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监理数字化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1:51

工程监理数字化篇1

【关键词】数字化监理模式;模式特征;系统创建;数字化监理模式效果

ConstructionofDigitalSupervisionofinquiry

ZhaoFeng

(LuoheHighwayadministrationLuoheHenan462000)

【abstract】throughanumberofhigh-gradeconstructionsupervisionofhighwaysummaryandresearch,combinedwiththeactualthecurrentsupervisionsystem,proposedtobuildDigitalSupervisionandexpoundedDigitalSupervisionandcharacteristicsofDigitalSupervisionofthesystemtocreate,DigitalSupervisionfeasibilityandtheresultingbenefits.

【Keywords】DigitalSupervision;modefeature;thesystemcreates;DigitalSupervisioneffect

1.前言

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的时代正以空前快速的步伐走向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最大特征是几乎所有的信息都能被转化为可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1”和“0”代码进行管理,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信息时代又被称为数字化时代。而作为工程监理这个高智能、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利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对工程相关信息进行集成化管理,逐步构建数字化监理模式,提高监理工作的准确性及高效性,将是监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数字化监理模式及其特征

2.1数字化监理是新生事物,时至今日还未见到关于数字化监理模式的权威定义。而目前所谓“数字化监理”,最浅显或最直观的一种就是通过设置在建筑施工现场较重要、关键点位上摄像探头,把现场施工情况传送到现场监理部的计算机屏幕上,用于监视工地的施工进度以及安全情况。但笔者认为考察监理是否是数字化监理模式应具备以下特征:

(1)监理信息数字化。数字化监理模式与传统监理模式最大区别在于其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主,工程项目所需的各种信息(如设计图纸、规范标准、监理中各种函件以及工程照片、音像等)均能直接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既可以由单台计算机处理,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传递和处理。

(2)监理资源虚拟化。数字化监理模式是一个开放的监理,其监理资源的共享是数字化监理模式的不二法则,各个监理公司在维持自身特有的一定量的实体资源的同时,还可通过网络互联,跨省市、跨单位的互借互阅来建立虚拟资源,将各自不同的资源作为监理网络的一个节点,最终实现资源无限扩大。

(3)监理档案无纸化。数字化监理模式在项目监理实施过程中直接形成的档案均是能被计算机相关软件处理的文档文件或电子文件。而对于非监理产生的纸质载体的监理档案则用扫描仪等设备转化为电子档案,项目竣工后利用光盘刻录机刻录成光盘,便于永久保存或连接入网,实现远程访问。

(4)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化监理模式由于其形成的信息是数字式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可以进行同时多向传递,形成传递网络。而且通过因特网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远程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监理公司总部可以随时对承接不同区域、不同地方监理任务的监理部实现远程监控。还可以利用网络可视电话功能,实现远程会议来解决、处理问题。

(5)信息检索智能化。数字化监理模式在资料、档案的检索中通过计算机进行智能化检索,检索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若对以前的监理档案进行查阅,只需放入光盘,轻点鼠标就行。若需查阅资料,只需登录监理公司数据库或相关监理网站便可。

(6)用户使用方便化。监理单位内部用户(包括领导决策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计算机及时调阅有关信息,当机立断完成各项决策。而外部用户则可以随时查阅监理单位的相关信息(包括企业概况、工程监理业绩、人员专业配备及获奖情况等),为合理、快捷地选择监理队伍提供参考信息。

2.2从上述特征可以得出数字化监理模式的定义:以数字化信息为基本内容,以数字化设备为管理手段,以网络传递为利用方式的一种新型监理模式,最终形成现代高新技术的数字信息资源,无时空限制的,超大规模的高智能、高技术含量的专家系统。

3.数字化监理模式的系统创建

3.1如何建立高效、实用的数字化监理模式,并使之形成科学的专家系统是今后探索的重要问题。因为其建立既要考虑信息时代的要求,又要考虑充分利用现有传统模式下的信息基础和物质基础。在没有现成的数字化监理模式经验环境下,在借鉴其他行业和部门的经验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其初期建立途径可分四大模块。

3.2先以监理公司为节点。各监理公司根据各自项目规模、特点以及施工情况,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条件好的可配备数码摄像机)、数码录音笔等,利用上述设备,按照监理的“三控一管一协调”要求形成监理的管理信息,然后进行分类、筛选、存储。

(1)模块一:现场监理控制的远程监控。通过预先设置在施工现场的质量、安全等关键点位上的摄像探头,把现场施工实况传送到监理部的计算机屏幕上,监理人员根据需要及时存储。若发现违规操作及时抓拍并粘贴于监理联系单、通知单上,发送给施工单位要求整改、纠正。特别是在工序或部位需要监理旁站时,可实现多工作面、多工序的监理同步旁站,监理只需一人查看计算机屏幕即可,省去较多地人力,且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监理人员在巡视、平行检查时可利用数码相机将重点部位、关键节点等施工情况拍照后接入计算机进行编码、配文字说明,形成档案资料与验收记录一并永久保存,在今后需要时可以一目了然,真实再现历史。另外,出现质量隐患时能做到用事实说话,有很强的说服力,当施工单位纠正完后再拍照留样,形成前后对比,处理问题闭合,突出监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当遇到重大问题时可将取得信息(如照片、录像、文件等)通过网络传递给公司,便于公司及时了解、掌握,果断处理。

(2)模块二:计算机处理文档,实现无纸化管理。建设工程监理工作最终是通过文字和图表来反映的,而文字、图表编印又是日常工作处理的主要内容,从监理工作开始的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会议纪要,到监理规划、监理细则、监理月报以及监理记录、监理发出的各种函件、通知单等,都可用word、excel和powerpoint来处理。按照预先建立的各文档标准格式和内容,分类归放到相应的文件夹内,还可利用windows能使用长文件名的特性,清楚明了地分类存放,便于管理和使用。而对于监理月报、汇报总结、演示演讲、专题纪要等所用到的提纲、图示图解可用powerpoint来制作,与投影仪配合使用,形成图文并茂的监理档案。对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传递来的纸质载体文件则及时用扫描仪录入到计算机内,形成电子监理档案,从而完成监理档案载体形式上质的飞跃,实现无纸化管理。

(3)模块三:计算机辅助管理。投资、质量和进度方面计算机辅助监控是监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效率、节省资金和变被动控制为主动控制的捷径。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绘图和信息加工功能,能有效地进行辅助管理和监控,如编制工程预算和月度付款审核;排定和优化工程进度计划与投资计划,进行计划与实际对比监控;记录、跟踪质量监测信息,分析对照验收规范对工程质量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质量监测知识库或专家系统辅助监理人员按每道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监理工作,甚至对工程项目的有关参数和特性利用autoCaD或3DS来模拟实现。

(4)模块四: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监控。因为每个建设工程监理涉及的信息多,如建设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建设项目招投标、合同文件、施工索赔、工程投资与使用、质量测控验收、工程进度、监理资料、设计施工图纸和有关的文件资料等,这些信息量大且十分重要。因此,必须由计算机来辅助管理,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处理。对于建设法律、法规及规范、标准等信息作为共享资源,可自己开发建立,也可从第三方获得,如联入中国建设信息网。另外对于不同项目形成的监理档案可联入公司的主服务器,与公司内部其他项目联网实现计算机资源共享,而且公司领导也可通过因特网、宽带数据网随时查阅公司所监理各工程的基本概况,在建工程各种数据、图片,各工地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等情况,同时给予相关指示,而不受区域、时间的限制,即减少人员、简化手续,又大大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3那么,我国建设监理行业引进数字化监理模式是否具有可行性?笔者认为是可行的。一方面数字化网络技术在我国已臻成熟,建筑业引进这项技术几乎不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支撑;二方面运用高新技术进行行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各个经济领域关注的焦点话题,且业内有关管理部门和企业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三方面从经济角度可更为直接的看到,几年前还被不少人视为“奢侈”的数字化网络技术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其关键产品如摄像探头、数码相机及数码录音笔的价格也均在千元以下。

4.数字化监理模式的有益效果

建设监理推广数字化监理模式至少有以下三方面的有益效果:

