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文常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6:58

高三语文文常知识篇1

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方法

高考备考不仅对学生重要,对教师也是如此。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效率,优化课堂至关重要。我这两年带高三,对于高三的语文复习也有了一定的体会,现在就和大家共同探讨。我认为高三的复习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

高考语文重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像文字、词汇、句子、修辞及文言文知识等都是中学课文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文学常识,虽然《考试说明》中不考,但是如果缺少一定文学常识的积淀,在理解诗歌及文言文时就一定会有困难。语文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无法一蹴而就,夯实基础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所以复习中该记住的要记住,该背诵默写的要背诵默写,一点不能放松。对于易混难记的知识点,如字音、字形、熟语、名句背诵部分则应在复习之后随时回顾,间时巩固,对于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阅读这三大难点则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适量的间时练习,在多次间时练习中,逐步提高评鉴、翻译能力和答题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间时复习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好。因此,化整为零、日积月累的间时复习策略应当成为化解疑难、夯实基础的复习智慧和方法。

二、知识系统化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打比方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塌了的建筑物,而是为了加固原来的结构,并且添建一层新的楼房。”这话很精辟,它告诉我们,应有效地指导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系统。教师要传授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之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充分利用教材

形成知识体系最好的办法是整理教材。在语文复习中,很多教师认为高考语文中教材几乎不考,就忽视教材。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教材是知识归纳整理最好的依据,可以使知识形象化。对教材的回归,对文本的关注,首先应在“夯实”二字上大做文章。比如字音、字形的识记,词语(成语)的掌握,名句名篇和文学、文化常识的温习都与高考考点及其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尤其是课本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相关语言知识,翻译技能的演练,更是高考古诗文阅读所需知识的源泉,所备能力的直接生发点。那种脱离教材和文本,好高骛远式的文言文复习之举是舍本逐木、缘木求鱼的低效劳动甚至无效劳动。其次,深入“挖掘”文本固有信息是我们应当树立的又一教材使用策略。文章不厌百回读,常读常新收获多。比如,我们可以再次挖掘文中人物、事件的全新内涵,丰富作文素材,以此来诠释、支撑相应的作文话题或主题;也可挖掘、借鉴文本中适用于高考作文的构思、立意及表达的技法,还可从课后练习中挖掘、归纳出一些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总之,偏重课外复习用书,而又始终不废教材,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彼此兼顾,应当成为我们复习时恪守的基本原则。

四、注重课堂的语文素养培养

高三复习课一般都和高考挂钩,注重实用性,注重利用方法解决问题。这无可厚非,但难免过于功利。这使得学生过多地注意文章或诗歌会出什么样的题,标准答案是什么。这样只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会简单记忆知识,而不能陶冶性情。所以,即使是高三的语文课堂,也一样应该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近几年的语文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检测,强化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完成有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这与新教材的改革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对于高考迎考训练,我们往往把它局限于字词句的语文知识的分解,局限于纯知识的讲解,认为加强素养的考查就是强化知识点的考查。这样已不适合高考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是丰富的,既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有文化素质人文素养的养成。

五、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应注重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精选典型例题,在学生“悟”的基础上讲清知识规律和解题思路并以做出示范。高三的复习课典型例题既可以是高考经典题,也可是教材中典型的例子。我选择的典型例题有2006年和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还有第三册教材中的典型例子。这样既让学生明确高考的考查倾向,又对教材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还要精选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也是复习课的一个中心环节。学生通过实践,搞好知识迁移,形成能力。

六、增添一些趣味性

由于高三的复习课注重方法规律的整理归纳和针对性的练习,所以复习课难免程式化,难免枯燥机械。结果是老师教得索然,学生学得无味。所以,在复习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诗歌鉴赏专题。中国古典诗歌,内涵丰富深刻,聚集、积淀了人类智慧和文化精髓。但现如今的中学生读起来,总有几分隔膜。因此,教师应注重提供感悟背景,铺设欣赏情境,渲染欣赏氛围,诱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古诗鉴赏”世界。

七、关心时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形成对比。其实,当代青年学生更应该有这样的胸怀。我们培养的下一代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和壮志,这也是新课改语文高考的方向。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读报时间结合新闻选修教材内容精选一些时评文章让学生去看去读,这样,学生既能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又学会了新闻的写作方法,还能积累新鲜的写作素材,是非常有用的。

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读报时间看书报,了解社会,写新闻评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总之,高三的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这需要我们探索如何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面对高考。

参考文献:

1.《人是教育的对象》.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教育心理学著作

高三语文文常知识篇2

学习十要求: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报纸杂志常翻阅、看书买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学习十要求一、学习十要求:

练好语文基本功,优秀诗文勤记诵,报纸杂志常翻阅,买书看书做书虫,语文笔记贵坚持,课外练笔不放松,生活处处皆学问,他山之石把玉攻,基础知识早复习,课本学习贯始终。

二、具体要求:

(一)练好语文基本功

1、开口说准常见的字词读音,并坚持学会说流利且标准的普通话;

