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开发具体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10:06

市场开发具体措施篇1

做业务的时间长了,也就变得“狡猾”了,开始逐件的摸索出一些规律,开始学会如何迎接领导对市场的走访视察,开始学会如何利用领导视察市场的契机争取更大的销售政策,开始学会向领导展现更加全面的市场现状——诉苦与成绩展示。

我们要做到利用充分的市场准备工作来迎接领导的检查,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领导视察市场的本意与目的,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笔者通过多年的市场工作经验以及个人自我剖析认为领导视察市场的主要目的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1、例行走访,了解市场现状,发现市场问题与机会;

2、检查市场工作落实状况,督查业务人员的市场运作状况;

3、陪同领导走访,向领导展示辖区市场状况及个人工作业绩。

鉴于领导视察市场工作的不同目的,我们需要做出以下市场准备工作:

一、市场基础资料的准备:

无论领导出于哪一种市场目的,这一项准备工作都必不可少,因为领导随时都可能向你问及这些问题,如果一问三不知或者答非所问的话,你恐怕就将面临被降级或者离岗的处罚。根据笔者多年的市场视察与被视察的工作经验,认为具体市场基础资料准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概况:包括人口数量、经济结构、消费水平、消费习惯;

2、本品销售状况:包括历史及当前市场的主要运作措施、销量对比、产品总销量及各辖区销售状况、产品总销量及各品项销售状况;

3、主竞品销售状况:包括辖区主要竞争品牌、主要运作措施、整体市场容量及主竞品所占市场份额以及主竞品各主要单品与本品的销售对比;

4、区域市场Swot分析:主要通过对市场主要状况的总结与对比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当前市场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威胁。

二、有关当前市场工作开展状况汇报资料的准备:

重点是准备当前市场开展的几项市场运作措施的实施状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市场上具体开展的几项销售工作;

2、销售工作的执行状况、效果及阶段性销售总结;

3、竞品对我们当前市场具体运作措施的反应及市场跟进状况;

4、当前市场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阻力与压力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市场运作经验的总结以及不足之处检讨的准备:

总结市场经验与不足,最重要的是要让好的经验成为市场运作模式可以得到很好的传播,不足的地方成为教训对他人做出警戒。具体的市场经验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运作模式针对当前市场运作状况可行性的总结;

2、具体市场运作方法实效性的总结;

3、具体运作措施可行性的总结;

4、有效市场管理经验的总结,包括客户管理、人员管理、渠道管理、价格管理、费用管理等几个方面。

市场不足之处的检讨主要包括:市场运作过程中出现的市场问题以及由于经验不足在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欠缺之处;同时要能够对这些不足与欠缺之处提出改进性意见与建议。

四、市场必要的包装与形象提升:

领导都希望看到市场好的一个方面,即便市场视察的主要目的是发现市场问题。所以我们在维持市场现状、让领导能够比较真实的了解市场现状的前提下,同样需要对以市场优势的进一步烘托以及市场严重不足之处的一些必要的掩饰,以达到争取更大销售政策获取领导支持与认可的目的。

五、必要市场运作方案的准备与提交:

市场开发具体措施篇2

指在全市境内造成重大人身伤亡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本措施所称重大平安事故。

1.一次死亡39人的事故;

2.一次死亡12人同时重伤10人以上的事故;

3.一次造成重大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国家对重大平安事故规范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指在全市境内造成特大人身伤亡或特大经济损失的事故,本措施所称特大平安事故。具体规范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由市政府有关部门配合实施抢险救灾工作。本措施重点针对道路交通、水上交通、火灾、矿山、工程建设、民用爆炸物品和化学危险品、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急性中毒事故。其它事故依照相关部门的规定及措施。

二、应急处置原则及有关要求

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的不同于正常工作的紧急防灾和抢险行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重特大平安事故应急处置是为了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建立责任明确、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做到一旦发生重特大平安事故,能控制得注处置得好,事故现场得到维护,事故调查得以顺利进行,并防止引发其它。

㈠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并随时将事故抢险情况报省政府。

㈡交通、供水、供电等公用设施管理部门应当尽快恢复被损坏的道路、水、电、通信等有关设施。

㈢公安部门应当加强事故现场的平安捍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工作。维护社会治安,对肇事者等有关人员应采取监控措施,防止逃匿。

㈣卫生部门应当立即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医药部门应当及时提供救护所需药品。其他相关部门应做好抢救配合工作。

㈤经贸委、交通运输部门应当保证抢险、救灾物资供应和运输。

㈥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紧急调用的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

㈦事故发生初期。防止事故的扩大。

三、重特大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㈠重特大事故应急抢险救灾工作实行政府领导。

㈡重特大事故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总指挥由市长或常务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分管副秘书长、平安生产监管、公安、经贸委、交通、卫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以及驻市部队、武警、公安消防的负责人组成。总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该局局长兼任。

㈢重特大事故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设四个分部。分管副秘书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任副指挥长,有关部门为责任单位。

1.警戒捍卫指挥部。

2.医疗救护指挥部。

3.物资供应指挥部。

4.善后处置指挥部。

5.有关责任单位的具体分工如下:

道路交通、火灾和民用爆炸物品等事故由市公安局负责;

水上交通事故由市交通局负责;

矿山和危险化学品等工业企业生产平安事故由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

建筑质量平安和施工平安事故由市建设局负责;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天然气管道)和特种设备事故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

急性中毒事故由市卫生局负责;

其它事故如民航、铁路等分别由主管部门或市政府指定部门负责。

四、重特大事故应急抢险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的职责

㈠组织有关部门依照应急措施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

㈡根据事故发生实际情况。并对应急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㈢根据措施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

㈣在本行政区域内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事故后应及时归还或给予补偿。

㈤根据事故灾害情况。组织人员撤离危险区域和疏散物资。

㈥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㈦做好稳定社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㈧适时公告。

㈨处置指挥部日常事务。

五、重特大事故演讲和现场保护

㈠通讯联络。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值班电话:市政府办公室值班电话:

㈡事故报告。重特大事故发生后。

1.立即将所发生的情况如实演讲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

2.在事发后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

3.事故演讲应包括以下内容:

⑴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类别;

⑵事故单位的行业类型、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⑶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⑷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⑸事故抢救处置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⑹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⑺事故的演讲单位、签发人和演讲时间。

㈢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人接到重特大事故演讲后。组织事故抢救,同时演讲分管市长,并根据情况提出有关建议和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和事故调查处理。

㈣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并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需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并妥善保管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等。

六、应急处置措施

㈠道路交通事故。

1.及时出警、快速处置交通事故现常交警部门接到交通事故报警后。认真做好事故现场的勘察处置和现场保护、交通指挥疏导工作。

2.建立完善的交通事故处置机制。与医疗、消防等部门和具有大型起重设备的企业组成快速联动机制。

3.对于道路由于水毁、塌陷、滑坡等造成的险情。立即通知公路养护部门尽快抢修,确保平安。

4.具体应急措施由市公安局负责制定。

㈡水上交通事故。

1.根据市水域港点及船舶分布的情况。较短的时间内赶到事发水域,及时参与救助,减少伤亡和损失。

2.市地方海事局及其在各地设置的地方海事处接到事故演讲后。开赴事故发生水域参与救助。分为四组:第一组,转运事故现场人员;第二组,向下游搜救落水人员;第三组,接应遇险人员上岸,协助医护救助伤者;第四组,维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秩序,固定事故船舶(水上设施)处置其它意外事故。

3.协同有关部门。及时清理事故现场碍航物体,疏通航道,恢复水上交通,确保其它船舶航行平安。

4.具体应急措施由市交通局负责制定。

㈢火灾事故。

1.消防部门接警后。根据不同类型火灾,正确选择进攻路线,控制火势蔓延,防止事态扩大。

2.组织人员从平安通道疏散群众和搬运贵重物资。有爆炸和有毒气体泄漏的场所。

3.与医疗救护、公安、交警等部门配合。确保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4.具体应急措施由市公安局负责制定。

