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财务管理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55:38

税务财务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财政税务制度;改革;企业;财务管理;实施策略

财政税务制度的改革发展,提高了税务运行效率水平、促进了国家有关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但在新的财政税务制度运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各大企业为节税、避税,采用了一些措施,而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来自于各大企业,这给社会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这些实际问题均阻碍了我国财政税务制度发挥其本来的作用,给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带来了严峻挑战,也给企业管理、经营带来很大影响。为了让新财政制度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这就要求我国有关部门对财政税务制度进行严格监管,通过企业的严格执行,落实好财政税务改革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积极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良性发展财政税务制度改革是适应当今社会经济体制、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促进我国税收工作稳步进行,进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企业的良性发展。同时,新财政税务制度的实施能对企业中的生产力结构做出优化调整,使企业资源得到重新分配,从而带动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也符合我国经济市场的整体需求。科学的财政税务制度能够促进国家与企业共同发展、进步,使双方经济水平调整成成螺旋上升状态。

(二)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地位企业在社会结构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社会的经济水平也深深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所以,企业良好的经营状况不仅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能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新财政税务制度的颁布、实施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新的机遇,企业如果能够快速适应国家的新制度、新政策,企业就能搭上时代的列车,顺利前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中脱颖而出,站稳脚跟,提高综合竞争力。反之,就会错失发展机遇,面临被时代与竞争对手淘汰、甚至破产的风险。可以看出,顺应时代要求,抓住发展机遇能够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使企业的发展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进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凸显我国企业的重要地位。

二、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未能完全匹配新财政税务制度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主体,在财政税务制度改革过程中,企业也积极参与到了改革当中,发表意见和建议,以此来保证财政税务制度改革的科学合理性,但部分企业在财政税务制度落实过程中,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缺乏对财政税务制度深入分析,在财务管理当中依然沿用陈旧、落后的管理制度,而未针对财政税务新制度改革要求进行相应调节,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完全匹配新财政税务制度。而征管部门对企业进行征收税费时也经常未按严格征收相关法规执行,使得企业财税管理出现松懈情况发生。企业本身的目标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各企业由于资源优势通常会对税收征管进行详细筹划,采取政策上便利,利用合法手段避税、节税,这使得征管部门与企业针对税收问题会出现矛盾,如果财政税务制度未能完全顾及到对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上的漏洞,那么就会使企业税款征缴与实际征收情况不符等情况,容易引发相关财务问题,使企业面临毁灭性打击,不利于企业稳步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偏低财政税务制度改革,给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相关人员带来最直接的影响。由于税务活动在企业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企业对财务管理部门的税务活动通常具有极高的重视程度,因此,会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活动。而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用消极的态度对待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工作人员素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使得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不能紧跟财政税务制度改革步伐,根本原因在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观念、行为不符合税务规范,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必然会导致企业出现财务管理危机,不利于企业生产与经营。甚至部分企业仍为家族式管理模式,企业内财务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税务观念,经常会发生税务方面的问题,这势必影响企业长足发展。

(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落后财政税务制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而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后,不仅影响的是政府相关职能与财政收入水平,还涉及到我国当前企业与企业内部相关制度与之相匹配,面对国家相关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必然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严峻挑战。特别是对我国传统的国有企业来说,企业对财政税务制度改革还处于信息滞后阶段,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无法与新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同步,未能做出科学化的调整,会导致企业出现问题时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因此财政税务制度在改革时,应做好相关风险评估以及充分的准备工作,使企业有充足的应对时间做出合理的调整

三、财政税务制度改革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应用策略

(一)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内部制度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新制度开展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首先,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应具备灵活性,能够随时应对当前财政税务制度做出的调整,从而做出相应改变;其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息息相关,对企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企业应建立应急机制,针对财政政策突发状况能够紧急应对,使企业能在出现问题时减少企业的损失,最大程度地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同时,企业应建立完整的管理框架,可设计专门的管理部门对财政管理进行管控,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制度适应财政税务制度,保障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应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财务管理人员针对当前财政税务制度改革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的高要求,企业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重视。首先,在招聘人才时,企业应提高招聘门槛,从源头引进具备专业管理素养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其次,企业应针对企业原有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聘请财务管理专家展开讲座的形式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整体技能的提升;最后,企业应建立相应的淘汰机制,调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让财务管理人员形成自觉地财务管理职业素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从而减少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出错率,从而确保财务管理工作达到一定成效。

(三)企业应引进监督机制,规范财务管理体系企业不但要具备完整的财务管理内部制度,还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财务管理机制落实到实处,监督机制可以是企业所设立的单独部门,也可以采用各部门轮流监督的形式,确保企业内部良好的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环境,确保企业秩序有效运转。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够有效落实财政税务制度改革,使企业具备一整套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减少财务管理人员的压力,也能使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企业应完整的梳理财政税务改革制度流程,简化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根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财务管理工作应具体落实到个人,企业应明确个人职责,对于贡献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奖励;对于消极怠工、违反财务管理体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惩罚,从而实现规范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四)更新企业财务管理员工观念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也应顺应时代要求,及时更新管理观念,面对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严峻挑战,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应对国家财政税务制度改革提高重视程度,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日常管理中充分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企业应加强约束常规财务管理活动,运用规范制度,强化财务管理人员观念。其次,应对企业当中各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评估,加强企业内部审查机制,使得财务管理人员达到规范化的工作要求。最后,财务管理人员观念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更新,应不断适应新财政税务制度政策的相关变革,保障企业内部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税务财务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税费制度改革;道路运输管理部门;财务管理

一、引言

2008年国务院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国发[2008]37号)文件标志着我国燃油税费改革正式开始。文件取消了六项收费和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项,如公路运输管理费、公路养路费等,改用依法提升现成成品油税额的方式筹措道路交通运输建设资金。燃油税费制度改革无疑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合理调整,规范了公平税负缴纳体制并刺激内需,有利于切实保护环境,提升市民的能源节约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税费制度改革使道路建设单位的资金管理方式与投融资方式从实质上发生了变更,其原有财务管理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税制改革新形势下的道路运输管理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因而,税费制度改革给我国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运管部门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困境,改革现有财务管理模式迫在眉睫。

二、运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我国道路运管部门的财务管理工作在最近几年的实践中暴露出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基础工作漏洞较多不够规范

首先是部分道路运管部门所编制的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无法全面反映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不利于单位内部审计及外部监督的顺利展开,个别单位不对其财务状况及报表附注作进一步必要的说明,财务报表构成其财务报告的全部组成部分,容易造成单位财务报告账表不符、账实不符、报表内容不全面等现象的发生。其次是部分单位没有切实遵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定,私设小金库、两套账等,个别单位在开设银行专项账户时,并未将有关业务收支的会计记账凭证纳入运输单位总账财务会计内统一进行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运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记账凭证不规范的现象。最后是一些运管财务部门在填写会计原始凭证时没有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填、少填或漏填等严重现象,其中不规范开具运输管理费用票据(甚至套开专用票据)的现象尤为突出,大大降低了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不利于单位内外部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部门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执行不力

我国道路运输管理部门的预算编制工作一般由单位财务部门负责,受“多报多核”错误思想的不利影响,部分运管部门在编制财务预算时缺乏对项目支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认证,直接导致项目实际支出数额与预算资金量的严重不匹配。同时,预算执行工作在一些运管部门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约束,甚至个别运管部门相互攀比其钱物发放和费用支出情况,预算的执行缺乏必要的严肃性,经费开支标准不统一且没有计划性,部分运管单位常常发生运营专项费用的挪用占用、坐支拖欠等恶性现象,超出规定范围与计划进度的大量支出导致入不敷出。此外,还有部分运管单位没有切实遵守专款专用的规定,模糊了项目支出与单位基本支出的界限,时常打政策球,违规使用项目支出以弥补其基本经费支出的差额。

