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财务规章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25:16

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篇1

第一条为加强财务管理,根据现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结合本处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保障工作需要,量人为出。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审批、集中管理、加强监督"的财务管理体制。

第三条×××××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适用本制度并依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内部财务控制制度

第四条本单位实行“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处领导班子是本单位财务工作的领导集体,对单位财务工作负有领导责任。

第五条财务工作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对单位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资料的真,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实性、完整性负全面责任。处领导班子明确一名主任负责本单位的财务审批工作,重大的财务支出等事项实行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策。

第六条单位财务机构负责人加强财务支出合法性、凭证合规性的事前审核;财务股内部要认真落实会计岗位不相容制度(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检查等)。

第七条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严密内部牵制手续,实行印鉴与支票分开保管,严禁由一人全程包办会计事项的支付业务,支出凭证的经手人、证明人、批准手续要齐全。

第八条严格遵守银行现金管理制度,通过银行收支款项,不得坐支现金。按月核对银行存款,盘点库存现金,日清月结,确保账实相符。

第九条接受纪检监察人员对本单位财务管理的全程参与和监管。对本单位财务收支计划、大额财务收支、资产的购置和处置等重要事项,事前必须向纪检监察人员通报,接受他们的督促和检查。

第十条财务股统一扎口管理本单位票据,明确专人负责票据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购领、使用、保管和缴验票据;票据所收款项要严格执行“票款分离”制度,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保证票据和款项的日清日结。

第十一条单位财务支出实行分类审批制度:

日常财务支出事项:各项支出必须先申请,经同意后再办理。凡报销的原始凭证必须具有经办人、物品验收人或证明人签名,经财务主管审核后,报主任审批。

重要、大额的财务支出事项,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后,财务主管对其单据的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核,再报主任审批。

第十二条重要财务支出决策事项的具体项目包括:固定资产、政府中心工作、印刷、宣传、维修、电脑耗材等日常财务收支。

固定资产:需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

政府中心工作:需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

印刷、宣传、维修、电脑耗材等日常财务收支:2000元以上的,需经领导班子集体研究。

第三章财务公开制度

第十三条推行财务公开,提高财务收支透明度,坚持客观性、真实性、及时性和实效性的原则。单位发生的财务收支事项,以一定形式进行通报或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四条财务公开的内容:资产的购置、处置、出租、出借情况,一次性发生的大额财务支出事项,接受其他单位的捐赠事项,财务收支执行情况,招待费、招商经费、交通费等重要支出情况,奖金福利的分配和发放情况,与其他单位发生的借贷往来情况以及群众关心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财务公开的形式,包括通过单位职工会议通报、书面公示等,对应公开的内容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公开。对财务公开的资料实行整理归档备查。

第四章重点支出管理制度

第十六条招待费用的管理。明确执行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实行统一管理,从严控制支出。因工作需要接待的人员,承办处室应事先征得办公室主任或分管财务的副主任同意后,由经办人员填写“来客就餐接待单”(包括接待事由、就餐地点、就餐时间、标准、陪客人数、经办人等),经主任审批后安排就餐。来客接待必须严格执行“禁酒令”的规定,并及时结算,将“来客就餐接待单”作为招待费支出发票的附件。

第十七条招商引资费用的管理。招商经费的使用要坚持“必需、节约”的原则,支出要与招商成果相挂钩。对招商引资方面的支出要单独核算,严格把好费用开支关,支出发票要合法、真实、具体,做到支出手续齐备、用途清楚、经手人、证明人签字齐全。

第十八条专项经费的管理。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分清专项经费与日常公用经费的支出界限,不得相互挤占挪用,不得在专项经费中发放奖金福利。对专项经费的核算,按项目分别进行明细核算。

第十九条车辆费用的管理。严格执行车辆定点维修、定点加油、定点保险等政府采购规定,凡违反规定擅自发生的车辆维修、加油、保险等支出不得报支。加强车辆使用的管理,严格执行派车核准制度,按照里程油耗进行考核,单位职工因私用车经批准需承担相关费用。

第二十条办公用品及耗材的管理。单位大宗办公用品及耗材的购置,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规定,通过政府采购渠道办理;对集中采购目录之外的采购项目,单位自行组织采购时,要参照政府采购操作程序进行公开采购。办公用品及耗材要有人专人保管,并建立领用登记台账。

第五章账户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条严格执行开设银行账户的有关规定,开设账户必须报经财政局、人行批准,不得擅自开设银行账户。严格按照“零余额”账户管理规定,及时划转账户余额,不得套取现金、转移资金。按规定的程序申请拨付资金,并按核定的支出内容使用资金。

第六章资产管理制度。

第二十二条严格规范资产的核算,定期开展财产清查,资产的增减须及时入帐,保证账实相符;明确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人、保管人的责任,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管理卡片、台账。

第二十三条资产的调拨、转让、报费要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不得擅自处理;加强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出租资产要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招租或竞争性谈判,并及时、足额收取租金,按规定上缴固定资产占用费。

第二十四条加强往来款项的管理,及时清理应收、应付款项,往来款项不得长期挂账。

第二十五条加强现金的管理,严格按照现金使用范围支取现金,严格控制库存现金数额,不得“白条抵库”。

第七章附则

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篇2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薄弱

经费保障是行政单位履行职能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财务管理是规范行政单位经费保障和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行政单位不核算成本,不追求经济效益,以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为目标,导致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认识局限在日常财务收支概念中,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随着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推进,目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二)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财务管理制度是行政单位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如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则无从谈起财务管理。行政单位普遍存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规章制度未能得到有效执行的问题。行政单位虽然多数都已建立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但陈旧过时,不适用于实际工作,不能反映客观实际需求,不仅不能发挥其促进单位科学发展的作用,还会阻碍单位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各部委相继出台了多项财务管理制度,如不及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更新,则无法满足单位财务管理的实际需要。好的制度得不到执行就是空制度。行政单位存在有制度不执行、执行力度不到位的现象。使原本好的制度,因得不到有效执行而荒废。个别领导忽略制度的存在,甚至凌驾于制度之上,导致制度形同虚设,不能起到规范监督作用。

(三)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人,所有的工作最终都需要人来完成,而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配备不足。有的单位没有明确的财务机构,财务职能由几个非财务部门承担;有的虽设有财务机构,但人员较少,仅能完成日常收支核算工作;有的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报账制,机构被撤销,单位不设会计机构,不保留财务人员,只设报账员,且多数为兼职人员,不懂财务,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现代的财务管理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专业性、综合性,而实际上,单位财务人员配备不足,领导不重视财务人员培训工作,导致仅有的财务人员,疲于应付日常财务收支核算工作,无暇顾及财务管理工作,即便人员充足也因能力有限而不能胜任财务管理工作。

(四)忽视资产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

行政单位不核算成本,不计提折旧,导致不重视资产管理,普遍存在重采购、轻管理,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问题。没有固定资产台账,没有专人管理,购买资产不及时入账,不准确入账,人员调离、岗位调整时未及时清点资产办理交接手续,导致账目混乱、账账不符、账实不符,未按要求一年至少进行一次资产盘点,更不能按规定如期报废核销使用年限届满的资产,使这笔烂账越滚越多,越滚越乱,最终只能打包核销。家底不清,导致资产闲置浪费,不能有效利用现有资产,重复购买现象严重。基建工程往来款项,未及时办理竣工决算手续,账务处理不及时,未及时结转决算,导致长期大量挂账,导致账面资产与实际情况不相符。