(1)一是改变目前监理在工地的高负荷、高强度的“巡回式”管理模式,使得现场监理人员大部分精力不再用于现场巡视,而将多余的精力针对现场实际提前进行预控或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进行严格把关。不但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相应减少人员配备数量。

(2)二是提高监理的工作效率、精度和实时性。就传统的工程现场监理而言,效率不高是一个现实的问题,不少的管理行为都是滞后的。以质量控制为例,一般都要等到错误或违规行为延续了一段时间后才被发现,甚至还需要延迟另一段必要的时间,才能有效纠正。而运用数字化监理模式,则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质量问题。

(3)三是有利于提高监理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建筑工地运用数字化监理模式时,首先要求监理工作必须及时到位,所下发的函件必须符合规范、标准,且监理工作也必须在规定的程序下或标准下进行,因为记录的大量工程实体同步音像资料可随时再现工程历史情况,这必然要求质量、安全等问题必须按规范、标准去处理。另外,公司的远程监控对监理自身工作也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5.结束语

虽然数字化监理模式的实施还会有一些操作性的问题和具体实施中相关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更重要的或者说将起决定性推动作用的是我国建设监理要将观念更新换代。总之。作为现代文明的重要成果,对于这个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经济领域的先进技术――数字化技术,建设监理不应该,也没有理由拒绝。

参考文献

[1]JtGG10-2006公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2]GB/t50319-2013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工程监理数字化篇2

关键词数字环境;保护;监测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51-119-02

自从数字环境保护概念被提出以来,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随后在国内一些大城市诸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地展开了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目前,如何加强环境的保护工作已引起了全民的关注,尤其是在对环境的监控工作要求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针对当今监控环境的数据类型复杂、统计数据量较大、而且区域范围广等特点,如何利用新的环境检测方法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通过数字网络技术来监测环境保护具有良好地效果。

1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的介绍

1.1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的概念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统计能力,首先将能够反映环境保护的数据进行大量的统计采集;其次,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功能,将采集的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处理数据中,为了提高效率,对其进行分类,规划到环境管理的不同部门,方便进行有效地数据信息决策;最后,借助于网络技术,将处理过的环境保护数据进行网上公示,便于公民的查阅了解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管理。通过数字环境保护监测,既增强了对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力度,又能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1.2数字环境监测工作的内容

在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建设工作中,通常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数字环境监测网络硬件建设工作,另一方面是数字环境监测信息管理技术系统化建设工作。在数字环境监测的网络硬件工作中要注重加强网络硬件的基础性建设,并能够提供网络信息的基本服务项目,方便数字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在数字环境监测的信息监测系统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加强信息监控的应用系统的建设,例如,加强办公条件的改善、建立符合标准化环境监测站、完善环境保护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维护数字环境的监控数据库。数字环境监测工作的具体内容将在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1.2.1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用户管理

在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用户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电子身份的认证。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要求每一位成员都应具有一个固定的电子身份,以区别不同的用户身份,同时,用户的电子身份还能够决定用户的权限。通过电子身份验证,用户就可以进行对数字环境监测系统的访问,进行相关数据资料的查询。

1.2.2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存储

在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数字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同时对监测数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汇总,可以采用按照时间先后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数据的存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有效地数据的存储有助于环境保护检测工作的开展。对此,对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存储采用集中存储为主的策略,要求将大部分的数据存放在一起,集中处理存储;同时将需要特殊处理的数据存储到相关环保部门,最终将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确保数据的有效管理。

1.2.3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备份

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保护对象,对保护环境工作起了重要的作用,是一笔巨大的非物质财富,我们一定做好数据的存档工作。在这些数据中,为了避免因发生意外情况而造成的数据丢失,造成巨大的损失。一方面我们要做好保护现存数据的工作,另一方面,一定要有数据备份。这是保护数据的重要的步骤,可以在不同的区域进行数据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1.2.4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管理

在数字环境监测工作建设中,大量的监测数据都被存入计算机管理系统中,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加强数字环境监测工作的进行,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1.2.5数字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数据分类

在数字环境监测工

中,所采集的数据必须经过专业的处理分类,否别,价值不大。因此,根据环境监控工作的要求,对数据进行归类划分,进行相应的总结归纳,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开展,为环保信息工作提供方便的数据查询。

2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信息标准化

实施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信息标准化,是做好环境保护监督工作的基础,只有具有统一的数据标准,才具有环境保护监测的基准。同时,通过数字环境保护监督信息标准化制度的实施,环境保护各部门之间加大协商沟通力度,加强交流合作,有利于环境的保护。

2.1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在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管理系统中,具有统一的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是实现数字环境保护的最重要环节,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将处理的数据输送到环境管理的各个部门,最终帮助用户实现现代化管理。因此,环境管理的各部门必须重视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工作。为了完善管理系统,我们需要开发统一标准的环境监测数据系统,通过这一标准化系统管理的应用,我们可以方便的进行数据查询,交流沟通,对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2.2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信息服务

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我们开展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信息服务项目,在此工作中,将采集的数据按照用户的要求进行合适的处理,满足用户的需求。

2.3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信息

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将处理的信息进行,为公众提供环境变化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借助于网络的优势,将反映环境指标的各项数据进行定时的和更新,最终形成一个反映全国环境变化的数字环境保护平台,方便大家随时的了解环境的变化情况。 2.4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的安全管理

目前,在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工作中,几乎所有的数据都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完成。在工作过程中,会存在着一些漏洞,具有计算机网络风险,做好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安全管理体系中,必须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非法对数据进行访问;同时,还要做好数据的完整性工作,避免数据在输送过程中的失真和丢失,防止数据的人为改动,确保数据的完整,保证所采集的数据能够应用。同时,定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检测,维护数据的正确显示,如果系统发生故障时,要尽快的进行修复,确保用户的应用。

3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建议

实施数字环境保护监测,为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方便,有利于环保工作的进行,尤其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局势下,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对提高环境质量起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但是,目前的数字环境保护监测工作并不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数字环境保护监测提出几条建议。

首先,数字环境保护检测的工作应该具备整体规划。具备整体的规划,能够更有效的开展数字环境保护工作。在规划中,内容要完善,包括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当前环境现状的分析、应用的技术手段、具体实施的步骤过程、人才装备、管理体系、资金预算以及相关单位的调配等。在这些内容中需要进行详细的概述,合理地安排,统筹兼顾,为实现整体规划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数字环境保护检测合理有序的进行。

其次,在数字环境保护检测工作中全面工作和重点工作相结合,做好数字环境检测资源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在环境保护监测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水资源检测、大气空气质量检测、工业排水检测、土壤检测等工作,将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后输入到数据库中,便于后面对数据的要求。在整个过程中,既要对数据统计全面,同时又要对重要的项目进行详细的开展,最终为实现数据信息化和网络化奠定基础。

最后,根据需求,开发合理的数字环境保护网络系统。目前,数字环境保护管理网络并不十分完善,还有一些地方需要进行合理的改善。针对这种情况,通过考察调研,可以开发新的数字环境保护监测网络系统,能够更加合理的反映环境保护现状,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良好的效果。

4结束语

数字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的产物,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道路。数字环境保护监测能够更加有效的反映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数字环境保护检测进行论述,更加清楚的展示了数字环境保护检测的优势,为将来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董广霞,陈默,傅德黔.我国环境统计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监测,2009,25(5).

[2]王淑梅,张芳,李英芹.谢娜.wangshumei.zhangfang.liyingqin.xiena加强环境统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9,19(4).

[3]李学斌.lixue-bin环境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江西化工,2009(3).

[4]王肖娟基层环保部门环境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1(1).

