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十篇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十篇

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1:46

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1

12类贸易政策法规要公布

wto的透明度原则指的是,任何成员方政府,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所制定的有关贸易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在施行之前都必须公开和公布,否则便不能施行。因此,wto透明度原则约束的是政府的有关行为,它并不要求企业和公司(无论国有的还是私人的)公布它们制定的战略和措施。对于成员方政府,wto透明度原则涉及的也不是它们制定的所有法规和政策,而是同贸易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具体地说,wto的透明度原则要求成员方公布有效实施的、现行的贸易政策法规主要有以下几类:

海关法规,即海关对产品的分类、估价方法的规则,海关对进出口货物征收的关税税率和其他费用;

进出口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行政规章制度;

有关进出口商品征收的国内税的法规和规章;

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有关法规和规章;

有关进出口货物及其支付方面的外汇管理和对外汇管理的一般法规和规章;

引进外资的立法及规章制度;

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和规章;

有关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边境贸易区、经济特区的法规和规章;

有关服务贸易的法规和规章;

有关仲裁的裁决规定;

成员方政府及其机构所签订的有关影响贸易政策的现行双边或多边协定、协议;

其他有关影响贸易行为的国内立法或行政规章(参阅郑志海、薛荣久主编的《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解答》一书)。

作用范围在扩大

与关贸总协定(Gatt)比较,wto透明度原则的作用范围呈现扩大趋势。如果说,Gatt的透明度原则涉及的主要是与货物贸易有关的法规和制度,那么wto的透明度原则不但涉及货物贸易,而且涉及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等问题。《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第三条就专门讲了透明度问题。它要求成员方把有关金融服务的“法规、习惯做法以及所参加的国际协定”都公之于众。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既有联系,又有重要区别。服务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在时空上是高度一致的,它不像货物那样需要通过海关才能进入消费国市场。加上服务产品常常又是非实物性的,很难用关税税率的手段加以调节。既然不能用海关等边境措施来调节服务贸易,就只能通过法规、规章和政策手段来调节它了。因此,对于服务贸易来说,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的透明度就显得格外重要。由于服务贸易具有这样的特点,《服务贸易总协定》在序言中,将透明度要求和逐步推进自由化并列为扩大世界贸易的两个基本条件,也就不奇怪了。

wto的透明度原则要求成员方在领土范围内统一地实行有关贸易的规章和制度,即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公开有关贸易的各项规章和制度,但地方政府的规章制度不应与中央政府已经公布的规章制度相违背。中央政府授权的特别行政区则除外。因此,wto的透明度原则不但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它也有助于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内市场。

透明度原则还要求成员方在一定的场所,比如一定的刊物上公布有关的法规、规章和制度。这些法规、规章和制度公布后一般不能立刻施行,在公布和施行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便于人们熟悉和掌握。

同样有“例外”

wto透明度原则在实施范围方面虽然有着扩大的趋势,但它并不要求成员方公布一切有关的法规、规章和措施,也不要求所有法规、规章和政策措施在公布和施行之间都要有时间间隔。或者说,wto一方面确认透明度是一项重要原则,另一方面又为实施这一原则规定了一些例外情况。

首先,wto的透明度原则不要求公布那些一旦公布就会对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规章和政策措施。

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2

关键词: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资格审核

中图分类号:F83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2(2008)07-0013-02

自2004年《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实施以来,天津滨海新区已核准7家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资格(以下简称资格,不含保税区),核准企业无需外汇局审核,就可直接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向境外支付由其境外总公司或关联公司代垫的或本公司分摊的各类非贸易项下费用,非贸易售付汇手续的简化,为跨国公司营造了便利、宽松的经营环境。

一、跨国公司非贸易付汇情况及特点

2004至2007年跨国公司非贸易付汇共支付各类代垫、分摊费用1601.98万美元。具体特点如下:一是付汇规模先增后降。2005-2006年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快速增长,年增幅分别为66.69%、102.48%。2007年较上年下降28.54%,主要因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减少以及个别企业2006年集中支付前两年拖欠款增大了基数,从而造成2007年付汇较上年有所下降。

二是总量占比小。2004-2007年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约占辖区银行非贸易售付汇总额的0.6%,约占辖区代垫、分摊总额的20%左右。

三是享受政策优惠的企业数量少。截至2007年末,仅在天津开发区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就有4485家,《财富》500强公司中有62家在开发区进行了投资。与辖区数量众多的跨国公司相比,享受政策优惠的跨国公司数量极小。

四是核准企业产业集中。目前滨海新区依托港口经济、地缘优势已经形成了电子通讯产业、机械制造及汽车产业、生物医药化工产业、食品饮料产业、国际物流等多项支柱产业。而已核准资格的7家企业主要集中在设备制造与电子通讯产业。

二、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定标准较高,新区企业难达标

通知规定,在境内拥有一家行使投资管理职能的关联公司是申请跨国公司非贸易付汇资格的必要条件。但从滨海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跨国公司的投资性公司与其境内的关联公司之间是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在法律地位上都是独立的法人,公司的具体生产经营行为均由公司董事会决定。投资性公司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职能淡化,更多的转向为所投资公司制订经营战略与管理标准、培训人员、协调经营计划等服务项目方面。因此,区内跨国公司在申办资格时一般不能提供投资性公司对其行使投资管理职能的证明材料,这就出现了区内跨国公司众多,但符合通知规定条件的公司较少,优惠政策落实空间小的局面。

(二)集团内关联公司需求不一,新区企业需求难实现

由于投资性公司往往只负责对所投资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员工培训等服务,一般不直接与境外关联公司发生非贸易项下业务往来,因此其申办主观意愿不强。这就形成了境内投资性公司未申请资格,而其在滨海新区内企业需要申请资格的需求却难以实现的局面。

(三)个别条款规定笼统,具体审核难操作

通知第十六条规定“经常项目外汇收支规模较大,在当地具有重要影响的单一外商投资企业(外商实际出资比例不低于25%)经所在地外汇分局核准,可以比照规定办理非贸易项下的售付汇手续”。此项规定实质上是如在境内未设投资管理公司的大型外商投资企业享受政策优惠提供措施。但该条规定中的“经常项目外汇收支规模较大、在当地具有重要影响”既没有规定“经常项目收支规模”的考核年限、具体金额或占比,也没有明确“影响程度”的评定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难于操作。

(四)数据报送要求未明确,后期监管难实施

通知对于资格申办条件、非贸易售付汇项目以及付汇时所需提供材料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对跨国公司与境外关联公司关联关系真实性的监管却更多的建立在跨国公司自律的基础上,对跨国公司取得非贸易售付汇资格后相关数据和业务情况的统计、报送未做明确规定,后期监管缺乏依据和必要的手段与措施。

三、政策建议

(一)降低核定“门槛”,扩大政策受惠范围

为了加快实现滨海新区非贸易售付汇便利化,加快区内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与国际接轨,提高非贸易项下外汇资金运用效率,建议进一步降低核定“门槛”,简化核定手续,新区内跨国公司无需提供其投资性公司行使投资管理职能的证明材料,并且可以先于其投资性公司申办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资格。

(二)细化有关条款,深化政策内涵

一方面,明确经常项目收支总额考核标准与考核年限;另一方面,与地方政府协调,由地方政府提供对本地区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名单,对于既符合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总额考核标准,又是地方政府核定的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应核准其比照通知规定办理非贸易项下的售付汇手续。

(三)加强后期监测,实现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动态管理

对于取得非贸易售付汇资格的跨国公司,应对其取得资格以后的非贸易售付汇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实施动态管理。一是建立定期核查制度。在明确核准企业报送相关数据情况要求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国际收支申报系统、服务贸易非现场监管系统,筛选大额、高频付汇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二是强化可疑数据的现场核查。对于可疑数据应及时向付汇银行调取付汇凭证或对该跨国公司实施现场检查。三是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对恶意违反本通知规定的跨国公司应立即停止其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资格,并依据现行法规给与相应处罚。

