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1:08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篇1

一、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

(一)有效提问的启发性

提问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出发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内涵丰富些的提问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有效的提问不但要能启发思维,还能激发想象与联想。

(二)有效提问的合理性

有效提问的难易程度要合理。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要求,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识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三)有效提问的针对性

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要能针对全体学生。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和谐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关心、帮助每一个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可能。

(四)有效提问的目的性

能帮助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提问才是有效提问。阅读教学的提问必须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要能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然,老师根据课堂的变化调整提问是可以的,但不应是没有准备的随意提问。这就要求老师要很好的处理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把握提问时机

在阅读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要把握提问时机。要结合阅读教学的进展及变化组织提问。提问时机要和阅读教学的需要及其视角吻合。提问最好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问而苦于不知怎样表达时提问;在学习到重点、难点或需要追根求源的地方提问;在学生找不到突破口,思路无头绪时提问。这时的提问能引起思维,突出阅读重点,解决阅读难点,找出事物的本质与根源。

(二)考究提问方式

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老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情况作出最有效的选择。提问的语句要简单明了。问句不能太长,若太长,往往不容易使学生知道问题的重心在何处。问题的内容要简单。每一个问题只能包含在一个中心意思,使学生容易回答。问题的措辞要明白,使学生听懂问题,不至于产生误解。

(三)确定答问对象

在阅读上,学生因为知识水平,生活经历,文字理解等方面的因素,对文章某些内容或词句的感知、理解程度不同。因此,确定答问对象时应遵循普遍性原则,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带着问题去思考,等学生思考之后再指名回答。让他们通过回答问题产生成功的,激发其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四)安排候答时间

候答是指从教师提出问题、指名回答到学生说出答案经历的时间,其本质是一种教学等待。教师具体安排候答时间时,一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的学习基础及问题的性质等情况。候答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分钟左右比较适宜。二是减少重述。过多的重述容易使学生不认真听讲,产生期待教师再说一遍的不良习惯,还可能干扰学生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

(五)提高理答技能

理答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及表现给予的明确、有效的评价和指导,其实质是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理答的态度及行为方式,对学生答问的质量与积极性有直接影响,是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重要环节。在理答时,教师一要注意倾听、尊重学生;二要注意期待、信任学生;三要注意鼓励、赏识学生;四要注意宽容、理解学生。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多一点引导,少一点给予。

(六)培养“问题”意识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篇2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提问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108-01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提问这个手段,启发、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英语的交际活动,使学生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充分地参与教学对话,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中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自2001年新课改启动之后,有效教学已经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的关注。英语课堂低效的状况业已有了明显的改善。如何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在课堂的有效提问,做为一名教师,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清晰、有组织的和发人深省的提出细化的问题,这些问题本身能引起学生的回答与回应。因此课前做好教学准备,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为设计课堂提问做好准备。有效的提问必须有一个明确的课程指引和支撑,每一个问题的重点都应该围绕着课堂教学内容,它应该解决课程中“应该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这些”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其实就给学生提供一次学习、思考、提高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提问越多越好。问不在多,贵在精。所以,提问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换句话说,就是提出的问题要有教学价值,并适当控制难度,巧设坡度,以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

二、“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得到重视,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也被提到案上。课堂提问实际上也确实是造就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应因生、因时、因材而异,仔细琢磨,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发人深思的情景或话题,使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从而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有利于思维和联想的状态上来,为学好英语课好铺垫。

三、有效课堂提问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课文导入时的有效提问

新课程新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强调了导入阶段的趣味性、探索性。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因此,教师应在备课时应因生、因时、因材而异,仔细琢磨,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发人深思的情景或话题,使每个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从而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欲,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有利于思维和联想的状态上来,为学好英语课好铺垫。

2、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细节理解题

高考阅读中的事实细节题是为了考查学生迅速查找信息的能力,答案能在文章的具体句子中直接查找。学生只要找出涉及的信息存在于何处即可。教师可以通过对文章的内容细节提问,设计有关trueorFalse题目,让学生skimandfindanswers。这样,既可以检查学生对文章各个细节的理解程度,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猜测词义题:

猜测词义题是从特定的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处理生词的能力。猜测词义包括对词、词组和句意的理解,我们可以结合课文中有关长句、难句出这类题目。

4、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主旨大意和作者意图等问题

主旨大意题型主要测试考生对短文的全面理解和概括能力,训练学生寻找主题句、概括和归纳文章大意及中心思想的能力。这类问题一般不易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因此考生要从整体上来权衡语篇的内容,根据事实陈述,找出串联全文的线索。结合文章的以下几个特点:

(1)通常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开门见山。

(2)结尾段与首段一样重要,它常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3)各个段落的首句通常是该段的主题句。

