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25:40

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篇1

【关键词】商业模式;战略;价值创造;竞争优势

随着国内外对商业模式研究的深入,商业模式与竞争战略的关系问题日益突出(李东,2010)。二者关系的模糊,使管理者在经营管理中对使用战略还是使用商业模式感到困惑。有的管理者撇开战略,在没有任何战略意图的情况下单独使用商业模式,这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大危险(mansfieldandFourie,2003)。所以厘清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变得非常重要。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的深刻揭示也有助于对商业模式本质及其相关理论的理解。文章借助已有的理论或研究结论,在对商业模式形成过程进行案例说明的基础上,分析和揭示了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具体关系。

一、文献回顾与总结

(一)商业模式的概念

morris,Schindehutteandallen(2003)通过对30个商业模式定义的归纳,认为,商业模式的定义可分为三个层面:经济(盈利)层面、运营层面、战略层面。经济层定义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或盈利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运营层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战略层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模式应该揭示经营系统如何协调凝聚起来的本质,于是morris,Schindehuttebandallen提出了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商业模式是一种简洁的表述,旨在说明企业如何对企业战略、运营结构和经济逻辑等方面一系列具有内部关联性的变量进行定位和整合,以便在特定的市场上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

本文使用morris等的整合性定义,不过为使该定义表述得更全面和确切,对运营结构的描述应从内部流程扩展到外部,包括与外部的交易和合作流程,并将运营结构改称为“运营逻辑”。从战略层面的定义和变量可以看出,战略层包含了运营逻辑甚至经济逻辑。为了避免内容的重复,本文用“战略方向”来表达战略层面的内容,并规定它仅包含战略原则(包括使命、战略目标、定位、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等),这并不影响商业模式概念及构成要素的完整性。所以,商业模式包括三个层面的逻辑,即经济逻辑、运营逻辑、战略方向。

(二)战略的概念

希特等(2009)认为,战略就是设计用来开发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综合的、协调的约定和行动。

(三)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

研究商业模式与战略关系的文献较少,且仅限于浅层次的探讨,尚未对两者的关系本质和结构进行深入揭示。

1.商业模式与战略是高度一致的。梁晓雅、陆雄文(2009)通过系统分析中国本土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及路径选择,指出商业模式是对战略的具体化,两者高度一致。

2.商业模式和战略是相近和互补的。mansfieldandFourie(2003)认为商业模式与战略非常接近,但战略的很多内容是商业模式所缺少的,两者必须结合使用。商业模式描写价值创造的逻辑,而战略内容中也包含了对价值的创造的策略,比如波特的价值链模型就是对价值创造过程的描述,同时他们认为战略的资源基础观点也非常接近于商业模式的概念,资源基础观点认为企业通过内部资源和能力创造价值并获得竞争优势。Casadesus-masanellandRicart(2010)通过研究发现,在简单的竞争环境中,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一一对应和难以区分的概念,环境变化时,变革战略是商业模式所不具备的。

二、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研究

很多文献在研究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时,将战略理论等同于战略内容,或将战略原则等同于全部战略内容,与商业模式相比较,于是得出了片面的或错位的结论。所以,有必要将战略理论和战略内容区分开,本文也将从理论和内容两个层次上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案例说明与模型构建

本部分,首先通过案例说明商业模式的形成过程,由此提出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并构建关系模型。在商业模式概念出现之前,企业主要依据战略安排所有的价值活动。当商业模式概念出现后,研究人员开始对成功企业的价值活动方式进行研究,并归纳成某种所谓的商业模式。具体商业模式形成过程通过图1和案例来说明。

从图1可以看出,首先,企业按照战略理论制定出具体战略内容;然后,研究者通过对企业已实施的战略措施体系的分析和比较,归纳出三种商业模式(只针对前六家企业),即商业模式a、B、C。

图1商业模式形成过程

在商业模式概念尚未应用于企业管理,以及国美电器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之前,我们从未提及国美具有某种商业模式,而国美自身也从未依据商业模式构建自己的价值活动,它只是运用战略工具规划、安排自己的活动。可以审视一下国美的战略制定过程。第一步,制定战略目标,即国美在家电销售零售行业的领导地位以及为利益相关者带来的预期利益或收益。第二步,国美通过Swot分析和战略定位,认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增加消费者对电器的需求。八、九十年代,家电主要由百货大楼销售,购物缺乏便利性。国美电器于是发现了这个难得的机会,开始自建连锁商店,方便顾客购买,由此给顾客带来更高的价值,国美的战略定位是家用电器的便捷传递者和服务者。第三步,选择业务竞争战略。通过对家电产品特点的分析,发现家电产品的差异性很小,零售经营过程也很难实施可持久的差异化,而且自身的经营成本比百货大楼低,所以业务竞争战略必须采取低成本战略。第四步,对价值链进行分析,发现核心竞争力来源,并构建竞争优势。国美认识到零售行业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终端(渠道)控制,于是,国美通过密布的连锁卖场建立起了强大的竞争优势,使其在价值链中处于主导地位。第五步,围绕业务战略和竞争优势构建具体的职能战略。采购和供应上,它采用信息化和整合的供应链,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这些都降低了经营成本;销售上,采用低价策略、标准化的服务;财务上,将收入来源定位于场位费、销售返利、房产增值等,并高效利用对供应商的延迟付款带来的财务资源(案例来源:根据作者长期对零售业的考察并结合参考文献[7]整理而成)。以上战略措施经过实施,构成了国美电器价值活动方式。当国美发展成行业领导者时,人们开始关注国美的经营模式,研究的焦点集中于这些具有可视性的价值活动方式即职能战略措施体系,归纳出其所包含的经济逻辑、运营逻辑及其所体现的战略方向等,并把这些内容称为国美模式。实际上,我们往往简单地把以上战略措施称为国美模式。

因为只有(职能)战略措施直接表现为企业的价值活动方式,使命、战略目标、定位、竞争战略、核心竞争力等只是指导战略措施的构建,并不直接表现为价值活动方式,所以,本文将这些战略内容归为战略原则。因此,战略内容包括战略原则和战略措施体系两部分。

图2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关系模型

(二)商业模式与战略的联

1.商业模式与战略具有相同的本质。elliot(2002),magretta(2002)和Chesbrough(2010)等认为商业模式与战略是不同的,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商业模式是“价值创造”导向,战略是“建立竞争优势”导向。然而,从商业模式概念的递进过程可以看出,这两种导向应是相互依存和不分割的。morris,Schindehutteandallen(2003)认为,从经济层面到运营层面再到战略层面,定义的综合性是递进的。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战略层面(原磊,2007)。

“价值创造”导向是基于经济层面和运营层面的定义而对商业模式的定位,其中经济层面描述的是对企业价值的创造(包括成本控制和收入来源),运营层面描述的是对顾客价值的创造。这两个层面的定义未强调所创造的价值必须具有独特性、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由于缺乏这三个特点的价值是不可持续的,这样的商业模式无法持久(mansfieldandFourie,2003),是不值得研究的。所以商业模式的概念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定义,即商业模式是符合以上三个特点的价值创造逻辑,能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可见,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对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的描述(经济逻辑、运营逻辑、战略方向分别描述了价值活动开展方式及其所遵循的战略原则)。尽管mansfieldandFourie后来又提出了整合性定义,但其与战略层定义实质是相同的,只是在内容描述上显得更饱满些。战略是通过对企业行为的谋划获取竞争优势(希特,2009),而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价值链的某些环节(波特,1985),这些环节能够创造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不可模仿的价值,可以看出,战略的本质是通过对符合以上三个特点的价值创造活动的规划,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由以上分析可知,商业模式和战略的本质是相同的,从价值活动实施前的角度定义,它们都是对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的规划或设计;从实施后的角度,它们就成了对带来了竞争优势的价值创造活动的描述。

2.商业模式是对已实施的战略的描述,与战略在内容上高度一致。商业模式的内容可以通过其构成要素或三个逻辑层面来描述,构成要素和三个逻辑层面是完全一致的,它们可以归入不同的逻辑层面。