2、掌握常用汉字部首的形和义,学会辨识并消灭作业及作文中的错别字。

3、正确理解和使用常见词语(成语)和课文中的重要词语。

4、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语言要确切、得体。

5、正确使用标点,熟记课本中的相关文化知识。

6、能分析单句的主要成分,了解几种常见的复句。

7、注重书写练习,练就一手端正而潇洒的字。

(二)优秀诗文勤记诵

1、早读时要多读书,动手写,用心记,勤引用,将小学阶段背诵过的诗词和初中阶段背诵过的诗文,全部再作为早读课朗读、熟记的主要内容。

2、按学习要求熟读、背诵高中课本里优美的诗文及要求背诵的课文。

3、熟读并识记至少50首唐宋诗词,100条名句。

(三)报纸杂志常翻阅

1、做一个勤奋的阅读者,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健康的报纸杂志。

2、欣赏报纸杂志中一些文章,甚至标题,如《中国青年报》、《南京日报》、《语文报?高中版》、《作文点评报》、《读者》、《中学生》、《语文月刊》等。

3、养成剪报和摘抄的好习惯,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精神食粮。

(四)看书买书做书虫

1、努力培养自己爱读书的习惯,克服惰性,陶冶情操。

2、开阔自己的眼界,多进阅览室,多去图书馆,多逛书店,学习课外知识。

3、做一只“书虫”,丰富自己的小书柜,有条件可以配备《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字典》、《古汉语字典》、《唐诗三百首》、《宋词精选》、《语文演义》以及“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等文史方面的书。

(五)语文笔记贵坚持

语文笔记自然有许许多多值得记的东西,如:语文知识点(含各知识点的概念、运用实例、高考例题等),诗词名句、对联、名人名言,佳作美文(可包括同学写的优秀作文)及写作技巧归纳,错别字、病句搜集,文学常识……

(六)课外练笔不放松

1、多写作,勤练笔,有模仿,有创新,力求“思如泉涌”。

2、练笔的题材不限,内容不限,文体不限。

3、全班传阅,交流经验。

(七)生活处处皆学问

关注校园里的墙报,街上的招牌,旅游景点里的楹联,报纸上的广告,庙宇里的碑文……因为它们往往含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只要我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处处皆学问”。比如报纸上的广告,其用语既要精练又要引人注目,甚至有时还要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地步,另外看电视、听广播,开校会,乃至听其他人聊天,也一样可以从中学到不少语文知识。

(八)他山之石把玉攻

1、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相互探讨。

2、平时就应多向身边的人请教,虚怀若谷,不耻下问,从而取人所长,补己之短。

3、借人所长,为己所用。

比如其他同学的作文,应该多借来看看,尤其是老师推荐的范文,更应该反复品味,以学习他人的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

4、其他同学的笔记也应该经常借阅,你一定会发现里面有许多使你获益良多的知识。

(九)基础知识早复习

1、熟悉并了解高考语文的知识点、考点,加强学习的针对性。

2、基础知识的复习要“长流水,不断线”,贯穿整个高中学习过程。

(十)课本学习贯始终

1、坚持课前预习,把握专题及课文最基本的信息,并加以理解。

2、课后坚持整理课文中的相关语文知识,包括写作素材,汇编成基础知识集。

3、重温各个专题的学习要点,围绕相关知识点进一步深化理解课文内容。

4、揣摩体味课文中的人文内涵,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

高一学好语文的方法和技巧一、重视教材、预习到位

在经过中考之后,都有这样一个感悟,语文学科分数的区分度不高,差别不大,很多人认为翻来覆去的研习课本,没有多大用处,又有人听说高考语文以课外内容为主,以知识的牵移和运用为重点,课本学不学好不重要,不需要全力投入。

殊不知,这些想法是很幼稚的,我们即将使用的教科书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对高考起一定的导向作用,它虽不等于全部的出题内容,但却是个范本,是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学到知识规律是重点,通过大量纯正优美的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是难点。这确实需要同学们在思想上重视它,在实践中琢磨切磋。

二、动脑动手、相辅相成

所谓动脑动手就是勤思考、多练习。易于思考,乐于表达。我们所用的新教材基本有两个特点:一是选作教材的编著理念相对超前,道德说教相对减少,而人文因素相对增加;二除课本之外,还有读本,阅读量较大。可见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三、精积细累、咬文嚼字

从高一就达到一个共识,文科的学习方法唯有两字——积累。语文知识广博,短时间里绝难有大的突破。而盲目的摘抄积累是不行的,必须要仔细、要反复、要记牢。举个例子: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有关文言实词、虚词的知识,这样才能具备从同一实词或虚词的若干义项中选择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

高一学好语文的三多方法一、多读书。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可见,读书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就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大大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而且,通过大量阅读,我们将学会分析和鉴赏,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开创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

经常读书的同学不但写作水平高,而且语文成绩大多名列前茅。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

二、多动笔。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多读书的基础上还要多动笔,养成记日记和摘抄读书笔记的习惯。把平日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记录下来;在阅读过程中,把书中优美词句和精彩片断等摘抄下来,建立起自己的语文知识仓库,时间久了,语文能力就会在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渐提高,说起来就“出口成章”,写起来就“下笔成文”。不会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三、多实践。

高三语文文常知识篇3

一、边教学边复习,以新带旧,复结。

在进行高三正常任务教学的同时,穿插对高中内容如语音、词汇、语法和惯用法等语言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和系统化训练。每单元除精选课本上的词汇、语法、填空或阅读理解习题进行即时训练外,还要适当穿插语法专项、句型翻译、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强化习题。并告诉学生:词汇、短语的学习不能脱离语篇。要求同学通过诵读课文、范文,试着造句加深对词语与重点句型的印象。

二、词汇量的大小决定了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低,有效的词汇教学是关键。

在平时教学中对所学英语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将零散的、孤单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已学知识网络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摸索出、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复习效率。

