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考点速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27:27

初中历史考点速记篇1

关键词:营造氛围;夯实过程;探究学法

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可谓是一个有趣的学科,这个有趣不光体现在它的内容,更多的还是它的地位。就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浅析,愿能抛砖引玉,共同提高。

一、要做好教学环境的营建

历史学科在初中学校尤其是农村初中的处境真的比较尴尬,简直是处处受气:有教师都认为它分数少内容简单不值一学,尤其是开卷考试,课都用不着上,考试直接翻书就是了!学生的感觉是感兴趣的不考,考的都是些枯燥无味的东西,分数又少,积极性总不高。

二、夯实过程,探索有效教法和学法,推进历史教学

1.要让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

历史号称百科之父,是文科最大的综合,其知识真的是包罗万象,信息点又特别散,因为时间原因,许多时候我们可能都顾不上让学生看书,但是确实又必须要让他们看,因此,可以在这些地方切入看书点:每一课前的简单预习看书,课堂上讲析前看书,新课讲解结束时看书,学习劳累时的调节性看书等。

2.要坚持讲好历史课

历史课需要讲,并且要讲好,这对历史老师也很有挑战。

3.要特别注意学生历史学法指导

历史学习几乎是完全建立在记忆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其记忆量大,所要记忆的往往又是比较枯燥的名词、短语,对记忆的要求才会特别挑剔,历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以法治学。

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方法:

(1)数轴法

借用数学数轴,精炼概括,对应性极强的内容一目了然:

如上图所示,教学或学习时把相关要素在数轴上作对应整理,运用时把图表翻译成语言:1640年议会重开革命开始;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1649年1月查理一世上断头台;1649年5月19日英国宣布成为共和国;1653年克伦威尔“护国”独裁;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1688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1701年《王位继承法》结束议会与国王的暴力斗争。

(2)要素法

借用语文学科记叙要素知识,对历史事件等进行简要概述,有助于实现迅速记忆:如,记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历史意义: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封建专制势力的)胜利,是(议会对国王的)胜利。(议会胜利的)结果是(建立起君主立体),这是英国革命对欧洲乃至世界最大的政治影响;(同时它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加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用“是胜利、是胜利、结果是、开辟道路、加速到来”五个短语概括,记住有五点:“是是结开加”五个字串头,层层实现记忆。

(3)基本知识点串联法

把需要关注的历史知识基本点进行浓缩,把必须掌握的关键处预留空白,达到能够通读满纸空白,每一个空白处该是什么内容都了然于胸,也就完成了基本的记忆任务。

仍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文为例,主要注视点浓缩成:

以来英国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出现和,王朝国王鼓吹“君权神授”,年月国王重开议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年国王挑起内战,议会军在指挥下在两次内战中打败王党军队,年月国王上断头台,年月日英国宣布成为共和国,掌握共和国一切权利并于年就任,护国政府将军控制政权引导下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反攻倒算,继位的又竭力恢复天主教势力,议会各党派在年发动(光荣革命)迎立其女儿和女婿共同执政。年议会通过《》(核心是)奠定了英国的制政体,年议会通过《》最终结束国王与议会间的暴力冲突。革命历史意义见第89页。

其他如比较法、谐音法等,不一而足,无须赘述。

三、注意历史学科的问题与解答

1.如何处理思考性要求比较强的问答题

要让学生先明确自己的答题思路,再形成文字。然后再对照答案查找不足。注意培养学生坚持,逐渐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习惯。

2.怎样解答历史学科的材料解析题和分析题等开放性较强的试题

(1)仔细审题,读懂题意

(2)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

(3)注重发散思维,全方位解答

(4)注意思路清楚,力求完美

3.要让学生始终注意坚持历史学习的根本方法

初中历史考点速记篇2

一、熟悉考纲,把握方向

结合考纲,学生要熟悉《中考考试指导用书》里对每一单元的要求,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强调学生把初中所有的教材,相关地图册全部备齐,教师进行全面讲解复习,速度可以快一些,一节课复习一个单元。同时要求学生背书,对于历史大事件要求学生能不看书背出来,学生全面了解教材知识,做好相关的笔记。培养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快捷定位,查找考点

