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研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8:55:29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篇1

关键词:信息技术;SpoC模式;智慧课堂模式构建

SpoC英文全称为SmallprivateonlineCourse,中文译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一概念最早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提出,Small指的是学生规模较小的课堂,通常为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指的是对学生设定的限制条件,只有达到private要求的学生才能被选入SpoC课程。近年来,网络云平台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智慧教育也走入人们的生活,信息技术为智慧课堂构建提供了更好的基础。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发现,虽然大多数课堂已经使用了信息技术,但是智慧课堂依旧存在很多问题难以控制。许多教师没有认清智慧课堂的本质,这也是智慧课堂无法实现构建的直接原因。虽然相关部门已经指出一些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案,但是如何高效地构建智慧课堂依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综上所述,本文基于以上背景及现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构建智慧课堂的思路及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了信息技术如何对SpoC模式智慧课堂构建起到支撑作用,分别构建了互动式智慧课堂和探究式智慧课堂,并做出研究,希望本文对智慧课堂构建提出有意义的参考。

1信息技术下的智慧课堂模式构建

信息技术能够根据问题创建出真实的情境,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思维。智慧是高水平思维的表现结果,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构建真实、复杂、开放和有吸引力的情景,能够帮助学生分析课堂内容,同时维持学习者高水平的思维,教师用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信息技术能够有效为学习者提供可操作、可观察的交互环境——“计算机化的微型世界”,根据自己的假设构建有意义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高水平思维活动,学生通过不断交互形成智慧。互联网具有丰富的资源,并且能对信息资源进行智能性地分类整理,信息资源支持高水平思维,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传递,实现大范围资源共享。与传统课堂模式不同,智慧课堂需要大量开放性的资源作为支撑。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主要目的是推送资源和服务,物联网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为资源和服务的智慧推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物联网不仅能了解学习者的物理环境,也能判断学习者的操作步骤;数据挖掘技术可以根据得到的学习过程,分析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为学生打造出符合其能力水平的教学方案。除此之外,互联网还有一个显著的好处,可以提供互动性的环境,帮助学生交流探究,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智慧课堂讲求的是学生在交流、探讨和协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互联网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网络软件进行沟通。在综合分析智慧课堂的概念和本质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了图1的课堂教学模式。由图1可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设计时要利用物联网技术、云平台可视化技术、大数据等多方面技术才能搭建,并确保智慧课堂环境资源足够丰富,且具有开放性。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智慧环境,并利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学生在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下,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探讨者、发现者,通过自主探讨问题从而形成系统性的思维。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下分成三个教学环节:开启智慧之门—探究智慧之源—生成智慧之果,在不同环节中,教师和信息技术起到不同的作用,学生接收到的知识和接收方式也有所不同。下面对各个环节进行系统性的分析:1.1开启智慧之门智慧需要后天的培养,必须要在特定的情境下不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才能形成。因此,教师有必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出一个生动活泼且真实性强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问题,实现教学目标。1.2探究智慧之源教师根据学习者的个人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不同的智慧系统,并且帮助学生理解系统,通过分组开发学生的思维,利用信息技术组成智慧环境,并不断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对知识的需求,在探究时运用到的工具等。1.3生成智慧之果构建智慧课堂的最终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成智慧之果。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协同学生进行知识的研究,并开发拓展性任务,鼓励学生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进步。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堂成果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帮助学生及时矫正错误,发挥优势。

2互动式SpoC模式智慧课堂构建

针对目前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结合互动式智慧课堂十分注重将学生的新知和旧知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温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课堂教学设置多种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互动式教学帮助学生内化学过的知识,并且学会发展新知识。传统教学通常采用教师单方面疏导,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这种学习方式的效率极低,学生在学习时缺少兴趣,很少愿意主动参与进来。互动式教学模式既强调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又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地位平等,通过情感的沟通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互动式智慧课堂适用于所有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探究式SpoC模式智慧课堂构建

新课程指出探究式课堂模式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带动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能力。探究式智慧课堂是一种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学习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和书本不再是教学中心,教学中心只有学生。探究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全程以学生为核心,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真正的主导权,通过探索发现领悟学习的内容,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课堂中起到引导作用,为学生设定探究主题,是一个必要但不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习,协助学生讨论问题,在适当时候给予学生一些启发,帮助学生总结结论。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技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网络资源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领会知识内容,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探究式教学模式虽然拥有大量好处,但是也有局限性,最大的局限之处只适用于学习能力高的学生。

4结束语

智慧课堂的构建以及如何应用一直是人们重点研究的课题。在信息背景下,互动式智慧课堂和探究式智慧课堂能够与教学学科深度融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教学。互动式智慧课堂在利用互谅网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仿真化教学情境,建立学生小组,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问题;探究式智慧课堂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探究问题,从而拥有发散性的思维。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SpoC模式智慧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未来的必然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建锋.基于SpoC的智慧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7,24(12):74-76.

[2]华子荀,蒋舒恬.云环境下SpoC课程与翻转课堂混合模式效果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84(17):87-91.

[3]王静茹,王冬梅,杨雪莉.大学计算机SpoC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06):137-140.

[4]何涛,钟峥,靳耀.基于SpoC的智慧教育生态群落:市场营销慕课平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52(14):11-15.

