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企业财务处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47:58

高新企业财务处理篇1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账务处理

一、引言

高新技术企业所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是指在产品升级换代、技术方面升级改造、工艺改进变更的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耗用的材料、人工、动力费用以及专用设备折旧等各项费用。在2008年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两个文件中均有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在初次认定或到期复审时,对研发费用支出金额有硬性要求,那就是企业近三年的研发费用支出必须达到当年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收入在5000万以下的不低于6%,收入在5000万至2亿之间的不低于4%,收入在2亿以上的不低于3%,而且在中国境内所发生的研发费用不得低于总研发费用的60%。另外,为了提高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各个高新技术企业开始建立独立的研发机构,加大了对研发的投入,研发费用所占企业支出的比重不断增大,对企业的现时业绩和未来业绩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各企业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并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否能够运用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方法来进行研发费用核算就显得尤其重要。

二、当前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在财务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主观估计的成分过高

在企业的实际操作中,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有时是很难严格区分的,有些费用是该费用化还是资本化,有时会因时、因地、因对象而不同。如果人为地规定哪些费用必须资本化,哪些费用必须资本化,在实务中又会很难操作,且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二)无形资产研发阶段难以区分

在新的会计准则中,虽然明确规定了研究阶段及开发阶段的划分定义,以及开发费用予以资本化的条件,但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研发活动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许多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线,都是产研结合进行的,想要会计人员明确判断两者的界限以及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是非常困难的。

(三)新准则增大了企业利润操控的空间

由于研发费用资本化确认标准带有较大的主观性,因而给企业的利润调节提供了机会。企业在将研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时候,对于开发阶段的支出是否满足新准则所规定的5个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个人判断,这样就增大了企业调节利润的空间。企业只要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人为的进行调整,就可以把研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的分界点进行人为调整,从而达到人为调节利润的目的。

(四)受业绩考核影响,企业易倾向于技术引进

在大部分企业中,主要通过绩效考核来决定高管的薪酬,而绩效任务的主要部分就是利润指标。企业自主研发过程中发生的所有研发费用支出,假如能够满足资本化条件,则可以予以资本化,从而相对增加企业当期的净利润。但企业对新产品、新项目在自主研发的过程中,因为种种的原因,总会有部分项目研究不成功,从而导致有一部分的研发费用不能够资本化,而要列入当期管理费用,这样就直接影响了企业当期的净利润。

企业如果选择自主研发,往往会由于研发过程与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觉得风险较大。这对于企业的高管来说,从任期的绩效方面考虑,往往会选择引进外部已研发成功且能成熟使用的技术。因为从外部直接引进的技术,与自主研发相比,一方面风险要少,另一方面所有的支出都可以作为无形资产(专有技术或非专有技术)进行资本化,然后分期摊销,不会对企业当期利润产生较大影响,也就不会对绩效考核结果产生较大影响。

(五)研发费用信息披露不够规范

由于我国的会计制度还没有专门的研发费用信息披露实施细则,因此,除了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规定披露得比较详细外,其他的公司在财务报告中要么不披露,要么就尽量从简披露研发费用数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会计报告中研发费用披露的质量,就会对投资者在投资决策判断方面产生较大影响。

三、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财务处理的建议

(一)确认

1.企业首先要做好研发立项工作。企业对每个研发项目均应事先建立预算,确定资金安排时间、研发时间安排表,研发人员安排表,预算各项费用开支,并报董事会及总经理审批,以确定经费来源。研发预算应由企业计划发展部门牵头,研发部门、财务部门、生管物控等部门,协调做好研发项目预算、研发资金安排、研发物资采购安排、研发试验时间表,以便财务部安排资金。

高新企业财务处理篇2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财务管理发展创新

大数据顾名思义,具有数据信息含量大,数据类型多样的特征,并依附现代信息技术和云计算的发展,促使数据的信息处理效率和精度逐渐提升。当前众多企业都在向数字化企业建设变革,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和运营中所接触的和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多,基于此企业管理必须要有高效的、专业化的信息数据处理技术来支撑企业的日常运营。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尤其对于税务公司来说,财务管理更是企业运营管理的核心方面。因此,在大数据和信息化时代下,企业必须紧紧跟随时展的需要,改变过去不适应企业财务发展的管理方式,建立专门的数据信息查询和管理平台,并将高效的管理制度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支撑,对企业的数据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从而保障企业在大数据潮流下得以持续运营和发展。

一、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BigDate)的定义,最早是由世界知名的信息咨询公司麦肯锡进行详细解释的。再此基础上“大数据”的概念广泛的流传到世界各国国家中。“大数据”或被称为“巨量的信息资料”,大数据的信息处理主要采用的是分布式的计算架构,不能采用单台的计算机进行处理,必须借助云计算的处理优势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处理。然后我们从具体的实例分析当前大数据时代下,对企业财务财务管理的影响。首先企业财务数据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展。例如在产品销售企业中,会计进行财务处理时可以利用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从整体上分析企业财务运营的状况。其次大数据时代容易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一些不利影响。让企业的数据窃取变得简单。由于互联网数据存储的特性,企业财务数据极容易被不法分子有意窃取,或者还会传达一些不利信息。因此说大数据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接下来我们就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在肯尼斯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认为大数据的处理不是随机进行分析。

二、大数据时代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哪些影响

(一)促进企业信息情报获取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的趋势已经越演越烈,尤其是伴随国内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变革,企业财务风险压力除了要面临内部微观环境风险外,还要面临外部大的宏观环境的风险压力。基于此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快速的反应能力,而反应能力则是在海量的数据支持下不断发展的。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获得外部大量的信息数据,并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决策体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改变了过去通过财务报表数据获取信息的方式,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样的数据获取途径,基于此,企业可以利用云计算和电子信息技术,获取大量的客户数据和业务数据等更多支撑企业财务发展的数据信息,从而有效的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提高财务信息处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在大数据时代没有到来之前,企业的财务管理通常采用数据编制、信息计量为基础进行财务信息处理,但是在面临企业财务信息日渐庞杂的趋势下,将不能很好的对信息进行处理,在数据的收集、处理和整合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在财务报表编制完成后也不能将其良好的运用到企业未来经营战略中,失去了财务报表的价值。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重视这一问题,例如企业可以在内部建立一个高效的财务数据监测和识别中心,为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和高效的多样数据支持,使企业海量的数据处理和整合成为可能,并借助规范化、标准化的信息处理技术,进一步提升财务数据处理和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变革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促使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能转变

大数据时代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能转变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企业内部擦无人员可以从过去简单的会计财务报表编制和分析工作中得到进一步提,逐步向财务会计高层化方向发展。对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职能提供了更高层次和更加标准化的要求。尤其面临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下,大数据的时代的发展,在促进财务人员管理职能转变的同时,可以推动企业建立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战略平台,以有效解决,财务管理人员数据分析准确、数据处理技术简单、数据分析不深入的问题,从而实现对各个财务管理环节的协调和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成效的财务报告,以促进下期预算的顺利展开。

三、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创新企业财务管理

(一)提升财务管理的大数据发展意识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的海量化和集中化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但是大数据信息处理更是企业财务管理集中化、全面化、标准化管理建设的认识方法。因此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大数据认识,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方法创新的根本途径。一方面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人员的积极作用,将大数据的理念和高效的财务处理技术相融合,并充分运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从而为企业提供高效的、职能的财务管理方式,并为企业带来大量的财务数据支持,提升财务信息的应用意义和价值。一方面面临国内外财务风险压力,企业只有树立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发展的观念,才能在企业运营和管理中提升海量财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才能更好的应对外部风险的挑战。