对于任何一个考点,都要求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教材中找出来。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学的。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初一内容,清朝以后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年代进行,应熟练掌握,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哪一课,并立即定位。其次是教法,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练: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教材划分为各个单元;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可以口答竞赛,也可定量限时笔答。最后要求学生把课文中的子目录抄到课本总目录上,这样打开目录能更快地找到相关的历史知识点。

三、循序渐进,分化梳理

在复习中国历史第三册时,先将中国近代史划分阶段及概述主要内容,让同学们对1840年-1949年这段历史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然后再分成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来分别复习,基本的历史知识让学生看书掌握,我只讲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如让同学们把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列成表格,将战争的名称、时间、原因、签订的条约、结果或影响归纳整理在一起,然后根据表格内容找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条主线,两大矛盾,三大条约等。一条主线即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勾结,把中国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两大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三大条约即《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四、融会贯通,全面提高

每次月考结束之后,教师要针对学生失分多的地方,进行分析、总结,全面综合知识时提供典型练习加以训练,建议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是理清线索,如复习世界近代史时让学生在读课本的基础上,指出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这条主线,然后以线穿珠,把近代史上的英、法、美三个国家的四次资产阶级革命,俄、日两次维新改革和德、意的统一都串起来,指导学生以线带面。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线索,找出联系。

二是勤作比较,如: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不同政策及表现,两次世界大战等等。训练时,逐步增加跨度与难度,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三是指导评价,评价的对象可以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组织团体。教师要充分指导,教会学生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其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

五、分类练习,复习巩固

在复习了一段时间后,让学生想想前边的内容是否掌握牢靠,为此可以为学生设置专题训练,如:将侵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日、美、俄的史实及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的战争与探索的史实等,利用选择、材料解析、简答等多种题型进行巩固练习。还可以进行适度的分类强化训练,根据选择题、列举题、材料题、问答题这四种基本题型教师挑选一定数量的题目让学生在考前集中练习一下,这种集中练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频繁接触知识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进一步熟悉,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以前的知识得到巩固、强化。

六、联系现实,学以致用

初中历史考点速记篇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B-0091-02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历史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真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导入环节,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初中历史课堂的导课技巧。

一、直接式导课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紧扣课文主题,进行开门见山的直接式导课。直接式导课具有针对性强、主题突出的特点。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利用故事和时事进行直接式导课,能够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利用故事,直接导入

历史学科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很多历史事件早已化为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故事进行导课,让学生直奔学习主题。例如,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述“戊戌六君子”的故事: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学生听了“戊戌六君子”的故事以后,会产生疑问: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杀害“戊戌六君子”呢?这个事件是不是与有关呢?这样导课,直奔主题,立即引发了学生对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欲望。

2借助时事,直接导入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教师可以借助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进行直接式导课。用时事进行导入,能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历史可以洞悉事件的发展规律,深化学生的思想。例如,教学《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读一读当前泛滥的新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有一定的了解后再去学习这一课。这样导入,学生会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情境式导课

现在,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给历史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教学情境,进行情境式导课,能够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境中,使学生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1利用视频,创设导入情境

当前,很多历史事件已经被拍摄成电视剧或者电影。教师通过互联网能够搜集各种与所要教授的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创设导入情境,为学生“重现历史”。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一课时,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影片《南京!南京!》的剪辑。视频直观地“重现”了南京大屠杀这一惨烈的史实,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观看影片后的感受,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是什么决定了国家及民族的命运。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被激发了,大家纷纷表示要团结一致,抵御外来侵略者,保卫家园。这样导入,不仅使得学生对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而且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荣辱观。

2利用音乐,创设导入情境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优秀的音乐作品创设导入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时,笔者播放了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豪迈的歌声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这样导课,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与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产生与课文内容进行深入对话的心理冲动,使课堂教学更为高效。

3利用图片,创设导入情境

利用图片导入,相对于利用视频和音乐导入,耗时更少,也更方便和直接,但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没有前两者大。在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图片可以直接用于教学,教师也可以收集一些对教学有帮助的图片。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将图片放大,通过展示图片的方法来创设导入情境。例如,可以利用谢攒泰绘制的《时局图》来导入《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一课。《时局图》形象地表现了列强对我国领土的瓜分状况,及当时我国仁人志士的“救国”愿望。需要指出的是,图片导入的缺点是对感官的刺激作用相对较小,在利用图片导课时,教师可以融合其他导入方式,以取得更好的导入效果。

