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的控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34:47

生产成本的控制篇1

【关键词】成本核算控制

一、绪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产成本高低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存亡。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成为其是否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在企业生产能力与市场交易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企业成本费用的节约与降低就等于增加收入和利润。同时,具备规范、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管理,还能使整个公司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增加企业的价值。

所以,在实务中,我们应当对成本战略及核算方法真正引起重视,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做到有效管控,提高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本文将从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出发,结合钢铁生产企业的实务逐一论述相关问题,期望能够为生产制造型企业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二、成本核算与控制概述

(一)成本核算概述

1.定义

成本核算是指: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确定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

2.内容

企业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包括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和制造费用。

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发生的费用支出并不都属于生产成本或会计核算当期的生产成本。为了正确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必须划清以下各项费用支出的界限:

a.资本支出和收益支出;

b.产品生产费用支出与期间费用支出;

c.各月份的费用;

d.各种产品的费用;

e.完工产品在产品的费用。

企业的成本核算过程,也是对产品成本的监督、管理过程,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要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

3.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产品成本核算工作较复杂,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的及时和准确,必须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a.建立和健全定额管理制度;

b.建立和健全材料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包括在产品盘点制度);

c.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

d.正确确定成本核算工作的组织方式。

(二)成本控制概述

承前,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更好的控制成本。

1.定义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业绩和效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乃至超过预期的成本限额。

2.内容

企业的成本控制包括成本分配与成本优化两大环节。成本分配解决如何归集、分配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的问题;成本优化解决如何使企业达到成本最小化的问题。

三、生产制造板块的成本管理职责体系

(一)财务部门的职责

a.制定公司成本管理制度和成本核算程序;

b.编制各项费用预算,参与工序定额耗用量的制定;

c.牵头组织制定公司计划成本;

d.牵头组织编制公司的成本计划和增收节支措施计划,并负责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单位和归口单位;

e.检查考核成本计划执行情况;

f.组织成本核算,编制成本报表,定期向经营层提交成本分析报告。

(二)技术部门的职责

a.根据公司战略建立和拓展公司产品数据库,并对产品物料定额消耗量进行测定(包括所有主辅料定额消耗)。

b.对老产品的物料定额进行优化和提升,作为次年定额调整的依据;

c.新产品试制当年测定当年试行物料消耗定额,次年纳入正式产品定额执行;

d.审批单项产品预算材质和技术标准;

e.严把质量关控制技术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严格控制废品率。

(三)生产管理部门的职责

a.科学分解生产工艺,确定产品定额消耗量;

b.加强公司内部计量管理,完备内部计量手段;

c.科学安排工艺布局和生产工期计划,提高产品完工率,严控窝工。

(四)经营管理部的职责

a.按产品目录制定产品定额成本并经审批后下达执行;

b.对单项产品计划成本进行审批并下达;

c.审批计件工资、人工费标准;

d.审批单项产品预算材料消耗量和材料损耗;

e.审批外包业务数量和价格。

(五)物资管理部的职责

a.定额物料价格水平的测定;

b.根据审批的产品材料消耗预算进行物质采购,并严格按限额领料预算发放材料;

c.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d.劳保用品、工具用品建立交旧领新、丢失赔偿等制度;

e.组织交旧物资回收利用,积极处理超储积压物资;

f.及时反映物资收、发、存动态,定期预测分析物资采购计划执行情况。

(六)人力资源部的职责

a.定额人力价格水平的测定;

b.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动态监控并提高人力资源成本的有效性。

四、对生产制造业成本管理的建议

(一)重视生产技术改革与创新,降低材料消耗和人工成本。在一定技术条件下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构成是一定的,企业只有通过改革生产技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材料消耗,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生产工人的工作效率,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二)严格对费用的审核与管理。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挖掘“降本”新潜力。

(四)建立完善的生产成本管理奖惩制度。

(五)注重成本效益观,树立“降本”新理念。

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实现由传统的“节约,节省”向现代效益观念的转变。若一种成本的增加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那么这种成本增加就符合成本效益观念。

生产成本的控制篇2

关键词:企业生产成本;控制;要点因素;分析

1.引言

对于企业生产成本的计算来说,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企业在运行过程中最大的成本,所以说对一个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够有效地增加一个企业的利润,使其能够快速地在市场站得住脚步,并迅速发展壮大,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就目前的许多企业,其生产成本的控制存在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其并不能使自己的生产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得其损失了很多项目或者说付出了劳动反而并没有盈利多少,因此,我们必须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一个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采取一些合理的、有效的手段,争取使得企业能够获得合理的利润。

2.企业对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通过上文我们不难发现一个企业如果能有效地控制其生产成本,它不仅仅是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利润那么简单,它还可以使其在获取某个项目时有很大的优势。下面说明一个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几点重要性的体现:①当一个企业合理、正常的发展时控制其生产成本能够有效地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②如果一个企业的利润提高了,它就很快有了更大的生产资本。③即使当一个企业由于市场经济的变化导致其所获收入下降时,我们对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可以对降低企业的收入下滑有很好的效果。我们知道,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一个企业的收入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应该有上涨和下滑的变化,而且除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这个主要的成本之外,对于一些人才的引进也需要一定的成本,人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其新鲜的血液,它能推动的企业向着更好更高的方向发展,所以说人才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于企业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对于一个收入下降的企业作用更大,能够使其不被市场所淘汰。

3.对企业生产成本控制时问题的分析

3.1企业缺乏控制生产成本的意识

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我们发现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企业面临着倒闭的问题,当然这些面临倒闭的企业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其缺乏对生产成本的控制的意识,使得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渐渐地走向深渊,一个企业对生产成本控制缺乏意识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①一个企业的管理层人员缺乏经验,没有这个控制生产成本的意识,企业的生产缺乏对企业合理安排的经验,比如在工作中只注重一些单一产品所产生的成本并对其控制,而没有对企业生产中的整体成本进行控制。②企业缺乏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生产成本关注度不高,导致员工们也不对成本进行过多的关注,没有形成对企业的共同建设的观念,从而导致其对企业不会考虑太多,在企业生产上造成很多的浪费,极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3.2企业规范制度的不完善

对于我国大大小小的企业来说,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和产品生产原材料有些重大的关系,企业生产成本大部分来自于对原材料的购买,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一个合理的原材料采购制度,导致企业里面的采购人员没有一些规则可以依靠,再加上企业中的员工缺乏一些企业生产的常识,在原材料的采购过程中不能进行合理的选择,导致企业会增加大量的生产成本,其次在购买原材料过程中,对材料的质量没有把好关,导致其买回来之后不能用,这样的话不仅会造成大量的浪费,还会增加企业很多的生产成本。

