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财务管理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51:39

单位财务管理总结篇1

[关键词]省级农科院事业单位总会计师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改革不断的深入、各省级农科院院所两级法人管理结构的采用,目前全国省级农科院的财务管理模式与国家、单位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主要体现为国家对财务管理合法性、合规性的要求与目前模式下院本级财务部门职权限制的矛盾,单位对财务决策科学、利于改善经营管理的要求与目前模式下财务部门对财务决策被动执行的矛盾。在省级农科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可以解决上述矛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适应发展需求。

一、省级农科院单位性质及财务管理模式现状

农业科研具有投资规模大、科研周期长、科研成果具公益性的行业特点。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农业科研机构性质为政府投资的事业单位。在众多农业科研单位中省级农科院相对其他单位科研实力强、规模大、政府重视,成为农业科研行业的中坚力量。在行政管理关系上,省级农科院一般隶属于省级人民政府或省政府农业、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财务管理模式绝大部分为财务独立核算的院所两级法人结构。省级农科院本级为一级法人单位,由院长任法定代表人,内设财务处等职能处室,履行管理职能。院本级下设所长为法定代表人的二级法人研究所,履行科学研究职能,研究所内设财务科,独立核算本所经济业务。

二、省级农科院施行总会计师制度的依据及情况

现行的法律、制度及指导性文件对在省级农科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设立总会计师有明确论述。1.国务院颁布的《总会计师条例》第二条规定“事业单位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需要,经批准可以设置总会计师”。这在法律层次上为事业单位性质的省级农科院设置总会计师提供了法律依据。2.财政部、原国家科委颁布的《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五条“科学事业单位必须设置独立的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工作。财务主管部门和大、中型科学事业单位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在财务制度层次为规模为大型科学事业单位的省级农业科院设置总会计师做出了规定。3.2010年财政部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文件进一步指出“强化总会计师地位和职能,积极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设置总会计师”,这为省级农科院设置总会计师提出了要求。

具统计,目前绝大部分省级农科院领导班子成员由科研出身的技术专家型领导构成,领导班子智力结构缺乏财务、经济背景。有的院配备了主管财务的副职,但其职称也是非会计类,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全国省级农科院还没有一家施行总会计制度,设置总会计师。

三、省级农科院设置总会计师的必要性及作用

1.设置总会计师是提高财务决策科学合法性、适应农业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各农科院现有试验用地受城市生活污染排放影响其环境温度、土壤理化指标等方面越来越不适应科学研究需要。各农科院陆续面临现有试验地置换、新的科研基地建设问题。试验地置换、新基地建设涉及部门广、所需资金规模大、建设周期长。这对资金筹措、使用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策层迫切需要熟悉财经法律、法规的专家。

在现行管理模式下,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不参与单位财务决策,更无法影响决策结果,财务部门只是决策的被动执行者。在单位财务决策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财务部门只能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并提出,导致单位决策缺乏科学性,决策成本高。《总会计师条例》第三条规定“总会计师是单位行政领导成员,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工作,直接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负责”。该条规定明确了总会计师的地位,即总会计师属单位行政领导班子成员,行政领导的身份可以使总会计师参与单位重大经济决策。单位可通过设立总会计师领导财务工作,使财务部门由决策被动的执行者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在决策制定阶段把财务关,使决策科学合法,降低决策成本。

2.设置总会计师是适应事业单位改革、转变运营方式的需要

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各省级农科院将根据具体情况整体或部分改革现有运营体制,改革将使各农科院越来越多的面临来自经营的压力。农科院要想发展,就不能停留在过去只靠财政拨款、申请课题的运营模式上,需要主动走入市场,拓宽收入来源。这种发展需要对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财务管理从现有的以满足合法、合规为目标的管理方式向能改善经营决策,增加收入的方式延伸。总会计师的财务、经济背景,能在现有的技术专家型决策层中引入专业经营管理理念,将使管理决策符合经济规律、满足发展需要。

3.设置总会计师是强化两级法人组织结构下财务管理的需要

目前,全国省级农科院绝大部分采用两级法人结构管理方式,各研究所为独立法人,财务独立核算。两级法人结构有利于调动研究所积极性,但同时带来各二级单位财务部门只对本单位法人负责,存在管理不规范、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不一致、核算不统一问题。省级农科院本级财务管理部门对各二级单位财务部门只能做到业务上的指导,由于不具行政领导职权,其要求、建议没有权威性,有时难以得到落实。实行总会计制度,设置总会计师,可以在两级法人结构的管理方式下实现财务统一领导,由总会计师负责全院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负责本全院财务人员的任免、考核,有利于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加强财务管理、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总之,在省级农科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设置总会计师,既是国家对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要求,又是各省级农科院提高决策水平、适应市场竞争、加强财务管理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金华.总会计师在事业单位的地位和作用.会计之友.2007(01)89~90

[2]刘汶.浅析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设置总会计师的必要性及作用.新财经(理论版).2011(8)367

单位财务管理总结篇2

2006年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下称“总局”)和所属单位在国务院国资委和总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紧紧围绕总局“一个中心、三个坚持、六个加快”的基本思路和年初确立的工作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大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力度,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2006年经济运行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经营收入和利润同步快速增长;实现了资产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的改善和提高;职工收入也在单位经济发展的同时得到了稳步提高。

但问题依然存在,下面笔者就围绕总局系统目前所处改革发展时期及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谈谈煤炭地质单位加快推进财务管理制度创新的一些思路。

一、煤炭地质单位财务管理现状

从具体单位分析和与中央企业比较分析看,总局经济运行中存在以下主要困难、问题和不足:1.经济发展不平衡。2006年还有部分企业亏损,亏损额合计达到上千万元。2.盈利水平和资产运营能力偏低。尽管2006年总的盈利水平和资产运营能力有所改善,但净资产收益率仍低于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平均水平。3.资金缺乏,融资能力有待提高。2006年各单位普遍存在生产经营流动资金紧张,设备更新不足,发展资金缺乏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单位生存与发展依赖的主要资金渠道之一――银行借款反而减少了,一些单位出现了集资现象。4.部分单位资产负债率高,经营风险加大。总局所属企事业法人单位中,有为数不少的单位负债率超过了国资委公布的资产负债率的临界(警戒)线(60%),有少数企业甚至超过了100%。个别企业依赖借新债还旧债维持日常运转,随时都面临着资金链条断裂的危机。而负债率高的单位借款又主要是借上级单位的,一旦破产清算其损失主要是内部的。5.企业规模小,管理层次多,管理成本高。企业规模小,而且又是多级法人管理,不符合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实行扁平化管理的要求,不利于专业化发展,造成资质低,竞争力差,各种年检、审计等管理费用高,盈利企业与亏损企业不能统筹纳税、税负高等弊端,严重制约了单位的经济发展质量和管理效率。

以上问题的解决,总的来讲,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改革发展中,进一步贯彻落实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监管要求,遵守市场经济竞争的规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按照总局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大企业化改革的力度,牢固树立“大市场、大地质”观念,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主业的发展速度,加大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力度,全面提升行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提高各单位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盈利水平,促进全局经济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施企业管理创新,是地勘单位在企业化改革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及其正常运行的基础,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龙头”,各项工作的优劣成败都会最终表现为不同的财务成果。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不是以财务机构和财会人员为中心,而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定位,是企业管理以资金、价值为中心,实现利润最大化。要求企业的一切活动要围绕资金和利润最大化动作。财务管理为中心要求从经营管理者到生产人员都在具体工作中体现;经营和管理者要具备起码的财务知识,随时关注本单位的财务状况、资本结构、资产质量,尤其是要注意防范财务风险和债务危机。

总局系统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在长期的事业单位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一套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尽管近几年,总局系统的财务会计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按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适应国家对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财务监管工作提出的要求,任劳任怨地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主管单位的认可和好评。但是,由于内部经营管理总的还是长期在事业单位、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管理制度,还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多级分散分权的管理模式和事业机制下的投融资制度等,目前大家越来越感觉到不能适应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要求,不适应企业快速发展和经营者经营风险防范的需要。新的、符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能够促进单位经济发展和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财务管理模式和制度亟待形成。

二、积极推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尽快实现二级单位的财务集中统一管理

管理模式的选择与构建,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与效果。现在的多级分散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管理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总局在2006年工作报告中,对2006年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要求中提出了“积极推进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探索省局大公司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和统一纳税管理模式,加强现金流量和资金链的管理,有效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努力降低筹资成本;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投融资管理和利润分配制度,杜绝乱集资等违规融资行为;提升各级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能力,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具体要求。实行二级单位的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是经济发展、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是经营者风险控制的需要。它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规模经济的发展,便于指挥和安排统一的财务政策,降低管理成本;有利于二级单位发挥财务调控功能,实施对下属单位的控制,保证二级单位内部财务目标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有利于集中资金,统一调剂资金,保证资金头寸,降低资金成本;有利于发挥单位财务专家的作用,降低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

根据煤炭地质单位目前经营工作特点、企业化改革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建议应突出建立以下集中管理的内容和中心:

(一)建立资金结算中心

通过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控制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和资金的流动,使其按照各局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同时,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降低资金持有水平,保证重点项目的资金需要,将会为企业地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以宝钢(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1995、1996两年时间内,将分散于各大银行的账户进行集中整顿,取消不必要的多头开户,并在主办银行分别设立人民币资金结算中心,将所有对外业务集中于结算中心,并在结算中心推行“自动划款零余额管理”。同时,资金管理部门通过电脑联网等方式,从银行获得每日的存款额,以便平衡调度各银行间的资金存量,这样使整个公司的资金沉淀降到最低。1996年,宝钢集团银行日平均存款余额减少了约3亿元,节约利息3000多万元。

