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7:58:41

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篇1

比如XX市XX重点工程项目,2007年10月经公开招投标施工方中标承建,2008年1月开工,2009年4月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在合同履行期间,建设方与施工方因建筑市场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以及变更工程量等问题,进行了多次协商,并于2008年9月针对以上问题,对原施工合同约定的价款进行调整,形成会议纪要一份。2010年1月,施工方提交了竣工结算文件。政府结算审核过程中否定了该会议纪要的部分内容,要求严格按原施工合同执行,最终建设方按政府结算审核的价款(12302万余元)支付了相应款项。2013年4月,施工方诉至当地法院,其中一项诉求:要求建设方按会议纪要内容结算(12836万余元,比审计结果多出534万元),支付相应款项。法院在审理过程中查明:1、建设方对此会议纪要的真实性无异议;2、双方的施工合同竣工结算条款仅对审计的时限做出了约定,并未提及以政府审计结论为准。相对此案的争议焦点有两点:一是建设方与施工方形成的会议纪要是否违反招标投标法的相关规定,是否有效?二是工程竣工结算以建设方自行认可的结算价款为准,还是以政府相关部门的结算审核为准?最终法院认定:建设方与施工方2008年9月形成的会议纪要本质上系补充协议,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中规定的“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其规范重点在于合同的订立阶段,对于此后合同履行过程中确因必要而发生工程变更或者工程量增减等情况时,是否可以变更合同,并非绝对禁止。现双方在合同实际履行过程中根据市场变化等综合因素进行的合理调整,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故对施工方的主张予以认可;而以政府相关部门的审计报告对抗经发承包双方确认的会议纪要,缺乏法律依据,法院不予采信。最终,法院支持了施工方的诉请,按会议纪要内容结算价款。

关于财政审计的法律效力,预算法赋予了财政部门履行检查、监督本级政府基本支出预算执行的职能,但未有更详细的操作条款;而在《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根本未提及财政部门及其下属评审机构;2001年最高院针对发承包双方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意见为:“审计是国家对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不影响建设单位与承建单位的合同效力。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应以当事人的约定作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即只有合同明确约定以审计结论作为结算依据才能将审计结论作为判决的依据。故结合以上案例及最高院的解释,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系对工程建设单位的一种行政监督,即使项目依法必须经国家审计机关审计,也不能认定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可以成为结算的当然依据,因司法体系对结算条款的约定有较为严苛的要求,故在工程合同中,当事人对接受行政审计作为确定民事法律关系依据的约定应当明确具体,否则约定形同虚设。

《2013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约定:“发包人在收到承包人提交竣工结算申请书后28天内未完成审批且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发包人认可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申请单,并自发包人收到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申请单后第29天起视为已签发竣工付款证书”;住建部的《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规定:“国有资金投资建筑工程的发包方,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对竣工结算文件进行审核,并在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的约定期限内向承包方提出由工程咨询企业出具的竣工结算文件审核意见,逾期未答复的,按照合同约定处理,合同没有约定的,竣工结算文件视为已被认可……国家没有规定的,可认为其约定期限为28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当事人约定,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按照约定处理。承包人请求按照竣工结算文件结算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所以,发包人未在约定的时间内审核完毕,可能要承担“逾期不答复即视为认可对方提交的竣工结算文件”的不利法律后果。

所以,为了避免以上两种情况发生,首先要完善合同条款,在招标文件和合同的相关条款中明确约定以财政评审的审核结论作为竣工结算的依据,并约定发包人的结算审核期限不包括财政评审的审核时间,而且需明确当发包人逾期完成结算审核时,不得视为发包人已认可承包人提交的竣工结算文件。

其次,要提倡全过程跟踪审计。现在结算审计多为事后审计,容易因对项目不了解而对争议事项理解错误和拉长审核时间;另外,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有关工程价款的争议事项,多半被搁置,留待结算时一并解决,这就导致可能因争议不下而造成结算被无限期拖延,也影响了工作效率。实行全过程跟踪审计可避免这些问题,审计人员或者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造价咨询企业对工程造价从项目决策开始到项目竣工结算进行全过程动态跟踪审计,也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就积极及时的解决那些可能会影响到结算的争议事项,可大大提高审计的效率和准确性。

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篇2

    上诉人(原审被告)沈阳市某区教育局。

    一、案件基本事实

    本院经审理查明,1993年7月20日,沈阳市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与沈阳市某区教育局签订了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其主要内容为,由众城公司承建某区教育局电教馆工程,建筑面积为1400平方米(砖混)3-4层,工程总造价暂定为六十万元,最后以竣工结算为准。承包范围土建、水暖、电气等,开工日期为1993年8月1日,竣工日期为1993年11月30日,质量等级为优良。工程款支付按形象进度拨款,某教育局不按时付款应承担工期顺延的违约责任。众城公司实行工程总承包,某教育局在工程竣工后15日内结算,并支付完工工程款,某教育局如不能支付完工工程款,按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利息。合同签订后,众城公司即按时开工,在施工过程中,因双方因素,造成工程多次停工,工期顺延,直到1996年6月4日竣工并验收合格,双方于1997年4月1日签订《建行决算电教馆工程》,其主要内容为,电教馆工程总造价为98.1万元,付给乙方(xx公司)工程款63.5万元,甲方(某教育局)购材料费19.3万元,欠乙方(xx公司)工程款15.32万+292元,并注明收尾工程及其它,验收后完工按工程规定办。甲方接收电教馆。甲方签字“张某”、乙方签字“陈某”。之后,某教育局又按该协议给付xx公司工程款11.5万元。1999年5月xx公司认为该决算时没有考虑到材料价差,向原审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被告立即给付原告按结算单尚欠的拖欠工程款45000元;给付原告垫付款、材差款25540元、46733元;给付原告滞纳金64387元并承担本案诉讼费。原审法院作出(1999)于民初字第1094号民事判决:某教育局给付xx公司工程款35000元,xx公司不服,上诉至本院,本院委托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证据鉴定中心,辽宁华联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对该工程造价进行评估,认定工程总造价为890995元。本院以工程结算额与一审法院判处的数额相互矛盾,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为由,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在重审期间,原告xx公司的诉讼请求为请求依法判令被告给付工程款30000元及滞纳金,在庭审中变更诉讼请求,要求被告给付所欠工程款175799.6元、给付实验室款30000元及支付同期的利息。原审法院在重审中,根据xx公司的申请,委托沈阳市建设工程预算审查中心对该电教馆工程进行了全面的评估鉴定,认定该工程总造价为1015166.27元。

    上述事实,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1997年4月1日《建行决算电教馆工程》结算单、竣工验收报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并经庭审质证,本院予以确认,在卷佐证。

    二、原审法院的认定与判决

    原审法院认为,原、被告所签订的建设施工合同有效。工程期限虽顺延至1996年6月4日,但双方均无证据表明系对方过错所致,本院无法认定其违约责任,应视为双方均同意合同履行期限的变更。因此,在工程竣工并验收后,被告应按合同约定在15日内结算工程款,逾期承担违约责任,依据沈阳市建设工程预算审查中心的工程造价鉴定结论和被告提供的给付工程及垫付材料款的有效票据,被告实欠原告工程款161832.41元。

    原审法院判决:1、被告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一次性给付原告工程款161832.41元,并自1999年6月19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支付利息,直至付清全部欠款之日止;2、驳回原、被告其他诉讼请求。

    三、上诉人的上诉请求及被上诉人的答辩理由

    宣判后,xx公司不服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其主要上诉理由为:1、原审认定“被告垫付部分施工材料及水电费计188333.86元”与事实严重不符。要求重新审计质证;2、2000年本案在上诉期间,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委托辽宁华联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对工程造价进行了评估,但评估费30000元是上诉人xx公司垫付,原审法院对此未作判决。请求判令某教育局给付xx公司评估费30000元。

    某教育局不服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其主要上诉理由:1、上诉人认为原审法院重新委托沈阳市建设工程预算审查中心评估鉴定无效。因该鉴定单位不具有合法资格。另外双方对该项工程已于1997年结算并协商为981000元。xx公司的诉讼请求也称尚欠45000元;2、原审法院认定上诉人已付工程款数额错误。1997年4月1日的双方结算协议已明确在此之前已给付635000元并垫付材料款193000元,尚欠工程款153000元。1997年4月1日以后,某教育局又给付xx公司115000元,故某教育局共给付946000元,尚欠35000元;3、关于利息问题,原审法院判决某教育局从1996年6月17日支付利息没有依据,因为工程于1997年尚未完工,且质量有问题,xx公司应赔偿其经济损失。