5、利用课文材料有效设计推理判断题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篇3

文献标识码:a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疑难与困惑所在。但现在很多的老师并不清楚学生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哪些地方是学生不懂的或者是是懂非懂的。所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势在必行,这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专业的发展,更是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真实状态新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即传统被动的接受知识要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建构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以来,对于阅读教学中“谁”是课堂提问的主体的争论从未停止过,黄厚江[黄厚江.为谁而问――也谈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提出.语文建设[J].2006年02期]认为问题由谁提出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弄清问题是为谁而提出的。因为,即使问题是由学生提出,而目的却只是为了教师教学意图的实现,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教学,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多大意义;即使问题是由教师提出,但却是为学生的谁来问,都应该肯定其价值。但现行的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往往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定的。如一位老师在分析《白毛女》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白毛女》一文体现了怎样的阶级对立?然而这样的一个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还不完全具备分析和推断的能力,所以问题超出了学生的思维层面,是无效的,更谈不上去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果换一个角度去问可能会好一点,如:杨白劳带回家的年货和黄世仁家想成怎样的对比?这样问题被简化了,而且角度更新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角度应该是站在“教”的对立面,不能为了完成教学进度而进行提问,忽视了学生现有的学习状态,显然这样的提问是失败的。二、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策略

所谓有效性是指教师通过提问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困惑,更好的理解文意,即“问”是为了“不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了解学生的学情。(一)课堂提问要基于学生的真实状态;教师要依据学生现实的相关知识,学习能力以及习惯思维水平来具体分析学生的基础,即包括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的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的困惑和疑难之处,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只有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确定教学的起点才是有效的,也才有针对性。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背影》[董水龙.只教懂得,不教已懂得――《背影》教学案例。语文学习[J].2006(6);34]时,是这样确定学情的。通过对学生平时的作文所体现出来的感情,他认为学生在阅读课文后,能够很轻松的理解这篇课文的主旨是“父爱”,这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如果教学之教授这些,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难点就在于,《背影》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作者表达了内心一种复杂而又独特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学生无法体会的,也是依靠他们认知基础所不能感悟到了的。于是,教师在确定了学生的学情之后,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三个问题,1、文章有条分界线,分开了记忆与现在两个部分,你能把他找出来吗?2、为什么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而不是说“我与父亲没有见面已两年余了”?3、为什么说“我最不能忘记他的背影”,而不是他的外貌,语言或品德之类的?这三个问题的设置主要着眼于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和欣赏探究课文的角度来进行设计的,其中第一个问题是在阅读教学的初读阶段,目的是让学生理清《背影》这篇文章的线索,提高学生品读文章的质量;第二问题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目的是通过对关键句的解析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复杂而又独特的情感,从而形成学生主体性参与的教学局面。第三个问题的设计是在第二个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是阅读教学的深化阶段,通过第三个问题的设置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创造,把学生向情感防线引导,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自身的情感有效地融合到了一起,从而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人生的体验。(二)课堂提问要切记碎问碎答;在现行的阅读教学中,没有不提问的,似乎没有了“提问”的教学手段,教师就无法完成教学目标。显然,课堂教学中冲折着大量的碎问碎答。其实,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是不需要进行大量提问的,可以设计学生实践的活动来代替,如指导学生进行默读,查阅,听读,复述等,这样就将听、说、读、写的环节充分落实到语文课堂中来,也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如《归园田居》可以采取这样的设计方案:

教学步骤一、音读

1.学生自由的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并注意节奏。

2.老师正音

[屏幕出示]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教学步骤二、意读1.教师引导:再次自由朗读,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疏通文意

(明确:尊重原文,借助课下注释,适当扩展)

2.经过诵读的体验之后,请同学发挥想象力,然后用语言给同学们表述一下诗文呈现一种怎样的画面呢?(分组讨论)

(明确:透明的月光、静谧的田野、青草的芳香、泥土的气息)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篇4

《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1.揭题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你看到了怎样的爬山虎?

2.初读感知,说说:课文分别从哪三个方面介绍爬山虎?作者着重介绍了爬山虎的什么?

3.找找:课文直接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4.第三自然段,从这段话中你可以读懂什么?

5.写了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数量有多少?

6.根据板书和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的脚。

7.与课文语段比较:哪一种说法更好?

8.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上墙的?圈出动作词,读一读。

9.观看一段视频,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爬上墙的过程?

10.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会变成怎样?没触着墙的又怎样?

11.从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学习中,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问题为主轴推进教学是一个常态。“提问”在揭示矛盾、引起思考、判断是非、唤起注意、确定导向、交流信息、调节教学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和作用。课堂提问的质量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但小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量多质差、缺乏目标意识和思维含量等现象,“问题泛滥”,“提问污染”,对“轻负高质”的阅读教学课堂建设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从此课例,我们不难感受到教师一问到底、学生疲于应答的课堂肌理。课改十年,涛声依旧,课堂教学的面貌还未能从应然走向实然。

【小学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抽样分析】(见下页表)

此次调研对象为城区和农村各3所学校,共18节语文课。从下页表可以看见,共计提问235个,平均每节课13个。100%的问题都来自于教师,57.6%的问题都属于肢解文本、肢解内容、机械的信息提取。教师设计课堂问题,鲜有对问题价值取向的思考。课堂提问趋于平面梳理、表层滑动,纠结于低层次的单向来回推进中。具体症结主要表现为:

