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投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8:34

医药行业投资建议篇1

医药是一个牛股辈出的行业,从来买的都是成长而不是便宜,只不过各个时期的明星成长股背后的产业趋势和逻辑不同。

展望2016年,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随着药审政策趋严以及医院药占比的不断下降,2016年将是医药板块继续分化、估值体系重构、产业逻辑深刻变化的一年。

我们认为,应当选择受益于行业政策和改革大趋势的泛医疗服务、创新以及国企改制相关领域的标的。

体系改革,服务收益。

受益于改革和行业趋势,泛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医院、医养结合、分级诊疗、辅助生殖、处方药外流将有较大投资机会,具体如下:

1)民营医院。这是一个政策持续不断利好、有稳定现金流、成长性优秀的板块,建议选择可复制且有核心品牌资源的医院公司,如爱尔眼科(300015.SZ)、通策医疗(600763.SH)、信邦制药(002390.SZ)。

2)医养结合。医养结合将是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资主线之一,其中康复医院由于可复制性和单床产出较高,现阶段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居家和高端养老将受益于长期护理险制度的建立,未来存在较大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南京新百(600682.SH)、湖南发展(000722.SZ)、澳洋科技(002172.SZ)等。

3)分级诊疗。未来两到三年将是分级诊疗政策密集出台期。我们认为,致力于社区医疗标准化的民营企业、体外诊断、基层医院、远程医疗等子领域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信邦制药(002390.SZ)、达安基因(002030.SZ)等。

4)辅助生殖。二胎政策的放开为辅助生殖市场打开成长空间,准入门槛较高使得行业供不应求。牌照、技术、品牌是该行业三大关键因素。2016年预计行业会不断有上市公司涉足辅助生殖领域。

5)处方药外流。处方药外流将带来四大趋势:一是大中型医院的药品销售逐年放缓;二是零售药店承接医院的处方外流;三是社区承担的药品越来越多;四是医院Dtp和DtC的药房高速发展。若网售处方药放开,则零售药店等子行业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老百姓(603883.SH)、益丰药房(603939.SH)、一心堂(002727.SZ)、国药一致(000028.SZ)等。

药怎么办?唯有创新才有机会。我们重点提出精准医疗、创新药、制剂出口三大投资方向。

1)精准医疗:这会是2016年医药股中间非常重大的投资主线,从细胞治疗、干细胞到基因测序、基因编辑,资本对于创新的支持也越来越强。大量公司投身其中,野蛮生长时代过去之后,一批真正有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成为明日之星。建议关注龙头公司,如中源协和(600645.SH)、安科生物(300009.SZ)等。

2)创新药:2015年行业出现的重大变化是药审制度的改革。从maH、化药注册分类制度改革方案到新的优先审评试点方案的推出,国内创新药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我们认为,创新药领域将是一个重要的拐点并将真正成为中国药企发展的一条重要主线。建议关注恒瑞医药(600276.SH)、泰格医药(300347.SZ)、长春高新(000661.SZ)等。

3)制剂出口:随着招标价降压力增加、仿制药审批要求提高,产业界对国际化的重视程度迅速提升。我们预判,2015年就是中国药企国际化的元年。华海、恒瑞、人福等企业的制剂出口业务已实现重大突破,海正、京新、华东等一批企业也在不断探索。技术输出方面,恒瑞和信达生物分别签署了巨额的对外授权协议。建议关注华海药业(600521.SH)、人福医药(600079.SH)等。

医药行业投资建议篇2

定向增发议案获得股东大会通过

据悉,此次股东大会召开之前,南京医药与联合博姿的战略合作倍受国内医药流通行业和广大投资者的关注。联合博姿公司中国企业发展总监wongwilfred曾公开表示:“与南京医药及其国有股东的态度一致,联合博姿初衷不变,将继续坚定信心,推进与南京医药之间的战略合作”。

联合博姿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以药房为主导的国际医药保健美容集团,全球医药流通前五强企业。截至2012年3月31日,联合博姿在超过25个国家经营业务。旗下以药房为主导的保健美容零售业务拥有3330余家医疗保健及美容用品连锁店,其中3200多家店内设有药房。集团每年配药量超过2.6亿项。集团的医药批发业务经营着370多个医药批发分销中心,每年输送45亿单位的药品。联合博姿是药房领域卓越的市场领导者,在欧洲和亚洲多个国家开设药店。

据本次股东大会通过的相关决议显示,南京医药以5.2元/股的价格,向控股股东南药集团及联合博姿控股子公司allianceHealthcare发行2.04亿股股份,募资10.6亿元。募集资金净额中8亿元将用于偿还公司及全资子公司的银行借款,剩余部分将全部用于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本次定向增发发行完成后,南京医药总股本将增加至8.97亿股。南药集团将持有公司26.94%的股份,仍为公司控股股东,allianceHealthcare将持有公司12%的股份。本次定向增发筹措资金将有助于解决制约公司发展的资金瓶颈,降低公司资产负债率和财务费用支出,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并为公司在行业内的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剑指医药连锁巨头

“选择好的合作伙伴对在华业务发展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对南京医药的这一战略投资,是联合博姿在亚洲长期发展的重要一步。”wongwilfred强调,联合博姿高度认可并看好南京医药在国内医药流通领域的领先探索和发展前景。

医药行业投资建议篇3

关键词:台湾;福建;生物医药

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阵痛”,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抢占经济制高点的“新宠”。我国政府也将生物医药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其中第三点提到“生物产业要面向人民健康、农业发展、资源环境保护等重大需求,强化生物资源利用等共性关键技术和工艺装备开发,加快构建现代生物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在全国范围内较晚涉足生物医药领域,近几年正加紧布局,努力改善基础环境。台湾于20世纪80年代就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科技项目,陆续颁布了推动方案和规定来发展基础环境,特别是2000年以后台湾地区生物医药产业营业额逐年增长,并已大致完成产业研发基础的建设,在国际上奠定了一定的竞争地位。

1产业的定义范畴

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概念还没有确切统一的界定,其定义与范畴随着各国产业的发展历程而有所不同。国外较少使用生物医药这个词,而是使用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生物制药学(Biopharmaceutics)、生物医学(Biomedicine)、生命科学(LifeScience)等与之密切相关的词。

我国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界定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是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和医药产业的结合体,包括各种类型的新药研发与生产、生物技术产品、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生物信息和医药信息产品、制药和医疗诊断用的转基因动植物产品等;而狭义是指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等核心生物技术为基础的产业。福建省使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这一说法,主要涵盖生物医药、新化学药、中药及天然药物、医疗器械、海洋药物以及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等领域。

台湾地区称为“生技医药产业”,为鼓励生物医药相关产业的发展,采用较为宽广的定义,即运用生命科学知识与技术进行研发、制造产品或提升产品品质,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的科学技术产业。涵盖应用生技产业、制药产业、医疗器材产业等。其中生技产业包括特用化学品、农业、环境、食品以及相关的技术服务业;制药产业包括中西制药、原料药及生物制剂;医疗器材产业包括医用手术诊断器械、辅助治疗和预防等医用相关医材工业等。