(1)商业模式是对已实施的战略的描述。我们将价值链上的价值活动方式作为中介(中间变量),来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价值活动方式包含了价值创造过程中所有的价值活动、结构及价值琏中的伙伴关系。首先,经济逻辑和运营逻辑是对战略措施体系的描述,它们是等价的。价值链各环节由企业的各种职能构成,职能战略是对价值链上所有价值活动的具体规划,实施后的(职能)战略措施体系直接表现为企业价值琏上的价值活动方式。根据商业模式的定义,运营逻辑和经济逻辑是对价值活动方式的描述,所以它们实际上就是对已实施的战略措施体系的描述。正如前面案例和图1所示,运营逻辑和经济逻辑是从已实施的战略措施体系(价值活动方式)中归纳而来,是战略措施体系本身所具有的。需要说明的是,经济逻辑描述了企业在价值琏环节上的盈利方式,而盈利实际上是对企业价值的体现或回报,所以经济逻辑可以看做是对企业价值的创造过程。经济逻辑和运营逻辑包含了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创造方式,是对战略措施体系的全面描述,所以它们是等价的。其次,(商业模式中的)战略方向描述了战略原则。因为商业模式来自于对价值活动方式的描述和分析,商业模式中的战略方向必然从价值活动方式中得到。尽管价值链活动方式是对战略措施体系的直接体现,但企业战略、业务战略、核心竞争力又体现在战略措施体系上,所以可以通过可视的价值链活动来察觉这些战略原则。通过对价值活动的分析可能无法察觉所有战略原则,但这并不影响战略方向与战略原则的高度一致性。

(2)商业模式和战略在内容上高度一致。因为商业模式是对战略的描述,两者在内容上必然一致。下面结合案例进行说明。morris,Schindehutteandallen(2003)经过对19个文献中提到的商业模式构成要素的汇总分析,认为能够获得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包含三个方面的八个要素:价值定位(产品或服务内容、目标顾客、基本市场竞争战略);价值创造和传递系统(资源和能力、价值创造过程、价值链中的定位);价值获取(收入来源、企业经济)。根据前面的案例,国美电器的采购、供应、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等职能战略措施,都属于价值活动方式,它们构成了“价值创造过程”。国美在“价值链中的定位”是通过控制终端而占据价值链中的主导地位;“产品和服务内容、目标顾客、基本市场竞争战略、资源和能力”等要素可在国美的战略定位、低成本战略、核心竞争力等战略内容中完全体现;“收入来源、企业经济”指国美在财务上的收入和运作方式。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战略内容一一对应且高度一致。

3.商业模式理论属于战略理论范畴。既然商业模式与战略在本质和内容上是一致的,商业模式理论必然属于战略理论范畴。明茨伯格等(2002)将战略理论归为十大学派。其中学习学派将战略视为一种模式,模式是对已实施的战略的描述。学习学派认为战略无法提前设计,只有根据变化的环境及不断的试错,即经历持续的学习过程,才能得到一个有效的模式。这些观点,将商业模式理论与学习学派联系了起来。由于竞争的强化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为了建立有效或更好的商业模式,不断的试错或学习也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随着商业模式理论的发展,更多的战略理论,如核心竞争力,市场定位等被其吸纳了进来,这些都是为了设计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的需要,在直观的经济逻辑、运营逻辑基础上增加的。这使得商业模式理论与设计和定位学派等更多的学派产生了联系,并逐渐显示出与这些学派的理论的趋同。总之,所有商业模式理论内容均可从战略理论中寻踪溯源。

(三)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区别

1.商业模式理论与战略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由于新技术(如互联网)、新观念(如价值网络)的不断涌现,企业在制定战略措施体系时可以有更多选择,于是很多别具特色的(职能)战略措施体系出现了。这引起了人们对战略措施体系及其所呈现的商业模式的研究的兴趣,商业模式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或侧重点就是这些别具特色的战略措施体系。从图1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理论从战略制定的结果处开始研究,着重于对特定(属于某个企业的)战略措施体系的分析,归纳出其包含的各种内在逻辑特别是价值创造逻辑,不同的逻辑呈现出不同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所包含的逻辑关系对企业构建具体的战略措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这是战略理论所欠缺的。战略理论从战略制定的源头开始研究,主要研究战略制定方法及形成过程,缺少对具体战略措施的研究。因为战略理论缺少对具体战略措施体系内在逻辑的研究,人们并没意识到运营逻辑和经济逻辑是战略措施体系本身所包含或应该包含的,所以往往认为商业模式和战略是两回事。

2.商业模式和战略在概念表述上不同。由于理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造成它们在概念表述上不同。商业模式从战略措施层面着手研究,所以在概念表述上,除了战略方向,还包含从战略措施体系中得到的经济、运营逻辑,这与战略的概念表述区别很大。特别是经济层面或运营层面的商业模式定义,不包含战略方向,让人觉得商业模式无任何战略意图。

3.商业模式理论拥有战略理论所不具备的特点。由于难以归类,商业模式常常通过案例来描述,比如国美模式、京东模式等,这赋予了商业模式理论的具体性和形象性特点。这些特点使商业模式理论对管理者更具指导性,更易于接受和产生兴趣。企业可以借鉴这些具体的模式来构建自己的战略措施。另外,由于商业模式的直观性,基于对商业模式的分析和创新可以更好地寻找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

4.战略理论的很多重要内容是商业模式理论所不具备的。比如波士顿矩阵、Swot分析等分析工具,并未出现在商业模式理论中,另外很多战略学派的重要战略理论或观点也是商业模式理论所未涉足的。由于以上区别,战略制定过程中,应将商业模式理论与战略理论相结合。理论侧重点的不同,并不影响商业模式与战略在内容上的一致,只是内容的形成方法不同而已。

本文使用理论研究方法并结合案例对商业模式和战略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揭示,所形成的各种结论或观点对于战略理论和商业模式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尽管本文是以商业模式的最初形成过程为基础展开的论述,但所得结论在商业模式重塑或创新情况下也是适用的。这是因为,商业模式的重塑或创新可以视为新的战略措施体系的构建,这基本重复了商业模式的最初形成过程,唯一不同的是,新的战略措施体系的构建需要商业模式理论与战略理论相结合,但这并不影响本文中所得出的各种结论。

参考文献

[1]李东,王翔,张晓玲,周晨.基于规则的商业模式研究――功能、结构与构建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10(9):101~111

[2]G.m.mansfieldandL.C.H.Fourie.Strategyandbusinessmodel-strangebedfellows?acaseforconvergenceanditsevolutionintostrategicarchitecture[J].SouthafricanJournalofBusinessmanagement,2003,35(1):35~44

[3]morrism,SchindehuttemandallenJ.theentrepreneur'sbusinessmodel:towardaunifiedperspective[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3.58(1):726~735

[4]迈克尔a.希特,R.杜安・爱尔兰,罗伯特e.霍斯基森.战略管理――竞争与全球化.吕巍译[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梁晓雅,陆雄文.中国民营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基于权变资源观的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J].市场营销导刊.2009(3):67~73

[6]Casadesus-masanellRandenricRicartJ.Fromstrategytobusinessmodelsandontotactics[J].LongRangeplaning,2010(43):195~215

[7]张新.国美电器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

[8]elliotS.electroniccommerce:B2Cstrategiesandmodels[m].Chichester,U.K:Johnwiley,2002

[9]magrettaJ.whybusinessmodelsmatter[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2(3):3~8

[10]ChesbroughH.Businessmodelinnovation:opportunitiesandbarriers[J].LongRangeplaning,2010(43):354~363

[11]原磊.国外商业模式理论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10):17~25

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篇2

“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解决方案”是基于中创软件业务流程管理中间件inforFlow、结合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需求而推出的。系统以建设服务型工商为中心,贴近人民群众,贴近经济生活,可为建设和谐社会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方案可以实现下述功能:

1.业务系统可完成企业登记管理、个体登记管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合同管理、案件管理、市场管理等工作,可将工商业务信息转化成为可统一管理的it资产。

2.业务系统采用了业务流程管理的思想,使用信息化的审批流程代替人工传递审批表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3.应用业务系统后,企业办理变更、年检等审批手续可就近到辖区工商分局办理。

4.新业务系统更重要意义在于调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方案描述

目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定,企业在设立登记提交申请材料时,一般要按照注册资本的不同,选择到各级工商分局(所)办理。综合业务系统在处理该业务时需要考虑:由于各级工商局(所)具有不同的人员配置与业务需求,各自业务流程具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性;而另一方面,系统中相同步骤所要进行的业务处理逻辑(如企业受理信息录入等),以及完成业务逻辑后对审批流程的影响(如上报到下一审批岗位,执行退回等)却是非常类似的,如何将这些逻辑封装为可复用的业务构件并组织到流程中,对整个系统的快速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系统首先需要解决流程建模的差异化难题,然后在流程之上采用业务逻辑构件化的方式快速构建应用。本解决方案采用业务流程管理中间件,将上述流程逻辑和业务逻辑进行有效分离。待系统完成流程建模之后,将每个岗位需要处理的业务逻辑封装为工作流所识别的公用构件,并使用inforFlow的业务单元和操作进行配置。

