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23:40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篇1

笔者以为,百货商业模式创新有两大要素:一日价值;一日能力。

有人说,商业模式是一种创造顾客价值同时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艺术,这对百货企业尤为贴切。拨开“商业模式”创新的神秘面纱,其本质就是价值的再创造和再分配,是各方利益的兼顾和共享。“顾客是上帝”,在当前顾客中心化趋势下,没有哪家零售企业能够锁定顾客并为之提供不可替代的垄断性产品或服务,向买方收费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免费经济”大行其道。加之日益激烈的跨渠道竞争,百货企业如果固守现有的引厂进店、联营联销、标高价格打折销售的商业模式,以期最大可能“剥夺”消费者剩余,“压榨”供应商利益,必将成为原有商业模式的牺牲品。但是,如果过分强调顾客价值创造,忽略企业的价值实现,选择一些看似“神奇”的商业模式却长期不能带来合理利润,大量“烧钱”后必然最终惨淡退出,导致“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的两难,究其原因就是忽略了商业模式的价值考量。

从长远来看,任何一种曾经有效的商业模式都会失效,最终走向消亡。新技术,尤其是突破性技术创新要转化为商品和服务,必须找到其合适的载体,也即需要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要破旧立新,企业在人财物各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和投入。相对于这些有形的能力,这里笔者更想强调的是勇于改变的意志和能力。在英语中,企业与进取是同一意思,进取意味着勇于改变。在一个既有的落后的商业模式下,企业无论进行怎么样的改良或改善,都将会被那些采取了更先进更有效的商业模式的企业淘汰,就像摩托罗拉、诺基亚被苹果、三星超越,柯达胶卷被数码技术淘汰。对百货企业来说,同样不应固守某一种商业模式,即使它曾经多么地有效。上海百货业曾经是国内商业模式创新的引领者。上世纪初,南京路上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环球百货”开创了中国近代百货业的先河。90年代,以第一八佰伴、东方商厦为代表的上海百货企业通过对外合资合作,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现代百货转型。当前,中国百货业正面临又一个破旧立新的阵痛期,也是对上海百货业创新引领能力的一次考验。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篇2

关键词:批发商业流通效率创新

批发商业作为流通部门内部分工深化的产物,在商品流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有批发商业萎缩,非国有批发商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不规范,严重削弱批发商业“大批量、低成本”的经济优势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造成流通不畅,资金周转缓慢,流通费用上升,流通效率低下的局面。从而降低了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应积极借鉴和探索创新批发商业新的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批发商业向现代批发商业的转变,以适应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需要。

大流通市场格局中批发商业的不适应性

我国的批发业经过改革后的重组,已形成国有批发企业和非国有批发企业、商业批发商和制造批发商、批发机构和小商品批发市场并存的多元化新格局,从而在根本上扭转了商品批发渠道单一化的局面,实现了当初“搞活流通”的改革初衷。但是,由于我国尚处于新体制形成的初期,传统的批发业对于新体制的建立尚未完全适应,整个批发体系仍处于转变之中,由此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专职批发商发展滞后

批零分工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批发商的存在可以减少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改善供求关系,调节市场供求,在商品流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事实上,只要存在以分工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只要在大量生产大量消费之间存在着各种结构性矛盾,批发商就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并且市场经济越发展,这种必要性也就越突出。我国目前专职批发商数量的减少和在批发业中的比重下降,并不意味着专职批发商的过剩。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批发业的密度和分布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据统计,我国的每千家零售店拥有批发店的数目远远低于美、日、英、法等发达国家,每10平方公里拥有批发店数虽高于人口密度大大小于我国的美国,但远低于日本,还不到日本的五分之一。因此,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国的批发商不是多余,而是不足。问题是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是现代批发业,而我国的批发商大多还未完成现代化的转变,由此造成批发商过剩的假象。这种局面如不改变,必将成为商品流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

批发企业的规模过小

批发贸易本身就是指商品的批量销售,因此要求批发企业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实行规模经营。但是由于批发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市场被重新分割,原有的专职批发商规模缩小,而大量分散的、兼营的、贩运式的批发经营也难以形成规模。除了进出口贸易与生产资料批发交易中有小部分规模较大的批发商以外,各类批发市场中基本没有大批发商。据统计,2002年大城市批发市场的批发商年平均成交114.9万元,中等城市为86.6万元,小城市为67.8万元。由小商贩为主体与支撑的传统批发市场已相对过剩,而依托现代科技、先进管理的大批发商严重不足。批发商“小、散、差、乱”,极大地损害了中国批发业的形象,过小的经营规模使我国的批发企业经营成本高而效率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影响了批发功能的发挥,反过来又制约了批发业的发展。

商品流通效率低下

现代化的专职批发商的缺乏,必然导致大量非专职批发交易的发生,而多头分散的批发经营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无法通过批发交易的集约化实现流通费用的节约,造成流通效率的低下,流通费用的增加,具有很大的不经济性。按理说,生产企业自销和零售企业直接向生产企业进货,其目的就是为了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但事实上,生产企业为此往往需设置自己的销售机构,而零售企业也必须设置自己的采购机构,从而使批发机构重复设置,不仅没有减少流通环节,反而却呈增加的趋势,反映出我国批发体系的功能不全和效率低下。

市场交易秩序混乱

由于批发业的发展滞后,生产企业和零售企业避开批发商直接交易,造成多头插手、百家经商的局面,这就必然促使偶然性、随意性的交易活动蔓延,给市场供求关系带来混乱。特别是大量的批发交易通过各种小商品批发市场进行,而这些小商品批发市场还带有很大的原始性和自发性,缺乏有效的市场规范和管理,市场交易秩序混乱的状况十分严重。许多人正是利用这种市场的物流、信息不畅的特点,依靠随意性很强的不规范交易行为来获取利益。更有甚者,一些不法之徒利用小商品市场在制度、管理上的不健全大量地造假、售假,使之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通道,极大地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批发商业发展模式创新

批发业是流通网络的节点和枢纽,对生产和流通的组织作用无与伦比,批发过程本身体现了高度的市场化、社会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目前发达国家批发业中专职批发商的功能呈现多角化趋势,批发企业趋向大型化、集团化、国际化发展,系统分析、模型技术、线性规划、价值工程、决策技术、网络分析、库存技术等现代管理方法在现代批发业中得到广泛使用。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充分借鉴、消化这些成功的经验,对于加快批发业的改革与发展,按照现代流通方式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商品批发体系,推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造、提升传统批发产业

从我国流通业的现状看,生产企业的自销、零售企业向生产企业的渗透,对传统批发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因此,批发企业必须抛弃传统批发业的固有观念,对自身的社会存在机能进行再发展、再构筑。我国的传统批发业集中在原物资、商业、外贸、粮食、供销合作总社五大行业,以及烟草、药品、油品、黄金白银等专卖行业,按照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实施有进有退、资产重组、结构调整等措施,改造、提升这些传统的批发企业,充分发挥它们原有的规模、网络、设施、人才等优势,实现产业组织形式和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型,从原有的单纯批发业务向两头延伸,用供应链原理改造自身,以贸易为依托,以、配送服务为切入点,发挥大型批发企业的组织优势,创新出一条以产品为纽带,从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物流配送到下游产品销售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了新型工商和银企合作关系。

推进供应链管理模式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真正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于这一点,中国的许多企业家并不理解。由于经济的全球化,以及跨国集团的兴起,企业生产产品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逐渐被“横向一体化”模式所代替,围绕一个核心企业的一种或多种产品,形成上游与下游企业的战略联盟,即经济链。上游与下游企业涉及到供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这些供应商、生产商与销售商可能在国内,也可能在国外。在这些企业之间,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一体化运作。生产商可以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如海尔集团。批发商与零售商业也可以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供应链,如香港利丰集团与美国沃尔玛连锁集团。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与进入别人的供应链都是企业的必然选择。但整个供应链的运行中,往往以批发环节为主导。目前,中国许多企业还满足于孤军奋战,追求一时利益,而不去研究供应链战略与长远利益,这就是中国许多企业与国外成功企业的差距。

