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进课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5:43

人工智能进课堂篇1

人工智能即将进入高中课堂。近日,我国第一本面向中学生的ai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

为什么要在中学开设人工智能课程?这本教材有什么特点?对于中学教师和学生而言,应如何准备才能应对人工智能的教与学?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全国已有40所学校引入教材

据了解,该教材是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和商汤科技合作,联合全国多所知名中学教师共同编写,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并备案。目前,全国已有40所学校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与其他教材不同,该教材以‘手脑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对人工智能原理的介绍,更加重视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玉琨介绍说,“作为教材的编者,我们特别希望学生能发挥独特的想象力,设计一些在高中阶段有可能完成的项目,并动手将其转化为独具特色的作品。”

记者看到,该教材共分9个章节,以基础普及性的知识为主,分别介绍了图片识别、声音识别、视频识别、计算机写作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每一页都配有彩色图表,并引入了大量科普内容和实例。此外,该教材还配套了一个教学实验平台。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林达华表示,目前,人工智能人才面临着全球性短缺,在人工智能和基础教育结合方面,各个国家都还处在探索的过程中,该教材的出版,是人工智能教育的一次重大突破,意味着人工智能将由此走出“象牙塔”,进入高中生的知识范畴。

“今天,技术更迭速度太快,谁也无法预计未来的职业选择,我很乐意让我的孩子在中学阶段就了解掌握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技能。”一位家长这样告诉记者。

目的在于普及原理引发兴趣

作为一门兼具学术含量和技术含量的学科,对高中学生而言,应该怎样去了解人工智能这门学科;对于高中教师而言,又该如何教学呢?

“大多数中学生的最终职业道路都不会是成为人工智能研究者或工程师,但是未来很多行业都将在不同程度上受益于人工智能的赋能。因此,该学科在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位让学生了解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基础知识以及常用算法和工具。”林达华说。

在陈玉琨看来,人工智能的教学和研究经常要用到高等数学的知识,这已经超出了高中生的知识范围,因此,在中学阶段,教师应注重对相关概念、算法、原理进行定性介绍,“定量的部分,可以留待以后再学。”

多位专家表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介绍,这不仅会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高涨,同时也会提升师生的思维与创造能力。

“总体而言,在中学阶段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普及人工智能的原理与技术,引起学生对人工智能学习的兴趣。当然,也期望能为高等学校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拔尖人才奠定相应的基础。”

“校企合作”解决人才缺口

也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技术,中学教师在该领域的知识储备是不足的。

“师资是课程的基础。”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岳龙表示,“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组建专门的师资培训团队非常重要。”

据记者了解,为帮助教师克服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与商汤科技将联合举办多期“人工智能教师研修班”——培养一批人工智能的种子教师,在他们带领下,逐步提升我国教师总体的人工智能素养,从而改善中学教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人工智能进课堂篇2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会计专业;智慧课堂

1智慧课堂的含义

何为智慧课堂,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看,倡导的是开发学生智慧,着力实现传统知识传授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变的教学理念,是对知识灌输型教学理念的创新。以教学信息化角度而言,智慧课堂体现的是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强调教学环境智能创建,是对传统课堂机械式教学模式的变革。总体而言,智慧课堂是通过智能化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和工具开发学生的智力,两个层面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2会计专业实施智慧课堂的必要性

2.1提升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效率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为会计类专业课程安排了尽可能多的学时,可是对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核心课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使理论知识传授过程有效有趣,实训和练习环节充分合理是目前的教学难点。从日常教学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觉性差,课后指导和复习缺乏系统性,专业核心知识掌握度不高。而智慧课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等限制,充分利用当前各种信息技术资源,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师生互动有效精彩,展现出生动、具体、形象的教学场面,实现了学生自主、泛在、个性化学习。

2.2助力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

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因素分层分类教学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但现实中打破班级界限、重划行政班级,并为此制订新课标和授课计划,实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却阻碍重重。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生源复杂,有超过本科线的高中考生,也有参加技能高考的中职生源。分层教学的目的是避免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中等生难提高,出现“一刀切”等现象。如何制定合理的划分标准,确保水平能力相当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实现教学同步还存在一定难度,而且相同水平学生对于教师、教学、考证、就业的需求又不尽相同。有些学生追求学以致用,毕业后获得毕业证顺利就业;有的学生想要进入本科会计专业继续学习;有的学生想要学习相关会计考证的知识,取得有含金量的会计类证书,目前的分层分类教学尚无法满足如此个性多样的需求。智慧课堂是教学信息和学生知识实时匹配和更新的过程,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学习需求,进行知识有机衔接和组织,从而更好地掌握会计学科的知识和理论,使课题教学内容能够更加多样化、思维个体化、交叉化和综合化。

2.3提高高职会计专业课堂趣味

如果说90后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那么00后学生就是移动时代的宠儿,面临着网络的各种诱惑与冲击。会计专业类课程大部分为理论性讲解、会计分录记忆,趣味性低,学生集中注意力较难。传统的大单元、大粒度的课堂实录式视频教学资源,录制简单,冗长乏味,在碎片化移动互联网时代无法满足学生的“注意力模式”,特别是在泛在式学习环境下,学生对个人定制教学的需求更为迫切。智慧课堂学习场景生动、教学设备先进和课程资源丰富,可以引导学生在情境化、移动化、感知化的学习活动中灵巧、高效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一个合作、创新的理想环境。

3会计专业智慧课堂教学设计

“教”与“学”的融合和统一在智慧课堂中得到了有效实现。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基于智慧课堂信息技术平台,增进师生互动和协作交流,对智慧课堂的实用教学流程结构设计,应把“教”与“学”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整体来考虑,主要分为以下4个方面:

3.1课前学习分析与评估

在雨课堂、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课堂派等移动端智慧学习工具上,教师通过平台向学生推送微课视频、学习课件、预习测试题等预习内容,并在平台上完成学生考勤记录、成绩查询统计和作业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行为数据,是教师进行课前教学诊断、个体学习决策、形成性评价、精准资料推送和和自适应学习服务的有效依据。一方面,教师可以精准掌握学生学情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完成教师推送到平台上的预习任务,参加测试并提交,还可以通过平台记录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形式进行深入学习。

3.2课后适需学习服务

对于学生多样化的需求而言,智慧课堂提供的个性化适需服务深度契合了学生的需求。通过挖掘与分析智慧课堂平台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行为数据,全面客观地完成每个学生的学习偏好、学习进度、优势与不足的个体画像,在此基础上向学生精准推送符合其需求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同时,在现有便捷的信息技术支持下,智慧课堂能够让学生舒适地沉浸智慧环境中,帮助学生根据自己发展需求有选择地开展自主学习。

3.3构建无缝学习环境

o2o全称为onlinetooffline,意思是从线上到线下。在智慧教育中,行为能力和创造潜能培养最终要回归到智慧课堂中充分实现,包括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也都必须应用于实践,接受实践的考验。因此,智慧课堂功能要得到完整体现还必须借助o2o理念,构建无缝学习环境。如此一来,学生通过线上的信息平台中享受多样化、自主化的学习服务,接受知识的传授并内化,在线下的实体课堂里,通过教学面授,完成知识外显与迁移,引入财务共享VS实时会计、会计工厂VS云会计、会计内核变革、三维会计逐步实现、网络会计监管新模式等最新会计领域知识理论,共同促使学生智慧能力发展。

