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税法实施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19:23:18

资源税法实施办法篇1

第二条凡在区境内开采石灰石的单位和个人为石灰石资源税的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资源税。

收购未纳税石灰石的区境内的水泥生产企业为石灰石资源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代扣代缴资源税。

第三条石灰石资源税征收方式分为查账征收、核定征收和代扣代缴。

(一)对财务核算健全且使用炸药开采石灰石的纳税人,经主管地税机关认定,实行查账征收资源税方式,即由主管地税机关依据石灰石实际销售量和自用量,按规定单位税额征收资源税。

(二)对财务核算不健全且使用炸药开采石灰石的纳税人,采取“以药控税,源泉控管”,即从开采石灰石所需炸药入手,把炸药审批(领用)作为源泉控管的关键;以实际炸药单位消耗量测算出每吨炸药石灰石开采量计税定额,实行核定征收资源税方式,即由主管地税机关依据纳税人上月炸药消耗量按照计税定额换算成的石灰石开采量,按规定单位税额征收资源税。

(三)对收购未纳税石灰石的水泥生产企业,采取“资源税证明”管理制度,实行代扣代缴资源税方式,即由收购未纳税石灰石的水泥生产企业,在石灰石收购环节,按规定单位税额代扣代缴资源税。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代扣代缴管理办法》和《省资源税代扣代缴管理办法》规定,代扣代缴义务人必须依法履行代扣代缴资源税义务。

2、凡开采应税石灰石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在销售应税石灰石资源时,应当向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开具“资源税管理证明”,作为销售应税石灰石资源时已申报纳税并免予扣缴资源税的依据。“资源税管理证明”分甲、乙两种,“资源税管理甲种证明”适用于生产规模较大、财务制度比较健全、有比较固定的购销关系、能够依法申报缴纳资源税的纳税人。“资源税管理乙种证明”适用于个体、小型采矿销售企业等零散资源税纳税人。“资源税管理证明”,由纳税人申请,主管地税机关核发。

3、收购未纳税石灰石的水泥生产企业,必须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代扣代缴管理办法》和《省资源税代扣代缴管理办法》,依法履行代扣代缴资源税义务。凡销售方不能提供“资源税管理证明”或未足额缴纳资源税的,由水泥生产企业在石灰石收购环节依法代扣代缴资源税。水泥生产企业应妥善整理和保管收取的“资源税管理证明”以备地税机关核查。

第四条税额计算

(一)全区石灰石资源税单位税额:2元/吨。

(二)全区每吨炸药石灰石开采量计税定额:3000吨。

(三)资源税计算方法:

1、查账征收方式

应缴资源税额=(销售数量+自用数量)×单位税额

2、核定征收方式

应缴资源税额=炸药使用数量×每吨炸药石灰石开采量计税定额×单位税额

3、代扣代缴方式

应代扣代缴资源税额=收购未纳税石灰石数量×单位税额

第五条实行核定征收方式征收资源税的纳税人,因特殊情况提出调低每吨炸药石灰石开采量计税定额申请的,主管地税机关应结合纳税人的机器设备生产能力、国土资源部门核定的年开采规模等情况进行审核,经审核每吨炸药石灰石实际开采量确实低于计税定额的,在不超过20%(含20%)的幅度内核准降低计税定额。

第六条爆破企业接受石灰石资源开采单位和个人委托购买炸药用于开采石灰石的,以石灰石资源开采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义务人,按照第四条第三款第二项规定计算缴纳资源税;爆破企业购买炸药用于其他用途的,应向主管地税机关提供证明材料,主管地税机关核实后,不予核定征收资源税。

第七条征收管理

(一)纳税人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或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必须向主管地税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纳税人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向主管地税机关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二)纳税人、代扣代缴义务人必须在次月10日前向主管地税机关申报缴纳或解缴资源税。

(三)主管地税机关应加强石灰石资源税征收管理,按规定做好税种核定工作。

(四)地税部门应加强同公安、国土、安监、工商、国税、黄堡镇、民爆公司等单位的联系和协作,定期交换相关信息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公安、国土、安监、工商、国税、镇、民爆公司应结合各自工作职责,积极协助和支持地税部门,切实做好石灰石资源税征收管理工作。

第八条法律责任

纳税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未办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以及其他违反《征管法》、《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的,主管地税机关除按《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可提请公安机关暂停审批炸药,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资源税法实施办法篇2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境内铁矿石资源税的征收管理。

第三条根据有关政策规定,铁矿石资源税的征收管理坚持属地原则,凡跨县(市)、区开采、加工铁矿石的不论其是否独立核算一律在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资源税。

将采、选矿出租、转让、承包给本县(市)、区以外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应在采、选矿所在地税务机关缴纳资源税。

第四条按省局有关规定对纳税人可采取自核自缴、查账征收、查定征收、定期定额征收等征收方式。无论采取哪种征收方式,均要履行基层征收单位进行界定、申报,县(市)、区级税务机关和市局逐级审批的程序和手续。征收方式审批后基层征收机关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要按审批权限重新履行审批手续。

第五条自核自缴征管方式的纳税人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账簿设置、会计处理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收入、成本、费用核算真实准确;

(三)账簿凭证保存完整,且能准确核算原矿开采数量、销售数量(移送使用数量)、收购数量和经营成果的;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列举名称的纳税人和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

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的纳税人于每年11月30日前填报《资源税征收方式认定表》并逐级报市局审批。

第六条查账征收征管方式的纳税人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账簿设置、会计处理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收入、成本、费用核算真实准确;

(三)账簿凭证保存完整,且能准确核算原矿开采数量、销售数量(移送使用数量)、收购数量和经营成果的;

(四)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核实征收所得税的纳税人。

同时具备上述条件的纳税人需填报《资源税征收方式认定表》由县(市)、区局审批并报市局备案。

第七条对财务制度不完善,不能准确核算收入、成本费用,不能真实准确核算矿石开采数量、产品销售数量(移送使用数量)、产品收购数量和单位经营成果,但具有合法开采、纳税手续的纳税人对其认定为查定征收方式,由县(市)、区局审批。

第八条对于小规模的群采或无固定采点、无合法开采、纳税手续的纳税人,对其认定为定期定额的征收方式,由县(市)、区局审批。

第九条认定为自核自缴征管方式的纳税人自行计算应纳资源税,于征期内自行到当地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税款。

第十条认定为查账征收征管方式的纳税人,每月初10日内主管税务机关要责承专人对企业铁矿石的开采、销售或加工数量进行查账核实。查账核实的数量与测算的实际开采、销售或加工数量(即采用球磨机、耗电量、炸药等折算方法折算的数量)基本一致的按账面记载数量计征资源税。如查账核实的数量低于测算的实际数量5%的要按测算的实际数量计征资源税。

第十一条认定为查定征收的纳税人选择以下方法测算计征税款:

(一)单采不选的纳税人测算方式为以下两种:

1.以炸药耗用量推算铁矿石产量并据以计算征收资源税。每公斤炸药生产铁矿石数量的折算比由各县(市)、区局根据实际情况在以下幅度内自行确定。

地下开采:2-3吨/公斤炸药

露天开采:3.5-4.5吨/公斤炸药

2.根据矿点(井)设计、矿石储量、可采量和矿井井口面积及矿井月掘进进度计算矿石开采体积,以开采体积(立方米)乘以所采矿石比重(吨/立方米)计算矿石开采数量。

(二)采选一体的纳税人选择以下方法测算计征税款:

1.按球磨机型号和耗电量测算生产铁精粉数量,然后再根据每吨铁精粉的耗电量测算加工一吨铁精粉耗用的铁矿石数量。

第十二条采用定期定额征管方式的用以下方法测算定期定额:

根据矿点设计、矿石储量、可采量、矿石品位、井口面积或采面面积及掘进进度计算矿石开采体积,以开采体积乘以矿石比重(吨/立方米)来测算月采铁矿石数量。铁矿石比重各县(市)、区可根据采点矿石品位自行确定。

第十三条凡是以月定额方式征收税款的,其月定额必须经县(市)、区级税务机关以正式文件批复。

第十四条采用定额征收方式的,其月定额要从严核定,促使其建账管理。凡能够查账征收或查定征收的不得采用月定额征收方式。

第十五条实行查定征收或月定额征收的纳税人,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停产或部分停产,要以正式文字及时向税务机关申报,经县(市)、区级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后可核减应税月份或调减税额。

第十六条自核自缴和查账征收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其申报的应税数量及应纳税额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可比照同类企业按月核定其应纳税额。

第十七条已安装矿产品监控系统的企业,根据矿产品监控系统传回的数据,同企业申报情况进行比对、分析,凡监控系统数据和企业申报数据相差±10%(含)以上的立即下户核实,写出书面报告报单位负责人;发现有重大问题的立即上报上级,根据实际情况按程序提交稽查局处理。