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

电子商务对传统流通业是一场革命,可以在网上虚拟市场,虚拟银行,实现网上采购与网上结算,通过物流系统送达千家万户。电子商务有BtoB,BtoC,Ctoc等多种形式,但以BtoB即企业对企业的批发网上交易量为最大。有人预测,在未来10年,国际贸易额的1/3将通过互联网进行。电子商务的兴起给我国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商品在内的大宗商品批发交易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模式。凡是适宜进行大批量批发的商品,通过电子商务,可以有效的延伸交易半径,扩大交易商圈,加速交易过程,降低交易成本。

由于我国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银行网上结算系统还在探索,物流配送水平对电子商务交易还有一定制约。目前,商品批发的网上交易还不普遍,总规模还不大。但是总的来看,通过电子商务进行批发交易,是我国大宗商品流通的发展方向,有着光明的前景。

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制

实行制要处理好与其他经营方式的关系。批发企业在推行总、总经销时,既要抓好名牌产品,也要注意发掘那些具有潜在市场的产品,有条件的批发企业还可以采取参股、合资、合作等方式,以资产为纽带与生产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关系,充当生产企业的总、总经销。

开展零售支援

目前批发和零售的界限正在逐渐淡化。对我国的批发企业来说,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信誉优势、渠道优势和人才优势等自办零售。通过向零售领域的拓展,可以直接了解零售企业和消费者需要,有助于科学地组织货源,提供优势服务,扩大销售。批发企业向零售领域延伸还可以将批零交易内部化,以节约交易费用。特别是小型批发企业,避开与大型批发企业的直接竞争,向零售领域发展不失为一种摆脱困境的好方法。

零售企业的经营状况直接决定批发企业的效益。批发企业必须强化为零售服务的观念,努力使自己具有独特的信息价值,建立数据库,为零售业活动提供全面支援服务。除了向零售企业转售商品外,还应向零售企业提供促销、广告营业技术指导和全方位服务;为零售企业提供市场信息,帮助零售企业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提供商品结构调整方案。

向现代物流中心过渡

和传统批发业相比,物流配送中心是现代批发业的主要形式。目前,连锁经营方式在各种零售业态中的引进,为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国的批发企业所具有的良好信誉和庞大的进货渠道是许多零售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可以对现有仓库、网点、设施、设备加以改造,逐渐发展成为集仓储、包装、加工、分货、配送、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化专业物流配送中心,为其他连锁企业提供高效率、少批量、多品种的商品配送服务,帮助零售企业实现零库存。

发展规模经济

对批发企业来说,规模就意味着效益。批发业应该逐步走向合并和协作之路。但这种合作与协作之路不仅仅是将所有经营资源纳入同一组织,借以扩大经营规模,更多应该是相互独立的组织通过经营资源的共享,实现优势互补。这种做法对尽快改变我国批发企业规模较小的现状,尤其是解决小型国有批发企业经营困难,取得规模经济优势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在现阶段,可以借助政府或行业协会的力量,在明确不同企业责、权、利的基础上,明确分工,以网络组织原理重组批发业,通过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国有资产,取得规模经济效益。结合国内批发企业的改革,使国内少数实力雄厚的大型批发企业通过联合、兼并、参股、控股或连锁等形式,向多领域拓展,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商品流通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向国际市场发展。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篇3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兴起及其重要性

商业模式一词最早出现在贝尔曼等人1957年写作的关于商业博弈的构建一文中,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尽管对商业模式创新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其核心内容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一般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创造,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或者说企业运用新的经营方式和运营体系实现价值创造的巨大突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深入发展,一些依托信息技术诞生的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发展迅速并成为了全球最具竞争力、标志性和影响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采取了明显不同于同类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这种新的模式就被总结为新型商业模式或商业模式创新。到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使得许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企业虽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却由于缺乏好的商业模式而倒闭。另一些尽管最初没有掌握前沿技术的企业,却因为选择或创造了一种好的商业模式而维持持续发展。例如,亚马逊改变了传统的实体店面的书店现场购书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新型图书销售,为读者提供了读者评论、分类浏览清单、多维搜索能力、参照以前搜索、电子邮件通知、推荐引擎等多种服务,开启了网上书店的历史。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技术变革加快及商业环境变化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商业模式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对我国而言,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一是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为企业开辟一片“蓝海”,有利于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是对发展比较充分、竞争压力较大的传统经营模式的革新,可以为企业开辟新的细分市场和“蓝海”,从而为企业在“红海”中实现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可能。例如,亚马逊开创了网上书店、美国西南航空开创了廉价航空等,均在传统的市场中采取了新的经营模式,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许多领域,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盈利空间不断缩小,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是我国企业经营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内容。二是商业模式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有益补充,是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甚至形成了技术锁定的格局。当前,打破传统的产业分工格局,需要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由于技术创新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往往是“成三败七”、“九死一生”,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仍然是一项十分艰难的活动,而商业模式则提供了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商业模式创新往往能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从而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我国产业融合中商业模式创新的现状

(一)商业模式创新孕育了一批大企业、大品牌,并带动了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中也涌现了许多依托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起来的大企业、大品牌,如阿里巴巴、百度、如家等,并由此带动全行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在电子商务领域,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万亿。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在节能环保领域,2011年底,我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将近3900家,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1472家,比2010年的782家增加了88.23%,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达到1250.26亿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在2010年的287亿元的基础上增长到412.43亿元,增加了43.45%。

(二)商业模式创新同技术创新一样,多为引进、模仿和学习,首先开放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极少

总体上看,我国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一样,仍然主要依靠引进、学习和模仿,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当前,我国不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产业创新能力弱,首先开发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还比较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在产业融合中,特别是发展融合后的新行业和新业态,往往走在发达国家后面,发展受制于人,无法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引领全球产业发展。例如,合同能源管理、小额信贷、廉价航空等商业模式创新都是从国外市场经济国家中率先兴起发展的。

(三)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就是产业发展中的新兴事物,市场需求和经营过程存在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2000年3月宣告破产的美国铱星公司,最初想通过全球的卫星通信系统,实现电视与电话的融合。但是技术的先进性并没有带来商业上的必然成功,其技术融合与业务和市场并没有实现有机统一。此外,企业在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时,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一些制造企业在增强服务投入、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时,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融合发展和多元化发展的界限,没有把有限的要素资源投入到提升制造价值的服务环节中,采取了盲目多元化战略,导致了企业转型发展的失败。我国不论是服务企业还是制造企业普遍规模小,现代化经营理念不深入,经历市场经济考验不够,抵御风险挑战能力不强,对新事物和新趋势把握不准,直接影响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推广应用。

三、在产业融合中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突出。为此,要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引导企业在价值链分工上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服务企业通过服务增强战略或品牌授权等方式,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联盟等方式,实现资源要素、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有效整合。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坚持企业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地位,政府通过完善政策环境来促进和引导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认识。建议中央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将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到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组织相关部门系统研究和总结国内外成熟的新型商业模式,深入分析行业内商业模式创新的趋势,强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路、方向和措施的研究。加强宣传力度,总结典型经验,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并结合企业和产业实际进行推广。

第二,鼓励商业模式的创新试点、应用和推广。国家有关部门结合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选择容易突破的产业和环节进行探索创新试点。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中设立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的专项资金,加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商业经营模式,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服务等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支持企业积极探索适应产业融合趋势和特点的经营管理、渠道管理、价值链收益方式等,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效融合,并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形成竞争优势。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篇4

【关键词】商业模式价值关键因素

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普及促使人们开始思考除了产品生产和服务能够提供商业价值之外的其他获取方式,商业模式概念也随之应运而生,并且首先受到实践界对商业模式的追捧。埃森哲(accenture)在就“公司创造和获取价值的核心逻辑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对40家美国公司70位高管进行访谈时发现,他们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商业模式(Linder和Cantrell,2000)。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在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这促使了学术界对商业模式开始进行大量研究。正因为如此,本文围绕苹果公司的案例深入分析商业模式对于企业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商业模式如何创新使企业获得价值。

