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特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7:19

传统艺术的特征篇1

【关键词】传统春节图形艺术符号特征

春节是凝结着中国味道的日子,它保留了民族文化最具表现力的一面。传统春节图形是传统春节文化中吉祥观念的图形化表现,是对春节文化中生命意识、伦理情感、审美情趣的一种物化体现。传统春节图形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传统春节文化中一道风景线。传统春节图形符号可以分为避灾纳福的仪式图形符号,如灶神像、门神画、年画、剪纸窗花、门笺等;喜气亮丽的服饰图形符号,如除夕夜驱傩服饰、大年初一吉服新衣等;十二生肖图形符号以及谐音寓意的吉祥语图形符号,如迎福纳祥、金玉满堂、连年有余等。

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品就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们观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的可见的或可听的形式,它是运用符号的方式把情感转变成诉诸人的知觉的东西……”这句话说明了艺术符号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对象,任何艺术符号,如果是美的,就必须是富有表现性的。它所表现的东西是关于另外一些事物的概念,是某种情感的概念。朗格对艺术符号的表现性论述道:“所谓艺术表现就是对情感概念的显现或呈现,所谓艺术品,说到底,也就是情感的表现。”春节图形符号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情感的一种载体和寄托,作为蕴含着丰富民族情感的艺术符号,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符号特征。

一、动态的图形表现

动态的图形表现是指在一种动态过程中完成的春节图形符号,图形符号对人造成的视觉感染力呈现一种运动的状态。如传统春节仪式图形符号,仪式图形符号是伴随着春节文化上升到礼俗的层面出现的,仪式常常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图形符号的形成也在这个动态过程中完成。如春节送灶仪式的动态过程:从揭下旧灶王图形到举行送灶仪式,到贴上新的灶王图形来迎接新灶王,然后把旧的灶王画像焚烧躬送其上天汇报凡间一年的功过,在这里视觉图形价值的实现是在仪式中动态实现的。类似这样的动态图形表现还有祭祀祖先、更换门神,等等。这些春节图形都是在动态仪式中实现其价值的。

二、独特的识别表现

这里指被认知对象,在主体认识中的唯一概念识别性。春节图形符号中有灶神像、财神像、剪纸、年画、舞龙、狮舞、红色的春联门笺等这一系列的春节图形符号,经过长期的流传与使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识别表现。适应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心理反应、生活习惯,成为春节的标志性图形符号体系。这些图形符号区别了春节与其他传统节日,更区别了春节行为与日常行为,让人一看便会产生春节即将到来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引导,这些传统春节图形就成为春节到来的信号。

三、稳定的造型表现

在周而复始的春节民俗活动中,人们约定俗成了一系列的价值观、人生观、生存方式、生活模式,使人们具备了基本相同的文化心理指向。这种民俗文化的周期性、程式性,带来了春节图形符号创造的相对稳定的造型手法、民俗意义和造型范式。如用鱼、石榴等象征多子多福,将物象的自然属性和特征延伸的造型手法;用公鸡镇宅驱邪,强调物象所具有积极的实用功能的造型手法。连年有余,“连”与“莲”谐音,“余”与“鱼”谐音,谐音寓意的造型手法都是相对稳定、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春节图形造型手法。再如传统春节图形中门神的题材不断演化,担任过门神角色的有神荼郁垒、方弼方相、秦琼敬德等,题材在变,但镇宅驱邪的民俗意义却始终没变,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春节图形的造型范式并没有太大改变,还是以门神图形为例,可能由于地域的差异,不同地方的门神形象有所不同,但骑马、坐虎、执鞭、立锤的造型范式基本没有变化,也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造型。

四、实用的功能表达

传统春节图形符号是在生活变迁中发展的,所以说,它的功能满足一刻都不能离开生活的实际用途。春节图形符号是人们在自给自足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同时也是人们自娱自乐的艺术消费品。它的实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满足现实生活的需要,二是要构成精神生活的丰富。如春节图形中的窗花剪纸,兴于祥和,止于审美,既起到了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又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再如春节图形中的门笺,它由唐宋时期挂的“春幡”转化而来,有祛邪、招财的意义,门笺的纹样和色彩也表达着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完满的整体效果

春节图形符号,不论是造型、构图、色彩、寓意,都很讲究整体效果的完满,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视觉思维模式的表达,因为人们认为只有图形整体完满了才能表达出欢快喜庆、福意绵绵的效果,所以在构图上多采用对称式构图和环形构图,呈现出饱满丰富的视觉效果。身材肥硕、重心稳妥的“钟馗”,错落有致、密不透风的“百子图”,图文并茂、均衡对称的“春牛图”,都反映出了春节图形追求对称、饱满的构图特点。

六、慰藉的精神作用

“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特征概括,中国传统吉祥图案都是中国传统吉祥观念的具体呈现。传统春节图形符号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传统吉祥图案,因此也有着同样的特征。传统春节图形符号是人们精神的养料,人们在春节图形中得到了视觉艺术的浸润洗礼。由于现实中的遗憾和失落,使人们渴望凭借一种外来力量让自己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春节图形符号正好成为实现这种愿望的一个载体,因为它从本质上达到对人们灵魂世界的呵护,从而实现精神的慰藉。如春节的财神图形就是人们为了摆脱贫困虚幻创造的,人们认为将财神贴在门上就能够获得富裕,还有如喜神、穷神等形象的出现都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精神补偿。人们认为,通过张贴这些神像图形够帮助他们实现梦想,这也许是信仰的力量。

结语

作为表达民族情感的艺术符号,传统春节图形符号呈现出中华民族崇尚完整圆满、讲究独特造型、提倡功能实用和精神慰藉的艺术符号特征,传达着生存繁衍、趋吉避凶、纳福求吉等美好愿望,蕴含着富、贵、寿、喜的深刻寓意,深刻地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品性以及生生不息的精神风貌。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刘大基,傅志强译,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传统艺术的特征篇2

“红头瑶”支系是红河州金平县中数量居多的瑶族支系,是瑶族服饰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族人大多居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村落中,得天独厚的的地理条件,山水适宜,气候温和,造就了“红头瑶”服饰的发展形成。当地环山而居,致使瑶族经济发展十分缓慢,至今交通亦不方便,但这也是金平县红头瑶服饰得以保存至今的原因。勤劳的人们通过淳朴的民风以及民族智慧创造了“红头瑶”。他们的手工业保留十分全面,通过手工编织面料,手工染织缝制制作成服装,通过刺绣挑花工艺装饰服装面料,其中红头瑶服饰中佩戴的夸张银饰,其造型精美简洁,也是通过手工打制而成。人们通过编制、银制、刺绣等精美的民间手工艺,创造了“红头瑶”其独特的服装款式与色彩、工艺与纹样。

二、红头瑶头饰的由来与艺术审美特征

据记载,红头瑶的头饰由来是因其族人在迁移过程中,途径红河州流域时,由于行进队伍的拉长,领队人为方便后行人不迷失队伍方向,便随手摘下路边芭蕉花置于头顶,这一突出的红尖状,此后便成为了红头瑶支系的头饰特征,亦成为他们的独特之处。

剃发戴帽是红头瑶族妇女婚嫁的重要仪式,红尖帽由丈长约50厘米的大红布料缠裹而成,形成圆锥状顶于头顶,在红尖帽底部配有宽大的银箍头饰,当银色与红色想撞时,便显得格外夺目了。

三、红头瑶传统服饰款式结构

金平县红头瑶男子的服饰,其身着对襟有领衣衫,领口处装饰挑花绣花图案,外着黑色土布无袖马褂,下着宽裆裤身,男子头部装束一般采用青色土布缠绕裹头,青年男子的裹头包布绣有几何图案装饰,由平行四边形组成,在包头的左右两侧,延伸有素净简洁的刺绣装饰。

红头瑶族人在孩童时期,无论男女,都佩戴平顶状圆形帽,衣身穿着与成年人无异,只要尺寸之分。待女子八岁左右时,便包裹黑色头帕,在婚假后包裹红尖帽,也是红头瑶最有特色性的象征。

