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规公司财税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58:17

正规公司财税流程篇1

一、责任意识和职业素质

对于驻外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具备强列的责任意识,要能够充分意识到驻外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且认识到其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代表企业实施对驻外公司的财务管理,因而要切实保证驻外公司财务管理及资产安全有效运行。只有具备强烈得责任意识,才能够在实际工作得开展中,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一般情况下,驻外公司管理人员数量较国内普遍存在配置不足现象。因此,单纯的会计工作已不能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驻外管理人员必须做到一岗多职、一岗多能。在开展业务时,和当地银行、税务等部门较为流畅的交流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较好的英语口语理解能力以及较为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是驻外会计所必要的职业素养;同时,对于所涉及的常见银行国际结算方式以及所在国当地的相关财务、税务处理等方面亦应有必要的措施。

二、资金管理及风险防范

资金管理离不开风险管理。汇率风险是对外承包企业的一大风险,汇率风险的防范也是公司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施工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就是应收帐款较多,数额较大,其中大部分是工程款,对我驻外公司而言,各项目签订的币种合同不同。驻外公司在资金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一是加强资金的回收,提高资金风险意识;二是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降低汇率风险;三是驻外公司需解决外汇需求。

(一)保证工程价款及时回收,提高风险意识

对于政府工程项目,应争取在合同中列明相应的工程预付款条款;而非政府工程项目则应先拿到工程预付款后再开始进行施工,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日常的业务操作过程中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对于政府工程项目出现拖欠工程款情况时,在综合考虑公司的整体工程进展调整及该项目实际实施情况的前提下,做出相应的施工进度调整;而非政府工程项目,在业主明确无法保证按工程进度证书付款的情况下,应立即作出停工调整,最大程度保证工程价款的结算回收。

(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降低汇率风险

将部分沉淀资金在当地银行理财,获得投资收益。在非洲一些国家银行间的投资拆借、定期存款利息较高,所以驻外公司财务人员要保持与当地银行的密切往来,熟悉当地银行的一些规定和操作程序,在保证公司正常运用资金的情况下将部分沉淀资金在银行办理这种理财业务,取得投资收益。但这种投资也存在较大风险,驻外公司要谨慎办理,做好分析与预测,理性判断驻外公司所处的内部环境,深入分析在汇率波动下可能受到的影响,结合所在国的外汇政策、金融机构的外汇工具,做好货币贬值的预测与分析,通过不同渠道,利用各种政策和工具有效地规避汇率风险。

(三)解决外汇需求

驻外公司最终的经营成果将以利润分配的形式汇回国内,同时,国内的物资设备采购以及中方人员的工资结算等也需要大量的外汇。因此,解决外汇需求问题势在必行。筹措外汇应采取多种渠道,首先,对于部分驻在境外的物资设备采购,采用从当地银行申请信用证或外汇电汇的结算方式,以这种方式结算,可以解决部分外汇的需求;其次,采用银行间托收结算方式;此外,通过和在当地做经援项目的中资公司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政府拖欠这些中资公司工程款的情况下,其更倾向于通过我们兑换其所持有的外汇来解决其资金周转困难,满足驻外公司对外汇的需求,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效果,减少汇率折算损失,同时降低因拖欠工程款而带来的汇率风险;另外,可以利用财务弹性来防备财务危机。这主要依靠充足的银行授信来提供,对于授信品种多且使用方便的银行有保留的使用授信,而对于那些品种单一或使用不方便的银行,也尽可能地利用起来。

三、外帐及税务

驻外公司的外帐及税务直接关系到驻外公司业务能否在所在国正常持续经营。外帐处理和税务审计结论不仅直接关系到驻外公司在所在国的工程招标、人员工作居留证以及进口物资的清关等,同时也直接影响到驻外公司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一定重视外帐及税务工作。通过熟悉当地相关帐务处理规范以及税务法规,制定相应的公司外帐处理流程,在遵照当地相关帐务处理规范以及相关税法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公司的外帐处理各项税务的申报缴纳,做到合理避税。

(一)外账处理

在外账处理上,一般聘请当地会计公司记账,这样首先可以保证公司出具的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其次,在对外业务往来中,当地会计师可以充分发挥其本土优势,不论从语言还是情感、理解角度,都有较好的效果。在外账会计师的聘用上,还应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即日常对外账目的记账工作由外账会计师来完成,年末的对外财务报表的编制则由中方会计师来完成,其优点在于可以尽可能降低公司对外帐会计师的依赖度,从而达到合理任用当地会计师的目的。

(二)税务

在税务方面,按时申报缴纳各项税费,积极主动配合税务审计事项,并和税务部门保持较好的沟通和联系。

1.个人所得税环节

按照当地税法规定,对当地员工和中方人员工资按月及时结算,正确计算所得税税额,并按期向税务局缴纳个人工资所得税。

2.公司所得税

按当地有关公司所得税预扣预缴的规定,在每年度期末,及时向税务局申报下年度公司所得税,并按季度及时向税务局缴纳;对分包商结算时,及时准确的代扣预扣税,并按期向税务局缴纳,履行好代扣代缴义务;同时,对于日常按规定需要缴纳的车辆税费等均及时缴纳。

正规公司财税流程篇2

[关键词]税收流失;征税权;司法介入;诉讼制度

一直以来,税收流失是困扰各国的顽疾之一,即便是在号称税收征管制度相当完善的美国,其税收流失率亦高达13%。而在我国,据测算,我国每年税收流失基本维持在3000~4500亿元,造成了财政收入的大规模损失,扭曲了国家税收政策的宏观调控,违背了税法所追求的税负公平与量能负担。税收流失所造成的损害为国家所关注,学界也提出了诸多的治理对策,力图能够堵塞税收流失的渠道,保障国家税收收入的取得。然而,学者们每每关注的是税收流失的事前预防措施,对于已流失或未能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如何重新取得,却被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从法律角度来说,税收的流失意味着国家税收债权被侵害。既然司法是权利救济的最终途径,那么,司法介入税收流失的治理,对已受到侵害的税收债权给予救济,保障国家征税权的正常行使,同样有其重要的意义。

一、税收流失成因的法律分析

对税收流失的范围,学界存在诸多的争议。如有学者认为,所谓税收流失,即指在一定的税收制度条件下,国家对所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收入应征收而未征收到的税款。但一方面,国家出于政策的考量,并不对所有的收入征税,对某些经济活动的税收优惠或其他税式支出是国家政策导向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并非市场管理者,要求他们对处于政府有效控制之外的“地下经济”亦予以征税,未免过于苛责。应当说,对“地下经济”未能做到有效征收,应视为政府管理市场失当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因此,因法律明确规定给予税收优惠或未对“地下经济”产生的收入所课征的税收都不应当作为税收流失。同样,税法制度在整个社会环境背景下运行,社会环境各因素对税法制度的运行必然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再加上税法制度不可能尽善尽美,由于税法漏洞的存在也将使得部分应当征收的税款游离于税务机关的征管范围之外。所有这些理论上可以征收的税款,在现有的制度背景下,即使税务机关依照税法规定行使了征税权仍无法进行征收,这部分可以征收但实际无法征收的税款同样构成税法制度运行的消极成本,同样不能视为流失的税款。只有属于税法所确定的应当缴纳的税款,在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范围内,税务机关依照税法规定应该能够进行有效征管而实际上未能征收入库的部分,才构成国家税收收入的流失。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流失的税款应当是由于税法无法得到完全的遵循而未能对应税所得或收入予以征收的部分。税收流失是在一定时期,各类税收行为主体以违反现行税法或违背现行税法的立法精神的手段,导致实际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征税额的各种现象和行为。

因此,税收流失是由于税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得不到充分的行使或履行而导致的国家税收债权不完全实现的状态。各税法主体未充分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是税收流失的根本原因。

(一)税务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造成税收流失

税收是国家以取得满足公共需求的资金为目的,基于法律的规定,无偿地向私人课征的金钱给付。税收之债的债权人必为国家,税收收入归于国家,国家是税收利益的实际取得者。法国著名公法学家莫里斯·奥里乌认为国库债权属于国库,因为国库代表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国家,行政部门的主管人员无权支配公共债权总额。国家是通过征税机关来行使其债权的,征税机关仅是基于国家的授权,作为国家的人而向纳税人行使债权。国家与征税机关之间存在委托与的关系,而征税机关与最终具体行使征税权的税收征管人员之间则又形成新一层的委托—关系。因此,在税款征收的过程中,实际上存在多层关系,由此不可避免产生委托风险。由于征税行为实施的效果必须全部归属于国家,税务机关以及征税人员无法取得征税行为的经济后果,由此,在税务机关以及征税人员与国家之间必然形成一定的利益冲突。在征税信息大多为税务机关以及征税人员所控制的情况下,税务机关以及征税人员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便难以避免。一旦对税务机关以及征税人员的征税行为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激励,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税务机关以及征税人员便有可能怠于行使征税权、违法行使征税权甚至超越法定的权限范围,导致应当征收的税款得不到完全的征收或者已经征收的税款被直接截留,从而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

因此,税务机关或其工作人员超越职权、怠于行使征税权或违法行使征税权是造成国家税收债权无法完全实现的重要原因。这在税收征管实践中有诸多的表现,如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直接少征、缓征或不征纳税人应该缴纳的税款;拥有税收减免权的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滥用权力,给予纳税人本不该享有的税收优惠;隐瞒已经征收的税款,未将已征收的税款缴人国库等,都是典型的税务机关或其工作人员违法滥用职权而导致的税收流失。由于导致税收流失的税收征管行为的违法性明显,这些流失的税款往往能够受到关注而重新进行补征入库。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包税”现象,由税务机关采用承包税收定额的方法来计算应征税额,使得其违法性较为隐蔽,往往被视为“税务和解契约”而默认其合法性和合理性。尽管“包税”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符合稽征经济的原则,但无疑,“包税”使得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额远远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的税额,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必然得不到完全的履行。大规模的“包税”行为的存在必然造成国家应征税款的流失。与此类似,税务机关颁布规范性文件给予某一类特定的纳税人以税收优惠而使得税法明文规定的应征税款未被全额征收,因其适用的普遍性和政策化,其违法性也往往被忽视。尽管税务机关可以根据经济形势和社会生活规范的需要对税法规定予以一定的修正,给予纳税人新的税收优惠或扩大已有的税收优惠,但税务机关的税收优惠给予权并非当然享有的权利,只有在税法明文规定税务机关有权给予的项目范围内,税务机关才有权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给予特定的税收优惠。在税法并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即便是以普遍适用的形式给予某一特定纳税人税收优惠,同样构成违法,因此,未征收的税款同样构成税收流失。

(二)纳税主体未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造成税收流失

除征税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违法征管行为外,纳税主体未依法履行纳税义务是造成税收流失的又一重要原因。税收是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无偿让渡给国家的财产。尽管税收的缴纳是为享受公共服务所支付的对价,但由于纳税义务的承担与公共产品的享受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对价关系,纳税人难以形成依法纳税的自觉性。相反,在税收的课征已成为市场主体的必要成本的情况下,作为具有经济理性、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根本追求的市场主体,为维护自身的竞争力和保持现有的财产权,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使其自身的税负最小化,甚至逃避纳税义务。

而另一方面,征税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则使得纳税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纳税义务成为可能。税收乃是针对纳税人从事经济活动所取得的所得或收入而征收。纳税人必然保有其经济活动的全部资料,包括反映其真实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资料。而征税机关征税权的行使有其固有的界限,不能对纳税人的经济生活造成过多的干预,不得侵害其经营自由权,“税收的要件事实多发生于纳税义务人所得支配之范围”。因此,对于处于纳税人“管领范围之内的课税资料”,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真实经营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纳税义务的核定,必然存在巨大的调查上的困难。即使税务机关能介入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其经济收入或所得加以调查、核定,从而确定其应纳税额,也必然为此而付出高昂的征管成本;税务机关实际上也不可能对每个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一一加以核准。于是,纳税人便有可能通过改变其掌握的课税资料,逃避纳税义务,减少缴纳的税款,造成税款的流失。