资金的集中管理有多种实现方式,如:统收统支方式、拨付备用金方式、设立内部银行方式、财务公司方式等。笔者认为目前比较适合煤炭地质单位的是设立资金结算中心。简便、可行,借助银行为重要客户服务系统,不需要很多的投入,只要建立有关制度就能实施。

资金结算中心的具体工作定位,主要有:统一管理所属单位的银行账户,统一调剂单位内的资金余缺,核定所属单位对外付款的定额:审核预算外付款申请,审核所属单位的内部贷款申请;主持单位内部往来结算管理,组织单位流动资金管理;控制流动资金存量和应收账款总量。

(二)融资管理中心

在二级单位的财务集中统一融资管理模式下,所属单位不得擅自对外举债和吸收外部资本,二级单位集中对外融资管理权,特别利用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加大对银行的融资,确保集团改革发展稳定的资金需求。

融资管理中心应承担的管理职责具体有:提出吸收外部投资和银行融资等重大融资事项的方案,严密监控集团资产负债率和借款风险;制定集团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对所属单位自行融资事项进行必要的检查和监督,审核所属单位授权范围内的对外融资申请,审核所属单位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预算,并汇总编制全集团融资活动的现金流量预算,实施负债总量控制和资本结构调整优化。

(三)建立财务预算控制中心

财务预算管理是推动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加强企业集团监控力度,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集团整体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总局最近出台了《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各局当前财务预算管理应紧紧抓住效益预算与现金流量预算,不断拓宽财务预算管理的范围,提高预算精度,加大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真正使预算起到刚性约束的作用。

财务预算控制体系的主要工作内容:制订预算编制规程,指导所属单位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汇总编制全集团财务预算,检查和监控预算执行过程情况,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提出处理建议:审核所属单位提出的预算目标调整申请;组织内部各单位财务预算完成情况的年度考评工作;提交财务考核与评价报告;审核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外支出申请。

(四)建立税费管理中心

建立税费管理中心,实行税费的统一缴纳和集中管理,有利于集团整体的税负最小化,也有利于改善集团与征缴机关的关系,提高集团统一调度和运作资金的效率。税费管理主要对集团内各种税金、计提的费用等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征缴。其主要工作为:分析研究国家的税法、费用征管规定等管理制度;协调处理好集团公司与税务、社会保障等机构的征缴关系;制定集团税费管理政策及税费筹划方案。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生产经营过程的反映与控制,只有在明确目标、形成机制、健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准确分析和解决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实现科学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强化投资管理工作

国资委于2006年6月18日出台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目的是规范中央企业投资活动,加强对投资活动的监督管理。总局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投资管理办法,以规范总局系统的投资活动,提高投资项目的盈利水平。笔者结合总局在“十五”期间投资的结构调整项目情况,对总局投资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一)改变总局投资方式

改变过去总局投资按单位搞平衡而忽视投资回报最大化的方式。总局应集中资金加大对主业和重点项目的投资工作,确保总局战略规划的实施和投入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总局在“十五”期间多次讨论过,由于没有集中资金投入,造成总局系统上规模的企业、盈利水平高的企业和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企业寥寥无几。集中资金加大对主业和重点项目的投资,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是总局“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为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改变过去总局所审定的投资项目,按照事业费拨款,年底按负债处理的投入方式。过去总局所审定的投资项目,是按照事业费拨款的形式投入,年底决算时,总局增加国家基金,被投资单位挂负债。这样势必造成被投资项目缺乏资本金来源,总局对项目又形不成产权管理机制,而且加大了财务风险。所以,总局投资的项目,应作为国有法人投资处理,而不应作负债处理。

(二)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研究及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过去在结构调整项目中存在可行性研究不够,定位不准、夸大收益等问题。建立健全投资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实施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项目跟踪问效制度。

(三)确保投资项目资金预算的落实

以往内部项目投资存在项目投资预算资金不落实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是自筹资金部分到位不足,导致所上项目达不到可行性报告中的设计能力或所上项目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影响了所上投资项目的利润和盈利水平。

四、加强利润分配管理,确保出资人投资回报

根据国资委的要求,总局年初对2005年利润分配提出明确要求,目的是规范各单位利润分配行为,确保投资实现现金回报,改变过去只投资不回报的不良做法,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和再投资的动力。2006年将及时出台利润分配意见,明确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参股企业的利润分配的管理工作,各局应出台相关考核制度,将现金回报的实现情况与经营者业绩考核挂钩,确保投资回报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出资人合法权益,控制投资风险,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五、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单位财务管理总结篇3

关键词:客运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委派制

一、客运企业资金集中管理

(一)集团网上银行

资金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资金运转顺畅与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今年我部根据总公司发展需要,集中调控资金流向,降低资金成本,确保各项目的顺利推进。总公司实行财务“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通过银行实行集团理财业务,即“零余额”账户管理,即纳入全司统一进行管理的分公司分别开立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各一个,每个分公司只保留两个账户,所有的收入都统一上缴总公司,下属单位所需资金则通过“支出账户”实行零余额管理、支付限额控制、日间透支、日终清算管理,使资金流动更合理、加强了全司资金管理的需要。

(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构建时的关键

(1)核定各下属单位银行基本账户限额。总公司财务部门核定各单位银行账户的存款限额,超过核定部分应转入总公司账户。

(2)营收统一管理。汽车站营收款一律不得动用,需按总公司规定的时间全额转入总公司结算账户,各站对营收结算单据需严格审核,建立二审制度,并经总公司复核后,统一对外结算。

(3)车站、客运分公司内部结算资金账户的管理。总公司根据车站营收提成率和各客运分公司的收入结算单,开具内部转账单,计入往来账户。各单位须按月上报资金需求计划,由总公司核定后拨入其在银行的基本存款账户。需要说明的是,该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不改变现有总公司和分公司对资金的拥有权,分公司的资金虽然放在总公司,但所有权仍归分公司所有将资金集中至总公司并不是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全部,仅仅是基础。将集中起来的资金合理运用,提高企业效益,是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成功构建的标志。

对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合理调配和统筹使用,并采取稳健的理财方式,既保证了总公司各项投入的需要,又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不仅起到内部业务和现金的结算作用,更重要的是定位于为财务管理服务、提供决策支持的功能,使总公司能集中精力发展生产,进行战略方向调整,实现集团型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此外,我们通过网上银行理财功能,对基层单位的资金使用进行全面监控,并采取各单位申报资金需求计划的方式,按需分配,适度调控,从而降低了资金成本。

二、资金预算管理

在资金预算管路上,做到公正、透明,先急后缓,并在企业内部树立严格资金计划管理的观念,要求分公司每月月末认真制订下月资金需求计划,总部根据分公司实际需求,有计划地将资金下拨到分公司。我们要求各单位月底预算资金与实际使用资金误差不得超过5%,并对差异进行分析,以此增强各单位资金需求计划编制的准确性。此外,为加强固定资产投入的资金管理,防止无计划投入,分公司必须按规定程序上报总部批准同意,否则不予资金保障

三、资金日报表制度

总公司利用用友nC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了每日资金日报表,设专人每天汇总各单位的资金报表并据以编制公司的资金日报,使货币资金的收支金额、流向用途等一目了然,为公司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四、推行财务科长委派制

为了实现对基层公司的财务监控,实行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我们制定下发了《总公司财务科长委派管理办法》,将委派财务科长的人事、工资关系全部纳入总公司统一管理,其工作考核和调动由总公司负责,委派财务科长的管理权在母公司财务部,具体管理财务人员的上岗资格、职务任免、业绩考核、后续教育、岗位轮换等事项。

他们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基层公司的经营管理策略,特别是财务策略是否符合总公司的总体战略,一旦发现基层公司经营者的行为损害了该公司或总公司的利益时,有权责令其立即纠正;监督基层子公司是否建立并执行了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批准或否决基层公司重大的投资、融资决策;将影响集团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向母公司董事会及时汇报;对基层公司财务人员的上岗资格进行审查并报母公司备案以及母公司赋予的其他权利,参与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是与母公司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可以使集团公司的整体战略方针在基层公司得到较完全的体现和贯彻,而且能够规范基层公司的财务活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性,有利于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委派财务科长的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础。我们每月要求各委派人员上报月度工作报告,每月的例会制度,使总公司与基层的信息得到充分沟通。

五、实行集团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总公司在全司范围内安装网络版用友nC财务管理系统,构建起集团化财务管理新模式。为进一步完善集团财务软件的功能,我们对软件进行了升级,并根据各单位实际使用情况,对软件进行相应的改进。并针对修理等相关业务的扩大,适时引进了汽车维修管理系统软件,在各修理单位中推广使用,实现了各修理单位材料的采购、销售、库存各环节核算与应用管理,从而促进企业以财务信息化为核心带动业务信息化。

单位财务管理总结篇4

关键词财务集权式增强控制消除浪费

在发展期的大型现代企业,其经营效果不仅受市场等因素影响,更重要的在于内部管理,财务管理涉及资金资产流入流出全过程,是企业内部管理至关重要的部分,不同的财务管理模式将带来不同的管理效果。集团企业往往存在内部组织层级和法人主体过多,管理链条过长,纵向执行力较弱、关键环节风险管控机制没有完全到位,规模效益和协同效应难以全面发挥等问题。如何客观认识和有效解决集团企业“分散式”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如何改进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财务“集权式”管理模式,对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推动集团企业高效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一、集团企业财务“集权式”管理的概念