红头瑶女子服饰是金平县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他们衣身穿着皆为宽松,上身穿着对襟长袖,门襟约七、八厘米宽,在服装门襟、衣角处都装饰有色彩夺目的挑花绣,大多是纯手工刺绣而成,是可拆卸的。胸前缀有装饰银牌与彩色绒球点缀,十分的灵动活跃。金平县红头瑶女子下装皆为蓝靛染织的土布,下着装饰挑花图案的直筒裤,挑花绣纹样除大腿内侧以及臀部外,几乎布满整条裤子。款式亦是十分特别,裤片分割线与常规裤不同,使得裤子裆部有不少布料堆积,上身十分宽松,因为布料没有弹性,其裆部的活动量即可满足日常劳作,以劳作活动为第一目的性,这亦是大多数少数民族服饰的共同点。

在服装腰部通常系有围腰,款式相对服装而言没有那么繁琐,是由一块长方形的蓝靛染织土布组成,围腰的宽与臀部相一致,长度到达大腿中部位置,因大多数服装是由族人个人手工缝制而成,尺寸由个人身形而定,随机变化。围腰单层与双层都有,装饰缝有挑花绣,两侧配长条形的绣花腰带。

四、红头瑶传统服饰色彩与面料

服装色彩是给人最直观感受的,红头瑶服饰由青黑色、红色、银色以及各色彩斑斓的挑花绣组成。红头瑶服饰中最主要色彩之一是青黑色,由板蓝根叶子染织而成的青黑色土布,亦称蓝靛色,蓝靛是红头瑶的环境色,是大山深处的颜色,且庄严神秘,并具有一定的耐脏与保护作用。红色是红头瑶服饰的第二主色调,如果在金平县赶集,最引人注目的便是红头瑶头顶最突出的红色圆锥形帽子,红色是热情活泼的象征,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与青黑色之间的强烈对比感受,正是红头瑶族最特别的审美艺术。红头瑶服饰胸前的银色让服装整体增辉不少,它更好的衔接了头顶鲜艳的红与青色服装之间的碰撞,更好的支撑服装色彩之间的连接,又给服装本身增加了不少的亮点。其袖口到肘部,以及裤腿,都是布满挑花刺绣的缤纷色彩,红、黄、绿、白以及最突出的橙色组成了服装鲜艳的色彩效果。?F如今随时展,挑花绣的材质由棉线转换成毛线,色彩感官着色度有着明显变化,这亦是一个民族的审美变化,其色彩富有强烈的节奏感,引人夺目。

五、红头瑶传统服饰工艺与图案

红头瑶绣花技法十分突出,这种刺绣工艺称为“挑花”,也可称“十字绣”。这种刺绣工艺在服装衣片上的呈现,是他们传统习俗与耕种劳作的社会反映,由棉线挑花绣工艺制作成五彩缤纷的纹样,并不是凭空描绘的,而是通过严谨的构思而来,这些纹样描绘出红头瑶对于神灵祖先的敬仰,对于大地人文的热爱。红头瑶服饰刺绣底部多以麻布或者平土布为主,经纬纱之间交错相叠,形成网格十字形纹路,通过穿孔交叉的方式刺绣,便组成想要的纹样。红头瑶服饰图案多以简洁图形构成,通过几何纹样二方连续的排列方式延伸,其形式感较强。

红头瑶服饰图案主要由菱形纹、十字纹、树形纹、八角纹、蛙纹等纹样组成。其中菱形纹是最为常用的,大小不一的规整排列开来,亦有独立组成的,这些纹样大多出现在裤子边到胯部位置,此纹样称为“七层生长纹”,每一层都具有独特的意蕴,体现着对于自然界中山河日月、鸟兽树木的探索,通过红头瑶奇妙的构思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奇妙的图案。从裤脚边数起,第一层代表种子,寓意万物发芽生根;第二层是“禾”,代表小树,寓意万物正在经历生长复苏过程;第三、四层是有小到大的小树,寓意万物漫长的生长过程,需要历经时间的洗礼;第五层是黑白色方形状,寓意万物开花结果,在人们辛苦劳作之后终会获得丰收,第六层是很多小树围绕着繁星点点,寓意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第七层是大小不一的绣花纹样,颜色各不相同,大的菱形寓意月亮,小的菱形寓意着小树。这些纹样的产生与构思都体现出红头瑶族人的智慧,体现他们对于大自然崇高的敬意,是对万物崇拜的象征。

传统艺术的特征篇3

关键词:鲁绣;造型艺术;审美特征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07-01

一、鲁绣概述

1975年,在邹县发现一座元至正十年(1350年)李裕庵的墓葬。墓中出土了绣裙、袖边、鞋面等几件元代刺绣品,资料显示刺绣品均具有典型的鲁绣特点。这些刺绣品的绣工技法熟练,采用了齐鲁地区传统的双丝捻线的衣线绣制,图案花纹苍劲雄健,质地坚实牢固,这是研究鲁绣服饰品最早最有价值的实物资料。新中国成立后,济南鲁绣相继完成了《六朝松》、《百蝶图》、《百菊图》以及主席手书等巨幅手绣作品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山东厅陈列,受到的大力赞扬。然而,经历过的“鲁绣”中的传统图案形式已消失,被一些歌颂祖国歌颂党的一派欣欣向荣的题材取代。将鲁绣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鲁绣的造型艺术审美特征

1、材质的秀挺感

在绣线方面,传统鲁绣所用的绣线大多是俗称“衣线”的较粗加捻双股丝线,故也被称为“衣线绣”,这是传统鲁绣有别于诸名绣的一大特点。因双股衣线绣制的花纹苍劲,质地坚固,故而绣品丝线不易磨损。在制作衣物、鞋帽及民俗用品中广泛使用,鲁绣以其实用性的地域风格在北方流行,成为北方刺绣的代表绣种。鲁绣其针脚左右排列紧密,而且上下穿插层次较多,,齐鲁妇女擅长来回缠绕用线,所以绣品的反面也有较厚的丝线,与正面效果相仿,立体效果强,其风格彰显山东人性格和审美趣味,传统材质与双股丝线的配合形成了鲁绣秀挺苍劲的独特风格。

在使用面料上,传统鲁绣多使用暗花菱纹绸和绫缎,在这两种底纹面料上刺绣五彩缤纷的图案,与底纹凹凸对比明显,形成较立体的艺术效果,更能增加绣品传达出的热烈气氛。丝绸、棉布也是齐鲁绣女常用的面料,还有一种被称作俄罗斯呢的面料作为刺绣底料,此面料之感较齐鲁地区的粗棉布更为厚重且有保暖功效,适合山东人在寒冷的冬季穿着。在呢子上面绣上彩色纹样,这也是其他绣种所少见的,更显得绣品画面浑厚、协调而富丽。传统鲁绣总体上可用“豪放秀挺、敦厚苍劲”八字概括之。

2、色彩的审美价值

鲁绣不论是在花鸟虫鱼、山石人物的图案设色上都重视艺术的概括和夸张,色彩鲜明,对比强烈。刺绣图案运用“退晕”的技法配合,使其装饰性进一步加强。不仅刺绣整体构图的图案上有晕色,其刺绣的针法上也有晕色,同色系中有三种以上不同色彩明度,在紧密排列的推移后是纹样丰润,产生光影式渐变的晕色视觉效果,使绣纹装饰性增强。

鲁绣图案色彩创造中的色彩情调与传统文化观念相重叠着。鲁绣色彩因地理环境、民间约定俗成的造物配色及个人色彩倾向相辅相成,高纯度、高明度的鲜艳色彩配比,齐鲁民间形成了“尚俗”的色彩风格,仪礼的“五色与金银之色”,这里说的“俗”是指鄙野的主观性、多样化、自由化的色彩搭配。齐鲁绣女用色有时在一幅图案中只用到三种,极简的红、绿对比色配比却运用的极为恰当,色彩浓丽却不失雅致,显示出齐鲁民间绣女极佳的用色才能。看似简单的色彩对比,却使图案的色彩感觉非常舒适,古代女子虽然没有专业的色彩美学基础,大自然给予她们最原始的审美感知,看似拙朴,却也是精心构思,这里和谐色彩所发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针法的多样性

鲁绣绣工平整亮丽,虚实结合、凹凸有致,水路清晰。齐鲁民间刺绣针法及其丰富,常见的针法有齐针、锁针、辫子股、网绣、纳纱、抢针、打籽等等。多种针法及其组合形成丰富多彩的肌理效果,给人以无限的美感及情趣。针法的不同,营造出的形式美和工艺美是目前机器刺绣所不能比的。喜庆节日里,民俗用品大量绣制,例如门帘、轿衣、绣衣、枕顶、镜套、扇套、荷包、香囊等等。