    四、二审法院的认定与判决

    二审法院认为,xx公司与某教育局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遵照履行。xx公司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施工后,某教育局未完全履行给付工程款的义务,应承担违约责任。关于工程款的数额,1997年4月1日xx公司的施工负责人陈某与某教育局的工程负责人张某对电教馆的工程经过协商进行了确认,即电教馆工程总造价为98.1万元,付给乙方工程款63.5万元,甲方购材料费19.3万元,欠乙方工程款15.32万元+292元。在此之后某教育局又给付xx公司工程款11.5万元,对该数额双方均无异议。据此某教育局应给付xx公司尚欠的工程款38492元及利息。关于工程竣工的时间,因双方主张的时间不一致,应以有关部门出具的竣工验收报告为依据。依据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约定,某教育局应在工程竣工后15日内决算,并支付工程款,逾期支付按银行贷款利率支付利息,因该项工程的竣工时间为1996年6月4日,故某教育局应从1996年6月20日起按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向xx公司支付利息。关于上诉人xx公司提出的应由某教育局承担评估费30000元之主张,因在原二审审理期间,二审法院是依据xx公司的申请进行的委托审计,该审计报告未进行庭审质证,另外xx公司在第一次的诉讼中依据双方1997年4月1日的结算单明确要求某教育局给付其尚欠的工程款45000元及垫付款、材料差,而且在审理中xx公司自认某教育局欠其35000元工程款。在1997年4月1日的结算单具有证明力并能作为定案依据的情况下,xx公司仍然申请审计,该风险应由其自行承担,即评估费30000元应由xx公司承担。本案在重审期间,xx公司仍然申请原审法院委托沈阳市建设工程预算审查中心对该项工程的造价进行鉴定,并发生3000元鉴定费,故该项费用也应由xx公司自行承担。关于xx公司提出的原审法院认定的垫付部分施工材料及水电费188333.86元与事实不符的主张,因在原审法院审理中,xx公司对该数额已认可,另外在1997年4月1日的结算单中对某教育局所供材料一项双方已达成共识,即应以193000元作为定案依据,原审法院认定的数额欠妥,应予以纠正。关于xx公司提出的1997年4月1日双方签订的结算单因无单位公章,陈某无权代表公司签字,应认定其无效的主张,经审查,陈某为xx公司施工该项工程的负责人,该施工活动均是由陈某组织, 1997年4月1日的结算单虽然未加盖xx公司的印章,但陈某的行为应为职务行为,对xx公司主张结算单无效的请求不予支持。故本案应以1997年4月1日的双方结算作为定案依据。关于xx公司提出的要求某教育局给付其垫付款、材料差价款的主张,因没有任何证据予以支持,故对其该项请求不予支持。另外,xx公司在重审期间诉讼请求为请求判令被告给付工程款30000元及滞纳金,在庭审中变更诉讼请求为175799.6元,但其提供不出计算的依据。对xx公司变更后的诉讼请求亦不能支持。关于上诉人某教育局提出的关于工程双方已于1997年4月1日进行结算,双方认可为981000元扣除已付款及材料款应为35000元的主张,经查,依据1997年4月1日双方签订的结算单,及在此之后某教育局又给付xx公司115000元的事实,现某教育局尚欠xx公司38492元,某教育局应履行付款义务。原审法院对双方签订的结算单不予认定缺乏法律依据,应予以改判。关于某教育局提出的工程质量有问题,不同意支付利息的主张,因其未提出反诉且没有证据证明,另外该工程已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依据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约定,某教育局应从1996年6月20日起向xx公司支付尚欠款的利息,对某教育局该项主张不予支持。综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二)项之规定,判决如下:一、、撤销原审法院(2001)于民初字第360号民事判决;二、某区教育局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15日内给付沈阳市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款38492元;三、某区教育局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15日内给付沈阳市xx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款38492元之利息(从1996年6月20日起至给付之日止按照中国建设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案件受理费一审5120元、二审10240元,xx公司承担8240元、某教育局承担2000元;鉴定费33000元由xx公司承担。

    五、对本案的分析

    当前,在审理建筑工程合同纠纷中,经常遇到当事人对已经达成的工程结算协议反悔,要求鉴定重新确定工程款的情况,对这类纠纷是否需要重新鉴定,鉴定结论与结算书确定的工程造价不符应如何处理,是房地产审判中一个亟待明确的问题,本案的审判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关于结算单效力的认定

    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强,且又复杂、细致的民事法律行为。因它直接关系到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具体经济利益,一般情况下,对于结算行为应有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特别授权。如果当事人在合同中对结算的方法、程序、期限、效力等方面有约定的,应从其约定;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则应结合实际,认真审查双方结算行为的效力。如果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达成了结算协议,并加盖双方单位的印章,或经法定代表人签字,法院应尊重双方的约定,承认其效力;对于未加盖双方单位的印章或经法定代表人签字的结算协议,则应看该结算行为是否得到了单位的事后追认。 《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规定“ 没有权、超越权或者权终止后的行为,只有经过被人的追认,被人才承担民事责任。未经追认的行为,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

    本案中,1997年xx公司的施工负责人陈某与某教育局的施工负责人张某签订《建行决算电教馆工程》结算单,是在建行决算报告的基础上签定的,虽然未加盖双方单位的印章,但陈某、张某均是双方该项工程的施工负责人,而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关工程方面的确认事项也是由二人签字,且双方均按该结算单进行了履行,证明xx公司对陈某的结算行为是知道和认可的,构成了无权的事后追认。xx公司在诉讼初期并未否定该结算单的效力,而只是认为该结算单没有考虑到材料价差。故二审法院认定该结算单有效,应作为双方对该项工程进行结算的依据是正确的。

    2、结算单确定的工程造价与鉴定结论不符应如何处理

    根据法律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自愿原则是国际上公认的一项私法原则。当事人在平等、自愿基础上,通过友好协商达成的协议,只要其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对双方即具有约束力,任何一方不得随意终止和撤销。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的时候也应按合同约定来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当事人意识自治原则是新合同法最突出的变化。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当事人有约定从约定,没有约定,依法律,没有法律规定,依法律原则,从习惯,这是合同法所体现的原则。《建筑法》就建筑工程造价问题也有相应的规定,《建筑法》第十八条规定“建筑工程造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发包单位与承包单位在合同中约定。公开招标发包的,其造价的约定,须遵守招标投标法律的规定。”

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篇3

近年来,笔者所在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需要预算、结算、竣工决算审计的,像雪片似的飞入审计部门,即使现有5名政府投资审计人员完全“5+2”“白加黑”工作,也不能完成当前繁重的投资审计项目。少数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因资料不齐形成“审计时间过长”,甚至盛传“没有审计报告无法拨款”,形成“项目资金结存闲置滞留”等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对此,审计部门尤其是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统筹考虑,采取措施,妥善处理。

一、深刻认识审计监督职能与民事法律关系的冲突

一是以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依据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的界限,超越了《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的审计监督职能,也与合同双方平等自愿原则相矛盾,在实践中也出现诸多问题,有的甚至损害了施工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特殊的承揽合同,应当受《合同法》调整。双方当事人要不要明确以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是民商事契约的自由表现,无须政府引导,用行政行为去干涉民事行为。这种以公权介入私法在我国基本建设市场将会引起波动,其后果令人担忧。

三是通过地方立法强制要求将审计结果运用于民事合同的价款结算,实际上是以行政定价代替市场定价,而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之间是一种行政监督关系,审计机关没有对具体交易行为进行定价的权力。《合同法》把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等作为从事民事活动、订立合同的基本原则,此规定违背了《合同法》规定的平等自愿原则。

在司法实践中,针对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此问题的请示,最高人民法院就有明确答复。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

二、依法审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载体和体现

一是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职责,全面准确落实地方审计法规规定的工程预决算审计内容,决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更不能仅关注造价审计,而不及其余,尤其不能使审计部门陷入拨付款的程序性摆设。

二是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法治思想。审计部门要聚焦主业、举轻若重,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程序地实施阳光执法,开展包括建设程序在内的全方位审计执法监督,跳出针对工程造价审计的具体事务。要客观求实,把审计的监督职能落到实处,充分的发挥审计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基础保障性作用。

