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3:30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篇1

一、加大宣传,引起领导重视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改变传统课堂式教学,让农民在干中学、学中干,能够调动农民学习的积极性。模式虽好,但资金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怎样加快推广农民田间学校在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有效推动农民田间学校的创建工作?办法只有一条:带领农民干,加强宣传力度,让领导重视。首先农牧厅在西吉县召开了全区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现场观摩会,观摩会邀请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社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会议。会议当天,宁夏电视台新闻联播头条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民田间学校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道坎难题”为题播放了农民田间学校现场观摩会,并采访了区农广校吕鸿钧校长。随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中卫日报》《宁夏政府网》等媒体以各种形式分别报道了全区各地在辅导员培训以及田间学校建设等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媒体的宣传报道,宁夏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引起了领导的重视。2016年,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1号文件《关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意见》中指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制定专门规划和政策,整合涉农教育培训资源,在特色产业集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规模化养殖场布点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分门别类推进新型职业农民教育。”2月,宁夏区政府下发的《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意见》(宁政发〔2016〕27号)要求:在特色产业集中区、规模化养殖场、示范园区布点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培育一批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乡土人才。接着由农牧厅制定的《宁夏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里指出:“十三五”期间每年投资400万元,建设农民田间学校20所,5年共投资2000万元。建设标准化的农民田间学校100所。2016年4月,农牧厅下发了《关于下达2016年第二批农业财政项目(农业产业化)资金计划的通知》,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包含在此。至此,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正式立项。有了资金保障,宁夏的农民田间学校建设上了一个档次。田间学校建设单位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从“要我建”转变为“我要建”。

二、制定规范,统一建设标准

2014年,区农广校制定并下发了《宁夏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规范》,从基本原则、建设目标、项目承担机构的认定、培训内容、开办程序、学员及培训地点的选择、各项管理制度、经费补助标准、经费使用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在建设目标方面,一是质量控制目标:每所学校要有1个80~100平方米固定的活动场所、1个科技书屋、1个实训基地、1个咨询服务室、1个设备储备室、1套多媒体教学设备、至少25套桌椅。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加大对辅导员培养的力度,选派市、县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实践经验,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农技人员参加省部举办的辅导员培训班。发现和培养村级农民辅导员或村级农技员1名以上。三是可持续发展目标:以“一组、一员、一批、一田、一栏、一历”为建设标准,即每所农民田间学校构建一个长期运行的技术指导小组、培养一名辅导员、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建立一块科学试验田、建立一个农业技术信息宣传栏、形成一个农事季节历。通过全面落实“六个一”标准,确保田间学校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命名和编号方面,一是命名规范,要求农民田间学校标牌规格按边长40×60黄底红字设定,须标明宁夏及依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称,即宁夏××县××合作社(或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称)农民田间学校。二是编号规范。农民田间学校编号共7位,第1位为宁。第2位为市代码,具体代码为银川市1、石嘴山市2、吴忠市3、固原市4、中卫市5。第3-4位为县(市、区)代码,具体代码为01、02……。第5-7位为田间学校序号,具体序号由各县自行确定和分配。

在项目承担机构方面,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单位必须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较好的产业基础、足够的农民学员、固定的培训场所、专门的实训基地、规范的管理制度、必要的教学设备。主要是有具备教学条件、实训基地、专业师资的地县两级农广校、农业部及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符合条件的农业行业培训机构等为主来承担。

三、配套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为积极创新和探索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农牧厅制定印发了《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综合服务组织的意见》。按照“政府引导、主体多元、公益互补、惠民便民”原则,围绕“技术指导、农资超市、测土配方、统防统治、农机作业、信息服务”六大功能,依托农机作业公司、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乡镇农技服务中心,整合服务资源,充实服务内容,引导和支持建设“企业引领型、公益服务型、企业引领和公益服务相结合型”三种类型的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2016年,区农广校紧紧依托综合服务站的建设,尽最大努力将14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在农业综合服务站上,结合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对农民在种植技术、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农机使用与维修、农资配送销售等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农时季节紧密结合,实现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善于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篇2

关键词:丽阳;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项目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32(C)-0284-01

成都是一座特别的城市,与生俱来的休闲气质,都于2009年底正式提出建设“世界田园城市”的奋斗目标。

一、丽阳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项目概况

1、基本情况

此项目是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示范线”的综合示范项目,同时又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和中澳统筹城乡国际合作项目。项目主体区域位于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星村,共计农户1907户,农民5229人,耕地6212亩。

2、实施原则与方法

本着“经济市场化、管理民主化、社会公平化”的原则思路,政府引导、农民集体和农户为主体,乡镇村组织、市场化运作,围绕“三个集中”;“四大基础工程”、“六个一体化”统筹推进项目建设,统筹城乡发展。

