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2:25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篇1

关键词:税收负担;合理性;宏观;微观

1个税概述

税收是一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税收来源于人民。税收负担合理,就会促进经济稳步较快增长,税收负担不合理,就会扰乱市场秩序,阻碍经济的发展,甚至会严重的破坏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以下将从宏微观的角度考量我国个税税负的水平。

1.1我国个税税负的宏观指标

个人所得税的宏观税收负担,通常以一定时期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总量占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表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宏观税负问题,主要是我国的整体税负与其他国家整体税负之间的比较。宏观税负根据现实的国情不同又可区分为大(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中(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小(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三个统计口径。在与财政体系较为完善的国家比较时,这些国家的收入比较规范,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是税收收入,以“小口径”来反映这些国家的宏观税负较为合理。在与发展中国家比较时,用“小口径”不能真正的反映微观经济主体的真实经济负担水平,因此,与发达国家的宏观税负比较采用以“大”比“小”,与发展中国家比较采用以“中”比“中”。根据相关数据,采取估算的方式可得到我国宏观税负约在10%左右。从我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宏观税负正处于上升期,其宏观税负水平已出现逐渐接近发达国家的趋势,并且明显高于人均收入接近的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水平。由此可知,我国宏观税负水平较高。

1.2我国个税税负的微观指标

个人所得税的微观税负的计算方式较为统一,即个人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款占个人收入的比例,其计算结果即为微观税负率。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微观负担呈现出的是税负不均衡的问题。首先,工资薪金所得项占个税总收入的比例一直较高,约为50%左右。其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来源是中低收入的工薪阶层。早在2011年,我国65%的个税就来自工薪阶层。最后,我国的工资、薪金免征额为固定的3500元,未综合考虑到实际个体所负担的生活费用、家庭赡养费用、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2个税税负的合理性分析

2.1个税宏观税负的合理性分析

税收效率原则就是指税制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宏观经济的稳定运行,并且在税收征收环节实现最小投入最大产出。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更加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市场逐渐趋向于成熟,而且,对消费者课税更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实际资本的形成。间接税会减少个人可利用的收入,并且它所减少的主要是用于消费的收入,具有促进储蓄的效能。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实际资本的形成,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而我国目前间接税的比重很高,由此,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现状并不符合税收效率原则,其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应当进行变革。

税收对于公民来说是义务,但也是权利的保障。一方面,国家对公民征税必须符合税收法定、税收平等和税收效率三项原则,这是合理纳税的根本体现,也是对纳税人权利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公民与其实国家达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契约关系,公民之所以纳税,提供政府日常运作的资金,根本上是由于相信国家会通过一系列的行政行为为人民的生活提供基本的服务,满足人民的物质精神需要。当国家没有依照税收的基本原则或者没有按照约定满足人民的需求时纳税人应当利用法律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在发达国家,公民通常具有强烈的纳税意识,他们不仅在缴纳税款时具有主动性,对于纳税人的权利更具有敏感度和强烈的捍卫意识。而在我国,纳税人的权利义务意识淡薄,大多数人对纳税人的理解仅局限于每月必须按时缴纳工资薪金所得税。其中一个原因是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地位很低,在我国间接税才是绝对的主体税种。税负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转嫁的方式附加在纳税人头上,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拿了多少税,因何而纳税,而以看得见的方式存在着的个人所得税却只占税收的一小部分,因此,在数次上调免征额之后,依然不能对整体税负产生显著的影响。公民税收主体意识的缺失可能会部分掩盖因为税收负担沉重而带来的负面情绪,但是另一方面也弱化了税收主体的权利义务观念,偷税漏税的行为较为频繁也是税收主体意识缺乏导致的一个后果。

2.2个税微观税负的合理性分析

税收的横向公平原则主要指同等支付能力的人有同等的纳税责任。学术界普遍认为以所得作为标准统一课税,较为客观公正。因此,以所得为基础,假定相同所得的纳税人负担能力相同。以具体例子来看,a、B两人收入相同,均为6000元,且假设他们的家庭负担等相同,但收入构成不同,a的收入仅仅来源于工资薪金,而B的收入由工资薪金和稿酬两部分组成,计算所得税,a应缴145元,而B应缴税合计73元,这就出现了横向不公平的问题。

再来看税收的纵向公平。根据纳税人纳税能力的不同,征收不等额的税收,区别对待。实际情况是,虽然越高收入的纳税人缴纳税款越多,但是实际的税负增长却不成比例,对于被纳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课税范围的纳税者们来说,收入越低其税收负担的增长速度越快,而收入越高,税收负担的增长速度越慢,导致了税率在低收入部分,爬升的较快,而在高收入部分爬升的速度较慢。这样的税率结构致使个税对高收入阶层的调节效应没有对低收入的调节效应明显,使得个人所得税出现纵向不公平的现象。

综上所述,我国个税负担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应当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完善,充分发挥税收的效率和公平。税收是公民与国家密切联系建立的基础,合理的课税,将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国家发展步伐的持续迈进。个税改革之路虽看似艰辛,但却势在必行,税收制度的完善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个税改革的方向应锁定在合理扩大个税比例降低间接税比列的前提之下,并且分类综合课税模式的建立、工资薪金税率结构的完善、费用扣除的科学化以及家庭课税的实现都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税收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只有依据我国的现实状况找到适宜的改革路径并在税制结构内实现协调,才能实现税收的公平效率原则,并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功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王超慧.论个人所得税的政策取向及改革方向[D].济南:山东大学,2005.

[2]安体富,孙玉栋.中国税收负担与税收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56-85.

[3]Hoffman,Smith,willis.individualincometaxes[m].South-westernCollegepublishing.2000.p50-60.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篇2

关键词:

税负;费用;经济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2009602

小微企业是小型微型企业的简称,不同的国家,不同地域,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也有所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2011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规定了各行业划行标准,如工业行业,从业人员小于100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4亿元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大于等于300人,且营业收入大于等于2000万元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大于等于20人,且营业收入大于等于300万元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小于2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300万元的为微型企业。

目前,全国共计6000万左右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提供了75%左右的就业和新增90%的就业机会,并且直接或间接创造了50%左右的出口收入和财政税收。可见,她们已经是我们社会大家庭中很大的支撑点,他们已经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中国要在未来保持健康高速的经济增长,需要小微企业更快、更稳健地发展。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不可忽视的“血液“,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技术创新的成长力量,是扩大就业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实现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撑点与落脚点。但是,小微企业的税收负担,费用支出却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小微企业的税费问题的探讨,促进小微企业的经营现状得到进一步改善。

1现行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主要措施

减税措施不断推进。截止至2012年8月底,重庆市小微企业已累计上缴税收1.19亿元。尽管近两年来减税政策措施颇具亮色,但由于人力资源成本,原材料成本急剧上升、经济下行订单缩水,利润空间狭小,税负压力增大。不少小微型企业仍在背负着税负的“镣铐”,在困境中徒步前行。有资料显示:2008年1月1日起实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比法定税率低5%。2009年1月1日起,新增值税条例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由原来的6%和4%统一下调至3%。2012年在上海试点对增值税进行税制改革,将征收营业税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改为征收增值税。2012年7到12月在北京等10个省市扩大试点范围。从2012年1月1日起,对金融机构向小微型企业贷款的合同3年内免征印花税;随着各项政策的贯彻实施,小微型企业的税费负担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2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成本大幅增加。在过去,外国企业涌入中国进行投资,他们最为看重的就是中国的人工成本低,为降低成本耗用,他们将场地迁入中国,这样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而近年来,随着社会平均工资的不断上调,企业为职工支付的社会保障金也越来越成为企业的负担。企业现行缴纳比例为:养老保险20%,医疗保险2%,失业保险3%,工伤保险1%,生育保险0.7%,仅这六项社会保险,企业就要为职工支付薪金总额的38.7%的资金,可见,企业的生存压力是非常之巨大的。

(2)企业税负过高。有专家曾指出:低税负国家或者税负负担适中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要高于高税负国家,税负水平的提高是以牺牲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为代价实现的,税负提高1%就会引起GDp增长率下降0.36%。他同时指出,税负变化对高、低收入国家的影响不同,税负增加1%,低收入国家经济下降0.585,而高收入国家经济下降034%,二者相差0.24个百分点,由此可见,高税负必然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税率与增长率呈负相关的关系。

从目前的小微企业所得税负问题来看,企业的负担有所减轻,但是与国外相比,我国小微型企业的税负仍然较重,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3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建议

(1)自身素质不够。经营者要着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选定某一项目时,要对市场进行细致的分析,多做调研活动,再根据自身的条件与特质来确定经营范围,避免盲目从众,形成恶性竞争,提高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金融企业应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着力促进金融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增强金融企业对小微企业发展潜力的辨别能力,使金融业对小微企业树立信心,逐步扩大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资金,形成信贷规模,避免小微企业因为融资问题丧失生存能力。

(3)政府等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服务。将被动转变为主动服务,及时为小微企业抛砖引玉,从经营项目、引进先进技术及人才等方面提供信息服务,积极帮助小微企业化解经营过程中的困难及矛盾,引导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生存道路。

(4)对培训存在错误的认识。第一种,单纯的认为培训会增加其成本,却忽视了它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这种观念的驱使,导致许多企业经营者偏重广告的投入,而广告能够给我们带来近期的经济利益且效果显著,却很大程度上轻视了企业的长远策略。第二种观念又认为培训是万能的,见效快,企图通过培训解决所有的难题。第三种观念认为培训应立竿见影。第四种则认为高层管理人员不需要进行培训,感觉培训只是针对基层人员或者极个别的中层干部的,高层管理已经具备了很高的能力,经验也丰富。第五种更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认为培训是为他人调教人才。培训后的员工,掌握了知识与技能以后,就不能安于现状,想着各种离开企业的理由,这样企业就大大流失了人才增加了培训费用。

4小微企业税费负担建议

(1)加大对特殊行业的税收优惠。根据《企业所得税》相关条例规定:“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该规定对特殊行业的税收优惠提供了理论基础。目前,国家主要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所得和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等特殊行业实行免征和减征企业所得税,国家应当扩大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的行业范围,并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力求降级小微企业的税收成本,使小微企业能够更快、更稳健地发展。

(2)加大对小微企业创立初期的优惠。现国家正在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这样既可以减轻就业问题,又能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企业在创办初期各项成本费用很高,市场占有率很低,收入不稳定,盈利水平相对落后,能承受的税负也很有限。面对小微企业自身资金欠缺,融资困难等原因,创办初期成为了企业发展最为困难的阶段,这个阶段最需要的就是国家对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国家应当加大对小微企业创办初期税收优惠政策,让企业能够有未来的发展,实行减半征收或免征。

(3)减少对小微企业征收的各项费用支出。国家应当通过像废除农业税费一样,对小微企业实行优待政策,为减轻小微企业的费用,减少交易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税收成本、用电成本、物流成本、政府不守法成本等。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减少对小微企业征收的各项费用支出。

