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灌溉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4:07

高标准农田灌溉标准篇1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设计要点

1.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的工程,在建设新农村的大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抓、严管工程的设计工作,以发展农业,建设农场,利惠农民为基本指导方针,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水利灌溉工程。通过灌溉规划,选择合适的灌溉设计标准,正确地决定灌溉工程的布局,并进行灌溉工程的设计,对于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灌区的经济开发有重要意义。

2.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

受河流的径流量与农作物种类的不断变化,农田水利灌溉也随着四季的变化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每年的来水与用水量都存在差距,因此,农田水利灌溉不能依照以往经验进行,而要有一个合理的设计标准,以此为依据,确保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农田水利设计标准一般是以现有水利设施状况、灌区水源的来水状况、当地经济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要求等要素为依据,综合考虑后进行确定的。如果一开始的设计标准高,农田水利的保证程度就高,且设计标准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规模的大小。从目前来看,水利部门主要从抗旱天数和灌溉设计保证率两方面制定标准。

2.1农田水利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指的是以灌溉设施(塘坝、小水库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和降雨很少的情况下,可满足农作物用水需要的天数作为标准。例如,如果灌溉设施中的水可以确保连续无雨80天的用水,那么,该水利规划设计的标准就是80天,以上抗旱天数的确定是以规定时间内当地农作物需水迫切的时期为标准,另外再设计中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2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3.1预测分析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

在进行规划设计前,首先要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进行预测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小型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要求,在充分考虑小型农田水利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为前提,在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然后才能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各项目的规模。第二,分析可供灌溉利用的水资源对小型农田灌溉面积的潜力,从水源角度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进行论证,以县为单位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复核。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使用情况及其控制指标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内部对水资源的总需求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小型农田规划区域水资源的供求平衡状况。第三,分析区域耕地资源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素质潜力,主要是根据当地的耕地资源状况,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与素质进行分析。第四,预测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发展的规模,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规模、水资源供求平衡进行分析,确定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及可发展的灌溉面积的大小。

3.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3.2.1取水方式的设计。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取水方式的设计,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来确定,灌溉水源一般分为两类,即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取水设计主要针对这两种水源进行设计。下面主要是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以河流为主要水源的灌溉方式为自流取水灌溉,其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有坝取水,采用这种方式取水,主要是农田水利规划所在地水位地势较低,虽然水量充足,但是不能自流到所需农田中,为确保灌溉的正常,采用在河道上修低坝或节制闸的方式,将水资源引入农田。这种取水方式虽然会因为筑坝而增加工程的投资费用,但是由于引水口位置离农田较近,大大缩短了引水干渠的长度,减少了土石方的工程量。二是无坝取水,无坝取水方式的设计又分为有建闸与不建闸两类,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因没有建闸而在洪水期无法控制水流量,使渠道被洪水冲毁,农田被淹,再设计时都进行有建闸设计,以保证水流平稳,减轻对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3.2.2灌溉渠系的设计原则。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灌溉渠规划,需要密切结合当地的国土、农田、林业、道路等规划方案,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用水情况,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便于管理,做到充分科学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遵守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安全是一切工程的最低目标,对于农田水利渠道建设来讲,应尽可能避免高填方、深挖方以及难工险段的渠道工程,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沿河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沿渠应有合适的泄洪与排洪设施,如泄水闸等。第二,遵守地形条件的原则。在进行灌溉渠道设计时,应将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灌溉渠道布置在高处,这样可进行自流灌溉与排水,并形成独立的灌排系统,同时,还应考虑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灌溉渠线的布置尽可能的直、顺,减少交叉建筑物的存在。第三,遵守综合利用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落差,并结合水力加工,进行多种经营的开展,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同时,还应考虑采用河水与井水相灌溉的原则,建立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

另外,在对干、支渠的布置方案进行确定时,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依据当地的实际的地形地貌情况进行设计。在这个布置方案中,主要考虑两种地形的设计,一是中积平原型灌区,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针对这类地形,分析工程的地理位置条件,采用灌排分开布置形式的前提条件是该工程位于地面水丰富、排水条件好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排水沟道进行防渍、除涝以及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灌溉渠道主要进行冲洗压盐与灌溉;二是平原型灌区,当水利工程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时,由于当地的地形比较开阔,耕地面积大,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可将地形条件与洪、涝、渍、旱等灾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程度相结合,用于干、支渠的布置。

4.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农民以及农村工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我们应深入贯彻实行正确的管理规划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好、关好、保护好水利资源,规划出高效安全、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对某一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有效利用水利运行体制,对于用水过程中出现的供给矛盾进行妥善处理,保证水资源供求平衡,为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标准农田灌溉标准篇2

关键词: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S60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设计标准

河流的径流量是随着四季不断变化的,农田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等也是不断的在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灌溉用水量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不同年份来水量和用水量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就需要有一个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便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一般来说灌溉设计标准要以灌区水源来水情况、现有水利设施情况、农业发展要求和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再综合考虑加以合理确定。灌溉设计标准是表示灌溉水源对于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设计标准高,意味着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也高。因此,它直接影响着灌溉工程的规模大小。一般来说,灌溉设计的标准有两种:一是灌溉设计保证率,二是抗旱天数。

1.1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指的是某个灌溉工程在长期使用期间,灌溉用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用符号“p”表示。就表示某工程在100年内有80年能满足全灌区的灌溉用水要求,其余20年不能完全保证,有缺水现象。p=80%就是这个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因此,在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设计方必须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情况,来确定灌溉工程的规模,特别是当地水源状况和作物种类。在水源缺乏地区和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取50~80%,在水源丰富地区和以水稻为主的地区,可取70~95%。