是指通过会计核算、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的集中,实现财务资源的集团化运作和集成式管理模式。

二、涪江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现状

四川涪江集团公司是一家股份制地方国有控股企业,经营业务分散,包括供电、发电、电力设备制造、建筑和电气安装;产业规模较大,年产值15亿元,固定资产达20亿元;在册职工2000余人。涪江公司财务管理采用“分散式”管理,一个单位设立一个财务科,全公司共有9个独立会计主体,1个总部财务部、8个财务科,公司财务人员多达30余人。公司总部对下属发供电分公司采用资金拨款制。各单位财务部门人事和管理权集中在下级子(分)公司,总公司财务部对下属单位财务机构仅进行业务管理和指导。

三、“分散式”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岗位设置不合理,导致人力资源浪费。财务岗位设置上存在“重会计、轻财务”的现象,整个集团除总部财务中层和领导在思索财务管理、各单位财务负责人在实施财务管理外,其他财务人员主要从事会计核算工作,财务管理力量较为薄弱。同时,财务人员既有各下属单位自行安置的,又有公司总部直接调配的,造成财务系统冗员过多、人才分散等问题。

(2)利益主体多元,导致总部财务控制长期乏力。财务分散管理,构成了多个利益主体,形成经营压力全部集中在总部,而下属单位则思考如何应对总部,只管如何争取资金和项目的不良氛围;在财务监督和控制方面,公司总部仅能通过事后检查审计手段,无法事前、事中对下属单位经济业务直接把控和监督;考核范围过窄、考核周期过长,存在下属单位财务人员为了小集体利益粉饰财务信息的现象;下属单位成本控制、稽核标准不统一,同种业务出现这个单位不予报销,那个单位予以报销的现象,致使坚持原则的同志反而难以开展工作,久而久之,造成了原始凭证不够规范,审核把关不够严格;尽管公司总部不断出台管理办法,下达管理要求,但总出现执行走样、“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3)缺乏统筹,导致资产、资金资源浪费。资金管理缺乏全局统筹,造成资金资源严重浪费。下属各单位均可自行开立银行账户,集团资金分散在各单位不止一个账户中,总部只能从月末报表分析货币资金余额,不能实时掌握下属单位真实的资金状况;一些下属单位资金充盈;一些单位资金周转紧张,而受彼此业务往来关系的限制,优势资源不能共享,出现部分企业资金闲置,公司总部资金又较为紧张的局面。缺乏全面预算,造成建设投资浪费。涪江公司主要通过下达和考核年度收入、利润等指标管理下属公司,没有开展全面预算工作,公司的经营行为不能有效地和公司长期发展目标和投资建设重点相结合,年度资金投向和建设投资没有总体计划和安排,造成了投资不合理和盲目建设。物权分散,造成资产资源极大浪费。各单位自行管理资产,资产信息没有集中、统筹管理,下属单位各自考虑自身资产需求,存在资产重复购置、闲置资产未能在整个集团利用和调配,废旧资产得不到及时处置的现象,资产购置也不能发挥量大价低的优势,导致整个集团库存额度庞大,资金周转十分缓慢。

(4)信息不集中,造成信息加工过程浪费。涪江公司每个单位都有出纳和会计,会计明细科目使用和核算规则没有统一,导致同种业务,不同会计人员计入不同明细会计科目,严重影响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分析和使用;财务信息不集中,各单位财务信息平全独立,报表过于简单,财务分析数据量支撑不够,报表之外的明细数据收集依托于临时组织各单位上报,造成信息传递和信息再加工过程加长。

四、“集权式”财务管理实践及取得的效果

为彻底解决财务“分散式”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该公司实施了财务“集权式”管理模式。实施后,公司财务状况得到改善,预算管理与现金流管理基本实现集中统一,资金与预算由原来的粗放安排实现了精益管理,公司成本预算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指标统领和导向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资金和费用的安排更加有序,可控成本按进度实施,非生产性支出得到有效控制,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升。具体做法和实施效果如下:

(1)精简机构,集中核算。强力推行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撤销下属单位8个财务机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全部上移到集团总部,由总部财务部集中办理;对财务人员进行精简,所有岗位在全公司公开招聘,人事关系在公司总部,由公司财务部统一管理。下属单位会计机构撤销后,部分不同城的单位因路途和业务规模大等原因可能造成工作不便,为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在各下属单位设置一名兼职报账员,借支备用金,开展日常小额支付的代办业务,并定期到公司总部办理报销手续。财务机构精简后,通过竞聘,财务队伍的人才能被真正有效利用起来,下属单位具有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在财务关键岗位能够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2)权利上收,控制审批。控制审批权,减少利益主体。由于非电单位直接面对市场,为提高其经营积极性,继续作为利润中心保留,采取“自负盈亏”方式管理资金,但应对资金审批限额进行控制,超过限额一律由公司总部审批,资本性投资完全执行总部年度计划;将发供电单位作为单纯成本中心,对其全部采取在预算控制下“报账式”资金管理,取消其资金审批权。集权式管理实施后,总部直接管理财务,实现了对下属单位经济业务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审批权收紧,很大程度上压缩了下属单位自由支配空间,极大地消除了各自为政现象。

(3)制定制度,强调执行。建立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在全司统一执行。制定了通用的《资金管理办法》《财务预算管理办法》《对外投资、担保、融资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低值易耗品管理办法》《废旧物资管理办法》《财务稽核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应收款项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资产管理考核办法》《费用报销规定》《财务印章管理办法》《票据管理办法》《资产租赁管理办法》《网上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等内部规章制度,覆盖财务管理各个方面,为规范有序的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总部财务部门的工作要求通过会议或文件直接贯彻到每个财务人员和各下属单位执行,财务机构的执行能力和反应能力大大提高。

(4)管控账户,集中(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资本。将对外融资权集中在公司总部,发挥规模融资效益。同时控制和减少银行账户,将所有单位银行账户收归集团总部统一管理和支配,除非电产业由于经营特殊性和独立法人保留基本账户、贷款账户外,其余账户一律撤销,取消非独立对外经营的发电厂所有账户,全司银行账户减少一半以上。统一安排支出,下属单位在年度预算范围内按月编制资金计划,报公司总部审批,总部按月根据资金需求的轻重缓急,通盘计划在建工程、日常费(下转第页)(上接第页)用、社会保险、税金等方面的资金需求,并以此向各单位下达月度资金计划,下属单位在月度资金计划内到财务部报销费用,多余资金用于总部归还银行贷款。资金集中管控后,公司资金统筹能力提升,资金得到最大程度的归集,闲置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资金的流动性、周转速度明显增强,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

(5)管控资产,压降余额。统一管理公司资产,避免了资产重复购置;取消下属单位资产处置权,由财务部在对全司闲置资产和废旧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拨,并通过公开拍卖、竞卖、竞租等方式集中处置,既确保了公司资产处置流程合规合法,又有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挥资产规模效应,集中全公司财产保险,引进保险投保邀标机制,大幅降低了保险费率。压降流动资产余额。将流动资产周转管理作为重点,撤销部门、车间班组、所站的仓库,除边远单位保留必备抢修物资外,其余物资由公司物资供应中心统一配送管理。

(6)全面预算、重点考核。开展项目预算管理,年初将建设投资需求和内部经营能力结合,量入为出,明确每年投资建设重点并下达项目预算,为避免年初前瞻性和预见性不足的影响,在不突破年度预算总额前提下,对项目预算采取季度滚动修编,起到了预算指导生产经营、引领资金流向的作用,有效避免了盲目和重复投资。拓宽考核范围,改进考核手段。向下属单位下达可控成本总控目标,同时下达关键的细项指标,将原只管理招待费、会议费、车辆消耗少数消费性指标,改为可控成本总量和结构合理性的控制;缩短预算考核周期,将年度考核改为季度考核,每月分析、每季召开成本分析会,通报成本开支情况,分析成本费用增减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超计划的责任主体采取扣减绩效奖金等办法,有效消除浪费。通过预算和考核方式的改进,促进各单位、各部门自主管理,改变了在集权化管理实施前,仅靠财务部门对重要财务指标事后管理的状况,各单位经营目标和总部经营目标实现一致,管理重心也被引导到总部经营重点上来,取得了良好效果。

(7)信息集成、专人稽核。将各单位分散使用的单机版用友财务系统改进为集团网络版,彻底改变信息不畅的状况,对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账户的设置、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传递、账簿的登记、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到财务报表的编制、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规定;归纳提炼典型业务,统一会计明细科目使用和核算规则,保持各类经济业务记录一致性;根据管理需要,设计细化内部管理报表,让重要数据能够在报表上一目了然,上述措施实施后,财务数据更有利于分析和使用,既缩短了信息收集的时间,又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全公司会计凭证的审核由专职稽核人员负责,稽核标准统一,由于财务人员和下属单位完全脱离关系,核算工作质量不再受到人为干扰,会计信息真实性加强,财务风险大幅降低。