[5]崔晓慧,朱轩.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6,76(27):39-42.

[6]李小娟,梁中锋,张二奇,等.基于SpoC的混合教学实证研究[J].数字教育,2016,2(05):29-34.

[7]周玉升.现代信息技术下构建智慧课堂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16(06):145-145.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篇2

【关键词】智慧型课堂电工电子技术构建实施

【基金项目】宁波市智慧产业人才基地第七批核心引导课程(71);校级教学改革项目“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的转变与实施”(JG201321);校级科研项目“智慧教育发展对策研究及对高职教育的启示”(2013Y10)。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21-02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的著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在中国大陆的热销,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智慧型教师也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界与实践界的热门话语。我们高等职业教育也在探讨这个话题。本论文以高职机电类专业基础课《电工电子技术》为例,构建智慧型课堂,提升教学改革,使课堂从知识技能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技能人”转为培养“智慧者”。带领学生和老师一起追求智慧、体验智慧,最后拥有智慧。因此,针对高职学生,基于专业基础课程的智慧型课堂的探讨和构建研究颇具价值。

一、智慧型课堂研究的意义

1.智慧型课堂的教育宗旨符合高职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智慧课堂的教育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其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智慧课堂是开放的课堂,更关注差异,张扬个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智慧型课堂是基于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但又要超越知识与技能,培养具有持续竞争力的智慧型学生。

而我们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集知识、技能、素质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性,真正能为社会服务的优质人才。因此,智慧型课堂的教育宗旨符合高职教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2.智慧型课堂的实施理念更适合在专业基础课中构建和推广

在课程中,教师要对基本理论进行有重点、有逻辑的点拨讲授,学生也只有把最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夯实,才谈得上真正的智慧成长。此时,知识不再是零星的知识点,而是连贯有意义的系统知识点。《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面向大一的学生开设。课程主要涉及电工电子技术部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题研究在基础课程中构建智慧课堂,尽可能早的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和学习能力,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数,而且引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关注未知世界,关注学生生命的智慧。

3.智慧型课堂的特征与《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相吻合

智慧型课堂的特征是体现“自主性”、“引导式”“探究式”。而《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中有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师用语言也很难讲述,有的定律学生难以掌握,另外还有许多概念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部分还会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离的特殊情况。

基于以上特点,通过自主性、引导式、探究式等智慧课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智慧型教育研究的理论基础

iBm全球教育产业副总裁michaelD.king表示,与土地对农耕社会、资本投资对产业经济一样,教育是21世纪决定成败的重要因素。iBm认为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为技术融合、个性化学习路径、知识技能、全球整合和经济联合。它们正在快速聚合,形成全新的变革模式――教育连续统一体。

图1iBm智慧教育体系

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智慧课堂教育始于马来西亚的智慧学校计划(SmartSchool)。早在1996年初,马来西亚教育部把智能学校确定为“多媒体超级走廊”计划(multimediaSuperCorridor,简称mSC)的旗舰项目之一。正如智能学校旗舰计划的负责人norrizanRazall博士所认为的,智能学校计划是一项为信息时代的学生而准备的整体性教育改革计划,其目标直指马来西亚学校制度的整体性变革。

2006年,新加坡信息通讯发展管理局(iDa)联合新加坡教育部发起了一项为期10年的新加坡信息计划――“智慧国2015”(intelligentnation2015),2007年,新加坡教育部选出5所“未来学校”以实施“未来学校”计划(FutureSchools)。计划指出“未来学校”不仅要适时开发形式各异的教育样本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而且要成为使用类似交互式数字媒体等资讯技术的示范学校。

2011年10月,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了《通往人才大国之路:推进智能教育战略施行计划》。提出全面推行智能课堂教育,实现人才强国之梦。

在我国,智慧教育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已有所体现,一些地方已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规划建设。例如,宁波市镇海区正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建设。还有上海、苏州、无锡、武汉等各地也在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三、智慧型课堂的构建与实施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文件精神,围绕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这条主线,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为切入点,打造智慧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品质内涵发展,建构一种前所未有的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进化、自我完善、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智慧课堂体系。

1.构建真实的、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智慧课堂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对于有效的教学十分关键。创设教学情境,就是要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日常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做到人人参与、个个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基于“真实问题”将不同学科知识整合起来,去挖掘知识更广、更深的意义。这样才有可能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更进一步发展和锻造自己的智慧。

例如:在讲“了解异地控制电路”时,可以结合“两地控制同一灯”这一实例,并配以实际操作,这样既能将课堂知识直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最终引领他们去独立思考新的问题。

2.营造动静结合、宽松和谐的智慧课堂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爱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智慧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的不断前进和深入的过程,相对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以及“独角戏”,智慧教学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地学习,创造性自主地思考和行动。课堂气氛追求的是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主体动心、动手、动口、动脑,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当然,作为课堂环境建设的主导角色,教师应当深刻意识到,课堂的智慧应当从动与静的平衡中来,学生在动中实践和体验,在静中思考和提炼,然后再获得提升。既要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至于使他们过多受制于外界的干扰和牵制,又要给学生提供宽松的课堂空间,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锻炼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创设民主、自由的智慧课堂管理体制

民主、自由的课堂管理为教师教学创新,学生智慧生成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为教师提供创造性发挥教学智慧的空间,学生的智慧火花才能够得以真正的释放。

