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赠与法律规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7:10

房屋赠与法律规定篇1

一、在财产权利转移之前,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

房屋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与受赠人就无偿转移房屋所有权而达成的协议。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除了带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和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一般的赠与合同在赠与财产权利转移前可以撤销。即在财产转移之前,除法律规定的情形外,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合同法》规定一般情况下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了就不得撤销赠与合同,对一般的财产赠与通常是以财产是否交付来认定财产权利是否转移,但对于房产的赠与,因房产是以进行房产登记确认所有权,所以房产的权利转移以是否进行过户手续为准,也就是说在房屋尚未登记过户时,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

二、在房屋登记过户以后,房屋赠与合同撤销方式有哪些?

在房屋赠与合同经过公证或者已经过户以后,赠与人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可以撤销赠与:

1、附义务的赠与,赠与附义务的,受赠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义务。受赠人没有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的,赠与人可以撤销赠与。

2、赠与合同的法定撤销权。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受赠人如果有以下三种行为中的一种:(1)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赠与人近亲属;(2)对赠与人有扶养义务而不履行;(3)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的义务,赠与人就可以撤销赠与,而不论赠与财产的权利是否转移。

3、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的,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五条规定,赠与人的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可以不再履行赠与义务。

赠与合同撤销权约束的都是受赠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在受赠人不履行义务,对受赠人之外的任何人没有约束力。赠与人想要以经济状况显著恶化来主张撤销赠与合同的,应当提交其经济情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相关证明,且必须得达到严重影响的程度,一般性影响不在此列。

三、房产赠与行为生效的时间

赠与是转移所有权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实践性法律行为,因此,赠与行为生效的时间与财产所有权转移时间有密切联系,财产所有权转移的时间,就是赠与行为生效的时间。根据民法通则第72条规定:“按照合同或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房屋所有权转移时间是民法通则第72条所规定的例外情况之一。根据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第6条:“房屋所有权转移或房屋现状变更时,须到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办理所有权转移或房屋现状变更登记手续。”第7条:“办理城市私有房屋所有权登记或转移、变更登记手续时,须按下列要求提交件:……(三)受赠的房屋,须提交原房屋所有权证,赠与书和契证。”根据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8条:“公民之间赠与关系的成立,以赠与物的支付为准。赠与房屋,如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办理了过户手续的,应当认定赠与关系;未办理过户手续的,但受赠人根据书面赠与合同已占有、使用该房屋的,可以认定赠与有效,但应令其补办过户手续。”

房屋赠与法律规定篇2

    1950年3月,张甲在某县城购有房产237平方米。同年9月与王甲结婚。婚后生育女张乙和儿张丙。后来,儿子张丙与李甲结婚生育一子张丁。1992年3月,母亲王甲因病死亡。张甲单独生活,由其子女每月各给付20-30元的生活费。1999年6月,张丙与其妻李甲离婚。2002年初因旧城改造需拆迁该房。3月29日,由儿子张丙的前妻李甲执笔,张甲作说明,内容是:拆迁户产权所有人张甲,自愿将房屋产权留给孙子张丁,现因孙子年幼,一切产权手续由其母亲李甲代为办理。特此说明。说明人张甲亲笔签了字。3月30日,长宁县房屋拆迁安置事务所与李甲签订了《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书》。李甲根据张甲的“说明”在与房屋撤迁安置事务所签订协议时将回迁房的住房和门市所有权登记在自己名下,并于4月1日领取安置补偿、补助费12963.60元。4月23日,张甲以被告张丙与李甲离婚,张丁的监护权属李甲为由,向长宁县拆迁办公室书面要求张丙、李甲所签的房权无效终止,今后房屋产权由张甲本人亲自办理。同年5月24日,张甲因病到张乙家,25日由张乙送医院住院治疗。26日张甲亲笔书写了一份遗嘱,主要内容是:第一在生之日住宿、生活、照顾、供养,由张乙一概负责,包括生养病死。第二在生之日房屋权归我所有,死后由张乙继承享受。第三此遗嘱签字并经公证处备注生效。住院三天后,张甲到张乙家中生活,同年7月22日,张甲因病逝世。对张甲生前的房屋问题发生继承纠纷,张乙将张丙、张丁作为被告诉至法院。

    审判:

    一审认为:死者张甲将自己的房屋赠与其孙子张丁,李甲又为其子张丁办理了有关拆迁协议,并领取了部份拆迁费用,应认定财产已经转移给张丁,赠与关系依法成立。张甲生前要求撤销赠与合同,不符合法定条件,原告张乙要求按遗嘱继承财产,因死者张甲已无财产可供继承,所以原告张乙的诉讼请求。本院不予支持。