1.“点”。归纳常用、常考重点词汇的基本用法、语法特点、适用条件及相关知识点,特别是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如need,consider,suggest,expect,prefer等。例如suggest,可表示“建议”,也表示“暗示”“表明”等意;还有suggestdoing的结构,以及做宾语从句时要用虚拟句型suggestthatsb.(should)do的结构,而作“暗示”、“表明”时则要用陈述语气;据此还可以联想到宾语从句中用虚拟语气的相关动词insist,demand,order,advice等。

2.“线”。对有共同用法特点的词汇进行归纳、串联,形成知识链。如,既可作实义动词又可作系动词的词有:sound,smell,taste,get,become,turn,grow,come,fall,go,remain,look,appear,seem等。又如常用动名词(不能用不定式)作宾语的动词有:mind,enjoy,finish,imagine,suggest,avoid,practise,delay,appreciate,risk,等。3.“面”。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培养发散思维和知识迁移能力。对搭配能力强的词汇在复习时让学生先进行归纳复习。如复习put用法时,马上想到putaway,putaside,putsth.inor-der,puton,putupwith,putthrough等,再区别记忆。

三、认真总结高考各题型的特点,挖掘出题规律,以求专项突破。

高考试题类型有单项选择题、完形真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书面表达等。下面重点谈谈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这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1.阅读理解。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能力,可以从其阅读能力上直接体现出来,并且考查学生阅读能力一直是高考英语测试的主题。这要求教师尽量采用整体教学法,积极培养学生获取课文中重点细节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提供的线索做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的能力;理解图表信息的能力;理解作者基本意图和基本态度的能力;预测下文的能力;分清文章中的事实和观点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词缀推测生词词义的能力,等等。在进行专项复习中,让学生限时阅读,培养快速阅读的技巧。对于学生无法读懂的文章,采用泛读和精读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对语义的解析,使他们理解语篇。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主旨大意和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规定学生课外的阅读量,使他们熟悉各种体裁的文章,提高阅读能力。同时注意文章的时效性、题材的多样化。特别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健康与饮食、环保与节能内容的文章。

2.书面表达。写作的过程与达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高中整个课文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每篇课文中的典型句式和表达好的句式。在高三的作文讲解中,也要重视对学生组句成文、文法知识、各种文体的行文方法的指导,并进行范文引导和习文点评。同时通过汉译英、词语造句的练习强化学生对句法和文章结构的理解与认识。适当布置练习篇章写作作业,循序渐进,由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直到学生能逐渐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整篇佳作。这样,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步积累题型训练经验,获得答题技巧,提高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当然,对学生在写作中的常犯错误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规范使用大小写和标点;注意人称、时态的一致;书写规范,卷面整洁;把握五种基本句型结构,避免中式英语,等等。对此,在平常训练中要常提醒,多练习。

四、提前高考模拟训练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高三语文文常知识篇4

摘要: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缺少习得英语的自然环境,英语教学中重语法轻词源学知识、轻情景和场合,对语、文体知识顾及较少,使大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书面写作、翻译等方面不能恰当地运用英语,时常出现语、文体错误,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迫切需要通过大学英语教材和词源学知识的讲授弥补学生的语、文体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体辨别能力,从而避免语、文体错误。本文旨在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渗透语、文体知识,提高学生语、文体辨别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语体文体知识渗透

一、前言

语言有雅俗之分,文体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别,语、文体随着使用场合和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一般而言,正式场合使用正式语、文体语言,非正式场合使用非正式语、文体语言。从句子结构上来说,正式文体的句子结构比较紧凑,非正式文体的句子结构则较松散;从用词上来说,正式文体用词考究,非正式文体多用口语、俗语甚至俚语,这是恰当运用语言的关键。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英语词汇和英语语法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缺少习得英语的自然环境,英语教学中重语法轻词源学知识、轻情景和场合,对语、文体知识顾及较少,使大部分学生在口语交际、书面写作、翻译等方面不能恰当地运用英语,时常出现语、文体错误,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迫切需要通过大学英语教材和词源学知识的讲授弥补学生的语、文体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体辨别能力,从而避免语、文体错误。

二、语、文体知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现行大学英语教材大都非常重视语、文体的多样性。既有正式语、文体和非正式语、文体,还有一般语、文体。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一册为例,一共十个单元,属于正式文体的文章有三篇,其中的词汇大多是正式语体,最为典型的是第八单元a课文:BirthofBrightideas(光辉思想的诞生);属于一般文体的文章有四篇,其中的词汇大多是一般语体;属于非正式文体的文章有三篇,其中的词汇大多是非正式语体,比如:多口语、俗语甚至俚语,最有代表性的是第二单元a课文:aBusyweekdaymorning(一个繁忙的早晨)。

一般而言,生活性题材的文章口语化色彩较浓,文体正式程度较低;政论性或科技性题材的文章,其语、文体程度较高;大部分题材的文章属于一般文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接触最多的是一般文体的文章,也即中性文体的文章,因为这种文体是教学的主流,是语言的共核,是学生不管写作还是书面翻译时遣词造句的蓝本。但是,语言毕竟具有多样性,因而有必要向学生渗透各种各样语、文体知识,尤其是正式语、文体知识和非正式语、文体知识。语、文体知识可以体现在语音语调上、词汇上、句法和篇章结构上,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实例向学生渗透语、文体知识,因为它们又都有各自的语、文体标志,所以在对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实例进行分析时要注重它们的语、文体标志。现以第八单元a课文:BirthofBrightideas(光辉思想的诞生)为例进行分析如何渗透正式语、文体知识,以第二单元a课文:aBusyweekdaymorning(一个繁忙的早晨)进行分析如何渗透非正式语、文体知识。