1.提问主体单向

下页表格所统计的235个提问,只有一个主体——教师。这不是表格设计上的失误,而是基于统计事实——学生完全没有被赋予发表疑问的时机。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此现象反过来也可以理解为,学生的质疑权已经被剥夺殆尽或被高度漠视。

2.提问形态单调

课堂基本以师问生答的单一方式组织教学。就像打乒乓球,你推我挡,来来往往,没有从师生个体层面的交流上升到学生群体间的认识,没有聚焦,没有提炼,最后也很难形成共识。而且侧重于面向优秀学生的终端提问,缺乏问题交流的分层、分类、分级,其实质是缺乏因材施教的生本理念。

3.提问指向偏狭

从上表“信息提取”和“理解概括”两个方面合起来约85%的提问指向可以看出,提问指向主要聚焦在内容层面,侧重理解、感知和体验活动,缺少方法习得、评价表达等阅读能力的指向,并且思维含量不高。

4.提问频次偏高

提问频次偏高,“是什么”“怎么样”之类满足于信息表层提取的浅显、细碎的问题充斥课堂,问题答距较短,学生思考空间不大。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逻辑关联,缺乏信息提取后进行整合、提炼、重组等深度思维活动的含量。

教学始于提问,学习也始于疑问。如何更好地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如何用问题作为支点撬动学生的思维,并致力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是阅读教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对课堂提问症结归因的反思】

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我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为之付出的努力,但我们也应正视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课堂教学现状所反映的课堂提问“量多质差”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以为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从形式上看,课堂提问存在单向化倾向,是受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影响

传统语文课堂“授受型”思想根深蒂固。语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历来强势。而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决定了教师“讲”的深度和广度因为学习对象接受程度的限制而不能一讲到底,所以由“讲”异化为“问”,通过提问来分散难点,组织实施教学,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垄断和权威地位,是教师践行提问主体的根本原因所在。

2.从目标上看,课堂提问存在狭隘化倾向,跟教师片面理解本体目标有关

语文课程肩负着发展学生语言和思维的重要任务。但是,课改至此,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对语文本体目标把握的缺失和实施目标的策略缺失。语文课堂还是以内容理解为终极目标,还是以低层次的感知、理解为主要学习方式。这种缺失折射到课堂提问的设计与实施上,就呈现出狭隘化倾向。

3.从质地上看,课堂提问存在非思维化倾向,受制于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堂提问指向主要集中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其中思维含量较低的“信息提取”型问题含量占到全部提问总量的一半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提取型”问题有具体、静态的文本可以依凭,教师设计起来相对容易。而对于核心问题的设计,对于具有辐射力的答距长的有思维质量的问题设计,则需要教师个人学识和教学技能的支撑。所以影响课堂提问质量的最主要根源,还在于教师自身对课堂提问缺乏研究,不能根据问题特质合理区分提问层级,构架提问体系,提升问题辐射力,发挥问题的枢纽作用。

【关于优化课堂提问的对策思考】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提问的现状,优化课堂提问,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高效课堂建设,必须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学科特质的认识,亟待强化三大意识:

1.强化课程意识

课程意识是教师对课程体系的基本认识,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基本反映。它包括教师对课程本质、课程结构与功能、特定课程的性质与价值、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课程评价,以及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等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念,以及在课程实施中的指导思想。就本主题来说,要加强语文教师的课程本体意识,主要指围绕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展开课堂提问的研究。

(1)要加强本体意识。要注意分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指向,紧紧围绕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设计问题,并用学习语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翠鸟的外形是否美丽”不是学科范畴的问题,而“课文是怎样描写翠鸟美丽的外形的”则直接指向学生学习和吸收文本独特的语言密妙;同理,“翠鸟的飞行速度快不快,从哪里看出来”不是课程概念中的关注点,而“第二自然段怎么写出翠鸟动作的飞快”则能够引发学生对连续性动作、环境烘托等语言现象的功能思考和内化吸收,提升语言质量。

(2)要加强实践意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言语实践活动。教师要打破一味追求结果的习惯心理,搭建让学生参与质疑与解疑的平台。要充分展开学生理解问题、解构问题、搜集信息、整合信息、提炼观点、表述思路等过程,在释疑的过程中伴随着阅读、思维、言语表达等的训练。

(3)要加强解读意识。具有鲜明课程意识的教师,不仅仅把教材看作是师生对话的“话本”,能够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紧扣课程标准而不是紧扣教材。崔峦老师在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总结时提出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的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教材,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我们不少教师在阅读文本后受习惯思维的束缚,一开始就概括提炼文章的主题,人物的主要品质或事物(景物)的主要特点,文本解读就等同于重点词句的搜寻,教学也常以“从哪些地方看出(说明、反映)……”一线贯穿。这样的解读停留于文本的表层,就事论事,容易造成提问的琐碎,教学的破碎。因此,我们在解读文本时还应该有课程意识的支撑,使教学问题具有向心力。