(二)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要着重考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机制是否协调统一,首先要对现有的管理机制进行创新和完善,在保持原有体制扩展的基础上,提高新体制的建设效率。其次要注重企业财务管理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在保持原有动力基础上,着眼企业发展全局,为企业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信息处理提供更加精准的技术支持。例如某企业创建的“财务云”管理模式,在运用财务云技术基础之上,形成企业整个财务管理系统的协调和统一,并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创建企业财务管理信息中心,从而有效的对海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应用,从而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助力。

(三)促进大数据财务管理人才建设

大数据时代下,在改变企业战略全局模式发展的基础上,对财务人员的财务思维产生了质的飞跃,财务人员要改变过去财务管理的观念,要从业务角度去考虑财务问题,不仅要完成财务核算和财务监督的工作,还要有超越传统财务管理的公司战略发展的全局观念,要从多方面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要有财务组织和计划的能力还要具备公司业务分析的洞察力和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处理和应用能力。因此大数据时代下,大数据财务处理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因此要从大数据财务管理意识提升和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两个主要的方面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三、结束语

总的来看,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发展已经成为必然,再此基础上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时展的优势,调动内部一切积极因素,在技术和体制上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方略,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支撑动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运营。

参考文献:

[1]李钢.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J].北方经贸,2015

高新企业财务处理篇3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向前推进,我国会计行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而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而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促使其从以前工作量巨大的人工记账方式中走出来,使用更加便捷、先进的记账方式,减小工作量的同时也提高了处理会计信息的能力。会计信息电算化实质上是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技术对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中的财务报表、账目进行处理的信息系统,可以使得会计信息的效用在企业得到较大程度上的发挥,也能减小会计信息出错的可能性。我国会计电算化至今为止可以认为走过了五个阶段,通过这五个阶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也已经逐步走向蓬勃发展的阶段,很多较为深入的会计信息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虽然会计电算化给企业和企业相关财务人员带来了较多方便,但是目前由于我国众多企业对会计信息进行电算化处理时只是停留在处理账上问题的阶段,同时会计电算化的软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还是阻碍了会计从业人员正常利用会计系统进行会计信息处理。

一、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过分注重财务功能,忽略了财务管理的能力

由于会计电算化加大了企业对于财务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本质上会计电算化可以将从事企业财务会计的人员从工作量巨大、财务报表众多的工作中解脱的同时给予会计人员更多的空间从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但是当前,即使我国会计电算化水平已经较高,但是众多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仍然将会计信息系统作为算账、报账的工具,而并没有对其进行合理利用,这造成企业对于财务信息的处理能力低下,缺乏通过财务信息数据进行企业投融资决策、生产销售决策的决定工具。这造成部分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决策只靠管理者的主观思考,而缺少科学依据,最终给企业的财务带来较大的风险。例如,某企业主要从事小商品的批发销售,在m市有多家分店。企业在建立之初在财务处理方面便采用了电算化信息系统,但该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并没有关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的除了算账、报账、账目核算等功能,这造成企业财务部门工作单一,仅仅负责企业账目核算,而不对企业财务信息及其他经营内容提出财务信息支撑。2013年2月该企业准备进行扩张,但由于企业自有资金不足,便向银行进行大额贷款,由于企业财务人员没有对企业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最终造成贷款利息远高于新开店面的利润,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当前不注重财务管理,仅仅关注会计信息核算的电算化操作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财务隐患。

(二)当前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财会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虽然我国会计信息系统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水平仍然处于较低的状态,这和当前从事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财会人员信息技术水平较低有关。在过去,会计账目主要依靠人工核算,因此需要熟练的会计人工核算人员。但是随着会计信息电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录入和核算已经演变成几个简单的按键就可以自动完成的。因此,会计财务人员的日常工作较为机械化,且流程较为简单。这种简单化的财务信息管理模式虽然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压力,但是却导致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较低,并没有主动去学习有关企业财务信息管理的能力。同时较低的信息技术水平造成对于较为先进的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浪费,在同样的财务信息系统面前,较低水平的财会人员无法通过该系统和企业财务报表获得有效信息,这种浪费必然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损失。除此之外,财会人员如果信息处理水平较低,必然造成当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简单问题时,无法及时排除问题,造成企业财务信息难以及时录入,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某些紧急问题的处置。例如,X企业是一家小型餐饮企业,该企业之前的财务人员由于身体原因突然辞职。该企业临时招聘了一位没有任何财务经营,刚刚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财务人员,2013年3月8日,该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出现了卡顿和黑屏的状况,由于该财务人员并不知晓该系统可以通过初始化的方式解决这问题,经常采用强制关机的方式对待,最终造成财务信息系统彻底崩溃,本年度3月份前所有财务信息遗失,最终给企业进行财务核算带来了巨大困难。

(三)当前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更新较慢

当前某些会计软件已经具有很高的发展水平,但是由于其售价高昂,同时大多为大型企业设计,因此并没有被普遍使用。而现在市场上各企业可以以较低价格或者免费的方式获取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更新速度都较慢,且存在一定的漏洞,这极容易造成企业财务信息的泄露。同时,由于部分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兼容性差,造成企业可能需要为了使用某一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而必须重新购置电脑或者配置其他硬件、软件设施。这给企业的日常财务工作带来了较高的前期成本。除此之外,由于会计软件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因此一般其操作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造成企业在某一财务软件问题较多,或者更新速度更不上企业发展时,更换其他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成本较高,员工的及时培训成为了重要问题。这也最终造成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会计信息系统软件无法跟上企业发展需要。例如,F企业是一家地方性房地产企业,由于房地产的财务核算数额较大,内容较多,因此普通财务核算软件无法符合企业要求,因此该企业的会计财务信息系统通过个体定制的方式购买而来。但是该软件只能在windowsvista系统上进行操作,由于该企业财务部门原来使用的电脑配置较低,该系统难以在原来的电脑上正常运行,这促使企业不得不重新购置了一批电脑从事财务信息处理。同时,由于该系统对于会计凭证扫描设备要求较高,企业又不得不重新购置了3台新型扫描仪,这些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财务信息电算化的前期成本。

二、加快我国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财务管理

想要加快我国在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脚步,以提高我国整体会计信息处理水平,首先需要不断加强企业在将会计信息电算化过程中,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分析能力,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想要加强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能力,首先需要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相关内容的教育并开展专门培训和考核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电算化的发展。其次,还需要企业使用较为专业的财务会计软件,较为低版本的会计信息软件中某些关键财务指标无法进行计算,这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财务管理难度,因此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软件选择时需要在进行详细了解后才进行购买。除此之外,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财务人员也需要有主动进行财务管理的意识,而不是仅仅进行财务信息核算,这便需要整体提高从事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基本技能水平。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财会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

加快我国信息时代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脚步,除了从指标角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之外,还需要从人力角度出发,逐步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首先,想要提高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财务会计人员信息技术水平,需要对从事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处理的财务专业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同时配合相关的考核以不断提高财务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其次,对于暂时高水平电算化操作会计人员缺失的企业,可以通过外部招聘的方式快速解决这一问题。在招聘过程中,企业需要重点考察员工的电子信息技术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以防某些人员仅仅只会纸上谈兵,最终无法真正进行财会信息的电算化操作。除此之外,企业需要加强对本企业选用的财务信息软件的相关使用的培训工作,尤其是需要重视对于某些信息故障的处理培训,防止因不当操作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信息损失。