3、规划蓝图

除了乡村旅游、高端农业、生态农业、商业街等设计,在整个规划中还融入了婚庆、房地产开发、中高级会所建设等多种经营项目。

4、预期成效

(1)经济的持续增长;(2)巩固基层政权,完善治理机制;搭建新型平台,壮大集体经济;(3)实现充分安居、充分就业和充分保障。

二、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概况

1、“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基本含义

世界级国际化城市,西部地区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的田园城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成都“新三最”目标的深化。“新三最”即把成都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

2、建设步骤

遵循“三步走”战略步骤:第一步用5-8年时间建设成为“新三最”城市;第二步用20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三级城市行列;第三步为用30―50年时间基本建成世界城市,争取进入世界二级城市行列。

3、不同呼声

积极支持的一方认为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是一种城市化过程中的进取做法。多年的城乡统筹为田园城市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不是乌托邦。反对的一方则认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个概念可能成为一颗“概念卫星”缺乏明确的参考鉴定标准,且无来自国际国内的兄弟城市激烈竞争压力,却几乎先期规避了所有可能的评价、鉴定风险。

三、结合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建设分析丽阳示范项目

1、丽阳项目的发展可能性及优势

首先,成都阳光田园城市投资有限公司了解到该项目所在位置距离成都市区较近,交通耗时少,各临近地域可通达性高,便于区际联系和城乡联系。

其次,龙泉驿区同安街道红星村原来是农村地区,具有清新的空气,绿色植被丰富,适宜的人居环境。

统筹城乡规划和空间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快城乡一体化,促进一二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

2、丽阳项目可能存在弊端

第一,为了加入项目,居民必须出卖现有土地的使用权给公司,而从公司红利和今后商铺租金收益中来获得经济收益。虽然自请参与度较高,但是也有部分居民被迫违背本意参加此示范项目建设。

第二,农民历来以土地作为生存的基础,失去土地使用权的农民也就失去了本质的保障,今后的生活只能依靠外出打工或是其他相对不稳定的工作来维持。尤其是对40、50人员的压力巨大。

第三,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这一举措,在世界范围内缺乏成功实例和全面系统的示范、评价标准,从整个成都关于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规划中看,还是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和失败潜在性。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篇3

1.施工前的建材检查和质量管理制度确定

质量管理的第一步首先是在工程开展前对备用建材设备的检查核对和质量管理制度中要点的掌握。检查内容囊括建设中所需的所有设备物品,包括建筑混泥土吨数、设备供电使用情况、构配件数量等,避免工程进行中所需材料的缺漏。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深度优化,组织各单位人员对图纸进行审议,二次确定图纸设计的可行性。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量化质量测评方法,科学设定质量管理程序等。

2.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监督

施工过程中,定时获取工程建设项目数据信息,进行计划步骤比对,防止工程进行步骤出错。在施工的进行中优化质量管理工作计划,着力进行施工现场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在质量管理中细化监督项目,及时收集建立统计施工数据,根据数据对工程计划进行变更,保障计划与实施情况的统一协调性。

3.工程结束后的质量评定与验收

工程后期的质量审核主要包括审核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收集整理的工程建设资料和相关承包企业提供的工程技术实施范本,如有遗漏应该责令补齐。在验收工作中严格依据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从原材料的质量开始审核,依次检查单元项目、分布工程等,严格依照初检、复检、专项检查的步骤,保证质量监控落实到水利工程的每个分项目,将质量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到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

二、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限制,工程质量受到影响

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受土地分布的影响,水利工程的规模一般偏向于小型化。地区水利工程的建设基本依靠地方财政的支出。在这种限制下,一是资金不足导致工程规模和质量大打折扣。二是部分承包商为了节约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将劣质建材和翻新水泵等投入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完全没有发挥效果,利农利民的水利工程成了不折不扣的豆腐渣工程。

2.缺乏专业质管人员,施工人员水平偏低

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开展的高效率是凭借质量管理工作的参与人员实现的,由于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观影响因素,即质量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意识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有着很大影响。在一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由于对质量管理工作认识的欠缺,质量管理人员工作责任不明确成了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阻碍。另一方面,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明显受到施工技术人员的水平影响,施工人员的操作是否科学,技术素质是否合格都对工程质量构成直接影响。在工程的承包建设中,一些企业存在将项目工程分包的现象,而分包建设公司在计划建设的实施中容易出现偏差,质量管理工作难以统一进行。这些都是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措施

1.完善监管制度,实行问责制

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中,首先需要完善监管制度,明细工作内容,制作监管计划。在工程招标中择优使用,并严格执行合同条款。落实监管人员的工作内容,对单元项目的质量管理应分摊责任承担,将质量监管工作合理分配给监管人员,谁负责监管的出现问题就由谁来负责,以“问责制”的方式严格要求监管人员树立责任心杜绝监管工作中的放水现象。在施工前对质量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总结,抓住质量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任务、提前培训上岗人员,重申工作制度、工作要求等。