(四)加大管理创新力度、进一步简化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手续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跨国公司非贸易售付汇管理模式,便利境外代垫工资等代垫关系明晰、风险较小的非贸易项下费用对外支付。一是允许一些近几年内财务收支正常,资产负债比率合理、非贸易售付汇总额占全年对外付汇总额较大的跨国公司,在尚未取得税务证明等付汇凭证的情况下,仅需提供外籍人员全年工资概算清单、护照、签证等材料即可在年初对外一次性预付全年代垫工资等非贸易项下费用。二是跨国公司须按月向外汇局报送外籍人员实际工资清单与税务凭证,在全年业务终了后,对预付金额与实际应支付金额进行核对。若预付金额多于应支付金额,跨国公司应在20个工作日内向境外关联公司收回多出部分金额,并向外汇局提交收(结)汇水单、国际收支申报单原件,外汇局经办人员在收(结)汇水单上签注“已冲减预付代垫费用”,并加盖非贸易外汇业务审核专用章,同时在出口收汇监管系统中完成水单注销操作。反之,跨国公司可向外汇局申请对外支付少付金额,经外汇局审批后,跨国公司凭外汇局核准件及相关凭证在外汇指定银行办理对外付汇手续。

课题组组长:付连元

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3

【关键词】入世中国法治法律化

2001年11月,以发展中大国的姿态昂首迈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殿堂。如果说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入世对中国法律的影响却将是迅速、直接、全面而深刻的。

众所周知,法律是主体间交往行为的规范。主体间社会化的行为伸展到哪里,哪里便有相关的法律规范。世界贸易组织就是人类经济交往全球化的产物,是这一情形的规范保障。它同一切具有国际性的法律一样,正在改变着人们关于法律的固有观念。

从wto基本法律原则和框架出发,它对中国法律制度提出了三项普遍性要求:一是法的透明度,二是统一的公正的合理的法律实施,三是独立的客观的公正的司法审查。

一、顺应规则,全面调整法律体系

wto倡导市场经济。它规范的是政府管理贸易及与贸易相关事项的行为,即政府怎样为市场的运作创造和提供条件。

就对wto的承诺而言,中国承担了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并按照wto协议的要求和中国政府的承诺管理贸易以及与贸易相关事项的义务。

《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全部条款都是围绕着要求中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这个中心来写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中国自由贸易机制;

第二,是外国的产品和服务进来以后能否卖得出去的问题;

第三,是中国政府经济管理部门的决策和实施机制。

中国现行法律是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大体相通的。中国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进行了深刻的法治改革,建立了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是加入wto的必要条件,为保证自由贸易的实现,保证商品在世界范围的自由流动,创立公平竞争的环境,我们必须对目前既有的法规规章进行大规模的清理,同样也包括对地方性法规、部门规范性文件和行政惯例的清理。要清除过去计划经济的痕迹,从而真正实现国家对社会事务的管理是真正的依法办事,按规则出牌。

二、认识wto透明度原则、司法审查制度,促进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

长期以来,中国走的都是一条政府推进型的法治道路,由于历史原因,能够与政治国家相抗衡的市民社会的力量一直都比较弱小,法治的进程与发展缺少一种来自外部的压力与推进力。然而随着中国的入世,中国的法治建设获得了一份外在的强大的推进力量,wto将通过其一系列的法律原则和法律框架深刻地影响中国法治。

我们知道,完整的法制系统由立法、司法、守法和督法四个环节组成。在制度建设的层面上,透明度原则和司法审查制度正是紧紧围绕着这几个环节来进行对国家权力的控制,实现现代法治的核心的。

1.关于wto的透明度原则

按照wto相关协议,透明度原则涉及一国的行政、立法和司法等各方面和环节,包括:一是要求各成员方将有效实施的有关管理对外贸易的各项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迅速加以公布,以使其他成员国政府和贸易经营者加以熟悉;二是进一步要求各成员方应迅速及时地将其司法判决加以公布。

根据世贸组织的各项协议,我国实行透明度的范围是与贸易有关的一切政府措施以及所有的法律、法规、规章、法令、指令、政策和其他措施。这个范围已经远远超过了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等规范形式和直接涉及对外经济贸易的内容。

在《入世议定书》里,与“透明度原则”并列而且相辅相成的还有另一个重要程序规则:司法审查。这个程序要求,对有关“法律、规章及其它措施”的执行,为了能迅速加以审查,中国要设立或指定“法庭”。这种“法庭”(tribunal,或译作“审判单位”)要独立于负责执法的行政机关,并与之无实质利害关系,以保证公正审理。

这个规定,再加上“透明度原则”包括了公布司法裁决的要求,对我国司法机关目前的状况来说,确实构成了一个严重的挑战。

三、入世进一步推动我国政府行为的法治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就意味着中国政府对世贸规则的承诺。中国政府将面临着如何全面履行世贸组织规则确定的权利、义务问题。世贸规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法治之下的有限政府,政府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及规则行事。

第一,“入世”全面影响我国公民和企业的行为,迫使政府行为全面走向法治化。

1.中国在议定书承诺:应以统一、公正和合理的方式适用和实施中央政府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或外汇管制的所有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或适用地方性法规、规章及其他措施。

2.世界贸易组织(wto)管理的多边贸易协定,无论在范围上还是程度上都大大超过了过去的关贸总协定(Gatt)。

第二,通过约束政府行为,强力推进国内法律制度变革。

中国加入wto,其对中国最深刻的影响在于它推动了中国的法治进程,wto协定约束的对象是政府,各级行政机关和其他有关的国家机关在wto协定的实施方面负有重要的法律责任。

四、入世促进国内统一法律实施,禁止和减少地方保护,取消地区间贸易壁垒,提高效率,完善地方立法的规范化

第一,wto一个普遍性要求是“统一、公正、合理的法律实施”,通过这一要求将全面推进国内法律的统一实施。

在法律上,wto协定在中国的统一实施是有保障的,其根据是中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立法方面,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只能制定法律。在行政方面,根据宪法规定,全国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第二,地方保护行为违反wto规则,从我国的承诺及wto的规则可知,歧视待遇不管来自哪一级地方政府,在法律上都将视为中央政府的行为,保证统一实施的法律责任是由中央政府承担的。

第三,加入wto对我国现行经济特区的制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将进一步统一现存经济特区与非经济特区的有关法律实施和法律、法规的建设。

第四,入世进一步推动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整,大力提高政府效率,促进政府制度建设。

入世之后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对于落实中国对外承诺、保证wto规则统一实施更是重要。中央政府决定的事情和承诺的事项和需要全国各地都要执行的事项,一定要以法律

的方式统一落实下去,各地不能各行其是。

五、完善国内立法,主动适应wto规则,维护国家利益

1.wto规则国内立法化

就目前而言,wto法律体系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wto的基本法;(2)wto的货物贸易法律制度;(3)wto的服务贸易法律制度;(4)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5)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制度;(6)wto关于贸易政策审议机制的法律制度;(7)wto的复边贸易协定。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wto协议不能直接适用,在这一点上理论界似乎已经达成了共识。分歧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些wto协议可以在我国直接适用。笔者认为wto协议在我国不能直接适用,tRipS协议也不例外,理由(1)wto的根本意义或作用不在于确立超越各成员方政府和国内立法机构的具体经贸规则,而在于给成员方进行谈判和协商解决国际经贸争端的场所。框架性和原则性的规定无疑是wto协议的主要内容。

(2)虽然各国理论界对能否直接适用wto协议争议较大,但从美国和欧盟的实践上看,做法却基本一致,即不允许wto协议在国内直接适用。道理其实很简单,如何在国内适用条约纯粹是国内法的事情。对于wto协议这个各成员方50多年来斗争与妥协的结果,成员国完全可以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转化间接适用的形式,最大程度的趋利避害。

(3)国务院法制办权威人士强调,适应加入wto需要,制定、修改或者废止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必须坚持我国宪法确定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认真研究、准确把握wto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的相关内容,通过立法程序,把wto规则转化为国内法,以此履行wto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

综上所述,我国不能直接在国内适用wto协议,而是坚持我国宪法确定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认真研究、准确把握wto规则和我国对外承诺的相关内容,通过立法程序,把wto协议转化为国内法。

中国正在对一些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废止、修改和保留”的工作。为了适应wto规则,已经修改和制定了很多法律法规。

中国的立法修改还需要有一个对wto的法律结构和法律性质的认识过程和适应过程。当然对于已经确定的事项和看准的事项,确实需要“改”或者“立”。不“改”和“立”就违法的事项,wto协定称之为“强制性违法”,一般包括三种:明确承诺的、羁束性规定的与程序性规定的事项。在不知道wto协议的确切涵义是什么的情况下就匆忙地按照自己的理解去修改,效果不但不好反而会出现新的混乱。

中国与一般的成员国不一样,她是一个有巨大市场潜力、最快经济增长速度的大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都是wto的主要贸易国,但我感到他们远远没有中国这样充满活力,这样有发展潜力。

所以,中国修改国内立法,不能急,但一定要做,而且要做的有气度而不拘泥,有技巧而不笨拙。

我们知道,国际争端的最终解决主要依靠一个国家的实力。在wto的前身——关贸总协定时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多数是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来解决。现在wto140多个成员中,其发展中成员方数量上占到多数,但是美国、欧盟、日本和加拿大四个成员方的贸易额却占到所有成员国国际贸易总额的大部分。贸易大国的作用与这个世界性多边贸易组织的存在休戚相关。

经济小国和弱国除了借助自己的特点与大国周旋外,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法律机制,获得平等说话的机会和保护自己利益的力量,依靠法律机制制约贸易大国恃强凌弱的做法。

六、结语

适应wto规则的要求仅仅是我国法制建设迈出的一步,建设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根本目的。wto的规则和法律机制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制建设的强大外在推动力,她将全面影响和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促成中国法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万鄂湘.入世:司法界面临的机遇.国际商报,2000-11-26.