(三)加快当前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更新速度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想要促进某项技术的发展,除了需要从人力方面保障,还需要从软硬件方面全面更新,才能最终达到目的。类比于会计电算化也是如此,想要加快我国信息时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必须加快当前较多企业使用的大众化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更新速度。想要加快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更新速度,首先企业可以通过个体定制的方式进行。由于某些软件的更新速度较慢,或者并不适合某一行业的企业,因此进行个体定制可以很快地解决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落后的问题,但是这种方法对于单个企业而言成本较高。其次,企业需要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不符合操作习惯的地方,提交给软件设计方以努力尽早解决这些问题。除此之外,企业需要重视新一代软件的更新过程,对于其中可能出现的不匹配问题进行及早了解,以防在未进行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更新造成的系统崩溃等问题的发生。

高新企业财务处理篇4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比较

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资源整合财务管理模式,利用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信息技术基础,对企业集团内部各核算主体分散处理的财务业务,通过建立财务业务共享中心,将财务业务处理进行流程再造与标准化,实现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工作质量、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控制管理风险和集团发展战略支持之目的,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最新成果和重要内容。如今,财务共享服务已被国外跨国公司广泛应用,并被证实效果显著。尽管我国引入该模式较晚,但是目前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在逐步尝试并推广应用。

一、财务共享服务简介

服务共享中心(SharedServiceCenter,SSC)于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主要是为财务部门处理大量低附加值的交易活动。在一些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中,对如差旅费、应付账款等日常事务处理,可以通过业务整合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继而可以将一些内部管理职能合并到一个中心进行标准化和专业化处理,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如提供财务报告等),而这种整合和合并,在节省成本的同时还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共享服务”这一术语,普遍被认可为,它起源于1990年科尔尼咨询公司的一份包括iBm公司、杜邦公司、nynex、福特公司、Digltal、强生集团、壳牌石油和惠普公司等多家著名大型企业集团在内的关于企业最佳经营方式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上述公司在管理中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内部共享服务(林倪滨,2009)。

共享服务是管理领域的变革和创新。通过选择营运成本较低,人员素质较高,信息技术基础发达等条件合适的地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较低的薪资支出录用精于数据输入和处理日常事务的人员,通过业务和资源的集中和整合,在减少管理总量的同时,实施标准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向公司内外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和服务,并按照一定的标准结算或收取费用,以高性价比的服务吸引客户。同时各分、子公司财务向管理转型,更好地支持公司其他经营部门业务的发展,使公司更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及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二、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及趋势

美国福特(Ford)汽车公司是公认的第一家建立SSC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通用电气、新加坡百特医疗用品公司(BaxterHealthcare)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SSC,1988年,通用汽车公司将其100个分散的机构合并为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英特尔、惠而浦和眼力健(allergan)发起了泛欧洲SSC,此后,美国运通(americanexpress)、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Squibb)建立了全球SSC。截至2008年,80%以上美国《财富》500强企业和50%的日本大型企业成立共享服务中心,而且经历了成本降低、服务质量提高和企业集团战略支持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实施服务共享最主要的驱动力是成本节约,并且大多数公司将这些成本节约视为巨大的投资回报。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正借助于SSC重构其商业模式和经营方式。oracle公司在都柏林、悉尼和加州的Rocklin建立了3个全球性的服务共享网络,其中都柏林的SSC为40个国家的分公司提供一系列服务,在提高效率,降低财务和行政管理成本的同时,实现了流程标准化,通过使用标准应用程序和模块结构,降低了it支持和开发成本,统一了分散在各地的管理报告,更快地吸纳新技术,迅速采用最佳实践效果的服务,提供一流的甲骨文财务应用标准,创建了与内部客户和外部客户新型商业伙伴关系。作为oracle公司战略的一部分,可以预见SSC的未来发展趋势,共享服务将企业战略、技术、流程和人员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电子商务的驱动下,员工、供应商、客户以及其他商业伙伴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合作关系。

财务共享服务正在我国兴起和发展。当今新兴市场经济体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成本优势正吸引越来越多跨国公司投资中国市场,设立分支机构,从经济全球一体化角度配置资源,许多跨国企业将全球或地区性共享中心设立在中国,如惠普、摩托罗拉、马士基、麦当劳、通用电气、拜耳、强生、辉瑞、诺华、陶氏化学、科勒、巴斯夫等等。2011年4月安永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境内设立规模以上共享服务中心近四百家。从行业应用来看,各行业在共享服务的应用差异较大,金融业在共享服务的应用上较为超前。规模以上共享服务中心中,金融业占45%,其次为服务、交通运输、电信和制造业。从服务覆盖区域来看,目前国内的共享服务中心服务地域主要为亚太区内,其中超过60%的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服务中国本地的业务,24%服务于全亚太区,另有15%共享服务中心服务于全球①。

在这些跨国公司财务共享的示范效应下,本土领先的部分企业也陆续开始走上了财务共享之路,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或正在建设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例如中兴、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宝钢集团、海尔、长虹等。但总体而言,财务共享服务在中国还处于发展阶段,无论是对财务共享服务的认识、管理模式、人才培养,还是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困惑和思考的总结,都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和不断尝试,应用推进还有个过程。

三、财务共享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

现代财务共享服务相对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而言,无论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还是管理的体制和内容,都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和发展。

(一)财务核算和处理集中化

企业集团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做大做强,提升在行业或国内外的影响,获得规模优势,或者利用区位或政策优势降低成本,贴近市场,提高竞争力,大都跨地域甚至跨国界在总部以外设立多家分、子公司。在传统财务模式下,这些分散的、大大小小的公司各自都配备了一整套财务人员,由于信息技术支持基础不同,以及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存在差异,往往存在财务数据处理效率低下,信息反馈不及时,无法在集团内实现信息共享,甚至可能导致一些子公司存在信息孤岛。同时,各地子公司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在财务数据的处理上采取不一致的标准,更有甚者,还可能编造虚假财务信息,产生误导,对企业集团的经营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各地财务人员被集中到人力、税收等成本较低的某一地域进行统一的财务核算,在核算集中化的过程中需要对业务处理进行标准化,从而保持核算口径的一致性,使得财务核算结果更加可靠、更具可比性,业务处理效率也大大提高,因减少了岗位重复,业务处理成本就大大降低;而且,由于各分、子公司无法直接进行财务信息的干预,财务数据收集和反馈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到增强,从而大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财务集中核算,将处理具体业务的财务人员置于统一的管理环境,集团对财务核算的规范性要求更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落实,这也为业务流程的再造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与业务数据有着不同的录入终端,两者之间的沟通往往也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此外,财务人员深陷自身的日常性数据处理工作,对业务部门的支持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然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引入的eRp系统后,使得原来需要财务人员录入的大量数据分散到各大业务部门,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不仅减少了重复工作,而且增强了财务数据的可靠性。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财务与业务的联系更加紧密,具体表现为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核算的集中处理,使得各子公司的财务不再处理某些基础性的财务日常数据,而可将精力放在为公司提供更高的决策支持、财务分析及业务管理等关键性工作上。因此,财务管理成为各分、子公司财务工作的重点。此时,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精通财务知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及发展战略,更好地为公司业务管理和发展服务。

(三)业务和流程标准化

财务核算的集中化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第一步,共享服务更加关注集中后的业务流程优化,后者对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管理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财务核算的集中化使得部分会计核算从各具体的公司组织中分离出来,共享服务中心的核算人员由于地域的限制和效率的要求,与业务人员难以直接的沟通,同时对各公司的具体业务也就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标准的业务流程。