2.加大监管力度,严格控制建材设备质量

在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基础上尽量选择优质的施工材料。在建材质量控制方面,注重从原材料的选购、运输、接受和储存方面入手。在采购方面,建材的选择应该尽量以质优价低为首要条件,货物价格可以货比三家择低购买。在材料的运输问题上,一些建筑材料和设施设备容易受到损坏,因此在运输上需要选择最短路线,运输过程中注重对设施设备的保养,如公路运输水电机组时应该注意使用帆布遮挡,避免日光暴晒加快线路老化等。在设施设备入厂前,项目经理需要核对设备说明书、保修承诺和相关技术参数文件。在建材设备贮存中妥善保管,如对水泥电子器械等应该放置干燥的地方防止发潮等。

3.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水利工程建设的直接操作者是工程施工人员,因此工程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质量。施工队应该注重施工人员水平的培养,建立起一支技术水平较高的先锋队伍,拉动整体施工的质量。在一些关键性技术项目的建设中应该派技术能力较强的老员工进行建设。技术人员的选拔中严格要求,对没有相关经验或技术证书的人员不予录用。在施工中规范施工人员的操作步骤,做到整体化一,从而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4.优化工程建设程序,制定分期目标

在部分水利工程建设中我们发现由于对工程建设进度掌握的不明确,水利工程在半途施工中出现盲目赶工期的现象。在水利工程的计划实施中,我们应该注重分期目标的制定,将农田水利工程的长期建设过程细化成多个分期目标,每一阶段的分期目标再按照计划实行,保证工程按时交接,避免了长期工程中工程进度评估难以掌握而导致的赶工期现象的发生。

四、结语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篇4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城乡一体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主题,立足农业生态、生产、生活、生物“四生”功能定位,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复耕、应种尽种”原则,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全力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

二、基本原则

1、宜种则种,应种尽种。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限制建设区中的农田(基本农田和一般农地),要全面复耕复种;对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有条件建设区和允许建设区中的农田,要先复种年度性、季节性作物,根据开发建设情况,逐步退耕;对于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计划的拆旧地块,要及时复垦种植,以利验收认可。

2、分类建设,区别投入。对于连片闲置的基本农田,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田地集约”的要求,整体规划,连片种植,围绕“园区化、标准化、机械化”目标,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对于成片成块的闲置农田,其农田基础设施以修复完善为主,满足农业生产的必备条件;对于零散的闲置农田,其农田基础设施一时难以恢复的,可种植旱生作物、经济作物,实现复耕复种。

3、创新机制,灵活经营。在全面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过程中,各地应结合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确定经营模式。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以集体投入为主,耕作经营队伍以本地农民组建合作社为主,合同期限每期一般不超过两年。各地要慎之又慎、细之又细的确定好经营模式。

三、工作措施

1、闲置农田复耕复种要与现代农业建设结合。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现代农业规划进行合理布局,按照“土地集约化、经营规模化、产品特色化、生产标准化、操作机械化”要求,通过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水平、有特色的农业园区。

2、闲置农田复耕复种要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根据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在期间将建设4万亩高标准农田,使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60%。各地要按照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齐全、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全面节水的要求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加快建设一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3、闲置农田复耕复种要与建设“菜篮子”工程结合。随着城乡一体化改革的全面推进,原来面广量大的农村自留地被置换,本地农副产品生产供应严重不足,对此,广大农民也有强烈呼声。各地在规划闲置农田复耕复种时,应部署建设一批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以满足广大群众的生活需求。

4、闲置农田复耕复种要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鼓励村级组织牵头兴办专业合作社参与闲置农田复耕复种。重点吸收本地“40、50”以上人员、种田能手等参加合作社,积极为本地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引导依据市场供求状况发展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大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升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合作社收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民分红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四、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

制定全区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实施意见,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发动部署。各地加强宣传发动,营造氛围,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复耕复种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二)全面实施阶段

各地确定复耕复种经营机制,落实专业队伍,签订经营合同,明确责、权、利,加快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

(三)总结考核阶段

各地对复耕复种工作进行总结。区有关部门对各地复耕复种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考核。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做好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区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农业、财政、水利、国土、规划等部门负责人以及各镇(街道、区)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区推进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局。各镇(街道、区)也要成立应的工作机构,全面负责辖区内的闲置农田复耕复种工作,确保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技术;特点;应用

据水利部农村水利司统计,我国目前的农田利用率还处在较低的水平,水旱灾害的综合预防体系也尚不完善,长期以来,我国农田灌溉系统年久失修、功能退化的情况没有得到显著的改善,特别是田间渠道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缮和改进,因而农田水利建设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混凝土U型防渗渠在农田水利中体现出了节约水资源、省时、省事的优点,因而应得到大力推广。

