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41:03

第二课堂计划篇1

关键词:卓越计划;程序设计;研究性学习;网络教学;任务驱动;合作

目前教育部正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各类高校积极参与,我校是第二批启动高校之一,共有两个工科专业参与,随着该计划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及专业加入其中。“卓越计划”的特点具有三条:第一,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第二,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第三,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1]。“卓越计划”的这些特点为相关高校及专业课程体系指明了建设目标和改革方向。

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理工科各专业(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虽然具有基础性质,但是对某些行业企业而言,课程的内容却是必须掌握的技能,应该赋予它一定的工程性,按照工程要求予以掌握。在课内学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要把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训练成在编程方面具有工程能力的人,只有依靠第二课堂这一学习平台。适应参与“卓越计划”这一背景,配合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程序设计课程既要深化教学计划内的第一课堂教学改革,更要强化教学计划外的第二课堂建设。

1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

1.1学科竞赛

学科竞赛是目前高校中广泛开展的一种非主流的教学形式,通常在一门课程结束不久后实施,主要目的是要营造一个学习氛围。程序设计课程通常是一年级课程,相关的学科竞赛应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和第三学期举行。由于课程实践性强,应采用机考方式,优胜者给予学分,同时有奖状、奖金等奖励。学科竞赛的内容与第一课堂一致,通过竞赛,第一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课程的影响力得到提高。学科竞赛培训时间非常短,因此不具有应用能力培养的功能,举办学科竞赛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选修课招生做宣传工作,也为研究性学习挑选人才。

1.2选修课

在第一课堂学习完成之后,选修课是开展深入学习活动的一个平台,可以进行工程能力培养。它面向大二学生,以学年为周期滚动进行,每学期24学时,一学年48学时,上课与上机学时比为1:2。尤其鼓励在学科竞赛中成绩较好的学生参加学习及研究。选修课以实际应用问题为教学内容,但鉴于学生都没有工程经历,所以学习应该以模仿为主;模仿对象选择小规模的工程案例,要求学生模仿并实现这些案例。在教学中,每一个实际问题都被看作一个专题,学生每学期选择一个专题,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教师在指导时,学生的第一专题应该给予更多的讲解、第二专题应该给予更多的自主空间。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开拓视野、了解应用、培养基础性的工程能力。

1.3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挑选一些有兴趣和有能力的学生参加实际课题研究,同时作为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它面向二、三年级已经有编程基础的学生,为了使“研究”名符其实,周期一般较长,约为两年,活动完成后颁发证书、给予学分。活动的目的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独创性和系统性,以最大可能强化培养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活动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工程应用,可以是教师当前的横向课题,也可以是中小规模工程案例的模拟项目,它们必须能让学生感兴趣,这样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及研究的积极性。如果课题(或项目)规模过大,就必须通过分解形成若干子课题(或子项目),并成立多个研究小组,以小组的内、外合作方式应对。课题也以“任务驱动”方式完成。

不同的活动形式所起的作用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形成互补,在不同学年学期合理利用这些形式,最终可形成一个梯级的学习发展进程,就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而言,只能使用后两种活动形式。

2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2.1使用传统+网络的教学模式

随着校园网中网络教学平台的普遍使用,随着internet中各种编程“发烧”网站的建立,网络教学模式日渐成熟,这为第二课堂的教学增添了新的方式。把多媒体课件、课题资料、留言等放在平台上,学生自主学习环境极大改善,网络与书籍一样,成为学习的工具。网上学习的材料远比网下丰富,撷取也容易得多,如果校园网材料不够,还可以借助internet网收集材料。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各有优势,可以形成互补,传统教学模式就像“话剧”,网络教学模式好比“网游”,“话剧”现场氛围热烈,会有特定效果,“网游”可以交互、可以反复。网络教学模式保证了随时、随地的学习与多方交流,由于可以反复观摩,在细节上对学生帮助尤为明显。

学科竞赛主要是复习和巩固第一课堂知识,教学模式应该与第一课堂的实验教学形态类似,以机房练习为主,以网络自主学习为辅。因为它比较简单,所以不用赘述。

选修课要解决的专题来自于实际问题,通常在普通教材中是找不到答案的,相关资料只能通过网络获取,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对示范程序的讲解必须在网络中能播放出来,让学生反复观看。传统教学模式也必须被加以利用,在现场(课堂和机房)指导和面对面的交流更能释疑,在工作启动阶段、关键问题解决阶段更需要面对面的辅导。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并开展研究工作,网络是学习平台、资料平台、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小组成员之间主要是利用网络进行讨论,电子邮件是传递信息的手段,相当多的资料还要到internet网上查阅。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启动阶段,由于学生没有工程经验,在网络上的教师意见和工作流程未必能被理解并贯彻执行,此时指导教师要扶学生上马、送上一程,教师还要在各阶段中召集学生,检查完成进度。

2.2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只要外部限制少、条件允许,“程序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开展教学是最佳选择,通过“任务驱动”不仅可以完成教学工作,也同时完成了课题研究、甚至科研产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围绕着若干个实际问题开展,每个实际问题分配一个专门单元来解决,每个单元又分解成若干个任务。任务是教学内容的特定形态和最小单位,也是课题内容的特定形态和最小单位,任务是教师制定、学生完成的,在一个课题(项目)中,学生通过完成一个或多个任务掌握应用、强化能力。

然而教学实践表明,任务设计是一项耗费心力的工作,有时花费精力设计出来,却效果不明显,笔者总结出任务的三大特征作为设计依据:第一,科学性,任务应该有科学根据,有原理支持,最好有科技亮点包含其中,完成起来有相对难度;第二,适用性,任务所在的实际问题需控制规模,从中分解出来的任务要大小适中,并考虑学生的基础及差异、兴趣及差异、能力及差异,任务之间也要合理衔接、循序渐进;第三,多样性,围绕同一个实际问题的任务分解方案可以多种多样,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与小组(或团队)学习形式分不开的,实际问题可以让不同的小组竞争解决。目前“任务驱动”教学在我校“程序设计”第二课堂的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全面采用。

3第二课堂能力培养的策略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结束后的深化学习场所,它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第一课堂受到的各种掣制,指导教师拥有决定权,可以自主决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学生也有话语权,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能力对教学内容提出意见,因而它的教学更灵活,可以弥补第一课堂在能力培养方面的种种不足。

3.1创新能力与“四会”要求

创新能力对应用的关系是种子对土壤的关系,要创新首先必须具备创新的“土壤”。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活动都是围绕实际问题开展的,所以“土壤”是有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就是实际应用问题的落点,因此每一个任务都是可以搞创新的,只是在规模上有大小区分、程度上呈高低之别而已。