    二审认为:本案讼争房虽为张甲婚前所购,但张甲与王甲已结婚多年,根据相应的司法解释规定,上述房产已转化为张甲、王甲的夫妻共同财产。原判仅以张甲签名的说明就将整个房产认定为张甲个人财产并以赠与作出判决,属适用法律不当。况且,上述说明内容中有关“自愿将房屋产权留给孙子……”的文义应是张甲将其房屋产权在死后送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孙子的意思表示,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六条第三款之规定,该说明的性质并非赠与而属一种遗赠的法律关系。由于张甲在签署上述说明后不久又反悔,并另立自书遗嘱将其房产归张乙继承,张乙也按张甲所立自书遗嘱的要求将该遗嘱交公证部门备案存查,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款之规定,前述说明所反映的遗赠关系应属无效,张甲后来所立自书遗嘱应为合法有效,但该遗嘱只能处分张甲个人所有的财产(房产)份额,对于本案讼争房中属于王甲部分的财产(房产)份额,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五条规定,应由王甲的法定继承人依法继承,张甲个人所有的财产(房产)份额按自书遗嘱继承。

    再审认为,讼争房依法应属张甲与王甲的夫妻共同财产。张甲与王甲均应享有该房屋237.56平方米的1/2,应作为遗产由其法定继承人共同继承。张甲生前将全部房产视为个人财产,并以上述“说明”赠与孙子张丁,将该“说明”交给张丁之母李甲,李甲据此“说明”办理了拆迁房屋调换的相关手续,签订了安置补偿协议,领取了补偿款。此民事行为说明张甲已将房屋产付受赠人张丁,由于拆迁原因,产权变更的登记在办理之中。因此,赠与关系应视为依法成立。但张甲将全部房屋赠与张丁,侵犯了其他共有人的权利。赠与合同部份有效,部份无效。张甲只能赠与属其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赠与关系成立后,张甲又要求撤销李甲所签协议,即是要求撤销赠与。请求撤销赠与的条件不符合法律规定,本院不予认可。张甲又将房屋以“自书遗嘱”的方式,指定由张乙继承,并载明经公证处备注生效。该遗嘱到张甲死亡前并未经公证处备注留档,且经司法技术鉴定证明此“自书遗嘱”不是张甲亲笔书写,故该自书遗嘱无效,依法不能进行遗嘱继承。

    笔者对以上判决有不同认识,在此分析如下,讨教于同仁:

    一、李甲是否应当追加为本案当事人?一审、二审、再审均未追加。笔者认为,虽然李甲系张丁之母,仅从继承法律关系上看与本案无直接牵连,但是她在为张丁行使监护权时代为张甲写“说明”,又将迁回的住房和门市(本案争议标的物)预登记在了自己名下,侵占了标的物,与本案的处理产生了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应当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二、“自愿将房屋产权留给孙子……”,此表述性质是遗赠还是赠与?这是本案的焦点。一审认为是赠与,二审认为是遗赠,再审认为是赠与。区别赠与和遗赠的关键是看赠送物品是否以赠送人死亡为时间条件,接受人在赠送人死亡前得到赠与物为赠与,反之在死亡后为遗赠。本案由于“留”字字意含糊,没有明确是否以死亡为时间条件,导致多次判决认定不一。且各判决在此认定上均论述不充分,特别是再审以李甲凭借说明办理了拆迁房屋调换手续和领取了补偿款为由认为赠与关系成立。缺乏说服力。

    笔者认为“留”字应当作为遗赠理解。理由在二方面:一是“留”对于特定的人有特殊的含义。针对老年人而言,符合处理身后事务的通常心理;二是该“说明”系李甲所写,“说明”语义含糊,撰写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鉴于李甲系张丁监护人,其责任应由张丁承担,可作出不利于张丁的判断,确认“留”是遗赠(《合同法》关于格式合同有类似规定)。

房屋赠与法律规定篇3

甲方(赠与人):______________

有效证件号码:______________

乙方(受赠人):______________

有效证件号码: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自___年___月份同居,并且乙方一直照料甲方的日常生活起居,为甲方料理家务,乙方为此无法正常工作,作为报酬和补偿,甲方愿将甲方出资购买的房屋产权(该房屋产权为:因乙方具备经济适用房购买的主体资格,因此该房用乙方的名义购买)赠与乙方。

按照合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双方自愿达成赠与房产协议如下:

第一条:甲方自愿将其房产赠与给乙方,乙方自愿接受该房屋。该房屋具体状况如下:

(一)该房产坐落于_____________________,面积______平方米;

(二)赠与房屋的所有权证证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房屋平面图至范围见附件一;

(四)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若该房屋有土地使用权则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该房屋一并赠与。该房屋的相关权益随该房屋一并赠与。

第二条:甲方购买此房产所有费用由甲方单独承担,现经协商,甲方愿将其拥有的该房屋所有产权赠与乙方。

第三条:甲方赠与乙方房屋产权,在双方签订本合同后,该赠与行为不可撤销,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本协议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如任何一方违约,违约方应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

甲方(赠与人):_____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

有效证件号码:______________

乙方(受赠人):______________

住所:______________

有效证件号码:______________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__

签订时间:______________

土地使用权赠与协议书范本二

甲方(赠与人):

有效证件号码:

乙方(受赠人):

有效证件号码:

甲、乙双方自XX年6月份同居,并且乙方一直照料甲方的日常生活起居,为甲方料理家务,乙方为此无法正常工作,作为报酬和补偿,甲方愿将甲方出资购买的房屋产权(该房屋产权为:因乙方具备经济适用房购买的主体资格,因此该房用乙方的名义购买)赠与乙方。

按照合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双方自愿达成赠与房产协议如下:

第一条:甲方自愿将其房产赠与给乙方,乙方自愿接受该房屋。该房屋具体状况如下:

(一)该房产坐落于平方米;

(二)赠与房屋的所有权证证号为

(三)房屋平面图至范围见附件一;

(四)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若该房屋有土地使用权则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该房屋一并赠与。该房屋的相关权益随该房屋一并赠与。

第二条:甲方购买此房产所有费用由甲方单独承担,现经协商一1市,建筑面积;致甲方愿将其拥有的该房屋所有产权赠与乙方。

第三条:甲方赠与乙方房屋产权,在双方签订本合同后,该赠与行为不可撤销,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本协议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如任何一方违约,违约方应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

甲方(赠与人):住所:有效证件号码:

乙方(受赠人):

住所:

有效证件号码:

房屋赠与法律规定篇4

关键词:离婚;房屋分割;夫妻协议

一、离婚协议对房屋分割的影响

《婚姻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双方在离婚时,可以协议处理夫妻共同财产,协议不成的,再由法院m行判决。这是离婚协议的直接法律依据,体现了意思自治优先的原则。

在现实生活中,争议较大的是情形是,双方签订了离婚协议但最终没有到民政部门登记离婚,此时离婚协议是否有约束力,对此不同法院曾观点不一,但在2011年《婚姻法解释(三)》施行后,该问题有了统一处理标准。《婚姻法解释(三)》第十四条规定,如果夫妻双方订立的财产协议是以“登记离婚”或者以“到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但最终双方没有办理离婚登记手续,一方反悔的,则该协议不生效,不能作为法院分割财产的依据。

新问题随之而来,如果夫妻双方没有明确表示以“登记离婚”或者以“到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而笼统约定“离婚”、“如果离婚”、“感情破裂”等情形时的财产分割条款,是否也适用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

实践中法院并不严格要求协议明文约定以“登记离婚”或“到法院协议离婚”为条件,只要双方意思表示中包含离婚的意愿,即可适用《婚姻法解释(三)》第十四条的规定。其中的法理基础是:该协议是以离婚为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条件未成就的情况下,协议不生效。

二、婚内协议对房屋分割的影响

(一)约定夫妻共有房屋归一方所有

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夫妻可以对婚姻存续所得财产的归属作出约定。在实践中容易产生争议的情形是,双方把婚后取得的房屋约定归一方所有,离婚时另一方反悔,主张该约定实质是赠与,相当于把原本自己享有的房屋共有份额赠与给对方,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在房屋过户登记之前,赠与方可以撤销赠与。

但是,法院普遍不认可赠与的观点,如果夫妻双方签订书面协议约定了婚后取得财产归一方所有,则该协议可在离婚时作为分割财产的依据。以下典型案例体现了法院的裁判标准:

案情:师某、陈某是夫妻关系,师某因双方性格不合、对方实施家暴而提出离婚,双方曾签订《婚内协议书》约定婚后双方购买的“某号房屋,该房屋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偿还的银行抵押贷款部分及装修投入归乙方(师某)个人所有,无论婚姻存续期间或离婚皆不作为双方的夫妻共同财产”,在离婚诉讼中,师某据此主张该房屋归其一人所有,但陈某提出该约定属于赠与,房产权属转移登记前可以进行撤销,不能作为分割房屋的依据。