行政单位重资金数量、轻使用效益,在乎要钱花钱,却不管怎么花,花在哪儿。财务预算作为财务管理的起点和重点,在行政单位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预算编制前期准备不足,时间紧、任务重,编制方法不科学、预算编制流于形式,导致财务预算不合理、不科学,未能准确反映实际需求。

大量往来款项的存在,使行政单位财务报表,不能真实反映单位财务情况,大量资金趴在账上不动,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缺乏监督考核机制

行政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预算执行部门与预算编制部门脱离,预算结果未与预算执行部门业绩挂钩导致预算执行难度大,效率低,不均衡,效益不高。财政部门项目绩效评估流于形式,缺乏有力的奖惩机制,无法调动行政单位的积极性,不能引起行政单位重视,导致对其敷衍了事,未能起到监督作用。社会监督作用发挥有限,行政单位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已全面公开,但因公开不充分、公众看不懂而导致其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监督效果有限。

二、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不能停留在过去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应积极转变观念,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创造性,推进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以部门预算为核心,领导要注重财经政策和财经理论的学习,规范单位财务行为,职工要充分理解、大力支持财务管理工作,以遵守财经纪律、财务制度为荣,为财务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同时加强创新管理理念,推进财务管理工作向科学化管理模式的转变,以适应发展需要。

(二)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强财务规章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加强执行监督,以制度促廉洁,促发展。财务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工作中每个程序和岗位的职责范围及监督保障措施,实现以制度管事管人,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形成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保证财务管理的各环节和业务处理程序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为创建安全、高效的财务运转机制打下良好基础。制度要与时俱进,应认真研究财务管理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政策的要求,结合单位实际工作情况,及时对财务规章制度进行调整和清理,使财务规章制度与实际工作相适应。实现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的目标。同时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使制度得到有效执行,对违反财经纪律的人员,一视同仁,严格按规定进行处理。

(三)健全财务管理机构,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

根据《会计法》和有关财经法规中“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及“不相容会计岗位不得兼任、替换”的要求健全财务机构、充实财务人员,使财务机构设置与其所负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与应发挥的职能作用相适应,有利于提高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单位报账员应由专职财务人员担任,有条件的单位要建立符合单位工作实际需要的辅助账。

现代财务管理工作不应只停留在财务核算上,应通过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和客观的财务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提出重要参考,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为此需要财务人员有过硬的专业水平,不断学习,以适应发展需要。加强财务管理人员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建设,着力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组织开展财务培训、专题研讨和综合调研等活动,努力提高财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财务人员要树立追求卓越的意识,自觉加强财务管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发挥潜能,适应新形势下行政单位的新要求。建立财务人员定期培训和轮训制度,提升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行政单位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发展的物质基础。有效地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资产保值增效对促进行政单位各项工作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立一套涵盖固定资产采购、登记、调配、维护、处置等的制度,以制度促管理。固定资产由专人管理,负责资产的登记、盘点,报损报废等工作,权责明确,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做到账账、账实相符。资产配置时坚持合理配置原则,不超标准,杜绝攀比,防止奢侈浪费,资产使用时,杜绝重购置、轻管理,重买入、轻使用的现象。采购前通过固定资产台账核实现有资产情况,结合本单位资产情况统筹安排,尽量内部调剂使用,确需购买的,严格按照标准采购,避免重复购置,超标购置,资产闲置浪费现象。

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学习借鉴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增强科学理财能力,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科学合理编制部门预算,提高执行效率,注重资金使用效益,使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的满足职能需要,提高财务管理效能。对预算管理情况进行监督考核,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标准支出,避免铺张浪费,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同时加大往来款项清理力度,避免旧账不清,新账又设,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的情况蔓延。

(五)加强预算管理执行与考核

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篇3

前言

依法纳税是我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作为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依法纳税的重要意义,克服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没有营利、资金有限等实际困难,迎难而上,合理运用我国的税法有关规定以及税收的优惠政策,从而节约有限的资金,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经济竞争力,有效促进事业单位全面健康发展。

一、税收筹划概况

1.提前规划

在税收的筹备与规划中,税收筹划就是在国家税收有关各项管理规定的界线内,符合国家税收的相关政策情况下,针对事业单位本身涉及税收的部分,实行超前筹备与规划,科学制定合理的纳税计划,做到超前预想,统筹安排[1]。

2.涉及面广

从财务管理的视角出发,合理对税收进行筹备和规划,不只是与财务部门有关,同时也需要负责人和其他各业务部门,不仅要对各部门进行协调配合,还要针对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以及涉及各部门的税收部分进行统筹规划,从而保证科学合理的作出税收筹划安排。

3.合理合法

税收筹划的作用是充分利用国家有关的税收规章制度以及税收优惠政策,从而达到税后经济效益最大化[2]。但税收筹划有个重要前提,那就是必须符合国家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对事业单位关于税收部分超前进行筹备和规划,对国家相关的优惠税收政策要充分了解和运用,从而有效减少纳税或延迟纳税时间。

4.政策性强

事业单位在对本单位税收进行筹备与规划时,首先要充分理解和把握好国家税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熟练执行税收筹划的有关规定及操作流程。

5.灵活多变

我国对税务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方面,事业单位体制也发生了根本改变,这需要事业单位组织专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提前对涉及本单位的税收项目进行筹备与规划,来应对税务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依法纳税所带来的工作变化。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对税收筹划工作高度重视,要时刻掌握国家对事业单位税收的各项规章制度与政策的变化,发现国家相关规章制度与政策发生改变后,事业单位要及时对本单位涉及的税收项目进行分析,提前进行税收筹划,来应对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变化。

二、基于财务管理视角事业单位税收筹划现状

1.政府体制下事业单位税收筹划意识薄弱

当前国家和各级政府都在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题,挖掘体制与市场潜能改革创新。事业单位也要紧紧抓住改革创新的历史机遇,迎难而上,增强事业单位的市场竞争力。由于事业单位通常都归属政府或政府职能部门领导,有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是政府的下属机构分支,事业单位一直处于政府体制下,没有经营收入,不以经济利益的获取为目标,事业单位的职能主要从事教育方面、科技方面、文化卫生方面等社会服务工作,事业单位的运营成本主要由国家公共财政支出,不实行经济核算,不存在着运营成本短缺或者资金不足等问题,依法纳税是我国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长期处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对我国税务体制改革认识不高,造成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对国家税收的有关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学习理解,部分事业单位的职工纳税意识不高,认为事业单位税收工作意义不大,从而导致了部分事业单位对国家税收相关规章制度一知半解,对税收筹划的意识薄弱,从而造成了事业单位体制改了,观念没改,工作作风没改,导致事业单位的依法纳税与税收筹划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