3.3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目标设置的不合理

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目标要根据企业整体生产成本的控制目标,在整体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设立,所以在其目标的设立上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说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整体的控制目标等等,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企业没有明确的整体控制目标,以致其在生产成本控制上只能按照整体目标进行定制,难免会使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目标定制与实际有差别,使得其在生产成本控制上比较盲目。

3.4生产调度安排不合理

如果一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其生产成本也会相应地降低,然而大多数企业在生产调度的安排上很不合理,使得工人们作业效率低下,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够完成任务,导致企业的总体生产效率比较低,因此在生产调度上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人尽其才,各司其职,以达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目的。

4.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要点

4.1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个企业如果要想在市场经济中对其生产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那么它就必须建立一些制度来合理地、科学地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做出一个比较完善的预测,使得生产成本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控制生产成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企业要有专业的人士按照企业里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下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制度,对一些企业内的花销做出合理的规定,当企业安排员工去采购一些企业生产原材料时,必须安排一些专业的团队,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并且对于原材料的购买要做出详细的记录,以及开出详细的单据,回公司要对其账目进行汇总。②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制度的建立除了在企业生产成本规划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在企业生产成本分析制度的基础上,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的产生进行合理的分析。③在企业生产中,我们还要建立企业生产成本的风险预警制度,因为在企业生产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这些情况就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超出了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控制,这就要对生产成本进行预警,必须采用一些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或者使得生产成本不会超出过多,这样就会使得企业即使超出了生产成本也会把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4.2生产成本内容的控制

一个企业的成本内容的分类有好多,但多数企业把成本控制内容分为事先、事中和事后。企业在事前成本控制主要是在产品的设计和预期的生产工艺上,企业的事中生产控制主要是控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原材料的利用率、水电的使用量、人员的利用率等等,在人员设置上必须要合理,不能养一些闲人来降低企业的生产率和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企业的事后成本控制主要是对企业在完成生产后的运输、销售等产生的生产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在企业生产过程中,要按照企业生产成本的内容,制定出明确的生产成本控制方案。

生产成本的控制篇3

【关键词】混凝土;生产成本;控制;方法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原材料价格波动不稳,企业融资困难,在混凝土行业联合重组的趋势下,企业更应该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适当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减轻竞争压力,保障企业合理受益。

一、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概述

(一)生产成本和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概念

生产成本其实就是指生产活动的成本,生产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凝土生产成本就是指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其材料费、人工费与机械费以及其他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

(二)混凝土生产成本的组成

1.原材料费用:水泥、外加剂、砂和石等;

2.人工费用:主要是指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操作工的工资、配合混凝土生产的所有辅助人员的工资以及运输司机的工资;

3.机械费:其主要是指混凝生产所需的搅拌机、泵车、罐车和装载机等各种机械的折旧以及其维修费用,同时维持这些机械设备正常运转的油料费用与配件费用;

4.其他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水电费用参与渣土运输费用等,生产管理层人员的费用。

二、目前我国混凝土生产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费用管理不够严格

其主要表现如下:对水的消耗没有进行有效地控制,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浪费现象,洗车用水未循环使用;办公室电灯、饮水机与空调等管理不善;小车汽油与维修费用等无定额。

(二)材料成本控制没有到位

如:搅拌站的计量不够准确,没有实施相应的计量检测,其磅差较大,泵送管与卡子的质量差,其消耗比较高,泵送的消耗没有定额,在实际施工现场中经常出现卡子流失的现象;所采用的水泥质量过剩导致浪费。

(三)机械费用的控制还存在着一定盲区

如:车辆的利用率比较低,其调度不是很协调等,窝工与等待现象较为严重,在实际施工现场中,经常存在一个泵车在一天所打的混凝土方数才20方,其生产效率比较低下;设备的维护与保养不够,发生故障的频率较高,同时设备的管理较为弱化;车与泵等相关设备的老化,导致其维修的成本较高,设备换件与维修的频率较大,其维护费用严重超出了规定费用的范围内。此外,对混凝土配合比没有进行优化。

三、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控制对象与程序

(一)控制对象

混凝土生产成本控制的对象为:在生产混凝土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人工费用、机械费用与材料费用,同时还包括和混凝土生产相关的一些电费与其他费用等;

(二)控制程序

1.根据配合比制定成本控制所对应的标准成本,它不仅是企业多年积累的历史数据,同时也是评判混凝土材料控制一个依据与指标。

2.对混凝土生产形成过程的控制,实施开源节流降耗,这一步为控制成本的一个关键环节。

3.分析成本差异,将标准成本与实际产生的成本进行比较,对实际的生产成本实施差异分析,将偏离标准成本的相关因素找出来,重点抓成本管理控制较为薄弱的环节,以此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生产成本。

四、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控制方法

控制产品成本可采取全方位控制的方法,其主要包括在生产之前的成本控制、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的成本控制以及生产后的成本控制等,除了要制定相应的成本控制目标以外,还要对其成本进行仔细地分析,根据其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具体可从以下几点来实施管理与控制:

(一)控制材料成本

在混凝土的生产成本中,其原材料费用大约占总成本比例68%—71%,是控制成本最重要的一个对象。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就在于对其定额的控制,简而言就是事先制定产品生产成本所消耗的定额。在生产成本控制中,材料费用的控制不仅是一个难点,同时也是其重点,在材料管理控制中,应该抓住两个重点,即控制材料消耗数量与材料的购买价格。

1.采购计划:按照相关生产信息,生产部门提出关于材料采购的品种以及数量,构建相应的原材料采购计划与审批制度。

2.材料购买单价的控制:构建严格主材招标机制,及时了解与掌握供应商所供应的单价,安排相关人员对市场主材的单价进行监控,同时还要和供应商签订相应合同,确保其原材料的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接轨。

3.库存管理控制。第一,对物资采购的库存量进行严格控制,构建严格的原材料与配件领用制度,严格进行库存管理出入库手续的制定,明确批料人与领料人的职责,避免出现材料超领与超耗等现象。第二,构建相应的采购验货机制与报损制度。

4.材料消耗数量控制。第一,构建定额领料制度,在成本控制基础工作中定额管理是其核心,只有按照定额来领料,才可有效控制材料的成本。第二,可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若在定额范围内有效节约了材料,应该进行相应的奖励,若非必须原因而造成材料浪费的应该承担相应的损失,若其情况较为严重,应该对当事人实施责任追究,以此提高员工节约材料的积极性。

5.材料盘点控制。定期盘点混凝土材料,制定相应的盘点表,对材料消耗数量进行及时地统计,对比分析微机用量与标准配合比用量,将原材料不合理环节及时找出来,并进行纠正。同时还要加强检测材料计量工具,通过专业的计量机构来检测材料进库环节的地磅以及传感器,以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二)人工费用的控制