五、实施“集权式”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防止考核指标不合理,成本预算空间过大。财务集权式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是预算控制,如果仅采取下属单位报预算,集团总部审查的方式,容易出现下属单位以各种理由谋求宽松预算,造成下达的考核指标不合理或预算空间较大,导致浪费或突击花钱。因此,对利润中心应主要考虑以利润增长预算为主,对投资中心应考虑投资收益考核为主,对成本中心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模拟内部利润中心进行利润考核,促进其进行成本控制。二是参照资产状况,人员分布、地区经济环境或同行业水平等因素,制定统一的标准成本和执行系数,以同一尺度考核经营情况相似的单位,避免出现“编理由、要成本,成本一年比一年高”的恶性循环。

(2)防止资本性预算随意性和执行偏差过大。资本性支出预算在财务集权式管理中意义重大,起到引领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但如果资本性支出预算的执行刚性不够,就会出现临时“拍脑袋”工程,失去了资源合理分配的作用。因此,一是要以项目可行性研究和合理预算为资本性支出项目基础,避免项目盲目上马或执行偏差过大。二是要注重资本性预算的执行考核和预算外事项的严格审批,避免随意增加项目。三是资本性支出预算的滚动调整幅度不宜过大,次数不宜过多,且不能突破年度预算总额,建议仅在同类别的投资之间调整项目,避免预算总额失控或投资不平衡,甚至造成资金紧张。

(3)防止管理流程过于烦琐,效率大幅降低。财务集权式管理重塑了管理流程,尤其是资金审批流程,但在流程设计中应尽量做到精简、精益、高效,防止出现操作过于复杂,流程过于烦琐,人为增大工作量的情况,尤其是对于直接面对市场竞争的下属单位,应合理的扩大资金审批额度,精简审批流程,提高其对市场的响应能力,使其能够抓住有利商机,否则可能严重影响下属单位积极性,并出现“一统就死”的局面。

(4)防止财务服务不到位。财务的职能不只是财务监督和会计核算,对企业管理来说,从财务角度提供数据分析和措施建议更为重要。财务集权式管理后,总部财务管理将得到加强,但对下属单位来说,从一个财务科变为一个财务人员的管理,可能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因此,一是财务部门应主动了解下属单位对财务服务的需求,主动提供和改善服务。二是财务人员应参加下属单位生产经营例会,参与经营决策,起到事前控制作用。三是对下属单位负责人应至少每月反馈财务指标情况、每季度进行全面书面财务分析,让其及时了解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四是应主动对下属单位生产流程、项目投资、成本控制、资产管理、销售情况、货款回收等情况进行了解,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六、总结

财务集权式管理,对加强集团企业管理具有良好的效果,但集权式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仅是对财务体系自身的优化改进,更需要对企业整个经营管理流程的优化改进,集权式财务管理体系企业高层高度重视,需要企业各级的密切配合、协同,将财务管理职能提升到经营管理层次上,形成固化的、标准的流程和业务规范,加强动态的、全方位的控制,真正挖掘出财务管理潜能,最大限度实现企业降本增收、提升盈利能力目标。

(作者单位为四川明珠水利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丹尼尔t.琼斯(英),詹姆斯p.沃麦克(美).精益思想[m].沈希瑾,译.机

单位财务管理总结篇5

一、资金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资金是一个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其运营不仅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还与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如何使企业集团的资金循环周转顺畅、高效迅速,如何高效地筹集、使用、分配资金,进一步提高资金的调控能力现已成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也是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大事,是财务管理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只有资金搞活了,一个企业才会欣欣向荣,不断向前发展。

目前,我国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或集团公司采取一些手段,控制其内部资金流,以加强资金管理,通常可分为集中型资金管理模式和分散型资金管理模式。分散型资金管理模式,对于机构众多、覆盖面大、资金分散的单位容易发生管理失控及资金使用率较低的问题。因此,较之于分散型资金管理模式,资金的集中管理模式具有更大优势。首先,资金集中于系统内部,一方面可以利用资金池中的沉淀资金满足成员单位临时支付需要,降低内部单位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提高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带来尽可能多的增值,同时能够保持资金流入流出的均衡、有效。其次,在现代企业中,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日常经营权掌握在下属企业,但受集团分支企业众多、组织层次复杂、管理链条较长等条件的限制,不能实时掌握子公司的资金用途等具体信息,难以实施有效监管。只有通过资金集中管理,集团对资金进行实时监控,才有可能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2005年铁路局直管站段后,铁路局的管辖跨度大,独立核算单位多,路局内部单位间的经济事项繁杂,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按照目前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体制和铁道部经营管理思路定位,铁路局是经营责任主体,是利润中心,运输站段是成本管理中心,明确的两级经营管理中心清晰了两级的管理责任,以有限的资金满足运输生产和职工生活的需要是铁路运输企业经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铁路运输企业的资金也必须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

二、现行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主要模式

当前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逐步尝试建立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主要有设立报账中心模式、设立内部银行模式、设立结算中心模式、建立财务公司模式等。

(一)设立报账中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方式,一切资金收付活动均集中在机构总部的财务部门。总部通过设立报账中心,统一解决单位日常收支的问题,具体分为资金统收统支和拨付备用金两种形式:

1、资金的统收统支方式,成员企业(分支机构)不单独设立账户,所有收入都必须集中到机构总部的财务部门,一切支出由总部财务部门按照预算统一安排,资金使用权高度集中。“统收统支”的方式有利于企业内部收支全面平衡,控制资金流出,确保资金安全。目前,铁道部对各铁路局运输收入采取统缴的方式,按期上缴到铁道部财务司收入专户。

2、采取拨付备用金的方式,总部按期拨给成员单位一定数额的资金,备其日常使用。成员单位创造的全部收入必须集中到总部财务部门,成员单位所发生的现金支出须持有关凭证到总部财务部门报销以补足备用金。与统收统支方式相比,成员单位在总部规定的现金支出范围和标准内,有对其拨付的备用金的额度行使决策权。成员单位(分支机构)不能设置独立的财务部门,每笔支出须通过总部财务部门的审核,而超范围和超标准的开支须经过总部财务部门批准。

(二)设立内部银行模式。内部银行是一种将模拟的银企关系引入到集团内部的资金管理中,母子公司是一种借贷关系,内部银行实际充当企业集团的结算中心、货币发行中心、贷款中心和监管中心。内部银行是将社会银行的基本职能与管理方式引入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内部资金管理机构。其主要特征如下:

1、各成员单位间的现金收付和结算事项,均通过内部银行统一开立的账号来办理,成员单位一般不直接对外进行现金结算。

2、各成员单位在内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和贷款账户,实行存贷分户管理,具有明显的收支两条线特征,各成员单位与内部银行是存贷关系,实行有偿存贷制度。

3、各成员单位在财务上拥有独立财权,对贷款有权按用途自行安排使用。

4、实行银行化管理。内部银行本身也建立贷款责任制,实行银行化管理,以强化资产的风险管理。

(三)设立资金结算中心模式。资金结算中心是一个独立运行的职能机构,其性质有些类似于内部银行,旨在服务于企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结算中心的主要职能有以下几方面:

1、集中各成员单位的资金,管理各成员单位日常资金收付。各成员单位的日常核算必须通过设在结算中心的账户,一般不允许擅自在外开户。

2、核定各成员单位日常备用金余额。

3、监控货币资金的使用方向。

4、统一对外筹措资金。

5、办理各成员单位之间或与外部的往来结算,统计各成员单位在结算中心的资金流入流出净额,并按规定资金占用费率,根据开户单位平均存款余额数量给付资金占用费。

6、利用内部沉淀资金满足成员单位的资金需求。

7、制定内部结算制度。与开户单位约定采取统一结算方式、结算时间,规范结算行为,同时对结算业务中的资金流向的合理性和合法性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资金使用中的盲目性。

8、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或不定期地以报表的形式将资金流量及流向情况反馈给总部或各成员单位领导,使集团总部和各成员单位的领导层及时掌握资金使用结余状况。

为了加强铁路资金的管理,1995年,铁道部正式成立铁道资金结算中心,铁道资金结算中心自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发展,在资金的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一整套比较系统、成熟的管理体系,对加快铁路资金回笼,减少资金在途,收集全路资金往来信息,加强铁路单位账户的管理,并为铁路筹集资金、运用资金方面积累比较先进的经验;加之运用现代先进信息处理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铁路资金的使用效率大大推高。结算中心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加强对铁路开户单位的资金管理,同时又具备一定的灵活性。

(四)建立财务公司模式。财务公司是经营部分银行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多是在企业集团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由政府监管机构批准,并作为企业的子公司而设立的,其经营范围除抵押放款外,还包括外汇交易、联合贷款、包销债券、不动产抵押、财务及投资咨询等业务,其主要功能包括:

1、内部结算功能。通过在企业集团内部进行转账、结算来加速资金周转。

2、筹资融资功能。财务公司作为集团融资中心,利用集团内部的短期及长期资金聚集来培育集团内部的资本市场,利用票据承兑与贴现、资金拆借、向国内外银行贷款、融资租赁、发行金融债券等金融手段和金融工具,扩大集团外部的融资渠道,从而满足集团多层次的资金需求。

3、投资管理功能。企业的暂时闲置资金,除了归集后以财务公司贷款形式在内部实现余缺调剂外,还可以通过财务公司运用投资功能进行资源配置,投资于各种金融品种或股权,获得投资收益。

4、中介顾问功能。首先,财务公司为集团提供决策信息,为决策提供专业咨询意见,同时也为集团其他成员公司提供担保、资信调查、信息服务、投资咨询等;其次,根据情况的不同,充分考虑客户的利益,能够为筹融资的双方相机选择合适合理的金融品种;再次,起到风险顾问的作用,采用多种手段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预警、评估、监控和化解。