我们谈创新能力,不能凭空地去谈,因为创新能力里有许多非常具体的因素,这些具体的因素都具备了,创新能力就会自然而生。在软件项目上创新,四会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所谓四会即:会思考、会运用、会借鉴、会查资料:会思考就是让学生掌握分析方法,能够找到实际问题之间的相似之处,从而举一反三;会运用是让学生掌握实现方法,通过学习与模仿,达到创新;会借鉴指的是能够利用一切已有的、成熟的或不成熟的设计成果,来构建自己的系统;会查资料是指有能力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查阅资料成为一种习惯[2]。这些能力一句话就是知识的获取能力和运用能力,创新是这些能力的结果。

借鉴、查资料的能力可以通过在网络上广泛阅读获得,要完成的任务越复杂、越陌生,网络查阅量就越大,则分析和筛选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所以教师分解任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思考、运用的能力需在反复实践中练就,但是起点应该是模仿,教师通过案例讲解,传授对问题的分析方法和实现方法、介绍工作的一般流程,再让学生去解决类似问题。

3.2合作与竞争意识的训练

“众人拾柴火焰高”,合作是利用集体的智慧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在工程实践中,个体之间的合作不可缺少,合作是工程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工程规模越大,个体则越多,合作则越复杂。对于个体而言,合作能力是基本的工程能力,因此大学生在学校中一定要经历合作训练。

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都涉及工程项目或课题,可以利用这些活动创设合作氛围、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合作技巧。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能改变当代大学生在沟通能力、包容耐度上的欠缺;通过合作,取长补短,能改变不良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达到共同进步。在合作的方法和策略上可采用“合作基层小组”类型[3]。

“小组由不同性质的成员的组成,代表学校里不同性别、能力、文化背景甚至种族的群体,他们之间的关系持续时间更长一些[3]。”因此对学生分组不能随机搭配,简单处理,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应该把选题、分组、分工三者放在一起考虑[4]:

第一,组内学生的特点要多样性,能力多样,性格多样,男女兼有,这样才能互补;但是年级最好相同,以保证合作关系不中断。组内必须选择一位各方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带领大家工作。

第二,设立多个小组,不同的小组可以完成不同的选题,也可以完成相同的选题,在小组间引入竞争机制。竞争促进合作,合作加强竞争,合作与竞争并存,彼此互相作用,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好氛围。

第三,在选题上,要考虑参与活动的人数,如果人数多,则课题(或项目)规模可大一些,分解出来的任务可多一些,如果人数少,则课题(或项目)规模可小一些,分解出来的任务可少一些,这样做是要保证可以设立多个小组,引入组间竞争机制。

选修课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分组方法。

4结语

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是一项工程,培养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一项工程,两项工程同时实施,作为组织者的指导教师身兼两职,工作非常繁重。在实施“卓越计划”背景下,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真正落实各项措施,才能保证第二课堂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eB/oL].[2012-09-23]..

[2]朱骐,陈瑾,张宏.程序设计课程的自分类教学[J].计算机教育,20011(23):73-76.

第二课堂计划篇2

[关键词]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策划

一、活动策划应坚持的原则

1.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协调发展的原则。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表现形式多样,仅靠课堂教育难以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长期的、大量的第二课堂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培养。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应遵循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协调发展的原则。

2.坚持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不同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具有不同的育人功能。因此在组织第二课堂活动时应遵循人文素质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3.坚持教育性与趣味性融合的原则。德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必须贯穿于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同时,德育也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灵魂,没有德育渗透的第二课堂活动必然会发生思想偏离,也必然不会产生好的活动效益。因此,开展任何类型的第二课堂活动都必须贯彻思想教育性。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必须有学生的广泛参与,才能使活动的教育性得以体现和贯彻。为了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在注重教育性的同时,还要注重活动的趣味性。

4.坚持学校指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主要应由学生自主组织开展,但学校一定要加强引导,教师一定要参与指导,保证活动方向正确和活动的质量、规模、特色、效益。

5.坚持形式多样、品位高雅、质量优良兼顾并重的原则。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兼顾形式多样、品位高雅、质量优良的初级目标,通过活动的开展,实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

二、活动的程序策划

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众多人参与的社会协调活动,它有着鲜明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群众性。从程序上说,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策划,要按照以下工作步骤执行:

1.把活动作为一个项目确定下来,清楚地分析这个活动要不要做,为什么做。

2.进行调查和可行性研究。学生活动策划调查有其特殊性,例如,调查的内容包括国家、学校关于学生活动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学生关注的热点,同类个案的资讯,场地状况和时间的选择性。而可行性研究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步骤,研究范围包括学生活动的社会适应性及社会环境和目标活动参与者的适应性、财力适应性、效益的可行性。

3.提炼主题,进行创意。除了个人创意外,我们要特别强调学生创意的概念。作为现代策划,需要的是多个学科的综合和集体的智慧,而不是某个人的杰作。

4.论证方案。论证方案,可使活动更具合理性和操作性,增强其运作过程中的实际效率,以便随时调整和完善。

三、活动策划的内容

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始终要以人文精神、校园精神、团队活动等专题校园活动为着眼点:人文精神是指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方案来体现大学生的新形象,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推动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大学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加深大学生之间的了解、信任与友谊;校园精神,是指活动要紧紧抓住日新月异的校园文化,以此为基础开展大学生的独特文化生活,并进行创意设计;团队活动在大学当中有它自身的地位和作用,它让目标更接近的学生走到了一起,在走进社会之前,拼一身热血,满腹热情,为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共同奋斗在学校和社会的舞台之上,每一个成功的团队都有它自身可以繁衍生息的理由。

一份完整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策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策划方案名称,要求清楚、明确、具体。

2.策划者资料介绍,包括姓名、单位和职务等。

3.完成方案的时间,按实际完成方案日期填写。

4.策划方案的目标,用准确的数据加以量化。

5.策划方案的正文,包括策划的起因、背景、活动目的、可行性分析、活动内容、实施及检查评估等。

6.预算和进度细表,列表详细说明活动所需资金投人、人力投人、组织构建和进度安排等。

7.方案的效果预测,根据资料情报预测策划方案实施的量化效果。

8.方案参考的资料,列出制定策划方案所参考的文献资料,增加方案的可信度和可行性。

9.其他备案的说明,对多个备选的方案,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

10.其他的注意事项,提出预防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四、活动策划方案的实施

俗话说三分策划、七分实施,实施在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活动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实施操作设计。我们应该非常重视实施方案的操作设计。许多活动的组织单位,甚至是专业机构承接的活动,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创意很好,但是由于缺乏操作设计,在操作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违背了原创精神或者没有达到原创水平。所以,在原则方案确定以后,还要进一步进行操作设计,操作设计必须包括比较准确的财务预算。