1、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技术特点分析

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技术有节约水资源、少占耕地、生产效益高等优点。

1.1节约水资源

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在节约水资源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据统计和分析,一般尚未经过防渗处理的普通土体农渠,渠道输水利用率有限,往往只能达到0.8左右,而采用了混凝土U型防渗渠的农田渠道,可将输水利用率提高到0.99甚至更高,这是由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渗作用。据此推算,每通过混凝土U型防渗渠灌溉10000m3的水便可节约2400m3甚至更多。

1.2少占耕地

减少耕地的占用,是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使用效率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lm宽的普通土体农渠采用开口60cm宽的混凝土U型防渗渠即可满足要求,即每1km长的农渠可节约土地0.6亩。据此推算每万亩农田可节约耕地200亩左右。

1.3生产效益高

U型混凝土的施工较普通梯形渠来说机械化程度高,因而更加省时、省工。据统计,混凝土U型渠施工工效较普通梯形渠大约能提高15%到25%。又由于混凝土U型渠一次成型,整体性好,因而后期维护也相对简单。

2、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的规划与设计

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的规划与设计,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农田地形、周围水利条件等制定具体的规划与设计方案。其步骤如下:首先,结合农田地形、设计需求画出农田地形图,并标出规划范围,并计算出该范围的面积;其次,要根据农田地形和灌溉需要制定相应的灌溉原则,并依照该原则在农田地形图上进行初步的规划,内容包括混凝土U型渠的大体框架,及相关设施的建筑规划;最后,对农田进行详细的实地考察,认真了解其特点,并指出设计需求,在此基础上对初步规划方案进行修正和调整,最终确定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的平面布置图,并对相关配套设施进行明确的规划。

3、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施工工艺

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防渗渠的施工有以下几个要点,控制好这些步骤的施工,对于保证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渠的施工质量及其今后的使用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1混凝土U型槽预制

U型渠预制主要有预制专用机械生产法和地胎膜预制法两种方法:一)采用混凝土U型槽预制专用机械生产。用机械液压压实成型,辅以u型内侧表面振动,上下U型与槽壁厚同宽钢模保护成型,可立即脱机,经过一周的养护,便可运输安装;二)地胎膜预制法。施工方法是:在一块较为平整的场地上开挖平卧的半个U型槽,夯实并测量和矫正好尺寸,铺上薄膜,然后用特定的板材做成模板,浇筑拌合好的混凝土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护,完全硬化成型后即可安装。

比较:U型槽预制专用机械生产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批量生产,能够满足大批量使用需要,预制质量尚可,缺点是预制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需要较长距离运输;地胎膜预制法的优点是成本低廉,制成的混凝土U型槽质量较好,并且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安装效果,缺点是需要占用一定的场地来开挖U型坑槽,养护时间较长。混凝土U型槽的预制方法应视农田水利工程施工需要和施工条件而定。

3.2混凝土U型槽基面开挖

基面开挖时的质量控制要点是:对断面、尺寸以及高程的严格控制;认真清理基槽表面,除掉杂草、石块、杂物、杂料等等;基坑应采用木夯进行充分的夯实;严格控制基面设计的迫降。由于基坑的开挖质量将直接影响着混凝土U型槽的安装质量,因而应由其注意控制其尺寸、高程及清洁度。

3.3混凝土U型槽的安装

由于U型槽有整块和半块两种,因而其安装方式也有所不同:整块U型槽的安装。在压实好的基槽上设置高程控制桩,高程会控制桩之间的距离保持50m,以两个相邻的高程控制住之间的控制线控制混凝土U型槽的侧边以及平面。放置混凝土U型槽并按控制线校准位置,校准到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土进行固定。U型槽接头处要预留1cm到2cm的缝隙,以便日后校正,校正后再将缝隙灌实;半块U型槽的安装。用板材剪成的U型断面作为高程校正的标志物,每50m放置一块,对其高程及方向进行准确的校正,边口带线,安装时预制板块要与带线对齐,再填土。铺设后待一周左右等U型槽沉降基本稳定后对齐进行校正,最后同样用混凝土灌浆填实。

4、混凝土U型渠的养护

混凝土U型渠的养护方法要依据气候特点和天气条件而定。夏季,若气温达到30℃以上,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后的24小时内进行加水养护;春秋季节往往温差较大,若温差达20℃,应对在浇筑后72小时内对混凝土进行加水养护;冬季气温较低,应采取适当的防冻措施,如使用防冻剂,盖草栅等等,7天以后要进行洒水养护,当发现裂缝使,应浇筑混凝土或沥青修补裂缝,尽量减少裂缝预防渗漏。