三、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是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预算编制、结算、竣工决算造价审核工作,要按照规定标准和尺度分类实施,使有造价资质的单位有效参与,激发造价市场主体积极性、创造性。依据《南阳市人民政府印发<南阳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实施办法>的通知》(宛政〔2016〕11号),实施政府购买中介服务。

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篇4

1.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概念和特征

1.1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概念

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指取得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鉴定人,依据其专业知识,对建筑工程诉讼案件中所涉及的工程造价纠纷进行分析、研究、鉴别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

1.2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特征

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鉴定对象是与造价有关的工程事实,诉讼当事人一般有承发包双方,有的涉及分包人。由于建筑工程生产周期长,生产过程复杂,定价过程特殊,所以鉴定涉及材料量大,内容多。

2.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决定了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合法性,也决定了诉讼案件的审判质量和客观公正。由于目前我国法律对民事诉讼中的工程造价司法鉴定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并无明确的规定,而司法实践又迫切需要有鉴定人员所共同遵守的工作准则,因此,法律界人士和造价咨询业人士在实践中总结了从约、取舍、合法、独立、公正和回避等六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也实际指导和规范着鉴定人的造价鉴定行为,为鉴定结论的客观、公正、科学提供保证。

2.1从约原则:是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重要的基本原则,即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鉴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依法保护发承包双方权益的法律文件,是进行工程造价结算及司法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是发、承包双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对于主要条款的约定对于司法鉴定结果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有关工程结算的条款,同一个项目对于工程结算的条款约定不同,鉴定结果也不同。而作为建设施工合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同价的构成明细,也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本人曾经亲历了一个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案例,建设施工合同约定结算方式为图纸范围内合同价一次性包死加变更签证。可作为合同价的附件——合同价的构成明细却未与合同一同装订,只有一个预算总价的汇总表。承包人说自己曾经报送给发包人工程预算书,发包人拒不承认。而由于各种原因承包人并未按图全部施工完成,只完成了主体工程,部分室内装修及外立面装修未施工。建设方坚持要求以按实结算的方式对该已完部分工程进行审核,并要求重新计算工程量及重新套价。而承包方则认为应该按照合同,用合同价扣减未施工完成部分造价的方式进行结算。如果按正常方法套价计算,这两种结算方式应该不存在多大差异。但承包方坦承在报价时存在不平衡报价,主体部分报价较高,装修部分报价偏低。因此建设方与承包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坚持按自己要求的方式进行结算。作为鉴定人,首先要坚持从约原则,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鉴定。即按照合同应以合同固定总价扣减未完部分工程造价,可未完部分报价多少呢?合同中没有附报价明细。承包方在时提供的预算价,发包方也不认可。参加法庭质证时,法官要求承包方提供证据证明他们提供的预算价就是当时签订合同时的合同价的构成明细,如果不能提供证据证明他们提供的预算价就是当时签订合同时的合同价的构成明细,即要求鉴定人根据图纸做一份完整的预算书,用合同价与预算书的造价的差来计算下浮比例,然后再计算出实际施工完成部分的造价,乘以之前计算出的下浮比例。承包人回忆当时签订合同时,因为与发包方是朋友,也没有进行正式的招投标,只是发包方叫他们做了一份报价,双方约谈后签订的合同。而在签订合同之前,承包方曾经就商谈确定后的合同价对应的预算书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给了发包方总经理。法官当即宣布去机房查看邮件记录,经查看,在合同签订前3天,承包方确实发送了一封附件为该工程预算书的邮件,且各部分造价与合同预算总价汇总表一致。而邮件的接收者也被证实是发包方总经理的邮箱地址。由于邮件发送时间与合同签订时间相符,其附件与合同价一致。因此法官采纳承包方的意见,认可邮件附件的预算书为合同价的构成明细。至此,鉴定人才得以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鉴定。由此可见,作为建设施工合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同价的构成明细也相当重要,它是保障双方顺利履行合同的切实可行的依据。

2.2取舍原则:有些情况下,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不够充足,或者因案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致使建筑工程司法鉴定难以得出确定的结论时,鉴定人应结合案情按不同的标准和计算方法,作为鉴定机关的意见提供当事人进一步举证,并根据证据能否成立给出不同的数据,让法官根据庭审和评议对鉴定结论进行取舍,这便是建筑工程司法鉴定的取舍原则。从另一个角度讲,鉴定人不是法官,鉴定人只是针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已有材料形成一份供审判人员裁判的证据,鉴定人不能取代审判法官。因此,在鉴定时如遇到需要定性方可判断或现有证据有矛盾难以作出确定判断时,鉴定人只能结合案情按不同的标准或计算方法,根据证据成立与否出具不同的结论供审判人员选择。

本人曾经亲历了一个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案例,其中有一项争议是关于厂房增加高支模的措施费用,合同中没有相关条款。施工单位提供了经过专家论证批准的高支模方案,而建设单位提供了整改通知单,证明施工单位没有按照专家论证批准的高支模方案进行施工。工程已经竣工,现场无法考核是否按专家论证批准的高支模方案施工。此时,鉴定人只能依据高支模的方案计算出数据提供给审判人员,而该费用是否能够计取则由审判人员来裁决。

2.3合法原则: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合法原则体现在:

(1)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是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规定,经过省级以上司法机关登记,取得司法鉴定实施权的法定鉴定机构,或按规定程序委托的特定鉴定机构,司法鉴定人必须是具备规定的条件,获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的自然人。

(2)鉴定对象必须是法律规定的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法律未作规定的专门性问题不能作为司法鉴定对象,且鉴定材料的来源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

(3)鉴定程序合法性,包括司法鉴定的提请、决定与委托、受理、实施、补充鉴定、重新鉴定、专家共同鉴定等各个环节上必须符合诉讼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4)鉴定的步骤、方法应当是经过法律确认的、有效的,鉴定标准要符合国家法定标准或部门(行业)标准。

(5)鉴定结果的合法性,主要表现为司法鉴定文书的合法性。鉴定文书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文书格式和必备的各项内容,鉴定结论必须符合证据要求和法律规范。

对于合法原则,根据本人多年鉴定的体会,提醒在鉴定时要注意一点,在建筑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中,所有的资料应从司法机关获得,因为从司法机关获得的材料通常情况下已经经过了双方的确认,在司法程序上有交换证据的要求,这样的资料比单纯某一方提供的资料更有效力。在司法鉴定过程中补充提供的资料,也应由当事人提交给司法机关,由司法机关再转交给鉴定人。鉴定人不应随意接受原被告双方任何一方擅自提供的材料。鉴定人所作出鉴定结果一定要依据充分,有法可依,有规则可循。要注意措辞的严谨,不能用大概、可能等模糊的语言。

2.4独立原则:当事人双方无法提供全面有效的证据来支持己方的主张或否定对方的主张时,鉴定人应当不受当事人的干扰,本着独立的原则利用工程造价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鉴定工作。

2.5公正原则:鉴定人要对案件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鉴定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平等对待,对双方提供的证据客观、公正地作为鉴定的依据,不能因当事人的地位差异适用不同的标准。

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篇5

论文关键词:施工索赔,措施,制度

工程项目施工索赔通常是指承包商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根据法律、合同规定及惯例,对并非由于自己的过错,而应由对方承担责任的情况所造成的损失,向对方提出给予补偿或赔偿的权利要求。许多国际工程项目通过成功的索赔,可以创造出利润达到工程造价的10%~20%的经济效益。

一、目前我国施工索赔的现状

施工承包单位对施工索赔没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没有将施工索赔管理纳入整个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过程中。施工索赔意识薄弱,在出现问题时才开始研究合同中的索赔条款,收集所需施工索赔的原始依据,从而陷入施工索赔的被动局面,影响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另外对施工索赔的方法、程序不明确,施工索赔的工期、金额计算不规范、不科学。施工索赔法制、法规不健全,当施工索赔事件发生时,一些施工单位考虑到与业主、监理单位的进一步合作,往往不敢提出索赔。实际上施工索赔的发生,不仅是一个索赔意识或合同观念的问题,从本质上讲,索赔也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以法律和合同为依据的、合情合理的卫法行为,是一种正当的权利要求。