2.办理审批手续。审批手续是比较繁琐的一个步骤,但是由于学生活动的特殊性,得到有关单位的审批必不可少。

3.实施操作程序的管理。程序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意识,只有程序化实施,才能有标准化、科学化管理,因而实施设计,重要的是设计出操作的规范程序。

4.方案培训。在学生活动里,假如参与的工作人员不了解全局的策划意图,他们就不能为学生活动策划实施提供建设性的劳动,因而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方案培训,只有知情才能出力。

第二课堂计划篇3

关键词:第二课堂;育人;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5-5689-02

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来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非强制性的规范作用和多维度的感染作用。第一课堂以教学为中心,以基础和专业知识的教学为主体,教学方式比较固定。相对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形式就灵活多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个体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化发展,为第一课堂活动的深化生成一个特殊学习场。

1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十二五”规划中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全面地理解教育质量的深刻内涵,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十二五”规划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对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的内涵给予了清晰的表述。首先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质量观,就是说提高教育质量不仅要关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且要使质量提升惠及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其次强调素质教育,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再其次强调能力为本的教育质量观。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显著增强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目标。

第二课堂活动是针对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而言,它与第一课堂相配合,以育人为宗旨,以培训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展开的系列开放性活动,是另一个课堂,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实践表明:健康有序的第二课堂活动对参与活动的主体—学生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教育作用,非强制性的规范作用和多维度的感染作用。它可以促成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构建学生综合技能的活载体,增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养成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第一课堂活动的深化生成一个特殊的学习场。也就是说,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和第一课堂并非可有可无,它是以多种活动形式来消解第一课堂面临的障碍,为第一课堂的深化拓展提供动力保障,反之,第一课堂的全面提升又为第二课堂延展了活动时间和空间,增强了活动的技术基础,使第二课堂活动获得了发展的条件。

第二课堂的建设是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真实项目为情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基于任务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着眼于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下面以三维设计类课程的第二课堂为例。

2三维设计类课程第二课堂建设

1)引入企业及国赛、区赛项目,丰富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在第二课堂内容的选取上主要针对具有实际需求、实效性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主要解决“怎样做”(经验)和“怎样做更好”(策略)的问题。

在内容的设计方面:一是: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选择三维设计第二课堂的学生都是对三维设计感兴趣的学生),引入企业及国赛、区赛项目,一方面避免与第一课堂上知识的重复学习,另一方面提供了一个能有效上升的阶梯。二是: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来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实现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整合,以过程性操作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以项目策划、分析、优秀作品学习、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三是:以项目为中心的原则调整课程内容,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具体涉及工作任务、技术实际知识、技术理论知识、拓展性知识、技能考核要求、学习时数等等。把职业岗位环境引入课程的教学环节,以工作任务为参照点,重新裁剪理论知识体系,突出实践技能操作。

2)设计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根据所选择的三维设计知识内容,将第二课堂的教学分解成若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教学目标以设计和应用三维设计所应具备的工作能力为导向;教学过程以具体项目的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行动以项目设计的工作情境为导向。

在第二课堂实施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者,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样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将实训室变成真实工作环境,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等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也可以在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点领的方法,学生不明白的地方“点”一下——关键的知识点,再“领”一领——相似案例分析制作)使学生在自己“做”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3)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第二课堂的开展中倡导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模式,强调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引导学生依据项目目标和各模块的任务,小组团队配合,写出方案。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通过项目化的实训教学活动,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项目的分析、设计与解决方案之中,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培养学习与人交流合作技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和潜能,有助于学生提出创造性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第二课堂的学习采用学生小组讨论、分工学习等方式。根据第二课堂人数确定小组数,并由学生选择设计项目。学生每3-4人分为一组,每组以一周至三周完成一个项目为任务。学生在进入设计前必须要有项目分析和策划报告,方能进入设计阶段,学生必须要遵守严格的考勤纪律以及微机室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如爱护设备,及时打扫卫生等),体验项目设计的全过程,体验生产现场管理的各项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进行记录并不准进入机房。对在第二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详细记录并保存,在项目结束后的总结过程中可以公布。以锻炼学生遵守岗位职责、协作团结、克服困难的社会能力。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第二课堂并在第二课堂中进行探索实践,尝试项目教学的新模式,结合第一课堂的学习,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完善,学生学习的环境更多样,由被动的接受开始向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转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与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达到培养较好的“问题解决”的能力目的。

当然,第二课堂的建设还需要通过规章制度促进各种措施的有效运行及通过过程、结果反馈,不断调整与完善计划,构建第二课堂创新成才的良好外部环境,达到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当远.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邓云洲.“第二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探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5(14).

第二课堂计划篇4

关键词:高校英语翻转课堂第二课堂微信公众平台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b)-0207-02

在我国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者在课堂之外很少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课堂教学与训练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主要模式。但仅依靠课堂教学而快速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具有较大的难度,而第二课堂又缺乏足够的组织性、引导性和约束性,这使得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更高层次提升遇到了困难。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互联网技术不断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这为第二课堂的高效开展提供给了机遇和极大的便利。其中,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工具,翻转课堂作为方法,在高校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机融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翻转第二课堂创新概述

1.1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全新教学理念和模式,逐渐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颇具创新性、新颖性的教学模式之一。翻转课堂主要是教师在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设计后,将教学以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主完成学习资料的搜集、探究和学习,然后师生共同在课堂上进行答疑、探讨、沟通交流和作业。

翻转课堂运用于高校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具有突出的优势。一是翻D课堂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第二课堂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能够随时随地实现英语教学,学生则能够随时通过智能手机或电脑获取学习资料。而且翻转课堂对教学内容的分层设计也实现了个性化教学,能够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评价,使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学习更加自由和个性。二是翻转课堂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体现了学生学习中的主体性,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高校英语翻转第二课堂学习中,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从主观上改变了学习态度和心理状态。三是翻转课堂极大的提升了英语第二课堂学习的效率,使学生即使不在与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沟通中也能够轻松、秩序、高效的学习。

1.2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可行性

微信是腾讯依托智能手机而推出的一款通讯app,其具有智能、便利、灵活、实时的特点,具有强大的功能,能够实现文字图片交流、语音对话、视频沟通等功能,因此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高校英语翻转第二课堂具有诸多优势。首先,微信公众平台在翻转第二课堂教学中使用具有较低的成本,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只要具备一部智能手机便可实现,极其便利;其次微信的传播功能强大,能够实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方式的信息传播,能够满足移动教学和学习的需求;再次,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实现高效的英语教学和学习,而且还能够实现师生间的随时沟通交流,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最后微信具有便捷的消息推送功能,能够实现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料等对学生的精准推送,加强了信息传递的相关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2教学实践研究