三、互动式导课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进行互动式导课,突出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1角色扮演导入法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创设历史情境,使学生在历史情境中体会历史人物的心境,深刻记忆所学的历史事实。尽管角色扮演距离当时的历史甚远,细节上无法做到精确地重现历史,但是,只要教师选材正确、引导得当,依然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时,笔者让学生试着把自己想象成宋太祖或者是宋太宗,然后思考:作为北宋的统治者,在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后,怎样防止自己的土地再次被分割?怎样加强中央集权?学生们很快就进入了角色,大家纷纷出谋划策,互相探讨、互相补充,学习热情高涨。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对各自的意见进行归纳,最后得出结论:要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和财政权等权利集中,才能维持国家的统一。而这个结论恰恰就是本课学习的重难点。这样导入,不但会使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印象深刻,而且能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本课学习的重难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伴讨论导入法

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相互讨论和研究,以此导入课堂。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导入方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做大量的课前准备,要精心挑选问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这样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团队精神。例如,笔者教学《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时,先把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提出问题:“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与北美独立运动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笔者要求其中一组寻找“相同之处”,另一组则寻找“不同之处”。学生们分工合作,积极寻找答案。这样导入,既丰富了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导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历史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特点等,灵活地选择适合的导入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导入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责编雷靖)

公示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新闻记者证核况自查工作并重申有关规定的紧急通知》(《2009》299号)《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关于2009年换发新闻记者证的通知》《关于期刊申领新闻记者证的有关通知》《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单位申领新闻记者证的通知》要求,我单位广西教育杂志社已对申领记者证人员的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现将我单位拟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2012年12月1日——12月31日。举报电话为0771-5815336。

拟领取新闻记者证名单:梁雪俞虹黄珍平黎雪娟韦春艳雷靖蓝能波郝勋苏捷马超勤

初中历史考点速记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电子白板;教辅工具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1-0035-02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引入电子白板,是教辅工具的升级。电子白板具有随意书写、记录信息储存、文件编辑等功能,为教师施教带来多项选择,较之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又前进了一步。电子白板引入课堂教学需要有一个渐进适应过程,教师需要熟悉其强大功能,学生要学习交互方法,经过引入、渗透、应用过程,提升电子白板的应用价值。

1电子白板引入教学,激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创设教学情境电子白板具有多重教学辅助功能,其中创设生动教学情境是它的主要表现之一。它通过直观形象、趣味生动的视频展示,以及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促进了历史教学的长足发展[1]。电子白板和多媒体大屏幕一样,也可以将丰富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信息材料快速传递到学生面前,给学生感官带来多元信息刺激,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保存相关信息电子白板有记录、储存信息的功能,教师和学生课堂交互活动中的相关言论、书写等信息,都可以储存到电子白板之中,并随时可以调取回顾、整理、对照,形成诸多学习契合对比点。教师板书内容可以随时擦拭,但电子白板可以将教师先前板书内容重现,为教师前后对比讲解提供便利。学生板演内容也可以储存起来,以备查阅对比。同样,师生对话信息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录音保留,这些都可以形成学习激发点,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效果也会显著呈现出来。

学生大多会通过影视剧知道“黄埔军校”这个名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妨从这个点展开切入。在教学“北伐战争”时,教师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黄埔军校的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革命者来。”然后播放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教师给出思考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学生快速展开相关思考,并给出共性理解:孙中山认识到革命需要中坚力量,依靠会党、新军和军阀是不行的,只有建立自己的军队,才能赢得革命的胜利,希望革命军能够拯救中国于危难之中。学生被相关信息所震撼,自觉介入文本学习之中。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展示黄埔军校的对联,不仅给学生带来认知切入角度,也激活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黄埔军校赫赫有名,为中国培养众多将才,学生对这所学校充满向往和敬佩之情。教师从这个点展开教学,与学生认知兴趣形成契合,课堂教学顺利展开,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2电子白板渗透教学,培养学生文本解读能力