1.在篇章结构的分析中渗透。第二单元a课文描述的是Sandy因为听流行音乐而与父母发生争执的事情,整个语篇都是口语体的对话模式,其篇章结构比较松散,全文694个单词,却由26个自然段构成;而第八单元a课文阐述的是从世界级富有创造性的天才人物身上得出光辉思想产生于意识中、无意识中和梦境中,其篇章结构非常紧凑,全文707个单词,只有7个自然段,第二单元a课文的自然段落数几乎是第八单元a课文的4倍,可见,第二单元a课文篇章结构较第八单元a课文篇章结构松散,这就是生活性题材的文章和科普性题材的文章在文体上的迥异之处,这些也是各自的语、文体知识在篇章结构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在篇章结构的分析中要渗透的。

2.在句式的分析中渗透。第二单元a课文句式简短,语言凝练,多简单句和省略句。据统计,第二单元a课文全文共80个句子,长句(以现行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版本超过一行的句子为长句)只有10个,只占12.5%,且这10个刚刚一行多,没有一句是超过两行的;而第八单元a课文,每个句子都非常完整,没有省略句,复合句较多,据统计,第八单元a课文全文只有34个句子,长句(同上标准)却有21个,占61.8%,从句式方面可以清楚地看到它们文体的正式与非正式程度,这些也恰恰是各自的语、文体知识在句式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在句式的分析中要渗透的。

3.在词汇的分析中渗透。单音节生词的比例也是衡量语、文体正式程度的一个重要标示之一,单音节生词的比例和语、文体正式程度之间恰恰相反,单音节生词的比例越高,则语、文体正式程度越低。单从生词上来说,第二单元a课文单音节生词的数量为15个,占本课总生词量35个的42.9%;而第八单元a课文单音节生词的数量仅为6个,占本课总生词量46个的13%,从这一方面来衡量,第二单元a课文语、文体正式程度较低,而第八单元a课文语、文体正式程度较高。

另外,第二单元a课文多用称呼语,且称呼语用“daddy”、“mom”,其它实义词的选用也相当口语化,如化妆品用“make-up”,而不是用文绉绉的“cosmetic”,词组“clickon”、“blastforth”等也具有很强的口语色彩,“bug”、“stuff”等俚语的使用也为文章增添了口语化的韵味。而第八单元a课文在词汇方面呈现出三大特点,其一是使用了相当数量的“长词”、“大词”,如“intensify”、“exemplify”、“mathematician”、“enthusiasm”等,这些词正式文体色彩较浓;其二是动作性名词较多,如:“creation”、“invention”、“arrival”、“combination”、“existence”、“explosion”、“production”等,动作性名词的大量使用能变静态为动感,使学术问题变得有活性,使文章活泼和充满生机;其三,文章中还用到拉丁语句,比如:“cogitoergosum”(“ithink;therefore,iexist.”我思,故我在。),拉丁语句往往书卷气较浓,正式程度较高,这三大特点增添了文章的正式文体韵味,这些语、文体知识正是在词汇的分析中要渗透的。

4.在语音语调的分析中渗透。语音在书面上的表现就是多用感叹语“Yah”和表示过度或停顿的“Hmmm”、“Uh-huh”等填充话语空间,语调在书面上的表现就是标点符号。感叹句表示的是作者或文中说话者一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或抑制不住内心的一种慨叹,问句表达的是作者或文中说话者的疑问或反问或设问等,这些语句表达的都是主观的看法或感受,而非客观的描述,客观的描述往往用陈述句,要么用肯定句,要么用否定句。多用感叹语和表示过度或停顿的话语及多用感叹句或问句的文章往往文体正式程度较低,而用感叹语、表示过度或停顿的话语、感叹句或问句较少甚至不用的文章往往文体正式程度较高。第二单元a课文不仅有感叹语“Yah”,而且还有表示过度或停顿的“Hmmm”、“Uh-huh”,全文共有80个句子,问句12个,占课文句子总数的15%,感叹句为2个,占课文句子总数的2.5%,而第八单元a课文没有一个感叹语“Yah”和表示过度或停顿的“Hmmm”、“Uh-huh”,全文共有34个句子,没有一个问句,只有一个感叹句,这些都是各自的语、文体知识在语音语调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正是在语音语调的分析中要渗透的。

5.补充英语词源学知识,在词源学知识的补充中渗透。词源学告诉我们:英语词源的不同决定了英语词语语体色彩的不同。英语语言善于吸纳各民族语言,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它吸收了法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等,在英国,有三套语言并存,贵族人或非常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多用法语,因为法语高贵典雅;官员、科研人员或学术著作多用拉丁语或希腊语,因为拉丁语或希腊语内涵和外延较统一,不易引起歧义;平民百姓或日常生活多用英语,因为英语才是英国人本民族的语言,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更质朴通俗,更具亲情味,因此,英语同义词非常多,同一个意思的词语既有来自于法语的词汇,也有来自于拉丁语、希腊语的词汇,还有来自于英语的词汇。知道了它们的来源,就知道英语接近谈话体口语体;法语和拉丁语或希腊语书卷气较浓,多为正式语体。比如:“powerful”与“mighty”的区别只能从语体方面才能分辨清楚。“powerful”是本民族的日常语言,而“mighty”则是文学语言和《圣经》上的语言,因此第八单元a课文中“Fallingintoasleeplikecondition,hesuddenlyfeltasthoughheweresinkinginamightyfloodofwater,andtherushandroarsoontookmusicalshapewithinhisbrain.”用“mighty”,而不用“powerful”,可见,严谨而又逻辑缜密的科普文章多用正式语体语言,同时,极为正式语、文体中不乏活泼,不乏浓厚的文学味儿,这样使科学道理趣味横生,使人易于理解。然而,多数大学生一旦学了某一个单词,往往不分场合和环境,只要是表达这个意思的,不管是口语交际、正式书面写作还是书面翻译都用它,如果这个词恰好是一般语体的单词,这三种场合都用它,也许不错,但是,如果这个词是非正式语体,口语交际时用它是恰当的,然而用于正式文体的写作和翻译就不恰当了,如果这个词是正式语体,口语交际时用它显然不合适,但用于正式文体的写作和翻译就非常恰当了,这就是目前大学生在使用英语过程中出现的较为严重而普遍的问题。原因是:其一,学生的英语词源学知识匮乏;其二,现行教材在生词列表中对生词的语体标注不够。这两个原因导致学生对生词的语体重视程度不够,结果造成语体错误,用词欠恰当。为此,本文建议:第一,在以后的教学中英语教师应给学生补充词源学知识,第二,以后教材的编写应把语、文体理念、理论贯穿进去,并且教师应重视语、文体知识的渗透。有了词源学知识,学生们在运用英语时,不仅要考虑单词的意思,还要注意单词本身的来源和语体及它所运用的场合和环境,这样才能保证英语语言运用得既正确又得体。