(三)单位内审意识薄弱,内控机制有待健全

部分运管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对财务审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直接导致其在单位内审工作上所发挥的精力极为有限,内审人员在展开工作时也面临诸多阻碍,这也反映了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存在诸多弊端。缺乏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使得单位内控活动成为空架子,有的单位即使具备了较为健全的内控制度,但由于落不到实处,也无法发挥制度的检查、考核与约束作用,其内控制度最终形同虚设。个别单位甚至尚未设置最基础的内审人员、未成立内审部门,即使成立了内审部门的单位普遍存在“家丑不可外扬”的思想观念,错误地认为单位出现的问题不宜公开化,也不宜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相应处罚,使得内审结果无法发挥其纠偏职能,内审工作的威慑性没有得到切实发挥,甚至在个别单位中被审计部门与审计部门之间的关系是敌对的,非常不利于运管单位的内部和谐与核心凝聚力的培养。

(四)会计电算化水平不高缺乏复合性财务人才

目前,虽然大部分道路运管部门的财会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但多数部门的电算化水平较低,有些运营单位采取的是手工加电算的核算方式,有的则完全滞留在手工做账阶段,没有真正实现会计电算化。许多单位的电算化系统没有充分考虑其他有关部门(如统计部、人事部)与财务部的资源与信息共享问题,电算化系统在设计的初衷上只考虑到了财务部会计核算的现实需要,使得其他有关部门无法及时获悉有关财会数据,信息获取的滞后性直接导致了有关部门管理决策的作出缺乏必要的动态与实时财务信息支撑,间接降低了其决策的科学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许多单位在推广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中频繁暴露出复合性财务、内审人才缺乏与单位较为强烈的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很多运管部门财会人员不会熟练应用财会软件,而计算机专业人员则又缺少相应的财会知识,致使电算化软件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沟通与有效解决,限制了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内审人员审计职责的顺利履行。

三、加强运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关对策

运管部门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的主要原因还是道路运管部门具体运管体制中存在人员冗杂与政令传递不通畅、单位财务管理观念陈旧、会计法制意识薄弱、财务与内审人员综合专业素养欠缺、单位内审机制职能尚未充分发挥等原因。鉴于此,在税费制度改革新形势下,我国道路运管部门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关对策以相应改革其财务管理方式。

(一)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和监管力度

道路运管部门应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具体要求,进一步优化设置财会与内审人员,使运管财务部门及内审部门的运作更加流畅。明确财会人员的基本职责、权力及利益,改善财务人员工作的环境,有效激励其努力工作。运管单位应定期(如半年一次)与不定期地开展内部财务状况清查活动,对于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加以改进。此外,对于下级各单位与部门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制度、运管部门财务运营状况及财会信息质量等问题,上级部门要对各下级部门加强管理与监督,定期对其进行核查(如一年一次),及时发现并纠正其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最终切实提升运管部门财务管理水平。

(二)树立全员节约意识为运管部门节支增收

使有限的财务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是运管部门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目前来看,部分道路运管部门在资金的筹集和使用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情况,所有经费几乎都用到了给员工发工资上,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则少之又少,直接导致了运管部门装备比较落后、设施较为简陋,税费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剧了运管部门经费紧张的窘境,使其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单位发展的要求。税制改革后,运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必须本着“保稳定,求发展”的原则,贯彻实施严肃管理,从随手关灯、无纸化办公、节约一滴油开始,提升全员成本节约与环保意识,大力开展节支增收工作,制定并严格遵守一套切实可行的成本费用支出标准体系,降低或消除非必要开支,杜绝各单位在成本开支上的攀比现象。此外,单位应公开财务状况及资金使用情况,广聚财力,实施民主理财并自觉接受群众及员工的监督,各级职工干部要统一以发展道路运输事业为核心的思想,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三)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税费制度改革中作为六费之一的道路运输管理费被取消,运管部门原先用在预算编制上的基数观念要得到彻底变更,在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采用持续优化的预算编制方法,保证收支的平衡性,突出核心,兼顾统筹,将单位事业发展计划与其预算的编制密切联系起来,以反映预算单位所有收支,保证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完整性。同时,在执行过程中不得对预算随意进行变更,为切实保证单位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单位在执行预算时务必坚持其约束性、权威性及严肃性,强化预算执行事后分析与考核工作。此外,单位还应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不对预算项目进行随意变更,按项目进度合理安排经费支出,以优先保障单位正常运转为前提,将有限的财务资源用于单位事业的长远发展,重点控制与管理运管部门较为薄弱的支出项目。

(四)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运管单位强化内部约束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的必要举措,同时,单位还需加强审计监督,从思想上重视内部审计存在的必要性。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应定期对其会计信息进行内审以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有效性。税费制度改革后,运管单位的内审工作要改变监督方式,改善绩效考评体制,转变管理观念,将绩效考评制度充实到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中。为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工作,单位有必要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考评工作,提升单位资金使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杜绝单位内部人员现象的发生。

(五)提升运管部门会计电算化水平,培养复合型财务人才

一方面,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电算化在单位财会部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手工账中解脱出来,工作效率及质量大大提升。在税费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政府转移支付构成了运管部门的主要经费来源,这对单位财会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运管部门应充分利用信息科技,努力提升会计电算化水平,健全相关配套措施与法规,形成会计信息在单位内部的实时共享,促进运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监督审核与内部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进一步规范化。

另一方面,人才是道路运输事业发展的前提与保障,财务人员自身综合素养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运管部门尤其要注重财务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财务人员应从会计核算的框架中走出,全面参与单位的经济决策事项,从事后算账向事前预测分析、事中控制转移,不应再局限于单纯的会计管理,而要切切实实地进行财务管理,牢牢坚持会计职业道德,成为兼具道路运输知识与财会知识的复合型财务人才,为运管部门财务管理工作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金成,张伟.燃油税费改革后公路交通部门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交通财会,2011(12):15-17.

税务财务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财税管理制度体系财税基础工作

XX供电公司财税管理以公司重大经济决策和涉税业务为方向,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通过规范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进项抵扣等各项财税业务流程和管理标准,严控各环节风险点,明确责任分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通过量化财税管理指标,开展专项检查,强化责任考核,及时防范和化解纳税风险。针对检查出的问题及时汇总整理形成案例库,为下一步规范管理和完善制度体系提供参考,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税法观念,进一步规范前端涉税业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有效维护公司利益。

一、紧跟财税政策,争取优惠政策

公司财务资产部密切跟踪国家财税政策的动向,全面收集和梳理现行各项相关财税政策文件,并对相关的财税政策认真分析与研究,不断加深对税法知识的熟知程度,提高财税政策的运用水平,准确把握具体内容、资格条件、办理程序等,同时结合业务部门提供的相关信息,针对规定不明确的政策,主动加强与主管税务部门的沟通,争取将优惠政策全部落实到位,避免纳税风险。

二、规范标准和流程,量化考核指标

财务资产部统一规范发票管理、纳税申报、进项抵扣、税金提取等十项财税业务流程,并建立财税管理标准。通过标准流程明析各业务部门及相关专责的业务分工,对业务流程的时间点和实施效果提出明确要求,并对风险点实行有效控制。公司制定了增值税、所得税申报纳税管理标准、增值税发票管理标准等十个管理标准和流程。财务资产部通过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确立财税管理标准和各项财税业务流程,并将设定的考核指标报人力资源部审批,纳入到公司业绩考核办法。