4、图案的审美意趣

齐鲁民间刺绣一大特点是以大为美,这也是中国人最原始的审美意识起源,历代以来,“大”这个词一般与美互训。齐鲁民间刺绣品的造型注重以硕大为美,讲究大画面,大布局彰显儒雅大气之风。也许正是源于这一审美需求,民间绣女的传统思想里似乎普遍认为,只有对一些极富神秘力及大力尊崇的部分,给予充分的、突出的表现,讲究完整性,才会大大地使形象的内涵增殖、功能加大。

民间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之说,图案要“有看头”。在齐鲁民间服饰中吉祥图案是表达民间思想和情感含义的主要形式,也就是尽善尽美。民间刺绣广泛使用的题材是吉祥图案。吉祥图案一般是通过比拟、谐音、隐喻等手法来表达寓意。求全也是特点之一,各种物件只要是好的寓意都是可以叠加构图的。在人类早期的造型艺术的长河中,在鲁绣对莲族艺术系列的表现中,处处可见鱼的踪迹,鱼、莲分别是男、女的象征。有不少的“莲里钻鱼”或“鱼身开莲”的“复合形象”隐喻男、女交合。

参考文献:

传统艺术的特征篇4

关键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艺术性特征;构建方向

面对内在艺术性特征的挖掘渠道的尖锐问题,通过音乐风格以及音乐文化的内涵角度来看,音乐的艺术性特征体现在民族性、文化性与传统性等三个方面,而这三个方面是从社会层面中表达出来的,成为当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全面探索艺术性特征的挖掘应立足于社会层面,从民族、人文、地域性艺术特征感知社会音符,最终形成音乐文化艺术性特征的体验过程。这既是现代高校音乐教育立足社会美,进行内在人文性、民族性、文化性、传统性艺术特征的深化、挖掘的根本路径,也是全面发展学生内心情感素质、人文素质的关键。

一、文化层面的艺术性特征构建作为新目标

音乐与文化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音乐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的艺术特征具有较强的社会性。高校音乐教育中针对艺术性特征的探索应围绕社会环境进行科学构建,探索音乐文化内涵的艺术性特征、音乐文化风格的艺术性特征等方面,促使高校音乐教育能够关注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全面提升艺术性特征的品质。这既是新时期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新重点,也是艺术性特征挖掘与探索的全新目标,为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内涵的深层发展提供文化层面的推动作用,满足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对社会文化、人文、环境全面关注的新要求[2]。

二、民族传统性艺术特征作为挖掘的新重点

1.传统民俗特征的艺术性的表现形式

传统民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民族性与传统性艺术特征较为明显。从音乐角度来看,传统民俗音乐主要体现出古典的艺术气息,同时伴随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气魄,诠释音乐的传统性艺术特征。高校音乐教育发展中针对艺术性特征的深化与挖掘,传统民俗特征应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而民俗音乐所彰显出的艺术氛围、艺术情感更具多样性,能够阐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关于音乐的理解,表达出人们对于社会发展现状的内心情怀。结合高校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形势,艺术性特征的探究注重于民族、传统两个方面,促使高校音乐教育能够成为高雅艺术的代表,间接引导学生理解高雅艺术的意义。而传统民族特征中体现出的是民间音乐具有的通俗而不低俗的艺术内涵,将其作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体会的全新重点,可以推进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的多元融合与发展之路建设。

2.地域性音乐特色艺术性特征的融合

地域性音乐特色表现出地域风情以及地域人文,能够客观表达不同地域的社会发展现状。从地域性音乐的整体特征来看,音乐风格往往体现出欢快、激情、沉稳等特征,客观展现地域人文情怀注重的方向。高校音乐教育总结地域性音乐特色,并将其内在的人文艺术特征进行总结、划分,确立音乐教育中的艺术特征的融合与发展。为音乐教育带动学生人文认知视角的全面形成,提供多元性人文艺术特征的保障作用,学生不断加深音乐的理解[3]。不同地域的人们关于音乐的理解角度存在不同,内心的追求能够在音乐中得到体现,在抒发自身情感的同时,表现出关于社会环境的赞叹,,因而地域性音乐所蕴含的艺术性特征集中表现在社会人文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高校音乐教育和地域性音乐特征积极引导和优化学生社会环境与社会人文的认知心理,紧密融合内在的艺术性氛围,促使学生感知社会艺术的观点、能力的不断强化。推动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探索能够面向社会、面向环境、面向人文特征。

3.民族音乐内涵的艺术性特征的渗透

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给当代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积累深厚的基础。从艺术角度来看,其内涵表现出的艺术性特征更为明显。民族音乐集中体现民族精神、民族情感,并且表达出民族意志与民族追求,作为现代音乐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高校音乐教育发展面向素质教育发展的整体要求,提供明确艺术特征的引导与挖掘方向。针对民族音乐的基本内涵,将民族精神的体现、民族情怀的表达、民族梦想与民族追求的心理作为重要结合点。积极融合、渗透音乐教育的精神、情感陶冶等艺术性特征,促使高校音乐教育中的素质引导与发展的方向性更为明确,造就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理念的艺术性品质。针对民族音乐内涵具备的艺术性特征,将民族情怀的培养、民族精神的深化、民族梦想与民族追求心理优化作为教育新重点,促使民族音乐教育内涵的艺术性视角能够得到广泛认知,最终将民族音乐中体现的民族情怀发扬光大,成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深化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标志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品质全面提升。

4.民族传统音乐的语言艺术特征的体现

素质教育作为现代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引导性要素进行深层构建。民族传统音乐中表现出的民主性、传统性艺术特征较为具体,蕴含的古典优雅、庄重大气的艺术内涵较为直观,音乐蕴藏的语言艺术特征更为清晰。在传统民族音乐中,语言具有的基本艺术特征在于押韵,并且还伴有情感语言的深层表达,促使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4]。而在民族传统音乐的语言艺术性特征中,能够充分体现民族内心情怀及民族精神的渴望与需求,音乐风格往往体现于恢宏大气和婉约古典两个层面。高校音乐教育融合民族传统音乐的语言艺术性特征,深层探索音乐教育的语言艺术,促使音乐语言引导学生艺术性心理认知程度的作用更为直观,满足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发掘与体验新目标和新要求。这是从微观角度认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艺术性特征的关键,诠释民族传统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内涵,有助于音乐教育的品质化发展,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社会和谐音符成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特征构建的新方向

1.“和谐美”作为艺术特征体验的主体方向

社会“和谐美”的心理体验,作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特征表达的重要方向,同时作为高校音乐教育艺术内涵深层挖掘的关键点。这不免让很多教育工作者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和谐美”具体定义是什么?就字面而言,“和谐”就是社会环境中各项因素保持积极促进、全面融合,进而促成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循环发展[5]。高校音乐教育将社会和谐构建为重要的发展理念,全面挖掘构建和谐社会的相关性要素,涉及人文因素、生态因素、环境因素、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积极拓展音乐教育中的“社会美”的认知视角,打造高校音乐教育素质发展新要求与新目标。针对“和谐美”的艺术特征体验的主要内容,以社会生态和谐体验、社会人文情感体验、社会多元文化氛围体验为主要方向,推动高校音乐教育发展立足社会发展环境,系统引导与激发内在美的艺术欣赏视角。这是有机深化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的重要观点,发挥音乐教育的内心、思想、意识真实引导作用,优化过程更为明显[6]。

2.“人文美”表现出艺术特征因素开发的创新性

社会和谐“音符”的构建与挖掘,关键在于和谐因子构建,社会人文因素作为社会和谐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社会“人文美”就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落实方向。“人文美”顾名思义就是社会人文环境中蕴含的内在美,主要体现于人文情感与人文精神两个方面。人文精神在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感,而人文情感说明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方式。高校音乐教育强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而社会人文作为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关键,高校音乐教学应不断加强“人文美”的关注力度,同时全面挖掘“人文美”的艺术性特征。通过音乐教育中社会人文因素的内在美,在陶冶学生内心情怀的同时,充分引导民族精神、民族品质的理解。促使音乐教育进行社会和谐构建的推动作用,并深层陶冶学生心灵,突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发展的新重点,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特征发掘从单一的音乐角度向多元社会角度方向转变[7]。全面升华高校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感知社会的艺术美能力,艺术体验角度也逐渐向社会环境层面深入。