2产业发展现况

2.1台湾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况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增长与台湾岛内生物医药产品需求的增加,为台湾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能与商机,发展势头良好。近五年产业的数据如表1所示。

2.2福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况

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规模保持逐步扩大的良好态势(见表2)。比较而言,2012年台湾出口值约是福建的7.63倍。2013年福建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为台湾的37.9%。

3基础环境对比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建构完善的产业发展环境。台湾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得益于其良好的基础环境。现从推动架构、政策、资金、人才、专业孵化器、产业集群等六个方面进行闽台两岸的基础环境对比。

3.1推动架构

生物医药产业的价值链长,从上游的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临床前及临床试验研究,涉及方面众多,需要各部门的通力合作。

3.1.1台湾生物医药产业的推动架构

台湾在“行政院”的领导下,各“部会”依据权责分工(如图1所示)。为加强“部会”间的沟通与协调,台湾特别成立“经济部生物技术与制药工业发展推动小组”(1996年)和“行政院生物技术产业单一窗口”(2001年)。

3.1.2福建生物医药产业的推动架构

福建生物医药产业的推动工作由省政府主导,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级各相关部门落实推进。2014年4月,省政府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的通知》提出了加强医药产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并指明了责任单位,确保各项措施能够得到贯彻落实(见图2)。

3.2推动政策

3.2.1台湾生物医药产业的推动政策

台湾自20世纪80年代起先后颁布的各项政策目标如表3所示。

3.2.2福建生物医药产业的推动政策

进入2000年以后,福建省政府才专门颁布了针对医药产业的多项生物医药产业相关政策(见表4)。

3.3资金投入

充裕的资金投入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生物医药产品开发周期长,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才能支撑生物医药企业从事研发、营运及市场营销布局等一系列活动。

由于台湾与福建统计方式的差异,导致闽台对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资金来源的划分不尽相同。台湾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资金主要来自当局、民间投资、公开发行市场三个方面,福建医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则主要来源于政府资金、企业资金和金融机构贷款,公开发行市场只是个别医药企业的筹资渠道(见表5)。

3.4专业人才

生物医药产业属高度研发投入与法规管制的知识密集型产业,从上游的产品开发、中游的生产制造到下游的营销渠道及知识产权、法律、商务谈判等跨领域支援系统都依赖于专业人才。

台湾和福建生物医药人才的培育以正规教育体系为主,都十分重视生物医药产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台湾、福建均形成了多层次的教育框架。台湾在大专院校数和开设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数方面都高于福建(见表6、表7)。

3.5孵化器

孵化器(台湾称为“育成中心”)旨在对高新技术成果、科技型企业和创业企业进行孵化,以推动合作和交流,使企业做大。孵化器是创新的重要载体之一。

3.5.1台湾生物医药育成中心

台湾生物医药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当局为强化产业创新育成环境,自1997年起就鼓励公民营机构设置中小企业创新育成中心。截至2013年底全岛育成中心超过130所,半数以上的育成中心培育项目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分布全台各县市,培育生物医药企业超过354家。台湾三大主要生物医药育成中心基本情况如下表8。

3.5.2福建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

2005年福建明确提出逐步建立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的发展行动要求。同年,福建省首家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在福州开工建设,至2007年一期建成6000平方米的孵化场地,内含40个孵化单元,入驻40家初创型生物医药企业。2006年,厦门生物医药孵化器开工建设,投资1.05亿元,孵化场地面积8000平方米,内含40个生物医药通用孵化单元,截至2013年,累计引进孵化企业106家,实现总产值12.75亿元(见表9)。

3.6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台湾称为“产业聚落”)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的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不同规模等级的企业与其发展有关的各种机构、组织等行为主体,通过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空间积聚体,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

3.6.1台湾生物医药产业聚落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3-2014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台湾产业群聚发展指标排名全球第一。台湾“行政院”在岛内各地推动生物医药聚落的发展,促进技术转移,带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目前,台湾已经在北中南三个区域形成了7大生技聚落,分别是:以研发为主的南港生物科技园区、着重新药与新医材开发的新北生物医学园区、以农业生技和兰花为主的屏东农业生物科技园区和台湾兰花生物科技园区、台湾“科技部”所辖的新竹、中部与南部3个科学工业园区。

3.6.2福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福建省医药工业“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及要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医药规模经济,充分利用现有医药产业基础、检测评审、临床研究、海洋资源等方面优势和福建省内陆山区生物多样性、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目前在福州、厦门、三明市明溪和荆东、泉州永春、宁德柘荣等区域建成7个生物医药园区,完善海峡西岸经济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

4福建生物医药产业建设未来

福建省每年都保持着18%至20%的高速增长,但与台湾已建设完备的产业基础环境相比,基础环境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福建还需要做更多的扶持工作来发展、提升、壮大生物医药产业。

1.加强政策引导

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积极落实《福建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推进措施,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取得实质性进展。

2.建立生物医药推进小组和智库

由省政府领导组建生物医药推进小组,具体推动和落实各项政策,制定和实施更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形成一个由内向外扩展的“政策圈”,促进福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成立由官、产、学、研各领域有代表性的专家或企业家等组成的智库,不断修正、改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政策。

3.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拓展投融资渠道

政府的扶持和资助不可缺少。科学安排各类专项资金,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开辟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鼓励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以及行业外资本投资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

4.培养和引进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

鼓励高等院校打造生物医药重点学科,培育相关人才。重视对生物医药领域高端人才的引进,如以各种形式引进人才开展项目、技术合作或创业,为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

5.加强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和园区建设

完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功能,大力推进科研基础设施的开放和共享,充分利用各种对接平台,支持企业受让产业最新研发成果和国际非专利技术。

6.充分发挥闽台区域优势

2010年两岸之间已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海峡两岸智慧财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与“海峡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等协议,共同推动“两岸搭桥专案”,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搭建了闽台生物科技交流和合作研究平台――福建海峡生物科学研究院。开启与台湾生物医药产业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产业对接新模式,合作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生产营运、投资融资,携手开拓国际市场。

参考文献

[1]生技医药产业发展策略与措施.台湾“经济部”工业局,2014年.

[2]福建年鉴(2010-2013年),福建统计年鉴(2014年).

[3]“中华民国”2015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简介.台湾“经济部”生技医药产业发展推动小组,2014年.

[4]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的通知.