工程监理数字化篇3

2008年9月8日晚,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令人振奋的一条新闻:今天,长江南浏段数字航道示范工程成功建成并通过交通运输部的示范工程活动验收。这是我国建设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段数字航道,它将长江航道维护管理和对外服务,从传统模式带入到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成为长江航道建设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整个工程能如此圆满建设成功,是创新,发挥了极大作用;创新,破解了建设难题。

工程建设理念创新

为了加强示范工程的技术研究及组织实施,在长江航道局的直接指导下,南京航道局以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为突破口和着力点,注重在打造工程亮点―示范性、先进性、创新性上下功夫。注重在工程设计、工程管理、工程技术和廉政建设与宣传等方面努力创新、探索与实践,力争为实现“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工程建设目标而努力。

在建设理念创新方面,提出了“确立理念创新,坚持争创一流;建立健全体系,严格制度保障;优化组织机构,实现管理规范;不断自主创新,科学合理定位;依靠科技进步,引领技术进步;积极主动作为,大胆探索实践;坚持阳光操作,牢筑廉洁之堤;坚持安全高效,确保如期完成”的工作思路。

工程设计理念创新

一是“大集成”的设计理念。本工程建设项目首次提出并实施了数字航道基础框架、综合电子航道图系统和航标遥测遥控系统等,建立了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统一了内河航运管理中各项业务数据的组织,实现了数字航道业务系统的有机融合和航运信息的全面共享。是集成的创新和应用的创新,体现了大系统的理念,充分展现出该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和应用先进性。

二是“服务社会”的设计理念。电子航道图系统生产和体系的建立、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以及系统支撑平台的建立,能够更加全面、快速、有效地为航道维护管理提供内部服务。同时,首次将航道部门的数字化成果向社会提供服务,通过现代化的技术实现各种信息的及时,在提高航道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转变航道维护管理的服务理念上具有探索和示范意义。

三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由于使用对象的多数为基层航道维护管理人员,对此在设计中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真正做到“操作界面友好”,便于基层管理人员的使用。

四是“标准化”的设计理念。该工程的建设内容庞大复杂,目前国内外暂无成熟的工程实践经验,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比较缺乏。由于涉及到许多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信息传输技术、信息处理和综合应用技术等新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因此,信息流通与数据交换必须实现“标准化”。

工程技术开发创新

数字航道的内涵主要包括:支持数据输入、存储和输出的计算机网络;海量的航道及相关基础数据;结构化的数据组织模型;标准化的信息流通和数据交换机制等四方面内容。

因此,在技术开发创新方面,努力在体现工程系统集成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关键技术创新上下功夫。

工程技术管理创新

一是统一了内河航运与海轮进港运营的导航数据标准和数据内容。该工程建设中的电子航道图系统,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结合内河《水运工程测量规范》和国际海事组织的“电子海图”相关规范,创建全新的内河航运电子航道图数据组织和管理体系,使得数字化的长江电子航道图数据既能够符合内河航运的相关规范和传统习惯,同时又能够兼顾海轮进入内河航运的“电子海图”通用需求,具有更好的适应性。电子航道图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统一了内河航运与海轮进港运营的导航数据标准和数据内容。

二是许多新兴技术的高效集成和优化管理在航道建设以及管理中的综合应用创新。系统综合集成了先进的数据采集技术、数据传输技术、数据管理平台、数据综合应用服务平台等,有机地集成了航标遥测遥控等应用系统,建立了基于航道管理为基础的分布式网络基础设施,创建了统一的业务管理应用和数据综合体系,优化了航道业务中各种信息的管理。数字航道工程的建设,更加有利于实现对长江航运资源的高效整合,有利于推进航道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标准化和网络化,是一个大系统、大集成的新型业务管理应用系统。

三是有效地探索和创新了航道管理业务数据的综合应用。在该系统建设中,提出了数字航道工程的“系统支撑平台”,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数据交换基础接口,通过该系统支撑平台,在制定完善合理的数据服务标准和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可以快速实现各种不同应用系统的扩展,通过网络服务等模式向其他应用系统提供完善的航道信息。工程建设中,对系统支撑平台的建设,突破了原有的针对应用系统的数据支撑模型,可以更好地、通过松散的架构实现不同行业和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四是数字航道示范工程的实施,整合了航道信息化服务资源。本示范工程不仅要实现航道的数字化建设,而且在探索航道信息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模式上进行了突破,为长江航道数字化建设提供实践经验,为数字航道建设中的各项业务探索其标准和应用模型。同时,也为今后智能航运的探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工程示范亮点创新

一是首次建立了电子航道图生产与服务一体化的完整体系。电子航道图系统的建设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首次实现长江航道管理、电子航道图生成、的数字化、网络化,建立长江电子航道图生产、发行和服务的完整体系,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航道管理模式,提高了航道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航道部门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二是实现了航标监控与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航标遥测遥控与整个系统融为一体,与电子航道图系统、船舶动态监控系统实现数据共享,这不仅仅可以对航标进行远程监控,而且可以对航标的位置、水深实时预报警,对通航船舶与航标的综合显示与跟踪,可以实现航标故障的应急处理,增强航标的管理功能,做到航标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

三是创建了数字服务的全新模式。电子航道图系统生产和体系的建立,航标遥测遥控系统以及系统支撑平台的建立,首次将航道部门的数字化成果向社会提供服务。随着系统的建设,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实现长江航道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服务理念的现代化和服务方式的数字化,向全社会提供更加全面、及时而准确的航运信息资源。

四是搭建数字航道三维可视化应用平台。数字航道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长江航道管理方面的应用,是一个新的尝试。通过本工程项目的建设,建立长江数字航道的三维数据模型和航道三维空间数据库,为长江河床演变预测分析、水位变化对航道的影响分析和其他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一个强大的技术平台,奠定了数字航道的应用基础。

五是提高船舶导航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船舶导航系统作为数字航道的主要服务对象,摆脱了现有导航系统封闭、独立、信息更新不及时的状况。导航系统通过与系统支撑平台和船舶动态监控系统的互连与信息交换,可以随时获取最新的电子航道图数据,可以掌握最新的附近船舶和助航设施动态,为船舶导航系统智能化功能实现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持。

六是建立了集多信息源于一体的船舶动态监控系统。船舶动态监控系统首次实现了与VtS中心、aiS网络、长江口aiS岸台的互连,构建了多通道、多信息源的监控网络体系,增强了对通航船舶的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监控和管理能力。在监控的实时性、监控范围和监控的船舶数量上,其技术难度和技术水平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工程管理项目创新

一是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创新。目前,数字航道建设工程在国内尚属首次,还没有成熟的项目管理经验可供借鉴。因此,通过对电子航道图、航标遥测监控系统等各项工程的建设和探索,使人们逐渐深入理解数字航道工程的建设内容和真正内涵,从而在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硬件系统集成、应用软件开发)、质量监督以及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探索并总结出比较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经验。

二是航道维护管理的创新。电子航道图、航标遥测监控等新技术建成和应用后,将改变长江航道职工过去定期以人工巡查方式检查航标、维护航道的传统管理手段,从而促进航道维护管理模式的重大变革。在减少管理层次、提高航道维护质量、减少航道维护成本、为社会船舶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探索出一套可供借鉴的管理办法。

施工项目技术创新

长江南浏段数字航道建设示范工程,在全国内河系统尚属首项,作为建设方长江南京航道局也是首次建设这类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技术难题,并获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

在工程前期建设中,把提高工程设计质量,编制工程招标文件及实施大纲,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克服工期紧、任务量大等种种困难。在施工期间,解决了网络设备购置、集成与应用软件开发标段与航标遥测遥控终端设备购置标段之间衔接困难的问题上,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开动脑筋,围绕工程项目大胆实施技术创新,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多种研发与试验,突破了许多技术难点。同时,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优化配合比,确保了工期和工程质量。

工程配套管理创新

一是组织机构保障体系创新。为确保管理创新目标的实现,优化以往由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授权某一个人全权负责项目的管理方法。实行由法人负总责的、关系到法人层面各个执行部门的一整套控制项目的管理体系来管项目。其内涵就是要集成全局资源,通过合理的分工及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来管好项目。

二是内部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的重点就是管理制度的变革,它的最终目的是充分发挥全体建设工作者的才能,形成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内部管理机制上,主要是:推行建设方内部管理层、监理方外部管理层与施工方劳务层分开管理、分开建设,从而促进数字航道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

三是监督理念上实施创新。在监督理念创新方面,实施“签书致信”联防制;实施纪检监察人员派驻制;实施“五大关口”前移制;实施工程造价跟踪监督制;实施大宗物品采购现场监督制。为此,由南浏段数字航道工程建设执法监察小组负责,对南浏段数字航道工程建设实施跟踪监督。