第十八条严格代扣代缴的管理制度。凡收购未税铁矿石的纳税人一律在收购环节按有关规定为税务机关代扣代缴资源税。收购的铁矿石是否完税依能否提供资源税甲、乙种证明为认定标准。

税务征收机关要按月检查核实扣缴义务人的税款扣缴情况。凡未按有关规定要求扣缴税款,造成税款流失的,要对扣缴义务人补征并实施处罚。

第十九条认真落实《省资源税管理证明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范、完善征缴管理机制:

(一)甲、乙种证明的开据权限和程序严格按《办法》规定执行。越权开据或不按规定程序、手续开据的要追究开据人员和主管领导责任;

(二)甲、乙种证明的填开和使用一定要规范。凡有关内容或栏目填写不全或使用复印件的一律做无效处理;

(三)甲、乙种证明要由专人保管和开据,并按《办法》要求设置专门的管理台账,以备核查;

(四)县、区税政部门每季对甲、乙种证明的使用管理情况检查一次,检查结果要记录存档,市局不定期抽查。

第二十条各征收单位要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有关规定,严格加收滞纳金、扣押、罚款和实施税收保全措施,防止偷、欠税的发生。

第二十一条为保证税收政策和征收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基层征管单位对采用耗电量法测算资源税的纳税人,吨铁精粉耗电量低于60度的每年入户检查不得少于2次。各县(市)、区局对基层征收单位政策执行及征管情况要定期检查。市局每年组织一次抽查。

第二十二条各县(市)、区局可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及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详细、具体的征收管理办法或征收管理制度。

资源税法实施办法篇3

高速公路多在比较边远的地带,交通、通信多为不便,施工单位多为外地企业,其人员对本地的情况不熟悉,加上工期紧,任务重,使其更需要地税部门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首先应及时告知其应履行的义务,包括在什么期限内办理税务登记、如何办理税务登记、如何履行代扣代缴义务以及代扣代缴税种的征收标准等详细信息,以免增加其不必要的负担。其次是要尽量提供方便。找人难是高速公路零散税收征管的主要难点。在征管过程中,要深化服务措施,延伸服务内涵,通过送登记证上门、送发票、税票上门、送税收政策上门等措施,减少不必要的争议。

常态下的管理模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工程管理的要求,要根据高速公路零散税收临时性、流动性的特点,采取灵活的对应的措施。首先要加强税法宣传力度,税务机关在税收宣传上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公路建设方面的政策宣传,针对参与高速公路建设的施工企业多为外地企业且有多个合同段、多个承包方的特点,宣传资料、告知书、代扣代缴办法应第一时间下达到各项目部经理和财务负责人手中,明确其应履行的纳税义务。其次要勤巡查,必须坚持定期巡查制度,在巡查中掌握税源动态。再其次要加强沟通,通过沟通,可以掌握其资金运转状况、工程进展情况、工程分包信息、材料采购来源信息、工程机械租赁情况信息等,从中发现挖掘税源;通过沟通,可以了解其实际困难和想法,并尽力为其解决一些即便是工作外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最后要实施税源精细化管理,对高速路各合同段实行台帐式管理。对其所有人员实行按月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对分包工程,要严格按照国税函[2010]156号规定执行,加强对《外出经营活动税收证明》的管理,对不能提供上述证明的,按当地适用的核定税率征收所得税;对承包人按劳务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由项目部代扣代缴。对项目部发生的租赁工程机械以及劳务性支出,要求必须使用地税发票入帐,否则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做出相应的处罚。

资源税法实施办法篇4

一、突出组织收入中心,收入规模再获突破

2010年,我们继续坚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实地预测税源,合理分配计划,科学调度资金,按月落实考核,确保了收入均衡入库;加大所得税管理力度,努力提升所得税占税收规模的比重,着力改善收入结构;夯实管理基础,完善管理措施,着力提升管理、评估、稽查质效,以质保收,以管促收,以查增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组织收入措施,既确保了国税收入稳步增长,又改善了收入结构,提高了收入质量,全年共征收入库各项税收48371.41万元,为省分计划的107.49%,同比增长21.62%,增收8599.77万元,同时按既定目标完成了地方政府收入任务。

二、税源管理纵深发展,征管质效稳步提升

税源管理在税收业务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抓税源管理中,坚持从夯实基础管理入手,不断创新管理手段,规范管理行为,全面提升管理质量和水平。

(一)突出互动,增强税源管理合力。一是强化内部互动。按照“四位一体”的税源管理互动机制的要求,明晰各部门的工作职责,规范了各部门、各环节的信息流转程序,全年收入核算部门共税负分析11期,征管科依据税负分析信息下达纳税评估任务58户次,税源管理部门和纳税评估专班通过评估,移交稽查1户;稽查部门向征管部门传递《征管质量评估分析报告》149份,征管部门督促各税源管理分局进行了全面整改,有力促进了税收分分析、税源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良性互动。每月侧重确定一个主题,定期召开税源管理互动工作例会,交流税源管理情况,分析税源管理信息,集中解答疑难问题,统筹安排部署税源管理工作,督办检查税源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实现了一次例会规范一项业务的目的,推动了行政与业务、机关与基层、前台与后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加强内外互动。推行联席会议制,促进信息共享;加强与工商局、地税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相互传递违章处罚情况、临时登记情况和注销登记情况等户籍管理及征收管理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加强与公安、统计、招商、电力、林业以及各级党委政府联席沟通,及时掌握宏观经济指标、招商引资项目、工商登记、企业能耗等信息,促进管理深入。通过强化内部之间以及内外之间的互动,建立内部统筹协调、外部沟通协作、信息流转共享、税源共管共建的税收管理环境,极大提升了税源管理合力。

(二)突出规范,夯实税源管理基础。一是规范户籍管理。强化实地巡查,依托科技手段,将户籍管理与CtaiS2.0垃圾数据、企业基础信息数据和组织机构代码等数据清理工作相结合,共清理各类基础信息1776笔次,为进一步强化户籍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截至12月底,全局登记纳税人达4301户,比同期增加262户。二是规范发票管理。推行“办证必办票”措施,全市发票使用面达到77.25%;加强已开发票超定额信息管理及运用,全年共验旧发票992855份,对双定户开具发票超定额补税64.8万元;组织开展普通发票检查,对全市医药、家具、建材、汽修等四个行业的139户纳税人进行了检查,发现发票违章23户,处罚款3.4万元,查补税款5.3万元。三是规范资料管理。修订了征管资料管理办法,对征管资料实行日常分户管理与年度集中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了征管资料分类、归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利用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和职责。通过不懈的努力,征管六率、发票使用面、双定户户均定税额、个体建帐面等指标均在宜昌市处于前列,税源管理基础工作日益牢固扎实,征管质量明显提升。

(三)突出精品,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征管信息数据质量监控管理”精品项目建设,一是明晰监控职责。按分级负责、分工协作、专人负责的原则,根据征管信息数据录入、分析、运用流转节点、程序和权限,对各单位、部门、岗位的数据质量监控管理职责进行定位,做到“监控人、监控点、监控方法、监控处理”四个明确。二是界定监控内容。将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申报征收、发票管理、资格认定、税务稽查、违章处罚等各类税务管理业务,设立了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税收法制等四大类149个监控点,由各责任单位、部门、岗位根据监控职责分工,通过系统检测、软件查询、日常核对等方式,查找检索核实错误信息数据。三是分析差错原因。对监控发现的错误信息数据进行调查核实,分析错误信息形成的根源,将错误责任分为录入责任主观疏忽错误、擅自修改删除作废主观故意错误、原始资料客观错误以及其他因素错误四类,并根据不同类型错误对其责任人进行追究。四是及时修订处理。将错误数据分为前台可修改的错误数据、后台可修改的错误数据和不可修改的错误数据,并根据错误数据类别,按规定的修改程序和权限进行修改。自征管信息数据质量监控管理工作6月份运行以来,及时发现、修改各类错误信息271条,实现了CtaiS数据零差错,征管信息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为日常税源管理提供了基础支撑。

(四)突出重点,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一是规范农产品加工业管理。对棉花加工企业和油脂加工企业实施税负保底控制,将税负预警值由按年改为按月,对税负低于最低预警值的纳税人,列为重点评估对象,改变了我市棉花加工、油脂加工行业长期留抵无税可交的状况,年增加税收近300万元左右。二是强化砖瓦行业管理。对凡是符合条件的砖瓦行业企业,一律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进一步规范日常管理;对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砖瓦行业企业,强化定税管理,2010年砖瓦行业入库增值税130万元,同比增长21.5%。三是强化医药行业和金银首饰行业管理。按照省局和宜昌市局部署,对全市32家医药行业纳税人和10家金银首饰纳税人进行了纳税评估,通过评估补缴税款8.3万元。四是强化个体税收管理。推行“个体税收规范管理示范路段”创建活动,全面规范个体税务登记、税负、申报征收、建帐、发票、涉税资料和纳税服务管理,全年个体税收实现1151万元,同比增长12.22%。