实践证明,在系统开发期间,当一个市局的各种业务流程种类开发完毕后,就已同时开发出大量可重用的构件,系统后期使用这些构件可快速开发出其他各级机构的企业设立登记流程。

1.综合业务系统架构

综合业务系统采用典型的J2ee三层架构技术进行系统构建,即表现层、业务逻辑层和持久层。

需要办理工商事务的企业或个体可在工商行政机关的办理大厅进行受理申请,业务人员、局(所)领导可通过系统内网登录综合业务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系统可采用的客户端包括主流的ie浏览器,考虑移动办公等各种需要,系统可提供可扩展的面向服务的结构,便于最终用户可通过多种渠道(如智能手机)访问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如图所示)。

点击看大图

2.业务逻辑处理

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所处理的业务逻辑内容主要包括:

企业管理:包括设立登记、年检登记、变更登记、注吊销登记和信用管理等;

个体管理:包括个体登记、变更登记、日常监督、歇业停照登记和停复业登记等;

名称管理:包括名称的查询、删除、核准修改、变更管理和综合查等;

经济户口管理:包括辖区情况、例会讲评、收费管理、巡查管理、户口管理、户口查询等;

商标管理:包括商标登记、修改、查询和著名商标管理等;

广告管理:包括许可政管理、广告登记、广告监测、监督管理和查询等;

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管理、法定代表人证管理等;

案件管理:包括线索管理、案件处理、文书管理和案件查询等;

市场管理:包括市场的登记、修改、查询和展销会管理等;

统计报表:包括各种内资报表、私营报表、外资报表、个体报表、工商月报和年检报表等;

综合查询:包括对企业、个体、名称、经济户口、商标、广告等以上工商业务的各种查询。

3.业务流程运行框架

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业务系统包含的业务流程种类众多,在系统运行阶段,所有种类的审批流程在基于inforFlow构建的业务流程运行框架中运行。业务流程运行框架是企业业务流程运行的平台,它独立于具体的业务流程,是业务人员进入具体的业务处理的入口。业务流程运行框架屏蔽了各种业务流程的之间的差异,使系统可以方便地在此框架之下增加新的业务流程。

在业务流程运行框架中,任务表处理器列出了登录用户处于不同状态的任务,是业务人员处理、跟踪、查询自己办理的业务的窗口。

系统在流转过程中,可根据处理的企业类别或紧急程度的不同,流转到不同的分支岗位,在执行下一步时,可动态指定下一步具体的执行人。

流程监控功能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监控所有运行流程并进行效率分析的管理平台。它提供详细的流程执行状况,并可根据需要介入流程运作,快速解决问题。各种分析报表可提供人员工作负荷,业务效能瓶颈等各式评量结果,作为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的依据。

关键中间件技术

inforFlow是中创软件商用中间件有限公司参考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规范实现的工作流中间件,为工作流自动化和构建流程应用提供基础平台。inforFlow基于J2ee架构,实现了流程逻辑与业务逻辑的分离,能够可视化地进行业务流程的分析、定义和业务单元的组装,从而使应用开发人员更关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降低了复杂流程应用的开发难度。

inforFlow由工作流引擎、流程设计器和流程管理监控工具等部分组成:流程设计器拥有所见即所得的开发环境,提供基于XmL的流程建模功能;工作流引擎完成对运行时流程的控制功能,应用系统可以通过工作流接口同工作流引擎进行交互;流程监控管理工具可以查询分析各类流程数据,用于管理决策,并可提供图形化的流程运行图。

通过inforFlow工作流中间件,将工商审批业务的体系结构划分为表示逻辑、流程逻辑、业务逻辑、数据管理逻辑四种不同层次的基本逻辑。通过这样的分解,最大限度地降低系统内部的耦合性,提高了系统适应变化的能力,可大大提高系统并行开发效率。

inforFlow还提供对业务流程逻辑的控制,当工商审批业务过程发生变化时,只要调整相应的流程定义,就可以轻松实现业务过程的改变和重组。

方案特点

1.系统的灵活性与可适应性

inforFlow为工商综合业务审批过程的定义带来了高度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了业务过程适应变化的能力。转移条件、任务分配条件的定义使得系统可以在不修改程序、不修改流程定义的前提下就可以实现对用户授权等功能的实现。

2.对业务过程进行图形化描述

inforFlow提供的图形化流程建模工具使得审批过程一目了然。系统采用所见即所得的inforFlow设计器作为流程建模工具,系统开发还采用inforFlow监控功能作为流程开发和运行的辅助工具,使得管理人员能够掌握业务流程实例当前所处的状态和处理情况。

3.化繁为简,快速开发

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0-4919-02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无线通信技术蓬勃发展的作用之下,传统意义上客户机及服务器计算方式已无法适应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需求。传统意义上的网络体系架构方式表现出了多个方面的应用缺陷:客户端承载数量受限;客户规模过大;过个客户程序无法实现基于商务逻辑的共享;系统维护代价过高。受此因素影响,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方面的问题:在组建思想的控制与作用之下,J2ee架构实现了将商务逻辑系统从传统意义上的客户端及服务器系统中加以独立的目标。从这一角度上来会所,J2ee架构能够在复杂多变系统环境因素的作用之下充分满足商务逻辑的各方面需求,这直接表现在相关软件系统及程序开发、维护的简单化层面当中。该文现针对J2ee架构及其运用问题做详细分析与研究。

1J2ee架构分析

从本质上来说,J2ee可归属于概念模型的一种表现方式。在分层结构作用之下,J2ee模型中的各个层面能够独立运行,提供差异性的服务。图1为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整个J2ee的基本架构示意图。由图1可知,J2ee架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组成部分:①表示层:该层将客户端浏览器中的数据信息以HtmL的方式呈现在终端操作界面中,以此满足用户需求;②表示逻辑层:其在一或是多个web服务器空间中运行,完成包括流程逻辑控制以及动态内容显示在内的相关作业;③商务逻辑层:该层所涉及组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可充分性应用,且在不作出任何变动的基础之上应用于其他服务器终端之上;④数据库层:该层由一或多个数据库系统共同构成,当中设计经由储存过程组成的数据相关性逻辑模块。基于以上构成要素,J2ee架构实现了商务逻辑、表现逻辑以及数据服务的分离运行,从而为各行业应用程序的模块化作业提供了必要支持。

2J2ee架构运用分析

该文以学生注册系统的实现为例,针对J2ee架构的运用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对于学生注册系统而言,其需要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选课资料注册、注册资料删除、学生基本资料删除以及个别课程资料删除。基于以上分析,整个J2ee架构应作如下配备:1)表示逻辑层。在Http协议作用之下,学生注册系统能够应用JSp实现与客户的连接。我们知道,JSp作为JaVa对象的一种表现方式,能够针对终端操作用户所提出的请求进行有效分解,并调取与之相对应的eJB组建,在登录JSp、注册主页JSp以及注册JSp模式支持之下将系统处理结果及相应数据反馈至终端用户;2)商务逻辑层。我们知道,对于学生注册系统而言,学生与课程对象之间的关系可视作n:n。在注册资料表构建的状态作用之下,学生对象及注册资料对象之间的关系视作1:n,受此影响可判定注册资料对象与课程对象间的关系为n:1。基于此,在商务函数对表格数据的存取及处理过程当中,有关资料的删除需求可得到充分满足;3)数据库层:对于学生注册系统而言,数据库所映射表可命名为实体Bean,并针对实体属性加以反应。换句话来说,实体Bean的主键类是与表主键映射关系相对应,进而完成有关学生注册系统实体Bean的获取。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J2ee架构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其呈现出的应用优势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J2ee架构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若存在应用服务器装置过载问题严重的现象,J2ee能够在不依赖于硬件升级的基础之上实现新型应用服务器的增设,表现出了显著的可拓展特性;2)J2ee架构的引入能够使故障因素被限制在固定层面当中,在其他应用层应急处理的作用之下确保故障因素不会转移至联网计算机系统当中,表现出了显著的系统稳定特性;3)J2ee架构能够在防火墙技术的作用过程当中针对重要商务数据的访问予以控制,从而表现出了显著的系统安全性特性。

参考文献:

[1]傅伟.高海侠.涂刚,等.基于J2me和J2ee的粮食加工企业产品销售系统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974-18975.

[2]王玉忠,毕睿华,谢文涛,等.基于J2ee和matlab的发电厂继电保护综合管理系统[J].继电器,2007,35(18):12-15.24.