2.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事业单位长期处在政府体制下,事业单位体制与企业体制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造成事业单位对从事财务工作人员的标准不高,财务人员专业技术素质偏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国家税收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和了解不够,仅仅掌握了大量财务理论,没有运用于财务工作实践中的经验,财务工作人员对于本单位税收筹划工作能力不强,从而无法对本单位的税收项目科学合理的筹备规划。近年来,事业单位根据我国税务体制改革的相关规定,通过改制,成为独立的经济体,进入依法纳税阶段。事业单位所涉及税收的部分经过优化和业务梳理,需要事业单位纳税的部分也相对的逐渐减少,这就造成事业单位对依法纳税没有足够的重视。还存在着部分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是从别的部门岗位调整到财务工作,还有部分财务工作人员由于编制与待遇没有得到解决,从而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不高,不重视对自身的财务专业技术的学习与提高,有关熟练掌握税收筹划的专业财务工作人才匮乏,从而为事业单位的税收筹划工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3.事业单位对税收筹划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作为事业单位,如何合理运用我国的税法有关规定以及税收的优惠政策,从而节约有限的资金,促进事业单位增加市场竞争力,是事业单位依法纳税和税收筹划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没有从思想上和工作上高度重视依法纳税工作。财务工作人员对本单位各部门的纳税部分协调不充分,对税收筹划工作的业务流程不够熟练,造成业务管理混乱。事业单位由以前的公共服务组织转变成了需要缴纳各种税费的独立经济体,依法纳税是事业单位应尽的义务。仍然存在很多事业单位没有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对税务改革以及国家税收各项规章制度缺乏学习与了解,过度依赖国家公共财政拨款,有的事业单位甚至对需要纳税的情况一知半解,躲避税收。由于对事业单位国家税收的各项规章制度缺乏认识,对税收筹划的重视不足,导致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还停留在以往,由于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对税收筹划专业技术不高,不能熟练掌握税收相关的业务流程,对本单位涉及的税收部分进行超前合理筹备与规划准备的不充分,事业单位没有从国家税收的优惠政策中充分受益,从而造成事业单位税收上的不利局面,影响了事业单位税收工作的有序进行[3]。

4.国家税务机关对基层事业单位的税收工作指导不够

事业单位进行税改之后,涉及税收部分要求更加细化和业务量比起以往逐渐增加,存在着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对税收筹划认识不清,对国家税收各项规章制度与政策学习和了解不足,同时由于国家相关税务机构未能对税务改革与各项规定以及政策进行加强宣传和指导,造成税务改革以来,事业单位的税收工作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对税务体制改革中,国家对事业单位给予的优惠税收政策不知道,导致部分事业单位本该拥有的国家相关优惠税收政策未能得到落实,还存在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相关优惠政策已经结束,可仍然按照国家优惠政策纳税等问题时有发生,这进一步证明了国家税务有关机构缺乏对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税收工作的指导,宣传与调研工作开展的不够,从而造成了事业单位税收工作未能达到税务体制改革要求。

三、基于财务管理视角加强事业单位税收筹划的措施

1.事业单位要转变观念增强税收筹划意识

当前,事业单位正处在抓机遇、促发展的关键历史路口,事业单位要进一步转变以往的落后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积极配合和支持国家税务机构的工作,作为政府管理下的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强化事业单位的纳税意识,要切实从以往传统的管理观念中转变过来,改正事业单位纳税的意义不大、等靠政策公共服务拨款等错误观念,从事业单位负责人到财务具体工作人员,要提高对依法纳税的认识,从培养财务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入手,进一步增强税收筹划工作的专业技术能力,结合本单位实际,综合考量本单位各部门涉税部门的情况,做好研究协调,认真组织学习理解国家对事业单位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与优惠政策,高标准完成事业单位依法纳税与税收筹划工作。

2.增强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

事业单位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加强对本单位财务工作人员关于税收筹划专业技术的培训,税收筹划是一项专业技术含量很高的财务工作,并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就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不仅要对国家税收的相关规章制度与优惠政策有充分了解,还要熟练掌握税收筹划的专业技术与税收的各项业务流程。事业单位应该不断加强对本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税收筹划工作的专业技术培训,组织本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对国家税收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政策进行认真学习与研究,引进一批专业技术强、理论基础扎实,并能熟悉掌握税收筹划业务流程的优秀税收筹划人才,通过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从而增强事业单位整体税收筹划能力,严格执行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以及税收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本单位依法纳税工作[4]。

3.优化财务工作体制提高税收筹划实践能力

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优化本单位的财务工作体制,从完善细化有关财务与税收筹划的各项规章制度入手,使本单位的财务与税收筹划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建立以提高本单位税收筹划专业能力为根本目的的人才选拔机制,着眼于未来,加强对管理能力、专业技术素质过硬的综合管理人才的培养,尽快形成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的税收筹划团队,培养出一批专业技术高超的优秀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聘用制度,以专业技术水平作为聘用重要依据,优化编制与待遇机制,公正公平的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从而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税收筹划专业技术水平。事业单位还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本单位对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奖罚考核办法,通过强化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考核,对专业技术水平优秀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一定奖励,对专业技术水平较差不能胜任财务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整。同时,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的培养,重视对本单位财务工作优秀人才的储备,保证财务工作优秀人才在升职、待遇等方面有相对应的提高空间,逐渐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杜绝事业单位财务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通过领导高度重视,着重本单位税收筹划人才的培养,努力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税收筹划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健全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体制和各项财务工作制度,从而全面加强事业单位的依法纳税与税收筹划的管理工作[5]。

4.国家税务机构加强对事业单位税收政策指导

事业单位目前普遍存在着对税制改革认识不清,对国家税收各项规章制度与政策学习和了解不足,从而造成事业单位的税收工作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部分事业单位对税务体制改革中,国家对事业单位给予的优惠税收政策不知情,导致部分事业单位本该拥有的国家相关优惠税收政策未能得到有效落实,还存在着国家对事业单位的相关优惠政策已经结束,可仍然按照??家优惠政策纳税等问题时有发生。国家的相关税务机构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增强对基层事位单位在税收工作上的指导,增强国家对事业单位税收各项规章制度以及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事业单位依法纳税意识,督促事业单位对税收筹划工作加强重视,阐明事业单位对国家税收不可推卸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国家税务机构可以结合事业单位的税收实际情况,制定一些必要的优惠政策,有效推动事业单位转变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税收筹划的能力,确保事业单位依法纳税、税收筹划工作有序进行。

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篇4

在2013年至2014年全县财务大检查和县级财务主管部门日常监管工作中,经研究分析,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会计人员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重视不够1.单位配备调整会计人员不合法。部分单位不按《会计法》规定配备会计人员,出现任用会计人员无证上岗现象。2.会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除少部分单位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较好外,任用的部分会计人员无会计基础,不懂财经法规,特别是对原始单据的审核把关不严,原始凭证的填写不完整或不规范,有关签章、会计凭证传递等违反内部控制的规定。3.相关人员缺乏财务管理意识。由于人事管理体制等诸多原因,部分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主管人员认为财务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算账记账,是为领导意志和要求服务的,财务管理工作仅仅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事务中,使一些财务人员不能依法依规强化财务管理,使财务疏于管理,后果极为严重。

(二)依法建章立制工作推进滞后1.制度缺乏系统性。部分单位没有依据财务管理的程序规则要求,结合实际系统的制定一整套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如一些单位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事项授权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资产物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不健全,导致内部管理制度缺失。有的虽然有制度,但是相互联系制约程度较低。2.制度实用性低。许多单位制定财经制度存在照搬照套,空话套话多,不联系实际突出单位或行业特点,使制度无法具体操作,流于形式,形同虚设。3.制度监督弱化。部分单位财务工作没有做到有章可循、公开透明,对经费预算、内审、决算工作重视不够,单位财务只有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知晓,长期不公开,不自觉接受监督,存在较多问题。

(三)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行政监管放松。各级政府及财务主管部门对基层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所放松,检查、监督力度不够,缺乏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偏重于于会计工作结果和会计报表的管理,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二是部门领导依法管财综合能力需要提高。

二、对策建议

(一)实施财务人员素质提升工程一是县级财政主管部门要主动为基层财务人员搭建培训学习平台,不定期对基层财务人员进行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保证会计人员每年有一定时间用于学习和参加培训,从而加强会计人员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二是要鼓励基层财务人员在工作之余参加专业技术职称考试,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三是要大力倡导和推广会计电算化,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四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对财会工作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全面分析上一阶段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对策。

(二)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章立制和规范化运行是做好财务工作的根本。会计工作任务多而杂,涉及的范围和人员相也对复杂,县级财政、主管部门和单位必须督促指导所辖财务部门及时修订、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从程序上进行规范财务工作。