2.1高校英语第二课堂实践调查分析

对该校公共基础英语教学进行实践调查发现,在当前高校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每周用于英语学习的平均时间不足4.9h,而且学习时间较为分散、自由,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在第二课堂模式下的英语学习方法中,背诵单词、考级训练题是最常用的方法,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进行口语交流和参加英语活动的方式来学习英语。在对学生第二课堂英语学习计划的调查中发现,学生普遍缺乏清晰、明确的计划,而且多数在漫无目的的模式下进行英语学习。此外,在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缺乏足够的方法、方式,很少运用多媒体或互联网等工具,教学效果并不突出。

2.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第二课堂设计

在高校英语翻转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学视频是重要的是学习材料,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进行精心设计,将设计的简短、精确、全面的教学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展示给学生,以供其在第二课堂进行学习。通常教学视频的设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互联网上精确搜索已有的精品课程,另一种是高校英语教学团队自己录制教学视频。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首先应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并与班级的每个学生建立微信沟通。然后教师结合教学大纲进行精心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清晰、全面的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教学视频。每个教学视频8~10min为宜,包含一个教学主题,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形式。之后教师将教学视频上传至微信教学公众平台账号,供学生共享学习。在每次教学中应配合精确度的教学目标和学习周期,当学生学习结束之后,可在第一课堂进行信息反馈和讲评,或者直接通过微信教学公众号进行学生学习信息、问题、质疑等信息收集,然后进行反馈、讲评、评价和作业巩固。最后进行教学反思和总结,并对翻转第二课堂教学进行优化。

2.3具体实施对策

在高校英语翻转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要结合微信教学公众平台的特点进行系统的组织,由学校层面组织协调好各种教学活动,加大对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生第二课堂的学习兴趣。在翻转第二课堂实施中,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即教师要先对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第二课堂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和使用这种方式,掌握这种模式下的学习方法和步骤。之后教师进行教学演示,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帮助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这种学习方法。

2.4教学效果分析

翻转课堂是近两年才逐渐兴起并应用于高校教学中的,而且微信教学公众平台引入到第二课堂教学中,与翻转课堂实现有机融合也处于模式阶段,因此具体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教学实践进行验证。在该文的教学实践中,基于微信教学公众平台的翻转第二课堂显著增加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自主学习明显增多,学习效果也较为显著。此外,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的学习态度、积极性明显提升,针对性也较强。这说明微信公众平台的翻转第二课堂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具有积极的意义和教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柳群,侯俊霞.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创新实践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2):19-21.

第二课堂计划篇5

本学期,我校的教学工作继续以教育局提出的“教育年提高教学质量”为总体思想,以“探究以问题为中心课堂教学”为载体,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教学主线,以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为基本点,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使我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二、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教学的规范意识,实现教育年教学管理规范化。

2、注重教、科研的整合,落实好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努力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4、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做好六年毕业统考准备。

5、有序推进课程改革。

三、主要工作措施

㈠落实规章制度,规范教学管理。

1、继续完善“校长—教务处—教研组”的三级管理体制,各部门学期初制定各项工作计划,并把各项计划贯彻实施到位。

2、教务处要发挥上传下达、督导教学工作的职能作用,以“计划(组织)——实施(落实)——检查(评比)——总结(反思)”的工作方式狠抓教学教研,并逐步完善教学教研的工作制度,特别要加强对《新课程》、新教材的研究工作,多指导教师、帮助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转变,以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教学水平。

3、各科组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发挥各科教学教研工作的带头作用,认真制定学科工作计划,并配合教务处把计划落到位,组织各科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多指导教师按《新课标》和学期初我局提出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生学习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并在实践中总结教学经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定期交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常规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⑴备课:先进行集体备课,以年组为单位,教学领导参与深入共同探究单元的重点、难点等,保证提前量。基于我校1-3年级是单班,4-6年平行班也只有两个的原因,与上级协商后本学期具体形式如下:在以往的集备上做批改,再每个月整理出一单元的一次集体备课。在此基础上再书写个案,教案的书写做到五个体现:一是体现“以问题为中心”教学理念;二是体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三是体现学科特色,如语文学科突出“课例文,优化读写结合”仿写点的设计;四是体现预设的充分,以备精彩的生成;五是体现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训练。

⑵上课:上课前必须复案。课后要写出教学反思(即课后小结),以利于改进教与学的方法。每月检查教案,重点检查教案在使用过程中的修改情况及教学反思记录。继续进行课堂教学考核,落实课堂常规,确保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会正确摆放物品,学会倾听别人发言,学会认真思考,学会举手发言,学会与他人合作……教导处将加强巡视和听随堂课的力度。教师努力改变教学方式,形成学科教学特色,学校提倡积极采用发现式,自主探索式,实践体验式的教学方法。⑷辅导:辅导要针对少部分学生进行,不能把辅导当成课堂教学的延续。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力度,以保证他们的学习质量。

⑸成绩考核与质量分析:本学期各学科继续搞好四次单元测试,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任课教师出题,保证试卷的设计质量。包年部领导做好监控工作,测后认真组织做质量分析,以改善后续教学。五月上旬学校要进行一次期中抽测,以检验一个阶段的教学质量。(7)继续加强综合实践课的研究,本学期由教学领导直接上课,采取集中与个体上相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二课堂计划篇6

关键词:中职“工作室”制第二课堂探索

第二课堂在教育中与第一课堂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升华,是培养学生巩固知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第二课堂的教学方式与教学项目直接关系到它的开展效果,要想办好学生的第二教学重地必须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的目的、作用和重要性,还要联系社会发展的需求与学校学生的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与分析。最后要采取多样化、多元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到于常规教学中学不到或者学得不深刻的知识,使自己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中职校第二课堂现存的主要问题

1.第二课堂教学管理缺乏规划性

目前,中职校第二课堂教学管理中大都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以学生自发性体验为主,认识常常停留于感性阶段,对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纪律、目标等缺乏检查、衡量、评价的标准;二是活动偏向于即兴性,没有建立稳定、长效的组织领导机构以及职责,也就难以对其任务内容、目标进行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2.第二课堂师资配备缺乏稳定性