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于税收,国家通过强制性的税收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应当支持和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制定和完善有关税收政策,促使小微健康稳定发展,让小微企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合理筹划提升利润。小微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而利润既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基本保证,又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这就决定了企业需要进行合理的税务筹划,来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加其收益。企业税务会计在众多可供选择的纳税方案中选择一个最优方案,通过筹资、投资、经营、利润分配等财务活动,针对采购、生产经营以及内部核算等惊醒合理决策,利用国家法规积极税务筹划,既保证企业完成纳税义务,也为自身增加了“造血”功能,在降低了税收负担的同时,增加了企业的税后利润,使自身有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内部驱动力。

(5)应实行“多支少收”的宽放政策。“把培养和发展小微企业作为当前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将富民政策落到实处。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是众所周知的决定性难题,近年来生产经营成本也是继续上升,劳动力成本更是翻倍增长,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瓶颈除了这些客观问题外,政府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效果不明显,也是造成目前小微企业生死攸关的新局面。尽管国家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框架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但是有利的政策措施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重视大企业,忽视小企业”这样的观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应本着“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的原则,加大降息、减税和减费的力度。国家有关行政职能部门应加大对政策贯彻执行的监督,以确保政府的扶持政策到位。同时要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明确划分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的功能,强化政府向社会提供的服务职能。加快商会立法步伐,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有序竞争。

5外国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支持

(1)在英国,小企业是重点的扶持对象。英国私营小企业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左右,目前政府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除了向鼓励投资及占有股份、简化税收、促进竞争、鼓励技术发明应用及商业化等方面倾斜外,还将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作为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基点。对小企业的总体方针,就是要求各政府部门,积极努力参与各项工作,为它们创造一个更加稳、长期的发展道路,鼓励资本的投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帮助它们掌握适应未来的新知识与进技术。

(2)在德国,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对小企业进行扶持。在财政方面,联邦政府每年在预算中安排2亿马克用于补贴中小企业咨询、培训和参展及提供创业贷款担保。在信贷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或融资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在税收政策方面,更是为中小企业实行了特殊的优惠措施。法律手段,通过立法,使小企业参与平等的竞争。在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合同自由方面,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其运行。

(3)在法国,法国政府主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力度鼓励国民创办企业,自己做老板,为新生命企业发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础。政府意识到,众多的新兴行业,他们为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创办新企业能够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新的活力,体现了未来的经济。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中小企业促进了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越来越大,不少企业已经从早期的简单加工、外贸交易等领域中脱离出来,向基础设施、高新技术等领域拓展,企业在不少地方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产业群,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化协作的基础,成为大企业不可或缺的供应商或经销商,是创新不可忽视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彩霞.我国税费负担现状分析及建议[J].财会月刊,2013.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篇3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不同地区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税收弹性与税收负担程度,由此为完善税收制度,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负担;税收弹性;经济发展水平

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是反映税收变动情况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能从不同角度反映一个国家的税收变化趋势。其中,税收负担是税收的核心内容,税收弹性是对税收制度科学性、合理性、税收征管严密性的客观度量,通过对整个国家的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进行分析,能够研究该国的税收制度与经济发展情况是否协调合理,有利于全面分析和把握一国的税情。

一、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的内涵

(一)税收负担的内涵及口径

税收负担一般是指一定时期纳税人或负税人因国家课税而所承受的一种经济损失,反映了社会产品在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数量分配关系。按照税收负担的层次可以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本文所指的税收负担均为宏观税收负担,为一国所有纳税人税收负担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占该时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t/GDp。其中,t为税收收入总额,GDp为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税负的高低,体现了社会资源与财富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宏观税负水平高,说明政府执行社会经济职能及财政功能较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相对较弱,反之则反。税收负担是否科学合理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持续增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政府制定各项具体税收政策的重要参考,也是各项税收政策实施的综合体现,一般认为税收负担水平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二)税收弹性的内涵

大部分学者把税收弹性定义为税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具体表示为,et=Δt/t/ΔY/Y,其中et为税收弹性,Δt为税收增长量(税收报告期数值减去税收基期数值),t为税收基期数值,ΔY为经济增长量(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数值减去国内生产总值基期数值),Y为国内生产总值基期数值。税收弹性描述了税收收入对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计算的税收弹性值接近或等于零时,表明税收对经济增长没有反应或反应很微小;当税收弹性等于1时,说明税收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当税收弹性大于1时,说明税收的增长速度与经济的增长速度相比,要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税收能够随经济的增长而增加,表明国家参与分配新增国民收入的比重呈上升的趋势;当税收弹性小于1时,说明税收的增长速度与经济的增长速度相比,要慢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即虽然税收的绝对量可能是增加的,但国家参与分配新增国民收入的比重是下降的趋势。

二、我国不同地区税收负担及税收弹性现状

为研究方便,按照地区间不同发展状况、经济实力和地理位置将中国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东部区域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辽宁等12个省(区);西部区域包括新疆、四川、西藏、等10个省(区)市;中部区域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西、河南、内蒙古等9个省(区)。

(一)三个经济区域间之间的差异

三个经济区域之间的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均存在较大差异,从税收负担方面看:中部区域的总体税收负担最小;西部区域的税收负担比较均衡,除甘肃为0.06外,其余均在0.08-0.10之间;东部区域税收负担最大且内部差异最为明显。从税收弹性方面看:东部区域的税收弹性最小,平均水平为1.41;西部地区其次,平均水平为1.60;中部地区最大,平均水平为1.78。

(二)三个经济区域内部比三个经济区域间的差异大东部地区:河北、山东、广西税收负担最小为0.06,北京和上海税收负担最大为0.17。最高者是最低者的2.8倍;税收弹性最接均水平的为辽宁省与海南省,天津的税收弹性最小为0.72,河北的税收弹性最大为1.87,最高者与最低者之间相差159%。

西部地区:在该区域内部,税收负担呈现出的差异不大除甘肃省较低外,其余省份均在平均水平上下浮动;在税收弹性方面,大部分省份的税收弹性在1.3-1.8之间浮动,但在重庆与西藏之间出现了奇高和奇低现象其中,最高为3.37,最低为0.72,差距十分显著。

中部地区:在税收负担方面,只有河南与湖南水平较低均为0.05,山西与江西水平较高分别为0.09,0.08;在税收弹性方面山西与江西数值较高为2.53与2.43,内蒙古数值较低为1.29,最高与最低之间相差96%。

(三)差异产生的原因

引发各地方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出现差异的因素很多,其中:税收的增长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规模,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城市经济的发展能带动就业、商品、房地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能带动税源的增长,从而能带动地税收负担与税收弹性向均衡方向发展;有学者指出不同的产业的增长对税收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同,第二产业对税收的拉动力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除了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外,地区税收政策的差异以及价格水平同样会对税收负担及税收弹性产生影响。

三、完善税收制度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规范政府收入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强化税收在中国政府收入中的地位,规范不合理的行政性事业性收费,将具有税收性质的收费实施“费改税”政策。加强对政府收入权利的监督,同时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减轻人们由于物价上涨,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引起的实际税负的增加,使宏观税负在衡量时具有真实水平和实际意义。

(二)推进税制改革减轻纳税人负担

加大推进税制改革,减轻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减少以“流转税”为主的税收体制导致的税负转嫁,增加纳税人税收负担的现象。在税收总额中逐步降低流转税(尤其是增值税)所占比重,同时进一步推进个人所得税的税制改革工作,可以吸收外国经验,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逐步实现税制结构的转换。构建富有增长弹性的直接税体系。

(三)健全税收征管体系提高征管水平

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监控体系,加大对偷逃税等行为的惩处力度,减少税收流失,同时要注意降低征收成本,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

(四)加大对落后地区扶持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加大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促进地区间的协调均衡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进一步加大西部开发力度和加强东、中、西部经济沟通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从而推动中国整体税收负担和税收弹性的提高。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篇4

【关键词】税负水平微观指数

2009年4月,福布斯再次将中国列为“税收痛苦”程度第二的国家。消息一出,不管是税收理论界的专家还是普通老百姓,纷纷对中国的税负水平进行了激烈的争论。税负水平高低,并不是凭空就能理解的,需要通过对比来说明。税负水平是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因国家征税所承受的经济负担。

1.税负水平的一般衡量体系

1.1税负水平的宏观衡量指标体系

税负水平的宏观衡量指标是指全社会税收总额与社会总经济规模的对比关系,主要是国民生产总值(或GDp)负担率和国民收入的负担率。一般,后者更能准确衡量一国总体税收负担水平。

1.1.1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是指一定时期一国税收收入总额占该国国名生产总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税收总额/国民生产总值

1.1.2国民收入负担率是一定时期内一国税收收入总额占该国同期国名收入总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

国民收入负担率=税收总额/国民收入

1.2税负水平的微观衡量指标体系

税负水平微观衡量指标是一定时期内某纳税人缴纳税额占收入的比率。

1.2.1全部税收负担率。是指企业或个人缴纳的各项税收的总和与企业总生产总值的比率,期计算公式为:

全部税收负担率=企业或个人各项税收之和/企业总生产值

1.2.2直接税收负担率。是指企业或个人缴纳的全部直接税与其收入的比率。

上述税负水平衡量指标体系是当前衡量税负水平的基本方法,其优点就是计算简便,同时所需要的数据来源真实可靠,但其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那就是得出的结果往往跟公众所预期的相背离,无法有力的说服公众对于当前税负高低的争论。

2.微观指数法

微观指数法是从公众自身税负感知的角度,对一些公众日常生活了解的纳税活动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分析,将税负高低程度进行量化,从而得出公众对于税负的整体感受。具体来讲,公众对税负指数的感知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确定量:

2.1被调查对象是否对税基,税率有所了解。

2.2调查公众的收入范围、缴纳税收的类型、缴纳税负占其收入的比例及对日常可支配金额的影响等。

2.3列举一些必需品,考察公众是否对其中所包含的税款清楚。如果不清楚,那么清楚的税额标识行为是否会减低公众的购买欲。

2.4公众是否关心税制变化,对增加新税的接受程度。

2.5公众是否明确,政府部门的征税成本也占用了纳税人上缴的部分税收。

2.6公众对征税的忍耐度,以及对税务部门工作态度的认可。

2.7公众是否了解国家综合利用纳税人上交的税金给公众提供公共品,例如教育,国防,绿化等。公众对政府利用税收提供的公共品是否满意。

公众感知的税负指标体系:

上述微观税负指数的设计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深入分析影响公众切身利益的税收负担,设计出衡量税负指数的具体指标。在调查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即被调查者会将我国现在对其征收的税费混为一谈,统认为是税收负担,所以在调查问卷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个要素,问卷设计要准确不能模棱两可,对于公众不明确的缴费情况,可以通过调查其工资水平的方式进行合理准确的计算,排除“费”对实际税负的干扰。