医药行业投资建议篇4

关键词:医药制造业;经济绩效;影响因素

引言:对医药制造业的深入研究,对于准确把握医药制造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向,政府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贵州医药制造业总体发展情况和经济绩效分析

贵州地处西部内陆,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在医药制造方面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2013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了300.4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32.17%,与2000年的31.32亿元相比,增长近10倍。工业增加值在2013年达到68.45亿元,虽在2010年有所下降,但之后还是恢复了增长。

贵州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05年达到最多的116个,这种趋势可能是由于医药制造业不断发展,但是医药产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分散的小规模企业无法取得规模经济,2005年之后企业数量的下降可能是个别小企业合并重组的结果,以实现最大的规模经济效应。贵州中成药产品产量也有了较大提高,2005年产量仅为3.61吨,但到2013年产量达到7.92吨,增长119.39%,自2011年后,中成药产品产量增加尤为迅速。鉴于投入产出数据难以获得,经济绩效可由产值利税率、资金利税率、销售利税率等财务指标来衡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呈增加趋势,自2000年到2013年,资产合计从33.11亿元增长到250.5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从23.7亿元增长到227.98亿元,利润总额从1.83亿元增长到27.49亿元,各产出指标都有较大幅度增长,说明贵州医药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贵州医药制造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一)要素投入因素。(1)资本投入要素。近些年贵州医药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有升有降,变动幅度不大,但2009年之后,固定资产投资急剧增加。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也逐年增加,可见贵州不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医药制造业发展,为贵州经济发展做出贡献。(2)劳动力投入因素。从2001年到2008年,贵州在医药制造业的科技人员投入逐年增加。

(二)需求因素。(1)居民医疗消费能力。消费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贵州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例为6%左右,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从2000年233.28元增加到2013年633.72元,可见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不断提升。(2)老龄化因素。数据显示,老龄人口是医疗用药的主要人群。

三、贵州医药制造产业经济运行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从结果可看出模型拟合度较好,t检验通过。从经济意义上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医药制造业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每增加1单位,工业总产值变动39.81428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单位,工业总产值变动1.66363单位;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每增加1单位,工业总产值变动0.30813单位,基本反映了贵州省的真实情况。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考虑的三个因素中,劳动力的影响相对较大,知识对医药制造业非常重要,劳动力因素也有可能是包含了人力资本,因此对产出会产生较大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对产出的影响居其次,居民在医疗保健消费性支出对产出的影响很小。

针对得出的结论,对贵州医药制造业未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1)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医药产业的创新科技人才,加强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完善产学研联合机制。(2)加大对医药制造业的投资力度,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为医药企业融资提供方便,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资源配置管理和使用效率。(3)要完善医药产品市场的消费环境,增加居民的收入,制定合理的医药产品价格,为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的医药产品。

医药行业投资建议篇5

“十三五”规划带来的九大主要投资机遇

“十三五”规划作为一个规模宏大的部级发展规划,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正值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深入改革的关键时期,其不仅引领着中国市场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也会给广大投资者带来大量投资机遇:

1养老产业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拓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渠道,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投资回报率。

中国老龄化的步伐正在加快,老龄人口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加之“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又重点提了出来,预示着未来五年国家会更加重视中国的养老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未来关于养老产业方面的投资潜力必定巨大,投资者可以具体关注“二胎”和“养老”概念股以及具体的养老服务等产业。

2金融服务业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推进股票和债券发行交易制度改革,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开发符合创新需求的金融服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

这些建议的提出,给了中国金融市场巨大的活力,对于推进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有重要的作用。国内知名第三方理财机构嘉丰瑞德的理财师认为,此领域的投资可以重点关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创新型理财产品,同时多留意银行、券商等主题股。

3能源领域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建设安全、清洁、高效、低碳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

未来五年,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的投资比重会大幅攀升,电力绿色化发展将会是主线,投资者可以关注清洁能源以及新能源等题材的股票或者与之紧密相关的行业,例如新能源汽车行业可以尝试进入。

4基建项目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还有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共同建设国际经济合作走廊。

基础建设项目涉及范围广阔,而且对于带动中国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ppp项目以及“一带一路”基建项目。

5农业领域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明确扶贫对象,稳定扶贫成果,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坚持片区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

农业,在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规划中仍是重中之重,重点关注农村电商和农垦上市公司的概念股,尤其是农垦改革总体纲领出台后又将会引领新一波改革投资热潮,另外相关农业股也有望受益。

6制造业2025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将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

预计未来我国会有针对“智能制造”的扶持政策出台,在关注航空航天装备以及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的同时,还要重点关注“智能制造”,未来机器人制造尤其是服务机器人的发展潜力较大。

7国企改革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包括推动国资证券化。

在“十三五”规划建议正式出台之前,国企改革就已经开始,带动了股市上国企题材股的火热。不过,推动国企整合重组,重点是在央企层面,因此投资者要对“央企合并重组”领域的投资进行重点关注。

8医药卫生领域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关于医药卫生领域的改革规划预期,将加快医疗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医疗市场垄断,促进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方面的投资,嘉丰瑞德理财师认为可以重点关注一些有潜力的民营医院、医药行业以及业绩优良的上市医药公司的股票。

9互联网信息服务业

实际上,信息服务的内涵并不局限于“互联网+”,无论是从存量上还是从增量上看,我国的信息服务产业都会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得到更深入的发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会快速深化推进,并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要引擎之一。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是大数据、云计算、信息安全以及与“互联网+”相关联的主题领域。

精准找对属于自己的投资领域

“十三五”规划给人们描绘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蓝图,但是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也不是每个领域都能给你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如果投资方向找偏,就很有可能出现投资亏损问题,所以你得先精准找对属于自己的投资领域。

第一步根据自身经济实力选择资金投资领域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所涉及的一些投资领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比如医药卫生领域以及基建项目的投资,甚至有些领域不能直接参与。言外之意,不是任何领域都是你想投资就能投资的,所以投资者不可只看重某些领域的热度或预期前景,而要根据自身实际经济实力来选择,不能“高攀”的领域不要勉强进入,或者可以选择与之相关的信托、股票以及基金产品进行间接投资。

第二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力选择适合的投资

“投资有风险”非故弄玄虚,而高风险往往又与高收益相伴,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所涉及到的很多投资领域固然投资回报很丰厚。但是有些领域的投资存在很高的风险,不确定因素就比较多。如果忽视投资风险,投资也将会面临惨重的亏损。

因此,嘉丰瑞德理财师建议,每位投资者要了解想投资项目的具体投向以及风险如何,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

第三步借助理财机构搭上“十三五”规划班车

投资者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理财机构搭上“十三五”规划的班车,间接参与投资。采取这种投资方式的优势,一方面专业的理财机构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和高素质的资产管理团队,能有效规避风险,投资者能坐享高利润;另一方面专业的理财机构能够跨越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领域进行投资,既可以涉及“十三五”规划中许多投资领域,例如信托项目,帮助投资者间接抓住“十三五”规划中的更多投资机遇,又能实现收益最大化。

医药行业投资建议篇6

根据医药工业运行宏观数据显示,今年医药工业无论是产值还是盈利能力,都持续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领跑各个行业。

“健康产业是一个安静的避风港。”渤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马霏霏说,老百姓对健康产业有着刚性需求,因此它在金融危机下成为了一个投资的安全地带。而风司负责人冯先生也认为,健康产业越是在经济下滑趋势下,越凸显资金避风港的优势。