工程监理数字化篇4

【关键字】现代矿山;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规划与实施

推动矿山企业数字化进程,以自动化、数字化与智能化来促进我国采矿业的发展与改革,形成高效、安全、绿色、高产的矿业发展模式,是我国采矿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经之路。利用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款山的管理网络与控制网络相整合,将作业人员、生产设备、作业信息集中至同一平台上,使相关人员能够以不同的方式了解矿山的运行情况,及时进行科学决策,保证矿山生产的安全有效进行是矿山数字生产管理系统的根本目的。

一、系统设计

矿山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应由生产调度模拟系统、生产信息处理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和决策系统四个统一建于矿山局域网的部分构成。

1.生产调度模拟系统

生产调度模拟系统的主要工作是将矿山设备的工作信息(如工作参数、运行状态、工作量信息等)通过特殊的信号采集终端将收集的信息传递到监控室,显示到监控屏幕上,使调度人员能够及时的了解整个矿山的生产设备的运行状况,掌握各个子系统的工作数据,调度和智慧矿山生产。

2.生产信息处理系统

生产信息处理系统能够根据矿山管理的现状和信息化的要求,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矿山的管理流程,管理业务进行改进和重构,开发和建设相对应的业务处理流程,实现生产调度和生产计划的计算机化。

3.数字视频监控系统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能够通过安装在关键部位的摄像装置监控设备的运行与人员活动,并将视频信号通过电缆传递至总调度室,显示到电视屏幕上,还可通过视频服务器实现视频信号的数字化,进行备份存储并到局域网上。

4.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是数字化生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所在,该系统能够通过建立分析模型把生产调度模拟系统、生产信息处理系统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汇总起来,相关技术人员通过设置访问权限来满足各层对所要查询的信息的需求,辅助决策。

管理信息网是矿山企业的重要基础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网络与生产调度模拟网络均集成在该平台上,从而实现决策支持、信息查询和管控一体化。其整体系统架构如下图所示。

5.系统结构

对矿山企业数字花生产管理系统来说,单一的体系架构很难实现整个系统的扩展性、维护性和灵活性,因此,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与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相结合是较为理想的架构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技术较为成熟,能够很好的平衡网络负荷,使应用程序在稳定的网络环境中达到较高的性能。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下,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就可访问图像、文本、声音、剪辑、数据库和视频信息,尤其适合非专业人士使用,用户无需使用插件和动态链接库即可登录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升级也只需升级服务器。因此,在生产信息处理和生产调度模拟可使用客户端-服务器与浏览器-服务器相结合的模式,而决策支持系统则使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

二、系统实施

矿山数字生产管理系统涵盖了矿山整体生产流程及其他辅助工序,包括数据采集、测量、过程控制、系统集成、生产管理、生产调度和生产作业等,以管控集成为目标,首先构建矿山信息集成平台,实现矿山信息的整体流通、共享,在根据平台要求完善气压子系统的建设与改造,逐步建立全面、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1.生产调度模拟系统的实施

矿山企业的生产流程(如矿石提升、运输、排水、运输、磨浮、破碎、氰化、充填、冶炼)较为分散,生产器械的分布也较为分散,想要及时了解诸多设备的工作情况和工作参数十分不便。生产调度模拟系统,首先应建立设备检测网络,将矿山的生产步骤如排水、提升、球磨、粗碎、冶炼、浮选、充填的工作信息(如运行状态和处理量信息)通过信号采集设备传送至网络,最终传达至调度室,经特殊处理后显示到屏幕上,方面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观测到整个矿山的生产运行状态,了解各个子系统的工作情况,科学的调度生产。生产调度系统汇集的信息主要包括两类:模拟数据与开关数据,模拟数据主要包括核子秤上的矿石瞬时流浪与累积流量,大型机械设备的工作电压,料仓料位、低压变化应力应变值;开关数据主要是指设备工作状态,开和关。

2.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实施

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使用时间较早,但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监控设施也不断得到应用,新旧设备的视频压缩技术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不同的设备进行整合是完善数字监控系统的重要途径。对矿山企业来说,将氰化厂、选矿厂、冶炼厂、保卫科、充填站等监控站的视频信号相整合后通过光缆传送至总监控室,经分配后显示在监控屏幕上,是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

在调度室安装矩阵切换主机、数字录像系统和控制键盘等设备对生产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可以通过1/4/16的分屏方式来监控,在进行视频监控录制时,可采用多线程同时录制,将录制的信息实时回放,还可将监控软件安装到计算机上,使有关人员与矿山领导可以在任意计算机上查看集控范围内的工作情况。

3.生产信息处理系统的实施

生产信息处理系统的实施可通过绘图机、大幅面扫描仪及其他配套硬件、软件设施将矿山地质资料录入计算机,建立适合本矿山的矿床模型,制作矿山三维立体演示,并进行剖切和旋转,还可以此检验地勘软件的实用性,为以后的选择提供支持;还应建立数据库,对矿山的生产矿量,地质储量,损失拼花和工程验收进行管理,以提高矿山地勘工作的数字化水平;在生产计划管理方面,可根据矿山经营目标与人力、设备等资源的状况制定适合企业的生产计划来指导生产;在质量检验信息的管理方面,可通过对质检数据和选冶厂监测数据的汇总制定生产日报表,在网络平台上,以方面相关人员及时掌握。

工程监理数字化篇5

【关键词】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

1前言

国内油田面临的困难是:一是保证原油产量的持续提高,二是持续降低采油成本,三是为了应付未来油气业务萎缩造成的人员过剩,必须严格控制员工数量快速增长,四是油田关爱员工工作的不断加强,考虑员工多元化利益诉求而努力降低劳动强度和改善劳动环境。为此,国内油田采取了多种措施,其中最为成功的是数字化技术在油田生产的应用。

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将声、光、电和磁等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将这些数据建立起适当的数学模型,存储到计算机,进行统一处理和数据资源调配的系列过程。它与其他非数字信息相比,具有传输速度快、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不失真、保密性好等特点,且便于计算机操作处理。数字化技术结合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优势技术,遵循油田生产管理特点,充分挖掘设备的工作潜力,紧密围绕生产过程,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油田工业的相融合。数字化技术在油田应用十余年,目前推广程度最大、应用效果最好的就是长庆油田,它在油田生产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应用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下面本文就以长庆油田为例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油田应用和发展前景。

2主要数字化技术的作用

长庆油田已完成数字化配套的35000口油井,12000口水井,数字化覆盖率90%,其数字化技术主体思路是“主要参数实时采集,重要场所视频监控,关键设备远程控制,安全生产智能预警,紧急状况连锁制动”。

2.1生产运行系统的实时监控

通过数字化站控中心、调控中心、生产指挥中心将生产运行中主要的生产参数实时监控,实现了生产信息的“统一平台,信息共享,多级监视,分散控制”。

2.1.1长输管线状态实时监控

以站控系统为基础,通过采集、分析站点外输压力、温度及流量的曲线变化,监控、分析管线是否运行正常,及时对管线泄漏预警并预测泄漏点位置,泄漏点误差±50m。它比较传统的全程步行巡线效率极大提高,减少了原油泄漏损失。

2.1.2站点运行参数实时监控

通过站控系统将各类站点的重要工艺参数进行采集并显示出来,实现了室内即能巡检全站的生产参数,站内值班人数大幅减少。

2.1.3功图计量

每隔十分钟采集油井地面示功图,传送到油井功图计量系统集中处理,通过多边形逼近法和矢量特征法对泵功图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工况严重程度分级预警,计算抽油泵的有效冲程和产量。传统示功图每月采集2次,一些暗趟井不能及时发现,单井计量需配置部分人员、单量车或双容积,而功图计量系统可实时采集功图、智能预警和计量,减少大量车辆、人员和地面设备的配置。

2.2图像采集技术

2.2.1视频监控

利用摄像机成像技术将重要场所图像进行实时监控,可实现闯入报警、智能跟踪、实时图像抓拍、历史图像查询等功能。

2.2.2电子智能执勤

集成图像触发技术、车辆抓拍、车牌识别、数据库技术、GpS车辆安全管理技术等,对进入油区的车辆自动识别,实现车辆抓拍、历史视频查询等功能,对可疑车辆进行预警,并结合GpS车辆安全管理信息对油田内部车辆进行跟踪管理。