结论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篇5

关键词积极财政宏观税收负担现状分析政策建议

1宏观税负率的界定

宏观税负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水平,是用相对数表示的税收量的规定性。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除税收外,各种形式的收费、预算外资金、制度外资金还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这些资金实际处于政府财政的控制之外,并没有形成政府的可支配财力。

因此,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大口径宏观税负,可全面反映政府从微观经济主体获取收入的状况,说明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及企业的负担水平;而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小口径宏观税负,则可真正说明政府的财政能力的强弱。

2我国现有的宏观税负率水平

2.1小口径宏观税负

近10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经历了一个由降到升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基本建立了持续、稳定增长的税收机制。税收收入呈现高速增长,年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幅度。2002年和2003年全国的税收收入先后突破1.5万亿元和2万亿元,2004年则突破了2.5万亿元(如表1)。

2.2大口径宏观税负

各种形式的收费、预算外资金、制度外资金难以控制和计量,并且其收入范围变化较大。但有学者对部分年份的数据做过详细的测算,如2000年预算外收入占GDp的14.43%,各类收费、罚款占GDp的5%,并且预算外收入的增长幅度均大于GDp的增长速度,比重不断上升。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有了较大增加,也大于GDp的增长速度(如表2)。

综上所述,在总体税收收入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府其他收入规模未见减少,同样快速增长,使得我国政府整体收入占GDp比重约为35%左右。

3现有税负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1两种口径宏观税负差异造成的危害

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的膨胀,必然增加纳税人的成本,同时加剧了涉税违法行为的产生,侵蚀税基,降低税收收入。首先财政分配是国家集中性规模化的分配,预算外收入由于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被分割在不同的部门、行业,难以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其次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督,大大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必然造成公共分配秩序混乱,为政府机关公职人员产生“寻租”行为提供了腐败的社会土壤。不同地区的收费项目、数额存在较大的差别,造成了经济主体负担上的不公平。也给企业财务上的分配造成混乱,干扰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增加了社会整体的运行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

总之,大量在财政预算外分散和不规范的政府收入,扰乱了公共分配秩序,造成财政困难。既妨碍了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又破坏了微观经济主体生产经营的正常外部环境,已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消极因素,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规范。

3.2税负过重和不同行业、地区、所有制企业的税负不平衡造成的危害

按照世界银行对30个国家的税收负担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设定税负压力指数,指数越高,企业主的税收压力越大。中国的税负压力指数为154.5点,税收负担仅低于法国和比利时,排在第三位,属于税负较重的国家。发达国家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约为40%~60%,但这其中包括高水平的国家和个人医疗、养老保险基金,比例约为15%~25%。而我国的社会医疗、养老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实际税负比重还相当低(见表2)。综合而言,我国的实际税负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而远高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同时,我国的税负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税负重于非国有企业,内资企业重于外资企业,内地企业重于沿海企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重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种状况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4合理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

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征收多少,即适宜的宏观税负率,在不同的国家、制度下,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1价标准

在拉弗曲线中,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不同时期应存在一个最佳的宏观税率。这个宏观税率应该是纳税人能承受的、有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有利于政府职能顺利实现的尽可能低的税率。

具体衡量、判断一国宏观税负水平是否合理的标准有:能否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基本上与GDp保持同步或略高的增长;能否保证政府实现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基本财力需求;是否被社会普遍认可、接受,要体现税收效率与公平原则;不应高于国际上同等发展水平国家的宏观税负。摘要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几年,税收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在政府实施平衡财政政策的条件下,应总结税收政策的成功经验,消除税收认识上的误区。深化税制改革,以利于国民经济步人良性循环轨道。

关键词积极财政宏观税收负担现状分析政策建议

1宏观税负率的界定

宏观税负水平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水平,是用相对数表示的税收量的规定性。通常用一定时期内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除税收外,各种形式的收费、预算外资金、制度外资金还占有相当的比重。而且这些资金实际处于政府财政的控制之外,并没有形成政府的可支配财力。

因此,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大口径宏观税负,可全面反映政府从微观经济主体获取收入的状况,说明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及企业的负担水平;而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小口径宏观税负,则可真正说明政府的财政能力的强弱。

2我国现有的宏观税负率水平

2.1小口径宏观税负

近10年来,我国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经历了一个由降到升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基本建立了持续、稳定增长的税收机制。税收收入呈现高速增长,年均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长幅度。2002年和2003年全国的税收收入先后突破1.5万亿元和2万亿元,2004年则突破了2.5万亿元(如表1)。

2.2大口径宏观税负

各种形式的收费、预算外资金、制度外资金难以控制和计量,并且其收入范围变化较大。但有学者对部分年份的数据做过详细的测算,如2000年预算外收入占GDp的14.43%,各类收费、罚款占GDp的5%,并且预算外收入的增长幅度均大于GDp的增长速度,比重不断上升。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基金收入有了较大增加,也大于GDp的增长速度(如表2)。

综上所述,在总体税收收入规模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政府其他收入规模未见减少,同样快速增长,使得我国政府整体收入占GDp比重约为35%左右。

3现有税负状况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1两种口径宏观税负差异造成的危害

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的膨胀,必然增加纳税人的成本,同时加剧了涉税违法行为的产生,侵蚀税基,降低税收收入。首先财政分配是国家集中性规模化的分配,预算外收入由于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被分割在不同的部门、行业,难以发挥资金的规模效应。其次无法对其实施有效监督,大大削弱了财政的调控能力,必然造成公共分配秩序混乱,为政府机关公职人员产生“寻租”行为提供了腐败的社会土壤。不同地区的收费项目、数额存在较大的差别,造成了经济主体负担上的不公平。也给企业财务上的分配造成混乱,干扰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管理,增加了社会整体的运行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率。

总之,大量在财政预算外分散和不规范的政府收入,扰乱了公共分配秩序,造成财政困难。既妨碍了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又破坏了微观经济主体生产经营的正常外部环境,已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消极因素,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规范。

3.2税负过重和不同行业、地区、所有制企业的税负不平衡造成的危害

按照世界银行对30个国家的税收负担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设定税负压力指数,指数越高,企业主的税收压力越大。中国的税负压力指数为154.5点,税收负担仅低于法国和比利时,排在第三位,属于税负较重的国家。发达国家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约为40%~60%,但这其中包括高水平的国家和个人医疗、养老保险基金,比例约为15%~25%。而我国的社会医疗、养老保险还处于初级阶段,实际税负比重还相当低(见表2)。综合而言,我国的实际税负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而远高于同等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同时,我国的税负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税负重于非国有企业,内资企业重于外资企业,内地企业重于沿海企业,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重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种状况同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4合理宏观税负水平的分析

政府在社会分配和再分配过程中征收多少,即适宜的宏观税负率,在不同的国家、制度下,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发展阶段,其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4.1价标准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篇6

关键词:小微企业;税收优惠;财政政策;财税扶持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76-03

一、绪论

研究背景及意义

小微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小微企业的成长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6年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过去的30年里,江苏省有一大批小微企业如苏宁集团、雨润、三胞、沙钢集团等已经发展为今天民营企业的佼佼者。在“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江苏有93家民营企业上榜,全国排名第二,苏宁控股集团位居江苏省榜首。然而,小微企业因为先天的“小”“弱”等自身特征和市场竞争的缺陷,再加上现行的财税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等因素,我国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还存在很多制约,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因此,为促进国民经济稳定高速发展,发挥好小微企业这一重要力量,必须要帮助小微企业走出发展困境,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各国政府都特别重视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及税收政策的积极法律扶持,尤其是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来调节和引导小微企业的成长。

本文创新之处有三点:一是以江苏地区为例,结合江苏省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特点、贡献以及发展困境,分析促进江苏省小微企业发展的现行财税政策的不足之处。针对江苏省小微企业税收负担重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小微企业财税扶持的视角进行详细阐释。二是本文对国外发达国家小微企业财税扶持政策进行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思考,克服了以前对小微企业财税政策研究中过于片面和零散的状况。三是本文对江苏省的财政政策进行了分析,从省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找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受个人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环境制约,本研究主要是理论与推理,只提供了部分内容的数据支撑,缺少其他数据的验证,所以偏向个人主观,得出的结论和建议部分有待验证。对于实践部分,有些都是调查得来的数据,没有经过精确的检验,可能存在误差。

二、财税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

(一)市场失灵理论

小微企业在提供就业、稳定经济、增加经济活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收益外部性明显。然而,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却遭遇了一系列的市场失灵。探究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理论依据是从学术的严谨性角度出发,而明晰小微企业发展与扶持政策间的作用机理则是告诉我们如何构建小微企业政策扶持体系的指导方法。

(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企业生命周期》把小微企业简化为几个生命周期阶段,如孕育期、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我们要构建小微企业政策扶持体系,就要根据企业所处阶段给予不同的支持政策。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当然,那些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是处于优势地位,相对信息贫乏的,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因此,企业方相对投资方占有信息优势,而作为投资方,在向企业融资时会要求补偿获得信息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未知风险,但这些都是小微企业负担不起的。

三、江苏省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经济在之后几年都有显著回升,但世界经济贸易自2012年以来重新回落至4%以下的低增长,复苏动力明显不足。国内,江苏省政府倡导节能减排,一些从事化工,能源消耗大的小微企业不得不面临转型。

2016年,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高,而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在不断上涨,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行政性收费以及税收负担,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度压缩。江苏省小微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外加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遭受大企业的竞争压力增大。

四、江苏省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差,政策支持少

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江苏省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导致小微企业的负担过重,加上各种收费,大幅度缩减小微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加上内部人才短缺,管理落后,导致江苏省小微企业内外环境令人担忧。长期以来,政府对大型的企业、国有企业重点扶持,给与大量的政策支持,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少,导致小微企业面临较多问题。

(二)江苏省小微企业面临税负重、招工难、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当前,小微企业缴纳的税收种类繁多,和一般纳税人一样交20多种税,虽然小规模纳税人实行3%低税率,但是进项税不可抵扣导致小微企业税负过重。所以,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尤为重要。由于先天的“小”、“弱”等自身特征和市场竞争的缺陷,以及现行的财税扶持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等原因,江苏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面临招工难的问题。随着“刘易斯拐点”逐渐来临,中小企业职工加薪和体面劳动的诉求不断增加,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由于劳动者素质的制约,在供求关系上有分歧。“融资难、融资贵”,一向是制约江苏省小微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国有银行以高风险为由很少给小微企业贷款,再加上民间资本难以达成一致,导致小微企业资金经常出现问题。

(三)小微企业自身管理不够规范

虽然江苏省小微企业发展迅猛,但是在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只有少数企业能在短时间内成长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很大比例小微企业处于“高出生率与高死亡率并存”的状态。同时,恶性竞争突出,比如低价竞争普遍,导致很多企业一直处于缺损状态,直至破产。据上面对江苏省小微企业吊销户的调查,有增无减。由此可见,小微企业竞争力不强,一定程度上由于自身管理不够规范。