在控制人工费用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制定人工定额与计件工资薪酬激励制度,按照人工费定额,描述每一个工序的岗位职责,在其职责范围内进行人工费定额的制定,以此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其劳动的生产效率。按照生产方量采取计件工资的方式,减少与防止无效劳动,以此提高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

(三)机械费用控制

1.按照混凝土生产的需求,合理地选用机械,不可进行盲目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这些机械设备,合理调度其内部,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率,以此提高其工作效率,减少其机械设备的采购费用。

2.增强对其的保养与维护,促使机械设备处于一种最佳的使用状态,以此有效减少其维修费用。在生产过程中,应记录好装载机、罐车以及泵车的使用情况,加大对其维护与保养,同时还要定期对这些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大的检修,以此避免设备出现提前报废的问题。在使用租入机械设备的时候,不可让机械设备闲置待工,应该最大程度发挥其功能,从而提高其产量,减少其成本。

(四)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的控制

1.回收利用混凝土生产所剩下的废料,应用节能设备来减少企业能源的消耗,以此达到减少成本的目的,同时还要杜绝流水现象的发生。

2.根据实际情况,事先进行间接费用开支标准的制定,编制相应的间接费用预算,通过预算来控制间接费用,以此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五)结语

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灵活应用混凝土生产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加大对混凝土生产成本的控制,规避我国混凝土生产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采取全方位控制的方法,对材料成本、人工费用、机械费用及其他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等都按控制程序进行控制,以便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生产成本,在竞争中取得独特优势,使企业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孔凡敏,孙晓明,杨励刚等.砂含泥量对掺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的技术经济指标影响[J].混凝土,2011,(2):95-96,112.

生产成本的控制篇4

关键词: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控制和优化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178-01

1前言

笔者作为重庆市新力园林景观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会计从业人员,通过实际的工作经验,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业企业生产成本认识。就笔者所认识到的,目前我国的工业企业由于起步较晚,而面对的经营环境又不断变化愈发复杂,经济结构又日益调整,加之国内外的市场竞争日益剧烈,各种成本上涨,使得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那么,工业企业要想在如此严峻的生存斗争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就要首先考虑使用成本战略,尽可能的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为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打好基础性工作。那么,工业企业到底该如何来优化生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呢?本文将尝试着探讨。

2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内涵

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指的就是企业在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耗费和支出费用,也可以被称为制造成本,其包括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换句话说,生产成本就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等构成的成本项目。当工业企业在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时,必然会产生各种生产费用,而对于这些费用的支出就是构成了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总和。一般来说,这些成本往往是用货币形式来表现的。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率与利润和经营效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关联,即是说生产成本越低,其利润就越高,经营效率也就越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就是指企业针对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总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一般包含了建立生产成本管理制度,预测生产成本,确定生产成本目标,制订各项消耗定额和费用预算,编制生产成本计划,拟定降低生产成本措施以及施行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工业企业进行生产成本的控制和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给管理者提供较为真实可靠的生产成本信息,进而便于管理者进行决策和管理。从这方面来看,生产成本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而,工业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3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说我们知道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和控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目前,由于我国工业企业发展的时间不长,起步较晚,对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难题一直很难解决,这和我们生产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尚处于初期和摸索阶段有着很大的关系。具体问题包括:

(1)目前很多工业企业对于生产成本管理的意识还不够高,而这恰恰是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核心所在,从而导致了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仅仅局限于某些生产过程或者成本核算上,还没有拓展到技术领域和流通领域。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很多工业企业仅仅在意事后的成本管理,不重视事先的预防性生产成本管理,并且把生产成本管理简单的视作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导致了成本降低然而质量和效益下降;

(2)我国工业企业目前面对的供应链环节中,由于企业的采购点过于分散,采购信息不够透明化和公开化,原材料的中间采购环节过于繁多,不够简化和方便,使得工业企业的物资采购的成本过于高昂,这给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管理造成了较大的困惑和压力,因为每经过一个采购环节,成本就会提高不少,并且也无形中拉长了原材料的采购时间段;

(3)工业企业的库存虽然具有整合需求和供给、维持各项活动顺畅进行的功能,但是其也离不开成本的投入和支出,这主要是因为工业企业的库存准确率低,周转次数低,使得工业企业的库存管理不够完善,从而给工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资金压力。此外,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生产成本的信息记录不够准确和完整,即使有一定的信息,但是利用效率比较低下。

4优化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方法

应该来说,我国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控制和优化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企业的收入与成本之差就是企业的利润所得,而收入往往是不能事先确定的因素,因而,工业企业要真正提高生产经营的效益,就必须尽快采取一定的方法来设法降低生产成本。一般来说,工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是具有一定意义的行为,因为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及时有效得到降低,就说明企业的利润能够得到真正有效的提高。因而,工业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尽力在生产环节上多下功夫,以此来切实有效的提高经济效益。那么,工业企业到底应该如何来真正加强和优化自身的生产成本控制和管理呢?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1)工业企业要切实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效益,就应该使用精益的生产方式进行成本管理,因为精益生产方式管理就是企业要尽可能的拉动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努力减少或者消除各种不必要的浪费行为的发生,从而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一般来说,精益生产方式通过采取看板式生产方式来成功实现生产过程的有效产出,尽量减少积压。这就是工业企业的生产尽可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改变传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大库存造成的积压和浪费,通过实行同步化、均衡化的生产来有效改善整个生产布局,根本性的解决成本过高,资金周转较为困难的窘境。

此外,精益生产方式还能够有效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从安全方面又降低了生产成本。

(2)工业企业的生产还可以实行流线化的生产模式,根据产品类别来有效缩短生产中不必要的时间和距离浪费,有效解决传统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频繁发生的生产不顺,周期拖延等问题,使得整体的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尽量减少人员调配困难。工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效应来尽力降低生产成本,不断改进生产管理方法,提高组织的生产与运作效率。另外,工业企业还应该以以物料需求计划为核心,应用思想和方法的“人-机”应用系统,尽可能的在周密计划的指引之下,优化企业的整体生产过程。应该来说,无论是精益生产方式还是学习效应方法还是“人-机”应用系统,都具有各自的优点,总体上都能够帮助工业企业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以低成本策略来有效战胜竞争对手,提高部门和项目之间的协作水平,预测结论也非常可靠,强调以销定产,从而实现有效平衡。

(3)几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仍然没有完全过去,我国工业企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就必须真实有效的实施“勤俭节约、挖潜增效”的发展策略,根据自身的新特点和变化来树立生产成本管理的新观念,并应用新思路去拓展生产成本管理的新领域,严控采购成本,进一步完善采购流程,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生产成本,按照库存改进指导原则,加强企业的库存管理,有效控制企业库存的成本费用。此外,工业企业还应该进一步加强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尽可能的创新各种管理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科学可行的管理方法来切实改善工业企业的生产成本过高的现状,充分挖掘出企业的内部潜力,帮助企业尽快走出生产经营的低谷。至于工业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上涨,企业可以尽快的使用创新化的技术手段来控制成本的支出费用,还可以创新各种生产工艺,能够为降低成本出一份力。另外,工业企业的人力资源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工业企业一定要培养多技能的员工,充分合理使用宝贵的人力资源,稳住技术熟练的员工,降低生产成本。