㈣非煤矿山事故。

1.事故发生后。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组织实施抢救工作。

⑴坍塌、冒顶事故。迅速制定营救方案。设法向塌方被堵区域输送空气、水、食品,并建立通讯联络系统;

⑵透水事故。应请专业人员准确判定透水原因及地点、涌水量等。并加强通风和恢复通讯联络;

⑶中毒窒息事故。迅速调动市矿山救护队或临近大型矿山救护队紧急救助抢险。调集风机、风筒等救灾物资排除有害气体。

抢救伤员和做好灾区的防疫工作。调集医疗救护队伍。

做好事故区域警戒,组织警力。维护矿区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富平安。

4.具体应急措施由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

㈤危险化学品事故。

1.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并按下列规定,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⑴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

⑵迅速控制危害源。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险化学品性质及危害程度;

⑶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产生的危害。

⑷对危险化学品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监测、处置。

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必需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3.具体应急措施由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

㈥煤矿事故。

1.煤矿企业发生事故后。市矿山救护队立即赶赴现场,根据不同类型的事故组织实施抢救工作。

⑴煤矿企业发生事故后。救护队应立即根据灾害类型,带好装备紧急出动救护;

⑵救护队应根据服务矿井主要灾害类型制定的预处置方案和《煤矿平安规程》规定进行救护;

⑶救护队因灾情情况靠自身力量无法控制和执行救护任务时。

2.调集医疗救护队伍。

3.组织警力。维护矿区社会治安,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富平安。

4.具体应急措施由市平安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制定。

㈦建筑质量平安和施工平安事故。

1.事故发生后。开展抢险工作。

2.制定抢险措施。搜寻遇难和幸存人员。

3.协助医疗救护人员做好受伤人员的抢救工作。

4.具体应急措施由市建设局负责制定。

㈧民用爆炸物品事故。

1.接警后。查明爆炸物品的种类和数量。

2.组织力量并采取有效措施处置尚未爆炸的危险物品和疏散人员。

3.搜寻证据追查或监控有关嫌疑人员。

4.具体应急措施由市公安局负责制定。

㈨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和特种设备事故。

1.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接到事故演讲后。实施抢险。

2.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事故应采取有效措施。并设立警戒区域,疏散人员。

3.特种设备事故应视不同情况。

4.具体应急措施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制定。

㈩急性中毒事故。

1.卫生部门接到急性中毒演讲后。迅速组织急救人员开展抢救工作。

2.具体应急措施由市卫生局负责制定。

(十一)其它事故依照相关部门的措施。

七、其它事项

㈠本措施是作为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置。

市场开发具体措施篇3

【关键词】世界主要国家;全球金融危机;举措

一、美国

(一)美国财政部(USDt)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美国财政部出台了一系列应对危机的财政政策和举措。截至2009年10月底,已使用7858亿美元,占总额的41.6%。其中,救助金融机构财政资金已使用了49.8%。主要政策措施如下:

第一,大量注入资本金。美国联邦财政部于2008年10月实施了高达2500亿美元的金融业注资计划,其中收购美国花旗银行、美洲银行等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股份花费1250亿美元。当美国花旗银行、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股票面临大幅下跌时,政府直接购买其股份。目前,美国财政部持有“两房”股票各79.9%、持有花旗银行股份36%。

第二,购置不良资产。2009年3月,美国财政部推出公私合作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计划。计划购买5000亿~10000亿美元的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用于清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中的遗留贷款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借此改善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

第三,增加税式支出预算。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刺激美国经济,财政部推出多项减税政策,主要是通过降低税率的方式来减轻居民和企业的税收负担。2008年2月,布什政府实施了总额约为1680亿美元的大幅退税方案。同年10月,布什政府批准的经济稳定紧急法案中面向企业和中等收入家庭的个人所得税减税总额约为1100亿美元。

(二)美联储(FeD)

随着次贷风险加速暴露和违约率的上升,危机直接冲击了发放次级贷款以及持有次贷债券的对冲基金、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这使得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发生了剧烈波动。金融市场信心严重受挫,大量投资者抛出高风险债券,转向低风险国债市场避险。这导致了债市和股市资金供应紧张,次级债券市场更是惨不忍睹。

这一时期,美联储悉数使用了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此外还运用非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对金融市场进行了全面干预。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市场流动性。2007年整个8月份,美联储频繁使用了公开市场操作,注入和回收流动性。除通常采用的隔夜回购交易外,还多次使用14日回购交易等满足市场持续流动性需求。2007年9月到2008年12月,美联储先后十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其在0到0.25%的低位。此外,美联储于2007年8月17日决定下调贴现率0.5个百分点,从6.25%降至5.75%,并将贴现期限由通常的隔夜暂时延长到30天,还可根据需要展期。至2008年8月30日已经先后十余次降低贴现率,贴现贷款余额大幅上升,为银行业提供了大量流动性支持。

美联储除了常用的三大传统政策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和存款贮备金率)外,还启动了“信贷与流动性计划”(CreditandLiquidityprograms)。美联储货币政策工具创新主要分五类:第一类是针对存款机构的工具创新:包括期限拍卖工具(taF)、不良资产救济计划(tapp)、定期贴现措施(tDwp);第二类是针对交易商的工具创新,包括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定期证券贷款工具(tSLF);第三类是针对货币市场的工具创新,包括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工具(amLF)、货币市场投资基金便利(nmiFF)等;第四类是针对向借款人和投资者提供的流动性,包括投资者融资便利工具(mmiF)、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定期资产抵押证券贷款工具(taLF)等。这些金融创新工具旨在延长贴现贷款的期限、扩大贴现贷款的对象范围和抵押品范围,降低金融机构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

(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

鉴于股票市场的不稳定状况,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了严禁卖空交易的禁令。卖空(Shorting)是市场上的一种投机行为,是指交易者卖出自身当时并不实际拥有的股票,具体来说就是投资人从券商手里借入看跌的股票并抢先卖出,等股价降低是再买回股票还给券商,利用差价来谋利。在股票市场动荡期间,证券交易所暂停卖空交易,可以防止股票市场剧烈波动,保护投资者。暂停卖空交易是稳定股市的重要措施之一。2008年7月15日,在房利美和雷曼等大型金融股连续大跌的背景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紧急推出限制“裸卖空”的禁令,要求杜绝对19家主要金融机构股票的卖空。9月19日,进一步将限制卖空的金融机构股票扩展到799只金融股;美国政府将此禁令的时效期定于2009年7月l日。2009年4月初,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拟再推限制卖空措施,甚至欲将此临时性的措施长期化。SeC宣称,如果需要,将延长禁令的时限,甚至不排除扩大禁令的实施范围。

二、欧盟

(一)欧盟从各自为政到协同

危机初始阶段,欧盟各成员国根据自身情况采取应对措施,各国的救市行动缺乏整体协调,由此造成的“溢出效应”,既削弱了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又破坏了欧盟作为经济一体化最高形式代表的形象。在各方利益的驱动下,欧盟各国走向协调。2008年10月7日,欧盟27国财长会议指出,欧盟将协调各国的金融救市举措。而后,欧元区国家在巴黎通过并发表了著名的《欧洲协调行动说明》,并就联合应对危机达成共识。2008年10月16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首脑会议,欧盟联合出招应对金融危机。呼吁全面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从而结束了在欧盟层面缺乏整体协调的局面。欧盟层面的主要措施,是对濒临破产的银行实行国有化,并对银行间的借贷提供政府担保。具体地说,一方面政府以购买优先股的方式向金融机构直接注资,另一方面由各国政府为金融机构新发行的中期债务提供担保。目前已有多个成员国根据这份行动计划出台了本国的大规模救市方案,出资总额接近2万亿欧元,相当于美国7000亿美元救市基金的4倍。由于金融危机的全球化,欧盟领导人认为必须从全球层面入手才能避免危机重演。为此与会领导人一致呼吁在今年年底前举行世界峰会,即“八国集团”加上中国、印度等主要新兴国家参加的首脑会议。欧盟各成员国共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赋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全球层面的监管作用,以推动建立一个全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在“透明、团结、责任、一体化与世界治理”等原则基础上的国际金融新秩序。2008年11月7日欧盟召开特别峰会,针对当月15日在华盛顿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提前统一了立场。20国集团就这一问题也最终达成共识:同意确保在本国推行强有力的监管系统,并建立更加具有一致性和系统性的跨国合作,创立全球金融系统所需的、通过国际社会一致认可的高标准监管框架。