三、开展检查防风险细化财税基础工作

营销部作为供电公司的前端业务部门,直接负责电力销售服务和发票的开具,每月的开票量就达15万份。为确保销售财税零风险,财务资产部定期到营销部开展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增值税抄报税等专项检查。依照财税管理标准,明确电费发票领用、开具、保管、作废、盖章等管理流程,对发票及发票专用章的使用、保管进行检查,确保发票及印鉴的正确使用和保管。依托营销186系统和税控系统信息平台,每月将发票的开具信息和营销系统收费信息进行核对,确保开票信息真实准确,有效控制纳税风险。同时财务资产部加强对其他各业务部门涉税业务的管理,及时排除财税风险,进一步规范前端涉税管理工作,每次检查结束后都会形成检查记录。

四、加强税务宣传,深入政策辅导

财务资产部通过开展税务知识大讲堂、培训讲座、网页宣传、财税服务进基层等多种方式,给职工宣传和讲解相关的税收政策。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和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前端业务人员的财税知识水平,使前端涉税业务开展得更加规范。各业务部门在即将发生涉税业务时,及时与财务资产部沟通,告知有关事项,财务资产部给予财税政策的辅导与支持。

财务资产部为提高县供电公司整体财税管理水平,组织县公司在进行自查的基础上梳理近三年的税收检查问题,开展税务专项研讨会,化解税务风险,避免出现重大涉税事项。同时聘请财税方面的专家,针对电力企业涉及的税收问题进行授课。

五、健全财税制度,完善财税案例库

财务资产部通过不断完善公司财税制度,建立起科学合理、配套完善的财税管理制度体系,从组织机构、职权分配、业务流程、信息沟通和检查监督等多方面指导、规范财税管理各项工作,促进财税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同时为方便相关业务部门及时查阅和学习,财务资产部在部门网页上建立了财税制度库,及时更新。针对各业务部门被检查出的问题,及时分析成因,严格落实整改措施,并通过全面梳理各部门上报的有关纳税业务方面的问题、建议、经验等,结合专项检查形成的专题报告,逐步建立和完善财税管理案例库。

六、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进一步总结工作经验,充分研究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继续加强进项税抵扣等工作,为企业降低税负,减少支出,提高经济效益深入探索。二是结合税务部门的纳税评估全面梳理涉税核算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并重点关注涉税业务运行和核算控制,建立企业税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应对机制。并针对财税工作的薄弱点和风险点,通过制定和补充公司财税制度,逐步完善公司财税制度体系。三是结合财务管控系统中开发的税收管理模块,构建税务管理分析指标体系和分析制度,在准确掌握与自身经营相关的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利用一些恰当的纳税筹划方法对现行税收政策进行分析,增强税务分析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程涛.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J].财会月刊,2o03:8―9

[2]胡凯,康超.企业财务预警问题的理论恩考[J].财会研究,2003(6):47-48

税务财务管理制度篇4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对策

前言

营改增改征增值税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的税收改革措施,现阶段营改增税务制度正在不断推广,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强。因此,正确的认识营改增,在税收制度改革中寻找发展机会,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有很重要作用。下面对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研究。

1、营改增的概念

所谓的营改增就是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于企业一些以往缴纳应税项目进行改征增值税。以往就是直接对企业收入进行营业税征收,这样就会出现企业要不断缴税,有时候还会出现重复缴税情况,在无形只给企业增加经济压力,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能够解决企业不断缴税和重复缴税的情况发生,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对于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很大帮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次发展机遇,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说也是一次挑战,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通过营改增税务制度,改变以往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使企业向可持续发展方面转变。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能够激励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社会分工更加科学合理,增加了之间的有效融合,实现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

2、营业税和增值税的主要差异

对于营业税和增值税,两者都是属于流转税的一种,都是平行征税,不会出现重复增税,具有各自的管理部门,不会发生冲突。营业税和增值税的主要区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征税的范围不同,营业税主要针对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销售不动产;增值税主要针对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等。(2)征税对象不同,营业税主要针对营业额进行征税;增值税主要针对增值额进行收税。(3)计税依据不同,营业税主要针对价内税,就是有营业额收入乘以税率;增值税主要针对价外税,进行税收时不包含税收入。(4)征收税率不同,营业税不同的行业从3%-20%不等;增值税小规模征税人的经营单位为3%,中大型企业征税人为13%和17%。(5)征税部门不同,营业税地方征税单位;增值税由国家税务局进行征收。

3、营改增的相关政策

在2012年国家在上海首次制定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方案》,此方案中规定在试运营期间,如果不是相应的试点缴税人员,可以按照原有的营业税征税制度进行税收缴纳。现阶段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试点方案已经在国内各个大城市开始试运行。此方案中规定在试运营期间明确规定相关的税率问题:首次颁布营改增税率在13%和17%,此外还设立了两个相对较低的税率分别为6%和11%。具体的营改增税后的征收情况如下,交通运输行业,包括水路运输、铁路运输、航路运输、公路运输、以及管道运输,从原来3%营业税调整为增改税11%;服务行业主要包括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鉴证服务以及文化创新服务等,从原来5%营业税调整为增改税6%;有形动产租赁服务从原来5%营业税调整为增改税17%.从上文的税率调整来看并不是对所有的企业都是有帮助的,很多行业税改后税率增加了很多,因此,值得我们进行反思。营改增的相关政策指出,此次,进行税务制度的调整不是针对一些行业,而是从国家现阶段宏观经济层面进行考虑的,由于每个行业、每个领域的平均收入利润率、核定税率以及扣除的进项税额都有很大差异,具有相应的特殊性。有些行业由于税率不减反增,导致一时之间很难适应税率的调整,给税务政策的改革带来很大困难。首先将营改增的相关政策在运输行业和服务行业进行实施,主要是由于两者和国内的传统服务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另外还可以减少产业分工过于细腻导致重复收税情况出现。从交通行业的固定资产来看,具有巨大且稳定的资产投资,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额度无法抵除,使交通运输企业出现巨大的税负压力,营改增的相关政策的改革解决了这一问题。

4、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4.1营改增对企业计税方法和税率的影响

在进行营改增相关政策实施前,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部门主要是以营业额计税来计算缴税金额,当营改增相关政策实施后,缴税人的计税方法都是以不含税的销售价格进行计算。对于具体的营改增相关政策可以这样来理解,一些材料成本低,人工费用高的企业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增值税的缴纳额度比以往增加了很大,都是抵扣的进项额度却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如果企业出现税收增加而收入不增加时,就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很大阻碍,严重时会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或者倒闭。例如,一个企业的收入金额是200万元,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前,企业的所缴纳的营业税为200*5%=10万元,在实施营改增政策之后,200(/1+6%)*6%=12万元,导致缴税额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营业税和营改增税的计税方法不同导致的。在施行的增值为17%和13%之后,又增加了11%和6%两个税率基础,对于一些小型的企业缴税人而言,营业税从原来的5%降低到现在的3%,在进行缴税制度调整后,就不会存在小型企业的缴税人,就不会存在增值税额度扣除的问题,就会降低小型企业缴税人的缴税额度。因此,可以说缴税政策的改革对于我们国家小型企业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4.2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中报表的影响

企业的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主要资产,如果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变动就会导致整个企业的资产机构发生很大变化,财务报表作为计算企业资产的主要途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能够降低企业原有固定资产的入账金额和累计折旧金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和企业的负债值都会大大降低,从而增加了企业流动资产和企业负债比例。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企业的利润、企业的资产结构以及企业的规模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金额。实施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收入利润也会有很大影响,在进行纳税制度改革前,企业的总收入情况包括企业的营业额,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企业的总收入情况不包括企业的营业额,营业额缴税和附加值缴税就会消失,因此,企业的销售净利率将会增加,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的资产总额和负债综合都会提升。