(三)建立内部监督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监管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保障。县级财政、主管部门和单位对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管理和指导的责任。应当定期检查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并作为人员晋升、晋级、聘任专业职务、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财会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由所在单位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财会部门要明确人员岗位职责。会计主管、会计、出纳要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在各自职责权限范围内抓好内部控制具体任务的落实。

(四)落实财务工作责任制1.要切实落实一把手负责制。要经常性加强领导干部财务知识培训,提高依法依纪管财理财能力,做到法不授权而不为,为财经管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2.要发挥职能部门指导监督作用。财政、审计、纪检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做好财经工作的巡查指导,及时发现解决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3.加大财务公开。做到定期公开,全面公开,自觉接受干部职工、服务对象和社会监督,提高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公信力。

三、结语

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篇5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采取的对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财务部门所掌管的教育资金规模越来越大,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愈加重要。高校财务内部控制是控制论在高校财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高校内部财务控制就是利用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高校财务活动进行科学的规范、约束、评价等一系列的方法、技术、程序及理念的总称,以期达到高校财务活动预定目标的有效实现。

一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少数高校对资金安全管理工作重视不够,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致使学校在资金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和隐患。这给高校内部不法分子贪污、挪用公款、非法侵占财产的行为带来了便利,为舞弊行为、甚至犯罪带来可乘之机。高校财务管理领域发生的贪污犯罪案件一般为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或一般财务人员利用财务管理的漏洞,贪占、挪用甚至私分高校资金。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严、监督不到位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各高校大都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而且绝大多数高校非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但具体实施情况却并不尽人意,其具体表现: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贪污、挪用公款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尽管一些高校按照财政部和教育部要求相继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相对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而且原则性强,可操作性弱。一些单位把某些规章制度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甚至没有建立相应的自我防范、自我约束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机制,致使财务控制存在许多漏洞,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秩序混乱。

(二)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制度形同虚设,财务监督流于形式。由于有些高校特别是新建高校的财务负责人缺乏管理经验,加之财务人员素质较低,财务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有些规定多停留在文件或口头上,即使出了问题也总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能够防止财务出现问题的最后一道关口应当是财务监督,财务监督的职能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审计检察部门来执行。一些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监察部门疏于对下级财务部门进行检查和监督,特别是一些民营高校无上级主管部门监督,致使个别高校的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三)财务管理制度松弛,现金管理制度不严格。有些高校经费报销不按审批程序办事,收入不入账,甚至设立账外账,为财务人员贪污和挪用公款提供了可乘之机。还有的高校现金管理制度不严格,随意扩大现金使用范围,增加了财务风险防范的难度。

二 实现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方法与对策

(一)加强岗位分工,控制关键环节。配备合格人员,实行定期轮岗。高校应当配备德才兼备的人员办理资金业务。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客观公正;有胜任岗位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能通过自我修养、自觉学习、接受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此,单位应当建立有关人才的选聘、培训、考核、奖惩,晋升.岗位轮换制度,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德才兼备。对财会人员要定期进行轮换,财会人员调换岗位,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做到前不清,后不接。

(二)建立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为了防止出纳贪污挪用,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总分类账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明细分类账登记等工作,否则,会增加出纳进行行私舞弊的机会,增加出纳掩盖贪污、舞弊的可能。建立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不得由一人办理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三)建立健全现金盘点和银行对账制度。出纳要自觉地进行经常性的对账工作。包括每日营业终了,将库存现金余额与现金日记账核对相符,保证货币资金收付的正确性。出纳应当对货币资金的安全、完整直接负责。同时,单位应重视对现金的盘点,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现金盘点制度。财务负责人或内部审计人员每季度至少要进行一次库存现金突击盘点,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或提出有关建议,确保高校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正规高效。

(四)强化印章和重要空白凭证管理。高校的支票保管签发与印鉴保管使用必须实行分工负责。空白支票不得事先签名盖章。高校的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

  

或其授权的人专门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印章的使用必须有财务负责人的书面授权,必须详细进行登记,并要求使用印章的人予以签名,盖章按规定需要有关人员签字盖章的经济业务,必须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财务管理人员变更时,对印鉴应及时予以收缴。

(五)规范资金收付程序,严格按财务规范办事。高校应当按照国家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规定的下列程序办理货币资金支付业务:

()支付申请。有关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当提前向审批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预算、支付方式等内容,并附有效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

()支付审批。审批人应根据其职责,权限和相应程序对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对不符合规定的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审批人应当拒绝批准。

()支付复核。复核人应当对批准后的支付申请进行认真复核。

复核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和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正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员办理支付手续。对于复核中发现的审批问题,应提请审批人纠正,审批人不予纠正的,应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请求做出处理的书面指示。对支付申请填制不正确的,应要求申请人重新填制和办理审批手续。对违法犯罪行为还有义务向国家有关部门举报。

()办理支付。出纳员应根据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和会计编制的付款凭证,按批准的金额、支付方式、支付单位等办理支付手续,办妥付款后应在付款凭证上加盖“付讫”章,同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或办理报销补款或收款手续。

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篇6

关键词:农业科研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思考

为更好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2年11月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从内部控制体系、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方法等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

1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

1.1票据管理

票据直接影响单位货币资金的收入,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单位应当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应履行规定手续;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单位不得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不得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

1.2岗位设置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单位的实际,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财会岗位,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要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

1.3银行账户管理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财务部门应指派专人负责与开户银行的联系,定期取得银行对账单,并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相符。对不符的情况要及时查明原因,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1.4合同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部门在签订供销合同后,应及时将合同副本及有关材料提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应当根据合同条款办理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财务人员应根据合同履行情况办理价款结算,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入账。财务部门应当定期检查收入金额是否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应当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对应付款项也应及时支付;对未能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财务部门应当在付款之前向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

1.5支出管理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审核、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应当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

1.6核查管理

各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核对是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应当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2农业科研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2.1票据管理不规范

一是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未制定票据管理制度,票据管理中大都凭经验管理,没有规范的规章制度可供遵循;二是未明确专人负责票据管理工作,大多数单位都是由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兼管单位各种票据,更没有配备专门的保管设备;三是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农业科研单位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均未能履行规定手续,部分单位还存在出借、代开甚至是买卖票据的现象。

2.2岗位设置不科学

一是农业科研单位货币资金岗位设置中没能严格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有的单位是未设置专门的货币资金岗位,有的单位货币资金岗位的财务人员也兼分类账或档案保管工作;二是印章管理不科学,有些单位所有印章均由一个人保管,有些单位未配备专门的印章保管设备,保管随意性较强;三是未能制定规范的授权管理制度,在货币资金收支、印章使用和保管等项工作中没有按照授权管理的要求进行管理。

2.3银行账户管理不重视

许多农业科研单位不大重视银行账户的管理工作,表现在:一是不重视银行开户的管理,通常是只要部门提出需要,也不经单位决策机构的研究就可开设银行账户,从而导致单位账户多且乱的现象;二是不重视银行账户使用的管理,通常是在银行账户开设之后,具体就由部门管理使用,部门过多地考虑到单位相关利益者的需求,资金在单位账户间任意划转的现象严重,从而导致货币资金管理中的混乱状况;三是不重视银行账户的清理,通常是在银行账户开设之后,有些专门业务已经办理完成或项目已经完结,但没有能及时撤销相关银行账户,从而导致单位银行账户越开越多,甚至是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也不知道单位账户的具体情况,给货币资金的管理留下隐患。