首先要树立以学生的智慧发展为本的课堂管理观。以近年来,国外在课堂管理别强调健康课堂管理的思想,主张通过“为每个学生营造一种以相互信任和尊重为基础的愉快、健康、高效、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自强、自尊、自立的心理,从而使学生在课内外过一种健康、幸福和有意义生活”。另外,在课堂管理策略上,由注重教师外在控制向注重学生内在发展转变,让学生承担他们自己可以承担的责任,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其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4.采用引导学生智慧生成的策略和方法

采用开放式教学法,打破把学生束缚在预定的行为及知识、技能框架内,将学生视为机械加工的对象与材科,将所谓有用的知识、技能以及行为规范向学生进行强制性灌输的局面,开放的智慧教学方法虽不否定对知识掌握的必要性,但却不止于对知识的认同性掌握,而是在帮助学生掌握人类知识成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由感知、记忆水平提高到想象、思维的高度,通过启发式的教和探究式的学促进学生的智慧成长。

采用“学生参与式”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方法、实施过程以及课程评价的各个环节体现学生的积极主动地位,使他们参与实践、参与创新并在能力的成长中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采用“头脑风暴法”。在讨论、互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观点暂缓判断,而在一定的时间内让尽可能多的观点呈现出来。就像“风暴”刮过大脑一样,这样就能激活参与者的思维,使其智慧得以极大地迸发。图2为基于智慧课堂的互动设计。

图2智慧型课堂的互动设计

5.探索科学、合理的智慧课堂形成性评价机制

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科学、合理的激励性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激励性的评价,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要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学习兴趣自然就浓了,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智慧型课堂开展的效果与成果分析

1.学生评价该智慧型课堂是一个“引导争辩的课堂”“唤醒智慧的课堂”“走向生活的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尤其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学生认为受益匪浅。

2.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对可能出现的“意外”预先想好对策、对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反馈等都将直接触发学生智慧地学。面对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师的应变能力,更要求教师在随机应变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根据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为生成提供条件,鼓励生成。同时教师精心编写理实一体化、通过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和先进性的教材。通过教材辅助实现高效的智慧教学。

智慧是植根于爱的,教师不仅要尊重和宽容学生,更要欣赏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多元见解。充满智慧的课堂,吸引着每一个学生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融合、心灵的交互,学生的思绪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生长。让我们一起追求智慧、体验智慧,最终成为一个拥有智慧的人。

参考文献:

[1](加)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王红霞.基于学生精神成长的美国课堂研究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1.

[3]吴用军.关于智慧课堂的再思考[J].新课程研究.2008,4.

[4]李作章.学生转向:澳大利亚大学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有效路径[J].外国教育研究.2011,7.

[5]杨晓奇,李如密.课堂教学如何葆有蓬勃的诗性活力[J].教育科学研究.2013,4.

[6]王红艳,吴志华,宫红英.国外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实施的影响因素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2,7.

[7]高燕.新加坡“未来学校”的发展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3,1.

[8]张平.德国职业院校的职业能力理念和实践[J]国外职业教育2012,10.

[9]金江军.智慧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2.

[10]钟国祥,张小真.一种通用智能学习环境模型的构建[J].计算机科学.2009,10.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篇3

关键词:集体备课;“求同”更要“存异”;二次复备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开展,集体备课逐渐成为各地中小学校学科组常用的备课形式。集体备课集众人智慧,采众家之长,实现了资源和智慧的共享,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而它是学校实施有效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学校校本教研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集体备课多采用“一人主备集体研讨修正形成共案”的程序进行,并且要求同科教师按照共案上课。固然这份共案是学科组教师共同探讨、相互补充、集思广益的结晶,内容更加充实、完善,但这份完美共案真的适合每个教师吗?集体备课一定要追求所谓的统一吗?其实并不尽然。

因为即使同一所学校,各个班级也有不同的学情,各个教师也有不同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所以,集备时我们不仅要“求同”,更要允许教师“存异”。作为学科教师,面对集备共案,即使再完美,我们也不能完全照搬,还需要我们每个人问一下自己:“我的思想在哪里?”“我的学生适合吗?”“我的风格能更好地发挥吗?”……如此,才能不迷失自己,才能在“求同”的同时更好的“存异”,然后,清醒的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自身的教学实际进行个人的二次复备,形成既有集体智慧,又有自我特色的有效教学设计。

在二次复备过程中,一要重视对自己班级学情的分

析,真正做到备课不仅备教材、教法和学法,更要备学生;二要重视对自我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研究和准备,让课堂在预设中顺利前行,在生成中绽放精彩,使课堂成为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结合;三要重视对学生课堂质疑的研究和准备,努力使课堂探究不浮光掠影,能够抓住实质,不断引向深入,从而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文本之后的东西,使学生的成长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四要重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和练习设计,保证不同的学生都能在作业练习中有收获、有成就感;最后记下自己集备研讨感受和个人备课、上课的心得体会,形成自我的教学反思,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不断促进自我专业化成长。

集体备课“求同”更要“存异”,才能实现教师集体和个体智慧的有效结合,才能了更好的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曹佳.教研组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0.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外语教学;融合;智慧课堂;创设