(四)扶持政策效应未能全部显现

江苏省出台了很多小微企业财税政策,尤其是财税扶持政策(包括财税减免措施),但在实施上不够严谨,加上大企业的竞争,导致扶持效应未能全部显现,当然也就没有达到理想的结果。

五、江苏省现行小微企业财税政策及评价

(一)江苏省小微企业财政政策评价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着力制定促进江苏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江苏省主要财政政策如下:(1)设立省级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2)江苏省鼓励小微企业加强核心竞争力,坚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强大自己来与大企业竞争。(3)加强对江苏省小微企业进行财政补贴,扩大小微企业受惠面。同时,加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支持更多的小微企业进行融资信贷。(4)加大政府采购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二)江苏省小微企业税收政策评价

江苏省当前扶持小微企业的财政税收政策尚待进一步完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零散地分布在各个税种中,优惠力度不大,减税效果甚微。2016年刚提出的“营改增”试点取得很大成功,大大减少了小微企业财税负担。就增值税而言,进项税抵扣范围较小、税率和征收率偏高;就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而言,实行免征和减征的优惠,享受企业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围较窄,限制条件较严,门槛较高;就营业税而言,国家刚出台“营改增”政策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2016年5月1日起推行营改增试点。营改增后,这部分企业将从过去普遍征收5%的营业税,降为3%的增值税征收率,税收负担总体下降近四成,这大大促进了江苏省小微企业的发展。

六、国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启示

我们知道,小微企业在初创期首先面临的阻碍就是资金短缺问题。在这个时期,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内源融资,但小微企业自身资金积累能力不足,外加上银行信贷等社会资金得不到保障,导致许多新兴的小微企业因为资金短缺而停滞以致破产。其次,税负过重也是一个重大的原因。在日本,政府建立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系统来解决创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在财税方面,支持创业,支持创新,实施特别项目减免政策以及低税率优惠政策;在德国,在新兴产业规划中侧重支持小微企业的技术发展,注重对于员工个人素质以及技能的培训,使其加强小微企业内部管理,注重合作与科研,并且将小微企业推向“国际化”;在意大利,小微企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更加注重财税政策的完善。实施税收减免,所得税优惠,对特殊地区税收优惠。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实施差异化政策,加大对欠发达地区财税扶持,促进小微企业整体合作与发展。意大利政府注重小微企业发展,建立小微企业服务系统,给与法律支持,促进内外管理系统更新发展,为小微企业的成长保驾护航。

(一)财税政策与国情及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

总体来说,国外指定的促进小微企业财税政策从基本国情出发。在立法方面,美国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讲究民主,推行《机会均等法》、《公平信贷机会法》等,目的在于使大企业以及银行不能实行歧视性政策,以保证小微企业获得公平的待遇。

(二)扶持小微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学研究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推动发展,增强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相比较发达国家,比如上述的德国和日本,都很注重创新技术的发展,这对江苏省小微企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同样,意大利传统的食品、烟草、纺织、皮革、服装等领域中的小微企业在意大利新技术、能源和环境的帮助下将微电子、信息等高科技引入生产中,变革传统工艺,进行工艺创新,并且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江苏省政府应该加强扶持江苏省小微企业创新技术发展,加大对创新型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

(三)税收扶持政策具有法制性

税收具有国家强制性,而这种强制性正是通过国家立法来保障的。比如美国,颁布《经济复兴法》对以往的税法做了修订,并且颁布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税务计划来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意大利1991年《扶持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法》同样坚持立法制度的支持规范了小微企业的市场秩序。

(四)全面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

加强全社会的关注以及社会公共服务不仅增强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也解决了一些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有效促进小企业成长。早在美国,成立为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小企业管理局(SBa),管理小企业事务,对小企业的顺利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日本同样建立了帮助小微企业的组织机构,另外很重视小微企业的人才培养,实行税收补贴,鼓励创业和提供就业机会,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广泛的社会公共服务。

国外成功的经验对江苏省小微企业的启示:小微企业生产专业化,技术高端创新,产业集群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模式,税收扶持法制化。

七、促进江苏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一)建立小微企业财税法律体系

1.加快制定和完善关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

江苏省小微企业立法明显落后于实际情况,缺乏应有的前瞻性,法律法规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作用也很有限,因此加快健全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是有力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根本性工作。虽然目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但对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性却不强,所以需要结合小微企业自身特征并且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这是江苏省小微企业政策立法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关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从小微企业的特性出发,实事求是,解决江苏省小微企业面临的“扶持政策效应未能全部显现”问题,真正发挥法律政策的效力。

2.制定区域性的、行业性的财政政策

针对江苏省不同地区经济差异,制定不同税收扶持政策,对相比较落后的苏北地区,加大实施力度,发挥好监督扶持鼓励作用,促进江苏省小微企业的发展。同时,应积极借鉴国外的好做法,发挥税收调节的作用,促进江苏省小微企业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二)完善小微企业财税扶持政策

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第一,财政补贴要适合小微企业不同阶段特征,比如,小微企业创业初期,政府应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给与财政补贴;成长期间对其进行监督扶持,主要是资金链以及银行小额贷款方面,为小微企业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外部竞争环境;成熟期间,鼓励小微企业进行合理的投资,当然,建立在充分有效的风险评估之上。第二,财政补贴要适应不同行业,针对创新型、服务型、工业型、金融贸易型的小微企业,政府的财政补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重点在于对小微企业的扶持。降低小微企业的法人税率,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小微企业购入或租借的机器降低所得税等扶持措施都可以有效帮助江苏省小微企业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需要关注技术方面,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不仅可以减轻小微企业刚起步时的税负,而且能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三)鼓励小微企业创建和投资

小微企业占据国民经济的89%,解决90%的就业问题。目前,江苏省小微企业发展缓慢,利润低,很多企业面临破产,因此,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投资以及鼓励小微企业的创建尤为重要。以往有的企业投资随意性较大,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盲目跟从,导致毁损严重。江苏省政府应该加以管制,对新兴的小微企业给与政策支持的同时加强对投资的引导,避免只追求短期的投资目标忽略自身的规模扩张和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小微企业自身管理

江苏省政府可以成立公共咨询服务平台,解决江苏省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对于企业自身而言,需要更新自己的管理理念。江苏省小微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树立新观念、新方式、新方法。一个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能够使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强企业员工自身素质以及职业技能培训,这样才有助于企业产品的高质高量,使企业不至于面临恶性竞争,树立自己的品牌和产品的优势。

八、总结

小微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小微企业的成长受到了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2016年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针对小微企业面临的“环境差,成本高,招工难,融资贵,政策扶持不到位”等问题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江苏省小微企业缓慢增长的原因以及面临生存发展的困难,并就现行的财税政策做出研究,发现不足,再横向和国外发达国家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作比较,找到合理的财税扶持政策,包括江苏省政府、银行机构、社会大众以及江苏省小微企业自身应该做到的一些建议。完善江苏省小微企业财税政策,促进江苏省小微企业发展,对当前的国民经济、民生和谐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丁元元.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与提升竞争力关系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3.

[2]邓清.小微企业政策扶持体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4.

[3]胡佳.我国中小企业财税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

[4]束磊.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4.

[5]陈成天.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5.

[6]肖鑫哲.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4.

[7]庄谦娣.经济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5.

[8]高现广.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集美大学,2013.

[9]唐婧妮.结合小微企业特点完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J].财政研究,2014,(09):24-27.

[10]程辉.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会计处理[J].注册税务师,2014,(11):23-25.

[11]秦文娇.小微企业优惠财税处理[J].首席财务官,2015,(02):70-71.

[12]夏红雨.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研究[J].税收经济研究,2015,(02):41-47.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篇7

[中心词汇]税收水平;经济开展水平;财政支出水平;进出口水平;VaR;方差分解

一、效果的提出

税收水平为税收总量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现有文献中也被称之为税收比重、微观税负、税收担负水平抑或微观税收担负水平。它是政府与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集中表现,既关系到政府能否有效执行其职能,也关系到经济活动主体能否有效展开消费运营活动。国际外学者就税收水平效果展开了深化而又系统的研讨,对税收水平的决议要素的研讨无论是在实际研讨方面还是在阅历研讨上都取得长足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议税收水平的要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消费力开展水平;二是政府承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责范围大小及其变化。普通而言,征税人的征税才干决议了微观税收担负水平的最高限制,而国度财政对税收支出量的需求又决议了微观税收担负水平的最低限制。

1.实际上,国际学者以为决议税收水平的要素主要有四个方面:政治要素、经济要素、财政要素和税收要素。

(i)政治要素。国际社会历来存在两种国度观,不同国度观确立了各自的政府经济职能范围,而政府为完成其职能对社会剩余产品的需求量也就不同,反映在税收方面就是微观税收水平的不同。因此,决议税收水平的政治要素主要体如今国度观以及由此所决议的政府职能范围。

(2)经济要素。影响税收水平的经济要素包括消费力开展水平、经济开展水平和人均支出水平等。“从消费力开展水平这一要素看,微观税负水平的上下与消费力开展水平正相关。一个国度的消费力开展水平愈高,社会产品就愈丰厚,人均的水平就愈高,税基就愈广阔,整个社会对税收的接受才干就强。因此消费力开展水平较高的经济兴旺国度的微观税负要高于消费力开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开展中国度”。笔者以为,人均支出水平对税收水平的决议作用应该是一种综合的决议作用,既包括直接的决议作用,也包括直接的决议作用。其中,直接决议作用表现为“在人均支出水平比拟低的状况下,经济活动主体的大局部支出只能用于满足吃穿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无法接受较重的税收担负,税收占的比重只能处于较低的水平;在人均支出比拟高的状况下,经济活动主体的支出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还有较多的剩余,这局部剩余既可以用于满足经济活动主体的开展需求,也可以税收方式交纳给政府,添加政府的支出,税收占的比重也因此而相应较高”。直接决议作用则表现为“随着人均支出水平的提高,经济结构的退化,政府职能的范围与规模会相应扩展,所需求的支出会相应添加,税收占的比重要适当提高”。李文以为“经济性要素是影响微观税收担负水平的基本性要素”。一方面,经济决议税收,经济开展水平越高,税源越充足,对税收的接受才干也就越强;另一方面,经济开展水平越高,人们对公共品需求的范围和水平也就越高,政府为了提供公共品所要筹集的资金也就越多,税收作为政府支出的最主要方式,其规模相应地也就越大,因此税收担负水平也就越高。由此可见,从临时来看税收担负水平与经济开展水平应该是高度正相关的。