(二)为实体经济解困的措施

面对严峻的产业发展形势,欧盟委员会、理事会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应对措施,并于2008年10月底提出四点框架性意见。欧洲中央银行积极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应对此次金融危机,主要手段:降低基准利率、扩大货币供应量、购买债券以及担保资产。为提升欧元区经济增长的动力,缓解资金紧张和通胀的压力,欧洲央行连续降低基准利率,已将基准利率从2008年上半年的4.25%降为2009年5月的1.00%。石油、初级商品和部分原材料价格的显著回落也为欧盟各国降低利率和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政府补贴方面,规定允许欧盟成员国为陷入困境的企业提供有条件的帮助,特别是通过欧洲投资银行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融资压力。2008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期间,27国领导人就欧盟委员会提出的经济刺激计划、气候变化和能源政策一揽子协议以及《里斯本条约》等进行了磋商,并最终就这三大焦点问题达成一致。在经济刺激计划问题上,各国领导人一致表示支持11月底欧委会提出的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各成员国将根据本国国情尽快在此计划框架内制定具体措施,敦促银行和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政府为其提供的便利开展借贷、调低利息、削减融资成本,以应对当前的经济危机。

(三)关注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监管

欧盟呼吁改革现行的全球金融体系,并提出四点原则:第一,任何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领域都必须受到适当而充分的监管或监控;第二,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强化问责机制,主张通过一个更加全面的信息系统来确保金融交易透明,彻底改变助长冒险行为的安排;第三,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必须能够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预警系统,以避免危机重演;第四,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和资金规模,使其在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三、日本

(一)宽松的货币政策

2008年10月日本银行宣布将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从0.5%下调至0.3%,基准贷款利率从0.75%降至0.5%。12月银行间无担保隔夜拆借利率再次下调至0.1%,基准贷款利率降至0.3%。日本央行政策委员在2009年2月19日的会议上一致投票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在0.1%不变,和市场预期一致从2008年12月末至2012年3月末决算期,对银行自有资本比率实施部分弹性化措施。若存款性金融机构适用于国内基准,其有价证券评估损失不反映在自有资本中;适用于国际统一基准,对其持有的无信用风险的债券评估损失不计人自有资本。

日本银行在面临市场流动性枯竭时,积极采取各种方式以维持金融市场稳定。其一是提供美元流动性供给。日本银行于2008年9月协调欧洲5家银行与美联储签署货币交换协议。同年10月,日本银行继续扩大美元资金供给,启动美元无限额供给。其二是改善日元流动性。日本银行公开市场操作连续对短期金融市场实施大规模流动性供给,增加国债品种,对商业银行在央行经常账户的超额部分实行临时付息(0.1%)措施,通过竞标方式购买银行持有长期国债,扩大国债回购操作可接受的抵押品范围。其三,稳定国内股票市场。从2009年2月中旬至2010年4月底斥资1万亿日元购买商业银行股票。买入对象将是评级在“BBB-”以上的商业银行股票,满足其购买条件的银行包括日本8大商业银行及24家地方银行。此前,日本政府曾决定将买进20万亿日元的银行股票。其中每家金融机构上限为2500亿日元,上市股票评级在BBB以上。其四,向金融机构提供次级货款。2009年3月日本银行决定为以开展国际业务、符合国际资本标准的大型银行提供总额1万亿日元(约合107亿美元)次级贷款,帮助改善资本充足率,同时延长放款计划,以避免信贷短缺导致衰退恶化。

(二)扩张性财政政策

第一,刺激消费。2009年3月4日,日本国会众议院就与发放现金刺激消费相关的补充预算案重新投票,以三分之二多数赞成票强行通过2万亿日元刺激消费方案。日本首相麻生太郎经济复苏计划中一项核心内容就是向本国民众发放现金以刺激消费、提振经济。现金发放方案总额2万亿日元(约合204亿美元),主张向每名日本公民一次性发放1.2万日元(120美元)现金,并向其中年龄不高于18岁和不低于65岁的人额外发放8000日元(80美元)现金,以期快速刺激消费。

第二,扩大财政支出措施,主要由增加对民生方面的财政补贴和增大重点领域的财政投资构成。日本推出超万亿美元新救市计划,如增加家计、就业保险、医疗与健康保健费用等财政补贴,加大对教育和节能领域等先端技术研发、再就业促进事业以及发挥地方潜力的各项事业的重点投入。2009年2月15日,日本政府决定将出台大规模新经济刺激计划,总额预计超过100万亿日元(约合1万亿美元)。新计划将大幅度增加公共事业投入,修建、扩建机场、港口和高速公路,包括提前实施新干线和羽田机场扩建计划等。

第三,在短期内实施大规模减税措施,主要采取减免税、降低税率、加速折旧、税收抵免方式。如在2~3年内,对购买环保车的消费者减免汽车购置税、汽车重量税,允许企业购买的节能设备在两年内全额加速折旧;在2009年4月1日~2011年3月31日的两年内,对中小法人按照18%的减轻税率(原税率为22%)征收法人税。特别是在“低碳革命”领域,日本增加财政补贴,扩大财政资金投入,实施减税。由此说明,日本已开始推进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经济的发展。

第四,动用5000亿日元外储帮助企业发展。日本财务省于2008年拿出5000亿日元(合51亿美元)外汇储备,借给日本国际协力银行(JBiC),该行将提供资金,满足企业在本年结束前的海外融资需求。据了解,该计划的主要受益者是有海外业务的企业,包括大品牌的出口商。

参考文献

[1]张锐.美国金融危机大救援[J].中国证券期货,2008(10).

[2]张晓朴.美国金融危机的救助措施与启示[J].银行家,2009(5).

[3]叶辅靖.美国金融危机的拯救行动及美国经济地位走势[J].宏观经济研究,2008(11).

[4]沈伟基.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措施及镜鉴[J].云南社会科学,2011(2).

[5]丁纯.欧盟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举措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9(11).

[6]钱小平.综述:欧洲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J].欧洲研究,2009(1).

[7]吴弦.金融风暴与欧盟的应对行动协调――内在动因与主要举措述析[J].欧洲研究,2009(1).

[8]刘瑞.金融危机与日本的金融对策:影响、措施、效果及问题[J].经济学动态,2009(6).

[9]张磊.国际金融危机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启示[J].日本研究,2010(1).

[10]肖永龙.金融危机成因与中国的应对举措[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

[11]毛文婷.金融危机下中国政府的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9).