三、结束语

据调查所知,词源学只是英语研究生的一门英语专业课程,普通大学教育没有开设,鉴于大学生目前普遍而又严重的语、文体错误,即便不开设词源学课程,将词源学理念、理论贯穿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里虽然词汇的语体标注不够,但毕竟还含有众多的语、文体知识,教师应通过语音、语调、词汇、句法和篇章结构等实例向学生渗透语、文体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文体识别意识,提高他们的语、文体辨别能力,从而使学生避免语、文体错误。

参考文献:

[1]HaLLiDaY.theUsersandUsesofLanguage,Varietiesofpresent-Dayenglish[m].newYork:macmillanpress,1973。

[2]陈晓菊:《文体知识在大学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词汇与语篇层面》,《外语教学》,2001.5。

[3]秦秀白:《英语语体和文体要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张永平:《语域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7.10。

高三语文文常知识篇5

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言文阅读的分值为17分;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卷),文言文阅读的分值为19分;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文言文阅读题的分值为20分;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江西卷文言文阅读题的分值为为21分;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文言文分值为22分;2012年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文言文分值为22分。由此可见:高三文言文复习方法的得当与否将会决定高考语文的成败。

加上文言文与其他内容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1)所占分值较大,从今年高考语文卷中最高达到22分;(2)题型不仅是由单纯的选择题,还有主观与客观的结合(3)知识性、体系性较强;(4)难度不是太大,结合课本较紧,只要复习得法,一般同学不会失太多的分;(5)相对其他内容来说,学生对此似乎更有信心。由此可见,如何提高高三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此,我说说我的几点建议

一、解读新课标,熟悉考纲,确立复习思路。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范围可参考附录一《常见文言词》)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作品可参考附录二《古诗文诵读篇目》)提出了七个方面的考点和两个能力层级,即: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四点属于理解层级(B)。⑤筛选文中的信息;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⑦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三点属于分析综合层级(c)。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比较侧重考查学生对于文言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重庆市文言文阅读命题考点,我认为应明确如下复习思路:

(一)了解高考题的选材。重庆高考题选取了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类的古文。命题者试图通过这类选文,使文言选文趋于多样性,以期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一个积极的影响。

(二)把握重点。

⑴、六点:①、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义复合、通假字、异读字);②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与,于,则,者,之。③5种句式(主要体现在翻译):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④文言文的断句。⑤信息的分析与筛选;⑥内容的理解与归纳。

⑵两面:文言文测试是由“文”“言”两方面构成。这里的“言”是指文言知识(即古汉语知识),其中对实词虚词的理解是关键;“文”则主要指对文意的理解,其中对内容的理解是关键。

(三)熟悉题型。选择题(熟悉题干、选项的设计与编排等)、主观题(简答题主要是翻译句子)。在熟悉题型的过程中揣摩命题者的思路、想法、意图等。

二、以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为基础,构建文言知识体系。

高三的题海战术似乎成了语文老师的法宝,古文阅读的能力的提高似乎也离不开这题海战术。其实不然,立足课本,熟悉课本内容,掌握课本中文言文的知识点,反而会让古文阅读变得事半功倍。尽管高考的古文不是出自教材的原文,但是知识点是从课本中迁徙出来的。今年山东的语文高考试卷中古文阅读的句子翻译: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光武帝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该句中的"见"是翻译本句的关键词。而此词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是一个必须掌握的重点词语,也是在学习被动句式时重点强调的一个词语。如若对肯本熟悉,该题的“见”就会轻而易举的翻译为“被”了。

因此:重视教材,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纲”,构建一个合理的知识体系。

(一)立足课本,适当扩展,归纳串联。早自习熟读课文,重点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以形成强烈的语感。语感增强了,翻译、理解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这样做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

在语文知识体系中,较能归纳的是文言知识。所以,第一步是系统归纳。将所有重要的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常见通假字、文学文化常识进行归纳,使之系统化、规律化。第二步,是新旧串联。将旧有知识与新知识联系起来,是复习中要完成的根本任务,具体做法是:

⑴将旧有知识延伸拓展,发现其新的内容。⑵将旧有知识与课外知识相联结,突出能力的形成和培养。⑶在训练过程中,要时时引导学生关涉旧有知识。

(二)网络知识,构建体系。就文言文的知识看,是很适宜将其网络在一起的。在网络的过程中,进行分类是必要的,而且也只有在分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达到系统的目的和要求。