(3)财政要素。许善达以为,在政府完成其职能所需的社会剩余产品总量不变的前提下,财政支出渠道越多,微观税收担负率就越低;财政支出渠道越少,微观税收担负率也就越高。安体富、岳树民从非税支出角度剖析了财政要素对微观税收担负水平的影响:一定时期内可供分配运用的是一个定量,在满足政府一定支出需求的状况下,假设经过非税方式取得的支出规模大,那么税收支出规模肯定减小。在较高的财政支出效率下,异样的资金规模可以满足更多的支出需求,税收担负就相应下降。就我国微观税负的变化来说,政策性要素的影响是一个主要缘由。同时,我国以后的收费对象自身就是税基的组成局部,收费过多腐蚀了税基,构成所谓的“费挤税”,从而使我国的税收支出占的比重下降。

(4)税收要素。税收政策的变化、税收制度的变化、征管水平的上下都能够使税基的宽窄发作相应变化,进而使微观税收担负发作变化。张伦俊在假定实际税负既定的状况下以为:征管水平高,就会有较高的微观税负;征管水平低,微观税负也随之下降。

2.从阅历研讨的角度看,国际外学者缘于影响税收水平的一些要素,例如政府职能、国度观念及征管技术等通常无法量化,普通选用人均支出水平、相关产业比重及外债规模等目的停止实证研讨。

(1)人均支出水平。马斯格雷夫将人均支出作为解释变量,微观税负作为被解释变量,经过线性回归得出结论:人均支出低于300美元的国度,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清楚;人均支出在低于600美元的国度,两者出现清楚的正相关关系;在人均支出高于600美元的状况下,两者出现拟合系数极低的负相关关系。总体趋向为税收水平随人均支出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人均支出水平越低,税收水平就越低;人均支出水平越高,则税收水平就相对较高。但税收水平对人均支出水平的这种反映并不是一种延续的趋向,在不同的支出层次,税收水平的变化不同。低支出国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出现一种不清楚的相关性,而高支出国度则出现一定水平上的负相关关系。

(2)经济结构。马斯格雷夫以为出口份额不是决议税收水平的重要要素,在其搜集的46个国度样本资料中显示“微观税负与农业占的比重出现高度清楚负相关”。张德志以为,经济结构改动是微观税负水平提高最主要的要素。

(3)外债规模。许善达应用外债占的比重与微观税负停止回归剖析时,发现两者出现并不清楚的正相关关系,并以为主要是受外债自身的特点所决议。

从以上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实际上税收水平变化的决议要素主要有政治要素、经济要素、财政要素和税收要素。但由于实际剖析中触及到的一切决议要素无法全部经过目的或现有统计数据停止反响,所以在阅历剖析中,剖析影响税收水平的要素主要是采用GDp、财政支出规模、农业总产值及进出口规模等微观目的;另外,检验方法相对比拟复杂,实证剖析结论能否具有较强压服力还有待论证,尤其研讨农业水平、财政支出水平以及进出口水平对税收水平的静态影响的文献基本上是缺失的。笔者自创现有研讨效果及研讨思绪,经过构建非限制性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调查税收水平与其决议要素之间的静态关系,并进一步研讨税收水平的各个决议要素对税收水平的影响水平和对税收水平变化所作的贡献大小。

二、数据来源与VaR模型的设定

1.数据来源和处置

为了添加实证检验的可信度和处于数据选取延续性和威望性思索,变量税收支出、GDp、财政支出、进出口总额和农业总产值数据均来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以及1999~2008年各年《中国统计年鉴》。出于研讨需求,对所搜集的原始数据做如下处置:税收水平tR=当期税收支出/当期GDp,财政支出水平Fe=当期财政支出/当期GDp,农业水平aG=当期农业总产值/当期GDp,进出口水平ae=当期进出口总值/当期GDp。本文的研讨对象也相应地变为时间序列tR、Fe、aG和ae。

2.单位根检验

单位根检验的基本目的在于检验时间序列的颠簸性。通常状况下,单位根检验的方法经过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6.0做相关数列的散点图或停止aDF(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检验来完成。前者可以在计量统计软件里直接观察到,而aDF检验需求相关的假定检验进程。其原假定H0:存在一个单位根;备择假定H1:不存在单位根,即序列为颠簸序列。从本文所采用的相关统计数据的散点图中可以明白看出,四个变量的时间序列都具有清楚的非颠簸性特征,因此,需求用aDF检验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

表1的结果标明,变量序列tR、Fe、aG、ae和在10%的清楚性水平下均接受原假定H0,即各时间序列均存在一个单位根,属于非颠簸序列。但上述变量序列的一阶差分DtR、DFe、DaG、Dae在1%的清楚性水平均拒绝原假定H0,接受备择假定H1,具有颠簸性特征,说明时间序列tR、Fe、aG和ae均属于一阶单整序列。

3.协整检验

经过单位根检验,可以明白的是tR、Fe、aG和ae均属于一阶单整序列,依据协整理念,这四个时间序列虽然各序列自身出现非颠簸性特征,但序列之间的线性组合能够有不随时间变化的性质或具有颠簸性特征,即临时动摇的平衡关系。由于eG两步法主要是针对双方程协整检验而言的,所以对相似于VaR模型的多方程协整检验来说,普通采用Johanson协整检验。最大特征值检验和特征根迹检验(trace检验)是Johanson检验的两个详细检验方法。本文运用最大特征值检验,并应用软件eviews6.0来完成详细的检验进程。

表2的检验结果标明:在5%的清楚性水平下检验结果明白拒绝了“0个协整向量”的原假定。依据概率p值的大小,可以证明本文所设计的模型具有一个协整向量。同时,这也说明tR、Fe、aG和ae四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即四个独自的变量序列tR、Fe、aG和ae各自是一个非颠簸性序列,但序列间的线性组合却是一个动摇的,存在着临时动摇的平衡关系。这个结果为本文树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奠定了实际前提。

4.非限制性向量自回归模型(Unrestricted-VaR)的设定及其参数估量

VaR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视为系统中一切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结构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扩展至少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应用aiC信息准绳将VaR模型的滞后阶数确定为2,将序列tR、Fe、aG和ae的非限制性VaR的模型方式设为:

方程左边的变量为内生变量tR、Fe、aG和ae的滞后值,所以不存在同期相关效果,应用oLS估量的模型实质上是有效的模型。出于研讨的目的,本文仅写出有关税收水平tR的估量结果:

tR=-0.06+0.56tR(-1)-0.04tR(-2)+0.67Fe(-1)-0.41Fe(-2)-0.35aG(-1)+0.55aG(-2)+0.11ae(-1)+0.02ae(-2)

tR的估量结果解释了tR与tR(-1)、tR(-2)、Fe(-1)、Fe(-2)、aG(-1)、aG(-2)、ae(-1)、ae(-2)之间的相关关系。变量系数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对变化关系。其中,C1.11=0.56,表示在其他要素不变的状况下,滞后1期的税收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则以后税收水平添加0.56个单位;C2.11=-0.04,表示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条件下,滞后2期的税收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则当期税收水平会下降0.04个单位;财政支出水平Fe滞后1期的系数C1.12=0.67,表示在其他要素不变的状况下,Fe(-1)每提高一个单位,则当期税收水平会提高0.67个单位。以此类推,财政支出水平滞后2期的系数-0.41表示在其他要素不变的状况下,滞后2期的财政支出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则使当期税收水平下降0.41个单位;农业水平滞后1期值aG(-1)的系数为-0.35,表示在其他要素不变的条件下,aG(-1)每提高一个单位,则使当期税收水平下降0.35个单位;农业水平滞后2期值aG(-2)的系数0.55表示在其他要素不变的状况下,aG(-2)的农业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会使当期的税收水平提高0.55个单位;进出口水平滞后1期值ae(-1)的系数为0.11,表示在其他要素不变时,ae(-1)每提高一个单位,会使当期的税收水平提高0.11个百分点;ae(-2)的系数为0.02,表示在其他要素不变时,ae(-2)每提高一个单位,会使当期税收水平提高0.02个单位。

同时,为了检验已结构的VaR模型的动摇性,我们可以对aR特征多项式根停止检验,并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6.0软件计算出根模倒数的大小。假设被估量的VaR模型一切根模的倒数均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内,则模型是动摇的;反之模型不动摇。从单位根的图形中可以看出,本文所树立的VaR模型是动摇的。

5.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以上协整检验标明,向量tR、Fe、aG和ae之间被证明存在协整关系,依据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的建模理念,可以结构VeC模型。本文将tR作为因变量,将Fe、aG和ae作为自变量,应用eviews6.0估量的协整方程为:eCm-1=tR(-1)-0.99-3.68*Fe(-1)+5.10*aG(-1)+1.13*ae(-1)

同时也可以失掉规范的VaR模型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aC。出于研讨需求,这里从规范的VaC模型中分别出tR一阶差分DtR的误差修正模型:

DtR=-0.02eCm-1-0.06DtR(-1)-0.14DtR(-2)+0.25DFe(-1)+0.23DFe(-2)+0.18DaG(-1)+0.20DaG(-2)+0.003Dae(-1)-0.04Dae(-2)+0.008

误差修正项系数-o.02在5%的清楚性水平下经过检验,说明当tR(-1)、Fe(-1)、aG(-1)和ae(-1)发作动摇使tR偏离临时平衡时,系统将以2%的速度将其重新调整到平衡形状中,调整力度相对较大。

6.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VaR模型的另一个重要运用是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剖析时间序列之间的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能否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一个变量假设遭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则称它们具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应用本文所运用的数据tR、Fe、aG和ae,基于VaR模型检验税收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农业水平以及进出口水平能否有清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其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财政支出水平Fe是惹起税收水平tR变化的Granger缘由(p=0.0456),同时,税收水平tR也是惹起财政支出水平Fe变化的Granger缘由(p=0.0347)。从实际上讲,这个结果与Vamvoukas(1997)提出的财政同步学说(财政收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是相吻合的。从实际上讲,这一结论与我国革新开放以后,尤其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后我国的财政收支状况基本分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居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政府为承当公共产品供应责任所需求筹集的财政支出(或税收支出)也将越来越多,在经济总量既定的前提下,肯定招致税收水平tR发作变化。因此,财政支出水平tR是惹起税收水平变化的Granger缘由。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开展也为我国政府提供了更多的“税收把柄”和愈加充足的税源,从而为财政支出变化提供了充沛的财力基础。所以,税收水平tR也是惹起财政支出水平Fe变化的Granger缘由。

另外,在税收水平tR方程中,“aG不能Granger惹起tR”与“ae不能Granger惹起tR”的p值区分为0.2396和o.2590,这说明农业水平和进出口水平不是惹起税收水平变化的格兰杰缘由,该结论也是契合当代经济社会开展实践的。农业水平越高意味着一国的工业化水平越低,经济开展的质量越低下,可供政府征税的“税收把柄”越少,税收水平自然相当低;反之,农业水平越低,说明该国的工业化水平越高,社会消费的剩余产品规模就越大,“税收把柄”也就越多,税收水平就相对较高。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一国经济体系中占有无足轻重的位置,短期内很难改动,而影响税收水平的要素比拟多,动摇相对频繁,所以aG不能Granger惹起tR是和实践状况相符的。ae不能Granger惹起tR则主要是由于在如昔日益开放的年代,税收不再是一国调控进出口规模最主要的手腕,而只是一个通用的政策而已,并且运用税收调理还必需思索到他国反响,否则会使税收干预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由此惹起的效率损失愈加清楚。当然我们也不能由于进出口水平与税收水平之间不存在清楚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而疏忽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毕竟将滞前期适当延伸,它们之间的Granger因果关系能够就会失掉改动,这一点在之后的脉冲照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中将失掉求证。