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篇4

[关键词]电子商务j2eeejb交易平台

电子商务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商务活动的形式。随着电子商务应用的迅速普及和深入,应用程序越来越复杂,基于j2ee(java2platformenterpriseedition)规范、以组件为核心的体系结构是企业级应用的最佳选择。

一、j2ee分层结构

传统的两层模型(client/server)使得重用业务逻辑和界面逻辑非常困难。

j2ee使用多层的分布式应用模型,应用逻辑按功能划分为组件。各个应用组件根据它们所在的层,分布在不同的机器上。

j2ee的体系结构一般可分为分为客户层、web层、业务逻辑层及企业信息系统层(eis),其中web层和业务层又可统称为中间层,如图1所示。

二、基于j2ee的b/c电子商务交易体系结构

笔者依据j2ee的典型构架和b/c电子商务固有的特点,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框架。www.133229.Com

1.客户层。客户层运行在用户个人计算机的浏览器上,客户端可以是独立的应用程序或者是其它程序。客户层主要是用来与客户交互的,j2ee平台支持不同类型的用户,包括html用户、javaapplets和java应用等。

2.web层通常运行在一个集中的服务器上,或位于集体计算中心的服务器上。服务器可同时给不同的客户端发送内容。在web层主要采用的j2ee技术有jsp、servlet和javabean。web层主要采用jsp实现与客户的信息交互。用户必须进行身份验证,使系统明确此次交易的对象。只有注册会员才能从交易系统购买商品。一般公共信息浏览不做限制。注册会员选择商品、填写所购物品数量、预览所填写信息、后台业务员根据库存信息处理订单等,这些页面使用jsp在web层实现。

3.业务逻辑层通常在web服务器需要进行特定的操作时才开始发挥作用,这些操作应用业务逻辑管理在线的交易或服务。在业务逻辑层中的事务管理确保这些操作的一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该层主要应用的j2ee技术有ejb和jdbc。ejb有3种类型,即会话bean、实体bean和消息驱动bean。会话bean表示的是和客户会话有关的动作,通常用来执行事务环境中的任务队列;实体bean用来表示持久对象,如一个记录、一个集合或数据库中的相关记录等;消息驱动bean被设计成使用异步消息的j2ee组件,它提供了支持应用程序配置的更新更灵活的方法。

在该层中封装了各个业务逻辑ejb,如会员管理、订单管理及商品管理等。

系统包含会员、商品、订单等实体,以及记录选购内容、计价、记账等商务逻辑。所以,在该层设计以下ejb组件。

会员:该组件代表在线商品交易的集体或个人,这是个要处理的实体,并且是部署中持续存在的固定部分,用实体bean来实现。

商品:该组件代表系统出售的商品,能够体现最新的动态,也是要处理的持续存在实体,同样用实体bean来实现。

购物车:购物车中存放用户已经选购的商品,用户选购商品的信息不像前面的实体需要持续性,但是它在会员的整个购物期间是必须保持的,所以要使用有状态的会话bean来实现。

记价器:对购物车中的所有商品总价进行计算。这是一个和具体客户状态无关的组件,可以用来计算任何购物车中的物品,只执行记价逻辑,不是持续对象,是一个无状态会话bean。

订单:用户选购结束决定购买,购物车随之转化为一个订单。订单是永久性对象,用实体bean实现。

4.eis层通常指数据库层,该层提供了对组织数据的基本的存储和访问。本交易平台采用甲骨文公司的大型关系数据库oracle做后台数据库服务。在该层设计以下数据表。

会员表:对应用户实体,主要用于支持用户登录和用户资料查询。字段包括用户标识(主键)、用户姓名、用户地址和用户密码等。

会员账目表:主要用于记录会员账目信息。字段包括用户标识(主键)、用户姓名、账户余额等。

订单表:对应订单实体,主要用于记录注册会员提交的订单和会员订单资料查询。字段包括订单编号(主键)、用户标识(外键)、生成时间、订单状态、订单总额和订单税额等。

商品表:对应商品实体。用于记录所售商品的详细信息。字段包括商品编号(主键)、商品名称、原价和商品图片等详细介绍。

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篇5

关键词:服务平台;主体要素;关系要素;价值逻辑

中图分类号:F7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2-0030-03

近乎“零成本”的生活服务经纪人已经成为大学生热衷的创业领域,当前许多大学生把互联网和生活服务领域结合作为自己“创业”的始发点,“随你定”大学生生活综合服务平台就是这样一个项目,属于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项目。本项目在构建服务平台的技术架构之后,盈利模式设计就成为服务平台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纵观众多基于互联网的创业项目,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有效的盈利模式,导致无果而终。因此;通过分析大学生生活综合服务平台的参与主体,构建平台的盈利结构模型,识别服务平台的盈利对象、盈利点、盈利源、定价方式和盈利活动等盈利要素是服务平台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盈利模式的内涵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盈利模式的研究就成为学界和商界最感兴趣的课题之一。许多国内外学者从自己的研究视角,给出了盈利模式的定义,如:timmers(1998)认为盈利模式是指对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一种构造,同时是一种对各类企业收入来源和能获得的潜在利益的描述,他认为收入是盈利模式的核心;magaliDu-bosson-torbay等认为盈利模式是企业为了对价值进行创造、营销和提供所形成的企业结构及其合作伙伴网络,是产生持久的、有利可图的收入流的客户关系资本,显然他在关注收入之外,还关注伙伴网络以及顾客关系资本这些辅助要素,国内学者应楠殊(2009)将盈利模式定义为:企业从思考收入来源问题开始,围绕价值创造、传递和实现而形成的一种逻辑,他进一步将关系资本上升为价值创造的逻辑。由此可知,服务平台盈利模式中的内涵相对丰富,主要包括围绕收入模式的伙伴网络、顾客关系、价值逻辑三个核心的要素。

(一)“随你定”大学生生活综合服务平台的主体要素

“随你定”大学生生活综合服务平台处于核心地位的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既是服务平台的顾客,同时也是服务平台最宝贵的资源。与他们有关联的主体还包括广告商、服务资源的供应商、第三方应用商等以及服务平台,其中,服务平台是盈利模式的战略决策者和关系协调者。主体要素如图所示。

大学生群体是服务的最终用户,大学生的生活需求和接入平台的人数是服务平台盈利的基本前提;服务平台扮演双重角色,既是生活服务的提供者,又是生活服务的中介,甚至是第三方企业的协作者或联盟者;供应商企业是为服务平台提供物理资源的商家;第三方服务企业不参与服务平台的业务,但是他们会依据服务平台的顾客规模,选择将自己的业务嫁接在服务平台上,以追求自身的发展壮大。

(二)“随你定”大学生生活综合服务平台的关系要素

“随你定”大学生生活综合服务平台的关系较为复杂,各个主体之间不是单向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传递关系,而是由他们共同形成了一个关系网络。

1.服务平台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关系。服务平台与大学生群体数量规模的关系遵循网络效应,具有网络的外部性特征,即顾客从服务中获得的效用取决于在同一网络中使用该服务的人数,同时随着某服务使用者数量的增加,其互补产品会变得更为丰富,且价格更低,反过来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接入平台,形成大学生数量规模与服务平台同步增长的态势。

2.服务平台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基于媒介的效应,服务平台充当供应商与大学生之间的信息媒介,基于信息经济特性,服务平台在完成大学生生活综合服务的经济价值的同时还必须考虑自身的发展。

3.大学生群体与第三方企业的关系。大学生群体与第三方企业之间不存在买卖关系,但是基于平台的双边市场,按照双边市场理论,服务平台两边用户群体的互动形成了“间接网络效应”,当大学生群体的数量规模越大,就会吸引来越多的第三方企业,将大学生群体作为他们的目标客户,将自己的部分业务拓展到服务平台上,因此服务平台需要通过适当收费使双边保留在平台上。但是,他们之间存在一种联动的正向关系,相互依存。当用户存在对平台的依赖性,某一边用户数量增加时,就会增加另一边的效用。这时,第三方企业的效用与大学生的数量规模有关,因此,服务平台可以通过推出免费服务项目作为营销策略,提高大学生的粘性,同时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接入平台。

(三)“随你定”大学生生活综合服务平台的价值逻辑

盈利模式是创造价值组织的核心逻辑。服务平台的价值逻辑是指服务平台的价值主张、价值传递与价值实现的过程。由于服务平台的价值逻辑复杂,存在被补贴方和付费方,这与传统的边际成本决定定价的模式不同,服务平台采用混合定价结构来确定平台的盈利水平,因此服务平台的价值逻辑主要表现在如何促进资金流动、如何扩大市场影响以及怎样拥有定价权方面。