一、商业模式与企业价值

(一)商业模式是什么

商业模式涵盖了企业做什么、如何做、如何实现赢利等问题,实质上是商业规律在经营活动中的应用,它包含了企业从获取资源、组织生产、营销产品、售后服务到研究开发、合作关系、客户关系、获得收入途径等几乎一切企业活动。paultinuners(1995)认为,商业模式可以看作是由产品流、服务流和信息流构成的一个流程系统。之后wikipedia又提出,商业模式是企业(abusiness)为了创造收入(revenue)和利润(profit)的方式与方法。mitehell和Coles(2004)两位咨询师把商业模式定义为“7w”即:一个组织在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如何(how)和多大程度(howmuch)地为谁(who)提供什么样(what)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断开发新的资源以满足这些的一种组合。哈佛商学院的教学参考资料上定义商业模式是“企业赢利所需采用核心业务来进行决策与平衡”。我国清华大学雷家X教授概括出商业模式的定义认为一个企业如何利用自身资源,在一个包含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商业流程的特定环境中将商品和服务提供给需求方,并收回投资、获取利润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所谓商业模式,它是指为了能够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当今是一个由速度和差异化决定的社会,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必将成为一个企业为了寻找生存和发展机会的最佳手段。找到并能够正确选择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商业模式必然有助于企业的成功发展。

(二)企业价值的概述

企业价值可以是一种价值理念,反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让自身价值在市场中得到认可,从而会不断寻求价值增值的途径,并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战略目标从事各项经营活动;企业价值也可以表示为一种具体指标,如企业总资产价值、股权价值、公司价值等,用来衡量企业在某种市场状态时的价值量大小;可以表述为社会价值,来描述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带动的就业、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等。

但就其实质来说,企业价值其实是企业的一种价值属性,它的功能是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是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贡献值。因此,企业价值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不同主体对企业价值的认识不同,同样研究者研究和分析企业价值站的角度不同,对其内涵的理解和衡量标准就会不一样。

二、商业模式创新在企业价值中的重要性

在谈论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这个问题上,本文将以大家熟知的苹果公司作为案例来充分的剖析这一点。2010年5月份26日,美国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一天,苹果公司以2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公司,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2003年初,苹果公司的市值也不过60亿美元左右。一家大公司,在短短7年之内,市值增加了近40倍,如果说这是一个企业史上的奇迹,估计没人会反对这一观点。为什么苹果公司的市值飙升?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顾苹果公司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做了什么。

在苹果公司岌岌可危,市值不到40亿美元的时候,乔布斯再次回到了他亲手创立的苹果。乔布斯回到苹果所做的首先一件事情就是重塑了苹果的设计文化,推出了imac,让苹果电脑重新定位在“酷品牌”。但当时的资本市场并未对乔布斯的举动做出反响,imac和以前的苹果产品一样,使用者仍局限在所谓的“非主流”。之后,乔布斯为了进入音乐播放器市场推出了后来创造了奇迹的ipod。不过,当时的这一举动并同样没有受到资本市场的欢迎。因为它既不是最早推出数字音乐播放器的公司,同时一家名为BestData的公司也推出了一款新的产品,产品性能优良,既可方便携带,外观上也新颖时尚,而苹果公司推出的ipod,在各方面也并无太多优势之处。一直到2003年,苹果公司的用户主要还是大部分局限在“非主流”用户。尽管大家都知道到苹果的产品性能很好,但大多数的人不愿花如此高昂的价格去购买。就在2003年,苹果推出历史上最具革命性创新的产品――itunes,它推动了苹果市值的快速飙升。可惜的是,苹果的成功中大家都恰恰低估了它的价值。最初,itunes只是一个用于ipod产品的音乐管理软件。而现在,它已然成为苹果终端的管理平台,无论是ipod、iphone还是ipad,都是通过itunes来管理的。itunes是苹果的创新枢纽。不夸张的讲,没有itunes的产生,就不会有之后iphone和ipad这样创新性的产品出现。

itunes为什么会如此重要?因为itunes并不仅仅是大家所认为的一款软件产品,它的出现标志着苹果公司转型的开始。itunes出现之前,苹果只生产实体产品,尽管它所生产的产品非常不错,但与其它同等品牌生产的产品比较,它的产品同样是可以被替代的。然而itunes改变了这种状况,因为itunes的出现,让苹果公司开始打开音乐市场,不再是仅仅依靠卖产品赚钱,同样可以依靠卖音乐来赚钱。不过3年,ipod+itunes组合就为苹果公司带来了近100亿美元的收益。itunes受到了来自用户和合作伙伴等更多人的支持。因为itunes的存在,能够让更多喜欢音乐的人去轻松找到好音质的正版音乐,从而大大增加了ipod的销售量,也让ipod与其它品牌的播放器产生了很大的不同,迅速的占领近90%的市场。itunes同样也受到唱片公司的欢迎,itunes的出现似给唱片公司带来了福音,来解决他们面对泛滥成灾的音乐盗版无能为力的现状。最高兴的仍属苹果公司,它不仅能够靠销售ipod赚钱,itunes同样让它赚音乐的钱。

随后,苹果在2007年了首款iphone智能手机,掀起了一场智能手机的变革。iphone手机除了产品本身的设计创新外,并将itunes+ipod组合中的技术进行了引用,在2008年推出了appStore软件,与itunes相对接。iphone+appStore的组合,使苹果公司占据了手机市场的主导地位。在2010年,苹果公司又一次成功了ipad产品。这款新产品所采用的操作系统与iphone同样,看起来像是一个放大版的iphone,应用软件方面也是沿用的iphone+appStore的模式。尽管这款产品遭受外界的质疑,但同样得到了“苹果粉”的追捧,销量同样可观。

在说了那么多众所周知的事实之后,我们再来谈苹果在商业模式的创新。因为正是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才会有苹果脱胎换骨的变化,商业模式的创新远远超越了其在产品创新方面的意义。可见,商业模式的创新对于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性。

三、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

商业模式的创新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如何进行呢?

正如苹果公司所做的那样,第一就是知道顾客需要什么。管理大师德鲁克讲过:“企业的目的不在自身,应当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必须存在于社会之中,这就是造就顾客。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决定企业生产什么,企业是否能够取得好的业绩。由于顾客的需求总是潜在的,企业的功能就是通过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从而激发顾客的这样潜在需求。”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篇5

关键词:文化产业商业模式创新

国家统计局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针对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长远战略发展的考量,以及国外环境的变化,国家制定了“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文化产业的增加值从2004年的344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052亿元,在GDp中的比重也从2004年的2.15%上升到2010年的2.75%,其中文化服务出口和核心文化产品出口在“十一五”期间分别为11.8亿美元、560.9亿美元,比“十五”分别增长255.6%、100%,文化从业人员增加187多万人,增幅达到18%,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潜力初步显现。与此同时,文化产业的节约资源和能源、产业关联度大、吸纳就业人员高、消费市场大等支柱性产业特征已经呈现。但是,文化产业离大规模生产、占GDp比重达5%以上的支柱性产业衡量指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的文化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居民文化需求的满足程度还不到1/4。如何利用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助推文化产业企业打造核心商业模式,从而为文化产业企业提升未来市场竞争力,关系到文化产业的长远发展。

当前文化产业的主要商业模式

(一)品牌先行的商业模式

品牌是指一个产品、组织和服务的独特标识,它包涵着一种与产品、组织或服务相关的、长久的和值得信赖的价值承诺,它的载体是用以和其他竞争者相区分的名称、术语、象征、记号或者设计及其组合。品牌先行的商业模式主要是利用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或名人的社会影响力,借助某种概念或者理念对项目的生产或经营进行推进,从而达到赢利的目的。知识产权是品牌先行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品牌效应是其重要环节。例如,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全国文化产业的成功案例,它的旅游与演出结合的经典商业模式,促进了中国山水实景演出的发展。