(4)工业企业还可以尽力优化生产作业调度方案,以此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此外,工业企业不断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都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工业企业可以合适控制住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保证生产成本的真实性,生产成本的完整性,生产成本的准确性以及生产成本的安全性。然而,工业企业要真正做好内部控制,就必须首先做好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一般来说,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内部控制环境包含了以下因素,即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员工的胜任能力和职业品行以及内部审计,这是工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性条件。此外,工业企业还要适当的进行风险评估,对各种生产成本风险进行适时评估和监控,并有效的实现信息系统的沟通交流,加强生产成本控制,使得企业在面对多种不利因素的情形的时候,能够有效控制好生产成本,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生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冯俊.中小企业生产成本管理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李润茹.精益生产方式研究及生产方式的未来[J].经济师,2005,(11).

生产成本的控制篇5

【关键词】粮食生产成本;直接费用;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自从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粮食价格终于冲破计划经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随生产成本与供求关系波动,且与世界市场保持着联动关系。但在近年国际粮食供求关系紧张,库存急剧减少,从而价格急剧上涨的时候,这种联动关系不得不中断。2007年年底,为有利国计民生,保持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开始控制乃至禁止粮食出口,并且向市场投入了大量国家储备粮,平抑粮价的上涨势头。因而中国居民的“米袋子”一直保持着充足的供应,价格也相对平稳。但我国的粮价仍有较大的来自国际市场的上涨压力,若想长久地将粮食价格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笔者认为:除了政府继续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尤其是给种粮者相应的补贴外,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也是不可或缺的长远且有效之计。

依据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粮食的生产成本可由直接费用、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降低粮食生产成本要从控制这三部分费用入手。

一、控制粮食生产直接费用的措施

种子、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构成粮食生产的直接费用。总体来看,我国粮食生产的直接费用过高。近年来,我国主要农资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扬,而粮食价格虽也有提高,可幅度却小于农资产品。以2008年为例,主要农资价格相对于2007年同期的涨幅基本上在10%以上,有的甚至远远高于10%(见表1),而主要粮食作物的最低收购价格涨幅却小于或等于10%,例如在2008年国家两次提高稻谷的最低收购价,使其相对提高了9%―10%,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提高4%―7%。这种主要粮食作物与农资产品价格涨幅上的差距,势必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乃至其种粮的积极性。

针对粮食生产直接材料支出偏高的状况,应大力扶持农资生产企业,给予优惠的政策扶持甚至补贴,防止农资产品价格过快地增长,必要时可将农资产品限价,以降低种粮的直接费用。但限价只能一时解决粮食的直接成本过高问题,却不是长久之计,因其可能会损害到农资生产企业的利益,使其成本无法消化,产生亏损。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实行粮食收购价格与主要农资产品(如种子,化肥等)的价格联动。虽然国家发改委2008年10月20日公布了六项措施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并首次提出建立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与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联动机制,但这种联动还不足以抵消粮食收购价格上涨低于农资产品价格上涨的负效应。从我国的现阶段情况看,期望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来达到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是不现实的,因此,继续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比价关系,充分发挥市场价格对粮食增产增收的促进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在农资产品价格上涨较快的年度,各地区根据农资价格的上升幅度,相应地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格。此举既顾全了农资生产企业的经济利益,又保全了农资价格大幅上涨时农民种田的积极性。

二是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其中销售中间环节过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大型生产厂家对农民的直销网络势在必行。政府在农用生产资料直销网点建设上要增加投入,降低厂家的销售成本,且给农民购买农资产品提供最大方便,从而达到有效降低粮食生产所需的农用资料价格的目的;另外,也可团购农用物资,降低生产成本。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农资公司龙头企业订购种子和化肥等农用物资,这种独特的团购方式赢得了众多的优惠条件,体现出明显的团购优势,购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零售价格。

三是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农资价格的监测,密切关注农资市场的价格动态,及时了解农资的供给和需求情况,严厉打击流通环节的囤积居奇和假冒伪劣行为,建立健全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储备和调控机制,平抑市场价格,防止农资价格的过快增长。

此外,加大科研公关,培育小麦、玉米新品种,提高粮食产量,摊薄每公斤粮食所包含的农资费用,也是一个可行之策。这需要加强对现有务农人员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鼓励支持创办一些不同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农业职校等,吸收农民参加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努力造就一代新型农民;还要建立健全新形势下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体系、服务机制,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下种、合理施肥、安全用药,逐渐克服大播量、大肥量、大水量和滥用药的不良习惯,最大限度地降低种地成本,增加种植效益,实现节能增效。

二、控制粮食生产直接人工的措施

我国粮食生产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人地矛盾突出,经营规模小。目前全国约有2.3亿农户,每户经营耕地平均只有6亩,而这6亩耕地又被分割成零星的若干小块,由于农地难以转让,这就把亿万农户都固定在小块土地上,从事着以自给性为特征的生产。这种生产方式决定了用工费用始终是粮食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否认,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导致用工不断减少,2005―2008年每亩粮食的用工天数分别为:9.97日、9.59日、8.69日、8.46日,分别比上年减少10.2%、3.8%、9.4%、2.6%。但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加,我国农村劳动力出现短缺现象,部分地区在农忙季节甚至无工可雇。劳动力的供不应求导致劳动力价格逐年上升。近年来各地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职工工资,农民工收入也相应增加,使得这几年农村雇工工价年年提高。2005―2008年粮食作物平均雇工工价分别为:22.51元/人、25.84元/人、30.18元/人,32.20元/人,分别比上年提高19.7%、14.8%、16.8%、6.63%。劳动力价格上升幅度大于由于机械化程度提高而导致的用工数量的减少幅度,因此粮食生产的用工费用实际有所增加。在2008年下半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经济效益萎缩乃至破产倒闭,对进城务工人员的需求数量锐减,使得大批农民工返乡,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农村劳动力短缺现象,用工费用的增长幅度将会放缓,但这只一种暂时或短期的回落。

为有效降低粮食生产直接人工支出,首先,应继续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鼓励农业规模经营。其次,考虑到近年来有的地方的“打工潮”导致农村“空心化”日益严重,留守农村的多是一些老人和小孩,农业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严重撂荒的现象,如今农民工陆续返乡,政府部门可以引导他们利用中央重农惠农的政策,投身农业生产,减少雇工数量。最后,各地政府应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组织部分返乡的农民工组成劳动服务公司,规范管理,并在工商登记、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利用他们手中所掌握的技术,为农户提供修建水电设施、运输、收割等服务,既能促进农民工的再就业,又能有效降低农户的用工费用。

