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十篇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十篇

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08:43

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舞台设施;制度化管理;舞台机械安全

中图分类号:J8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6-0072-01

随着国内众多剧场的急速建设,给人们带来的并不只是休闲娱乐,其自身还有很多的隐患。发展的迅速导致忽略自身的制度化管理,只注重舞台效果为剧院带来什么样的效益,这样的弊端对于剧场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在剧院建设中,舞台设备及设施是舞台表演顺利进行的保障和关键,要保证舞台的正常演出就要保证舞台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文将阐述几点剧院中舞台的设备及设施的管理现状,并针对其现状讨论制度化管理模式确保舞台机械安全的重要性。

1、当下舞台设备及设施的管理现状

1.1对舞台设备的储存不合理

舞台设备有演出所需要的道具、灯具、乐器等等,其数量非常繁多,也增大了平常管理的难度,很多暂时用不到的设备就被扔在库房里,也没有将众多设备进行合理的规划,只是很杂乱的堆放在一起。长久下去各种设备就会很容易被灰尘覆盖,甚至还会受潮。由于大多都是电器,因此,在使用时会出现打火的情况,严重的会造成人身危害,不利于剧院的安全和发展。

1.2对舞台设备的操作不规范

舞台机械设备主要分为台下设备和台上设备,其中升降台属于台下设备。在很多舞台演出中,升降台的运用是很广泛的,它是一种垂直运送人或物的起重机械,能在舞台表演中发挥出乎意料的作用。然而,由于当前的剧场舞台设备操作不到位,若是对升降机使用不当也会是人身安全的一大隐患。另外,很多剧院管理这都只关注舞台节目的演出情况,并没有将重点放在管理操作人员上,因此也造成很多操作人员对舞台设备运用不规范。

1.3对舞台设备的管理不完善

当下国内剧场布置舞台的现状是,在运送和安装布景道具时并没有对其他设备和台板进行保护;对于演出所需要安装的设备进行安全性能的检查;对于假设线缆和电气设施也没有严格检查,工作人员对私人物品的放置也很随意,对舞台设备的摆放造成阻碍。另外。对于舞台的布景、电气设备等此类容易引起火灾的设备没有合理使用,忽略防火管理,也很容易造成严重的火灾。

1.4对舞台设施缺乏制定和管理

随着舞台演出的多样性,各种各样的场景演出所需要的设备也越来越多,目前国内舞台的设备并没有想象中的全面,因此有很多场景并不能很好的为人们展现出来,这就显示了舞台演出的局限性。对于舞台上有的设备由于工作人员缺乏培训也不能很好的运用,例如灯光的聚焦问题,工作人员不能熟练的掌握其运用方法,不仅会造成舞台演出的缺陷,也会造成剧院名声上的损失。

1.5对舞台管理体系的不健全

很多剧院舞台演出时,由于并没有制定健全的管理体系,其后台很多工作人员手忙脚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办事效率低下,甚至导致舞台演出出现错误。显示了剧院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的分配不到位,不能准确利用个人的特长分配适合的岗位,也表现出了剧院对后台管理体系的不重视。

2、舞台设备及设施制度化管理的措施

2.1检查舞台设备的存库

舞台设备的良好管理不仅能使设备及设施延长使用寿命,也能保障使用的安全程度。因此,剧场管理人员应注重制度化管理,配置专门的检查员,对舞台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每位工作人员都能认真的对待舞台设备。例如,在长期不使用的灯具、音响以及其他容易受潮或者生锈的设备表面涂一层油,以起到对舞台设备的保护作用;对于一些舞台上要使用的吊绳等要整理好放在专门的袋子或者箱子里,保证绳子不会受潮以免在使用时发生危险;对于舞台场景中寿命短的道具也要将其妥善保管,尽量保证下次还能正常使用。对舞台设备的合理保存有助于制度化管理的进程。

2.2检查维护舞台设施的安全性

一场舞台的演出是持续性的,在这过程中,经常会有高速摩擦的机械零件受到磨损时,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这不仅对设备的寿命危害很大,对舞台环境也会造成不安全因素。因此,剧场管理人员应注重对舞台设施的检查,对于小型的设施可随时准备替换设施,以避免设备长时间的工作带来的隐患;对于使用时间长的设施进行内部清洁,只有保持设施的干净程度才能使设施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保证设施正常的工作。另外,灯光的使用是由各电路系统组建起来的,因此要经常检查电路的情况,保证灯光在演出时的正常使用。

2.3检查舞台周围空间的安全性

舞台的顺利演出少不了其安全性的反复检查,演出前舞台、马道、台仓及基坑等人员行走的区域要经过细心的检查,对于后台大型和危险的设施要设立专人看管,防止有人触碰发生危险;通道周边要确保没有任何杂物,通道上方若有设备要保证设备的牢固性,保证人员通过时的安全。另外,在布置舞台场景时,要配置专业人员安装设备,要在保证设备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保证其牢固性,从而给舞台表演者提供安全。

2.4检查舞台后台管理体系

后台的管理体系包括电气管理和防火管理等,对于电气管理,要保证线缆的规格必须与设备的功率保持一致,多条线缆之间避免错综复杂看起来混乱;对于舞台上演员要使用的电气设备其电压要控制在安全范内;在工作区域像电气箱、插座箱等相关设备上禁止放置私人物品,特别是水之类的,以免引起电路的危险事故;在舞台演出结束后,应首先拆除电气设备,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也方便拆除其他舞台设施。另外,对于防火管理,禁止在安全通道内堆放任何杂物,所有的消防器械要分别放在距离危险电器近的地方,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

3、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的舞台设备及设施的制度化管理虽然还不健全,但是已经越来越多的剧场管理人员看到了其重要性。因此,相信在未来的剧场舞台表演中,舞台设备及设施的制度化管理水平将会有很大的提高,保证舞台演出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段慧文.浅谈舞台设备及设施的制度化管理[J].演艺科技,2016,(06):39-43.

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燃气管线;管线工程;安全管理;管理制度

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特点,所以在管线工程施工中存在一定危险性,一旦诱发安全事故,往往危害范围广,救援难度大,将直接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当前燃气应用度非常高,涉及现代社会活动的各个领域,燃气泄露发生爆炸造成人员伤亡的新闻事件时有发生,加强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势在必行。然而,就目前来看很多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缺乏规范性、可操作性、合理性、针对性,不能为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支持,造成安全管理有效性差,无法获得预期管理效益。