法院认为,根据《婚姻法》第十九条,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六条规定,夫妻一方将个人所有的房屋赠与给另一方的,在房屋过户登记前,赠与方可以撤销赠与。而本案《婚内协议书》系双方对婚姻期间所得的财产进行的约定,而非对一方所有的房产进行的赠与,故法院不支持陈某的请求,依据《婚内协议书》判决房屋归师某所有。[1]

综上,如果夫妻签订协议约定婚姻存续期间取得的房屋归一方所有,该协议对双方有约束力,即使房屋未作转移登记,该协议也可以作为分割房屋的依据。

(二)约定原属一方所有的房屋归对方所有

现实中会出现这种情况:夫妻在婚姻存续期间签订协议,约定原属于一方所有的房屋归属于对方所有。那么,在房屋转移登记前,该协议可否撤销。

最高人民法院在制定《婚姻法解释(三)》时认为,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了共同所有、各自所有等夫妻财产约定方式,但不包括把一方个人财产约定归对方所有,把个人享有的房屋约定归对方所有,属于赠与,在房屋所有权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2]也就是说把一方个人财产约定归对方所有的情形,适用《婚姻法解释(三)》第六条关于赠与房产在变更登记前可撤销的规定,而不适用《婚姻法》第十九条。

三、离婚时约定夫妻共有房屋归子女所有的撤销问题

夫妻双方闹离婚时,通常关系比较恶化,对房屋的分割也互不让步,容易陷入僵局,其中一个能令双方都易于接受的做法是,把房屋约定归子女所有,这对便捷、有效处理离婚纠纷是有益的。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种约定显然属于赠与,那么是否适用《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之规定,在房屋所有权转移之前,赠与方可以撤销赠与?

笔者认为,夫妻离婚时将房屋赠与子女的情形,不能简单适用《合同法》第一百八十六条可撤销之规定,因为赠与是当时夫妻解除婚姻关系的条件之一,带有人身属性,根据《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的精神,这种情形的赠与不能随意撤销。最高人民法院的实践观点也认为,夫妻协议离婚时约定把房屋赠与子女,该约定与解除婚姻关系密不可分,双方协议离婚后,一方请求撤销赠与的,法院不予支持,存在欺诈、胁迫情形的除外。[3]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14)三中民终字06092号民事判决书,引自《师小丽诉陈浩离婚纠纷案――夫妻约定共有房产归一方所有,无需物权转移登记即产生法律效力》,载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人民法院案例选》(2015年第4辑总第94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14号案例。

[2]奚晓明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1年版,第13页。

房屋赠与法律规定篇5

【关健词】房屋登记;法律问题;未成年人;房屋财产;权利

近年来,笔者在从事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当中,经常受理到一部分人购买房屋往往想使用自己未成年子女的姓名作为房屋所有权人的现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夫妻感情基础不牢,怕今后要离婚,不愿意使用夫妻任何一方的姓名,而使用子女姓名;二是担心若干年后遗产继承要交遗产税,而直接使用子女姓名;三是怕露富而将房产分散;四是为逃避债务、转移财产,而将自己购买的房产登记为未成年子女的姓名;五、为了培养子女的财富观念和独立意识,使用子女姓名为房屋所有权人。但是不少父母却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对今后万一发生的如:父母离婚、经商、子女上学或父母、子女有病等情况需将子女名下的房产分割、变卖、典当、抵押时等情况的发生却没有仔细考虑,错误认为没有什么法律后果,房屋依然是父母的房屋,父母是房屋的共同所有权人,父母有权随时更换过来,未成年人没有所有权,因为子女没有承担购房款等等缺乏法律知识的行为必将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或许就是出于以上原因的考虑,建设部在这次的《房屋登记办法》上就新增加了第十四条关于处分未成年人房屋申请登记的情况。故我们在办理此类业务时,应该如何把握尺寸,还是在尝试中、学习中、思考中。

1首先应该肯定的是登记为未成年人名下的房产,其财产所有权应为未成年人。理由如下:

1.1自然人权利能力平等性决定未成年人的房屋权属主体资格

自然人是因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从年龄上包括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从国籍上包括本国公民、外国公民和无国籍人。《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只有具备了权利能力,才能作为主体参加民事活动,承担义务并享受权利;自然人的权利能力是一种生存资格,没有权利能力就丧失了生存的人格,因此现代社会不允许剥夺任何人的权利能力,包括未成年人;自然人权利能力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平等性,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人人都享有权利能力,《民法通则》第十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法律平等地赋予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实际上是赋予所有人以同样获得权利,参与民事活动的机会。由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在权利能力上平等,我们不难解决未成年人能否成为房屋所有权主体的问题。因此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一样可以平等地享有申请权属登记、处分房屋所有权的资格。否定将未成年人登记为房屋所有权的主体,实际上是剥夺了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力,是一种极其错误的作法。