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篇6

[摘要]本文探讨了利用webservices技术构建动态电子商务网站的框架和分布式部署方案,具体阐述框架的各层组成、工作原理和分布式部署结构。

[关键词]webservices动态电子商务分布式部署

一、引言

网上购物,便捷实用无国界,庞大的网民群体对其需求巨大,因此,巨大的商机,巨大的资本回报呼唤着一种新型分布式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出台。webservices是一个崭新的分布式计算模型,利用xml、soap、uddi、wsdl和wsfl等标准构造一个松散耦合的分布式计算环境。webservices领域共有3个部分,即服务提供者、服务注册库和服务请求者。相应有、发现和绑定3个web服务操作。webservices技术有统一的商业和发现机制,从而成为目前构建动态电子商务应用环境中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动态电子商务框架设计

基于webservices的动态电子商务架构由数据层、数据处理层、webservices层、业务逻辑层、表示层、客户层6层组成,如图1所示。

图1动态电子商务系统框架结构

数据层包括底层各种关系数据库和表关系、半结构化数据及遗产系统;是系统的底层数据支持,可进一步发展为商务智能等高级应用。数据处理层封装了大量的数据逻辑,完成异构数据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包括存储过程和事务、触发器、日志等;按照相应的逻辑事件webservice包装器将功能包装成webservice接口,暴露给受信用户。多台服务器分布式部署着webservice接口;为提高访问效率,对于sqlserver的所有访问,通过存储过程来完成。webservice层通过soap协议与各个webservice服务器建立联系,并生成本地类,通过soap协议使用webservice功能。业务逻辑层完成电子商务应用逻辑功能,建立软件资源;封装了客户端的整个逻辑规则和事务流程;电子商务中的购物处理,订单处理,用户管理,账号管理,产品查询,产品添加与管理,二手市场,二手商品管理,网上招标,招标书管理,填写留言与回复,留言管理,网站公告管理及用作web服务的模块等都是具体的业务逻辑。商务系统的中间层业务逻辑可被封装为一个.net组件(可通过dcom、corba、ejb等实现),通过的方式轻松便捷的访问webservice提供的丰富服务。客户端的表示层是与用户最终交互的亲切界面,可通过多种手段(如:jsp、html、asp.net等)实现。客户层实现用户(一般用户及移动用户)的应用请求。

 

其工作原理为:企业的核心商务功能用webservices封装成组件,然后利用wsdl对接口进行描述,通过soap作访问,在商业注册中心uddi,从而使开发者和电子商务应用程序可以搜索并定位到该服务,这些商务功能就可以方便地在企业之间共享。用户通过浏览器从web服务器上下载由jsp或servlet等程序生成的动态web页面,获取并选择个性化的web服务。

三、分布式部署方案

系统分布式部署方案包括购物、结账、认证、密钥分配在内的完整的商务事件,整个过程由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受信服务器协同完成,即certification服务、market1服务、market2服务、order服务、ca认证中心服务、虚拟银行,如图2所示。其中certification服务总体负责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证书分发,断言机制,单点登录保证受信客户和其他所有授权服务器双方的安全性;market1服务、market2服务为电子商务的货源提供者,这里是网上商场,通过webservice的,这种商场可以低成本进行异地扩张,从而增大规模,产生效益;order服务是结账服务器,负责所有授权用户在各个授权商场的购物结账,并支持多国货币的支付方式;虚拟银行负责安全结账,可以由真实银行业务扩展产生;ca认证中心负责银行、商业、顾客之间的身份认证。各个服务器运行平台可以根据各自情况自行规划,并可以通过各自的程序语言在异构的平台上实现相应功能的webservice。

四、结束语

基于webservices的动态电子商务架构,充分利用webservices松散耦合、即时集成的优势,满足了动态电子商务开放性、复杂性、分布性、动态性和定制性的需要。在商务逻辑中,世界各个角落的任何商品都可以轻松加入商务网站系统,并享受专业的管理服务和安全保障,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使买卖双方真正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无限魅力。

参考文献:

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篇7

关键词: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2-022-01

多年来,路由交换节点设备领域存在的局面是,支持特定业务网络的路由交换设备一旦使用后,新业务的推出就只能依赖于设备的整体升级或者更新换代,往往意味着运营商需要进行重复投资,给原有设备资源的投入造成很大的浪费。另一方面,在目前网络建设中,节点是封闭的,节点的升级和改造只能由原提供商实施,无法实现开放,高端路由交换设备的设计和生产被少数品牌公司垄断和瓜分,也不利于路由交换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因此,需要构建一个开放的具有可重构能力的网络节点设备,有助于通信设备制造商降低开发成本。

1可重构路由交换节点体系结构

传统路由器的体系结构,包括系统、单元和模块3个等级。路由器的控制、交换、转发和接口单元通过各种功能模块组合而成,各个单元通过较固定的拓扑连接成路由器系统。系统、单元和模块大多是封闭式一体化的,系统只能按固定模式利用功能单元完成单一任务,要改变单元的处理功能和能力需要重新设计软硬件模块;可重构路由交换节点体系结构,分平台、组件和构件3个等级。

可重构路由交换节点包括控制平面、交换平面、转发平面、接口平面,控制平面与交换平面接口、交换平面与转发平面接口、转发平面与接口平面接口和可重构管理系统。可重构管理系统功能是按照用户的需求执行路由交换节点的变形流程和管理构件库。可重构路由交换节点的重构过程分两步:(1)从交换平面和3个平面间接口的重构出发,建立重构节点的基本框架和路径;(2)可重构管理系统沿着建立好的数据路径,采用发送数据包的方式通过交换平面将重构指令和构件库加载到相应的平面,对各个平面的组件和构件进行组装、拆分和升级,完成整个路由交换节点的重构。

2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关键技术

2.1组件化技术

组件化技术为系统可重构提供了保证。组件就是一组定义清楚的接口,具备向客户独立完整交付的特性。通过解耦,构成整个系统的各个组件可以灵活替换重构。业界流行的组件化技术主要有Com、CoRBa等,这些技术通过接口和实现分离、面向对象技术来提高软件的可重用性。

2.2升级技术

目前电信系统常用的升级技术采用的是热补丁技术,基于局部运行代码替换或注入的思路,这种方式在热补丁的编程和功能支持方面有较大限制。

2.3逻辑虚拟路由器技术

逻辑虚拟路由器技术通过将物理路由器划分为不同的逻辑路由器,并在逻辑路由器上运行一个或多个虚拟路由器来支持新业务、新应用,支持灵活重构,充分保护现有投资。

2.4转发可重构技术

路由转发引擎主要采用如下几种方式。

2.4.1通用CpU

通用CpU的优点是功能易扩展,理论上可以实现任何网络功能,缺点是性能低下。所以,在路由器的设计模型中通用CpU一般仅用于网络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2.4.2aSiC芯片

aSiC芯片可以使用硬件方式实现性能极高的多种常用网络功能,单颗芯片就可以实现几百兆ppS以上的处理能力。

2.4.3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是可以反复地编程、擦除、使用以及在电路不动的情况下,用不同软件就可实现不同功能的一种门阵列芯片。

2.4.4np(networkprocessor)

np保留了aSiC高性能处理数据的特性,同时,np通过众多并行运转的微码处理器,能够通过微码编程进行复杂的多业务扩展。

综合而言np转发方式是目前几种转发方式里兼具高性能和扩展性的典范,也是当前各个机构研究的热点。

3面向服务提供的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的新型网络体系

构建一种资源可共享,节点可重构,能够提供柔的物理网络,创建新型网络服务的需求可通过重构网络节点实现,以此增强网络服务提供能力的可扩展性。各种业务流量由业务接入/控制层进入网络服务层,网络服务层对业务流量的服务提供是分层进行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3.1逻辑承载层在接收到来自业务接入/控制层的逻辑承载网请求后,对资源共享层的传输资源和节点处理资源能力进行查询,查询参数由逻辑承载层根据业务特性需求进行选择,这些信息包括逻辑承载网络的处理节点输入/输出接口信息、输入/输出接口的带宽分布、逻辑承载网路径最大跳数、逻辑承载网类型及所支持的协议类型等。

3.2资源共享层的可重构路由交换平台根据查询要求,向逻辑承载层报告处理能力。

3.3逻辑承载层根据业务特性需求、服务质量参数和网络资源,判断是否具备逻辑承载网的构建条件,如果符合,则选择适合业务类别的组网策略,并向可重构边缘层下达逻辑承载网的构建命令。

3.4可重构边缘层根据逻辑承载层的命令,利用资源共享层提供的物理资源,构建可重构的逻辑承载网络。逻辑承载网络(LCn)的定义与用户业务的聚类方法有关,按照现有网络承载业务的特征进行聚类,

3.5在逻辑承载网构建成功后,逻辑承载层根据接入/控制层的需求、资源共享层的资源变化情况等,对逻辑承载网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服务提供。