1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创新的意义

燃气被誉为世界三大能源之一,对经济发展建设,科学技术进步起着积极作用,在能源领域占据重要位置,不论日常生活,还是工业生产都对其进行了应用,是家庭、国家、国际上都需求的资源,占世界能源消耗总量的百分之二十。现如今燃气用户越来越多,燃气管线建设变得至关重要。近些年来,随着燃气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燃气管道工程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加强安全管理成为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建设的首要任务。倘若在施工阶段存在问题,必然带来安全隐患[1]。燃气泄露后空气中燃气浓度超标,不仅会造成呼吸困难、头痛、眩晕、意识模糊,重则会造成窒息,导致死亡。甚至更会引起爆炸,且爆炸后释放热量大、火焰传播速度快,很难扑救。例如:二零一四年九月,岳阳市桥西园路某居民楼,发生天然气泄露,一家四口,三人死亡;二零一五年,七月三日,郑州高新区梧桐街与银平陆交汇处,发生燃气爆炸,造成十五人死亡,四人重伤,房屋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三百五十六万人民币。然而,当前很多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建设中安全管理存在缺失现象,所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目标模糊,权责区分不明确,制度实行力度差,不能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导致安全管理有效性差,无法获得预期管理效益,安全隐患多[2]。为提高燃气使用安全性,降低安全事故率,在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建设中,必须加强安全管理,针对工程项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安全管理措施,创新与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2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与安全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安全是燃气使用的前提。为提高安全管理效能,应积极进行管理管理制度创新,以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制度的创新:(1)实施责任承包制。想要提高安全管理有效性,确保安全管理制度实施力度,必须明确权责,落实责任。当前燃气管线工程安全管理有效性差,就是因为工作权责分散,缺乏相应制约与竞争机制,造成制度实施力度不足。因此,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创新中应实施责任承包制,对安全管理的每一项工作设置工作指标和标准,对安全管理效能发挥进行绩效考核与评价,使安全管理责任得到明确,制定完善工作责任制度,明确责任和约束机制,确保安全管理工作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弥补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不足,增强相关人员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在具体实施中,应建立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二级推进工作小组,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推进计划,增强安全管理有序性、规范性,使安全管理效能得到最大化发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建立现场管理机制。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现场管理非常重要,明确现场安全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因此,应尽快完善工程现场安全管理机制,全面提升现场安全管理水平[3]。在具体工程开展中,应安全管理制度创新应融入“查改并进”原则,设置三级工作小组,一级工作小组安全管理负责监督与评价,二级工作小组负责现场考察,三级工作小组负责具体制度和管理措施实施。通过“三级”小组模式,强化制度实施力度,提高工程现场管理能力。(3)构建有效奖惩机制。想要落实安全管理制度,调动安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离不开明确的奖惩机制。奖惩机制构建既能起到激励作用,也能起到约束作用,能有效提高安全管理效能,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制度创新中要考虑到奖惩问题,应根据燃气工程特点和安全管理需求,构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有效奖惩机制。在安全管理中要对优秀工作班组进行奖励和鼓励,树立榜样,利用榜样效应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使相关人员能积极配合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而对于一些违规操作的班组及存在缺失的人员给予处罚,将安全管理问题上升的另一个高度,使全体工作人员都能对安全管理问题提高重视,而不是只喊口号不落实工作。

3结束语

燃气能源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都有着巨大贡献,是现代社会主要能源。但燃气具有易燃、易爆、易扩散的特点,一旦发生泄露,引起火灾或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会导致人员伤亡的出现。因此,在燃气管线工程项目实施中,必须提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针对燃气工程特点和安全管理需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作者:张佐锋单位:肥城泰燃天然气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高波,邝婉玲.天然气长输管道建设工程的管理及安全控制分析[J].湖北燃气工业报,2014(06):10-17.

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识别风险控制

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1]是企业各方面活动的真实记录,对企业市场活力提升、制度改革和文化建设等有至关重要作用。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前识别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存在的安全风险,有利于采取有效控制手段规避风险,促进企业档案安全管理建设,防患于未然。本文以H企业为例,在调研基础上探讨企业档案信息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控制手段。

一、H企业概况

H企业成立于2013年,主要经营金融板块、产业发展板块、城市功能性设施板块和出资人板块等四大业务板块,是战略性投资的融资平台和产业项目、城市功能性项目的先行战略投资者。[2]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档案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H企业档案工作实行二级管理制,第一级管理是指由公司综合部负责统筹管理全公司的文书档案工作,第二级管理是指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档案资料使用管理工作。综合部的档案按文书、科技、财务、人事、声像、实体6种档案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公司用oa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日常管理,将部分重要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加以保存。

二、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识别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识别是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确认。[3]在对H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将其所面临的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划分为组织风险要素、人员风险要素与技术风险要素。

(一)组织风险要素

一是,企业重视程度低。企业档案信息效益的产生具有隐蔽性和延迟性,隐蔽性即档案部门投入清晰性和收益模糊性之间的矛盾,延迟性即档案工作的效益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可能显现。[4]企业档案信息无法快速创造经济效益的特点使企业对其重视程度较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投入的资金、人力较少。以H企业为例,文书档案工作人员仅一人且为兼管人员,档案管理投入资金少,专门存放档案的档案柜和档案安全管理设备至今尚未配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的缺乏给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带来了巨大风险。

二是,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失。企业迫切需要的档案安全开发、利用及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等相关标准尚未制定,且存在与企业档案工作实际相脱节的情况。[5]以H企业为例,企业成立至今已4年,但尚未建立健全的档案安全管理制度体系。面对企业档案数量剧增与档案安全管理制度缺失之间的尖锐矛盾,企业档案工作者在处理文档工作时无章可循,业务工作缺乏规范性,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制度的监督约束,档案信息安全缺口随之扩大。

(二)人员风险要素

企业档案管理岗位人员流动性大是造成档案泄密的主要原因。档案工作者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素质水平会直接影响档案信息的安全。[6]以H企業为例,专职人员自2013年来更换了4人,企业档案管理岗位人员可直接接触记录企业生产经营、战略发展及科研技术等重要档案信息,随着企业人员离职跳槽向其他公司、行业流动,这部分涉及原企业商业机密的档案信息极可能随之外泄。

企业员工档案安全管理意识弱也会带来安全风险。譬如,各部门档案收集移交不及时,会对企业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带来风险;各部门在档案整理、利用中造成档案载体损毁对企业档案信息的可用性带来风险;企业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篡改档案信息内容,给企业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带来风险等。

(三)技术风险要素

一是,信息系统及硬件故障。信息系统不稳定会导致档案信息数据丢失与损坏,硬件设施故障也会给档案信息安全带来风险。以H企业为例,公司日常行文均通过oa系统实现,oa系统中流转大量企业管理信息,H企业的oa系统分别于2015年8月及2016年3月出现异常引起系统崩溃,导致部分企业信息数据丢失且无法恢复。

二是,电子文件安全保障技术不成熟。如何保证企业档案系统中电子档案的安全,是现阶段企业档案安全管理的重难点。企业电子文件信息安全保障技术不成熟,会危及电子文件安全和正常运用。一旦系统遭遇病毒、黑客侵扰或信息载体物理损伤、设备技术障碍等,都会给电子文件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三、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控制对策

(一)从制度层面进行控制

1.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健全的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档案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如档案保密制度、档案安全检查制度和档案安全追责制度等,明确企业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建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企业电子文件安全管理制度,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存储、读取、利用过程的安全可靠;三是,应急响应制度,建立档案信息安全应急预案,提高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应对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能力;四是,应急处理制度,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2.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适用。以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适用来实现对档案信息安全风险控制,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不同企业形成的档案信息各有特点,安全保障要求各有不同,企业应根据本单位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实际需求,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与需求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要素具有动态性,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应随着新技术、新风险的出现不断完善和更新,保证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在多变的信息安全风险环境中的适用性。