三、脉冲照应函数

由于VaR模型是一种非实际性的模型,即它无需对变量作任何先验性约束,因此,在建VaR模型时,往往不剖析一个变量的变化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如何,而是剖析一个误差项发作变化,或许说模型遭到某种冲击时对系统的静态影响,这种剖析方法称为脉冲照应函数方法(简称iRF)。依据iRF方法原理。我们经过运用eviews6.0软件区分给予tR以及三个决议tR的要素Fe、aG和ae一个单位的正冲击,从而失掉关于tR的脉冲照应函数图(图2至图5)。在此系列图示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阶数(单位:年度);纵轴表示税收水平的变化率;实线表示脉冲影响函数,代表税收水平对自身冲击及其相关决议要素冲击的反响;虚线表示正负两倍规范差偏离带。

从图2中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税收水平自身一个单位正冲击后,税收水平在前6期继续下滑.在第7期时到达最低,此时的C1.2=0.003435(其中“1”表示第1个变量、“7”表示滞后阶数);从第8期末尾动摇增长。这说明税收水平自身的一个正冲击能在长时间里使税收水平坚持一个动摇的增长态势。

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在本期给财政支出水平Fe一个正冲击后,税收水平增长率的相对变化幅度比拟大,最高时出如今第2期,此时的照应C2.2=0.007979。但从第2期末尾,这种照应末尾下降,在有些滞前期,例如第6期、第7期的照应甚至为负(C2.66=-0.000328,C2.7=-0.000229)。从第8期末尾才恢复动摇增长态势。到第20期时到达至第5期以来的最大值,此时的照应C2.20=0.002083。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给本期农业水平一个正冲击后,税收水平的增长率在临时范围内将出现一种负增长的态势,而就这种负增长自身的态势而言是相对动摇的,并未出现较大动摇。在前3期里,农业水平aG遭到的正冲击使得税收水平tR的降幅有进一步扩展的趋向(C3.1=-0.003419,C3.3=-0.006142),之后从4期末尾这种下降的趋向才得以缓解,并一直坚持在-0.004左右。从图5中可以看出,在给本期进出口水平一个正冲击后,税收水平的增长率有一个缓慢上升的进程,在第4期到达最大,此时的照应为C4.4=0.026618,之后坚持颠簸增长态势。

综合图2到图5可以看出,区分给与税收水平自身、财政支出水平、农业水平以及进出口水平一个正冲击后。税收水平对税收水平自身以及决议税收水平的三个要素的照应是不一样的。撇开税收水平自身的冲击外,从税收水平对其三个决议性要素照应的最大值来看,对进出口水平的照应最为清楚,其次是财政支出水平,最后是农业水平。三者的数量比拟关系为:C4.4(0.026618)>C2.2(0.007979)>C3.7(-0.002593)。税收水平对进出口冲击的照应高出其他两个决议要素,能够的缘由是进出口规模的添加或进出口水平的提高使得进出口“税收把柄”扩展,但这种扩展的进程是缓慢、不清楚的。

四、方差分解

脉冲照应函数模型描画的是VaR模型中的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而方差分解(Variancedecomposition)则是经过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蜕变变化(通常用方差来表示)的贡献度,即在剖析了每个税收决议要素的一个正冲击给税收支出的增长率带来的影响之后,可以继续用方差剖析的原理进一步剖析税收支出决议要素的结构冲击对税收支出增长率的贡献水平,以此来完成对税收支出决议要素的静态剖析。经过eviews6.0软件,我们可以完成模型的方差剖析。采用高铁梅运用的相对方差贡献率(RVC)来表示贡献率。详细的公式表示为:

RVCii(s)为相对方差贡献率,指依据第i个变量基于冲击的方差对变量y;的方差的相对贡献度来观测第j个变量对第i个变量的影响,Cij表示由yi的脉冲惹起的y.的照应函数,s表示滞后阶数。假设RVCii(s)大时,意味着第j个变量对第i个变量的影响大;相反地,RVCii(s)较小时,可以以为第j个变量对第i个变量的影响小。图6到图9为税收水平自身及其决议要素对税收水平的方差分解图,即各自的贡献率状况。在此系列图示中,横轴表示滞后阶数(单位:年),纵轴表示税收水平及各决议要素对税收的贡献度(单位:百分数)。

从图6中可以看出,思索税收水平自身对税收水平的影响,在滞后1期时,税收水平对自身的贡献率到达100%(RVC11(1)=100.0000),之后出现继续下降的趋向,在滞前期到达20时,RVC11(20)=46.30946,使贡献率降至最低。这种结果的缘由还在于,税收水平自身的变化,如税收征管效率提高、税收努力水平提高、税收法律的完善都能够使税收支出在不腐蚀税基的前提下失掉添加,从而使税收水平也失掉相应提高。张德志经过数据剖析说明了征管要素与税收水平之间的关系,“1995~2003年,因增强征管而提高的税收水平为1.06%,约占全体影响的41%”。由此可以看出,税收水平自身对税收水平的贡献率可以坚持在45%以上是契合我国税收支出变化实践的。

从图7中可以看出,财政支出水平对税收水平的贡献率在前12期有一个继续上升的趋向,并在第12期时到达最大,此时的RVC21(12)=16.06456,之后的贡献率处于一个动摇增长形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证明,财政支出水平是惹起税收水平变化的Granger缘由。所以,财政支出水平的变化肯定会招致税收水平也发作相应的变化。但总的来看,这种变化正如图7所示,是一种动摇的增长态势。

农业水平触及到一国产业结构的优化效果,从图4的脉冲照应函数图中就可以看出,农业水平的提高对税收水平的提高一直处于一个负效应形状。图8中所表现的农业水平对税收水平的贡献率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从滞后1期末尾直到滞后20期,农业水平对税收水平的贡献率基本上维持在3%左右的水平且有继续添加的趋向,超越4%的时期区分是第16~20期(RVC3(16)=4.322589,RVC31(20)=5.846197)。

从图9中可以看出,进出口对税收水平的贡献率从滞后1期末尾自始至终均坚持着上升的态势,在第20期时到达最大,此时的贡献率到达34.69704%(RVC41(20)=34.69704)。这主要是进出口规模的添加使得“税收把柄”逐渐扩展形成的。

综合图6至图9可以看出,撇开税收水平自身的贡献率,进出口水平对税收水平的贡献率最高到达34.70%,其次是财政支出水平到达16.06%,最低的是农业水平为5.85%。但若思索到税收水平自身的影响要素,则其贡献率(最低贡献率)将超越进出口水平的贡献率达11.59%。这从阅历剖析的角度证明了我国现阶段税收支出超凡规增长的基本缘由在于影响税收水平的自身要素,例如税法的完善、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税收本钱的降低。

五、完毕语

经过构建税收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农业水平和进出口水平的模型,笔者剖析了税收水平与其决议要素间的静态关系,详细结论最终如下:

1.我国的税收水平受财政支出水平的影响较大。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度,财政支出最终由国度税收来承当,因此,如若财政支出水平有一定水平的提高,则税收水平也将随之上升。本文所构建的模型中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一财政支出水平对税收水平短期动摇的“纠正”一方差剖析中,财政支出水平对税收水平的贡献率都证明了这一结论。

2.我国税收制度自身的完善对税收水平的影响是清楚的。我国从1994年实施分税制革新以来,税收支出呈快速增长趋向,甚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超越同期GDp增速,其基本缘由之一在于我国税收制度尤其是税收征控制度的完善。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篇8

【关键词】小微企业;财税政策;发展

一、小微企业基本情况

1.小微企业特点

小微企业数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7%,创造了80%的就业,为国家贡献了半数以上的GDp和税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产品服务科技含量低。二是企业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在高科技产业等现代科技产业占比相对较低。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与大中型企业相对比比较弱势,在上下游供应链上缺乏一定的市场定价权。同时,小微企业规模小,自己独立分销渠道缺失,依赖于大的经销商,同时产品的易模仿性比较高,产品利润率比较低。小微企业资产规模较小,而且人才培训体系不完善,对外部人才缺乏吸引力,因此会出现以家族为单位的经营主体。由于血缘关系或者朋友关系而组建的企业,会在短期克服劳动力短缺问题,但是人才的欠缺确是无法弥补的,这导致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迟缓,企业管理家庭化,不利于向现代企业转变,长期增长缺乏动力源泉。

由于小微企业管理能力相对薄弱,面对经营风险的化解和处置能力较为薄弱,长期家族式或者个人经营而导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透明度较低,交易方风险较高,总体比较而言信用风险高于大中型企业,面对透明度较低和无抵押物的小微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其授信的意愿比较低,出现融资难融资贵的现象。由于资金来源和资产规模的限制,小微企业自有资金和经营资金比较少,向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很有限,加上本身企业的高风险特质,小微企业经常遇到资金无法周转而倒闭的情景。同样,在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也存在很多劣势。

2.助力小微企业的紧迫性

(1)最近几年外部需求降低,海外订单不断下降,营业收入下降;从成本上讲,国内劳动力成本攀升,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而导致财务成本高;从税收角度来看,在我国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按同等税收政策纳税,相对于自身实力,小微企业比大中型企业承担更大的税收压力;这三方面加总在一起,给小微企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困扰。

(2)过去中国经济改革的主要对象是国有经济,思考如何激活国有企业活力,增加国有企业产出,比如股份制和股权激励。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对比重已经明显的下降,而小微企业则迅速攀升。小微企业的GDp贡献已经超过50%,因此国家再也不能忽视小微企业的发展问题。小微企业的发展关系全局。

(3)从美国等先进经济体的经验可以看到,小微企业是新经济的代表,它们发展带来的技术创新具有很大的外部性,能够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成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

二、财税政策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一般指政府采购、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信用担保等,它们对企业的刺激作用有着不同的路径。文章主要介绍两种作用比较大的政策,政府采购和财政补贴。政府采购是指政府按照政府预算,为政府自身发展或者社会发展进行的资本性或者消费品的购买活动,这是政府税收收入的一大主要的支出。政府支出在凯恩斯经济学中是一个强有力的政策工具,因为财政支出具有杠杆效应,也就是说政府花一元钱,可以为社会创造出比一元多很多的社会产出。因此,政府采购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一个常用的政策手段。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发展或者其他经济目的,而向企业提供的一种减少其成本的补偿,也是一种为了宏观经济和社会福利而调节国民经济的政策手段。比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财政给予农民的补贴或者国家给予创新型企业的补贴,是一种激励经济体更好发展的政策手段。