2.强化策略意识

优化课堂提问,就要优化提问策略。俗话说:不破不立。优化提问策略,就从“破问”开始。

(1)打破以师为主的提问模式。要加强生本意识。明确学习的主体是学生,确保学生的质疑权,确保学生参与提问、参与问题解答、参与答案评价的全过程。科学厘清教学对象的层面与程度,根据因材施教的原理,分层分类分级设计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质疑,从不同环节、多个角度引发学生的疑问和思考,鼓励学生从题目、文眼、文本关键处、空白点、模糊点或者矛盾处,甚至富有表现性的标点符号入手,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确保课堂问题的针对性和适切性。

(2)打破终端提问模式。“提问”不仅仅是为了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也不是为了追求问题的标准答案。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问还是较大程度存在终端提问的现象,以个别优秀学生完成问题的所谓标准答案为终极目标。课堂教学应该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与解答“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构建意义,达到理解,发展思维”的目的。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迁移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更进一步说,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生存。

所以在解疑释疑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或是学生学习助手的角色,要求学生加工或反思自己的回答。如,教师追问:“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通过这样的交流,让大家了解他在思考什么,在怎样思考。在学生回答不正确时,引导其他学生注意:“他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应该怎样回答或思考?”在学生回答思路比较散乱、要点模糊的时候,请其他同学帮助梳理顺序、提炼要点。在学生表述比较简单、思维比较浅层的时候,请大家对答案进行深化、补充或者追问……以这种方式反复揉搓学生问答的技能,启发学生反思问答的过程,监控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习得学习策略。

(3)打破零打碎敲的提问模式。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的,那些抓住主要教学点,串起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提纲挈领的“核心问题”,更有利于聚焦目标、简化头绪、减少提问,提高问题的思维强度。2011年底上海特级教师戴建荣老师在“千课万人”“学导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执教的《珍珠鸟》一课,应该是我们围绕高质课堂提问进行研究的很好范例。该课围绕“鸟的好”“人的好”“文的好”等三个问题角度展开教学。问题虽少,但是少而精,三个问题分别指向文本内容、阅读视角、语言表达等不同层面,又高度统一于赏析语言、习得阅读策略、提高阅读能力的目标,通过核心问题引领、追加问题呈现的结构化问题模式,重点突出,结构清晰,层层推进,课堂取得了极其明显的效果。

所以,教师要追索问题的本质,在清晰的目标指向中合理取舍,提炼课堂核心问题,从核心问题出发,阶梯式、层次性递进,深化教学着力点,真正落实“一课一得”的教学要求。

3.强化转换意识

教学如同登山,有方向,有路径,也有起承转合的变化,它应该是科学而艺术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妨作宏观的思考、微观的调整,用转换的意识,转换的方式,将静态的、平面的教学素材、教学思路,转化为动态的、立体的学材、学路。

(1)转换问题主体。如上所述,课堂提问一定要改变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确立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提问的自还给学生。这里尤其要提醒的是,学生能提、会提的问题,教师绝不包办代替,不越俎代庖。学生不会提、没有发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适当提醒或暗示,或创设问题情境,或辅助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问的良好思维习惯的养成。

(2)转换呈现方式。教学问题不一定要以“问题”的形态呈现,否则教学形态就可能落入僵化死板,无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老是以“问题”的求解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学生应命而答、疲于应对,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课堂的期待。所以,不妨借鉴一下京剧中的变脸艺术,把“变脸”思路也移植到我们的教学中来。比如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在《临死前的严监生》初读阶段,要求学生“根据板书,理一下故事情节”,很自然地就把“故事片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这样一个课堂提问给隐藏起来,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说内容”,却不觉得自己在“回答问题”,有一种跳出“问题窠臼”的自在和舒适。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词汇量,背景文化,阅读技巧

中国分类号:H31

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扩大,英语作为世界的通用语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阅读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引起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做好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注重阅读课堂气氛的改善,让学生喜欢阅读,掌握英语阅读的各种技巧,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作为学生,除了在阅读课堂中认真参与之外,还要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来加大阅读量,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总之,提升阅读能力,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阅读水平持续提升。

因此,本文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出发,首先探讨了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最后得出:在以后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将该思想传输给学生,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发现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只有这样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才能让阅读教学质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不断的进步。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认清存在的问题,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教师方面,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存在较多的问题,不能有效地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较多教师存在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问题,这也是影响阅读能力提升的一个关键。学生方面,主要是词汇量小,阅读技巧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三、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

基于以上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通过多年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工作经验,并结合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有关的资料和文献,总结出如下提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对策:创新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通过有效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1、创新阅读课堂教学的模式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中,一定要摒弃那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口号虽然喊出已久,但仍然没得到较好的应用。大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为了改变这一传统模式,必须从教师自身能力和教学模式上下功夫。作为教师必须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力,同时在阅读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2、通过有效途径来提升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量

词汇作为阅读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系统讲授一些行之有效的词汇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比如各种有效的词汇记忆法。同时,词汇和阅读是一个互补的过程,通过词汇记忆法掌握词汇,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而通过阅读也可以有效地扩大词汇量。这样通过扩大阅读量来巩固词汇量,为阅读理解扫除障碍,彻底抓好词汇教学,为阅读教学的成功打好扎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