如果说税收的流失是国家的征税权未完全行使和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未完全履行的必然结果,那么,由税务机关与纳税人共同实施的税收违法行为则造成更严重的税收流失,如税务机关放任纳税人的偷税、欠税行为,以收受不当利益为目的,与纳税人共同伪造课税资料,减少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在造成税收流失的同时,更加大了对流失税款进行查核的困难。

二、税收流失治理的司法介入之必要性

由于税收流失造成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巨大空洞,扭曲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更使得税法所追求的收入调节与资源重新配置功能无法得以全面的发挥,国家以及学界对税收流失提出了诸多的治理对策,如完善税收制度、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和合理的机构设置、实施规范的纳税申报、进行充分的税收宣传以及严厉的税收惩罚等。这些措施对事前预防税收的流失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更多着眼于依靠完善现有制度加以预防和治理。由于制度运行存在巨大的路径依赖且制度变革必须付出巨大的制度成本,其作用的实际发挥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对于已流失的税款如何重新征收却往往被忽视。在流失的税款占税收收入的比例高达20%的情况下,单纯预防未征收税款的流失显然是不够的,应收未收的税款如何重新进行征收对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税收流失是国家征税权行使的不完满状态,既然司法救济是权利救济的最终途径,在税收流失的治理过程中,司法的介入应属必要。

(一)为国家税收债权的行使提供司法的最终救济

为保证国库收入,税法往往赋予国家税务机关诸多的权利,以保证税款的及时征收,如税收代位权、撤销权、税收优先权、税收担保以及税收强制权等。尽管这些权利本身具有一定的行政强制性,但作为税务机关“自力救济权”,其在保证国家税收债权的实现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些权利具有更多的强制性和执行力,甚至将征税权的行使效果扩展至纳税人以外的第三人,因此,这些权利的行使往往受到很多的限制。为避免税务机关“自力救济权”的行使过多侵害纳税人以及纳税人以外的第三人的合法权利,避免征税权与纳税人或第三人的权利冲突,保证征税权行使效果的合理扩张,应有司法机关的合理介入,维护税务机关征税救济权的行使与纳税人或其以外的第三人的财产权保护之间的适当平衡,及时实现税款的征收入库。尤其是在税务机关或其工作人员怠于行使征税权而造成税收流失的情况下,这些“自力救济权”更是无法自我实现,由此也需要由司法机关介入,强制税务机关行使其征税权以及相关的救济性权利。当征税机关采取强制措施进行自力救济仍无法实现债权时,仍应求助于法院的最终裁决与强制执行力。纳税义务的履行必然会造成对纳税人财产的侵夺。一旦征税机关无法通过要求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并依据债权的担保与保全措施仍无法实现其税收债权时,为保障财政收入的取得,必须使征税机关能够借助于司法强制力,强制纳税人为一定的金钱给付。因此,需要借助于司法机关的司法强制力,以保证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二)为保证国家征税权的恰当行使提供司法监督机制

为解决税收征管过程中税务机关或其工作人员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对税务机关征税权的行使同样必须设定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其合法、恰当地行使。就目前的税收征管监督机制来说,存在着巨大的权力监控的空白地带。当前,税收征管的监督主要来自上级税务机关以及本级税务稽查局,税收征管权和税收监督权实际上均同属于税务系统,不能形成真正的权力制约和平衡。尽管亦有新闻舆论、社会公共组织和公众的外部监督,但这种外部监督由于缺乏法定性和常规性,其监管效果非常有限。作为税收征管行为相对方的纳税人,以其自身权利对抗征管权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一定的监督作用,但由于纳税人有追求自身税收负担最小化的天然驱动力,对税务机关少征或不征税款的行为有自觉的附和性,对税务机关怠于行使征管权或违法给予税收减免的行为不会形成自觉的监督。因此,保证国家征税权获得完全的行使必须借助于税务系统之外的权力形态,以相互独立的权力的相互制约,形成权力的有效监督。由独立的司法权力对国家征税权的行使给予必要的监督,制裁滥用征税权或怠予行使征税权的行为,对滥用征税权而造成的税收流失加以制止,从而保证国家征税权的恰当行使。

(三)解决征纳双方的纠纷以保证税款及时征收入库

征税权是国家参与国民财富分配、自国民手中无偿让渡财产的权利,因此必然与纳税人存在权利的矛盾与冲突。纳税人有使其自身的纳税义务最小化而保留更多的税后剩余财产的驱动力,在税额的确定上必然与税务机关有分歧。在纳税人无法认可税务机关所核定的税额的情况下,税收争议的发生不可避免,纳税人也往往因此拒绝纳税义务的履行。尽管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纠纷可以通过行政复议等方式来解决,但由税务机关作为纠纷解决的主体,难免有为自己的法官的嫌疑。因此,由司法机关作为独立的纠纷解决主体能够更为客观和公正地解决征纳双方的纠纷,及时确定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司法机关的独立审判来保证税务机关征税权行使的权成性,促使双方及时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税务诉讼的缺失与税收流失司法防治的不足

如前所述,司法机关在治理税收流失中同样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受我国司法制度的限制,司法救济作为税收流失的事后补救措施其作用非常有限,存在着税收流失司法防治的不足。

(一)税务机关在税务诉讼中的地位缺乏明确的规定

我国当前的司法制度并未对税务案件规定单独的适用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犯罪则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因此,纳税主体实施的危害税收征管罪以及违反票证管理的有关涉税犯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征税人员实施的渎职罪和贪污贿赂罪②由人民检察院立案债查。我国《税收征管法》第77条、《行政处罚法》、《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也仅仅规定了税务机关在认定税收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时的移送义务。除此以外,对税务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则没有任何涉及,税务机关并不作为诉讼参与人参加涉税案件的审判。造成税收流失的违法犯罪行为,已经使国家的征税权受到侵害,作为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的税务机关实际上是权利受到侵害的主体,而在刑事诉讼的审判过程中,税务机关并不以受害人的身份参与到诉讼中,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税务机关征税权凭借司法强制力的积极行使。

税务机关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法律地位的不明晰同样体现在刑事附带民事的提起上。《刑事诉讼法》第77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少征税款、纳税人偷税等违法行为导致税收流失的情况下,国家的税收利益已遭受重大损失,那么,应当由税务机关作为国家这一被害人的机关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还是由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则法无明文规定。由于对税务机关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缺乏明确的规定,使得涉税案件的审判过于偏重对刑事责任的追究,而忽视了对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税收流失后果的事后补救,税务机关无法在追究相关的涉税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的同时积极主张其征税权的行使。

(二)税务诉讼中司法审判独立性的缺失

由于税法的规定既要确保税收收入,又要与司法的秩序相协调;既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的不良影响,又要体现出适度的调控,因而税法具有较强的技术性。税法的技术性和专业性特征要求涉税案件的审理需要由熟知税法的法官来进行。但实际上我国当前缺少精通税法的法官,法官在审理税务案件遇到疑难问题时常常是向税务机关进行咨询,基本上是按照税务机关的意见来判决案件,导致税务案件中司法机关对税务机关的依附关系。欠缺相应的财税知识的法官在案件的审判过程中无法进行独立的法律判断和事实判断,进而根据价值选择作出独立的法律认定,解决涉税争议。由于对税收征管纠纷首先经过税务机关的行政复议,缺乏专业性判断的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也就不自觉地依赖于税务机关所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从而使法官判案的中立性受到干扰。表面上看来是法院在审理案件,实际上是税务机关在审理案件。于是,在税务机关滥用职权以及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与纳税人共同实施偷税等行为造成税收流失的情况下,法官对税务机关的不自觉的依赖往往导致了此种税收违法行为无法得到司法的纠正,更谈不上流失税款的重新征收入库了。专业知识成为司法介入的巨大障碍,成为税务机关维护自己利益的防线。

(三)税务行政诉讼程序的启动受到诸多的限制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1条规定,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因此,纳税人作为税务机关征管行为的直接相对人,如果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有权提起行政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规定,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但在该司法解释中,对何为“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没有给予明确,仅规定其中若干特定情况下的“利害关系”。就税收征管来说,税务机关滥用职权少征税款、缓征税款、免征税款的行为,该征管行为对行为所指向的纳税人具有某种程度的“授益性”,该纳税人自然没有对税务机关的此种违法行为提起诉讼的自觉性,但该征管行为所指向的纳税人以外的其他公民,能否对税务机关滥用职权造成税收流失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则存在法律资格上的障碍。同样,对于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截留税款而造成税收流失的行为,同样由于缺乏直接的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也无法通过行政诉讼的方式予以纠正,所流失的税款也无法通过正当的司法途径予以追缴。

同样,税收争议也因为我国当前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限制而无法进入行政诉讼程序中。由于我国税收制度的不规范,使得没有税收优惠减免权的地方和部门也制定出一些违反税法统一规定的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并由此导致税收流失。这些税收优惠减免政策往往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出现,因其普遍性和反复适用性造成了更大规模的税收流失。国家税务总局在1996年执法检查中共查处违反税法统一规定的涉税文件达901份,在未完全得到纠正的情况下,就已经补缴税款入库7.28亿元,清理欠税13.14亿元。尽管滥用税收优惠权的抽象行政行为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但由于抽象行政行为被排除在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外,滥用税收优惠权的抽象行政行为同样无法进入司法程序中,接受司法审查。而只要这种抽象行政行为的违法性得不到确认,则因此而流失的税款便无法加以追缴。

(四)民事诉讼程序在保障征税权实现中的弱化

由于中国一贯以来以“国家分配论”来界定税收中的国家与公民间的关系,税收征管关系也因此被认为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在该关系中,作为行政主体的税务机关具有支配性的主导地位。于是,地位不平等的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关于税收征管的纠纷也当然被认为不能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加以解决。但实际上,税收的征收是私人向国家或公共团体为一定的金钱给付,从而形成一定的财产转移关系。因此,税收法律关系下,国家享有的权利正是受领财产的权利,是为财产权。国家仅得向符合构成要件的纳税人请求为一定的金钱给付。税收的征收所成立的不过是财产在私人主体与国家主体之间的移转,具有“经济交易与公平之事物本质”和“与债权债务关系相同的法律效果”。其间所产生的争议,同样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加以解决。尤其是在《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税收优先权、税收代位权、撤销权以及税收担保等保全制度后,税务机关行使税收代位权等权利,将涉及到纳税人的财产权在纳税人的其他债权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分配。在纳税人的债权人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解决债权债务纠纷的情况下,如果税务机关不积极介入到该民事诉讼程序中主张其征税权,则必然导致其征税权及相关权利得不到完全的实现。

四、税收流失的司法防治与司法制度的完善

(一)税务机关在税务诉讼中独立诉讼地位的确立

税收主体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税收流失,已使国家的征税权受到相当程度的损害。为确定国家征税权受侵害的程度和范围,应当从法律上保证税务机关参与税务诉讼的权利。从各国来看,大都明确规定了税务机关在税务诉讼的启动、税务案件的调查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地位。如在美国,税务犯罪案件通常由国内收入局犯罪调查处展开调查。在大陪审团负责税务调查时,国内收入局人员作为“陪审团人员”参加调查。有的国家则直接赋予税务机关追究纳税人偷税犯罪的起诉决定权,如法国;在英国,税务诉讼程序则由税务局法律顾问进行;有的国家则赋予税务机关对刑事税务欺诈的调查权,如德国。这些制度充分保证了作为税收征管主体的税务机关能够利用其所有的税收征管资料,有效地遏制税收违法行为。但在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下,将税务案件单独分离出来由税务机关行使调查权或起诉权显然并不现实。一种较为现实而可行的办法是,确立税务机关在造成税收流失后果的涉税违法案件中作为被害人参与相应的刑事诉讼程序。由此,税务机关便可以行使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在诉讼过程中证明征税权所受到的侵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和范围。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税务机关对此涉税案件所掌握的资料使税务机关为使其主张成立而积极行使调查权,同时,作为物质利益受到损害的被害人,也有利于税务机关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从而在确定相应的犯罪行为的同时,也使得征税权所受到侵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和范围得到司法的确认,以利于及时行使征税权和赔偿请求权。