与其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公司的显著特征主要体现在;1)财务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它与集团其他成员单位的关系是一种等价交换的市场竞争关系;2)财务公司经营部分银行业务,因此,它行使银行的部分职能;3)财务公司不仅承担整个集团的资金募集、资金供应和投资功能,并且担负为集团下属公司寻找项目资金的使命,因而财务公司也行使对成员公司及项目资金使用的监控功能;4)集团总部对各子公司的资金控制通过财务公司来进行,即由财务公司对集团成员公司进行专门约束控制,而且这种约束是建立在各自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因此,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资金管理方式。

三、铁路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发展方向

铁路行业目前普遍使用的结算中心模式确实给铁路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带来高效率,但该模式仍存在一些现实的,难以通过体制、流程调整得以消除的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资金信贷关系存在明显的不合法性,阻碍了企业集团内部统一资金融通的发展。

2、内部信贷关系存在纳税漏洞,结算中心与成员企业间或成员企业间通过资金拆借产生的利息收入未能包括在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人范围内。

3、内部资金信贷关系脱离金融监管体系,增加违约风险。

4、结算中心仅仅是一个企业内部的职能机构,不具备直接对外筹资的资格和条件,筹资方式单一,集团可能面临扩大的财务风险。

要想彻底解决上述存在于结算中心模式下的结构性问题,首先应该确立集团内部资金管理主体的法律地位,包括法人地位和金融业务经营的合法地位,并实现企业跨平台资金集中与管理的功能。实现这一转变的最好方式就是采取财务公司模式,实现以资金为纽带,在信息、人才和管理上进行有机结合。随着铁路改革步伐的加快,能够成立财务公司对铁路的重要作用日趋明显:

(1)成为铁路的金融中心。通过财务公司与集团成员仍相互持股和控股(产权渗透),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为各铁路单位之间形成以资本为纽带的各种密切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其金融职能和管理职能。

(2)成为铁路的信息中心。通过铁路财务公司收集和掌握各种国际国内的经济信息、各种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利率汇率及经济运行状态,为铁路单位融资投资活动提供重要参考。

单位财务管理总结篇6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公司管理中心财务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完整地记载、反映公司财务状况,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资料,结合公司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政府财务管理规定》等有关财务法规、制度制定。

第三条本规定目标:

1、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科学的内部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确保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

2、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单位资金和财产的安全、完整。

3、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可靠、完整。

4、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二章货币资金管理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货币是指单位所拥有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和其他货币资金。

第五条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1、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及财务专用章。

2、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第六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对不符合要求或不合法的业务,财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

第七条单位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应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不得设账外账。

第三章现金管理

第八条财务应当加强库存现金限额的管理,核定的库存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交存银行。

第九条必须在《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现金,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业务一律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现金的使用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津贴、个人劳务报酬、根据国家规定颁发给个人的科学技术等各类奖金、对职工个人发放的劳保、福利支出、出差人员携带的差旅费、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开支、银行确定需要支付的其他支出。

第十条应当加强现金的管理,明确收付款等各个环节中出纳人员与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

第十一条现金收入应及时存入银行,不得用于直接支付单位自身的支出,不得坐支现金。

第十二条应当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现金盘点,确保现金账面余额与实际库存相符。出纳人员要认真记载现金日记账,并与会计核对总分类账,保证账账、账款相符,不得白条抵库和挪用现金。

第四章银行存款管理

第十三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在银行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

第十四条单位除了按规定留存的库存现金以外,所有货币资金都必须存入银行,单位一切收付款项,除规定可用现金支付的部分外,都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第十五条出纳人员应当及时核对银行账户,确保单位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相符,并于每月底记完账后编制当月“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出纳报告单”,一并装订在当月会计凭证中。对核对过程中发生的未达账项,应查明原因。

第五章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六条单位需要配置的固定资产应由需要部室编制计划,做出预算,呈报领导审核、批准。

第十七条购置一般设备和专用设备数额较小的,由办公室按照部门填制的经领导审批的《购置物品申请单》,统一负责采购。数额较大,应由三人以上采购小组或向社会公开招标,签订合同,择优购置,增加透明度,建立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

第十九条会计和保管都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及台账。对于固定资产的购进、发放要严格出入库手续,必须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第二十条各部室对领取或使用的固定资产或财产应以部室为单位造册登记,要妥善保管使用,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发生丢失要查明原因。

第二十一条各部室需要维修、更换的固定资产,应由各部室负责人确认后,报领导审核同意后,再进行维修、更换。对确实不能使用和修复的固定资产,由各部室负责人及时提出意见,经领导审批后,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坚持每年对公司财产全面清查一次,并将清查结果及时报告领导。如发现财产丢失、损坏,要查明原因,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必要的处罚。对在清查中盘盈盘亏的财产,查明原因后,报有关部门批准,按有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六章低值易耗品管理

第二十三条低值易耗品的购入

1、购入低值易耗品统一由办公室负责办理。购入本着节约、实用、分批的原则,防止浪费和积压。

2、所需的各种低值易耗品均由各部门做出计划,须填写《购置物品申请单》,由部门经理和主管副总经理签字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由办公室统一负责采购。

3、一次性购入金额、数量较大的物品,要签订购入合同,合同的签订要通过总经理会议研究决定。

第二十四条低值易耗品的领用和管理

1、办公室购入低值易耗品后应办理入库手续。保管人员根据发票清点实物,填写“实物入库单”一式两份,一份自留登记入账,一份随发票报销交财务。

2、部门领用耗品时,应填写出库单,经批准后,保管根据出库单交付实物。

3、保管人员应建立实物明细账,并根据实物入库单、出库单登记账薄。

第七章应收款项管理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所称应收款项包括单位因场地租赁而发生的向场地租赁单位收取的场租收入和宣传费收入、职工个人往来欠款。

第二十六条财务人员应于每月底对应收款项进行清理核对,并向总经理及主管副总经理、经营部经理上报《应收账款明细表》。协助、督促经营部门按照《应收账款明细表》内容对各应收款项予以催收、核查。经营部门收回的现金、支票要及时上交财务,由财务人员办理银行结算手续。

第二十七条职工出差、办公事需借现金周转的,本人填写借款单,经总经理批准后,给予办理。长期欠款不还或挂账不清,不予办理新借款。业务往来单位的业务人员特殊需要借款时,必须经领导审批同意后,由本单位有关人员代办,并负责收回借款。

第二十八条职工个人欠款应于出差回来、办完公事后五日内办理报销手续,没有用完的现金应退交财务。特殊情况,不得超过半月,超过半月在考绩工资中扣除本人20分。差旅费的报销由经办人员填写《差旅费报销单》,并附报销单据,交财务人员审核后,经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报销。

第二十九条关于经营部、公司营业款结账工作程序

1、经营部、公司与客户签订合同后,应在两个工作日内将合同原件交财务室备案。

2、经营部、公司各自指派专人负责,依合同内容、金额登记备查簿,根据结款情况及时登记备查簿。

3、月末由财务向总经理、主管经营的副总经理、经营部、公司提供本月及以前月份《应收账款明细表》。

4、每周一经营部、公司将本周经营收入情况报主管副总经理及总经理。

5、两个月未收回的款项由财务分别报各经营部门、主管副总经理及总经理,由主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指派专人限期催收,并相应扣罚相关部门的考绩分数。

单位财务管理总结篇7

卫生局财务工作总结范文一

一、紧紧抓住卫生项目建设的主线条,做好项目申报、落实、督察、储备等工作。

3、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对全市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建立了“南平市卫生项目储备库”,为陆续推出各类卫生项目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做好市本级医疗卫生单位公共卫生项目建设落实工作。根据年初局长办公会议的精神,以及本局与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签订的公共卫生项目责任书,认真落实市本级各医疗卫生单位的公共卫生建设项目,目前,第一医院、卫生监督所、人民医院、二院、血站等市直医疗卫生单位陆续完成了今年的公共卫生建设项目任务。

5、身体力行,切实做到勤政廉洁地承办项目业务。在具体承办项目申报、设备招标采购的工作中,始终绷紧廉洁的弦,我们在科室内部建立了互相通气和提醒的做法,凡涉及到项目申报的一律按程序向局领导报告,在设备招标过程中,有礼有节地对待前来咨询的供应商,积极协调市级设备专家做好乡镇卫生院基本诊疗设备参数,始终坚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采购原则,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相关规定、步骤操作。目前本年度采购结果已经出来,应该说极大地节约了资金。接下去,我科还将全力以赴地把好采购合同的履行关,督促各乡镇卫生院做好设备验收工作。

二、配合出台的医改方案,积极做好相关工作

三、遵守财经纪律,做好日常财务管理工作

1、树立服务意识,为基层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卫生局作为一级预算单位承担着卫生口医疗卫生单位经费的转拨及财务监督职责。今年起,我科本着服务好基层单位的工作理念,建立了拨款的“绿色通道”,快速拨付基层单位各项经费,今年转拨的市属医疗卫生单位的正常及专项经费2760万元。并实行了将各类款项制成“转拨经费通知单”寄给基层单位等多项服务措施,尽管加大了科室工作量,但是大大方便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潜心研究陆续出台的卫生项目政策,及时掌握项目信息,悉心指导基层单位申报项目,梳理卫生项目督察的主要内容,帮助各县(市、区)做好迎接各级项目督察组的准备工作。今年本科室良好的服务态度得到了市直各医疗卫生单位及基层单位广泛的好评。