[12]姜爱林.部分国家应对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J].现代经济探讨,2009(6)

市场开发具体措施篇4

论文关键词中国经济周期宏观调控灵活性

经济周期实质上反映的是一国的经济体系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对其均衡状态偏离与调整的过程。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发展方式一直都是不断变化的;经济在沿着其总体发展趋势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经济活动的上下波动,表现出周期性的特点。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经济有时发展地很繁荣,有时又会出现低迷现象,经济在其总体发展趋势中,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的特征。

一、经济周期的简要解释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此后经济学家们开始注重对经济周期这一问题的研究,他们给经济周期下了此定义:“经济活动水平的一种波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扩张。这类周期随着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从经济学家们的描述中,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经济周期:经济活动繁荣与萧条的交替出现并不断重复的现象就是经济周期。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周期运行阶段与历次宏观调控措施回顾

关于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存在着争议。一般根据经济增长率的“谷—谷”划分法,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运行的阶段划分为:1978-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0年、1991-1999年、2000-2009年、2010-至今。

(一)1978-1981年间的经济波动与宏观调控措施

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宏观经济运行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经济运行速度猛增、财政赤字较为严重、外贸赤字出现及外汇储备接近于零,此即第一轮经济过热。

针对以上问题,政府主要采取了以下调控措施:搞好整体平衡;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的关系;抽紧银根,大力减少货币投放和各项贷款;加强物价管理,严格控制物价上涨。

(二)1982-1986年间的经济波动与宏观调控措施

经过1982-198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投资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能源、交通、通信和各种原材料的供应出现短缺和价格的快速上涨。因而,1982-1986年宏观调控面对的形势是宏观经济出现了过热现象。针对这一时期的经济情况,政府采取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措施: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控制银行借贷规模、控制自筹投资、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管理等;同时,政府还采取了管理和监督检查物价、对信贷进行全面检查等措施。这一时期,中国人民银行开始行使央行职能。

(三)1987-1990年间的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措施

1987年为上个经济周期的恢复期。1988年我国实行的价格改革引起了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抢购热潮。伴随抢购风潮的是银行存款挤兑风潮,从1988年9月到1991年年底,我国进行了为时三年的“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调控主要集中在1988年和1989年,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主要是:加强调控物价;加强控制信贷规模,提高银行存款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缩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

(四)1991-1999年间的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措施

1991年中国经济增长走出低谷后,我国经济开始迅速启动起来,步入高速增长时期。从1993年开始,我国经济开始出现经济过热现象,金融秩序混乱。

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政府注意到信贷和投资过快扩张这一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1992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进行宏观调控的通知》,提出了有关调控措施。1993年6月,国务院提出了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央行于1993年5月、7月分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1993年12月,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商业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分离的金融组织体系。自1994年开始,财政出现赤字后向银行透支不再被允许;1995年1月、7月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1995年、1996年继续实行双紧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这次调控的最大特点是政府综合运用各项调控措施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推进,特别是通过充分运用利率政策调控经济取得了很好的调控效果。财政方面结合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强化了增值税、消费税的调控作用,通过发行国债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这一时期是政府配合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机制的形成阶段。

从1998年开始,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之国内供求关系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通货紧缩与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对此,宏观调控措施由适度从紧、稳中求进转向扩大内需、稳健的货币政策。

(五)2000-2009年间的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措施

2001年开始,我国经济周期进入上升阶段。到2003年,随着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全面复苏,我国经济走出了通货紧缩。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局部过热的迹象和一些不健康、不稳定的因素。为了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较快增长,国家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决策和安排。此次宏观调控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货币政策特别是公开市场操作在调控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呈现出过快增长的特点,一部分行业出现了投资过剩,经济出现局部过热,通货膨胀日渐加大。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政府于2004年年底将宏观调控措施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向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转变,以此避免投资和资产价格的过度攀升。

2006年,全球各类资产大幅度上涨,导致国内资产价格也随之上涨,流动性过剩成为我国经济的首要问题。此外,旺盛的消费需求也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埋下隐患。另外,由于持续扩大的贸易顺差和强劲的出口势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加强。2007年和2008年我国经济再次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因此,反通胀成为这一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同时,2007年在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于次年蔓延至全球范围,形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情况下,我国外部需求显著收缩,国内失业比例增加,加上全球通胀压力开始缓解,通缩风险同步增加,我国经济面临着刚刚“降温”又急需“升温”的境况。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可能面临的经济下行趋势与通货紧缩,2008年11月,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确定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货币政策由“从紧”到“适度宽松”,显示出在多种的调控目标面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变化更具有灵活性。

到2009年,我国各项经济数据全面下降,经济增长和世界经济一起下降,并且降至了近十年来的一个相对低点。但在积极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2009年下半年我国经济开始有所起色。而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在其带动下也开始了新一轮的增长。

三、宏观调控法的灵活性分析

“法律必须是稳定的,但不可一成不变。”美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法学家之一罗斯科·庞德的这则名言揭示出了这样一个真理:法律应当并且必须具有稳定性,但其稳定性是一种相对稳定性,而不是绝对的,法律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而是应该根据社会政治、经济、人们的价值取向等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唯有这样,法律才是有价值的法,才是“活”法,才是“良法”。笔者将此界定为法律的动态性,即法律的灵活性。经济法的灵活性在一国每轮经济周期发生之后表现得尤为明显,作为经济法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调控法,则更能充分体现经济法的这一灵活性。

(一)宏观调控法的灵活性界定

如前所述,宏观调控法的灵活性即:宏观调控法作为经济法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随着社会经济形势和市场的变化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此来实现国家对社会经济的干预的职能。

(二)宏观调控法的灵活性在经济周期中体现的特征

1.变动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次经济周期阶段发生的背景既有“市场失灵”问题,亦有市场虽处于正常状态,但市场经济形势却发生了变化。

就前一种情况而言,在我国市场经济出现缺陷时,国家当然要伸出“国家之手”,调整相关的宏观调控法规和政策,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使市场恢复正常和健康状态,此时,宏观调控法便相应地呈现出了变动的特征。

另外,“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国家针对每次经济周期产生的背景“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对策”对其进行干预,使市场恢复正常,这也体现出了宏观调控法的变动性的特征。

此外,即使市场处于正常状态,但这一时期的市场仍然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此时,国家不需也不应时时刻刻对某种具体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国家的宏观调控法应该以市场经济的需要为前提,若市场经济形势发生了改变,则国家的宏观调控法也应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宏观调控法又呈现出变动的特点。

2.扩张性和回复性

一方面,经济法是国家干预经济之法,是国家运用公权对私权的一种干预。政府权力如果不受制约,极易走向专制,从而就成为了破坏市场的“利维坦”。因此,作为经济法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宏观调控法律,其必然也具有潜在的扩张性的特征,这种扩张性会给市场经济秩序造成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在市场出现“失灵”现象,经济出现波动时,需要国家公权的扩张,对那些在市场经济形势正常时不应干预的经济关系进行干预,此时宏观调控法律应对经济周期的“扩张”是为弥补市场缺陷而“扩张”,是为了使经济波动趋向平稳和正常化。

对于所述第一方面的宏观调控法律的“扩张”一定要加以控制,使其回复到“原貌”。这时,宏观调控法就呈现出了回复性的特征。而对于上述第二方面的宏观调控法律的“扩张”,其实也并不是没有限制,也需要对其加强控制,这是因为国家干预也同样存在着“政府失灵”的风险。如果对国家干预不加以控制,任由政府无限制地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就会导致出现新的市场缺陷,使市场再度失灵”。所以,对第二方面的宏观调控法律的“扩张”也同样需要控制,使其回复到干预前的“原状”,因而从这个层面讲,宏观调控法呈现出了回复性的特点。

3.相对稳定性

虽然每一经济周期运行阶段所呈现的特点和暴露的问题不尽相同,与此相对应的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也不相同,但并不能就此否定宏观调控法的稳定性。宏观调控法在具有动态性特点的同时,也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站在长远的角度来看,宏观调控法具有动态性,但从细微处具体来看,正是一个个具体的相对稳定的宏观调控法律才促使宏观调控法持续、稳定地发展。

市场开发具体措施篇5

大多数人认为,从整体上看,新“国六条”与去年颁布的“国八条”内容相差不大。这主要是因为新“国六条”相对于老“国八条”来说,不是破旧立新,而是继续深化和强化。但是,如果我们足够细心,就不难发现,在这两者之间,其实还是存在差异的,这个差异,就体现在“量化”这个新特点上。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症结是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国六条”的第一条,就是针对这个结构性矛盾而言的,而且前所未有地提出了“量化”的解决措施: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各地都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

这种硬性规定的“具体比例”,在老“国八条”中是没有的,当时,只是提出了原则性的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显然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房价的涨跌,对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自然会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有时甚至会大到对立的程度。从经济利益角度看,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就是房地产市场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分配格局的重新调整。

出于自身的需要,地方政府自然希望本地房地产市场只涨不跌。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一些地方政府和房地产相关部门,或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或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或明或暗地对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抵制。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一年后,事实证明,“国八条”的许多政策措施在全国各地的贯彻执行存在着很不平衡的问题,在一些地方其实是打了水漂。

实践证明,凡是“国八条”贯彻落实得比较好的房地产热点城市,房价的涨幅没有不应声下降的,有些甚至是绝对房价也掉头向下了;而那些房价疯狂上涨的城市,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将“国八条”落实到位。不贯彻落实的原因,著名经济学者尹伯成教授说得很形象,“因为地方有自己的利益,其短期利益和宏观调控是相背的。用俗语来说,那叫‘老鼠来管谷仓’,怎么可能管得好?”