(二)税务法庭的建立与司法独立审判的实现

涉税司法审判对税务机关专业性意见的依赖性是未建立独立的税务司法体系国家的通病。税收司法的法治化主要是各级司法部门严格按照税法和相关组织法、程序法的规定来处理税务争议和涉税犯罪的案件。要实现税收司法的法治化,必须有精通税法和税务知识的法官胜任对案件的独立审判。在建立独立的税务司法体系的国家,如美国和德国,涉税案件由税务法院单独审理,税务法院的法官只审理税务案件,因此,对税法的复杂条款十分精通,针对“极具专业性、较为复杂且纳税人希望通过税法的复杂概念审判该案件”的法律问题,美国的税务法院还专门由“税务专家”审理案件。为保证涉税司法审判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应当保证参与涉税案件审理的法官具有相应的税法和税务知识。尽管独立的税务法院体系的建立更有助于涉税司法的独立审判的实现,但在我国当前的司法体制下,完全分离出独立的税收司法体系显然并不现实。更为现实的选择,则可以在法院内部设立独立的税务法庭,选任精通税法和税务知识的人担任法官或提高现有法官的税法和税务知识,使其能够对涉税案件作出独立的审判。

(三)税务行政诉讼启动资格的宽松化

对于税务机关滥用征税权而造成税收流失的行为,作为其征税行为相对人的纳税人缺乏监督的动力,因此,必须将此监督权的行使主体做适度的扩展,使除该征税行为所涉及的纳税人以外的其他公民有权对该征税行为的实施主体提起诉讼,要求纠正该滥用征税权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税务机关滥用职权造成税收流失的行为不仅造成了国家财政利益的损失,而且由于税收收入直接用于国家提供公共产品,这部分流失的税款也将影响其他纳税人享受公共物品的权利以及其他基本权利的实现。因此,其他纳税人与税务机关滥用征税权导致税收流失的行为也存在一定的“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应有权针对税务机关滥用征税权导致税收流失的行为提起诉讼。

税务机关以抽象行政行为实施的滥用征税权的行为同样应当纳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之内。尽管我国行政诉讼法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中肯定了法院在审理具体行政行为时,可以审查规章和其他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从而决定参照与否和是否适用,但即使该规范性文件违法,法院也无权宣布相应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无效和予以撤销。这便可能导致适用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的某一具体行政行为被撤销之后,该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却依然被适用而产生新的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税收流失无法在某一具体的征税行为被认定为违法后而予以制止。因此,以规范性文件形式滥用税收优惠权的行为同样应当纳入到税务行政诉讼中,由司法机关对其合法性进行司法审查,在认定其构成税收优惠权滥用,宣布该抽象行政行为无效或予以撤销,对因此所造成的财政收入的损失,可以要求作出该行为的主管人员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民事诉讼程序作为税收征管争议的解决机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民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与公民向其他主体转移财产权并没有太大的区别i均是财产权的动态流转,涉及财产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重新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税收征纳关系实际上同样是财产权在私人主体与国家之间的变动。在财产权的变动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财产让与主体(即纳税人)、财产受让主体(即国家,以税务机关为代表)以及与纳税人财产有相关关系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的重新调整和变动。尤其是在税务机关行使税收担保权、税收优先权、税收代位权和撤销权时,便直接影响某一财产权利的最终归属。因此,在此财产权变动的过程中,税务机关不过是行使其具有财产内容的请求权,与一般民事主体行使权利无异。为主张其权利的实现,税务机关应当亦有权作为原告向法院主张其财产请求权,要求其税收债权获得司法的救济和保护,并由司法机关适用民事诉讼程序,认定各方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确定最终财产权的实际归属。只有赋予税务机关民事诉讼原告资格,税务机关才能积极主张其因纳税人的违法行为而受损害的财政利益,及时实现税款的重新征收入库。

正规公司财税流程篇3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52

企业的风险除了来自市场经营外,还来自税收,税收作为企业成本,是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的。掌握和理解国家财税政策,正确有技巧地签订合同,高效节能设定企业业务流程,是能够合理合法降低税收成本,减少涉税风险,创造企业财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合同控税简述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企业对税收成本越来越重视,希望通过税收筹划的手段达到企业税收负担最小化,从而减轻资金压力,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企业税收不是由财务部凭空做出来的,而是经济业务事项随着业务流程的发生而产生的,业务又是按业务部门事先签订的合同发生的。因此,凡是要控制和降低税收成本,合同签订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必须正确签订合同。

合同控税的范围非常广泛,既要分析各项税负,又要分析每项条款、每个细节对企业业务的影响。结合现今的实际情况,财政部、国家税务局的财税〔2016〕36号文,从2016年5月1日起开始的,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业务的背景下,对企业签订合同同样有着重大影响。随着营改增业务的全面展开,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一般纳税人也可以抵扣进项税,特别是房地产和建筑业还存在老项目和新项目之分,涉及的税率和核算方法截然不同,在合同中有必要根据企业的税收筹划需求,前瞻性地在合同明确,双方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是老项目还是新项目,税率是一般征收还是简易征收,是全额征收还是差额征收,价格是含税价还是不含税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增值税普通发票等具体要求,做到提前布局,未雨绸缪,把企业的税收风险成本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要通过签订合同达到减少税收成本的目的,企业财税人员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初,财税人员有必要参与其中,详细了解整个业务的流程细节,掌握业务活动的真实具体情况,与业务人员一起进行充分研究讨论。同时财税人员凭着自己的一双慧眼,以丰厚的财经专业知识为基础,分析业务所涉及的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论证合同签订适用法律的正确和可行性,确保经济合同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国家财经法规,助力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节约税收成本,达到合同控税的目的。

2合同控税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

2.1合同控税的运用

合同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在实务中,随着国家法律法规日益规范和完善,财税工作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对签订合同直接影响企业的税负承担有了清晰的认识,合同控税的重要作用在经济业务流程日趋明显,被广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本文因篇幅有限,没有一一列举,仅通过分析合伙企业一项经济业务,合伙企业相关法律法规在此项经济业务中的运用,从合同控税的角度,论证比较不同合同签订方法下税负影响程度,以案例形式分析说明合同控税在企业业务流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2合伙企业的财税制度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合伙企业合伙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9号)第三条规定:合伙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采取“先分后税”的原则。

第四条规定合伙企业的合伙人按照下列原则确定应纳税所得额:①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以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②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以全部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按照合伙人协商决定的分配比例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综上所述,由于合伙企业“先分后税”的原则,合伙企业是不缴纳企业所得税。合伙企业将利润分配给各合伙人,由各合伙人按分得的利润自行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并且,合伙企业可以按合伙协议约定比例分配各合伙人利润,也可以按合伙人协商比例分配利润。

2.3合伙企业合同控税案例分析

案情介绍:甲、乙、丙三个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某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企业),某商业服务行业,甲是普通合伙人,乙、丙是有限合伙人,合伙协议约定,甲公司全权负责商业服务业务,按业务量提取佣金,同时执行合伙事务,是合伙企业执行人。甲公司与有限合伙企业就商业服务业务,面临以下两种合同签订方法:

(1)第一种合同签订方法:甲公司就全权负责的商业服务业务与合伙企业签订《商业服务合同》,合同约定甲企业按完成业务量计提佣金,10000万元以内按10%,10000万元以上按20%,预计第一年甲公司能完成20000万元的服务业务。

(2)第二种合同签订方法:根据财税〔2008〕159号文,合伙协议可以约定利润分配比例,也可以协商利润分配比例。因此甲公司可以事先与合伙企业协商,甲公司每年预计完成业务获得的佣金额,通过合伙协议约定,以利润分配方式给甲公司。

2.4涉及税负分析

第一种合同签订方法的税负分析,根据财税〔2016〕36号文件的规定,一般纳税人的服务的增值税税率为6%。以第一年为例,要承担的税负如下:

增值税=(10000×10%+10000×20%)÷(1+6%)×6%=169.81(万元)

城建及附加税=169.81×10%=16.98(万元)

企业所得税=[(10000×10%+10000×20%)÷(1+6%)-16.98]×25%=(2830.19-16.98)×25%=703.3(万元)

第二种合同签订方法的税负分析,由于合伙协议未约定服务费为佣金,而是约定作为利润分配给甲公司,属于投资收益,不构成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只缴纳企业所得税。要承担的税负如下:

企业所得税=(10000×10%+10000×20%)×25%=750(万元)

从以上分析可知,第二种合同签订方法,a公司可以节省税负(169.81+16.98+703.3)-750=140.09(万元)

3合同控税在税收筹划中的意义

综上所述,从税收筹划的战略角度,合同控税应从业务流程的开始环节着手,有技巧地签订合同,才能对税收成本的降低起到决定作用。但签订合同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空穴来风,需要对企业具体业务要有全面充分的了解,还需要企业财税人员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判断能力。

通过对合同签订的设计,分析不同合同签订情况下,涉及的各项税种、总的税负、纳税时点等对企业税收成本的各项影响因素,能够因地制宜地适用政策制度,制定出合理、合法的合同方案。因此正确理解并用好用足国家税收政策,并把税收政策的运用,提前到合同签订环节,是我们每个财税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参考文献:

正规公司财税流程篇4

述职,顾名思义,就是陈述自己的工作。陈述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无论采取哪种方式,述职都有一个文字底本,这就是述职报告。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财务主管工作年度述职报告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财务主管年度述职报告

光阴如梭,我到公司已经两年多了,通过两年的工作,让我切切实实看到了财务管理的许多薄弱之处,作为财务部的一员,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好家、理好财,对照公司领导的高标准、严要求,只有先调整自己的理念,彻底转变观念,从全新的角度审视和重整自身工作,才能让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下面就20____年度的工作情况向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仁报告如下:

一、20____年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1.建立健全公司的财务制度及管理办法

根据省厅20____年财务审计工作会精神,结合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的要求及时对公司相关财务制度和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

面对新的经营形势,根据公司领导的安排,拟定了公司《客户奖励基金管理办法》、《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其中《物资采购管理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已经开始执行。

2.高质量的按时完成了20____年度财务报表的编制和上报,向省厅、财政厅、地税局等部门按时上报各种数据报表

根据省厅20____年度财务决算会议的要求,我们准确、及时、高质量的完成了财务决算报表的编制工作,经____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计,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按期向省厅上报了20____年度财务决算会计报表(财政部、国资委格式各一套)及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

根据省厅的要求按月准确、及时的向省财政厅上报企业经济信息数据。

按月向省地税重点税源网上直报系统上报公司纳税情况。

填制完成《国有企业工资内外收入自查报告》的附表数据(20____-20____年度)及部分报告内容。

3.顺利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

根据财政部的规定,公司从20____年起必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财务管理部多次组织部门员工集体学习、研讨,对制度和准则要求不同之处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保证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执行。