阅读技巧和阅读策略是提升阅读能力的关键,为此,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阅读技巧。具体的做法为:第一,合理地设计读前活动。读前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有利用多种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的标题预测法、图片预测法等,也有对文章相关内容的背景知识的收集和讨论等。第二,科学地考核阅读能力。加强阅读能力的考核,以弄清楚学生的真实阅读水平,同时也为老师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和进行科学的课堂教学提供依据。第三,要在阅读课教学实践中,给学生以点拨、解疑、引导、总结。

4、阅读课堂教学中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不应只关注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运用,还应注重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加强有关文化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对英语语篇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四、总结

在以后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将该思想传输给学生,也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好处。同时,教师要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不断的积累经验,不断的发现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的解决,只有这样通过持续改进的方式,才能让阅读教学质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将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东昌.策略性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06(06)

[2]黄纪针.交互式阅读模式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J].平原大学学报.2006(04)

[3]熊丽君.阅读理论和技巧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01)

[4]余敏.合作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一份基于听说课的行动研究报告[J].孝感学院学报.2013(05)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篇6

关键词:高中现代文;有效阅读;实施策略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阅读重点在读,核心在理解和体会。但传统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受限于应试教育,教学中多以考试知识传授为主,对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关注较少。学生在阅读中学习方式较为简单,除了课堂中在教师的指令下阅读外,课前阅读和课后阅读较少。同时,阅读中学生更喜欢去抓知识点,体验较少。倪文锦先生曾说,阅读是“提高语文修养的必由之路”。[1]《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要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要丰富学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我感悟。

关于有效教学的思想源泉,古代早已有之。《学记》主张“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并明确指出“善教者使其继其志”[2],这里所说的“善教”,即指教学要有效,这可能是最早的有效教学思想。当前的高中语文现代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用过多的讲解分析去压抑和代替学生的独立分析和解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体验和感受,忽略了现代文教学的本质,与新课标的理念相违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采取能使现代文阅读教学取得实效的方法进行教学。

一、提升阅读兴趣,增强学生主动性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对文章生成出自己的体会,得出有效的结论,首先还得让学生去读文章。但在以往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教为主,学生的阅读都较为被动,故而体会也就不太深刻。而影响学生主动性的原因除了学习目的外,教学中的气氛和文章的呈现方式是主要因素。尤其是在内容呈现方式上,不仅要注重结合文章内容来进行,还要注重以情境来引入问题,用问题去引导学生阅读。

首先,就阅读教学中的氛围而言,在以往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压缩课堂时间以便向学生讲授知识,从而为高考做准备,教学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就较少。同时,因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发言、提问机会也就更少,课堂多以“你讲我听”为主,气氛紧张而枯燥。所以,有效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以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体验和感悟为核心的。要激活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教师就需从观念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课堂中多鼓励学生发言、提问,让学生积极

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其次,在呈现文章内容方式上,教师要转变以往以教材和黑板为主的方式,而借助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进行。同时,要注重在

情境中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阅读。如《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阅读中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父母爱的认识,然后围绕文中父亲与母亲爱的不同的原因来引导学生阅读,效果就会好得很多。针对不同的文章创设不同的情景,变换教学方式,这样就会让学生有所思、有所获。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所以,在现代文教学中,教师应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强化方法指导,体现延伸性阅读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也在仔细的阅读,甚至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但其阅读效果始终不佳。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方法是影响其阅读效率的关键。在以往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多关注自己的教学方法,而对学生阅读方法关注较少。由此,很多学生在读中只能是凭借自己累计的经验进行阅读,显得有些盲目。

方法是提高阅读效率的核心。在高中现代文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注重从研究教学方法转向研究学习方法转变。教师应加强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梳理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后,教师就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在合作中理解作品的内涵。但需要注意,在提问过程中,因忽视目标的导向作用,很容易让问题过多,从而让学生限于应付问题的窘境,故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目标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要注重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讨论进行点拨和指导,让学生有明确的认知和理解。如小说阅读,要在把握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形象去理解其表现的社会生活。从课后阅读来说,要注重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方法进行延伸,然后选择针对性的文章来引导学生多读。要让学生能在读中抓住论点,在对论据分析的过程中掌握作者的论证方法。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在引导学生理解拿来主义的实质基础上分析“送去主义”的实质与危害,然后再拓展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方法的应用,提高其阅读效率。

在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应以课前任务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在课堂中通过情境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感知文本,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辅以多样化的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如此,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学生才会更加喜欢阅读,也才能在阅读中得到发展。在课后拓展中,教师在所选用的方式上定要多样化,如小说阅读后可采用读后感方式进行,而在读后感的写作中,可引导学生围绕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描写中的某一方面进行,也可就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句子展开。又如主题交流活动,如《信条》后可组织学生围绕“你的人生信条”而展开主题交流活动。又如课后实践探究活动,如角色表演,如剧本的学习后就可组织学生展开话剧表演。无论哪种方式,关键是要让学生能对阅读产生兴趣,主动去读,在读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这样才有利于阅读效率。