二、加强施工索赔管理,提高索赔效益的措施

1.强化施工索赔意识,重视索赔证据的收集与管理

索赔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施工索赔的原始依据和证据,承包商必须重视做好这一基础工作,否则索赔无依据,索赔不可能成功。在合同签订之日起,直至合同执行的全过程中,在项目经理负责下,仔细研究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对在施工中发生的一切记录,包括所有的合同标书文件、合约图纸等都应科学归类和管理,保存入档,形成一个清晰反映整个工程全过程的数据库,为索赔及时提供全面、正确、合法有效的证据,为索赔金额提供计算依据和基础数据。

2.正确、合理地计算索赔金额

(1)费用索赔的计算。①实际费用法,是以承包人为某项索赔工作所支付的实际开支为根据,向发包人要求费用补偿;②总费用法,又称总成本法,就是当发生多次索赔事件后,按实际总费用减去投标报价时的估算费用计算索赔金额的一种方法;③修正的总费用法,是在总费用计算的原则下,对其索赔项目进行的修改和调整:索赔金额=某项工作调整后的实际总费用-该项工作的报价费用。

(2)工期索赔的计算。主要有网络图分析法和比例计算法。网络图分析法是利用进度计划的网络图,分析其关键线路。如果延误的工作为非关键工作,当该工作由于延误超过时差限制而成为关键工作时,可以批准延误时间与时差的差值计算法比例计算法不适用于变更施工顺序、加速施工、删减工程量等事件的索赔。

3.建立健全施工索赔管理制度

要顺利地开展施工索赔工作,必须全面认识施工索赔,完全理解施工索赔的概念,同时重视对国内外典型索赔实例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加强索赔的前瞻性,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注意采取预防措施,建立健全索赔业务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如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施工进度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组建强有力的索赔专门机构和人员等,将索赔管理纳入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之中,创造各种有利的索赔机会,选择合适的索赔时机,为将来的索赔作好准备,从而规范索赔行为,合理处理索赔业务。

4.加强对施工索赔人员的培养

施工索赔对专业人才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求索赔人员具备丰富的工程技术知识与实际施工经验,又要求索赔人员通晓工程管理、财会、法律与合同知识等,使得所提出的施工索赔具有法律依据和事实证据,并且在索赔谈判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技巧性,使索赔的最终解决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三、结语

加入国际竞争必然会产生经济纠纷。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正当权益、弥补或减少经济损失,必须以法律和合同为依据开展合理、合法的卫权活动。因此,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和法律条文的学习,运用法律武器,规范施工索赔行为,建立施工索赔机制,不断学习和总结索赔经验,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索赔管理水平,达到转移风险、避免或减少亏损。

参考文献

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篇6

中图分类号:D92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5-033-02

公司清算的含义是:在公司根据法律规定而解散的时候,成立专门的清算组,对该公司的债权债务、固有资产等实现全面的清理清算,依法处理整家公司的民事法律行为。纵观整个公司清算的过程,其核心目的在于保护公司职工,债权人以及股东三者的合法权益,进而维护我国社会经济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一、我国现行的公司清算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分析

(一)政府部门拥有随意撤销公司的权力

关于公司清算制度,我国的《公司法》已作出详细的阐述与规定,然而在实践当中,公司停业、被撤销、吊销营业执照等现象并不鲜见,部分公司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基本上不参与年检。如果公司连续两年或以上不参与年检,工商部门的处理形式仅仅是吊销公司的营业执照,大部分的主管部门在履行组织清算工作义务方面均存在明显的不足,保障股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更是无从谈起。

当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进程非常快,无论是产权结构,还是上级主管部门皆趋向多元化,“国家股东机构”应运而生。然而,部分政府部门的权力并不合理,其拥有随意撤销公司的权力,公司一旦关闭,对股东以及债权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公司退出机制形同虚设,对社会经济的利益均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与市场经济所强调的公平、诚实、信用原则背道而驰,扰乱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追本溯源,其原因在于政府部门撤销公司的权力缺乏法律层面的有效约束与限制,并且在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过分干预公司经营行为方面也缺乏必要的禁止性法律规定。

(二)破产清算程序与普通清算程序的界限不清晰

目前我国所实施的《公司法》未能对公司的破产清算程序与普通清算程序进行明确与划分,两者的区别与衔接问题长期缺乏一个权威性的结论。《公司法》(2014年)第189条规定:公司因为无法对到期的债务进行清还而被依法宣告破产的,清算组由人民法院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下组织股东以及相关专业人员成立,对公司实施破产清算。尽管如此,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破产清算程序与普通清算程序的区别是比较大的,普通清算程序可以通过法律依据转化为破产清算程序,而破产清算程序却不能转化为普通清算程序,司法实践的惭怍难度非常大,同时普通清算程序转化为破产清算程序所需的时间比较长,成本也相对较高。清算组对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清算之后,发现公司的实际财务状况根本不具备偿还所欠债务,最终无功而返,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目前破产清算程序与普通清算程序的界限模糊,存在冲突的集中体现。

(三)清算小组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缺乏明确的规定

一般而言,清算小组的清算活动是被允许涉及对外债权的追索诉讼方面的,但是在清算的过程当中,公司的主体资格往往被法官所忽视,而将清算组列为原告或者被告,而相关的司法解释也对此表示赞同。其核心理念在于:清算组的组成目的是对企业法人的债权以及债务等进行清算,针对被终止的企业法人的全部财产进行清理,估价或者是清偿则是其权责的直接体现。如果涉及到被终止的企业法人债权、债务的民事诉讼,清算小组若想要参加诉讼,仅能以自身的名义进行。相关的法律文件也对类似的立场进行了多次的申明,其核心理念在于:如果企业法人未经过清算而被基本撤销,存在清算组的,可把其视为当事人,而如果不存在清算组,那么当事人的身份则由作出撤销决定的机构担任。

二、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司清算制度的有效措施

进一步完善公司强制清算制度,是确保公司清算制度得以深化的关键前提之一,公司强制清算制度作为保护公司债权人、维护公司独立性的有效法律武器,其基本权限在于:在公司的股东,即是清算主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到期之前尚无法履行清算义务的前提下,专业的清算机构通过法律授权,允许对公司实施强制清算,进而保证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与公司的独立性。然而,部分司法案例偏重于以直接的形式面向公司债权人进行清偿工作,而不是通过组织公司,随后进行强制清算的途径,违背了“解散在前,清算在后”的重要法律原则。所以,笔者认为,想要进一步对我国的公司清算制度进行完善,重点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将行政清算程序废除

我国现行的《公司法》行政关系与民事关系的法律界限,直接体现为行政权过分干预民事生活。行政权干预的法律界限在于作出行政决定,主要指的是撤销公司经营许可资格的决定,然后正式启动公司清算的程序,但是在公司具体清算工作方面则不加以干预,债权人与债务人公司的经济关系、债权人与公司股东的民事关系等,政府行政部门均不加干预。如果经过行政解散的公司在规定的期限之内无法完成清算工作,相关人员同样可以寻求司法帮助,政府行政部门也无必要全程介入。

此外,行政机关并不具备组织清算的各方面资源,无法保证干预公司清算工作过程的全程性与有效性。若行政权在公司清算的专业领域使用不当,势必会对民事权利造成一定程度的侵害,而行政机关也会因此而陷入复议与诉讼的尴尬局面。但是,为了对金融风险实现有效的防范,在特殊情况下,政府行政部门介入干预金融机构的清算工作也是有必要的。伴随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政府的职能也必须要转变,公司的主管机关对经过行政解散的清算程序加以主导干预显然是没有必要的,因此建议将行政清算程序废除。

(二)对破产清算程序与普通清算程序加以规范

在公司资不抵债,并且长期无法对到期的债务进行清还,濒临破产的公司应当尽快启动清算程序,业内一般认为企业法人解散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被依法宣告正式破产,可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组织股东以及专业人士成立清算组,开展破产清算工作。一般而言,清算组可以根据法律规定的清算程序,履行自身的职权,如常办理公司注销登记等一系列的手续。但是,如果清算小组在对公司的固有资产、财产清单、资产负债表等进行清理之后,发现公司依旧资不抵债,财务情况不具备清偿债务的能力,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宣告破产的申请。经人民法院裁定之后,允许公司正式宣布破产,清算小组的后续一系列清算工作事宜均由负责审理案件的人民法院接手继续完成。