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4

[论文关键词]wto透明度原则行政立法

一、wto透明度原则对我国行政立法的要求

通过公开一般准则,政府将自身的行为纳入其中,以确保立法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实现法治的各种价值目标,产生真正的法治效应,具体包括内容如下:

(一)通知和告知义务

所有成员方必须就现有的有关关税、贸易、服务、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条例及该国司法机关审理与贸易有关的案件的终审裁决或行政裁决甚至包括各成员国本国或地方制定的或与其他成员方签订贸易有关法律、协议向世贸组织作报告,并需随时提供有关法律规范文件的文本。

(二)征求或听取意见的义务

在实施法律法规前,提供一段合理时间让有关权威机关听取意见;在立法过程中,若成员之间有不同意见,那制定或修改贸易规范的成员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同有关成员进行磋商或协调,对于其他成员提出的意见,应当给予适当的考虑,对合理的应当采纳,对不合理的要说明正当理由。

(三)公布法律规范的义务

我国应创办或指定一家官方刊物专门公布有关货物、服务、知识产权或外汇管制等方面法律法规及其他措施;所有与贸易有关的立法必须在特定的刊物上以公众熟悉的方式公布,而且须将有关文本及时提交wto组织。

(四)提供咨询的义务

我国应建立或指定一家咨询机构,使任何个人、企业世贸组织成员能够取到议定书要求必须公开的法律、法规及其有关资料。目前,我国外经贸部正打算建立一个wto规则的通报咨询机构,该机构将代表中国履行wto要求的100多项通报义务,对各成员方对中国各贸易政策提出的问题做出权威性的答复,并对企业提供wto规则对外经贸的咨询。

二、我国行政立法公开透明的必要性

(一)公民知情权的实现

该项权利是宪法赋予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的权利。然而行政机关在公民知情权益上缺乏主动性,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最主要的表现是行政机关尚未建立一套知情权保障机制,导致公布内容不完整不真实、公开时间不及时等不良现象出现。此外,在公民的行政救济权利方面,政府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公民的事后救济申请,而在维护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益,使公民的知情权免遭行政违法或不当行为的侵害上缺乏积极主动性。

(二)公众对民主政治生活和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参与的需求

行政立法的公开透明化为公民参与行政管理活动提供了制度化的渠道,真正地实现民主在民。例如,制定法律法规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听取广大民众意见和看法,让行政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更加的合理公正。在后期的执行和实施过程中更加的顺利。此外,其也可以对行政立法机关进行监督,控制行政权的过度膨胀和任意实行,推动政府廉政建设。

(三)公民与行政立法主体之间关系的改善

21世纪的主旋律是服务行政的展开和不断地发展。要确立服务行政的理念就要提高行政立法的透明度。行政立法公开透明化有利于信息的公开,也有利于行政立法机关改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加强与公民之间的交流和信任,提高公民接受行政管理,履行政府义务的自觉性,从而使公民与行政立法主体之间的关系得以改善。

三、我国行政立法与wto透明度原则

近年来,我国加强了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监察工作,实行了政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制度,初步地建立了规范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体系,有力地推进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步伐。尽管我国的行政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wto透明度原则的要求相比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一)政策和法规的统一问题

这里的统一问题是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与wto法律规则的统一问题。由于wto成员国都是代表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因此,在很大程度上wto协议要求的统一实施问题就是我国的基本法律制度与wto法律规则的统一问题。我国现行的各种法律规范中不乏带有部门和地方利益。二是我国国内各级政府所制定的法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之间的统一性问题。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差别很大、多层级立法体制以及制定的主体不同,导致法规与政策的统一实施问题可能有一定的难度甚至产生冲突。

(二)立法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制定主体混乱,越权情况严重,制定主体的随意性很大。不管是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会团体,都在制定行政规定。在制定行政规定的过程中,一些部门不以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为依据,为了保护局部利益,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的越权情况严重。

第二,立法程序尚有不足之处,实践的操作性不理想。我国现在的行政立法虽然也有调查研究、咨询协商等做法,但这些程序基本上属于内部行政程序,而且程序操作性的主动权掌握在行政机关的手中,所以相对人能够了解的行政立法过程信息是极其有限的。在这一方面,《立法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wto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第三,政策法规的公开化问题。政策法规的公开是结果的公开。目前,在行政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信息禁区”。对于这些做法,我国的《立法法》和《行政诉讼法》已经进行了一些努力,但还远远不够。需要修改我国有关的保密法规,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的一系列制度。

第四,行政程序法规不健全,行政透明化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加入wto后,按透明度原则要求,我国必须实施公开化和程序化的行政管理,促使政府行为的透明化和规范化。然而目前在我国还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三)对于法规、规章及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问题

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10条可以看出司法审查在wto规范中起着监督行政行为的作用,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成员国国内司法的统一性,而统一性是保障透明度原则实施的基本要求,因此为了保障透明度原则的实施必须在我国建立司法审查制度。而司法审查范围包括法院对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部分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性及部分终局行政裁决的合法性等三方面内容进行审查。而行政立法是司法审查中的部分抽象行政行为。而我国在司法审查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尚处于初级阶段。

四、我国在行政立法上应采取的对策

(一)在立法原则上,选择适合我国的原则予以适用

1.科学、有选择地将wto的基本原则加以转化

我国的立法者在实施wto规则时要顾及我国宪法体制、法律、法规与宪法之间、单行行政立法与现行法律制度之间的协调与统一问题。同时,我国在进行国内行政立法时,要充分考虑我国贸易实践变化特点,不能不顾实际修改或者机械地对照wto规则的条文进行行政立法,而是要有选择性地“立,改,废”。

2.注意中央与地方立法权的统一行使

我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在行政各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对此,应做好以下几点:(1)国家要严格控制地方立法,立法权应有中央集中统一行使。要明确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性规章和各种规范性文件必须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各部委的规章保持一致。(2)尽快明确wto立法权限在中央一级,地方部门只能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以从法律渊源上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适用。

(二)更多的法律、法规、规章等行政法律文件应予完善、制定、修改

完善我国行政组织的制度。入世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它要求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wto规则和我国入世所做的承诺多处涉及行政组织法律制度。行政组织法的改革,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重新确定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第二,重新界定政府的权力。wto要求开放市场,减轻管制,哪些权力必须由政府行使,哪些自由赋予市场主体,应在行政组织法中明确的规定。第三,更明确地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是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权限;二是实现地方平等发展。三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四是行政机关及其职权都需要通过制定行政组织法予以明确、稳定和公开。

(三)建立和完善适应wto规则要求的正当的立法程序

1.完善行政立法的公开制度

wto规则中的透明度原则要求wto各成员方在进行有关贸易制度的行政立法活动时,须过程公开、结果公开。鉴于wto透明度原则及通知要求,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应作出一项法律明确规定有权行使对外公布权和对外通知权的主体、方式和程序,以适应wto对我国立法制度提出的延伸性要求。

2.在行政立法过程中充分征求各方面,尤其是行政相对人的意见,实现民主立法

主要内容体现在:一是行政立法的草案要提前公布,并附之立法说明,公示于社会主体。二是将听取法律关系各主体相关意见作为立法的必经环节,确立行政立法制度,就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立法项目中的重要事项召开公开听证会。三是及时公布对立法意见的有形处理结果。

3.提倡专家立法

多年来,我国行政法规、规章的制定是由与立法所规范的事务相关的政府部门起草,然后行政立法主体批准通过。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部门规章带有部门和行业的利益,而聘请专家进行调研乃至起草法案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四)建立有效的行政立法监督体系