1.2抗旱天数

所谓抗旱天数,就是以灌溉设施,如小水库、塘坝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连续无雨”,不是指抗旱期内绝对无雨,而是指降雨量很少,一般将日降雨量小于日蒸发量的情况都当作无雨处理)的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为标准。例如灌溉设施可以满足连续80天的作物灌溉用水,则该灌溉设施的灌溉设计标准为抗旱80天。抗旱时间应规定为当地主要作物需水要求迫切的灌溉时期。抗旱天数的确定,要按不同地区的情况来确定,在设计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取水方式的设计

取水方式的设计是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设计时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决定其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一般来说灌溉的水源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自流取水灌溉;二是提水取水灌溉,水利工程的取水设计要针对这两种类型进行设计。以下主要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自流取水灌溉:以河流作为水源时,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无坝取水;二是有坝取水。在设计时,为了保证自流灌溉的水位高程,开渠建闸引水的地点要选河流上游水位较高地点,引水口地点的选择决定了取水方案的设计,包括建设成本的投入。因为引水口的不同决定了需要修建的水干渠长度不同,所要增加的土石方工程量,以及沿程水头损失和水量损失以及各类建筑物数量也各有不同。

2.1无坝取水

在设计时无坝取水的渠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为有建闸和不建闸两类。但是考虑到不建闸的引水口,那在洪水期间不能控制流量,渠道易被洪水冲毁,农田会被淹没等情况。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考虑建设建闸控制的方案。通过把进水闸的中心线与河道水流方向的夹角(叫引水角),设计为锐角(30°~45°),保证入渠的水流平稳,而且引水量也大,又可以减轻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高标准农田灌溉标准篇3

关键词: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农田水利规划是农业工程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农业、农村工程规划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目前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水利部门应该严格控制农田水利规划设计工作,保证农业的全面发展,设计出安全高效、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规划,对于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2.农田水利规划设计标准

受河流的径流量与农作物种类的不断变化,农田水利灌溉也随着四季的变化不断变化,具有不确定性,每年的来水与用水量都存在差距,因此,农田水利灌溉不能依照以往经验进行,而要有一个合理的设计标准,以此为依据,确保农田水利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农田水利设计标准一般是以现有水利设施状况、灌区水源的来水状况、当地经济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的要求等要素为依据,综合考虑后进行确定的。如果一开始的设计标准高,农田水利的保证程度就高,且设计标准直接影响农田水利工程规模的大小。从目前来看,水利部门主要从抗旱天数和灌溉设计保证率两方面制定标准。

2.1农田水利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指的是以灌溉设施(塘坝、小水库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和降雨很少的情况下,可满足农作物用水需要的天数作为标准。例如,如果灌溉设施中的水可以确保连续无语80天的用水,那么,该水利规划设计的标准就是80天,以上抗旱天数的确定是以规定时间内当地农作物需水迫切的时期为标准,另外再设计中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2.2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

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在长期使用期间内,某个水利灌溉工程灌溉用水得以满足的年数与总年数的比值,该比值的百分数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用符号“p”来表示,例如一个地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为80%,就说明p=80%。所以,在农田水利工程进行设计时,设计方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当地的水源情况与作物种类,确定水利工程的规模,例如,在水源充足、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地区,设计保证率应在70%-95%之间;如果在水源缺乏、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水利工程设计保证率应在50%-80%之间。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3.1预测分析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

在进行规划设计前,首先要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进行预测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小型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要求,在充分考虑小型农田水利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为前提,在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然后才能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各项目的规模。第二,分析可供灌溉利用的水资源对小型农田灌溉面积的潜力,从水源角度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进行论证,以县为单位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复核。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使用情况及其控制指标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内部对水资源的总需求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小型农田规划区域水资源的供求平衡状况。第三,分析区域耕地资源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素质潜力,主要是根据当地的耕地资源状况,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与素质进行分析。第四,预测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发展的规模,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规模、水资源供求平衡进行分析,确定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及可发展的灌溉面积的大小。

3.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3.2.1取水方式的设计

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取水方式的设计,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来确定,灌溉水源一般分为两类,即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取水设计主要针对这两种水源进行设计。下面主要是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以河流为主要水源的灌溉方式为自流取水灌溉,其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有坝取水,采用这种方式取水,主要是农田水利规划所在地水位地势较低,虽然水量充足,但是不能自流到所需农田中,为确保灌溉的正常,采用在河道上修低坝或节制闸的方式,将水资源引入农田。这种取水方式虽然会因为筑坝而增加工程的投资费用,但是由于引水口位置离农田较近,大大缩短了引水干渠的长度,减少了土石方的工程量。二是无坝取水,无坝取水方式的设计又分为有建闸与不建闸两类,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因没有建闸而在洪水期无法控制水流量,使渠道被洪水冲毁,农田被淹,再设计时都进行有建闸设计,以保证水流平稳,减轻对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3.2.2灌溉渠系的设计原则

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灌溉渠规划,需要密切结合当地的国土、农田、林业、道路等规划方案,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用水情况,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便于管理,做到充分科学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遵守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安全是一切工程的最低目标,对于农田水利渠道建设来讲,应尽可能避免高填方、深挖方以及难工险段的渠道工程,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沿河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沿渠应有合适的泄洪与排洪设施,如泄水闸等。第二,遵守地形条件的原则。在进行灌溉渠道设计时,应将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灌溉渠道布置在高处,这样可进行自流灌溉与排水,并形成独立的灌排系统,同时,还应考虑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灌溉渠线的布置尽可能的直、顺,减少交叉建筑物的存在。第三,遵守综合利用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

落差,并结合水力加工,进行多种经营的开展,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同时,还应考虑采用河水与井水相灌溉的原则,建立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