1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会对教学诸要素带来影响,使教师角色、教学内容、学习方式等发生改变,进而促进英语智慧课堂的构建,而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就需要如下四个方面入手。

1.1做好教学的顶层设计

做好教学的顶层设计,就要对教学诸要素进行认真研析,包括教师、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在信息技术融入外语教学的背景下,教学环境发生了改变,特别是硬件设备的变化更为显著,教学环境的改变进一步促成了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融合,同时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有了革命性的变革,教学资源的形式、载体等都呈现了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征(刘琳,2018)。

1.2提升外语教师的信息素养

教师是教学的主要组织者,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能否有效融合与教师信息化素养的高低关系密切。为了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学校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师信息化素养培养,从政策保障、培训渠道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创造更多机会,重点培养实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同时,教师应根据从事专业的特点和自身需求,在自身的教育理念、信息技术能力上通过自学及培训得到提升,并能够主动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机融入到外语教学当中。

1.3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同样影响着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的融合,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促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才能有效提升促进二者的融合(胡增宁等,2018)。

1.4优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平台

信息技术与外语教学融合的重要载体就是信息化教学资源,近年来,大量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得以开发,除了少部分优质课程使用率高之外,不少优秀的资源被闲置,而有的学校和教师却还在重复建设同质化的资源,造成了人力和资源的极大浪费。只有建设好教学资源平台才能使教学资源的价值体现出来,才能进一步促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郑路,2018)。

2高职英语智慧课堂的创设

构建智慧课堂因素一般应考虑三大方面,即教学参与者、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共涉及任课教师、学生和教学环境以及教学内容四个具体要素,智慧课堂的构建一般也应从这四个要素入手。

2.1基于教师教学个性化的构建

任课教师是构建智慧课堂的关键要素,教师的教学特点、信息化素养水平都影响着智慧课堂的创设。在构建智慧课堂时,一定要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在完整的教学生态系统中妥善处理好教师生态位和其它生态位的关系,使智慧课堂呈现出个性化特点。例如,擅长于管理的教师构建的智慧课堂,其平台中必然应体现出严密的管理特点,从管理中掌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及时进行奖罚;而擅长互动的老师,在智慧课堂构建时,就要发挥好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无论课前或课中,均应体现互动特色。

2.2基于学生学习需求化的构建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是智慧课堂构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构建智慧课堂的最终目的实质上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的效果。鉴于以上原因,构建智慧课堂必须认真调研分析学生学习需求。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需要做好学情分析、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查分析、学生学习规划调查等,综合这些信息,最终形成全面完整的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报告。

2.3基于教学资源信息化的构建

教学资源是影响智慧课堂构建的另外一项重要因素。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水平,往往影响着智慧课堂的构建。基于教学资源信息化构建智慧课堂时,应畅通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例如智能手机app学习软件,就能畅通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顺应了现代大学生热衷手机学习模式的现状。同样教师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学生学习的监控指导,方便了智慧课堂的教学管理。

2.4基于教学内容体系化的构建

教学内容是构建智慧课堂的核心要素,基于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内容体系化建设是智慧课堂构建最重要的方面,因此,在构建高职英语智慧课堂时,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优化取舍,重点选取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主线有机整合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形成体系,为智慧课堂的构建创造条件。

3高职英语智慧课堂的实施

高职英语智慧课堂的实施关键是要抓好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的教学环节。

3.1课前环节

课前环节以学习资源推送以及设计课前任务单为核心,重点做好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和推送,把教学视频、微课、多媒体课件、题库等资源有机整合,有序上传,形成系统性的智慧课堂信息资源库,及时课前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个性化的课前预习和准备工作。通过资源平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开展学习互动,讨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2课中环节

课中环节关键要强化师生互动和教学活动智慧化,重点是充分合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疑难研讨、预习检查、要点讲授、课内训练、学生展示、小组活动、小结回顾等流程,发挥信息化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各自的优势,精讲多练。课中环节要发挥好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各自的作用,发挥好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作用。

3.3课后环节

课后环节重点是积极利用智慧化教学手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线上线下作业及测验。通过对课堂教学中的遗留问题及疑难点发起在线讨论,安排学生完成在线作业及小测验,通过问卷等手段调查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以便能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

4结语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篇5

一、课堂需要有独特“智慧”的教师

1.课堂应该充满语言智慧

语言是人的一种行为活动,语言智慧是人在这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以及丰厚的人文素养、人文底蕴。智慧型课堂应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教师幽默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风格的一种彰显。教师幽默的语言往往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智慧。因为,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能够缓解甚至克服学生的紧张心理,能够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动机,从而促进课堂上师生之间心灵与思维的互动。

2.课堂上“尊重”的智慧

以教定学的现象应该取消,学生怎么学着方便就怎么教,也就是尊重学生,以学定教。这要归结于教育的本质:首先,教育是主动的行为;其次,教育的根本动力在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最后,未来环境的改变促使学习者未来生存必须接受智慧的教育。因而,教育必须注重在实践的过程中、思考的过程中传播智慧。孔凡哲教授在他的一本专著上这样写道:“一般的教师教知识,好的教师教过程,卓越的教师教智慧。”