分类标准如下:

(1)文言实词(120个),归纳出常用义项,尽可能多的将课文和练习题中的例句找出来加以印证。(2)文言虚词(18个)。重在体会语境、语气,培养语感。(3)文言句式(5种)。对几种文言句式,找出有代表性的句式,对其规律进行总结,并进行延伸,以使学生在新语境中能够识辨。(4)文学文化常识。(5)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与技巧。

(三)进行迁移训练,强化技巧。高三复习过程中,进行“做题”训练是必要的,如果目的不明,或为练而练,效果是不容乐观的。我所以,做题时应多回忆与相关的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迁移。同时,结合迁移训练加强学生做题技巧的训练(主要是文言文翻译与简答)。

高三语文文常知识篇6

一、回归教材研读考纲,复习基础知识

很多高三学生在高考语文复习的时候都会感到无从下手,需要复习的知识点太多,一时间找不到头绪。针对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制订明确的具有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从而提高学生复习效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归语文教材,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点,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复习,尤其是名篇名句的默写和文言文的理解等。无论高考语文题型怎么变换,只要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就一定可以轻松面对。

苏教版语文教材在课文选编上进行着不断的尝试和改进,所选课文都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和知识性,对高中生学习语文知识具有引导作用。在语文高考复习中,教师要带领学生仔细研读高考考纲,考纲是高考语文复习的依据,也是对苏教版语文教材知识点的深度归纳。在研读考纲时,教师不仅要关注高考语文的考试范围和新增内容,还要关注高考语文的各种题型及命题走向,让高中生可以灵活开展语文复习。

二、重温历年高考真题,明确命题方向

在高考语文复习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历年高考真题,带领学生重温历年真题,让学生有效把握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命题方向等,增强学生的语文解题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选择近三年的本省高考语文真题和一些有价值的外省高考语文真题作为学生复习的重要材料,来检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提升自身语文水平的有效方式。

尤其是在高考备考的最后阶段,学生心理压力大,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调整状态,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可以将做语文高考真题的时间调整到每天上午,这样就与高考语文的考试时间相仿,可以促进高中生合理调节生物钟。在高中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纠错本,将做真题时易出错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并经常翻看,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再次出现。

三、培养阅读习惯,拓宽写作思路

高考语文复习要注重阅读训练,学生不仅要全面阅读语文教材,还要阅读与高考有关的各类文章,包括现代文、文言文等。只要高中生在语文复习的时候突出重点,发挥自身的优势,一定可以提高语文成绩。

首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深入阅读苏教版语文教材,扫除字词以及语文知识结构的障碍,查漏补缺,训练他们的知识归纳能力,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在阅读语文教材时要着重体会语音知识、文学常识、修辞手法、标点知识、写作知识、文言知识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语文教师开展全面复习,也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头绪。

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文章。比如阅读现代文不仅可以提高语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还能够增加高中生的写作素材,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阅读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的文言文,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文学素养,提升文言文语感。而且高考语文试卷考查的知识点大多是开放性的,并不是孤立的,所以高中生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语文知识专题复习,重视模拟考试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高考已经迫在眉睫,但是在复习的时候仍需要把握系统性和合理性原则,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要灵活运用各种语文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高考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教学进度合理安排专题复习,按照专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以达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在进行专题复习时,教师要充分结合苏教版语文教材,根据语文学科的考试特点和近年来的试题特点,选择有层次性的训练内容。

同时,教师还要提高学生对语文模拟考试的重视程度,让他们把每一次模拟考试都当作高考。很多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复习时总是喜欢题海战术,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让学生反感。因此,教师要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大胆舍弃无用的复习资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起来。对学生来说,必须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毅力,勇于面对高考,自觉去学习语文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习惯。

高三语文文常知识篇7

首先,可采用“联想对比”掌握法,加大语汇积累力度,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帮助学生提高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自觉性和能力。即关注“一”,引出“三”,如课文中涉及一个典型字词(含熟语),通过联想,引出一组相关的“同音字词”“形似字词”“多音多义字词”“近义字词”等学生容易混淆或习惯误读误写误用的字词,以对比掌握其音、形、义和用法,做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

其次,关注语法逻辑。由于中考不直接涉及语法逻辑知识,好多学校和教师将中学课程要求“淡化语法逻辑术语”误解为可以“忽视学语法逻辑”,置“语法逻辑”为教学的“真空地带”,以致学生不懂语言规则,说话作文语病屡禁不绝。因此,基础教育中,适当教学一点“重在应用”方面的语法逻辑非常必要。诸如句子(含复句)的基本结构,主要成分,正确语序,恰当搭配(含关联词),不能残缺(含关联词),前后不矛盾,语意不重复,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肯定否定语意前后要周全(相应),指代语意要明确,肯定否定与反问的关系,否定词语与含否定意思的词语(如避免、以免,杜绝、以绝,禁忌、忌讳,防止、以防,消除等类)运用的注意点,句子不能杂糅等,并分别举典型例子作说明和修改,让学生认知语法逻辑语病常见类型,掌握修正方法,以纯洁规范其“语文”,提高其“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能力。