4.3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影响

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报表的制定都会有很大改变,职业会计科目会随着国内缴税政策不断调整进行删除或减少,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就要进行更加严厉的管理,对于企业财会管理人员管理能力将提出严峻的挑战。因此,为了企业能够保证持续稳定发展,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不仅要适应纳税制度改革后的核算方法,还必须在营改增政策实施的环境下适应新税制要求,从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谈论营改增政策实施本对企业影响,对于企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财务管理人员要从税收制度调整的角度,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方针。因此,在实施营改增政策过程中,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处理能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4.4严格要求发票的开设

在营改增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涉税的风险,主要是由于企业的增值发票和企业发票有很大差异,增值发票的审核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和税务审核要求更加严格,增值发票和企业材料采购以及销项税额有着很大关系。国内为了保证营改增政策顺利实施,在《刑法》中对于企业增值发票做出相关规定,例如,伪造、非法出售以及非法使用增值发票都会受到《刑法》的严厉处罚。那么就要求企业在进行增值发票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也要根据税法和刑法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确保营改增政策顺利实施。

5、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的改进措施

5.1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科学合理的应对税制改革

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计算方法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在税制改革过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能够正确的计算出企业应该缴纳的税额。在保证正确的计算出企业应该缴纳的税额的基础上,财务管理人员要能够灵活的运用增值税的各项政策,因为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关系。例如,国家对于小型企业施行3%的增值税,企业在进行原材料购进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可以利用增值税政策中的相互抵扣政策,使企业从中找到更好的发展前景。要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对于财务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研究,有效的利用自身在税制政策的优势,科学合理的降低企业的税率,从而增强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竞争力。

5.2完善企业财务报表的列报

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改变了以往企业财务管理中会计的换算项目;改变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务处理步骤,使企业的财务报表更加科学化、复杂化。营改增政策的实施,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根据以往的报表编制计划,编制财务报表,给企业财务信息的质量提出了挑战。因此,为了适应税制改革,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企业财务报表的列报编制流程,从而提供高质量财务信息,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准确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5.3加强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

企业要在各个内部部门做好税制改革的宣传工作,让每个工作人员能够准确的了解营改增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性,从而使企业人员尽力学好税务意识。由于营业税和增值税两者之间有很大差别,因此,必须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可以聘请该地区中有名的税务专家,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从而促使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更好的适应现阶段的税务环境。还可以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于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奖励和鼓励,对于不能够胜任的工作人员进行淘汰,从而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人员结构。

5.4树立良好的纳税筹划意识

仔细对营改增税务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优惠政策和减免政策,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良好的纳税筹划意识,在保证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把企业的税务降到最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由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财务税务管理制度,有效的利用营改增中的优惠政策和减免政策。营改增税务制度中存在进项税额抵除的情况,因此,企业在购进原材料供应商时,尽可能的选择能够采取增值发票的企业,从而有效的实现税务的合理转移。

5.5加强对增值发票的管理

增值发票的合理、合法使用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还关系到国家利益,对于企业的税负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按照相关规定严格使用。企业必须派遣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增值发票管理,并且由企业管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增值发票管理制度,对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加强对企业增值发票的开设监督,严格要求增值发票开设的流程,避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虚开或漏开等情况发生,把企业的税负风险和经济损失降低到最低。

营改增税务制度的实施是为了确保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经济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处理能力强、税务意识强、责任心强等全方面人才,从而使企业能够更好的适应营改增税务制度,并且确保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

作者:廖明江罗曦高启华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尹旭.浅谈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及加强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3):103-104.

[2]程海涛.分析营改增对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财经界,2014,(08):132-133.

[3]张君.“营改增”对服务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交通财会,2014,(01):125-126.

[4]杨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8):144-145.

[5]余国芬.“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3,(29):190-191.

[6]黄洁.营改增政策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3,(11):173-174.

[7]宋灵利.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和对策[J].经营者,2015,(03):186-187.

税务财务管理制度篇5

【关键词】税务会计财务会计适度分离

一、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极大地提高,各个国家的税法、税务制度日益完整,并逐步向着成熟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财务会计的管理模式下进行税务计算和核算越来越不能满足税收征纳双方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税务会计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税务会计是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近代新兴的一门边缘会计学科。它是以国家税收制度为准绳,以货币为基本计量单位,运用会计的专门理论和核算方法,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计算和缴纳进行核算和监督,以确保税款正确、及时地缴入国库的一门专门的会计管理活动。现在,税务会计已经构成会计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税务会计知识对企业会计专业人员来说也成为必备的专业知识。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一)税务会计是植根于财务会计而产生的

财务会计对税务会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会计主要解决如何正确计算期间收入、费用和利润的问题,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任务是正确计算税金。所以,税务会计计算应交税款时采用了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

2.在计算利润时,税收法规和会计实务处理具有差异性,财务会计致力于将两者的矛盾减少到最低程度。这种矛盾最终产生了税务会计中的所得税会计。

(二)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产生了积极地影响

1.税务会计依据税收法规进行处理,具有刚性。这促进了财务会计发展得规范化和法制化。我国会计的发展依赖于国家颁布的各项会计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和法规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会计法律体系。

2.税务会计确立了全新的收益实现原则,即以销售时间为收入实现的标准。这也被财务会计所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下,财务会计采用不同的收入确认时间。比如在托收承付销售方式下,销售方是在发出商品并办妥托收承付手续的情况下确认收入。

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税务会计对财务会计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由于税收体现的是国家政治权力,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务会计遵循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修正的目的在于保全税收收入,便于征收管理。税务会计以税法为判断标准,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上,进行纳税事项的调整和纳税申报。体现了税法的强制性,税法优先于会计法规等其他普通法规。当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产生冲突的时候,企业的会计处理往往遵循税务会计。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企业会计程序、政策、方法的选择,即限制了会计规范的发展,使财务会计方法缺乏弹性。所以财务会计要想保持独立性,必须要有一个周全之策。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意义

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遵循的原则具有差异性,同时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也有很大的不同,这两点共同决定了税务会计必然与财务会计分离。从各国税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发展史可以看到,传统财务会计无法适应现代税务制度的要求,企业经常出现“合理不合法”的事项,给企业招致许多不必要的损失,所以税务会计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满足了政府和企业作为税收征纳双方的需要

过去,企业的管理体制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合一,企业的税收和利润不分。企业的理财行为和会计核算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兼顾财务核算和税务核算,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时有出现差错,不能满足政府作为征管方的需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企业设置专门的税务人员进行税款计算、税务核算、纳税申报,提高了效率。政府征收管理税收,可以检查企业的税务计算过程、税务核算分录、纳税申报过程,更方便和有针对性。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满足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需要

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度分离,明确企业产权关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立经济实体。分立出来的税务会计,能更好地反映国家税务制度的规定,正确地反映企业税款计算、税务核算、纳税申报。分立出来的财务会计,由于不被强制接受税法的约束,更能体现会计管理的职能。这样,通过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合理分工,体现了企业制度改革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三)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满足了与国际税务会计接轨的需要

目前,国际上的税务会计模式主要有英美税务会计模式、法德税务会计模式、日本税务会计模式。分别对应“财税分离模式”、“财税合一模式”、“财税协调模式”。考虑到我国目前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本文认为应在“财税分离模式”与“财税协调模式”中选择其一。为了满足这一与国际税务会计接轨的需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必须分离,以改善投资环境,加强境外税收征管,防止税收流失,维护我国经济权益。

四、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模式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具有必然性,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涉及到一个分离程度的问题。本文认为可以参考英美税务会计模式或日本税务会计模式。

英美税务会计模式是财税分离模式,其具体操作是企业设置会计信息和税务信息两套账务处理系统,企业分别设置专门的岗位由专人进行核算,分别依据会计准则和税务制度编制信息。这种模式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所以其财务会计处理不受税务制度约束。原因在于英美属于普通法系国家,它们的自由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会计规范由民间职业团体制定。

日本税务会计模式是财税协调模式,其具体操作是允许会计规范和税收规范存在差异,但在纳税申报时要依据税务制度对财务会计进行调整。这种模式属于企业导向的会计模式,强调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但会计准则只是税法的补充。

在确定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时,应考虑我国的基本情况。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为国有企业,证券经济和金融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与英美的自由市场经济相差甚远。我国的法律环境更接近于大陆法系的国家,税法具有强制性和刚性,要求企业在税法与会计准则冲突时以税法为准,计算应纳税额。综合考虑,本文认为不能在经历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统一的弊端、明确两者应该分离后、盲目地夸大两者的差异,这种绝对分离的观点是不可取的。相反我国的税务会计模式应向着财税协调的模式发展。即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应该适度分离,两者在大方向上应保持一致,但允许微观差异的存在。

参考文献

[1]盖地.税务会计原则、财务会计原则的比较与思考[J].会计研究,2006,(2).