4会计专业智慧课堂教学实施

智能手机的普及与互联网的使用,各类以移动端为载体的学习工具在课堂中普遍应用,丰富了智慧教学形态。移动端智慧学习平台大量出现,有效补充与完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课堂考勤、作业批改、过程考核、成绩统计分析等多个教学环节。

4.1移动端学习工具的智慧功能

“以智慧职教云课堂应用于财务管理课”为例,教师可以创建财务管理课程并生成邀请码,学生通过扫码安装云课堂手机客户端,自动进班成功。教师在手机端直接浏览学生姓名、学号、班级、联系方式等多种基本信息,还可以按需将学生进行分组。班级创建完成后教师可以在云课堂平台上学习资料、公告、布置作业、设置考试等信息,以便学生在课前完成教学准备和任务要求。同时,云课堂对接教育部一百多个部级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引用各种高质量课程资源为教学所用,也可以自行上传课程课件、视频、习题等,学生通过手机端浏览学习。云课堂在作业、时间设定、作业查重、即时批注、多形式打分、成绩统计等也体现出智慧特征。

4.2移动端学习工具的智慧互动

移动端学习工具互动功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知识探索学习理念,突破传统课堂互动的形式和空间限制。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在云课堂上进入头脑风暴版块,提前发起课程相关知识点讨论,学生在课前即可了解课程的重难点。线上话题讨论给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与平台,帮助学生自然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同时,教师也能在课前掌握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和讨论重点,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传统课堂中的学生通常缺乏主动性,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等各因素都使课堂互动难以充分实现。财务管理课程作为理实一体课程,利用云课堂移动端中的互动功能不仅可以在课上开展抢答、举手、投票等多种互动形式,丰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度与课堂活跃度,还可以即时进行评分,改变被动式学习方式,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4.3移动端学习工具的智慧监督

移动端学习工具的监督功能主要体现在日常考勤、课堂测试与成绩考核等方面的智慧特点。课堂考勤对学生课堂纪律具有约束作用,利用云课堂考勤可充分实现智慧平台的监督功能。近年来,会计专业招生势头良好,各年级班级较多,财务管理课程等核心课程通常都是大班上课,如果使用传统点名方式必定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在云课堂通过一键签到、手势签到等基于信息技术的签到方式完全适应00后学生的学习习惯。云课堂可以有效实时发起问卷、投票、考试等监督互动的智慧功能,整个课程的考核内容及结果有据可查、完整记录,并能以数据的方式导出。云课堂的智慧监督有效节约了教师的日常教学管理时间,而且对于学生而言,使用移动端学习工具增加了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

5结语

人工智能进课堂篇3

一、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教育是在现代主义思潮下建立起来的,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同样也深受现代主义思想的影响,渐渐地显现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教育的工具性和功能性。在教育活动中,学生被物化,教师也被定性为“功能部分”。[1]这种不足的显现使人们认识到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课堂作为学校教育活动实施的主要场所,必然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出发点。

近几年来,人们不断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研究、探索和试验,尝试找到一种有效的途径来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不断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改革。但是,通过深入一线课堂教学和走访一线优秀教师了解到,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并没有根除传统课堂教学的思想和理念,所以这就致使所有的改革只能在“表面”上做功夫,并没有真正触及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本质内涵,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到以下几点:

第一,课堂教学中仍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要的表演者,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很少有机会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由于缺少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生成性欠缺,变得沉闷、机械和僵化,丧失了生机和活力。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依旧采用“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学校用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考试要求、统一的教学目标面对不同特质、不同个性的人。这就导致课堂教学趋于统一化和标准化,全体学生一个进度、一个标准、一个内容,采用“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在这样的课堂中,忽视了对学生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整齐划一”之下培养的就是平庸,难以让人才脱颖而出。这样的课堂如同工厂,学生是待加工的原材料,经过统一化和标准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能力,成为了具有共性和一致性的“产品”。第三,课堂教学过程依然主要体现为线性教学。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教育实践。具体体现在教学活动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线性的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演“教案剧”的现象。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共同生成的灵活多样的非线性的活动过程。

课堂教学改革经历那么长时间,为何成效不大呢?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找到一个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的理论指导,所以纵使人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收益却甚微。所以,找到一个能真正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对于当前课堂教学改革至关重要。而此时,多元智能理论进入我们的视野。

二、多元智能的教育教学观

多元智能(multipleintelligences简称为mi)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出版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在该书的最后一章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真正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教育领域。近几年,国内外掀起了在教育领域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的热潮。加德纳经过不断研究,提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理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并对这8种智能的类型进行了划分(如图1所示)。

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八种智能,但是每个人的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均不相同,这就致使八种智能构成的智能结构是多元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智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如图2所示)。基于此,多元智能的教育观认为,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注重个性化发展,将“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相同智能上的特征各不相同,并且相同年龄段的学生由于自身具有的个体差异,其优势智能和劣势智能均不相同,智能结构表现出多样性。

由于学生的智能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即不能用整齐划一的思想进行教学,所以多元智能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智能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向,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的、适宜的教学技术,与学生的优势智能倾向和喜好的学习与发展方向吻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2]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当前教育中,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能真正将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立足于促进每个学生的智能结构发展和优势智能的提高,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结合。运用多元智能指导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的智能特点灵活地设计和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并促使课堂中课堂教学的有效生成,真正突破传统的线性化教学流程,实现非线性化的教学活动过程。

三、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具体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将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今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而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寻找一个能契合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帮助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教学观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多元智能理论能满足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求,从最根本的教育理念出发,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真正帮助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多元智能理论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帮助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

我国的传统教育和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3]由于受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阻碍了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严重影响。所以,要想真正改变当前课堂教学的现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使原有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关键。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有一章节阐释了多元智能理论对于当前教学改革的意义。[4]通过实践研究发现,遵循多元智能理念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面貌完全不同,多元智能理论与新课程理念相互映证与支持,多元智能理论作为新课程理论支柱之一,有助于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实现。

通过分析,多元智能促进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通过学习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能正确清晰的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教育重在思想启迪,而教学重在学习者主动吸收掌握,需要教育者辅助、指导和帮助。在课堂教学中,知识不是教会的,技能不是听懂的,学习不是被动的。学生学习发展进步的本质是,学生本人亲自完成智能水平的不断持续提高。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正确认识是:教,为学服务,而不是相反;教和学之间不是平等关系,而是以学为主,教是辅助。所以,衡量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标准在于是否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平等、民主、对话等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存在。第二,教师通过领悟研究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思想,真正认识到对待个体差异的重要性,为实施个性化教学创造条件。多元智能理论中明确阐述每个人与生俱来就不相同,他们的智能各不相同,所以对于学生来说,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智能强项和学习风格。多元智能的核心教育教学思想就是:教育(尤其是教学)的核心是认真对待而不是忽视和否认个别差异。[5]教师一旦领悟到这个核心思想,必然会在课堂教学中了解学生及其智能特点,关注个性化差异,个性化教学就得以实现。第三,多元智能理论是帮助教师实现最优的教与学的基础。多元智能理论关注个人和个性化差异,有了多元智能理论做理论指导,教师能够根据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最优的教与学。

多元智能指导教学的教育理念与当前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致,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帮助传统的教育理念向新课程理念转变,这种转变恰好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