三、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丰富学生体验

著名特级教师蔡澄清说过;“阅读像一片彩蝶款款绕飞于红花绿叶之间,像一川江流滔滔漫过生命的荒原,像春鸟叩动黎明的缱绻”[3].的确,阅读主体之所以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与文中的人物同悲同喜,就在于在阅读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在阅读中体验到了心灵得以绽放的。在这种状态下,读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作品之中,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因此,体验在很大层面上就是阅读教学的新航标。

提倡合作式阅读,要注重在师生互动中引导学生去理解文章的内涵。为此,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然后再针对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精讲。以《故都的秋》的教学为例,教师以“秋”的话题和图片来引导学生把握本文的主要意象后,以问题“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故都的秋的?”来引导学生从视觉、嗅觉、触觉和味觉方法展开讨论,以问题“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场景?作者喜爱的是哪里的秋?”引导学生围绕地域感、历史感和现实感来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喜爱,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如此的阅读,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效果更好。这样的讨论,老师激活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充分体现了学生个体之间的解读差异,学生们各抒己见,散发思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验与结论。

四、优化阅读练习方式,培养解题能力

阅读后的练习也是影响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优化阅读练习,首先要加强课堂练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以即兴问答、小组互问互答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熟悉文章内容,达到巩固目的。其次,课后练习要注重从单一的书面练习转变为以针对性的书面练习为主,辅以读后感、角色扮演、阅读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完成书面练习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去体会文章内涵,生成体验。

在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以课前任务而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在课堂中通过情境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在主动阅读中感知文本,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促进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辅以多样化的拓展活动,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如此,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提升自我的一种方式,学生才会更加喜欢阅读,也才能在阅读中得到发展。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只有通过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让学生愿意并主动地进行阅读,在此基础丰富学生的阅读量,以课堂教学改革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通过多样化的练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如此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才会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阅读教学效率才会得到稳步提升。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家园,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知识能力,提升情感价值观的平台,让我们的课堂有效率,有魅力,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放飞心灵的殿堂,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梦想。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加强高中现代文教学有效阅读策略的实施是顺应新形势下课改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提升语文综合成绩。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以及趣味性,另一方面应当做到加强阅读的目标性,有效阅读的策略要与课本内容教学相结合,同时做到与当前的教学模式相匹配,切实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倪文锦.阅读经典;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4,24(12):36―40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篇7

【关键词】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自主学习兴趣角色意识

课堂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小学语文课堂阅读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提高课堂阅读的实效性,毫无疑问,创新教育理念是提高实效性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课堂阅读效率,自主性学习、兴趣性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等方法则是不不可少的。以下拙就从提高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必要性和方法两个层面做一论析。

一、提高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必要性

阅读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对于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包括了从识字教学向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转换,从而转换为知识,理解运用的具体过程。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他们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同时,阅读是人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通过阅读不同材料获得各种有效信息,另外,阅读也为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提供了迅速有效的方法。但是,不论是传统的阅读教学还是新课改提倡的阅读创新教育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新时期,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推陈出新,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是时代赋予语文阅读教学的重任和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重要内容,只有正确认识创新教育理念,把阅读创新教育落到实处才能顺应创新时代的要求。

在小学语文课的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小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形成自己的阅读体系,对学生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在小学语文课中,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还往往停留在课文和篇章的理解和分析,以教师的引导为主,教师提问的问题和教学内容也基本上是固定的模式。教师让学生朗读并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等等,答案往往相对固定,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只是在等待教师给出正确答案,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阅读课堂也显得沉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不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在阅读理解中设置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思维,不要把固定的理解方式和答案强加给学生,给学生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实效性的对策及建议

有专家认为:“教师的经验和知识不完全是学生学习的前提,师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不一定有明显的正误与优劣之分。在进入一个作品的时候,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也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有活力的人,而不是一只等着填充的鸭子。教师以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所理解到的作品的意义,与作为学生的理解是有差异的,教师不应该把自己的理解作为定论灌输给学生,强迫他们接受,而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调动自己的阅历、经验、知识、个性等与文本主动对话,积极建构自己的意义,不把现成的答案和结论灌输给他们。”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倡导自主提问式阅读方法,积极运用兴趣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著名特级教师刘云生在执教《搭石》时,询问学生:“大家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分别提问“什么说一排排搭石联结者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为什么叫‘搭石’,而不叫‘踏石’?”“课文写了哪些看得见的美,写了哪些看不见的美?”刘老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从容易解决的问题入手,通过学生的阅读感悟、想象体验,逐个解决。刘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疑惑说出来,既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也能找到指导学生深入阅读的突破口。采用引导学生自主提问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就会激发学生积极阅读的兴趣。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会主动去探究自己没有理解或没有读懂的地方,这比老师给出固定的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会养成在阅读文章的时候集中精力、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师应该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后,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和处理。对于那些比较简单,可以一、两句话解释清楚的问题,教师可以当场作答;对于那些和教学重点和主题联系比较紧密的问题,教师要充分利用,引导其他学生思考和回答,引出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对于那些和本课内容没有太大关联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探讨和解决。这样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节省课堂时间,避免跑题。