另外,在对干、支渠的布置方案进行确定时,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依据当地的实际的地形地貌情况进行设计。在这个布置方案中,主要考虑两种地形的设计,一是中积平原型灌区,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针对这类地形,分析工程的地理位置条件,采用灌排分开布置形式的前提条件是该工程位于地面水丰富、排水条件好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排水沟道进行防渍、除涝以及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灌溉渠道主要进行冲洗压盐与灌溉;二是平原型灌区,当水利工程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时,由于当地的地形比较开阔,耕地面积大,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可将地形条件与洪、涝、渍、旱等灾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程度相结合,用于干、支渠的布置。

4.结束语

农田水利灌溉在农业、农民以及农村工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我们应深入贯彻实行正确的管理规划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好、关好、保护好水利资源,规划出高效安全、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对某一流域的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有效利用水利运行体制,对于用水过程中出现的供给矛盾进行妥善处理,保证水资源供求平衡,为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基础,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范天胜.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四川建材,2011,37(2):85-86.

[2]郭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7:232-233.

高标准农田灌溉标准篇4

关键词: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施工质量

渠道是农田灌溉的常见输水形式,但是频繁地使用很容易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使渠道出现渗漏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大量消耗。因此,为提升农田灌溉效果,做好渠道防渗衬砌施工是解决渠道渗漏问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利用合理的施工技术,确保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质量,避免渠道渗漏问题的发生,实现节能降耗的目的。

1灌溉渠道

灌溉渠道主要是连接灌溉水源和灌溉土地的一个渠道,将水源引取水量输送到各个农业生产区域[1]。同时,在一个灌区范围内需要按照灌溉面积的大小,将灌溉渠道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毛渠等,在地形较为复杂、面积较大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总干、分干、分支、分斗等。另外,在设计渠道纵、横断面时,渠道位置及几何尺寸要符合灌溉标准要求和灌区整体规划设计要求,并结合灌溉面积来设计灌溉流量和灌溉水位,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2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主要技术

为了保证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质量,明确主要的施工技术要点,并且严格的落实到位,总结了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主要技术。

2.1渠道测量

渠道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施工技术,主要是为后续施工工序的开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渠道测量主要包括定线测量、放中线、渠道纵坡测量等。2.1.1定线测量在定线测量时应当以具体的农田灌溉要求为主,并根据现场实际需求,确定渠道的基本走向,确定渠道走向后要利用木桩标定,并对间隔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情况下间隔距离为50m[2]。但如果渠道的走向出现变化,需要加桩标注,针对变化实施测量工作,以此保证定线测量作业的准确性。2.1.2放中线以施工设计标准与要求为主,在渠道测量施工时将渠道中心线用木桩清晰的标注出,以确定边线,木桩间隔一般为15~20m,并且需要以纵坡大小作为主要的依据,确定最佳的桩间隔,保证良好的施工效果。在放中线时应选择各个桩的桩顶,并且利用铁钉进行固定。在确定铁钉时中心线依据高程而言,要按照铁钉进行确定。另外,选择合理的渠道转弯位置,选定合理的固定点,根据转弯半径和弧长,对上下渠道进行连接,以此保证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质量。2.1.3渠道纵坡测量从土工膜的角度来说,应当开展土工膜的铺设作业,并且要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但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在土工膜成型的基础上,以渠道纵坡为依据进行测量,并反复测量,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后续施工的需求。

2.2土膜成型施工

土膜成型施工是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中的重点技术,做好该项工作,可以有效提升灌溉渠道防渗性能,避免出现渗漏问题。在土膜成型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土膜成型施工前应做好施工现场的清理工作,及时清理现场石渣与树枝,在渠道连接确定后要对渠堤外坡脚0.2m范围内进行清理,避免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二是根据土方填筑的实际情况,对填筑材料进行取样试验,主要分析其含水量是否达到相关标准[3],完成取样试验以后,具体施工需要按照施工顺序开展,并且要利用碾压机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要确定填筑层的厚度,一般利用220kw推土机碾压,铺土层厚度为30cm,碾压时保证其均匀性,以确保良好的施工效果。另外,在铺筑施工时应以下层土为主,分层填筑,做好刨毛、洒水,在填筑结束以后用环刀现场取样测定相对密度和含水率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三是利用碾压机进行分段碾压,确定合理的碾压遍数,对两端搭接的长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在碾压过程中要人工辅以蛙式打夯机配合,避免出现局部压实度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2.3土工膜铺设施工

为了实现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效果,一定要重视土工膜铺设施工工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在土工膜铺设施工之前,检查土工膜的质量,并根据相关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下料。同时,在土工膜施工过程中以膜料为对象,做好相应的检查,一旦发生破损问题,应当立即进行修复,主要是第一时间利用新鲜母材进行处理[4]。另外,在修补时,修补部分应该超出其10~20cm,以保证施工质量。二是在搭接膜料的过程中要根据相关施工要求以及标准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搭接方式为上游末端起始边缘,并且严格的控制搭接长度,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控制在20cm以上。另外,接缝部位可以采用粘结、焊接等方式,以避免出现褶皱、悬空等问题,保证土工膜表面的平整度。

2.4混凝土浇筑

在土工膜铺设完成以后要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主要施工工艺流程:测量放线→断面修整→模板安装→仓面验收→混凝土浇筑→拆模→养护。混凝土浇筑一般都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并且要在第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开始第二层的浇筑。在浇筑之前,要根据相关设计标准及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对各项原材料进行调配,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同时,在浇筑过程中要及时振捣,避免浇筑层出现气泡、蜂窝、麻面等问题。另外,浇筑完成后要进行混凝土养护,主要采用覆盖养护的方式,利用塑料膜、草帘等对混凝土浇筑层进行全面的覆盖,并且定期洒水,避免出现裂缝的现象[5]。在养护完成以后进行质量检验,待检验合格、准予使用后才能投入使用,以保证农田灌溉的效果。

3结束语

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的作业体系,在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过程中要确保各项施工技术严格落实到位,例如:渠道测量、土膜成型施工、土工膜铺设施工、混凝土浇筑等,保证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的质量,避免出现渗漏问题,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降低水资源的消耗,为农业行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亚军.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9):91-92.