(二)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其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也必然导致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改革的需求。教师通过主动学习和内化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帮助教师重新定位自己的教育观,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师认识到教学应该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智能结构,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多元智能思想下的教学是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智能差异,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的某一项或几项智能。[6]只有有了对教育的这种认识,才有可能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才有可能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二,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多元智能思想的深入,使教师认识到要想真正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求,自身须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更要有研究学科专业知识的意识。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教师对学科知识、课程及教材进行创造性理解分析和设计,提高教师解析和运用教材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正确性、启发性。通过对学科专业知识不断研究,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激活教师的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第三,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多元智能理论关注8种智能的共同成长,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促进智能结构的完善,这就要求教师自身须具有广义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教师要努力学习研究学科以外的多种知识,积极、充分地去发现和汲取信息时代的各种知识和信息,广泛涉猎人类文化精髓,并用科学、理性的精神对其进行分析和批判。只有个人素养高的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个性化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指导个性特征不同的学生。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教师提升个人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促使课堂教学完美预设和有效生成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改革和发展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然而通过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到,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是制约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预设是指在实施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进行事先思考和设计。生成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灵活多变的教学情境中共同实现教学活动过程。预设是进行有效生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而生成又是对预设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缺一不可,互为补充。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精心的预设是其能够顺利完成的基础。而当前的一些理论观点不能正确理解预设的本质内涵,课堂预设过于细致,不能适当的留有“空白”,致使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变成了教案的表演过程,课堂中缺少了灵活性和生命力。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预设,能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的预设,在深入了解学生智能结构的基础上,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通过巧妙留白,实现弹性预设,最终达到完美的预设。

新课标提出的生成性教学理念,促进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但是当前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是盲目的生成,生成过程浅层次化、庸俗化,这致使生成终沦为“假生成”。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能帮助认识课堂教学生成的本质,即适合学生智能发展的生成才是真正有意义的生成,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能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真正实现。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多元智能理论引入其中,用来指导课堂教学的预设与生成,使得完美预设和有效生成成为可能,最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表明:当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而近几年的不断努力探索改革的结果又告诉我们,当前的改革并未抓住当前影响课堂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害”,致使改革成效不显著。通过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缺少一个契合其改革发展的理论指导。而多元智能的教育教学观,在关注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真正寻找一种适合每个受教育者发展的教育。通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帮助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并且通过指导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真正实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使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到位。

注释:

[1]伍家文.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思想的启迪[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3,22(2).

[2]庞兆慧.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个性化教学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3]刘竑波.多元智能与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245.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第四部分,p235—p246.

人工智能进课堂篇4

关键词:智慧课堂;移动互联;智慧app;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1-0074-03

一、引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app的日益丰富,人们的工作、娱乐和其他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包括手机在内的智能终端设备在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其副作用也逐渐显现,“手机依赖症”人群日益庞大。从一些研究报告和新闻报道中不难看出,此番移动智能革命已经波及现代大学校园,由此产生的消极效果显然大于积极效果,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症”日趋严重。[1]其中,最重要也是对大学课堂教学影响最大的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关注点从教师转移到了智能手机上。对教师来说,由于人数众多和手机这一设备的特殊性,监管难度非常大。因此,如何发掘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在课堂上的积极作用,戒除课堂“手机依赖症”,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以教学内容实时传达、师生之间良好互动、生生协作学习、学习行为记录和分析为主要特征,以传统课堂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为核心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络的大学智慧课堂,对其具体实施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大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智慧课堂的特性

唐烨伟等给出了智慧课堂的定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变革教学方式方法、将技术融入课堂教学中,构建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形成旨在能力培养的新型课堂。[2]结合大学传统课堂、移动互联网络和智能终端设备的特点可以得出,智慧课堂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性:

1.教学内容的实时传达

目前,大学课堂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教学,教学内容主要通过教师的语言和ppt的投影图像传达,具备实时性。但是,大学课堂人数众多、投影效果不佳和教师声音小等原因导致教学内容传达的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放弃听课,进而产生课堂手机依赖。通过教学广播系统在计算机机房授课的模式能够达到教学内容清晰、准确和实时传达的要求,但在一般大学里,所有课程均按此种教学模式开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关于教学内容的实时传达,慕课和微课等在线教学形式给予了很好的参考。在Coursera在线课程的学习中,虽然教师面向的是成千上万的学习者,但学习者体验到的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教学。所有教学内容都直接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展现在学习者面前,且可重复观看,便于复习。可汗学院早期的教学视频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在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萨尔曼・可汗认为,视频中出现的教师头像和教室里其他物品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3]这其实也是目前大部分慕课和微课都不建议教师图像一直贯穿课程始终的原因。这种教学模式的改进对当前智慧课堂的构建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智慧课堂中,教学内容的传达需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性、主动性,更高效地利用学习资源。

2.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教学互动

传统课堂中,师生互动多半是师生一对多的随机问答,学生积极性差,参与度非常低。传统课堂需要改变单一的提问模式,改善学生心理环境,增进师生有效互动。在信息化智慧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强调课堂教学灵活和机动。这是因为,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课堂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是有着内心感受的活生生的人,学生的思维、情感、体验都会随着教学模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师生之间要建立真正的“课堂讨论”,也就是“教师-->学生1-->学生2-->学生3……教师”的交流模式,即教师先引导讨论开始,1名学生提出讨论的线索或是自己的见解,第2、第3名学生加入,其余学生相继参与其中,当其中一名学生发言时,其他学生都能仔细倾听,氛围良好,当讨论陷入瓶颈时,教师才重新加入并适当点拨或引导。慕课教学中的Quiz给予学生良好的师生互动体验,有利于产生自我肯定的情绪。在智慧课堂上,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氛围、实现高效的师生和生生互动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

3.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

智慧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强调学习者之间的协作,而要有很好的协作就必须保证良好的沟通。协作会话性工具能够保证学习者在协作的同时进行良好的交流,并且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可以进行学习活动指导。通过这种性质的工具可以确保学习活动顺利流畅地进行,也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完成。

慕课的学习讨论区自由开放,可以实现高度的师生互动,也可实现协作学习;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诸多线上和线下学习讨论的机会。这些形式都应该在智慧课堂中展现。

4.学习行为的记录

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智慧课堂也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评估和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课堂对学生的评估不仅仅来自于各种考核结果,而且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需要对学习行为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实现个性化和一体化的评估。

学生在智能终端的学习活动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还是随时随地的。这些学习行为数据对一个学生的个性化评估是十分有价值的。智慧课堂需要通过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记录、收集、处理,以实现学习行为建模和个性化评估。智能终端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个性化学习行为的建模以及未来学习行为的预测,都是智慧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就目前情况来说,网络教学缺少具有个性化特征的信息反馈系统,学习者与教育者均不能得到适当的反馈信息,极大地制约了网络教育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进一步融合,形成智慧课堂。

三、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胡钦太教授对于智慧校园“以人为本、深度融合”的表述,智慧课堂需要“以学生为本,传统课堂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4]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将智能终端与教师授课计算机进行同步,学生可以在无法看清投影图像时通过智能手机观看教学内容。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能够通过手机上的智慧app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互动,教师适时对互动进行引导,控制整个授课过程。课后,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对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掌握学生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实行因材施教,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内容实时传达需要对课件进行智能获取与过滤。通过智能终端app,将教师ppt、课堂板书和其他课件内容实时呈现在学生的智能终端上,拉近课堂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听课环境更为友好,记录更为简便,分享更为快捷,以实现愉快课堂、轻松课堂和趣味课堂的效果。