2.4合同管理不严格

许多农业科研单位在业务办理过程中不能严格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一是未制定合同管理的专门制度。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由于领导对合同管理的理念较差,没有制定单位关于合同管理的规章制度,导致合同签订的随意性,客观上造成了货币资金管理的障碍;二是部门间沟通衔接不到位。由于没有制定合同管理制度,从而导致业务部门在签订好购销、基建工程、设备购置等合同后,未能将合同的副本和相关材料送至财务部门,带来了合同结算中货款收付的混乱;三是货币资金收付管理混乱。由于部门沟通衔接不到位,从而导致财务部门因为合同没有或是合同不全,货币资金收付就没有了合法的依据,于是就会出现有的合同未能及时履行,有的合同在规定付款期之前就付款的情况。

2.5支出管理不统一

单位支出的管理主要依据的是单位对外签订的合同、单位内部各项支出的标准和支出的审批、审核程序。单位支出管理不统一具体表现在:一是由于合同管理的不严格导致的支出不能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的情况;二是由于单位内部未制定各项支出的标准导致不同部门、不同业务在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时没有统一的开支标准可供遵守;三是单位未制定支出方面的管理制度导致各项支出无统一的审批程序,各内部单位各行其是,支出混乱。

2.6核查管理不及时

因为货币资金收支涉及到单位的方方面面,所以货币资金管理的关键措施是“日清月结”。农业科研单位货币资金核查管理不及时具体体现在:一是库存现金未能做到“日清”。单位对库存现金应当做到每天都要将现金日记账与库存现金核对相符、将现金日记账与现金总账核对相符,但实践中,由于财务人员之间的“信任过度”,许多单位经常不能及时核对,从而导致现金管理中违纪、违规甚至是违法现象的产生;二是银行存款未能做到“月结”。单位对银行存款应当配备专人进行管理和核算,每月应当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相符,但在实践中,许多单位未能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核查,单位的分管领导也未能采取措施不定期地进行抽查,从而导致银行存款管理中违纪、违规甚至是违法现象的产生成为可能。

3农业科研单位强化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对策

3.1加强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是农业科研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前提。一是应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包括票据管理制度、货币资金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印章保管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经费收支管理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以及货币资金核查制度等等。二是严格遵守国家和单位相关的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各单位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银行结算制度、现金管理条例、银行开户管理办法和单位内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三是对违反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的行为和责任人应当严肃处理,决不姑息。

3.2加强岗位控制

一是农业科研单位应当结合单位的实际,科学设置货币资金管理岗位,既不能过繁过多,也不能为了节省人员成本过简过少。岗位设置的科学性是在满足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原则的前提下简化货币资金收支的工作流程,以减少货币资金收支差错的可能性。二是明确各货币资金收支岗位的责任,包括每个岗位的责任人、岗位工作职责、前置岗位和后续岗位的衔接以及完成每项工作的时间要求。三是奖惩措施,即将每个岗位工作完成情况与个人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及岗位津贴联系起来,明确规定每个岗位如不能及时完成相应职责应当承担的后果。

3.3加强人员控制

一是对财务会计人员的招聘应当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相关规定,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二是对于在岗位财务会计人员应当要求他们参加相关的培训取得专业技术职称,部门负责人应当具备中级及以上的职称。三是所有在岗财务会计人员每年都应当参加由财政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并参加相应的考试合格。四是定期组织财务会计人员学习单位制定的相关财务会计制度,学习合同法、预算法、会计法、政府采购法、国库集中收付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为会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提供保障。

3.4加强过程控制

一是办理货币资金的收付业务一定要按照合同和单位预算的规定,办理过程中要严格对相关票据进行审核,办理完成后要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衔接,确保业务办理的准确性。二是办理货币资金收支业务事前要有审批、事中要有审核、事后要有核查,确保合规合法。三是部门负责人或单位分管领导要定期组织对货币资金的清查,确保账证、账账和账实相符。

3.5加强关键点控制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是票据、印鉴、现金和银行对账单。票据要有专人管理并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印鉴保管和使用必须符合单位的制度规定;库存现金一定要做到“日清”,对大额现金收支要进行监控;对银行存款关键是定期地取得银行单并与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核对相符。

3.6加强基础控制

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篇7

第一条为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推进廉政建设,加强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财政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各项收支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相关财务规则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县各乡镇、县直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二级机构、县群团组织(以下简称单位)。

第三条单位必须依法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单位的财政财务会计工作,要接受县财政部门的指导、管理,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单位负责人应了解财政财务法规,带头执行财会规章制度,并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章财政财务收支管理

第四条单位的各种财政性资金收支应纳入财政财务收支管理。应缴预算收入(含国家规定已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必须严格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及时足额直接缴入财政国库。不得缓缴、截留、挪用或坐收坐支。单位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其他各项收入按相关规定,缴入县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缴库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返还,按县政府研究确定的比例执行。各种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月终应清理结缴,年终必须全部清缴。

第五条单位要严格按《预算法》相关规定编制部门预算草案报县财政局审核,县财政局汇总后报县政府审定,再报县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县财政局于人大批准后将部门预算下达给各部门预算单位,各单位要严格按预算执行,厉行节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部门预算支出指标的,由单位写出申请报告,经县财政局审核,报县政府分管财政工作副县长审批后,方可执行,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

第六条单位各项支出要有合法有效票据,手续完备。原始凭证需要有经办人、证明人签名并报有关领导批准,方可报销;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报销;支付工程款必须取得税务发票;严禁使用“白纸条”报账。

第七条上级财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拨入的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得以发工资、津贴等各种名义克扣、挪用和侵占,不得以任何借口列支工作经费,或从专项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

第八条会计机构和财会人员对手续不齐备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更正、补充;对违法违规的财务收支,应当制止和纠正,制止、纠正无效的应向单位领导人报告,单位负责人应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并对处理决定负法律责任,但发现决定有违法、违规、违纪的,要及时向财政、纪检、监察等部门报告,如财会人员对违法的财务收支既不制止和纠正,又不报告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第九条单位支出因人员变动、调资、调整补助标准等因素发生变动,财会人员应及时持工资人事等部门的依据到县财政局申报调整支出指标。

第十条单位财会人员应当按《预算法》规定及每年财政部门的具体要求编制完整的部门收支预决算。

第三章银行账户管理

第十一条县直单位和群团组织的各项财政性资金必须纳入县国库集中支付局统一管理,不得擅自开设银行账户。乡镇的各项财政性资金必须纳入乡镇财政财务管理,统一核算,不得以任何理由在乡镇财政之外开设银行账户,有规定必须开设专户的,应由乡镇财政所开设,其它站办所或临时机构不得自行开设。乡镇财政所开设专户,按程序报经县财政局批准后,向县人民银行提出申请,经县人行同意并办理《开户许可证》。

第十二条严禁以个人名义在金融机构储蓄公款。县直单位、群团组织财务负责人和乡镇分管财政工作的领导、财政所长每月至少对银行存款余额认真核对一次,并作好记录,确保资金安全。

第四章现金管理

第十三条单位必须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凡按规定要通过银行转账结算的,不得支付现金,不得坐支,不得以白条抵库。

第十四条单位出差人员原则上应在出差返回后五个工作日内办理报销、还款手续;购物、接待等事项完成后应立即报销、还款。借支现金超过约定时间六个月的,要追还所欠公款;不能归还的,视不同情况,依照《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资产管理

第十五条单位必须设立固定资产登记账册,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详细记录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权属、增加或减少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年度终了,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并根据有关规定,向县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编制和报送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和分析说明。

第十六条单位的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统计与清查、资产产权登记等按《县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沅政发[]6号)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除法律、法规许可并经县政府批准外,单位的固定资产不得作为抵押物向外抵押。