增加课堂容量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有效增加教学容量,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教学质量[2]。电子白板渗透历史课堂教学之中,不仅为教师提供众多信息资源,还能够帮助教师展开文本解读。教师利用电子白板随意调取文本解读信息,学生也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开随意性阅读学习,这对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历史文本能力帮助很大。

启迪学生思维电子白板展示功能强大,信息储存应用功能齐全,为历史课堂教学创造良好条件。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与学生展开多重互动交流,设置悬疑问题、引入生活案例、搜集历史典故、介绍历史名人、播放史料视频等,都能够有效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将学生快速带入历史学习中。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电子白板引入历史课堂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重要学习内驱力。

在教学“难忘九一八”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利用电子白板播放歌曲《松花江上》,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问题,并根据自己理解提出思考问题,展示到电子白板上。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很快就给出一些思考问题:日本侵略者为什么要制造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兴起哪些救亡运动?西安事变发生原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为什么奉行“绝对不抵抗”政策?教师将相关问题进行梳理整合,为学生提供思考便利。学生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课堂学习气氛渐浓。

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提出思考问题展示到电子白板上,这是诱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教法应用。因为要展示到电子白板上,这无形中给学生指出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必须要认真阅读文本、深入探究,才能给出含金量更高的思考问题。教师通过整合学生问题资源,形成课堂统一思考问题,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思考创造条件。学生学习思维随教学环节推进而活跃起来,对形成历史思考方法有重要帮助。

3电子白板应用教学,帮助学生实现重点突破

丰富教学功能电子白板引入历史课堂教学,教师不应该只是一个“操作者”,而应灵活利用电子白板服务于教学,成为电子白板技术应用的“创造者”。电子白板技术功能齐全,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际应用时需要整合、筛选,但要正确利用电子白板功能,实现有机融合,这样才能体现电子白板技术的应用价值。如电子白板记忆功能的使用,并不是所有教学信息都需要记录下来,教师需要做好筛选和预设,以体现电子白板使用优势。

提升交互水平电子白板的交互性应该是电子白板教学实际应用的重点特点,通过先进的人机交互,它可以配合投影机、电脑等工具,实现无尘书写、随意书写、远程交流等功能[3]。电子白板就是一个交互平台,参与交互的师生,无论是进行书面交流,还是对话交流,都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留下记忆痕迹,这是以往教学辅助工具所无法相比的。教师要科学应用这个交互平台,与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可以利用电子白板展开课堂演艺活动,将课堂教学推向高潮。电子白板反复播放学生参与的课堂演艺活动,极大激发了学生情绪,特别是教师参与到课堂演艺活动中,给演艺带来更多看点。

电子白板技术是现代课堂教学新宠,如何实现电子白板技术辅助历史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电子白板不仅能够展示多重信息,还有强大交互功能,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与学生展开多元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热情,帮助学生展开文本形象解读,实现重难点突破,对学生认知体系构建有助推作用。若教师积极利用电子白板展开教学,势必会更多地增加教学的成长元素。

参考文献

[1]张建平.让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初中历史教学填色增辉[J].学周刊a版,2014(4):206-207.

初中历史考点速记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有效性

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指的就是在课堂有效的45分钟内,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让课堂教学收益实现最大化,这是我们初中历史教师以及所有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本文着重从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积极备课,做好课堂导入工作以及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历史知识三个方面入手,探究如何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历史教学产生应有的效果。

一、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避免纯说教

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让这位“老师”在教学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教学效果,是我们这些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深刻思考的。兴趣是引导人主动进行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如自主阅读,主动搜集历史资料,积极分析资料真实性等,但是以往我们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为了追求高效的记忆效率和考试的高分,历史教师盲目要求学生机械式背诵所谓的“考试宝典”,而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留给自己一个人理论性的说教,如此,又何谈学习的兴趣。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大部分历史教师开始认识到应试填鸭式教学的弊端,压抑学生的学习个性,转而开始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激发初中生历史学习积极性,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效记忆各种屈辱条约,如《马关条约》《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及与其相对应的年份和国家,我们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情境表演,让学生扮演条约签订的双方,模拟当时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情况。如此,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历史知识点的记忆效率;另一方面,更可以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永远铭记这段屈辱的历史,警钟长鸣。