[2]盖地.税务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1.

税务财务管理制度篇6

近年来国家对增值税作出重大政策调整,企业所得税也相继出台重要法规,企业应研究这些政策法规对企业涉税业务的影响,从税收筹划的角度适时在企业所辖范围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进行调整和合理的安排。笔者就企业开展涉税风险评估业务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旨在通过建立适合的税务管理体系,规避涉税风险。

一、构建以流程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核心的税务管理体系

税务管理体系,是指企业通过建立科学的内部涉税事务管理组织与标准,即建立“计划、执行、控制、分析、评价”的一整套管理体系,以完善各环节涉税链条,加强税务工作的事前筹划和过程控制,实现企业税务价值的最大化。

1.建立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在现代企业管理的背景和模式下,企业机构不断优化,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趋势下,传统的、被动的税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涉税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方式管理企业税务问题。

(1)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使企业税务管理与企业整体管理直接对接,共同运行;

(2)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有效地推动公司税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3)从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的角度,规范税收管理和财务管理。

2.企业内部税务管理体系的基本设计

(1)企业宏观层面的税收管理

①构架。合理的组织架构是企业税务高效运行的关键。企业基于组织架构和自身经营特点,在财务部门内部设置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对企业涉税业务处理全面管理。

②职能。将税务安排融入企业的总体战略;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传达税务信息;制定年度税务整体计划并实施监控。

③流程。流程中应包括部门之间的涉税业务管理的协调,总公司和分公司及子公司的涉税业务管理的协调。企业涉税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必须对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立以及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决策中纳税风险控制进行整体考虑,把纳税风险控制总公司和分公司及子公司经营的全过程,使纳税风险控制制度表现出整体性、协调性。

(2)企业微观层面的税收管理

①政策。建立适用本企业经营业务税收分析的构架和税法政策的归集系统;对税收政策法规的变化,企业应及时更新最新可适用税收政策系统;企业对内部发生业务的新变化做出适用税收政策判断;进行税收筹划的方案设计;企业应设置专门人员对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变化进行追踪分析,研究其对本企业涉税业务的影响,并在公司相关部分传达,对企业涉税业务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

②风险控制。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涉税事项内部管理规范,财务部门应与各个业务部门的协调,尤其是重要交易的过程以及合同的谈判必须有企业财务部门的参与。对企业经营过程的涉税事项必须保证进行事先、事中和事后的控制和管理。

③核算管理。核算管理是基于纳税风险防范对企业会计信息形成的过程进行控制;同时企业财务部门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在对企业的经济事项进行全方位税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涉税业务处理的责任并进行考核。

部门之间的涉税业务管理的协调。企业涉税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必须对企业在组织机构设立以及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决策中纳税风险控制进行整体考虑,把纳税风险控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使纳税风险控制制度表现出整体性、协调性。

企业财务部门应建立岗位责任制。企业应在主要经营业务进行全方位税收分析的基础上,明确各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涉税业务处理的责任,并实施考核。

二、研究和分析税收环境变化对企业涉税业务处理的影响

1.研究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并准确实施

企业通过对业务风险评估风险的问题,在研究税收法规的基础上,对下设企业进行涉税业务处理的指导。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陆续出台重要规范性文件的背景下,这项工作尤为重要。

企业应在财务管理部门应设专人对税收政策法规及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分析,将与企业涉税业务处理有关的税收法规在分析的基础上在全公司进行传达。

企业应定期组织对税法学习和培训,尤其是对企业所得税业务处理的培训。鉴于当前普遍存在企业所得税的业务处理及纳税调整明细表的填列质量较差,所得税和会计差异调整不准确,其结果必然导致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填报错误,纳税风险产生。

2.应对税收管理环境变化的对企业的影响

近些年来随着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改革不断深入,税务部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重点也在不断调整。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成立了大企业管理司,对大企业实施税收管理,作为当地重点税源企业一直被税务部门所关注,是税务部门管理的重点,企业面临税务部门的管理和检查比较频繁。

企业在加强内部税收管理的同时,和税务部门的沟通十分重要。税务部门对企业涉税业务的指导及检查时,企业应建立核定税务部门适用税收法规是否正确的制度,并对税务部门执法存在异议的事项和问题进行沟通。

三、从涉税风险防范的角度规范企业财务管理

企业内部财务制度的规范是企业控制纳税风险的基础,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其制定是否合理,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纳税风险的程度。部分涉税风险的形成,反映出企业财务管理的问题,因此,从涉税风险防范的角度,笔者对加强财务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企业财务和预算管理制度;

2.根据税法的变化调整会计核算;

税务财务管理制度篇7

知己――营业税模式下的管理优势

从1994年建筑和地产业务实行营业税管理22年以来,中国建筑财务管理方式一直基于营业税的管理思维进行预算编制、投资运营、资金管理、财务核算、报表编制、财务分析和税务管理;会计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费用、利润”都是基于营业税价内税的特点来确认、计量和列报的;财务管理侧重于对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的管理;成本费用管控侧重于根据预算总额控制的方式;税务管理基于营业税属地纳税的特点,属于权力分散型的管理方式,集团总部税务管控能力较弱,项目和二级单位税收管理自较强。

在营业税模式下,中建总公司财务管理紧紧围绕立足本职,价值创造的工作目标,依托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整合与创新了公司的财务会计管理:

一是树立了财务管理“大局”理念,使以会计核算、营运资金管理和财务安全管理为主的日常性财务管理逐步走向以企业筹资和投资、现金流量、企业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控制和财务分析为主的现代财务管理。

二是建立了现代化的理财手段,使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逐步走向以网络财务为主,从而加快财务流程速度,提高财务工作效率。

三是树立了“诚信纳税、依法节税”的税务管理核心理念,以“依法经营、合法纳税、赚取阳光下的利润”为己任,税务管理立足于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要求。

四是建立了清晰的税务管理责任体系,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架构,税务管理制度融入到公司经营管理体系,做到了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和流程化,有效规避了税务风险,降低了税负成本,提高了集团经济效益。

五是培养了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广大财务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知识更新,逐步完成由传统的“账房先生”向理财专家的转变。

知彼――“营改增”提出的新要求

2012年国家推进“营改增”以来,增值税“价外税”的特点对公司现有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主动调整适应。

一是增值税要求公司预算编制、投资运营和资金管理实行价税分离管理,改变目前以含营业税金额统筹考虑的管理思路,剔除“两税”并行情况下公司重复纳税对生产经营业绩的影响。

二是为充分分析税改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有效监督和反映各单位增值税管理情况,财务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对资产、成本费用各组成项目的细分管理。