第六章债权债务管理

第十八条单位要严格控制负债规模,未经县政府批准不得向金融机构和其他单位融资借款,不得以任何理由对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

第十九条单位的应收账款要作明细记录,定期对账,及时清理,不得将应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往来科目进行核算。对各种暂存款项及应收、应付账款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第二十条单位确需借款的,必须落实好还款的资金来源,报县政府批准后并报县财政局备案。单位应加强应付款项、暂存款项的管理,每年至少组织清理一次,对应付款项、暂存款项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偿还、拨付,不得长期挂账。

第二十一条除法律许可并经县政府批准外,单位不得承担企业的债务,也不得为企业借贷提供担保。

第二十二条单位应积极出台本单位化解债务的措施和办法,力争消除潜在的债务风险。

第七章会计机构和财会人员管理

第二十三条单位必须明确一名领导负责财政财务工作。乡镇财政所要设置专职出纳员和会计人员,出纳员负责乡镇的现金收付,会计人员负责乡镇财政财务会计核算。单位经费开支实行一支笔审签,不得多头审签。大额经费开支及重大支出项目,要实行集体研究、责任到人的审批制度。

第二十四条单位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核算的,暂按照《县会计集中核算单位财务管理员工作规则》要求履行职责,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核算的单位,按照《会计法》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要求履行职责。

第二十五条会计机构内部应建立稽核制度,做到账、款、证、物分管。会计和出纳人员必须分设,不得兼任,出纳人员不能兼任会计档案保管、债权债务的登记工作。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银行预留印鉴)严禁一人保管,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印章必须由本人或授权人保管。

第二十六条财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遵守职业道德,严守财经纪律,严格依法履行会计监督。财会人员因工作需要,经批准调离会计工作岗位的,必须严格按照交接程序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并有监交人进行监交。

第二十七条建立培训登记和年检制度。县财政局每年举办不少于一次财会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学习班,不断加强财会人员政治理论及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专业技术培训,达不到要求的,不予年检、验证。积极培养计算机专业人员,争取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

第八章会计核算管理

第二十八条要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和其他辅助账簿。采用统一的记账方法,标准的会计科目,规范的记账规则登记会计账簿。

第二十九条财会人员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应当认真审核原始凭证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政策制度,财会人员应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记账凭证的内容要素必须填齐全,填制人员、记账人员和会计主管人员应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盖章。乡镇财政所每月必须向县财政局报送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

第九章财务监督管理

第三十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财会人员违法、违规办理会计事项。财会人员对违反会计制度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或按照职权予以纠正。

第三十一条单位应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内部审计,自觉纠正和整改本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要定期将财政财务管理情况按政务公开制度的要求予以公开。

第三十二条监察、财政、审计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能,加强对单位财政财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全县财政财务工作规范合法。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追究单位直接责任人和负责人的政纪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篇8

【关键词】账户管理;财政国库;制度改革

强化银行账户管理是现代国库制度的关键环节,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银行账户,有利于加强预算管理、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利于强化资金监管、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这项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措施,是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

一、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税体制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以往改革的重点是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财政资金的收付管理制度未做大的调整。在财政国库管理方面,长期实行以自行多重设立账户为基础的分散收付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这种管理制度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财政资金活动透明度不高。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迟缓,资金管理分散,使用效率低,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甚至诱发腐败现象。为此,一些地市也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采取过多项重要的改革措施,包括实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清理整顿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推行政府会计集中核算、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等,但都未能从根本上克服这些弊端。综观每一项改革,加强银行账户管理是核心。因此,一定要把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工作作为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环节来抓,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二、强化银行账户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严格控制并规范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立、撤并的审批程序,保障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健康运行

一是规范审批和备案程序。对行政事业性单位银行账户的设置进行分类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开立、变更、撤销银行账户一定要有申请报告,严格实行财政审批、备案制度。凡未经财政部门同意的,各单位一律不得随意开立、变更或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经财政局审批备案后,行政事业单位持财政局的批复书才能到人民银行办理开户手续。

二是建立健全有效管理机制。通过国库管理系统,把所有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银行账户全部纳入国库信息管理系统,并对银行账户实施动态监控,跟踪监督账户的开立、变更、撤销等情况。凡是自行开设没有经过财政审批的账户一律不拨付财政性资金。

(二)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监督检查力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1、采取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以及人民银行逐个核查的形式,多管齐下实施清理整顿,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实施清理整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求新开或保留原银行账户,必须符合文件规定的要求,严格按文件要求办理有关手续。二是允许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对以纳入集中支付的单位,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作为单位的基本存款账户,核算预算内、外资金。三是按照政策允许设立专用账户。因特定用途需要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的,允许开设专用存款账户。具体指基本建设资金,单位住房资金,单位设立党、团、工会、食堂以及其他需要独立核算的专项资金。四是不允许设立临时账户。因设立临时机构需要发生业务收支的,应在机构办公室所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账户中单设账页核算。

2、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全程监管、责任到位。财政、审计、监察和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施监管过程中,对违规开立和使用银行账户,不按规定变更、撤销银行账户或对批准开设、变更、撤销的银行账户不按规定报财政局审核、备案的和逾期不年检或在年检中漏报、瞒报银行账户等违规行为,将暂停或停止对违规单位拨付财政性资金,并依法给予相关单位处罚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实行财政专项资金账户集中管理,不断提高财政综合控制能力

为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的收付和核算,提高财政资金的综合调控能力,在财政系统应对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实行集中管理,即将原各业务部门管理的各项财政专项资金账户,包括各级预算安排的各项财政资金账户,如财政扶贫专户、预算周转金户等;上级财政部门拨入的财政专项资金的账户,如社保基金专户、国债专户、基建专户、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专户等;以政府或财政部门名义设立的基金及专项资金专户,如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专户等。全部移交到国库部门集中管理,各项财政专户资金在保持原资金管理权、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由国库部门统一办理资金收付业务和会计核算工作。

(四)强化账户管理过程中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财政、财务资金安全运行

账户的日常管理,最重要的是印章管理,因此,建立内部监督管理机制尤为重要,在账户管理过程中,财政国库、单位财务部门应实行公章、印鉴分别保管制度。

一是对公章、印鉴使用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印章的保管分别由分管该项业务的负责人保管。在日常业务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离落锁,下班入柜,不得随意借用。印章保管人短期离岗或出差时,应在部门负责人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登记备查,印章按规定启用或销毁,印模必须登记备案。

二是对印章使用的职能要明确。部门专用章,主要用于单位内部的业务往来。拨款专用章,主要用于预算内、预算外以及专户资金的拨付。

三是落实印章保管责任。部门负责人应对业务印章的管理情况经常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因违反印章管理制度而发生的一切后果,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通过实行公章、印鉴分别保管制度,账户管理的内部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相互牵制,财政资金安全运行会更加有保障。

三、强化银行账户管理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目前在强化银行账户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目前财政内部开设的专户过多过滥、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做到单一、专项资金集中管理后核算与管理脱节等),致使财政对预算单位监管的难度加大。为了不影响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顺利推行,笔者建议今后从以下方面加大银行账户管理的力度:

(一)进一步研究银行账户管理问题,不断增强国库部门调控财政资金的能力

1、明确账户性质。建议财政部与人民银行协商,明确规定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预算单位原有基本账户、经营收入账户、往来资金账户等账户的性质,从而便于预算单位开设零余额账户,以及规范使用其他银行账户。