[2]张宇峰,赵彦琳.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技术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20(6):99-100.

[3]牛树田.水利工程中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9(23):101-102.

[4]丁海涛.农田灌溉防渗渠道衬砌施工技术[J].现代物业,2019(7):204.

高标准农田灌溉标准篇5

一、总体目标

根据《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确定的总体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我县3120座中小型灌区工程建设和改造任务,形成完善的农田灌排体系,灌溉保证率、灌溉水利用系数等指标和参数均达到规范标准和国家的有关发展目标,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目标,确保全县设计灌溉面积36.78万亩农田旱涝保收,治理中低产田面积19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25.35万吨。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原则。加强对相关部门、单位的调度,县发改、财政、水利、农粮、国土、扶贫和移民、农业开发等部门要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协作,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的指导,群策群力推进“工程”建设。

2、坚持统筹规划、集中投入的原则。充分发挥规划的资金整合平台和科学指导工程建设的作用,在统筹整合县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农业开发、国土、扶贫和移民等相关部门资金,不改变资金的管理办法、使用用途、管理模式的前提下,各记其功,集中投入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和改造。

3、坚持整体推进、连片实施的原则。按照我县农业种植规模化总体布局,项目建设要集中连片,形成规模,重点解决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卡脖子”工程和“最后一公里”工程,确保建一片,成一片,发挥效益一片。

4、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的原则。继续深化国有水管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以工程产权改革为主要内容、以规范农民用水户协会组建为主要形式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乡镇水利服务管理体系改革,建立“国有水管单位+乡镇水管站+农民用水户协会”三位一体的农田灌溉工程管理体系,形成以农民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建后管护机制,保障工程长期高效运行。

三、具体要求与措施

(一)建成较为完善的农田灌溉体系

按照《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纳入我县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实施范围的灌溉设施包括:灌溉面积1-5万亩的一般中型灌渠3座;小型灌渠3117座,其中灌溉面积0.02—1万亩的393座,灌溉面积0.02万亩以下的2724座。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以实施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为依托,以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统筹各类资金,对骨干渠道、小型水源工程、末级渠系和田间工程进行系统整治。工程建设资金按工程规模分别由中央与省、市、县投资解决,具体如下:

1、灌溉面积1-5万亩的一般中型灌渠。共有3座,其骨干工程共需投资3435.31万元,主要依托省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投资、争取中央补助、省级安排和市县配套解决,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其小型水源、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共需投资10839.98万元,主要依托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农水、现代农业水稻产业标准良田建设、国家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等项目资金整合投入,不足部分通过争取中央补助、省级安排和市县配套及其它渠道解决。

2、灌溉面积0.02—1万亩的小型灌渠。共有393座,共需投资18437.74万元,以各级财政小农水专项补助资金和整合部门资金(包括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国家土地治理、扶贫、世行贷款农业现代化水利项目、以工代赈、商品粮基地、油菜基地等项目)投入为主,并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农民筹资投劳。工程按照国家投资和建设的总体进度要求,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改造任务。

3、灌溉面积0.02万亩以下的小型灌渠。共有2724座,共需投资9618.57万元,主要依靠县以下筹资解决,包括县级小农水配套资金、“七小水利”工程奖补以及乡镇财政投入、“一事一议”、农民义务投劳及其它渠道投入。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小型灌渠的改造任务。

需由县财政投入的工程建设资金在县级小农水重点县配套资金、“七小水利工程”建设资金中统筹解决。

(二)建立健全“工程”建管长效机制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我县农田灌溉“工程”建设工作的领导,县里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发改委、财政局、水利局、农粮局、国土局、扶贫和移民办、农发办、烟草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农田灌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水利局,由县水利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工程建设日常事务协调管理工作。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落实工程建设任务,加强宣传发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2、切实维护《规划》效力。

经县政府批准的《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报告》是指导我县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政策依据,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严格执行《规划》要求,并在项目安排时加强与发改委、财政、水利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以维护规划效力。

3、切实加强协调配合。

县发改、水利、财政、农粮、国土、农发、扶贫和移民、烟草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联席会议定期会商制度。联席会议由县农田灌溉“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牵头召开,各成员单位要指定专人参与具体工作。每年年初就各部门涉及农田灌溉工程建设项目申报建议计划,年中就项目投资额度、建设重点、建设范围和主要建设内容,年未就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及成效召开联席会议,互通情况,下发会议纪要,共同指导全县各乡镇开展农田灌溉工程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

4、切实优化投入机制。

各乡镇、各部门要抓住上级项目投向的机遇,加大争资争项力度,在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资金投入的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通过“一事一议”引导群众筹资投劳,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工程建设和改造。县发改、水利、财政、农粮、国土、扶贫和移民、农发、烟草等部门要根据《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和部门年度投资计划,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要求,整合项目资金,集中用于农田灌溉“工程”建设。

高标准农田灌溉标准篇6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业越来越趋向集中化、规模化生产发展。农业在保障民生社稷,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农业发展当中,农田水利建设对于粮食丰收、增产的作用不可替代,尤其是在自然环境不可预测的条件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意义就更加明显。