3.“生态美”体现艺术性内涵的构建与完善

社会发展环境的优化重点在于生态环境氛围的构建与打造,将社会生态发展作为社会和谐环境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挖掘艺术性特征主要以社会环境因素的艺术性为重点,强调将环境中的“生态美”作为艺术特征体验的关键性要素,强调社会环境陶冶人的性格、内心发展的作用,并且产生人的社会情感的环境陶冶作用,促使社会生态与社会心理优化之间的紧密联系直观体现,积极优化学生心理、情感素质。这既是高校音乐教育挖掘内在艺术性特征的关键点,也是创新点所在,重新诠释音乐教育的内在深层含义中的艺术性特征,激发高校音乐教育关注学生内在心理的方向,实现优化与陶冶学生心灵的艺术性新方向。这既是高校音乐教育活动开展中教师落实素质教育发展方向的具体回答,也是深层解读音乐教育内涵中艺术性特征的关键,“生态美”的关注能够从内心与环境角度体现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性内涵。

4.“人格美”成为艺术性人格特征构建的新要素

引导高校学生对社会“人格美”的认知,作用与意义不仅局限于优化高校学生社会心理,更重要的是,高校学生扩展美的体验角度,在发现自身的内在美同时,能够体会社会和谐美的氛围。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与重点并不应局限于开发学生音乐能力,还应将体会音乐、体会心理、体会环境作为重要因素[8]。积极影响学生的内心人格构建,从社会性艺术特征角度深层优化学生感知“美”的心理,达到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因素的深层挖掘。众所周知,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普遍存在一种疑惑,人文音乐教育的艺术性特征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怎样能从实际落实角度进行挖掘。通过正确引导学生“人格美”,积极优化学生音乐艺术体验过程以及心理感知艺术的视角,促使学生从心理层面认知音乐教学中蕴藏的社会性艺术,促使音乐教育积极影响学生人格构建,同时熏陶学生的社会人格。这是现代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挖掘过程融合社会和谐因子,积极引导学生艺术性人格,体现音乐教育中的人格艺术性新特点,解答传统音乐教育工作者关于艺术内涵的认知缺陷。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探索,关键在于放眼社会发展环境。以社会的环境美、生态美、人文美为根本,全面挖掘音乐文化体现的民族性、传统性、人文性、文化性艺术特征,促进音乐教育的人文引导、艺术心理的培育、社会环境的感知作用的全面强化,促使高校音乐教育引导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高校音乐教育艺术性特征的挖掘与探索能够真正实现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关注环境,提升高校音乐教育的艺术品质与艺术内涵。

参考文献:

[1]张蓉.音乐艺术院校声乐教学组织形式探微[J].音乐创作,2015(5):192.

[2]张帆.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基于辽宁省部分高校抽样调查[J].现代教育管理,2014(6):125.

[3]殷婕,王华彪,杨丽娜.地方高校音乐文化创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4(30):129.

[4]米永盈.音乐与语言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综合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启示[J].艺术百家,2014(4):262.

[5]李莉.区域音乐史研究与地区高校“音乐史”专业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史专业为例[J].音乐创作,2014(3):118.

[6]杨莉.高校音乐传统教学创新及发展方向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1):153.

[7]邰乐.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文化的渗透———以江西高校音乐教育为例[J].音乐创作,2015(12):193.

传统艺术的特征篇5

一、传统艺术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艺术是随着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化成的一种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史上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的总体表达。中国传统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几点具体分析传统艺术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1.传统文字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文字艺术是极为重要的部分,它不仅反映着民族历史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状况,而且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特征,表达出不同的艺术情感。特别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文字作为一种独具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设计因子,在艺术设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今,很多艺术设计师的作品中都运用传统文字艺术创作出新的形式,增添了设计的文化内涵。传统汉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传递媒介,使信息更具有强烈的标示性和视觉效果。比如,中国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设计上的标志“中国印”,便是运用传统书法艺术的形式以手书的形式创作出来的,简单的文字、印章使中国传统汉字的民族神韵得以传递和表达,奥运会徽的设计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对伟大祖国的热爱。此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字的融入也使现代艺术设计增添了人文生机。例如,在很多城市的主题公园,特别是艺术公园或是广场中,一些人行道两侧区域设置的文字石碑或景观小品,大多是取自古代诗词或书法,这不仅增添了主题公园的针对性和文化底蕴,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传统文字创意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意味着传统艺术需要在新的时代呈现出风格和审美上的不断追求,并在设计观念上对传统文字加以创作和运用,进而让现代艺术设计作品真正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2.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民族文化理念和文化意蕴,同时也包含着现代艺术设计的构成元素,民间艺术带来的情感体验则是利用环境艺术设计的途径得以展现和发挥的。随着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民间艺术多以造型为主被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中。比如,北京王府井大街路边有许多人物铜像,有磨剪刀的小贩,有吹糖人的老人等,这些鲜明生动的民间趣味造型真实地展现出老北京的生活面貌。因为这些民间艺术形象不仅使王府井大街独具北京特色,而且使街道环境充满了生活的真实和乐趣。虽然民间艺术并没有直接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相接壤,但是这些民间艺术的参与却成为王府井大街整个环境艺术的主题风格。此外,民间艺术也体现出一定的寓意理念,现代艺术设计师从形式到内容等方面把其灵活恰当地运用在艺术设计领域,对艺术设计的实质产生了影响。比如,我国流传久远的陶瓷艺术,无论是青瓷还是白瓷,都继承了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华,在现代艺术设计创作中,陶瓷艺术的表现无论是在外包装上还是文化内涵上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也给人们带来了视觉上的创新。中国一些民间的节庆或民间礼仪等传统艺术文化资源也有助于丰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创作内容,增强城市的艺术个性。3.传统色彩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艺术设计中的色彩是构成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尤其对于环境设计而言,色彩成为评价生活态度和审美认知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国传统色彩艺术在传统的观念基础上更为重视色彩本身对人的视觉心理影响,人在接受色彩的影响时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感受,但是不同的个体、群体、社会环境的变化都影响着色彩的最终表达效果。因此,中国传统色彩艺术必定会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有所表现,并延伸色彩本身的性质。在环境艺术设计上,色彩的运用与传统艺术的色彩特质是相辅相成的,比如,在很多城市的中央广场的设计上一般是保留传统规则的,而在设计的色调运用上大多选择具有传统色彩艺术的特征,因为这些传统色彩的运用会让城市生活空间更为贴近群众,更能激起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绿色在我国传统印象里象征着勤劳、朴实,这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与传统意义相得益彰,象征着生机和希望。城市公园的绿植一般是成片状或是块状分布,色调协调,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色彩过渡给人以爽朗、开阔之感。传统色彩艺术已经成为一种主观的象征,赋予了当代艺术特殊的情感和文化理念。4.传统图形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在我国,传统图形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广大中国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积累创造出的精华,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图形艺术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各个部分,特别是体现在当代艺术设计中,更显示出重要的意义。传统图形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基础艺术之一,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现代艺术设计往往是根据传统图形艺术的隐喻特征,即通过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信息来表达作品本体外的精神。近年来,新一代的设计师们为了跟随时代的脚步,将中国传统图形艺术与现代艺术设计相结合,获取新的设计创意。一般来说,中国传统图形指的是代表吉祥的图案形状,并通过其象征的寓意来向人们展示不同的意义,比如,“龙”的形象在中国很多朝代都具代表性,不仅是不同时代对崇高事物审美的表征,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设计师韩秉华便是运用了传统“龙”的图形,将其复杂的造型运用现代的几何抽象方式进行简化,在现代设计中表现出传统意蕴,使表达成为新的创意点。再如,传统图形中把蝙蝠、梅花、桃共同表达为“福、禄、寿”的美好象征,用在现代设计中便是体现了团圆、吉祥之意。而奥运会的五环标志图案是取自传统图案的精髓,把象形的中国结图案与中国的太极文化相结合,体现出民族大和的寓意,两者恰到好处的勾勒出中国运动员的意象,并借此传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会的热情和祝愿。因此,将我国传统图形合理运用在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中,可以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无穷魅力与传统价值。