1.建立严格的行政立法审查制度

加强对法规、规章草案的审查是对行政立法活动进行事中控制的重要措施。审查分为两个环节:一是立法机关的法制部门对法规或规章草案的初步审查,二是制定机关对法规或规章草案的审议。

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5

根据公司《关于内部竞岗岗位的通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贸易工作的了解,拟竞聘贸易部经理一职。

一、我的竟聘优势

1.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毕业于经济管理专业,十年来一直从事贸易工作,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法规和国际通行的规则、惯例;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悉经贸业务的各个环节,能胜任对外经贸的具体业务工作;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能利用计算机从事经济贸易工作。

2.具有较全面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交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团结同志,正确处理与领导和群众的关系。工作思路清晰,头绪分明。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综合能力。在以前的销售工作中,我学习积累了先进的系统管理、人本管理、效益管理等原理,掌握了沟通、协调、市场开发等发面的能力,能较好地履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

3.具有正直的人品、良好的修养及优秀的作风。工作责任感强,勇于开拓进取。公道正派,与人为善。吃苦耐劳,率先示范。始终认为:沉默是金,忍让是银,帮人是德,吃亏是福。注重个人修养,平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修养,品德高尚情操纯洁的人。

二、我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如能竟聘上岗,我将认真履行职责,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贯彻执行《黑龙江外轮公司关于贸易公司管理的暂行规定》,切实做好本部门工作,努力让自己的工作与总公司同步协调发展。

1.全面协调,规范服务。协调、管理掌握各贸易公司的经济运行态势,调节经济日常运行,规范经营活动,为各个贸易公司提供在哈尔滨的全面优质服务。实施最佳运行方案,最优资源配置,增加销售渠道,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打开地域限制,使货物直接销售到用户手中,缩短流通周期,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节约运行成本。

2.加强贸易信息管理建设。信息是贸易是否盈利的关键,做到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交流平台、外代的公司网络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尤其是贸易方面的信息,对其进行整理、汇集和分析,及时掌握国家进出口贸易政策、市场动态、价格变化、商业信息等,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并向公司领导提出建议和意见,做出正确的信息决策。

3.优化资金运营。资金是贸易的血脉,在贸易工作中充分利用资金,加速周转,确保资金安全运营是非常重要的,要加强对资金运行情况的监控,预防损失,创造资金的最大价值。

.4、加强整体协作发展。增进各贸易分公司整体互补合作,做到互相交流,携手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以市场为中心,以扩销为目的,建立紧密的互助合作关系;共建信息通畅、产销协调、服务完善的经营贸易体系;互通信息、共商对策,做到质量与价格相符,优惠与诚信统一,承诺与兑现一致,开拓市场与规范市场并举,建立和谐、高效、文明的整体合作关系,实现公司共同发展。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辟新的国内外贸易市场。公司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多更好地吸收外资;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网上招商等新型贸易和招商方式;利用俄罗斯市场和国内市场发展的有利时机,开辟俄罗斯装饰建材市场、农产品市场等,向俄罗斯出口各类产品。综合运用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全面发展与俄罗斯多边、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使公司的贸易逐步发展壮大。同时规避风险。贸易回报和风险是核心问题,为了规避公司的经营风险,主要措施是双方实施零风险,与合作伙伴共同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可行的投资环境分析、投资预算、回报分析,保证民主决策的正确性,将风险规避为零。

6.储备发展后劲。公司将要大量进口废钢船,由于富锦市北方拆船公司人手少,所以贸易部应首当其冲,组织人员协助公司管理拆船工作。根据今年的拆船经验,在废船进口前,做好市场调查,把握市场价格。在拆船中严格管理,分类切割、摆放,分类销售,建立“一条龙”管理营运体系;发挥目前的客户网络,合理定价,扩大效益。在拆船中严格管理,分类切割、摆放,分类销售。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向相关产业触伸,储备发展后劲。

三、我的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公司基层

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6

论文论文关键词:外贸经营权;个人外贸公司;发展策略论文论文摘要:中国新颁布的《对外贸易法》已于2011年7月1号起正式实施,“外贸经营权”已完全“松绑”。随着外贸经营权的下放,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对外贸易之中。个人参与对外贸易面对的门槛虽然降低,却依然存在不少阻碍。就我国个人外贸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做了一系列探讨。1我国外贸经营主体变化的回顾1.1第一阶段(1949-1978年):高度垄断时期改革开放前,中国基本上属于封闭内向型经济。外贸经营主体是国营(国有)对外贸易企业——专业外贸总公司,一切对外贸易活动均处于国家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之下。外贸经营主体一元化主要表现在企业所有制形式单一化,所有对外贸易企业均为单一国家所有制企业,从而保证了国家对对外贸易统治的彻底性。在具体业务实践中,各个专业外贸总公司负责统一对外谈判、签约、落实货源、组织运输以及交货等所有环节。出口采用收购制(买断制),进口采用调拨制。1.2第二阶段(1979-1991年):适应改革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初步放开经营,打破原有经营体制的基础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工贸结合试点,组织了一些以生产企业和企业联合体为经营实体的试点。随后在一些工业部门成立外贸公司,试图解决外贸同生产的问题。然而实践证明,这只是外贸公司隶属关系的改变,并没有使外贸公司同生产企业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联合起来。此后,又探索外贸企业向生产企业投资参股,或实行其他形式的工贸联营,批准一些有条件的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业务。这样,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之间在共同利益基础上联合,在局部范围内解决了工贸(技贸、农贸)之间结合的问题,外贸出口企业的队伍也因此得到壮大。1.3第三阶段(1992年-2001年):深化改革时期从1992年开始,中国贸易政策体系的改革已经不限于贸易权和外贸企业等内容。在1992年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中允许国有生产性企业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第一次打破外贸专营这一传统的经营体制。1994年12月31日,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成为国务院批准的首家综合商社试点。1999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国家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正式授予私营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私营企业开始登上外贸舞台。在1999年1月4日,20家私营生产企业首批获得自营进出口权,标志着我国外贸经营权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己基本形成。1.4第四阶段(2002年至今):完全开放时期入世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第一章第八条中明确规定:“个人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其他执业手续后可以成为对外贸易经营者,从事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贸易”。这表明个人可以开办个人独资企业或以个体工商户的身份从事对外贸易活动。针对新外贸法各个领域的配套措施将新贸易法构建成完整的体系:自然人和中小企业在从事外贸工作当中融资小额贷款、公共关系发展、培训、咨询等方面的问题,政府部门都提供了服务和帮助。我国外贸经营主体的日益多元化,形成国有、集体、外资、私营企业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2个人外贸企业面临的问题新《对外贸易法》取消对个人从事外贸的限制,意味着外贸已经从一个“特殊行业”变为“普通行业”。新《对外贸易法》的实施使个人进入外贸领域的门槛越来越低,但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和挑战。2.1财产风险在我国2000年1月1日颁布的《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一章第二条和1987年1月1日颁布的《民法通则》第二章第二十九条中都有关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从事经营活动,要承担无限责任的规定。这就意味着自然人从事对外贸易,如果合同条款选择不当、责任承担过大,一旦经营失败,不但个人的经营财产有损失,而且家庭财产也会负连带责任。面对如此规定很多人宁愿注册一家公司,以外贸公司的形式从事外贸经营活动,承担有限责任,或挂靠在有外贸经营权的专业外贸公司。2.2政策风险新的《外贸法》确定的只是大的方向和原则,相关的问题尚在计划之中。例如,第八条规定如果以个人身份从事对外贸易,需要首先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但怎样注册、需要哪些手续等一些具体问题,尚未明确规定。2011年7月1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新办商贸企业增值税征收处理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新办小型商贸企业必须一年内实际销售额达到180万元”,或者“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人员在50人以上的”,方可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也就是说,如达不到上述条件,就无法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因此,他们不得不通过大外贸公司,这不仅凭空增加了一道环节,也增加了他的成本(1%的手续费)。而且,外贸还要在出口退税上“分掉一杯羹”。2.3信用风险个人信誉是自然人从事外贸活动的一个门槛。国际贸易中,很容易产生商业欺诈行为,稍有不慎,就会上当受骗,甚至使经营者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个人做外贸不需要设备,也没有固定办公地点,一旦发生了变故,很可能连人也找不到,外商对个人的信用问题存在质疑,因此仅凭个人信誉和专业外贸公司进行竞争是远远不够的。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具备自营进出口资格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其对产品和技术的熟悉程度往往是个人不能比的。3个人外贸公司发展的对策新《对外贸易法》的出台及其配套《办法》的实施,是我国对外贸易之路上一个里程碑。然而在为之欢呼时,我们还应清楚地看到,是否选择个人外贸之路,个人外贸路平不平坦以及个人外贸能否赢利,最终还得取决于个人的理性投资选择,以及国内相关配套措施制度的完善和到位。3.1寻找合适的个人外贸项目,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2011年7月1号开始实施《对外贸易法》中允许个人从事外贸,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限制。所以大家不能一哄而上,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市场定位,找准自己的位置。当然,外贸公司还应结合公司的内外环境和发展趋势,制定适宜的发展战略,针对公司的核心能力做出恰当的定位。3.2积极参与网络贸易,加强对外开放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由于个人外贸公司资源短缺、人员有限、资金贫乏等原因,在推出新产品、创立品牌、开发市场等方面受到制约,网络贸易就可弥补这一不足。近年来,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媒介进行的商务活动正在全球范围逐渐兴起,发达国家中电子商务的发展尤为迅猛。因此,应加快实现国内和国外、政府和企业的联网,为企业提供广泛的外经贸政策法规信息、商情信息和投资环境信息,做到信息资源最大限度的共享、共用,积极运用国际电子商务开展外经贸活动,增强外经贸发展的国际竞争力。3.3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个人外贸公司应以服务来赢取市场,通过娴熟的业务技巧以及熟悉国家对外贸易各项程序等优势,为客户拓展国内外市场提供各种服务。