4.顺利执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规定自20____年8月1日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在全国范围试点。我公司部分业务属于本次“营改增”的试点范围,财务管理部自今年4月起就积极组织员工学习国家的相关规定、文件及市关于营改增的相关具体规定等。为营改增的顺利执行打下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积极和公司所属国税局沟通处理公司执行?营改增?中的相关涉税事项。经过多次与国税部门的沟通、协调,我公司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根据目前的业务收入情况测算,年可节约增值税近10万元。

因税种的改变,涉税的会计事项核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组织部门员工对增值税的会计业务进行认真学习,并积极参加国税局组织的?营改增?培训学习。

因执行营改增对我公司及客户均造成较大影响,就?营改增?业务与多家客户沟通、协调,达成一致意见,并向多家客户提供了相关业务的咨询。

5.向省厅领导提供了执行收支两条线的分析报告

因我公司业务属于____的三大权益之一,省厅领导受相关部门的要求和影响,决定我公司的收支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按照公司领导的指示,财务管理部积极对公司执行?收支两条线?的利弊及存在的法律障碍和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向省厅领导提供了详尽的报告,避免了一个重要决定的匆忙出台。

6.早打算、早安排,通过各部门的协同努力,有计划的完成公司各项财务目标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为保证公司年度目标任务的完成,从20____年10月起,根据往年的数据对财务情况逐月进行测算,为年度财务决算做好准备工作。

针对本年公司利润较大,导致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较多,为了不引起税务部门对公司的关注及交通行业的利益,向公司提出向____公司支付______费,以增加成本,降低税赋支出,公司的这种大交通意识得到了省厅的肯定。

二、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情况

我一直注重党风廉政方面法律法规学习,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一切为公司的宗旨,时刻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增强拒腐防变的自觉性。

在工作中本人能严格遵守中共中央的八项规定及六项禁令的要求,通过强化财务监督,规范核算程序,落实财经纪律,建立内控制度,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监督制约,防止不廉行为的发生,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两年来,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指导帮助下,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1.主观上思想未给自己加压,没有真正进入角色;

2.忽略了管理团队的积极作用,与各级领导、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不足,没有全方位地对财务工作进行管理;

3.忧患意识尚需加强,对当前公司面临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足,虽有较强的责任心,但开拓、创新工作意识尚需进一步提高。

4.没有做好?理好财?的工作,公司大量资金闲置在账面,没有产生应有的效益。

四、‘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表现

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四风”问题,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重点查找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个人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达到自我教育、提高的目的。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表现:

1.形式主义方面

政策理论水评不够高,理论学习不够,政策水平不高。工作缺乏创新,主观能动性较低。工作中缺乏争先创优意识和拼搏创新精神,学习和钻研思想理论及专业知识的高度不够。

2.官僚主义方面

没有真正了解部门员工的思想和工作思路,有时对员工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没有经过充分考虑,就提出处理意见,工作是缺乏耐心。没有把全部精力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去。

3.享乐主义方面

本职工作创新意识不足,缺乏亮点,缺乏积极主动性,这样容易助长不思进取的恶习。

4.奢靡之风方面

平时的生活中没有发扬保持我党的艰苦朴素作风,有铺张浪费的现象。

五、20____年工作思路和改进措施

1.完善、修订公司的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

随着经济形势和公司的经营状况的变化,部分内部管理制度已不适应公司的发展,为使企业的管理制度更趋于完善,财务部将结合公司管理的要求,与有关部门进行修正。

2.加强团队建设,充分发挥财务职能部门的作用

作为财务部一名财务工作人员,也是财务管理制度的组织者,要有严谨、廉洁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发挥团队的力量;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我们坚持“让客户满意、让员工满意、让领导满意”。

3.加大各项费用控制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

将继续加强各项费用的控制,行使财务监督职能,审核控制好各项开支,在财务核算工作中尽心尽职,认真处理审核每一笔业务;

4.搞好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

合理高效的财务分析思路与方法,是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提高的重要途径,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有力的财务信息支持;

5.20____年度财务部要完成的几项重点工作:

a.制作媒体销售情况控制表,用以满足财务部及相关部门对收入及应收账款的掌控。

B.完成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待清查结束后,根据具体情况咨询相关专家,提出处理意见,争取在20____年度对____集团移交和代建的媒体设施入账。

C.针对我公司持有的大量资金,咨询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人员,寻求一个无风险、高收益的投资,以提高公司资金利用效率。

我将不断地总结与反省,不断地鞭策并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与业务水平,以适应公司的发展,与各位共同进步,与公司共同成长。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财务主管年度述职报告

我自20____年7月份到公司上班,7月底被分配到____办事处担任委派财务主管,现在已有6个月的时间,这期间在公司各位同任的大力支持下,在其他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与大家一道,团结一心,踏实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下面我将近几个月年来自己的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向大家做简要汇报:

一、严于律己,严格要求,遵章守纪,团结同志。

自到公司上班以来,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同时我也能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搞特殊,也从不向公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对公司的人员,不管经理还是工人,我都能与他们搞好团结,不搞无原则的纠纷,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

二、尽职尽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我在____办事处主要从事财务工作,为此我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严格控制____办事处现金支出。

严格按公司的备用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进行备用金的控制,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发票、超出费用报销范围的费用或相关手续不完善的报销凭证坚决不予报销,将____办事处发生的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制定____办事处备用金二次借款管理办法,对二次借款进行严格控制,提醒借款员工按时归还或冲销借款。对发生的费用及成本及时寄回总部冲销备用金,保证现金的正常周转。

2、认真审核需支付第三方物流承运商的承运费。

费用结算严格按合同规定价格和周期执行,对所支付金额过大的费用认真审核,询问相关人员原因,对不符合要求的发票要求承运商重新开据或者拒绝报销。

3、按时结算。按时与美菱物流部及长虹销售分公司核对配送费用,及时向总部申请开票,开票时严格匹配收入与成本,取得统一发票第一时间交美菱物流部结算费用。

4、正确计算工资薪酬。

根据公司规定严格按照考勤记录及加班情况正确计算员工工资,耐心准确地解释员工对自己当月工资的各项疑问,对因我个人原因造成个别员工工资计算错误的情况,及时向办事处总经理及总部人事主管反应,保证员工正当利益不受损。

5、及时向总部报送财务分析及经营分析。

根据r3系统及业务台帐数据及时准确的填制财务分析表,监督该月各项指标执行情况,分析各项指标异常因素,制定下月预计目标;及时填制经营分析,反应该月____办事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6、及时完成总部的其他要求。如及时完成对20____年____办事处收入预算的编制、及时配合完成20____年公司财务决算工作,为公司的正常工作当好助手。

三、存在的问题

半年来,围绕自身工作职责做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公司的要求和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是:自己来公司时间短,一些情况还不熟悉,尤其是对部分公司规定还没有吃透,另外____办事处正处于逐步走向制度完善的境况,相关业务流程对工作效率有一定影响,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学习,不断提高自我,为公司发展竭尽所能。

财务主管年度述职报告

尊敬的领导:

今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营财务部紧紧围绕公司“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战略方针和“市场化、科学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展开工作,在部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的完成了本年度工作任务,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以下是我今年的述职报告。

一、积极组织部门人员,做好部门工作

完成公司日常各项财务核算工作,及时提供有关财务信息。在公司会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互相协作,努力工作,满足两地核算的需要。在办理各项费用报销时,多解释、多理解,同时严格按有关财经法规及公司有关规定,按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加强公司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做到日清月结,帐实相符。按时编制报送财务报表,及时反映公司基建经营状况。按时办理纳税申报,及时足额交纳各项税款。

二、不断加强和完善会计管理基础工作

逐步健全和完善公司财务制度公司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按____集团公司下发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适合本公司需要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预算管理办法、资金使用管理审批制度、财务档案管理办法、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使公司的财务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修改和完善会计科目体系和核算办法,以适应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以各种形式促进部门人员不断学习,促进公司财务管理整体水平的逐步提高。实现和完善了异地财务核算,提高了办事效率,确保财务信息准确、及时。努力把好费用开支审核、控制关,做好公司年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认真编制年度财务、费用预算。做到事前有计划、事中有控制、事后有总结有清理。参与公司合同的谈判及合同条款的审查,及时了解有关合同的内容,以使合同执行到位。

积极落实项目资金,确保工程需要,为确保工程建设资金的需要,我们积极向银行争取贷款资金。保证了水电站按期开工及工程进度对资金的需求及时办理工程保险,降低工程风险,加强与公司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多汇报,多交流,争取各方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搞好部门内部团结协作,增强凝聚力,从全局出发,自觉维护安定团结;请了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的有关业务定期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消除工作中存在的隐患。

加强政治学习,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与公司签定了“三项责任制”分解落实责任书,年内没有违规违纪的情况。及时做好工程结算,按时办理各项付款。没有因工程款项支付影响工程进度的现象发生。做好部门年度工作总结,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工作能得到不断改进和提高。开展了经济活动分析,及时找出差距,解决问题。及时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工作。

三、意见和建议

工程尚需进一步完善工程结算,费用审批程序,明确职责与分工,并力求简化手续,缩短结算时间。加强公司预算执行的力度和刚性,严格控制各项费用,精打细算,力求使工程投资控制在预算之内。加强财务基础工作,提高人员综合素质。目前财务人员严重不足,无精力进行其他工作,请求公司配备增加经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使财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明年主要工作

明年公司经营财务部主要工作仍然在紧紧围绕公司总体战略,做好资金“收支”两方面的工作,即积极落实银行借款及股东资本金,做好工程结算和项目前期费用结算工作,严格按工程年度计划及预算控制工程支出及公司管理费用,降低工程成本,努力使资金可控再控,最终实现使工程投资控制在预算以内的目标。

总之在今年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还有很多急需改进的地方,在明年的工作中,经营财务部的全体人员定会精诚团结、协调一致与其他各部一起为完成公司全年工作计划而努力奋斗。

此致

敬礼!

正规公司财税流程篇5

关键词:集团企业;纳税;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一、引言

纳税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纳税是每个企业的义务,应此树立正确的税收观是首要的原则,养成依法,遵法的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是企业应尽的义务,正确的纳税是最好的筹划。税收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一环,是财务总监必须关注的,由于税法的特性(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导致其在财务管理的各环节中有其特殊性,其主要特点可以是税收对企业经营存在规范作用,税款支出是刚性的,违反税法规定将存在纳税风险,同时,税收环境存在变化性,面对税务部门执法方式的变化,企业也应该认识到纳税环境变化,从而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来应对税收环境变化。

集团内企业控制目标中税收支出的减少不是唯一目标,而税收风险的最小化成为最大的问题。集团内由于生产的协作关系不可避免的产生关联交易,同时集团本身出于资产安全等目的需要对集团内企业进行控制,如资金、销售等方面,会自然的形成不同于独立非受控企业的交易价格,交易内容,而同时税法对关联交易出于保证财政收入的目的进行约束和调整,而这其中必然的就会形成争议和调整。作为集团的财务管理者必需必须看到我国税收的渐进规范,而税收征管法规定的一般追究的过去以往三年的,细读近些年的反避税案例如宝洁、明基等,就会有深刻的体会。

二、集团公司纳税管理的特殊性

1.集团公司纳税管理目标特殊性

集团公司纳税管理目标总的来说是风险最小化的同时节约税收支出,但在实践操作中,必须考虑到一些特殊问题,如企业的社会影响问题,由于企业集团的规模本身较大,其社会的关注度和政府的关注度会较大,政府的关注度提高主要体现在法部门,如税务机关,其监管和检查力度会较强,实质上对企业的税法遵循度的要求有更高的要求,这最形象的就是全社会对房地产行业的关注。同时集团还必须考虑本身的稳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员工的稳定团结,公司的新设和关闭涉及到员工的就业和发展。