1.2我国房屋产权管理法律规定登记人是产权人

根据物权法的有关理论及我国实行的房屋登记证制度,只有在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并取得房屋权属证书的人才是房屋的所在权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五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根据”,《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五条规定,“房屋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依法拥有房屋所有权并对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唯一合法凭证。依法登记的房屋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从以上法律规定中,可以看出,以未成年人名义购房且房屋上的名字是未成年人时,产权人应当是未成年人本人。即使是父母也不得侵犯。父母办理登记手续应视为基于监护而产生的法定。

1.3未成年人取得房屋的方式是赠与

虽然说未成年人可以成为房屋所有权主体,即是说父母可以将购置的房产登记为未成年子女的姓名,但是这一行为实际上内含了父母对子女财产赠与的民事法律行为。赠与,是赠与人把自己享有处分权的财物无偿地给予受赠人的行为。赠与行为的法律特征主要有三点:1无偿性。赠与人将赠与标的物交付给受赠人,并不要求受赠人对等支付财物以获取经济利益。2单务性。受赠人只享受接受赠与的权利。赠与人承担将标的物无偿交付给受赠人的义务。3实践性。即只有赠与人将标的物实际履行交付给受赠人,赠与关系才能成立。不动产经过房屋登记即为已实际交付履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中规定,“赠与人明确表示将赠与物赠给未成年人个人的,应当认定该赠与物为未成年人的个人财产”。据此,当父母将房产登记为未成年子女的姓名时,其意思表示是明确的,该登记行为实际上就是将房屋赠与给自己的子女。

2明确了未成年人房屋财产权利,就要求我们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房屋财产权利。

2.1有人认为,未成年人可以享有房地产权利,但未成年人的房地产所有权不能处分。对此观点笔者认为失之偏颇。按此观点,表面上是对未成年人房地产利的保护,实质上是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干涉与侵害。房地产的效益在于使用等一定的处分才能产生,禁止处分是对未成年人拥有的房地产效益的损害。众所周知,房屋所有权包括: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权能,禁止处分实际上只承认“占有”,而侵犯了“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是对未成年人房地产权利的侵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教育、医疗、人才等方面制度的不断变革,未成年人的房地产需要处分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例如,随父母调动而离开本地、出现重大病状、上学升造、因侵权损害而进行的赔偿等,这些情况的出现,理所当然地要对未成年人的房地产进行处分。对未成年人的房地产进行处分,不仅来源于生活的需要,更有法律上的支撑。《民法通则》第133条第2款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从以上条款可以看出,在因未成年人侵权赔偿时,应当处分其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财产;在为了未成年人的利益时,可以处分其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财产。在需要处分房地产财产时而不许处分,是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侵犯。按照《物权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房地产权属依法登记取得财产所有权,在一定条件下其监护人可以处分未成年人的房地产财产。《浙江省国有土地范围内房屋登记实施细则》第八条因处分被监护人房屋申请登记的,还应当提供为被监护人利益的书面保证。

2.2重点我们如何来理解“利益”两个字,根据《民法通则》第十八条的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对于“为被监护人的利益”的表现方式法律及其他解释并未明确规定,但通常可以理解为:只为被监护人设定权利没有设定义务的,肯定属于“为被监护人的利益”的情形;只为被监护人设定义务而没有设定权利或者权利小于义务的,肯定不属于“为被监护人的利益”的情形。最常见的有以下五种情形未成年人的房地产财产可以处分:(1)未成年人因侵权而造成的损害赔偿;(2)为改善居住环境,以旧换新、以小换大、以远换近、以区位较差换区位较好等;(3)就医;(4)上学深造;(5)随父母调离而迁出本地。处置前,监护人必须提供与此相关的真实证明资料。