三、控制粮食生产制造费用的措施

借鉴成本会计中制造费用的概念,粮食生产中的某些费用具有工业产品制造费用的特点,包含土地承包费用、水电费用各项。其中,土地成本占种粮全部制造费用的80%以上。土地成本指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中的成本,包括流转地租金和自营地折租。即农民转包、承包土地的土地转、承包费及农民自己享有经营权的土地如果转包给他人所能获得的租金。近年来,种粮的制造费用上涨较快,正是源于土地承包费的上涨。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提供给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机会骤然下降,相当多的人回家种田。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开展了新一轮土地承包,农户间竞争增强,相应抬高了土地承包费。

为了降低粮食生产中的制造费用,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必须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依法加强农村土地承包规范管理。一是乡村组织要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所有承包资料档案健全完备,长期保存完好。二是围绕承包合同管理、承包经营权证书管理、机动地管理、土地流转管理等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形成规范的工作规程,使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要有效避免因乱收费而增加农民的负担。

其次,正确引导承包土地规范流转。农户间规模少,期限较短的土地流转,可以签订简易合同;流转规模较大,期限较长的,应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明确流转方式、用途、面积、坐落以及流转双方的责、权、利、附加条件、违约责任等;对目前已形成稳定的流转关系,但未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要督促流转双方订立流转合同;对已签订流转合同的,要对合同进行备案审查和鉴证,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纠纷。避免由于土地承包关系不明、流转频繁,农民不愿或不敢在承包地加大投入,从而影响粮食生产。

再次,要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目前全国仍有亿万亩的中低产田,蕴藏着难以估量的粮食生产能力,应进一步加大资金、技术的投入力度,加快改造步伐,力争早日形成粮食的实际生产能力,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大幅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

最后,继续抓紧抓好延包后续的完善工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抓紧组织做好延包后的完善工作,妥善解决遗留问题。不得以各种理由侵占农民已承包土地,公有设施的建设需要占用部分农民已承包土地的,要给予相应的补偿,避免农户增加土地使用的隐性成本。

【参考文献】

[1]丁声俊.试论粮食流通现代化[J].现代农业,2007(5).

[2]农业部.关于做好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S].农经发[2008]10号.

生产成本的控制篇6

1.1可选择性与其他企业的成本控制相比,机械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具有可选择性。机械制造企业中,成本控制的对象具有多种发展的可能,企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从而满足企业发展的各种需要。

1.2全面性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具有全面性的特点,主要是指成本控制可以贯穿于机械制造的始终。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涉及到的各项成本收支,工作人员通过控制方法可以有效掌控各阶段的成本支出状况。

1.3连续性与其他企业成本控制相比,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还具有连续性的特点。机械企业成本控制与产品的构成比例有直接关系,如果对某产品价格已经做出要求,想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降低成本投入。这就需要成本控制工作从产品生产、设计以及经营等各个环节着手,把成本控制渗透到各领域。

2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2.1成本管理观念问题部分机械制造企业过分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忽视了产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导致企业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提升。另外,还有的企业将成本控制工作的范围局限在企业内部,忽视了产品从生产到经营期间成本管理的作用,这些现象都是企业职工成本管理意识偏低的表现。

2.2成本管理方法手段落后目前,信息技术在各企业获得广泛应用,并在成本管理上取得良好的效益。受机械制造企业自身和特点的影响,机械制造企业电算化程度普遍偏低,导致成本管理方法和手段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步伐脱轨。

2.3信息化问题严重机械制造企业存在大量的信息转换,信息内容主要涉及生产、供应、销售以及人、财、物等多个方面。机械制造企业通常采用人工信息传递的手段传递信息,导致信息失真、可靠性和准确性偏低等问题,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2.4成本核算不及时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成本控制工作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受机械制造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生产管理中的成本控制应该具有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但是,这些因素在机械制造企业存在明显不足,导致成本核算不及时,成本控制问题重重。

3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成本控制的优化策略

3.1转变管理观念,健全管理制度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必须高度重视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首先,企业管理者应该转变职工管理观念,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满足现代市场的需求为目标,分析和研究最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另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成本管理制度,将成本管理工作渗透到机械制造的始终,将成本管理的职责细化到每个部门、每位职工手上,引导职工正确认识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2降低材料成本,减少人工费用降低材料成本,减少人工费用是强化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机械制造企业应该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材料选购。选购人员应该在明确市场材料基本价格的前提下,多方面调查,选择最优的生产厂家。选购材料时,需要对材料的质量合格证书以及出厂证明进行检查,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后签订购买合同。另外,企业还应该对人工成本进行控制,减少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的投入量,确保人工投入成本的实用性,优化企业的成本控制。

3.3改进产品设计,提高自动化水平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还需要企业改进产品设计。机械制造企业应该从生产工艺的优化着手,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着手,提高施工工艺的同时,减少因施工浪费产生的成本投入。改进产品设计还需要企业结合现代科技改进产品生产设备,对生产工序进行调整,从而降低生产管理中的成本投入。另外,企业还应该提高机械自动化水平,综合运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从企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建立先进的管理模式,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成本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3.4强化现场控制,加强经济核算现场控制是优化机械制造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管理,提高生产现场生产过程的质量。现场控制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减少因施工错误产生的经济浪费。另外,企业还应该加强经济核算,重点关注生产过程中各种开销状况,要求各部门制定开销流程单,了解各部门费用支出的原因,减少因利益需求产生的成本投入。

生产成本的控制篇7

【关键词】板木家具;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大规模定制

板木家具是指家具基材采用实木和人造板,外观结构保持实木框架,面板表面采用实木木皮装饰,并且以五金连接件接合的家具。它作为一种中档商品,直接面对着消费者千差万别的个性化需求,因而采用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无疑为其多样化需求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案。大规模定制是一种集企业-客户-供应商-环境于一体,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整体优化的观点,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的各种资源,在标准化技术、现代设计方法学、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支持下,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以大批量生产低成本、高质量产品和高效率提供定制产品、服务的一种生产方式。在大规模定制模式下,板木家具的成本可以理解为家具产品生产和销售的总花费,也即各种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总和。在板木家具中,生产成本一般占

50%~60%,其比重之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水平。因而在板木家具的生产过程中,控制和降低其生产成本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立足标准化原理,通过设计控制家具成本