三是增值税“项目就地预缴、机构汇总缴纳”的纳税模式和增值税发票管理的要求,需要公司实行集权式的税务管理,改变目前分权管理模式,收缩项目和分支机构税务管理权,裁短税务管理链条。

四是为有效降低增值税管理风险,需要公司财务管理延伸到对生产经营单位和项目的直接管理,有别于目前侧重对工程局、专业公司及号码公司层面的管理方式。

五是为充分发挥此次税改“减负增效”的目标,需要公司财务信息化尽快实现与各业务系统的整合,运用“大数据”管理手段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迎战――增值税模式下财务创新

2016年5月1日开始,公司建筑、地产、设计勘察、金融等业务已经由缴纳营业税全面转为缴纳增值税,增值税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价外税、实行层层抵扣和“以票管税”。结合“营改增”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公司发展,增加价值创造,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刻不容缓。

(一)标准化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公司要根据增值税的管理要求,重新梳理财务管理流程,修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财务核算、报表编制、财务分析、税务管理、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财务监督制度,统一口径、标准,确保内控完善、数据可靠、信息准确。

(二)智库财务数据分析支撑商业模式创新

财务管理要以完善增值税抵扣链条,以具体财务数据和财务分析为支撑,推动公司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方式提升与发展理念转变:坚持主营一体化发展,依托工程总承包优势,从勘察、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管理、项目运营等方面,做强做优主业;同时,向多元化经营领域发展,有条件的单位可向非建筑、地产领域渗透,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要加强资本运营,推进银行资本与产业资本的融合,以财团的金融资本采取epC、Bot、ppp等模式支持总承包业务冲刺,抢占高端市场,实现深度和广度发展。

(三)财务信息化共享推进企业灵敏反应

针对建筑、地产项目多、分布范围广、经营链条长的特点,公司要以“互联网+财务”为手段,做好财务信息化顶层设计,加快推进税务信息系统的升级,探索以财务共享中心为代表的业财一体化方案,以信息化为技术载体,在降低财务工作量的同时,提升数据的准确性与反馈灵敏性。

(四)税务精细管理为企业减负增值

为防控增值税管理风险,有效降低税收负担,集团层面要上收税收管理权,裁短税务管理链条,注重对项目等生产经营单位的管控,加大进项发票的取票力度;同时,充分运用国家对建筑劳务走出去企业增值税免税的财政扶持,做好境外税收筹划,提高税务管理国际化水平,助推中国建造走出去,不断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五)税务领军人才顶层筹划减负

税务财务管理制度篇8

一、立法建章,依法监管

根据美国一百多年来企业年金财税管理监督方面的历史经验,以及我国目前建立健全税务管理制度的情况,我国的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的监督制度必须从立法开始。只有建立健全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监管的基本法律,政府的有关监管部门才能依法行事,企业年金计划的出资人、参与及服务机构才能有法可循。对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监管的立法既可以通过对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进行修改、增加有关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监管的条款来实现,也可以根据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监管的特点另立新法。

企业年金财税政策方面的监管与国家其他税务管理的着重点有根本的不同。国家税务管理工作的着重点是以为国家多收税、多聚财,为国家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为最终目的。而对企业年金的财税政策的监管则必须集中于保证国家通过给予企业年金计划税收优惠待遇的最终目标得以实现。这一目标就是通过计划的职员覆盖率、即得受益权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使企业年金能够为广大企业职工提供足够的退休收入,从而使企业年金成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一个主要支柱。在保证实现这一最终目标的基础上,确保企业和职工个人向企业年金交款时和在职工个人从计划中提款时免税、减税和征税的准确性,从而严防骗税、偷税和漏税的腐败现象。因此,不管是在对现有的《征管法》的修改增补还是另立新法的内容中,都应该考虑和反映监管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的这一特点。

在内容方面,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监管的有关法规应该就如下方面做出明文规定: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监管执法的主体;企业年金财税管理的主管政府部门和机关;主管部门和机关监管的职权范围、监管范围;企业年金在建立、运行和终止的整个过程中所必须履行的税务申请、税务登记申报、财务披露、年度报告的要求;资助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和参加计划的职工个人年度申报和在提款时纳税申报的要求;为企业年金计划提供账户管理、投资管理和计划其他行政管理的有关服务的金融机构所必须履行的扣缴义务;银行和其他为企业年金计划提供托管服务的金融机构在企业年金计划建立账户时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并在有关证件中登录其账户账号的规定;企业年金计划账户财务管理的要求;对企业年金计划进行年度的由独立会计师进行审计的要求;负责监管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的税务人员的专业标准和要求;企业年金计划向计划参与者就其财务情况做年度披露的要求;对企业年金财务政策进行稽查的制度和检查方式;对从企业年金计划中提款时进行征税的税务控制的规定;对整个企业年金税收政策监管的信息化的要求;以及对各种违章行为进行处罚的规定和制度等。

法律条款方面,对主管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监管的政府部门、它们的职权范围、企业年金计划财税检查制度等方面尤其重要。这是因为,作为执法部门,基层一线的税务人员税收执法权利较大,再加上社会上犯罪分子千方百计的拉拢腐蚀,如果不对税收执法权从机制上强化制约,就极易出问题。从国际先进的税收管理经验以及我国税收管理的实践看,税务系统反腐倡廉要从源头上根本解决问题,必须从立法的基础上和从机制上分解、上收、制约有关企业年金财税监管政策的执法权。此外,该方面的法律法规必须明确企业年金计划财税政策监管部门和被监管的企业年金计划之间的法律关系,建立企业年金计划上门申报、登记、申请免税及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在从企业年金计划中提款时上门申报缴税的制度。

该法律法规还应该就企业年金计划财税政策监管的信息化和管理机制进行明确规定。在这些规定中,应该收缩基层管理机构的管理权,规定企业年金计划财税政策监管的信息化、专业化,并将管理执法权从有关部门的基层第一线上收和分解,以从法律的机制上减少对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监管执行权的随意性。

二、监管部门和机构的设置

由于对企业年金发展和普及的鼓励手段是通过给予税收优惠的待遇来实施的,负责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监管的主管部门应该由税务局来承当。另由于所享受的税收优惠待遇基本上是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等中央级税务方面所享受的优惠待遇,目前存在的税务管理的两个系统,即中央税务系统和地方税务系统,企业年金的财税政策监管应由中央税务系统来统一负责。

同整个税收管理的体系相似,对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的监管也存在着管理、稽查、征收、和处罚四个环节。本人建议,在国家税务总局中专门设立一个“企业年金财税管理司”,而不将对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监管的四个环节的不同职能分散于国家税务总局目前已设有的各司局当中。参考美国税务局雇员退休金计划司的机构设置,企业年金财税管理司可根据对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监管的各个环节职能下设四个处:政策法规处、运行管理处、稽查处和财务管理处。在企业年金的财务管理方面,由于企业年金计划的账户和财务管理同其税收优惠各项要求的管理密切相关,作者认为,企业年金计划财务管理的责任和职能应由国家税务局主管企业年金税务政策管理的部门来负责,而不像美国那样,将这一职能设置在劳工部的管辖之下。

政策法规处应主要负责组织起草有关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法律法规的草案和实施细则;研究提出优税改革的建议;拟定企业年金优税合格要求的规章实施并负责对这一方面所指定政策的调查研究。此外,该处还应与国家税务总局下所设的政策法规司相互协调,保证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制订同整个国家的税务政策的制订相符合。

运行管理处则负责企业年金计划建立、运行至终止整个过程中财税政策的监督和管理。其职能包括接受和审批企业年金计划建立的税务等记和申请并对计划的建立进行建档和备案;审阅企业年金计划优税合格资格;监督、检阅和审查企业年金计划所需填报的各种表格并将表格中所要求的内容输入中央电脑备案系统;同国家税务总局下直属的所得税管理司、征收管理司进行协调和合作;并负责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的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