2.关联交易陷阱的规避

关联交易是集团整体税收合理安排的重要手法,但是他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旦税收调整就是全额纳税调整,也就会出现所谓的关联交易陷阱。比如某企业销售给关联企业的产品单价为2000元,销售给非受控第三方的价值为8000元,则按照目前税法规定进行调整,要补征增值税和所得税,而另外一方面关联企业如果2000元的购进直接销售给非受控第三方化,还要补一道增值税和所得税,从整体税负的角度而言负担了两次税负,结果偷鸡不成反倒蚀把米。作为集团财务管理者,在合理安排集团企业交易行为价格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相关规定,同时对于增值税应税产品尽量集中在一个实体进行运作,相关的关联交易尽量集中在无形资产或者技术性劳务等项目上。

3.充分考虑组织层次对内控的影响

由于集团本身对资金和资产的安全控制工作非常关注,结合组织层次的考虑,直接带来的系统内部本身存在一定的审批制度,这样会带来两个后果:

(1)中间段和末端,习惯于按制度办事,而忽视相关的规定变化,其变化往往需要乘上而下的传达和修正,而且级次越来容易出现信息失真的问题,特别是涉及跨期,例如某集团公司申请投资抵免所得税,同一设备竟然会出现重复申报抵免的问题。

(2)制度的人为边缘化,这个往往会出现在财权上面,例如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购车有明确限制,限制在20万之内,而子公司负责人看上一款25万的车,为了应付这样的制度,子公司这样处理将车一分为二,一张是购车票20万,一张是汽车配件5万,这样的人为边缘化导致的后果可能是一方面给汽车销售商造成偷税的可能,也直接给企业带来税收风险,可能税收不允许列支。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集团税收内控体制

1.树立正确的纳税观

筹划必须建立合法的规定,筹划就是执行税法的规定,要学会识别伪筹划的概念,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期,其税收法律和纳税征管上有不完善处,同时大量的关系税和人情税确实存在的环境下,各种伪筹划更多充斥在周围,如虚列费用,违背企业实际情况的筹划都时有出现。

2.健全纳税风险管理制度

(1)纳税评价的全过程参与

税收规定很具体很细致,企业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如何加强纳税评价在企业而言这方面工作过去一般不受重视,特别是有种错误的观点,就是财务就是服务工作,仅仅是配合。纳税评价这个概念发展是近几年的事情,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同时还取决于评价人自身能力。这里的纳税评价是建立在评价人有专业的眼光,从税收以及财务管理的视角来分析评价对企业整体经营行为的进行评价,这里往往结合在企业相关内控制度而进行的。纳税评价全过程的参与,需要财务人员扎实而细致的工作,只有其价值获得认可,才能保证其实施的效果。

(2)操作规程的税收梳理

企业内部经营行为的规范化,体现在内控程序上,即各项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作为税收关心的有关涉税的操作流程,定期进行流程的税收处理十分必要,主要由以下原因:内控控制目标是人为设定的,既然是人为必然会存在缺陷;内控控制环境发生变化,即税收政策发生变化,如辅导期一般纳税人的引入导致新办企业必须考虑其开办初期的限制。如某外资企业某装置委托某项目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其采购一批阀门价值100万,项目公司管理人员按正常手续进行询价,招标,签约,履行,鉴定,货陆续由陆运,空运,铁路运输到现场但是供货人提供了两种发票1张增值税发票90万元,10万元的公路运输发票,后经税务机关协查,该运输发票为虚开发票,不得列支成本。如果在内控制度修订以下必须取得一张发票,则完全可以消除隐患,从而更能够维护企业的利益。这个案例从企业角度完全是属于内控目标未能涉及到的,通过梳理和整改可以防止企业出现问题。

(3)纳税审计

纳税审计这里强调主要是外审。之所以提出纳税审计的概念,主要的理由还是在于企业的账目特定情况下是公开的,例如在税收,财政等执法部门的检查,其必须要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同时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而企业往往出于经营的考虑挑战企业自由裁量权最宽松的一方面,而不是最严谨的考虑。因此定期的纳税审计,有利于化解税收风险,同时对问题的暴露和警示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

3.建立税收争议协调机制

一个好的争议协调机制,有利于解决税企争议,可以化解税收风险,如何促进并促立该项机制的形成,从目前的格局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设立自己的政策研究室配备相应的税法和法律人才,靠自己主动和税务进行沟通;

(2)通过子公司当地税务中介机构进行协调和解决。

但实践过程中,上述两种模式各有优缺点,比如第一种模式,适合于在于有明确文件解释的基础之上,不适合于没有规定的争议解释,第二种模式适合于没有明文解释的争议处理,但是这是过渡期内的措施,即在法制还不健全的环境下情况处理。当然模式的选择还在于符合企业经营的特点,商业连锁企业更多选择第一种模式,而房地产行业更适合第二种模式。评价争议协调机制,就企业而言没有最优只有最适合的模式。

对重大涉税事项,要建立“危机公关机制”。如,集团公司或经营主要业务的子公司,遇到重大税收风险,集团公司一定要建立“危机公关预案”。首先,要固定合适人员同税务有权部门进行协调沟通,良好的沟通是降低税后风险必不可少的流程。尤其是目前我国税法尚不完善,税务部门掌握很大自由裁量权的环境下。其次,财务部门要对税务部门提出的涉税问题,认真进行研究,及时同业务部门联系,以把握业务的实质所在,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第三,要及时聘请中介机构介入,从财税政策与法律证据两个方面,为本公司提供有利的证据。只有对重大涉税事项,充分重视,建立危机公关预案,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税收风险,避免因税收稽查风险影响整个集团公司的经营。

四、结论

纳税风险的存在,以及企业的稳健经营,都决定了财务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到纳税事项必须有内部控制体制予以约束,这需要一方面加强全员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包括各项流程的设置与配套的相关制度。集团的财务管理者必须站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正视这一问题,做到合理安排税负,合理进行纳税筹划,建立客观完善的涉税争议协调机制,理顺纳税操作流程,促进企业集团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麻晓艳.税收筹划的风险与控制[J].福建税务,2001(12).

[2]李占国.纳税筹划的涉税风险及其涉税误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09).

正规公司财税流程篇6

关键词:存货非正常损失会计处理

所谓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外的损失,包括自然灾害损失,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和其他非正常损失。其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处理项目。

会计准则规定,存货发生盘亏和损毁,应按其成本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科目。期末再根据造成的原因分别按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属于自然损耗产生的定额内损耗,计入管理费用;

2.属于计量收发差错和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的,应先扣除残料价值与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然后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3.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非常原因造成的存货毁损,应先扣除残料价值与可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然后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税收政策对非正常损失所涉及的进项税额,按照《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在企业所得税申报时,转出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及非正常损失一起可按《企业财产损失所得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规定,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经税务机关审批认定为财产损失,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

下面举例说明存货“非正常损失”的会计处理:

例:某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某月末在财产清查中发现,库存原材料短缺10000元,经查短缺的原材料不含运费,是由于仓库管理员管理不善造成,经公司领导批示,应由仓库管理员赔偿4000元。

非正常损失原材料所涉及的进项税额=10000×17%=1700(元),应作进项税额转出。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盘亏的存货,扣除责任人赔偿后的余额部分,然后将净损失计入管理费用。

   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11700

贷:原材料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700

借:管理费用7700

其他应收款--***4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11700

如果该公司上述短缺的原材料中含分摊的运输费用1000元,经查是由于被盗引起的,保险公司赔偿5000元。

非正常损失原材料所涉及的进项税额由两部分组成:

(1)原材料价格进项(10000-1000)×17%=1530元,

(2)运输费进项1000÷(1-7%)×7%=72.27(元),

应作进项税额转出的进项为1602.27元。按照上述规定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11602.27

贷:原材料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602.27

借:管理费用6602.27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11602.27

假若上述公司是由于遭受自然灾害,毁损库存产品10000元,产成品成本中外购项目金额比例为70%。

非正常损失为产成品、在产品时,应作进项税额转出的是产成品成本中外购项目的进项税额,故进项税额转出为:10000×70%×17%=1190(元)。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属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存货毁损,将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11190

贷:库存商品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190

借:营业外支出1119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11190

又假若上例中毁损库存产品10000元清理后作价出售,取得不含税收入3000元。毁损库存产品进项为1190元。

该毁损库存产品实际损失情况(不含清理收入)为:(10000-3000)=7000(元),应转出进项税额为:7000*70%*17%=833(元),剩余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1190-833=357(元)。3000元清理收入应缴纳增值税为:3000×17%-357=153元(此为产品增值部分应交的税额3000*30%*17%=153元)。

会计处理如下:

发生损失进入清理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7000

贷;库存商品7000

进项税金转出时(转出部分进项):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833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33

取得清理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3510元,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3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

结转损失至营业外支出时:

借:营业外支出4833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4833

由此可见,企业毁损存货存在增值或者加价销售的情况,在转出进项税金时,应该按成本价计算未损失部分,并据此计算应转出税金金额。如果毁损存货发生损失后取得的不加价清理变价收入,则不产生税收,这也是符合增值税征税原理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正规公司财税流程篇7

*年年财务部的工作紧紧围绕着集团领导年初提出的*年年工作重点和*年年财务部工作计划展开的,在集团管理中心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以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为重点,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有序地完成了各项财务工作,有力地推动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为使财务工作进一步得到提高,现将*年年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一、成功实施会计电算化,使财务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按照年初计划,财务部于上半年度完成了财务软件的实施工作。在实施中与软件销售方的技术人员多次沟通,在数据初始化时建立了规范的施工企业帐套体系,对会计科目、核算项目、费用项目的设置均按照施工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设置。为今后税务部门、银行部门进行帐务检查做好前期工作。目前会计电算化已全面实施,按项目部、按公司共建有9个完整帐套,运行良好,由总账会计负责。会计人员全都熟练掌握了财务软件的应用与操作,财务核算也由手工顺利过渡到电算化处理业务。这不仅为财务人员节约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还大大提高了数据的查询功能,为财务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财务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储存数据库的电脑不是单独的电脑,平时也在进行日常工作的操作。由于操作失误,致使一个帐套的数据丢失,只能花费人力、花费时间重新输入帐套。今后的工作中要求财务人员养成良好的数据备份习惯,每月定期进行硬盘、光盘的备份,并将数据备份的工作落实到责任人,避免发生类似重复劳动。

二、认真做好常规性财务工作。

1、财务部虽然人数不少,但都分散到各项目部,公司本部财务人员每天面临大量的资金支付、费用报销、记账、票据审核工作。同时还要配合经营部的投标工作,做好大量的会计报表资料、银行资料、社保资料工作,每月还要频繁办理员工社保申报和增减工作。在这最平常最繁琐的工作中,财务部能够轻重缓急妥善处理各项工作,及时为各项经济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基本上满足了各部门对我部的财务要求。

2、对日常的财务工作流程熟练掌握,能够做到有条不紊、条理清晰、账实相符。从原始发票的取得到填制凭证,从会计报表编制到凭证的装订和保存,从经济合同的归档到各种基础财务资料的收集,都达到了正规化、标准化。收集、整理、装订、归档,一律按照财务档案管理制度执行,使得财务部成为公司的信息库。

存在的问题是:在财务部内部的自查和反检中,发现个别业务帐务处理不够严谨,比如多头挂往来的现象时有发生。工作量大,没有时间复核是客观原因,主观上还是处理业务时不够细心严谨,没有养成边工作边思考的好习惯。下年度将加大内部自查、对账工作,时时确保每笔业务准确无误。

三、有效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加强了对各项目部的财务监督管理。

1、财务部适时地进行内部岗位调换,专门设立成本会计岗位,由具备现场财务管理经验的财务人员担任,每月走到项目中去,分项进行成本核算。

2、*年年度,我部组织成本会计配合工程部一起多次下项目,对汉源h段、汉源f段、巴中s302线、康定公路几个公路项目进行核算。在核算同时重点对各项目的债权债务、资金收支、潜在亏损、财务风险、成本费用控制等情况作了详细的了解和检查,为集团公司加强对项目部的管理、提高企业效益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信息。