中职生课余时间较多,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和强化个人兴趣和特长。然而,第二课堂的师资队伍配备严重不足。有不少学校对第二课堂的重视不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就是学生自娱自乐、消磨时间的一种手段,没有在第二课堂中配备稳定、专业的指导老师。即便有些配备了指导老师,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指导老师往往也只能不定期地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因此,也就难以站在全局的高度对第二课堂各阶段的活动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策划与实施,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就大打折扣。同时,第二课堂大都是多头管理,很少有组织者有意识地主动地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教学对接、统一起来。为此,很多学生参加第二课堂后,会发现自己不知道在这里做什么、怎么做、做了会不会有效果、对未来的发展有没有帮助,很多第二课堂开办之初风风火火,但是后来却因学生(会员)的流失而不得不停办。

3.第二课堂活动资源供应不足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职校办学规模大幅扩大。然而,大多数中职校的校园面积有限,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与办学规模的扩大未成正比。面对这种形势,所有活动场地、教学资源都必须先满足第一课堂的教学已经成为基本共识,这也就客观地造成了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缺乏长效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学生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也必将大为降低。

二、“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理论依据

“工作室”制的教学思想的形成要归功于包豪斯教育。包豪斯教育注重对学生综合创造能力与艺术素质的培养。包豪斯提出了“作坊式”的教学方式,作坊里不再用老师与学生的称谓,而是师傅与学徒的关系,教学强调技术的传承以及直接经验的学习。在《包豪斯宣言》以及同时拟定的《魏玛的国立包豪斯教学大纲》里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三个目标的意义:一是把艺术理论融于工艺制作的学习过程中,使其相互统一作为教育的理论依据。二是强调工艺学习的重要性,让它与“设计”平起平坐。三是教学的各方面效仿企业做法建立持久的校企联系。学校不是远离尘世的象牙塔,在包豪斯里有一个重要思想,认为工艺和技术是能教会的,而艺术创造能力只能是启发出来的。所以学生都会在实干的过程中去学,他们还要与企业里有经验的人合作,通过“作坊”车间来完成教学设想。早期的作坊教育是现代工作室形式的雏形,作坊与作坊大师是包豪斯时代的教育特色。

三、“工作室”制第二课堂教学理念

建立“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目标是校企联合策划和打造一个以“工作室”为载体的第二课堂育人平台,以企业提供的有现实生产价值的项目任务为主线,在一个导师或者技术专家(高手)的带领下,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参与项目、反思等方式,获得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探索和实践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科技创新能力、文化素养、实践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五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工作室制”与“工作室”的概念的区别:“工作室制”的核心是实行专业教师负责制,教师结合自身特长建立以教学为中心,完成教学实践任务,培养学生所需专业知识技能,完成教学实践研究和实体创业的教学、科研统一的教学班组制。当然,工作室是实行“工作室制”的重要硬件设施,但“工作室制”绝不仅仅是工作室那些“房间”的概念。“工作室”主要是进行基于企业岗位的、任务驱动的生产性实训,进行校内外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场所。

“工作室”与教室的区别:“工作室”其实可以看作一个模拟的设计公司,学生除了公共课程的学习,所有的专业课程将在工作室里完成。学生们没有了平常所谓的教室,“工作室”就是他们的教室,也是他们的“公司”,本来的教室就是学生们校内的职训工场。

四、“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实施

1.实施思路

2.“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建立原则

其建立原则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拓展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结合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是第一课堂常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引申与延续。二是规范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引入和执行了企业管理的制度,又保留了充足的教学空间,为学生潜移默化成长为“职业人”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三是规划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配备有相对稳定的导师或者技术专家(高手)领路,活动侧重于计划性、针对性与实效性。四是实践性。“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运行模式以导师指导与自我实践相结合,以自我实践为主;技师示范与团队合作相结合,以团队合作为主。

3.“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功能的确立

“工作室”的功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与实战相结合,能补差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具有实践创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为了实现这个功能,我们要对补差内容、学生兴趣范围、任课教师对第二课堂的推荐、学生就业需要和企业的需求进行调查。同时,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充分发挥各自的场地、设备和人才资源等优势,共建“工作室”。“工作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进入“工作室”后,将被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工作室”的任务主要是由企业提供,指导教师以任务作为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与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理论与实践的应用能力。目前我们建立了两个工作室,分别是动漫衍生产品工作室、动漫形象设计工作室。

4.“工作室”制第二课堂的管理模式

“工作室”制第二课堂引入并严格执行企业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工作室管理规定、操作规程、标语、警示标志、物品摆放要求、着装要求等,既营造了企业文化氛围,又确保了充足的教学空间,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养成了遵循企业制度和文化的习惯,成长为“职业人”。工作室是开放的教学空间,工作室负责人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总体规划,对工作室成员实行二级管理;教学团队具体负责学习任务、项目开展、校企互动等。

5.“工作室”制下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

(1)补差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所谓“补差”,就是让那些在第一课堂没有学好或者没有跟上进度的同学获取第二次学习的机会,弥补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成绩差异。这一作用往往被忽视了,很多人总认为第二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基地。其实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地理解和消化常规教学中的知识,即使是基础知识,也有很多学生没有掌握。对于这样的学生,会有对第一课堂的再次需求,当我们在培养学生动手与创新能力的同时不要忘了能力提升的基础,只有牢固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有能力去培养创新。第二课堂同第一课堂一样,教育的对象也是所有的学生,所以不能只重视接受能力较强的教育对象,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接受知识能力不高的学生要给予他们再次接受第一课堂教育的机会。当然,并不是将第一课堂的内容从头到尾再讲一遍,而是针对常规教学中比较难理解或者难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与巩固,直到达到第一课堂的教学目标为止。

(2)突出实践技能训练。要结合专业要求和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用大量具体的工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如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的学生,在有限的第一课堂中只能专注于学习和实践制作动漫或游戏人物形象、剧情,而相关的衍生品、周边产品的制作则在第二课堂中进行,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只要有兴趣、有相关特长就能参与其中。

(3)设计系统科学的教学活动。为了让活动能有序进行,首先要配备相对稳定的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工作室导师或者技术专家(高手),能承接项目,担负工作室的各项任务。随后,由导师带头拟定活动宗旨、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目标等,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评价。

6.“工作室”制下第二课堂学生学业评价体系的建立

要制定科学、系统、规范、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要体现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全面性,既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目标、兼顾各项任务内容,又要保证体系简化、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分别赋予它们不同的分值。在实施评价中,主要使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与企业综合评价等手段进行,能用数量确定评价等级的用定量标准,不能用或不易用数量确定评价等级的则可通过一定的操作(如观察、比较等)给出定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张力克关于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14)。

第二课堂计划篇7

关键词:工科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风、学风建设的主要载体之一。作为工科高职院校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浙江建院”)为积极响应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开展、积极创新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等教育活动的育人功能,特别是在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上进行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