总而言之,农田水利混凝土U型槽的使用,大幅度的提高了农田输水渠道的输水利用率。混凝土U型渠不但适用于河灌区,也适用于井灌区,而且随着水利混凝土U型渠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施工操作变得日益简便,成本日趋低廉,管理和养护上也越来越省工省时,防渗性能更是得到了逐步的提高,因而应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广泛的运用,使其在农业节水灌溉领域发挥更为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刚、蔡圣兵.农田水利中混凝土U型防渗渠工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J].治淮.2009(11):47

[2]杨仕松.农田建设中混凝土U型防渗渠技术的推广.[J].湖南水利水电.2010(4):47

[3]刘岳、刘燕舞.当前农田水利的双重困境.[J].探索与争鸣.2010(5):42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篇6

一、主要工作目标

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是:1、我县全面建立起具有生产要素管理、农业项目监管、实时监控调度、网络科学决策等功能的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2、全面应用“两区一田”业务综合管理系统,建立全县统一的“两区一田”数字化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其中全部农业“两区”项目、标准农田地力提升项目完成上图入库。3、系统作为管理“两区一田”项目的必经渠道,实现项目网上申报、审核、创建、跟踪、验收、查询和统计的一站式管理。

届时,可直接通过系统,可视化了解“两区一田”项目建设状态、进展情况和空间分布,即时完成各项数据统计和分析,准确作出科学决策,实现“建在哪、怎么建、谁来建”的一体化流程化信息管理。

二、主要工作内容

(一)配合省、市做好县级系统基层平台。全面建立县级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层平台和行政区划、卫星影像、河流水域、道路交通、土地利用现状、土壤资源、耕地资源等地理信息数据库。

(二)推广应用“两区一田”业务综合管理系统。通过规范采集、整理全省“两区一田”业务数据,建立全县统一的“两区一田”数字化电子地图和数据库。同时,将系统作为“两区一田”项目管理的必经渠道。

(三)完善系统的网络基础设施。完善全县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骨干光纤专线网络。建设县级内部局域政务网络建设,规划县级网络端口数量20个,统一接入全省骨干光纤网络。

(四)建立系统日常管护体系。按照分级、协作管理的原则,建立以农业信息化工作机构为主体的系统建设与管护队伍,开展农业数据采集分析、图像加工处理等方面的操作培训,建立系统管护制度。

(五)探索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果应用。完善工作机制、业务流程和数据采集体系,拓展现代农业地理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加快系统建设成果转化,逐步推进建设成果在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行政村(社区)的应用,探索建立区域现代农业数据中心。

三、具体实施步骤

整个系统建设自2012年3月开始,自10月底结束。

(一)工作准备阶段。时间:3月-5月。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

1、制订《县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2、采购好电脑、服务器、笔记本等设备,做好县农业局局域政务内网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二)组织实施阶段。时间:6月-8月。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

1、建立县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分工。

2、组织采集、上报“两区一田”业务数据。

(三)总结验收阶段。时间:9月-10月。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有:

1、组织做好省、市对我县的验收工作。

2、总结建设经验,做好材料交流。

3、探索长效机制建设。探索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建立系统管护机制。

四、主要措施

(一)当好领导参谋。建立系统建设进展定期报送制度,对系统建设进展、存在问题等工作动态报送上级政府和农业部门。

(二)抓好各项工作。根据系统建设要求,县农业局各科室(单位)抽调精干力量,制订建设方案,抓工作落实,使我县“两区一田”的地理信息系统工作圆满完成。

(三)确保建设质量。遵循业务系统渠道、项目内容、工作流程等“三不变”的原则,落实技术措施,细化目标任务,准确采集各项业务数据,认真进行测绘和数字化整理,做到图形准确、属性真实、流程清晰。

(四)强化系统共建。融合国土(测绘)、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相关信息资源,建立业务数据资源,底细信息数据、基础网络设施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共建、共享和公用机制,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创新模式和机制,逐步拓展应用领域,确保系统建设取得实效。

五、组织与分工

1、现代农业园区工作机构负责收集、整理、录入和统计现代农业园区基本情况和建设情况等数据资料。

2、农技总站负责收集、整理、录入和统计粮食生产功能区基本情况和建设情况等数据资料。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和国务院、省政府对保护耕地的相关文件要求,继续以我县“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由原来的数量型向高质量方向转变,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重岗。

二、目标任务

2021年全年计划营造成片林265亩,新建农田林网1200亩,建设省级绿美村庄1个,公益林恢复675亩。

三、重点工程

重点围绕生态公益林恢复、宜林地及采伐迹地造林更新、绿美村庄建设、农田林网建设、绿色通道建设等工程,开展造林绿化活动。

(一)生态公益林恢复工程。我街道省级生态公益林主要分布在老濉河堤东侧(中韩居西侧部分)、濉北河堤两侧、新扬高速绿色通道、早陈河西堤梁庙段等地,在进行严格保护的同时,对已经采伐的地段或长期没有植树的地块要及时绿化到位。按照成片林标准栽植乔木树种。采伐迹地未及时更新到位的居委会将影响林木采伐报批。