3.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档案工作者是规章制度的执行者,执行力度的大小关系到档案安全管理工作水平。[7]首先,企业应严格要求档案工作者照章管理档案,自上而下确保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将制度的执行纳入企业管理运行程序,将公司档案管理纳入制度化轨道。其次,企业管理层要监督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将制度的执行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奖惩。

(二)从管理层面进行控制

1.分级管理。分级管理即对企业档案信息和风险控制消减等工作进行安全等级评定,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获得最大的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效果。企业可根据档案信息对企业生产发展作用价值大小、涉密与否来划分重点档案和普通档案。企业档案中涉及企业商业机密,记录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的这部分档案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企业的项目档案、科技档案、客户资料以及反映企业发展历程的重大事件相关档案等,可划分为重点档案,其余日常业务工作中形成的文书档案等可划分为普通档案。在对所有档案进行安全管理的同时,对重点档案信息的安全进行重点监控,不同重要等级的档案进行分级管理。

2.人员管理。通过人员管理来控制企业档案信息安全风险的方式有:第一,倡导员工终身学习,针对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内涵的拓展、风险要素的类型、应对风险的技术等内容定期开展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培训,丰富企业员工档案信息安全保护理论知识,提高档案信息安全保护技能水平。第二,注重对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的培养,使守护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严守企业档案机密信息的岗位职责内化为员工的职业道德。第三,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减少因员工离职或跳槽而造成企业机密档案信息泄露。

3.动态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企业生存发展的始终。[8]档案安全管理面临的各类风险要素中,每种要素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联动变化。[9]因此企业应对档案信息安全实施动态管理,即随着新的风险点的产生,相应的保护方案、制度也应随之保持动态发展。此外,动态管理还体现在与外界的动态关联上,企业要与外部社会环境保持良好沟通联系,及时掌握档案信息风险变化的新动态。

(三)从技术层面进行控制

1.档案信息安全技术的应用。信息安全技术指用于保障信息、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的技术。[10]档案信息安全技术是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有力保障,企业可针对不同安全属性的档案信息采用不同的信息安全技术。在数据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和档案管理系统用户安全技术等方面强化保护措施,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档案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企业档案信息的安全。

2.档案信息安全技术的更新。档案信息安全建设是基础性的长期工作,构建全面、能力可持续增长的安全防御体系才能保证档案信息系统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11]档案信息安全技术是不断发展的,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计算机病毒、黑客技术等档案信息存在的潜在风险,关注信息技术的更新动态,确保企业应用的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与时俱进,为企业档案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四、结论

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企业生存发展的始终。人员风险要素、组织风险要素与技术风险要素三者综合构成威胁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的风险要素,为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必须从管理、制度、技术三个层面三管齐下对这些风险要素进行有效控制,深入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安全无虞,让企业档案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Da/t42—2009.企业档案工作规范[S]. 

[2]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工管委办公室.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简介[eB/oL].[2017-11-01].http://qip.gov.cn/news/Detail/d3ad5db6-9c0e-435aa290-9f91a75beecc. 

[3]张霞.档案安全风险评价指标的建立及其实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165-167. 

[4]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07-108. 

[5]康旭冉.企业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研究[D].河北大学,2014:6. 

[6]宗文萍.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J].档案学研究,2015(1):34-36. 

[7][9]张锦云,秦垒.基于动态风险评估视角的档案安全管理研究[J].浙江档案,2017(2):11-13. 

[8]吴绪成.企业档案信息安全策略简论[J].中国档案,2012(4):62. 

[10]聶云霞,张加欣,甘敏.信息生态视域下数字档案用户信息安全保障系统构建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7(1):66-72. 

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项目管理

前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建筑业也是事故多发行业。其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作为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的全程参与者,其在安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较勘察单位和设计单位要重要的多。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树立“工程质量,百年大计”思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切实履行法律,法规的原则,积极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营造文明和谐工程建设环境。

1我国目前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总体现状

工程施工企业提供的是建筑产品,其形式多样,施工方法多变。虽位置相对固定,但各种施工机械要随施工进度上下左右移动,会造成诸多不安全因素;诸如:点多、面广、线长,临时工程多,安全条件差;结构复杂,多工种、多单位交叉施工等,一旦衔接不好就可能造成相互伤害。尤其目前建筑工地的工人大部分是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自我保护意识差,对工程施工中的基本常识特别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知之甚少。加之,一些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安全管理只是挂在嘴上、写在纸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抱着侥幸的心理对待安全生产问题,忽视了安全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及长远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及管理上的精力、资金和设施投入不足,措施不力,甚至有法不依、有章不循。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及管理方法有着一定的关系。

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落实不到位,现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规分包现象十分严重;特种作业无证上岗现象时有发生;安全教育培训不够扎实,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普遍较低;尤其基层单位大量雇用的农民工、临时工没有进行过系统、扎实的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素质差;现场安全设施、生产设备等维护保养及定期检测不及时,超载、超期、带病运行现象频繁,造成了较大事故隐患。

为此,往往会导致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工具伤害;坍塌;触电;跌扭和刺割等一系列事故的发生。

2项目经理应该具备的安全管理理念

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态度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做好安全管理的带头人、安全思想的传播者,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坚持把无事当作有事抓,小事当作大事抓,苗头当作事故抓,居安思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在实际工作中,应真正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落到实处;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安全文化氛围,持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综合安全素质;杜绝“违规作业、违章指挥、违规分包”;坚持“婆婆嘴、刀子心”,令行禁止、赏罚分明。除了把握好安全管理的重点,还要结合工程施工项目的不断推进,深入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要防止麻痹大意,强调细节管理,强调整改措施的落实,必须持续关注“安全工作的末端落实”。

3项目经理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关键工作

3.1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选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为安全管理夯实基础

企业安全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置及素质,以及职责的履行、管理制度的落实直接影响安全管理工作,项目经理应该高度关注。组织机构和人员的合理配置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项目经理在组织机构的设置时应在充分考虑安全管理的分管副经理、主管部门,同时结合项目实际,充分考虑项目安全管理风险等级、安全管理难度、工程分部、工程专业、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设置具体安全管理岗位,确保“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职”。在管理机构设置时建议将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创优一体化管理,系统化运作。选配专职安全员应综合考虑人员素质,应满足:政治素质好,坚持原则,热爱劳动保护;掌握安全技术专业知识和劳动保护业务知识;懂得施工生产流程、工艺技术,了解危险因素和危险源,熟悉现场防护措施及应急管理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等。

安全管理制度分为安全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责任制。项目经理要高度重视并亲自参与管理制度的编制审批,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必须符合安全生产方针和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安全管理制度要结合单位生产实际,要全面覆盖工程项目施工的各项活动,要总结适合本单位的实践经验,便于员工执行,不搞烦琐哲学,不做表面文章,文字力求简练,规定要具体,强调可操作性。

3.2全面识别危险源、编制检查表,认真组织各类安全检查考核

项目经理要亲自组织相关部门、主要管理人员全面识别危险源,并进行风险评估,编制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是安全系统工程中最基本的一种发现潜在不安全因素的有效工具。检查表的制订必须结合生产系统、行业特点、设备状况、作业环境等因素,全面做出科学的分析评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周期等,要用表格的方式表示出来,使之既简便、易懂、直观,又能达到检查的目的。