一农田水利工程的概况

作为一项基础性资源,同时也作为我国工业及农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水资源在我国国民生活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相关部门对一系列的水利工程诸如水渠、水坝等投资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通过这些水利工程为国民创造出经济收入的诸多增加点,通过这些水利工程为农村农资产物的产量提供充分的保障。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特点为:建设水利工程项目的原动力产生了诸多变化。从总体上来看,水利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是随着时代不断创新及不断发展的一个过程,以往水利工程项目一直走的是传统发展路线,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开始逐渐地转向富有现代化气息的可持续发展路线。在我国水利工程的转型中,农田水利工程也随之而变革,开始由传统经济型向当前的绿色环保型水利转变。在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的过程当中,经济、环保的水利工程布局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已经逐步成为水利工程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水利工程属于民生项目的范畴,建设农田水利应当由政府部门带头,对具体的责任层层的加以分解,按照地区的特点,构建起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的农田水利工程。

二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的规划设计

1、设计标准

河流的径流量是随着四季不断变化的,农田种植面积和作物种类等也是不断的在变化的,这就决定了灌溉用水量是不确定性,也就是说在不同年份来水量和用水量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农田灌溉工程建设的规模,也就需要有一个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以便保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一般来说灌溉设计标准要以灌区水源来水情况、现有水利设施情况、农业发展要求和当地经济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再综合考虑加以合理确定。灌溉设计标准是表示灌溉水源对于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设计标准高,意味着灌溉用水的保证程度也高。因此,它直接影响着灌溉工程的规模大小。一般来说,灌溉设计的标准有两种:一是灌溉设计保证率,二是抗旱天数。

1.1灌溉设计保证率

灌溉设计保证率指的是某个灌溉工程在长期使用期间,灌溉用水得到满足的年数占总年数的百分数,用符号“p”表示。例如p=80%,就表示某工程在100年内有80年能满足全灌区的灌溉用水要求,其余20年不能完全保证,有缺水现象。p=80%就是这个灌区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因此,在设计农田水利灌溉工程时,设计方必须要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情况,来确定灌溉工程的规模,特别是当地水源况和作物种类。在水源缺乏地区和以旱作物为主的地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以取50%―80%,在水源丰富地区和以水稻为主的地区,可取70%―95%。

1.2抗早天数

所谓抗旱天数,就是以灌溉设施,如小水库、塘坝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连续无雨”,不是指抗旱期内绝对无雨,而是指降雨量很少,一般将口降雨量小于口蒸发量的情况都当作无雨处理)的情况下,能满足作物需水要求的天数为标准。例如灌溉设施可以满足连续80天的作物灌溉用水,则该灌溉设施的灌溉设计标准为抗旱80天。抗旱时间应规定为当地主要作物需水要求迫切的灌溉时期。抗旱天数的确定,要按不同地区的情况来确定,在设计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预测分析规划的建设规模

社会发展及国民经济度灌区灌溉面积的要求。应当切实的按照当期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小型灌区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当期旱作农业及大中型灌区发展规划对粮食生产目标加以确定,试分析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对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总体要求,从而更好的确立小型灌区节水改造规模、发展灌溉面积的规模、续建配套规模以及新建小型水源工程规模;分析小型灌区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按照当地耕地资源的具体情况,对小型灌区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素质进行分析;分析小型灌区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应当以县为单位全面的复核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立足于水资源的角度对发展小型灌区灌溉面积的潜力进行论证。应当按照水资源综合规划对灌溉的水资源使用情况和控制用水量的指标等因素进行确定,对内部农业水资源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对改造区域的供水资源量加以分析规划。对改造区域的水资源需求平衡的情况加以进一步证明;预测发展小型灌区灌溉面积的规模。通过分析土资源和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预测小型灌区发展灌溉面积规模、新建小型水源工程规模、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规模。

3规划设计水利工程灌溉的建设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小型扬水灌区建筑物的建设诸如涵闸、泵站及改造固定渠道续建配套的节水;灌排泵站的更新改造;小型水库自流灌区的固定渠道续建配套、取水枢纽、涵闸等的建设;排涝泵站的建设;水源工程(提水建设、新建塘坝、小水池窑等)。

4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的实施及设计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更新改造小型扬水灌区的泵站,固定渠道节水改造及续建配套;改造或重建水库自流灌区取水枢纽,固定渠道的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更新完好率高于50%的排涝泵站的机电设备,对需要重建的进行拟重建,改造相应的建筑物;水源工程新建、改造及除险加固。

5经济效益

建设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后,通常规划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会非常显著。通过水源工程建设和灌区渠道续建配套,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农业生态环境及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肥沃了土地,改善了自然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更作物绿化土地,改善了自然环境。并且将农民耕种的风险减小了。与此同时,净化了社会空气,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增收增产,和谐的社会环境得以构筑,社会矛盾得以减少,避免了因泛滥的内涝洪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有着显著的环境效益,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6强化水利工程管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深入开展,当前的松散型管理体系已无法与时代的发展需求相适应,应当积极的应用现代化的紧密型管理体系。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单位就是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其主要职责包括:协调各级灌区内用水者协会工作;灌区水费的管理、计收和使用;灌区内特殊地域及特殊水文年份用水的调度;编制与调度年度用水计划;实施和编制年度水利工程建设及管理计划;负责辖区内长期的农田水利工程的规划实施。用水者协会属于末级灌区管理组织,其性质是群众型的管理机构,并且和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所有着一定的组织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其职能主要是:收取工程水费;调节用水矛盾,负责用户水事纠纷的解决;通过调研,对本协会所辖区的工程各类设施加以编制;直接提供优质服务给用户,切实的帮助群众将实际困难解决。