(二)宜林地及采伐迹地造林更新工程。围绕宜林地、采伐迹地等开展造林绿化工作,做到“应栽尽栽、全面覆盖”,确保栽植到位。

(三)绿美村庄建设工程。以创建省级绿美村庄活动为抓手,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村庄绿化要突出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充分彰显地方特色。省级绿美村庄建设要按照《省林业局关于印发〈省绿美村庄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苏林造〔2020〕2号)进行创建,计划创建1-2个。

(四)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农田林网建设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沟渠路配套建设相结合,做到“树随路走、树随水走”,在保证农田林网发挥最大防护效益的同时,减少树荫胁地。

(五)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主要以沿线道路两侧行道树进行新(补)植。造林技术要求和树种选择参照2020年2月份编制的《县造林绿化导则》执行,乔木树种主要选择杨树雄株及乡土树种,村庄绿化可搭配经济树种及观赏树种。严禁栽植“断头树”、“光杆树”。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各村居通过召开造林绿化动员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全面启动造林绿化工作,确保任务落到实处。

(二)栽植准备阶段。做好春栽苗木采购、土地整理、开挖树塘等春季造林准备工作。要提前整地挖塘,让土壤充分风化,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三)春季造林阶段。全面开展春季造林绿化工作,迅速掀起造林绿化高潮,3月底前全面完成造林绿化任务。

(四)验收考核阶段。街道组织验收组对各居委会2021年造林绿化栽植面积、成活率和保存率进行考核验收,考核结果计入年终目标考核。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居委会要通过广播、条幅、微信等媒体,积极宣传造林绿化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民造林绿化意识,营造造林绿化工作的浓厚氛围。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篇8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质量问题;工程质量;管理应用;质量控制

前言

从工程规模上来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比大型工程小,它的工程规模比较小,工程周期比较短,为了确保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开展,必须要实现工程施工的全方面质量控制,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满足我国农田水利工作的要求。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常见问题

(1)相比于其他大型的水利工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比较小,它的整体工程量比较小,工程成本比较低,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小型农田水利的性质,而轻视其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从施工规模上来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模比较小,但是其内部的小项目比较多,它涉及的工作程序比较复杂,如果不能实现强有力的施工监测及管理,很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工程质量问题,从而不利于我国工程质量工作的有效开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现工程质量的全面性管理,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于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影响深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必须要进行施工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进行施工单位条件的严格控制,做好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策划工作,确保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目前来说,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体系是不健全的,缺乏与之相配套的质量管理体系,这就难以确保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安全性,不利于现实工作的开展。

(2)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精巧而复杂,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工作技术涵盖了很多水利知识方面,对于工程设计的要求比较高。在工程设计环节中,它涉及到的子项目工作比较多,受到投入资金的控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有些设计模式的应用成本比较高,与实际施工成本存在较大差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设计与实际不符的状况,就要做好设计的变更工作,满足工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不能出现工程设计的随意变更情况,避免工期上的延误,从而满足现阶段水利工程的工作要求。

为了有些提升小型农田水利的工程质量,落实好工程监理工作是必要的,在小型农田水利的施工过程中,它的施工项目繁多,施工技术比较复杂,受到施工费用的限制,监理单位很难进行农田水利的全过程监理。质量检验工作往往采用抽验的方法,难以实现工程的全面性检查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利于工程施工质量的有效提升。

人员因素是制约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有效因素。通过对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效益。施工人员是工程开展的主体。目前来说,我国的施工队伍体系是不健全的,很多施工者缺乏专业性的施工技能,难以满足高质量施工工作的开展要求。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1)为了满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需要,进行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按照我国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操作,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其内部各个环节的协调,积极吸取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施工单位需要遵循规章制度进行工程质量的控制,做好工程的招标管理工作,落实好工程的合同管理工作,强化工程监督制度,保证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通过对合同管理制度的强化,确保不同施工参与者的协调工作。通过对监督管理制度的强化,可以提升监督人员的管理意识及素质,实现工程质量的有效管理及控制,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在小型农田水利的设计过程中,要围绕设计图纸展开工程建设工作,在勘察设计过程中,要进行工程整体的全面性考虑,从工程的实际情况出现,进行设计工作的政策开展。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相关的审核要求、审批要求、会签要求。在勘察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效益,保证勘探设计工作的准确性开展,进行设计工作效益的提升,确保工程图纸的严格设计,确保工程准备工作的良好开展,从而为农田水利工程的进一步工作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2)这也需要进行工程监理制度的健全,落实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的监理制度,保证工程施工工作的良好开展,保证工程监理整体效益的提升。客观来说,小型农田水利的施工环境比较落后,它的施工区域一般是偏远区域,经济不发达、制度不完善、施工条件比较差。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现场监理人员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实现施工现场监督体系的健全,做好施工计划、物料计划、工程目标等的规划工作,实现质量控制计划的强化及完善,确保施工工作的有效开展,这也需要进行监理人员自身工作职责的细化,针对其管理工序、步骤、质量检测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在工作过程中,监理人员必须要明确好自身的责任,保证不同工作程序的协调性开展。