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7

内容提要:wto协议和规则要求各成员方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接受司法审查,包括接受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审查,以便为各成员方缔造公平贸易的法律框架。为此,wto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规则。我国虽然同样确立了司法审查的实体法和程序法体制,但与wto的要求相比,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通过构建与wto协议和规则相一致的中国司法审查制度予以完善。

中国加人wto后,不仅在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上要受到wto规则的制约,而且在国内法律的制定和政府行政行为的运作上也要受到wto规则的影响。因此,尽快建立和完善对政府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制度,既是中国遵守和执行wto规则应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也是中国的经贸活动和政府行为真正走向法治化的客观需要。

一、政府行政行为接受司法审查是wto的基本要求

    wto协议和规则主要是以成员方政府的行政行为作为调整对象,明确规定了成员方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接受司法审查的原则。这一原则主要包含两层要义:其一,各成员方要建立、维持或指定能够对有关行政行为进行及时审查的裁判机构和程序,这种裁判机构和程序必须独立于有行政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并与裁判结果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利害关系;其二,这套独立、客观、公正的司法审查程序,要保证受到各种行政行为影响的当事人有机会将案件最后诉至司法机构,享有请求司法审查的权利和机会。

    关于司法审查,wto的一些协议和规则在不同的条文中作了明确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wto成员方必须针对各国政府与贸易有关的行政行为建立相应的司法制度。《1994年gatt》第10条第3款规定:各成员国应维持或尽快建立司法的、仲裁的或行政的法庭或程序,以便对涉及海关事项的行政行为迅速进行检查和纠正,并且,这种法庭或程序应独立于负责行政实施的机构之外。由上述法庭或经过上述程序作出的决定,除进口商于规定上诉期间向上级法庭提出申诉以外,应由上述这些机构予以执行,并作为今后实施的法则。《反倾销协议》第13条规定:各成员方在国内立法中应包括有司法审查的程序,即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对最终裁决和复审决定不服的可以通过诉讼程序请求司法审查。进行司法审查的法庭应完全独立于作出最终裁决和复审决定的调查当局。

    2.必须建立一个独立于主管行政机关的审查机构。这里所说的“独立.,根据wto的要求,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而且是实质上的;不仅仅是法律上的,而且应当是事实上的。

    3.必须赋予受各种行政行为影响的当事人提出诉讼请求的权利。这是关于原告资格的规定。这里的原告不仅包括我国《行政诉讼法》所特指的行政管理相对人,而且也包括受一成员方行政行为约束或限制的另一当事方。根据wto协议和规则的要求,原则上,只要某一当事方的权利或利益受到行政行为的不利影响,通过民事诉讼或仲裁等途径不能获得救济时,就可以而且应当通过行政诉讼的途径获得救济。

    4.司法审查程序必须客观、公正、高效。它要求wto成员方所建立的司法审查程序在适用方式上不至于构成对合法贸易的障碍,从而为避免滥用这种程序实行贸易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5.终极裁判必须保持高度的透明度。透明度原则是wto最基本的保障贸易自由化的原则之一,它是指各成员方一切影响贸易活动的政策和措施都必须及时公开,以便其他成员方的政府和企业了解和熟悉。按照《1995年(gatt》的规定,任何w to成员方有关海关制度及规定影响到货物销售、分配、保险、仓储等方面的法规,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缔结的影响国际贸易的政策和规定、有关司法的仲裁的和行政的法庭或程序等等,应一律予以公布,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除外;即使有些政策、法规没有公布的可能或必要,也必须使公众可以获取;对于任何与贸易有关的司法判决,只要某一成员方要求,就应予以提供。

二、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wto协议和规则的要求相比,我国的司法审查制度还存在着一些函待解决的问题:

    1.关于行政终局裁决权问题。所谓行政终局裁决权,是指根据法律的明确授权,行政机关对某些特殊事项,拥有最终作出处理决定的权利。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我国行政机关在以下几个领域拥有终局裁决权:一是《外国公民人境出境管理法》和《中国公民出境人境管理法》所规定的公安机关所作出的复议裁决。二是《行政复议法》所规定的根据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作出的行政区划勘定、调整或征用土地的决定;省一级人民政府所作出的有关自然资源确权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对其工作部门或省一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作出的最终裁决。目前看来,我国法律所确定的上述几种行政终局裁决权与wto的规则是相悖的。

    2.关于抽象行政行为问题。抽象行政行为是否需要纳人司法审查问题,一直是我国法律界和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我国有两部现行的法律规定抽象行政行为不予司法审查。一是《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通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不予司法审查。二是《行政复议法》规定的行政规章以上的规范性行政法律文件不予司法审查,而只对国务院部门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予以司法审查。上述法律规定,由于与wto有关协议和规则所禁止的“法律”、“政策”或“措施”的规定相背离,同样需要予以完善。

    3.关于司法审查的标准问题。我国的《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而不审查其适当性;只有对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方可判决变更。与wto协议和规则相比,在司法审查的标准问题上,我国应进一步予以细化和完善。gat7、规定,各缔约方所采取的与贸易有关的行政行为和行政措施以及所建立的行政救济体制必须接受wto的国际审查;如果接受要求,实施这种程序的缔约方应向缔约方全体成员提供该程序的详尽资料,以便缔约方全体成员对这种程序是否符合gatt的规定作出判断和决定。

    gatt,和gats中的这些规定表明,凡符合w to规则的要求并可以提起司法审查的行政行为,各成员方在对其进行司法审查时,不能仅局限于以合法性审查为标准,而需要更侧重于客观与事实上的公正,即要求一种实质上的公平与合理。即便是wto在对成员方的行政救济体制进行国际审查时,也采用了实质上是否客观、公正的标准。这无疑对我国司法审查的标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关于司法审查过程中当事人的权利问题。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本质上是确保诉讼参加人各自行使法定的诉讼权利和义务的过程。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在总则、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起诉和受理、审理和判决等章节中也有明确的规定。但与w to规则相比,有两个明显缺陷:一是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规定的不够具体;二是对诉讼过程的透明度及公正性规定的不够详细。

    wto协议和规则对当事人在司法审查过程中的权利做了更为明确和详尽的规定。例如,trips第三节详细规定了对知识产权所有人的行政、民事程序和救济,主要内容包括:(1)民事司法程序应遵守公平合理原则。具体体现在:被告应有权获得及时的和足够详细的书面通知,包括赔偿请求的根据;应允许当事人委托人,不得强求本人出庭而给其带来负担;当事人有权详细陈述诉讼请求的根据并提供相关证据;法院应对诉讼涉及的秘密信息提供保障措施。(2)对证据和信息提供的规定体现了保护弱者的精神。具体表现为:一方当事人在提供了足以支持其赔偿要求的证据后,若同时指出支持其赔偿要求的有关证据在另一方当事人控制之下时,司法机关应责令掌握证据一方提供该证据;如果一方当事人或无正当理由而不提供必要信息,或故意妨碍执法活动等,司法机关可作出判决。(3)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救济,包括:司法机关责令侵权方停止侵权行为,或判决补偿;司法机关有权责令侵权方向受害方支付损害赔偿费,并支付诉讼费(包括适当的律师费);司法机关在侵权方没有提供任何形式补偿的情况下,有权责令将被发现的侵权商品排除出商品渠道,或依法予以销毁;在原告滥用执法程序时,司法机关应责令其向另一方当事人提供适当的赔偿。(4)在上述民事法律救济措施不能奏效时,不排除利用行政程序进行民事救济。可见,trips规则对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相当详细,特别是要求司法审查过程要体现公正原则、经济原则,这一点对我国司法审查制度的重新构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中国司法审查制度的孟新构建