二、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进步和设计潮流的不断冲击,传统艺术所带来的不仅是历史文化缩影,更多的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所表现出的独特魅力,传统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已成为设计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在艺术设计全球化趋势的大范围下,当代设计师应合理运用传统艺术带来的视觉感受,将其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全过程中,同时设计师要充分抓住时机,发挥自己的创作理念,推动中国艺术设计迈向新的高度。

作者:刘国英单位: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传统艺术的特征篇6

关键词:传统装饰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民族文化

传统装饰艺术源于生活,源于传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底蕴,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种艺术形态。早期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图案就已经具备了强烈的装饰意味,随着人们精神需求和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传统装饰艺术更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传统装饰艺术以其独特的视觉符号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新引起了设计界的关注。特别是视觉传达设计,这门通过独特的视觉传播方式达到传达信息,并且与受众交流、沟通的目的的艺术学科,不仅要吸取和弘扬传统装饰艺术中的民族文化,更要挖掘传统装饰艺术中对现代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

追溯传统装饰艺术发展的渊源,它首先是人们为了生存而进行的造物的主观创造性活动,到后来为了审美需求而进行装饰创作,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各个时期,传统装饰艺术作品往往成为见证该时期文化、工艺和艺术水平的代表。并且,传统装饰艺术作品不论其形式如何,都融入了原始先民为生存而激发的全部感情,都体现出了生命的本能、生活的理想和原始文化的底蕴。[1]它不是纯艺术现象,但经过几千年的积淀与传承,传统装饰艺术在意识形态的转变和新技术浪潮的冲击下不断更新拓展,具有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征,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精髓。

在设计语言日趋国际化的今天,视觉传达设计由于本身所具有的对图形、文字等元素的高度概括和简约化特征而面临着设计风格一体化的尴尬趋势,这就对现代设计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传统,其人文风俗和文化底蕴也大不相同,所以,设计家们惊讶地发现,民族的东西是一种很好地区别于其它地域作品的设计语言。于是,一股回归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设计思想席卷了整个设计界。不同国度和区域的设计家都在寻找最能反映其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的设计符号。作为有几千年文化积淀和传承并反映民族文化精髓的传统装饰艺术,它重新引起设计界的关注,并成为设计家们创作的灵感来源,也就不足为奇了。

首先,在对形的处理上,传统装饰艺术遵循“删繁就简”、“以简代繁”的原则,也就是用简洁的线条和规整的外形来表现各种自然形象。如兴起于我国民间的皮影戏和剪纸,其造型多采用简洁单纯的线面,着重表现自然物象的基本特征,它把一些立体的东西作概括化和平面化处理,具有视觉传达设计的意味。出土于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时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就采用了几何图形的构成手法,将人面概括成圆形,头上的发髻和人面两侧耳部的小鱼都用三角形表示,眼睛眯成一条线,这种抽象化和几何化就是“删繁就简”的具体体现。在视觉传达设计中,提倡用最简洁的图形语言传达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实也就是强调对图形的高度概括、提炼和简化,而西方更是注重几何和抽象的图形表达。这些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的处理观念是基本一致的,并且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运用了。另外,传统装饰艺术由于有漆画、陶瓷、蜡染、刺绣、剪纸等多种艺术形式,其内容比较丰富,处理“形”的手法也就各具特色。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的处理手法,很多都是值得我们视觉传达设计学习和借鉴的。其次,传统装饰艺术很注重形式美感,这种形式美感包括造型的独特性、排列的秩序感,画面空间的设计感和点、线、面等形式要素的组合关系。传统装饰艺术中,很多造型艺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形式美,已经很讲究对称、均衡、比例、线条、色彩等带给人的审美情感。如陶器的造型就很讲究对称和均衡,上面的装饰纹样不仅很注重线条和块面的对比,色彩的搭配也很和谐。并且,还有很多由于机械有节奏的运动和通过重复的构成手法而创造的图案,具有强烈的秩序美。[2]在敦煌壁画中,随处可见用于装饰的各种卷草纹样和适合图案,尤其是藻井的装饰,纹样之丰富,装饰之繁琐可谓叹为观止,然而经过艺术家的合理安排,整个画面显得井井有条。二方连续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呈现出强烈的节奏感和秩序感,适合纹样处处彰显艺术家对画面空间的把控,各种视觉元素遥相呼应,虚实相生,并且画面中点、线、面关系处理到位,整体视觉效果统一。可见,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式美感的追求,就如同我们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所考虑的画面构图和版式编排,目的都是为了形成强烈的视觉美感,从而唤起人们审美心理的愉悦。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对形式美感的追求为我们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版式编排提供了参考的样本,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再次,传统装饰艺术中的纹样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盘子上的暗八仙,象征延年益寿;瓷器上的莲花寓意高洁;民间工艺美术里的葡萄、石榴以及百子图等象征家族繁荣,子孙众多;还有用龙凤表示吉祥如意,用蝙蝠直接表现“福在眼前”等等。[3]传统装饰艺术中的这种象征性与现代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处,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标识设计就常采用象征图形来传达企业文化、发展方向或者管理理念等,海报设计中也常用具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图形传达深刻的思想主题和文化内涵。传统装饰艺术所具有的博大精深的寓意性,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来讲,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它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众多素材,丰富了我们的设计语言;另一方面,它为我们的设计提供了很多思考的切入点,对设计创意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另外,它使我们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时,能准确找到传达设计意图的最佳图形符号。所以,传统装饰艺术中的象征性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

另外,传统装饰艺术在造型上采用的夸张和变形,在构图上采用的重复、发射、渐变以及色彩的对比与调和等处理手法,与今天现代设计中的图形语言和形式美的法则以及构成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中国传统装饰艺术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来讲,意义十分重大。

正是因为传统装饰艺术有如此多的地方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保持一致性,才在现代社会显示出了其特有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在设计中运用传统装饰艺术宣扬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更要不断挖掘传统装饰艺术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有借鉴价值的东西。在设计中追求东西方文化的统一,追求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才能够在设计中既表现出民族的传统精粹,又使自己的作品更具说服力。

参考资料:

[1]伍毅志.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价值[oL].中国装饰艺术网./theoretical/Showarticle.asp.articleiD=772

传统艺术的特征篇7

我国传统民间美术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是在我国历史文化的酝酿下,由多民族美术文化相融合产生的,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以及地域性特点。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对现代环境设计要求越来越高,传统民间美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从传统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入手,对其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传统民间美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标是为居民提供符合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的高品质生存空间,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我国居民的审美取向与行为方式。因此对如何将传统民间美术中蕴含的文化精髓以及民族情感,融入到现代环境技术设计中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传统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

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着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关系,随着西方文化逐渐对我国艺术思想以及思维方式造成影响,对我国传统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进行挖掘具有一定的必要性[1]。传统民间美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融合过程,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间美术从民间衍生而来又根植于民间。传统民间美术是我国艺术设计理念的基础以及源泉,是艺术心理的发端。传统民间美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部分,不仅包含了我国传统艺术语言以及文化符号,而且凝聚了我国人民最为纯粹最为质朴的艺术思想。传统民间美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形态,具有多变性以及独特性的特点,其美术造型风格多样、造型各异,且自身艺术思维方式较为独特,审美意识具有我国的民族特点。面临着现阶段中国传统本土文化逐渐迷失的问题,对传统民间美术中的精华元素、人文精神以及民族情感进行挖掘与提炼,并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融合,可以有效地丰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语言,从而创造出更具民族特色的高品质生活空间,满足我国居民的心理需求以及生理需求。

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1、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建立在环境科学研究基础上的边缘性新型学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发展空间。环境艺术主要指的是构成人类生存空间并进行美化的系统化设计,是对生活环境进行规划的设计过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人文、生态、经济、艺术等多个方面[2]。现阶段环境艺术设计逐渐被社会所重视,对于推进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也有着较为特殊的意义。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主要在于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符合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的高品质生存空间,这就需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工作不仅要尊重文化传统,还应当顺应时展趋势。

2、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特征

1)艺术化特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我国居民对精神文化提出了相应的需求,要求社会环境中各种物件体现出相应的整体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整体性艺术,对空间关系、形体关系以及色彩关系都有所把握,具有统一性艺术化特征。