正因为如此,新“国六条”对老“国八条”没有否定和抛弃,相反继续作了强化和深化。

由于房地产市场地域性的特点,中央不可能面面俱到地提出全国“一刀切”的具体调控措施。调控房地产市场,必须有赖于各级地方政府根据本地房地产市场实际如供需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等,有创造性、有针对性地将中央“稳定房价”的精神落到实处。

从某种程度上说,去年“国八条”虽然做出了“问责”的规定,但其实并不真正存在着“问责”的基础。“国八条”最大的缺憾也在这里。

显然,新“国六条”从老“国八条”的前车之鉴中,汲取了经验教训:各地都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这个“具体比例”的提出,就是对各地方政府和房地产相关部门调控工作的具体“量化”。

明确了这个“新建住房结构”的“具体比例”,也就是构筑了“问责”的基础。也只有构筑了这个“问责”的基础,“问责”才有真正实施的基础。

可以说,去年3月26日“国八条”规定的“问责利剑”,现在已经悄然举起!也唯有举起“问责利剑”,“国六条”才可能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摘自2006年5月22日人民网)

相关链接

房地产调控的六条措施

5月17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会议提出了进一步要采取的六条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切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重点发展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各地都要制定和实施住房建设规划,对新建住房结构提出具体比例要求。

(二)进一步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严格执行住房开发、销售有关政策,完善住房转让环节税收政策,有区别地适度调整信贷政策,引导和调节住房需求。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加强土地使用监管,制止囤积土地行为。

(三)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减缓被动性住房需求过快增长。

(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制止擅自变更项目、违规交易、囤积房源和哄抬房价行为。

市场开发具体措施篇6

一、整治时间

整治时间为x月x日至x日,x月x日至x日为集中整治时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

二、整治范围

整治范围包括传统花灯展区、时尚花灯展区、“海丝之光”座灯展区,重点整治元宵灯会展区及相关路段市容市貌。

(一)传统花灯展区:设在鲤城区新门街(东起芳草园,西至临漳门),以传统工艺花灯为主,以“鸡年”为主题。

(二)新城展区:设在丰泽区城东中骏世界城,以传统工艺花灯为主,增加创意元素。

(三)“海丝之光”座灯展区:设在台商投资区海上丝绸之路亚洲艺术公园,以座灯为主,体现“海丝主题”。

三、整治内容及措施

(一)占道经营整治。纠正、查处占道经营、乱堆乱放,重点整治花灯展区周边的流动摊点、店外店等违法违规行为,禁止在花灯集中展区内摆摊设点,坚决取缔销售汽球、点火式花灯、烧烤、大排档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摊点。

具体措施:按照市容市貌管理责任制要求,加强巡查监管,研究梳理有关重要节点和路段,落实专人守点守线,安排机动巡逻,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做到活动期间城市管理达小时,确保活动场所及其周边秩序井然、经营规范。

(二)违规广告整治。集中整治主次干道广告牌匾、布幔布条广告,清理街道两侧移动广告牌的乱摆乱放和骑楼“柱子穿衣”,清洗城市“牛皮癣”。

具体措施:组织开展占道促销专项整治活动,继续推进违规户外广告治理,查处未经审批设置拱门、布条等现象,完成活动场所周边违法广告的清理拆除,督促清洗单位全面清理“牛皮癣”,指导沿街商家清理自家门前卫生。

(三)“滴洒漏”整治。加强建筑工地和渣土车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具体措施:组织开展渣土车专项整治,借助全市渣土车管控平台,严查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废土运输和渣土车“滴洒漏”行为,对违规行为实施顶格处罚。

(四)施工噪声整治。开展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宣传活动,督促施工单位自觉按规定时段施工。

具体措施:对建筑工地施工进行调查摸底,组织开展噪声扰民统一行动,加强集中整治,督促建筑工地在灯展期间停止施工,防止和减少噪声扰民现象,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

(五)孔明灯、气球整治。强化流动摊点销售孔明灯、气球等整治,抓好在机场净空范围内施放、销售孔明灯、气球等行为。

具体措施:被纳入机场净空范围的单位(含鲤城、丰泽、洛江、石狮、晋江、南安、惠安,开发区、台商区),元宵期间要安排专门人员,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本辖区内公园、广场等场所流动摊点销售孔明灯、气球行为,并及时移送公安等有关部门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制定灯会展示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安排专人负责,采取有力措施,深化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管理中的热难点问题,确保元宵花灯展示期间城市环境的整洁、有序。鲤城区、丰泽区执法局和台商投资区执法分局具体细化方案、人员安排表,以及市局机关科室(由办公室牵头排班)、直属大队、督查大队人员安排表请于月日前报送市局执法综合科。

(二)要周密组织部署。各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强化应急处置措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处置并向市局领导小组报告,构建指挥快捷、分工明确、反应快速、执法有力的机制,扎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元宵花灯展示活动有序开展。

市场开发具体措施篇7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组织施工管理

一、引言

城市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施工是一项多工种、多专业相互交叉的复杂系统工程,要使项目实施全过程合理、经济地进行,以达到预定投资控制、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等目标,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项目施工组织与管理。

二、项目施工组织人员管理

1.选择项目经理:作为整个工程项目管理的领导核心,项目施工组织系统能否正常运转,在很大程度上要看项目部领导核心--项目经理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首先,项目经理人选必须是接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和足够管理经验的人员;其次,市政道路工程知识面宽、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沟通表达能力强、领导才能出色等都应是项目经理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另外,项目经理人选还应具备下列基本素质: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工作能力及协调能力。

2.项目机构设置:市政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要坚持按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的原则进行。具体实施时,各管理人员的编制还应根据项目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根据项目阶段性的大小和相应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性格、特长等综合因素合理配备。但应确保所有参与项目人员都具有相应的资质且应持证上岗,确保整个市政项目部管理层的整体实力能够有效发挥。

三、良好的制度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保障

为全面系统地把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承建单位应依据相应的质量手册及企业质量管理方针,建立切实可行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并确保其具有相应的指令性、可操作性、可协调性、可检查性。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上,除了严格执行国标、行标及地方性的有关标准和规定外,还应结合具体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情况编制项目的《项目施工管理细则》、《项目质量管理规定》、《项目原材料实验送检细则》等强制性规定条文,使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做到有据可循,使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充分制度化、规范化,对整个市政道路工程的实施质量起到保障作用。

四、工程项目实施的成本管理

1.制定施工项目成本管理措施。市政道路工程一般都是投资较大的项目,项目的投资成本控制不仅是成本投资管理人员的责任,也是项目管理人员,尤其是项目经理的责任。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投资控制管理体系,可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下层各管理人员,应按照自己的业务分工范围,围绕项目的优质实施合理开展工作。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项目经理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投资成本、现场施工安全和管理标准化全面负责,使项目经理的责、权、利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新性。在确保项目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特别要把项目投资成本的控制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对每笔工程款项的利用管理,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控。在具体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主要可采取以下措施:合理缩短施工工期,严格控制施工管理费用;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争取一次性做出成品,减少重复返工的不必要损失;慎重选择材料供应渠道及相关预制构件的加工合作单位,做到在充分调查市场后有比较的择优采购;科学配置、调度、使用相关施工机械及周转设备;在市政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有效提高工效;经常组织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让工程项目各施工现场管理措施更趋合理、高效、经济。

2.项目成本管理责任制。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责任,不等同于工作责任,完成工作责任不等于完成成本管理责任,杜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单方强调质量,忽视成本控制的做法。因此,在执行工作责任的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还应考虑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每个项目管理参与人员都应具备较强的成本管理意识,做到精打细算。