三结束语

总之,对于农民、农村及农业利用的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保护好、使用好、管理好水资源,设计出安全高效且合理科学的水利灌溉工程,从而实现水资源的供求平衡,推动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春林.论农田水利工程灌溉[J].吉林农业,2011(3)

高标准农田灌溉标准篇7

1.1农田水利抗旱天数

抗旱天数指的是以灌溉设施(塘坝、小水库等)的供水能力为依据,以连续无雨和降雨很少的情况下,可满足农作物用水需要的天数作为标准。例如,如果灌溉设施中的水可以确保连续无雨80天的用水,那么,该水利规划设计的标准就是80天,以上抗旱天数的确定是以规定时间内当地农作物需水迫切的时期为标准,另外再设计中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1.2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

农田水利灌溉设计保证率是指在长期使用期间内,某个水利灌溉工程灌溉用水得以满足的年数与总年数的比值,该比值的百分数即为灌溉设计保证率,可用符号“p”来表示。即设水源供给灌溉用水的数量大于或等于灌区灌溉用水量的年份为m年,计算系列的总年数为n,灌溉保证率可用下列公式计算:1001×+=nmp%一般灌溉工程是根据当地水文条件和作物种植状况拟定。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

2.1预测分析规划设计的建设规模

在进行规划设计前,首先要对农田水利建设的规模进行预测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小型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要求,在充分考虑小型农田水利在当地农业生产中所处的地位,以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安全为前提,在当地农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分析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需求,然后才能确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各项目的规模。第二,分析可供灌溉利用的水资源对小型农田灌溉面积的潜力,从水源角度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进行论证,以县为单位对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复核。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灌溉用水总量使用情况及其控制指标等因素,对农业生产内部对水资源的总需求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小型农田规划区域水资源的供求平衡状况。第三,分析区域耕地资源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素质潜力,主要是根据当地的耕地资源状况,对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的发展潜力与素质进行分析。第四,预测小型农田水利灌溉面积发展的规模,通过对小型农田水利节水改造规模、水资源供求平衡进行分析,确定新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规模及可发展的灌溉面积的大小。

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2.2.1取水方式的设计。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取水方式的设计,取水方式的设计方向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灌溉水源来确定,灌溉水源一般分为两类,即提水取水灌溉和自流取水灌溉,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的取水设计主要针对这两种水源进行设计。下面主要是对自流取水灌溉进行介绍,以河流为主要水源的灌溉方式为自流取水灌溉,其可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有坝取水,采用这种方式取水,主要是农田水利规划所在地水位地势较低,虽然水量充足,但是不能自流到所需农田中,为确保灌溉的正常,采用在河道上修低坝或节制闸的方式,将水资源引入农田。这种取水方式虽然会因为筑坝而增加工程的投资费用,但是由于引水口位置离农田较近,大大缩短了引水干渠的长度,减少了土石方的工程量。二是无坝取水,无坝取水方式的设计又分为有建闸与不建闸两类,一般情况下,为了防止因没有建闸而在洪水期无法控制水流量,使渠道被洪水冲毁,农田被淹,再设计时都进行有建闸设计,以保证水流平稳,减轻对水流对引水口下唇的冲蚀。

2.2.2灌溉渠系的设计原则。小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中的灌溉渠规划,需要密切结合当地的国土、农田、林业、道路等规划方案,另外还要考虑到其他方面的用水情况,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便于管理,做到充分科学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一般情况下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遵守安全为主的设计原则。安全是一切工程的最低目标,对于农田水利渠道建设来讲,应尽可能避免高填方、深挖方以及难工险段的渠道工程,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沿河布置,以防止被山洪冲毁,沿渠应有合适的泄洪与排洪设施,如泄水闸等。第二,遵守地形条件的原则。在进行灌溉渠道设计时,应将排水沟道布置在低处,灌溉渠道布置在高处,这样可进行自流灌溉与排水,并形成独立的灌排系统,同时,还应考虑到经济因素的影响,灌溉渠线的布置尽可能的直、顺,减少交叉建筑物的存在。第三,遵守综合利用的原则。灌溉渠道应利用集中落差,并结合水力加工,进行多种经营的开展,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同时,还应考虑采用河水与井水相灌溉的原则,建立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运用的灌溉系统。另外,在对干、支渠的布置方案进行确定时,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下,采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依据当地的实际的地形地貌情况进行设计。在这个布置方案中,主要考虑两种地形的设计,一是中积平原型灌区,在设计时设计人员应针对这类地形,分析工程的地理位置条件,采用灌排分开布置形式的前提条件是该工程位于地面水丰富、排水条件好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排水沟道进行防渍、除涝以及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灌溉渠道主要进行冲洗压盐与灌溉;二是平原型灌区,当水利工程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时,由于当地的地形比较开阔,耕地面积大,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可将地形条件与洪、涝、渍、旱等灾情的发生情况及发生程度相结合,用于干、支渠的布置。

3.结束语

高标准农田灌溉标准篇8

关键词:农田水利灌溉

1.绪论

上海市经过近十年来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了一大批标准化的灌区,为农业增产稳产提供了保障。然而,从现有的农田配套设施的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综合分析看,目前我市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还较为传统、落后。对田间放水口、排水口及地下渠道的材质类型缺少专门研究。工程设计大多对干支管、斗农渠、灌排泵站等进行较为详尽系统的设计,而对田间放水口、排水口、分水窨井等,田间设施缺少专门的设计与研究,没有统一的标准及相关标准产品。造成目前这些口门控制还采用极为简易的插板闸门(木制或铁制)、放水口采用简易阀门、窨井采用传统的砖砌窨井等,这些简易口门有的止水不好,有的流量大小不能调节,有的造价太高,有的铁件太多,总体存在结构型式单一,标准不统一,管理不方便等诸多问题,尤其是水资源浪费严重,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集约化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因此,本文以对上海市各个区县的粮田建设现场走访踏勘为前提,以节水改造为目标对上海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田间放水口、排水口)提出几点改进设想;以达到提高本市的灌溉用水效率,提高用水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农田灌溉设施效益。