智能课堂中的高度互动是其标志性特点,将分为在线互动和面对面互动两种形式。在线互动是教师在课堂特定时间内,通过移动互联网络在课堂内部开放的交流形式,所有学生可以提交问题或学习感受至在线平台,类似于一些视频网站上的弹幕,或者采取群聊的方式。这种形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一些羞涩、胆怯或自卑的学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的勇气和信心,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但需要强调的是,在线互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时段进行,不能一直贯穿课堂始终,否则会影响整体讲授效果。另外一种形式为面对面互动,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智能终端的辅助下开展问题探讨。智能课堂毕竟不是在线课堂,学生仍然还在同一个教室内听课,适当的面对面交流也是十分必要的。

大学课堂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做到与每一位学生充分交流和了解,这也使教师无法完全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个性和想法,以至于课堂基本上是教师的课堂,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智慧课堂针对学生在课上用手机端听课的情况、截屏做笔记的次数、以弹幕方式提问的次数、笔记分享次数,连同从校园网端和教务管理系统获得的学生个人数据储存于云端,构建大数据,以便更好地分析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和个性化需求,以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度了解,教学设计也将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进一步优化。同时,针对学生个体,构建基于学习行为的个性化模型。学习行为建模可以直接体现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需求和趋势,不同的学习行为数据提取算法所获得的学习行为数据的准确性与价值性不同,不同的分类算法决定了学习行为的性质。“数据驱动课堂,分析变革教育”的时代已经来临,利用教育数据挖掘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构建教育领域相关模型,探索教育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育教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成为未来智慧教育的发展趋势。[5]

四、小结

在人类教育发展历史中,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一直是推动教育产生变革的根本性力量。[6]由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所引发的的教育变革被誉为第四次教育革命,此番革命来势是凶猛的,但过程却必定是漫长的。智慧课堂作为高等教育信息化变革的核心,承载着教育参与者对教学新生态的希望。在智慧课堂的具体实施中,教学内容的精准同步、良好互动课堂环境的构建和学习行为记录与分析是三个主要支撑点。同时,教学过程中的学生隐私保护、教学效果评价、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都是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也将是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参考文献:

[1]王燕.智慧校园建设总体架构模型及典型应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9):88-92.

[2]唐烨伟,庞敬文,钟绍春,王伟.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34.

[3]方圆媛.翻转课堂在线支持环境研究――以可汗学院在线平台为例[J].远程教育杂志,2014(6):41-48.

[4]胡钦太,郑凯,林南晖.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转型: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J].中国电化教育,2014(1):35-39.

人工智能进课堂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有效教学;智慧型;课堂分析

对于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创设来说,它不仅需要老师与学生对智慧型课堂的内含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还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技术来营造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这是因为,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运行初期,部分老师对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存在一定的误解,他们认为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就是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从而忽略了对学生其他“智慧”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智慧型课堂氛围的创设,而实际上,这样的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无疑是失败的。因此,为了使得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真正的发挥其作用,老师应该明确的是课堂的教学目的以及培养观念,积极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营造出“智慧课堂”的氛围,并真正的将“智慧教育、智慧培养、智慧发展”的理念贯彻与小学语文课堂之中,从而使得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拥有“大智慧”。因此,本文从多个方面,对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进行分析与探索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懂得思考、爱上思考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主要亮点之一。在我国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灌输”[1]。也就是说,在小学传统语文课堂上学生并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接受,而这种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思想上的僵化,从而使得学生成为一个不懂得变通的“机械人”,而这样的教学是不符合智慧型课堂的教学目的的,同时也是非常失败的。因此,为了使得小学语文课堂实现传统到智慧型的转变,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思考,通过思考将课堂上的知识转变为自己内在的智慧。

比如说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告别童年》教学中老师在教会学生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如生字、词语等等)之后,可以听出若干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反思和思考,如“什么是童年”、“自己的童年是什么样的”、“童年对于自己、对旁人来说有什么样意义”、“在自己的童年生活中自己领悟到了什么”、“自己在童年中成长什么”、“应该如何告别童年”、“在告别童年的过程中自己会失去什么又会收获什么”等等。当然,其中有一部分问题对于小学六年的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如“童年对于自己、对旁人来说有什么样意义”等等,这些问题学生在思考的过程难免会感到有些吃力,并且学生所能提供的回答都会较为稚嫩,此时,老师不应为了避免教学的麻烦而放弃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应该因为学生回答的不到位而阻止学生思考。相反,老师应该通过例举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让学生一点一点的对“童年”与“告别童年”进行深入的思考[2]。

二、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创造

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学会创造也是老师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时代与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在不断变换,而目前时代与社会最为需要的人才就是创造型的人才,因此,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创造、愿意创造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3]。当然,许多老师认为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就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是较不实际的想法,因为小学生各项能力均处于启蒙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中就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那么其教学的效果必定无法得到较好的保障,实际上,这样的想法是存在较大误区的。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说小孩小,其实小孩并不小。你若再说小孩小,变比小孩还要小”[6]。而通过陶行知先生的话可以得知,学生,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潜力往往是老师无法想象的,因此,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能进行更多的尝试与探索,从而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与此同时,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可以得知,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创造是能够行之有效的[4]。如在小学三年级上册《奇妙的海底世界》的学习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用自己的双眼去看一看海底世界,老师还可以组织展示小课堂,让学生通过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去创造出自己心目中海底世界里可能存在的生物,并且让学生说一说原因。

三、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会理解

对于小学生语文学习而言,只有学生能够对相关知识有较好的理解,才可能使得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记忆,而只有学生能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有更好的记忆,才更可能使得智慧型课堂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当然,在让学生学会理解的过程中,老师同样应该注意对其的引导工作[5]。比如说在小学五年级下《枫桥夜泊》的学习中,老师不仅应该让学生更对始终所创设的情景有一定的了解,还需要帮助学生对古诗中使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理解,从而实现对学生古诗词文化素养的积累。当然,在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情感的过程中,因为在《枫桥夜泊》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泊舟枫桥之夜心绪不宁,倍感凄清寂寥之情,但是因为学生个人经历与生活环境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对书中的情感有较好的体会,此时,如果老师对古诗中的情感进行平铺直叙,那么学生必定会对知识理解不到位,而如果老师能够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技术对学生进行理解的引导,那么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进步,他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可以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将智慧型课堂的理念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使得学生能够在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熊滔.优化教学目标,构建智慧型课堂――基于初中语文《丑小鸭》的课例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no.26701:155-156.

[2]陈艳华.智慧课堂情趣无限――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魅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no.34515:83-84.

[3]王万锋.师生互动激发小学语文课堂开满智慧之花[J].学周刊,2014,no.22521:227.

[4]胡宇.智慧与策略: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师调节的价值回归[J].江苏教育研究,2014,no.24731:76-79.