二级市场热捧

事实上,自2006年开始,中国医药行业在内外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进入了长时间的调整期,整个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迷。但随着整个行业的恢复,目前医药产业已成了一个资金的“凹地”。特别是在一年多来的熊市中,医药板块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进入医药股的资金损失甚微,甚至还稍有盈利。

当医药股在二级市场平稳吸金时,整个医药产业都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2008年10月17日,北欧最大的实业控股公司瑞典银瑞达集团旗下殷拓亚洲有限公司,投资8000多万美元入股湖南老百姓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我们希望能把‘老百姓’做成真正国际化的国内医药零售龙头企业。”殷拓亚洲公司行政总裁霍建华告诉记者,“公司的基础非常不错,在国内能找到这样一家拥有规模优势、管理团队的企业,实在很不容易。”

智多盈投资分析师余凯分析,与金融风暴下的制造业相比,医药行业的确有较强的防御性。继国际风投于1999-2000年在中国形成第一轮投资高峰后,2007-2008年掀起第二波投资热潮。在当前全球的“艰难时刻”,他们“选择‘老百姓’,应该是看重其未来业务扩张及海外上市的预期。”

紧接着,美国礼来公司及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相继宣布其在中国的研发投资计划。前者是建立礼来全球研发中国总部,后者扩建其位于上海的研发机构、启用在北京新建的生物统计学中心,以及同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签订科研合作协议,共同研发新药。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研发高级副总裁mCLUZeL表示,全球金融危机虽已让公司2008年的研发投资持平或略有下降,不过并没有改变他们对中国医药市场的投资计划。

“投股票、基金的都赔了,保值的黄金也有风险。最后回头来看,还是医药行业的防御能力比较强。”中信证券医药行业高级分析师贺菊颖说。

“最近来咨询投资医药行业的人增多了。”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清功说,有些人是一直看好健康产业,而另一部分人是由于其他产业不景气转过来投资。

受益医改机遇

在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长浩看来,各路资本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依然看好中国医药业的理由有二:一是医药产业是与人民健康相关的行业,有着刚性需求,受外界影响不大;二是中国医药行业受益于医改政策推出,全民医保将带来市场大幅扩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投资者,他们看中的都是这些。”

“最近出台的医改政策对行业整体是一个利好。”渤海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马霏霏说,医改中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医保覆盖面等措施将意味着医药市场被整体扩容了,越来越多的产品涌向农村、基层市场。因此,资本开始投资医药产品。

2008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征求意见稿)》,新医改的重点是基层医疗。截至2008年6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亿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5813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8.15亿人。随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成,至2010年我国每年新增医疗保险费用将超过2680亿元。如果按照其中50%的费用将用于购买药品来算的话,药品市场将有效扩大1300亿元以上。

分析人士认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仅可以拉动医药产业的产值,更能够提振其他行业的消费信心,对社会经济整体拉动能力可成倍增长。有数据称,每1亿元关于医疗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可以拉动10亿元社会消费总额。

展望新医改,未来我国医疗市场的不同属性将划分为6个组成部分:卫生事业、社会医疗救助、高端医疗、社会保障化基础医疗、社会保障化高端医疗和非社会保障化基础医疗。不同的医疗市场获得的政府补贴比例有所不同,采取不同的采购模式,也将有不同的用药需求。因此,未来我国医药企业发展定位,应围绕对应的市场来发展自己模式,组织结构和资源配置。

医药行业投资建议篇7

根据我们对覆盖企业跟踪,重点上市医药公司2007年1月份经营情况非常不错,我们维持医药行业集中步伐加快这一判断。2月医药板块跑赢大盘,表现较好的是重组、低价概念股,一线医药股因为估值偏高、绝对股价高,调整幅度高于其他医药股。

子行业方面,我们建议关注疫苗行业和医疗器械行业:2006年政府对疫苗行业投入约5亿,而2007年政府投入金额将上升至25亿,我们认为受益最大的是中生集团旗下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天坛生物作为中生集团的资产整合平台未来将直接受益;华兰生物疫苗将于2007年下半年上市,公司禽流感疫苗可能获取2008年奥运订单。政府大力发展社区医疗和农村基础医疗,2007年将加大X射线机和B超机两大医疗器械采购,万东医疗高端技术逐步成熟,利润基数较低,未来几年将受益于政府X射线机采购。同时医改也将推动医药商业集中,我们仍然看好大型医药商业企业业绩逐步企稳并可能形成反转的机会。

我们维持医药股6个点的基准配置策略,3月两会“医改”讨论、未来“医改”方案可能出台都将可能成为驱动医药板块上涨的催化剂,医药股经过2月重组、低价概念股上涨,我们认为应该回到具有业绩持续增长的一线股,同时我们建议投资者寻找业绩超预期个股,获取超越市场的收益:

一线股经过调整,估值压力得到缓解:我们的核心资产恒瑞医药(600276)、云南白药(000538)和国药股份(600511)都经过了20%以上调整,估值压力得到缓解,本期我们仍然重点推荐没有复牌的东阿阿胶,我们认为公司经营比市场认为的更好,营销也比市场认为的更为扎实;天坛生物整合集团资产的进程有望加快,股价仍有上升空间。

寻找业绩超预期个股:当整个市场估值高企时,我们认为寻找业绩超出市场预期的个股是最好策略,我们认为2007年业绩可能超出市场预期和我们预期的是“南京医药、华邦制药、双鹭药业”;如果St中燕激励机制理顺,经营也将超出我们预期。当然这些股票较小,容纳资金较少,我们希望投资者认识到,“小没有关系,关键是不是能够长大”。所得税调整也将对33%税率的企业构成利好。本期我们开始关注医疗器械行业,我们目前覆盖的公司是山东药玻和万东医疗,我们认为医疗器械行业国际市场产业转移明显,未来我国医疗器械细分市场龙头公司都可能受益于国际市场产业转移,同时也将较大受益于国内社区和农村医疗发展,我们维持山东药玻买入评级,建议增持万东医疗。

中成药定价继续推行优质优价

2007年3月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278种1000多种规格中成药限价,平均降价幅度15%,其中约70%药品价格下调,公开数据虽然预计降价金额50亿,但我们预计实际降幅在30多亿,同时优势企业继续推行优质优价,含天然麝香的四种中成药价格都有提升,天士力的复方丹参滴丸和广州药业的消渴丸因为日消费价格偏低,价格也有提升。

2007年医保目录全部药品都将完成降价,未来每两年降低一次药品价格,也就是说2008年政府将启动2006年已降价政府定价药品降价,我们将看到每年都有药品降价目录公布,政府仍将通过降价挤压药品价格泡沫。