(二)内容为王的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的高附加值特性主要表现在其凝聚了智慧结晶的新颖内容,一个独特的故事、节目、活动、创意安排以及各种文化艺术成为了文化产品获取高附加值的载体。内容为王的商业模式从通俗的角度说,是通过创意与创新的手段打造一个或将一个已有的、极具开发潜力的文化事件打造成文化产业的核心,运用知识产权这一法律保障,使其能进行顺利的开发与推进。龙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湖南原创民族节目《追爱》惊艳亮相,受到了全国观众的一致好评,它来源于对大型民族舞台演出《张家界·魅力湘西》精华因子的提取。这种以内容为王的商业模式也为其带来了市场的认可。

(三)产业链经营的商业模式

文化产业的市场本质与其它产业一样,都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市场最终诉求。由于文化产业能与许多其它产业很好的融合,因而在延伸产业链上具有很强的优势。产业链经营通俗来说就是运用产业价值链进行经营的方式,包括横向和纵向的产业链,其发展形态是不断扩大的规模化发展,实现以大规模生产来实现降低成本、达到利润最大化的市场目标。产业之间的连接是产业链经营的商业模式核心要素,而如何平衡产业之间的关系、推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是关键。

文化产业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

(一)产品价值的实现

简单的说,产品价值的实现是文化产业企业通过其产品和服务能为消费者提供的价值。成功的文化产业商业模式要能为顾客提供独特的效用,使产品的设计价值与顾客的期望价值达到最大程度的吻合。企业要实现自己市场价值,其必须要将自己的核心认同和价值观融入到产品中,通过有效的流通渠道传达给消费者,而企业首先必须明确自身的核心价值,从而使其一切传播和营销活动必须围绕这个最重要的内容而展开。在产品趋同化日益盛行的今天,寻找不同或优于其它产品的利益获取点,构建难以复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价值,同时通过有效途径展开和实现自己的价值主张,是企业战略和业绩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除此之外,正确核心价值的确定,有助于企业抓住工作的重点,避免出现追求短期利益而损害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企业核心价值的确定能为产品内涵的持续性提供方向,从而保证产品价值的不断发展。

(二)目标消费者的确定

文化产品与其它产品一样,其需要有针对性的目标消费群体。所谓目标消费群体是具有某些共性,从而使文化产业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为这些共性创造相应的价值。简单而言就是对消费市场的细分,这是基于营销学中“分众营销”的核心理念而设计的,而这群人恰恰是某类产品的主要或重度消费群。分众营销符合针对文化消费群体的营销方式,它不是以占领绝大多的消费者为目的,不是以生产符合大多数消费者的产品为目的,不是以进入传统的产品渠道为己任,不是制定目标消费群体不能接受的价格作为其重点。通过分众营销,可以改变那种大众化的营销方式,文化生产企业只需要使用特定目标群体容易接受的术语、最方便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恰当的产品开发模式,通过提炼产品差异化的诉求,制定合理的价格,以最少的投入、最精确地命中目标群体,从而达到销售的稳定性增长。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篇6

>>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依托共享经济的物流平台商业模式的创新基于o2o视角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分析基于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分析从商业模式的演变窥视基于o2o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分析及构建基于共享经济的共享型办公空间商业模式研究绿色经济视角下商业模式的创新初探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的经济学分析网络经济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的分析互联网背景下商业模式创新的经济学分析共享经济如何颠覆现有商业模式?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钻石珠宝行业创新商业模式前景研究商业模式创新的网络金融分析“大数据”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分析创新商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及发展现状论传媒商业模式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根基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5年7月5日。

meekermary:《2015年互联网趋势报告》,,2015年7月1日。

BotsmanR,RogersR.:"what'smineisYours:theRiseofCollaborativeConsumption",HarperBusiness,2010,p300.

责编/马冰莹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篇7

本研究采用弗里曼等对技术创新的观点,认为技术创新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更多地是一种经济活动,要通过市场上的表现来实现其价值,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生产和销售新产品是企业获得成长和提高盈利额的重要手段。首先,企业利用新产品和新服务来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开辟新的市场,扩大市场份额,从而获得超额利润。GeRoSKi等[12]以1972~1983年英国721个制造业企业作为研究样本,研究显示,企业创新数量与营业利润率正相关。尽管某一特定的产品创新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大,但是进行产品创新的企业的利润率总体上要比没有开展创新的企业高。其次,技术创新能力强的企业往往比其他企业更快地研发出新专利和新产品,进而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垄断地位,使企业拥有更佳的市场形象和更强的定价优势,顾客也更具忠诚度,愿意为新产品或新服务支付高溢价。最后,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变原有的生产工艺,减少原材料的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终提高企业绩效。RomeR[13]以美国1000家大型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研究了研发支出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得出研发支出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及绩效。罗婷等[14]认为,R&D投入整体上与公司未来年度利润存在正相关关系。赵晖[15]认为,R&D资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企业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提出如下假设:假设1技术创新对企业盈利有显著的正影响。

2商业模式设计对技术创新获利的促进作用

CHeSBRoUGH等[6]以施乐技术分立公司为例,阐述了商业模式在创新获利中扮演的调节功能,认为有些新技术的失败并不是由于技术不够先进,而是没有形成相匹配的商业模式;相反,适宜的商业模式设计对技术创新获利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KaUFFman等[16]认为,扮演个人和企业间互动平台的角色、促进在线交易并将广告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互联网公司更易生存,商业模式设计是企业维持市场竞争地位的保证。对于技术型企业而言,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能够使新技术找到最佳的应用和顾客群体,开发出最具吸引力的价值主张,并且能够使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实现协同,创造出更大的顾客价值,同时能够提高企业相对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议价能力,进而提高企业在共同创造出来的新价值中获利的能力。amit等[17]认为,电子商务往往通过企业跨边界与顾客、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新交易结构及治理来实现价值创造,并提出新颖、效率、互补和锁定是商业模式的四大统驭性主题。Zott等[18]认为,商业模式设计越富有效率、越新颖,核心企业获得的市场价值越大,但增加互补性并不能促使核心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加。Zott等[19]认为,商业模式与产品市场战略都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但是作用机制不同,商业模式与产品市场战略之间的匹配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综合而言,本研究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即商业模式的确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价值进而获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调节功能,但是不同的商业模式会发挥不同性质或程度的影响;且进一步考虑到不同企业使用商业模式的差异性,借鉴Zott等[18]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商业模式的性质进行区分,将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作为商业模式差异的2个重要维度,以研究不同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产生的不同调节作用。新颖导向的商业模式就是采用新的方式开展经济交易,如服务新的顾客群体,提供新的价值、产品、服务或解决方案,或给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形式是全新的,从而带来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全新的合作关系。新颖性商业模式创建出一个新的市场,如eBay和阿里巴巴;或者重塑现有的市场,如Dell公司。新颖性商业模式带给顾客新的价值,对顾客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将顾客锁定。另外,商业模式新颖程度越高,对于利益相关者和合作伙伴而言,因为不存在其他可供选择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使得采取新颖导向企业的议价能力提高。Zott等[19]认为,新颖导向的商业模式设计对差异化产品战略、低成本战略以及市场进入领先战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正向调节作用,如苹果公司便是新颖性商业模式最为成功的例子。可见,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设计注重新颖性,不仅使企业在顾客竞争中拥有相对的差异化优势,且在其内外部价值活动网络的重构中也会发挥重要影响,从而提高企业总体的运营效率,带来提高技术创新获利的可能性。相反,缺乏新颖性的商业模式,可能会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和客户流失,合作伙伴关系不稳定,难以从技术创新中获利。基于上述讨论,提出假设:假设2a商业模式的新颖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盈利之间的关系。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强调提高交易效率,通过设计各种各样的交易机制来降低交易过程的成本,使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成本全面得以降低。当然,成本的下降可以直接转换为盈利的增加,如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创造出来的巨大财富正是效率导向商业模式发挥作用的体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间也可以通过互相提供市场供求和内部运作的信息,以及加快信息的流动来降低信息不对称性,还可以设计对客户来说交易更简捷、执行效率更快的交易内容,如功能简化的产品、在线自动化处理的升级服务等;相反,缺乏效率的商业模式会导致各方面成本的上升,也会出现运营上的低效率,导致顾客满意度下降和客户流失,使得企业加大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难度。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假设2b商业模式的效率性正向调节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并不完全是相互排斥的,也可以相互共存、相互补充,共同促进技术型企业从技术创新中获利。如互联网餐馆uwink是将商业模式的新颖性与效率性完美结合的典范[18]。综合而言,商业模式的新颖程度越高,越能使本企业与其他竞争企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为顾客和合作伙伴建立起较高的转换成本,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地位,也就意味着给企业后续提高运作效率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全面降低成本以获取更大的价值。另外,兼顾新颖性和效率性的商业模式在锁定对全新价值体验感兴趣顾客的同时,不断谋求降低成本,最终能够吸引更广泛的顾客群(他们对产品与服务的性价比或价格更为重视),由此拓宽了新技术收入来源,提高了盈利上限。基于此,提出假设:假设2c商业模式的新颖性和效率性对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影响是相互促进的。综上,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见图1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取和数据信息来源