五、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控制

1.施工进度控制的组织措施。在市政道路工程实施过程中,承建单位应充分重视进度控制的必要,应专门设立相应的进度控制管理部门或人员,并与项目部、子项目管理部、各相关职能部门保持紧密联系,形成有效的进度控制组织管理体系,对项目实施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建立项目管理组织设计的任务分工表和管理职能分工表时,明确落实项目进度控制的各个阶段和环节的责任,并编制相应的进度控制流程图。进行进度控制的科学组织设计,是充分发挥进度控制管理部门或人员组织协调作用的前提。

2.施工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在确定相应的进度控制管理部门或人员组织关系,完成进度控制的组织设计前提下,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项目的承发包模式、合同管理和风险管理。科学编制市政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分析各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其中的关键工序和施工难点,认识非关键工序可调整的时差范围,实现进度控制的科学优化。进行进度控制管理时,还应深入分析影响进度目标实现的潜在风险,在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进度失控的概率。通常情况下,影响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实施进度的风险有:组织风险、资源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合同风险等,同时还应重视信息技术在项目进度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六、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

市场开发具体措施篇8

一、整治时间

整治时间为x月x日至x日,x月x日至x日为集中整治时间(农历正月十三至十六)。

二、整治范围

整治范围包括传统花灯展区、时尚花灯展区、“海丝之光”座灯展区,重点整治元宵灯会展区及相关路段市容市貌。

(一)传统花灯展区:设在鲤城区新门街(东起芳草园,西至临漳门),以传统工艺花灯为主,以“鸡年”为主题。

(二)新城展区:设在丰泽区城东中骏世界城,以传统工艺花灯为主,增加创意元素。

(三)“海丝之光”座灯展区:设在台商投资区海上丝绸之路亚洲艺术公园,以座灯为主,体现“海丝主题”。

三、整治内容及措施

(一)占道经营整治。纠正、查处占道经营、乱堆乱放,重点整治花灯展区周边的流动摊点、店外店等违法违规行为,禁止在花灯集中展区内摆摊设点,坚决取缔销售汽球、点火式花灯、烧烤、大排档等存在安全隐患的摊点。

具体措施:按照市容市貌管理责任制要求,加强巡查监管,研究梳理有关重要节点和路段,落实专人守点守线,安排机动巡逻,实行错时上下班制度,做到活动期间城市管理达小时,确保活动场所及其周边秩序井然、经营规范。

(二)违规广告整治。集中整治主次干道广告牌匾、布幔布条广告,清理街道两侧移动广告牌的乱摆乱放和骑楼“柱子穿衣”,清洗城市“牛皮癣”。

具体措施:组织开展占道促销专项整治活动,继续推进违规户外广告治理,查处未经审批设置拱门、布条等现象,完成活动场所周边违法广告的清理拆除,督促清洗单位全面清理“牛皮癣”,指导沿街商家清理自家门前卫生。

(三)“滴洒漏”整治。加强建筑工地和渣土车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具体措施:组织开展渣土车专项整治,借助全市渣土车管控平台,严查未经核准从事建筑废土运输和渣土车“滴洒漏”行为,对违规行为实施顶格处罚。

(四)施工噪声整治。开展建筑工地文明施工宣传活动,督促施工单位自觉按规定时段施工。

具体措施:对建筑工地施工进行调查摸底,组织开展噪声扰民统一行动,加强集中整治,督促建筑工地在灯展期间停止施工,防止和减少噪声扰民现象,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城市环境。

(五)孔明灯、气球整治。强化流动摊点销售孔明灯、气球等整治,抓好在机场净空范围内施放、销售孔明灯、气球等行为。

具体措施:被纳入机场净空范围的单位(含鲤城、丰泽、洛江、石狮、晋江、南安、惠安,开发区、台商区),元宵期间要安排专门人员,加大巡查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本辖区内公园、广场等场所流动摊点销售孔明灯、气球行为,并及时移送公安等有关部门处理。

四、工作要求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制定灯会展示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任务,安排专人负责,采取有力措施,深化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管理中的热难点问题,确保元宵花灯展示期间城市环境的整洁、有序。鲤城区、丰泽区执法局和台商投资区执法分局具体细化方案、人员安排表,以及市局机关科室(由办公室牵头排班)、直属大队、督查大队人员安排表请于月日前报送市局执法综合科。

(二)要周密组织部署。各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精心组织实施,强化应急处置措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令行禁止。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处置并向市局领导小组报告,构建指挥快捷、分工明确、反应快速、执法有力的机制,扎实抓好工作落实,确保元宵花灯展示活动有序开展。

市场开发具体措施篇9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1、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

目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对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进行全面控制,尽量减少这些污染排放所造成的影响。文明施工、保护文物。

指标:在工程施工期间,噪声、振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的影响满足国家和某市有关法规的要求,保护城市生态。

2、主要环境污染及其特征

2.1噪声

施工噪声包括现场施工产生的噪声和车辆运输产生的噪声。施工过程将动用挖掘机、装载机、摊铺机等施工机械,这些施工机械在进行施工作业时产生噪声,成为对临近敏感点有较大影响的噪声源。这些噪声源有的是固定源,有的是现场区域内的流动源。此外,一些施工作业如搬卸、安装、拆除等也产生噪声,夜间施工噪声扰民问题比较突出。

2.1振动

施工振动包括重型施工机械运转,重型运输车辆行驶、碾压等施工作业产生的振动。

2.3大气污染

挖土、拆除、装卸、运输、回填、夯实等施工过程和开挖面、露天堆场等区域会产生大量扬尘,扬尘在大风天气和旱季较为严重,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此外,各种施工机械、运输车辆和炉灶等燃具也排放废气。

2.4水污染

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地下水、雨水径流、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3、环保工作内容

3.1施工准备阶段

1、建立由项目经理参加的环境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各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分工。详见环境保护责任保证体系(图8-1)。

2、建立、健全施工期环境管理体系和各项环境管理规章制度。详见环境管理逻辑框图(图8-2)。

3、核实、确定施工范围内的环境敏感点,施工过程的重大环境因素。

4、明确施工范围内各施工阶段应遵循的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5、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培训、考核程序,定期对直接参与环境管理的人员进行环保专业知识培训,对各层次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环保知识培训,对关键岗位员工进行岗位操作规程、能力和环境知识的专门培训,新工进场和人员转岗都要进行相关的环保培训和教育。

6、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阶段《施工方案》时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根据施工特点,围绕敏感点,制定的噪声、振动控制方案;制定预防扬尘和大气污染工作方案和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方案;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方案;保护城市绿化的具体工作内容;管线迁移和防护方案;施工范围内已有的列入保护范围的文物名称和具体的保护措施等。

7、在《施工计划》中安排环境保护的具体工作任务,包括方案、措施、设施、工艺、设计、培训、监测、检查等,计算环保工作的工作量并作出经费预算。

8、做好施工现场开工前的环保准备工作,对开工前必须完成的环保工作列出明细表,明确要求,逐项完成。

3.2施工阶段

1、指定专人负责施工现场和施工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完成施工环保设计方案和环保工作方案中的各项工作。

2、将环保工作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在日常施工中随时检查,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3、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及时调整环保工作内容,保证工作质量。

4、每周对环保工作进行一次例行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内容包括:

施工概况;污染情况―污染种类、强度、环境影响等;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可行性和效果分析;存在问题和拟采取的纠正措施;下步环保工作计划;其它需说明的问题,如措施变更、污染事故和纠纷处理等。

5、指定专人负责应急计划的执行,每季度进行一次应急计划落实情况的检查工作,一旦发生事故或紧急状态时,要积极处理并及时通知业主。

6、在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组织有关人员及时对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编写事故或紧急状态分析报告,并根据分析报告制订减少和预防环境影响的措施,报送业主批准后组织实施。同时,根据事故或紧急状态发生后,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有关的应急计划进行评审、修订。

4、施工噪声、振动、废气物等的控制措施

本工程重大环境因素主要为:施工噪声、振动的环境影响,对城市生态的影响,施工产生的废水、扬尘和固定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4.1噪声