2、建立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体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原则上预算单位只应有一个零余额账户,即财政资金在到达最终用款人之前,保留在国库或预算外专户。但是,由于改革前的历年结余以及往来款项业务的发生,财政部门还必须为预算单位开设专用账户核算此类资金,当然也有一些预算单位为了自身利益联合一些商业银行违反规定,私自开设银行账户等,从而出现改革中预算单位账户无法单一的现象,因此,国库管理部门要建立起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体系。

3、杜绝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现象。随着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财政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核算成为,必然趋势,完全可以保证专项资金及时、准确、安全地支付到位,没有必要设置过多的财政专户。各级财政部门要精简、优化财政资金专户设置,要对现有专户进行清理整顿,逐步归并、撤销,逐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支付财政性资金,确保专款专用,从根本上解决财政资金多头开户的现象。

(二)完善资金监控有关办法措施,构建国库动态实时监控系统,确保资金运行安全、有效

1、尽快制定和完善适应改革特点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对象、实施范围、监督措施和责任追究办法等,使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完善改革体制下“现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单位支出行为。

2、扩大直接支付范围,减少授权支付内容。结合政府采购实施范围的“扩面”,将有关采购资金及时纳入到直接支付范围。对于目前授权支出范围中金额较大、符合集中支付条件的转账支出,可改用直接支付方式支付。

3、运用现代电子技术力量,通过支付系统软件进行电子自动监控。如在支付系统软件中输入相关政策、制度、财务规定等设定条件,设置程序由电脑自动审查筛选后,再由工作人员再次审查,还可在系统中设置程序,对同一单位不同账户之间的财政资金划转行为进行控制,可从技术上杜绝随意划转财政资金、逃避监控的行为。

4、将所有的国库集中支付单位的账户纳入国库监控的范围,预算单位每支付或收入一笔资金,财政部门都能够随时监控。特别要加强对单位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参照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将单位所有存款账户的款项纳入集中支付(单位工会账户以及医保收入专户等特殊专户除外),该账户只作为一个临时的收入过渡账户。单位不能通过该账户提现或转账到财政指定专户外的其他账户,单位使用资金时,必须先由单位将款项转入财政指定专户,再由财政根据单位转入的银行存款额下达指标给单位,单位编制用款计划,财政下达额度后再通过零余额账户支付,从而达到对单位所有财政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的目的。

(三)建立银行账户管理与日常财政业务工作衔接的机制,杜绝单位与银行的违规现象

要尽快改变当前银行账户管理与财政业务管理的脱节状态,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建立衔接机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财政部门内部要建立银行账户管理的协作机制。各业务处室对所分管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检查时,银行账户管理部门要积极协作,主动提供被检查单位的有关银行账户资料。

二是财政部门要建立对接受财政拨款的银行账户进行合法性审查的机制。凡单位上报接受财政拨款的银行账户时,财政部门必须先经过一定程序进行检查核实。确认属于财政审批过的银行账户时,方可办理备案和拨款手续。

三是建立与审计、纪检监察、人民银行等检查部门的定期联系和沟通制度,互通情况。实现财政、审计、纪检监察、人民银行等管理和执法部门对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监督管理的互动。

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篇9

论文关键词:企业单位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对策

一、前言

为保护企业资产提供保障,能够加强其真实性和可信性,其目的是对各项管理措施的有力执行.能够使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扩大。施工企业要抓住机遇,树立全新理财观念,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管理,降低施工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资金积累.为今后施工企业扩大再生产打好基础.发挥企业内部控制措施这就需要建立健全一种符合企业内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极大的发挥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以期达到期管理的促进作用,其目的是起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止财务风险和严格财务纪律目的。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加强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率从而推进企业更好的走向市场经济一定会起到巨大作用。

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现状及及主要问题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决摒弃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牵制.虽然在形式的表现上似乎是按规则或相关准则及规章制度来执行的但依然存在与科学和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存在十分大的差距的。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财务管理较混乱,人员素质不高。一是内控制度不健全,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赊账过多、过滥,对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二是有些财务人员是领导的关系或亲属,有的未经业务培训,有的政治素质不高。

2、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企业内部控制度执行不力。有相当一部分单位认为建立各项控制制度必然要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其消耗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又难于确认,因此,并对内控制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

3、财务的基础工作薄弱:有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低下.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极少进行,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也大有人在。在企业中单位财会人员是一岗多职以及岗位之间也存在没有互相监督互相牵制的作用。

4、隐瞒收入,私设“小金库”。一是有些企业单位利用国家赋予的职权、巧立名目,对外乱收费,存放于有关科室,用于干部职工的生活补贴。

5、考核与相应的监督机制不到位:内部审核机构大多数与财务部门并行且依附于执行机构,独立性、权威性不够:在审计内容上对企业单位内部各个组织机构所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评定涉及很少,也从根本上起不到监督资金的使用与管理情况。同时,企业忽视内部财会控制制度与考核相挂钩的监督保证机制.形成了重复考核而轻视内部财会制度控制的现象。

6、财务报告失真,固定资产管理混乱。一是单位的财务报告本应根据总账和有关明细账中的部分数字来填制.而目前有些单位却根据不同需要和目的来填制财务报表。从而出现了同一单位同一时期向不同的部门报送的财务报表其数据各不一样。

三、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的有效措施

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是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及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进行依法治理和管理.并且将企业内部形成的各种类型的制度标准以及工作程序以企业立法、建章的形式固定下来以此来作为规范企业组织行为的准则。

1、加强思想的统一和认识的提高。各级财政管理部门要及时调整好新时期财政工管理的规章方向,把工作重点转到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与改革种,不要时刻惦记“分钱”的怪圈,切实加大个部门预算支出的监督和管理以及检查力度只有如此才能极大的提高其资金的使用效率。

2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下制定一套适应适合本企业自身特点与管理要求的内部财务制度,从而规范企业财务的行为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作用。

3、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为了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企业要结合自身定制的内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始终如一地地贯彻执行。企业不仅要制定详细的财务管理制度还必须搞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4、加强集中核算制度的力度。是将企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实行集中支付和统一开户并实行分户核算的管理的科学模式,是深化财政支出改革和强化预算约束并加强预算监督从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一项新的有力措施。在财务管理工作总是核算中心将企业单位的财务核算集中起来,财政部门将企业的财务监督从事后转变为事前与事中以及事后全过程监督这有利于财经纪律的贯彻执行。并对加强财政监督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5、完善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对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难点和困难,有关部门要予以高度重视。各业务主管单位应对企业单位进行定期财务审计。

6、全面提高企业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切实加强企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建议主管部门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管理企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针对企业单位行业分散、规模较小、服务形式和会计核算各有差异的特点,对所属企业单位财务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和监督,促使其做好各项基础管理工作。

单位财务规章制度篇10

摘要本文通过对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9400万元基本建设专户资金被鲸吞案件剖析,指出其财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指出其财政拨款、支出、审核等方面的缺失缺位,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财政资金监督制约

一、事件回放介绍

“据新华社电,从2006年开始,部级贫困县江西省鄱阳县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股长李华波伙同他人,逃避财政部门划拨专项资金审批手续,鲸吞9400万元基本建设专户资金,据专案组有关人士介绍,这一案件发端于2006年,李华波、徐德堂等人利用职务之便,逃避财政局划拨专项资金审批手续,用私盖伪造的公章、提供虚假对账单等手段,陆续将县财政局存储在信用联社城区分社基建专户中的资金9400万元,转至李华波、徐德堂预先注册的鄱阳县锦绣市政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的账上。一个“职务之便”,一个假公章,“严防死守”就已荡然无存。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2006年起,李华波等人就曾多次套取专项资金,多年来,巨额款项被挪用直至失踪竟无人发现。事后追查,在鄱阳县财政专户和鄱阳县农村信用社的转账支票上,金额大小写不一致、收款人信息错误、日期不符等问题漏洞百出。”