2.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主要是如何为企业设定税收总量和相对税率。具体可以看到,设定税收总量会影响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产生收入效应,即是因为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对企业行为产生的影响;设定相对税率改变一种经济行为相对于另一种经济行为的成本而影响企业行为,这也就是税收的替代效应。税收政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税种的起征点问题,即多高的收入是相对合理的收税起征点,这包含了财政收入总量与社会公平的考量。

三、财税政策如何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1.财政政策

我们可以看到,财政政策主要政府采购、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信用担保等,文章我们更强调政府采购和财政补贴的作用。

(1)对于政府采购而言,长期以来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没有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没有很强的信誉保障,基本上没有进入过政府的采购目录。从政府对小微企业采购的空白,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政府在采购中向小微企业倾斜,降低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使得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一起在政府采购竞标,从而大大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比如,政府加大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产品的采购,这就会刺激小微企业更多的从事科技创新性活动。

(2)对于财政补贴而言,则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是财政资金逐年上升,但与小微企业实际需求相比仍然比较小,总量上比较小。这也有现实财政资金的限制,因此文章提议如果将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配套使用,那会怎么样呢,我们相信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比如,财政补贴不再以非营业收入进入小微企业,那样只会给企业增加与财政等额的资金流,那如果是以银行信用贷款保证金的形式进入企业的银行账户呢,以财政补贴资金为银行贷款保证金,这样可以利用金融杠杆为小微企业提供几倍于财政补贴金额的资金。第二是面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专项补贴形式比较少。由于小微企业处于初创期,遇到的科技创新风险和人才流失风险远大于大中型企业,政府应该在这两个着力点发挥作用,以创新形式来促进企业创新和留住中高端人才。比如,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专项面对高中端人才的创业就业补贴,吸引高校毕业生或者海龟来加入小微企业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对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科技研发的奖励与补贴,刺激企业从事具有风险的但有用的科技创新,这样会为社会提供更多更有益的创新成果。

2.税收政策

我们看到税收政策可以从总量和税率来改变企业的经营行为。

(1)对于税收总量而言,国家可以对小微企业进行适当的减免。税收减免可以增加小微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产生税收的收入效应,即有了更多的利润企业可以自主的从事更多的投资活动和降低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对小微企业实行减税对政府税收收入影响不大,不会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骤然减少。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却是大大减轻了自身的经营负担,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其次,对于税收税率而言,国家可以对于不同类型的企业设置不同的税率,进而影响企业的行为。比如,国家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那么就可以降低高新技术小微企业的税率,进而产生税收的替代效应,这样使得该行业的收益较高促进劳动产出的增加,进而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2)税收政策对小微企业的助力中还应该包括设计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增值税和营业税。对于增值税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小微企业的增值税税率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讲偏高,增值税是流转税,名义上是成为间接税,换句话说这一项税收是可以转嫁给消费者的,而不用企业来承担。但是小微企业从事的行业一般为高度竞争的行业,产品的替代性比较高,需求弹性很高。这导致的结果是,小微企业并没有定价权来使得税负转移给消费者,因为一旦提高商品价格,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这对于小微企业而言会产生更大的损失。因此,流转税的负担最终落在了小微企业的头上,这并不符合税负设计的初衷。如果能降低适用于小微企业的增值税率,则可以相对而言增加小微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创收能力,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营业税而言,进一步提高营业税起征点同时扩大起征点适用范围。由于当前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的主要受益者是小微企业中的个体工商户,而小微企业中非个体工商户因不符合条件而不能受益,为使小微企业成为普遍受惠者应该取消起征点适用范围仅限于个人的规定。

参考文献: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篇9

关键词:中小企业;偿债能力;研究

这里所说的中小企业是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统称。中型企业是指年营业收入在40000万元(不含)以下、但在2000万元(含)以上的企业;小型企业是指年营业收入在300万元(含)以上、但在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微型企业则是指年营业收入在300万元(不含)以下的企业。

2011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市场流动性整体偏紧,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同时,中小企业承担了较高的税负,加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的大幅降落,征收机关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征收力度,使得中小企业税负有重新上升的趋势。如何在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金融贷款和融资方面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提升经济活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辽南某县级市中小企业发展情况

到2013年末,辽南某县级市共有中小企业38,456个。法人企业总数6046户,其中内资企业1170户,私营企业4728户,外资企业149户。个体企业22272户。2013年,这些企业合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7.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4.8%;实缴税金19.6亿元,占财政收入的76.9%;企业从业人数280,469人,占就业人数的89.8%。可以说,中小企业构成了辽南某县级市实体经济的主体。

二、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分类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大类。

1.内源融资

所谓内源融资,是指通过公司自身内部筹集而来的资金。内源融资主要由初始的股本、留存收益、折旧以及定额负债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初始的股本又可具体分为企业主股本和天使投资股份,天使投资股份是指比较富裕的个人为了帮助那些具有独特概念或者专门技术的小型初创企业或者原创项目,而一次性进行的前期投资,属于风险投资的形式之一;定额负债是指应交税金、应付福利、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及预提费用等等这部分经常发生的企业延期支付款项,因为根据现行财务制度当中结算程序的有关规定,这部分延期支付款项是可以在企业内部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

2.外源融资

所谓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间接或者直接的方式向自身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资。间接融资又可进一步细分为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民间借贷、融资性租赁等等。直接融资可细分为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具体包括私募股权融资(pe)、股票融资、风险投资(VC)等等。

三、影响中小企业偿债能力的因素分析

中小企业偿债能力的大小,最核心的因素是中小企业盈利能力的大小,中小企业盈利能力强,偿债能力就强,反之亦然。

通过调查发现,影响中小企业盈利的几个因素,下面分别加以分析。

1.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增大了企业财务费用

(1)金融机构的经营理念加剧了小微企业贷款难

辽南某县级市是一个民营经济比较活跃的区域,特别是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推动下,小微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而融资难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2007年从紧货币政策以来,银行收紧信贷规模,贷款门槛提高,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难问题更加突出。近年来辽南某县级市银行机构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根据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调查数据,小微企业中多达7成以上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融资需求,其中的7成半向银行申请借款,但银行仅满足了其中不到一半的借款需求,并且地方性金融机构负责5成以上贷款的提供;另外2成半的融资需求则是通过向其他个人及企业借款来加以满足的。2010年以来,各银行机构纷纷开始关注小微企业这一信贷需求市场,一些资信好、效益优的小微企业成为各银行信贷营销的争取对象。调查显示,银行核定的小微企业信贷规模大多数是投向经营已经稳定的优质客户,而一些处于成长期、市场前景好、急需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因多数不符合总、省行的各项硬性贷款准入条件,所以获得银行贷款比较困难。

(2)七成企业选择银行作为融资主要渠道,但民间借贷呈上升趋势

调查显示,71%企业选择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渠道,比2012年底下降了10个百分点,有8%和6%的企业选择自有资金和民间融资,分别比2012年底提高了2个和4个百分点。发生民间借贷的8家企业中,制造企业4家,建筑企业3家,批发零售企业1家,其中6家企业是为了短期资金周转,1家建筑企业为了支付采购货款,1家制造企业用于支付工人工资,民间资金价格多集中在月利1%-3%之间。调查还发现,多数企业急需资金时愿意从亲友或关联企业融资,这种方式期限较短、利率较低,一般采用口头约定的形式,成为银行贷款之外小微企业主要资金来源。

(3)中介费用超过贷款利率,加重了企业负担

调查显示,企业融资成本约为18%,其中,贷款利率占48%左右,中介费用占52%,包括:担保费2%-3%,抵质押费1%-1.5%,保证金存款综合成本2%-4%,其他费用2%,调查发现,中介费用还会“水涨船高”,当市场资金紧张时,费率会上涨,种类也会增加,给企业带来较大负担。

(4)从全国情况看,主要也反映出上述特点,即银行贷款比较难,而且成本偏高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2012年第一季度的调查数据,被调查企业的43%存在着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被调查企业的48%存在着融资困难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有银行借款需求的小型微型企业仅有8.6%能够从银行获得全部贷款,比2011年又下降了1个百分点,在信贷偏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小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难度在增加。而且,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普遍偏高。目前,中小股份制银行微小企业贷款的利率,最低的也需要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再上浮50%,年利率已经接近9%,当遇到银行额度紧张的时候,其对微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则更高,能达到15%-18%之间的年利率,微小企业的筹资成本大幅度提升。并且小微企业为了顺利获得银行贷款,也只好被迫接受这个更高的贷款利率,致使其财务费用大大增加。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截至2012年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87万亿元,同比增长21.4%,较2010年1季度末增长73%,增长迅速,但从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的比重看,2012年上半年末占比22.9%,较2011年底降低1.8个百分点,稳健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比重有所下降,在宏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的背景下,使小企业的运转和发展面临更大考验。

2.劳动力成本上升降低了企业盈利能力

2011年以来,中小企业成本压力持续上升。在通胀压力下,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困扰企业,增加了企业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经营压力增大。2011年后,辽南某县级市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持续上涨,2013年末为101.2,同比上涨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长0.4个百分点。从主要生产材料价格变化看,2013年末有10种主要工业生产资料环比上涨,其中,甲醇、高压聚乙烯和圆钢涨幅最大,分别达到5.26%、2.94%和1.81%,如XXXX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甲醇催化剂和二甲醚催化剂,今年甲醇市场均价在3700元/吨-3900元/吨之间,去年下半年均价为3200元/吨-3400元/吨,该企业月均使用精甲醇原料850吨,按现在价格计算,估计全年可增加原材料500余万元,占企业销售收入的12%左右。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企业经营首要困难,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影响更大。调查显示,42%企业认为“劳动力成本上涨是企业目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比2012年底提高7.6个百分点,成为影响企业经营的首要因素。如XXXX重工有限公司2011年人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比2010年上涨了500元,涨幅近20%,而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0%-12%,工资上涨挤占了近2%的利润。劳动力成本上涨对服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影响更大,如辽南某县级市XXXX有限公司2010年雇佣工人的平均工资是80元/天,2012年提高到105元/天,2013年初达到120元/天,三年增长了50%。2012年7月1日起,辽南某县级市实行全员征收“五险一金”,企业增加了对农民工、季节工的缴费,成本大幅上升,较之前每年多增加支出60余万元。

3.中小企业税负依然偏重

(1)我国财政收入及宏观税负基本情况

从我国近几年的公共财政收入情况来看,2006年到2011年年均增长率达22.1%,高于GDp增速11个百分点,其中2007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达到32.4%;政府性基金收入从2008年的15636.3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43359.63亿元,年均增长率40.5%,高于GDp增长率29个百分点。从宏观税负情况来看,三个口径的宏观税负从2006年到2011年均是逐年增长的,2011年分别达到峰值的19%、22%和36%,近六年的均值分别为18%、20%和32%。根据世界银行的调查,我国目前最佳的宏观税负水平为23%左右,从我国财税收入体系来看,用大口径宏观税负比较切合实际情况,按照这一标准,我国宏观税负明显偏高。同时要承担各种行政摊牌和费用,导致我国的中小企业承担较高的税负。