房屋赠与法律规定篇6

【关键词】财产约定物权法房产登记

1.案例描述

2001年原告薛某和被告梁某确定恋爱关系,并准备结婚。被告梁某及其父母承诺购买住房一套作为结婚以及婚后生活之用。2002年2月,被告梁某与其父即被告梁父购买某处房屋,并以梁某名义办理抵押贷款手续,房屋产权登记在被告梁某和被告梁父名下。2003年5月被告梁某向原告薛某出具书面声明书-份,内容为“本人(被告梁某)和薛某真心相爱,准备近期结婚。为此,在2002年2月我们购买住房-套,住房总价23万元,父母首付房款8万元,十年期房贷15万,房屋产权现有署名本人和本人父亲。本人诚心与薛某相爱一生,婚后剩余房屋贷款由我和薛某共同偿还。从结婚之日起,该房产只为薛某和本人所有,其中薛某占总房产的百分之五十。特此声明。”该书面声明落款处有被告梁某及其父母共三人签名。书面声明签署后三日,原告薛某和被告梁某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婚后房屋贷款由原告薛某和被告梁某共同偿还,原告咨询房产部门得知房屋有贷款情况下无权办理产权变更手续。2008年,薛某和梁某关系破裂,梁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未列房屋为共同财产。薛某向法院另案提起房屋确权诉讼,请求法院确认房屋为原告与被告梁某的共同财产、确认原告占有该房屋50%的份额。并要求判令两被告配合原告办理房屋产权变更手续。

被告梁父答辩时当庭提交书面撤销赠与声明书,并称此协议属于房屋赠与合同,根据赠与合同的相关规定,在不动产未办理变更手续前赠与人享有任意撤销权,故其提出撤销。被告梁某与其父答辩意见相同,要求法院驳回原告薛某的诉讼请求。原告薛某认为此协议应当定性为夫妻财产协议,因涉及第三人财产权利,第三人书面表示予以放弃,此协议的形成是各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表示,协议合法有效。

2.协议的定性分析--赠与合同还是夫妻财产约定协议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赠与合同是将自己的财产无偿赠与他人,而受赠人也表示接受赠与的财产。赠与的财产也要到相关部门办理财产转移手续。一般情况下,赠与人可以在财产转移之前撤销赠与关系。而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则是依据《婚姻法》的规定,约定将一方的财产为共同财产。从表面上看,此协议似乎符合赠与合同的构成条件,但仔细分析,此协议的赠与关系是以婚姻关系为条件的,与一般的赠与行为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根据我国《婚姻法》第十九条之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因此,本文认为,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立法角度而言,婚姻法中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是规范和调整夫妻财产关系的,合同法中赠与合同的条款是规范和调整赠与合同关系的,两者有显著地区别,主要表现在,夫妻财产约定的主体只能是夫妻关系或者预期是夫妻关系,而赠与合同则完全不受此限制。也就是说,夫妻财产约定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双方的身份关系,并以双方的身份关系为基础订立相关财产约定,如果没有缔结婚姻关系,夫妻财产协议根本无法生效,反观赠与合同,合同主体并没有任何限制,赠与人出于特定目的,无偿向受赠人赠与财产没有任何限制,既可以发生在夫妻这样的亲属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具有亲属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在司法实践中,夫妻财产协议纠纷往往是在离婚案件中予以处理或者由离婚纠纷。

3.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与物权法的冲突及解决

我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关于共同财产的规定。针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该条款为夫妻财产协议的法律依据,但该条款只是对夫妻财产约定的约定方式、标的、外在表现形式等做出了规定,并未规定涉及不动产是否需要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夫妻财产约定的生效要件主要是:(1)双方具有合法的婚姻关系或者未来将缔结婚姻关系。(2)夫妻财产约定的前提基础就是双方具有或者即将具有婚姻关系,同居期间对财产约定是一般的民事契约,不应当适用此条款。(3)如果是未婚者,未来适用于婚姻关系的财产契约后结婚的条款之规定。

虽然《物权法》第9条规定了不动产物权的变更、设立、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但是婚姻法第十九条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规定,是否属于物权法所称的“法律另有规定”,即夫妻签订财产约定后取得的财产所有权.是否需要按照物权法的规定履行物权登记手续。对此,理论界和司法实务中均末明确。实践中,相当大比例的夫妻财产约定方式是夫妻双方约定将方的婚前财产约定为共同财产,在末办理产权登记的情况下,如果严格按照物权法第九条规定执行,那么显然又与婚姻法的精神相悖。

夫妻财产约定行为,当然需要适用法律规定,然而该行为毕竟又是以夫妻身份为前提条件,的确不同于普通财产协议。从法律效力上说,民事基本法《物权法》均为民事特别法。但就不动产物权的移转、变动而言,《物权法》的规定是一般规定,而《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关系的规定是特殊规定。在解决夫妻财产争议原则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应适用《婚姻法》。

参考文献:

[1]许莉.夫妻财产归属之法律适用[J].法学.2007(12).

[2]许莉.两性平等的新里程碑--我国台湾地区新修正夫妻财产制度述评[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5(01).