最新调研上市公司经营分析

2月我们调研了天士力、中新药业、万东医疗和同仁堂,其中天士力情况已经更新,我们对另三家公司基本情况进行了简短分析,供投资者参考。

中新药业(中性/7.06元):2007年仍然是调整年。公司于2006年11月更换了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核心高管,并公告2006年度业绩预亏,主要是由于4季度对速效救心丸等重点品种控制发货,消化市场库存,该举措使原先市场价格不稳定的情况得到改观;公司净利润的主要来源中美史克也调整了销售政策,消化库存,其为公司贡献的投资收益也大幅下降。公司希望通过更换核心高管解决过去限制公司发展人的因素,提升经营业绩,但由于中新资产较为复杂,07年为调整年,公司将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控制各项费用,经营目标为保证不亏损;2008年的净利润可能恢复到05年的水平,超过8000万元。2007年、2008年公司还计划盘活一些闲置房地产、股票投资等资产,但对公司业绩影响不大。

目前大股东无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计划,投资建议中性。

万东医疗(增持/首次评级/8.71元):受益于政府采购公司为国内X射线机的龙头企业,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约占60%。在国家大力发展社区和农村医疗的背景下,中低端医疗设备政府采购的力度在加大,2007年政府已经确定医疗器械采购为X射线机和B超机,公司将从中受益。公司对此推出了中低端市场产品,部分通过委托加工等方式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率水平;X射线机的常规升级产品数字成像技术是放射类高端产品,占X射线机比重逐步加大,医院的常规X射线机都在配备升级,公司技术和外企相抗衡。

作为高端产品,公司的mRi(核兹共振)生产技术日趋成熟,虽然销售基数较低,但通过了美国和欧洲认证,与国外产品相比具有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发展势头良好,目前mRi约60%销往国外,公司未来还将加快mRi发展,以mRi产品国际化带动其它产品国际化,我们认为医疗器械未来存在产业转移趋势。

在X射线机领域,万东医疗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是上海医疗器械集团,华源生命和上药集团各持上海医疗器械集团50%股权,在近期华润对华源的重组中,华润收购了北京医药集团(万东医疗实际控制人)50%的股权,同时也成为了上海医疗器械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构成对万东医疗同业竞争,华润将可能对旗下医疗器械业务进行整合,这将有利于万东未来发展。

我们认为:①政府对X射线机集中采购,万东医疗受益于政府采购;②公司高端技术逐步成熟,经营面临拐点;③华润重组将对内部资源整合,虽然时间难以确认,但是大势所趋;④公司2006年收入5亿,净利润2600万,利润基数非常低,资产较实,在政府订单推动下,要实现较大增长并非难事。

我们预计公司2006-2008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18元、0.26元和0.32元,公司尚未完成激励机制,这可能成为制约因素,但从产业发展趋势看,公司值得关注,首次评级“增持”。

同仁堂(增持/21.85元):短期经营还难能乐观,同仁堂历经多次营销改革,从目前看现款现货策略已经得到贯彻执行,但由于执行现款现货,渠道货源不足,产品难以较好分销至终端,因此部分市场被竞争对手占据,公司主要问题仍然是渠道分销和终端推广能力偏弱,这两点提高必须加以时日。

2006年公司主导产品销售收入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公司也将顺势而为计提坏帐,我们预计2006年净利润下降35%,每股收益0.45元,预计2007年1季度母公司和科技公司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同比持平。

医药行业投资建议篇8

医药行业:医改势在必行抗通胀特性明显

在现阶段通胀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医药板块具有极强的抵御通胀风险的能力,是投资的最佳选择。江海证券分析师梁冬冬认为,首先医药行业属弱周期行业,受宏观经济走势影响较弱,且药品属于刚性需求,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小。其次,医改将增加人们对药品的需求。这将极大的刺激人们对药品需求,直接增加医药市场的容量,从而使行业维持高景气度。

此外,梁冬冬还指出,从政府对医药行业实施的一系列整顿上面也可以看到,政府对医药行业扶持的意图也非常明显。从06年底开始,国家对医药行业进行了集中整顿,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其基本思想是鼓励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加速发展,同时淘汰一批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的小工厂。在未来的医药市场中,只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型企业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主要依靠低水平仿制为主的企业必然会退出市场。最后,梁冬冬从不同子行业中选取一些研发能力突出、估值合理的公司,建议投资者在股价回调时买入。

1.化学制药子行业:化学制药子行业分为化学原料药和化学制剂两个部分,化学原料药受生产规模和供求关系影响较大,进入门槛相对较低,且部分原料药价格已处于高位运行,波动幅度越来越大,不建议配置。化学制剂子行业对公司研发能力要求较高,必须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才能获得有竞争力的产品,继而获得高额利润。高额的利润再支撑大量的研发投入,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中恒瑞医药、海正药业、华海药业、双鹤药业是研发积极性较高的公司。

2.中药制剂子行业:中药制剂子行业分为品牌中药和现代中药两个部分。其中品牌中药企业大多为老牌国企,这些企业营销队伍老化,科研投入较少,产品虽然认同度高,但已尽饱和,后续增长乏力,在大盘系统性风险较高的环境下,不建议投资者进行重点配置。现代中药方面,国家对中药的态度是大力扶持中药现代化企业,未来会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因此,现代中药企业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在已上市的公司中,建议重点关注的有康缘药业、天士力、亚宝药业、益佰制药。

3.生物制药子行业:《生物行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创新药物,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也已出台,该行业未来成长空间巨大。现阶段国内上市公司中质地优良的有双鹭药业、华兰生物、科华生物等,但估值普遍偏高,且华兰生物、科华生物主业单一,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较大,在大盘系统性风险较高的情况下,不建议进行配置。

双鹭药业是国内少有的生物类创新型研发企业,品种储备极为丰富。其主打产品贝科能毛利率高达60%,且经过公司多年运作已经进入高速增长期,目前股价估值合理,建议投资者把握阶段性投资机会。

通信行业:景气确定3G投资加快释放

2008年上半年,国内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136.4亿元,同比增长9.06%,而2007年全年行业投资仅增长2%,行业投资明显回暖。随着重组的开展,市场人士纷纷预测,我国下半年新电信及新联通投资将继续增长。

7月28日,中国电信与联通公告,签署CDma网络出售协议。中国电信同时公布了未来三年CDma网络建设的投资额,总计超过800亿元,其中第一阶段投资279亿元。目标是在城市将无线网升级到CDma1X水平、扩充核心网带宽以及实现2亿的用户容量,目前C网用户容量约为1.2亿左右,也即中国电信未来三年将对C网扩容70%左右。

中国电信动作较快,在CDma网络尚未接手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前期的准备以及终端招标工作,因此下半年电信CDma网络投资应该开始铺开。来自中国移动的信息也表明tD二期建设将在奥运会后开展,目前已报送发改委审批。此次主要在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拓展网络,总数在30个城市左右。由于一期8个城市的tD网络耗资150亿元左右,预计二期投资将超过400亿元,将在奥运会后至2009年这段时间释放。

由于中国电信投资步伐远较预期为大,而新联通获得充裕现金后也将加大网络覆盖力度。因此,民族证券的陈炜上调了未来三年移动网络投资预测。为此,陈炜建议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中国联通、中兴通讯、武汉凡谷、中天科技等个股。