    第一,认真清理法律、法规,理顺司法权和行政权

    从立法上明确界定司法权和行政权的适用范围及其相应关系。时至今日,我国的一些法律、法规对司法权和行政权的适用范围或界定不清、或重复交叉、或出现真空,突出表现为司法机关行使了行政机关的职权,或行政机关行使了司法机关的职权。所以,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清理与w to和国际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划分哪些权力由行政机关行使,哪些权力由司法机关行使,以及确定政府行政行为在何种情况下必须最终接受司法审查,从而在立法上合理配置它们相互之间的权力。

    以wto协议和规则的精神来规范司法权和行政权。目前,我国不少的法律规定,对管理相对人采取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以及作出初步民事裁决权,均由不同的行政机关来行使;有的法律甚至规定行政机关享有最终裁决权—这与wto司法审查制度的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应从立法角度考虑进行改革:一是将上述行政机关行使的“最终裁决权”缩小为“最初裁决权”,司法机关可享有“终局裁决权”;二是对现行的强制执行权继续保留现状,即由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分别行使,只有在行政机关无法直接行使并提出申请的情况下方可由人民法院来行使,但必须建立相应的救济程序。

    制定统一的与贸易有关的司法审查法。与贸易有关的司法审查法不同于行政诉讼法的显著特点有以下几方面:①其受案范围仅限于与贸易有关的行政行为和措施,包括对贸易政策和法律的审查;②司法审查的标准不仅包括合法性审查,而且应包括适当性、合理性、公正性审查等;③司法审查的依据既有中国的法律、法规,还可以在中国立法缺失的情况下适用wto协议和规则;④这种司法审查的法庭应为独立的国际贸易审判庭;⑤司法审查的程序是独立、统一的。

    第二,不断强化司法审查机关的独立性,努力做到客观、公正

    改革行政诉讼案件的管辖制度,减少司法审查的阻力。在级别管辖方面,应考虑被告的级别,原则上,管辖法院的级别一般不低于被告的级别;适当扩大案件的异地管辖,尽可能排除地方保护主义。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减少行政机关对司法审判活动的制约和控制。现行的司法机关身处地方行政机关人、财、物的控制之下,这种社会环境不可能使法官超脱而独立地作出公正判决。因此,为减少和最终避免地方行政机关的制约,就必须在深化法官的考任制度、罢免制度、管理制度、保障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待条件成熟时,成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不与行政区划相对应的行政法院系统。

    理顺法院与其他监督主体的关系,建立既能防止司法权的滥用又不妨害审判独立性的监督机制。人民法院应受到各种社会主体的监督,以保证其司法审判的公正性,但同时又要防止其他单位和个人假借监督之名而干涉审判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审判与监督都能依法进行。

    明确法院内部分工,强化合议庭和法官的职责,建立内部监督机制,积极创造法官独立审判的条件,以防止和减少来自法院内部的非法干预。

    第三,通过国内立法,迅速地完善司法审查的依据和标准

    通过国内立法,稳妥地解决wto协议和规则的国内实施问题。《建立wto协定》第11条规定:各成员方必须保证本国的法律规范与wto规则及协议保持一致;各成员方必须以统一、公正、合理的方式实施有关协议。中国在加人议定书中也已承诺最大可能地实施wto协议和规则,并建立相应的与贸易有关的司法审查机构和程序。因此,一要尽快制定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填补贸易立法上的漏洞;二要对与wto协议和规则相冲突的实体法进行修改或废止;三是严格立法权限和立法程序,防止新的与w to协议和规则相抵触的规范性文件或“土政策”的出台;四是及早建立国内产业的保护法律和制度,依法律而非依政策来保护国内产业。

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8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省属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据《公司法》、《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和《*省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总体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公司。

第三条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授权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监事会由省经贸委管理,对省政府负责。

第四条监事会主要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依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公司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财务活动以及公司董事、经理班子成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

第五条监事会与公司董事会、经营班子的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监事会不参与、不干预公司的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

第二章监事会的产生

第六条监事会由主席一人、监事若干人组成。监事分为专职监事和兼职监事:从省有关单位选任和公开选拔的监事,为专职监事;公司职工代表担任的监事,为兼职监事。

监事会成员为不少于3人的奇数,包括:

(一)省派出的监事;

(二)职工代表(不超过监事会人员的三分之一);

(三)或有关方面的专家。

国家公务员在任职期间不得兼任监事,公司董事、经理班子成员及财务负责人也不得兼任监事。

第七条监事会主席按照规定程序由省经贸委任免,并报省委组织部备案。

专职监事由省经贸委委派,从省有关部门选任或通过公开招聘择优选拔,公开选拔的办法另行制定。

兼职监事由公司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报省经贸委批准。

第八条监事会成员每届任期3年。任期届满后,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不得在同一公司连任。

第三章监事的任职资格

第九条监事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心于发展国有经济;

(二)熟悉并能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

(三)具有财务、会计、审计或者宏观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每个监事会中至少有一位曾任会计师或审计师5年以上的专职监事);

(四)坚持原则,廉洁自律,忠于职守;

(五)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文字撰写能力,并具备独立工作能力;

(六)身体条件胜任本职工作,上任年龄不超过57岁。

第十条监事会主席应具备的条件:

监事会主席除应具备第九条规定的专职监事的条件外,还应有以下的工作经历:一般为副厅级或担任正处级职务3年以上、副处级职务5年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可以从企事业单位中有3年以上管理经验的高中层管理人员中公开选拔。

第十一条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实行回避原则,不得在其曾经管辖的行业、曾经工作过的公司或者其近亲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的监事会中任职。

第四章监事会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监事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检查公司贯彻执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检查公司财务情况,验证公司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检查公司的经营效益、利润分配、资产运营情况以及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的完成情况等;

(四)检查公司董事、经理班子成员的经营行为,并对其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评价,提出奖惩、任免建议;

(五)根据工作需要,召开公司全资、控股子公司监事会成员联系会议,了解全资、控股子公司财务活动、经营管理活动及资产运营情况等;

(六)省经贸委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三条监事会主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召集、主持监事会会议;

(二)负责监事会的日常工作;

(三)签署监事会的报告和其他重要文件;

(四)对各监事的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

(五)应当由监事会主席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十四条监事会一般每年对公司进行1-2次全面检查,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地对公司进行专项检查。

第十五条监事会开展监督检查,可以采取下列方式:

(一)听取公司董事、经理班子成员有关财务、资产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的汇报,在公司召开与监督检查事项有关的会议;

(二)监事会主席或专职监事列席公司董事会会议、职工代表大会,必要时列席党政联席会议、经理办公会议;

(三)查阅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财务会计资料以及与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其他资料;

(四)核查公司的财务、资产状况,向职工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必要时要求公司董事、经营班子成员作出说明;

(五)向财政、工商、税务、审计、海关等有关部门和银行调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资本变动等情况;

(六)召集公司下属企业监事会成员联系会议,沟通情况。

第十六条监事会每次对公司的检查结束后,应当及时作出检查报告。其中年度检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对公司财务以及经营管理、资产经营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评价;对公司董事、经理班子成员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价以及奖惩、任免建议;对公司存在问题的处理建议;以及省经贸委要求报告或者监事会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检查报告经全体监事会成员讨论,经三分之二监事同意后,由监事会主席签署,经省经贸委审核后报省政府,同时抄送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

监事中如对检查报告有原则性不同意见的,应当在检查报告中说明。

第十七条监事会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公司经营行为有可能危及国有资产安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者侵害国有资产所有者权益的紧急情况,以及监事会认为应当立即报告的其他紧急情况,应当及时向省经贸委提出专项报告,同时抄省财政厅,也可以直接向省政府报告。

第十八条省经贸委根据监事会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的情况,可以建议省政府责成省审计厅依法对公司进行审计。

第十九条监事对工作负有诚信和勤勉的义务。监事应当遵守本办法,执行监事会的决议。

第二十条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不得接受公司的任何馈赠,不得违反规定参加由公司安排、组织或者支付费用的与经营行为无关的消费等活动,不得在公司中为自己、亲友或者其他人谋取私利。