3.应变能力智慧在课堂上的展示

课堂上有来自各方面的干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应对各种各样的干扰。信息技术课堂的“意外干扰”主要来自人和物两个方面: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出现“意外”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是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之后,产生新问题、出现新情况的可能性就更大;课堂上计算机、网络等相关教学设备“罢工”的问题时常出现,如,“死机”、上传或提交作业时网络繁忙等问题。物的因素导致的教学意外事件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维护得以尽量减少,人的因素引发的问题则只能借助于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发挥。

二、我们需要充满智慧的课堂

1.从新课标中读出智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句新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有些教师误解以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学校允许调整教材,但是,大单元的调整,必须与学校管理者沟通,让学校了解教学进度,便于管理。教师调整教材时必须克服随意性,调整时遵循的是学生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只要做到了这两点,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有些约定俗成的结论还是需要尊重的。学科不同,操作也不一样。

2.课堂上的智慧互动

许多看似错误的答案却包含着正确合理的因素。教师的简单回应,不仅可能遮蔽正确合理之处,还会压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同样道理,对看似正确的答案如果不加以追问,既可能掩盖错误、鼓励机械思维和迎合心态,又会使学生失去深入探究的兴趣,停留于表面的“知道”,所以,无论教师得到的答案看起来是对还是错,都不要忘了追问:“是吗?”“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别的解释吗?”追问可以使问题变得清晰和有层次、有条理;追问可以使学生养成追根究底的意识,便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追问也可以使学生暴露自己的一知半解和随声附和。总之,追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

3.设计新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多媒体环境,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创设信息技术课独有的情景,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如,通过让学生体验虚拟现实场景、引入游戏环节的做法,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在动机。

4.深刻反思,彰显智慧

事实上,一部分教师的情况是,每天上完课后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思考,其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怀疑;一部分教师能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改进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其反思层次是教学技术,这两类都是止于“技”。另一部分是教师反思技术层面之上的东西,反思教学行为后面的理论基础,这就是止于“理”。更高层次上的就是止于“德”,是教师从道德伦理的高度去思考教育的价值,进行反思和追问。教师课后的反思,不是简单地将教学方案换一种方式重述,也不是不痛不痒地“自我批评”,更非客套般地“请专家大家多多指正”,而是一种“全程式”“全景式”、有深度的以回溯为基础的理性重建。

三、智慧型信息技术教师的成长之路

1.向书本学习

一方面教师要向书本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及拓展性专业知识,学习跨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底蕴和学科理论水平,建立起既专又博的完整知识体系。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读各种教学期刊、研究报告、论著等文献资料,了解学科教学及教育的最新动态和前沿知识,丰富自己的教育信息,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养。

2.向他人学习

一是教师要积极参加教研组等协作团体活动,不仅参加本学科的活动,还应参加相关学科的教研活动,在参加活动中,在与组内其他成员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他人的知识、经验,充实自身的教学知识。二是参加各类专家讲座、教学研讨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三是通过参观和教学观摩等方式向他人学习,这种方式对获取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知识非常重要。四是教师可以通过采访资深的教师、名师、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3.向网络学习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学习空间,它打破了年龄、时间和空间等诸多限制,教师应该积极打造自己的网上学习策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条件的教师可以建立自己的博客,加入博客群,这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上实现与专家学者以及同行的交流与研讨,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4.向案例学习

每一所学校都积累了大量的典型案例,隐藏着丰富的实践性智慧。教师要通过与其他教师一起对案例进行阅读、分析、讨论,学习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获得解决相应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提升自己的实践智慧。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篇6

【关键词】新的课堂教学真实兴趣智慧而人文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090-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悄然兴起,“3+2”模式、洋思模式、历史小品、历史短剧、小组辩论赛、课堂五分钟演讲……纷纷涌现。尤其是示范的公开课、推广的优质课,一时间课堂上热闹非凡。是新理念还是新形式?是新思想还是新方法?好像课堂上没有华丽的外表就不符合新课改,没有热闹非凡的气氛就不是新课堂。其实,不管它是什么,也不管它像什么,关键是看这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又学到了什么。那么,我们的历史课堂到底应追求什么?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新课堂应走出虚浮,走向真实;走出喧闹,走向兴趣;走出造作,走向智慧和人文。

真实的课堂,不是讲了一遍又一遍完美无缺的公开课,而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真实的课堂,因真实而可信,因错误而美丽。真实的课堂是给学生上的,而不是给听课老师上的,更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真实的课堂,学生应是探索者,而不是执行者。真实的课堂,允许学生犯错误,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错误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纠正错误。真实的课堂应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课堂,学生表达的观点、闪烁的思想火花,应该是多彩的,富有个性的,有时是可笑的,而不应当是上课者和听课者满意的“标准件”。真实的课堂,不是一言堂。有时是学生思想引领课堂,有时是教师的思想引领课堂,是师生心与心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是彼此思想碰撞不断升华的过程。真实的课堂,不应是表演的课堂,也不应是教师卖弄的课堂,教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真实的课堂,应该是目标准确,方法灵活,求真务实的课堂。