一、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

工科高职院校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均衡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预防人文素质欠缺,实现学生的全面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构建的必要性

第一课堂教育的局限性使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构建显得十分必要。长期以来,工科高职院校非常重视第一课堂建设,而对学生的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比较忽视,认为只不过是一种群体性的活动,可有可无。在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今天,工科高职院校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的局限性也在逐步显现,主要在于:第一课堂以其标准化、专业化和集中化的显著特点,解决的主要是学生的认知、专业能力问题,学生被动接受性强,而诸如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社会实践能力的锻炼、优良社会人格的塑造、团结协作精神、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仅靠第一课堂教育是无法实现的。而在这些方面,第二课堂便体现了它的优势。

(二)构建的基础

第二课堂本身的特点奠定了它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相对而言的优越性为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课堂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方式灵活,大多是学生自愿参加,满足了他们的自身兴趣和特点,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第二课堂集中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受教学计划和大纲的严格束缚,让学生按照各自兴趣和特点选择发展方向和培养领域,鼓励优秀人才冒尖。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将固态知识在实践活动中活化,克服思维上的惰性,增强了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丰富想象力,发挥创造潜力,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第二课堂缩短了大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前都对大学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而大学沉重的学业压力和固定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深感失望和压抑,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充分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提供了开放的环境,以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第二课堂不是第一课堂的简单延伸,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课外活动,应作为学校整体教育计划的共同组成部分,作为学生总体培养目标来规划和教育实施。

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全面发展的原则

一方面是要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相一致,专业素质的训练与基本人格的培育相结合,在德、智、体、美以及心理等方面协调发展,实现工科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照顾到思想上、经济上、学习上、行动上及心理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要把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素质作为第二课堂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一是第二课堂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根据学生素质提高的需要,有目的地开展教育活动。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积极鼓励和支持有特殊兴趣和特长的学生充分发展,为他们创造尽量宽松的环境,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专长人才的培养。

(三)适应竞争的原则

现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竞争日趋激烈,协作中竞争,竞争中协作,这将是社会的主旋律之一。要主动适应这一新变化,必须提高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力,让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增强心理适应性,锻炼社会工作能力,提高竞争力。

(四)创新实践的原则

一是在第二课堂素质教育活动中坚持创新性实践。创新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关系到民族能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对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加强创新教育,开展创新性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在校内外活动及社会实践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二是第二课堂素质教育具体措施要不断创新,教育活动要简易便于操作,覆盖面广且成本低,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三、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实践

浙江建院总结长期开展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经验,将第二课堂纳入了学生的总体培养计划,作为其中的一个必修模块,规定了四个必修学分,作为毕业的必要条件,要求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完成。将第二课堂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分为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工作及公益服务四大组块,分别给予一定的学分,并规定各组块的学分分布和完成的年学分上限,不同组块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分年级应达到的要求,并根据其专业特点制定了分类培养计划表和详细的评定程序与指标,促使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安排,保证各项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使学生在调查、实践中进一步认识社会,增强服务社会意识。主要包括参加学院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团队活动、社团活动,参加马列、、邓小平理论学习小组学习、党课或团干培训,利用假期进行的社会调查等。整个实践活动要求有详细材料记录、实践单位的证明、实践报告和总结等,由分团委负责审核。根据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累计一周得0.5分。同时,为强化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原则上学生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1.5及以上分后方有资格获得第二课堂学分。

(二)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包括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开展科技发明创造、撰写论文、担任校内外科技助手、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听学术报告等。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和新苗人才计划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并按有关标准进行加学分。

(三)文体活动

文体活动是陶冶情操,提高广大学生的文化、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素质。主要包括参加文体活动、文体社团,在刊物上发表文艺作品,个人举办文化展览等。根据参与文体活动的情况和获奖级别分别给予不同加学分。

(四)社会工作及公益活动

社会工作主要是锻炼学生的社会工作及活动能力,培养学生的服务思想和良好的工作作风。学生参与组织活动或承办校级及以上层面的各类活动,骨干成员可加0.5分,一般成员可加0.2分,具体加分人数由举办或承办的部门报院团委确定,一学期此项最高不超过1分。公益服务主要是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服务思想,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树立奉献精神。学院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公益服务活动,并视具体活动按有关标准加学分。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浙江建院以必修学分作为引导和约束,增强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计划性,同时也规范了各项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了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然而,第二课堂素质教育体系作为一种可以不断创新的教育手段,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发挥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二课堂计划篇8

一、制定计划的背景

多年的管理实践证明:教学计划的制定应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从学校现阶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显性问题与隐性问题出发,结合区教研室的安排和学校计划来制定,因为只有有的放矢,方能取得实效。

⒈目前我校在教学工作方面存在的显性问题是:学校学困生人数呈上升趋势。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可能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②基础知识不扎实③个别学生存在思维迟钝、反应缓慢的现象。其中第一种情况占大多数。继续深究原因你会发现,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与学生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有直接关系。因为学生一入学,每天大量的时间在学校接受教育。也就是说,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源于学校教育。这就不得不让我们进一步深思,学困生的增加是自身的原因、教师的原因还是学校管理的原因?我们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深刻反思上学期的教学管理工作,我认为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制度质量不高。虽然有教学制度,但存在落实不到位现象;有些制度已经不太适宜新课程的发展、教师的需求,但尚未建立新的制度。②课堂质量不高。虽然口口声声在喊,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40分钟课堂教学效率,但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形是有些教师依然在我行我素,穿新鞋、走老路或你强调你的,我的。③教研质量不高。上学期,我们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始了“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教师专业化发展两个课题研究的实验工作,但迄今为止,只有形式上的东西,从实质意义上讲,教师们对此项工作的研究依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④学习质量不高。大多数教师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没能从骨子里意识到“不学习就落后”、“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的现实,还有极个别教师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认为年龄大了,学习是年轻人的事,静等退休吧!