[3]任凤莲.论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的立法与完善[J].社会科学.2005(01).

[4]杨晋玲.中外夫妻财产立法比较研究--兼论我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夫妻财产立法[J].现代法学.2004(02).

[5]范李瑛.夫妻财产约定的性质及法律适用[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2).

[6]熊英.评述新《婚姻法》中“夫妻财产制度”的不足[J].当代法学.2002(07).

[7]杨晋玲.在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均衡之间--以我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的规定为例[J].现代法学.2002(01).

房屋赠与法律规定篇7

[评析]

审理中,有人认为离婚协议中的财产分割是以财产关系为内容,应适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对于父母赠与子女的房屋,因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过户手续可以行使撤销权,支持孙某的诉讼请求。但笔者认为,该协议如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的,不能撤销,理由如下:

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分割的条款,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男女双方协议离婚后就财产分割问题反悔的,请求变更或者撤销财产分割协议的,如未发现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不能支持。所以,如离婚协议中已经明确约定将房屋归子女所有,如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则该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对男女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均应继续履行该协议。

根据合同法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与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赠与合同需要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在男女双方离婚协议中,双方将财产约定为子女所有,但有时子女根本不知道这样的约定,所以在离婚协议中关于财产的此种约定,只有“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与受赠人”的意思表示,而没有“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赠与合同是否成立都存在疑问,何来撤销赠与合同?

房屋赠与法律规定篇8

甲方:(赠与人)________________乙方:(受赠人)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系父母子女关系,甲方自愿将其下所有的一处房产赠与乙方。按照合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双方自愿达成赠与房产协议如下:

第一条甲方自愿将座落于,建筑面积平方米,所有权证证号为的房产赠与给乙方,该赠与是对乙方个人的赠与,乙方自愿接受该房屋。

第二条自本赠与成立日起,乙方应负赡养甲方的义务,甲方有权在该房屋居住。

第三条乙方在第二条抚养义务未完全履行前,非经甲方同意不得将受赠房屋处分、转让,或设定期典权抵押等他项权利,抑或为任何债权的担保,否则其处分、转让、抵押等行为无效,甲方有权撤销赠与,收回房产。如因上述行为造成甲方不能收回赠与房产的,乙方应如数补偿或退还该房产市场价款。

第四条受赠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赠与人可以撤消赠与:

(1)受赠人不履行赠与合同约定义务的。

(2)严重侵害赠与人或者赠与人的近亲属利益的。

第五条在乙方能办理该房屋过户手续时,甲方应按约定积极协助乙方转移办理过户手续,过户费用由乙方承担。

第六条争议的解决方式

一切与本合同有关的纠纷,首先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七条合同的补充

本合同如有未尽事宜,一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有关规定,经合同双方协商一致,作出补充规定,补充规定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第八条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

房屋赠与法律规定篇9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地使用权赠与合同范本,希望能给有这方面需要的同学带来帮助!

甲方(赠与人):

有效证件号码:

乙方(受赠人):

有效证件号码:

甲、乙双方自XX年6月份同居,并且乙方一直照料甲方的日常生活起居,为甲方料理家务,乙方为此无法正常工作,作为报酬和补偿,甲方愿将甲方出资购买的房屋产权(该房屋产权为:因乙方具备经济适用房购买的主体资格,因此该房用乙方的名义购买)赠与乙方。

按照合同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双方自愿达成赠与房产协议如下:

第一条:甲方自愿将其房产赠与给乙方,乙方自愿接受该房屋。该房屋具体状况如下:

(一)该房产坐落于平方米;

(二)赠与房屋的所有权证证号为

(三)房屋平面图至范围见附件一;

(四)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若该房屋有土地使用权则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随该房屋一并赠与。该房屋的相关权益随该房屋一并赠与。

第二条:甲方购买此房产所有费用由甲方单独承担,现经协商一1市,建筑面积;致甲方愿将其拥有的该房屋所有产权赠与乙方。

第三条:甲方赠与乙方房屋产权,在双方签订本合同后,该赠与行为不可撤销,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本协议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如任何一方违约,违约方应承担由此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

甲方(赠与人):住所:有效证件号码:

乙方(受赠人):

住所:

房屋赠与法律规定篇10

关键词房屋赠予审查公证

1在办理房屋赠与公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赠与的房屋是共有财产,赠与人尚未征得其他共有人的同意,便擅自将房屋赠与他人,如赠与人在婚姻存续期间继承了一间房屋,这间房屋属夫妻共有财产,但未征得配偶同意,就将房屋赠送给他人。