(五)突出精细,强化各税管理。一是增值税管理不断加强。加强实地监控管理。完善“三实地一比对”实地监控管理办法,加强与电力、水厂等部门联系,加大能耗物耗、投入产出率等生产经营信息数据采集、比对、分析力度,实施“以耗控税”,堵塞管理漏洞。加强固定资产抵扣管理。分户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台账,加强固定资产抵扣“票、表、帐”核对以及实地盘查,严格清分不可抵扣的固定资产,全年转出固定资产进项税额150余万元,严防利用固定资产抵扣政策虚报进项税额。全年入库增值税31389.79万元,同比增长9.35%。二是所得税管理不断规范。加大对长亏不倒、零申报以及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偏低企业的监控力度,以“锤炼队

伍、提升能力、规范所得税管理、改善收入结构”为目的,抽调精兵强将对全市企业所得税进行了全面清理检查,共进户检查313户,查补企业所得税1109万元,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促进了纳税遵从度的提高和税源管理的进一步规范。三是消费税管理重点推进。着重抓好酒类消费税管理,扎实开展白酒消费税调研,建立价格变动台账,加强实地核实,严格最低计税价格核定管理,规范小酒厂管理,全年入库消费税11601.52万元,同比增长39.37%。四是车购税管理更加人性化。顺利实现了小轿车车购税的上线征收工作,本地市民购买小轿车无需再到宜昌城区缴税,减少了纳税人的纳税负担。

三、依法治税深入推进,治税环境持续好转

今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税收法治建设成效明显。

(一)深化普法宣传,税收法治氛围明显浓厚。认真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各项规定,充分利用国税网站以及办税服务厅电子显示屏、触摸查询器,及时全面公开应公开的信息;围绕税收工作中的重点和热点,建立了“点”“线”“面”“网”立体式税收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和网络等渠道,及时、深入、广泛开展税法宣传。

(二)深化执法内控,执法服务明显规范。一是全面应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申辩调整办法,严格过错责任追究,提高了税收执法水平,全年税收执法正确率达到99.89%。二是积极开展执法风险查找,分析风险产生原因,建立完善了税收执法风险防范机制,实现了对执法服务的全程监管,督促国税干部在法定权限和规范程序的制约下行使职权。三是加大重案审理力度,严格文件会签、行政许可程序,全年审理重大案件4次,会签文件10件,有效地发挥了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作用

(三)深化评估稽查,税收秩序明显好转。推行实行专业评估与日常评估相结合的两级评估模式,明晰评估职责,市局选择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实施专业评估,分局着重抓好日常评估。全年共评估58户,评估移交稽查1户,查补入库税款489.65万元;推行“和谐稽查”,实施“查前自查”,全年共进户检查190户,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总计531.41万元。

四、纳税服务创新创优,征纳关系更加和谐

今年来,我局认真贯彻上级纳税服务工作一系列会议、文件精神,强化理念,完善平台,优化措施,坚持在强化管理中优化服务,在优化服务中加强管理,不断改进和优化税收服务。

(一)强化教育引导,服务意识显着增强。通过在系统内开展“服务理念我来创”和“假如我是纳税人”等换位思考和职业道德大讨论活动,使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纳税人的服务意识根植人心,在系统内树立了“纳税人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的服务理念,增强了服务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二)突出平台建设,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一是突出窗口平台建设。深化“一窗全能”纳税服务模式,进一步整合办税服务厅窗口职能,使各类涉税业务均可在办税服务厅同一窗口一次性办结,真正实现了“走进一个门、来到一个窗、办完一切事”。二是突出电子办税平台建设。强力推进网上申报和税银库联网,让纳税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申报缴税,方便了纳税人办税。目前我局通过网上办理纳税申报的企业已达总户数的94.86%,通过网上划缴的税款达到98%。

(三)优化服务措施,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一是完善纳税服务制度建设,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对重点项目实施挂点服务,对新办企业实施跟踪服务,对其他纳税人实施帮辅服务,目前已联系重点项目20个,全年共辅导各类型纳税人2400户次。二是简并报表资料,积极落实“两个减负”。充分利用CtaiS2.0等税收信息管理平台,做到纳税人涉税资料共享、信息共享,避免纳税人重复报送。三是优化业务流程,简化办税程序,为纳税人提供更多便利。如推行出口退税审批权限下放,使纳税人办理退税时间比以往减少了10天以上,此举受到了宜昌市局的高度肯定,并在我局召开现场会向全宜昌市推广经验。

(四)落实优惠政策,服务职能有效发挥。坚决贯彻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有效发挥稳定经济、调节经济杠杆作用。今年以来,我局共落实各类税收优惠3.68亿元,办理出口退税5388.71万元,办理增值税即征即退2993.28万元,办理财监办退税2068.22万元,涉及生产资料企业、粮食购销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出口企业1600余户次,实实在在的支持了企业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队伍建设稳扎稳打,部门形象显着提升

今年来,我局紧紧围绕省局“作风建设年”活动要求,全面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作风的改进提升效能、落实任务、铸造形象。

(一)强化班子建设,提高了队伍凝聚力。2010年,我局领导班子成员作了重要调整,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认真落实局党组议事规则、局长办公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领导班子调查研究工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带头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自觉履行廉政承诺,树立了“务实、团结、高效、正派”的良好形象,为全局干部职工作出了表率。

(二)强化素质培养,提高了队伍履职能力。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队伍履职能力的有效途径。我局牢固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就是福利、培训就是待遇”的价值理念,严格落实分层培训制度,选拔各类业务骨干和拔尖人才,积极参与宜昌市局、省局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继续推行“一日一题,一周一讲,一月一考,一季一兑现”学习模式,通过定期的学、讲、考和严格的奖惩兑现,督促干部职工良好学风的养成,激发干部职工自觉学习的热情;扎实开展“五基达标”活动,强化应知应会基础知识学习,全员通过了“五基”知识达标,并获达标红旗单位。

(三)强化作风转变,增强了干部执行力。一是抓效率,倡导“五办作风”,推行马上办、主动办、上门办、积极办和公开办;二是抓纪律,制订“八条禁令”,对干部行为进行全面监督制约,坚决纠正各种不良风气,增强勤政廉政意识;三是抓廉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开展了参观沙洋汉津监狱和廉政讲座等形式多项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活动,建立了“三位一体”的腐败风险防控机制,将“十个全覆盖”工作融入到风险预警防控范围之中,对60个廉政风险点实施了多渠道、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预防内控,保证了权力行使安全、资金使用安全、干部成长安全。

(四)强化文化建设,提升了队伍活力。扎实开展机关党的建设。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壮大党员队伍,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等争创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中流砥柱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组建了“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兴趣活动小组,承办了“和谐国税”滨江之夜消夏纳凉晚会,组织参与了宜昌市国税系统第二届羽毛球赛,通过开展各类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干部思想道德品质素养不断提高。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

动。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文化背景墙、荣誉展览室,开展了“文明单位”、“争创五型机关、争创群众满意机关”、“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营造了争先创优、团结进取、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显着增强,队伍活力明显提升。

(五)扎实开展“行评”,增强了部门公信力。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宣传发动阶段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动员到位和方案措施到位。二是拓宽渠道,开门纳谏,在征求意见阶段做到注重走访对象的广泛性、走访内容的针对性和征求意见的实效性。三是完善措施,边查边改,在整改落实阶段推行“第一责任制”、“台账销号制”、“信息反馈制”和“跟踪问效制”。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共开展走访5982户次,发放征求意见表5912份,搜集各类意见和建议43条。针对广泛征求到的群众意见和个人自查的问题,我局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局务会和专题性会议,研究制订整改措施,认真开展了整改,先后出台了《枝江市国家税务局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整改实施方案》和《枝江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政风行风建设的十条实施意见》,促进了政风行风好转,并在此次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中取得了全枝江市68个参评部门综合排名第二,18个执法类参评单位中排名第一的佳绩,荣获枝江市“民主评议政风行风优秀单位”称号。

六、行政后勤规范高效,机关管理全面加强

今年来,我局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督办检查和绩效考核的导向和监督作用,理顺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执行,严格工作考核,增强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机关行政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一)深化制度建设,促进了行政管理规范。对制度管理规则进行了完善,明确了制度制定的基本要素,完善了由91项制度组成的制度体系。继续实施了制度巡查评估制,按月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巡查,按季对制度的遵从度、科学性、可操作性进行评估,实现了制度的动态监控,初步实现了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行政管理格局。