⒉教研室本学期的工作安排:

⑴教学工作专项评估。

评估内容:校本研修、教学常规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科研工作;

评估形式:听汇报、座谈、查阅相关资料。

⑵教学质量评估。

①组织六年级学生学业评价测试

科目:语文、数学及其与学科中抽查一课

时间:六月十三日

②对学校学生发展型评价的评价。

综合以上问题,根据上级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应当在如何提高质量上做文章。

二、工作理念:

树立一种意识——以“质量”为中心

倡导一种精神——敬业爱岗,敢于创新

培养一种习惯——工作留有痕迹

三、计划与对策

——向管理要质量

——向课堂要质量

——向教研要质量

——向学习要质量

——向课程要质量

㈠向管理要质量——狠抓“三项管理”。即“质量管理”、“过程管理”、“制度管理”。

⒈质量管理。哲学上讲,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只有量积到一定程度才可能会发生质的变化。从目前我校的教学质量看来,基本上有了一定量的积累,但要提高到一定的位置,还需要从常规的工作中找到提高的捷径。就教学五环节来讲,就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有一部分老师就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去完成工作,这样就给我们的工作进展带来一定的困难。本学期,我们要着重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辅导、检测”五个环节去抓质量管理。做到教案有特色、上课有模式、批改有形式、辅导有方法、检测有价值。各科主任要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结合学科特点及教师实际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⒉过程管理。我们说,态度决定一切,过程决定结果。没有过细过实的过程管理,就不会产生过硬的教学结果。一直以来,我校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在过程上做文章,力求使问题发现的早、处理的及时,基本上避免了木已成舟的现象。本学期,我们依然要一如既往的坚持这一好习惯,教导处管理人员要严把过程关,随时、随机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过程性的检查验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⒊制度管理。⑴继续完善、充实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分期组织教学进行学习。⑵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检查力度,严格按制度办事。

㈡向课堂要质量——做好“三件事情”。

课堂教学永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任何一项改革都离不开课堂教学,所以本学期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规律,进一步完善新课程理念下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模式,向40分钟要质量。具体做法:

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教师进行跟踪听课、辅导

⒉骨干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模式上示范课。上课之前交回教案、说课材料各一份。

⒊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㈢向教研要质量——搞好“两个课题”。

第二课堂计划篇9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第二堂课素质教育随着社会对素质教育的越发重视,第二课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特别是在远程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第二课堂已经完全融入到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成为大家用于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和拓展知识层面的重要途径。清华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朱邦芬曾经说过“一流人才不是老师从课堂教出来的。”一流的人才不但需要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强弱是人才质量高低的直接表现。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第二课堂建设要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在第二课堂中的训练和实践,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什么叫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与学校教学不同的一种以课外实践活动为主的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任何一种教育内容、教育形式都与教育目标密切相关,从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除课堂教学以外的第二种渠道教学,主要目的是加固基础知识,加深知识的拓展,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第二课堂”的概念是由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提出的,其中指出“第二课堂”就是在教学计划之外的教育活动,包括思想性、知识性、运动性等方面。也可以这么理解,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既定的教学计划的课程叫第一课程,那么在第一课程外的时间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就称为第二课堂,有针对性的拓展课堂相关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让电大学生在实践中“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智能”。

二、远程开放教育第二课堂的特点

(一)活动内容主要围绕专业教育为主

第二课堂和传统上课是完全不同的,它更具有自主性、广泛性和多样性。就拿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缙云分校来说,第一课堂的内容、时间、地点是早已确定好的,是要求对应课程的学生都必须参加。而第二课程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完全可以自主的选择到底学习哪种,什么时间学,自由度特别大。如果站在第二课堂的角度上来说,参加的人数越多,氛围越好,组织这些第二课堂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并加入进来一起学习,这样开展的第二课堂才有意义。第二课堂的开展是以达到一定目的为指向的,比如统计证培训,培训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统计相关知识、技能,提升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并考取统计从业资格证,以便更好的找到相关工作,这就是参加第二课堂的目标,也是吸引大家参与进来的最主要的方法。

(二)活动形式比较灵活

参与第二课堂的主体都是各不相同的,参与培训的目的性也是不同的,就拿统计证培训来说,大致可以将培训的目的分为三大类,分别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对于“决策层”人员,除了对其进行统计培训思路的梳理,还要着重培养领导者的观念和思路,转变自身角色。而对于“管理层”,不但要提升自己的统计业务能力,还要学会灵活处理上级和下级的各种问题,涉及到公关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而操作人员培训的目的性最明显,就是提高统计数据的专业技能。所以第二课程的课堂内容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在内容侧重点上也是不同的。可以小组为单位,只要小组内大部分学员有时间,就可以开展有意义的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甚至可以年级为单位。不管是什么形式、什么内容的活动,事先都要有科学、合理、安全的方案,保证活动效果和目的。

三、对第二课堂建设的几点思路

(一)做好第二课堂开展前的准备工作,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课堂开展之前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就拿统计证培训来说,在课程正式开展之前,必须要制定培训计划,其中包括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培训的时间安排、地点设定等方面。只有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后期课程的顺利开展。

(二)根据学员的实际情况不同程度地传授知识

第二课堂虽然和第一课堂有必然的不同,但是很多培训课程依然以老师单方面的讲授为主,虽然讲授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第二课堂的效率,必须要注重每个学员的性格细节,对于不同的培训学员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在统计证培训课程中,有些是专业知识比较丰富的老员工,在统计的业务能力上问题不大,所以对这类型学员主要讲清楚要点和原则即可,不用面面俱到。而对于基层的操作人员来说,不但要讲清楚培训的重点和原则,还要讲清楚每个环节的细节,每一种培训统计业务的计算方式,不然在后期的操作中肯定会遇到问题。

(三)知识内容的知识面尽量拓宽

第二课堂本来就是原有的传统课程基础上加深知识面的拓展,好比统计证培训,统计工作的内容跨度较大,包罗万象,其中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如果在第二课堂中单单只对统计专业知识进行拓展是无法适应社会对该岗位工作的需求的,在熟练掌握统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对金融、税收、会计、心理学、公关学有所涉猎。好比房地产中出现销售收入小于税金金额这种特殊情况,如果在第一季度清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后,房地产企业上年收益情况很好,而当年第一季度却无销售收入,此时报表就会出现税金总额大于销售收入这种情况。处理这种问题的知识已经超过了统计专业知识范畴。

四、总结

总而言之,站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础上,由于第二课堂自身具备鲜明的特点,对课程内容和形式上要求较高,所以第二课程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多琢磨,多积累经验,不断改进第二课堂的教学思路,扮演好教育事业后备军的主要角色,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兴富.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电大远程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九五”期间中央电大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研究成果及其对开放与远程教育的推进[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6(1):7-12.