软件行业:发展稳健潜力巨大

数据显示,2008年1-6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579.6亿元,同比增长21.9%。其中,制造业23122.9亿元,同比增长20.7%,软件业3456.7亿元,同比增长30.4%。软件出口及服务外包发展较好,完成出口额49.5亿美元,同比增长45%;完成软件服务外包4.5亿美元,同比增长68.3%;增速与1-5月基本持平。因此,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魏兴耘等认为认为软件业08年整体增速将高于去年。

值得关注的是,ChinaVenture研究报告也指出,软件行业整体投资呈平稳增长态势,预计2008年全年投资金额将达到3.3亿美元,投资案例数将达到28个。而未来3年至5年里,软件行业投资金额都将保持30%以上同比增长率。日前管理软件厂商久其软件通过发审会审核,如无意外将成为首个从中关村股份报价转让系统成功转入交易所的公司,显示软件行业受到资本的认可。报告认为,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以及传统企业互联网化的大趋势下,SaaS(软件即服务)将成为软件行业新一轮的投资热点所在。

目前,中国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无论从宏观政策环境、中小企业所在的市场环境还是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信息化建设仍将保持快速发展。iDC认为在未来的3-5年里将迎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潮。因此,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在专业领域具有品牌优势的it企业如,石基信

息、航天信息、青岛软控、广电运通等。

煤化工行业:受益能源涨价发展前景广阔

所谓煤化工就是指经化学方法将煤炭转换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产品或半产品,而后进一步加工成化工、能源产品的工业。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煤化工产业链的延伸主要有三条:传统的焦化和电石乙炔化工、煤气化和煤液化。通过这几条产业链,煤炭可以在石化产品、燃料油等多个领域替代石油和天然气。三条产业链中煤化油技术壁垒最高、而煤气化应用最广泛,几乎是所有煤化工产业的基础。

油价的飙升促进了煤化工的发展,目前来看煤炭仍然是相对便宜的资源。煤化工产品较石油化工产品有相对的成本优势。按目前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和开采速度来计算,全球石油的平稳供应只能维持40多年,天然气60多年。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矿物能源,可供人类开采400多年。

我国是个贫油少气,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从储量方面来看,我国2007年底煤炭储量1145亿吨,占我国能源总储量的94.6%,远高于全球60.12%的水平。我国目前原油进口依存度高达47%左右,而且未来还将不断上升。如此高的依存度已经威胁到了国家的能源安全。煤化工的发展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6年底我国焦炭产量29768.31万吨,电石产量1177.05万吨,合成氨产量4936.81万吨,甲醇产量874.7万吨均居世界前列。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高涨,煤炭对原油等其他能源的替代效应日益明显,发展煤化工、减少原油进口依存度,正日益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我国正逐步发展以煤炭为主要原材料的煤化工产业,生产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

同时考虑到我国多煤少油的自然禀赋条件,发展煤化工、减少原油进口依存度,正日益成为我国的战略选择。我国正逐步发展以煤炭为主要原材料的煤化工产业,生产高附加值的煤化工产品。06年底我国《煤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称,2006年至2020年,中国煤化工总计投资1万多亿元,其中装备费用占50%,技术费用占10%。因此,煤化工行业在我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为此,渤海证券重点推荐广汇股份。

广汇股份:公司“能源产业”的布局适应了全球能源稀缺的大环境考虑到LnG主要用于调峰、工业用途等,而国家鼓励建设调峰设施,这将有利于公司LnG使用区域的扩大;未来工业用天然气将更加紧张,对LnG的依赖将会加强,公司将获得更大的LnG价格话语权,这些都将给公司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通过08年上半年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公司LnG业务已经开始获得大丰收,未来也将持续带来高盈利。

公司未来将通过120万吨甲醇/86万吨二甲醚项目,天然气制烯烃项目来实现其在能源产业的布局。公司的价值发展路径适应了全球能源稀缺的大环境,未来将享受到能源稀缺带来的高利润空间。特别是公司即将定向增发进行的120万吨甲醇/86万吨二甲醚煤化工项目,可以利用新疆当地丰富而又廉价的煤炭资源,成本很低。在目前油价高位运行的背景下,煤制甲醇/二甲醚项目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盈利空间也很巨大。平安证券分析师付云峰等维持对广汇股份“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

铁路基建行业:紧缩政策下的首选

数据显示:08年上半年建筑业收入同增25.9%、利润同增42.2%,利润率2.36%;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同增20.1%。第2季度收入同增25.0%、利润同增35.1%、利润率2.59%。由此可见,当前建筑行业的上半年业绩依然可观。

但是上半年细分行业投资也开始明显分化:一方面,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依然呈上升趋势;铁建、中铁、中材、隧道所处行业仍是最景气、相对最抗紧缩的行业。

在下半年货币紧缩、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铁路、轨道等基础设施类投资都将加速,这种自上而下的逻辑将使得该类行业更具相对价值。但从微观层面讲,在今年收入为前两年低成本合同确认背景下,今年材料人工费用上涨对毛利率将产生重大压力。铁建、中铁占收入比20-30%公路投资减速对铁路加速构成对冲,对毛利率提升和管理费用率下降幅度过高期望并不现实。出于财务费用降低等中期业绩仍可期待。高估值和大盘不稳制约提升空间。为此,可以优先考虑铁路设备行业,如中国南车、晋西车轴、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

节能减排成投资主题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不过,国家统计局公报显示,2006、2007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分别只下降了1.23%、3.27%,尤其是2006年距离当年预定目标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相差较大,因此要完成“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的目标,08年开始之后的三年任务艰巨。温总理也在08年3月的工作报告指出,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务必增强紧迫感,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

因此可以预见今后三年政府必然会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相关的行业和公司的投资价值也将凸显。

1.电气设备:电力节能减排的关键举措是电力生产和耗用设备的改造和更新,那么为节能设备改造和升级生产配套产品的电气设备企业无疑将从中受益,而且贯穿于发电输配电用电全部三个环节。值得关注的相关有:东方电气、天威保变、特变电工、思源电气、哈空调等。

2.化工行业:化工行业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液和废渣,给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按照国资委要求,2009年石油石化行业主要产品单耗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节能减排问题的提出,不仅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化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优势企业可以积极利用环保门槛提高的机会,扩大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重点关注的公司有:新安股份、浙江龙盛等。

医药行业投资建议篇9

关键词:生物医药产业现状问题政策建议

生物、医药产业属当今世界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些产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规划和指导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我们对近5年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作了全面的调查,并对未来7年(到2020年)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谋划和思考。

1.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经历了近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质量与效益不断提高,形成了中成药制造、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医疗器械、医药用品制造以及生物技术的产业链。

1.1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利税总额稳步增长。2008―2013年间,衡阳市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由17.62亿元增加到67.0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1.5%,工业增加值由5.44亿元增加到14.2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9.01%。其中,生物、医药制造业占全市工业企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43%和1.63%。