3.6逻辑承载层根据接入/控制层的需求,决定逻辑承载网的持续时间,如果没有为业务生成服务的需求,就向可重构边缘层发出撤销的命令。

3.7重构边缘层根据逻辑承载层的命令,释放该逻辑承载网资源,撤销该逻辑承载网,不再为该业务流量生成服务提供。

4结论

作为网络构建平台的路由交换节点,需要在功能和性能上满足动态扩展可重构的结构,才能更好地满足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要求。本文提出的可重构路由交换通用平台顺应了目前国际网络技术主流发展方向,为构建柔性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平台支撑。■

参考文献

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篇8

关键词:经济形态经济逻辑计划经济逻辑矛盾结论

关于计划经济:历史结局还需逻辑结论

由社会主义国家信奉并实践的计划经济作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形态、经济体制或者说经济运行方式,先后宣告结束。近年朝鲜、古巴也宣布“改革开放”,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变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看来计划经济的历史实践行将结束,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内容。

但是,如何看待这种“历史终结”?计划经济的终结是不合时宜、不服水土、还是不合逻辑?换一种说法,就是如何看待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关系?由于计划经济在记忆犹新的现代经济史上曾经具有相当的时空影响,作为一种理论构想有其思想源流,更由于计划手段在现代国家的经济生活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计划或者计划经济的问题在今天仍然是现实话语。由于现代经济问题的错综复杂,乱象丛生,市场经济还没有达到理想状态,也不可能到达理想状态,甚至在经济生活中市场失灵无效的状态成为市场软肋,计划又是观察这一问题的重要角度。因此,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人们对诸如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讨论显得复杂多样,也是很正常的。就我们要讨论的计划经济在历史舞台上日渐式微以至消失的客观现象,人们的评判观点莫衷一是,大相径庭。这反映出:一是计划及计划经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二是对其认识的过程性,有待于从更高层面去作出逻辑结论。

关于计划经济:不同经济形态的历史表现及逻辑比较

(一)不同时空下经济形态的历史表现

人类经济活动史表明人类社会存在过自然经济、商品经济(或者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三种经济形态或者说经济运行方式。从微观角度去观察,自从私有制和国家产生以来,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计划经济的经济因素和形式,在人类经济生活中是同时并存的,构成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的整体。但是从宏观角度去观察,三种经济形式或因素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在一个社会或国家的经济总体中所占的比重和地位很不相同。一般认为,在资本主义以前的漫长历史上,自然经济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此一时期的经济形态从性质上就被称为自然经济形态。而在奴隶制社会以来的自然经济形态中,作为经济形式的商品经济或计划经济的成分,就已经存在,只不过从数量、比重、地位上都是从属性质的。此时社会占主导地位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最基本的特征。自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商品经济便取代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自此以后的经济形态便被称为商品经济。在商品经济形态下,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成分仍然存在着,只不过处于从属地位。强大的商品经济并没有消灭或者排除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相反在整体经济中包容着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商品经济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交换经济,经济活动不仅是为了生产者自我满足,而且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的。计划经济如果把它看作一种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调控,或者说国家和政府主导下的经济活动的话,它由来已久,自从有了国家,国家发挥经济职能必然会产生计划经济因素或形式。但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在经济总体中,国家主导的经济活动始终不占优势数量和地位,长期经济史没有出现计划经济形态。而计划经济理论是在18-19世纪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批判中初步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都有各自的计划理论,其它学派如马尔萨斯也有计划经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未来社会即社会主义社会构想的时候,提出了其影响很大的计划经济理论。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普遍按照计划经济理论构建计划经济的制度、模式和经济形态。世界上凡社会主义国家都先后创建计划经济模式,但在计划经济形态下,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消灭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成分。虽然计划经济的推行者试图用计划经济、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要消灭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所谓资本主义的尾巴,但是并没有真正达其设想。计划经济的显著特点是国家(政府)的计划、指令、管制成为经济运行的枢纽,国家的经济活动尽力按照一套计划方案和蓝图来实施,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成分都被国家大大削减,甚至一度试图将其消灭。但是计划经济形态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谓昙花一现,其历史时空最为短暂,其中玄机需要揭示。

(二)不同经济形态的基本逻辑比较

经济活动从最一般意义上讲,是人类满足自己吃穿住行用等经济需要的能动活动。人类通过自觉的目的性的活动满足对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的需要。经济活动服从和服务于人们的经济目的。经济目的,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性价值,经济产品是经济活动的产物,是经济活动的客体性价值。人的能动实践活动是架通二者,实现主客体统一的中介。因此,目的性原则是经济活动的首要原则,从目的到活动到手段,人的经济活动是人的经济目的与经济手段之间通过人的劳动活动形成的能动的平衡关系。传统经济(自资本主义以前)由于较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是一种相对短缺的目的和手段的平衡关系,但仍然总体上处于平衡状态,因为经济平衡与人自己的平衡能力直接相联系。而现代经济以来由于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了过剩性的平衡关系(尽管在资本主义早期存在的是相对过剩,实质短缺),但经济总要维持一种平衡状态。因此,经济活动的一般逻辑就是遵循实现经济目的一定的经济平衡状态。

自然经济的一般经济模式或者逻辑可以描述如下:

作为经济活动出发点的我和落脚点的我是统一的,即“我满足我自己。”在外部条件正常的情况下,此一模式可以达到人的经济目的。这一模式实现经济目的的特点是目的与手段的平衡性,包括人自我的平衡性以及自我平衡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平衡;同时表现出满足经济目的的封闭性即小范围内的自我满足;以及满足经济目的的经济性或节约性,即以自我的经济需要确定生产的数量,不进行过量生产,过量生产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是无价值的。

商品经济的一般经济模式或逻辑可以描述如下:

这一模式包含了自然经济“我满足我”的简单内容,在此之上形成了多重叠加关系,其满足经济目的的特点具有简单性自我平衡之上的复杂社会平衡性,即在此条件下人们的生产仍然包含着为自己生产的目的性或目标性,同时也表现为他人和社会生产的扩大性。表现出满足手段和范围空间的开放性、满足程度和数量的丰富性。但与此同时生产活动自我预见的范围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比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大大弱化。商品经济的经济风险、在全社会范围的生产不经济状态(浪费性)也显然比自然经济条件下有所增长。但是,商品经济在逻辑上包含着自然经济,其在正常条件下达到人们最基本的经济目的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而计划经济模式或逻辑可以描述为:

在这里经济活动的直接出发点是国家,而落脚点是人民(我们),二者之间的基本关系不具有统一性;国家成为经济的出发点,也违背了经济活动的最基本的目的是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要,而不是国家的需要。从平衡性来看,国家(或政府)是拟制主体,其数量是一,而国民的数量是多,一和多之间是一种很难平衡的关系。“一”不能代表“多”,“一”不能满足“多”。尽管这里的“一”是超越个人的一个庞大的组织或机构,但是从其主体性、人格性来看,其无疑是“一”。从逻辑模式上显而易见,计划经济偏离最基本经济目的逻辑风险已经是显而易见,其满足经济目的的手段和方法从总体上来说是不足的。这样一种逻辑结论也被计划经济的历史实践证明了。前苏联,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曾经创造了大量的产品,但是直接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基本需要的产品却相对短缺;从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来看,长期的计划经济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处于低水平,而这种状态在生产力水平较落后的历史上,在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体制或形态下却是没有出现的。因此,计划经济对基本经济目的的背离性、经济目的与经济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平衡关系上严重失衡,成为计划经济不能主导经济生活的根本逻辑根据。

根据上述分析,三种经济形态的区别在于:在满足经济目的上,自然经济是“我满足我”;商品经济是“我们满足我们”(隐含了我满足我);而计划经济则是“它(国家)满足我们”;自然经济、商品经济都体现经济目的与经济活动(手段)的统一性;而计划经济在逻辑上却反映为经济目的和经济手段的背离性;在经济目的与经济手段平衡的数量关系上,自然经济是“1人(我)满足1人(我)”,商品经济是“多人(我们)满足多人(我们)”,而计划经济则是“1人(国家)满足多人(我们)”。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都具有这种数量关系上的平衡性,而计划经济则不具有这种平衡性。因此从逻辑上得出,在一定条件下,主导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都能实现经济活动的目的性和平衡性,而主导性的计划经济却会背离经济活动的基本目的性和平衡性。

关于计划经济:在什么意义上宣告终结

如前所述,在一般逻辑意义上,一个国家或社会试图采取主导性的计划经济形态或体制,在经济逻辑上是行不通的。过去社会主义国家既有的计划经济模式试验的失败也历史证明了这一点。出于基本逻辑问题,在将来的社会(国家)计划经济模式也不会成为未来的现实。因计划经济从逻辑上不能成为一种基本的经济形态,即使在任何现实的经济条件下。