存在的问题是:一是部分项目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自营项目中的材料管理监管不够。尤其巴中s302线项目,材料单据不能及时递交财务、部分结算单据只是结算人持有,财务人员没有掌握。致使材料数据不能及时、准确的上报,工程欠款不能及时掌握,无法统筹安排资金。

二是由于材料员由项目部自行聘用,未经过系统财务培训,对公司的财务制度不了解,欠缺数据传递的配合。应加强对材料员的培训,将公司的财务制度贯彻下去。

三是原始记录单据不统一,开单人员随意性大,结账时财务复核不能一目了然,增加审核难度。财务部应规范项目上的各种原始记录的票据,对机械施工、碎石材料、运费等设计专用财务单据,要求材料员按财务要求规范填开、规范签字、按时汇总报送。同时应将数据的统计与报送流程化,做好基础数据的规范、采集和上报,保证财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积极筹措资金,保证现金流的正常化。

*年年几个公路项目同时施工,资金总量需求增加,这给财务部带来了不小的融资压力。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取得银行贷款支持,以弥补公司发展进程中对资金的需求,这是财务部*年年度的奋斗目标。本年度,通过对多家银行考察,选择在成都市商业银行锦江工业园支行开立基本账户。通过半年多的交往和多次沟通,与银行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在此期间根据银行要求收集、整理了大量财务资料,编制各类贷款报表,并多次接待银行及担保公司的考察。几番周折,终于与*年年12月份,在成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担保下,与成都市商业银行锦江工业园支行成功建立200万元的信贷关系。

在完成贷款工作的同时,加强与银行的交流,并且在准备贷款资料时,从封面到内容都花费不少心思,从一个文字到一个数据都字斟句酌。对于首次贷款的企业能够提供出这样的资料来,银行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树立了公司财务健全、管理规范的企业形象。而财务部在交流中对贷款工作也有了全面的了解,学到了新的业务知识。

下年度将与银行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多与银行沟通交流,除了确保*年年原有的融资总量外,积极寻求新的融资渠道,争取获得更多、更灵活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开展并推进银行信用等级的评级工作,为公司的招投标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五、对挂靠单位进行多元化的财务管理。

1、*年年度对生态公司挂靠项目的管理模式是采取工程收入集中到基本户,在扣除管理费、税费后剩余资金由挂靠单位自由支配。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资金集中,为公司贷款创造良好环境;利用部分闲余

资金周转,可短期缓解公司资金压力;通过对资金的管理间接掌握了挂靠项目的施工情况、材料支付情况。缺点是:挂靠单位在资金使用上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有一定的抵触。为了获得理解和支持,财务部充分做好解释和服务工作。同时这种管理模式必须开外出经营管理证明,涉税手续多,给财务部的工作增加难度和工作量。总体来说这种管理模式更利于公司的持续经营和长远发展,因此,下年度将继续采用这种模式对宇洋生态绿化公司的挂靠项目进行管理。

2、*年年度对*公司的管理模式是采取开立临时账户,在缴纳管理费后,其资金由项目部自行支配,涉税手续自行负责。这种管理模式给予挂靠项目充分资金自由,财务只通过支票监章一枚进行管理。但由于人手不够,这种管理也几乎流于形式。对此,公司存在一定的风险。挂靠单位未建账存在税务风险,资金使用没有监控,存在抽逃资金风险、债务风险。但由于公路项目发票取得难度较大,施工地点偏远。财务部推行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障碍重重,2009年度需要通过与税务部门的沟通,寻求更完善的管理方法。

3、对挂靠项目的管理中需要频繁办理税务手续、银行开户手续。大量的外派工作给本部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和工作量。为了做好各项工作,财务部一方面做好人员安排、工作安排,另一方面对挂靠项目一视同仁,热情服务,针对他们的财务咨询、税务咨询时,耐心解释,同时也吸收各方意见,不断提高认识,做好财务服务工作。

六、加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

1、在年初的一次临时税务抽查中,及时与税务专管员进行事前沟通,同时做好帐务自查的准备工作,在检查中认真对待税务人员的询问,顺利通过了税务检查。

2、财务部在办理各种税务证明、税务资料时,由于外地税务部门出于抓税源的目的,人为制造很多阻碍、甚至刁难。财务人员不懈努力,多方寻求突破口,加强与本地税务部门的沟通,最终获得本地税务部门的理解和支持,避免公司承担一些不合理的税负。

存在的问题是:项目部出于节约成本的良好出发点,没有取得相应的发票,致使账面利润高达几百万。各项目财务人员平时都尽力收集发票,但杯水车薪。本年度3月份需要面对*公司帐务、三和公司帐务的税务检查,财务部必须采取应对措施,这需要公司领导和项目部的支持。另一方面针对施工企业这种普遍都面临的发票取得难的问题,财务部应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七、加强资金管理。

1、积极做好往来款的清理工作。应收款主要是员工出差和购物所借的备用金,这部分借款如不及时清理,就不能够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和经费支出,甚至会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为此我们采取积极措施加强管理和清算。一是控制借款的资金额度;二是控制借款占用时间;三是及时对借款清理结算。由于采取有力措施,使公司本部的每位员工养成借款及时了账的良好习惯。

2、针对货币资金,每月末定期对项目财务人员和公司出纳的货币资金进行内部自查、自检工作。虽然面对巨大而繁琐的资金流量,仍能保证资金收付安全、准确。

存在的问题是:个别项目部存在给员工的私人借款因员工擅自离岗而没有追回。针对这个问题财务部明令要求:私人借款必须上报财务部并经总经理批准,发放工资时应及时扣回。

在加强资金管理的同时,财务部还需要思考资金效益。在公司沉淀资金较多的时间段,可以与银行密切合作,尝试采取“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的方式,提高公司资金增值率,与银行相互支持取得双赢。

八、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帐务清点,盘点公司的经营状况,考核各项目经济指标。同时也是向银行、税务部门提供公司一年来财务状况的重要文件。在岁末年初的这个月里,财务部同心协力、加班加点,表现出不怕苦、不怕累的敬业精神,于本月16日顺利完成年终决算工作。

本年度的财务报表内容包括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债权债务;宇洋公司、*公司、科技公司的盈利能力;经营部、各工程项目部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费用开支情况。全面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债权债务、资本结构、偿债能力。为本年度的绩效考核、经营责任目标考核工作提供了真实可信详尽的数据信息。财务部将根据集团领导的经营思路,不断积累经验,提供更加详尽的财务数据。

九、团队建设

1、本年度由于业务扩大,招聘了一批大学应届毕业生,实行新生力量的培养。财务部在年初首先完成内部组织结构的完善,针对每个岗位编制了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责任、工作内容、工作权限、必备的岗位技能及相关岗位的汇报与外联关系。使每个新职员清晰的知道该怎样开展工作,本部门对他有什么要求。新职员到岗后,在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的同时注重平时工作中的沟通、指导。老职员倾囊相授,新职员虚心求教。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们迅速走上工作岗位独立开展工作,并且大部分表现非常优秀。

2、本年度财务部内部面临着多次岗位调整,在调动过程中,按规范流程做好工作移交、票据移交和货币移交。各岗位工作在移交后,仍然有序、顺利地开展工作,保证了财务部的营运正常。

存在的问题:项目财务人员财务知识、税务知识欠缺,在票据处理上不够明了,造成往来帐务不够清晰,在审核与帐务处理时,公司本部需花费很大精力理清往来关系。部分财务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能站在公司的立场和利益上。同时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够,不服从项目经理的安排,人为制造资金支付障碍,吃拿卡要的不良工作作风。更为严重的是发生了财务人员挪用现金的事情,由于发现较早,没有造成损失。但这件事对我部的工作敲响了警钟。

为吸取前车之鉴,针对不

良工作作风下年度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制度管理方面:加大监督力度,定期对现金进行盘点,做到防患于未然。人性管理方面:加强财务人员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技术管理方面:建议实施远程软件,加强财务集团化管理,加强资金使用管理。这需要进一步完善财务软件系统,把项目部出纳的现金及银行帐务纳入目前的财务软件网络中,并争取做到实时透视各项目部的业务与财务数据及现金流。最后一方面:财务部真诚欢迎项目经理、项目职员、协作队伍针对不良作风进行举报投诉。

针对专业知识方面财务部应加强培训:包括税务知识、银行知识、会计业务以及如何与税务官员交流的技巧。尤其本年度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国家均出台新税法,财务部将安排专门时间进行内部学习、讨论,部门经理在注重自身专业提高的同时应充分带动本部门职员。将项目财务人员培养为不仅能够做好资金收付工作,还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增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这一年来的工作思考,有以下感触:

其一:荣誉感、责任感、归属感是打造一个业务全面、工作热情高涨的团队的基本条件。

正规公司财税流程篇8

关键词:税收流失税收制度治理对策

一、我国税收流失的现状

所谓税收流失,是指各类税收行为主体以违反现行税法或违背现行税法的立法精神的手段,导致实际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计算的应征税收额的各种行为和现象。这里所提到的各类税收行为主体,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作为征税人的税务部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税收流失主要以下列现象为表现形式:偷税、逃税、漏税、骗税、抗税、欠税、避税,非法的、任意的税收优惠和减免,征税人违规导致税收收入减少。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新的税收制度的贯彻实施,税收已广泛介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32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同比增收136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速加快了13.2个百分点。在税收收入年年大增的良好环境下,我国税收流失额也在趋于扩大,并且每年的税收流失额以4000亿的数字递增。税收流失影响了我国的财政收入,弱化了税收宏观调控功能和有效的配置资源,没有很好的实现通过税收达到第二次分配的目,从而使我国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造成我国税收流失的法律原因

第一,税收法律法规不完善。税收法律和法规是国家立税的法制依据,是税务机关征税的唯一标准,也是纳税人纳税的唯一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税收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从完善社会主义税收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税、防止税收流失的目标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而这正是税收流失的制度性原因。我国税收法律立法级别偏低,影响着税收的法律效力。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虽然基本实现了“一税一法(规)”,但在诸如税务行政处罚法、税务行政诉讼法、纳税人权利保护法、税务机构组织法等方面的立法还是空白,缺乏相应配套的税收法律、法规,从而出现法律上的真空,存在税收行政无法可依的现象,税收流失在所难免。税收实体法律在内容上不尽科学合理,导致税收行政有法难依。我国税法内容不尽科学合理,体现为:内容不公,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统一后的名义税率为25%,但由于对外资企业普遍的税收优惠措施,使得内、外资企业实际税负差异较大,有失公允。税率设置不尽合理,如个人所得税对工资薪金所得、生产经营所得、稿酬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等分别采用不同的税率,繁琐复杂,不便计算。税基太窄,如国际上通行的遗产与赠与税、财产税等尚未开征;另外如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税种的税基较窄。

第二,执法不严。税收处罚的刚性不足,使税收流失行为关系人自身利益预期增大,刺激税收流失。在税收执法的过程中,处罚力度偏轻,尽管偷逃骗税现象屡见不鲜,但是很少有人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客观上使纳税主体违法行为的机会风险小于机会收益,助长了纳税主体的侥幸心理。

第三,司法不健全,保障不力。税务司法保障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税务机关对涉税犯罪等活动没有独立的侦查、预审、检察等权力,税务司法活动基本上依靠非专业的公、检、法机关执行,这使得《税收征管法》中规定的税务机关所具有的种种检查权、行政处罚权、强制执行权等缺乏必要的保障手段而难以落实,并且由于受人员短缺、专业知识不足等的限制,税务犯罪案件立案、查处、结案的效率不高,影响了打击涉税犯罪的力度。