2)现代化特征。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单一性的设计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因此绝大多数设计师在开始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融合,在赋予现代环境技术设计一定的声光设计效果的基础上,为现代艺术设计赋予了现代化特征。

3)情感化特征。现阶段国际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方向逐渐向情感化设计偏移,简单来讲就是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关注居民实际需求,集中力量进行人性化设计。在情感设计基础上对设计手法进行探索与创新,使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在符合时代需求的同时,设计出人性化的生活空间。

4)民族化特征。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单方面强调设计的现代化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但也导致我国居民失去相应的民族文化寄托。因此现阶段设计师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逐渐开始将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进行融合,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赋予相应的民族化特征[3]。

三、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造型上的应用

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元素主要起源于我国人民的生产活动与日常生活,是人们通过对生活进行总结从而绘制出的图形与图案,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来并服务于人们的精神需求。从传统民间美术的视角进行分析,造型运用是较为重要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造型与图案可以满足人们差异性的观赏与使用需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民间美术的造型运营可以有效地提高设计水平,保证艺术设计可以在对传统民间美术艺术进行创新的同时,结合实际设计需求,从而推动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传统民间美术讲究意形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造成了积极性的影响,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民间美术的融合,可以有效地拓宽其现实作用与历史意义。与此同时,传统民间美术中的各种意象与符号也都具有深刻蕴味与意义,这种意象与符号也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

2、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形式上的应用

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形式上的应用是二者相融合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设计作品纹样、色彩等传统民间美术方面的视觉传达。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首先应当建立在尊重艺术精神基础上,在融合的过程中既应当考虑传统民间美术色彩、造型上的视觉表达,尊重原有艺术形式的秩序与韵律,也应当深入考虑对艺术设计气韵的营造。在融合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形象上的拷贝与复制,而应当借由传统民间美术创造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有意味的形式。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创作过程中,应当对整体设计的韵味与气质进行把握,在设计中融入传统民间美术的灵魂,从而提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灵动性。

3、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创新运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主要通过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符号进行提取、转化与重构,从而突破传统环境艺术设计的思维定式,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进行演绎。尽管传统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象征,但其在审美情趣等方面仍与现代元素有所差异,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与传统民间美术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合理的加工。并通过对传统民族美术元素进行解构与重塑,使其成为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5]。对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应当结合现代化元素进行合理的改变与创新,从而有效地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当传统民间美术元素同现代化设计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冲突时,应当明确传统民间美术元素的滞后性,在有机运用的过程中将优秀的传统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化先进设计理念进行融合,从而有效地提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

4、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应用地域元素

地域性与民族性是我国传统民间美术最为显著的特征,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对独特的地域文化进行考虑,通过将传统民间美术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融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且符合区域性文化环境的设计作品,从而丰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作品的表现形式[6]。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不仅应当体现出地域性的风格与特色,还应当对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进行考虑。将地域性元素应用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塑造出既符合传统民间美术审美观,又富有地域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产物。传统民间美术的地域性元素经历了悠久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演化为一种地域性的文化认知,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应将传统民间美术的地域元素加以应用,在充分联系设计实际的基础上,对地域性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进行融合。

5、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材质上的应用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主要在于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符合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的高品质生存空间,环境设计工作的主要矛盾就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间的冲突。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提高原有资源的资源利用率,创造具有自然性特征的新空间是设计师的重要研究课题。在选取设计材质上,可以借鉴传统民间美术的造物造景经验,充分利用设计材质的自然属性,对设计材料的自然美感进行有效地提炼[7]。这就要求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采取当地特有的材料以及人工资源,在尊重地域性地理特征的基础上对特有资源进行有意识的开发与创造,从而拓宽环境艺术设计的多样性。

四、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国民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艺术内涵需求越发强烈,将传统民间美术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融合,可以为民众的艺术情感带来寄托,并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设计水平。

作者:李盖单位: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

参考文献

[1]李沙,乔薇.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04:226-227.

[2]皮佳.传统民间美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5,22:137-138.

[3]袁磊.民间美术的构成元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2:184-186.

[4]胡悦.艺术设计对民间美术元素的吸收与应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4.

[5]何静.民间美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大众文艺,2014,02:87.

传统艺术的特征篇8

关键词:民族;声乐艺术;文化特征;美学内涵

一、引言

我国民族声乐这一伟大艺术是在二十世纪,中西方声乐文化进行交流与对话所诞生的产物,它融合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以及西方音乐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与魅力,是我国无数老百姓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许多优秀的艺术家以及音乐家不断奋斗取得的成就,具有极强的中国民族色彩,是我们国家艺术宝库中的主要构成要素,也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主要组成。任何艺术都有一定的文化特征以及美学内涵,当然民族声乐艺术也不例外。因为我们国家这一伟大艺术是在对我国传统艺术进行传承的根基上,逐渐融合西洋音乐而发展的,所以其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现代性,这种民族性和现代性就是这一伟大艺术的文化特征。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具的艺术形式,将情、声、字、腔以及表演等有机结合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我国这一伟大艺术的审美特征,这就是其美学内涵。

二、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

民族声乐的文化特征以及美学内涵与其发展历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民族声乐艺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渐渐积淀而成就了其独有的文化特征以及审美内涵。我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变历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其一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也就是从1949年到1966年这段时期,这段时期人民当家作主,政治时局在这一时期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大大激发了人们的创作热情,许多优秀的作品广为流传,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以抒情歌曲以及民族歌剧为主;其二是1966年一直到1976年的“时期”,这一时期包括民族声乐艺术在内的,我国社会主义艺术文化均遭到了空前的浩劫,几乎所有的艺术作品都被否定了,这一时期的作品盲目的充满了批判与斗争的思想,主要有“语录歌”,还有后来积极探索的“革命样板戏”;其三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也就是1977年至今的这一段时期,这段时期人们长期被禁锢的思想得到解放,民族声乐艺术取得了迅猛地发展,歌唱技巧趋于完善,后期制作技术大幅度提升,艺术发展进入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无数优秀的作品相继诞生,激发了人们极强的审美欲望。笔者对此进行了简单总结,具体表1所示。

三、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化特征

正如我们前边所叙述的那样,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传统声乐艺术的基础之上实现进步与完善的,所以其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其又融合了西洋音乐艺术,形成了“中西结合”的艺术特色,所以其又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正是其两大文化特征。

(一)民族声乐艺术是现代与传统的有机融合

一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吸收和借鉴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技巧、风格以及审美追求。我们国家是一个拥有灿烂文明与漫长历史的国家,从先秦到明清,逐渐形成了我国特有的传统声乐艺术形式,再加上我国地域的辽阔以及民族的多样化,这就更加形成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多样化的艺术特色。我国传统声乐的演唱技巧,是对春秋以来我国历朝历代所有歌唱技巧的综合,其凝聚着诗经、楚辞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诸多演唱技法以及艺术风格,是我国声乐艺术在不断演变与完善历程中的一种积淀,我国传统声乐在“字”、“声”、“腔”“调”等多个方面具有共性,上述这些传统声乐艺术的风格和特点,都在我国现代民族声乐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吸收和借鉴了传统民族声乐地“重字”、“重情”的表演艺术形式,声乐是语言艺术。我国自古以来,一直便有“重言”的文化情结,所以传统声乐艺术便有更加“重字”的文化特征。我国传统声乐艺术讲究“咬字归韵,吐字收声”、“字正腔圆”等,比如王昆、郭英兰、王玉珍、马玉涛、李双江等不同时代的老一辈艺术家,他们身上无不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重字”的文化传统,此外,我国民族声乐还“重情”,所谓“以情代声”、“声情并茂”等,就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重情”的表现。(

二)民族声乐艺术是中西方音乐艺术对话的产物

一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吸收和借鉴西方音乐艺术的“美声”具有某种共性。这主要基于二者之间的一些共性,其一,西洋“美声”注重横隔膜呼吸,而我国民族声乐注重气沉丹田,二者目的一致;其二“美声”注重声音的支撑点因乐音的高低不同而进行上下的变动,使高低音之间的变化无痕,我国民族声乐注重的是圆润流畅;其三,“美声”强调的是头腔共鸣,而我国民族声乐强调的是“脑后摘筋”.其四,西洋“美声”要求的是语言清晰,而“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所强调的内容,这些中西方音乐艺术的共性,为民族声乐艺术融合西洋音乐艺术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吸收和借鉴“美声”又面对着一定的差异。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和西方“美声”音乐艺术是在两种不同的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是必然的,西洋“美声”是在“认识转向论”产生以后而形成的,所以,“美声”的形成是基于“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哲学的,具有实践以及理论层次的科学性。而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我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根基之上而渐渐形成的,所以其与“美声”相比,更加的侧重于感觉以及经验层面。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西洋音乐的艺术的借鉴和吸收,体现了我国民族声乐这一伟大艺术文化的现代化文化特征。