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不得违反规定接受公司的报酬、福利待遇及在公司报销费用。

第二十一条监事会成员必须对检查报告内容保密,不得泄露公司的商业秘密。

第五章监事会的管理

第二十二条省经贸委负责对监事会的日常管理,包括拟订监事会成员的管理规章、制度、办法和监事的工作守则,并监督实施;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的选拔、任免、委派,兼职监事的审批、委派以及监事会成员的培训、考核等工作。

第二十三条监事会主席在任职期间享受派驻公司副职待遇:

(一)工资、补贴、奖金由省人事厅会同省经贸委,参照相当副厅级行政级别公务员工资标准予以审定;

(二)医疗待遇享受相应行政级别公费医疗。

公开选拔的专职监事,由省经贸委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其相应行政级别和工资、奖金和补贴、医疗待遇。

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的编制在省人事厅单列。原来属于行政事业编制的,任职期间其行政事业编制在原单位予以保留。工资、补贴、奖金由省财政集中支付。

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任职期满后,可回原单位或另行安排工作,不再享受任职期间的待遇。如到退休年龄,回原单位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第二十四条监事会主席和专职监事的工作经费,由省财政厅按核定标准拨付省经贸委统一支付;兼职监事的工作经费由企业承担。

第二十五条建立监事会主席会议制度,省经贸委每季度召开一次监事会主席工作会议,沟通情况,交流信息。

第二十六条省经贸委与监事会签订责任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及负责任的具体方式。

第二十七条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支持、配合监事会的工作,向监事会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六章监事的考核和奖惩

第二十八条省经贸委每年对监事会成员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档,考核结果作为监事会成员奖励和处罚的依据。具体考核办法由省经贸委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监事在监督检查中成绩突出,为维护国家利益做出重要贡献的,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除监事会主席以外的专职监事的奖励还包括:任职期间晋升行政级别和工资待遇;任职期满后,可轮换到其他省属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的大企业集团担任监事,或推荐到其他单位任职。

第三十条省经贸委受理对监事会、监事的投诉及举报。

第三十一条监事会成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经贸委予以免职:

(一)经省经贸委年度考核为不称职的;

(二)对企业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隐匿不报或者严重失职的;

(三)与企业串通编造虚假检查报告的;

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国11发展总公司高速发展的要求,加强进出口业务管理,明确责权,确保贸易项目质量,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并结合11总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的重点是从财务管理与资源控制的角度出发,涉及法规的问题,请参照(中国11发展总公司合同管理规定)执行。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11系统所有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商品流通企业。第二章出口业务第四条出口项目报审时,业务人员需向财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1、《合同审批表)(见附表一);2、出口合同及国内购销合同或委托出口协议样本:3、《自营出口商品换汇成本预算单》(见附表二);4、如出口商品属于国家计划配额内商品,还需提供出口商品许可证正本,招标项目需提供出口中标书。第五条财务主管人员根据上述资料有权审核以下内容:1、复核《自营出口商品换汇成本预算单》,对项目预期的总体盈利情况进行审核;2、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如海关、税务、外管局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公司有关财务制度的可能;3、对于出口业务是否存在承担销售盈亏,垫付商品资金及担负基本费用的情况;4、对收付款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安全,经营资金是否有保障。在上述审核过程中,财务主管人员对项目的某些具体情况持有异议时,项目执行人须详细说明情况,对有严重违反国家财经纪律或公司财务制度,以致于项目不具备操作的条件时,财务主管人员可在《合同审批表)中签署否定意见。第六条对于自营出口项目,业务人员应在支付国内商品采购货款前5一10天与财务人员联系,以便财务人员及时安排资金。办理付款手续时,业务人员应填制(进出口贸《进出口贸易项目付款申请表》(见附表三),并报请本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公司负责人签审,并附加盖“法规审核专用章”的有关合同或协议书副本,财务人员依此办理忖款手续。付款后业务人员应在10个工作日内将发票交财务部门。对于增值税发票,财务人员应逐项认真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发票,业务人员有责任重新向客户索取。第七条在做农副产品收购业务时,不准直接向农民收购。所购货物装上运输工具取得运输部门凭证后,方可支付不超过货款20%的预付款,货物运至出口装运港经商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支付余款。如发现不符合出口商品规格和质量等问题,应拒绝收购和付款,并及时向对方提出有效异议,如已凭托收方式付款的,应及时予以追回。第八条关于127特户的使用方法的规定:在商品采购业务中,原则上不采用汇票自带(即127特户)方式,如确因业务需要,经总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可由业务人员和财员共同携带外出,相互监督使用。业务人员负责货物采购及订立合同,财务人员负责掌握汇标及讨款,货物余额超过10万(含)元人民币的,合同签订步须上报购批准,派出的财务人员须见到公司分管领导签字同意付款的书面传真后方可付款,特殊地区无法使用传真的,由公司领导口头通知派出的财务人员,回京后补办书面手续。第九条在买方开出信用证后,业务人员应立即通知财务人员到通知银行查收,财务人员视资金状况采取相应融资措施,需要信用证打包贷款的项目,财务人员应及时与银行联系,争取贷款早日到位。第十条在出口货物装船发运后,业务人员应在1一2个工作日内按照信用证或有关出口合同的要求制妥全套结汇单据,并填制汇票(见附表团),业务人员应配合财务人员做好审单工作,尽早向银行交单收汇、结汇。第十一条对核销单的管理报关之前,业务人员需从财务部门领取(出口收汇核销单),同时在(核销单领用登记薄)上签字。注明申领份数。合同号、商品名称、申报金额。报关后业务人员应立即将核销单退还财务部门。对不及时退还累计达5份以上核销单的业务人员,在下一次领取核销单时,财务人员有权拒发,同时,财务部门有权视情节轻重提请人事部门扣发相应工资。第十二条财务人员到外汇管理局办理核销手续时,应备好下述资料正本。1、盖有海关验讫章的核销单;2、报关单:3、银行结汇水单(盖有“供核销专用”字样的已在外管局备案的结汇水单);4、外贸发票。上述单据之间要求单位数量一致,金额相符。第十三条财务人员在办理出口退税时,应及时备好全套资料如下。1、出口退税申请表:2、增值税发票并附税收(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3、在外管局已核销的核销单;4、报关单;5、外贸发票;6、收入成本作销帐复印件。上报税务局后,财务人员还应积极配合税务局做好函证调查工作,尽早收回退税款。第十四条出口业务中,在完成银行结汇,外管局核销工作之后,财务人员应持上述资料到税务局办理出口退税转移单,并交委托方在当地退税。对于委托方坚持在我公司办理退税的,我公司本着不垫付税款的原则执行。第三章进口业务第十五条进口项目报审时,业务执行人需向财务部门提供下列资料:1、《合同审批表》;2、进口合同及国内购销合同或委托进口协议样本;3、《自营进口商品盈亏预算单》(见附表五);4、如进口商品属于国家控制性商品,还需提供进口商品许可证正本或机电设备进口证明或进口商品登记证明。第十六条财务主管人员根据上述资料有权审核以下内容:1、复核《自营进口商品盈亏预算单》,对项目预期的总体盈利情况进行审核;2、项目在运行过程中是否有违反国家财经纪律(如海关、税务、外管局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和公司有关财务制度的可能;3、对于进口业务是否存在承担销售盈亏,垫付商品资金及担负基本费用的情况;4、对收付款方式的选择是否合理、安全,项目资金是否有保障。5、如对内为远期收款方式的,除有长期业务关系的客户经特批外,一般不宜采用。第十七条对于需开立信用证的进口业务,业务人员须提前三天向财务部门提交公司内部的(信用证开立申请书调见附表六),并报请业务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以及公司负责人签审后,再向财务人员提供下列资料:1、盖有《法规审核专用章》的进口合同,国内购销合同或委托进口协议正本一套。2、银行开证申请书;3、如属国家控制性商品、还需提供进口商品许可证或机电设备进口证明或进口商品登记证明等文件正本。第十八条财务人员在备齐上述开证所需资料审核无误后,尽快提交银行,并按与银行事先约定的保证金比例将款转入银行保证金帐户。信用证开出后,财务人员应及时取回信用证副本并交业务人员共同核对。第十九条开出的信用证需修改时,业务人员应及时向财务部门提出书面改证申请并附详细内容,重要内容的修改还需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签字。财务人员审核无误后加盖财务章送交银行通知改证,并及时查收改证回单。第二十条财务人员应根据信用证条款或进口合同中规定的议付单据仔细核查单证是否相符,以及各个单据之间是否相符,如若发现单单之间、单证之间有不一致之处,应及时通知付款银行,停止对出口商付款。第二十一条在对外议付时,业务人员应提前5一10天与财务人员联系,以便财务人员合理安排资金;经审核无误可以对外付款的合同,业务人员填制《进出口贸易项目付款申请表》,并报请业务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负责人、公司负责人(L/C方式除外)签审后交财务人员办理付款手续,并配合财务人员备齐向银行购汇所需的资料。第二十二条财务人员在见到《进出口贸易项目付款申请表》后,填制忖款单据,向银行提交下述资料:1、购汇申请书;2、贸易进口付汇核销单;3、报关单;4、进口合同,国内购销合同或委托进口协议正本;5、如属国家控制性商品,还需提供进口商品许可证或机电产品进口证明或进口商品登记证明等文件。议付后,财务人员应及时取回购汇单据及核销单并通知业务人员购汇成本。第二十三条进口业务对外议付时,如果公司尚未收到委托方应付的货款,在L/C付款方式下,业务人员负有责任将公司所垫货款及加收的利息在限期内向委托方追回,在其他付款方式下,财务人员有权延迟或拒绝忖款。第二十四条未经财务人员审核过的合同,或不能提供加盖“法规审核专用章”的合同,或无法提供银行购汇所需单据的项目,财务人员有权拒绝付款。第二十五条进口商品在国内销售时,财务人员根据《购销合同)中的规定及时与业务人员联系催收货款,货款收回后方可开具增值税发票。第四章附则第二十六条本规定由总公司财务本部门负责解释。附表一:经贸合同审批表送审单位:送审日期:合同名称:合同编号:合同对方名称:资信等级:是否需要政府准许性文件是否利用总公司信用承办人员对该业务的说明,(包括:1、国内外市场对同样货物的报价情况2、业务难点及风险3、风险防范措施)承办人:送审单位负责人对承办人员所作说明的确认意见:签字:财务人员审核意见:签字:计划部审核意见:签字:法规人员审核意见:审核人签字并盖法规审核章:主管副总经理意见:签字:特批程序经贸业务论证小组意见:组织人签字:总公司领导特批意见:主管副总经理签字:总经理签字:附表二:自营出口商品换汇成本预算单申请部门:年月日合同号交货日期交货地点商品名称价格条件支付方式规格数量出口销售收入原币金额折合美元金额预计换汇成本核算出口销售净收入(美元)出口采购总成本(人民币)换汇成本及盈亏情况出口销售收入进货成本外汇调剂价:换汇成本盈亏点总盈亏:减:国外费用预计有关费用其中:佣金其中:利息运费保险费减:退税出口销售净收入出口销售总成本说明:项目执行人:部门经理:财务主管:附表三:进出口贸易项目付款申请书申请部门:年月日经办人付款日期付款金额合同号商品名称业务方式出口进口自营自营付款方式信用证(no:)托收汇况转帐收款单位收款银行帐号付款用途说明附注:外贸合同购销合同协议许可证机电证明进口证明外贸发票报关单协议核销单部门经理财务部经理签署副总经理批示总经理批示附表四—1Billofexchangeno:-------------------------Date&place--------------------exchangefor-------------------------------------------------at------------------------------------sightatthisSeConDofexchange(Firstofexchangebeingunpaid)paytotheorderof------------------------------------------thesumof----------------------------------------------------DrawnunderL/Cno.-----------------Dated---------------------issuedby:----------------------------------------------------to----------------------------------------------------------------------------------------------------------------------------(盖章)附表四—2Billofexchangeno:-------------------------Date&place--------------------exchangefor-------------------------------------------------at------------------------------------sightatthisSeConDofexchange(Firstofexchangebeingunpaid)paytotheorderof------------------------------------------thesumof----------------------------------------------------Drawnunder----------------------------------------------------------------------------------------------------------------to----------------------------------------------------------------------------------------------------------------------------(盖章)附表五:自营进口商品收入成本预算单申请部门:年月日合同号到货日期到货地点商品名称价格条件支付方式规格数量进口商品成本原币金额折合美元金额项目营业利润预算商品销售净收入(RmB)进口商品采购成本(RmB)调剂外汇及盈亏情况销售净收入到岸价格外汇调剂价:盈亏点总盈亏:增值税增值税关税及消费税预计其它费用其中:利息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总成本说明:项目执行人:部门经理:财务主管:附表六:信用证开立申请书申请部门:年月日经办人信用证金额期限合同号商品各称开证行开证申请人通知行受益人名称所附单据进口合同购销合同协议许可证机电证明进口证明财务审核法规审核申请转入保证金帐户金额部门经理签字财务部经理签字副总经理批示总经理批示