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是工作的一般程序,安全管理也不例外,在安全工作布置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检查形式是多样的,施工企业安全检查一般分为常规性安全检查、特殊性安全检查、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季节性检查、专业性检查和综合性检查。施工场区生产环境复杂,工作面多、工序繁杂、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施工人员的技术等级、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因此施工活动场所内常规性安全检查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环节。常规性同时也反映了长期性,安全作业人员应对那些带有安全隐患的工作场所,长期地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特殊性安全大检查是在某一特定时段和区域进行的检查,参加人员层次多、检查范围广,有时带有针对性。

定期检查是施工企业在日常的生产活动中制定的一项检查制度,有固定的时间,属于例行检查范畴。不定期的检查,虽不是制度化的检查,但其意义非同一般,不定期检查带有突击性检查的性质,也就是说,在没有预先通知和施工现场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对施工单位进行的安全检查,它更具有实际性。这样检查发现的安全问题,更真实,更客观,解决处理的安全问题更有效。作为施工企业,尤其是施工现场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检查和指导,目的在于扎扎实实的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根据经验教训,在季节变化、节假日和任务转换时机,往往是安全事故高发期。因此,夏季防暑降温、防汛、防雷电等,冬季防冻保温、防火、防煤气中毒,节假日时期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等,都是安全管理的敏感时期。项目经理要高度重视这些时期的安全管理,要亲自组织相关人员对安全进行全方位的拉网式排查和整改,要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开展针对性的教育管理,防患于未然。

3.3持续关注安全教育与培训,确保全员懂安全

安全教育与培训是企业为提高员工安全技术素质和防范事故能力,搞好安全管理和安全思想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安全教育与培训的目的是使员工正确认识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实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科学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术水平,自觉执行安全管理方针和各项法令与规章制度,使员工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观念根本转变,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人为失误。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应该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和系统性,应由安全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和组织实施。安全教育与培训要适时、适地,内容合理,有针对性,方式多样,形成制度,做到严肃、严格、严密、严谨,讲求实效。

对于新职工和调换工种的职工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准上岗。一般企业对于进场的职工应实行三级安全教育,这也是新职工接受的首次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

企业对新职工进行初步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意识和任务的教育;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安全知识的教育;企业安全规章制度的教育。

二级单位对新分配来的职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施工项目安全生产技术操作一般规定;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法律和文明施工要求;工程的基本情况、现场环境、施工特点、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班组对新分配来的职工进行工作前的安全教育包括:从事施工必要的安全知识、机具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的性能和作用;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班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基本要求和劳动纪律;本工种容易发生事故环节、部位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要求;应急管理知识等。

安全培训要对决策层、管理层、作业层区分对待,培训的内容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培训分为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规定、新法规也不断地在施工活动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因此就要组织职工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通过培训让其了解掌握新知识的内涵,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去。通过培训让职工熟悉掌握新工艺、新设备的基本施工程序和基本操作要点。同样对一些新转岗的职工和脱岗时间长的职工,也应该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工作,以便在正式上岗之前,熟悉掌握本岗位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注意事项。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规范的专业培训并经法定部门考核合格取得上岗证才能从事相关作业。

3.4签订各级安全管理责任书,严格按规定进行奖罚,确保安全管理正规化、制度化项目经理应根据项目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把安全管理具体工作逐级分解到各部门、班组、岗位,并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奖罚机制。建立安全管理奖罚机制和企业制定的其他奖罚制度一样,目的在于奖勤罚赖、奖优罚劣。

企业的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生存的大事。安全工作做不好,企业会遭受损失、职工生命会受到威胁,所以对那些管理混乱、无视安全生产、违规指挥、违规操作、有禁不止、有令不行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制度和规定给予处理。后果严重的,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程序予以严罚。对于禁令不能有丝毫的折扣,不然就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同时对那些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方针、政策、法规规定,在改善劳动条件及防止工伤事故和职工危害方面做出显著成绩,消除事故隐患、避免重大事故发生,发生事故积极抢救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以及提出重要建议,有科研成果,成绩显著者也应按相关规定给予奖励。通过严格奖惩制度推进安全生产工作走向正规化、制度化管理。

3.5完善应急管理系统

应急管理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应急措施的有效手段,是控制突发事件扩展,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和社会影响的必要措施。为确保应急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项目经理要认真组织开展工程施工期间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亲自参与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至少包括:整体预案和专项预案。根据项目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可邀请相关专家审查预案,及时下发至各部门、基层单位和相关协作单位,确保应急管理体系有序运行。

为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切实提高现场施工应急能力,项目经理要亲自组织各部门、基层单位和相关协作单位调查自己施工区域可依托的消防、医疗、卫生、交通等社会应急救援资源,不断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同时,为了促进整体应急救援水平的提高,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项目经理应及时组织各类专项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员工是否熟悉逃生方法、应急救援程序是否合理、应急工作是否到位。组织应急演练应明确演练科目、目的及具体要求。

3.6特别关注“特殊时期”、“特殊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

特殊时期是指国家重大活动期间、节假日、夜间等特殊施工时期。特殊作业根据不同的行业而定,一般包括:特种作业、新建项目的投产、重要装置开/停车、重大工艺调整、重要部位的检维修等安全风险比较大的施工作业。项目经理应该特别关注“特殊时期”、“特殊作业”的全过程安全管理,充分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干部值班制度,入场安全教育,检查监督持证上岗及现场各岗位人员履行岗位安全职责情况,检查督促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情况,加强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检查巡视,及时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及违反劳动纪律,在应急状态下,应及时按程序启动应急预案。

3.7抓好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是指人类安全活动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观念、行为、环境、条件的综合。包括安全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价值规范文化。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珍惜生命”、“尊重人、爱护人”。安全文化建设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也是企业事故预防的重要基础工程。

项目经理应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项目经理对安全文化的建设要根据项目实际从长计议、持之以恒,不应急功近利、半途而废。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的通过会议、板报、广播、宣传橱窗、画报、简报、评比交流、献计献策大讨论、安全演讲比赛、节日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同时项目经理应长期抓好以下安全活动:安全管理委员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活动、安全生产分析活动、安全生产检查活动、安全生产竞赛活动、班组安全活动、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等。

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安全管理电厂企业管理执行力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经济发展不断壮大,自备电厂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自备电厂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影响因素仍然较多,如果安全管理措施应用不当,则会对员工自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甚至会给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人员损失。由此可见,提高自备电厂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执行力,避免发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问题,对于整个电厂系统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主要影响因素

1.1工作考核制度不合理

与自备电厂安全管理系统相配套的考核制度会对整个电厂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然而,还有部分自备电厂企业均未认识到考核制度的重要作用,也未对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评定,即使建立了考核制度,也未能严格执行和贯彻,仅仅通过大力度的惩罚措施进行监管,不仅无法达到应有的管理作用,还会加大员工的心理负担,长此以往员工难免会产生抵抗情绪,最终影响正常工作,带来负面效应。

1.2现有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现阶段,部分已经建立安全管理制度的自备电厂企业也未能切实有效地贯彻落实相关规定,或是制度执行力度不足,这就导致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管理执行力重要性认识不足,容易忽略管理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未严格惩罚违章操作人员,因而制度震慑效果较差。如2006年江苏某热电厂,因检修制度考核不到位,汽轮机油管同一点多次泄露未能及时维护,最终造成火灾,整个机组报废。损失惨重,教训深刻。