设计是产品从概念状态转为现实状态的首个程序,它决定着产品的材料、结构和生产工艺等要素,它决定着产品80%的成本费用。在板木家具中,设计从头至尾都与生产成本产生着天然的联系。优秀的设计不仅使产品有着良好的功能,精致的外观,而且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加附加值。利用标准化设计是大规模定制板木家具的基本内涵之一,其特点是采用共性条件(如零件规格、材料种类、工艺类型等),制定统一的标准(材料、结构、生产工艺),以制造经济合理、技术成熟,又满足市场需求的家具产品。标准化设计带来的效益相当明显,不仅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加快生产进度,还可以实现家具产品零部件的统一规格化,节约了生产材料和生产成本。板木家具中,由于大部分采用的是板式家具的结构形式,因而实施标准化首先就要对家具内部多样化进行简化和统一化处理。简化不仅包括家具产品的品种和规格的简化同时还包括零部件的尺寸、规格和工艺的简化,其目的就是经过科学地筛选,剔除多余的、低效的、可替换的环节部分,精炼出高效的能满足全面需求的部分。而统一化就是在多个或单个家具中将二个或多个规格的家具部件合二为一,使统一化的零部件在众多产品中可以任意互换,以消除不必要的多样性,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在大规模定制模式下,标准化设计一般有四种基本的方法:通用化设计、系列化设计、组合化设计和模块化设计。

1.通用化和系列化设计。通用化设计是指同一类型不同规格或不同类型产品中结构相似的零部件,经过统一后可以彼此互换的一种设计方法。通用化是建立在互换性的基础上的,它要求不经挑选,同规格的产品可以任意互换。但互换的前提条件是要有好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例如同种风格系列的书柜和电视柜,所有的抽屉规格都可通用,能够互换;又如在四门衣柜和三门衣柜中,一些门板门框能够互换,具有通用性特点,甚至将此零件、部件上升为标准件,运用到其他柜体或家具中。

系列化设计是将同一品种或同一类型产品的规格按照最佳数列科学地排列,以最少的品种,满足最广泛的需要。在板木家具中,大部分板件和部件都能达到系列化的目的,无论是实木框架的系列化还是内部板式板件的系列化。比如定制的板木衣柜,无论是外部的门,还是内部空间搁板和隔板,都可以依据一定的数列进行变化,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前提下,仅仅改变尺寸就能达到系列化的目的。

因此,通用化和系列化都能合理简化产品品种,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实现专业化生产,最大限度减少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重复劳动,防止不必要的多样化,提高生产效率。

2.组合化和模块化设计。组合化设计是重复利用标准单元或通用单元,拼合成可满足各种不同需要的具有新功能产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其核心就是用较少的规格种类组合成较多的制品,类似于“积木化”设计。如我们熟悉的七巧板,它有七个单元,通过这些单元可以组合出多种图形。在板木家具中,只要事先设计好家具零部件单元就能通过“搭积木”的方法组合出多种家具产品。

模块化设计是综合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等形式的高级形式。结构复杂、类型功能多变的家具,利用模块化设计的效果尤为明显。结构越复杂,类型功能越多,意味着模块越多,因而通过系列化、通用化和组合化设计后,所得到的产品种类就越多。模块是模数化的基础,它由子模块和元件组合构成,既可独立,又可成系列或单独构造出标准化单元,然后通过不同形式的接口与其他单元组成产品,具有可分、可合、可互换的特性。利用模块化设计的板木家具不仅能够实现技术和资源的重用,还能快速衍生出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增强产品的维护性。

生产成本的控制篇8

关键词:现代价值链理论化妆品生产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化妆品的生产总值年年上升,据2009年统计,我国化妆品销售额每年在亿元以上的厂家有50余家,每年销售额达到5亿元的有12家。同年,我国的化妆品出口总量达到16.6亿吨,出口额为10.29亿美元,而随着全球区域经济的形成,我国与东盟也正式达成贸易协定,因此,未来我国化妆品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这意味着我国的化妆品厂家需要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如果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则化妆品厂家将很难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立足。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是提高企业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下化妆品生产成本控制的要点

传统的商品成本控制方法是在所有可能会影响成本的环节上都尽可能的控制,通过无差别的严格控制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是指通过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利润;现代价值链的理论是指如果某个环节能给顾客带来最大的价值,那么就要尽可能在该环节上满足顾客的需要,产生最大的价值,比如一件商品可能产生物质生产的价值、服务中产生的价值、信息和知识上带来的价值,其中哪种价值的控制最能影响对商品成本的控制,就要集中力量使该环节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价值,现代价值链理论下成本的控制关注的是性价比,即成本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化妆品生产的关键成本为推广成本和生产成本。推广成本决定化妆品是否能在特定的消费群体中打响自己的品牌,生产成本决定化妆品产品的质量,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化妆品行业的生产成本主要是制造包装成本,它包括化妆品生产必须具备的各种材料、生产设备、生产动力等;工资支出的费用,它包括给予员工的工资与其它各种福利费用等。其中化妆品生产需要的材料种类超过一千种,它的制造包装成本又占生产成本支出的80%-85%,因此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的重点,就是对制造包装成本进行控制,其中要对材料进行重点控制。

二、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下化妆品生产成本控制的实例

化妆品行业的特点:需要的材料多、材料的产地分散、材料核算复杂,所以做化妆品制造成本核算时,常常会出现很多难题。现以一则在现代价值理论下化妆品制造费用进行核算的实例说明怎样通过核算对制造包装成本进行控制。

(一)材料的成本控制问题

该化妆品生产厂家生产一样化妆品需要一种材料,该材料在不同的生产地点有不同的单价,现化妆品需要一种化妆品材料,而它能在甲、乙、丙、丁四个地区都能采购得到。现以甲地说明,甲地该材料价格为50元/kg,乙地该材料为55元/kg,丙,丁等地暂略。现甲地每公斤的价格涨为60元/kg,那么如果减少在甲地购买该材料,转而去乙地购买该材料,以满足生产需要。但实际上只要有一处的材料成本变化,其它地区的成本价格都会相应的变化。所以要控制成本实际上是需要控制该材料的综合成本,综合考虑的因素应包括该原材料的购买价格、运输费用、采购到达时间、仓储成本等因素。

(二)成本的变化控制问题

依然以上例来说,可是由于种种原因,甲地由于该材料变少,所以存放仓库的价格降低。那么如果大量在甲地购买该材料并入库,其综合的成本可能比原先未涨价以前需要的综合成本更少。此时采购该材料的综全成本与单价没有对应的关系。同时,可能由于该种材料在甲地大量的采购,那么会影响其它各地采购数量的变化。要对化妆品成本进行控制,就需要对同一种材料不同地点的库存与价格等因素都进行控制,否则会出现制造成本难以控制的情况。由于该材料的实际价格与多种因素有关,仅仅只记录该材料的单价与数量,将不能体现出制造成本控制的结果,为了让成本更有效的得到体现,需要拟出合理的价格评估标准说明成本的真实变化。