通过对施工队伍素质的提升,可以满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人员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通过对高素质、高水平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强化工程的质量管理制度,满足工程质量检查工作的要求。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作中,需要根据施工队伍的不同技术能力状况,进行施工步骤的合理性划分。针对那些要求较高技术含量的工作,需要由专业施工人员进行操作。对于那些没有上岗资格证的人员一经发现,取消其上岗资格。要落实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细节性工作,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针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及处理。

3结束语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对施工条件、技术条件、管理条件等的控制,可以有效提升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这需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刘晓芳.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105.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篇9

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以实施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管理为抓手,以发展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和高效节水灌溉为核心,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完善管护运行长效机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旱涝保收和稳产高产,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农田水利工程布局合理、配套完善,达到农田防御洪、涝、旱、渍灾害的设计标准;旱涝保收面积占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比重达到75%以上(平原县达到85%以上,其他县达到70%以上);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区域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冬季地下水位控制在60~80cm以下,旱作区1日暴雨1日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1~3日暴雨2~4日排至耐淹水深;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重达到5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相应目标;集中连片33.3hm2种植规模以上的农业“两区”达到旱涝保收农田水利标准;农田水利建管护运行长效体制机制建立,农田水利信息化基本实现;大中灌区配备雨水情、墒情等监测设施,各乡镇形成管理服务系统;各类农田水利特色示范区(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工程按照标准化设计、集约化生产、程序化管理和定额化补助等措施组织开展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灌溉设施配套水平。

搞好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关键在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站在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摆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作为当地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建立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以县级为单位实施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新农村建设评比、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优秀水利评比的一项重要依据。将“十二五”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综合性指标和主要建设任务逐一落实到县(市、区)、分解到年,具体落实工作方案。为将本地区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抓好抓实,各地要健全有效的工作保障机制,成立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同时,各乡镇也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采取上下结合,巡回检查的方式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水利局应成立专门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对所实施的工程进行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工作。

推进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权责不明、管理不善等问题,工程建成后,交项目村管理使用,项目村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负责全村浇地工作,统一管理项目区内机泵、管道等设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全面实行有偿服务。建立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实行统一和标准化管理,要科学合理规划布局,统筹安排,加强资源整合,优化布局功能,发挥综合效益。要根据农业“两区”不同建设需求,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地制宜实施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工程。要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广泛宣传,科学管理,使各地水利工程标准化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方面发展。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要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妥善处理好发展速度、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关系,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加大对建设领域的违纪违规和腐败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处理;对那些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做到奖惩分明,以此来规范建设领域的组织和个人行为。全面加强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一是安全管理。加强《水法》的宣传,在防止水利工程受到洪水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同时,也要防止人为破坏;工程建设工程没有主次,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工程配套设施的建设质量一定要保证。二是内业资料管理。关于工程管理的标准、规定、法律等资料必须齐全;设计图纸及文件、施工记录、检测结果、竣工验收报告等应立项建档;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以及工程管理的各项检查记录资料也应当妥善保存。三是工程设施管理。对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登记造册,绘制工程分布图分类进行排列;对重点工程实施挂牌,设专人重点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已有工程项目特别是重大型项目的设施管理安全。四是经费管理。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标准,根据受益面积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向受益者和收益单位征收一定的费用,用于工程维护;利用水利发展基金等形式对工程进行维修和养护;推行义务工制,接受受益人或者单位的义务工。五是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期长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与日益发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在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对农田水利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有条件的可设立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专项资金,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左右足额定向用于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充分发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土地整治资金的综合效益,其用于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和保护方面的支出不低于20%。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资金的计提划缴、预算管理、定向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中来。加大各级政府的投入力度,首先,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只是手段,直接的目标是着眼于解决“三农问题”,根本目标是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好基础。无论是为了保障国家食物安全、发展农村经济,还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以支持水资源向生态环境、城市和工业转移,最大受益者都是国家;其次,农民和农业已为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在“三农问题”成为突出问题时,在农业和农村有困难时,即使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工业和城市也应该支持农业和农村,国家财政应该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第三,农民负担重、农民尚不是土地的所有者,要求农民投入太多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不现实的。因此,国家和各级财政理应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力度。

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学习基层水利人力资源要实得到保值和增值。对农村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目前,农田水利网络体系不够健全,站网建设与标准要求尚有差距,高层次人才短缺,地方试验站的技术力量薄弱,尚未建立可持续的保障机制等问题非常突出,现代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所要解决的问题和面对的挑战,无论从技术的广度或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国家应加大农田水利科学研究、示范与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不仅要研究有效、适用的技术,还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农田水利研究人才,需要在全国形成适合我国农村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点的农田水利技术支撑体系。重视和加强农田水利科学研究,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符合世界规则,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突出的问题是“三农问题”,而农业基础脆弱和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又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强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的科研创新是着眼全局、着眼长远、着眼发展的战略举措。