视频监控、电子路卡使打击非法盗油有的放矢,井场实现无人值守,驻井人员转移到应急驻点。

2.3自动化控制技术

2.3.1数字化抽油机

数字化抽油机中的智能控制柜中含有采集传输模块、数据显示模块、工频控制模块、变频控制模块等,除了实现功图、油井状态、冲程、冲次、平衡度实时采集的功能,还可以远程启停抽油机、调整冲次、调整平衡度等。

2.3.2智能配注

实现了对注水阀组的分水器压力、管压、瞬时流量、累积流量的采集,还可以远程调整水井配注量的功能。

2.3.3重点输油设施远程控制

通过变频控制模块可对输油泵远程调整转速和紧急停泵,应用启停控制模块对截断阀实现了远程的开启、关闭功能。

2.3.4水源井智能控制

采用电机智能保护技术、数据远程监控技术及数据传输技术等,实现了水源井卡泵、空抽、过载等异常状况的智能识别和自动停泵保护,还可以根据生产需要,采集流量、压力参数和远程启停泵。

2.3.5撬装化站点

撬装化站点充分体现了设备集成化、流程简易化、操作自动化的特点,基本可实现无人值守,降低了建设和运行成本,主要设备有撬装增压站、撬装注水站等。

2.3.6自动投球

自动投球仪可一次性加入若干钢球,设定时间自动发球清扫管线的功能,较传统的人工投球、扫线要方便很多。

关键设备的远程控制减少了人员的现场操作,既提高了效率,又安全快捷。

2.4智能预警技术

2.4.1油井工况预警

站控系统可对功图计量系统分析的油井异常工况进行智能提示。

2.4.2工艺参数超限报警

为了生产安全,对站点工艺流程上的关键参数设置极限值,超限即智能报警。

2.4.3可燃气体浓度超限预警

站控系统对油气区设置的可燃气体检测仪的数据实时采集,对可燃气体浓度设置上限预警。

2.4.4设备状态预警

主要设备如抽油机、输油泵、水源井设置了状态预警,如状态发生变化智能预警。

2.5连锁制动

为了避免关键设备运行异常可能出现的安全环保事故,对外输输油泵设置了进口压力超低限停泵、出口压力超高限停泵,可避免紧急情况可能造成的事故。

3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效果

3.1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运行方式上,由传统“守株待兔、大海捞针”转向“智能诊断、精确制导”,实现了从人工巡检到自动巡检的转变;工作效率上,缩短了管理链条,信息传递、指令下达、问题处理更加顺畅、快捷;工作质量上,重要生产参数实时采集,消除了资料处理的人为因素,确保了基础资料、生产参数准确、可靠。

3.2生产安全性较大提升

数字化技术将大量人的行为转变为设备的行为,人工操作转变为远程操作,生产参数实时监控、视频监控、远程控制等功能将人员、车辆的行为大大减少,从而也相应减少了安全事故。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安全生产从人防、物防向技防转变。

3.3管理成本大幅降低

数字化技术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用工总量增长,较大程度地减少车辆、设备的配置和运行;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工作量,比如换皮带轮、测平衡度、量罐、测功图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员工从简单、重复的操作工作中解脱出来,降低了劳动强度。

4数字化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4.1故障类型多,难排查

从现场采集、格式转化、传输到显示、提取和存储,将经历若干节点,任何环节故障都可能导致数据异常,排查环节多是主要困难;数字化技术中的电气化采集设备,如载荷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要及时标定,液位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智能流量仪等需要及时校验,否则采集数据不准或故障。

4.2应用环境要求高

数字化技术中的电气化设备需要稳定的电源环境,功图计量需要大量的后台技术数据支持,安全预警功能需要正确的极限设置,站控系统、客户端程序的正常运行需要上位机的系统支持,数据准确、稳定的传输需要匹配的网络传输设备,数字化大部分设备处于野外露天环境,受雷电、风沙、雨雪等侵蚀,易损坏。

4.3部分功能不适应实际情况

因多数单井产量较低造成油流不能充满管线或因设备精度不够,大部分井组集油管线压力不准确;因集输枝状管网、产液量低造成投发钢球收不到,易淤堵管线致使回压升高;因产液量低致使站点输油泵长期低频率运行,对设备可能形成一定损害。

5数字化技术发展探讨

5.1数字化技术是油田发展的必然

油田在成本、用工压力和不断增长的生产任务压力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是缓解压力的重要途径;它的应用和发展是员工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日益增强的安全要求和及时准确掌握生产状况的必然要求和根本手段。

5.2软硬件适应能力将大幅提高

为避免因电源环境不稳定造成的数字化设备闪断、烧毁等问题,各种设备中必将增设电源保护装置或者功能;数字化设备的有效寿命、抗干扰能力将进一步延长和增强;设备体型向微型化发展,其密闭性、防水性、抗震性、抗温性、防雷性能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设备的带宽、效率和稳定性将进一步提高,数据传输的失真性进一步降低。

5.3数字化技术与生产进一步融合

数字化系统在设计理念上油田生产的要求紧密结合,充分降低人员劳动强度,界面简单,易操作。它的部分功能将得到强化,部分功能将弱化,比如视频监控、功图计量、抽油机的远程控制、注水井远程配注、输油泵连锁制动、撬装化站点、生产参数实时采集、智能预警等功能将得到增强,收球筒压力温度采集、自动投球、自动收球、井组集油管线压力采集、输油泵的三相电参数采集等功能将逐步弱化或撤销。

部分功能中尚存在缺陷,例如长输管道油气泄漏系统目前以压力、流量的变化来确定是否泄漏,某种状态下或被利用进行盗油,未来或同时应用超声波探测技术来共同确定异常状态;沉降罐采用静压液位计采集液位,测试密度不断变化的产液误差较大,未来或用雷达液位计代替;无线网桥技术信号辐射有效距离短,抗干扰能力差,光纤技术受地面状况影响较大,且光纤易断,未来数据传输或采用雷达技术传输;上位机中安装的监控、驱动、采集、监视等各类软件,这些软件在兼容性上还存在问题,这些程序将不断完善且能与各类常用杀毒软件相兼容。

为准确及时掌握井筒状况,油井实时监控中将实时采集动液面数据,使工况分析更加准确;视频监控系统中可实现监控现场与上位机管理人员实时对话沟通,以便安全合理的配合操作;长输纯油管道在首末两端将实时监测原油含水,以避免不合格原油的集输;为了便于巡站时掌握生产状态,压力变送器选型将全部升级到数显模式;各上位机上会安装系统自检软件,可自动自检故障部位、故障原因和提示解决办法。

6结论

(1)油田数字化技术结合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优势技术,实现了信息化技术与传统油田工业的相融合;

(2)数字化技术主体思路是:主要参数实时采集,重要场所视频监控,关键设备远程控制,安全生产智能预警,紧急状况连锁制动;

(3)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安全性大大增强,管理成本进一步降低;

(4)数字化技术在生产应用中出现了故障类型多,难排查、系统应用环境要求高、部分功能不适应生产实际等问题;

(5)数字化技术是油田生产发展的必然,其软硬件的适应能力将大大增强,技术发展中将根据生产需求逐步调整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冉新权,朱天寿.《油气田数字化管理》,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10

[2]冉新权,曲广学.《长庆油田基层管理案例集萃》(第二辑),石油工业出版社,2010.9

[3]冉新权,曲广学.《长庆油田基层管理案例集萃》(第三辑),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8

工程监理数字化篇6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工程勘察

中图分类号:e271文献标识码:a

岩土工程勘察是建筑工程的准备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相关单位通过岩土工程勘察对工程涉及场地的岩土、地质、水位等进行了解,为其后的工作起到铺垫作用,很大程度上工程越为复杂对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就越发显得。岩土工程勘察主要分为五个方面:其一,勘探。分为钻探、井探、槽探、洞探及地探等方式,各有其要求。其二,工程地质测绘。进行于勘察早期,以此为基础进行探测及试验。其三,勘探与取样。由调查以及岩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勘探方式,然后进行取样。其四,原位测试及实验室试验。主旨在于给予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合理的技术参数支持。其五,现场检查与检测。使工程更为安全高效。