本研究所选取的调研对象主要是2009年10月30日~2011年12月30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大于5%的116家创业板公司,原因在于以下2点:①这些企业的创办与发展都是基于实实在在的科技成果的研发及其商业化。近些年,研发投入一直较高,技术创新方面成绩较为突出,对从技术创新中获利的要求普遍较高。由此可见,这是研究中国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获利较为优质、较为典型的群体。②这些企业近年内努力争取到资本市场中的上市融资,对自身的经营活动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易结构都能有意识地进行设计和规范化,商业模式基本成型并稳定,且这些上市公司的相关信息较为公开、透明,便于收集数据测项和研究商业模式的总体特征及其他变量。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对样本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来获取。问卷发放的方式包括对本地样本企业的实地调研中的问卷填写和收集,电话访谈填写问卷。在问卷的收集过程中,一方面确保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样本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的成员,因为他们对企业的技术创新、经营过程中所采用的商业模式、企业最近3年的绩效非常了解;另一方面,将回收的问卷、样本企业公开的关于企业经营情况的说明或报告综合起来,与创新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集体讨论,对问卷的结果进行部分调整和修正。通过上述工作,本研究得以保证获得高质量的原始调查数据。问卷调查历时2个月左右,剔除无法联系到的相关人员、信息填写不全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本研究共回收有效问卷108份,回收率达到93%。

3.2变量说明与测量

为了深层次地分析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获利的调节效应,本研究以技术创新为自变量,企业盈利绩效为因变量,商业模式为调节变量,运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1)自变量本研究采用企业的研发投入、取得的专利数、资格认证证书,以及拥有前所未有的科学发现、原理性主导技术作为技术创新的测量。(2)因变量本研究的主题是创新获利问题,盈利性指标能够很好地体现企业的获利情况,于是选取调研企业2010年和2011年每股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作为企业绩效的度量指标。(3)调节变量本研究以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作为商业模式的主题背景,分别通过3个测项,运用Likert-5级量表对108个被调研公司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程度和效率导向程度进行打分:①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程度测量。通过企业商业模式是否提供了新的产品、服务、信息以及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连接方式;给利益相关者的激励形式是否是全新的,从而带来利益相关者之间全新的合作关系;与现有同行企业的商业模式相比是否带给顾客全新的价值,来测量商业模式新颖导向程度。②商业模式的效率导向程度测量。通过企业商业模式是否使本公司在利益相关者之间互相提供信息以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是否使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各种成本得以降低;从客户角度来看,是否本公司与其他企业之间的交易变得更为便捷、执行效率更高,来测量企业商业模式效率导向的程度。(4)控制变量根据以往研究,企业规模、行业属性是影响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控制变量。其中,采用员工人数的自然对数测量企业规模。

3.3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3.1信度与效度分析在通常情况下,Cronbach’sα在0.6以上被认为可信度较高,在0.3以下被认为可信度较低。本研究中各因子的Cronbach’sα分别为0.863、0.670、0.637,表明本研究的量表具有内部一致性,可信度较高,从而支持了信度检验。关于效度检验,测量指标在各因子上的载荷都较大,Kmo值在0.6以上,且Bartlett’s检验显著。综合而言,量表的效度和信度较好(见表1.

3.3.2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表2提供了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相关系数,可以看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新颖导向、效率导向和企业绩效都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3.3.3假设检验与分析表3显示了技术创新、新颖导向、效率导向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的层次分析结果:①模型1是控制变量对因变量企业绩效的回归;②模型2是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变量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主效应模型;③模型3、模型4分别考察了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独立调节作用;④模型5同时考虑新颖导向和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模型2的结果表明,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进自变量技术创新后,回归模型的解释力(模型2相对于模型1)显著提高(ΔR2=0.849,p<0.01),这说明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β=0.927,p<0.01),从而支持了假设1。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对运作流程进行改造升级,能够显著地提高企业绩效。由于企业绩效的提高能够反哺技术创新投入,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绩效,企业因此得以进入创新驱动的良性循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模型3的结果表明,在主效应模型2的基础上,增加商业模式新颖导向和技术创新的交互项,模型的解释力也得到提高(ΔR2=0.017,p<0.05),商业模式新颖导向显著正向调节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间关系(β=0.712,p<0.05),从而支持了假设2a。这说明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新颖性商业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充分地挖掘新技术潜在的经济价值。企业创新投资与管理不仅要关注科技研发,也要注重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通过设计和执行新颖性的商业模式与科技创新相匹配,从而更好地获得竞争优势。新颖性的商业模式能够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体验,也能帮助企业获得更强的市场议价地位,因此,除了雄厚的技术创新能力之外,新颖性的商业模式是科技型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新来源。模型4的结果表明,将商业模式的效率导向与技术创新的乘积项放入回归方程,发现模型的解释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效率导向的商业模式对于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正向调节作用没能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2b没有得到支持。其中的原因在于:科技型企业的产品多属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边际生产成本小,具有边际收益递增的特点,而且产品一旦被顾客使用,创造出来的效用远远高于生产成本,因此,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为顾客创造全新的价值体验是企业创造和获取价值的首选途径,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致力于提高运营效率对顾客价值的创造和提升的作用就会大大降低。模型5的结果表明,同时考虑新颖和效率的商业模式对技术创新获利的正向调节作用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2c没有得到支持。这也说明在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中同样存在“夹在其中”的战略困境。这可能存在2个原因:①新颖性和效率性商业模式在价值逻辑上存在根本性的差异,当2种逻辑在一家企业中并行运作时会产生许多冲突,难以取得协同。②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同时关注两方面会导致资源配置分散,出现“失焦”,结果在任何一方都没有做到最优状态。由此,对于技术创业企业而言,在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中,采用同时考虑新颖性和效率性的商业模式无益于增强技术创新的市场吸引力,却不利于充分挖掘新技术的潜在经济价值,因为这会损害商业模式功能的发挥。最佳的做法是打破“妥协和平衡”的指导思想,选择独具特色的商业模式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做到极致。

4结语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篇8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4-0046-02

1987年中国学术网(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互联网在中国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到2007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大促进了互联网公司的飞速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模式创新也不断涌现。每一次的商业模式的创新都可能是企业加速发展的机遇,甚至是一个新型互联网企业的崛起。

1当前中国互联网公司总体发展状况

基于互联网领域的四大基础应用――邮箱、im(即时通信)搜索和电子商业,诞生了――网易、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这几家著名的互联网公司。而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也仅仅是三四年的时间就被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所超越,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传统的门户网站创新力度不够,过度地依赖传统模式所致。腾讯拥有中国最大的用户群体,百度拥有中国最大的访问量,而阿里巴巴则拥有最大的企业用户群体。从三大门户独领,到今天腾讯、百度和阿里巴巴一马当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们的成功主要就得益于其在互联网领域的不断的创新能力。