(2)在未取得确凿真实的赠与意思表示证据之前,便轻率出证。如赠与人陈某是聋哑人,也不会写字,只能通过手势动作表达意思(即“手语”),但陈某的这些“手语”不是国家规定的规范手语,无法确认其真实意思表示。然而,公证处仅凭当事人的不规范的手势就确定当事人实施了赠与房屋这一重大的民事法律行为。

(3)赠与声明书的不完善。如缺少赠与人与受赠人的关系,赠与理由、赠与是否有条件和是否反悔以及赠与房屋面积等内容。

(4)出具赠与公证书的证据材料不够充分。有的甚至连赠与房屋所有权凭证也没有索取,仅凭单位证明就草率出证;有的则没有制作谈话记录,或者虽然已制作谈话记录,但其内容过于简单,该问的事项没有问,该记录的内容没有记录;致使谈话内容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证据作用。

2办理房屋赠与公证应注意的问题

2.1在办证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当事人必须亲自到公证处提出申请,不能委托他人,如果当事人前来公证处有困难,公证员可应赠与人的要求,上门办理,如果当事人居住在国外或者港澳台地区,想将国内或者大陆房屋赠与他人而申办公证,笔者认为有三种解决办法:一是当事人亲自回来办理:二是当事人事先可以与公证处预约,到指定的公证员可以到的地点办理;三是当事人先向居住地所在的注册公证人办房屋赠与声明书公证,并经我国驻该国使馆或者当地办理机构认证后,寄回当地给房屋受赠人,再由受赠人到所在地申办“接受房屋赠与声明书”公证。第二,如果赠与人所赠与的房屋属于遗产(赠与人是法定继承人之一的),尚未办妥继承手续的,应先办理继承权公证,然后才能办理赠与公证,因为,只有对房屋拥有所有权,才又资格对该房屋进行处分。所以,公证员在接待当事人过程中,应问清楚当事人对赠与的房屋是否已拥有所有权。第三,为避免公证后赠与人反悔而带来不必要麻烦,在办证中要求赠与人与受赠人在公证员面前签订《房屋赠与合同》,公证处证明双方在合同上的签名属实。这种做法主要适用于赠与人与受赠人都居住在国内,而且同住在一起的情况。还有一种做法是“附条件的赠与”,即在赠与合同中明确规定,受赠人必须在一定的期限内履行约定的义务(如对老人尽到赡养义务或不遗弃不虐待某养子女等)后,才能对受赠房屋用友所有权,否则,赠与人可反悔,并可依法撤销原来的赠与行为。这种做法有利于保护赠与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赠与目的得到实现。

2.2在取证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办理房屋赠与公证,一般应向当事人收集下列材料:(1)省份证件;(2)房屋所有权凭证;(3)房屋赠与书或合同。但,每个案件往往应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因此,在特殊情况下,应补充一些其他证据材料,如赠与的房屋若为共同财产,则应提供共有人同意赠与的声明书;赠与人若有依靠其抚养、扶养或赡养的又无生活来源的人则应提供证明其实施赠与行为没有影响自己履行抚养、扶养或赡养义务的材料;受赠人为组织的,不但应提供合法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证明,而且还应提供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其接受赠与的批文;受赠人若为无民事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人应提供有监护权的证明等等。

第二,鉴于近年来办理房屋赠与公证后出现赠与人反悔较多的情况,取证时,除索取赠与人亲自书写的材料及有关证明和谈话笔录外,如果公证员认为有必要,还可索取录音带、录像带等证明材料,有利于促进公证书档案工作朝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2.3在审查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应审查的内容。(1)赠与人赠与房屋的意思是否真实、自愿;(2)赠与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被赠与的房屋所有权时个人所有还是共同所有;(4)被赠与房屋来源是否清楚、合法;(5)被赠与的房屋有无争议或有被抵押、查封等情况;(6)是否有依靠赠与人抚养、扶养或赡养的又无生活来源的人,或者是否有因赠与房屋影响赠与人本身的居住情况;(7)赠与人的赠与目的、动机是否正当,是否有意躲避债务或规避交税等意图;(8)赠与行为是否违背当地有关房地产方面的政策规定;(9)赠与合同的条款是否完备,文字表达是否准确。第二,审查的重点。审查房屋赠与公证案有关证据材料时应重点审查的内容是:赠与行为是否真实、合法和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是否充分可靠以及赠与合同的条款是否完备。这是针对每个案件而言的。但是,具体的案件在审查中往往又侧重某一点,如有一个案件既真实又合法,赠与合同条款也完善,仅缺一份重要证据,对此,只要抓住“补充证据材料”这一点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