2.田间放水口和排水口现状和发展趋势

2.1目前田间排、放水口设施存在的形式

目前上海宝山区、奉贤区、嘉定区、松江区以及青浦区等几个郊区的粮田建设中田间排水口、放水口的控制设施普遍采用以下几种型式:

①排水口的型式分类:简易袋装土;简易插板式(混凝土/木制);简易木塞式。②放水口的型式分类:填土封堵;木插板门;水泥插板门;简易木塞式;混凝土预制放水口。阀门配置阀门井、低压输水管道的管阀产品、袋装土封堵等。2.2存在问题分析2.2.1设计现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田间放排水口在项目投资中所占比重不大,在使用中又存在着陋习。所以对这一项内容在设计文件中存在缺失或不重视的现象。由于没有标准化,统一的模式,各设计单位所采用的方式、形式各不一致,对使用效果缺乏研究总结。同时,缺乏具体的实施指导意见,造成这部分设计,形式简单或可有可无的现状。所以,亟需对田间放排水口口门控制进行专门研究,制定“实施指导意见”规范设计,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使放排水口控制形成标准统一的产品形式,制定标准化产品规格,以便应用于实践。

2.2.2施工现状存在的问题

目前上海市各区县施工单位技术力量,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往往主体工程重视程度较高,对辅助项目不够重视。因此造成一部分沟渠构筑物在投入使用初期就出现破损。尤其对放排水口的施工质量不够重视,现场简单处理,随意性大。

2.2.3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

目前,上海地区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建设由各区县水务部门组织实施。建设完成后大多移交各乡镇,具体运行管理养护由所在行政村实施,乡镇水务管理所进行业务指导。

农田灌溉设施缺损情况普遍存在,大部分灌区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村一级单位,缺少专职的管理养护队伍,缺乏管理资金和维修资金也是原因之一。随着,农业生产和经营多元化的发展,亟需制定出符合各种经营方式的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管理养护模式。根据各乡镇财政情况设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专项维修资金。

3.改进方法

3.1关于设计问题的改进方法

对设计的深度和范围应明确。明确田间放水口、排水口布置原则及主要型式。明确施工图设计包括放水口及排水口布置并提供放水口、排水口主要型式。明确放水口、排水口流量计算方法及主要构件计算要点。计算内容及方法具体如下。

3.1.1水力计算

田间小型建筑物填土高度不大,墙背土压力较小。主要做好防渗处理,防渗措施主要采用粘性土回填,并增加回填土的密实度,适当加长防渗长度,以防止渗流及流土。

3.1.3消能

自流田间灌溉排水构筑物因水位差较小,出口水流冲刷能力不大,可以通过在出口处增加挡水板来效能。

对于窨井的型式和材质,建议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可以采纳目前市政上推广使用的塑料窨井的型式并进行改进以便应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分水窨井的控制闸门建议使用定型的玻璃钢材质闸门。

对于田间重力流的放排水口,可采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耐久性好的结构设想。原则上把木插板控制、水泥板插板控制、螺旋盖内衬橡皮塞等控制设施相结合,在材料上选择质地较轻的玻璃钢材料,结构形式上采用插板控制式,内衬橡皮垫圈,在提升柄处设置控制节,以控制口门开启度,从而控制放、排水流量。结构图详见下图3.1。

3.2关于施工问题的改进方法

①工程施工应选择经验丰富施工质量优胜的施工企业。②施工单位应科学编制项目的施工方案,做到科学施工。③项目的监理管理工作要做到位。

3.3关于管理问题的改进方法

建设单位应明确管理原则,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项目的管理分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两个阶段。①建设管理。上海市农田水利灌溉设施项目的建设应当按照“统一部署,分类管理”的原则,实行“四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制,监理制以及招投标制的管理。②运行管理。在完工后,将项目管理权和产权全部移交管理单位和村集体,为了保证工程效益的充分发挥,在村集体管理工程时,要求各个村成立工程管护小组,由各个郊区相关部门对小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指导;由各个村管护人员对本村的灌溉设施及设备进行管理和维修,制定管护制度。

高标准农田灌溉标准篇9

建立农田节水灌溉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然而因为受传统的种植方式以及种植观念的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种植结构没有多少变化,采用的种植方式还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这就使得农田节水灌溉工程不能充分地发挥增效以及增产的作用。为了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经济水平,在农田的节水灌溉工程的区域之内,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努力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进而改变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的种植结构。

2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措施

2.1实行农业发展和水资源配置相结合的优化方式

我国现如今的水资源比较缺乏,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的相关设计人员一定要对农田水利灌溉工程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对水资源设施和相关配置进行优化,实行分支供水的方法。在建设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农田灌溉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想,对发展生产、生态以及生活用水进行统筹,加强对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环境评估以及监测。在对农田水利灌溉的水资源进行分配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配额管理以及总量控制”的分配准则;确定各个用水单位的农田灌溉用水的具体指标以及用水总量;同时,一定要加强所有用水单位以及灌区的节约用水意识,一定要保证每滴水都用到必要的地方,在对水进行高效利用的基础上,要确保现代农业和相关水资源配置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2大力加强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