稽查处的主要责任是负责对企业年金计划对国家税收政策中有关企业年金税收优惠各项要求执行和遵守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和控制;指导各个省市国家税务局分支机构中所设的企业年金管理部门负责对企业年金计划进行稽查的部门的工作监督和实施;办理企业年金违章运行的案件和立案的调查及有关事项提出审理意见;指导、协调和统一国家税务系统中对企业年金计划的稽查工作。

财务管理处的主要责任是为企业年金计划账户的财务管理制订规章和制度并对其财务和账户管理方面实施监督和检查;同运行管理处和稽查处密切合作确保企业年金计划建立透明、公开的财务制度;并对计划将其财务情况向计划参加者进行年度披露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以上对企业年金财税制度监管的中央级的体制的建立的建议旨在加强对企业年金计划财税政策的统一监管,并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管理、稽查和征收的分工制约的机制和制度。

除以上的中央级的管理体制以外,还应在目前国家税务局在各省、市、自治区和其他地方一级所建立的国家税务局地方分支机构中建立与中央级企业年金财税管理制度相对称的地方分支机构,如可在北京市国家税务局中建立下属的企业年金财税管理处,并下设同样的四个科。这些地方分支机构的主要责任和职能是按照中央级部门所制订的方针和政策,具体实施企业年金计划财税政策的监管。

三、建立专业化的监管队伍

建立健全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的监管机制除了要有严明的规章制度、有效的管理机构之外,关键还在于人,在于建立一支掌握现代科技手段、高素质的监管干部队伍。作者认为,队伍建设应该从两方面入手:主观上,加强和提高监管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客观上,建立“任人唯贤”的竞争机制,加强对人事管理权的监督制约,从而减少和杜绝“任人唯亲”的腐败行为。

从主观的机制建设角度来讲,首先,培养监管人员的政治觉悟和素质是至关重要的。行之有效的企业年金监管系统一方面靠技术,一方面靠人才,技术再好,人的思想素质跟不上也很难搞好。其次,对有关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加强也是建立专业化企业年金监管队伍的关键一环。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参照美国税务局对其有关企业年金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养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比如,企业年金计划财税政策的监管人员应该作为一生职业的专业人员来培养。在职业开始时应起码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最好是学经济学、金融学或法律的本科专业。招聘后,应进行为期3至6个月的集中学习和训练,集中学习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有关征管法方面对企业年金计划优税合格的各项要求和管理的规章制度;此外,应该通过举办定期的集训班、研讨会、和学术交流会等不同形式的业务培训活动来不断地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也可以利用互联网,鼓励基层监管人员将第一线监管的实际问题、难处反映到企业年金财税管理司中负责技术指南和细则的政策法规司,政策法规司收到这些疑难问题后,进行统一的解答,并将答案通过电脑互联网通知各地分支机构。

另一种提高监管人员专业和业务水平的分支机构训练方法是,通过定期的地区或全国性的电话会议(telephoneconference)将对企业年金计划财税政策实际监管中的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将成功经验传播给全国各分支机构。另外,在大学中开设企业年金财税管理、税务政策和其他方面的专业课程一方面有助于培养这方面的本科生,使其一毕业就可以录用到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的监管系统中;另一方面也可以对在职监管人员进行专业上的培训、补充和提高,从而加强监管队伍中的业务素质的质量和水平。

从客观的机制建设角度来讲,应该结合目前我国的税务系统中正在开展的人事制度上的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年金财税政策监管以竞争激励为基础的“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对行政和人事管理权建立有力的监督和制约,从而杜绝滥用人事行政管理权的行为,消灭滋生腐败的土壤和环境。美国税务系统中对企业年金监管人员的选拔和任用也有很成功地经验。除税务总局等高级官员是由总统直接任命以外,其他下级的监管人员完全都是由职业、专业人员或律师来承担。他们的任用和提拔完全根据工作中的表现和业务水平来决定。

税务财务管理制度篇9

关键词:企业;税收筹划;财务管理

一、引言

税收既能够保证国家政府系统进行平稳运行,同时也能够为国家开展公共建设、国防建设等工作提供重要的资金。本文从税收筹划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入手,紧紧围绕其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阐述,针对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如何运用税收筹划进行深入探讨。希望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期间,能够注重运用税收筹划,为今后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发展目标提供帮助。

二、税收筹划对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第一,政府在利用税收方式的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企业向标准化方向发展,同时还要最大程度上满足国家整体经济建设需求。在这种状况的影响下,我国制定了多种不同形式的税收政策和税收优惠制度。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制度的不断变革,税收政策也在结合我国各大企业整体经济状况进行调整和变化。企业在此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税收政策以及相关内容。而税收筹划不仅是税收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同时税收筹划也是税收的基础条件和重要的准备工作。第二,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既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纳税,不得出现少缴费的现象,又要合理进行纳税,进而享受国家整体对企业发展提供的帮助和优惠[1]。目前,我国整体经济体制不断变革,这就要求企业在准确掌握自身经营性质的基础上,再结合实际经营状况选择匹配度较高的税收政策;企业正确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不仅能够为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同时也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财富,这是我国各大企业正确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关键环节。

三、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税收筹划问题

1.对税收筹划缺乏重视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会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管理结果,而忽视税收筹划;甚至还会有一些企业在实际过程中,会更加重视业务管理工作,而忽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和内部制度建立工作。如果企业没有向动态方向发展,员工没有长时间的工作热情,就会严重阻碍企业长远发展。在这种状况下,企业开展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期间,就会进一步忽视税收筹划工作。企业中一些管理人员认为税收筹划工作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全权承担相关工作职责;企业中税收筹划工作人员并没有足够重视税收筹划工作[2]。目前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期间,其需要着重考虑偷税和漏税问题,这是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工作中面临的严峻问题。因此,我国各大企业的工作者就要正确认识税收,注重开展税收筹划活动。

2.税收筹划制度缺乏完善性现阶段,以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和具体国情内容为基础进行分析,我国各大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缺乏完善的税收筹划制度。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一旦缺乏完善的金融体系,就会直接影响税收筹划制度的完整性。在这种状况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具备完善的参考依据,进而就会严重阻碍企业税务计划的顺利开展。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企业不断的税收筹划制度缺乏完善性,具体表现为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期间,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而是由财务管理部门的多种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组成,这样就无法使企业形成完善的税收筹划管理结构;企业缺乏完善的税收筹划制度,不利于顺利开展税分配以及相关的工作任务。甚至有一些企业中的财务管理人员因为传统观念的长期束缚,其对税收以及税收筹划工作的相关内容缺乏全面认识,这样就会严重阻碍税收筹划效率的提升,无形中为那些想要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企业增添了工作难度,进而使企业无法制定更加完善的税收筹划制度。

3.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有待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是影响企业能否正确开展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专业人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企业财务管理人才具备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是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3]。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发展中的财务管理人员组成结构在家庭式管理模式进行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就会使各个层级的员工对财务管理技能产生严重的怀疑,而这部分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的确有待提升。在家庭式管理模型化的作用下,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期间,其缺乏金融专业人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企业管理者并没有重视税收筹划方式、不具备全面的收税筹划意识,这样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税收筹划工作质量,不利于财务管理人员及时进行总结和学习;而另一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财务管理人员对税收相关的法律制度缺乏全面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分析,税收筹划和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实际开展相关工作期间,都需要在法律规章制度的合理范围内进行全面规划。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是否能够准确掌握相关税法内容,对于企业能够顺利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四、企业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企业在实际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期间,通过科学应用税收筹划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各大企业顺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本文从以下几方面的具体运用方式进行分析[4]。