在历史经验和理性思辩之上,对曾经在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的计划经济模式及其理论的思考和批判由来已久,不乏真知灼见。在20世纪30年代自由主义者与计划经济论者、国家干预论者之间的争论中,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提出过反对计划经济的经典性思想。哈氏主要从计划经济获取信息的成本接近无穷大,无法分清企业经营失败或过错的责任,甚至人的智力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因而计划经济具有低效性,据此哈耶克不相信集中计划经济的模式能够正常运转。而现代制度经济学也运用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经济理论等对计划经济作出否定性评价。学者党国印在《计划经济制度及其理论的历史终结》一文中对提出计划经济的零交易费用假设、利他人假设、人类理性天赋差异假设等三个前提假设,作出辩驳批评,也对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与计划经济的必然联系性提出否定性分析;甚至对“完善计划论”试图把市场交换规律转变为计划者的自觉行为来一个对市场机制的人为模仿进行了批判。

虽然在历史验证的立场和理论分析的立场计划经济及其理论都日趋被归于错谬和荒唐,但本文的对计划经济及理论的否定,不是从经济技术、经济活动假设的角度提出的,而是基于计划经济在经济目的统一性、经济手段的平衡性上存在的基本逻辑错谬和障碍,得出计划经济不能作为一种基本的主导的经济形态正常地存在于人类经济生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而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补充性的经济形式和因素,计划的存在既有其经济的现实性,也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石齐平.朝鲜与古巴:计划经济模式的真正终结[J].中外管理,2010(10)

2.程慧敏.试论马克思的计划经济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4)

3.党国印.计划经济制度及其理论的历史终结[J].开发研究,1994(5)

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篇9

[关键词]三层架构;aSp.net;进销存

在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C/S两层体系结构的开发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应用程序逻辑通常只分布在客户和服务器两端,它采用由客户端发出数据资源访问请求,然后服务器端将结果返回到客户端的信息传递机制,对系统的性能、升级与维护等有很大制约。随着面向对象技术、分层建模技术和网络浏览器导航技术的逐步成熟,B/S模式的多层应用体系结构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应用系统开发模式从原来的两层结构向三层甚至n层结构的转变,主要是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加入了一个被称为“应用服务器”的一层或多层应用服务程序,使原来集成表示层处理和业务逻辑处理的臃肿胖客户端得以释放,演变为表示层和业务逻辑层分开实现的模式,使开发人员在保证为用户提供必要功能操作的简洁界面前提下,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系统核心业务逻辑的分析、设计和开发上;从C/S模式到B/S模式的转变,使得原客户端维护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S模式应用程序的客户端要求管理人员在每个客户端计算机系统上安装客户端程序,当需要维护系统时,管理人员需要到客户端的用户那里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而B/S模式只需用户在自己的电脑系统中安装浏览器软件(该软件通常在操作系统中可附带自动安装),应用系统的全部程序可以集中放在服务器中由管理人员统一管理维护,这可以大大节省系统维护的开销。在多层结构模式的B/S系统架构中,B/S的三层结构是目前流行的架构设计模式,它由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3个层次结构组成。微软公司的aSp.net充分地发挥了面向对象的技术特点,能轻松实现三层结构的B/S系统架构,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开发效率,增强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本文研究如何基于aSp.net(C#)技术实现三层结构应用系统的设计。

2三层结构系统模型

选择合适的系统体系架构是一项影响整个应用系统设计的关键工作。架构设计主要完成定义和说明包(子系统),以及包与包之间的依赖关系与通信机制。B/S模式的三层结构是一种简单、成熟,并得到普遍应用的应用程序架构,它将应用程序结构划为分3个相对独立层,包括用户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每一层只实现该层内相对独立的功能,而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保持层间接口关系不变,则其他各层都不会受到影响。三层结构是一种严格的分层协作,即数据访问层只能被业务逻辑层访问,业务逻辑层只能被表示层访问。用户通过表示层将请求传送给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完成相关业务规则和逻辑,并通过数据访问层访问数据库获得数据,然后按照相反的顺序依次返回,将数据显示在用户界面层。

2.1用户表示层(USL)

用户表示层也叫用户界面层,封装人机界面的所有表单和组件,是应用系统与系统用户之间的直接接口。主要用于显示由业务逻辑层动态传送过来的数据信息,结合使用相应的HtmL标记和样式表定义来实现;用户录入数据信息并通过简单的校验后,经由数据接口传送给业务逻辑层下载论文。

2.2业务逻辑层(BLL)

业务逻辑层主要完成对应用系统相关业务规则和逻辑的封装,在为用户表示层访问提供功能调用的同时,它又通过调用数据访问层所提供的功能来访问数据库。业务逻辑层主要根据系统设计的需要,通过构建系统的关键对象类,实现系统的大部分逻辑控制功能。

2.3数据访问层(DaL)

数据访问层只能被业务逻辑层访问,并且系统只通过它访问数据库来获取数据。当数据访问层根据业务逻辑层的要求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时,主要完成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库记录的查询和插入、修改与删除数据库记录的更新数据功能。众所周知,数据库访问是动态信息管理应用系统中最频繁、最消耗资源的操作,所以必须优化对数据库的访问策略,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B/S模式的三层结构是一种严格的分层定义,它首先将应用系统复杂的开发工作划分为相对简单的小分块,然后在每一层中只实现系统相应层的功能设计,层间的交互由相邻层对应的功能模块进行调用,信息传递只由接口进行传送。

数据访问层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业务实体和数据操作。microsoft公司提供的标准术语称为业务实体组件和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在三层结构中,数据访问层是唯一与数据库打交道的层,所以该层的设计要尽量以提高速度和安全为目标。

业务实体组件体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业务数据,而数据访问逻辑组件则是在数据库中检索数据或把业务实体数据保存到数据库。

2.3.1数据访问逻辑组件

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简单来讲就是实现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操作的组件,以及实现数据相关操作所需的业务逻辑。数据访问逻辑组件的主要功能如下:

(1)在数据库中添加记录。

(2)读取数据库的记录,并以业务实体数据的形式返回给调用者。

(3)将调用者修改的业务实体数据更新到数据库。

(4)删除数据库中的记录。

并不是所有的数据库表都由一个数据访问逻辑组件操作,其实,一个逻辑组件封装的是对数据库中的一个表或一组相关的表的操作。

2.3.2业务实体组件

业务实体是以数据的形式表示现实生活中的业务模型。业务实体的属性与数据库中的表有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个数据库访问组件都对应一个业务实体。

2.3.2.1业务实体的特点

(1)提供对业务数据及相关功能进行编程访问。

(2)可以使用具有复杂架构的数据来创建,这些复杂的数据一般表现为数据库中可以作为业务流程中的输入输出的相关联的多个表。

(3)可以作为业务流程中的输入输出参数来传递整体数据。

(4)业务实体不参与事务处理,只是事务处理过程中的一部分数据,事务处理由数据访问层完成。

2.3.2.2业务实体的表现形式

在应用程序中,业务实体有很多种表现方式。有以数据为中心的表示方式,也有面向对象的表示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XmL:使用XmL字符串或XmL文档对象模型来表示。

(2)DataSet:DataSet是缓存在内存中一个或多个表的集合,一般来源于数据库或XmL文档。

(3)自定义业务实体组件:一种自定义的类库,用于保存业务流程中的数据。包含一些数据表中的字段和其他公共属性。

本文采用第三种方法:自定义业务实体组件。业务实体可以被数据访问组件调用,也可以被业务逻辑层调用,通常的三层结构将业务实体包括在数据访问层中,如图1所示。

有的系统把业务实体单独放在一层中,如图2所示,这两种方式都正确,关键要看设计者的意图以及实际的开发项目,本文采用第二种形式。

3三层结构优缺点

3.1三层结构的优点

(1)提高程序的可维护性:三层架构层次分明,一旦运行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判断是哪一层的问题,利于维护。

(2)可以合理开发:因为三层之间除了调用没有其他关联,只需要先把三层之间的接口定义好,程序员可以并行开发,提高了开发的速度。

(3)提高系统的安全性:每层都有安全设置,即使表示层被攻破,下一层的安全还有保障。

(4)提高系统的扩展性:三层结构最大的好处是在扩展应用系统时,改动的部分不会影响到大局,比如要给这个系统增加oracle数据库的功能,只需要改动数据层就可以了,其他层保持不变。