所谓标准业务流程,就是对所有财务业务处理流程进行梳理研究,并进行相应的流程重组和再造,减少重复和浪费,以简洁高效为原则,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制定细化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并通过标准化的专业文档记载实现流程的固化。

虽然,各企业经营的业务千差万别,但财务核算和处理程序经过经验传承和不断改进和优化,具备标准化的条件,共享服务自身特点就已经决定纳入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是可标准化的业务。只有标准化操作,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由于标准化业务更加重视操作技能和处理效率,因此对具体操作人员综合业务素质要求不高,并且人员的可替代性强,这样就可大大节约人力成本和减少人员变动的影响。另外,业务和流程标准化也有利于集团企业信息资源的统一整合和分析共享,发挥信息资源的最大价值。

(四)技术手段的高度信息化

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包括工作流技术、eRp、电子支付、数据分析和报告工具、供应链管理系统、影像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等,不仅改变了传统手工数据处理方式,而且触发了企业管理模式、信息交流方式、作业流程的变革,为财务共享服务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财务共享中心很好地整合了这些信息技术,而在整个信息化平台中,eRp、影像管理系统、网络报销系统和银企直联等系统及技术是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贡献尤为突出。传统财务核算和管理虽然从手工已经逐步发展到用财务核算和管理软件来处理,但总体上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对企业信息系统要求不高,受企业规模、业务复杂程度以及成本效益等因素的影响,对企业信息化依赖程度也各不相同,一些超大规模的企业集团不断应用和上线各种管理软件,信息化程度较高,正是借助于这些高度电子化和网络化手段,这些公司逐步发展或率先引入的财务共享服务,这说明财务共享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高度依赖,同时也是获得共享服务收益的必要投入。

(五)业务处理的高效化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在各地分、子公司都设有财务部门和配备财务人员,由于各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要求和业务处理流程等各不相同,同时受业务量规模大小和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的影响,各企业业务处理效率差异较大,但总体效率不高。

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各企业可以将集中处理的业务都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又可以每个业务处理人员只负责具体某一项或几个环节的账务处理,操作简单,熟练程度高,业务处理能力和速度远非分散处理可比,如此既可以消除重复的业务处理岗位,又可大大减少业务处理人员的数量,再加上业务处理流程的标准化和简单化,缩短了具体作业处理的时间,财务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同时,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和各行业竞争激烈的经济大背景下,业务集中带来的规模效应,使得财务共享服务的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更加突出。

(六)内部服务外部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不像传统财务一样作为公司内部的一个管理部门,而纯粹是一个对企业内外提供账务处理、资金支付、费用报销等共享服务的组织,其经营准则是独立核算、服务客户,以客户需求和满意度为导向,无论是内部客户还是外部客户,通过事先签订服务协议结算或收取费用,其目的是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取得经营成功。

由主持的“来自服务共享中的成本节约”研究表明,作为一个独立运营的职能机构,并对内和对外提供服务的共享中心必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否则就会失去竞争力,他们既要接受内部客户的选择,因为内部客户有权根据服务的种类、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决定选择服务提供商以及愿意支付的价格,又要面临外部同行的挑战,如同其他外部经营者一样,比质量、比服务,还要比价格,从而不断推动共享服务中心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向客户提供财务服务获取相应报酬,其利润主要来自于三个领域:(1)与人员有关的利润,来自于职员总数的减少及其他中间操作成本的降低;(2)与流程有关的利润,来自于规模经济、降低流程开支以及实施最好的开发方案;(3)与技术有关的利润,来自于操作成本的降低、全球范围的技术安排以及更好、更快地存取数据。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财务共享中心规模将会越来越大,财务共享服务的内容也会不断丰富,功能不断扩展。现在,共享服务几乎已成为大型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一种自然选择和必然趋势,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需要建立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或借鉴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因此进行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研究,既具有财务管理新方法、新理论的探索意义,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作用。

(作者为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全国会计领军人才、高级会计师)

参考文献

[1]BarbaraQuinn,RobertCooke,andrewkris.郭蓓,译.公司的金矿――共享服务[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

[2][比利时]安德鲁・克里斯(andrewKris),马丁・费伊(martinFahy).服务共享[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陈虎.论会计信息化与网上报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联合国贸发会议.冼国明,译.世界投资报告――2009跨国公司和研发国际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5]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6]安永咨询.中国共享中心研究[eB/oL].[2011-04-16].http://tech..cn/it/2011-04-16/16485414015.shtml.

高新企业财务处理篇5

共享服务中心(sharedservicecenter,SSC)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指将企业部分零散、重复性的业务、职能进行合并和整合,并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式的业务中心进行统一处理。业务中心具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能够独立为企业集团或多个企业提供相关职能服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将企业从琐碎零散的业务活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与增长,精简成本,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共享中心的业务是企业内部重复性较高、规范性较强的业务单元,而且越容易标准化和流程化的业务,越容易纳入共享中心。

财务共享即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将不同企业(或其内部独立会计单元)、不同地点的财务业务(如人员、技术和流程等)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将企业从纷繁、琐碎、重复的财务业务中剥离出来,以期实现财务业务标准化和流程化的一种管理手段。福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世界公认最早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实现集中核算与管理,并取得了巨大成效。随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欧美等国家开始推广,并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而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许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已经组建了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海尔集团、中国电信等。一项来自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财富500强企业和超过80%的财富100强企业已经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英)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一项重要的经济投入,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事实上,一旦思维转变过来,数据就能被巧妙地用来激发新产品和新型服务。数据的奥秘只为谦逊、愿意聆听且掌握了聆听手段的人所知。”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新时期,正如美国官员所说,“过去3年里产生的数据量比以往4万年产生的数据量还多”。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企业每天的信息存储量高达2.2ZB,而大型企业集团单体产生的数据量已达到10万tB级,并仍呈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规模将较现在扩大50倍。全球企业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

财务数据作为企业最重要、最庞大的数据信息来源,在企业财务活动日益复杂、集团规模日益庞大的今天,财务数据处理的效率、安全等问题考验和制约着企业集团的更高一层发展。而伴随着以云计算为标志的新时代的财务共享模式,能够为大数据时代下企业集团再造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处理效率提供助益。财务共享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规模效应、知识集中效应、扩展效应和聚焦效应,实现企业会计核算处理的集中化运作,整合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提高企业财务模式的扩展和复制能力,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从琐碎的财务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另外,财务共享模式的集约式管理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屏蔽性和安全性,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升企业财务决策支持能力,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构建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先期评估

首先,应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企业集团在决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应及时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应将企业决策层领导纳入其中,并下设项目团队,具体建设业务由项目团队负责推进和监督。项目团队应吸纳财务人员、iS专业人员等,也可邀请第三方咨询人员,制定评估计划、范围。其次,做好数据搜集工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企业多个职能部门和业务流程,应做好多方面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主要有人事数据、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等,如当前财务人员的基本信息、企业资产信息、财务业务流程信息、业务量等。最后,准确定位财务共享中心。项目团队将搜集整理的信息进行筛选汇总,并形成分析报告,上报管理机构,由企业决策层依据评估信息及企业发展战略,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出准确合理定位。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

首先,共享中心的科学选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应综合考虑诸如成本收益、基建设施、地方政策、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项目团队应制定多维评判指标体系,对候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其次,确定共享中心服务规模和共享范围。在规划设计阶段,共享中心组建团队应依据企业集团规模和结构,集团所处行业,集团运营模式及业务流程共享范围等,从建筑配置和iS配置等方面合理框定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满足基础设施保障需求。最后,就项目建设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制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规划。在规划设计阶段,项目团队应就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资源需求和经济效益进行投资收益分析,科学反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为企业集团发展带来的效益产出,用资料和数据打动企业决策层和股东,推动项目顺利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应全面罗列财务服务中心的各种直接、间接效益产出及所需资源,权衡比较确立最终建设规划。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施