再次,语文教学,在把握好解题(了解、识记、把握必要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标题特点作用等)――筛选整合主要信息(主要内容即人、事、物、景及其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志趣愿望等的理解领悟把握)――赏析突出的写作特色(必要的形式结构、思路线索、表现技法、语言特点等)“三大主体”的同时,创设相应的训练场,教学掌握相关的操作性较强的知识方法。例如:作品开头、中间和结尾等典型语句段的常见作用;作品关键语句(含戏剧潜台词)的语境义的析取及其要领方法;精彩语句的仿写仿用及其要领方法;典型语段的压缩(主要内容型、标题型)或词句的扩展(延展型、填充型――开头、中间、结尾)及其要领方法;用语简明得体的特点要求;小现代文(科技类和人文社科类)和文言文客观选择题的编设;常见应用文的特点、写法(用语、格式要求);叙事性作品的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描写的常见作用,倒叙、插叙的要求和常见作用,不同人称的常见作用,常见线索及其作用,等等。涉及抒情性作品如诗歌,便可先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教学诗歌欣赏要领――赏析的内容类型、赏析的基本方法、赏析的常见习惯用语等,给学生以“感性认知”,然后“用教材作例子”通过诗歌单元(主要集中在高中语文第三册)集中设场训练(实践活动),以验证、强化、提升“感性认知”,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诗歌赏析能力。还要能选取重要时事材料来训练,设置相关的能力训练题,如2009年正值祖国60年华诞,自然少不了重大的庆典活动,请拟写两句关于“庆典”的标语,以彰显主题,要求运用对偶,20字左右;请为“庆祝联欢晚会”的主持人拟写两段“串联词”作为开场白,等等。最后,设法解决目前由于高中大量扩招,语文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难以配套而青黄不接的问题,尽可能实行三年一轮循环制,让高中教学“瞻前顾后”,前后一贯。

高三语文文常知识篇8

在这里,我想谈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要明确复习的系统

语文高考复习应从四个方面来抓,语文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四者要统筹兼顾,这是没有疑问的。但前两个方面却很容易产生盲目性,于是一味加重负担、堕入“题海”。所以明确这两方面的复习系统,对提高复习效率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文字知识两大部分。重点是语言知识。语言基础知识的复习,可分六个主要项目:1.语音:包括汉语拼音的掌握和语音的规范化;2.语汇:包括字词的形、音、义的准确掌握和恰当运用;3.语法:包括对语句的结构分析和对常见病句的识别修改;4.标点符号:要了解常见标号、点号的表达功能,并熟悉常见辞格的用法,善于根据表达需要变换句式;5.语言运用的清晰、连贯得体:要避免繁索、消除歧义,要善于组织语序、做到衔接自然、语意贯通,要善于根据目的、对象、场合的需要恰当地遣词造句。

现代语文阅读,主要分两大项目。1.词句的确切认定和正确理解;重点是词句一般意义、特定意义和表达作用的确切理释;2.分析和概括:包括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阐述、相同与相异的分辩、一般与个别的驾驭,以及抽象说明、归纳要点、提取共同点等。

明确了系统,对照历年高考试题加深对有关项目、要点的认识,这是复习的基本要求;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弄清有关知识、弥补缺漏,强化有关能力,这是进一步要求。这样,不仅可避免复习中挂一漏万,而且可以变盲目为有计划,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全面提高复习质量。

二、要注重实际应用

语文是工具,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应用,这是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历年语文高考对这一点都十分重视。所以进行复习也必须把握住这一根本宗旨。

强调应用,不是不要求记住某些基础知识。比如语音、语汇的知识,其中必须准确记忆的东西就相当不少。类似这样的基础知识不仅要记准,而且要熟练掌握,否则谈不到应用。但在知识的复习中,一定要避免在某些名词术语上纠缠,比如何谓“借喻”、何谓“借代”、何谓“比喻论证”、何谓“类比论证”、何谓“句法”何谓“句式”等等。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提高应用能力上。比如逗号、句号和分号就知识本身而言并不复杂,但在实际应用中常被用错,而且对意思的表达妨碍很大,这就必须给予足够重视。实际应用的能力,一般都体现着某种综合要求。仍以逗号、句号为例,在实际应用中,或与句子结构分析有关或与消除歧义有关,或与阅读中层次分析有关,或与内容阐释有关,也就是说,明确复习系统、划分若干项目,是为了便于查缺补漏提高效率,但切不可把每个项目孤立起来对待。必须注重各项知识的综合掌握。

强调应用,就要密切注意语言运用的实际。对实际生活(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中常出现的语漏,应有一定的敏感。比如“创(chuang)伤”误读为“(chuang)伤”,“曲(qu)折”误读为“(qu)折”,“参与(yu)”误读为“参(yu)”、“框(kuang)架”误读为“kuang架”等等,都是语音不规范问题。又如:他中了三等奖,人们络绎不绝朝他办公室里跑,问三等奖是个啥样,要看。他不以为然,给看(《小说界》94.6.198页)。分明是“不以为意”的误用。如果在复习阶段,对各种视听媒介也能多留心,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对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也是一种极好的锻炼和检测。

三、要处理好课本和课外练习的关系

自从实行“3+X”考试以来,人们产生了一种误解。认为高考语文既然不从课本上出题,课本就可以丢开不管了。这种作法很不妥当。

诚然,在课本以外多作一些练习确实很有必要,因为好的练习,能多方面体现“应用”,的要求。所以不作练习或练习太少、不利于提高语文能力。但完全丢开课本,对提高复习质量也是不利的。因为课本毕竟是学生学过的、比较熟悉的内容,而且尽管“3+X”的考试不从课本上直接命题,但它所考查的语音、语汇、语法、标点、修辞、句式、文言常用词等多方面的知识,大多仍包含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之中。特别是语文高考所检测的能力,说到底,无非是语言应用的一种良好的感知力,是“语感”。而增强语感最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对已经透彻理解了的文章反复诵读。所以完全抛开课文的复习,是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原有基础的作法。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扎扎实实读好十几篇范文,这种复习所得到的效益,绝不是作十几份“模拟题”所能取代的。