(二)强化绩效考核,促进了目标责任落实。建立完善了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巩固了立体交叉考核的组织体系,完善了考核方式方法,强化考核结果的运用,严格将考核结果与经济利益、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挂钩,解决了“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和收入目标的实现。

(三)强化政务管理,促进了政务运转流畅。一是优化了督办检查。建立了三级督办机制,实行全局性工作、部门性工作和一线工作分头、按级督办、定期检查,所有督办工作事项做到了督办工作内容、标准及完成时限明确,督办检查有完整记录。二是规范办文、办会、办事程序,确保了全局政务运转顺畅;加强了、保密、安全工作,维护了全局安全稳定的运转秩序。三是加强档案管理。先后投资数十万元用于档案建设,整修了库房,加大了档案现代化硬件建设的力度,充实了档案人员力量,对库存档案资料重新进行了整理,档案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并顺利通过了档案管理省特级验收。

(四)强化节约增效,促进了行政成本下降。大力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加强节约用水、用电、用油及办公用品管理。严格车辆管理,规范接待管理和政府采购管理,定期对各单位执行基本公用支出预算情况进行单项考核,按月编制各单位经费支出指标预警通知单,向各单位通报各项公用支出的预警值,促使各单位加强公用经费支出的管理。强化后勤保障,对机关食堂进行维修,提升食堂服务能力,减少外出接待开支。通过以上措施,既强化了经费预算执行力度,规范了财务管理,而且控制了日常公用支出规模,达到了降低行政成本的良好效果。

资源税法实施办法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长效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地方税收管理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财政、审计、发改、国税、地税、国土、住建、交通、水务、林业、畜牧、农税、扶贫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地方税务局,具体负责全县工程建设项目地方税收管理的组织实施。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及时交流信息,协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税收管理工作。

二、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

(一)职责分工。

1、发改、住建、交通、水务、扶贫等部门负责提供建设项目审批、立项、备案、核准等有关信息;

2、国土资源部门负责提供土地转让、出(受)让方、地点、面积、价格以及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情况等有关信息;

3、住建部门负责提供建设项目招投标情况、建设和规划许可等有关信息;

4、财政部门负责提供工程项目资金安排及拔付情况;

5、审计部门负责提供工程项目的审计决算报告,督促有关单位规范帐务工作;

6、地税部门负责建立工程项目登记台账,跟踪管理和地方税收具体征收管理。

(二)工作流程。

1、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流程。住建局(招标办)登记工程中标信息台帐,对项目中标企业发放《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逐项发放;一个项目由多家建筑企业建设的,逐个发放施工单位持工程合同等相关资料和《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到县地税部门办理涉税事宜,由地税局建立工程项目税源登记,跟踪管理;建设单位持主管税务机关签发的回执单到住建局申领《建筑施工许可证》。并于每月15日前将工程中标信息、《建筑施工许可证》发放信息、市政工程信息、乡镇工程建设信息传送县工程建设项目地方税收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2、公路工程项目管理流程。交通局签订公路施工合同时向施工企业发放《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施工单位持工程合同等相关资料和《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到县地税部门办理涉税事宜,地税局按工程项目建立税源登记、跟踪管理;交通局收到地税部门开具的回执单后,为其办理工程开工手续。并于每月15日前将公路工程施工信息传送给县工程建设项目地方税收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3、房地产、土地交易管理流程。国土资源局、房管所在受理房产、土地交易事项前,向交易双方发放《房产、土地转让(出让)信息通知单》,要求其先到地税局办理相关涉税事宜;地税局受理后,及时登记台帐;纳税交易方持地税部门开具的完税凭证或税收免税证明到国土资源局、房管所办理过户手续。并于每月15日前将交易信息传送给县工程建设项目地方税收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4、水利工程项目管理流程。水务局在签订水利工程合同时向施工企业发放《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施工单位持工程合同等相关资料和《工程项目情况登记表》到县地税部门办理涉税事宜,地税局按工程项目建立税源登记、跟踪管理;水务局收到地税机关开具的回执单后为其办理工程开工手续。并于每月15日前将水利工程信息传送给县重大建设项目地方税收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5、其他项目单位所涉工程建设项目按上述流程比照执行。

三、落实税收政策,强化税收征管

税收征管部门要严格税收征缴管理,加强对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纳税人的税务登记,突出抓好外来施工单位及时办理税务登记或报验登记,确保应登尽登,应征尽征。要创新工作思路,主动做好纳税辅导,对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受托单位,及时告知应税行为或应税收入适用税种、计税依据、申报办法和发票管理等规定,引导其办理各种涉税事项。国税部门要依法依规对建筑企业发票进行核查,并要加大车辆购置税等的征收力度(交警部门必须确保车辆在交清其购置税后方可上户),严格执行税收政策,防止税收流失。

四、加强票据管理,坚持以票控税

(一)财政相关单位根据工程进度拔付款项时,须索取项目单位提供由县地方税务局开具的拔付工程款完税凭证或发票。

(二)各建筑施工单位在收取工程款(包括预收款)时,须按规定到县地方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开具建筑业统一发票,所购建筑材料必须取得正规发票。

(三)各项目单位必须持由县地方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开具的建筑业统一发票,方可支付工程价款(包括预付工程款);对不能提供“陕西省建筑业统一发票”并加盖“县地方税务局代开发票专用章”发票的,项目单位不予白条支付、结算工程款。

(四)对有建设项目的相关单位,已办理竣工决算的,必须持工程造价总额等有关材料(包括工程所用的原材料、设备及其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在县地方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开具的建筑业统一发票,或县地方税务局统一代开发票并加盖“县地方税务局代开发票专用章”的,方可结算工程款;只办理材料、人工工资发票或未取得合法凭证或接受外地建筑业发票的,由主管地税机关对建设单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发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除按税法规定追缴税款外,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应督促施工、建设单位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并到县地方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办理发票、税款结算手续。

(五)县、乡(镇)会计核算中心、农财所等单位发现报账部门未按规定使用发票或假发票,予以拒收并及时报告税务机关。

资源税法实施办法篇6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各级税收入库预算级次的管理和划分,中央、自治区级税收入库预算级次的管理及划分依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税收入库预算级次管理有利于全县税源的划分与监控,进一步理顺县级与乡级财政分配关系,充分调动乡镇协税护税的积极性,强化县乡两级财源建设,完善全县重点税源的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漏洞,增加税收收入,实现税收入库预算级次的规范化管理。

第四条县政府统一负责全县税收入库预算级次管理工作,县财政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县国税局、地税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统计局、人民银行县支行(国库)(以下简称国库)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做好税收入库预算管理工作。

第五条税收入库预算级次的确定

一、凡在我县注册私营以上企业和可镇范围的个体工商户缴纳的税收属县级财政收入。在各乡镇注册的运输企业税收,仍属乡级财政收入。各乡镇引进的经营业务不在我县行政管辖范围的企业,实现的税收属乡级财政收入。对各乡镇经县政府批准实施的重大税源和重大建设项目实现的税收,税收返还比例采取一事一议。

二、县城可镇范围,经济开发区、金三角开发区范围的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税收归县级财政收入。

三、县级以上单位及各职能部门在乡镇投资的建设项目,凡报帐单位属于县级以上单位和县级职能部门的应纳税收属县级财政收入。

四、生产经营地址在县城可镇范围外(不包括经济开发区、金三角开发区)的中小企业(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下),在建设期间应缴的建筑营业税和经营期间的营运税归乡级财政收入。

五、县委、县政府引进的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项目(如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风力发电等)以及大型企业(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建设期间实现的建筑营业税,归县级财政收入。

第六条重新规范县级与乡级税收征管范围后,县乡财政体制结算办法按新管理体制确定。对应按本办法返还乡镇的税收收入,由财政局年终予以返还。

第七条财政局按季与地税局、国税局、工商局核对管户,掌握私营以上企业注册登记情况,加强企业税源监控,避免税收流失。

第八条县本级和乡级要按本办法强化对本级或本地区的税源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税源管理档案,财政局、审计局、地税局、国税局、国库等部门要加强对税收收入预算级次的检查工作。对不按本办法执行,擅自改变税收入库预算级次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七十六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资源税法实施办法篇7