外贸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篇10

对外贸易管理制度

为了入世,我国首先应当调整对外贸易管理制度。这不仅要求我国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原则大幅度降低对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而且还应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减少非关税壁垒的原则,进一步取消对各种进口商品的配额限制和许可证限制。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透明度原则,我国必须建立一个公正的和透明度较高的外贸管理体制。否则,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就可能遭遇其他国家依据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而提起的各种诉讼。

外商投资法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的一揽子协议中关于投资行为的规范将对我国的外商投资法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和《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中关于国民待遇的规定对我国外商投资法的影响最大。我国现行的外商投资法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外商投资和不符合国际通行的做法。例如,在市场准入方面,长期禁止或者限制外商在服务领域进行投资。这种保护性的做法不仅导致我国金融、保险、电信等服务行业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降低了社会福利,而且也不利于我国服务行业的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当逐步开放服务市场,在这些领域引入竞争机制。我国对外商投资的不合理限制还表现在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各种限制。例如,要求外商投资企业购买或者使用国内生产的产品,要求出口产品或者为出口而销售产品,或者要求它们实现外汇收支平衡等,这些都不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从而应当予以废除或者修改。当然,我们对外商投资的国民待遇不是绝对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对外国资本实行全面和绝对的国民待遇。然而,我们对外商投资的任何限制或者禁止,应当通过《外资法》作出明确的规定,提高外资在市场准入方面的透明度,使外国投资者对其投资行为的后果有可预见性。

企业法

要使外商投资取得国民待遇,这就要求外资企业、内资企业以及外资和内资的混合企业在企业的设立方面适用统一的企业法律制度。然而,我国当前不仅存在着内资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差别,而且内资企业之间还存在着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以及私营企业之间的差别。特别是1988年出台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在许多方面体现了严重的行政干预色彩。我国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竞争力之所以不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没有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不具备真正的法人资格。因此,为了使各类企业能够真正成为公平竞争的市场主体,我国应当不考虑企业的所有制以及它们是内资或者外资,建立统一的企业法律制度。随着1993年的《公司法》、1997年的《合伙企业法》的颁布,我国企业的组织形式开始与投资者的责任形态接轨。一个企业按照什么样的法律形式进行组织,这不仅涉及企业自主权的问题,从而是一个公司法或商法的问题;而且还涉及进入市场的资格问题,从而也是一个经济法问题。例如,出于保护大众利益的需要,某些行业如金融业和保险业,国家只能允许股份有限公司或者有限责任公司开办业务。

市场准入

就市场准入来说,即使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一些特殊的经济部门例如电信业、银行业、保险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进入市场的限制,例如在注册资金或者技术方面的要求,从而实行许可经营制度。我国现在的问题是,国家对进入市场的限制包括进入一般市场的限制,都是太多太滥,透明度低,这不能适应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的贸易自由化、便利跨国投资流动和保护自由竞争的要求。据统计,北京市各委办局在涉及生产经营和市场准入方面的行政审批事项有500多项, 仅工商登记前的审批事项就高达443项, 许多本来应当由企业自主决定和由市场调节的事情现在仍大包大揽在政府手中。例如,我国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程序不仅要求企业向其主管部门呈报合营企业的合同和章程,而且还得呈报项目建议书、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多种文件。事实上,一个企业能否赢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主要取决于市场,政府从而也没有能力判断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否正确。因此,在这个方面我国应当通过立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

服务贸易立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面临着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的问题。而当前我国在这些领域大多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例如,随着开放电信市场和对电信业的政府管制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我国亟待需要颁布电信法。电信法的目的是对电信服务市场进行有效管理,给竞争者提供平等资源和公平的竞争机会。例如在授予经营许可的条件、批准申请的期限、国家实行监督和管制的领域以及号码和频谱等资源的分配等方面,应当本着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做到有章可循,实现管理透明化。

反垄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