2、做好财务管理的外部协调工作。保持与省厅计财处、审计、财政、发改委、物价局、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等职能部门的良好的工作联系,让卫生部门的工作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本年度顺利配合了全省公共卫生资金专项检查、中央及省上多次的卫生项目督察、省审计对我市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专项审计,局机关治理“小金库”专项检查等工作。

3、做好公共卫生资金的下达、使用进度管理和全市医疗收费标准管理等工作。今年下达及转拨的卫生专项资金达6746万元。20XX年我科由金莲同志为主做的全省卫生财务年报被评为全省第一名。卫生统计工作也得到了省厅的表扬。

四、做好世行贷款的结核病项目财务工作。

按照世界银行贷款的财务管理办法做好债务分割、提款报账、分解配套资金等财务管理工作。今年向省厅、市财政争取专项资金32万元用于全市结核病项目的配套经费。

卫生局财务工作总结范文二

20XX年十字路医院财务工作注重学习和提升财务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和推进医院财务管理由规范走向科学的整体改革,坚持“服务、效率、和谐、廉洁”的管理理念,紧紧围绕医院20xx年事业发展需要,合理安排财力,加强预算管理,理顺业务流程,强化基础工作,努力增收节支,为医院事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财力保障。

一、进一步明确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技能学习对统一思想认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保障财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意义。财务科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增强了财务人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奉献精神。尽管同其他医院相比,我院财务人员数量少,工作量大,但是科里的每一位同志都能够做到以医院利益为重,积极为做好财务工作献计献策,工作中不讲条件、不谈个人困难,经常加班加点,有力保障了医院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明确了医院财务工作的组织领导责任和经济责任,在有效执行预算的过程中坚持节俭意识、廉洁意识,注重借款风险,提高了医院资金营运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进一步加强了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理顺业务流程,为提高财务服务质量提供了制度保障。

20xx年财务科按以往积累的经验进行适当调整,支出一起;统计,核算,收帐,调拨放到一起减少了不必要的环节,给医院财务工作打开了一项新局面。四、20xx年财务收支状况的综合反映良好,同时也是下一年度财力安排的重要依据。止于11月底,医院医疗收入高达482446.50元;药品收入高达959586.40元;(其中西药收入为540425.50;中草药收入为32513.40元;疫苗收入为386647.50元;)。财政补助收入达130553.00元;其它收入达6933.24元。合计为1579519.14元。医疗支出为770066.23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为349077.00元;商品和服务支出为233453.73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为85020.50元;其他资本性支出为102515.00元)。药品支出为794543.12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为23677.00元;商品和服务支出为767566.12元;其他资本性支出为3300.00元)。其他支出为3512.67元。合计为1569083.52元。XX年年收支结余为320813.87元,20xx年1月至11月底收支结余为331249.49元,为20xx年的资金运转体现了有力的保证。

四、积极调研论证、多方协调,做好医院专项资金管理工作。

在积极调研论证、多方协调的基础上,医院进一步明确了项目经费是解决发展问题的主要经费来源,是项目实施单位为完成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之外通过编报专项资金预算申请的财政专项资金,其来源主要有市财政局、市卫生局下达的医疗救助专项资金,财政部下达的中央与地方共建乡村基层医院共建专项资金,其他部委下达的医疗专项资金和医院根据发展进行服务收支的运转资金。为了加强医院项目经费管理,保证专项资金项目顺利实施并使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医院提高了服务质量,技术水平,进行医院人才的技术培训,吸引广大参合农民来我院就诊,止于20xx年12月17日住院总费用为874969.55元;自费费用为19098.84元;自费率为2.18%;合理费用为855870.71元;实际补偿额为548062.25元;补偿率为62.64%;出院人数为1511人;人均费用为579.07元;人均补偿费用为362.71元;药品总费用为170301.73元;药品自费率为681.26元;诊疗总费用为90284.08元;诊疗自费费用为2060.48元;诊疗自费率为2.00%真正做到了专项资金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惠民,利民政策。

五、认真完成了20xx年医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实行“阳光收费”。

医院财务管理的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面对新的理财环境,医院定了从规范理财向科学理财迈进的财务发展战略。依法理财是科学理财的核心和精髓,是党风廉政建设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医院进一步完善了收费政策和收费公示制度,确保各类收费公开透明,实现了“阳光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继续坚持按照国家政策由院财务科统一收取、管理和核算,服务性收费坚持成本标准、收费公示和自愿付费原则。

六、进一步推进了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医院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构建医院财务信息化服务体系有助于医院各级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医院财务情况,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七、进一步探索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一级核算”的财务管理运行模式。根据财权和事权相结合的原则,明确了医院二级管理科室参与理财的方式、方法。

卫生局财务工作总结范文三

在开展“弘扬苏区精神,创交通一等工作,争苏区振兴先锋”主题实践活动以来,财务股人员紧紧围绕弘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在加强财务管理、开展账户清理、增收节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局财务资金合理使用奠定了基础。现将财务股开展活动总结如下

一、完善财务制度,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健全的财务制度是规范和加强财务管理的基础,是严格按章办事、依法理财根本依据。根据“十二五”规划和综合交通发展的要求,我们细化了内控机制,健全和完善了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了财务操作流程。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按照“专款专用,专户专帐”的要求,严格按程序拨付,确保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努力营造科学理财、阳光理财,制度理财的良好氛围。

二、抓住“三个重点”,切实做好增收节支工作。

一是重点强化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正确把握财务状况和发展趋势;二是重点落实各项财务制度,坚持以单位利益为重,对各项费用开支严格监督把关,并按照财务审批制度予以落实,完善政府采购及专项资金拨付制度,确保财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三是重点做好开源节流工作,科学预算,合理使用转移支付资金,增强节能意识,查找“节约空间”,减少浪费环节。

三、加强审计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一是为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堵塞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切实加强对资金源头管理。自今年五月份开始,对本局各账户进行了清理销户工作。在工作中,财务股人员积极开展沟通协调,做好自查自清工作,及时将账户设置情况向领导汇报,主动联系账户的开户银行,就原账户撤销、合并、更改等相关工作事宜进行深入沟通。同时还针对目前工作仍需使用的非基本银行账户与合作银行签定了监管协议,确保了各项资金高度集中管理和安全使用。

二是配合审计、财政监督部门对财务收支、专项资金的使用、会计信息质量、会计执法等情况进行了审计。此次审计通过对帐薄、凭证、报表、档案、各类文件的检查,对我局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工程往来帐、工会帐设置、招待费“三单”合一以及支出原始凭证的规范性提出了具体意见和要求。

四、加强自身建设,廉洁自律,争做廉洁型干部。

廉政建设是财务工作的生命线。财务股创造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创一等工作,争当务实高效模范。财务股开展了廉能风险防控工作,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和局领导指示要求,做好了本部门廉能风险防控工作。一是编制出财务股长、副股长、会计、出纳及报账员的职权目录。二是根据内部管理控制要求,制定了交通基本建设专项资金拨付程序,绘制出交通基本建设专项资金拨付流程图。

三是在职权目录和专项资金拨付流程图的基础上,要求财务股人员先自行认真查找廉能风险情况,通过自查互查评议,确定了各个权利职责运行中的风险点,评定出风险等级。四是按局领导要求,结合工作岗位职责与加强财务管理,对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进行修订和完善,健全了内部防控制度。

看了“卫生局财务工作总结”的人还看了

1.卫生局财务科工作总结

2.2015年医院财务工作总结

3.卫生计生财务工作总结

单位财务管理总结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

一、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成本控制程序不规范,责任分解不彻底,项目实施市场总价款确定后,单位还应就该价款以分项工程进行分解,分别计算出各分项工程的实施单价和总价,并以此为基础,作为与包工队签定总包和清包合同的依据,作为控制自有施工队伍、机械成本费用的主要依据,作为自购或代购材料数量和单价的主要依据。

在施工过程中,各单位主要的成本控制手段是加强工程业务部门和材料供应部门的控制,但未能通过有效的统计票据传递程序将部门组织起来,以财务部门为核心,形成一个成本控制体系。财会部门不能参与到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中,不掌握目标成本,不掌握各职能部门及基层施工单位直至施工员的目标成本,特别是对各包工队的目标成本,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临时用工计划,各种材料的用量,各种机械的实际使用台班或完成的工程量,各施工单位月(季)已完工程量,财务部门在失去对项目负责人或段长及其他部门、各分包单位的控制职能后,单位极容易造成管理混乱和损失。项目经理权力过大,缺乏有效制约。存在单位项目经理脱离财务部门控制,代收代付工程款,代采购工程用材料及设备的问题。

二、财务控制与工程控制相脱节,财务控制滞后于工程控制

大部分单位承建的工程实行工程完工、一次结算的管理办法,大量已完工程成本不能及时进账,财务成本严重滞后于工程实际成本,财务部门不能对工程技术部门、材料管理部门实施有效的控制,财务部门未能发挥应有的成本管理作用,即各单位的成本管理办法游离于财务部门之外,财务部门仍然只是一个事后记账的部门,这与规范化的目标成本管理仍有很大的距离。成本核算对象不符合公路养护会计制度及交通部施工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会计核算与工程结算相脱节,分项成本严重失真,部分单位工程成本核算对象、内容与工程项目。