一、始终将组织收入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突出重点,强化服务

1、确保房地产开发、建筑业及契税应收尽收。协调各部门形成合力,信息共享,牢牢把握目前在建在售的20余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及时了解商品房销售进度,向税务部门反馈,街道办事处深入了解企业销售计划、资金情况,协助做好促销宣传,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税收征缴工作,对每个开发项目建立动态台账,明确专人跟踪调度。动态掌握土地上市信息,督促企业及时签订交易合同,及时足额缴纳契税。继续加大对建筑税的协税护税力度,务必确保我辖区内的税收一分不流失,重点配合地税三分局对已接近尾声的楼盘项目进行税收清算,查漏补缺,确保应收尽收。

2、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通过综合治税信息平台,区财源办、各街道办事处及时掌握区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将企业投产经营等涉税信息及时向税务部门反馈,重点盯住苏宁广场、八里家具市场、金驹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深入走访,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存在困难,增强服务意识,综合利用各种措施支持企业落实税收计划、做大税收规模,形成新的税源增长点。

3、加大总部经济扶持力度。区总部办联合相关办事处重点关注苏宁电器采购、美的、海信、国美等一批总部型企业,加大扶持服务力度,继续做大苏宁电器采购、国美、海信的税收规模,力争总部型企业贡献税收超1亿元。

(二)积极主动,深入挖掘,强化协调

1、继续密切关注重点商贸服务企业税收动态,加强服务协调,及时了解企业改制、整合动态,积极寻找税收载体,最大限度做大区级税收。

2、区财源办积极协调地税稽查分局,开展对我区部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稽查工作力度,积极联系配合税务部门与企业沟通,确保结案入库税款。

(三)全面排查,专项清查,不漏小户

坚持统筹兼顾,抓大不放小,重点加强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专项清查、房屋租赁税收专项清查,同时对漏征漏管户、异地纳税户加强协查,限期整改。通过专项清理清查,积少成多,增加税源。

1、巩固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专项清查成果。严格执行房土两税清查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各街道办事处密切配合地税五分局继续加大清查工作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确保“两税”清查取得实效。

2、深入开展房屋租赁税收清查。区财源办联合房屋租赁监理处、区房产服务中心重点对部分“钉子户”集中联合执法,形成威慑作用。各街道办事处检查组及时将普查搜集信息向房屋租赁监理处反馈,及时录入房屋租赁税收征收系统,纳入日常管理。

(四)加大综合治税信息共享工作力度

根据《区关于推进综合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区财源办将严格执行对相关责任单位报送信息的汇总、整理、,拓宽综合治税信息的深度和广度,切实实现全区涉税信息共享,提高综合治税工作效能。

二、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客观要求。改革国库管理制度,实行集中收付,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根据市财政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经验,我们结合我区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寻求在现有基础上能顺利实现会计核算中心向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转轨的思路和办法,制定我区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并积极的向已经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的县区学习经验,制定区国库集中支付实施方案和具体的操作规程。

三、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各项事业稳定发展。

进一步强化忧患意识,继续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把有限的财力用在事关全区发展的事业上。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的追加,争取全年收支平衡。认真执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及相关报销制度,对招待费用、外出学习费用、固定资产购置严格把关。在增加投入的同时,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科学的编制部门预算。

认真做好2013年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本着“保证重点,压缩一般”的原则,在保证党政机关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压缩其他非工资性支出,对行政性开支等严格按照财政批准核定的包干预算指标执行。严格控制各项事业经费,对各单位的支出定额从严把关,力求做到既保证工作开展,又节约财政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有限资金的作用。

资源税法实施办法篇8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税务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科技加管理、素质加法治”建局方针,以“创新活力”为主题,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数据管理为重点,强化宏观责任意识,扩大征管改革成果,建立“有效执行”长效机制,实施精细化管理,规范“两基”建设标准,搭建素质教育平台,培育地税团队文化,营造团结和谐氛围,为促进我市地方税收事业的科学发展创新活力。

抓住组织收入这个中心,年度重点工作目标:围绕“创新活力”这个主题。突出“数据管理”这个重点,着眼“两基”建设需求,构建素质教育新体系;确立“数字地税”基础框架,构建税收管理新支点;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构建税收征纳新秩序。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职能税收意识,淡化数字税收观念。高质量地完成税费收入任务

省局下达给我局的全口径税收收入计划为143,2012年。600万元,增长12.9%;按照市人大通过的财政收入指标和增幅要求,局全口径税收收入计划安排152,40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22,2%,增加27,646万元,其中,财政口径安排150,380万元,可比口径增长22.5%,增加27,572万元。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一)明确组织收入指导思想和阶段工作目标。今年,正确分析税费收入形势。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第二年,税费收入受大环境影响较大,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同存,但不利因素给收入任务完成带来的难度和风险,不可忽视,必须正确分析税费收入形势,明确组织收入指导思想、主要矛盾和阶段工作重点。

扩大收入规模,今年组织收入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提高收入质量。注重收入结构,做实各级财力”阶段性工作重点是上半年加大基础税源管理力度,挖掘小税种增收潜力,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超半;下半年加强对新增税源监控,确保收入规模,力争超额完成年度税费收入任务。

二)加强有效税源监控。今年将继续实施双重计划管理模式,转变计划管理重点。以税源模拟计划为主,以基数计划为辅,逐步取消税收计划调度会,定期召开税种税源管理分析会,认真落实“五变”要求,实现动态调度;调整计划考核方式,重点加强税源管理能力考核;突出对数据结果的分析、比较和运用,完善区域经济和税收分析预测制度,建立税收进度和税源监控预警机制,提高税收风险预期判断能力。

二、实行税源精细管理,夯实征管基础建设。切实提高税费源转化为税费收入的能力

一)将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税收管理员制度。今年。进一步明晰税源管理责任。同时,强化税收管理员对税收政策的理解、运用、解释能力,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税收管理员队伍。要建立下户巡查、信息采集、资料上报、工作考评、能级管理、廉政督察和定期轮岗等制度,开展责任区达标、评优活动。激励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一般税源分级监控;区分、界定税源管理科与地税所(分局)税源管理范围和责任;根据税源规模和区域分布及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实行税源分类管理。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和重点税源集中管理。合理确定分类管理方法和标准;具备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和重点税源企业中,全面推广应用网上报税系统;建立个体税收征管责任区制度,完善定期定额软件管理系统,规范持卡纳税管理办法;对未达到起征点的业户实施动态管理;认真开展纳税信誉等级评定工作,对aBC三类纳税人采取不同管理措施。

三)实现税务登记同城网上办理;简化报表,夯实征管基础建设。充分利用地税外网。积极推广“持卡”纳税、网上申报纳税等多元化申报方式;继续做好税务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工作,以经纬网将税收征纳活动锁定到点,实现网格化税源管理;适时在宾馆、餐饮、娱乐、洗浴、大型电子游戏等场所强力推行税控装置,遏制税款流失;建立征管要素管理制度和规程,满足实现税源要素管理要求;建立“时点形成、阶段归档、电子档案按户、纸质档案分类”档案资料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普通发票和税收票据的管理,扩大定额刮奖发票的使用范围,实现发票领、供、存的全程监控;进行户籍管理复查,细化普查录入登记表;坚持“三个淡化、三个强化”考核原则,以“要素”为依据,以税源转化税收能力为衡量标准,建立健全征管质量动态考核机制。

四)实施盐业资源税核定征收,转变税费政管理职能。两级税费政部门要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税费源调查、监管和制定办法、堵塞漏洞上来。巩固企业所得税、印花税核定征收成果。落实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切实做好取消审批项目后的管理工作;开展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源调研,加大矿产资源税征管力度;研究契税应税行为全程控管的细化管理措施;完善旅店业税收管理措施,挖掘该行业税收增量;进一步完善社保费征收办法,落实联动机制,协助有关部门搞好扩面征收,提高征缴率,切实加强费源管理。

五)实施规范、效能、威慑稽查,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以“开放式稽查”为主线。积极探索电子稽查新路子,基本实现“文书标准化、底稿要素化、卷宗电子化、过程规范化、全程数字化”目标。加强对实行核定征收的企业和业户的稽查,彻底根治无效稽查,坚决杜绝“白板件”要坚决遏制稽查执法“放水”开展案件复查,提高稽查质量。要认真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检查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资源税、服务业临时服务人员的个人所得税,检点行业为金融保险、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服务(包括宾馆、餐饮、娱乐、洗浴、大型电子游戏等)采矿业以及经营周期短、获益高、税源不征即失的行业。当前,要组织专门力量检查刮奖发票,遏制相应行业税收下滑势头。加大对游离于正管范围以外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逐步将其纳入规范管理。要通过稽查透析征管质量,每个稽查组每年至少要写出2篇有质量的分析报告。要重点分析研究大型超市和大型餐饮、娱乐、洗浴业的管理、核算软件,不断增加税务稽查的科技含量。同时,要以查处举报案件为突破口,加大对恶意偷逃税行为的打击和曝光力度。要完善举报奖励兑奖办法,重奖举报人。