二、积极备课,做好课堂导入工作

毋庸置疑,课堂的导入环节是极为重要的,以往我们较为常用的是一言以蔽之,全然没有导入过程的趣味性和探究性,须知课堂伊始一定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否则之后的一系列教学内容都将受到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完善的备课是十分必要的。比如,在教导学生学习《美国南北战争》相关内容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率先展示美国华盛顿、林肯图像和一段文字:2000年2月,美国有线电视台公布了一项美国历史上41位总统的最新排名,结果,华盛顿、林肯、罗斯福三位总统占据前三位。猜一猜,林肯和华盛顿的实际排名怎样?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令学生总认为华盛顿排第一。)为什么林肯在美国人民心中地位如此崇高呢?如此,以引导学生猜想的教学方式,将初中生内心的疑问点燃,进而有效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美国南北战争的爆发。

三、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历史知识

新课程标准自推行以来,很多初中历史教师都已经认识到“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将小组合作教学应用到历史教学中,使其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笔者在实践中针对此看法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在教学《法国大革命》一课时,就曾根据教材中给出的相关图片,一幅法国社会三个等级示意图和一幅《多重压迫下的法国农民》的漫画,设计了几个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问题:(1)通过观察这两幅图片,你们看到了法国当时怎样的社会现状?(2)据教材的解读,说一说何种人的反抗意识最强?(3)你们认为法国的这场大革命最终成功了吗?通过这场革命你们看到了什么?如此,向学生抛出一系列问题,此时的他们想必一个头两个大了,但是细心分析则不难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可以到教材中寻找到的,这种教学方式较之传统的教师课堂“大满贯”更能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概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为了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作为教学的领路人,应当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革新教学思想,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向导,激发学生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快速记忆历史知识点,培养历史素养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初中历史教学更高效。

参考文献:

[1]晋凯.初中历史情境教学中的教学准备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5.

初中历史考点速记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二期课程改革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社会的发展对人类创新精神的要求日趋迫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张扬他们的个性,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古人云“授人之鱼,不如教人以渔。”但长期以来中学历史教学并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素质”的现象严重制约着中学历史教学改革,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真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并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准。

升学的压力在不断的加大,不少的初中生以及教师对于历史教学的定位不准,错误的认为历史课在课堂中地位不重要。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课堂的学习时间。历史的课程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轻视。

(二)教学死板。

教学的死板、短板也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出现较为突出的问题。我们在课堂上可以观察出,不少的历史老师不仅没有做课前的充分预习工作,而且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授课形式也比较单一,照本宣科,只是对课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在这种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情况下,如同醍醐灌顶。学生参与度不高,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缺少创新。

教学方式的固化,缺乏创新教学等这些都是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有些历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自我陶醉,主观性强,没有充分关心学生的接受兴趣与能力,往往习惯同一种教学模式,单纯的课堂宣讲已经成为了很多历史老师教学历史知识的唯一方式。

二、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不能单纯的传授知识,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不断地掌握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的能力和方法,这也是老师需要教会给学生的,同时,也是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表现。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来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帮助学生探索知识学习的有效方法

快速地获取知识、保持记忆的长久性以及知识再现的正确性是学习有效性的基本表现。对于历史课程的学习来说,每一个知识点或者概念都会有不一样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不断地发现并且迅速地掌握其中的规律,从而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探究出快速的记忆方法,有效地提高中学生学习的效率。首先,初中历史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技巧,让学生自主的选择和借鉴;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探索出最有效的知识记忆的技能,从而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

2.帮助学生探究如何有效地掌握部分知识的关键点

初中的历史课程中往往会包含很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的记忆,这些历史事件的学习往往会包括很复杂的内容,例如,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影响、历史意义等等,初中生如果单纯的死记硬背,学习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因此,这就需要老师帮助学生探究记忆关键点的方法来把复杂的信息简单化,提取其中的重要点,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3.帮助学生探究掌握相对比较系统的历史知识的技能

历史学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课程,其中的每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知识体系。学生在初中历史的学习中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把相对零散的知识归纳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学会系统地掌握知识的技能。初中历史老师可以根据一些专题的线索,例如,把初中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几个大的专题再分为若干个较小的专题,如,经济专题下分为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政治专题和文化专题也有不同的分类,这样就可以不断地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学科的有效方法。