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现状

1.1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素质良莠不齐

岩土工程对于整个工程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其过程中包括施工在内的各个环节均应具有规范性,整个工程均受到控制。然而就目前的岩土工程而言,其勘察人员普遍具有较大差异,人员素质差异较为悬殊。勘察人员所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勘察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因人而异,同时勘察中所遵循的标准或规范也有所差异。因为勘察人员素质上的差异与不足,往往会引发勘察工程缺乏合理设计、部署,勘察所得数据短缺甚至有误,突况处理不及时或不当等问题。由此而来,岩土工程勘察难以符合预期标准。

1.2岩土工程勘察工具精密度不达标

岩土工程勘察中,只有完整而准确的数字才具有参考效用,才能对施工计划的制定起到辅助作用,所以在岩土工程勘察中,往往需要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随着时代的发展,测量方式、技术等均有不同程度地提升,然而实际工作中,出于节省成本等考虑,诸多岩土工程勘察机构的勘察方式和仪器设备仍停滞不前,无法适应时代大潮。传统而落后的设备一则运行缓慢,而且紧密度低,致使施工期限被迫延长,勘察效果大打折扣。因为勘察工作进行的不到位,使得包括施工计划在内的一系列工程工作均受影响。

1.3岩土工程勘察过程监管工作不到位

岩土工程勘察不仅需要精密的仪器,同时需要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方能获得满意的效果。然而,当前的岩土工程勘察的监管工作进行的普遍不到位,监管程序不足,甚至没有监管程序。监管主要是对施工中参与人员的监督,与对岩土工程涉及到的各步骤工作进行检查,监管工作不到位常常造成施工参与人员对工作敷衍了事,为尽早完成工作而大幅简化勘察步骤、对数据弄虚作假。严重者使工程整体受到影响,设计出现偏差与疏漏,过程中徒增诸多不必要烦恼。此外,监管不到位也给负责人贪污受贿提供条件,无形中使经济成本增大。

2.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发展趋势

2.1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向数字化趋势发展

随着数字化及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也将向数字化趋势发展。岩土工程勘察的数字化技术大致为两个方面:其一,利用数字化进行建模。当前应用的数字化建模方法多为数字表面模型法,其优势在于能将地面起伏情况真实的表示出来。较传统技术相比,数字化建模技术将地质体空间化,通过相应的规则将相同属性的点进行连接,进而由对点的测量获取有关资料。而后可通过pS进行调色,赋予地质体三维化。另外还涉及到的数字建模技为地质三维数字化,以地球为整体,将地球中存在的地层、土质、海水、矿产等等对应不同的点,创建出完整的“三维地球”。其二,数字化岩石勘察工程数据库系统,简称数字化数据库系统,大致分为前期的创意设计和后期的建立与完成。前期为对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的设计,其中涉及到复杂且密集的数据及应用,首先应研究数据对象和属性之间的关系,然后设计出数据库表结构。后期为数据库的建立,主要涉及用户原始数据,主要为测点数据组成;中间数据,如三维表面模型;以及最终数据,如图形及文档。

2.2岩土工程勘察测试技术不断提升

岩土工程勘察的基础之一在于测试技术,其发展一方面需要设备仪器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与生产实际工作的紧密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的相融合。测试技术有其重要性,然而我国在本领域呈现较落后趋势,主要弊端在于参数测试技术的不够理想。对此,测试技术的进步方向为与现代物理技术如波动、电子技术等的借鉴,由“点”向“线”与“面”不断延伸。此外,土工测试也将自直接试验向触探、旁压试验方向进步。

2.3岩土工程勘察人员素质得以提升

岩土工程勘察现状并不理想,尤其是人员素质方面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而同时在此方面也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发展,参与人员的素质将逐步提升,首先,岩土工程勘察的参与人员均应受到相关培训,包括素质上的培训与技术上的培训。同时,国家及各个相关单位均应建立健全与之有关的法律法规,以此约束人员的行为,统一勘察的规范,从而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2.4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将更具规范

岩土工程勘察的未来发展中,不仅其结果将更为准确精确,同时其效率也将大幅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涉及到的领域较多,包含的工作也较多而繁琐,而当前的测量工作往往是各项工作均分配与单一部门,因而勘察的结果往往是混乱且效率低。对此,未来的发展中,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将规范化,各个工序均将更为规范且科学化。

2.5岩土工程勘察监管将更到位

针对目前此方面的不足,未来的岩土工程勘察中将加大监管力度。首先,将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明确到所有参与者。其次,对基础性工作重点监管、对数据参数仔细审查、对问题及时发现与处理。此外,提升对勘察过程中的监管,尽力杜绝擅离职守、偷工减料等现象。对工程整体合理规划、监管,使工程投入到位,避免等现象。多管齐下,以使岩土工程勘察更有成效。

结束语:

信息时代,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围绕数字化展开的,即对电子、网络、数据库、CaD软件、测绘软件、通信等先进技术的合理运用,利用计算机对信息储存、整合并使用。数字化技术具有明显优势,使数据信息化、设备网络花、资料数字化、处理自动化,从而使处理更为高效且得到更为直观而可利用的结果。同时,结合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现状,其未来发展还包括更为先进的测试技术、更具素质及技术实力的参与人员、更为规范化的勘察技术以及更具力度的监管制度。

参考文献:

[1]聂泽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趋势[J].中华民居,2012(03).

[2]黄时斌.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现状与发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

工程监理数字化篇7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指导思想

以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为目标,逐步建立起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监督机制和处置机制,健全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二、管理模式、实施范围及时间

(一)管理模式

对城市管理区域实施万米网格单元划分,对城市部件、事件的基础数据进行地理坐标定位和地理编码,开展应用技术系统网络的软硬件建设,实现城市管理工作的数字化、精确化、流程化和日常化,有效提高管理效率、质量和水平。

构建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平台,组建成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监督中心负责各类城市管理信息及事项的受理、核查、反馈,指挥中心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交办、督促、检查。

(二)实施范围

全区*个街道辖区;五大类部件(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园林绿化类、环卫环保类及其他类);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类、设施管理类、街面秩序类、综合管理类、突发事件类)。

(三)实施时间

20*年9月1日至10月28日。

三、队伍组建

按照“整合人员、分批招聘、分批培训、逐步到位”的原则,20*年完成部分监督员和技术操作员的招聘、培训及上岗工作。

四、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

(一)组织领导

成立成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全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办、目督办、城管局、经发局、信息办、财政局、监察局、人事局(编办)、审计局、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安分局、劳动保障局及14个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城管局。各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落实相应的工作人员。

(二)责任分工

1、由区政府目督办负责,将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纳入20*年度工作专项目标和为民办实事目标,对有关责任单位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2、由区城管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区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组建、区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建设工作。

3、由区信息办负责,负责制定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标准;配合完成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招标技术方案。

4、由区国资委负责,落实两个中心办公场地。

5、由区经发局负责,协助完成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立项申报工作,以及招、投标相关工作。

6、由区监察局、审计局负责,对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建设、运行过程进行执法监察工作;对承担任务的部门和街办的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

7、由区公安分局负责,提供“天网”图象监控系统工程建设的相关资料和技术,协助做好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对接工作。

8、由区劳动局负责,完成城市管理监督员、技术操作员的招聘、培训及相关工作。

9、由区政府采购服务中心负责,对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进行招标工作。

10、由区人事局(区编办)负责,按要求完成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指挥中心的“三定”方案。

11、由区财政局负责,落实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的建设、运行经费(包括硬、软件采购、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招聘人员培训、运行等费用)。

12、由各街办负责,完成城市管理部件确权工作,配合完成区级平台到街办终端建设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

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落实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建设数字化成都的一项目标任务,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履职到位。

(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涉及众多的专业部门,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各单位要积极主动、密切配合,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工程监理数字化篇8

关键词:自动化检测;公路养护;数字化养护;可视化平台

目前,我国现有公路工程总里程约514万公里,高等级公路约占3%左右,公路养护投资随之增大,每年平均投资约3000亿元。公路养护工作将会成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公路养护工作的突出,自动化公路养护监管平台的发展迫在眉睫。我国公路行业“十四五”规划及发展思路是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按照系统化思维和一体化理念,把握公路发展阶段特性,深化改革创新,以高速公路为引领,充分发挥养护示范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加快推进我国公路养护工作自动化、智能化发展,建设公路养护现代化服务平台,创建数字公路、智慧公路、平安公路、绿色公路、美丽公路。