兴趣的课堂,不再是简单的喧哗,而是用老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的课堂不是靠一两个与教学文本无关的笑话和趣闻做“味精”,而是要靠课堂上教师处处闪现的睿智做“原料”。让学生对要研讨的知识感兴趣,由此而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体现乐趣,在讨论中提升能力。兴趣的课堂,应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愉悦。兴趣的课堂,应该让创见、偏见并存,幼稚与成熟同在。更要让学生明白,世间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绝对追求真理的人,快乐的真谛在于探求真理的过程。兴趣的课堂,教师既要有“师道尊严”,也要能“礼贤下士”。兴趣的课堂,反对教学手段单一化,但也不是多多益善;反对一讲到底,但也绝不是讲得越少越好,而应该是有的放矢。兴趣的课堂,不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简单地复制到大脑中去,而是要将它转化成一种能力。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篇7

一、加强教师的精神塑造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教育的智慧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学生相处时的关心取向上。对事业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就是教师的大智慧。故而,进行爱的教育和启迪,培植教师的精神风尚和人格魅力,是教师享受教育生活的根基。为此,学校不仅关心教师对于职业的需求,也在各方面尽量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关心对教师从业价值观的引导。学校通过邀请优秀教师、教育专家到学校作师德讲座,让教师从前辈的教育生活中感知从事教育工作就是选择“根的事业”,与教育携手,就意味着奉献与播种;通过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规,使他们懂得“教师”的内涵和这个称呼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增强大家的从业使命感、事业心和责任感;通过组织各种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活动,使教师明白学生崇拜老师,家长信任老师,不仅仅是因为教师的职业,他们更崇拜和信任的是教师的智慧和品格;通过组织“一帮一”爱心助学活动、“百名教师访千家”教育关怀行动、救助病困学生等活动,升华教师对专业精神的认识,使他们在对孩子呵护、对家长理解、对事业付出的过程中感受“给予是快乐的”。

二、加强教师的专业塑造

教师的教育智慧还包括学术智慧和专业智慧。因此,为了提高学校教师群体的专业素质,我们采取了如下策略。

1.让读书成为生活方式,生成学习智慧

读书就是与社会、历史、自然对话,就是与大师、先哲交流精神和思想。我们要求教师读工具书,在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专业书籍中获取工作方法,增长工作智慧;鼓励教师读功利书,并从中直接获得教育教学的有效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引导教师读专业书,在教育先贤的专著中汲取从业养分,摄取他们的教育智慧;倡导教师广泛阅读,天文地理都有所涉猎,涵养内敛,修养身心,厚积慧能。学校每学期都进行送书活动,并组建学习中心组,开展教育论著的导读、传读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把书读薄,把人读厚。学校为教师开设网上图书馆,引入期刊网,创设开阔的阅读空间,使教师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沉浸其中的教师也就自然生成了学习的智慧,这种智慧引领着教师不断追求,不断发展。

2.把课堂作为主要阵地,提升教学智慧

课堂是教师履行天职的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我们工作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们扎实推进校本培训活动,紧扣“研”、“实”二字,进行“四环教学管理”,激发师研活力,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

研读教材。我们采用“集中、分组、结对”三结合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教材解读。组织全体教师分析教材,以专家剖析为引领,以市、区学科带头人为主力,对个别领悟教材能力较差的教师,进行结对指导。努力使教师对教材研读得深刻(把教材钻得深,道理就透彻,讲起课来就简洁明了,能讲到点子上)、独到(能够于平凡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广博(能以点带面地纵览教材,能够以一处知识点沟通其他的知识储备)。

充分预设。强调以学生的需要为宗旨,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设计,突出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教师要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教学预设中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实施教学。首先,组织学科带头人上校内示范课。其次,教研组开展“一课多上”的研讨,寻找“每课亮点”、“每人亮点”。再次,学校邀请教育名家示范指导,组织教师畅谈听后的感受,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循循善诱,步步启发,使课堂教学充满魅力;运用教学机智,把握教育时机,把课堂“生成”转化为课程资源;适时展示自己的教学绝活,使学生在赞叹中自觉地“信其道”。

课后反思。智慧是思考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考的结果。我们关注对教师的科研引领,要求教师一定要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全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我们引导教师选取典型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并写成学科论文,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智慧。

三、加强教师的团队建设

在学校中,教师与教师群体相互作用,如果教师能够明确自身发展与团队建设相辅相成的关系,能够与其他教师在合作中进步,在竞争中发展,能够依托团队发展自我,并通过自身的成熟促进团队的建设,这就是一种可贵的智慧,也是学校和谐、向上的教师文化的精髓。

1.和谐融智慧

和谐是团队建设的一种文化意蕴,和谐的团队能够促进成员的成长,能够引导其中的每一个人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所以,在教师团队的塑造中,我们以和谐文化为引领,着重在铸师魂、练师能上下功夫,使教师的群体育人素养不断提高。我们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建设的着眼点,组织开展各种历练团队的活动,如教学评比、教师风采展示、体艺综合活动等,使团队成员融成一股劲,抱成一个团,形成同生共长、相携相生的和谐集体,涌现出了市“青蓝文明岗”和区“十佳文明班组”这样的先进团体,学校的教师群体形象亦在此过程中逐渐丰满。这是集体智慧的光芒,更是教师个人智慧的升华。