人工智能进课堂篇6

关键词:网络学习空间;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种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智慧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在对传统教学理念进行改造的同时,也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带来了新的内容。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能更好地帮助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有效建立,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对于智慧课堂的基本阐述

培养学生对于思维的创造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自主性是智慧教育的主要内容。智慧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智慧课堂因此也就应运而生,智慧课堂更多地加强了技术和教育的交流,必然会成为今后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智慧课堂的基本含义

知识的接受者,其智慧能力可以在智慧教育的基础上得到提升,使得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智慧教育的学习环境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同时智慧教育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内容的多元性以及探究性等,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智慧能力进行综合锻炼。

(二)智慧课堂的创建路线

是否实现了提升学生智慧能力这一目标是判定一个智慧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智慧教育的实施,需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提升自身能力,在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同时,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路线为:将日常教学任务中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利用智慧教学的理念,结合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二、网络学习空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存在不足

(一)对于教学设计的不足

教师对于利用网络学习空间进行教学设计方面,较为欠缺,更多的只是简单往网络学习空间上传相关教学内容,给学生创造一个类似小图书馆的空间。现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方式,教学方式没有在网络学习空间的环境下发生较为明显的改变。网络学习空间在提供信息的快捷等方便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同时也使得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

(二)对于教学实施的不足

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利用过于形式化,更多的是将教学内容传至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开展没有与网络学习空间的特点相结合,对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其他教学工具没有更好地利用,以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网络资源利用率较低。

(三)反思和评价过程中的不足

在完成教学工作之后,往往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一定的评价和反思,教师在第一次上传的基础上,只是增加了一定的习题资料,没有重视网络学习空间的学习记录以及交流等其他功能,对于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没有真正了解,在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时,无法做到针对性的教学辅助,智慧课堂中提倡的提升学生智慧能力这一目标,也无法得到真正实现。

三、网络学习空间下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新的教育改革也要求教育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网络学习空间就是将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良好工具,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教学策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向进行探究:

(一)以培养智慧型学习人才为主设定教学目标

能够较为自主性的,利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是对于智慧型学习人才的判定标准。网络学习空间因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一特点,为智慧型人才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学习平台,也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的方式和渠道,不再受时间以及地域的限制。智慧课堂的教学目标设定需要更多地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以学生能够建立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为重要目标。例如在进行《认识时间》这一教学内容时,传统教学方式会将教学内容分成认识钟表,包括对于时针分针的区分以及钟表的基本构成、认识整点时间等。智慧课堂则可以将教学目标优化,对时针、分针以及秒针进行正确认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正确的读法等方面。

(二)利用设置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在进行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设置问题或者布置任务,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表现欲望。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问题或者任务的设定,既要在充分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不能超过小学阶段学生的自身能力,避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在进行问题设置时,需要对问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进行思考,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避免学生落入思考能力僵化的窠臼中,使学生在自主积极性的探索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

在开展小学数学的智慧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开展小组合作竞争等多种教学方式,一方面,在提升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的同时,利用小组的合作竞争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竞争意识。

(四)注重学生在智慧课堂中的情感变化

智慧课堂的建立需要更多考虑学生自身的情感变化,学生之间的知识接受能力存在着差异,在进行智慧课堂的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不同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展示更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网络学习空间对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建立具有巨大的帮助,增强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之间的交流,在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诸多的优势,决定了教师需要对网络学习空间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认真思考。

作者:张翠萍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唐烨伟,樊雅琴,庞敬文,钟绍春,王伟.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话教育,2015(7):49-54+65.

[2]许美善.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5):62-63.

人工智能进课堂篇7

关键词情智课堂历史教学意义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情智课堂教学的价值与内涵

情智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将情感和智慧完美结合起来,让情感与智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为一体。情智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是情感的升华,表现为诚实的品质、高尚的节操、良好的自身修养以及健康的心理和体格;第二是智慧的流露,主要表现为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优秀的学习成绩、灵活性的思维、创新性的能力、开阔的视野和宽阔的胸怀等。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和谐、均衡发展能够促进新形势下人们生命活力和生存弹性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情智课堂教学的价值与内涵所在。

2开展高中历史情智课堂教学的意义

2.1情智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会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影响。很多高中学生出于高考的原因才去学习历史课程而不是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就会被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而不是主动积极地去接受。如果一个学生纯粹地表现出对历史知识的热爱与好奇,对历史疑问的一探究竟以及对历史英雄人物的崇拜,那么他就会被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历史知识所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历史老师的教学效果。在构建历史情智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想方设法地让学生找到其兴趣所在,从而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2.2情智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主义素养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生的精神世界随着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条件而背道而驰。虽然他们可以从网络、书籍、电视等多种渠道获取知识,但是他们的人文主义素养却普遍较低。因此进行历史课堂情智教学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一问题。历史课堂情智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促使他们关注、关心我们国家的历史命运。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给学生讲解爱国主义典范以及指导学生唱响爱国主义歌曲,如《东方红》、《南泥湾》、《延安颂》、《我爱你,中国》等爱国主义教育歌曲,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又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另外一些历史人物的光荣事迹可以帮助高中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以及培养他们不怕吃苦、不畏艰难、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精神。因此,构建历史情智课堂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意义重大。

2.3情智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目前,教育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也是人们热议的话题。现在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压力非常大的社会,这就需要学生们将来进入社会时要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优良的自身素养。情智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用自己的热情和关怀来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智慧,使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勇于解决问题。

3实现历史情智课堂教学的途径

3.1构建良好的历史课堂教学氛围

人在学习知识、接受外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情感和智慧表现出非常密切的关系,现在的一些观点认为情感可以产生智慧。如果学生在比较压抑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老师讲解时,思维就得不到激发。相反,当学生在很轻松的氛围当中学习知识、接受事物时,就能够让自己的智慧得到充分的启迪、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因此,在构建高中历史情智课堂时,要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进行。新形势下的教育观点认为,现在的教学活动不能再是以往教师在课堂上的独角戏,而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就要充分体现出其主体地位,教师要对其尊重和关爱。故以往对学生动辄批评的课堂教学方式就要抛弃,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时,教师要能够细心、耐心、认真地诱导,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和积极的鼓励。在这种理念的教学中,历史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再是纯粹的讲授与接受,更多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因此,融洽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就会在老师积极投入自己丰富的情感、睿智的智慧时形成。而学生也会在老师引导下升华情感、启迪智慧。

3.2需要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和高尚的职业道德

情智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以情唤情、以情激情。课堂教学本来就需要老师全身心地投入情感以及保持高尚的职业情操和对学生细心的爱护。从教师职业特征来说,教师个人高尚的职业情操和丰富的情感对教学的效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教师对课堂教学随意应付,对学生听课状况不管不问的情况,这种消极错误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情智发展非常不利,也会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产生懈怠情绪,严格地说这就是教师缺乏该有的职业道德。如果历史老师没有运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那么也教不出来拥有情感和智慧的学生。同样,如果一个教师不会运用情感和智慧的教学方法,那么课堂也就不会有情感和智慧的氛围。因此,情智课堂教学更需要历史教师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而另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不那么好,是不能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学习成绩混为一体的。相反,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来说,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情感和关爱。帮助这些学生找出问题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放任自流。要始终相信对学生的付出,就会提升学生情感和智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因此,在历史情智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教师以丰富的情感和操守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启迪学生的情智。

3.3运用良好的教学策略

历史老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对于历史情智课堂教学来说,更是如此。运用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策略,能够实现情智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当下的历史课堂教学是在情感和智慧两者相辅相成作用下实现的,一般情况下老师讲解的课堂知识需要学生经过自己缜密和认真的思考以及体会其中的意境才能消化理解。高中生只有对历史表现出十足的兴趣和喜好才会主动地去学。因此,教师应该在前期备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知识水平和对历史的了解状况与熟悉程度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从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巧妙地设置历史长河中的问题。所有问题要体现出情智教学的特点,因此要依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认真设置容易激发起学生情智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智境界,以便激发出学生的情智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人工智能进课堂篇8