另一方面,部分自备电厂企业缺乏系统有效的安全培训制度,或是培训力度不足,尽管多次组织培训,但并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也未能有效贯彻岗位责任制度。

1.3制度理解方面存在差异

近年来,我国逐步建设起了较为完善的电厂安全管理技术规范,然而,部分自备电厂相关规范的执行与理解仍然是薄弱环节,各种技术规范和制度的惩罚力度较弱,部分自备电厂企业员工队伍安全管理制度的认识也存在较大偏差,由此所导致的自备电厂安全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

2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2.1强化考核制度

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的贯彻执行是提高电厂安全管理执行力的重要基础。只有严格查处各类违章、失职和失责行为,切实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岗位责任融合为一体,才能够最大限度强化工作人员对于安全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与理解,从而保证制度规范的有效贯彻。另一方面,还行建立和实施全面的奖惩制度。对于电厂企业来说,安全管理制度的强化以及安全管理氛围的形成,还依托于名誉和经济等全方位的奖惩制度,对于员工的积极行为予以估计,使其不断强化,最终形成一种自然的执行力。因此,各个电厂企业应充分认识奖惩制度的重要作用,及时奖励安全工作绩效突出的员工,适当惩罚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员工,建立积极典型,实施正确引导。同时,电厂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增强监管力度,做到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根据以往电力系统的电厂安全管理经验,及时有效的监督措施是电厂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强有力的监督管理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电厂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种种不足和问题,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督促工作人员改进自身行为。这就要求各个自备电厂企业要在各岗位设置专门监督人员,从而及时发现薄弱环节,提高安全管理执行力。

2.2提高制度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人员执行力强化的基本保障在于完善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因此,自备电厂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和实施一套系统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落实岗位工作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提高监督管理力度。自备电厂企业安全管理总负责人应为企业主要责任人,各个工作人员根据岗位不同承担相应责任,避免发生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规定在企业内部层层分解安全生产责任,保证所有部门和员工完全明确自身安全生产职责,建立立体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做到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从而整体提高员工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充分体现每个人在安全管理系统内部作用和价值,提高员工安全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细化电厂安全管理业务流程,保证每一业务流程均与相应的管理职责相互对应,逐步优化和细化业务流程,并以此为动力强化员工安全管理执行力。

2.3深化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方面,要在企业内部打造一种强化执行力的氛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指的是在长期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本企业特征的,员工认可并主动遵守的行为规范和思想倾向。目前,因为多数自备电厂企业缺乏成熟的企业文化,导致员工未形成对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思想松懈,最终造成安全管理工作弱化、安全工作偏离重点、安全管理基础不牢固等问题,并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率有回升趋势。另一方面,自备电厂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接受安全培训和教育。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人员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应得到企业的充分重视。自备电厂企业应通过专业化的安全培训,深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做好安全控制工作,做到安全管理与专业管理有机结合。同时,定期组织监督员深入岗位内部,对员工开展技能考核,并进行深入交谈,及时发展和处理员工思想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降低思想松懈所致安全事故发生率,深刻认识安全管理工作的积极意义,最终促进电厂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4加强领导现场管理监督力度

电厂是技术密集的企业,现场安全管理监督十分重要,比如汽轮机超速试验,锅炉安全阀校验,电气复杂倒闸操作,严禁烟火危险区域动火等,企业相关领导、负责人必须到现场监督执行。安全管理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以上重大操作都有相应制度规定,但有了制度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制度就会成为一种摆设,安全事故也会随之而发生。

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 供电企业 变电运行 安全生产

安全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是供电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1 供电企业变电运行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1.1安全工器具管理混乱

一些使用中的安全工器具质量堪忧。尤其是供电营业所的登高作业器具和小型起重器材等安全器具的质量合格率不高。同时,对安全器具的定期检测意识淡薄,报废管理流于形式。

1.2管理工作不到位

供电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

1.3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供电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上。

1.4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

2 影响供电企业变电运行安全因素

在安全生产中,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最大的敌人又恰恰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从根本上杜绝各种习惯性违章行为,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供电企业变电运行安全因素有:(1)逆反心理因素;(2)侥幸心理的危害性;(3)投机取巧、自作聪明;(4)帮倒忙,好人变罪人;(5)碍于面子,不懂装懂;(6)安全生产不能靠运气;(7)漫不经心与心理防备;(8)自负逞能;(9)常规认识的消极心理;(10)思想情绪的影响。

3 供电企业变电运行安全生产的关键

3.1推动变电运行工作责任到位的基础是各级人员的到位

第一,安全思想教育要到位。第二是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到位,建立一整套安全生产责任制是确保生产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第三是安全工作要做到位。

3.2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是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确保操作票的执行、监护、检查到位,工作票的签发、许可、交底到位,安全措施的布置、现场检查到位,设备的巡视检查到位,危险点的预控分析到位等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电网事故、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

3.3要确保变电运行工作的责任到位,还必须有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

对变电各级人员责任制的完成情况实行动态考核与指标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以严、细、实的要求推动各级人员的全面到位,与干部的任用和奖励挂钩,重奖重罚,以维护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严肃性。

3.4供电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在明确安全责任的同时,确保责任的到位则是抓好责任制落实的重点。一个单位、一个车间或是一个班组的安全工作好不好,关键在于人员安全责任是否到位,是否严格履行职责。变电运行工作的责任到位与否对保证变电安全运行就显得至关重要。

3.5变电运行工作责任到位的关键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首先到位

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所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必须对安全生产有高度的认识,做到领导到位、思想到位、工作到位。

3.6人员素质的高低将会对安全生产产生直接影响

谈责任到位,说到底也就是人的问题,一系列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必须依靠人去实施,没有良好的素质,就不能有效地执行安全管理制度。

3.7增强运行人员参与安全管理意识,特别是运行值长参与安全管理的意识

每月定期召开运行分析会、安全性评价和危险点预控活动,及时对本月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危险点分析。

4 有章不循是供电企业变电运行安全生产的最大隐患

4.1有章不循产生原因

4.1.1领导认识不到位,灌输教育不彻底。

4.1.2规章制度杂多,制定随意性大,熟悉了解难度大,安全履职不到位。

4.1.3制度本身的不公正、不平等,放大了执行难度。

4.1.4制度执行不较真、不碰硬,助长了有章不循。

4.1.5员工的思想障碍、行为偏差,造成了有章难循。

4.2有章不循的解决对策

4.2.1加强安全教育,使员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4.2.2加强安全生产的过程监管,做到各个环节不掺假。

4.2.3齐抓共管,到位不越位,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的作用。

5 加强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安全生产是供电企业变电运行永恒的主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保人身、保电网、保主设备安全”的原则,严肃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有效地防止各类责任事故的发生。

5.1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5.2严抓企业安全制度建设

供电企业应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产工作规定及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度、教育制度、检查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奖惩制度,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女工保护规定等,并定期检查。

5.3加强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员工的认识,离不开员工的努力,离不开员工的奋斗。而企业安全文化,既可以肯定员工的价值观念,也可以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念。