(二)不断地进行拓展和探究,深化中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

不断地深化学生对历史学科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挖掘,主要指的是对于学科的重点知识、学科内知识的联系以及跨学科知识的综合等,这对于探究和强化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深入挖掘教材中隐含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挖掘知识之间的深系。例如,显性的知识显示,1865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来进行领土的扩张,但是,从隐性的方面来看,俄国在1865年之前是一个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帝国。其次,初中历史老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探究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历史角度可以分析其发生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同时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不断地探究事件的本质。例如,辛亥革命最终的失败,直接的原因就是革命党人的不断妥协以及袁世凯的篡夺,根本原因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从革命的失败中得出的结论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再次,历史老师要让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主张,进行自主的学习。例如,甲午中日战争如果中国获胜,那么历史上又该会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形象呢?如果当时袁世凯不去告密,是否就会成功呢?总之,要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思考和学习。

(三)培养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自主地解决新的问题的能力。

不管是什么学科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知识,对于历史学科来说,历史知识的运用主要是用来解答各种历史的相关考试和与此相联系的综合试题,同时,也可以用来指导和解决一些社会和个人的现实问题。

1.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来解答相关的考试题

就目前我国的形势而言,考试是唯一的相对公平和全面的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关于应试的答题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初中历史老师可以通过平时的各种练习以及考前的各种模拟测试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答题技巧和能力,以适应考试的需要。

2.教会学生尝试着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

学习历史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可以帮助我们把握现实的世界以及预测遥远的未来。首先,初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当前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一系列问题,并对此加以认识和理解,尝试着对其作出合理的预测。其次,根据历史上总结出来的经验和规律,客观正确地看待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不断地激励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四)不断地开发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培养新时期高素质的接班人的关键所在。初中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最重要的就是初中历史老师要给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初中历史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设计题目来作为平时训练的内容。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老师要积极地帮助学生转换角色,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和关键地位,让他们学会从老师的角度去主动思考和设计一些题目,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训练题目设计的时候,历史老师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可以参照之前的相关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思考对其进行一定的改造,突出创新性。

参考文献:

[1]龚肖宁.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3,(06).

初中历史考点速记篇7

一、初中历史专题型教学概述 

初中历史专题型教学对初中生的学习生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利用重要历史人物或者重大历史事件,拓展历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对很多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较难学习的学科。这是因为历史学科不但知识点众多,而且知识点不容易记忆。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专题型教学,整合知识点,梳理历史线索,加深学生印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拥有五千年的辉煌历史,每个朝代都有重大事件发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重新编排教材知识,梳理历史教材主线,围绕主线设置专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武则天”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唐朝的几位皇帝,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唐朝的政治制度,总结有关唐朝的历史知识。 

又如,在教学“唐朝盛世”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唐朝的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并将其与其他朝代的经济政策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将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加深理解和记忆。 

二、初中历史专题型教学策略 

1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视频,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在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牢固记忆历史知识。 

例如,在讲解“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历史教学的独特之处,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激发爱国情感。 

2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由于历史是初中新开设的学科,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对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专题型教学,把教材内容梳理成为一个系统的体系,以供学生参考。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掌握历史知识问的内在联系,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重大历史事件进行教学,使学生只要看到历史事件就可以联想到相关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把有关侵略战争的知识总结出来,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明白侵略战争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日益艰苦。 

初中历史考点速记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构建策略

一、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师手法,以初中历史教材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创设出与之契合程度较高的课堂模拟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教学内容,从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进而自觉的接受历史知识教育。情境法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手法,在初步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通常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流程:教师通过创设课堂情境,平滑的引入课堂教学内容,通过简短的介绍、场景布置或是多媒体播放视频等,让学生逐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播放影片《鸦片战争》的部分片段,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当时鸦片给人们身体和心灵带来的毒害,同时也为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历史壮举所震撼。通过短短几分钟的影片,能够激发其学生对鸦片战争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

二、引导学习合作学习,提升学习互助能力

1.合作学习的优点

(1)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现代教育要求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时,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程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初中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如果教师不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就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提出历史问题,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解答,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保证教学的普及性。