2.互助闪智慧

团队就教师个体而言是一种倚靠,智慧的教师不仅善于在团队发展中汲取营养,更懂得将个人的智慧融入团队之中。因此,学校重视团队精神的塑造,将团队建设的目标锁定在团结之上,这也是学校精神的核心所在。我校教师参加各种评优活动时,整个小组乃至所有能帮上忙的教师都在为他出谋划策。大家互帮互助,在一次次相互支撑中,教师获得了荣誉,而团队也得到了表彰。不言而喻,这是教师群体合作的结晶,是教师群体智慧的闪现。

3.交流长智慧

交流就是共同讨论、互相学习。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为此,学校开辟了教师博客,构建网上教育交流平台,引导教师共同讨论教育实例,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学校每周举行教学研讨活动,要求参与的教师针对某一教育命题畅所欲言,在交流中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学校每月请资深教育专家来校指导,举行教学现场会,使教师在聆听与表述中交流思想、碰撞观点、激发灵感。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篇8

【关键词】网络集体备课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73-02

网络集体备课是以网络为平台,打破传统备课在时间、地域等方面的局限性,促成教师之间跨时空的合作与共享。网络集体备课可以最大限度发挥集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我校自研究"快乐、高效"课堂以来,我们构建自主课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并探索网络背景下的集体备课模式,主要研究内容为:课前研究如何进行指导性预习,课中研究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体性学习,课后如何进行拓展性综合练习。为提高网络集体备课效率,我们从转变观念入手,强化管理,认真开展反思活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一、树立三个新理念,观念转变是前提

网络正影响和改变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使得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等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而这一系列变化正是催生网络集体备课方式的源头活水。

(一)树立新的教师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进入新角色。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从尊贵者、训导者、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励者、服务者。如在课前,我们首先从调查学情开始设计"导学案",实施以"学"定"教";在课中,教师自始自终"致力于导",教师充当的是一个组织者与指导者的角色,通过激励与引导,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在教师富有智慧的引导中,学生放飞心灵,张扬个性,活跃思维,启迪智慧,激活创造。

(二)树立新的学生观

我们的课堂一切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课堂评价以学生是否学得主动作为标准。我们把课堂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展示学生个性、智慧、创造的舞台;我们把预习的权力还给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实现学习前置,让学生自主构建初步的知识结构;我们把作业设计的权力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到课外,到生活中去亲身体验,自主创造。

(三)树立新的课堂观

我校探索有效教学课题实验背景下的"自主课堂"教学。我们将"自主课堂"所追求的境界定位为十二个字"自主学习、赏心悦目、精彩纷呈"。"自主课堂"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理念,大致分为"导学――自学――互动――展示――点拨――拓展"六个环节。这六个环节,从调查学情开始进行"导学案"设计;其次预习先行,实现学习前置;再其次是交流与探究,在合作、分享、的基础上,小组对学习成果进行交流与展示;教师再运用恰当的手段或方法进行适时的点拨,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总结与归纳;最后,通过必要的策略,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延伸到课外。"自主课堂"强调建设学习共同体,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相互合作,互教互学,课堂是师生共赢、共同发展的地方,共同收获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二、落实五个流程,强化管理是保障

我校规定,备课要"四定"、"三有"。"四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定交流平台。做到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研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两节课,每次研讨前后需要利用网络平台"跟帖"进行交流分享;"三有":即有固定地点、有备课组长主持、有领导蹲点,以保证备课活动取得实效。具体操作如下:

一是实名注册。实行实名电子注册及建立年级备课协作组,以便定期实施检查与评价。

二是任务分配。由教研组长在期初统一分配主备人的备课任务,用"电子公告"方式进行公示,教师利用每学期开学前三天时间进行个体预备课(即为每单元的中心发言人)。在个体预备课期间,教师要利用网络等各种优质资源服务于备课。

三是集体研讨。主备人将个人备课预案提前两周上传到资源库内,由备课组长在网上组织本年级教师,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讨论,教师可随意下载所需教案,课件,甚至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进行灵活运用。再利用每单周三的两节课集中研讨,形成导学案,每双周三的两节课为教研组内研究课展示,一般由本单元的主备人执教。

四是修改分享。教师可利用"跟帖"的方式把自己进行了个性化修改的导学案上传到备课资源库,供同行分享,以实现共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五是循环使用。将最优化的导学案集结成电子备课册,上传到学校公共资源库,形成电子备课成果。教研组也可以将其它相关资源如课件等长期存留,以备循环参考使用。

三、把握五个反思点,交流分享是关键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反思研讨,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避免了语言霸权现象,扩大了交流的辐射面。为落实好反思这一环节,我们利用网络平台或现场研讨沙龙相结合,做到一课一反思,倡导教师写教育反思博客,并定期评价;一月一沙龙,每月组织两个教研组举行一次研讨沙龙活动。

一是分析"成功点"。我们提倡教师在课后,把成功点利用网络平台记录下来,并分析为什么会成功。具体可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思考:1、学生课前预习为达成目标作了哪些好的铺垫?2、教学目标是怎样得到有效落实的?3、是如何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的?4、采取了什么手段而使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得到突破的?5、哪几个教学环节效率最高?为什么?6、在调动学生主体性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7、在调控课堂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二是反思"失误点"。当教学出现失误时,我们引导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展开思考:1、学习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水平?2、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3、教法与学法的选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4、学生为什么会缺乏兴趣或启而不发?5、实际教学是否缺乏灵活性?6、学生课后综合性练习为什么质量不高……