六)出台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和涉税审批工作规程;明晰区域税源管理职能,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切实维护税收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界定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税务稽查责任,强化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制约,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加强对非许可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和取消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认真落实修订后的税收执法检查规则》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加强对重大税务案件查办情况的监督;建立欠税(费)档案,落实欠税(费)催缴、公告、滞纳金加收等制度;加强相关法律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我纠错能力;以搞好“第1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为重点,加强税法宣传,做好“四五”普法教育验收年的相关工作。

三、加强新机制运行监督,从提高思想认识入手。深化征管改革试点工作

一)加强税收征管改革理论学习,抓认识提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系统干部对改革艰巨性、长期性的认识,正确面对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克服“松口气”思想,消除改革“休克期”做好推进征管改革向深层次发展的思想准备。

二)进一步明晰责任范围、畅通运行渠道。二是加强领导。严格按照征、管、查“三分离”要求制定工作流程、设置工作环节、分配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修订工作制度、考核工作质量,抓机制运行。一是理顺关系。要对征收、管理、稽查三者之间和机关与基层、专业化税源管理科与区域化地税所之间的工作关系、业务边界进行重新梳理。确保新机制健康运行。三是强力推行。要坚定不移地将税收工作各环节置于新机制下运行,正确应对传统管理方式对新机制的干扰和冲击,严防“穿新鞋走老路”

三)认真解决不适应、不习惯、不规范、不顺畅的问题,抓机制磨合。要正确认识新机制与征管现状存在差距。冲破“传统惯性”束缚,自觉适应新机制要求,探索中实践,实践中磨合,磨合中提高,尽量缩短“磨合期”

四)要建立相应的配套机制,抓机制配套。保证新机制顺畅运行。对运行过程进行跟踪、监督和信息反馈,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完善新机制;根据相切、相接、相融、不相交的要求,对各工作岗位职责进行再论证、再修订,建立科学完善的岗责体系;进一步量化考核指标、统一考核标准,建立符合质量效益原则的考评机制。

五)就是看其是否有利于权力制约,抓标准统一。检验新机制的标准。否有利于税源监管,否有利于效率提高,否有利于涉税服务。要通过运行、磨合新机制,使其更加符合经济与税收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税收征管实际。

四、整合信息资源,突出数据管理重点。加速税务信息一体化建设步伐

一)明确建设方向。目前。认识上应由“学与用”向“支撑与统领”过渡;应用上应由“简单操作”向“提出支持逻辑分析业务要求”过渡;投入上应由“硬件配置与软件开发”向“管理与服务”过渡;技术上应由“分散维护”向“集中维护”过渡;数据上应由“采集与存储”向“加工与支持决策分析”过渡。总体要求是全面覆盖,局部提高,确立“数字地税”基础框架,构建税收管理新支点。工作重点是研究需求,整合资源,提高网速,管理数据。阶段目标是信息化与专业化有机结合,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日趋突出。

二)实现各种软件功能初步整合,整合应用平台。一是对现运行软件需求进行类别梳理或程序重写。达到内部一个界面。二是对系统进行初步整合,重点对社保、征管、办公、数字地税系统、持卡缴税系统、定额定期核定系统进行整合、完善,改善、提高现有应用软件对税收业务、税收政务的支撑功能和对纳税人的服务功能。三是分别整合“内网”外网”研发“网上办公室”等一系列软件,强化内网支持政务、管理、服务的功能。四是进一步强化网络链接功能,建立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信息数据交换系统和与纳税人进行互动式双向沟通的语音服务、视频服务系统,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资源税法实施办法篇9

一、坚持税务工作宗旨,推进科学发展

(一)为国聚财好字优先。今年总局初步安排我省国税系统税收收入计划3985.89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实际数增长9.4%,增加340.83亿元。继续落实组织收入原则,按照“经济税源摸底?重点税源监控?税款入库监督?税收深度分析?征纳税情况反馈”的工作要求,“好”字优先,着力提高税收收入质量,推进税收收入又好又快增长。

(二)用好政策为民谋利。全面贯彻落实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加强宣传和培训,研究我省实施新税法的有关征管措施,认真做好新旧税法的衔接工作,制定落实各种过渡性安排,确保新税法在我省顺利实施。深入调查新税法实施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税收工作的影响,重点研究总分机构税收分配及地区间税源转移问题。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严禁擅自扩大政策执行范围违规减免税收,及时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好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等税收优惠政策。

二、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税务建设

(三)严格税收执法。建立日常税收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和备查备案制度,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管理。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建立大额减免税、缓税集体审议制度。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税务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重视税务行政诉讼工作。推进社会协税护税体系建设。依法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建立与地税、公检法等部门的工作联系机制。充分运用省级集中的征管信息,梳理与税收执法相关联的指标,加强对各级日常执法状况的分析,有的放矢地开展执法检查,重点开展对大宗减免税税前审批项目的检查。规范日常执法检查内容,完善执法检查通报和考评制度。在税收执法的重点和风险领域,加强税收执法与税收专项检查的联系与配合,逐步建立内控的税收管理约束机制。

(四)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全面推行税收执法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应用税收执法考核子系统对执法行为进行正式考核和通报。规范执法考核办法,充分运用考核结果,对过错行为按规定实行责任追究,追究结果纳入省局对市局的目标管理考核,建立相关管理考核配套制度。加强执法责任制考核与征管质效考核的有机协调。

(五)深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以调整稽查机构设置和机构级别为契机,构建规范的稽查组织体系。全面落实税收专项检查计划,建立以行业管理为基础的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利用“四小票”骗抵税款以及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违法行为。查处利用虚假凭证、做假账、设置两套账以及账外经营等手段偷逃税款的违法行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实施重点治理、重点防范。重视案件协查工作,落实责任,保证质量。进一步落实大案要案报告制度,畅通案件来源渠道,抓好重大案件督办。加大对涉税违法案件的处罚、执行和曝光力度。

(六)全面加强税收宣传。统筹宣传需求,整合宣传资源,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健全税收宣传审批制度,完善新闻制度,严格新闻媒体采访管理。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突出宣传税收工作新成就以及税收新政策、需要纳税人重视配合的税收工作、典型涉税违法案件查处结果等。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各媒体及办税服务厅、公共场所等宣传阵地,突出重点、区别对象、创新形式开展宣传,做好门户网站政务公开、办税公开、公众交流互动等信息应用工作,增强税收宣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坚持集中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扎实开展第17个税收宣传月活动。

三、坚持质效并举,推进征管基础建设

(七)规范日收管理。推进办税服务厅建设,统一办税厅标识,健全岗位职责,完善工作规程。加强税收管理员的管理,合理确定职责范围和权限,规范业务操作规程,量化考核标准。推广应用以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为核心的税收征管辅助系统,加强征管监控。完善征管档案制度,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纳税人户籍档案。加强设立、停复业、变更和注销登记管理。加强对无证户、临时纳税人的户籍管理,对非正常户实行动态监控。积极推进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工作,对达到标准的小规模纳税人必须强制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范围。进一步完善增值税电子申报、网上办税、“一窗式”比对工作,规范办税规程。全面推行个体工商户计算机核定定额系统。继续抓好全国重点集贸市场税收征管工作。推动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工作,落实与各有关部门信息交换协作机制。加强普通发票各环节的监理,严格监控万位版发票的使用情况。充分运用CtaiS2.0数据分析工作,及时发现普通发票核销金额与企业发票联开具金额的信息异常情况,落实预警措施。积极推行计算机开具普通发票,逐步取消手工开具发票。实施普通发票有奖管理办法。抓好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考核评价体系的试点工作。

(八)强化各税种管理。进一步树立流转税行业管理理念,充分运用综合征管软件,建立全省流转税专题分析制度,对异常变化情况及时跟踪管理。加强对低税负、零税负企业的管理,对“四小票”抵扣税额增量或增幅较大的地区,定期监管;建立存根联滞留票审核检查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农产品收购加工、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企业特别是进口固体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的增值税管理。加强对加油站、超市、机动车经销等税负偏低行业的税收管理,推广税控装置、强化日常控管。积极开展企业所得税信息交换,改进核定征税管理。加强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的管理,完善办法,改进措施。加强对企业减免税,尤其是关联企业减免税的管理,积极开展反避税工作,加大对亏损企业的检查力度。

(九)加强出口退税管理。规范征退税衔接,建立征退税部门密切配合机制。强化出口退税预警分析及监控管理,扎实开展单证备案和退税专项检查。始终保持对出口骗税违法活动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