规范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程序应该是在工程中标接受工程施工任务后,单位根据工程项目所在地实际情况,对各项施工生产要素(工、料、机)等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查,并根据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和公路工程施工定额及有关规定,在对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复核的基础上,重新计算出由项目部组织施工时的市场实际施工总价款,即项目部本身管理费用及所属施工队伍、分包商(包工队)工料机及其他费用的总和。以中标价与项目实施市场总价款相比,在扣除税金及其他相关管理费用后,得出较为科学的盈余指标。而事实上大多数单位都不能提供规范的书面施工预算,大都无充分证据证明其盈余指标真实、准确。所谓的盈余指标是在经过工程技术部门大致测算后,在提取若干百分点管理费后对外分包的结果。这实际上是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下的粗放作法,已不能适应当前市场中成本管理及经济活动的需要。这种做法存在较大的管理漏洞,极有可能存在虚高结算,造成单位经营成果外流的现象。

三、加强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的政策建议,提高对于公路养护工程财务管理的思想认识,加强公路养护单位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设

随着公路养护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确定了公路经营机制,实行事企分开,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要求公路养护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能够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应地公路养护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内涵进一步得到丰富,外延得到进一步扩大,使公路养护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清楚地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是公路养护单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事业要发展,财务工作就越重要。所以要转变观念,树立风险与效益均衡观念、树立法制观念、树立市场经济的理财观念、树立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观念、树立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观念。

精通业务是财会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公路养护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又要面临着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作为财务人员满足于已有的知识和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来管理现代化经济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经验,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是要学习好基础理论。二是要加强电算化知识的学习。每一个财会人员不仅要在理论上熟悉电脑,而且能在实践中掌握运用,准确操作,防止失误和差错,以免给工作造成损失。三是要学习外语知识。目前我国已经入关,各行各业都在进行相关的准备。因此,公路养护单位的财会人员也应有紧迫感,特别是应强化财会人员外语的学习,要通过举办培训班和自学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外语知识,在外语上来一个突破,使财会人员能在对外业务交往中适应工作需要。

单位财务管理总结篇9

就一个大型的施工单位而言,工程项目业务量大,数量多,工程内容包罗万象,施工地点远近不同,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甚至国外;工期纵横交错,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对企业来说,资金运动量大,而且资金出入频繁,因此,资金的运作管理尤为重要。降低资金成本、加强财务管理,强化对企业各项目的财务控制,使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政策能有效地贯彻执行。因此,选取何种财务管理模式成了大型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首要面临的决策问题。

大型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多,规模不一,项目地点不集中,对每个项目实行财务人员委派制,分而治之;又担心财务管理分散,人员难以管理,执行制度的效果不明显,搞不好会搞得各自为政,不能达到预期的财务管理效能。因此,财务管理应采用分散与集合、粗放与集约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种财务管理模式能很好地解决企业财务总部与项目及下属各部财务独立核算之间的分散与集中二者之间的问题,能最大限度地产生规模经济效应。

二、制定符合公司实际的财务会计管理规程

为了贯彻执行好国家的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以及国家的财税政策,实现公司及下属各内部单位在会计科目使用、经济业务处理、财务报告编制等方面的规范统一,明确真实、完整地提供更有价值、更快捷的会计信息,公司应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本单位的经营管理目标、管理理念,组织业务骨干,编写符合公司经营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的配套制度,规范和统一公司及所属单位的会计核算,为公司财务人员提供一本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指南。

三、制定与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相适应的预算管理模式

施工企业是一个以工程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经营单位,按照企业财务控制管理要求,施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制在操作上应引用以工程成本为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在科学经营预测与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以企业项目利润目标为导向,细化成本管理措施,告别过去那种粗放的甚至是虚无成本管理工作,树立集约化的管理理念,落实科学而规范的成本工作。

1.公司成本管理核算部应该在每一工程项目开工之前,简便可行,节约成本。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了解当地的经济、文化及项目环境,方便可行的施工方案,预算出项目的操作成本、项目费用,制定出项目利润率。

2.项目部根据公司成本管理核算部所测算的成本总额,按照“分级编制、逐级汇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原则进行。

3.各项目部及下属各单位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成本与公司成本管理核算部预算的成本,提交公司委员会讨论,公司成本管理核算部根据讨论结果进行调整,几经平衡、调整后,最终与公司经营目标达成一致,形成公司的财务预算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4.建立施工成本责任制,对成本进行细化,落实到班、组、个人,进行成本考核,建立成本考核及奖罚制度,同时对成本的节支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此,公司应对预算的执行的情况采用双轨制进行记录,即对每一笔的财务支出均能在预算管理系统及财务软件系统中同时记录。为保证企业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过程管理”。

四、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合同是一切业务发生的纽带,驾驭业务的全过程。合同的签订不应以单位某个人而决断,而要集体参与决策。因此财务部门应参与合同的制定、监督合同的执行、工程竣工的验收。首先,施工单位项目多,工程分散、工程量变化大,涉及面广,合同种类多种多样,有人工包干的,有材料购销等合同。因此财务人员要掌握工程内容,熟悉工程环境,掌握市场信息。其次,合同的签订必须经财务部门审核。主要审核合同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和部门有关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否按预算管理规定和批复的范围、内容办理支出;项目的实施进度与资金的使用是否一致,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是否组织验收,资金使用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防范资金的风险,控制合同的违约和违规。

五、注重财务、税收筹划成效

任何施工单位既面临企业责任也面临社会责任,这种双面性,促使企业在企业管理方面,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注重财务计划、税务筹划相结合。古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既要全盘考虑财务管理的效益效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又要为国家创造价值即社会贡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交纳各种税款。施工单位如果仅仅存在单个项目而言,税收筹划是简单不过的,因为施工项目涉及到的税种仅有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附加费、合同印花税以及代扣的个人所得税、劳务费,但是当施工单位有多个项目,并且项目不在一起,跨地区、跨省,甚至跨国,税收涉及到的不纯粹是税种的问题,还有税率、税收的清算汇缴、纳税地区分配等等,这些有关财税问题要充分做好事前规划、事中监控和检查、事后核算和总结,充分考虑到现金流的问题,同时掌握国家税收政策,更好地避税,为企业工程项目赢得现金,能使工程项目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终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六、推行资金集中管控,实现支出统一报账制的财务管理模式

大型的施工单位涉及到的工程项目多达几个甚至几十个,有的施工企业往往以项目设置项目经理部为一个内部独立的核算单位,全面领管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其中就包括财权。施工单位的集团公司财务总部对其项目财务的一切工作基本交由一个会计全面进行核算与监督,而施工单位任命的项目经理却有着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的一切大权。从现实意义来说,这种操作模式只能使企业运营低效益化,同时在财务操作上来说违反了财务制度,没有实施财务操作的规范化,从而使工程项目的财务人员疲于奔命,吃力不讨好。项目会计人员既要遵守集团公司财务部的财务规章制度,又要应付项目经理,而由一个会计人员全面操作是得不偿失,是控制不了整个项目的开支,在过程中是无法完成使命,何况很多施工单位根本不派出驻地会计,而是定期理理账,这种财务管理方式只能是有形式没有实质,如何谈起财务总部的全面管理。财务经理更是无法掌握财务动态及落实财税政策,谈何财务管理工作以及财务分析。这种模式无法使企业做强做大,甚至有可能使企业因资金链的断裂,而濒临绝境。

我提出的推行资金集中管控,实现支出报账制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是在资金支付上,严格集中统一管理,严格资金付款审批,所有工程项目的资金进入财务总部,所有项目支付通过财务总部进行核付,财务总部委派一个会计人员建立项目财务分析平台,做好记账凭证第一要素――记账人,财务总部配备一个复核人对所有项目的开支进行复核,下一个流程进入到财务部经理在凭证进行把关签发,最后进入到财务总部进行支付。同时,工程项目配备一个报账员,配合委派会计进行集中报账。这种操作模式可以每日对资金收支进行监控,随时掌握资金动态,做到量入为出,及时编制月报、季报、年报资金收支情况表,实行弹性预算,保持安全资金存量。充分运用集团结算中心统一账户,打好资金进出时间差,提高资金周转效率,保障工程建设和生产开支用资。同时,财务总部通过这种模式能使财务支出的合法性、合规性,避免了项目经理部财务各自为政的局面,使财务操作更规范合理合法,使财务与税务紧密相关,简化了程序,重要的是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益和效率。

七、夯实内部管理基础,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严格执行财政部等5部委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坚持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及效果相平衡的原则,着重从三个方面强化薄弱环节。一是加强存货管理,制定《存货管理办法》,健全完善收发及保管流程,根据生产需要工程项目部库存限额,建立完备的管理台账,及时盘活闲置物资。二是加强工程物资材料验收管理,制定《工程材料验收管理办法》,强化工程材料质量验收反馈责任制。理顺细化验收反馈程序,接纳整改反馈意见,确保工程材料物资质优价廉。三是加强工程结算制度管理工作,针对工程预算管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源头上抓起,理顺流程,分清职责,为全面提升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供制保障。