高三语文文常知识篇9

一、命题特点

1.选材范围广泛

完形填空题所选的短文不长,一般难度也不大。但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经济、文化、历史、地理、故事、科普知识、社会生活、人物传记等。

2.考查文体转移

以前完形填空题考查的文体多以记叙文为主,但近年的考题有向说明文、议论文发展的趋势。考生一定要注意文体的变化,因为不了解文章的体裁,就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

3.考查侧重点转移

以往完形填空题的考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词汇、语法、句子的运用,而对语篇背景考查不多,但近年来考查的重点已由侧重考查基础知识逐渐向侧重考查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转移。比如,多数试题所设选项从语法角度来判定是正确的,但一旦联系语篇内容,则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二、知识储备

1.掌握词的用法

完形填空中经常出现一些不常用的词组搭配,学生往往对许多搭配感到很陌生,不知从何下手。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单词的基本用法,多记住一些不常用的搭配,这样有利于做好完形填空题。同时,还要注意同义词、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辨别。

2.注意语法知识的积累

完形填空题集中考察考生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实词以及介词的理解。为此,学生要掌握名词的单复数和所有格形式,动词的时态、语态、人称变化、语气以及非谓语动词的一般式、被动式和完成式,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介词与其他词的固定搭配等,还要掌握常见连词的用法。

3.广泛阅读各学科常识

完形填空题所选文章一般内容短小精悍,但涉及面广、灵活性强。因此,要求学生多储备各学科基本常识,否则,即使英语知识掌握得再好,若是对文章所涉及的相关学科常识缺乏了解,也不能准确地理解文章。

4.掌握必要的背景知识

完形填空文章中阐述的事往往涉及到一些背景知识,学生应通过联想,根据背景知识来确定所选择的那一项。所以,背景知识在解答完形填空题时往往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有些空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去研究上下文,有些无论从上下文还是从词汇、语法着眼都无法找到解题信息,而利用背景知识也许很快能找到答案。因此,注意背景知识的选用是很必要的。

三、解题技巧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泛读

每篇文章都有中心议题,只有浏览全文,才能获得信息,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抓住文章的主线,展开解题思路。因此,考生在答题时不要急于看选项,找答案,应通篇浏览全文,掌握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由于完形填空属于障碍性阅读,所以抓住文章的首句(段)和尾句(段)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很有帮助。文章的首句是观察全文的“窗口”,一般不留空白,可以提供完整的信息,能提示文章的背景知识和主题思想,有利于考生准确地预测和推断短文的主旨。而尾句则是文章的总结、结论或点晴之笔,会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因此,首先应看一下文章的首句和尾句,使自己心中有个大概印象,然后再去通读全文。浏览全文时,要一气呵成,并借助阅读技巧,发挥想象,理解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2.通盘考虑,初选答案――精读

通盘考虑,就是根据全文大意和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把上下文的意思、句法结构、词类和语法功能、惯用法、逻辑推理常识和背景知识等各种因素加在一起考虑,仔细推敲。也就是说,要抓住结构、语义及逻辑三条线索,推断和预测选项。完形填空是人为地切断短文的脉络,再让学生依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恢复短文的题型。因此,做此题时,首先要看整个句子语法结构是否合理;其次,要看语义是否通顺,上下文是否连贯、呼应;第三,如果几个选项填入空白处,结构和语义都没有问题,那么就要在逻辑上看哪个选项最为合理。解答试题时,可利用直接法、排除法和比较法等选择正确选项。考生可运用排除法去掉某些本身有语法错误的干扰选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答题的速度,而且还可以提高正确率。

3.复读全文,修正答案――重读

高三语文文常知识篇10

一、指导学生选好读物

课外读物的选择应以思想内容好、语文文字好,适合青少年阅读为标准。当然也不能过分偏窄,要精选与博采结合。首先要选与课内教学密切配合之书,例如教学居里夫人的《我的信念》时,我在课外先作了调查,了解学生对居里夫人的认识有多少,而且也没有让学生直接去读课文,而是以“走近、认识居里夫人”为主题,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先阅读教科书配套读本中的三篇文章: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之女)的《居里夫人传(节选)》和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丰富了学生原有的心理图式,使得居里夫人的形象在他们的心中渐渐清晰、鲜活和完整起来,她成了他们真正“认识”的一个人,他们对于她经历、行为的了解使他们具有了读懂她思想的可能,真正具有了与她“对话”的资格。在此基础上,再用一课时研读课文,那么学生就会有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悟。其次,要选可熟读之书,即读写知识、文学常识、语言基本知识等有助于巩固和拓展语文知识以及提高语文能力的书。再次,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的书,应指导学生广泛浏览、扩大视野,发展智能。最后,有代表性又有相当深难度的必读名著要细看,最后应指导学生准备一些必备之书,指常用工具书,重要的参考用书等。

二、结合课文教学进行

叶老说:“知识是教不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课文阅读指导是大量的经常的工作,结合的好,就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最佳效益。如学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那就先介绍海伦・凯勒是如何克服种种困难,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也许正是因为黑暗的世界使得她更懂得生命的可贵,更懂得怎样去做一个强者。因此学生在学课文时就能明白,享受生活正是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以健康快乐的态度对待人生。然后再在课外指导读她的自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海伦・凯勒是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创造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辉煌,并且也让他们懂得作为一个正常的健康的人应该珍惜生活,珍爱生命,珍惜眼前所有的一切。

三、摘抄背诵写作,积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