针对普通清算程序而言,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清算组与公司股东,债权人与法院则扮演监督者的角色。但是在破产清算程序当中,清算事务的执行会受到债权人与法院的直接性干预,这是法律所允许的,在必要的时候,设置可以越过清算组与公司股东,直接行使决策权。基于降低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成本的目的,应当适当提高债权人的受偿比例,对失败公司的既存法律关系进行消灭,同时在编制资产负债表之时,加入公司资不抵债,无法正常清偿债务,允许跟债权人进行协商,继而编制令双方满意的资产负债表与清偿方案。而清算组在依据既定的清偿方案完成债务的清偿工作之后,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裁定终结清算程序的申请。当前,我国的司法领域大力提倡债权人与清算公司通过双方协商的“绿色通道”对债权债务关系彻底进行了断,前提是契约自由。

(三)确立清算小组的主体身份

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民事诉讼的主体是清算工作小组,其法律依据可能在于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法律条款阐述。但是,笔者认为仅以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作为确立清算小组主体身份的法律依据太过苍白无力,法理依据的力度不足。首先,民事关系当中的权利义务承受者与民事诉讼主体均为清算公司,民事主体根本上不存在相互分割的关系,清算公司仍然拥有以自身名义参与诉讼活动全过程的权利。其次,清算组不具备独立性质的法律人格,也不具备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所以,即便清算工作小组有权利与责任保护并管理清算公司的财产,但是其责任财产并不是独立的,所以在清算组败诉的情况下,清算组不具备独立担责的能力。最后,清算工作小组以当事人的身份参与到诉讼活动当中来,最终的仲裁结果均是归清算公司所有。鉴于此,即便是在清算中的公司,其依旧具备法律人格,以及实体法律的行为能力,所以其参加法律诉讼活动的权利是不应该也是不允许被剥夺的。

鉴于此,如果公司成立了清算组,应当由其主要负责人代表公司参加诉讼活动,而如果公司未成立清算组,可由公司的法人代表参加诉讼活动。已经解散了的公司类列为被告的应随时接受人民法院的传唤,如无特殊情况均应到庭。在公司的清算工作并未完全结束的前提下,并且如果尚未办理注销登记的相关手续之前,与公司有关的全部民事诉讼,都应当继续以公司的名义来进行。针对成立了清算小组,以及尚未成立清算小组的公司而言,按照相关的法规规定,可派遣人员参加相关的诉讼活动。

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篇7

关键词:工程结算;结算审核;有效控制

abstract:theconstructionprojectauditsettlement,whichcostadvisorybodytotheemployertosubmitprojectcompletiondataasthebasis,toconductacomprehensivereviewofauthenticityandlegitimacyofthecontractorfortheprojectsettlement,itisanimportantmeanstoverifytheengineeringcost.thispaperintroducestheanalysisofengineeringsettlementauditingproblems,andthendiscusseshowtodotheengineeringsettlementaudit,andputsforwardtherelevantmeasures.

Keywords:engineeringsettlement;settlementaudit;effectivecontrol

中图分类号:te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工程造价结算失真的原因分析

工程造价结算审核中,常发现有工程预算造价多报而失真的现象产生。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1极少数的结算编制人员业务水平不过关,以致计算失真。

1.2建设单位在发包合同及现场签证中用词不严谨而导致结算与实际有出入;施工单位顾虑结算卡得太紧而有意提高结算造价。送审结算是建设单位委托中介机构审核的,中介机构的主观愿望是核减核增的额度来收取业务费,这自然形成施工单位加大水分多报的可能。

1.3现场签证方面。现场管理人员盲目签证,事后补签证,签证表述不清、准确度不够等现象。

1.4工程量计算方面。工程量的计算是依据竣工图、设计变更联系单和国家统一规定的计算规则来编制的,是结算编制的基础。工程量计算误差主要包括在定额中子目录再次计算、计算单位不一致而造成工程量的小数点错位和个人理解不同等。

1.5套用定额方面。对定额中的缺项套用子目或换算的理解有出入、忽略定额综合解释,补换算系数、高套定额。

1.6材料价格方面。主材的型号、材质在设计中不明确:除了规定的材料价格外,还有大部分采用的是市场价,这也影响了结算的造价。

1.7费用计算方面。不按合同要求套用定额,或合同用词不严而导致高套定额。如根据工程类别划分,三类工程高套用二类工程等。

二、控制工程造价结算审核的有效措施

2.1工程结算审核的重点内容。

(1)审计结算编制依据的合法性、时效性和适用范围。结算的编制依据主要有:国家、省、市有关单位的现行定额和文件及取费标准;施工图及设计说明;地质勘测报告及其它相关资料;建设施工合同、竣工图、招标文件、标底、工程量清单、设计变更、签证单等。

(2)审查结算文件的组成和具体项目。检查工程量的计算是否符合计算规则、是否准确;检查分项工程的定额套价是否准确;检查定额缺项工程是否依据有关规定编制补充定额并报经上级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认可;检查工程价格计价方式是否按“结算价=合同价+设计变更价+签证价”进行编制,其计价原则是否依据充分、资料明确、手续完善、价格合理;检查有关计价条款与招标文件是否违反“招标投标条例”;结算范围与合同承包是否一致;检查工程取费是否按施工合同约定及相关取费标准规定计取;检查工程工期质量如有特殊要求,其赶工措施费或优质奖励是否按合同约定计算(标底)或报审结算以及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一致,与现场签订的工程量核定单一致;检查人工、材料、机械和设备的购买价格是否符合市场实际,手续是否完备合法。

2.2工程结算审核的有效方法。

为实现工程预结算的快速审查,就要按照从粗到细、对比分析、查找误差、简化审查的原则,对编制的预结算采用对比、逐项筛选和利用统筹法原理迅速匡算等技巧、方法,使审查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1)分组计算审查法。分组计算审查法是把预结算中的项目划分为若干组,并把相连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审查或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计算的准确程度的方法。

(2)全面审核法。也称为重算法,它和编制预算一样将图纸内容,按照预算书的顺序重新计算一遍,核查每一个预算项目的工程量和定额套用标准等是否有误。在审核中,若能将预算编制人的工程量计算底稿借来,将底稿内容对照图纸逐一复核,就可加快审核速度,也使口径容易统一。这种审核方法适用于工程量小的工程。

(3)重点审核法。是将结算中的重点部位,重点项目进行审核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将预算中工程量小,价值低的项目略而不理,而将主要精力用于审核影响面大的项目。这种审核方法应用的比较广泛,既适用于工程大的工程,也适用于工程小的项目,审核起来比较快,但准确度不如全面审核法。

(4)分析对比审核法。是将工程结算中的一些数据通过分解计算,求出一系列的经济技术数据,审核时首先以这些数据为基础,把需要审核的预算与同类型的或类似的工程预算的一些经济技术数据相互比较,从中分析或寻找问题的一种方法。这种审核方法能够比较快速的反应工程的大概造价,但可信度不是太高,不太容易说服人,准确度也不是太高。

(5)“常见病”审核法。由于预算人员所处地位不同、立场不同,则观点、方法亦不同。在预算编制中,不同程度地出现某些“常见病”。由于“常见病”范畴具有普遍性,审核施工图预算时,可根据“常见病”线索,剔除其不合理部分,补充完善预算内容,准确计算工程量,合理取定定额单价,以达到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之目的。

(6)相关项目、相关数据审核法。施工图预算项目数十、数百,数据成千上万。这些项目、这些数据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我们认真总结、仔细分析,就可以摸索出它们的规律。我们可利用这些规律来审核施工预算,找出不符合规律的项目及数据,如漏项、重项、工程量数据错误等,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审核。

三、工程造价结算审核应注意的事项

3.1工程造价预算审计工作必须紧扣建筑施工合同。建筑施工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建筑施工合同具有合同的一般属性,如平等自愿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如建筑施工合同未涉及的问题,可以参照合同法一般原则进行处理。我们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领悟建筑施工合同的制定原则及具体含义,遇到问题能准确进行判断,了解合同中的造价是如何确定的,包含哪些工作内容。如建设方在合同中有违反法律法规的条款,需要审计人员熟悉我国法律和相关法规,并根据法律法规来加以纠正。