一、总体框架设计

随着时展,公路工程智慧养护体系被广泛熟知,智慧养护主要包括车辆信息监测系统、自动化检测系统、重点工程监测系统、危险源识别及预警系统等系统。高等级公路养护作业监管平台设计思路主要围绕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经济化、可视化。该平台可分为养护模块、检测模块、监测模块、维修加固模块、安全管理模块、可视化模块及物资管理模块等分项管理模块,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通过该平台可以完全了解所管辖公路,包括公路档案管理、检查记录、检测结果、维修日志、安全预警、快速维修等24小时在线实时掌握。图1公路养护监管平台总体框架图

(一)养护任务管理应用

公路养护工作管理,包括路基路面养护、绿化植被养护、公路沿线排水设施养护、挖方及填方路基边坡养护、重点桥梁及隧道养护、交通电力设施养护等内容。公路养护任务管理,包括任务下发管理、任务进程管理、任务规档管理,实现公路养护工作的全进程监督与管理。

(二)智能检测

随着科技的发展,公路工程质量检测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检测技术手段的发展由人工检测发展到半自动化检测,现在逐渐发展为全自动和智能化、数字化检测。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公路养护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同时降低了公路养护的成本,自动化检测、智能化检测、数字化检测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检测包括自动化智能无人机检测,可以定时自动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巡航检测,包括危险源普查、交通量调查等检测内容;自动化无人检测车可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调查路面状况,包括路面破损情况、路面两侧建筑物情况、路面行驶障碍物等状况。智能化自动化检测是基于摄影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图像检测方法。它可以分解为两个子系统,即图像获取子系统(数据采集)和图像显示及解释子系统(数据处理)。图像采集系统通过高分辨率摄影技术将公路损坏图像记录并存储。数字化过程是将模拟图像数据转换成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化图像数据,检测过程中公路工程的损伤图像可由设备直接转换成数字化形式呈现,并直接传输到计算机内存,再将处理结果存入数据库,供评价和决策使用。

(三)监控监测

针对桥梁、隧道等大型建筑物的在线实时健康监测,建立基于“GiS+Bim”数字信息模型的数字桥梁、隧道在线管理平台是公路工程养护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全面、广泛提高养护管理工作水平。公路工程内特殊桥梁、隧道健康监测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桥梁、隧道的结构状况。通过这些监测手段可以全面掌握该结构的实时状态,包括交通、结构受力、环境等状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为桥梁、隧道养护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以作为管养部门全面可靠的养护管理方案依据。“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球信息系统+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模型+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发现异常结构动态(损伤、故障等)、记录结构动态异常发生时间、指出表现异常的结构的实际位置、量化发现的异常动态并评级、发出安全预警等功能。

(四)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准备安全管理、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及养护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贯穿整个工程进度,所以在公路养护工作过程中安全管理需要保持动态管理的原则。公路养护监管平台安全管理模块包括安全教育视频、安全规章制度、施工过程中关键环节安全注意事项、安全预警机制、紧急安全措施等秉承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服务管理养护部门。

(五)可视化展示

公路养护监管平台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系统与手机app系统实现人机交互。监管平台利用数据视觉技术、图像处理技术、3D模型技术等为管养部门提供最直接、最精确、最真实的公路工程资料。公路养护监管平台可以为养护管理人员提供实时在线视频、图像、报表等资料展示,为公路工程管理人员全面掌握公路工程的相关信息提供直接的可视化窗口,更加方便快捷地为公路管理人员做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六)物资管理

公路养护部门物资管理指所需物资的按需采购、计划使用、安全储备等环节,通过对物资的有效管理可以避免造成经济损失。该平台的物资管理可以根据管理养护部门的生产需要,为管养部门的物资采购计划提供合理的采购依据和参考,避免管养部门产生盲目采购行为而造成物料积压,以及占用大量宝贵的流动资金和储存空间,同时也避免了管养部门因采购物资不及时造成物料短缺而影响整个生产计划,造成经济损失。合理利用该平台物资管理模块将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发展趋势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当今世界各种新科技、新技术、新材料、新知识层出不穷,并且在不断更新。大数据、互联网、云技术等新科技的发展,在公路养护管理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创建以科技为基础的智慧化公路、数字化公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养护施工设备一体化、自动化

时代的发展和交通流量的增加,对养护施工提出了更高要求,施工设备的一体化、自动化,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养护施工任务。

(二)公路养护智能化

智能化公路养护技术利用智能技术、信息采集及处理技术、机器人技术等实现智能化交通,包括信号灯、行车标志、车辆信息、路面状况等内容。

(三)公路工程检测的智能化

随着公路检测设备的发展,智能化检测是检测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公路检测可以在养护管理监管平台上完成,只需要输入几个命令,智能化检测设备包括机器人、无人飞机、卫星遥感等便可以按照指令完成各项检测工作,再通过信息数据汇总得出相关结论。

(四)实现预防性养护

现阶段公路养护工作基本是事后养护,是发现病害、隐患后的养护工作,要实现预防性养护还需要一个发展过程,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就在于智能化检测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

三、结语

工程监理数字化篇9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数字监控系统应用构想

中图分类号:tp3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0-0017-01

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字监控系统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数字系统在应用的同时国内外专家也在不断对其进行研究。数字监控系统主要应用的途径大致可以分为银行、宾馆商场、交通路口、车站、写字楼与居民区以及工业和农业的生产过程中,由于过程复杂,需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

1数字监控系统的应用现状

数字监控系统应用于银行时,因为银行对安全的特殊要求,对资金进行处理时要进行监控录像,一旦遭遇抢劫也能快速进行调查取证,银行自动提款机和运钞车在运行时更要进行全面监控,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银行的安全性。宾馆与商场安装数字监控系统主要是为了确保顾客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顾客安全受到威胁之后能够很好的提供破案证据。由于路口、车站以及加油站等地方车流和人流都比较大,为了安全起见也要加装数字监控系统,这样就能对车辆和人的流动情况进行监视记录。写字楼与居民区也是重点监控对象,通过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就能很好的保证居民的安全。工业与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数字监控系统,能够对人眼难以观察或者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进行记录,这样既能保证监控的准确性,又能很好的减少开支。

2数字监控系统的构想

2.1系统的总体构想

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监控系统正在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通过智能化的数字监控系统能够很好的对目标进行管理,通过网络系统的建立,能够对模拟系统进行全面完善,而且数字监控系统还能放置在特殊区域。当被监控区域出现异常情况时,监控系统能够向控制中心发出报警信号,报警中心根据情况可以进行远程控制,从而准确的应对突况。

2.2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数字监控系统主要是依靠windows运行,数字监控系统在运行时还要具备视频存储器,这样才能对视频进行存储。同时还要有视频控制器和数字视频服务器,这样数字监控系统才能更好的运行。

对数字监控系统进行控制,应当通过传输媒体将服务器进行连接,这样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就能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控制。比如数字监控系统运行时,通过电脑对自动门进行控制,还能对灯光进行控制等。除此之外,应该利用多种传感器进行配合形成符合系统,这样就能为用户提供多种的报警处理模式,进而保证用户处理报警的便捷性。并且数字监控系统还应该具有完整的报警联动处理功能,这样才能将联动控制图像切换到其他设备。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对紧急情况进行划分,根据紧急情况的类型进行分级处理,提高紧急情况处理的效率。

数字视频服务器能够依靠网络对相关站点的数字图像进行控制传输。数字服务器在使用时一般在需要控制的现场具有很多的摄像头与相关传感设备,对信息进行采集之后汇集到监控终端。监控终端能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且能够将这些信息传输到多个终端,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共享,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