八、树立科学理财观念,锻造会计精神

在长期的会计工作实践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完善财务系统的文化理念,并将这种先进的文化理念渗透到公司广大财会人员的世界观、价值观中,引导他们树立良好行为、认同公司发展宗旨,自觉以先进文化指导自己的工作,才能使财会人员的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才能增强事业发展的凝聚力、约束力和推动力,才能实施执行好单位内部的各项内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操作好财务管理规范,履行好会计职能,否则将是一句空话。因此,树立科学理财观念,锻造会计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努力做到管理出效益,并让每位职工都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认清事情的本质,考虑到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财务也是如此,既要考虑财务管理可操作性,又要顾及管理成本问题。其次,财务管理需要得到其它各工作的配合,也就是工作的配套问题,孤立的工作永远是像无头的苍蝇,更谈何管理出效益。

单位财务管理总结篇10

在企业集团的各项专业管理中,大量的内部控制活动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落实,许多重要的管理数据需要通过财务会计系统来反映,几乎所有的经营决策都离不开财务会计系统的支撑。而在我国的许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基础管理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因此,如何实现有效的财务控制、达到财务管理目标,往往又是企业集团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正是由于财会系统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特殊作用,各级国家行政主管部门、企业集团的总部,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了财务会计人员身上,期望通过对财会人员和财会工作的集中控制,找到一条强化管理和增加监督力度的途径。

一、目前采用的主要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及其不足

基于财会人员角色的特殊性,以及目前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财务会计集中管理模式已应运而生,行政、事业单位暂且不说(2000年9月,财政部、监察部已联合下发了《关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的意见》),单是对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财会人员管理模式就有:财政部门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零户统管式";财政和主管部门通过行政发文向国有企业委派财会主管的"主管委派式";财政部门或国资部门联合向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财务总监制";企业集团把会计从内部分离出来统一办公的"集中办公式";先将财会人员集中起来后委派到下属单位的"集中委派式"等等。这些财务会计管理模式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堵塞管理漏洞、规范会计行为、体现会计监督的严肃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作用,在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但是,上述管理模式存在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堵代导"。这些模式都不同程度的夸大了财会人员在企业监督中的作用,过分地强调对下属企业和单位的监控,使财会人员的定位产生偏差,难以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为企业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和指导。有些模式还使财会人员凌驾于企业之上,把内部会计监督变成了一种外部强制性的行为,下属单位成了政府或上级部门的附庸,影响了企业自身管理职能的发挥。对财会人员个人而言,由于集中管理后工作范围与生产经营接触面的缩小,财会同业竞争加剧,个人的升迁与发展受到了一定影响;由于经常处在企业的对立面,财会人员还容易被孤立或成为"摆设"。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上述财会人员管理模式下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一,由于我国现有的财会人员平均综合素质不高,多数情况下还要接受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的双重管理,要让其肩负起对派驻企业的指导和监督重任,难度较大。要么财会人员为完成监控与所在单位形成对立,工作难以开展;要么财会人员被所在单位收买,实际监控难以到位。其二,企业管理依赖于企业的基础工作,基础工作离不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财会人员与所在单位是分离的,企业管理的许多基础工作,如定额管理、预算管理、原始记录的管理、财产清查以及有关财务的内控制度建设等等,往往处于企业、财务两不管的境地。其三,在目前这种集中管理模式下,万一下属企业经营、管理出现不测,实际责任难以落实。单位领导可能指责财会人员监督不力,财会人员为避免承担较大的经营风险也可能采取较保守的监控方式,上级(或集团)财会部门的领导也可能采用较强硬的监控手段,影响下属企业的健康发展。其四,目前国企普遍忽视财务与会计工作的区别,在此前提下一味强调统一监控,可能出现会计核算监督掩盖企业财务管理的现象,影响下属企业的管理效能。

二、"财务"与"会计"职能分离的改进思路

现在的企业集团多数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出资人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权的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所有者为委托人,享有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股东权益的最大化;经营者为人(或称内部人),享有经营权和劳动报酬索取权,其目标是追求自身薪酬、待遇和荣誉等效用的最大化。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效用目标的不一致,在内部人控制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内部人以牺牲股东利益为代价来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在这种企业内部,财会人员一方面要为经营者在加强经营管理,确定企业内部激励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协助经理履行理财责任和经营责任;另一方面要及时、准确、完整地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然后据实向所有者报告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理财状况。现实生活中,由于财会人员的直接利益与企业经营者紧密相联,财会人员往往迫于压力而站在经营者的立场上,弄虚作假,文过饰非,使所有者的利益遭受损害。因此,为了抑制经营者急功近利、懈怠无能、粉饰浮夸或藏收匿利的行为,在对企业财会人员分类的基础上,由代表所有者的上级部门、企业集团总部对所属企业会计人员(不包括财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或委派,仍不失为强化基础核算、保证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

在目前条件下,通过对会计人员的集中管理、考核和约束,至少可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解脱会计人员对企业领导的人身依附,削弱企业对会计工作的干预力度,比较完整地体现所有者的受托责任。其次,从体制上把会计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转化为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矛盾,通过部门与单位之间的磨合、沟通,降低内耗,提高工作效率。再次,强化会计人员的专业监督职能,有利于有关制度、政策的落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另一方面,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从集中的财会人员中选拔具有管理才能、具备较全面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归还"下属企业,令其专门参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管理,并运用其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所属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使企业内部各项专业管理形成闭环,提高企业现有管理水平。财务人员"归还"企业,是对上述财会人员集中管理模式的补充和完善。

三、一种企业集团财会人员管理模式的框架

(一)总体原则:

在集团的统一领导下,实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的分离,会计人员由集团集中委派,财务人员由基层单位自行聘任。

(二)基本要求:

寓会计监督于日常服务,以财务管理促效益提高。做到"财务管理制度化,会计核算程序化,工作手段电算化,传递信息网络化。"

(三)组织体系:(略)

(四)职能描述:

1、集团财务会计管理总部:负责集团基本财经政策的制订,资金宏观调度和管理,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实施宏观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组织对财务、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专业培训和考核等;

2、资金结算中心(或内部银行):负责集团日常资金的调配、融通和管理,为集团内部单位之间提供结算、信贷及相关金融业务服务。各基层单位只能在资金结算中心开设内部结算账户,所有外部银行账户由资金结算中心统一管理。资金结算中心按会计核算点设置分支机构,各开户单位办理所有资金结算业务(代出纳)。

3、各会计核算机构:由集团总部委派会计人员设立,按集团业务类型、地域和业务量设置独立于服务单位的满负荷核算机构(类似行政事业窗口单位,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配备最经济合理的会计人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法规的规定,负责相关单位的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并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审核实施会计监督,保证提供有关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信息。会计核算机构的职能重在客观反映,而不参与和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计人员应竭尽全力全方位满足基层单位会计核算及相关之需,想单位之所想,急单位之所急,并全方位接受委托单位的监督。

4、基层单位财务机构(或财务人员):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由集团财务、人事部门推荐,基层单位聘任,成为所在单位的一员。财务人员应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知识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等专业技术方法,加强所在单位基础管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开展经常性的财务分析,参与公司日常管理和运作,为所属单位管理与决策服务。一般财务人员应较长时间为同一单位服务,以深入理解相关业务。

(五)信息传递:

1、财务人员是所在单位内部业务核算、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应敦促、指导有关业务部门开展业务、统计核算,并将有关原始单据及时传递到会计部门进行会计核算。

2、财务人员要协调好单位与财务会计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自己的财会专业知识对会计资料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建设性意见,为本单位领导出谋划策。

3、会计核算机构应定期向被服务单位和集团总部反馈有关会计信息,提供相关会计资料、报表,同时提供随时即时查询和电脑联网查询。记账凭证、各种报表由会计核算机构负责编制,定期返还所属单位归档保管。

4、资金结算中心与会计机构联合办公,分别负责,信息资料共享。

5、各单位在具体财会业务问题上出现分歧,由本单位财务人员与会计核算机构进行协调,共同商讨可行的解决办法,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合法进行。重大事项可通过集团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协调解决。

6、由集团财务会计部门组织,利用电脑网络、定期例会、各种书面材料等形式,及时传递财务、会计系统运行中的有关信息,针对问题及时解决。

(六)人员管理:

1、建立内部财会人才市场,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使真正的人才通过内部竞聘进入集团财会队伍。针对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外部招聘部分人员。

2、集团在岗财会人员经考核和内部竞争,在保证财务人员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道德品行,并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将财会人员划分为财务人员、会计人员两类,同时按如下层次实行分层管理:集团财务主管、集团会计主管、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核算机构会计主管、财务会计、会计核算员、出纳员。

3、按照集团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对在岗财会人员实行分层管理,逐人定位,定向培养,保持各层合理的智能配比、年龄结构和报酬级差。基层单位财务主管条件成熟时可担任同级相关行政职务。

4、会计核算机构、资金结算中心人员由集团统一管理、考核、发放报酬;财务人员由所在单位管理,报酬由所在单位考核发放。集团可按核算业务量向基层单位收取一定费用,并通过内部协议形式明确服务的内容和双方的责任和权利。

5、财务、会计人员之间可以交流,不设固定交流期限。

6、财会人员的教育培训由集团财会部门统一组织,通过有针对性地提高培训、有选择性地外部培训、定期的法规政策培训和后续教育等方式,以及经常性的理论研讨、内部交流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

7、定期对财会人员进行综合考评。会计人员以集团财会管理部门考核为主,并综合被服务单位反馈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奖惩、淘汰与被考核人报酬挂钩。财务人员以所在单位考核为主,集团财会管理部门提供业务方面的参考意见,按考评结果确定其业绩、报酬、升迁或调离。

8、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比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奖励。

(七)业务监督:结合集团内部审计监督,可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