其次,不断丰富学生课堂阅读内容,不断扩大学生阅读面。丰富阅读内容,并不是强调阅读的数量,也不要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厌倦和压力,要利用课堂教学的机会,使学生的阅读素材多样化,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的阅读技巧,学会欣赏不同题材和体裁的作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多朗读,培养一定的语感,体会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家作品来阅读,培养自主阅读的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感受,让阅读成为丰富心灵、开阔眼界的重要方式。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篇8

[关键词]数学阅读方法指导重要性逻辑思维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24-025

在数学学习中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不仅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新课程强调加强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并指出教师应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数学的逻辑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加强数学阅读的指导十分重要。本文以小学数学阅读的重要性为出发点,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加强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展开详细论述,旨通过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1.最大限度发挥教材功能

加强数学阅读最直接的作用,在于加强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制专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结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学科特点等多种因素,精心编写而成的。例如,在低年级的数学中,教材编排更多侧重于学生通过示意图进行知识的学习。如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的学习,教材通过情景图的形式引入时间概念,使学生在认真阅读的过程中对数学理论、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全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数学学科不同于其他课程,其抽象概念较多,且数学语言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概括性。小学数学中有较多的应用题和看图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在准确阅读后,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合理的推理和有效解答。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可先让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前提下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通过方法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对类似算式进行逻辑推理,以得出该类型计算题的计算方法。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有效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语言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实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3.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既能使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时更加规范,促进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教学“位置与方向”一课时,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语言,合理组织自己想要表达的语言内容。在运用数学语言进行方向辨别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加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样教学,既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又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有效的数学阅读,在提高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前提下,培养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加强数学阅读方法的指导

1.加强教师引导,把握有效阅读的技巧

为提高数学阅读效率,教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全面阅读教材,找出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字词和重点句子,指导学生正确分析,并在重、难点处做好标记。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先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解决问题。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好地阅读教学内容,教师可结合几何学的特征,引导他们采用读练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前准备的几何道具,一边阅读一边感受实物。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很好的掌握阅读内容,又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对以后的几何知识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2.形成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教师应利用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较强的心理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布置阅读理解任务,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数学阅读。再次,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模拟买卖冰淇淋的情境,组织学生共同演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积极地进行数学阅读。另外,将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讲述贴合学生生活的数学故事,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3.加强自主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自主阅读的力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教学“扇形统计图”时,节约用水部分的内容学生能够自主进行阅读,教师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阅读内容,这也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一定的阅读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数学阅读方法指导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学生积极阅读,提升他们的数学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阅读对最大限度发挥教材的功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展开数学阅读,使他们更好地吸收教材知识,促进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加强学生数学阅读的指导,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总之,在加强小学数学阅读方法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更好进行数学阅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咏琴.阅读教学中“走一步,再走一步”[J].小学教学参考,2014(7).

[2]杨雪.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10(11):301~303.

[3]李敏.中高年段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以苏州某小学为例[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4,10(21):205~208.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150-01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提高阅读教学成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的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得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实现终身学习的勇气与精神。与此同时,阅读教学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渠道,阅读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自我完善的重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有效引导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关乎到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提高。随着新一轮的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地语文教师关注起阅读教学来,阅读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也给阅读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选择。下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采取有效策略,切实提升教学效率。

1科学创设语文情境.优化阅读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必须紧扣阅读文本,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帮助学生有效理解文章,真正让学生了解、熟悉和掌握课文中的字词句篇,理解文章内容。通过创设情境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展开想象,身临其境感受文中的人与事,真正进入课文的世界,不断体验和感悟文中意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创设有效阅读情境。一是通过音乐创设阅读情境。让动听美妙的音乐不断渲染情境,用音乐来激荡学生的心灵,抚慰学生的情绪,从而帮助学生达到不断深入理解文本的效果。需要强调地是,教师一定要针对性地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当的音乐,尽可能通过多媒体将音乐元素与阅读文本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联动起来,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借助图象创设阅读情境。通过形象逼真的画面,让学生直观立体地容亲近阅读内容,真正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地认知课文元素。三是开展文本剧情表演。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组织学生开展改编课本剧,通过分饰角色表演的方式,强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适时提出设疑问题,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阅读是学生思维变化的过程,需要学生的主动性参与。因此,语文阅读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情况,掌控好教学目标,及时调控阅读进程,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吸引学生边读边记、边读边思考,实现阅读教学的全面开花。通过问题设疑,让问题成为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在阅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问题的提出,从提问的质量到提问的方式,都是问题式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首先不能满篇问。在阅读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情况,适时在学生难以理解或领会的地方去发问,从而促进学生对阅读内容的深化和理解,而不能整篇文章都去设置问题。其次不能满堂问。语文课堂的提问要有张有弛,有的放矢。在阅读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抓住“问限”,通过恰当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深挖学生的内在潜力。教师在课堂所提的问题,要让学生有所思考才能得到答案,在回答之前需经过严谨的推理与合理的判断。再次提问要讲究次序。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讲究层次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不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循序渐进。总之,阅读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时机,对于学生的回答,同样也要把握评价的恰当性,引导学生对阅读所得信息进行深入的思考,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根据问题的价值,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直接讲解,或者也可以交给学生自主探究。