3计算机报警系统的功能设计

现在计算机报警系统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计算机监控系统在使用时,以计算机为中心,逐渐配备音频和视频采集功能,对采集到的信息快速进行传递。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使用能够将系统整体稳定性提升,同时有联网控制的功能。这样计算机监控系统才能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数字监控系统在使用时,一般构造为现场设备、通信设备以及后端设备构成。数字监控系统的现场设备一般是由摄像头以及各类传感器构成,主要工作就是对信息的采集。通信设备主要是对现场设备采集到的信息进行传输,由各种传输线路构成,主要有光纤、电话线等。后端设备主要是由监控主机和报警卡组成。数字监控系统在运行时,前端对信号进行收集转换,然后通过通信设备进行传输,将相关信息传输到报警卡,报警卡将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再根据相关技术进行编码,然后将经过处理之后的声音和图像等信号传输到监控主机。监控主机不但要接收报警信号,还要对报警信号进行处理与分析,进而保证对监控系统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数字监控系统构造比较复杂,在使用过程中会涉及到多种技术,比如数字视频的计算机处理技术、数字视频的网络传输技术等,同时还要注意对计算机报警系统相关信息进行设备、存储、查询和报警信号的数字化处理。这些技术的正确使用能够很好的保证数字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数字监控系统相比模拟视频监控系统拥有更大的优越性,这也是数字监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

4结语

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安全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视,为了迎合人们的需求,数字监控系统功能更加强大,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数字监控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应当对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逐渐完善数字监控系统,这样人们的安全性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孟祥时.计算机技术在数字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5(07):145-146.

[2]韩阳.多媒体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科技大学,2013.09(03):84-85.

[3]郭洪娜.网络化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武汉理工大学校报,2014.45(12):157-158.

[4]董志勇.计算机技术在数字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3(13):16-17.

工程监理数字化篇10

【关键词】环境监测;档案;数字化管理;价值

目前,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这一方面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环境问题的严峻程度,因此,环保相关单位需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检测,并对检测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和归类,从而为技术人员分析以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真实的数据支持。

一、分析环境监测中档案管理所具有的价值

(一)分析环境监测中档案资源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根据档案学视角观察,环境监测中档案资源是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记录各种环境问题,它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并反映着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的真实情况。因此,环境监测中的档案通过数据形式能够真实反映出自然地理的实际状况,人们可以根据档案资料中的数据情况而分析当前的环境问题,并充分发挥这些资料所具有的历史价值。除此之外,环境监测中的档案资源还是对人类活动的实际情况最真实的记忆,因此,档案资源可以为人们研究和分析环境问题提供良好的资料支持,如将环境监测所得到的结果提供给人们研究环境治理的方法,其中治理的效果(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都对人们认识环境问题带来帮助。由此可知,环境监测中的档案资源属于知识形态,并具有真实和唯一性,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这些资料不仅为人们治理目前的污染问题提供资料,而且也可以作为政府制度环境保护的计划以及方案提供参考。

(二)环境监测中档案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在科技信息档案中,环境监测的档案属于存储性的文件形式,其中还蕴藏着十分可观的经济价值。例如2008年,某市企业在扩建厂房的过程中,根据相关要求在厂房的周围以及附近的居民点中设立多个不同的环境监测站,并开展一周监测周围水质、空气的工作,从而有效掌握周围实际环境情况,并将监测的结果作为环境治理评价的主要依据,并将相关的环境作了评价报告。这一工作所花费的费用大约5万余元,但是通过企业于2015年中所提供的环境监测报告和相关的档案资料,使得政府部门对企业相关工作审查中节约了人力,如设置环境质量监控点等,而直接进行企业审查程序,根据实际工作开展情况就可以极大地节省时间人力、财力和物力。经过计算可知,企业所节省的资金大约是2.2万元。

(三)环境监测中档案资源所具有的科技价值。首先,对环境情况进行监测就属于一项技术性工作,技术人员采用科学的仪器以及工具对大气情况进行监测,并将所得的数据群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研究特定历史时段的大气质量情况,人们在这个过程中所采用的检测技术、监测仪器以及数据分析,都包含着大量的科学技术,它是人类技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不仅可以作为学术交流,而且还能够推动相关技术的继续向前发展,这无疑是人类历史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除此之外,环境监测过程中档案形式种类具有多样化,其中记载的内容也具有丰富性,如环境监测中最原始的数据、监测设备的档案以及分析和评价环境情况等,还可以为我国所提倡的环境质量策略――谁污染、谁治理提供参考资料,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因为治理分配情况而导致的事故纠纷问题。

二、分析环境监测中档案资源实施数字化的管理方式

通过分析环境监测中的各种档案资源信息,能够有效改善环境监测所出现的对象狭窄性情况,同时还能够充分保持环境监测中档案资源所具有的经济效益、历史价值以及科技价值。因此,对环境监测中档案资源运用数字化管理的具体方式做出如下分析:

(一)完善环境监测中档案管理的数据平台。第一,数字化档案管理模式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体现就是对纸质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因此,这就需要对当前环境档案中的各种资料进行数字化过程处理。如进行电子扫描、转码、信息保存和数据库录入等工作,经过此方式进行处理,使得环境检测中的电子档案能够在数据库中得以最有效的保存,并能够便于人们对不同的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管理。第二,建立环境监测的数据平台,在这个平台中,人们可以将环境监测中所得到的档案数据资源和文书资料进行有效保存,从而实现电子数据档案管理的高效化目标,同时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约档案资料管理的空间,充分确保数据资源库能够最大限度被人们利用。第三,进一步完善网络中局域网平台,这便于不同科室中的工作人员能够加强业务联系,进而提升工作的效率。因此,在数字化的管理工作中,各个不同的用户都可以在网络化的环境中自行查询、搜索以及查阅环境监测过程中所得到的各项数据资源,这对工作开展网上审查工作、传输数据资源以及上报管理等工作都带来积极作用,进而提升数字化档案的管理工作效率。

(二)加对环境监测中档案资源的维护工作。目前,网络化普及对环境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积极作用。人们在网络化环境中进行档案资源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加强档案资源的维护工作,进一步提升档案管理的安全性。首先,建立和完善档案资源的数据库运用制度,环境监测所得到的档案资源十分宝贵,不仅在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其安全性,而且还要做好维护工作,从工作人员角度制定相关的查阅制度,这能够保证环境监测工作中所得到的宝贵数据资料可以发挥其最大化的作用。其次,建立良好的监督和审查制度,这是环境监测中的档案资料能够在日常维护工作中得到安全性的保护,如要求档案资料管理员严格执行档案信息查阅的审查制度,防止他人恶意泄漏、使用这些档案资源,若有违反规定的现象则要实施严格的惩罚,进而有效保障环境监测中档案资源的安全性。最后,建立档案资源紧急预警预案,这可以和公安系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果发现环境资源档案中存在一些可疑行迹,则可以交给公安人员进行继续追查,达到有效防止环境监测中档案在数字化管理中出现违规使用的目的。此外,当档案系统中发生一些突况时,能够及时地启动紧急预案,使得相关工作能够采取有效方式而减少环境监测所的档案信息出现损失的情况。这既可以有效保证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又能够更好地发挥档案资源所带来的益处,从而促使档案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中为人们带来积极作用。

(三)提升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档案管理管理工作中的数字化管理模式还离不开具有专业水平的管理团队,因此,对环境监测中的档案运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就需要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从而有效推进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进程。第一,在招聘档案管理人才方面,需要积极拓展渠道,从而使得社会中各个领域的数字化人才都能够积极了解和应聘档案管理相关的工作,从而为环境监测所得到的数据信息管理带来科学指导,进而提升档案资源的管理效率。第二,从目前环境监测档案管理现有人员角度分析,可以积极组织他们参与数字化档案管理相关的技术培训,一方面是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进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以更科学的方式为人们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则是更新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思想,从而更好地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第三,建立档案管理的专业化人才模式,在数字化技术发展的今天,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例如计算机的操作水平、数据库查询和维护技巧等,进而使得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切实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中实现科学性目标,因此,在环境档案管理的模式中,相关专业性的人才还需要积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原则,结合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更好地开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作。

三、结语

环境监测是解决环境问题和有效治理环境的重要方式之一,环保事业的相关技术人员在监测环境问题中所得到的数据需要运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整理。因此,档案管理需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积极地引入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模式,其中数字化就是其中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所以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出环境监测数据的价值,并运用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提升人们解决环境问题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范建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的信息化建设探讨[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5,05(17):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