(2)合作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深入讨论,问题的讨论过程,也是同学们加强信息交流,增进相互之间情感的过程。在激烈的课堂讨论中,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得到了充分表达与交流,通过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和相互探讨,增加了学生解答问题的自信心,提升了小组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利用合作学习提升历史课堂效率的方法

(1)明确角色定位,活跃课堂氛围。

在初中历史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转化师生课堂角色,即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进行辅助引导工作。具体来说:第一,教师要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科学划分,以小组为单位,然后把课堂的多数时间交给学生进行必要的知识讨论,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问题探讨,解决组内所有学生的问题和疑惑。第二,教师要注意加强与各班级小组的沟通工作,合理设置课堂探究问题,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知识接受能力,既要防止问题难度过大导致小组浪费太多课堂学习时间,又要避免问题难度系数过小使学生失去合作学习的兴趣。第三,教师在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后,安排每组派出代表进行知识讲解和问题提问,强化学生的课堂记忆效果。

(2)合理安排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不仅是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实现个人发展的必要技能。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合作学习及其开展方法。首先,教师要做好教学备课工作,规划好合作学习的实施流程、操作步骤,在课堂应用时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为学生课堂合作学习搭建一个高效的平台。其次,适当引入一些趣味性历史故事,然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小组之间辩论,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次,教师要注重进行适当鼓励,对于合作能力较好、表现出色的小组进行鼓励,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合作学习的意识。例如在学习完“秦王扫六合”这一章节之后,教师可以以此为题目,在班级内开展辩论会,让两个小组分别担任正方和反方,根据教材知识进行辩论,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深刻记忆。

三、巧妙结合现代科技,提高多媒体使用频率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教学方式的变革速度也大大的加快,尤其是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在很多初中学校都已经普及了起来。巧用现代的科技技术也就是让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现代的教学方式有效地结合起来,传统的“黑板式”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学习的更加仔细,内容更加清晰,但是课堂效率是很低的,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能够从根上提高课堂的效率,这也是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方式。历史教学内容里有很多的图片需要解释,而且为了能够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了解一个时期的历史发展状况,很多时候也可以放相关的时代性视频给学生看,这些图片和视频用板书和教师自己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只有通过多媒体才能更清晰的表现出来。屏幕上的内容能够直接有效地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这样的有效利用使得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四、指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一定要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但是也还有不少学生不知道该怎样科学地记笔记。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学生在记笔记时无需把所有的内容都一字不落地记下,而是简单地把重难点、知识结构体系记下,也没必要一字一字认认真真地记,只要自己看懂就行,在记笔记时,要学会“一心二用”,要适时地思考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教师在讲解时也要注意课堂实情,适当控制好讲课速度,既要保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又要保证学生系统性的做好课堂知识记录。

参考文献:

[1]俞秀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J].教育月刊,2011.(4):11-13.

初中历史考点速记篇9

1.在教学内容方面培养开放性思维能力

人类历史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由一个一个的历史片段所共同构成的。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教育过度重视教科书,甚至课堂教学局限于教科书,即按照历史教材书上的观点和结论等来开展课堂教学,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学生无法进行有效地思考,那么自然也无法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观点,所以初中历史所用的教材范围本应该更加广阔,而不应该局限于教育部所规定的教科书。除了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教材书外,还包括电子教材、视听教材、图书教材以及其他用于教学活动中的各种教材资源,比如学校周围的现实和自然环境等,同时教师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教材。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形成开放性思维能力,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历史理论基础外,还要具备更强的历史知识阐述和组合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基础历史知识,更需要注重学习素质的提高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另外,历史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材的讲解上,还需要更加清晰明了地来讲解各种历史知识,同时历史教师的开放性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基于此,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需要带着问题去分析和思考有关的历史问题,并要注意引导学生来共同就有关历史问题进行分析,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彻底将学生从历史教材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使他们积极进行分析、质疑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使历史课堂教学变得通俗易懂,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同时也会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避免人云亦云局面的出现。