3合理分组讨论,深化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的有效提问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Goforit》

1前言

英语是当今全球化生活、交流的重要工具和技能,初中学生学英语主要还是通过书面语的形式获取,阅读则是最有效且最重要的学习英语方式之一。比如现在使用的这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Goforit》,增设了专门的阅读课程,通过大量而宽泛的阅读,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成为英语教师们和研究人员共同关心的话题。

2英语阅读课堂常见的问题

2.1阅读策略培训被忽视

英语阅读策略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英语阅读策略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之一,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培训和足够的重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教材中的阅读策略一知半解,甚至自己都不能清楚表达阅读策略如何使用,更谈不上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导学习者正确使用阅读策略。他们关注的是对教材内容的翻译理解以及对语言知识的训练,而不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从而导致阅读策略教学流于形式[2]。

2.2词汇准备、理解不足

新教材《Goforit》阅读题材涉及科学、自然、体育、音乐、社会历史、人物传记以及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篇章数量和词汇量都增加很多。学生容易被生词困扰,有的学生甚至会因为生词对阅读失去信心而放弃阅读。这时如果不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新词汇,则很难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谈不上提高阅读水平了。传统的词汇教学更多是属于机械性的记忆教学,教师喜欢通过领读、拼读、讲解词义、背诵、默写的方式传授生词,甚至脱离原文,直接根据课后的生词表机械授课[3];学生也往往是对着生词表死记硬背。这种机械记忆背得快忘得也快,如果记忆不与文章结合起来,在阅读时大脑很难快速反映出单词在文中的准确含义,更不要说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了。

2.3课堂互动、提问设计不足

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主要互动方式是“提问———回答”。教师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引导学生阅读的重要方法、手段。教师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从而提高阅读课堂的教学效果。语言学家普遍把问题分为三种类型:展示性问题(displayquestions),它不是真实的问题,不是要寻找教师所不知的信息,而是供练习语言时使用,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语言应用和对目标语的掌握情况;评价性问题(evaluativequestions),它是为了解决师生之间交流的困难,要求学生做出评价的问题;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questions),指教师不知道答案的问题,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可以自由发挥、各抒己见。当前,大部分课堂上教师提问的问题类型是展示性问题多于参考性问题,低层次问题多于高层次问题;教师使用启发策略和解释策略的比重高于探究策略[1];存在提问趣味性和参与问题回答的学生覆盖面不足的情况。

3提高英语阅读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3.1重视阅读策略培养

英语阅读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只有让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和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课堂上使用较频繁、有效的策略是引导学生学会略读(skimming)和预测(prediction)[2]。略读,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大意,快速掌握文章整体脉络。文章的起始段和找到每段的主题句是略读的关键。预测,是对文章逻辑、语法、线索的把握。掌握略读、预测等策略对提高阅读效果有很大帮助。

3.2培养学生猜测词义的能力

在阅读文章中出现生词是很正常的情况,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课堂阅读效率的有效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的能力和独立阅读的习惯。但是,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难免会遇到生词,所以教师在阅读课堂上要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对于无关细节问题回答和文章整体理解的生词,教师也可指导学生学会跳过,把握文章主体。

3.3发挥课堂提问技巧

3.3.1灵活运用参考性问题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不能只采用展示性问题,应注意将参考性问题和展示性问题相结合,各类型问题灵活运动。比如,在学生开始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背景知识提出与学生生活、经历相关的可以激发学习兴趣的参考性问题,为切入文章内容做准备[4]。在对整个文章的讲解和分析结束后,教师仍然可以使用参考性问题,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思考。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文中出现的现象和观点做出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英语思维养成,加深阅读理解。

3.3.2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分层次设置问题课堂提问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过易,起不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作用;过难,容易损伤学生自信心、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积极性。难易程度应控制在稍难但未超过学生水平为宜[5]。学生对阅读文章的接受理解程度有区别、反应有快慢,教师提问应考虑学生能力水平有区别设置不同水平的问题,并注意提问的层次性。

3.3.3增强问题趣味性,把握提问时机课堂提问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增强问题的趣味性。形式是多样的,比如,通过实物、图片、图表、音乐、录音等教具或多媒体技术营造问题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体验问题情境。在提问时教师应先提出问题,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后,再指定学生回答。尽量不要先指定学生后提出问题或者学生找到提问规律的情况,避免其他学生无所事事不积极思考。教师也可以采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猜谜等方式增强提问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乔晋芳.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教师提问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2.

[2]赵淑芳.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阅读策略教学浅析[J].科技信息,2010(12):152~154.

[3]江姬.浅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词汇教学策略[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4):44~45.

[4]孙宁.教师提问类型及其在英语阅读课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2008(1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