(2)中小企业税负具体状况---以辽南某县级市中小企业增值税税负为例

在我国目前的增值税制度中,将纳税人按照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两种类型划分开,前者的计征税率为3%,后者的计征税率为17%和13%,后者可以进项抵扣,而前者不可,使得中小企业承担较重负担。首先从绝对税负来看,以辽南某县级市不同企业近年来增值税税负分析,虽然从2008年到2012年企业增值税税负不断降低,但是中小企业的增值税负始终远远高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困难时期,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重于大型企业的趋势更加明显,2008年两者之差是0.78%,到2010年下降到0.27%,2011年和2012年1-5月两者之差分别又上升到0.37%和0.68%,经济增速减缓时税务机关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税收的征收力度,使得中小企业经营更加困难,降低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限制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

4.宏观政策综合作用使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境,盈利能力下滑

受结算币种改变和人民币汇率升值影响,半数出口型小微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但企业普遍缺乏应对手段和意识。2013年年初以来,受欧美债务危机加剧、日本巨额财政赤字打压等不利因素导致国际经济环境再度恶化,辽南某县级市部分出口型小微企业经营效益下滑。调查显示,36家出口型小微企业中,26%企业产品出口利润率下降10%-30%,比2012年底提高了10个百分点;18%企业产品出口利润率下降了30%-50%,比2012年底提高了3.2个百分点;而基本持平和下降了10%以内的企业占比分别下降了5.6和5.8个百分点。主要对日出口企业中,44.4%企业产品出口利润率下降了10-30%,3.6%企业产品出口利润率下降了30%-50%,如XXXX贸易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木制品生产的小型企业,三分之二订单来自日本,2012年底签订合同时,日方提出改为美元结算,该企业1季度完成交货的订单收入比2012年下降5%左右,利润因此下降约1个百分点。调查发现,企业很少采用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银行避险工具,仅采用订单短期化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手段来降低汇率升值给企业带来的影响,应对手段和意识普遍缺乏。

微观经济学税收分担篇10

据报道,一家年营业额在300万以下从事服务业的小企业,在当前税费征收的标准下,需缴纳的核定税费为营业额的8.2%。其中,营业税是5%,城建税是营业税的7%,教育附加是营业税的3%,地方教育附加为营业税的2%,税务局认定行业利润率为10%,所得税是利润的25%。亦即是说,即使该企业的利润率达到当前税务部门所认定10%,其年真实营业额如果为100万元,即意味着需要缴纳8.2万元的税费,而该企业的净利润则仅剩下1.8万元。

中国税负之重,由此可见一斑。

减税已关乎国民福祗。那么,减税规模究竟该多大?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剑阁称,如果2012年就把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至少可以给全国企业和居民减少1万亿元的负担。

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也呼吁,中国需要立即减税1万亿元人民币来提高效率。1万亿元的减税目标可以通过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各降低1/5来实现。

税负增长太快

财政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接近9万亿元,达到89720亿元,同比增长22.6%。

与此同时,2011年财政收入首超10万亿元,达103740亿元,增长24.8%。两项指标远远高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去年GDp增速为9.2%。

由此计算,去年我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19%。而2000年时,税收收入占GDp比重的12.8%。从绝对额看,2011年的税收收入是2000年的7倍。

税收和财政收入连年增长,那么我国的税负到底重不重呢?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指出,2012年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名义指标有望增至22%左右,加上其他政府财政收入,全口径的宏观税负约达32%。宏观税负,是指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

2003年以来,我国的GDp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但财政税收的年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10至20个百分点。这不仅在我国历史上所罕见,在世界历史上也十分罕见。

这十年财政实际收入年年大幅度超过年初的预算,税改初期有额外增收可以理解为“拾遗补漏”,但是多年一直大幅度偏离就不能认为是常态。

这首先涉及执政理念,社会财富是多让个人自主支配幸福指数更高,还是由政府代替居民个人消费效率更高?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福利是否越多越好?社会福利政策的成本和效率如何评估?这几年社会福利开支提高很快。这对于补偿历史欠账,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民生是必要的。

通过财政实现二次分配尽管有利于平抑收入差距,但行政管理成本往往十分高昂,资金常常在各个环节流失,而并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到个人。而且,政府过多地主导社会财富分配,也必然会引起各种寻租行为,腐蚀政府的肌体。

增税没有节制

现在,各级政府在财政收入超收方面展开着竞赛,有的地方财政收入年增速甚至超过40%。允许政府巨额超收,对超收部分又可以自由支配,从国家法度上值得推敲。GDp的攀比之风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批评,而财政收入增速的攀比之风愈演愈烈,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作为可以炫耀的政绩,是十分令人担心的。

从现有的财政体制来看,自上而下都把征税当做任务来完成。各级政府和财税部门的官员多年来一直认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是越多越好。地方政府在报政绩时,一个会报本地区的GDp增加了多少,另一个就是报政府税收和财政收入增加了多少。在这一错误观念的引领下,2000年以来,按照每年政府工作报告当年的财税增长目标和当年的实际完成情况,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每年差不多都完成当年预算目标的170%以上,有好几年都超过预算目标的200%甚至300%。

特别是,财政部和国税局一直有较强增加税收收入的冲动和实际指令,超额完成还有奖励和返还,自始至终没有把减税富民作为政府的政策选项。

这就可以理解,我国的税基和税率都定得很高,企业生存也比较艰难,要是照章纳税基本上没有利润。为此,纳税人也会想办法避税,税务局来收税,有时给点红包,就能少收点,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征税。

税务局违法,纳税人也违法。纳税人知道自己偷了税,不敢得罪税务局。如果真来查,坐牢都有可能。所以纳税人只得忍气吞声,拿钱消灾。根据现代税收法定主义的基本精神,在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宪法中均有类似“非经法律规定,不得征税”的明确条款。

我国宪法中仅规定依法纳税是一项基本义务,却没有保护纳税人权利的条款。更何况,财政部或国税局不经人大讨论和听证会而自己决定征税和提高税率,这样的做法显然与现代社会“税收法定”的基本原则不相符,而纳税人又缺少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目前,在我国,只对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立法。

不仅如此,近年来种种变相增加税负的手法,令众多小微企业不能不为之心寒――比如,按原有税法规定,技术转让不超过500万元免征所得税,超过500万元减半征收所得税,但是2010年12月国税局颁布的新规定却玩起了“文字游戏”,将技术转让的标准设定为“全球独占”。可想而已,对于全国总数逾千万家的小微企业来说,拥有“全球独占”技术、并真实转让的,可能已是寥寥无几。

事实上,在去年10月国务院出台小微企业税费优惠政策、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很多小企业仍然存在令人吃惊的税负压力,充分说明去年10月出台的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事实上处于“悬空”状态。

这是因为,去年10月对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上调,其增值税仅是将月销售额2000元至5000元起征调整为5000元至2万元,营业税仅是将月营业额1000元至5000元起征调整为5000元至2万元。基于最近几年持续的物价大幅上涨,当下的“5000至2万元”销售额(或营业额)难以作用到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身上,用于一个摆地摊的小商贩身上倒更为合适。

对“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悬空”,还表现在所得税的优惠上,按规定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含)6万元的小微企业,其所得减半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并按20%税率缴纳所得税。但实际上该所得税优惠政策,仅对极少数微型企业作用明显,根本无法将绝大多数小微企业覆盖其中。

回顾我国近年来的减税举措,几乎均是如此。2009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将增值税由生产型转向消费型,但是在该方案将增值税额度相对上调之后,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却难以享受到通过进项税额进行对冲的优惠。

有论者指出,必须尽早修订并严肃执行《预算法》。一个法治的国家,政府的预算和财政收支,必须得到纳税人的同意、受到纳税人的监督。应该用法律的形式,严格限制政府的收税权力。税收不是越多越好,政府财政开支的总规模应该与政府经济权力的法定边界相契合。目前用税收作为限制和禁止某种经济社会行为的手段,有过于泛化的倾向,建议加以纠正。建议规定扣除Cpi后税收的增收幅度。如果超过了规定的幅度,不能作为政绩,而应该作为人大质询和问责的事项。政府应该解释预算偏差的原因,对超支部分要做认真如实的报告。根据这些原则,如果2012年就把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至少可以给全国企业和居民减少1万亿元的负担,整个经济会出现新的局面。

目前的预算法不允许政府自设税种,却允许无限制地超收,不允许政府对预算内收入的自由支配,却不禁止对超预算收入的自由支配,没有任何制度约束各级政府超收超支的冲动护。

减税体现执政为民

近年来,我国税收和财政收入都在高速增长,大幅度、大范围减税的时机已成熟,减税是大势所趋。从政府的财力看,有推进结构性减税的实力。

国务院总理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把“实施结构性减税”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减税(又称税收减征),是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减除纳税义务人一部分应纳税款。减税是对某些纳税人、征税对象进行扶持、鼓励或照顾,以减轻其税收负担的一种特殊规定。

2002年以后,我国开始提出“结构性减税”战略,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如企业所得税两税并轨、增值税转型、停征利息税、降低股市交易印花税、提高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收入“起征点”及改进税率设计,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等,产生了一定作用。但与进一步推进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相比较,结构性减税仍有加大力度、做足文章的明显必要性。

《中国企业家》最新调查显示,高达63%的被调查企业认为自身的税负较重,九成被调查企业认为结构性减税不到位。

结构性减税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为,今后不论是经济相对高涨期还是相对低迷期,都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结构性减税。

其中,增值税扩围改革是公众最关心的。增值税虽然是由企业来支付,但实际上最终是落到消费者头上。而降低增值税的比例,实际上就是降低商品的价格,对于降低通胀、拉动内需有直接帮助和作用。

现在,我国的直接税比重明显偏低,而间接税比重比较高,间接税的特点就是在消费品里面含税,是过去一般的民众没太感受到的。但这些年随着纳税人意识、公民意识提升,还有信息透明度的提高,一旦老百姓知道馒头里也有税、其他消费品也有税,对于税收的不满就明显地高涨起来了。整个税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增加直接税,减少间接税。

当前,我国经济上存在许多“内忧外患”的紧迫问题,无论从应对危机,还是从体制改革、结构转型和廉政建设的各个方面看,大幅度大范围减税不仅是当务之急,而且力所能及。

而自2004年以来,我国政府就一直在进行“结构性减税”,但这并未让财政收入减缓增长。财政收入所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15.7%一直攀升到2011年的近23%。这九年时间总共提高了7.1个百分点,其中没有任何一年出现下降。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已经从原来的55%下降到目前的略高于40%的水平,对应的则是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在GDp中的占比从49%下降到约34%。

目前企业利润并不丰厚,只有减税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提高居民消费意愿,让广大民众最直接受益,推动经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