3.2三层结构的缺点

三层结构开发模式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就是其执行速度不够快。当然这个“执行速度”是相对于非分层的应用程序来说的。“三层结构”开发模式,不适用于对执行速度要求过于苛刻的系统,如在线订票、在线炒股等。它比较适用于商业规则容易变化的系统。

4aSp.net的三层设计和实现

基于以上对B/S三层结构的介绍,下面引用一个基于aSp.net技术的B/S三层结构模式的进销存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方法,介绍aSp.net应用系统三层结构的具体实现。aSp.net的三层结构应用程序目录结构如图3所示,目录BLL业务逻辑层,DaL为数据访问层,DBUtility存储的是一些常用的类和方法,model为业务实体层,JXC为用户表示层。

(1)model(业务实体层):都是一些属性,业务实体的属性与数据库中的表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个数据库访问逻辑组件对应一个业务实体。

(2)DBUtility公共类:数据库操作的一些类库,其中包括pubconstant.cs类(实现从web.config获取数据库连接字符串)、DbHelperSQL.cs数据库助手类、对数据访问的类。

(3)DaL(数据访问层)的实现:对应着数据库中的表,实现对表常用的操作,如增删改等常用操作。

(4)BLL(业务逻辑层)的实现:创建每个类,每个类对应着数据库的每张表,完成数据表的一些业务逻辑,完成对数据层的调用过程。

(5)JXC(用户表示层):界面的编写。

5总结

以上介绍了应用基于aSp.net技术的三层结构模式来设计和实现B/S结构应用系统的总体方法。通过介绍示例的具体分层规划,体现了利用aSp.net技术编写三层结构的清晰逻辑,并有效地实现了系统中各功能层的相对独立,使系统具有更强大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而且系统分层管理使分级分布部署成为现实,可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满足日益壮大的B/S模式应用系统的需求。借鉴此方法还可以开发企业其他各类应用系统,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慧宗,孟祥瑞.基于J2ee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09-111.

商业模式的基本逻辑篇10

[关键词]J2ee国际贸易设计模式

一、引言

自2001年12月加入wto,中国对外贸易大幅增加,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企业需要寻求创新、增强竞争能力。在此情况下外贸企业必须从传统的思维方式、经营观念、管理手段向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式转变,这就要求企业须依靠一种能及时准确的得到市场需求、生产销售、资金运转等情况的平台,以达到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的目的。

二、J2ee体系结构与mVC设计模式

1.J2ee体系结构极其优越性

JaVa语言是面向对象的技术,有很好的组件模式,并且是一种多平台技术。J2ee(Java2enterpriseedition)是建立在Java2平台上的企业级应用的解决方案。J2ee技术的基础便是Java2平台,不但有J2Se平台的所有功能,同时还提供了对eJB,SeRVLet,JSp等技术的全面支持,其最终目标是成为一个支持企业级应用开发的体系结构,简化企业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等复杂问题。事实上,J2ee已经成为企业级开发的工业标准和首选平台。基于J2ee平台开发的外贸管理软件能够很好的体现出外贸企业中的各种复杂的关系,加快了企业中各种信息的流通和业务流程,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J2ee的特点如下:

(1)基于容器的组件管理

J2ee基于组件的开发模型的中枢容器概念,容器提供了组件服务的运行时环境,组件可以期望它们的服务在任何J2ee平台上都有效。所有的eJB容器提供对eJB组件的事务和生命周期管理的自动支持,并支持对eJB的查找和其他的服务。容器还提供对企业信息系统的标准化访问,例如,通过JDBCapi提供对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访问。

(2)多层模型

J2ee平台提供了一个多层应用程序模型,这意味着应用程序的不同部分可以运行在不同的设备上。

客户机层:支持各种各样的客户机类型,可以在公司的防火墙之内或之外。

中间层:在web层中通过web容器支持客户机服务,在eJB层中通过enterpriseJavaBeans容器向商业组件提供各种服务。

企业信息系统层:利用标准的api支持对企业信息系统的访问。

(3)对客户机组件的支持

客户机可以通过web浏览器提供,浏览器可能是使用无格式的HtmL页,或者是使用JSp(JavaServerpage)技术生成的动态的HtmL页,或者是Javaapplet。非Java客户机(例如,VisualBasic程序)可以向用户呈现J2ee的服务。在中间层中,Servlet呈现给第一层客户机服务使用的是标准的Http协议,因此,运行在任何操作系统上的几乎所有的程序都可以很容易地访问它。

(4)对商业逻辑组件的支持

在J2ee平台中,eJB组件实现中间层的商业逻辑,eJB让组件或应用程序的开发者将精力集中在商业逻辑的开发上,将复杂的服务(例如:安全、事务)交由eJB服务器处理。

(5)对J2ee标准的支持

J2ee标准定义了一系列相关规范,其中主要的有J2ee平台规范,enterpriseJavaBeans规范,JavaServlet规范和JavaServerpage规范,另外,还包括J2ee兼容性测试套件(J2eeCompatibilitytestSuite,CtS)和J2eeSDK.

2.mVC(model-View-Controller)设计模式

模型-视图-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mVC)模式就是为那些需要为同样的数据提供多个视图的应用程序而设计的,现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它将数据的访问和数据的表现进行了分离,从而开发出一种结构清晰、便于扩展和维护的平台。模型、视图、控制器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1来描述:

图1

(1)模型

提供商业逻辑、负责访问和表达数据,执行商务逻辑和操作,维护应用程序的状态即:包含了应用问题的核心数据、逻辑关系和计算功能,它封装了所需的数据,提供了完成问题处理的操作过程。控制器依据i/o的需要调用这些操作过程。模型还为视图获取显示数据而提供了访问其数据的操作。

(2)视图

负责绘制和显示模型的内容,即为用户的界面部分。不同视图通过不同的显示,来表达模型的数据和状态信息。每个视图有一个更新操作,它可被变化-传播机制所激活。当调用更新操作时,视图获得来自模型的数据值,并用它们来更新显示。

(3)控制器

负责定义应用程序的行为,处理用户相应的事件。控制器如何获得事件依赖于界面的运行平台。控制器通过事件处理过程对输入事件进行处理,并为每个输入事件提供了相应的操作服务,把事件转化成对模型或相关视图的激发操作。

三、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总体实现

总体设计如图2,通过网络将公司各职能部门、客户、供应商等组成一个整体,以实现业务、数据的网络化、信息化。

图2

2.系统功能介绍

根据业务流程和外贸公司的业务特点将系统分成以下一些功能模块,来满足外贸业务管理的需要。主要有:

(1)公司基础信息管理模块:各职能部门设置、员工基本信息、客户信息、仓库信息、产品类别及产品信息、供应商信息、装运港、目地港、支付方式、价格条件、贸易方式、贸易国别、运输方式等;

(2)公司样品管理模块:样品登记、寄样管理等;

(3)公司单证管理模块:发票、合同(销货确认书)、装箱单(尺码单或重量单)、提单、保险单、产地证模板设置、单证自动生成及打印等;

(4)统计分析模块:应收款统计、销售额统计、客户销售汇总统计、业务员销售汇总统计、客户回款统计、合同履行情况跟踪、订单明细查询、客户订货汇总统计、销售明细查询、等。

(5)公司报价管理模块:客户询价、出口报价核算、三种术语报价换算、出口还价核算、报价确认、对客户报价、工厂报价查询等;

(6)公司收汇管理模块:收汇登记、收汇统计、换汇成本核算;

(7)公司应收应付款管理模块:收款登记、付款对帐处理、付款确认等;

(8)公司海运费结算管理模块:海运对帐处理、海运付款确认等;

3.业务流程(以出口为例图3)

四、系统中重要功能组件的实现方法:

1.model的设计

本系统的model设计采用J2ee中的eJB来实现,它完成了与数据库的数据交互、复杂的商业逻辑操作和管理数据等功能,是系统的核心组件。部分实现如下:

以远程接口为例:当客户端调用主接口的Create()方法时,客户要得到一个Bean的引用,因此eJB容器要求你为Bean的所有方法提供一个远程接口。

importjavax.ejb.eJBobject;

………………

publicinterfacetoDocumentextendseJBobject{

publicvoidtoCUR(doublermb)thowsRemoteexception;

2.View设计

本系统的视图设计主要以JSp技术为主,来实现人机交互。部分实现如下:Creatdocument.jsp//单证页面

Controller是本系统中重要和重用性较高的部分之一,所有的视图在系统中共享一组Controller。这些Controller分布在wRB和eJB两层中,主要包括mainServlet、modelmanager、Dservlet等,它们接受各种各样的业务请求,并按照相应的请求和权限等信息转到相应的商业逻辑处理中去。

本系统控制器的实现。(部分代码)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