首先,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及架构。项目团队应在前期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方法合理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及架构,详细制定Kpi考核指标。企业集团应对原有的财务框架进行优化重组,依据会计政策和规范将财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集中串联可重复性的财务职能。其次,实施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施可采取多种途径,如内部自行组建、“交钥匙”工程外包、联合组建等。在采取工程外包模式过程中,项目团队应承担起建立职责,协调内部资源配合建设。最后,做好过渡期的相关工作及人员转移。过渡期工作转移包含原财务人员、服务、业务、场地及设备等的转移,以及依据实际运行情况对前期流程及Kpi的再修订,并据此确定最终SLa协议。工作转移应充分考虑人员的稳定性和业务的对口性,对于因上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出现的冗员,应予以合理安置,难以安置的应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过程中注重遵守法律法规政策,以人为本。同时,对留用的业务人员和新招募的财务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加强系统操作演练和实践。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完成以后,开始进入正式运营阶段。此时,前期的项目团队应逐渐淡出管理,让位于中心自身的管理团队。企业集团可以在吸纳前期项目团队的基础上,组建中心正式的管理团队,缩短磨合期。管理团队应认真执行之前的业务设计流程及SLa协议,确保中心运营稳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集团正式上线运营后,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资源将迅速向中心靠拢,实现同原各部门、子(分)公司的快速剥离,提高集团经营效率,降低集团运营成本。首先,运营管理期间,企业集团及中心管理团队应从保障共享中心正常运转的角度,从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绩效考核、内部稽查等多个角度加强对共享中心的管理和控制。共享中心运营团队应及时搜集服务中心运营中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研究解决。其次,对财务服务共享中心进行后期完善。后期的完善主要包括对运行期间问题的集中搜集与解决,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与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以及人员的招募与培训等。运营团队应定期就共享中心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和稽查,依据企业战略调整和经营变动等情况及时作出流程优化和调整。

三、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面临的风险

(一)系统自身风险

首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投资成本较高,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期需要巨大的人力、财力等资源投入,包括人员差旅费用、工程建设费用、人员设备转移费用等,同时伴随有因财务服务中心选址而衍生的地区差异费用及场地建设费用等。即使到了后期也仍然面临设备维护、信息系统更新等费用,成本投入较大,却不一定能带来预期效益甚至将企业集团拖入债务危机。其次,实行财务共享集中管理后,财务人员由业务前端转为后端,业务敏感性和紧迫性下降,容易滋生官僚作风,中心与子公司等交互模式客观上造成了业务迟滞,而信息高度集成化也存在管理漏洞。最后,共享服务中心运营后,信息处理的高度集成化加大了责任认定和追究的难度。一旦出现问题,企业需要通过来回查阅资料,调阅影像,eRp问询等才能确定责任人。

(二)人员管理风险

首先,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行财务集中化管理,财务人员离开一线前端,将逐渐与子(分)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具体业务脱离联系,难以掌握具体的业务情况,仅能从数字上去研究和判别,一线业务能力逐渐萎缩。其次,财务共享中心实行的是标准化管理,其业务流程犹如车间生产的流水线,财务人员每天将疲于应付各种索然无味的财务数据、凭证、报表等,业务量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工作内容枯燥,财务人员容易失去耐心和激情,产生厌烦心理。最后,财务共享中心的人员流动比率较大,财务人员跳槽另谋出路的比比皆是。这样容易导致业务处理中断或产生新的磨合期,如发票不能及时入账或新人需要重新熟悉业务等,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稳定。

(三)法律政策风险

企业集团规模扩张到一定阶段,其子(分)公司必然分布于全国各地,而各地政策在实际规则和操作过程中却千差万别,存在地区政策差异。而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很可能因为对财务活动发生所在地的财务政策认识不够,导致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加剧了信息流通和处理的难度。财务人员由于长期居于共享服务中心所在地,缺乏前线业务经验,同时也与各地地税部门稽核人员缺乏沟通和联系,在处理税务问题上产生偏差,易引发法律风险。

(四)信息安全风险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数据信息量激增,信息访问、交换、处理、分析的业务吞吐量较以往呈几何级数增长。企业集团建成财务服务共享中心,将集团财务业务集中处理,更是加剧了企业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流量,这容易导致信息量过大引发信息通路的拥堵。同时,也会由于信息量过大引发传输、处理的延迟。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10万tB级别数据的处理量,其数据过滤、筛选和分析功能将显得更为重要。而目前信息数据过滤、筛选和分析仍处于半智能化状态,仅能适应简单的信息过滤、筛选与分析需求,无法应对复杂信息处理与交换需求。信息时代由于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与不稳定性,容易发生信息泄露和病毒入侵事件,一旦造成信息泄露或病毒入侵使得系统瘫痪,将对企业集团的运营管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与管理

(一)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集团应建立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制度。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投入、建设和运营是一项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集团全体上下的通力配合和不菲的资源消耗,企业集团应谨慎对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风险和效益评估,科学决策。共享中心建成运营后,应及时开展绩效评价,明确投资收益。其次,科学制定共享中心的管理制度,建立稳定运营的保障机制。共享中心建成运营后,由于涉及中心人员与前端业务人员之间的权责及业务往来,往往存在利益纠葛及推诿现象。企业集团应统一协调各方关系,科学制定管理制度,明确业务前端与中心之间的业务处理流程、权责关系,如会计凭证影像处理的要求、责任人等。最后,应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畅通沟通渠道,加强业务前端与中心人员之间的联系,减少沟通不畅引起的业务故障。

(二)推进使命文化建设,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企业应定期组织中心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心流程规范及前端业务介绍,在提高中心人员规范操作意识的同时,加强其对前端业务的熟悉和认识。其次,企业集团应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中心人员的使命感和光荣感。中心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教育和活动,在流程化管理之中融入人性化的思想,减少员工的挫折感和迷茫感。最后,应完善中心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健全目标激励机制。企业集团应根据岗位特点设置合理的目标任务,并制定详细的奖励措施,通过物质刺激和精神奖励多途径提高中心人员的积极性。

(三)强化流程标准管理,优化eRp系统

首先,建立集团内部统一的会计标准,实现会计数据接口的标准化。企业集团应在对内部会计数据、财务工作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方便、快捷、准确、全面的原则设计会计数据标准接口,规范会计数据信息传递。其次,共享中心联合其他业务部门加强对流程标准化的改进和完善。共享中心是需要不断优化和更新的系统,尤其是业务标准化流程,需要集团内部各部门尤其是前端业务部门的配合。共享中心应统筹协调各部门依据实际拟定标准化流程,再依据实际完善部署实施。最后,加强对业务覆盖地法律法规的遵守。共享中心必须认真研究业务覆盖地的法律法规,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应注意各地法律的差异,及时与前端业务部门及地方税务部门沟通联系,业务凭证保存备查。

(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防范信息风险

首先,加强平台建设,提高系统的应用可靠能力。企业集团应加大对财务共享中心平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强巡检和维护,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构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信息系统。其次,创新数据挖掘方式,构建智能化共享中心。大数据时代的共享中心,数据挖掘处理能力是关键。企业集团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数据过滤、挖掘分析技术,建设数据仓库,按照业务需求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共享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最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按照数据传递原则进行归口负责管理,明确安全责任人。同时,积极构建网络防御体系,应用数字签名认证等安全技术。同时积极建立备用系统和应急预案,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和管理,防范网络灾害。

五、结论

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对于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然而财务共享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企业集团应持客观心态,内外并举、上下齐心,审慎缓步推进共享中心建设,确保共享中心运营稳定有效,达到提高企业集团管理水平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刚.对中石化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分析[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4).