2008年至2013年间,衡阳市生物、医药企业的利税总额由1.83亿元增加到13.53亿元,年均增长62%。税收总额由0.71亿元增加到4.65亿元,年均增长46%。

截止到2013年底,衡阳市生物、医药制造业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95%,从业人员数量为6182人,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2.1%。

产业集群正在形成,优势企业逐步崛起。从地域分布来看,衡阳市的医药企业主要集中在白沙工业园、衡阳县、衡东县和祁东县。从细分产业发展情况来看,中成药制造业的企业个数、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利税总额等各项指标均排在首位,其总产值占全市生物、医药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6.88%,中药饮片加工和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次之。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处于萎缩的发展状态。

截止到2013年底,衡阳市总产值过亿的生物、医药企业共有11家,累计总产值为29.37亿元,占全市生物、医药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4.61%。尤其是通过近年来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大量民营资本被引入医药行业,一批优势企业快速发展。

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研发能力提升较快。从研发人员队伍情况来看,衡阳市医药制造业拥有的研发人员数量从2008年的302人增加到2013年的337人,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由855人增加到903人;从实验平台的数量来看,医药制造业所占的比重较大。截止到2013年底,医药制造业拥有的省级技术中心2个,占比为11.11%。湖南省重点实验室1个,占比为50%。湖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1个,占比为100%;从专利申请和授予情况来看,也是比较可喜的。

医药服务业加快发展,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目前,衡阳市医药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的零售与批发领域。2013年全市医药流通企业商品购进总额为21.42亿元,较上年增长18.5%,商品销售总额约为22亿元,较上年增长21.6%。衡阳市现有药品流通企业有1320家,其中零售企业有1296家(含县市区),居全省之最。由于企业个数的不断增加,医药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也不断提升,尤其是限额以下的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长较快。限额以下的批发及零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由2008年的2421人增加到2012年的5532人,年均增长22%;限额以上批发及零售业从业人员数量由2008年的1221人增加到2013年的2071人,年均增长12%。

1.2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企业规模较小,产业实力不强。目前,衡阳市医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医药产业整体实力也不强。2013年医药产业的工业增加值为14.23亿元,仅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1.63%,占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的2.9%。2013年湖南省重点医药企业有51家,而衡阳市仅2家,在湖南省14个市州中占比最少。衡阳市最大的医药企业是紫光古汉,2013年销售收入也仅为2.56亿元。目前一批“低、小、散、差”的企业生存相当困难,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可以说,医药产业是衡阳市的弱势产业。

专利授予量不足,专业人才匮乏。2013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的专利申请量25件,仅为全市专利申请总量的1.03%。专利授予量5件,仅为全市专利授予总量的0.48%,专利授予量明显不足;从专业人才来看也相当匮乏。生物医药产业是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其涉及领域包括生物工程、机械工程、制药工艺、化工工艺等。而这样一种交叉产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储备不足正是制约衡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所在。

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目前,发改委负责制定医药行业发展规划、经信委负责医药行业的立项,商务局负责医药行业的招商引资,而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看起来好像“权责明晰、分工合理”,实则不然。由于这种“分块”管理模式,使得企业更愿意到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去“跑”项目,而忽视行管办对行业的统一协调和管理。而发改委、经信委、商务局又不是某个行业的管理机构,并不会重视医药行业的发展。

医药服务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模式落后。2013年,衡阳市限额以上的医药服务企业仅14家,商品销售总额仅7.6亿元。衡阳市的医药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销售药品和医疗器械领域。从批发业来看,8家限额以上企业年商品销售总额4.2亿元,户均销售总额5000万多一点。从零售业来看,由于医院门诊药房作为特殊的、具有垄断地位的零售环节,占据了80%以上的药品零售市场份额,市区几家连锁大药房年销售在5000万左右,约30%的药店营业面积才40m2左右,全年营业额为200-500万,约70%药店全年销售额不到100万。

从经营管理模式来看,首先,衡阳市大部分的医药服务企业都没有属于自己的零售终端,或者是零售终端数量有限不能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其次,衡阳市大部分的医药服务企业都没有建立详实的上、下游客户档案,没有制定严格的客户管理制度和客户服务规范。

2.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根据目前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和发展现状,未来7年(到2020年),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2.1实施五个重点项目

生物技术项目。衡阳市农科所计划在2013-2020年投资5.9亿元建设生物育种项目,包括建设南方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库、创建湖南北大荒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档优质稻和双晚超级稻的研发等项目。

湖南创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2013-2015年投资5亿元用于实施100万头无抗生猪冷链物流及无抗猪肉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和建设微生物发酵无抗生素饲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生物制药项目。南岳制药公司计划在2013-2020年投资10亿元,生产年投浆300吨,年生产2600万瓶血液制品。此外,该公司还计划在2013-2020年间投资4亿元用于新建6个单采血浆站及其配套辅助设施,用于解决南岳生物生产原料紧张的困难。并着手基因工程重组人血白蛋白、纤维蛋白胶和疫苗研发。

中药新产品生产项目。紫光古汉集团中药公司立足开发滋补类中成药。计划在2013-2020年投资3.7亿元,建设口服液提取和制剂车间及锅炉房等配套设施,以达到年产4亿支口服液的生产能力;新建年产1500吨丸剂、2500吨颗粒剂生产线车间。

化学药品项目。恒生制药在衡阳县西渡镇投资6亿元用于生产青霉素类粉针剂、青霉素类口服固体制剂、部分头孢类粉针剂等产品。同时还将投资4亿元用于冻干粉生产线的续建。

爱民制药将投资8亿元建设生产感冒欣喷雾剂、甘花茶、加伊健等医药产品。

医疗器械设备项目。湖南乐福地医药包材科技有限公司将投资5亿元用于扩大软包装输液材料生产线二、三期产能、产量在原来基础上扩大10倍。

春天制药设备制造公司计划投资5亿元主要生产蒸馏水机、反渗透管、中药提取等方面的器械。

2.2构建支撑平台

积极构建科研机构支持平台。加快建设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衡阳中心,积极促进重大医学成果的产业转化,提高医学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积极促进新药Gmp中试平台的建设,加大新药的研发和试用。加强对医疗实验系统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支持力度,提升医疗实验系统软件服务水平。同时要支持中国科学院湖南技术转移中心衡阳基地的建设,大力推广生物技术成果在医药产业中的转化实施。

重点构建企业支撑平台。构筑以项目孵化、设备共享、信息服务为主体的面向全国的技术服务中心,通过支持建设汉森制药企业技术中心、紫光古汉企业技术中心、湖南创新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和湘南中药材研发中心,建立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平台。

促进集聚发展。依托清华紫光古汉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产业基地,建设1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并大力推动我市医药相关企业向医药产业园区集中,形成我市医药产业的集群发展。