[关键词]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史吉海(1968-),男,山东惠民人,滨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培智学校课程与教学。(山东滨州2566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84-02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与学生未来生计密切相关,深化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智力落后儿童培养成为学有一技之长,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是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当前,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追求师生双方的生命成长和完满教育生活,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些改革理念并没有完全转化为教师的自觉教学行为,课堂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知识技能不足,教学基本功有待提高。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作为培智学校的职业教育,其专业知识在不断更新,专业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对新知识掌握不够,理解还不够透彻,有时甚至出现偏差或误解;有的教师对新技术掌握不到位,动作演示不规范,理论知识讲得多,实际操练教得少;有的专业课教师文化底蕴不足,讲课艺术性不够,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等,这些都是教师知识技能不足和教学基本功缺失的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改善,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2.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散乱。由于受智力落后儿童身心特点的限制和影响,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经常会出现一些诸如自言自语、大哭大闹、随意离座、撕烂书本、交头接耳、语言混乱等课堂纪律失范失控等行为。这些课堂问题行为的改正,也是课堂教学目标之一。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比较散乱。有的教师不注重管理,有的教师则因为精力不够苦于应付。若随其自然存在和发展,势必会对课堂教学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

3.教育原则不够明确。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要选择适合学生智力要求的职业技术种类和模式,其教育原则应体现生计教育的观念,倡导程序化、单一化技术模式。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职业技术种类偏离了智力落后儿童的知识基础和身心能力,理论性太强、技术要求过于繁琐,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智力落后儿童职业教育的存亡,影响到智力落后儿童顺利融入社会,也很难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4.“个别化教育计划”很难落到实处。“个别化教育计划”发端于特殊教育比较发达的美国,至今已经运行了三十多年。有人说,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就没有真正的特殊教育,足见“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对“个别化教育计划”了解不够,针对性不强,不舍得花费时间和精力,写不出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特点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没有“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生计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5.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工作的永恒话题。教学是否有效,既是评价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依据,也是推动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儿童职业技能形成的基础和动力。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中,学生因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差异比较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多因差异导致的问题,给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带来诸多困难。因此,教师只凭良心教学的现象大量存在,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比较少,教学评价很难进行测评和衡量,社会和家长对此也是默许的多。长此以往,势必对智力落后儿童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问题的存在,既有教师和学生的原因,也有教学目标不完善、教育原则不明确、教学方法使用不恰当及教学评价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对这些原因的深入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培智学校职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效果。

1.教师教学能力的缺失。教师教学能力在课堂运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能力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训练不到位、备课环节粗糙、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不足等。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那么认真地组织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即使认真组织教学,学生多数也听不懂、学不会;还有些教师,特别是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不熟悉培智学校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缺乏教学基本训练,课堂效果较差;另外,教师对所教专业职业技能发展的新情况不了解、不熟悉,“双师”素质和水平不高,也是造成教师教学能力缺失的原因之一。

2.课堂问题行为管理重视不足。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上的问题行为,由于教师的事业心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以及课堂管理工作知识的缺乏等没有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以致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管理工作的组织者。课堂问题行为管理散乱,对于教师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3.职业技能与学生及市场需求的结合相偏离。职业教育中任何职业技能的学习,都必须考虑学生自身的兴趣、学习特点、接受能力以及就业市场的需求,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但在教学实践中,学校对学生职业技术方向的选择有时会出现偏离等,忽视了市场导向。这种结合上的偏离,必然导致职业教育的原则不明确,从而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4.对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缺乏正确的认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订,使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有了针对性,使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但目前培智学校教师对此缺乏正确的认识,一方面原因在于,许多老师对这种方法和理念的了解不到位;另一个原因在于,教学研究机构对此缺乏正确的培训与指导。与此同时,学生的千差万别会导致教师课堂教学与生活指导等工作量加大,致使用在“个别化教育计划”制订上的精力也是有限的。

5.低期望值及学生较大的个体差异成为有效教学的主要障碍。培智学校智力落后儿童在身心发展等方面,与常态儿童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不同个体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可教师往往认为智力落后儿童没有发展潜力,以致对课堂教学缺乏信心;同时,由于不同个体的差异,使教师很难用一种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这些都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的现实障碍。

三、解决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问题的对策探讨

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因教师素质和学生特点等方面的原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深入探讨和研究这些问题,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强化师资培养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师资培养培训,是提升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关键。一是在专门院校师资培养的基础上,加大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师范专业特教课程的设置,使普通高校职业教育师范专业毕业生,既可在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任教,也可在特殊教育学校任教。二是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国际上对特殊教育师资普遍采取“教师资格证书+特殊教育专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资格制度,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特殊教育专业资格制度。因此,有必要建立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以提高培智学校职业教育师资的专业性。三是加强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要制定相关的配套制度,将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作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以加快培智学校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成长的步伐。四是要强化职业教师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能工巧匠”的带领下,学会基本的技术操作能力。

2.用行为改变技术,随时调整学生的课堂失范行为。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管理课堂行为的方法很多,其中用行为改变技术、随时调整学生的行为是许多方法中行之有效的代表。行为改变技术,又称行为矫正技术,是指利用学习的原理来改变人行为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包括正强化原理、消退原理、惩罚原理、系统脱敏法等。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化实践性操作训练等吸引学生,以加大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力度。针对这些行为问题,教师应区别对待,运用恰当的方法随时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量体裁衣,合理确定学生的职业技能方向。合理确定每位智力落后儿童的职业技能方向,需要了解和把握所有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身心发育状况、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等。同时,还要遵循实用性原则、社会性原则和简单易操作性原则,把那些最实用、最能帮助学生就业、最简单易学的职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另外,在教学过程和技术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分工协作原则,将复杂的工作和技术程序分为若干部分,只让学生掌握其中的一段和部分技能,让学生在有效合作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为将来他们能顺利融入社会并自食其力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4.正确认识和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学是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个别化教学要获得成功,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为每个智力落后儿童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它不是目前我国试行的那种教案式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而是一种严格的、规范化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它的教育成果必须是可观察和测量的,在长期和短期目标中,有非常明确的评估标准、评估手段和评估人员。此外还要规定具体的评估日期,以此确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是否需要进行修改。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把握“个别化教育计划”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出发,为每位学生制订好“个别化教育计划”,使每名学生都能从课堂上学到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5.树立多元发展意识,促进高效生态课堂建设。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根据学生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进步和发展,树立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观,关注师生双方的生命成长和完满教育生活,是构建高效生态课堂的主要目标。同时,这也给培智学校职业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团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等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树立学生多元发展的意识。要创新教学手段,建构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在单位时间里把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最优化,不断提高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随着教学理论和培智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智力落后儿童也将在低碳高效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学会适合自身的职业技能,从而为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贵方.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课堂教学的问题和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11(9).

[2]陈云英.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郭小华,唐梁兵.职业学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11).