3.2平时多搜集、整理好竣工资料、严把竣工结算审查关。竣工结算的审核是控制投资的最后一个环节,不仅直接关系到建设方与施工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关系到项目工程造价的实际结果。在这一阶段,要求有关审查人员必须认真、仔细,决不能出现放松心理。同时还要与工程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实践证明,通过对工程项目结算的审查,一般情况下,经审查的工程结算较编制的工程结算价款相差10%左右,有的高达20%,对控制投入节约资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竣工资料包括:工程竣工图、设计变更通知、各种签证、主材的合格证、单价等。竣工图是工程交付使用时的实样图。对于工程变化不大的,可在施工图上变更处分别标明,不用重新绘制;对于工程变化较大的,一定要重新绘制竣工图,并对结构件和门窗重新编号。设计变更通知必须是由原设计单位下达的,必须要有设计人员的签名和设计单位的印章。各种签证资料、合同签证决定着工程的承包形式与承包资格、方式、工期及质量奖罚;现场签证即施工签证,包括设计变更联系单、如实施工确认签证;主体工程中隐蔽工程签证;暂不计入但说明按实际工程量结算的项目工程量签证以及一些预算外的用工、用料或建设单位原因引起的返工费等。主要建筑材料规格、质量与价格,必须要建设单位签证,如果因某种原因需其价格销售表可备查招投标文件。对于一些涉及工期较长的工程,价格涨跌幅度较大,必须分期多批对主要建材与建设单位进行价格签证,签证是决算的计算依据,因此数据必须准确。

3.3补充费用是否有依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新情况变化,会发生设计变更、签证使造价增减,对这一类费用如何审计呢?我们应该分开处理:

(1)设计变更部分:必须是具有设计资格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才是合法有效的,且变更原因造成未施工的费用要随之扣减。

(2)签证部分:首先,必须审查签证的合法性,应该依据合同的约定程序办理签证手续。其次,审查签证的合理性,审计人员应该充分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判断;能明确该签证费用已含在合同造价中则不应计取,要杜绝巧立名目合同的情况发生。另外,签证之间有时会发生工程量交叉的现象,工程造价预算审计人员应该根据资料认真审查。

(3)原合同或原施工图不明确的费用,确实属于签证而建设方又不肯签证的情况,审计人员应本着公正的原则充分运用组织协调能力将问题圆满解决。如果仍然不能解决,则可以依据合同有关条款进行仲裁或判决。

(4)慎重对待新工艺、新材料取定单价,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相应的补充定额尚未出台,审计人员应慎重对待此类单价,必要时还应深入市场了解建筑材料的品种及价格。

3.4深入施工现场全面掌握工程实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从事预结算工程的审计人员,对某单位工程可能不十分了解,而一些体形较为复杂或装潢复杂的工程,竣工图不可能面面俱到、逐一标明,还有些工程竣工图与现场施工有出入,因现场管理人员不够尽职而使竣工资料有误。

3.5熟悉掌握专业知识,讲究职业道德。预算人员不仅要全面熟悉定额计算、掌握上级下达的各种费用文件,还要全面了解工程预算定额的组成,以便进行定额的换算和增补。此外,预算员还要掌握一定的施工规范与建筑构造方面的知识。竣工结算的阶段,是一项集技术与经济为一体的工作,同时也是多部门相互配合出成果性文件,最终完成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合同关系和经济责任。

四、结语

总之,建设工程结算审核工作难度较大,问题有时也比较复杂,是一门专业性、知识性、政策性、技巧性很强的工作。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求参与结算审核的人员要增强责任意识,不断学习,掌握更多的审核知识与技巧。相信,随着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工程竣工结算审核工作也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吕芳,武菊意.浅谈建设工程结算审核[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9).

[2]贺艳美.关于做好工程结算审核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4).

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篇8

一、律师参加交通事故案件处理中的职权。

1.律师依法享有当事人申请重新认定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权利。律师的这个权利直接渊于《律师法》所规定的执业律师的业务范围,《律师法》第二十五条第四项规定律师可以“各类诉讼案件的申诉,”第五项规定可以“接受当事人委托,参加调解,仲载活动。”这两项规定为律师交通事故当事人申诉及当事人参加赔偿调解提供了法律依据。在现代社会中,律师的业务随着社会发展,新的社会关系发生而不断发展扩大,执业律师应当在法定范围内或政策许可范围内,开拓发展新的业务,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法律服务,可以说我国每位执业律师正是向着这一方向发展和努力的。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执业律师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处理交通事故纠纷的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是否从思想上理解和接纳律师的工作。1991年9月国务院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为律师交通事故案件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该《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后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重新认定,上一级公安机关在接到重新认定申请后三十日内,应作出维持变更或撤销的决定。”这条规定两层含义,其一是规定了当事人有申诉权,其二规定了上级公安机关有复议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公安机关有的办案人员认为申请重新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不是申请行政复议,这种认识是错误的。综上所述,律师交通事故案件的第一项职权是,以律师法赋予的法定职责为前提,以《办法》规定的当事人的诉权及上级公安机关复议职责为执行依据,接受当事人委托后使权,维护道路交通事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2.律师依法享有当事人参加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的权利。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五章的规定,调解是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的法定程序,《处理办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应当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确定交通事故的损失情况后,召集当事人和有关人员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据此规定,调解既是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的职权,同时也是职责所在。为了使公安机关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程序上有法可依,1992年8月10日公安部了《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这个规章成为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程序上的依据,该《程序规定》第四十四条第(四)项明确规定了“法定人和委托人”可以作为调解的参加人,参加调解,且“一方人数不得超过三人”。所以,根据《律师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有关规定,执业律师享有当事人参加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职权。在实践中,由于律师较当事人懂法,且对损害赔偿项目及所需证据十分清楚,对赔偿数额能够做到准确的计算,因此,不仅能做到准确执行法律,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而且能有效协助公安机关做好当事人工作,防止胡搅蛮缠,减轻公安机关的工作压力,因此也深受公安机关的欢迎:从另一角度讲,由于执业律师介入交通事故处理案件,能促使公安机关工作更加公正,增加透明度,客观上起到监督的作用,所以,执业律师介入道路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程序,对社会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好事。

3.律师依法享有对道路交通事故案件调查取证的权利。如前所述,律师虽然在参加赔偿调解过程中颇受公安机关办案人员的欢迎,但是在调解的前置程序“责任认定”过程受到很大阻力。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公安人员普遍认为“责任认定”属于公安机关的专项工作,所以不希望律师的介入,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公安机关对于律师的调查不接待,对于律师调查取得的证据不认可,甚至连律师向公安机关了解案件调查情况,了解责任认定的证据也不同意。笔者认为,执业律师依法享有交通事故案件调查权,这个权利决不是空洞的,律师除了向案件当事人、证人调查外,也有权向公安机关调查了解案件情况,查阅有关证据,律师调查所取得证据不仅可以作为公安机关认定责任的依据,也可以作为法院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公安机关从公正执法的角度讲,也应当向当事人及律师公示所取得证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公布交通事故责任时,应当召集各当事人同时到场,出具有关证据,说明认定责任的依据和理由,并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送交当事人。”由此看来,公示证据是公安机关公布事故责任时的法定义务,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是公安机关在通知当事人或人领取“责任认定书”时并不公示证据,而且“责任认定书”内容也非常简单,不注重引用证据说理,“为什么这样认定责任﹖”往往使人产生疑问。律师在申诉调查中要求公安机关办案人员出示证据,往往人为设置审批手续,实际上阻挠调查,特别是对证人笔录总是处于保密状态,这个关键证据,从来不公开。《处理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调解书生效后一方不履行的,公安机关不再调解,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调解作为公安机关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法定方式,虽然解决大量纠纷,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未能以调解方式解决,有不少案件,当事人起诉至法院。这就要求律师,从一开始介入交通事故案件起,就应注意调查收集证据,做好诉讼前的准备工作,因此说,律师的调查收集证据非常重要,律师调查对象不仅限于当事人及证人,还应包括公安机关,如何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矛盾﹖笔者认为,应修改现行立法,在《处理办法》中明确律师调查权限,另外在《处理程序》中明确向当事人及人公开证据的范围,只有立法的完善才能促进执法的统一与协调。