二、案件剖析

这是一起财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缺失的案例。内部控制制度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财政资金安全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使财政资金支付过程中涉及的各个部门、岗位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保证该项业务按照预算使用的目标高效率地运行,并防止或及时发现各种错弊现象的发生。由于财政资金支付程序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致使财政内部工作人员有机可乘,轻而易举地盗取各种财政资金。

《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同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作出了明确规定:各单位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会计监督。

从江西鄱阳资金倾吞事件可以看出,其财政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缺失表现在没有明确的岗位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银行存款控制、票据控制和印章控制制度。

规范的财政专户资金拨款程序为:单位申请--主管业务科室审核--分管局长审核--局长审批--主管业务科室开据拨款通知书--国库科拨付--支付中心开具支付票据--财监部门进行事后检查。

财政局经济建设股属于业务部门,其职权限于对财政资金申请提出审核、出具意见,并无保管票据,开具支票权限。该案中,预算部门核定指标、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局长签字批准,这些审批职权竟然全部缺失,毫无相关手续文件,从此看来,该县局存在领导怠于职守现象。而且保管票据,财政拨款,属于国库职能,国库接受科室传送计划(纸质表格或电子数据)--汇总用款计划―按审核要求逐一审核--提出用款计划建议--报局长审批--将审批后数据录入预算执行系统--将纸质表格盖章后传递给支付中心。开具支票,属于支付中心职能,接收国库科传送计划(纸质表格)--受理岗接受单位支付申请书―按审核要求逐一审核(签章)--支付岗进行复审(签章)--打印支付凭证--会计核算岗复核加盖印章--将支付凭证送付款银行。该案中,财政局经济建设股跨越审批程序,私自财政拨款,私自开具支票,是该局审核、审批、经办权限区分不明,保管,拨款等岗位划分不明,该分离的没分离,没有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内部控制缺失的集中体现。

而且该股长私盖伪造的公章长达四年没有被发现,说明该县财政局没有做好事后监督,尤其是用款计划审批和执行情况与国库银行存款的事后监督,该局财监科职能在此案中完全没有体现:财监科要定期对银行存款和用款计划审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银行存款余额是否正确,用款计划是否经过局长审批,财政专户、统筹资金、土地出让金等支出是否经过局长审批,是否存在超预算拨款现象。

该县信用联社城区分社也存在着资金内部控制不完善问题:信用联社作为财政支付行,应当接受当地人民银行加强额度控制,额度控制分别由国库支付中心、银行、人民银行操作,人民银行根据授权额度通知单签收额度。行根据支付中心送来的“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登录本系统验证支付凭证,并确认支付生成“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送人民银行清算打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送预算单位。人民银行国库管理部门根据行送达的“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进行清算。而此案中,该县信用联社城区分社没有接受当地人民银行额度控制,没有报划款清单给人民银行与国库支付中心审核,导致虚假对账单蒙混过关,是银行系统内部控制不严的弊端。

三、改进建议

通过上述案例,笔者认为,国库集中收付部门是财政资金管理的重要关口。为避免在财政支出改革管理中出现新的漏洞,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运行,财政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内控制度建设:

(一)加强职责分工控制

1.构建部门岗位分工控制机制。建立财政资金支付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预算管理、业务部门、国库管理部门、国库支付中心、银行和人民银行的职责权限。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达到纠错防弊,从而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国库管理部门和支付中心负责人、各资金拨付岗位工作人员均要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对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负相应责任。要设立初审、审批、单据填制、审核、印鉴、单据传送等岗位,分别对财政资金调度、工资统发、拨款申请或用款计划、拨款或用款额度、凭证进行全面审核、复核,并将支付凭证分送人民银行和各开户商业银行。

2.建立组织规划控制机制。一是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严格会计工作中的会计与出纳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进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与执行某项业务的职务分离;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分别与审核该项业务、记录该项业务的职务分离;以使两个人无意识地犯同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减少,从而杜绝一个人舞弊。二是设置组织机构之间的相互控制。主要是由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且其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同时不受外界干预,使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都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

(二)实施授权批准控制

根据《会计法》的要求,单位负责人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各单位在专业银行开设的所有账户相应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财政国库管理部门的统一账户管理、统一资金管理,并统一处理财政资金收支往来业务。

(1)设定财政支出审批权限。各项财政资金拨付业务必须经过逐级审核批准后方予办理,单位负责人、国库管理负责人、支付中心主任应按照各自的权限进行审批。各级负责人如遇外出不能正常履行职责时,可以授权其他分管领导审批。

(2)制定财政资金审核、拨付控制原则。各级财政拨付本级预算单位的各种经费,必须以部门预算,预备费、机动费,追加、追减预算为依据,按预算指标控制用款计划,用款计划控制资金支付的原则进行。在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当年预算前,可以根据各预算单位全年预算控制数,并结合上年同期执行情况,核定用款计划,审核、拨付资金。专项资金实行管理与核算相分离制度,即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专项资金收入的组织,资金项目的申报、审批、管理、监督和追踪问效,并根据专项资金管理的要求和资金项目的完成进度,填制请拨单,发出资金拨付的支付指令,国库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专项资金账户的管理,并根据发出的支付指令办理资金收付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3)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各岗位经办人员在业务办理中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不合法或有关手续不齐全的支付业务,经办人员有权拒绝受理,并提出相应处理意见。重大事项应立即报告国库管理部门的主要领导。

(三)加强内部监督控制

(1)加强票据控制。要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

(2)加强印章控制。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应由其本人或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并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在日常业务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到人离落锁,下班入柜,不得随意借用。印章保管人短期离岗或出差时,应在印章所在部门负责人监督下办理交接手续,并登记备查,印章按规定启用或销毁,印模必须登记备案。

(3)加强内部监督检查。财政部门应设立财政监督单位,要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检查财政资金支付业务相关岗位及人员的设置、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印章保管、票据保管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加强财政资金业务流程控制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所指的财政资金,包括财政国库资金、预算外资金和财政专户资金,财政资金拨付分为财政直接支付、财政授权支付和实拨资金三种形式。财政资金支付整个业务流程包括指标、计划、额度、支付、清算五个部份,财政部门应对财政资金支付进行相互牵制,进一步明确用款计划申报流程和授权额度通知流程,确保财政资金安全。

(五)加强财政资金支付流程控制

财政资金支付流程控制是防止工作人员作弊的关键环节。科学规范的财政资金支付流程,可以帮助财政部门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各单位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也可以通过对单位的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支付和没有计划的拨款申请在事前予以制止,同时可以实施对预算单位财政性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督。

财政预算指标,应分别由预算、业务部门操作:预算管理部门经办人录入指标或增加指标数。业务部门专管员审核指标,并将有关文件依据交国库管理部门转支付中心。

预算(业务管理部门):由业务管理部门专管员打印用款计划申报表(一式三份),送负责人审批签字专管员网上审批用款计划用款计划申报表交到国库管理部门。国库管理部门:由经办人审核负责人审批。国库管理部门根据授权审批规定,视情况报单位领导审批,审批后的“预算拨款通知书”第四联送支付中心办理支付手续。支付中心对审批后的用款申请作进一步的处理、核对打印“财政资金支付凭证”送行支付。行根据支付中心送来的“财政资金支付凭证”登录本系统验证支付凭证,并确认支付生成“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送人民银行清算打印“财政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送预算单位。人民银行根据行送达的“申请财政性资金划款清单”进行清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1999.

[2]财政部.会计工作基础规范.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