(十)抓好税源监控管理。细致深入地开展经济税源调查,分级确立税源监控标准,扩大监控范围。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监控数据质量,深化分析与应用。加强税款征收缴库监督管理。

(十一)完善纳税评估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包括行业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投入产出比等指标在内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各地要根据本地的税源分布情况和管理特点,明确本地重点行业,摸清行业特点,及时掌握行业税源情况和变动趋势,形成行业性的纳税评估指标监控体系。

(十二)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优化纳税服务,清理简并纳税人报送的各种报表资料,努力降低纳税成本。合理安排办税窗口、调配人力,提高办税服务质量和效率。大力推行“一站式”和“一窗式”服务,推行邮寄、电话和网络申报,加大网上办税力度。推行税银库联网。整合资源,推行同城办税。抓好办税公开,统一公开标准,明确公开职责。加强纳税咨询辅导,积极开展纳税服务援助、税收法律援助和纳税服务志愿者行动。依法引导和规范税务健康发展,监管重点向提高执业质量转移、监管中心向基层税务部门转移。

四、坚持一体化要求,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十三)推进信息基础建设。建设省局集中处理平台,整合资源,建设省局到分局四级综合性通信平台,分级实施主干网络改造,统筹调配有关硬件设备。完成省局机房改造和数据监控中心建设。积极配合总局做好总局(南海)数据中心建设。

(十四)优化拓展信息系统。拓展升级网络资源,加快税收征管辅助系统的开发与推广应用,稳步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系统,做好全国财税库银联网系统的试点工作。全面推广决策支持系统,推进行政管理系统和省局移动办公系统的建设。整合12366热线、网站、短信台的网络资源,努力实现“三网合一”。完成内外网门户的改版升级,建立内外网一站式管理后台。推进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建设。健全运维体系,加强安全防护。科学配置权限,落实责任,及时解决软件运行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十五)强化数据应用。

五、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平安国税建设

(十六)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推行国税系统领导干部任期制,优化班子年龄、知识、能力结构,逐步推广纪检组长异地任职制度。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适时安排年轻有为的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

(十七)以教育培训为突破口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继续抓“六员”培训,重点抓好基层分局长和办税服务厅负责人的培训、新企业所得税法培训。

(十八)以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为着力点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十九)以巡视检查为关键点强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省局今年按计划对1/3市局进行巡视检查,各市局也要按照有关规定对所属县(市、区)局进行巡视。

六、坚持求真务实,推进内部管理效能建设

(二十)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县局以上的领导干部都要选择一个基层单位作为联系点,深入实际,掌握情况,及时排忧解难。

资源税法实施办法篇10

(一)2014年组织收入完成预测情况。2014年受国家调整和优化产业政策的力度逐步加大,我局组织收入工作还将面临整体经济增速下行,房地产宏观调控、环境综合整治、政策性减收、消化虚收等不利因素,收入形势异常严峻,其负面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八点:⑴主体税源食品制造增速下降,⑵重点行业水泥制造压缩过剩产能,⑶包括电力在内的重点企业消化虚收形成重大减收影响,⑷以远大阀门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市场饱和增收乏力,⑸纺织等行业产品市场需求呈现出低供给、低需求、低价位的“三低态势”,⑹固城汽车配件、魏庄拨丝制钉面临着升级改造或移至外地经营,⑺资源开采行业受安保控制还将保持阶段性停产状态,⑻增值税转型、营改增政策将继续扩大实施范围等减税政策,对老企业、新增或扩建项目企业以及升级改造企业的减税力度进一步加大,直接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受上述多项经济减速、政策减税等综合因素影响,预计今明两年税收形势将更加严峻。因此,2014预计完成税收收入31000万元,同比减收5775万元。占县政府任务调减后36775万元的84.3%。其中:增值税28757万元,同比减收7286万元;消费税完成20万元,同比增收4万元;企业所得税完成2215万元,同比增收1506万元;个人所得税完成3万元,同比减收4万元。

(二)强化组织收入措施,征管水平明显提高。一是认清形势。今年以来,我局组织税收收入工作面临众多不利因素,税收形势十分严峻。为此,我局主动应对各种不利因素,认真分析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新情况,采取新措施,争取工作的主动。二是强化责任“保”收入,严格征收纪律,落实收入责任,加强收入考核。认真贯彻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确保税收与经济同步增长。三是抓住重点税源,加强税收监控分析,及时掌握影响收入变化的重大因素,加强收入督导,完善监控指标体系,及时掌握企业涉税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管理措施,确保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四是深入开展税源调查,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企业经营形势变化情况,认真分析经济运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税收政策调整对税收收入的影响,摸清税源底数,提高分析预测水平。五是强化信息管税。充分利用市局开发的数据分析预警系统、电力局提供的电费发票信息、省市局下发的户籍管理信息和医保卡信息等,加强税源管理工作。并抽调骨干力量组成三个直评小组开展直评,共补缴入库增值税16.54万元,加收滞纳金0.76万元,并提醒纳税人应到地税补缴企业所得税14.99万元。

(三)提升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征纳环境更加和谐。在纳税服务方面,我局认真落实总局王局长两次来河北调研讲话精神,按照“三个三”(三个服务、三个实在、三个禁止)50条措施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和发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以“服务税户,服务基层,服务大局”、“任务求实,干事踏实,说话朴实”、“执法禁贪,服务禁懒,管理禁散”36字为总体要求,转变作风,贴近群众,力戒“”,推动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建立重点税源企业纳税服务机制。从征集服务需求入手,走访了部分重点税源企业,和纳税人面对面进行恳切交谈,充分了解和把握纳税人需求变化。对市级以上重点税源企业、“营改增”纳税人探索实施办税绿色通道等“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提升纳税服务响应度,为圆满完成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工作夯实基础。二是认真落实提升全县纳税人满意度工作。开展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工作,推动纳税服务的全面深入整改,最大限度提升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推进整体工作水平提升。三是继续巩固办税服务厅标准化建设成果,健全纳税服务绩效考评机制,深化办税服务厅“一窗通办”。着力提升办税服务的软硬环境建设,开启办税服务厅办税流程监控录像办理业务等监控措施,积极为纳税人提供“一站式”服务、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延时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服务方式,积极探索实行个性化的纳税服务方式。四是积极推行免填单服务和涉税事项集中审批工作。将“免填单”服务作为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举措,有效解决了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填表较多、部分信息重复填写等问题。同时又减轻了前台文书填写辅导压力,优化了办税服务厅窗口人力资源。集中审批的推行,涉税业务在审批程序、审批环节上得到了优化,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纳税人方便快捷办税,有效解决了目前纳税人涉税审批工作中流转环节过多、审批程序繁杂,审批时间过长等问题。五是丰富“邢税通”品牌内涵,开展形式多样的咨税服务。充分运用各种资源,根据不同纳税人的服务需求,多渠道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法宣传和辅导活动。今年四月份我局组织人员深入企业,到家具家电市场、烟酒门市,以及集贸市场,百货大楼,花卉大棚,开展税收宣传月活动,当场解答纳税人提出的问题,为纳税人搞好咨询服务。此次税宣活动形式是根据《纳税人调查反映表》最希望税宣方式中选出来的。通过这次“走街串巷”的方式搞税宣更大程度的实现了税宣的覆盖性、渗透力,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国税形象。为了让纳税人及时掌握政策变化,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充分利用外网资源,通过“e税通”纳税服务专用邮箱,开展网上“送”税法活动。纳税人还可以通过发送邮件进行咨询或者实施维权投诉,纳税服务专门人员将及时回复,为纳税人释疑解惑,指导纳税人规避涉税风险。今年以来,通过邮箱回复纳税人十余次,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六是积极推行“城乡通办”工作。按照市局统一安排,10月份对我局全部一般纳税人的金税卡进行了升级,为进一步方便全市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降低办税成本,和谐征纳关系,提高纳税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七是积极开展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为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根据省市局文件要求,并结合我县实际,对全县439户纳税人与地税联合进行了信用等级评定,共评定B级纳税人421户,C级纳税人4户,D级纳税人15户。圆满完成了2011-2012年度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八是强化纳税人权益保护,积极落实《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试行)》。注重纳税服务投诉的日常管理,及时纠正侵害纳税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定期通报纳税服务投诉结果,落实考核制度,促进我县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今年以来我局没有发生12366纳税服务投诉事件。九是实行协税员制度。为节省纳税人时间成本,尤其是新增纳税人,我局专门安排人员在服务大厅实行协税员导税制度,为纳税人讲解相关制度,引领纳税人到相关科室办理涉税事宜,极大限度提高了纳税人纳税效率。十是实施零障碍服务机制,为纳税人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四)提高干部素质和凝聚力,队伍“战斗力”增强。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我局始终高度重视班子的自身建设。班子成员坚持定期的周例会学习制度,重视自身的党性锻炼和思想政治修养,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不断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分析和处理问题。经常沟通思想,形成了互相信任、互相理解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加强基层规范化建设。始终坚持把有限的经费向基层一线倾斜,把工作的重心前移,使基层干部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确保环境留人,工作安心,岗位顺心,充分发挥他们工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三是盘活人力资源。借助省、市局基层干部调配的东风,积极筛选有事业心,专业知识较高的年轻骨干力量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上,发挥工作能动性,积极有效地盘活人力资源。四是加强业务培训。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制定了订单式的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全员的业务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一年来,县局机关不断加大业务培训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先后举办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征管法》等培训。