3.保障措施及政策建议

3.1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保障。一是成立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专门管理机构,对衡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专业管理和指导作用,避免政出多门和管理真空的现象。二是建立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联席协调机制,统筹各部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产业发展重大政策,协调各领域要素资源投入,形成合力,促进产业全面协调发展。

完善政策保障。一是加强产业发展政策指导。完善发展环境,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结合衡阳实际,尽快出台《加快衡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在税费减免、土地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二是完善相关专项规划。在本规划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全市现代中医、新化学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医疗器械等专业领域相关产业指引。三是推进相关政策的配套改革。积极研究与医改、新农合、政府采购等政策衔接,探索建立创新药进入医保基本目录的绿色通道和谈判、议价、定价机制,设立试点地区(五大城区),改革和完善医保准入制度,形成医保与产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

提供投融资保障。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公共资金引导作用。二是争取社会支持,构建多渠道投入机制。三是支持企业拓宽资本市场,引导企业市场融资。

构建人才团队。一是引进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充分利用衡阳市关于引进人才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吸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的相关政策待遇,积极引进国内外生物医药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二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三是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专业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3.2政策建议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一是将医药企业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二是加强行业指导与服务。市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加强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医药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组织企业积极开展行业技术交流,收集产品、技术信息,推进行业产品结构调整;帮助企业包装策划,提升行业形象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抓好政策服务。

引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加大力度建设衡阳市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促进衡阳医药相关企业向园区集聚。鼓励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以品牌、品种、技术、市场为纽带,进一步整合市内医药企业和行业资源。

医药行业投资建议篇10

中国(泰州)医药城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医药类产业园区,2012年3月23日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现有200多家企业,总产值达500亿元。随着园区的发展壮大,药学类高技能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为“城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模式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

1“城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思路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实施企校共同育人的合作机制建设,将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教学任务[1],使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应现代药学岗位需求,满足医药城企业的用人需求。秉承“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原则,学校与中国(泰州)医药城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药学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学校和医药城协调发展。

2“城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模式

2.1成立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理事会

由中国(泰州)医药城管委会、学校、中国(泰州)医药城相关企业等多方成立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理事会。理事会的主要活动形式包括年度全体理事会议和常务理事会议。年度理事会会议、常务理事会议的主要职责是:听取和审议理事会有关工作情况报告及相关资金的年度预算和决算,讨论理事会工作计划、制订和修改共同遵守的理事会章程和学院与理事单位间、各理事单位间合作规则等,促成学校与理事单位间、各理事单位间的合作;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规模和层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专业设置和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提出指导性建议[2]。会议议题主要包括:联合办学、联合人才培养、联合科技教育培训服务、联合科技攻关等方面。

理事会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人才培养合作办公室、人力资源合作办公室、科学技术合作办公室以及教育培训合作办公室等5个职能机构。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合作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使用和调配以及接受和管理理事会单位的资金援助、设备捐赠等事务;人才培养合作办公室协调企业与学校人才培养相关的方案制订、课程开发、教育教学、生产实训等合作事务;人力资源合作办公室协调校企双方人员交往、师资培养、学生就业等合作事宜;科学技术合作办公室负责科技项目联合申报和承担、横向技术服务、技术转让、技术推广与应用等事务;教育培训合作办公室协调企业员工培训、员工技能鉴定与考试、培训资源共享等事务。

2.2建设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

2.2.1硬件建设在中国(泰州)医药城租赁房屋,建成能容纳100名学生、100名企业员工培训的教学、生活设施。

2.2.2软件建设(1)教学管理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公室的协调下,学校、园区管委会及相关企业共同制定能符合行业、企业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符合生产流程的课程体系,编写符合岗位技能要求的校本教材,建立学生综合考评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考评学生,将学生培养成满足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学生管理体系建设: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公室的指导下,由学校和相关企业共同组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制订管理办法,一起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敬业精神培养、诚信品德塑造,使学生具备将简单事做完美的职业理念,满足企业发展和个人职业生涯不断提升的需求。

2.2.3建立互惠共赢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学校的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中国(泰州)医药城的产业集群优势、人才优势和研发基础优势,共同建立公共服务体系。设立人力资源信息库、仪器设备信息库、科研课题信息库,为医药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培养技术人员[3]。

2.2.4共建企业专家工作站和教师工作站在学校组建以企业专家为主体、学校教师参与的企业专家工作站,承担专业建设与教学管理、培养锻炼教师等任务;在企业组建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师工作站,承担科技攻关、专业建设与教学管理、培养双师型教师等任务[4]。工作站由人力资源合作办公室负责管理。

2.2.5共建企校合作信息管理平台为了加强理事会成员单位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企校合作育人的信息化水平,理事会成员单位将合作共建信息管理平台。在现有的校园网络基础上,建设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企合作管理、教学资源管理于一体的信息管理平台,使教学管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等需要;为企校间合作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提供网络平台;为在校生辅助教学提供资源,为毕业生在职进修、行业企业员工培训提供远程培训,为企业开放优质教学资源,实现企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3“城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机制

3.1完善制度,形成稳定合作机制

由理事会牵头,会同中国(泰州)医药城管委会、学校、中国(泰州)医药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相关政策以保证“城中校”企校合作办学模式的正常运行,逐步形成园区引导、市场运作、校企联动、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

制定落实《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理事会章程》和《中国(泰州)医药城人才培养基地理事会工作制度》。理事会将定期召开会议,会议围绕行业发展状况、园区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人才培养途径进行探讨。同时,建立理事会下属办公室,定期向理事会报告制度,以确保人才培养基地的健康发展。

3.2明确责权,构建长效机制

通过实施资源的有效共享,按照互惠共赢原则,各理事会成员单位在履行相应责任的同时行使相应权利,获取相应的利益。调动企校双方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合作成果,确保人才培养基地能有序、健康、持久运行。各理事单位均为独立法人,在理事会内具有平等地位。理事会各成员之间按照理事会章程签订合作协议,在理事会章程与合作协议中明确各自的权益,以确保合作的长效机制。

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分享到以下成果:在课程开发过程中获得职工培训优质资源;在人才培养中获得优秀毕业生;在科技开发中获得新产品、新工艺,优先实施成果转化,获得新的效益增长点;在教育培训中员工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学生顶岗实习降低生产成本;投资或捐资共建育人平台可获得好的社会声誉[5-6]。

学校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分享的成果为: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可获得最适用的教学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开发可提升教师水平、提高社会声誉,获得资金,实现教师培养的良性循环;顶岗实习既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节省教育成本;企业投资共建育人平台,可获得办学资金或设备。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企校通过合作育人、合作培训、合作科技开发,建立完善“双向双主体”的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王泽磊.构建企校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8(13):25.

[2]蒙忠.基于大型企业的“厂中校”合作办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20(35):27-29.

[3]李洪亮,李永平,张秀琴.企校合作实训基地双向嵌入合作模式研究[J].高教论坛,2011,14(4):36-38.

[4]王玉栋,张莹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1,6(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