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能够促进地区水利工程的发展。在建设高效水利灌溉工程时,施工人员一定要充分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的特征,制定和节水灌溉相关的各项指标,并按着这些指标严格执行。在对农业进行分区种植的前提下,以经济和生态效益、提高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建设出现代化的、信息化的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选址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第一,优先选择地面高低不平以及严重缺水的地方灌溉;第二,优先选择经济比较发达以及种植种类比较多的地区;第三,干部和群众思想比较先进,可以给予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一定的支持;第四,选择社会综合治安比较好,没有恶性治安案件发生的地区。选择这些地区建设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不仅能够加快工程的建设速度,还能提高工程的使用效果,进而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2.3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水利工程的节水高效灌溉,所以引进高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先前使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基本上都是节约用水的灌溉工程技术、灌溉水资源的调配优化技术、节约用水管理技术以及生物和农艺的节约用水技术。而现如今建设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过程当中,不但要使用先前使用的这些技术,还需要努力引进先进的灌溉用水工程新技术和新产品。另外,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人员还要努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现如今先进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包括以生物技术为前提的调控灌溉技术以及以3S技术为基础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以生物技术为前提的调控灌溉技术指的是通过对农作物的生理特点进行认真的研究,在农作物的某一阶段的生长过程中实行亏水生长政策,锻炼农作物的生长能力,进而实现水资源的高效灌溉。以3S技术为基础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指的是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定位系统这些现代技术,准确及时的得到农作物的生长信息,并利用计算机对得到的这些信息进行分析,随后依据农作物的生长状态对其进行灌溉。

3结语

高标准农田灌溉标准篇10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策略

1引言

目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大家的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为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节水灌溉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关键,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经济效益[1]。因此,水利工程管理部门需要重视灌溉技术的应用,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质量,本文主要研究了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

2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基本原则

2.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中,相关部门需要将其和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融合起来,在了解水资源供求现状和发展、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编制农田高效节水规划,明确分年度的发展目标,将农田高效节水任务落实到乡村和地块中,不断扩大高效节水农业发展规模。

2.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根据农业生产水平、水利配套工程、节水灌溉设施基础条件,明确高效节水技术推广模式,充分发挥出高效灌溉节水技术的节水性、效益性和生态性优势,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同时,在任务安排和技术补贴方面,需要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用户收入水平,进行分类指导。

2.3提升技术,点面结合相关部门需要

根据各个区域和作物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滴灌施肥制度、沟灌技术参数和主推模式,将沟灌技术和管灌技术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示范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加大作物需水和需肥规律的实验研究,提升滴灌技术水平,实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提高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

3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现状分析

首先,施工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但很多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缺乏对施工现场考察工作的重视,无法及时地更新施工现场的相关资源和信息,导致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出现了严重偏差。其次,相关人员在灌溉过程中,仍实行传统的灌溉技术,无法将现代化灌溉理念予以落实,未充分认识水利灌溉与农田产量之间的关系,缺乏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视,严重影响我国农作物的产量。最后,从我国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相关技术人员缺乏对后期技术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视,设备老化问题比较严重,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带病工作”问题[2]。并且,在使用节水灌溉技术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设备不科学使用问题,使得设备的使用年限不断缩短。

4工程实例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当地政府于2013年投资启动清和社区“大禹节水”工程,在田间地头埋入设置了滴孔的管道,并将管道接入附近的水库。农户只需在田地旁边的智能水表上刷卡,便可实现灌溉。

5农田水利工程中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发展策略

5.1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现阶段,全膜覆盖、膜下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得到了有效应用,其在“大禹节水”工程中的应用,为该地区谋划大项目、建设示范区、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提供了很大的机遇,该地区的农民群众通过转变传统的理念,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并对农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节水种植的作物品种。同时,为了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建设,相关部门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平台的基础上,将高效节水项目建设作为载体,创新并优化了相关机制,抓住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机遇,使得很多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运营和管理中。

5.2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在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相关部门需要在提高农民群众经济收入的基础上,合理地调整农业结构,引进更多先进科学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将工程措施、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结合起来,进行土地综合治理开发,利用项目扶持、企业投资等形式,引导农民群众进行土地流转,合理地铺设滴灌管网,为节水农业的高效性提供支持。另外,水利工程建设部门需要遵循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充分整合资源创新制度,大力发展公司式运作的规模种植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

5.3创新并优化农业发展模式

首先,探索农民用水合作社的三权改革模式。如在楚雄州元谋县高效节水建设项目区,建立专业的用水合作社,由股份认购筹资入股项目企业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全过程中,以获取更多收益,在合作社的基础上探索“三权”改革模式,将项目区域初始水权分配到村、户、农民用水合作社中,社员可以以股份认购获取合作社股权,以最低4.95%获得收益,参与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其次,实行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模式。水利工程建设部门大力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优化传统的农业灌溉模式,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农作物的复种指数和产量,实现项目区域土地流转,有效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6楚雄州元谋县高效节水建设项目成效

在楚雄州元谋县高效节水建设项目建设中,通过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很大成效:(1)该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了95%,每亩平均用水量由原来的600~800m3降低至180~240m3,每亩的管理人员由20人减少到6人,节省了30%的农药和化肥,且在使用管道供水后,农户的生产投入也有所减少;(2)与传统的漫灌技术相比,管道供水技术使得农业增产率达到26.6%、增收率达到17.4%,供水保证率提高到75%,农民群众的节水意识也不断增强;(3)实现三方共赢:首先,农民增收,平均用水成本由1258元/亩降低到350元/亩,增收了5000元/亩(1亩=666.67m2);其次,企业盈利,企业资本回收年限是5~7年,20年利润达到3.6亿元,年平均收益率达到了7.95%;最后,政府节水,每年节水量在2158m3以上,解决了全县1/4的土地灌溉问题;(4)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和升级。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种植模式转变成高科技现代农业形式,分散经营转变成规模经营形式[3]。

7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