2商业模式的概述

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竞争已经不仅是停留在产品、技术、服务、管理、人才等方面,一切都必须以一种有形的模式存在和出现。商业模式,简单的理解是指能够为公司带来收益并且收益越来越大的赚钱方式,主要包括三种模式:销售模式、运营模式、资本模式,其核心就是对资源的整合能力。

销售模式,是指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最基本体现,是商业模式的实现通道。如果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看起来再好的商业模式也没有用。ppG的营销模式是多种营销模式的融合与再创新:ppG品牌男装完全由长三角地区的7家企业贴牌生产,ppG只负责产品质量管理,然后通过无店铺的在线直销和呼叫中心方式,将产品直接交到消费者手里――由此打造了传统营销无可比拟的低成本优势、渠道优势。

运营模式,特指企业内部人、财、物、信息各要素的结合。这是商业模式的核心。如果缺乏合理有效的运营模式,即使再高效的销售模式也会由于缺乏持续而优秀的产品、服务供应而枯萎。以携程为代表的低价酒店经营模式都是富有特色的运营模式。

资本模式,主要指企业获得资本的方式以及资本运作的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支撑体系。如果缺乏有效的资本模式,前两种模式都有可能会遇到现金危机而导致整个商业模式的崩溃,例如,港湾网络最终就是在资金链方面出现了问题,才被迫出售。由于互联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风险投资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

以上三种模式的有效结合,使得内外资源获得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如果结合不到位,资源就很难获得高效整合,甚至会导致企业的失败。

3商业模式创新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认真研究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准确把握行业本质。

(2)以客户的需要为导向,深入研究其偏好。

(3)选择有广阔市场空间的领域,突出规模效益。

(4)结合自身特点,注重独特资源的培育。

(5)高效执行力的团队是商业模式成功的保障。

前时代华纳Ceo迈克尔•邓恩所说,“在经营企业过程当中,商业模式比高技术更重要,因为前者是企业能够立足的先决条件。在经历了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两个阶段之后,中国的企业需要向更高的境界迈进,那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能否打造出色的商业模式,是中国企业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

互联网往往是在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基础上,进行营销积聚人气,然后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例如,手机视频网站目前还未能实现盈利,还处于前期的投入阶段,而当前这些网站正在探索推广和运营的新模式,现阶段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主题营销、热点营销等营销手段积累更多的用户资源。只有达到一定的用户流量才有可能取得盈利,而且用户流量越大,流量转化成收益也就越大。而如何把流量转化成收益,这就是盈利模式的创新问题了。

4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新发展――从模仿到创新

4.1平台化和全业务扩张是成熟互联网公司的整体发展趋势

腾讯的迅速崛起依靠的是QQ这个黏性极强的聊天软件,然后又进军电子商业领域建立“拍拍网”,乃至资讯门户网站和网络游戏,实现了业务的全覆盖。而腾讯领军的虚拟物品交易很可能发展成为web2.0应用中最大的收入模式。

阿里巴巴面对的是占有全国企业总数的85%的中小企业,从B2B业务开始,而后又延伸到淘宝中的个体,从而完成两个交易平台的搭建。为了促成交易的达成,又先后推出在线支付(支付宝)、即时通信软件(阿里旺旺),而在2007年上市之前推出的阿里巴巴网站是一个广告超市平台。阿里巴巴要做的是围绕电子商业,通过各种新技术、新模式完善电子商业生态。阿里巴巴的成功尤其是在B2B方面的成功完全是其自主创新的成功。

百度是美国google的模板,百度之所以能在中国战胜google,其在贴吧、娱乐等社区方面的创新功不可没。搜索成为网民习惯后,百度的竞价广告前景被人们普遍看好。但百度为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巨大的C2C相关需求,于2007年宣布要打造基于搜索引擎的电子商业,进军C2C领域。

网易在面对三大门户之争中最弱的窘境时,以网游作为转型的突破口,事实证明非常成功,现在的网易成了盛大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当前中国互联网界最大的六大收入模式是网络广告、电子商业、搜索、移动应用、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交易。前三大收入模式我们仍要追随美国前进,但移动应用、网络游戏、虚拟物品交易,我们已经走在全球互联网的前沿。互联网没有边界,用户的需要没有止境,互联网的模式创新也无止境。对于成熟的有实力的大公司来讲,围绕其核心能力进行全业务扩张是这些互联网公司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4.2突出差异化是新型互联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对于新型的互联网公司,在成立之初就面临着生存的问题,而能否存活下来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这个互联网公司在商业模式方面是否存在独到的创新。如果只是简单照抄其他互联网公司的模式,那么它的未来不能不令人担忧。下面就简要介绍最近几年兴起的新的模式创新成果。

2006年诞生的试用网(itry.cn)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吸引了数十万网民注册。试用网就是一个专门提供免费的试用品给用户试用的平台。用户在试用网网站进行注册,即可免费领取厂商提供的试用品。用户在试用了某个产品或服务后,必须提交试用心得,供厂商获取市场和客户数据。试用网其实也是一个web2.0平台,主角是厂商和消费者,而网站的收入来自厂商。试用品领取建立在两个概念之上,一是“试”,二是“体验”,这两个概念蕴涵着对中国人心理的深刻洞察,正是这份洞察注定了试用品领取必将成为大众时尚。

网盛旗下的生意宝(www.netsun.com)作为国内B2B领域的明星,近来的高速发展颇受人们瞩目,生意宝以数量庞大、覆盖广泛、合作形式多样化的行业网站联盟为基础,开创了我国B2B领域独有的“小门户+联盟”模式,是近年来我国电子商业创新发展的一个全新代表,也因此被誉为继“垂直行业网站”、“综合性行业网站”之后的我国第三代B2B电子商业模式,代表了未来我国B2B电子商务发展的宏观方向。

另外,分类信息网站、婚恋网站、视频网站、博客网站、社区网站都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网站,他们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模式创新,也大大地促进了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商业世界是个变化快捷的世界,任何商业模式都不是永远不变的,而要保持其领先地位就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即使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商业模式。世界上许多优秀的企业不是没有核心能力,也不是没有好的商业模式,而是不能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积极有效的创新、变化而衰落的。与之相反,一些优秀的企业,通过建立一种将成功商业模式不断进行更新的机制,从而实现了企业快速、持续、稳定的增长。

参考文献: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篇9

关键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55(2016)03-0011-04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2016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分享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富裕起来。”分享经济,也称共享经济。在新经济形势下,我国把发展共享经济放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说明这一经济形态的重要意义。

目前,共享经济已成为社会服务行业的一股重要力量,在住宿(如airbnb、小猪短租)、交通出行(如Uber、滴滴出行)、技能(如在行)、生活服务(如我有饭)及旅游(如丸子地球)等领域,都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共享经济企业。据统计,2015年共享经济在全球的市场交易规模约为810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约为5100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3%,同时,2014年至2015年间,共享经济的风投资金增长规模超过了5倍。总之,“共享经济带来了一场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资源革命,它带来了经济生活的全新组织方式,将会超越传统的市场模式。”[1]

目前,学术界对于共享经济的研究还比较少,企业界对这一新兴商业模式的现实案例分析较多,共享经济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为基础得以快速的发展,目前还处于一个理论探讨期。专家和学者们主要通过分析共享经济企业的案例,梳理出共享经济的基本要素、运作机制、产生动力、面临的阻力和障碍等问题,比如,RachelBotsman等人深刻剖析了全球实践共享经济的新兴企业以及这一商业模式,勾画了共享经济的发展蓝图[2],RobinChase在《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一书中回顾了Zipcar的创业经历,用了大量的全球共享经济案例和经验归纳了共享经济给个人、商业带来的巨大变化,提出了人人共享模型,主张用共享理念解决气候变暖、水源变少、食物不安全等问题[3],Jeremiahowyang撰写了大量的有关共享经济的理论、案例以及全球发展现状[4];国内学者蔡余杰、黄禄金剖析了不同行业的共享经济案例,探讨了共享经济对商业、生活与工作的改变[5],刘国华、吴博对共享经济2.0进行了精确定义,分析了共享经济2.0的基本理论,深刻剖析了典型的共享经济案例,对共享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展望。[6]