高新企业财务处理篇6

【关键词】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建议

引言

对于现代金融企业来说,其竞争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水平的提高高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改善,需要在金融企业创新的过程中着重突出管理方面的改革。财务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并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完善得过程中,其地位和重要性也会不断的提升。相对来说,尽管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较高,但是,在金融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以及存在对于财务管理的部分偏见等因素,造成在金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水平相对较低,需要针对于财务管理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革,才能真正的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

一、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不合理之处

(一)财务管理的观念落后不能满足时展的要求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部分的金融企业管理的观念仍是落后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较为落后的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与时展之间脱节,还停留在传统的经济模式上。不仅如此,这部分企业对于财务管理创新的方式重视程度相对较低,造成这部分的金融企业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处于劣势,不仅是会在内部造成财务管理的混乱,还会造成金融企业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甚至是会逐渐退出市场竞争。

(二)财务管理的权限模糊造成财务监管出现问题

在我国不少的金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普遍的存在财务管理权限较为模糊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首相,财务管理缺乏健全的完善内控管理机制,整个财务管理过程较为混乱,不仅是难以实现内控的作用,还会造成整个管理过程出现失控的问题。其次,在我国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对于财会人员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所以会造成部分的财务管理工作分工不清,甚至是会出现核算和管理职责混杂的情况,这是造成更大的财务问题的诱发点。最后,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财务状况不清晰,会计核算过程较为随意,整个会计信息处理过程失真,甚至会造成整个企业财务出现问题。

(三)财务管理中资金沉淀问题严重

在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对于资金的管理。在我国部分的金融企业中,其管理层对于财务工具的应用水平相对较低,导致对于资金的配置合理性程度较低。一方面,会造成企业资金管理出现问题,难以控制资金的流向,甚至是会出现资金呆滞的问题,严重的还会造成资金流失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金融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存在资金的收支随意性较大,造成企业的资金监管难以落到实处,造成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审计监督流于形式。

二、金融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创新财务管理观念

对于金融企业来说,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对于现有的财务管理观念进行创新。具体来说,首先是需要在金融企业内部建立起财务管理的战略性观念,确保在企业内部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其次,需要从金融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本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将财务管理的内容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或者是发展战略中去。最后,还需要树立起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观念,在金融企业内部确立起风险预警机制,尽可能避免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企业的资金损失。

(二)明确财务管理的权限

对于金融企业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因此,在创新财务管理范式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财务管理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确保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清晰的确定出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尽可能避免出现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业务交叉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金融企业的财务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进行财务管理权限划分的过程中,必然是会影响到部分人员的利益,企业的领导层需要做好相应的工作,避免员工出现消极抵抗的情绪。

(三)引进和培养财务管理人才

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构建起高效灵活的财务管理团队,是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是加大人才引进的投入,确保企业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捕获到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促m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运行。另一方面,是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人才进行培训,尤其是现代金融行业需要的财会人员的专业技能较多,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结合技术的更新,促进企业的员工与财务管理的时展之间有机结合,尽可能避免由于人才培养的脱节,造成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或者是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财务管理的问题。

三、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行业的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趋向于内部管理水平的竞争,一个经营效果较好,内部管理水平较高的金融企业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相对较高的地位,才能塑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改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水平,实现企业的在市场竞争中的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高新企业财务处理篇7

1.新时期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经济环境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做成部分,它从经济的角度对企业管理活动的进行组织、分析和决策等。企业财务受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因素影响,企业所处环境发生变化,企业财务及其管理的手段、模式和方法将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受经济全球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广泛普及等影响,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经济全球化影响下需要财务更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着开放化、国际化的市场环境,竞争更加激烈,资源配置方式更为自由,企业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有所作为,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必须进行更准确的预测、分析并作出更及时的决策,而这些工作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财务在管理职能方面的应变及数据处理等综台能力。所以,要求企业财务应能适应这些多变的预测、分析、决策等管理职能的需要,加强管理、决策和支持等功能,做到预测分析准确,决策及时。

1.2电子商务的普及要求财务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企业业务范围的在空间上扩张,资源的时间价值对各种业务开展的时效性提出了要求,电子商务便应运而生。电子商务的出现,带给传统财务管理迥然一新的感觉。传统的财务管理是以数字统计、事后分析、报表为依托的,而电子商务的出现使信息的记载、处理、传递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会计数据采集和处理自动化、会计信息存储的无形化、会计信息输出的实时化和多样化推动着企业对现有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手段进行变革,财务人员必须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网络财务。网络财务并非单纯的财务系统,而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集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

2.新时代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之路

2.1构建科学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

首先,要提高财务管理的层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的各种投资战略都应先经过严格的收益分析才能进行决策,在这一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当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决策支持,通过综合财务分析,为决策者提供竞争者或合作伙伴的财务状况信息,外部市场和自身的相关信息,通过一系列业绩评价指标来帮助决策人员了解自身及竞争对手的地位,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状况,协助企业制定和执行战略计划。

其次,要更新财务管理的理念。面对崭新的理财环境,,企业若不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理念,就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以下理念:一是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企业置身于国际化大环境中谋划经营战略,企业财务自然也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加以配合;二是资本多元化观念,企业应抓住资本市场开放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三是人本化理财观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和掌握知识的员工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和发展的新动力源泉;四是风险理财观念,在企业筹资和投资过程中应恰当的选择资本结构,谨慎控制财务风险。。

再次,要拓展财务管理的内容。经济全球化是企业的命运与整个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财务管理的内容也应从对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与财务核算中拓展到与企业相关的经济活动中去,应加强金融投资风险管理、保险管理和税务筹划管理等方面的力度,使财务管理有企业内部向金融市场延伸。在企业内部,则应整合企业财力资源,实现财务与业务协同,与供应链协同,从而使企业资源配置最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约和使用资源。

2.2改良财务管理的手段

财务业务范围的扩大必然要求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应把大力推广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财务管理软件作为促进财务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应按照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步骤,逐步建立起集财务、销售、采购、仓储、生产等管理于一体,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集成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实现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

高新企业财务处理篇8

财务管理是对企业的资金来源与运用进行规划、控制和决策的一项管理活动,包括投资、筹资和收益分配三方面的工作。要做好上述工作,实现其目标,必须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制订财务管理原则与制度,适应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与要求,加强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功能。

2.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大中型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通常采用两级管理、一级核算,或三级管理、两级或三级核算的管理体制。总公司是独立核算,计算盈亏、具有法人地位的一级核算单位,综合汇总全公司财务报表并定期对外报送;工程处为内部二级核算单位,核算本单位施工工程的成本和盈亏,定期向公司报送内部报表;施工队为内部三级基层核算单位,配套专职或兼职会计人员,以单项工程为核算范围,为工程处的成本核算提供基本依据。总公司对工程处的资金、成本和费用等指标,要根据不同的施工生产任务,核定计划、目标、定期进行考核。财务管理体制分为统管模式和分管模式。

2.1统管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其财务管理权限集中在企业总部。由总部统一安排各项资金使用,处理财务收支、编制财务成本计划、核算成本费用和盈亏。其优点是:

(1)由于总公司高度集权,便于统一指挥,行政管理也比较方便。

(2)由于统一运做资金,因而资金占用相对较少。

缺点是:

(1)权力的高度集中与相应应承担的经济责任不易均衡,容易影响工程处的积极性。

(2)总公司上层管理人员过多,容易引起拖沓作风,不易及时发现工程处的问题,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3)由于工程处经济核算与经济效益并不挂钩,因而与整个公司的经济责任分不清。

2.2项目管理法

其财务管理采取归口分级管理形式。优点是:

2.2.1工程处有较大的财务管理自,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2.2.2工程处实行相对完整的经济核算,经济责任划分得较为明确,经济利益与经济效益挂钩。存在的问题是:

(1)总公司把很多权力下放给工程处,虽对工程处有考核指标,但毕竟人手少,又缺乏利益驱动,所以对工程处的管理考核有时效果不佳。

(2)工程处独立运作,分别采购,因此资金运作难以统一指挥,占用资金量也较大,资金使用效益相对会较差。

(3)工程处所有的财务信息仅通过报表反映,财务信息准确性不高,报表编制周期长,信息滞后,很难实时掌握下属单位的财务状况。

3.推行财务管理集中化及归口分级相结合的模式

3.1统一领导与归口分级相结合的原则

实行统一领导,就是建立以经理为首的统一的施工生产经营指挥系统,将主要财权集中在企业,财务管理的一切重大问题及措施由总经理做出裁决。建立总会计师的经济责任制,总会计师主管企业经济核算工作,统一领导组织财务管理,协助经理建立健全经济核算的责任制度。监督、指导下属单位的财务工作,配备必要的人员,对财务工作实行集中管理。实行归口就是把总公司下达的各项财务管理综合指标落实到各项目部和工程队管理,对其按职责分管的业务进行分口管理。分级管理就是把财务管理分为两级或三级管理,以公司为中心,按照施工生产经营过程的分工,将各级管理组织起来。企业作为施工生产经营的指挥中心,要集中财务管理的主要权力,领导全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负责处理企业与外部的经济往来、财务收支事项及银行税务的问题。公司所属二级或三级单位则按照规定的权限和承担的经济责任,负责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同时将公司下达的各项财务指标,进一步分解落实到班组和个人。这样,重大的财务管理权限集中到公司,同时,又发挥了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使管理权限适当分散。

3.2财务管理集中化应当采取的措施实现垂直化财务管理,进行统一核算,规范和再造公司上下财务工作流程,实现以下进步。

3.2.1加强财务集中、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

选择财务软件作为财务集中管理的信息支持平台,统一会计编码、报表模式、会计核算的内容,帐户集中,可选择银行来实现公司集中的财务核算、集中的资金管理和全面的预算控制,促成财务和业务有效的集成,真正实现财务集中的管理目标。

3.2.2通过网络,实现会计集中核算与控制管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财务网络电算化提供了可能,为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创造了现实条件。在企业内部利用网络技术,对管理手段和方式进行彻底变革,已是当务之急。实现对工程处的各类资产进行监管,对工程处的成本、费用进行监控;对工程处的财务成果核算与利润分配进行统筹,在实时监控的基础上统一协调规划整体的财务目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管理者可以实时查看相关财务信息,了解企业资金运转状况。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1)对财务核算实施网络监控,做到财务信息的实时共享。通过远程查询、溯源查询,使信息不经过任何中间层的处理,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便于公司对工程处的财务信息进行监测,实时了解经营动态。

(2)记账凭证录入分布在各工作站上同时进行,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

(3)各子系统可以自动转账,形成统一的总账库,减轻转账工作量,既增加了转账的准确率,又提高了转账速度。

(4)公司的财务数据库存放各工程处汇总来的财务数据,可以随时分析,得到各种财务数据和指标。规范、准确、全面、及时地为公司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4.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以及信息技术推动的经济变革的迅猛发展,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创新,其主要表现在:

4.1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总是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变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由于企业在生产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能源,企业将减少环境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耗费,注重提高产品质量特别是售后服务,增加就业机会,企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得到较好的体现。在生产中,原来以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为目标,必须转向以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为目标。因此,企业意识到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员工队伍就有了获得财富和更多知识的可能。此时获得优秀人才,形成最佳知识结构及良好的知识流动秩序便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4.2财务管理的创新

传统的财务管理是对企业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评价。然而,如今我们必须对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时期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在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内容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4.2.1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目的在于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达到以最少的生产耗费取得最大的生产成果。施工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要对原有的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企业可以通过适度的投资规模来降低成本,还可以通过时常调研确定为顾客服务产品多样化的广度来降低成本。

4.2.2财务决策

财务决策是财务制度全面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部分。财务决策在施工企业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投资决策和定价决策上。建筑行业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因此事前投资收益分析就尤为重要,财务分析结果是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建筑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之一,就是让成本降下来。面对建筑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所处的环境,企业在进行决策时要打破陈旧观念,不断地创新。传统财务管理重在决策分析,注重把模型运用和结果计算放在首位,而在今天,我们在决策分析时还应该考虑到模型运用的前提分析和结果计算的取数过程。

5.实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有效途径

5.1完善内部经营指标评价体系

近年来,一般的施工企业在财务管理或生产经营方面的重心,似乎全部放在价值量指标上,而没有处理好与非价值量的关系。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发现纯粹的价值量指标管理的缺陷,认为它只重视财务指标或价值量指标的管理,强化了企业的短期行为,忽视了企业发展的动力,不利于各个专业部门的协调。为此,我们需要为施工企业设计一套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互相关联的内部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将从财务、客户、研究开发与创新、业务流程和人力资源等几个方面加以考虑,按照这一原理设计的内部经营指标评价体系能够平衡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目标和手段、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将会促进施工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整体能力。

5.2完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

财务管理信息系统(FmiS)是企业重要的决策支持系统。施工企业要充分利用信息革命和科技的成果,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走现代化财务管理的道路,必须加快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动财务管理现代化。总体而言,施工企业的账务处理系统是比较完善的。但也应认识到现实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如企业的各种专项业务信息不能实现及时的共享和传递,信息在集团内部缺乏必要的集中和控制。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开放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它不是财务部门单独能完成的,因此必须建立内外约束机制,规范会计信息失真;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畅通融合的集中式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系统的功能将会从事后的核算发展到实现全面管理、控制、评价和优化;财务信息系统将会以财务资金的活动为核心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应该以财务信息系统为核心建立“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这是施工企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5.3建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西方发达国家通行的一个关于公司战略导向的概念,是指由一套组织结构严密的自然人来治理公司而形成的组织结构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关系到国有公司自身的效益,也是影响国有公司社会职能发挥的重要问题。在法律许可的条件下,很大程度上股权结构和出资人性质决定了法人治理结构的差异。新改组后的电力企业是以国有资本、法人资本和集体资本为基础的。随着改革的深入,股份制资本的比重将逐步扩大。因此,新组建的施工企业在内部不同的层面上,法人治理结构是多样化的。从某种程度上讲,施工企业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以提高企业及其成员的竞争能力和效率。所以,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公司制改革的初衷,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困境,就必须克服企业改制过程中和改制后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失衡的现象,建立和完善权力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高新企业财务处理篇9

(一)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衍生的新技术,它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解释。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我们可以定义大数据为一种人与计算机网络之间的互动,是通过人操作计算机网络产生大量混乱无序的数据信息,而这种数据处理方式必须通过云计算进行,运用一定相关的数据分析方法得出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利用。大数据的出现和互联网络密切相关,在互联网络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种信息层出不穷,大数据逐渐演变成为了从海量数据库中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并利用的技术。