[5]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李保强,夏耀明.课堂管理探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7]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人工智能进课堂篇9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将这些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过程中能够促使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效果发生较大的转变,“智慧课堂”就是重要的表现形式。“智慧课堂”是时展衍生出来的新型概念,并且智慧课堂已经融入到了日常教学过程中,人们对于智慧课堂的了解程度也越来越深。但是,现阶段针对“智慧课堂”的研究还不够细致,很多研究针对高职智慧课堂的理论探索而构建途径的研究尚不足,所以需要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促进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出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智慧课堂概述

1.1智慧课堂的内涵

智慧课堂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衍生出来的新型的教学模式。“智慧”指的是让人能够对于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认识充分,具备一定的探究真知的能力,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想要培养具有智慧的人就需要从智力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观念与思想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智慧课堂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出高智慧的人才。在学术领域,对于智慧课堂的认识有两种:一种是同传统的知识传授相对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另一种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促进智慧课堂的构建,将大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等融合课堂教学中。本研究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探讨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学相融合,让高职院校教师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促进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从多个体系入手分析,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独立的发展问题,并且能够独立分析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

1.2智慧课堂的特征

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智慧课堂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融合进去,包括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所以智慧课堂呈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开放性、实时性、互动性及智能性等。

1.2.1智慧课堂具体开放性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并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仅仅是依靠教师的机械讲述,生硬地接受理论知识,并且课堂也是学生获取理论知识的唯一场所。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必须集中精力,快速思考,将所学习的知识全部记录下来,即使做不到理解也需要机械地记录,因为一旦脱离课堂,学生很难有其他途径获取知识。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新型教学模式得以推广,例如微课的应用等,让学生利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自主学习,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还能够根据自身条件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可以反复地选择观看,还能够将课堂教学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学习的场所变得越来越开放,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吸取,而是可以将课堂内外有机地融合起来。

1.2.2智慧课堂具有实时性

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需要,让教师实时主动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能够快速地接受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学习情境与时间、空间的概念模糊,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环境体验的增强。另一方面,对于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能够随时掌握,可以结合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状态不佳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让学生也能够充分了解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促进学习的高效性。

1.2.3智慧课堂具有互动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回答问题。这种提问模式无法引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所以很可能在教师抛出问题之后,学生没有举手回答的情况。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则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利用智能终端以及相关的软件为教师及学生创设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双方可以无障碍地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师生之间可以相互点拨,使得学生的参与度更强,更加有利于他们学习的进步。

2.大数据环境下信息技术对高职智慧课堂建设的促进作用

2.1促进有效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

信息技术推动了智慧课堂的构建,利用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出传统教学过程中不能创设的情境,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优势,结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将一些具体的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方式能够促进丰富自己的思维活动。在高水平思维模式下,自然产生“智慧”,智慧的形成过程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为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工具。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学生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2.2提供交互性环境,引导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思维

著名教育学家让?皮亚特认为,智慧的产生是主体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智慧的形成也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与外界进行有效的交互,然后分析问题,通过一定的推理及反思,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习的交互性环境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引导学生思考、验证,促进知识学习的完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活动,让学生在交互过程中,促进自身智慧的形成。

2.3?檠?生提供丰富开放的信息资源,提高思维水平

信息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信息资源,学习者通过对于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整理、辨别,分析能够促进高水平思维的发展,所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创设的前提就是需要有丰富的、开放性的信息资源作为支撑。这就充分地发挥了网络及云平台的优势,将更多的知识传递给学习者,使得学习者能够更加便捷、灵活地获取知识。信息资源在沟通传递过程中障碍很少,能够实现大范围的传播,这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更深层次的掌握。

3.在大数据时代下,高职智慧课堂具体教学模式的设计

3.1智慧课堂的构建思路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高智慧课堂模式的构建,最根本的目的是要实现“对学生智慧的培养”。智慧的培养包括学生的智力体系、知识体系、学习技巧与方法等。所以,在构建智慧课堂的时候,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从多个角度展开合理的教学,促进学习方法、技巧及观念等综合素质的养成。在智慧课堂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明确高职院校智慧课堂的构建思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让学生真正从内心爱上学习,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还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养成。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构建的主要思路如下:

首先,让学生爱上学习。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爱上学习,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己的专业真正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智慧课堂构建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促进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学生营造自主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学习。其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势,使学生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获取对自己学习有用的信息,让学生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只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促进学习的有效性。最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高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为学生发展充分负责的态度来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综合发展吗。因此,在教学目标制定的时候,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变得有修养、有合作精神。除此之外,高职教师还需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模式,采用更加科学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2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的有效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促进高职院校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为学生提供强有力的硬件支持。首先,需要在高职教师设置网络环境及云平台,载体可以选择学生经常使用的智能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搭建好互动教学平台,使得教师的授课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课上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开展课上与课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教学。其次,在智慧课堂上,教师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合理地选择智能软件,促进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这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促进智慧的有效培养。最后,促进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课堂内与课堂外综合构建,促进智慧课堂课外构建与课堂构建的有效结合,一方面,需要进行课外构建。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需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另一方面,做好课堂构建。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3.2.1课外构建

针对课外培养,需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制定新的培养目标。在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高职院校不但需要重视知识的培养,还需要重视技能、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可以将整体的学习目标进行分散,有机地整合到各种学习环境中,长此以往才能够促进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使用智慧教学平台,定期向学生推送与专业相关的一些信息。这样学生就能够随时随地地利用智能手机接收到学习信息,有效地促进综合素质的培养。利用智慧教学平台,学生能够提前进行预习,查看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师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互动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促进问题的解决。

3.2.2课堂构建

人工智能进课堂篇10

关键词培智教育教学有效性多媒体技术辅助沟通系统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z.2015.03.045

applicationofmultimediatechnologyandauxiliaryCommunication

SysteminmentalityCultivationClassroom

ZHanGChunhua[1],ZHenGJian[2]

([1]DepartmentofSpecialeducation,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47;

[2]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Chongqing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0047)

abstractinformationaccessibility,communicationbarrierisamajorprerequisiteforspecialstudentstoparticipateinclassroomactivities.Currently,themainchallengefacingmentalitycultivationclassroomtrainingishowtopromoteChileanclassroomfacilitateinformationtransferandcommunicationbetweenstudentclassroominteraction.theuseofmodernmultimediatechnologycanassistteachersinteachingeffectivecommunication,theuseofauxiliarycommunicationsystem(aaC)cancontributetostudents'classroomcommunicationandinteraction.thiswillestablishateaching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accessibilityaccessiblelearningenvironment,andpromotetheeffectivenessofmentalitycultivationclassroomteaching.