四、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内涵

(一)民族声乐艺术要顺应时代的美学发展

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内涵需要传统艺术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在不断的更新,审美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之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要舍弃过去传统的美学艺术,而是要将传统的民族声乐与现代声乐进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保持传统民族声乐的优势的同时加入一些现代声乐的内涵和外延,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民族声乐的现代感和时尚感,还能够为宣传传统美学做出贡献。

(二)民族声乐艺术要顺应美学的多维度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民族声乐已经不单单是某个地区和地域的特色文化,已经逐渐的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始与其他地区甚至国际接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故步自封,保持陈旧的传统声学一成不变,而要在保留传统的精华部分的同时积极的与西方的表演方式进行对接,相互融合和学习,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推出更具有技巧性的演出模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促进中西方的文化发展。通过将民族声乐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特色与西方美声唱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促进民族声乐艺术美学多维度的发展与进步。

(三)民族声乐艺术要顺应艺术情感价值的美学发展

其实对于了解民族声乐艺术的人来说,民族声乐艺术不单单是一种民间的音乐表现形式,更像是一种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以说情感的表达在民族声乐中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声乐艺术的根本价值体现,情感也是各种民族音乐作品的灵魂,所以一个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往往离不开丰富的感彩,这种感彩在表演形式上不能拘泥于一种或两种,应该是多种并存的表现形式。就我们常提到的吹、拉、弹、唱,不光重视曲音曲调的变化,还要注意节奏和曲式的组合,明确的情感表达对于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民族声乐艺术顺应艺术情感价值美学发展的集中体现。

注释参考:

[1]赵兰,潘珅.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初探[J].大舞台,2013,02:30-31.

[2]盛文峰.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主要美学特征[J].通俗歌曲,2015,05:156.

传统艺术的特征篇9

关键词:技术手段;数字媒体;艺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广播和信息技术方法正在实现传统向现代的革新,这些革新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运用、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息息相关,并形成了一种新的传播媒介,这种媒介被人们称为“数字媒体”。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需要借助相应的数字媒体平台进行展示和宣传传播,因此,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与数字媒体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很多艺术形式都需要借助数字媒体进行推广和传播。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艺术的内容也不断地变化着,并产生了许多新的艺术形式。

数字媒体艺术不同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它与现代科学技术有着紧密的关系,它合理地将人的情绪体验与作品的艺术特征结合起来,更加彰显出艺术的魅力。具体而言,数字媒体艺术并不是单一的,它是一个多学科的结合,并与新兴的技术手段和互联网科技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它还和传统艺术学、新闻学、消费学等内容密切相关,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数字媒体的宣传和推广是以一定的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因此,必须合理地运用技术手段,从而有效地呈现出数字媒体作品的价值。具体而言,数字媒体的特征主要包括虚拟性、交互性、普适性和易变性。

一、虚拟性特征

虚拟性作为数字媒体的一个主要特征,表现为在具体过程中对计算机的运用,主要包括运用计算机进行场景模拟和角色建构,这些不存在的场景通过计算机变得更加生动,让人无法分辨。

另外,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人们运用新兴的技术手段创作出了许多虚拟人物,觉得观众的喜爱。例如:2012年9月28日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ofpi)影片中,男主角与老虎在海上漂流227天,主角之一的老虎,就是由数字技术手段虚拟出的角色。虚拟制作的老虎生动活泼,在剧情中的表演也非常惟妙惟肖。另外,虚拟技术还被人们运用在行业宣传方面,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让人们感受真实的场景。虚拟技术可以形成二维和三维空间,不仅包括视觉和听觉,还包括人们其它的感官体验。游乐场的一些游乐设施就是运用虚拟技术的典型代表,人们佩戴数字手套等电子设备,可以感受更加真实的游戏环境,提高人们游戏时的体验水平。

二、交互性特征

交互性特征体现了为一种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体验,它让数字媒体艺术变得更加灵活和多元化,并且更加有生命力。之前的传播方式是一种单向度的传播,体现为信息创造者将信息单向地传播给受众,但是数字媒体强调创造者与受众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再是传统的单一传播模式。有些时候,这种沟通和交流对于艺术作品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艺术创造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往往也会考虑观众的感受,从而对艺术作品的部分内容进行修正。因此,艺术创作者兼任着多重角色,有时候甚至担负着宣传和推广的作用。同时,数字媒体艺术为观众的参与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人们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参与到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宣传之中,加强了人们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和认同。

例如,微博作为当今社会的热门社交网络,发挥着重要的沟通与协调功能。人们通过微博这一媒介,文字和视频等内容,其它用户可以通过这一媒介了解到彼此的信息。通过微博,人们之间的交流加强了,也提高了人们参与交流和互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数字媒体的发展也为人们了解和学习艺术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沟通与交流,加强了人们对于艺术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对于艺术的热情。

三、普适性特征

数字媒体艺术的普适性体现为受众的人群更加广泛,参与的人群更多。例如以前拍摄出一张好照片需要非常多的条件,但是现在拍摄照片变得更加简单易行,还可以运用相关的软件进行照片的美化和修改,使照片在后期呈现出更加完美的效果。拍摄手法的多元化和拍摄方式的多样化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于摄影的兴趣,吸引着更多的人来学习摄影。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艺术手法的更新,人们电脑绘画的水平也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运用到数字媒体艺术之中。例如,在绘制传统国画时,往往需要准备许多工具,但是通过电脑绘制国画就方便了许多,在绘制的过程中,可以借助调色盘进行颜色选择,从而绘制出更加完美的图片。与传统绘画方式相比,运用软件绘制图片显得更加方便和具有操作性,人们也更能在数字媒体艺术平台上进行创作,改变了人们绘画和欣赏艺术的传统形式。

四、易变性特征

易变性是指在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中,易于对数据进行编辑和修改,通过这些修改,在最终的艺术展示效果上产生变化。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创作元素如画面、声音、文字、视频等均被数字化,变成了易于编辑的二进制中的“1”和“0”。大量的资料成为了这样数字化的形式,即使发生很大的改动也只会耗费极小的资源。例如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绘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历反复思考和修改的过程,这往往导致材料的浪费。但是通过数字绘画手段进行绘画时,各种颜色可以被RGB等数值所替代,在颜色调整中,只需要改变RGB等数值,就可以对想要得到的颜色发生任何的调整。同时数字绘画的过程中,如需变更,可随时撤销操作,并修改,直到艺术家对结果满意为止。

电影制作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以前在制作特效时,往往由于各种环境的影响使得资源发生浪费,但是在进行数字电影特效制作的过程中,很多东西只需要通过电脑便可以完成,而且修改起来也比较简单,通过多次的修改,使得作品呈现出一个更好的效果,让观众能够更好的体会到艺术的魅力。

结语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只有合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才能呈现出更好的艺术作品。艺术和技术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技术水平的发展也推动着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并为艺术的发展构建良好的平台。表现内容的虚拟性、传播过程的交互性、参与群体的普适性和创作过程的易变性这四大特征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技术性特征,不仅仅是一种体现,或许这将是影响和延续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中抓住这些基本特征,才能更有侧重点的把数字媒体艺术发展起来。(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数字媒体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奕淳.浅谈数字媒体艺术[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2(1).

[2]李若岩.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及本体研究[J].艺术探究.2012(1).

[3]朱润.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特征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

[4]贺楠,李木子,赵锐.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J].艺术研究,2010(2).