二、赔偿了残疾者生活补助费后,是否还应赔偿今后治疗费。

交通事故责任者应当按照所负交通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对于造成伤残的受害者,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残疾者生活补助费。那么,在计算了残疾者生活补助费后,应否赔偿今后的治疗费﹖笔者近期在海口市交警支队事故调解组参加一起道路交通事故案的损害赔偿调解,交警人员的在计算了残疾者生活补助费,不再计算今后治疗费。笔者问这样做有何依据﹖答没有具体根据,只是惯例,看来这种做法由来已久,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有悖法律,《处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结案后仍需继续治疗的,按照治疗必需的费用给付”,这就是给付今后医疗费的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的结案之日指的调解终结,包括调解期未达成协议或期满后未履行协议,在形式上表现为公安机关应当制作“调解终结书”。《处理办法》规定给付今后治疗费是考虑到伤残者,通过今后的治疗,使身体能够完全康复或恢复部分功能。《处理办法》规定的这样明确,公安机关为什么不执行呢﹖公安机关办安人员认为,事故当事人被定残后,今后无需治疗或不存在治疗问题,这显然是显然谬的。在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中,依残评定工作是必需的,公安部于1992年4月4日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伤残等级为十级。实际工作中,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是以伤残等级来确定的,由于公安机关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有严格的法定期限,办案人员为了在法定期限内结案,往往要求伤者尽快结束治疗进行伤残评定,这样要求的结果是能够做到尽快结案,但是伤者一但评残后如不支付今后治疗费,伤者就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所以这样处理对伤残人员恢复健康十分不利,同时也显失公平。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修改现行立法或者由公安部通过规章做出相应明确具体的规定。同样的问题,到法院处理则不同,笔者从法院判例中看到,有判决不仅由责任方支付残疾者今后的治疗费,而且判决给付20年的残疾者护理费,这说明法院与公安机关在执行同一法律存在矛盾,这样不利于法制的统一实施,因此也有必要通过立法手段来进行调整。

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篇9

关键词:工程造价;造价咨询;司法鉴定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迅猛发展,有关建筑工程造价方面问题逐年增加。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是指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央和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等地方政府颁布的工程造价定额标准,对建筑工程诉讼案件中所涉及的造价纠纷进行分析、研究、鉴别并做出结论的活动。工程造价司法鉴定作为一种独立证据,是工程造价纠纷案调解和判决的重要依据,在建筑工程诉讼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性质

1.1大陆法系国家的鉴定制度――司法裁判说

在这一制度中,鉴定的委托权由法官依职权进行鉴定人参加诉讼是为了弥补法官专业知识的不足,如法国新民事诉讼法第275条规定,各方当事人应将鉴定人认为完成鉴定任务所必需的全部文件交给鉴定人,因此司法鉴定实际上是司法审判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法官对提交的鉴定结论进行审查,以确定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或证据效力。如果鉴定结论不能说服法院,法院可拒绝接受。对于鉴定结论中存在正当争议的问题,法官可以委托专门性人员进行鉴定加以验证、补充、确定。

由法官决定鉴定和委托鉴定人,通常不会发生鉴定人偏袒一方当事人的争论,但却容易出现法官过于信任鉴定人专断的弊端。

1.2普通法系国家的鉴定制度――证人或专家证人说

该制度的典型代表为英国和美国。在法庭调查的过程中,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进行鉴定以及确定鉴定的事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聘请鉴定人,并且对鉴定人的鉴定活动进行监督,必要时更换鉴定人。双方当事人靠鉴定人通过鉴定结论,在法庭上辩论来说服法官。鉴定结论被定位为专家证言,但鉴定结论的取舍关键在于陪审团。

这种制度注意保护当事人双方的权利,此外,还有助于避免过分依赖鉴定结论而产生的滥用鉴定权限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鉴定人受当事人的委托而偏袒一方,导致鉴定结论相去甚远,加大了司法裁判的难度。

1.3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司法鉴定的定位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的司法鉴定制度不同于国外主要的两种司法鉴定制度。主要的区别在于:司法鉴定(包括重新鉴定)的启动是由当事人申请,经法庭允许后方可启动。鉴定人的选择既可以是当事人协商一致,也可以是在法庭的主持下采用公平随机选取的方式选择。所以,我国民事诉讼司法鉴定制度是“以职权主义为基础,以当事人主义为补充”的模式。鉴定人是受人民法院的委托而非当事人的委托,与当事人无利害关系,是依据专业知识可以作出结论性判断的专家证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是为司法裁判服务的,司法鉴定的结论是专业论证和分析的结论意见,但必须经过司法审判过程的认证才能成为司法裁判认定的结论,即司法鉴定不能行使司法裁判权。

2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难点

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难点首先体现在证据的收集上。由于建筑工程生产周期长,生产过程复杂,定价过程特殊,所以鉴定涉及材料量大,很多单位的档案管理不规范,很难提供完整的竣工图及结算资料。在主观方面,当事人认为出具证据会对自己不利时,往往不愿意提供相关证据。

其次,由于我国建筑市场长期僧多粥少,承包商之间竞争十分激烈,加上招投标等环节的不完善,虚假招投标、垫资承包、“阴阳合同”、拖欠工程款、签证程序紊乱、工程质量低劣等社会现象在诉讼活动中全部折射出来,增大了工程造价鉴定的难度。

3工程造价司法鉴定的对策

在工程造价司法鉴定过程中,面对上述种种问题,要求造价鉴定工作者不仅要具备全面的工程造价相关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完备的法律知识。然而对于一个专业工程造价人员来说,后者是相对薄弱的。笔者就本人的工作经验,总结一些对策,供工程造价鉴定人员参考。

3.1从约原则

《建设工程司法解释》第十六条规定是工程造价从约鉴定原则的法律依据。从约原则简言之即约定优先。实践中有些造价人员缺乏从约原则意识,看到合同约定不合理,擅自按照其认为合理的标准作出鉴定结论,结果不仅当事人有异议,法官亦要求其重新作出鉴定结论。在民事诉讼活动中,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的体现,我国《合同法》第八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根据《合同法》的自愿和诚实信用原则,只要当事人的约定不违反国家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即只要与法无悖,不管双方签订的合同或具体条款是否合理,任何人均无权自行选择和否定当事人之间有效的合同或补充协议的约定内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工程造价鉴定结论确定的工程款计算方法和计价标准与建设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款计价方法和计价标准不一致的,应以合同约定的为准。”第十三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款结算标准与建筑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工程定额标准和造价计价办法不一致时,应以合同约定的为准。”。

当然,若是招投标工程,根据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之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九条规定“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或者招标人、中标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上的罚款”。即招投标工程合同约定的实质性内容应是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一致的。还要注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之规定“当事人就同一建设工程另行订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与经过备案的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的,应当以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结算工程价款的依据”,就是当出现“阴阳合同”时,应以经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工程结算的依据,当合同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时也应经备案才能作为结算依据。这是对约定优先原则的立法肯定,也是对合法性约定的明确,依法签订的施工合同在工程造价鉴定中的解释地位优先于其他结算文件,即合同约定优先原则。

3.2对有争议的造价采取单列的形式,避免以鉴代审

虽然司法鉴定是专业行为,但在工程造价的司法鉴定过程中,仍存在大量的问题,诸如鉴定材料真实与否,有效与否,甚至还存在对于专业鉴定材料存在不同的理解等更加尖锐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认定并不属于专业事实认定,而属于综合法律事实认定,属于司法裁判权的范畴问题,需要法庭全面跟踪鉴定过程并及时加以区分。由于司法实践中,合议庭不可能跟随鉴定过程对有争议非专业法律事实同步作出认证。那么造价人员鉴定应如何对这些有争议的签证单等鉴定材料进行取舍呢?