Keywordsmentalitycultivationeducation;teachingeffectiveness;multimediatechnology;auxiliarycommunicationsystem

1培智教育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1.1培智教育课堂教学

当前特殊教育的教育形式丰富多彩,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也谈到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个别化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开展“医教结合”实验,提升残疾学生的康复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①然而,课堂教学仍然是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也是特殊学生适应学习,回归主流的途径。

教学是教师以系统的方式设计以促进学生学习的一套事件,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学生按自己的起点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②教学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为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媒体。③学生是教学的对象,老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习内容是连接老师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信息,媒体是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传递的载体。培智课堂教学有着普通课堂教学的特点,然其教学对象为发展学生,他们的障碍类型、障碍程度、年龄层次不同,这些都赋予了培智教育课堂教学新的内涵,也赋予了新的挑战。

1.2培智课堂教学面临的挑战

教学信息的呈现的学生学习的先决条件,师生课堂沟通互动是促进学生吸收教学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培智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两大挑战是教学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学生课堂沟通互动的障碍。

1.3教学信息组织和传递上的挑战

培智课堂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大大提升了教师对教学信息的组织和传递。有研究者通过对近百节课堂教学的观摩发现多维目标、生活适应、教学手段、师生沟通这四个因素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④从实践上证明教师使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信息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教学手段即是教师通过系统的设计将各个要素考虑其中并将课堂教学信息合理呈现。传统上的信息呈现方式主要是以口语、板书、文本教材的形式来呈现,⑤这远不能满足培智课堂学生对多感官媒体信息的需求。

1.4课堂沟通互动的挑战

根据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观点,发展学生自身身体结构或功能的损伤导致相关障碍的产生,进而阻碍学生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目前培智教育的对象主要为智力障碍、自闭症和脑瘫,他们大多数学生都有沟通障碍,很大一部分是低口语或无口语学生,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沟通互动能力。此外,沟通能力的缺乏还会导致多种问题行为的产生,当学生不能用正常的沟通手段,就可能用行为语言来表达,有些这类行为语言表现为破坏行为。⑥

2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有效教学信息

2.1多媒体的内涵

对多媒体的认识,大致有三种观点:即传递教学材料的设备(传播媒体)、呈现教学材料的表征方式(呈现模式)、接受者接受加工教学信息的感觉通道(感觉通道)。⑦有学者根据后两个观点给出多媒体的定义,即多媒体就是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用于呈现教学内容的文本、图像、图片、图形、动画、视频、音乐、解说、音响效果等。⑧其中视觉媒体有:文本、图像、图片、图形、动画和视频,听觉媒体有:音乐、解说、音响效果。

2.1.1多媒体要素

传递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多媒体要素有色彩、文本、图(图形、图像、图表)、像(包括动画和视频)、声。⑨色彩运用可以美化环境、烘托教学主体,还可以增强识别和记忆效果。进行文本信息呈现时要考虑文本的易读性,包括文本样式和文本数量的考虑。图的形式主要有矢量图形、图表和图像,矢量图适用于简单人造图形,图像可以提供较高质量的感知材料。其中图像是多媒体教学资料中应用最广泛的。游泽清认为多媒体教学资料中的像(运动画面)包括视频和动画。⑩动画与视频内容适合传递过程性教学信息内容。视频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记录,动画是一门幻想艺术。声音包括解说、背景音乐、音响效果,它们分别表达“意”、“情”、“真”。

2.1.2多媒体要素的整合

如何将多媒体要素有机整合以利于学生的课堂学习?迈耶提出的多媒体学习认知模型,表明学习者要进行五个信息加工过程:(1)选择相关的词语在言语工作记忆中加工;(2)选择相关的画面在言语工作记忆中加工;(3)将所选择的词语组织到一个言语心理模型中;(4)将所选择的图像组织到一个视觉心理模型中;(5)将言语和视觉标准与先前知识整合。其中视觉通道和听觉通道,视觉信息和听觉信息相互影响。

2.1.3多媒体教学信息设计原则

迈耶等提出了一系列实证有效的多媒体信息设计原则,其中空间邻近原则、时间邻近原则、一致性原则、冗余原则、提示结构原则是用来减少外部认知负荷;切块呈现原则、通道原则、提前准备原则是用来监控内部认知加工。交往特色原则、个体差异原则在培智课堂教育中非常重要。

2.2运用多媒体呈现有效培智课堂教学信息

根据课堂教学的特征,有研究者认为可以从媒体的易接受性、媒体与内容的适配性、减少认知负荷、监控认知加工四个方面来分析课堂多媒体教学信息的呈现特征和方式。结合培智教育教学的特征,多媒体交往特色和多媒体个别差异也非常重要,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培智教学信息时要考虑媒体的易接受性、媒体与内容的适配性、减少认知负荷、监控认知加工、提供多媒体社交线索、考虑多媒体个体差异性原则。

媒体的易接受性是指各多媒体要素呈现要适合学生学习,如字体、图像、音量的大小、背景色与文本色的明度差;媒体与内容的适配性是指要结合图、文、声、像各种媒体特征合适的选择和配合各种媒体,如背景音乐要与教学主体相匹配而不是只图热闹。减少认知负荷是指在信息呈现时要避免冗余信息的呈现,这会阻碍学习者信息加工,对于特殊学生更是如此。

3运用辅助沟通系统改善师生课堂的沟通互动

3.1辅助沟通系统的内涵

辅助沟通系统是辅助技术中的一种,可以改善说话或书写困难者的沟通问题。辅助沟通系统不只是一种沟通装置,而是旨在改善沟通障碍人群的沟通能力的一种系统方案,包括四个要素:沟通符号、沟通辅具、沟通技术和沟通策略。一个有效的辅助沟通系统要具有适合沟通对象的沟通符号,如图片、文字,要有适合的沟通载体,也就是可以看到的一个沟通设备,还有有合适沟通者使用的操作技术,另外要有能将沟通符号、沟通辅具和沟通技术以及相关沟通训练整合起来的一个策略方案。

3.2如何运用辅助沟通系统来提高培智课堂的师生互动

对于有言语语言障碍的学生,可以用沟通辅助沟通系统来实现课堂互动沟通,提高学习的参与度。运用辅助沟通系统提高培智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主要步骤如下:

3.2.1辅助沟通系统的选择

发展儿童进行辅助沟通系统的选择是实现辅助沟通功能的第一步,如何选择适合的辅助沟通系统?选择之前要进行学生能力和需求的评估,评估之后选择与之相匹配的辅助沟通系统。台湾杨炽康将辅助沟通装置分为a到F类,目前发展学生常用的辅助沟通系统有图片交换系统、语音输出沟通装置和平板电脑辅助沟通装置等。其中有语音输出的高科技辅助沟通装置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教学信息的理解。

3.2.2辅助沟通系统的设计

选择到一款恰当的辅助沟通系统后还要进行相应的版面设计,根据具体的活动选择相应的沟通词汇,既包括一些常规词汇,如人物词汇、基本需求词汇和社交词汇等,还包括一些特定活动的词汇,如运用于特定教学活动的词汇。词汇呈现形式和呈现量要符合学生的能力。

3.2.3辅助沟通系统的培训和使用

在辅助沟通系统进入使用之前,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培训时间的长短根据个案的能力而定。学生在学会使用特定的辅助沟通系统后就可以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沟通互动。如针对学生的能力设计提问环节,并根据内容设定选项,让无口语的学生可以通过做选择或回答。

4小结

运用现代技术的介入可以促进课堂教学的教学信息无障碍和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沟通无障碍,这是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措施。理论上,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促进老师教学信息传递的无障碍,辅助沟通系统可以促进学生课堂沟通互动,但具体实施和操作需要在培智教育课堂教学上进一步论证,尤其在具体实施手段上需要进一步探索。培智教育老师首先要意识到技术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在实践上多探索,为创造课堂教学信息无障碍和沟通无障碍而努力。

注释

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

②张文京.特殊儿童个别化教学设计与实施[m].重庆出版社,2008:1-2.

③何克抗,李文光.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3-124.

④文洁.提高特教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2(1):25-26.

⑤高红.多媒体教学对传统教学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2):110-111.

⑥marryLynchBarbera,tracyRasmussen,美国展望教育中心译.语言行为方法――如何教育孤独症和相关障碍儿童[m].华夏出版社,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