1、噪声超标时立即采取相应的降声措施。

2、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

3、施工场地合理布局、优化作业方案和运输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尽量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噪声的强度和敏感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超标严重的施工场地安设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

4、自备发电机做隔声处理,有电力供应时不许使用自备发电机。

4.2振动

1、严格执行《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90要求。

2、对临近建(构)筑物事先详查、做好记录,对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加固等预防措施。

3、其余控制措施与噪声基本相同。

4.3城市生态控制措施:

在施工范围内严格按法规执行。砍伐或拆移树木要报批,不得随意修剪树木;古树名木按要求进行特殊保护。严格执行某市对文明施工方面的管理规定。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以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为原则。

施工筹划选用减少施工占地的措施和方法。严格履行各类用地手续,按划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不多占地。在施工场地周围出安民告示,以求得附近居民的理解和配合。

4.4水污染

1、废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悬浮物(SS)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400mg/L;废水排水自然水体,悬浮物(SS)严格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150mg/L。

2、根据排水网的走向和过载能力,选择合适的排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3、在开工前完成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保证工地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在整个施工过程的有效性,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不堵塞、水质达标。

4.5大气污染

1、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装卸、运输过程,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在旱季和大风天气适当洒水,保持湿度。

2、合理组织施工、优化工地布局,使产生扬尘的作业、运输尽量避开敏感点和敏感时段(室外多人群活动的时段)。

3、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熔融沥青等有毒物质要使用封闭和带有烟气处理装置的设备。

4、选择合格的运输单位,做到运输过程不散落。车辆出场冲洗车轮,减少车辆携土。拆除构筑物时有防尘遮挡,在旱季适量洒水。使用清洁能源,炉灶符合烟尘排放规定。

市场开发具体措施篇10

随着金融服务贸易被纳入wto的多边框架,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简称金融自由化或自由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问题就成了wto和各成员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寻求金融自由化所需要的多边纪律与各国追求监管目标的自由之间存在冲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取决于二者关系的性质、wto法律框架对该关系的体现以及由此引起审慎监管的标准及涵盖范围。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我国入世后的金融开放有所裨益。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业通常是各国监管最为严密的行业,监管的背后蕴涵着所追求的政策目标,这些政策目标对各国和都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金融服务由于其战略的重要性和的敏感性在服务贸易谈判中一直是一个特殊的和备受争议的部门(moore,2000)。首先,金融构成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关系到其他部门和整个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因而成为各国政府调控国民经济必不可少的工具。金融业具有的这种全社会利益和经济政治发展“公共性”的特点使它不同于其他行业,需要特殊的监管。其次,金融业作为高风险行业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以银行业为例,它是一种典型的高负债行业,是一种以部分准备金为支点、以借短放长的期限变换为杠杆,依靠资产组合的资产扩张来盈利的产业,其经营必然受利率、存款结构的规模、借款人偿债能力、汇率等变化的影响,从而使金融机构面临种种风险。金融业的高风险性和内在的不稳定性客观上需要通过监管使金融机构依法运作,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比例、流动性和清偿能力。最后,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其生存在极大程度上维系于公众的信任。如果金融机构经营不善,很有可能引发挤兑并波及其他金融机构,从而引起系统风险甚至危及整个经济领域。此外,纠正市场失灵和金融业的外部效应也需要有效的监管。正因为如此,在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谈判过程中,各国政府普遍感到对金融服务应当给予特别对待,对金融业应进行严密规制,需要有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审慎监管措施的充分自由(wto Secretariat,1999)。为此,GatS第19条规定,自由化应尊重国内政策目标和成员方的整体与具体部门的发展水平,同时金融附录的核心规定即审慎例外(prudential carve-out)特别指出:“无论本协定任何其他条款如何规定,不应阻止一成员为审慎原因而采取措施,包括为保护投资者、存款人、投保人或金融服务提供者对其负有诚信义务的人而采取的措施,或为确保金融体系的统一和稳定而采取的措施”。

诚然,监管不可或缺,但金融自由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也具有积极作用,而推动金融自由化没有相应的多边纪律约束是行不通的。首先,如果没有多边纪律的约束,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形:一方面要求其他国家尽可能多地开放市场以便从自由化中获得更大利益,另一方面出于本国利益考虑则不惜以审慎措施为名逃避承诺和义务。其次,旨在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保护存款人等审慎监管措施,有时也免不了对GatS下的承诺和义务造成损害,而贸易保护主义可以监管为借口逃避承诺和义务。应对这一挑战需要一定的标准将二者分开,使前者得以解脱,使后者被制止。因此,GatS在序言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一个服务贸易原则和规则的多边框架,谋求服务贸易在透明及逐步自由化的条件下得到增长。同时附录也规定,监管措施须出自审慎原因,当审慎措施与GatS的规定不一致时,这些措施不得当做该成员逃避其GatS承诺或义务的工具。

自由化与监管究竟是什么关系?附录所规定的审慎措施的标准是什么?哪些国内政策构成审慎措施?这类问题在金融服务贸易委员会会议上发生过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应对审慎监管进行明确的界定,以建立必要的纪律避免监管措施的滥用和对承诺与义务的逃避(wto Secretariat,2000)。这些争论反映了成员国在金融领域追求监管目标的自由与推进多边金融自由化的纪律之间的冲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于wto金融服务谈判在减少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限制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审慎措施及国内规制对金融服务贸易的限制作用日益凸显,各国解决金融服务贸易壁垒的重点,已转移至国内规制的非歧视性措施,包括妨碍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市场的审慎措施和特许要求及程序(wto Secretariat,1998)。因此,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现实问题。

二、wto框架下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一)金融自由化须以充分有效的监管为条件和保障

金融自由化对于促进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和公众福利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Hoj,Kato and pilat,1995;Levine,1997)。金融自由化使金融市场得到深化,从而减少波动并增强对金融动荡的抵御能力,通过当地分支机构的外国总部提供救援等消化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金融自由化导致的开放和更富有效率的金融市场,通过影响储蓄和投资以及改善资源配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然而,金融自由化实现经济增长、金融稳定的效果不是自动的,而是需要一定条件,其中主要是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监管制度的健全(Hoj,Kato and pilat,1995;Levine,1997;Sach and warner,1995)。

需要强调的是,监管对处于开放条件下的金融业更加重要。在开放的环境中,宏观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同时,由于金融开放引起的竞争加剧通常导致金融机构利润率下降。近20年来,许多不同类型国家的实践表明,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型时期由于没有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没有对金融体制进行必要的改革及制定可靠和有效的防范规则与监督制度,因此招致金融困难(edey and Hviding,1995)。

有效的监管能够增强开放条件下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首先,奉行有效的监管标准和原则可以使自由化步入正轨。以巴塞尔委员会为例,该机构以监管责任划分和监管标准的充足性为主线,构筑了一个相对严密的监管体系,为金融业特别是国际金融业的监管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备的蓝本。贯彻和实施这些原则及措施有助于控制、预防与化解金融风险。其次,充分的准入和退出措施可以增强金融业的稳定。最后,wto金融服务贸易的深入开展必将进一步推动金融的国际化,使国际金融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潜在风险,并加剧各国金融之间的竞争。国际金融监管合作有助于堵塞监管漏洞,增强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二)金融自由化与金融监管的关系在wto法律框架内的体现

正是因为金融自由化利益的实现需要以监管为条件和保障,wto有关规则允许成员国在削减金融服务贸易壁垒和逐步实现金融自由化的同时采取审慎监管措施。根据金融附录的规定,wto不阻止成员国采取措施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机构的存款人等,这一点从附录的性质和GatS的谈判过程可以得到印证。

GatS的各种附录是根据不同服务贸易领域的不同特点和需要制定的,是对GatS基本规则的有效补充,金融附录是在充分考虑金融业特点的基础上对GatS有关规则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按照法律适用中特殊优于一般的原则,附录中的审慎例外应得到优先适用。同时,审慎例外(prudential carve-out)本身就意味着审慎措施不必列入金融承诺表,也不受金融承诺的限制。金融附录使用“无论本协定其他条款如何规定”的措辞,充分表明成员方采取审慎措施不受GatS自由化条款或承诺的限制。