三是捕捉"闪光点"。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常常会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教师在课后要及时把这些智慧"闪光点"捕捉下来,在网络平台上汇集成"智慧集"。对这些材料进行深刻反思,寻找隐含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让教师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四是总结"后续点"。教师教完一堂课,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与反思,会获得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些体会和学生反馈的信息,为后续教学预案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篇9

1.着眼于教材的编排体例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并具有相当的比例。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习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从叶老精辟地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精读与略读的关系,那就是"精读为例,略读为本"。

精读和略读都是阅读的基本方法,略读课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慧贞书院两堂语文课的展示,一堂为精读课文,一堂为略读课文这显然是慧贞书院着眼于教材编排体例的匠心安排。

2.根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无论是语文专家还是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研究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LS)测试以及国家学业质量测试项目。在学习中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两项测试都指向--阅读能力。烛照两项测试,从目标教育理念出发,我们的智慧语文就应根植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LS)测试有三个层次:1、信息的提取;2、归纳分析;3、评价反思。这三个层次都很好地在刘老师所导学的略读课文《万年牢》中得到了诠释。人物简历中所要填写的人物、别号、职业(刘老师在梳理文本内容这一环节设计了包含人物、别号、职业、工作经历四项内容的人物简历供学生填写)这些是信息提取层面的,人物简历中所要填写的父亲的工作经历,品读交流环节"万年牢"含义的分析品悟是归纳分析层面的;对于结课之时对于"作者为什么要选取文中的三个具体事例来写父亲?"的讨论则属于评价反思层面。以学生的需要指向自己的备课,聚焦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无疑成为了今天课堂中的亮点,也是教师的智慧所在。

3.立足于教师的巧妙引导

崔老师在第七次阅读研讨会上发表了《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的讲话。讲话中提到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研究的课题是从"教会知识"到"教会学习"。如何让学生拥有捕"鱼"的"渔",这就需要教师导的智慧了。

3.1在静静等待中催发智慧

在第二堂课《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这样一个环节:老师问学生:你关注到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时间被一个一个罗列出来了吗?这样写有什么不同?结果有位同学说:时间被缩短了。显然这位同学的回答与正确答案截然相反。没有斥责,没有立马让其他同学来帮助,导读教师只是一句你再读读,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等待。就是这样的等待催发了学生的智慧,约摸一分钟后这位学生汇报说:时间被一个一个罗列出来,让我沉浸在了这一个个时间的画面中,感受到父亲挖得十分艰难,时间竟像沙漏一样艰涩地过去,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父亲是那样的身心疲惫。学生的精彩回答博得了现场听课老师的热烈掌声,同时更让我们由衷地钦佩老师那等待的智慧。

3.2在各抒己见中撞击智慧

水本无华相击乃成涟漪,智慧的课堂应是学生各抒己见的课堂。在导读《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有一位同学读课文时把血(xùe)丝读成了血(xǐe)丝,很多同学立马对比提出了质疑。老师没有立刻给予热情的肯定,而是提出了推心置腹的商榷:应该怎样读呢?理由是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小手如林,在争辩中答案最终得到了统一。肯定是为了更好地点燃激情,而商榷则为的是引发更深地思索,使学生在各抒己见中撞击出智慧。

3.3在教师的点拨下点燃智慧

叶圣陶语:"所谓教师之上导作用,盖在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渭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叶老所说的教师的导是指能四两拨千斤的点拨,关键在于教师的魔棒一点学生便能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智慧课堂教学研讨篇10

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下,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是不能解决很多实质问题的。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才能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真正提高“‘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教学实效。那么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下,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进行集体备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探讨。

一、集体研读教材,试听完善备课

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六模块’课堂”模式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学生是活的,思想是活的,他们在自主质疑时,提出的问题很可能千奇百怪,一个老师的力量,是很难考虑周全的。这样,集体深入挖掘教材,全面细致分析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质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就能做到有组织有准备,一般就不会出现课堂“失语”现象。当然,教学实效也就显示出来了。

新形势下有效的集体备课应该分两步走:一是集体讨论后,由一位教师主备教学案,之后,要对形成的教学案进一步研讨,这是集体备课提高质量的关键环节。集体研讨教学案也不能就教学案研讨教学案,而是先让主备教师在一个班级进行试上,备课组其他教师集中听课。听课之后,根据课堂实施、目标达成情况,学生课堂状况,再对教案展开研讨,使讨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在学习《陈涉世家》时,由于文章较长,课堂上学生该如何展示,面临哪些困难,经过试上,教学案的优劣自然一目了然,再次讨论修改后的教学案在实施时效果自然好多了。即使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每课时都先试上,但也要保证一半的课做到,这对于“‘六模块’课堂”模式教学的顺利进行意义非凡。

二、学生参与备课,师生交换信息

“‘六模块’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因此,集体备课不只是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也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智慧碰撞,老师可以在经验的基础上加上学生的点子使教学的质量更高;另外,学生参与集体备课可及时向老师传达学生自主学习等情况信息,这就使老师之间的集体备课更贴近学情实际,而不是自我的主观想象。所以语文教师应当积极顺应“‘六模块’课堂”教学模式的需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大胆革新,把过去教师单向备课转变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