1.遵守科学化原则,注重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积极运用税收筹划,就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政策进行工作,积极转变工作观念,提升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视度;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充分利用税收中的优惠政策,来减少企业财务支出,这样能够根据企业整体经济状况不断优化税收筹划方,为今后企业整体经济稳定发展创造条件。企业在实际开展合理化避税工作期间,要以税收法律为基础,在其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相应的避税工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首先足够了解金融以及法律的相关内容;其次,要对结合实际状况及时调整税收筹划工作内容,为企业合法纳税提供重要保障;最后,企业要遵守科学化原则,注重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将税收筹划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目标相统一,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目前我国整体市场经济比较混乱,企业在这种环境下运转,会面临着一些风险,会影响企业整体经济发展速度。因此,企业在实际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期间,企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发展趋势,为今后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创造条件。

2.筹资活动中应用税收筹划,不断完善税收筹划制度(1)企业要结合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完善税收筹划制度,为企业全面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创造条件。首先,在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期间,要根据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准确划分具体的工作职责,不断优化财务管理部们人力资源结构;其次,要将税收筹划工作分配给专业的人员进行处理,保证税收筹划工作的可靠性。最后,企业要制定科学的税收工作流程,企业在开展融资活动期间要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开展相关活动。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要定期开展税收法律法规的专题研讨活动,注重探讨财务管理中的收税内容。这样能够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金融和法律方面的内容,能够更加准确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结合,进而提升税收筹划工作质量。(2)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涉及到多种不同形式工作内容,财务管理人员在工作期间,就要将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进行有效融合[5]。比方说工作人员在开展筹资活动中,将税收筹划与财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融合,这样对于企业顺利开展税收筹划工作具有重要帮助,在此过程中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经营状况过,合理选择资本结构,保证企业整体经济效平稳运行。资本结构实际上是指企业在某一个阶段的筹资组合结果,是企业开展筹集资金活动的重要表达方式。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多种多样,比方说负债筹资和权益筹资等方式最为常见。负债筹资付出的钱款在税前就已经被扣除;而权益筹资所付出的股息,只可以在完成税收缴纳工作之后在实际收益中再次进行分配;在一些特殊状况下,负债筹资方式在得到相应资金的同时,也能完成减税工作。企业在筹资活动中应用税收筹划过程中,还要运用科学的方式,充分运用租赁筹资。租赁筹资主要分为经营和融资租赁来两种方式。比方说在运用融资租赁方式期间,如果是按照发行债券的方式来支付租赁费,就要在税前完成利息列支工作,运用的融资租赁的方式的税收减轻效果更加显著。

3.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中应用税收筹划(1)企业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中应用税收筹划,是保证企业顺利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固定资产折旧和存货计价方法都是税收筹划的重要方式,大部分的企业在实际开展经营活动期间,都会倾向于运用固定资产折旧方式[6]。我国企业所得税是运用比例税制的方式,每一年的所得税的税率都在变化,在此种状况下运用折旧方式能够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需求。这样就会出现早期计提折旧多、后期计提少的现象,能够有效降低所得税限制综合,便于企业更新固定资产。(2)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投资活动管理的内容非常重要,其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期间,要注重选择投资方式。而投资方式主要分为直接和间接投资两种方式。企业在此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投资地点,这样能够有效缩小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使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均衡发展。企业在选择投资行业期间,要注重考量产业投资的综合性,将投资项目转移到一些新型行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引进大量优秀人才,为今后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税务财务管理制度篇10

本篇文章主要对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概念进行阐述,从对企业税收筹划的错误认识、税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两个方面入手,解析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从树立准确的企业税收筹划认识、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要做好税务筹划基础性工作的完善与落实等多个方面,提出强化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给相关领域提供些许的参考。

关键词:

财务管理视角;企业税收筹划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企业的市场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想保证管理工作具备完整性和高效性的特点,就是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税收筹划的重视力度,只有站在财务管理视角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才能有效的缓解企业的税务压力,从而保证企业更好的发展。

一、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概念

税收筹划在整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它对企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意义。通常情况下,税收筹划也叫做合理避税,其主要是利用法律途径以及自我调节的方式来减轻企业的缴税力度。随着时代的发展,税收筹划相关的条例开始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所谓税收筹划是指,在现在的商业法律的范畴内,利用合理的调整方式,将企业的经营范围、投资方式以及理财方法进行修整,从而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给企业的经济利益提供保障。

二、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税收筹划的错误认识

由于税收筹划属于系统性工作,因此其贯穿在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中。只有做好风险防范、准确操作等工作,才能提升企业筹划的成功效率,从而推进企业税务管理和税务筹划的稳定发展。但是,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对数的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工作时,对税务筹划工作没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导致企业税收筹划无法顺利的开展。

(二)税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首先,税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税收管理水平低和税收管理机制不健全,这些因素的出现,严重阻碍了我国税收筹划的今后发展。此外,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的税务优惠政策,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享受,这主要是由于需要办理认定的手续比较多,且办理流程比较复杂,因此大多数企业在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税收管理效率不高。

三、强化企业税收筹划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准确的企业税收筹划认识

站在企业财务管理视角来讲,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时,为了保证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顺利开展,就要树立准确的企业税收筹划认识。首先。做好企业的税负水平的解析工作。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想保证税收筹划工作具备科学性和时效性的特点,就要对现阶段企业的税负水平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结合工作实践,利用税务抵扣的方式来实现减少企业费用支出的占比。通常情况下,此部分在整个企业费用支出中,占据的比例相对较高,因此企业可以很容易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如果占据的比例比较小,表明企业要想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则存在一定难度。

(二)建立健全的税务管理制度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时,要想保证税收筹划工作可以顺利开展,首先就要做好税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工作。企业可以利用设置税务筹划目标的形式来给企业税务筹划工作的落实提供有利的条件和保障。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来说,要高度重视税务筹划对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实现企业制定的税收管理目标的制定。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岗位制定时,要对企业税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同时还要保证税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当税务管理制度建立完毕后,要及时的落实到税收筹划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保证税收筹划工作顺利的开展,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要做好税务筹划基础性工作的完善与落实

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时,首先要做好前期工作的规划和整理工作,对企业财务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在保证财务数据具备完善性和真实性之后,再进行会计报表的制定工作,并将整理结果及时的回汇报给企业的上级部门,从而保证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此外,财务管理人员还要结合前期工作的规划和整理内容,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制定的目标进行安排,在把税收成本列入到企业经营成本中的同时,还要保证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完善性和科学性。

(四)更改企业税收筹划方式

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参照多个角度来对企业税收筹划方式进行更改和延伸。首先,企业可以利用共同设立的方法,来实现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多元化。在进行市场开发的过程中,通常企业会利用共同设立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利用多角度共同投资的方式实现市场开发,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第三方投资的方式技进行建立,从而保证经济效益可以在出资方那实现共享。通常情况下,企业的大多数股权都归集团企业所有,并且集团企业持有关键的掌控权力,因此,集团企业也是保证企业权益不受侵害的有效凭证。企业可以利用公司共同设立的方式,来实现企业项目收益的转变成股份或者债务,这样可以有效的规避资金往来而出现的税收责任,从而给减轻企业的税负,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站在财务管理角度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可以有效的保证企业税收筹划质量,进而减少企业存在的投资风险,给优化税务管理奠定了重要的意义。通过税收筹划,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纳税负担,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经营能力,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进行企业税收筹划工作的过程中,还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及时了解相关的税收政策,紧跟社会发展步伐,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从而给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鲍金刚.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的理论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

[2]莫丽娟.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商贸,2014

[3]李彩芳.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中国商论,2016

[4]罗珊梅.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J].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