三、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下化妆品生产成本控制的分析

(一)以金额为对象记录材料成本

从以上材料成本的单价和数量可以看到,如果以材料的单价和数量进行统计,它不能准确的反映出成本的变化,然而如果以成本金额为对象,那么就可以体现出不同地区材料的实际成本的支出。以金额为对象,通过金额可以直接反应哪个地区的材料采购成本最低。

(二)以科学的评估指标记录材料成本

从以上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影响化妆品材料成本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将每一项因素都进行详细统计,则可能需要核实太多的数据,从而使数据的统计变得繁锁,特别是大型的化妆品生产企业更不能使用该种记录方法,为了科学记录材料成本且能反映影响材料的各种因素,就需要对影响成本的因素进行评价,并制定合理的指标,通过科学的评估指标记录材料成本。

(三)制定科学的统计方法

要让材料成本的记录能真实的反映出材料成本的支出情况,且需要记录影响材料成本各种因素的变化,就需要事先根据当地的情况做科学的记录。这种计划的数值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日期的变化、市场的变化预先做好计划,再根据各种因素的影响作好科学的统计。

四、结束语

基于现代价值链理论的化妆品生产成本控制方法即对化妆品影响最大的环节进行重点控制,使化妆品能得到更大利润的方法。对化妆品生产厂家来说,对化妆品成本影响最大的环节为生产成本,尤其是生产材料的成本最能影响化妆品生产的成本,所以要通过合理的方法对它的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基于价值链体系的企业成本控制实施条件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3(5)

[2]臧勇.基于价值链体系的企业成本控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

生产成本的控制篇9

摘要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是企业的一项常规性基础性工作。强化管理、规范核算是企业财务工作及相关业务工作的重点。本文首先分析了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的特点,然后基于其特点提出改善企业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的对策措施,即精细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

关键词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精细

1.引言

决定企业盈亏的直接因素主要两点:一是产品的价格,二是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价格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产品价格的高低是不以企业意志为转移的,除少数垄断行业外,一般情况下企业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价格。因此,能否取得成本优势就成了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加强生产成本管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着力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基础管理和消耗控制存在的问题,大力推进企业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内部控制的特点

生产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全方位的管理过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将所有影响到产品成本的各个环节全部纳入到内部控制之中,这其中包括供应部门、仓储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等。在建立内部控制措施时,应该在财务部门负责全面成本费用管理的基础上,再由各个相关职能部门实施归口管理,形成一种各责任主体权责分明、制衡有力的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机制。

在成本核算控制环节,还应当结合企业自身特点、生产工艺流程制定切合实际的成本费用核算管理制度、明确成本核算的依据、开支范围、核算方法,明确成本费用的原始单据传递的处理流程,制定合理的成本核算、费用确认制度,保证各项成本费用开支的合法性、合理性及核算的正确性。由于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问题多、难度大,情况也更复杂。

3.精细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

3.1完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

实行生产成本各级管理体制。企业对各个基层单位负责生产成本管理的负责人及财务部门人员、销售管理人员要逐级控制,逐级负责,哪一层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在成本核算出现问题,就追究责任,在生产层的员工,一定要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去加工产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消耗,财务人员要加强成本核算制度,将各级核算到位,在企业实行生产成本各级管理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重视建立科学规范的生产成本管理体系,在员工中开展增收节支,努力降低生产成本的教育活动,全面树立增收节支的意识,适当增加激励制度,鼓励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这项活动中。生产成本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参与到生产过程的全方位管理的体系,不是一个部门就能解决的问题,是靠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才能实现的系统工程。

精细管理、实现生产成本的全过程控制。企业要完善内部责任制,将产品的成本管理和原料消耗控制在经济考核体系中充分体现,坚决杜绝基层单位普遍存在的成本管理职责不清,原材料消耗记录不规范等现象。控制产品收入实现后成本倒装,人为更改消耗指标等严重的错误,财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定额和预算控制生产成本,按照预定的目标去考核成本的多少,按照措施去减少成本,改变以往粗放管理现象,逐步到精细管理,实现生产成本的全过程控制。

3.2加强生产过程的物资管理与消耗控制

加强原材料消耗的计划管理和过程控制。在财务管理中,要注意将产品生产程中所需的各类消耗材料全部纳入到管理范畴内,实行每日结算,每月有计划,每年有总结。在每天的原材料管理中,要按照指定的工艺要求严格执行材料划拨,材料成本计算,每个班组每个车间都要有原材料台账,财务人员和班组车间的领料员每一类每一批的对账领料。每个月都要将原材料对账单及月份消耗表等材料上报财务人员,财务人员根据生产产品的多少及生产工艺要求所需的原材料的多少逐项核对审核,将消耗原材料及库存原材料清点清楚,将本月的成本核算清算清楚,通过加强原材料消耗的管理,有计划的控制,并实施到整个的生产过程中去,将大幅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严格出入库的管理工作。企业所有出入库房的物资都要进行法定计量单位或按照公允方式计量,财务部门要准确核算产品的生产成本,通过核算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财务部门还要在存活总分类账户中的库存材料科目中设置材料出入库明细科目,专门对出入库的原材料加以控制,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正确。在出入库的管理中,要是行流程化管理制度,任何原材料的出库都需要完整的手续,要填写规范,保证与财务对账时完全相符,在产品入库管理中要逐项填写产品的批次名称及消耗原材料的信息等,在最后的财务成本核算中,出入库的信息将集中体现在成本核算中,并将成为精细化成本核算的重要依据,为以后更好地降耗增收创造原始资料。

实行月盘点制度和月物资消耗考核制度。各级负责生产管理人员要亲自掌握各类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指标,并核准签字。基层的材料员要对物资进行逐一清点清楚,台账要记录清晰,发放明细要完整。对每个班次每批产品的实际原材料消耗量都记录在台长中,实行月盘点制度和月物资消耗考核制度,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信息并加以分析总结。

加强细化定额管理。企业要完善定额管理制度,将企业的产品平均单耗水平降低到最优状态,要积极采用最优的工艺水平,降低产品的消耗量,财务人员用统计分析法加以测定,以达到最优的目的,各类消耗品的测定工作最好一个季度一次,每年要统一总结,经过修订,将不合理的因素去除,逐步提高产品的耗材率,提高企业效益。

3.3细化制造费用管理,实行控制措施

财务部门要针对各个单位的折旧费、员工福利费、各类补贴费用及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和生产成本相关的各类费用的支出实行限额控制,将负责制造的费用的会计核算和企业的总额控制相同控制。各个单位的负责人要加强各类生产费用的管理工作,与技术部门人员通过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将产品的成本降低到最低限额。员工的月工资要根据单位管理者的考核及生产成本控制体系中的考核指标综合考评,杜绝各个单位的领导说的算,无形中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现象,通过严格的考核,降低制造费用。

3.4规范生产成本核算标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明确生产成本核算的目标、原则及要求。在企业中,产品的定价是目的,就必须通过产品的成本作为综合成本进行核算,核算的目的就是降低生产成本,反映到各个生产环节的就是降低生产消耗水平,这是原则。具体的要求就是通过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降低消耗,大幅度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是最终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式。根据企业产品的不同,生产的过程也不尽相同,所以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式,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产品的加工工艺,合理的制定生产成本的核算体系,建议一个适合本企业,适合产品,易于管理实施的全面的精细化成本核算体系。

正确选择会计方法,科学规范的实施精细化成本核算。企业产品的类型和生产方式与会计成本核算的方法息息相关,产品类型是成本核算的核心,成本核算方式又和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相联系。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一定要选择适合本企业,适合产品及适合生产工艺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的精细成本核算方法,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葛寒星.生产企业成本管控相关问题探讨.财经界(学术版).2012(08).