传统艺术的特征篇10

中国剪纸,又称刻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①是我国普通老百姓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为表达对生活的感受、期盼和寄托而形成的艺术形式,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特有的乡土文化气息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文化和审美情趣,彰显着强烈的质朴的、纯真的、稚拙的审美理想。剪纸艺术的创作源于日常生活,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经济状况的不同,民间剪纸艺术特征也各式各样。北方剪纸,其技法比较粗放简练,风格单纯明快,善于夸张变形,喜欢用大的块面和粗的线条来表现,在作品中更注重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审美情趣;南方剪纸的特点就如南方的地域风土人情一般,其刀法细腻,线条圆润,构图精美,图像生动逼真。虽然不同的民族形式,不同的民族风格造就了民间剪纸艺术的地域区别,但其在技法、布局和寓意上有着共同的特征。首先,在技法上,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这种镂空分为阴刻和阳刻。阳刻剪纸就是保留画稿上的轮廓线,剪去或刻去轮廓线之外的空白部分,是一种留线去面的方法,剪出来的图案不能有断线。阴刻剪纸与阳刻剪纸正好相反,它是剪掉画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是一种留面去线的方法。这两种独特的镂空艺术把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和谐美、虚实美、对称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次,在布局上,剪纸艺术在二维的平面上表达出多维的空间感;这种造型手法采用平视构图,创作者通过在二维空间观念中对视觉中心的比例、位置和相互关系进行规划,打破自然的客观法则和空间限制,不讲求“近大远小”的透视比例关系,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刻画。不同维度的画面元素融合在一起时,抛弃了体积、空间、层次和透视关系,完全凭着经验和灵性大胆的取舍。这种借助静态的平面思维去表现三维、四维甚至多维的空间,并通过动态的思维联想,连续的描绘自己内心世界的构图方式,正是民间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再者,在造型上,民间剪纸源于生活,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对自然的认识,对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因此,这种艺术表达重在表现内在神韵,即神似,而不是表现形似。在题材寓意上,一些符号元素会频频出现在民间剪纸的组合造型中,象征表达特定的寓意。这些符号通过民间文化的传承,逐渐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象征。比如:剪纸图案中最常采用的是谐音法,剪纸中的蝙蝠,象征福;刻上莲花和鲤鱼,寓意“连年有余”;还有象征法,如桃子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牡丹象征富贵等等;是剪纸艺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繁衍生命的祈福。

二、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特点

家居产品,指的是家庭日常生活中所有使用的产品。比如家具、灯具、窗帘、布艺、花艺、绿植、陈设工艺品、床上用品等等;它们是家庭生活必不可少的使用品,也是美化家居环境的重要装饰元素。家居产品设计通过专业的设计手法,将家居产品进行人性化、功能化和美学化等层面的设计,使产品更具有艺术性、内涵性,更能满足使用者的生理、情感以及视觉上的需求。新时期的今天,随着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消费者在选择家居产品时,不再仅仅关注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而是越来越关注产品的文化创意和设计精髓。因此,现代家居产品设计,呈现出如下特点:更加注重我国特有的文化传承,即在家居产品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从中国传统文化入手,将民间特有的技艺、审美、情感、愉悦等人文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来,使其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将传统剪纸艺术的虚实镂空技法、自由透视造型、美好象征寓意等特征融入到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来,能够让人们从多角度去体会产品所产生的魅力,提升家居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创新产品设计的方法和路径,最终实现文化与产品的和谐统一。

三、民间剪纸艺术在现代家居产品中的应用

(一)传承性直接应用

创作者的审美爱好决定了传统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单纯朴素的色彩,寓意美好的图案,阴阳和谐的构图,民间剪纸这些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在现代设计中,众多设计师继承发扬了剪纸艺术的优秀文化传统,并将其造型、图案和色彩进行直接性的传承;如在2006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李守白作品展”展出的“剪纸家具”。高背的“太平椅”,以黑色为基调,高背上绘以精致的红色剪纸团花和旗袍,座面上绘制虚实相间的剪纸猫咪。竖向椅背上的旗袍,横向座面上的猫咪,利用视错觉,宛如一位抚摸着猫咪的子,在展会上赚足了观众的眼球(图1)。再如剪纸钟面、剪纸装饰画、剪纸抱枕、剪纸桌旗等家居产品,利用传统的剪纸图案和单纯的红白色彩,加上美好的寓意题材,以高雅丰富的内涵和鲜明动人的视觉效果融入到了现代艺术设计中,使整个家居产品具有强烈的民俗色彩(图2系列)。在这些产品设计中,对民间剪纸艺术特征没有太多的改造

(二)发展性间接应用

将剪纸艺术的寓意、造型、图案、技艺加以提炼,用现代设计的手法进行转化,演变成为具有剪纸特征的产品造型,这是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的另一大手法。由neringaDervinyte设计的名为Romance的家居产品系列(包含不同大小的茶几、矮柜及壁灯)(图3),借鉴剪纸艺术的中空雕刻的技艺,以钢为主要材料,运用雷射切割技术,将剪纸图案中常用的的花、草、叶等植物元素作为镂空面,雕刻出不同的花纹,不仅增加了产品的透光功能,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还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文化内涵,令用户产生视觉上的享受。剪纸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镂空,阳刻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否则就会使整张剪纸支离破碎,形不成画面。美国artecnicamidsummerLight仲夏夜之灯(图4),设计师按照剪纸的工序,首先用画笔画出图案,图案的题材就采用剪纸中最常见的花草树叶元素,然后再来。在材质上选用与纸质感相似,但是具有防水、不怕撕扯、抗变形特点的蒂维克纸,耐热又不变形,而且方便保存;在色彩上延续了剪纸单纯、明快、简洁的特点,不同颜色的剪纸层层覆盖,花团锦簇中,洒落点点光影,整个作品极其浪漫,呈现出强烈的现代装饰性效果。格物:朱子说:“格者至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观心:明心见性。”格物观心,既是“悟”世间本源的必行之道,亦是设计之本。②在以上作品中,剪纸元素在空间中具有多维的视觉效果,剪纸的二维平面性延伸了设计空间,这是传统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重释,是灵感融合的创造,而非直接的模仿。在诸多设计作品中,提及中国风设计,往往是传统元素符号的堆砌,抑或是符号的简单变异,失去了传统文化所特有的意境,产生的效果也往往是有形无“神”,在现代化设计语境下显得特别突兀。因此,将传统艺术融入到当今设计中,不是某种符号的堆砌,而是精神和意境、品格与灵魂的高度融合。将剪纸艺术的特征关联到产品设计中,是产品精神发展的一部分和产品设计最基本的创新雏形。

(三)创新性变形应用

对剪纸艺术的阴阳正负形、意象造型、自由透视等艺术语言加以解析,然后保留其神韵,进行创意性表达,延伸到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来,是设计创意表达的最高层次,即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创意产品化。荷兰著名设计师托德•布歇尔(tordBoontje)的许多作品都与剪纸,或者说剪影有关。除了上文提到的“仲夏夜之灯”,“居室空间”系列作品(图5)把“剪”这个概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完全带到了一个新的领域。整套作品围绕“自然”的主题,用他最为擅长的花草语言,运用三维立体的重叠剪纸,以一种新的仪式、新的状态、新的修饰手段设计出多种家居产品。作品呈现出的正负形交错、点线面结合的造型观念及结构形式,给人们带来了一个美妙和神秘的幻想世界。在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作品中,创造者通常借助某种具象的“符号”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深刻的寓意,这种艺术手法称之为“意象造型”。设计师托德•布歇尔独具匠心地将可爱的动物图形与美丽植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之产生出新颖的图形语义,充实了产品设计的人文内涵,反映了设计者的愿望以及他的精神世界。

四、剪纸艺术在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一)理论价值

首先,体现了弘扬传统艺术的精神。艺术生命的延续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结果,脱离创新高呼发扬传统,犹如空中楼阁。因此,探索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方法,并借助家居产品的载体将传统艺术元素、精髓融入当代设计中来,是我们弘扬传统民间艺术的实际途径。

(二)实际应用价值

一方面,可以增加现代家居产品的附加值。将民间艺术以新的形式融入寻常百姓生活中,不但能够普及传统艺术文化知识,而且还能增加现代产品设计的独特性和文化底蕴,满足消费者不同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为民间艺术的传承找到合适的载体。将剪纸艺术的纹样类型、构成规律、雕刻技法、内容寓意等艺术特征,应用到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来,探索民间艺术产品化、市场化的规律,可以为传统民间艺术的弘扬与传承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途径。注释:①引文来自百度文库.②引文来自美国室内设计杂志图片文字.

作者:王文玲钱万成单位: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来凯丽.剪纸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

[2]焦一恬.剪纸元素在灯饰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