(五)加强行风政风建设,国税形象进一步提升。一是正风肃纪抓教育。按照中央“八项规定”总要求和省委召开的正风肃纪大会为指针,积极组织开展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教育大家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决不、以税谋私。使系统税务人员实现由“监督与打击”到“管理与服务”的理念转变,坚决克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等不良行为。二是推行零障碍服务。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为民服务质量为目标,以建立运转协调、衔接顺畅的协办流程为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按照便捷、高效、法治、公开的原则,实行靠前服务、主动服务、全程协办,促进机关办事效率不断提高。三是抓预防监督。积极拓宽监督渠道,实施多方位监督,进行过程监控,做到事先防范。每周督察1-2次,深入到各分局、股室、督察税风税纪、执行县局“机关建设九项制度规定”及制定的80条工作措施等情况,以明察暗访促进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到位,坚持总局求真务实加强作风建设10项具体措施不放松,切实把执法禁贪,服务禁懒和管理禁散的体现清廉的“三个禁止”落到实处。全局形成了遵纪守法的大环境,没有出现违法违纪现象。上半年,我局在全县15个执法类机关行风评议工作中,获得了第二名。

(六)完善稽查手段,入库率保障率提升。2014年,我局共组织收入899.06万元,检查企业15户,组织6户企业进行自查,稽查查补收入898.2万元,其中查补税款599.25万元,罚款83.26万元,滞纳金215.69万元。自查收入0.86万元。一是强化职能,深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依托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和各类管理监控系统,发挥稽查职能,坚持依法治税,认真组织开展日常稽查、专项检查、专案稽查和协查工作,整规工作成效显著。2014年共组织专项检查9户,组织自查5户,查补税款590.82万元,罚款80.74万元。滞纳金215.11万元。自查收入0.86万元。三是密切相关部门合作,积极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行动,减少和堵塞税源流失。按照省、市局《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我局今年确定把发票专项整治工作作为基层抓收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加强与县公安局经侦大队的协调配合,健全税警协作机制,及时查处涉票违法案件,在打击“卖方市场”的同时,依法严厉打击“买方市场”,保持对各类发票违法活动的高压态势。今年,圆满完成了市局下达的7户发票违法检查户数户,涉及违法发票32份,共组织入库税款7.18万元。四是积极拓展案源,查深查透协查和举报案件。今年,我局充分利用金税工程协查系统和稽查举报案件管理系统,加强对受托协查案源和举报线索的分析梳理。今年我县从系统中共收到协查函3起,涉及发票93份,其中2起为确定虚开,涉及发票92份。确定虚开发票中一户为县建东矿产品有限公司,涉及抵扣发票90份,但该企业已注销。另一户为锋华铸造厂,涉及发票2份,抵扣税款3.4万元。已立案查处,补缴增值税3.4万元。协查回复率为100%。今年我县没有举报案件。

(七)积极推行“营改增”试点工作,降低企业税负。按照上级部署,自今年4月以来,完成了数据测算、政策培训、数据准备、数据导入等阶段性工作,采集了税务登记、税种登记、发票核定、资格认定、税收优惠等方面数据信息,共接受导入征管信息系统46户纳税人信息,对另外57户纳税人进行国地税联合复查,为克服管理盲区,提供优质服务,确保了8月1日完成移交、9月完成申报奠定基础。并使“营改增”的各项后续工作顺利进行,从整体上降低了企业税负。

二、2015年工作思路

2015年,我局的指导思想是:以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贯彻落实“三个三”要求为抓手,以“三基建设”为助力,进一步推进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规范依法行政,关注民生,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国税新跨越!

结合国税实际,重点围绕“六抓”,强力做好明年的各项工作。

(一)围绕“三个实在”抓收入。进一步坚持科学制定收入计划,科学分析经济形势,做到任务求实。我局将进一步规范行业税源管理,全面完成纳税人产品行业调查核实工作,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平台”中数据质量,确定重点税源行业及其预警指标,整合建立行业税源管理办法和行业管理机制。正确处理好依法征税与支持经济发展、依法征税与完成税收计划、依法征税与税收服务之间的关系,积极把握有利条件,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踏实干事,力争最大程度做好明年税收任务。

(二)围绕“三个服务”抓口碑。在“三个服务”的大前提下,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纳税服务工作开展。解决“重管理、轻服务”的思想倾向,把执法管理与优化服务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来认识对待。纳税服务涉及到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离不开全员参与,要树立“大服务”的理念,征纳双方的每次接触都是服务,把纳税服务工作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融入到各部门的岗责体系建设中去,形成全员、全过程、多层次的纳税服务工作格局。二是以办税服务厅为抓手,努力为纳税人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办税服务厅是当前纳税服务的主阵地、主平台,是纳税服务部门的主要抓手和主战场。办税服务厅涵盖了税法宣传咨询、办税服务、权益维护等纳税服务的主要业务,是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最主要的机构和场所,是征纳双方沟通的主要桥梁和纽带,是展现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形象的重要窗口。以此为抓手,努力营造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温馨舒适的办税环境,完善方便快捷服务周到的操作规范,建立健全激励先进、鞭策落后的工作机制。三是加强组织协调,推进纳税服务工作深入开展。纳税服务贯穿于税收管理各岗位、各环节,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纳税服务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有关部门、有关岗位的通力协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最终会影响办税效率和质量,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努力使大家认识到纳税服务工作不仅仅是纳税服务一个部门的事。四是做好各项制度落实工作。今年上级陆续出台大厅监控管理、办税服务厅绩效考核、办税服务厅应急处理预案、全国税务机关十三项公开承诺以及省局公开承诺细目等相关制度,今后一定要按照省市局的有关要求,抓好落实,使我局纳税服务工作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围绕“两个务必”抓队伍,进一步完善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是做好税务工作的前提,我局将以认真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抓班子,带队伍。一是继续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努力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水平。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三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根本上剔除“”,正好行风,端正税风,抵制歪风。

(四)围绕“三个禁止”抓规范,进一步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把“执法禁贪、服务禁懒、管理禁散”的实质内容贯彻到税务工作的始终,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在“三个禁止“的规范下,使税务干部不想为、不敢为、不能为,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有效化解税务争议和矛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民主评议工作中争创先进位次。

(五)围绕“一个实字”抓转换,进一步推进营改增后续跟踪工作。将深入了解纳税人诉求,积极开展培训、提供咨询、解决难题,帮助纳税人改进经营管理,提高新税制的适应能力,实实在在抓好分析和宣传工作,使纳税人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政策。按照省市局通知要求,做好铁路运输、邮政服务业“营改增”扩围准备工作,确保“营改增”扩围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六)围绕“三大工程”抓亮点,进一步抓好我局的管理创新项目和优势特色服务项目,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1.积极探索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一是抓好征管人员配置。针对我局人员老化、一线征管人员不足的实际情况,合理调配征管力量,尝试由副局长补充征管一线,担起一部分税源管理当中的部分工作职责。同时将调查信息及时向税源管理和计划统计部门作出反馈,税源管理部门做为日常管理参考,计划统计部门据此撰写税收收入分析报告,并对政府做好汇报。二是抓好分级分类管理。我局为税源专业化管理非试点单位,按照省市局要求,在保持现有机构设置不变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岗责和业务流程,逐步实现以信息管税和风险管理为主导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按照“行业加规模加特定业务”的要求,占税源75%的8户纳税人,以及税收风险较高的农产品收购发票企业集中城区分局管理,将规模户数较为集中的拔丝制钉行业和汽车配件行业划归城东和城西分局管理,其余纳税人按照属地原则实施管理。三是抓好税收风险应对。按照《河北省国家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机制》要求,组建专门力量,应对级别较高的风险。

2.为纳税人提供“套餐服务”。针对到办税服务厅新办业务的纳税人对办税流程、所需资料等比较陌生等特点,进一步完善办理税务登记、一般纳税人认定、代开发票、定额核定、减免税备案等所需资料和流程,有针对性的向纳税人提供“套餐服务”,有效履行和完善一次性告知义务服务。