[2]杨清国.湘西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ip资源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

第二课堂计划篇10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项目驱动法;教学模式;综合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18-03

模拟电子技术不仅是电子信息类以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而且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能力课程。课程的特点是逻辑性强、内容多;基本概念难以理解、比较抽象;实践和理论脱节。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后期课程的学习。当前,很多高校将其列为研究生入学的必考课。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须提高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质量。

一、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性

美国大学曾有数据表明:“所有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的具体事件,有4/5发生在课堂外”。苏霍姆林斯基是外国教育理论家,他主张:“第二课堂教学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要重视第二课堂,尤其是科技活动,把课堂教学与科技活动联系起来。”因此,实施创新教育需要从课外与课内两个方面共同进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所以须“第二课堂”与“项目驱动”结合,将第二课堂的科技实践活动加入培养方案,创建一个有利于学生们合适研究型教学、自主学习的教学机制是发展创新教育的有效方式。

二、第二课堂活动与“项目驱动”的结合

(一)我校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情况

自2005年以来,围绕我院“地方性、应用性、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我系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研究、电气信息类专业实践环节、课程模块的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这项工作近几年已经落到实处,合肥学院电子设计竞赛从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合肥学院multisum电子仿真大赛也已经到了第三届,大二的学生参加这两项赛事的时候也只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和电路基础这两门专业基础课,其余的专业课程还没开始学习,所有的设计概念及设计的理念也只有从模电的基础概念出发。在模拟电子基础课程的教授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实行以第二课堂为依托,以项目驱动为落脚点进行课程的模块化学习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夯实基础,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后续的电子设计竞赛中发挥自己的电路应用及电路设计的能力。

(二)第二课堂与项目驱动教学结合的具体方法

第二课堂使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为达到对前一阶段技能传授、课程知识的升华与总结,采用的一个具体产品为“项目”任务;其内容中如有学生从未遇到的难题;学生可计划好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在规定时间范围(可能是1至2日也可能是一周),并自行组织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结合在一起,进行独立计划的工作。现仍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当该课程所有内容讲授完结后,老师以“直流稳压电源”这样较大型的项目作为大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直流稳压电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某一项目。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注:关键能力即从事任何职业都必需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即方法能力、个性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学习独立解决和分析、发现或合作问题,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例子在项目驱动教学中,老师要有针对性在项目进行的每一个阶段负责对学生的引导。首先根据每位学生的专长及个人能力情况,为使每位大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首先让其了解自己的职责、工作具体分工及分工中的各项衔接、协作,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在研究过程中,为加强学生的跨学科和跨专业的创新能力与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老师有必要适时提醒学生与其他成员沟通,要所有借鉴知识并善于利用方法;在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时,为让学生提高在专业领域内处理问题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学生要有自己的计划:依据计划好的技术路线,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而不是简单挪用前人的成果,采用理论的技术方法调整时间的进度,在创新思维基础上井井有条地完成研究目标的经过,达到提升。但也许会发生突发事件或出现预料不到的情况,此刻要认真剖析,沉着思考,索引文献,发挥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寻找合理解决的办法;并在该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科研作风上的严谨,杜绝学术腐败;通过此类项目驱动教学,在指导学生做好详细科研记录的同时,也让学生们亲身经历真实的科研环境,提高了他们的科研素质,培养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为培训一批优秀潜力股科研工作者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这一角色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成为当前的创新教育重要一环,并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的创新教育作了前期准备和探讨。以科技实践活动为依据,将课外和课内学习有机关联,两种教学法双管齐下,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其措施如下:

1.以“第二课堂为依托的项目驱动”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应用。以第二课堂为依托的项目驱动在模拟电子技术的建设强调理论知识系统的应用;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载体;搭建动手实践、开拓创新平台;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按照学生的研究兴趣、学科大类设立不同类型的学术社团,举行丰富多彩的学术科研活动,对学生的课外教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合肥学院电子爱好者协会、电子设计竞赛小组及智能车小组。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将第二课堂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研究。“任务驱动”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研究科学考察、社会实践等等的报告。为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灵感和兴趣,同时为提高他们的论文写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相关专业术语的表达能力,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到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采取聘请著名学者来校讲座和举办各类型学术交流会的方式,使教师们不但能更好地实施项目教学,同时也为学生在今后作项目打下牢固的基础。

2.将各种学科竞赛放在第二课堂中举行。为使学生能在第二课堂上更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赛、电子设计竞赛等各类型的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参与科技竞赛的同时也进行了一场科研活动,特选定一个项目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即通过该项目驱动与国内各种类型高校的大学生在竞技的同时进行一场深刻的学术交流,既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又有效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这让大学生们增强了在活动中的团队团结协作精神和协调合作人际关系的能力,总结经验后,在了解科学教研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很好地掌握准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3.高校大学生实施的创新性实验计划。开展创新教育是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的重要手段、措施,是学生开拓创新教育的另一新平台,不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调动着学生的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同时也让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加快了步伐。学校导师和学生共同拟定项目名称,当然也可以由学生自主拟定,或者由学校、院系组织老师集体编写各种课题的项目让学生自由挑选。大学生的创新实验计划须在导师的辅导下,以大学生团队或个人为单位,自主进行一系列的创新训练、研究学习及实践活动。项目申请人在学术科研方面具创新精神和浓厚兴趣,且学有余力,并具有基本的动手实践和科研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专门的实验耗材与实验仪器设备并开放专用的实验室,学生们如欲检验自己的实验设想、方案,便可有机组合使用试验仪器,并对实验仪器进行技术上的重组及改造,从而完成自己的创新愿望,充分锻炼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学生们不仅有效地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还让学生们学习、理解、运用知识,更为实现创新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为牢固建设实践创新创业的孵化基地,须推动现代大学生科学、科研相结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成为大学生创业的支持系统,也是科学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新及制度革新平台的基地。在项目驱动下的各高校通过挑战赛选优的方式,推选出优秀个人、创业的项目,促使学生们的研究成果逐步向创业型项目转化,很大程度上鼓励了项目负责人积极进驻创业孵化基地。项目驱动教学这一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将稳步建设教学科研化、创业生产化为一体的大学生创业实践孵化基地,由此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促使大学生的创新成果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功效,同时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让学生及早走入社会的大门。

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效果

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很好的创新教育方式,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它不但“授之以鱼”,且强调“授之以渔”。项目驱动教学以第二课堂活动为依据,以整体素质的提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锻炼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第二课堂为依托的项目驱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案,学生完成第一课堂各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学习的同时,积极参与到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以项目驱动方式,完成各项活动中的项目,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应用,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同时,又在教育部倡导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智能车赛”、“挑战杯赛”等专业赛事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据调查,凡在企业中能迅速成为课题组的科研骨干,都是参加过第二课堂创新实践活动的大学毕业生,在专修研究生阶段,大学生们皆因优良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较强得到认可。让大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创新活动与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实用”。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得益彰,是开发大学生们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让传统教学模式革新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冯林,郑薇薇.“任务驱动”与“项目驱动”相结合的创新教育研究[J].黑龙江教育,2010,(4).

[2]程新华.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辨析[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3]徐肇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之比较[J].教育与职业,2008,(11).

[4]孙玉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与实践[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