[2]王淑凤.浅谈企业成本核算中成本费用分配.中国集体经济,2011(06).

生产成本的控制篇10

关键词:电机企业、成本控制、现状、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m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与市场的发展,电机生产企业不能再将成本管理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因为电机生产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生产成本,而且要关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还要关注其产品能在市场上实现的效益。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以取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是现代电机生产企业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笔者将通过本文进一步介绍电机生产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以及如何加强电机生产企业的成本控制,给出解决的对策。

电机生产企业成本控制

电机生产成本控制的内容

(1)电机生产企业为加强成本管理,规范费用支出行为,主要对原始凭证填制规范,费用支出的审批流程,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性,计入成本的费用额度审核等基础工作提出相关要求。

(2)电机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业务主要涉及到产品领料单、质量成本领料单、非标准半成品领料单、预算领料单、工具领用报销单、办公用品领用单、计算机耗材领用单、劳动保护用品领料单、委托书、运输作业委托单、旅费报销单、工票等原始凭证。

电机生产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职责

(1)产品领料单,由领料员按产品零件表填制定额,经采购部相关人员审批。

(2)质量成本领料单,由领料员按相关资料填制请领数量,经采购部相关人员审批。

(3)非标准半成品领料单,由领料员按产品铸、锻件表填制定额,经生产厂长审批。

(4)预算领料单,由可控费用负责人按项目预算填制请领数量。生产消耗的低值易耗由分厂厂长或生产厂长审批;技错技改项目、中小修理、仪器仪表、吊索具等由技术厂长审批。

3、成本管理方法

从成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看,没能形成真正科学、系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经过几十年的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在理论上提出了建立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监督、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但在如何使这个方法体系科学化、系统化,形成有机联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事前成本管理与事中成本管理和事后成本管理严重脱节,因此,电机生产企业缺少科学的成本管理目标,势必造成事中成本管理和事后成本管理的盲目性。

4、成本核算体系以及成本考核监督体系

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是构成电机生产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基础。虽然电机生产企业较多地推行了二级成本核算制度,但不少企业明显反映出厂(公司)级成本核算与车间成本核算脱节。而科学规范衔接厂(公司)级成本核算与车间二级成本核算,是保证电机生产企业成本核算工作有效运行的关键,在企业成本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多数电机生产企业来看,虽采取了多种成本考核监督办法,对于成本费用的控制和考核有积极的作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有的企业由于控制成本费用的项目不全面,而且不具体,导致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往往不能落到实处,进而达不到预先所期望的成本管理目标。

三、电机生产企业成本控制对策

1、要树立战略性成本意识,在成本管理中融入成本文化思想

成本意识是现代成本管理中一个最基本的立足点。我国电机生产企业必须树立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成本意识,表现为:一是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管理部门扩展到供应、生产和设计等各个部门,真正形成全过程、全员式、全方位的成本意识;二是降低成本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加以定位,即从选择开发项目种类、规模起就注入成本思考,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成本意识”。

成本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电机生产企业要想真正发挥成本文化的作用,就必须在企业内部构建成本文化,在成本管理中融入成本文化思想。

2、进行业务流程重组,实行供应链管理,实现战略性的成本削减

战略性成本管理思想为企业降低成本和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方法,我国电机生产企业必须站在战

略的高度,进行战略性的成本削减,以适应企业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业务流程重组是指企业在信息时代激烈竞争的形势下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重新设计,以实现在关键业绩上、如成本、质量、服务和响应速度,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流程重组可以从两个方向上展开:一是跨职能的流程整合,即将被不同职能部门分割的流程重新连接起来,主要涉及到组织结构的变化、全新的工作设计、评价指标与激励措施的重新设计等;二是职能间的流程简化,指将内部的检查控制、签字流程的简化,这需要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通过业务流程重组,可以降低成本,消除非增加价值部分,并可以提高企业的应变力和顾客满意度,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3、在我国电机生产企业中创造条件,逐步推行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形成于高新技术生产制造系统,是一种以成本管理为基础但却超越成本管理本身的一种企业先进管理方法。它会带动整个电机生产企业管理思维的变革,促进生产经营环境的转变。对于我国正处于改制中的电机生产企业来说,部分具有运用aBC条件的企业、或者企业中的某一部门可以先行实践,进行局部的试点。实践表明即使是局部应用,对于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都起着推动作用。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效益的增加,从长期看又会促进技术装备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从而为战略成本管理的实施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因此,要防止走入“等待完全符合条件再实施”的误区,贻误时机。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运用aBC和aBm不一定是局限在形式上。作业成本管理是基于aBC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思想,可用于产品设计、定价、顾客获利能力分析、质量管理等诸多方面,而且可先行于作业成本法。所以,我国电机生产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时,首先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判断其是否能为企业增效,因为作业成本法需要信息的支持,在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方面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其次,作业管理是指针对一项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效果进行系统的调研,从而掌握如何可以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期目标的途径,换句话说,其目的是为了在达到顾客最低水平满意度的同时尽量提高产品的质量或价值。

4、加快成本管理电子化建设步伐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己成为完善现代成本管理的必然趋势。然而,从现实的电机生产企业来看,有些企业电算化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替代手工核算阶段,无法进行预测和事中控制;产供销和财务、人事子系统独立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电算化信息系统提供的只是财务账目和会计报表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管理需求的信息。因此,我国电机生产企业必须加快电算化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现代成本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四、结语

电机生产企业成本控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电机生产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着电机生产企业的发展潜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电机生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科学的、全面的、规范的控制电机生产企业成本,是有效提高电机生产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手段。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分析和完善成本控制的途径和措施,充分发挥全员的积极性,以更好地加强成本控制,才能有效提高电机生产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温金平:《论降低工业企业成本的途径》,《经济师》,2003年06期

[2]刘定辉:《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会计之友》,200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