三、我国税收流失的法律控制

(一)控制税收流失的立法完善

1.规范我国现行税收立法权限

税收立法权限的改进和完善,是解决我国税收立法中以及由税收立法所产生的税法体系问题的前提条件,使我国税收流失的法律控制功能和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首先必须依法明确划分税收立法权限,国家税收立法权应集中在代表人民意志和利益的国家权力机关,即一国的税法体系应以税收法律为主,税收行政法规为辅。其次要提高税收法律的立法层次,减少授权立法,尽快使现行的税收行政法规与行政规章上升到税收法律的高度。

2.相关法律法规要配合税法控制税收流失

主要是指《破产法》《刑法》《行政诉讼法》对税法的配合。首先,建议《税收征收管理法》对税收债权与有担保债权的受偿顺序规定与《企业破产法》一致。其次,完善涉税犯罪的刑事立法,规范法律用语,强化与税法规范的总体协调,消除法条间的矛盾,注重罪名之间、法条之间的协调统一,从司法解释上增强刑法的可操作性。最后,使行政诉讼的启动程序宽松化,保障多机制解决税务纠纷。

(二)控制税收流失的司法补缺

1.明确税务机关的诉讼地位

在我国现行的司法体制下,将税务案件单独分离出来由税务机关行使调查权或权显然并不现实。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是,确立税务机关在造成税收流失后果的涉税违法案件中作为被害人参与相应的诉讼程序。由此,税务机关便可以行使被害人的权利和义务,在诉讼过程中证明征税所受到的侵害以及损害的程度和范围,以保证国家的税收收入。

2.实现司法审判的独立性

司法机关作为独立的纠纷解决主体能够更为客观和公正地解决征纳双方的纠纷,及时确定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所各自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司法机关的独立审判保证税务机关征税权行使的权威性,促使双方及时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精通税法的法官具有相应的财税知识和法律常识,审判过程中能够进行独立的法律判断和事实判断,进而根据价值选择做出独立的法律认定,解决涉税争议。

(三)控制税收流失的执法监督保障

1.推行税务制度

实践证明,税务作为一种中介服务体系,可以使纳税人的纳税申报、申诉、税务纠纷等事宜得到及时、正确处理,有利于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它还增强了监督机制,有利于正确执行税法,减少以权代法等偷逃税现象。随着我国新税制的推行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要求我们必须积极、稳妥地发展税务,科学地规范税务行为,进一步扩大税务的范围,提高税务的质量和效率,逐步建立完善的税务组织机构。

2.强化税务稽查制度

《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从法律上对稽查局职能给予了明确定位,即“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稽查工作规程》的修订,进一步强调了“执法型稽查”的理念。第一,要提高税务稽查的准确性和效率。第二,建立稽查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选案的准确率、检查的查补率、稽查的处罚率以及执行的入库率等项指标。第三,加大对查实税收违法违纪的处罚力度,依法从重从严处罚。

参考文献:

[1]任舫.中国税收优惠指南.中国税务出版社,2001:41.

[2]宋效中.反偷逃税与税务稽查[m].机械工程出版

[3]梁朋.税收流失经济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正规公司财税流程篇9

【关键词】营改增;钻井公司;经营管理;影响

在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务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营业税和增值税试点方案;从2012年1月起上海交通运输业和一些服务业开始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截止到2013年8月,营改增已经在全国试用。2016年已纳入营改增的行业减税规模达到了2000亿元,再加上金融业、建筑业和房地产等行业,2016年营改增总减税规模已经接近6000亿元,营改增的税制能够保证全部行业的税负只会减少,不会增加。2016年5月1日起,国家将会实行全面的营改增税制,这是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的,我国财税制度又一次深刻的改革。

一、营改增对钻井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总的来说,从营改增后,钻井公司取得了增值税发票、抵扣了销项税额,减少了税负,笔者将分别从这些方面进行阐述。

1.降低税收负担

营改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重复征税问题的发生,让社会与公司发展之间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公司的稳定发展,降低公司的税收负担,达到改善公司管理环境的目的。营改增的结构减税并不是简单的“只有不会增加减少”,而增加和减少共同存在,这也是其造成纳税人之间税收变化的重要原因,但其最终的目标依旧是减少公司的税负。因此,规模较小的公司是营改境政策受利最大的一方,税收负担减少的最为明显,但是进项税额扣除规模则对一般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显然营改增实放后,公司可以抵扣掉一部分外包服务和产品税务,具有一定的减税作用。

2.影响发票管理

营改增之后,在发票的使用中,增值税发票有普通发票与专用发票两类,从而使得税务部门能够更加严格进行稽查。对增值税专用发票数据进行统一的传至数据库中,通过严格的认证以及核对各项申报内容,这对于钻井公司所进行采购各种教学与办公用品,以及接受服务或者对外所提供的服务等都要影响增值税所需要缴纳的税额。因此这就需要钻井公司积极地使用增值税的防

3.伪监控系统。抵抗进行税额

钻井公司的经营和生产活动需要比较广的范围,涉及的领域众多,对原材料的需求非常巨大,实施增值税制度后,钻井公司就可以在买进原材料时抵扣掉进项的税额,这样一来便可以降低成本。在原来实行营业税制度时,钻井公司在成本消耗上一直较高,资金难以周转,因此一直难以保持在其它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增值税的推出对于同一税收制度,为钻井公司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功不可没,极大地促进了钻井公司的发展。当然,钻井公司也要考虑到,增值税会加重企业财务核算的负担,需要比以前更加规范地管理增值税的发票,在这方面,企业或许要加大成本投入。

二、加强钻井公司经营管理的策略

1.加强对发票的监督管理

在营改增税制实施之后,由于增值税的可抵扣性,一般纳税人必须取得相关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增值税发票的管理上要想保证发票的合法和规范就需要专人来负责。对增值税发票的开具流程必须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得将发票随意丢失、撕烂、借出、或者是拆本实用,对已经开具好的发票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及时的登记和检查。增值税与钻井公司的税负问题息息相关,不仅钻井公司要在财务方面加强重视,就连销售人员和管理者都要加强重视,提高对增值税专用票基本知识的了解避免相关人员利用虚假发票来提高自己的销售额,对钻井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就需要财务部门为钻井公司其他部门普及相关的发票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2.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

实施营改增之后,这就对钻井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适应税务管理工作要求,再者还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积极地制定出管理以及适应发票的新制度,严格的监管发票的开立、使用以及核销工作,提高发票的规范以及合理的使用。营改增的实行,无论是从发票流程或者是发票管理都对钻井公司的财务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也增加了财务人员的负担。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是钻井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

(1)提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视程度

由于增值税可抵扣,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在这一块投入更多的精力;税务计策机关会对钻井公司的增值税进行严格的管理,一旦钻井公司处理发票的管理有所疏漏,就将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进而会对钻井公司的效益造成影响,因此钻井公司必须要提高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重视程度。营改增后,需要财务人员正确进行税费核算,需要财务人根据钻井公司的发展类型判断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从而选择合适的税率。

3.加强财务纳税筹划

营改增之后,钻井公司应该加强钻井公司经营管理系统,及时进行更新和处理,随着税务性质的变化,钻井公司财务的记账方式也会随之变化,同时财务的风险率也会提高,钻井公司选择合作伙伴时,要区别合作钻井公司是否有开增值税的权利,这样钻井公司就可以减少资金的投入。钻井公司经营管理系统必须要加强管理这与钻井公司的经济是密不可分的。

三、结束语

总理在2016年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提出全面部署推行营改增试点工作,进一步减轻公司税负。实施营改增税制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基础,它有利于促进工业转型、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服务业的发展。营改增的税制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调整产业结构,更是对营业税和增值税的改革,对税制机构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整。钻井公司需要优化完善钻井公司的生产结构,加强对发票的管理,促进钻井公司的经济发展发展。

参考文献:

[1]蒙燕.优化营改增后地质钻探公司的经营管理[J].当代经济,2015,04:64-65.

[2]董海英.论营改增对建筑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J].现代经济信息,2015,10:202-203.

[3]刘珞.论营改增对公司所得税的影响[J].中国商贸,2014,01:177+179.

正规公司财税流程篇10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4月2日决定放宽按公允价值计价(以市值计价)的会计准则,允许金融机构在证明市场不流动价格不正常的情况下,可以用其他的合理的价格估算方法来估算自己的资产价格,给予了金融机构在资产计价方面更大的灵活性。一条会计准则的修改,立刻引起了美国股市的巨大波澜,在金融股的带动下纽约股市当天大幅回升,4月2日当天,美国银行业指数最高涨幅一度达到6.1%。4月9日,FaSB正式公布市价入账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到底何去何从?修改会计准则是否能挽救危机中的金融业?众说纷纭。

纽约证券交易所资深交易员戴维・汉德森(DavidHenderson):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作了一个正确决定,他们很早以前就应该这样做了。如果早些对这一规则做调整,市场也许能少受些亏损。不过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新的会计准则可以遏制大幅资产减记对金融机构“屠杀式的”影响,这是非常必要的。放宽按市值计算资产价格的规定后,金融机构将有机会重做资产负债表,逐步清理不良资产,而不是简单地大幅削减资产价格。

美国福来德曼投资银行(FriedmanBillingsRamsey):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投票批准的“按市价计值”修订准则所引起的市场反应,是完全过度的,这些修订带来的好处对金融机构会计实践影响非常有限。FaSB并没有改变会计准则,而是为现有的准则提供了额外的指导,使企业确定在一个无效市场的交易是否不安时更大程度上依据自身判断。新准则不会对收益或资本水平产生重大影响。此外,银行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即在他们看来,无论任何“按市价计值”的会计规则,银行的信用恶化将继续。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金融系教授、美联储高级经济学家约翰・梅森(Johnmason):

首先,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或披露是理解公司现状的前提。其次,如果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所修改的会计准则允许公司拥有更大灵活性评估资产价值,那么判断银行财务状况的公允标准或者相对客观的标准显然不会存在。最后,那些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流动性金融机构(有偿付能力的金融机构不包括在内)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这次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修改所需要回答人们的问题。当市场处于不活跃或者运转不畅的时候,很难“按市值计价”。

纽约某投资银行经理本杰明・卫(Benjaminwei):

按公允价值计价的会计准则,在市场正常情况下能够最敏捷地的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但是在整个金融系统出现危机,市场处于“休克”的状况下,这个会计准则往往会让企业雪上加霜。会计准则进行调整之后,企业减记的压力减小。对于银行来讲,它们可以拿出更多资金投放到信贷市场,这对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恢复都有积极意义。放宽按公允价值计价只是一个临时的措施,如果金融危机结束,美国经济恢复正常,会计准则很可能会重新调整回来

华尔街著名投资专家李戍民:

逐市定价会计准则的修改,对资本市场的信心是一个巨大的提振。但这解决不了引发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本性问题,所以未来的前景如何,只能进一步观察。

德勤北美公司会计师李粤:

FaSB所制定的会计准则一直有大量执行上的困难与漏洞,这次的修改缺乏实际执行的可能性。修改后的准则允许金融机构在证明“市场不流动,价格不正常的情况下”可以有别的估价方法,问题是,你如何证明某个市场是不流动的?价格是不正常的?每个定义的口径是不・样的,每个模型的假设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有了金融机构可以进行操作的空间。

长江商学院教授刘劲:

计量就像拿尺子量长短,拿任何一个尺子量都会有误差。公允价值在所有的计量方式里,目前是最好的选择。使用模型评估公允价值的话,就存在很多的假设。有了假设之后,算法一般是有规律的,审计师也会来评估。但假设本身可以做很大的文章。对风险的判断最终是一个在经济理论上的判断。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