5.4认真落实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全员安全管理素质

培训教育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这项工作抓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全体职工的安全基本知识掌握的扎实不扎实,安全管理素质有没有提高,安全观念牢不牢固的问题。

5.5抓设备管理,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设备健康水平是安全生产的硬件基础,直接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与设备的缺陷有关。

5.5.1加强设备运行、维护和管理。

5.5.2加强危险点的分析与控制。

5.6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

5.7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5.8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

5.9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其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管理

燃气是人们生活中最主要的燃料之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燃气管道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燃气易燃易爆,一旦泄露点燃,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解决燃气管道安全问题,提高燃气管道的安全性,做好燃气管道安全管理十分重要,不仅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居民的生命安全。

1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存在大量事故隐患

存在大量事故隐患是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管理的疏忽,易在燃气安全管道安装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威胁居民的生命安全,因而,燃气管道事故隐患问题不容忽视。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大量事故隐患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监督监察不到位,在安装燃气管道过程中,会安排监督部门进行监督,但由于管理的疏忽,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以及安全管理意识的薄弱,部分监督人员存在马虎敷衍的情况,监督工作不到位,致使相关人员在安装管道过程中不按相关燃气规范操作、安装质量欠佳等问题时有发生,为燃气管道留下了事故隐患。第二,管道材料、天燃气质量不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天燃气管道会埋在地下,而土壤中存在腐蚀性物质,质量较差,不符合要求的管道材料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由于质量问题出现天燃气漏气等问题,存在事故隐患。此外,因自然客观因素和人为主观因素影响,若燃气管道运营单位以及管理部门没有有效日常巡查检测机制和应急抢险机制,将致使燃气管道成为埋在城市里的地雷。

1.2燃气管网管理混乱

燃气管网管理混乱也是燃气管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管网铺设混乱问题十分常见,为了城市的美观,以及出行的便捷,管道普遍被铺设在地下,天燃气管道、地下水管道、网络管道等都埋于地下,管理难度大,铺设困难,极易出现燃气管网管理混乱问题。燃气管网管理混乱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地下管线缺乏规范管理,各种管线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一旦燃气泄漏,会引发爆炸,影响其他管道线路的使用,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第二,燃气管道的违章铺设为燃气管道的管理增加了难度,不仅管理困难,还会留下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三,目前,城市管线普遍采用非开挖方式铺设,对管线准确埋深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城镇燃气管道大多采用pe材质进行非开挖敷设,一般情况下难以定位。

1.3规章制度不完善

规章制度不完善是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由于规章制度的不完善,管理存在较多漏洞,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在遇到问题后,很难快速解决问题,致使燃气安全管道管理效果较差。规章制度不完善对燃气管道安全管理的实施会造成较大阻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缺乏规章制度的规范,燃气设备、生产设备、管道材料等无法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质量较差,无法有效进行燃气管道安全管理。

2燃气管道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消除事故隐患

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消除事故隐患是燃气管道安全管理问题的主要对策,通过提高安全管理意识,能够使管理者意识到燃气管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做好燃气管道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消除事故隐患。提高安全管理意识,消除事故隐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大宣传教育,通过网络、书刊、报纸、杂质、电视媒体等多种途径进行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教育,使相关人员意识到燃气管道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从而提高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使管理者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提高燃气管道的管理质量。第二,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监督人员在管道安装过程中未做好监督工作,出现疏忽,一旦发现,追究责任,严格处置,使相关人员意识到有效监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做好本职工作。第三,建立健全的燃气管道日常巡查机制和有效抢险机制,做好燃气管道的日常巡查和检测。

2.2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管网信息化管理水平

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管网信息化管理水平,是提高管理效果,解决燃气管道杂乱问题的主要措施,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利用先进技术进行管网管理能够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实现高效的管理。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管网信息化管理水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地下管道铺设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保证管网铺设的规范性与合理性,避免出线燃气管道管网铺设杂乱,与其他管道接触等问题。第二,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地质勘察以及地理信息管理,在管道铺设之前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设置有效的管道铺设方案,保证管道铺设的规范性,从而,降低燃气管道管理难度,提高燃气管道的管理能力与水平。第三,管道竣工和竣工测量同步进行,对非开挖敷设管线采用三维坐标定位,确保非开挖管线位置数据长期有效。

2.3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解决燃气管道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通过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能够为相关人员的工作提供依据,保证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制定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与工作人员的考核以及薪资挂钩,使相关人员意识到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有效进行管道管理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管道管理能力。第二,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通过奖惩制度,能够鞭策工作人员工作,通过奖励,调动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通过惩罚制度,规范工作人员行为,使工作人员认真工作,保C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效果。

3结语

综上所述,分析燃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燃气管道管理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至关重。燃气作为生活中的主要燃料,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保证燃气使用安全是一项重要而长远的工作,不断研究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措施,不断提升燃气管理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瑜靓.城市燃气管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08).

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教学实践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关系到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整个高校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是建设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的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到位,管理到位是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多样性、特殊性、综合性、服务性决定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要有一支人员稳定、技术过硬、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管理队伍,才能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一、高校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实验室特点

高校实验室存在专业涉及面广、进出人员多、层次杂、流动性大、安全资金投入少、缺乏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等特点。尤其是理工科实验室,它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化学试剂使用种类、大功率高温电器、高压容器(含气体钢瓶)、仪器设备及大型精密仪器多;第二,科研实验室以研究生为主,科研项目极为多样化,且涉及到跨学科,另外研究项目本身探索性强,科研研究过程不时改动调整,存在动态可变的危害风险;第三,实验人员更替频繁,成分复杂,学生流动性大,安全背景各异;第四,实验牵涉科研最前沿,且为探索性研究,可能存在未知的危害物质或操作;第五,高校强调学术自由与个人自主,缺乏清晰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架构;第六,高校的扩容、研究项目的拓展等因素导致实验场所分散,管理难度大;第七,师生中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严格管理是“没事找事,多此一举”;第八,高校人事聘任制度的改革,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编制大为缩减,一些工作认真、乐于奉献、经验丰富的人员无奈离开了实验岗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室的日常管理;第九,晋职、晋级、考核等关注的是教学和科研的成果,没有将实验室安全列入其中;第十,安全意识淡薄、疏忽大意、违规操作,每年各种大小事故屡有发生。

2.管理体制不完善

(1)职责不明确。各院系、各部门的安全领导小组,在一定程度上偏向于形式,实质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制度不落实。“规章制度”相对已是比较完善,但实施结果却差强人意,在执行过程中成为一纸空谈,被人为地大打折扣。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奖惩措施,有些“规章制度”只是挂在墙上或是放在抽屉里而已,以致执行力度无法保障,可行性、执行性及成效性微乎其微。

3.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抱着只要不出事就行,其它的是“小题大做”或“没事找事”,对于隐患的检查整改有明显的抵触或不作为情绪,甚至有些大牌教授直言不讳地对检查人员说:“你去搞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言下之意就是不要来给我没事找事。对于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能躲就躲,寻找各种理由不参加。