笔者认为,这些签证是否能作为司法鉴定的依据,包含了争议双方在合同中对于签证的相关约定、签证是否有效等综合法律事实的认定,属于人民法院的司法裁判权,鉴定人不能擅自在鉴定之前作出取舍,鉴定人应将这些有争议的签证按有争议造价逐个在鉴定结论中作说明,并与无争议鉴定材料所计算的造价分别列明,最终由法官作出判断取定,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仅作出单一情况鉴定结论不被法院采用时,鉴定必须重新启动的尴尬局面。作为鉴定人既解决了专门的技术问题,又为法院处理有效力争议合同的造价问题提供了选择余地。

3.3把握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确保鉴定结论的合法性

由于工程造价司法鉴定既是工程造价咨询业务技术性工作,同时也是司法审判证据链的组成部分,因此,鉴定方法、鉴定材料的采集、鉴定标准的运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鉴定人员这方面的意识不强,鉴定过程中对材料采集、标准适用、通知当事人方面不够严谨规范。比如:现场勘查采用口头通知,导致一方当事人借故不出场,不承认勘查结果;造价鉴定过程中征求双方当事人对争议事件的意见时未形成书面意见等,事后当事人一旦看到鉴定结论对己不利就予以否认或提出异议,这就会给后面的审理工作造成被动。因此需要造价鉴定工作者把握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确保鉴定结论的合法性。工程造价鉴定其基本程序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收集工程造价鉴定计算的事实依据,具体环节有委托受理、查阅案卷、收集证据(包括现场勘探)、鉴定质询、出具鉴定初稿等几个方面。第二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当事人对鉴定听证勘误报告和鉴定报告提出的异议,解决工程造价鉴定依据的事实问题和适用规范问题,具体环节有听证质疑、修正鉴定初稿、形成鉴定结论、庭审质证等几个方面。两个阶段均以当事人会议为基本形式,会议应形成会议纪要,与会人员签字确认。鉴定人在充分听取当事人对鉴定的主张、申辩以及对鉴定报告异议的基础上,根据委托鉴定内容,做出工程造价鉴定结论。

3.4造价鉴定尽量避开对质量进行鉴定

工程纠纷通常会涉及质量问题,在造价鉴定过程中,要尽量避开对质量进行鉴定,因为质量鉴定属于质量司法鉴定部分,而且工程造价定额标准的套用是建立在工程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的。如若对工程质量存在净议,应对工程先进行质量鉴定,再进行工程造价鉴定,

4结语

总之,工程造价的司法鉴定直接关系的当事人的经济利益,其在民事诉讼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参与工程造价的司法鉴定的机构既要注重鉴定人员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又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保证工程造价的司法鉴定结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从而有效解决纠纷、化解矛盾,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承担工程造价行业应有的社会责任。

工程结算的法律依据篇10

关键词:专业知识、过程管理、索赔能力

abstract:thepaperanalyseshowthesettlementmembertomastercertainthroughtheeconomy,technology,management,lawandotherprofessionalknowledge,completestheengineeringchangebudgetandcostcontrolandprocessmanagement,strengthentheclaimconsciousness,improvetheclaimability,andtimely,highqualitytocompleteconstructionsettlementwork.

Keywords:professionalknowledge,processmanagement,claimability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0引言:

工程造价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性的技巧,在造价管理中为企业争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及预结算员一直思考、摸索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谈谈预结算员怎样通过掌握一定的经济、技术、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做好工程变更预算、成本控制等过程管理工作,强化索赔意识,提高索赔能力,进而及时、高质地完成工程结算工作。

1掌握一定的经济、技术、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是必要的

工程预结算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工作技巧,才能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完成工作任务。

1.1掌握造价知识、收集造价信息是基础

认真学习有关的施工定额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熟悉市场价格信息,并收集与预结算有关的指导性文件,不断更新、掌握相应的造价知识,是做好预结算工作的基础要求。只有掌握了过硬的造价专业知识和造价信息,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工程预结算中的重点和要点,迅速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及时排除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为企业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如某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碰上市场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涨幅超过了投标时材料价格的10%,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维护企业的经济利益。于是,承包人的预结算员立即收集政府部门有关可以调整材料价格的指导性文件,及时做好材料调价对比工作,针对性地向业主发出了工作联系单,完善了工程合同调价的报审手续,最后顺利地为企业争取了几百万的材料价差结算价。

1.2技术知识的掌握是做好预结算工作的有力保证

施工组织设计中反映的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施工机具的选择,采取的各项技术安全措施等都和工程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预结算员应该深入学习施工技术知识,掌握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而不该认为技术问题只是技术人员的事情,与自己事不相关。

掌握了施工的工艺、施工方法的确定、施工机具的选择、相关的技术措施和工程的技术重点等内容,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清单项目中的工作内容、抓住工作重点、掌握报价技巧、提高报价的准确性,更利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工作的效率。

1.3管理知识的掌握在做好预结算工作中起剂作用

预结算员掌握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做好多方沟通、协调工作,有利于工程预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预结算工作与现场项目管理、施工技术、工程资料的编制等多方面都离不开,及时与项目负责人、技术员、施工员、资料员沟通是十分需要的。通过沟通协作,可以进一步熟悉施工现场情况,明确施工技术、工序和措施,可以得到相应的支持性数据,利于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提高套价的准确性,及时收集和整理结算资料。同时也要就现场的情况及时与业主、监理、设计等进行沟通协调,保证第一时间争取到相关的准确的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等依据资料。

1.4法律知识的掌握在做好预结算工作中起指导性作用

施工合同是做好预结算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之一,预结算员必须熟悉合同条款,如有理解不透的地方应及时请教法律顾问;在合同文件中注明需要重视的问题的页码及相关事项;特别需要深入理解招投标文件、答疑文件、合同中有关的变更价款的确定原则。另外,需要学习《合同法》、《公司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相关的补充合同的签订和分包合同的管理工作。只有充分发挥合同的指导性作用,遵循合同条款的规定,做好工程进度的上报、计划、变更工程的预算、相关的工期和费用索赔等工作,才能保证结算时依据充足,以理服人。

2做好台帐管理、工程变更预算、成本控制等过程管理工作

2.1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相关的台帐,及时跟踪

好的开局可以使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预结算员应该做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如参与合同交底会,收集招投标文件及合同文件,建立施工合同、现场签证、工作联系单、变更工程预算书等管理台帐;根据工程需要,核算施工图工程数量,抽工抽料,建立项目成本台帐等。过程中要做到及时更新台帐内容,及时跟踪资料的送出及审批情况,并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反馈情况,以便问题的及时解决。

2.2深入施工现场,及时做好变更预算,及时收集结算依据

不同的工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情况有所不同,即使大方向的施工工艺相似,但因现场的条件限制或地质情况等其他原因,实际的施工方法、采取的技术措施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预结算员深入施工现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做好变更工程的预算。同时需要及时收集结算依据资料,如反映工程实况的施工图纸、图纸会审记录、会议纪要、工作联系单、设计变更单、监理及业主已签认的现场签证记录、已审核的设计变更预算书和施工方案、与计量相关的施工记录、隐蔽验收记录等,完善资料中业主及监理的签字盖章工作。

2.3重视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实施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可以降低成本,加强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需要。因此,项目部应该形成一套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具体明确每个成员的成本控制目标,并保证成本控制目标得以落实。

作为预结算员,必须加强成本管理意识,做好施工图预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工作。根据可实施的已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合同条款和报价,考虑各项成本费用的各项因素,对工程项目的造价进行预算,为企业正确确定责任成本提供依据,为控制生产成本提供及时、真实的数据;与项目有关管理人员配合,研究解决合同中的不确定项目和存在变更的分项工程,尽可能增加工程收入;及时反馈和研究工程发生的变更,做好索赔与反索赔工作,保证工程收入。根据实际需要,参加对外的经济合同谈判和决策,严格控制分包,确实做到“以收定支”。

3强化索赔意识,提高索赔能力

工程索赔是在工程承包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者出现了承担的风险而遭受损失时,向另一方提出索赔要求的行为。

即使签订的是双方分担风险的合同,尽管合同准确细致、条款内容严谨全面,承包方和发包方在实施过程中也非常守信誉,但实施过程中或多或少总会出现签约时无法估计的,或双方无法控制的事件发生,因此,总会出现索赔与反索赔。承包商向业主要求索赔时,必须经过索赔申请、监理工程师审核、业主批准程序,才能从业主那里得到补偿,处于较被动的地位。

作为承包方的预结算员,必需强化索赔意识,掌握有关的法律政策和索赔知识,以合同为依据,按施工合同文件有关规定进行索赔工作,并提供正当的索赔理由和充分的索赔证据,准确、合理地计算费用。从工程中标开始就要注意利用施工方案、现场施工条件、合同条款、计算规则及单价中包含的有利条款创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争取索赔的机会,并找准索赔时机以提高索赔效果。同时,应该自索赔事件发生时立即建立、健全工程索赔台帐,及时登记好每笔索赔发生的原因及时间,索赔意向提交及结束的时间,索赔申请工期和金额,监理工程师审核结果,发包方审批结果等内容,真实、准确地反映索赔情况,形成完整、有效的资料,作为结算的有力依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