高效生态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具体实践形式,具有“生态循环、经济高效、优质安全”特征。目前,农田灌排技术还是以追求作物节水、增产为目标,对其它如节能、节本、减排、减灾等因素考虑较少,已不能完全适应高效生态农业的灌排要求。优先在现代农业园区、设施农业区、饮用水源地、低丘缓坡和经济园地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加快以灌区配套改造为主要内容的田间工程配套建设,积极推广节水省地的地下管道技术,大力加强节水灌溉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继续开展作物灌溉和耐淹试验,建立墒情测报系统,提高灌区服务水平。

进一步提升研究与开发农田水利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的能力,特别是适应农业集约化要求的、体现节省劳力、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高的农田水利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能力,如经济实用、高效节能的喷灌、微灌设备及产品,渠道防渗衬砌机具,灌溉自动化控制设备等。

高标准农田建设步骤篇10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是高等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农业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要做好本学科教学工作,就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等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田间试验;生物统计;教学

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是高等农林职业院校农林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包括田间试验和统计分析两部分内容,是进行农业科学研究所不可或缺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但本课程理论性强、内容繁多、计算公式多且难记。而现在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高等农林职业院校文理兼招,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因此许多学生认为本课程是较难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同时,由于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学习中困难很多,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要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应在充分认识本课程和掌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及技能,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分析

1.课程特点分析“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课程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理论性强,因为本课程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应用科学,与数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许多统计分析的理论来源于数理统计,如概率分布等,因此需要有较好的数学基础。二是公式多且复杂难记忆,不论是特征数的计算,还是概率分布的计算,或是方差分析,都有很多公式需要加以理解和记忆,如果不能掌握计算公式,则不可能完成统计分析。三是有很强的实践性,如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等,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

2.学生特点分析教学中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因材施教是基本的教学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现在的农林类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能力不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此外,由于招生制度的改革,现在高等农林职业院校农林类专业都是文理兼招,学生数学基础比较差,缺乏实际生产能力,对学习本课程是十分不利的。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保持强烈的求知欲,从而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上好绪论课,激起学生兴趣;二是把握教学过程,培养兴趣;三是在教学中突破重点难点,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四是开辟第二课堂,发展学生兴趣。

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突出教学重点难点(1)专业术语、理论分布和基本原理是重点。原理、概念、公式及计算方法是本课程的三个难点。“田间试验与生物统计”课程中概念、名词较多,如总体与样本、回归与相关、标准差与标准误等。而二项分布、t分布、F分布等则是统计推断的基础。小概率原理、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又是假设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对这些理论分布和基本原理的阐述应属重中之重,应在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中可通过恰当举例,便于学生理解基本原理。对于计算公式,通过反复强调,增加印象,加强练习,强化记忆等手段和方法进行强化。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注重理解。通过实践和课外辅导,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公式的运用是统计分析的关键,对计算公式正确合理的运用是要重点讲解的内容,应使学生掌握各个公式的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以免错用。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是艺术。教学中,笔者尽量改进教学方法,综合采取启发式、对比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绎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图表、ppt演示等增强直观性,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讲解统计假设的步骤、方差分析的步骤等内容时,先通过实例说明每一个步骤,最后推出基本步骤。讲授直线回归和相关时,通过对比说明其各自特征、区别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在讲授总体和样本时,把一个班示作总体,将其中某几个示作样本等进行说明,使学生通过事例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四、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生物统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强又十分强调实践教学的学科,在加强理论的同时,应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生物统计学中的各种设计方法、试验方法和统计方法只有通过学生实践才能被学生掌握,成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

1.开展田间试验,提高学生能力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试验课题、拟订试验计划、实施试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从而使学生掌握试验设计、统计分析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应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决试验中的问题,这既增强了学生进一步钻研田间试验和生物统计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也体现了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2.参与科研,提高学生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十分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在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研究中吸收学生参与,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既提高了学生能力,又解决了实践教学的不足。笔者这几年主持的研究课题,如“弥渡县灯盏花漂浮育苗病害防控研究”“大理州烟草漂浮育苗病害防治试验”等都有学生参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3.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生物统计学实践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现在的生物统计中各种统计方法在计算机中都有相应的程序可以应用,如excel、SaS程序等。因此,通过运用计算机中相应程序的实践教学,既让学生掌握相关程序的使用方法,又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既能形象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又是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通过多媒体展示,使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掌握了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汤赵云,田朋萍,张霞.《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的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8,21(2):82-83.

[2]杜瑞卿,杨建伟.生物统计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