二、高校实验室队伍的建设

纵观各类实验室事故,人为因素占据了主要地位。据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教材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火灾引起的事故比例仅为2%,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比例却为98%,这说明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实验室安全工作是实验室众多工作的基础,脱离安全的实验室工作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和艰巨的工作,它需要多方面的支撑以及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小会常说,大会必讲,日日说,年年说,其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稍有疏忽,轻则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度,重则会威胁到实验人员的人身和生命财产安全。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暴露出一些薄弱的环节,针对安全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仅仅在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方面作出补充、修改和完善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还在于要把制度和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但落实到位的关键又在于制度的可操作性及人员的执行力度。

由于科学研究的探索性,高校实验室尤其是化学类实验室潜在的高度危险性,及国家日益将环境、健康提上议事日程,这势必迫切需要学校构建一个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管理队伍体系。

1.组建校级领导团队

为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的有序性,学校成立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校长担任主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校区管委会和有关专家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委员会可下设若干专业工作小组。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制定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方针和规划;确定实验室安全工作政策和原则,组织制定实验室安全工作规章制度、责任体系和应急预案;督查和协调解决实验室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事项;研究提出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的工作计划、建议和经费投入,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和专业工作小组落实相关工作。

2.部门或院系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以下简称“实验室处”)作为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按照政府主管部门和学校综治委的要求,在学校实验室技术安全委员会的指导下,组织开展并检查落实做好全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

鉴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形势依然严峻,针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直属单位或院系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管理,专门成立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学院(系)、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的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安排落实各项实验室管理工作,除了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外,还应定期监督检查。

3.利用现有资源,组建实验室安全检查管理队伍

利用现有实验队伍,制订切实有效的工作岗位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明确了实验室主任和实验室公共管理岗位人员的职责,实验室主任掌控各实验室的宏观管理,各所室的实验室管理具体由实验室公共管理岗位人员由负责,并将其列入实验室公共管理岗位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在院系层面的组织架构上,形成了院系主管领导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实验室秘书实验室主任安全联络员及安全检查管理小组各间实验室责任人,从上到下形成一系列的安全管理体系。

4.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管理的热情

研究生作为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学习,对实验室的了解程度和呆在实验室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都超过了教师。由于教师们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对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很多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有很多研究生担当着协助教师管理实验室的重任。因此,充分调动起研究生参与管理的热情,行使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职责,是确保实验室安全不可忽视的一股重要力量。

5.实行负责制

根据“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采用分级负责制,实行“学校院系或直属单位研究所直接使用人”的三级责任体系,落实每位实验用房使用者是本房间的直接安全责任人。

三、健全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

实验室安全管理形势依然严峻,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这些事故反映出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缺陷,相关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完善。针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切实推行奖惩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管理,有效减少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师生员工提高安全意识,这是责任所在,但长期以来,高校对师生员工的安全、环保、健康方面的教育培训非常薄弱,目前虽有所重视,可相对于一个学校安全理念的传播、安保文化的传承还仅仅是一个起步。也只有师生员工的意识提高了,在师生中形成了从身边做起,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的理念,把校园安全当作一种文化,学校才有可能向一个更高的目标迈进。

重视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保证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长期以来,教职工只注重教改、论文、项目等成果的现象非常普遍,忽视甚至是轻视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和投入。安全意识的培养,首先是要增强教职工的安全意识,通过各种途径、方式向教职工宣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这样才能培育出具有高度安全意识的学生。

高校可把“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教育”设为全校的公共必修课,由于不同学科的实验室有自己安全管理的特性、内容和要求,理工科院系可结合学科、专业的要求增设实验室安全专业必修课,且可以通过教学内容、学时数、学分等的调整来控制不同学科之间之间涉及实验室安全的差异,不搞一刀切。

2.健全考核体系,推行奖惩制度

在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队伍体系的同时,高校应把安保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干部、教职工、学生的年度考核内容,与教职工的岗位聘任、晋职晋级、干部任用、评优评奖挂钩,与学生的评优评奖、学位、毕业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制”。

白做是谁都不愿意的,或者说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工作岗位谁都不会用心去做,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考核体系,很多人或很多时候就会去消极地应付。只要有一个健全的考核体系、合理的激励机制、切实推行奖惩制度,自然而然,师生员工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安保工作中来。

总之,实验室安全工作与学校的教学、科研紧密相连,与学校的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每位师生员工应该共同合作,创造一个安全愉快的教学、科研和学习的环境。管理的目的是为学校的教学和研究提供坚强的后盾,所以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安全管理领导队伍,成立一个叫得应、靠得住的安全管理团队,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后备力量,才是高校安保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参考文献

[1]阮俊,金海萍,李五一,冯建跃.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2-174

[2]李五一主编.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概论[m].浙江摄影出版社:9

[3]周黎,谷大丰,李五一.高校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75-178

[4]田今朝.研究生在生物学实验安全工作中的作用及其实现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2008,(8):58-59

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9

1.有利于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在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科学管理已经成为我国化工企业的重要管理模式,而安全管理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行业加强安全管理,能够使化工行业的科学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能够培养和提升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特别是通过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能够使安全管理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对于促进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有利于提升化工企业竞争能力管理出效益,管理出生产力。对于化工行业来说,安全管理更是防控风险、降低成本、提升效益的重要战略性举措。由于化工行业的特殊性,一旦企业出现安全生产事故,就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严重的会使企业濒临破产边缘。化工行业只有加强安全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始终在安全的环境下运行,才能保证企业始终控制好风险成本,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化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确保企业经济效益。

3.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防范和控制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由于化工行业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果不能抓好安全生产,就极有可能对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造成威胁,进而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化工行业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不仅是顺应现代生产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化工行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1.强化安全管理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化工行业要想更好的加强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理念。化工企业决策层、领导层和管理层必须正确处理好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风险控制的关系,从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重视安全管理工作;化工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提升安全管理部门的地位,配强配齐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最大限度的提升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组织基础和人力资源基础,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广大员工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提升安全生产的执行力。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化工行业在加强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将企业安全事故关进制度的“笼子”。要从化工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修改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规范、安全操作流程等一系列制度体系,为广大员工开展安全生产创造有利条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加强与各级各类院校的合作,共同建立安全生产培训基地,有条件的企业应当建立自己的安全生产培训基地,通过对员工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操作、职业道建设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确保安全管理成效。

3.加强安全管理监督化工行业要把安全管理监督纳入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安全管理落到实处。要建立安全管理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人员以及不同岗位的生产工人,都要建立安全管理目标责任制,使安全管理有人抓、有人负责、有人落实;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因管理不到位、执行不到位、操作不到位造成的安全生产事故,哪怕是很小的事故,都必须对责任人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要给予经济、行政甚至法律制裁。

三、结束语

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安全检查;隐患整改;政策落实;安全生产

abstract:thisarticlethroughthesystemanalysisandresearchprojectmanagementofsafetyinspectionworkproblemsandtheinsufficiency,highlightedtheaccidenthiddentroubleandrectificationandpolicyimplementation,andputsforwardtheimportanceofsafetymanagementinthefuturefocuswillshifttosafetyinspectionforthis,hiddendangerofaccidentcorrectiveasthekeylinkmanagementmode,inordertocarryoutthe"safeproduction,preventionfirst,comprehensivemanagement"targetaddnewidea.