(二)大数据的特性

1.规模庞大

主要指数据海量处理规模庞大,大数据是通过云计算来进行的,而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大数据的单位为p(1p=1000t)。很容易的就可以发现大数据的数据量很庞大,而且网络时代下数据产生速度不断攀升。根据相关统计2012年2天所产生的数据相当于过去2万年所开发的数据,未来全球大数据的数量必然急剧增加。

2.多样化

大数据的来源广泛不只是固定的数据库,随着网络发展和信息通信技术的逐渐完善使得数据类型也随之多样化。而且数据也不限于单一的结构,音频、视频、图片层出不穷。由于数据的来源复杂结构多变,所以大数据必定多样化的。

3.快速性

由于数据产生的速度迅猛,数据庞大,信息混杂多样,只有很少一部分数据才具有价值。所以不能用以往的存储、处理方式。必须以数据本身的形态快速分析加以处理提取出具有价值的信息,这就使得大数据必须具有快速性。

4.价值化

大数据容量大,信息产生速度快,类型多样。庞大的数据中并不是所有信息都拥有价值,反而很少一部分数据才有用。所以大数据必须做到对海量的数据进行挖掘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二、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缺陷

(一)工作效率低下

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规划发展过程中对于自身财务状况的有效管理和合理使用,而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属于手工记账方式,这必然使得工作中单据复杂、耗时、准确度低、人员浪费、成本高昂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使得企业财务工作时效性差,不能及时获取信息,也影响企业做出有价值的决策。

(二)财务管理理念的落后

许多企业目前忽视了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依旧把关注重点放在了企业生产和销售上面,急于渴求业绩的突破,这就导致传统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落后,没办法在大数据时代下生存,更加没有办法长远发展。财务作为企业职能部门在很多企业目前还是没有独立性,只能接受和执行命令无法为公司的管理理念提供科学有效地决策信息,也无法应对市场环境的挑战。对于财务信息化的认知不够,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工作只集中在票据方面,重复着票据、收集、处理、计算工作也是传统财务管理企业的不足之处。

(三)风险意识不足

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之下,市场环境在快速发展,企业经营模式也在不断变化。企业经营模式逐渐趋向于网络化,这就使得企业所遇到的机遇和风险并存。而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风险把控的安全卫士,尤为考验企业财务对于数据的收集处理能力,能及时的为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指导和正确决策才是新环境下企业财务的当务之急。

三、大数据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一)?D变财务管理理念

大数据背景下,海量数据给企业带来的各种机遇。只有及时分析和提取这些日渐庞大的信息,才能从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东西,才可以为企业以后的发展做出有效的指导。而企业财务作为企业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需要具有独立性,及时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数据集中和处理,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建议。

(二)创新财务管理模式

大数据不只是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说,需要不断的调整管理机构,创新管理模式,做到企业财务管理能够适应大数据这个信息化、高速化、多元化的时代。企业需要做到:首先建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抛弃传统工作效率低下的财务管理工作方式,做到财务信息化、高效化、及时优化公司资源配置,精确成本管控,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其次,重视财务管理职能,及时处理数据,做到数据分析提取的高效性,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做到企业财务管理的高水平、信息化和专业化。最后,强化公司财务风险把控,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预判和分析,同时做到预算的信息化管理,避免资源的无端损耗。

高新企业财务处理篇10

关键词:电子商务;财务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高新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模式在此环境中代替了部分传统的商业运作模式。传统的财务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下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因而企业的财务管理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一、财务管理在电子商务时代的新要求

(一)在电子商务时代财务管理模式信息化程度提高。比较而言,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在对财务信息的处理上更具局限性和封闭性,就算是会计电算化也只是将人需要手工处理的信息交由电脑来完成,在信息处理方式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传统的交易环节有了较大的突破,出现了电子现金、网上银行等新的交付手段,使传统金融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通常是事后结算,而在电子商务时代,要求财务管理实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更强的动态性、战略性与智能性等。

(二)财务管理模式变化。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及其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十分巨大的变化。由于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的范围涉及更加广泛,带来了以下问题:第一,安全问题,电子商务环境下交易无纸化进行且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性,例如网络的安全性、交易信息的可靠性以及商务信息的可靠性等问题;第二,法律规范问题,由于电子商务是当前经济环境下出现的一种新兴贸易形式,原有的按传统贸易模式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满足其发展的要求,关于电子商务的合同拟定、交易单据格式、电子货币的产权保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是有极大的空白,电子商务的进行难以得到规范;第三,在企业经济资产中的智能因素的不确定性,对评价企业综合经济实力的进行造成了困难。以上三点问题的提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管理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财务管理创新。知识经济环境下,电子商务正不断地发展并完善,推动财务管理目标与过程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发展。在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可转移性及其共享性占有主体地位。因而对财务管理理念转变的要求愈发迫切,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对电子商务在财务管理活动中的各个影响因素都必须全面考虑,以积极的态度帮助完成这一转变。

(四)新型财务管理人员培养。电子商务时代的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有基本的专业财务会计知识,还要进行信息网络知识的学习以掌握信息化财务管理能力。企业财务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灵活高效的运转前提条件是具备财会和网络信息两方面专业素质的新型人才的引进。加快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才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功能与主动性,提升财务管理的地位

(五)财务管理理论变革。传统模式下,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与实现经济增长是依靠资金、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如今电子商务环境下,商标权、专利权、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等科技信息含量高的无形资产在经济增张中起决定性作用。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总量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与这一情况相反的是涉及此类以网络为基础的无形资产的财务管理理论却很少。目前这种情况的形成是由于一直以来都是有形资产带动经济的发展,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评价无形资产在经济增长中带来的价值以及在企业资产运营中正确利用无形资产的相关经验较少。由此可见,传统的财务管理理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需要有新的发展以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根据电子商务的特点与要求来改变管理模式。就目前情况而言,网络财务是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网络财务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种能够实现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一体化的一种管理系统,它能够实现远程记账、远程查账、远程报表以及远程审计等远程操作和事中动态在线管理等方面的财务管理功能。

(一)网络财务。首先,网络财务中的网络并不是指传统模式下企业内部自成体系的广域网或者局域网,也不是单纯的互联网,而是融合协调互联网与局域网而形成的一种开放式的网络,以此达到财务管理网络化的目标。

其次,网络财务是一种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它使用网络将各处分支机构的财务信息收集到总部,通过总部的集中处理以完成对分支机构财务状况的监督与控制。在这种新的模式下,各地方的财务系统只作为财务信息收集与上报的窗口,有效提高了财务管理对经济活动的监督力度。企业的财务业务全部在网络上处理,提升了财务信息传播速度,为财务管理与业务处理一体化的实现创造了可能。

再次,网络财务通过网络处理财务信息,使财务管理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全时间段对分支机构进行远程管理,实时监控财务数据的变化与资金的流动方向。通过网络的连接,企业不仅能够实现内部业务集成,还能与供应商、运输、银行、海关等系统连接,从而在网上完成营销、结算、保险、通关等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二)重视风险管理。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通讯保护风险、内部或外部侵入风险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突变性与非线性等特点相继出现,得到财务管理人员的极大重视,因而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以及风险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模式中风险管理依靠企业高层管理者随即进行的情况不同,电子商务模式运用了大量高新信息技术,这就要求企业进行更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风险管理。

三、结束语

当今经济时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财务管理优势已经显现。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的优化运用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统筹管理以及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为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在看到电子商务财务管理良好的发展前景的同时,还要注意到许多出现的新问题还有待解决。电子商务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机遇,也要面对更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史超.电子商务对财务管理的影响[J].科技致富向导,2013(23).

[2]朱尧.浅析网络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转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