生知识体系的建立。如高一学生刚进校就开始了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学习,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有了初步的认识,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知识体系的建立。让学生去总结,然后教师更正。这样不仅是学生构建了历史学习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历史学习的比较和联系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就会习惯性的去联系和比较。

2.注重对学生历史意识和人文意识、学习方式的培养。高一学生还是感性认识比较强,但缺少理性思维,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其全面地看待问题和辩证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的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地思考是这一过程中的核心和关键。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非常重要。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也不能单纯的以分数论高低,更多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保证学生的历史意识、人文素养和学习方式不断有新的进步,借以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过度。

历史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其知识量大、涉及的方面广、领域多,近年来中高考对历史的要求又上了一个台阶,所以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都需要加大力气想办法来提高历史学习的能力。当然家长社会的重视、学生的思维培养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的积极引导,本文只是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也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永涛:高中历史教学法二三[J];现代教学研究;2012第2期

[2]陈庆明,李红垒:创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适应学生成才需要[J];成才之路;2014第14期

[3]唐文集: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对策[J];教育界;2012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