Keywords:securitycheck;Hiddendangersrectification;policyimplementation;Safetyproduction

中图分类号:R782.0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前言

在辞海里,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即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而安全生产就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生产旨在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我国历来就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安全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为国家建设和国民生产和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逐步发展,逐步与国际接轨,同时,其安全生产理念也深入人心,并发生了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质的转变。

笔者多年来在生产一线做技术和安全管理工作,也是我国安全生产各项政策、方针的执行者和见证人,并在项目安全管理中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和锻炼,深刻体会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项目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中,大到国家的方针、政策,小到部门规章制度,均对安全生产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安全生产检查和整改落实才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关键点,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难点、致命点。在今后的安全生产中,我们均应以国家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为依托,创造性、开拓性的发扬安全管理理念,深入完善安全检查制度,最终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

1安全生产现况

1.1我国安全生产现况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安全生产形势,全社会确实在安全生产观念和认识上有较大的强化和转变,安全生产理论研究有了初步发展,安全生产科学技术取得较大进步,安全生产法规体系初步建立,安全管理体制基本形成,安全文化建设不断发展。但安全事故总体形势严峻,重特大事故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高危行业重特大事故及公共火灾问题突出(据罗云,2005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重大事故突发的现象是在全社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情况下发生的。这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下问题:是全社会对安全生产问题认识不够?还是政府决策者、经营者,以及从业人员中的部份人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是事故的症节或原因认识不清?还是采取的安全生产措施不力?

【第一作者】:朱随洲(1979-),男,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地质勘查和项目管理工作,。

是现场(微观)、局部(行业或企业)的原因为主?还是具有社会环境、经营体制等宏观、全局性的根源为主?我本人的认为,相对重要的问题是上述三种角度的后者(据罗云,2005年)。总之,我国安全生产在宏观上表现是良性的、科学的。

1.2项目级安全状况

现阶段,依据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各生产单位均建立健全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统一协调、管理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以及相关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传达、落实工作。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我们均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了不同层次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了项目管理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建立了项目安全检查制度;制定了本单位、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目标;制定了事故隐患整改措施;制定了事故上报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了危险源辨识和治理措施制度;制定了安全教育制度、班前安全活动制度;制定了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不定期开展预案的演练活动等,并有部分单位建立了自己的安全生产网络管理制度和管理平台,使安全生产理念深入人心,并有效地、科学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上述各项安全工作各单位均按照法律法规均严格落实,但笔者认为其安全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无深层次、新高度的东西。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安全管理思路和模式,以及将安全检查制度落实到实处,是今后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点、难点。

1.3安全检查工作

项目安全检查分为院级、分院级、项目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检查管理体制,其重点应是项目级(班组级)安全生产检查。三级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在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在各级安全检查工作中,在某种程度上,各级机构均有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检查表制度,对项目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问题一一列举,逐条对比检查,这也是现阶段一项用的较多的安全检查模式。而班组级安全检查始终贯穿于项目生产始末,均为日常安全检查,与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在班组级安全检查中,对检查出的问题均要求整改和完善。

在各级安全检查中,由于对项目安全现况的认识不统一、不一致,致使项目安全检查工作实行一刀切,不能有效的因地制宜、科学的提出建设性意见,或所提意见对项目安全生产无实际意义。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安全生产中应深入实地,科学调研,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举措,为项目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而在安全检查中,应听取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和看法,根据科学严谨的分析和研究后,各级安全管理机构应根据实际做出科学评判,给予合理化建议。

2项目级安全检查

2.1“三级”安全检查,重在班组检查

“三级”安全检查分为院级、分院级、项目级(班组级)三级安全检查管理体制,其重点应是项目级(班组级)安全生产检查。由于班组级安全检查是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单元,也是安全检查工作落实的着力点,因此该环节的安全检查制度的建立健全是在安全检查制度落实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班组安全检查中,应对职工安全教育、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电力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班组安全活动等日常巡查均应做到及时、有效。在设备的操作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管理是重点,对设备除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操作外,还要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和防护,以及破损设备的更换和维护保养问题,对人员的安全管理,主要体现在设备操作技术的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日常劳动保护的个体防护等。因此,班组是生产的基本单元,也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着力点,安全管理工作重点应是班组级安全管理,同时,安全检查的重点也应放在班组级。

2.2奖罚并重,旨在引起重视

传统意义上,奖惩是奖励和惩罚的总称,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有效杠杆,是激励行为人的起码并必须实施的一种有效手段(据百度文库)。而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所采取的奖惩制度,是对违反了安全生产制度,对他人、公共财产构成了不安全的因素,甚至危及到人员的生命安全,是一种事前有效的制止预防制度,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安全生产,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对违反了安全生产制度的个人或单位均应给予一定的行政、经济处罚,以达到以儆效尤的作用。而对于在安全生产中表现优秀的个人和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让安全管理理念深入人心,使得每个行为人均深知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安全生产管理的必要性。笔者在多年的项目安全管理工作中,深刻认识到,在项目级安全管理中,应奖励和惩罚并重,在安全管理中做到“三铁”(铁手腕、铁心肠、铁面孔),才能有效制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2.3安全生产,提高自我意识

实现安全生产,最终的受益者就是生产者本人。在实际生产中,生产者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受益者,又是行为人。因此只有让生产参与者提高了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后,才是有效决绝安全事故的发生。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他们要严格操作机器设备,熟练掌握技术技能,更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做到有效保护自我。因此,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提高自我安全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3整改、政策落实

3.1隐患整改,严把关口

安全检查是安全工作的一个环节,而隐患整改是安全检查工作的延续和升华。在安全检查时,我们检查出问题,找到事故隐患,只有有效消除了这些隐患,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因此,隐患整改也是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笔者在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在生产一线坚持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既对经安全检查确定为事故隐患后,就要组织相关人员必须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结果和意见反馈给上级和隐患班组,能很有效地起到了事故预防作用。在日常检查工作中,针对事故隐患分级对待,对重要隐患采取果断措施,立即停止施工,进行整改;而对于一般隐患,在不影响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可放宽条件,但要求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以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关乎人命。因此,对于查找出的事故隐患应高度重视,严把关口,及时消除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3.2因地制宜,适时安全

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做到因地制宜,适时安全。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应该有不同的安全管理模式,不能一味教条化、程式化。在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中,要做到因地制宜、适时安全,就必须有效的掌握安全管理的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研究项目中可能存在的事故隐患,制定出符合自身的安全检查制度和隐患整改制度,做到更有效的实施安全生产。笔者在多年的生产实际中,曾多次遇到此类情况。因此,在今后的安全生产中,我们要分情况、分时间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正确区分不同季节、不同地域安全事故隐患的类型,并有效的落实整改措施,实现最终的安全生产。

4结论及建议

4.1结论

1、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是有效杜绝施工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其意义非凡。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我们应该加强“三级”安全检查制度的建设,落实事故整改措施,以期在制度和法理上均取得有效的成效,最终实现安全生产。

2、在生产实际中,适当的奖惩对生产行为人能起到警示作用,其最终目标是提高生产者安全生产意识,做到“人人为安全,安全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3、执行安全检查制度,旨在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在安全检查制度的核心就是整改落实。只有查找出问题,通过整改,解决了实际存在的安全问题,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4.2建议

1、在项目安全管理过程中,要落实好检查制度的建设,并要严格落实隐患整改工作,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