附录中的审慎例外明确规定,成员国有权采取措施维护金融业的统一、稳定和保护存款人。因为在很大程度上金融附录规定有足够的监管自主权和灵活性,所以许多国家才敢于在金融业这一高度敏感的部门实行对外开放。“附录规定的审慎监管例外代表着许多重大利益的调和,构成在确需慎重的这一敏感领域里为保留监管灵活性而达成的一项妥协”(wto Committee on Financial Service,2000)。

三、wto框架下审慎监管措施的标准及涵盖范围

(一)审慎监管措施的标准

wto并没有对审慎监管进行定义或列举清单,然而,透过GatS特别是附录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wto框架下的审慎措施蕴涵着以下标准:

1.辨别监管措施的依据是其目的性。附录规定,不阻止成员国为审慎原因(for prudential reasons)而采取措施。这实际上已经揭示监管的某些内涵即监管出于审慎目的。这一规定表明,wto框架内辨别监管措施的主要标准是其目的性而不是其客观效果,即一项措施是不是审慎措施,主要应看其是否出自审慎监管的需要而不是看是否对GatS下的承诺和义务造成损害。此外,附录在涉及审慎措施的范围时使用“包括(including)”之措辞,表明在附录明示的保障金融体系稳定和保护存款人等具体目的之外还存在其他审慎目的,以及为这些目的而采取的其他监管措施,这对于确定审慎措施所涵盖的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2.对于某项措施是否出于审慎目的从而构成审慎措施,通常应根据采取措施国家的情况来认定,且采取措施的国家应当具有相当大的发言权。首先,从横向方面来说,各国金融市场结构、水平、传统等不尽相同,情况千差万别。对于一国来说是必需的审慎监管措施,而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可能并不构成审慎措施甚至是贸易保护主义的伪装。其次,从纵向方面来看,金融业在不断发展,金融创新在不断涌现,有效的审慎监管措施只能是对当时的金融状况行之有效的措施,金融状况发生变化,监管措施亦应随之改变。这说明即便是在一个国家的不同阶段也存在监管措施的不同标准。可见,对审慎措施通常应根据不同的金融制度做出不同的解释,否则,监管就很难发挥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等作用,甚至会动摇金融自由化的基础。

3.对审慎措施应当有必要约束。将审慎措施纳入wto多边纪律之中,就不可能不对各国监管权力产生一定的约束。没有约束或限定过于宽松,就会失去纪律的意义;限定过严,又不能适应各国的不同情况。审慎措施的必要约束就是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从金融附录的相关规定来看约束主要有两点:禁止用逃避金融自由化承诺和义务的手段以及监管措施须出于审慎目的的直接性。前者是附录对审慎措施施加的一项明确限制,禁止在审慎措施不符合GatS规定时用于规避该成员在GatS下承诺和义务的手段。后者是指监管措施须直接出于审慎目的。

一方面采取措施的国家对审慎的认定具有很大发言权,另一方面又要对之进行上述约束,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如何进行约束。首先,任何审慎目的总能通过一定的客观因素来衡量,如各国的金融体系发展水平、采取措施时的金融态势、措施与目的的对应性等。这就为采取措施的国家进行必要的约束提供了条件。其次,wto与其他国际组织的不同就在于通过争端解决机制来适用规则(麦克威尔,2000)。其他国家有权提出异议并通过争议解决程序来确定有关审慎措施是否违反了必要的约束。否则,会导致这些国家特别是那些强国自行采取措施。“没有争议解决制度,国际贸易关系会很快退化为强权”(Hartridge,2000)。因此,wto争端解决机制提供了具体的办法。

4.审慎措施的标准应照顾发展家的特殊需要,使其享有更多的灵活性。具有不同发展水平或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所需要的监管措施不尽相同。GatS已经注意到并承认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特殊需要。GatS第19条规定,自由化的进程要反映各国的发展水平和政策目标,明确规定应给予发展中国家适当的灵活性。所以,无论从金融业的实际情况还是从GatS的有关规定来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应当具有不同的标准,在实践中就发展中国家的审慎措施提出异议时,要考虑发展中国家对监管灵活性的特殊需要。

(二)金融附录中审慎措施的涵盖范围

GatS及附录对各国服务贸易政策建立了两套规则,一是国内规制,二是审慎措施。国内规制并非由东道国任意支配,受到GatS第6条诸多义务限制,而审慎措施则不受此限制。金融业受国内政策规制,而wto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重要手段是规制各国政策。探讨附录中审慎措施涵盖范围,是要依审慎标准考察哪些国内政策通常可能构成审慎措施。现有多将金融业的政策分为四类:宏观政策、审慎规制、追求公共政策目标的非审慎规制和对市场准入或国民待遇的贸易限制。在此仅考察宏观经济政策、追求公共政策目标两项政策与审慎措施的关系问题。

在宏观经济政策中,常见的对金融自由化有影响的措施有货币政策和资本管制政策等。货币政策对金融服务的提供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必然影响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等,从而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影响。GatS及金融附录将行使政府职权提供的服务排除在GatS适用范围外。上述措施无疑构成行使政府职权所提供的服务,因而可以排除GatS的限制。然而,这些措施显然也可以被认为是为确保金融体系的统一和稳定而采取的审慎措施。对于资本管制政策,根据GatS第16条的有关解释,成员方仅承担与跨境提供有关的资本流动义务和与商业存在有关的资本流入义务。因此,一国为维护金融稳定、防范金融危机而采取的限制短期资本流入等措施,并不都在GatS的调整范围内。即便这些措施与上述义务承担有关,但为了确保金融体系的统一和稳定,成员方仍可以审慎措施为根据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交易进行限制。此外,当成员国出现严重收支不平衡或对外金融困难时,也有权根据GatS第12条对其已承担具体承诺的服务贸易进行限制,包括与其承诺有关的国际支付与划拨进行限制。

对市场准入或国民待遇的贸易限制主要由GatS第16条和第17条调整,虽然附录规定审慎措施不需列入服务承诺表中,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市场准入或国民待遇的贸易限制亦构成或转化为审慎措施。以商业存在市场准入的贸易限制为例,对实体形式的限制和对外国资本在当地金融机构参股的限制十分常见。尽管这些措施可能受发展本国金融业的政策驱动,但也可能是出于监管考虑,因为对外国金融机构分支机构的监管需要有关外国总部的信息,这比对在当地注册机构的监管要困难得多。对市场准入其他形式的限制常见的有:对许可数量的限制包括指标和经济需要标准、对金融机构营业机构数目的限制和对金融机构交易额或资产额的限制等。这些措施有审慎的成分,如限制金融业过度竞争以减少行业风险,但在很多情况下其主要目的是限制竞争和保护国内的金融业,而不是直接为了维护金融稳定和保护存款人等,因而通常不构成附录意义上的审慎措施。在国民待遇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对陷入危机困境的金融机构进行救助问题。这种救助的主要目的通常是保护存款人和恢复金融业的稳定,因而构成审慎措施,同时亦构成政府行使权力提供的服务。

四、wto框架下金融自由化与监管关系对中国的启示

(一)加强金融监管维护金融稳定

有效的金融监管和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是金融自由化发挥其积极作用的重要条件。要充分利用金融自由化带来的促进经济增长利益,中国必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加强金融监管和监管的国际合作,并在监管中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惯例。同时,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本身就意味着必须进行范围广泛的金融体制改革。根据GatS规定的原则、规则和纪律在金融服务领域做出多边承诺,正是这个改革的过程。由于实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并非放松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它反而要求加强国内规则的规范作用,突出表现在防范规则和监督制度方面,建立稳定健全的金融体制。因此,wto关于金融服务贸易的法律制度既为逐步实现非歧视原则基础上的金融自由化提供了工具,也为其成员进行国内金融改革、建立健全的金融体制提供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