如何理解共享经济的内涵?企业通过共享经济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有哪些?又有哪些创新要素?这些都需要予以系统地分析。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地剖析共享经济的内涵、共享经济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和要素,以期为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二、共享经济的内涵界定

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marcusFelson和JoeL.Spaeth提出的,他们认为,共享经济主要是通过第三方建立的信息技术平台为共享基础,消费者个人则通过该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产品交易,实现资源、信息的共享。[7]Jeremiahowyang认为共享经济是一种“通过常用技术使人们以点对点的方式而不是从企业端购买所需的产品和服务”的商业模式[8],他指出共享经济是一种“去中介化”的模式,即个体不再依附于商业组织获得产品和服务,而是可以通过平台直接向个人购买产品和服务。RobinChase则认为共享经济是由“产能过剩+共享平台+人人参与”这三个核心要素构成的经济模式。

基于此,本文将共享经济定义为:个人、企业或组织通过共享平台分享闲置资源的使用权,并从中获取回报的商业模式。结合RobinChase的定义以及共享经济的实际运作情况,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共享经济的内涵:

第一,闲置资源,即过剩产能,是实现共享经济的根基所在。闲置资源不仅包括以汽车、住房等为代表的有形资源,还包括以知识、技能、时间等为代表的无形资源,共享经济就是要重新发现、挖掘并利用闲置资源,从而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第二,以信息技术建立的共享平台是共享经济的载体和媒介。信息技术为共享经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

第三,使用价值的转移是共享经济区别于“交换经济”的本质。共享经济是对闲置资源的重新利用,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强调“使用”比“拥有”更重要。

第四,获取回报是共享经济的重要结果。共享经济不同于“共享”的一点就在于,它是以获得经济回报和收益为目的。

第五,供需双方是具有影响力的合作者。共享经济实行的是轻资产模式,供需双方的匹配以及忠诚度对共享经济运营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共享经济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

在借鉴学术界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新技术市场化动力、市场环境压力、市场机会拉动力等三个方面予以分析。[9]

(一)以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市场化动力

新技术的市场化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之一。基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正是在新技术的市场化推动下而实现的。共享经济是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背景下而得以快速的发展,与基于pC(个人电脑)端互联网形成的电子商务平台不同,共享经济是基于移动互联而建立的共享平台,通过对供需双方进行快速、精确匹配,撮合供需双方实现闲置资源的分享。滴滴就是把业务迁移到腾讯云,采用云计算,实现业务的稳定性、安全性、灵活性,利用大数据算法实现供需匹配和预测、精准营销、用户画像以及自动计费等功能。

(二)易变、不确定性、复杂和模糊的商业环境压力

新工业革命的到来引起了企业竞争范式的全面转变,企业竞争环境面临着较强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超竞争环境将成为企业的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价值创造模式、主体、来源以及过程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唯有各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共享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价值创造。[10]从企业运营的角度来讲,在超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实行组织运营的扁平化、敏捷性和柔性,才能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压力,这就意味着企业原有的组织架构、组织边界势必要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共享经济这种商业模式本身所具有的灵活性、无边界性恰恰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三)“资源闲置+轻资产杠杆效应”带来的市场机会拉动力

通常,企业倾向于“拥有”更多的资源,通过资源的“大而全”扩大自身实力,这种重资产模式的结果往往是组织运营的僵化、较高的运营成本以及较低的利润空间。事实上,资源的价值在本质上在于其使用价值,只有资源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才能够充分体现资源的价值本身。从这个角度来讲,多数情况下企业遭遇的资源紧缺往往是资源使用不够造成的,并非资源真正的匮乏。特别是对于初创企业而言,创业者在资源紧缺的创业情境下,通过价值共享,充分利用手头现有、零散和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资源(特别是闲置资源)来开发新的创业机会、支持创业成长[11],事实上,这种资源拼凑的过程,恰恰促成了共享经济的形成。airbnb的三个创业者就是当初将看似没有什么价值的、闲置的客厅租给游客居住,然后发现其中蕴含的创业机会,它不拥有一间房屋,住宿规模却超过了世界最大的酒店,最终实现创业成功。

四、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要素

借鉴魏炜等人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即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主要包括定位、业务系统、关键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现金流结构、企业价值等六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共享经济下商业模式在这六个要素上的创新表现。

(一)定位创新

商业模式的定位是指满足顾客需求的方式,这是商业模式的中心内容。共享经济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建立共享平台,撮合供需双方完成对闲置资源的共享,这不同于普通的B2C企业,往往被动响应顾客需求,也不同于普通的C2B企业,主动响应顾客需求,它是通过建立供需双方之间的“连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自动撮合双方,具有更多的灵活性,更能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

(二)业务系统创新

业务系统是指企业选择与之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及其交易方式,主要由构型、角色和关系三部分组成。构型是利益相关者及其形成的网络拓扑结构,角色是拥有具体实力的利益相关者,关系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治理关系。从构型上来讲,共享经济主要是由供给方、共享平台、需求方三大利益相关者形成的网络结构,共享平台是一个撮合供需双方的媒介,供给方大都是拥有闲置资源的一方,较为分散,供需双方通过在共享平台注册为用户,就可以根据需要分享闲置资源。从交易角色上来讲,不同于传统企业垂直方向的供应链关系,共享经济中的供给方和共享平台之间是一种更加扁平的横向合作关系,即合伙、同盟关系,滴滴和顺风车车主之间就是这种关系,滴滴本身并没有乘车需求,需求来自于乘客,因此,车主并不是滴滴垂直意义上的供应商。从治理关系上来讲,传统企业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往往存在纯市场交易、所有权交易、参股、控股等治理关系,而共享经济和利益相关者(特别是供给方)之间更多的是一种合伙、联盟关系,除了供需双方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为了资源和能力的互补性,可能存在上述其他治理关系。

(三)关键资源能力创新

关键资源能力是支撑交易结构背后的重要资源和能力。不同的商业模式要求不同的关键资源能力,关键资源能力往往决定了同类商业模式的业绩水平。传统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往往以产品质量、研发能力、价格等为主,共享经济是以新兴信息技术为支撑而发展的,共享平台是其唯一的运营环境,因此,信息技术就成为共享经济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之一,罗宾逊物流公司就将信息技术作为其关键资源能力,每年在信息系统建设上的投入就达5000万美元以上。另外,传统企业往往重视需求侧,把客户资源作为扩张实力的重要筹码,而对共享经济企业而言,供需双方是具有影响力的合作者,供需双方的匹配以及对平台的黏性和忠诚度对共享经济运营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共享经济企业不仅要重视需求方,还要重视供给方,要同时提高双方对平台的黏性,将供需双方都要作为企业的关键资源能力的一部分。

(四)盈利模式创新

盈利模式是指企业收入的来源和收支方式。传统的企业盈利模式很简单,收入一般来自顾客,成本来自外部供应商、内部运营以及员工等方面,互联网经济使得许多商品和服务近乎免费,能够在协同共享上分享,零边际成本现象随处可见[12],共享经济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对资源的使用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对共享经济企业而言,其收入一般来自平台供应方或者需求方,主要有比例抽成、沉淀资金投资、大数据分析等增值服务带来的收入,成本主要来自平台的运行和维护、信息技术的投入和研发等费用,在计价方式上,共享经济企业中以时间计价的占居多数,airbnb根据住宿的天数和时间段计费,在行根据行家提供服务的时间计费,滴滴也综合了距离和时间的因素。

(五)现金流结构创新

现金流结构是以利益相关者划分的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结构及其形态。共享经济实行的是轻资产模式,企业能够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持续、稳定的回报和增长,这也是共享经济企业深受风司青睐的一个重要因素。