当前应当重新审视随行就市的会计准则,即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方式,这种成本计量方法有明显的“亲经济周期”效应,就是在经济繁荣时期,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夸大金融机构的资产价值,从而加大经济运行中的泡沫。一旦市场出现危机,经济进入下行通道,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会使金融机构出现大量未发生实际现金损失的账面损失。这些账面损失会扭曲投资者预期,形成恶性循环,即价值下跌、资产降低、恐慌性抛售、造成价格进一步下跌,给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资产损失。我们并不是抛弃公允价值的方法,但是国际会计准则应该改进,缓解这种“亲经济周期”的效应。

会计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会计行业借鉴经验应对金融危机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4月16日举行的2009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地区政策论坛上表示,中国和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共同经验是树立信心、明确取向、制定措施和抓好落实,这些经验同样适用于会计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王军在此次论坛上作主题演讲时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秩序和金融体系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也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提出了值得研究的崭新课题。会计行业要在危机中求生存、谋发展、拓领域。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地区政策论坛由澳大利亚国库部提议创办,旨在促进亚洲、大洋洲国家交流会计准则制定和国际趋同方面的经验,并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提出意见和建议。

财政部会计信息化工作指导意见

财政部近日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对会计信息化发展提出指导意见。财政部规定,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是:力争通过5到10年左右的努力,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包括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分类标准),基本实现大型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与经营管理信息化融合,进一步提升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便于不同信息使用者获取、分析和利用,进行投资和相关决策;基本实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客户的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进一步提升社会审计质量和效率;基本实现政府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的信息化,进一步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和监管效能。通过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审计

国家审计署今年第1号审计结果公告

国家审计署4月17日2009年第1号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布2007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整改结果。截至2008年10月底,各被审计单位已追回或归还被挤占挪

用的资金267.73亿元,根据审计建议完善各项制度规定158项;审计发现的116起涉嫌违法犯罪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查处后,已有30人被依法逮捕、或判刑,117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防止企业经营风险转化为审计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4月7日《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服务经济发展大局促进行业平稳发展的意见》,要求注会行业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执业风险管理,防止企业经营风险转化为审计风险。中注协要求注会行业要切实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及当前环境对其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谨慎评估审计风险,包括确定可能需要重点考虑的领域。其中重点关注:采用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情况是否进行了恰当反映;大额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是否合理;企业自主作出的会计政策变更是否有足够依据;企业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如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长期合同的完工百分比等,是否合理。中注协还要求注会行业要密切关注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风险和由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

2009年企业审计具体规划出台

在4月8日召开的企业审计培训班上,副审计长余效明介绍了2009年企业审计的主要工作任务:一是组织开展中央企业金融衍生品业务情况专项审计调查,从体制、机制层面上提出加强金融衍生品业务的监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建议;二是组织开展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影响状况专项审计调查,重点关注财政、金融、税收和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情况;三是组织开展11户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四是组织编写《国有企业审计指南》;五是组织建设中央企业数据库,归集包括基础资料、测评数据、财务数据、行业数据和审计数据在内的企业数据。

税收

国家税务总局推行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信息系统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推广应用汇总纳税信息管理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141号),决定,2009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应用汇总纳税信息管理系统。国家税务总局要求各地税务机关高度重视,全面推行总分机构信息管理系统。国家税务总局强调总分机构信息系统是针对总分机构分属于不同税务机关管理、税款分配相关要素和管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为加强税收管理所采取的有效措施。系统主要作用是促进总机构税务机关和分支机构税务机关的管理信息能合理有效比对,实现跨地区总分机构之间、国税地税之间、税务机关上下级之间的各类征管信息、申报信息等相关信息及时实时交流,督促企业真实准确核算,防止税款流失。

国家税务总局明确保税物流中心相关税收问题

国家税务总局已于近日下发通知,明确保税物流中心及出口加工区功能拓展相关税收问题。经国务院同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等23家保税物流中心。同时,为稳步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国家有关部门允许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和开展研发、检测、维修业务。通知称,境内货物进入保税物流中心的,视同出口,实行出口退(免)税政策;保税物流中心内货物进入境内,视同进口,依据货物的实际状态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并按照进口的有关规定征收或免征进口增值税、消费税。

国内

重组式股改对价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因重组式股改被成都市武侯区地税局追索2561万元企业所得税的St博信日前公告称,国家税务总局已经认定,上市公司因股权分置改革而接受的非流通股股东作为对价注入资产和被非流通股股东豁免债务,不是企业收入,不存在缴纳所得税问题,上市公司应增加注册资本或资本公积。法律界人士表示,这表明国税总局基本认同非流通股股东作为对价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和豁免债务的行为是一种追加投资行为,其不构成收入的观点。在国税总局出具明确意见之后,此类重组式股改对价上市公司应该将不再受到可能遗留的所得税问题的困扰。

政策法规

财政部要求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应对金融危机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企业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能力,财政部近日了《关于当前应对金融危机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意见》(财企[2009]52号),对进一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有关重要事项提出要求。财政部要求企业要充分认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切实加强企业金融衍生品投资管理,改进和加强企业对外担保业务管理,切实强化企业应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管理,着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和控制,积极缓解企业库存压力,重视加强企业现金流管理,调整完善企业财务战略,注重加强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和预测,积极贯彻落实各项财税等政策措施,切实加强企业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财政部 加强扩大内需投资财政财务管理

财政部日前发出《关于加强扩大内需投资财政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强调,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扩大内需投资财政财务管理,切实提高投资效益;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将按规定严肃处理,性质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项目投资的预(结)算、决算审核及跟踪问效,对重点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要严格投资预算执行,从严审查项目结算、竣工决算,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得规范、安全和有效。督促和指导项目主管部门或单位,认真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制度,健全内控制度,执行规定标准,从严控制建设成本。

发改委 重点鼓励五大领域对外投资

在4月22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副司长刘洪宽表示,发改委将重点鼓励五个重点领域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一是将进一步加大境外石油、天然气和重要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合作开发力度,拓宽境外资源合作的渠道和领域;二是开展海外科技智力合作,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欧美等境外科技资源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三是开展先进制造业领域对外投资;四是支持对外基础设施投资合作;五是中国的金融、电信、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有实力的企业相对比较集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从事分销、银行、基金管理、航运等服务。

金融

央行 明确金融债发行管理操作规程

为进一步规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行为,4月13日央行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自2009年5月15日起施行。《规程》指出金融机构申请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金融债券,要按照《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的要求向央行提交申请材料,并提交《金融债券发行

登记表》;金融债券以协议承销方式发行的,主承销商应提交尽职调查报告。对于金融债券的承销方式,《规程》要求发行人应组建承销团,金融债券的承销可以采用招标承销或协议承销等方式。《规程》提出,以定向形式发行金融债券的,应优先选择协议承销方式。定向发行对象不超过两家,可不聘请主承销商,由发行人与认购机构签订协议安排发行。

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问题有望缓解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司副司长孙鲁军表示,外汇局将积极研究出台相关外汇政策,缓解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问题。外汇局将在总结境外放款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放宽境内机构对其境外成员企业进行境外放款的条件,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企业使用其自有外汇资金和人民币购汇对其境外投资企业进行放款。简化境外放款的审核程序和环节,促进投资便利化,进一步缓解境外投资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境外企业发展壮大。外汇局还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体制,健全境外投资项下跨境资金流入出的统计检测和预警机制。

银监会提示银行关注票据融资和地产信贷风险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监会)4月15日召集会议,提示银行类金融机构负责人高度关注信贷高速增长背后蕴含的风险,其中包括票据融资风险和房地产信贷风险等。银监会还提示商业银行关注地方政府背景贷款所面临的潜在风险,以及集团客户风险和大案风险。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今年前3个月每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接连突破人民币万亿元,引发人们对于贷款风险的担心。我国前3个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总计4.58万亿元,已是政府今年新增贷款目标下限的92%。为增加信贷对投资的支持力度以刺激经济增长,我国将今年的新增贷款目标设定在人民币5万亿元以上。

会计

FaSB:公允价值指南主攻透明度

日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针对有争议的3项工作人员立场公告(FSp)的最终版本,以完善公允价值使用指引和信息披露要求。第一项工作人员立场公告是财务会计准则公告(FaS)157-4关于“在资产或债务大幅下降时计算公允价值及确定无序交易”的办法,该公告提供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指南,使其更加符合FaSB第157号规定中关于公允价值的要求。第二项是FSpFaS107-1和apB28-1关于“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临时披露”的办法,该公告增加了公允价值披露的频率,从而提高了财务报告的一致性。第三项是FapFaS115-2和FaS124-2“确认及上报非临时减损”的指引,这项指引旨在提高证券损失减损核算的透明度和一致性。此3项工作人员公告将从2009年6月15日起生效,各机构也可从3月15日起提前执行。

CFa调查:会员普遍支持采用全球统一会计准则

4月22日,全球性投资专业人士会员组织CFa协会公布就统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向全球会员进行调查的结果。91%的回应者赞同全球企业在编制一般用途的财务报表时采用统一的会计准则。64%的回应者认为企业应采用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保留对准则作出调整或宽限的权力。有关美国计划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取代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的讨论仍在进行中。CFa协会通过电子邮件向全球会员进行调查,以征求对在全球采用高标准的单一会计准则之意见。

iFaC:支持G20改革全球金融系统目标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日前表示,支持G20伦敦峰会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提高国际金融系统透明度的改革方案。iFaC执行总裁伊恩・鲍尔指出,会计界在这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iFaC将继续积极向G20伦敦峰会提出建议。iFaC的建议包括,在所有国家采用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G20提供充足的资源开发和传播国际准则实施指引等。在此基础上,iFaC进一步建议:通过实施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强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透明度良好实务汇编》的作用;支持目前不存在职业会计组织的国家建立治理良好的职业会计组织;继续支持世界银行开展的遵守准则和规章的报告(RoSC)项目;为在涉及公众利益实体工作的高级财务人员制定一套国际性的、原则导向的胜任能力标准;G20确保其制定的措施能够支持小型企业的发展。

审计

普华永道审计师因萨蒂扬案遭指控

近日,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印度成员所的两名审计师因萨蒂扬公司会计舞弊案而受到指控。萨蒂扬公司是印度第四大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该公司因卷入严重的会计舞弊而被称为“印度安然”。同时被的还有萨蒂扬公司的创始人、前任董事会主席马林加・拉贾等高管。普华永道印度成员所对于该所审计师遭受指控表示了惊讶和失望。在一份声明中,该所表示:“马林加・拉贾及其同伙所进行的会计舞弊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并实现了其绕过审计程序的目的。负责萨蒂扬审计业务的两名合伙人以及普华永道印度成员所都是此案的受害者。”在年初萨蒂扬公司会计丑闻爆发之后,普华永道宣布对其印度所的组织架构进行重大调整,具体举措包括:成立了一个5人顾问委员会;任命新的风险管理主管;组建新的审计团队;更换了印度所的管理层。

印度政府将严查外国审计公司

印度特许会计师协会(iCai)目前已向印度政府企业事务部提议,要求印度政府企业事务部好好过问一下那些与印度本土公司过从甚密,并为印度提供审计服务的外国公司在印度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外国公司通常与印度本土审计公司签订合同便可执业,并能轻而易举地管理跨国公司商务合同。iCai称,印度政府企业事务部应该彻查外国公司如何在印度“越过管制”提供审计服务。协会主席尤塔姆・普拉卡什・阿加瓦最近与印度政府企业事务部联合秘书吉特什・科斯拉共同举行会议,讨论外国公司如何与印度本土公司建立联系,它们所签署的协议是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相关规定,外国公司不能在印度开展审计与认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