2.在教学方法方面培养开放性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大都将历史史实的灌输作为教学的重点,但是这些历史史实大都比较枯燥,加之历史教师没有详细地分析这些历史知识,所以学生大都无法对这些历史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即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应试风气的影响下,部分历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他们大都将历史知识的灌输作为了教学的重点,而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导下,甚至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当前的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死记硬背问题尤为严重,进而制约了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在新课标下,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这需要教师去彻底打破过度依赖教材的现状,同时也逐渐树立了开放性思维的教学观念以及其能力的培养方法。否则,即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气氛高涨,也只能以“听讲故事”来开展课堂授课,这样学生仅记得教学内容,却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思考。而当前的“填鸭式”和“故事会”式教学方式均不是合适的历史教学方式。例如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比如如何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等,并要积极鼓励学生去思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针对太平天国运动中领袖洪秀全的个人总结,学生应看到农民起义的积极作用,例如加速腐朽统治、农民觉醒等,同时从领袖折射出的农民局限性也要重点分析,进而全面的总结历史人物。

3.在教学实践方面培养开放性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考点速记篇10

一、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笔者的第一个观点:要“叙述”而不要“背诵”历史。叙述,首先要摒弃“死记硬背”,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自己的看法。笔者要求学生像日常说话一样来叙述历史,而笔者的课堂语言,也有了一个改变,当笔者要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时,笔者用“说一说”代替了“背一背”。当然,在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之前,还是会有部分学生在背诵,甚至在凭着一种念熟了的韵律来“唱”书,完全没有思维的参与。所以必须要培养他们正确的记忆方法。

二、快速记忆能力的培养

只要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就会发现他们的记忆潜能是非常大的。笔者对学生记忆能力的训练,采取的是课堂上限时强化记忆,课后抽时回忆的方法。课堂上,根据要记忆内容的多少,笔者给学生的时间是一分钟、两分钟或三分钟,开始学生也直嚷嚷:我们是人不是神,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记下这么一大堆的知识。但每次在给出的时间里,都有圆满完成记忆任务的学生。笔者检测的方法是不点名提问,让学生主动回答。对完成任务的学生加以表扬,使他们体会到成就感和胜利感,从而引发他们的记忆兴趣;对无法完成任务的学生则鼓励他们增强信心,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首先,绝对禁止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念念有词,因为那样的话,只有多次重复以达到一种韵律记忆,慢而且效率差。其次,记忆时要“三到”,即眼到、手到、脑到,也就是边看、边写、边记。写,只写关键字词、记忆要点、句首词或者句中动词。写的速度要跟上思维的速度,即眼、手、脑要合拍同步。这样进行一遍,马上脱离课本进行最大限度的回忆,可参照自己写的字词。回忆不出来的再看书,然后再回忆。这样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但课堂上所完成的仅是初步记忆,若不及时巩固,就会变成有“记”无“忆”,所以还要在课后及时巩固,巩固并不需要刻意拿出时间,不管是走路、吃饭或睡前皆可,但最好是在当天,把所记下的知识进行回想,因为思维的速度可以说是超光速的,所以这个过程很短,几秒钟足矣。有了这几秒钟,记忆才算大功告成。如果这时无法重现全部知识,就要在有效时间内再补上空白。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和训练,大部分的有心学生都已掌握了这种记忆方法。但如果学生眼中的知识凌乱无序、毫无章法的话,相信这种记忆法是行不通的,所以还要教会他们如何把知识变得有条理,这就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三、分析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讲新课之前,笔者都会拿出几分钟让学生预习。而预习的过程便是学生学习分析和概括的过程。起初笔者只让他们看一段,然后分析所讲述的主要问题,从几个方面讲述的,有几个要点,等等。这样按照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表象到本质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知识体系和结构,正如布鲁纳所说:“不论我们教授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如果你理解了学科的结构,那么这种理解就能使你独立前进”。

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有了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进而掌握了知识体系和学科结构,这个过程,必然使学生慢慢地学会历史思维的方法。他们知道,学习一个历史事件,首先要搞清楚事件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是怎样发生的,经过如何,结果怎样。也就是说,对一个历史事件,要从时代背景、历史原因、历史条件、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加以分析和掌握。这样,学生就知道,历史其实是一个整体,任何看似“分散”的历史知识从客观上看都是一个整体,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有了这样的体会和认识,他们就不会再把“历史”肢解为一个个独立的填空题、选择题或问答题来进行死记硬背了。可以说,正是分析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学会从宏观与微观的综合角度去把握历史现象间的本质,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