(六)企业价值创新

企业价值是指企业的价值增长能力。传统的企业以重资产模式为主,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运营成本、较低的利润空间以及较高的资源闲置机会成本。与此不同,共享经济属于轻资产模式,只是通过共享平台整合闲散的、过剩的各类资源,实现闲置资源使用权的转移。这种轻资产模式极大地减少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从而提高了企业利润空间,促成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美国罗宾逊物流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轻资产物流公司,通过两大信息平台整合社会上闲散的车辆资源,让车主和货主共享各类运输服务。据统计,1994-2014年,罗宾逊的毛利和营业利润年均分别增长14.4%和15.7%,远高于行业增速,轻资产模式给罗宾逊带来了持续的价值增长。

综上所述,基于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具有诸多创新之处,但是目前共享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些许问题,比如法律、监管、信任等问题,所以共享经济下的商业模式创新面临着一定的阻力,主要是来自于外部监管环境以及既得利益集团方面的阻力,从一些地区主管部门对滴滴、Uber的限制、禁止行为可以看出,共享经济这一商业模式仍然面临着一些阻碍。但无论如何,共享经济的发展将成为主流趋势。

参考文献:

[1]杰里米・里夫金.零边际成本社会:第2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24-228.

[2]RachelBotsman,RooRogers.what'smineisYours:theRiseofCollaborativeConsumption[m].HarperBusiness,

2010:9.

[3]罗宾・蔡斯.共享经济:重构未来商业新模式[m].王芮,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9.

[4]Jeremiahowyang.Report:thenewRulesoftheCollaborativeeconomy,2015DataontheRiseofSharing[eB/oL].[2015/11/30].http:///blog/category/collaborative-economy.

[5]蔡余杰,黄禄金.共享经济[m].北京:斯坦威图书有限责任公司,2015:9.

[6]刘国华,吴博.共享经济2.0:个人、商业与社会的颠覆性变革[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5,11.

[7]Felsonm,SpaethJL.CommunityStructureandCollaborativeConsumption:aRoutineactivityapproach[J].americanBehavioralScientist,1978,21(4):614-624.

[8]Jeremiahowyang.theCollaborativeeconomyDefined

[eB/oL].[2015/11/25].http:///blog/2015/08/27/the-collaborative-economy-defined/.

[9]项国鹏,周鹏杰.商业模式创新:国外文献综述及分析框架构建[J].商业研究,2011(4):84-89.

[10]肖红军.共享价值、商业生态圈与企业竞争范式转变[J].改革,2015(7):129-141.

[11]梁强,罗英光,谢舜龙.基于资源拼凑理论的创业资源价值实现研究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5):14-22.

[12]杰里米・里夫金.走向物联网和共享经济[J].企业研究,2015(2):14-21.

BusinessmodeinnovationinSharingeconomy

ZHanGXiao-qin

(DepartmentofinformationtechnologyandBusinessmanagement,neusoftinstitute,Guangdong,Foshan528225,China)

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篇10

电子商务的发展催生了一批新型互联网产业,它们以互联网作为虚拟商场和交易中介,已经渗透融合到各类传统产业中,对传统产业价值链中的信息流、资金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带动了物流、金融、软件、保险、零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网上交易为核心的内部网络和众多支持网络之间互相补充的共生效应、生态效应和集群效应促使产业更加良性循环发展。传统产业易受到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社会关系等经济和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企业的创新更多的要考虑制度、技术、管理方面的创新;产业的优化升级受到限制。而网络经济淡化了这方面的作用,更加灵活有效,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但是网络经济建立在虚拟的互联网基础之上,在技术上、安全上、用户适应性上,较之有实体存在的传统产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传统产业价值链重新组合与细分,技术资源重新整合配置,加快完成传统产业的再造升级,实现以传统产业实体经济为依托的新型网络和嵌入互联网的传统产业共生发展的经济态势,是传统产业在网络经济时代复兴的关键,也将是未来网络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基于B2B、B2C、C2C电子商务结构创新

B2B、B2C、C2C是三种基本的电子商务模式,B2B交易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直接进行,本质是企业供应链的网络化。交易额巨大,对整个电子商务有重要影响。B2B、B2C都属于通过网络向消费者提品和服务的网络零售业范畴。所以下文从以B2B为代表的企业商务模式和以B2C、C2C为代表的网络购物模式及当前发展比较活跃的C2C模式三个层面分析。根据艾瑞咨询《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细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B2B交易占到整个电子商务市场79.5%的市场份额,以B2C、C2C为代表的网络购物占18.2%的市场份额。从网络购物市场结构来看,B2C占比36.6%,C2C占63.4%的市场份额。B2B模式构筑在高度信任和商务合同的基础上,对大宗交易能够更大发挥电子商务的潜在收益,并通过供应的集中,采购的自动实现,配送系统的高效率而得以实现的2。B2C和C2C是面向消费者的买卖活动,依赖于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安全可靠的支付系统、信用体系的建立以及高效的物流配送系统。

(一)B2B商业模式创新—网络B2B2C模式

传统B2B有两种基本的商业模式,一种是垂直B2B商业模式,即生产商与上游企业形成的供货关系和与下游企业形成的销货关系的纵向结构。另一种是水平B2B商业模式,它是利用网络这一交易平台,将行业中相近或相关的交易环节集中起来,由企业的采购方和供应方及提供平台的电商共同参与的横向结构。简单的垂直或水平商业模式已不能满足电子商务复杂的网络关系,这就促生了网络B2B模式的出现。网络B2B模式跨越地域限制,是一个多主体、多关系、多层次、动态网络化商业模式。它不仅发挥了垂直结构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产品运转周期和水平结构扩大产品种类、交易范围的优势,还融合了B2C商业模式。将B2C模式嵌入进来,形成B2B2C模式,即企业—企业——客户模式,第一个B是指生产商或供应商,第二个B指电子商务网站,C指终端用户。传统B2B模式建立起了供应商和生产商之间的联系,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价值链的上游流转。传统B2C模式建立起生产商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只关注价值链的下游。网络B2B2C模式基于完整的价值链,建立起供应商、生产商、终端用户三者之间的联系,使得供应信息、产品信息、用户信息准确及时传递,各个环节有效衔接,弥补了传统B2B模式和B2C模式的不足。

(二)B2C与C2C融合的网络购物模式—C2C2B模式

B2C模式由于库存面积和人员限制,只提供一些特殊类型商品,如音像、图书、服装等,商品同质化严重,不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C2C模式提供的产品种类丰富多样,从电子产品到日用百货应有尽有,但卖家相对集中,交易规模较小,商品多而杂,质量难以保证。相对C2C模式的第三方付款机制,B2C模式的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虽然最为消费者接受,但资金回流速度慢。C2C企业与多家物流公司合作,建立了第三方物流配送机制,保证了资金流、物流的有效运转。B2C模式有自己的仓储配送中心,自建物流,保证了产品存储和运输的便捷高效,但因存储量和物流覆盖范围有限,使得成本过高,交易规模缩小。B2C商务网站以整个网站的信誉做支撑,有着良好的品牌形象,而C2C模式基本是建立在信用评价体系基础之上,产品质量难以保证。两种模式各有利弊,融合趋势明显。目前基于C2C模式的兼容模式—C2B2C在推动网络购物市场的作用越来越重要。C2B2C是指消费者—企业—消费者模式,第一个C指个人或商家,近年来很多中小企业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网站的活跃的用户,B指电子商务网站平台,第二个C指终端用户。根据戴建华、陈阳升、阚凯力等人从信用管理角度提出的C2B2C模式,他们认为这种模式割断了卖家和买家之间的直接联系,彻底解决了C2C电子商务的信用问题3。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8年阿里巴巴继创立淘宝网5年后又推出淘宝商城,众多品牌商、大规模生产商的加盟,增加了产品质量保证,保证了网站的盈利。

(三)C2C模式的结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